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复习题及测试题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复习题及测试题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复习题及测试题

2011版语文课程标准复习题

1.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和,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交际工具信息载体

①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②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

③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课程。实践性综合性

4.语文课程的任务?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

5. 和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人文性

6.语文课程基本理念?

①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②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③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④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①发挥语文教育的人文性;

②加强语文教育的实践性;

③遵循汉语言的规律,培养语感。

8.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熏陶感染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爱国主义改革创新社会义荣辱观9.课程标准阶段目标从“”“”“”“”“”五个方面提出要求。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

10.课程目标设计。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和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

和。各个学段,,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九年一贯整体整体性阶段性相互联系螺旋上升

11.课程目标从、、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

的整体提高。

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语文素养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背诵优秀诗文篇(段)。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字以上。240 400万

词典,会用多种。累计认识常用汉字个左右。独立识字检字方法3500

14.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提高书写的速度。

。正楷字行楷字审美价值

15.能用普通话、、地朗读。养成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代文,每分钟不少于字。能较熟练地运用和的方法,扩大阅读范围。

正确流利有感情默读500 略读浏览

.在阅读中了解、、、、等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能够区分作品和作品,了解、、、等文学样式。

写实虚构诗歌散文小说戏剧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非连续性文本

19.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和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注释工具书

20.学会制订自己的阅读计划,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字,每学年阅读名著。背诵优秀诗文篇(段)。260万两三部80

21.注重写作过程中、、、等环节,提高独立写作的能力。搜集素材构思立意列纲起草修改加工

22.写记叙性文章,表达,内容;写简单的说明性文章,做到;写简单的议论性文章,做到,;根据需要,写常见使用文。

意图明确具体充实明白清楚观点明确有理有据生活

23.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能根据文章的基本内容和自己的合理想象,进行;能变换文章的文体或表达方式等,进行。缩写扩写改写

24.根据表达的需要,借助和,修改自己的作文,做到。能和他人交流,互相评改作文,以分享感受,沟通见解。语感语文常识文从字顺写作心得25.作文每学年一般不少于次,其他练笔不少于字,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字的习作。14 1万500

26.讲述见闻,、。复述转述,、。能就作即席讲话和有准备的主题演讲,有自己的观点,有一定说服力。

内容具体、语言生动完整准确、突出要点适当的话题

27.讨论问题,能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能听出,并能有针对性地发表意见。有中心、有根据、有条理讨论的焦点

28.语文课程标准基本教学建议是:

①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②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③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④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29.如何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①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和引导者。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

②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引导学生掌握语文学

习的方法,为学生创设有利于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环境。应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③教师应确立适应社会发展和学生需求的语文教育观念,注重吸收新知识,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养。应认真钻研教材,正确理解、把握教材内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合理利用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和现代教育技术,努力探索网络环境下新的教学方式;精心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重视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启迪学生智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

30.如何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①教师应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综合,注重听说读写之间的有机联系,加强教学内容的整合,统筹安排教学活动,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②重视学生读书、写作、口语交际、搜集处理信息等语文实践,提倡多读多写,改变机械、粗糙、繁琐的作业方式,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学会学习。善于通过专题学习等方式,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学习空间。

31.如何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让学生打好扎实的语文基础。尤其要注重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发展学生的思维,培养想象力,开发创造潜能,提高学生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语文综合使用能力。

32. 、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识字、写字

33. 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34.阅读是学生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

用。防止、。个性化阅读实践体验和思考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35.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和。朗读默读

36.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是指:

这是指,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朗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37.综合性学习的建议有哪些?

①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和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和生活实践的紧密结合。

②综合性学习应贴近现实生活。联系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开展学习活动,在实现语文学习目标的同时,提高对自然、社会现象和问题的认识,追求积极、健康、和谐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风险和侵害的意识,增强在和自然、社会和他人互动中的应对能力。

③综合性学习应突出学生的自主性,重视学生主动积极的参和精神,主要由学生自行设计和组织活动,特别注重探索和研究的过程,要加强教师在各环节中的指导作用。

④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⑤综合性学习的设计应开放、多元,提倡和其他课程相结合,开展跨领域学习。跨学科学习,也应以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目的。

⑥积极构建网络环境下的学习平台,拓展学生学习和创造的空间,支持和丰富语文综合性学习。

38.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促进学生学习改善教师教学

39、语文课程评价的基本内容:

应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重功能,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和互动,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40.语文课程评价具有、、、、和等多种功能,尤其应注意发挥其、和的功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发展。检查诊断反馈激励甄别选拔诊断反馈激励

41、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及时改进教和学活动。

关注学习结果,有利于对教学活动作出总结性的结论。应加强,注意收集、积累能够反映学生语文学习和发展的资料,可采用等各种方式,记录学生的成长过程。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采用激励性的评语,从正面加以引导。形成性评价终结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成长记录袋

42.要坚持和相结合,全面反映学生语文学习的状态及水平。评价方法除了纸笔测试以外,还有平时的行为观察和记录、问卷调查、面谈讨论等各种方法。语文学习具有重情感体验和感悟的特点,更应重视。学校和教师要对学生的成长记录和测试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除了或以外,还可用客观描述学生语文学习的进步,并提出建议。定性评价定量评价定性评价等级分数代表性的事实

43.应注意将、及相结合,加强学生的和,促进学生主动学习,自我反思。评价要尊重学生的,有利于每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自我评价相互评价个体差异44.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和,全面考察学生的。应注意、、、和五个方面的有机联系,注意、、的交融、整合,避免只从知识、技能方面进行评价。整体性综合性语文素养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综合性学习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45.第四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识字的能力。义务教育的各个学段都要关注学生写字的和,引导学生提高书写质量。独立姿势习惯

46.阅读的评价,要综合考察学生阅读过程中的、和,要关注其

和、,也要关注其和,以及选择。重视对学生多角度、有创意阅读的评价。感受体验理解阅读兴趣价值取向阅读方法和习惯阅读面阅读量阅读材料的能力

47.能用普通话、、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正确流利有感情

48.评价学生的朗读,可从、和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语音语调语气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

49.诵读的评价,重在提高学生的,,,。在不同学段,可在

诵读材料的内容、范围、数量、篇幅、类型等方面。

诵读兴趣增加积累发展语感加深体验和领悟逐渐增加难度

50.默读的评价,应从学生默读的、、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方法速度效果和习惯

51.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要重视评价学生的。第四学段侧重考察、、等方面的情况,以及读懂的能力。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情感体验和创造性的理解理清思路概括要点探究内容不同文体文章52.略读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把握。浏览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能否。阅读材料的大意从阅读材料中捕捉有用信息

53.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的水平,对学生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应加以鼓励。第三、第四学段,可通过考察学生对、、的领悟程度,以及自己的,来评价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水平。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形象情感语言体验

54.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学生的,考察他们能否凭借

理解诗文大意。记诵积累注释和工具书

55.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和,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和。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阅读量和阅读面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56.写作的评价,应按照不同学段的目标要求,综合考察学生写作水平的发展状况。第三、第四学段要通过多种评价,促进学生、地表达自己的见闻、体验和想法。对于作文的评价还须关注学生的情况。具体明确、文从字顺汉字书写

57.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和,鼓励表达,鼓励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写作兴趣和习惯真情实感有创意

58.提倡学生在成长记录中收存有和有,以反映写作的实际情况和发展过程。代表性的课内外作文价值的典型案例分析

59.考察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

、、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60.综合性学习的评价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和合作态度。主要着眼于学生在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的表现,

如是否能积极参和活动,是否能主动提出问题,还有搜集整理材料、综合运用语文知识探究问题、展示和交流学习成果等方面的情况。第三、第四学段要多关注学生在语文活动中提出问题、探究问题以及展示学习活动成果的能力。各个学段综合性学习的评价都要着眼于促进学生提高语文水平的效率,并有助于他们扩大视野,更好地掌握学习语文的方法。

61.语文课程资源包括和,例如:教科书、相关配套阅读材料、其他图书、报刊、工具书、教学挂图,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场所,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

自然风光、文化遗产、风俗民情、方言土语,国内外的重要事件,日常生活的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课堂教学资源课外学习资源

课标解读问题

1. 语文素养?

指中小学生具有的比较稳定的、最基本的、适应时代发展要求的听说读写能力以及学识修养和人格修养。

2. “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应该包含?

包含两个层面:一时面向全体,落实到全体学生身上;二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3. 加强语文教育的实践性应该注意什么?

首先,在教学中教师要以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自发地学习他们能够学习的内容。其次,语文实践活动必须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在把所学知识用于实践的同时又让学生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再次,语文实践活动要处理好自主选择、主动实践和教师的有效指导的关系。

(美国蚯蚓课女教师,以很大的耐心维护了学生和课堂的实践性)

4.倡导“自主”学习,就是帮助学生提高学习自觉性,逐步掌握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合作”学习,就是指学生在学习群体中“为了完成共同的任务,有明确的责任分工的互助性学习”。

“探究”学习,就是学生独立地发现问题、获得自主发展的学习方式。

5.“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争取做到?

①让学生成为自主、合作、探究的主角;

②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品尝乐趣;

③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锻炼能力。

6.语文教学的“开放性”?

是指开发和利用语文教育资源,构建语文教学的大课堂,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不同内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渗透和整合,充分体现学生自主学习的教学活动。

7.开放性主要体现在?

教学内容的开放;教学方式的开放;教学空间的开放。

8.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

有效的做法之一是把提问的主权教给学生。让学生针对文本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让学生自己积极地走进文本,仔细阅读,深入挖掘,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提问比学问更重要。

9.探究学习的主要特征?

问题性、实践性、参和性和开放性。

10.教师如何创造性的运用教材?

可在“调、改、增、组、挖”五个字上下工夫。

调:调整认知目标、调整教学内容、调整练习题;

改:改变情境(问题情境、游戏情境、活动情境……)、改变例题、习题;

增:增加让学生探索创造的活动;

组:重组教学内容;

挖:挖掘教材中可发展学生创新思维的因素。

11.一个完整的语文综合性学习包括那四个步骤?

确定研究主题—制定研究方案—开展研究方案—分享研究成果

2011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测试试题

一、填空。(42分,每空3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和()的统一。

2、语文课程总目标第五条是“能主动进行()学习,在()中学习,运用语文。

3、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资源和()资源。

4、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过程中进行。

5、()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教学重点。

6、口语交际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能力。应培养学生( )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7、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 )的能力。

8、形成性评价关注学习过程,有利于及时揭示问题、及时反馈、( )。

9、文学作品阅读的评价,着重考察学生( )的水平。

10、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 ),考察他们能否凭借注释和工具书( )。

二、判断。(20分,每小题4分,正确的在括号里打对号,错的打×)

1、综合性学习应强调独立进行,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2.著名教育家叶圣陶的语文“工具论”对我国语文教育曾有过积极的影响,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3.个性化创造性阅读是个体行为,不需要学生间的合作学习。()

4.写作教学应培养学生的写作兴趣,让他们乐于表达。()

5.语文教材应该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以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给教师灵活处理教学内容的余地。()

三、选择。(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1、课程目标根据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三个方面相互渗透,融为一体,注重()的整体提高。

A、语文知识

B、语文能力

C、语文素养

2、()是语文学习和发展的主体。

A、学生

B、教师

C、学生和教师

3.下面关于写作的性质和地位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B.写作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C.写作是表达和交流的一般方式。

D.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4.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写作”是其重要的策略之一,下列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改期命题作文,减少统一性,增加选择性。

B.不写命题作文,提倡自主拟题。

C.减少对作文的统一要求,加强对作文的个别指导和评价。

D.提倡写生活笔记、观察笔记、随感随笔,让学生写自己想写、爱写的内容。

四、简答。(18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是什么?(8分)

2.语文教材编写的新的理念和新的要求是什么?(10分)

语文课标测试题答案

一、填空。(42分,每空3分)

1、工具性人文性

2、探究性实践

3、课堂教学课外学习

4、平等对话

5、识字、写字

6、倾听、表达和应对

7、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

8、及时改进教和学活动

9、感受形象、体验情感、品味语言

10、学生的记诵积累理解诗文大意。

二、判断。1、×2、√ 3.× 4.√ 5.√

三、选择。(20分,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横线上)

C A C B

四、简答。(18分)

1、答:(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力的语文课程。

2、(一)语文教材应该具有鲜明的时代性;

(二)语文教材应该符合儿童心理和语言发展的规律;

(三)语文教材应注重通过自主探究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造精神;

(四)语文教材应该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

(五)语文教材应该为师生留有足够的空间;

(六)语文教材应该有好的创意。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测试题

一、填空题。(60分,每空1分)

1.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学段目标和内容从(识字和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3.语文课程目标从(知识和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设计。三者相互渗透,融为一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4.(识字、写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是第一学段的教学重点。在教学过程中要(“多认少写”),建议先认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逐步发展识字写字能力。

5.第一学段要求掌握汉字的(基本笔画)和常用的(偏旁部首),能按笔顺规则写字,注意(间架结构)。

6.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

7.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8.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教师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

9.各学段关于朗读的目标中都要求(“有感情地朗读”),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

10.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第一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11.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心里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并且抵制(抄袭)行为。

12.要重视写作教学和阅读教学、口语交际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和写)、(说和写)有机结合,相互促进。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作(练字)的过程。13.口语交际是(听和说)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不宜采用大量讲授口语交际原则、要领的方式。

14.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

15.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

16.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是朗读评价的总要求。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和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17.要重视学生课外阅读的评价。应根据各学段的要求,通过(小组和班级交流)、(学习成果展示)等方式,了解学生的(阅读量)和(阅读面),进而考察其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

18.写作的评价,要重视学生的写作(兴趣和习惯),鼓励表达(真情实感),鼓励(有创意)的表达,引导学生热爱生活,亲近自然,关注社会。

19.考察口语交际水平的基本项目可以有讲述、应对、(复述)、(转述)、即席讲话、(主题演讲)、问题讨论等。

二、简答题。(20分,每题10分)

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主要是哪四点?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2.语文课程标准给出的教学建议主要是哪四点?

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

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

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三、论述题。(20分)

课程标准要求教师要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活动,创造展示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请谈谈你是怎样具体落实的?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测试题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试题 一、填空题 1、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 .的 基础。 2、课程的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课程目标_九年一贯 整体设计。课程目标根据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维度设计。 4、课程标准在“总目标”之下,按1~2年级、3~4年级、5~6年级、7~9年级这四个学段,分别提出“阶段目标”,体现语文课程的整体性和阶段性。 5、课程目标中各个学段相互联系,螺旋上升,最终全面达成总目标。 6、阶段目标从“识字与写字”、“阅读”、“写作”(1~2年级为“__写话”,3~6年级为“习作”)、“口语交际”四个方面提出要求。课程标准还提出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 7、新课程标准要求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养成语文学习的自信心和良好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 8、能主动进行探究性学 习,在实践中学习,运用语文。 9、学会汉语拼音。能说 普通话。认识3500个左右常用 汉字。 10、语文教学应在师生的 _平等对话_过程中进行。 11、语文课程标准将原来的 中高年级“以写记叙文为主” 改成了“能写简单的纪实作文 和想象作文”。 12、口语交际是__听__ 与_ 说_ 双方的互动过程。教学 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_交际情境 _中进行。 13、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 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 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 要途径也应该是语文实践,不 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 完整。 14、新课程倡导 (自主)、 (合作)、(探究)的学习方 式。 15、汉语拼音能帮助(学生 识字),帮助(学生说好普通 话),帮助(学生阅读)。 16、识字是(阅读)和(写 作)的基础,是(整个语文学习 活动)的教学重点。 17、口语交际课的教学教学 设计>设计,首先要(选择好话 题)。话题要贴近(生活), 密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 和(想象世界),使每个学 生有话可说,有话要说。 18、口语交际的核心是(交 际)二字,注重的是人与人之间 的(交流和沟通)。口语交际 能力的培养要在(双向互动的 语言实践)中进行。 19、阅读教学过程是(学 生)、(教师)、(文本)之 间对话的过程。 20、(使学生掌握一定的 口语交际的技能)、(养成与口 语交往相关的良好习惯及待人 处事的交往能力)是落实口语交 际的主要任务。 21、《语文课程标准》指出: “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 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 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 活,表达真情实感。” 22、《语文课程标准》提出 小学个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 是:低年级侧重激发兴趣,培植 自信,乐于写话;中年级侧重引 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自 由表达;高年级侧重多读书,广 见闻,善思考,有个性地表达。 23、教学目标有两种叙写方 式:分解式目标和交融式目 标。 24、在1—2年级学段中, 学生要学会汉语拼音。能读准 声母、韵母、声调和 整体认读音节能准确地拼读 音节,正确书写声母、韵母和音 节。认识大写字母,熟记《汉语 拼音字母表》。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语文课程标准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word完整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辬准(2011年版) 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课程性质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三、课程设计思路 第二部分课程目辬与内容 一、总体目辬与内容 二、学段目辬与内容 第一学段(1~2年级) 第二学段(3~4年级) 第三学段(5~6年级) 第四学段(7~9年级)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一、教学建议 二、评价建议

三、教材编写建议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附录 附录1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 附录2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 - 1 - 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

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 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萫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 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 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版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学习《语文课程标准》树立语文教育新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产生的背景 一时代呼唤教育改革二世界母语的教育问题三近几年语文改革的形势《语文课程标准》的解读 《语文课程标准》的基本特点: 二重视语文教育的丰盛内涵,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 1.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 2.突出了情感、态度、价值观在教学目标中的地位。 3.强调了人文素养的提高主要靠熏陶感染,而非灌输。 三增强了语文课程的现代意识,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 1.提出了语文能力的新要求 2.更新了教学内 3.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表现在: 课程理念,凸现语文综合素质; 课程体系,着眼于开放、创新; 课程目标,致力于打好基础,促进发展; 课程内容,提倡新、活、宽; 课程实施,重视探究,加强实践; 课程评价,重在激励、反馈。 S四根据学生语言和身心发展的特点,确定阶段目标,选择教学策略 五兼顾例外的教学需求,具有较强的包容性和适应性

对《语文课程标准》各部分的解读 第一部分前言 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 性质: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地位:“两个基础,一个严重”。 二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是语文能力、语文知识、语言积累、情感态度、思维品质、学习方式、审美情趣、学习习惯的融合。 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转变学习方式应研究: (1)重视教师观念的转变。 (2)要改变学习方式,必须实现师生角色的转换。 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如何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语文大视野、大语文观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关于目标设计 课程目标的设计纵向结构是三个维度,横向结构是五个方面。 二关于总目标 (一)总目标的内容排列前5条目标从语文素养的宏观层面着眼,后5条目标从详尽语文能力培养的层面着眼。(二)总目标的基本精神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附录

附录 附录1 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5篇(段)。其中1~6年级75篇,7~9年级60篇。1~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7~9年级的篇目,除诗歌外,也选入了一些短篇散文。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成课文。 1~6年级(75篇) 1江南(江南可采莲)汉乐府 2 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汉乐府 3 敕勒歌(敕勒川)北朝民歌 4 咏鹅(鹅鹅鹅)骆宾王 5 风(解落三秋叶)李峤 6 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贺知章 7 回乡偶书(少小离家老大回)贺知章 8 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 9 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王之涣 10 春晓(春眠不觉晓)孟浩然 11 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王翰 12 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王昌龄 13 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王昌龄 14 鹿柴(空山不见人)王维 15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王维 16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王维 17 静夜思(床前明月光)李白 18 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李白 19 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李白

20 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李白 21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李白 22 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李白 23 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李白 24 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高适 25 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杜甫 26 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杜甫 27 绝句(迟日江山丽)杜甫 28 江畔独步寻花(黄师塔前江水东)杜甫 29 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张继 30 滁州西涧(独怜幽草涧边生)韦应物 31 游子吟(慈母手中线)孟郊 32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天街小雨润如酥)韩愈 33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张志和 34 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卢纶 35 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刘禹锡 36 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刘禹锡 37 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白居易 38 池上(小娃撑小艇)白居易 39 忆江南(江南好)白居易 40 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胡令能 41 悯农(锄禾日当午)李绅 42 悯农(春种一粒粟)李绅 43 江雪(千山鸟飞绝)柳宗元 44 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贾岛 45 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杜牧 46 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杜牧 47 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杜牧 48 乐游原(向晚意不适)李商隐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语文课程标准》学习心得体会 越州镇示范小学吕春霞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正如旭日东升,阳光下一片蓬勃之景,新成果、新经验、新思路、新方法那可谓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新课标”的实施确实给当今教学带来了生机与活力。课余时间虽然很短,但在学习中我深刻体会到新的课程标准是根据时代的需要,下面我浅谈我自己的一些心得体会: 一、彰显新课程课标特色 《新课程标准》对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教学提出一些新的要求,它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同时更给我们教师的教学找准了导航,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 新课标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地位,突出体现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和“实践性”的特点。 二、写字教学体现情操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除了在四个学段都对“写字姿势”和“书写习惯”提出要求外,还明确指出:“按照规范要求认真写好汉字是教学的基本要求,练字的过程是学生性情、态度、审美趣味养成的过程,每个学段都要指导学生写好汉字。第一、第二、第三

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此外,还在习作教学中对写字也提出要求:“要关注作文的书写质量,要使学生把作文的书写也当做练字的过程。”其实,新课标明确提出要求,“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因为写字是一座熔炉,可以锻炼意志;写字是一泓清泉,可以涤去杂念;写字是一件乐器,可以演奏心声;写字是一种享受,可以陶冶情操。 三、阅读教学体现朗读的魅力 我国有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能作诗也能吟”的俗语,由此可见“读”在学习语文中是具有相当重要的作用。我看过于永正老师上的《草》,没有华丽的造作,没有表象的热闹。是用他那深厚“读”的功力感染着大家。可见朗读的魅力是多大啊﹗语文新课标明确提出“要重视朗读和默读。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400万字以上。”读、背无疑是积累语文素养的好方法。读、背是自悟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反复诵读才能真正体会课文的意味、情趣和文气。 四、习作教学强调写实 《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注重乐于写作和自信,注重发展个性,注重打好基础,从而降低了写作教学要求,不再要求小学生“会写简单的记叙文”。中年级只要求“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依据 微信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文下载 考试(标准) 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内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内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

范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词语积累) 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式:把、被、反问句、设问句、||| 修改病句:) 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关联词) 5.常见修辞格: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2.关于阅读的评价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依据 微信分享: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一部分前言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容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全文下载 考试(标准) 1.关于识字与写字的评价【字】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汉语拼音学习的评价,重在考察学生认读和拼读的能力,以及借助汉语拼音认读汉字、讲普通话、纠正地方音的情况。 识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认清字形、读准字音、掌握汉字基本意义的情况,以及在具体语言环境中运用汉字的能力,借助字典、词典等工具书查检字词的能力。(第一、第二学段-兴趣;第三学段要重视考察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 写字的评价,要考察学生对于要求“会写”的字的掌握情况,重视书写的正确、端正、整洁,在此基础上,逐步要求书写流利。第三学段要求学生会写2500个字。减少错别字。 2.词语、句子:关于语法修辞知识 本标准“学段目标与容”中涉及到语音、文字、词汇、语法、修辞、文体、文学等丰富的知识容。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大致规定教学中点拨的围和难度)。 1.词的分类:名词、动词、形容词、数词、量词、代词、副词、介词、连词、助词、语气词、叹词。 2.短语的结构:并列式、偏正式、主谓式、动宾式、补充式。(词语积累) 3.单句的成分: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补语。(句式:把、被、反问句、设问句、||| 修改病句:) 4.复句的类型:并列、递进、选择、转折、因果、假设、条件。(关联词)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2-02-12 19:38)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目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 第一部分前言 (2)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 (4)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 (5) 第一学段(1~2年级) (5) 第二学段(3~4年级) (6) 第三学段(5~6年级) (8) 第四学段(7~9年级) (10)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建议 (12) 二、评价建议 (16)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6)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7)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7)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7) (五)具体建议 (17) 三、教材编写建议 (2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1)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1)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5)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5)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26)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28)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树立社会义荣辱观,培养良好思想道德风尚,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语文课程应特别关注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学生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鼓励自主阅读、自由表达,充分激发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进取精神,关注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教学内容的确定,教学方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完整版可直接打印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中华人民国教育部制定 目录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1) 第一部分前言 (2) 一、课程性质 (2) 二、课程基本理念 (2)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2)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3) (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3) 三、课程设计思路 (3)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容 (4) 二、学段目标与容 (5) 第一学段(1~2年级) (5) 第二学段(3~4年级) (6) 第三学段(5~6年级) (8) 第四学段(7~9年级) (10)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 (12) 一、教学建议 (12) 二、评价建议 (16) (一)充分发挥语文课程评价的多种功能 (16) (二)恰当运用多种评价方式 (17) (三)注重评价主体的多元与互动 (17) (四)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 (17) (五)具体建议 (17) 三、教材编写建议 (20)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 (21) 附录1关于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的建议 (21) 附录2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 (25) 附录3语法修辞知识要点 (25) 附录4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 附录5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二、课程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适应实际生活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感染,促进学生和谐发展,使他们提高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课程对学生思想情感所起的熏感染作用,注意课程容的价值取向,要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体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突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弘扬以爱国主义 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已正式颁布,并于今年2月开始实施。有的老师阅读新课标,关注的是有哪些改动与自己的教学有关,有哪些教学的重点、难点,教学时间如何安排,等等。这是可以理解的。但抱着这种期待,课标可能不太“解渴”。它在教学的安排上不可能做很具体、统一、硬性的规定。因为如何去教,课标虽有指导性建议,但不是具体方法。新课标不是一根绳子,不是用来束缚大家的,它是动力,面对新课标, 不能只注重教学技巧模式的模仿,我们更应侧重在教学理念、目标上的对照与思考。接下来,我想就老师们关心的几个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课标出台的背景是什么? 那么课标是怎样出台的?原有教学大纲要求过高,教学内容存在繁、难、偏、深、旧情况,大纲对各科教学的内容、要求都做了统一的硬性的规定,缺乏弹性和选择性。这种现状导致学生学业负担过重,不利于全面发展。 2001年起, 语文课标的实验稿在全国多个省、市、区试验,我们每一位教师都亲历了课改推行的10年。课标的制定,不管如何评价得失,有一点是公认的,在课程与教学观念上,已经产生大的冲击和突破,课标和课改带来新的教学理念,启发式学习、确立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目标,从以往只关注教师教学,转向关注课程实施过程,转向关注学生学习过程。注重以学生为主体,引导学生学会学习,实际上是向素质教育靠拢。 不能否认,课标的实施过程中也存在很多问题,很多时候课改也是“水过地皮湿”,见不到突出的效果。比如说把课标片面理解,不顾实际条件,一味追求课改的形式,强调语文课的人文性,就不敢再提工具性,两者被生硬地割裂开来,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掏空了语文;再比如,强调学生为主体,就死板规定老师不能多讲,课堂教学追求无边的讨论,一堂课下来没有多少“干货”。 这次课标修订,在修改完善的同时,特别注意把课改实施中得到认可的那些理念和做法,坚持下来,体现出来。经过4年时间修订的语文课标,比实验稿更完整、更科学,也更有可行性。 另外,新课标并非少数专家的产品,也不是一般的论著,而是国家的政策性文件,学习时需要我们认真学习,考虑如何实施,否则,我们的付出徒劳无功。 二、课标修订怎样面对这些年的争议? 语文是一门主课,在小学阶段到底应当学什么?怎样来教,又怎样来学?可能有各种各样的意见,围绕语文的争议也特别多。这次课标修订,当然也会注意到各种争议,针对长期以来语文教育方面存在的普遍性问题,总结这十多年来课改的经验,提出语文课程的基本标准。 这次修订,首先在如何让核心价值观渗透到语文教学中,下了很大功夫。比如课程的定位,这次修订比较明确说明:“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当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这样,就把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起来了。新课标坚持“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这一理念,是为了更好地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促进学生在语文知识、能力和情感态度多方面和谐地发展。 关于语文知识的问题,也是有些争论的。现在老师们受制于应试教育,很注重做题,注重讲授和操练所谓系统性的语法修辞知识,这并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发展个性,而且容易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厌烦。课程标准特别强调要摆脱对语法修辞等的死板记忆,必要的语文知识的学习可以保留,这次修订将原来的附录《语法修辞知识要点》内容扩充了,增加了关于汉字、拼音、阅读、写作、文学等方面的知识,不过并没有完全将语文知识“细化、系列化”,办法是随文学习,不必刻意追求系统性。 还有,就是“三个维度”问题。新课标强调教学的“三维目标”,但不是每一堂课都落实三维,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是长期、隐性的目标,语文教育要靠熏陶,不可能在每一节课内全部“落实”三维。一节课的教学目标必须相对集中,不可能完成太多目标。 还有一个问题也需要重视,即课标四个基本理念中的一条“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怎样体现“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近年来杜郎口等中学自主学习模式流行,模仿非常多,10+35

2011版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

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2011版】 注:凡是加粗的部分,均是课程标准(修订稿)新改动的,或增或删,或调或整合。 第一部分前言 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养,具备创新精神、合作意识和开放的视野,具备包括阅读理解与表达交流在内的多方面的基本能力,以及运用现代技术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语文教育应该而且能够为培养和造就一代新人发挥重要作用。为适应和满足社会进步与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语文教育必须在课程目标和内容、教学观念和学习方式、评价目的和方法等方面进行系统的改革。 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的改革,应以马克思主义和教育科学理论(调换词序)为指导,总结我国语文教育的成败得失,借鉴国外母语教育改革的经验,遵循语文教育的规律,努力建设与现代社会发展相适应的语文课程。语文课程应为提高学生道德品质(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增强民族创造力和凝聚力,发挥积极的作用。 一、课程性质与地位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地位。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应激发和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初步掌握学习语文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同时,语文课程还应通过优秀文化的熏陶感染,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诸方面的和谐发展。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同时也应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语文又是母语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而,应该让学生更多地直接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语文实践中体会、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而不宜刻意追求语文知识的系统和完整。 语文课程还应考虑汉语言文字的特点对识字写字、阅读、写作、口语交际和学生思维发展等方面的影响,在教学中尤其要重视培养良好的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 (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修订组(2011版)目录 第一部分前言1 一、课程性质2 二、课程基本理念3 三、课程设计思路5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与内容8 一、总体目标与内容 二、学段目标与内容10 第一学段(1~2年级)10 第二学段(3~4年级)12 第三学段(5~6年级)15 第四学段(7~9年级)17 第三部分实施建议23 一、教学建议23

二、评价建议31 三、教材编写建议38 四、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建议40 附录42 附录1 优秀诗文背诵推荐篇目42 附录2 关于课外读物的建议49 附录3 语法修辞知识要点50 附录4 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51 附录5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55

第一部分前言 语言文字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渐增强,现代科学和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新的交流媒介不断出现,给社会语言生活带来巨大变化,对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对语言文字运用的规范带来新的挑战。时代的进步要求人们具有开阔的视野、开放的心态、创新的思维,对人们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和文化选择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给语文教育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课题。 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语文课程对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和革命传统,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优势。语文课程的多重功能和奠基作用,决定了它在九年义务教育中的重要地位。 一、课程性质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考试提纲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年版)考试复习提纲 一、选择题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最重要的什么? 、语文课程是实践性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什么? 、语文课程总体目标的设计着眼于什么的整体提高? 、语文教育的特点有那些? 、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什么? 、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什么的能力? 、能用什么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是语文朗读评价的总要求? 、评价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发展性评价的核心是关注和促进学生的 发展。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初中学生学写规范、通行的是什么? 、教材是师生实施课程标准的重要凭借,教材是最重要的课程资源。 、语文教材的编写应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适应学生的认知水平,密 切联系学生的经验世界和想象世界,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 新精神。 、锻炼学生口语交际能力,应鼓励学生在什么中进行? 、口语交际的教学目标是什么。 、阅读教学过程是什么之间对话的过程? 、在写作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自主写作”是其重要的策略有哪些? 、语文课程评价的根本目的是为了什么? 、综合性学习的评价,应着重考察学生的什么? 、精读的评价,重点评价学生对阅读材料的综合理解能力,要重视评价学 生的什么? 、评价学生阅读古代诗词和浅易文言文,重点考察什么? 、口语交际的评价,须注重什么? 、什么是人类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提升学生的什么,为学

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精神世界的影响是广泛而深刻学生对语 文材料的感受和理解又往往是什么? 、在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什么字的基础上,学写规范、通行的行楷字,提 高书写的速度? 、诵读古代诗词,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什么理解基本内容? 、能从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进行什么? 、语文课程应该是什么而富有创新活力的?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多少字以上? 、什么要注重可行性和有效性,力戒繁琐,防止片面追求形式? 、语文课程评价要体现语文课程目标的什么和综合性,全面考察学生的语 文素养? 、写作教学应抓住取材、构思、起草和什么等环节,指导学生在写作实践 中学会写作?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养成默读习惯,有一定的速度,阅读一般的现 代文,每分钟不少于多少字? 、《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能较熟练地运用略读和什么的方法,扩大阅读 范围? 、《语文课程课标》要求第四学段(~年级)学生能熟练地使用字典、词典 独立识字,会用多种检字方法。累计认识常用汉字多少个左右? 、语文学习应注重听说读写的相互联系,注重语文与什么的结合,注重知 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整体发展? 、《语文课程课标》在“总目标”之下,按四个学段,分别提出“学段目标与内容”,体现语文课程的什么? 、《语文课程课标》的“实施建议”部分,对教学、评价、教材编写,以及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等提出了什么,也为具体实施留有创造的空间。 、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什么的能力? 、《语文课程课标》要求学生在口语交际中要耐心专注地倾听,能根据对方 的什么等,理解对方的观点和意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