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指南(2016)

中国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指南(2016)
中国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诊断指南(2016)

前言

血管性认知损害(VCI)概念最早于1995年提出[1],泛指所有与脑血管损伤(不仅是卒中)有关的认知障碍[2]。VaMCI是指由血管性原因引起的,或与血管性原因有关的轻度认知损害综合征[3],是正常认知与痴呆之间的过渡阶段[3,4,5,6,7]。虽然与血管性认知损害非痴呆(VCIND)[5]、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ild VCD)[4]和轻度神经认知障碍(mild NCD)[7]概念不同,但定义基本一致,类似于阿尔茨海默病(AD)所致轻度认知损害(AD-MCI)[8,9,10,11]。

研究发现,急性卒中3个月内有24%~55%患者出现至少1个认知领域的损害[12,13,14],6个月内72.7%患者有认知损害,1年内仍有69.8%患者有认知损害[15,16]。我国卒中后认知损害发生率高达80.9%,其中认知损害非痴呆为48.91%,痴呆为32.05%[17]。卒中使发生痴呆的相对危险度升高3.7倍,在61~74岁老年人中其危险度升高至6.6倍,并使痴呆的发生提前近10年[18]。平均每年有10%VaMCI患者进展为血管性痴呆(VaD),2年后约19%进展为VaD,23%进展为AD或痴呆[19,20],5年后46%进展为痴呆,52%死亡[21]。可见,VaMCI是VaD或痴呆的前驱期,是痴呆防治的关键靶点[19,20,21,22],必须引起足够的重视。

然而,VaMCI诊断标准至今尚不统一,筛查方案缺少有力的循证医学证据,加上我国语言文化环境与西方不同,给临床诊断和筛查带来了不便。因此,研发一个适合于我国的VaMCI临床诊断指南很有必要。中国老年保健协会老年痴呆及相关疾病专业委员会(ADC)于2014年成立指南工作组,目的是修订之前《中国痴呆诊疗指南》[23]推荐的AD和其他痴呆的诊断和管理,并通过循证医学研究方法,补充制定VaMCI诊断指南。

一、指南制定方法

本指南的证据收集使用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的PubMed数据库和荷兰爱思唯尔(Elsevier)公司的生命科学文献数据库(EMBASE),证据类型包括临床研究报告(clinical trial)、Meta分

析(Meta-analysis)、系统综述(systematic review)等,均发表在2015年3月10日之前。检索时间为2014年9月1日至2015年3月10日。共检索到8 286篇文献,根据纳入标准和排除标准,最后纳入81篇文献。

本指南执行组根据文献证据水平标准进行证据分级(Ⅰ、Ⅱ、Ⅲ、Ⅳ),并根据证据水平确定推荐强度(A、B、C、D)[23,24]。对于无证据可用的重要临床问题,根据经验和专家一致意见,将推荐意见表述为"好的临床实践"(good clinical practice)。

本指南执行组向专家组提供指南文稿以供评阅,并经过ADC全体咨询专家会议即共识会议而达成一致意见。

二、临床诊断:病史、神经系统和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

通过患者或知情者获取的病史应着重于受累的认知区域、病程、对日常生活功能的影响以及任何相关的非认知症状。既往病史、合并疾病、家族史、受教育程度都应关注。神经系统检查和一般体格检查对于区分认知损害的血管性原因和原发性变性疾病、相关疾病尤其重要[5]。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特定的常规血液检验有助于VaMCI患者的评估,但其有助于相关疾病的排除。多数专家认为应该筛查维生素B12、叶酸、促甲状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以及血糖、血钙、全血细胞计数、肝肾功能。对于个别高危病例或有疑似临床指征的病例应进行梅毒血清学检查、疏螺旋体属和艾滋病病毒的筛查。

推荐意见:

1.临床病史应经知情者补充(好的临床实践)。

2.所有患者都应进行神经和体格检查(好的临床实践)。

3.在诊断时,应检查血液中的维生素B12、叶酸、促甲状腺激素、同型半胱氨酸等,并进行血清学检测如疏螺旋体属和艾滋病病毒等,以排除相关疾病(好的临床实践)。

三、认知功能测评:执行、记忆、语言、视空间和整体认知

1.认知测评领域

VCI最显著的认知损害领域是处理速度和额叶执行能力,VaMCI的额叶执行功能损害比AD-MCI显著[6,25]。情节记忆损害在VaMCI中也常见,但损害模式与AD-MCI不同,常表现为编码新信息能力受损以及记忆的提取受损,可见即刻记忆、语言检索、处理速度、再认及整体(认知)功能损害,而AD-MCI表现为记忆存储受损,表现为迅速遗忘模式[26]。

最新的Meta分析证实,VaMCI所有认知领域均较正常对照差,最差的是处理速度、整体(认知)功能、延迟记忆和即刻记忆,执行功能和语言接近中等受损。与非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nv-MCI)比较,VaMCI在处理速度和执行功能方面更差,而nv-MCI延迟回忆比VaMCI更差。除即刻记忆外,VaMCI较nv-MCI在语言、工作记忆和视空间功能领域均相对较差[27]。

VaMCI认知损害的起病方式和损伤领域等常随血管病变的种类、部位和程度而变化。左颈动脉分布区梗死更易出现认知损害,提示优势半球前循环梗死对认知的影响更大[12]。VaMCI认知损害突然起病不仅与大血管梗死有时间相关性,而且与梗死个数有关[4,26]。在无血管事件病史情况下,最常见的病变是脑小血管病,以白质损害和腔隙性梗死为特征,一般表现为逐渐起病、缓慢进展,主要影响信息处理速度、复杂注意力和额叶执行功能[4,28,29,30,31],其认知损害模式又随梗死部位而变,丘脑梗死常表现为记忆下降,而非丘脑梗死则与信息处理速度降低有关[32]。

因此,所有患者都应进行认知评估。认知评估有助于发现认知损害的模式和程度,无论有无脑血管事件。VaMCI诊断必须基于神经心理学测试,而且至少评估执行功能/注意、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4个认知领域,但不应将记忆损害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2]。如条件

允许,也可测评处理速度、行为-直觉-身体图式(praxis-gnosis-body schema)、社会认知[4]。

2.认知筛查方案

目前可获得的筛查方案只有美国国立神经疾病和卒中研究院-加拿大卒中网络(NINDS-CSN)共同发表的VCI协作标准[6]。该标准推荐了3种方案,即60分钟方案、30分钟方案和5分钟方案(表1),以适应不同需求的认知筛查。60分钟方案由记忆、视空间、语言、执行测试组合而成,补充了整体认知测试和情绪/精神行为,适用于研究筛查;30分钟方案在60分钟方案基础上删除了视空间测试,适用于临床筛查;5分钟方案由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中的记忆、定向及语言测评项目组合而成,适用于快速筛查、大规模流行病学调查及电话筛查。

研究发现,3种筛查方案的外部一致性分别为0.88、0.88和0.86,内部一致性分别是0.90、0.83和0.75,对卒中组和对照组的鉴别准确性为0.77~0.79[33]。其中,中文版60分钟方案中4个认知领域对两组受试者的鉴别能力为0.78,对卒中后认知损害的鉴别能力为0.76,都达到了较强水平[34]。但未检索到对3种方案诊断VaMCI效能的研究报告。5分钟方案总

分与年龄和心血管风险呈负相关,与受教育年限、6项筛查(SIS)呈正相关,且与SIS有良好的一致性(AUC=0.82),区分VaMCI与正常对照的效能较SIS更优[35],区别VaD与正常对照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5和0.88,准确性较高(AUC=0.78)[36]。尽管5分钟方案简便,但缺乏对执行功能和整体认知的测试。因此,方案被推荐时补充了动物命名(ANT)、连线测试(TMT)和简易精神状态检查(MMSE)。此外,3种筛查方案均未列出诊断性阈值。

研究表明,不同的认知量表在筛查VaMCI中具有不同的诊断准确性[22]。即使同一认知评估量表,其诊断性能在较大程度上也受教育程度、语言文化及年龄等因素的影响。例如采用MMSE教育水平调整的分界值用于人口筛查的痴呆患病率为20%,敏感性为82%,特异性为99%,阳性预测值(PPV)为91%,阴性预测值(NPV)为96%[37],其敏感性远高于统一标准分界值24分(≤23分为痴呆)的66%。在受过高等教育的人群中,将分界值调高为27分(≤26分为痴呆),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获得最佳平衡(分别89%和91%),且平均分类正确率达90%[38]。因此,根据教育程度调整分界值十分必要[39]。又如,在相同分界值情况下,MMSE英文版量表筛查很可能和可能AD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80和0.90,似然比为8.00)及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之比(485∶478)明显优于西班牙语版量表的准确性(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5和0.78,似然比为4.32)和假阳性率与假阴性率之比(11∶1)[39]。采用MMSE、临床痴呆评定(CDR)、TMT、阿尔茨海默病评价量表-认知部分(ADAS-cog)测试认知水平相同的两个人群,发现说汉语的中国人成绩明显低于说英语的美国人[40]。这些提示,建立本土化的认知筛查方案对于改善临床诊断准确性具有重要意义。

为此,我们根据中文版认知筛查工具研究结果,形成了一个30分钟神经心理学评估共识方案。该方案由记忆、语言、执行、视空间4个认知领域和整体认知测评项目构成[41,42,43,44,45],补充了工具性生活活动量表[46,47,48]。通常具备≥1个认知领域损害的证据,整体认知正常和工具性生活能力基本保留,即可诊断VaMCI或轻度认知损害(MCI)(表2)。

推荐意见:

1.VaMCI诊断必须基于神经心理学测试,认知评估应包括一个整体认知测试和至少4个认知领域测试,如执行、记忆、语言、视空间功能(Ⅰ类证据,A级推荐),但不应将记忆损害作为诊断的必要条件(Ⅰ类证据,A级推荐)。

2.NINDS-CSN三种神经心理学评估方案用于不同需求的认知筛查,其中5分钟方案包括记忆、定向、语言评估,简便易行,可用于VaMCI快速筛查(Ⅰ类证据,B级推荐),但应补充执行功能和整体认知的测试(好的临床实践)。

3.VaMCI认知筛查应根据教育、语言、年龄等因素调整认知评估量表的分界值(Ⅰ类证据,A级推荐),以避免因年龄差异、受教育程度和语言不同对临床诊断准确性的影响(Ⅰ类证据,A级推荐)。

四、日常生活能力评估:购物、服药、处理财务

复杂的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IADL)基本保留是区分MCI与痴呆的重要条件[2,4,7],常用测评工具如阿尔茨海默病ADCS-MCI-ADL量表[46]、Lawton和Brody的ADL量表,包括8项较复杂的IADL亚表和6项基本的躯体日常生活(PSMS)亚表,共14项[47]。

研究显示,Lawton和Brody的ADL量表区分MCI与痴呆的分界阈值为15/16分(16分或以上提示痴呆),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0.90和0.93;其中IADL量表区分MCI与痴呆的分界阈值为9/10分(10分或以上提示痴呆),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92.2%和92.5%。该IADL 量表与延迟故事回忆(DSR)联合使用对MCI、痴呆和正常对照的分类正确率高达91.8%[48]。一篇含35项MCI的工具性生活能力损害研究的系统综述提示,MCI患者的IADL主要表现在购物、服药和处理财务轻微损害(r=0.85)[49]。

IADL量表还能有效区分MCI与正常老年人[46,49],且有IADL损害的MCI患者比无IADL 损害的MCI患者具有更高的痴呆转化风险[49]。因此,被强烈推荐用于MCI筛查[4,49]。

推荐意见:

1.IADL能力评估是VaMCI或MCI筛查不可或缺的(Ⅰ类证据,A级推荐),应作为临床筛查的必要补充(好的临床实践)。

2.VaMCI神经心理学评估共识方案采用本土化的测评量表及其分界值,考虑了年龄、教育和语言因素,适用于我国汉语人群的临床筛查(好的临床实践)。

五、神经影像学检测:脑梗死、白质高信号、出血、脑萎缩和其他

相较于大血管疾病,脑小血管病可能是导致VaMCI最常见的脑血管病理原因[50,51,52,53],由白质、基底神经节和/或丘脑损伤所导致,病理改变包括白质损伤、腔隙性梗死和微出血[50,54,55]。脑小血管病所致认知损害也更易进展,平均每年进展率为2%~10%[12]。

结构影像学不仅能证实脑血管病存在的种类、部位及其严重程度[4,29,30,31,32],还能排除可能导致认知损害的其他病理原因[6,28]。研究发现,VaMCI的腔隙性梗死数目为正常人的近3倍,白质病变及额角、第三脑室增宽也显著多于正常人[53,56]。与AD-MCI比较,VaMCI有更多的腔隙性梗死及更多的白质病变,但比VaD要轻,其他病理改变如海马和内嗅皮层萎缩相对于AD-MCI或AD痴呆较轻[57]。

MRI扫描敏感性高,在发现脑梗死、白质高信号、微出血、脑萎缩方面具有比CT更好的价值,尽管它难以单独判断血管病变与认知障碍之间的因果关系[4]。虽然功能影像学被认为能更好地揭示病变血管对脑皮层功能的影响,但目前尚无特征性改变的功能影像学发现[58]。因此,NINDS-CSN推荐MRI用于VCI诊断,涉及脑梗死、白质高信号、出血、脑萎缩和其他5个方面评估,而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FDG-PET)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成像(SPECT)只用于与AD鉴别[6]。国际血管性行为与认知疾病协会(VASCOG)推荐VaMCI诊断的5种脑血管病证据(表3)在MRI容易被发现,应成为常规评估项目[4]。

白质高信号作为脑小血管病证据被定义为MRI T2/FLAIR相均可见到的≥5mm的高信号影或CT≥5 mm的中等低信号影。评估白质高信号的ARWMC量表分别评定额区、顶枕区、颞区、幕下区和基底节区5个脑区白质病变的程度,左、右侧半球分别评分,总分30分,信度较高(κ=0.93)[59]。评估白质高信号的Fazekas量表,总分4分,信度也较高(κ=0.84) [60]。但ARWMC量表比Fazekas量表的评分范围更大,能更好地区分组间差异,且对白质损害进展的预测性较强[59]。Fazekas量表较简便,更适合于评估白质损伤程度[60,61]。

Schettens MTA视觉评分根据MRI冠状面海马萎缩程度分为0~4分5个等级,总分为双侧海马萎缩分数之和,最高8分。MTA量表能够在病理证实的患者中较好地区分AD与VCI,MTA量表单侧≥2分和/或双侧海马萎缩总分≥5分能够预测AD,可排除VCI和路易体痴呆(DLB),敏感性为83%,特异性达95%[62]。此外,FDG-PET显示的海马、后扣带回、下顶叶葡萄糖代谢率与匹兹堡复合物B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IB-PET)显示的β-淀粉样蛋

白(Aβ)沉积增多呈负相关关系,葡萄糖代谢率越低,则Aβ沉积越增多。两种技术诊断AD 的符合率高达94%[63],是诊断AD的重要依据。

推荐意见:

1.VaMCI脑血管病证据的影像学评估涉及脑梗死、白质高信号、出血、脑萎缩和其他5个方面(好的临床实践),以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和广泛融合的白质病变最为常见(Ⅰ类证据,A级推荐)。

2.结构影像学是确认VaMCI脑血管病证据的常规检查技术(Ⅰ类证据,A级推荐),MRI在发现脑梗死、白质高信号、微出血、脑萎缩方面比CT更敏感(好的临床实践)。

3.MRI的MTA视觉评分量表可用于评估海马萎缩,FDG-PET或PIB-PET可用于评估葡萄糖代谢或Aβ沉积,以支持AD的临床诊断,应作为VaMCI的鉴别检查(Ⅰ类证据,A级推荐)。

六、诊断标准(表3)

2011年美国心脏协会(AHA)和美国卒中协会(ASA)基于对临床前、神经病理、神经影像、生理及流行病学文献的研究,发表了VCI诊断标准[2],推荐了4个证据级别的VaMCI诊断标准,即肯定的、很可能的、可能的和可疑的。2014年,VASCOG发布了与《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一致的轻度血管性认知障碍(Mild VCD)诊断标准[4,7]。

这两个标准在VaMCI诊断的核心特征上基本相同[2,4],仅在表述方式及分界值上有一些差别。VaMCI的核心特征包含[4,26,64,65,66,67,68,69,70]:(1)病史:患者/知情者有记忆力下降的主诉;(2)认知:至少1项认知领域存在损害证据;(3)功能:IADL正常或轻微受损,不足以影响独立性;(4)血管病证据:临床卒中史或影像学证实的脑血管病灶;(5)支持血管性原因的特征:脑血管病是认知损害的主要原因(表3)。

上述标准提示[2,4],VaMCI临床诊断分3个步骤(图1)。第1步,确定轻度认知损害的存在,包括:认知功能下降史;≥1个认知领域损害的客观证据(正式的神经心理学测试或等效的临床评估,认知成绩较常模均值下降1~2个标准差);IADL基本正常。第2步,确定脑血管病是认知损害的主要的不可除外的病因,如:影像学上≥1项脑血管病证据和认知损害起病与≥1次脑血管事件具有时间相关性;在无卒中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病史情况下,存在执行功能、信息处理速度明显减退的证据,且具备步态、小便、人格异常特征之一。第3步,排除认知损害的其他病因。

两个标准的不同之处:在诊断阈值上,VASCOG标准将AHA/ASA标准低于常模均值的1~1.5个标准差扩大至1~2个标准差或3%~16%之间,其中,低于1~1.5个标准差为

VaMCI,低于2个标准差则考虑VaD。在脑血管病证据上,VASCOG标准定义了脑血管病存在的种类和严重程度,补充了无卒中或TIA病史情况下的认知损害模式和支持性特征。在排除标准上,VASCOG标准细化了排除认知损害的其他原因(表3),因此比AHA/ASA标准可操作性更佳,更适用于临床实践。

目前尚无对两个标准的诊断效能研究的报道,虽然VASCOG标准对VaMCI的认知损害和脑血管病种类和程度进行了界定,但无法确认导致认知损害是否为单纯的血管病因[4]。大量的VaMCI临床研究多采用自拟操作性标准,包括Ⅰ类证据文献4篇[20,69,72,73],Ⅱ类证据文献11篇[51,58,70,71,74,75,76,77,78,79,80](表4)。从中我们提取了一个VaMCI诊断的共识标准(表5),即:(1)神经心理学测评证实存在认知功能损害:1个以上认知领域确定的损害或2个以上领域临界的损害(临界损害指在年龄匹配常模的第5%~10%或常模均值的1.5个标准差);(2)结构影像学证实存在脑血管病,包括多发腔隙性脑梗死、关键部位脑梗死及脑白质病变;(3)脑血管病和认知功能损害之间具有相关性或足以构成认知损害的原因[如认知损害发生在脑血管病3个月内或哈金斯基缺血评分(HIS)≥7分,或无脑血管事件发生,但存在信息处理速度和/或执行功能明显减退证据,且具步态、小便、人格异常特征之一];(4)日常生活能力属于正常范围;(5)不符合痴呆的诊断标准;(6)除外认知功能损害的其他原因。上述6条全部符合,可诊断为VaMCI。该标准与AHA/ASA标准和VASCOG标准基本一致,具有可操作性,更适用于临床研究。

推荐意见:

1.VASCOG标准细化了脑血管病证据存在的种类和严重程度,补充了无脑血管事件史者的支持性特征,较AHA/ASA标准更具有操作性(好的临床实践)。

2.VaMCI临床诊断分3个步骤:确认轻度认知损害的存在,确认脑血管病是认知损害的主要病因,排除认知损害的其他原因(好的临床实践)。

3.VaMCI诊断的共识标准由核心特征、支持特征和排除标准构成(Ⅰ类证据,A级推荐),具有可操作性,适用于我国临床研究(好的临床实践)。

【编者按】

本指南工作组在循证医学研究基础上,通过专家共识的形式,制定了血管性轻度认知损害(VaMCI)诊断指南。本指南强调,VaMCI诊断必须基于神经心理学测试,认知评估应包括一个整体认知及至少4个认知领域,同时应避免年龄、教育和语言因素对诊断准确性的影响。工具性日常生活能力评估是临床筛查的必要补充,结构影像学是确认脑血管病存在的常规检查技术。本指南推荐了VaMCI临床诊断的3个步骤:确认轻度认知损害的存在;确认脑血管病是认知损害的主要病因;排除认知损害的其他原因。本指南描述了实践的理想标准,可能不适合临床中的个别病例,因此还应考虑其他有用信息。

参考文献

[1] Bowler JV, Hachinski V.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a new approach to vascular dementia[J]. Baillieres Clin Neurol,1995,4(2):357–376.

[2] Gorelick PB, Scuteri A, Black SE,et al. Vascular contributions to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dementia:a statement for healthcare

professionals from the 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american stroke association[J].Stroke,2011,42(9):2672–2713.

[3] O'Brien JT, Erkinjuntti T, Reisberg B, et al.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J].Lancet Neurol,2003,2(2):89–98.

[4] Sachdev P, Kalaria R, O'Brien J,et al. Diagnostic criteria for vascular cognitive disorders:a VASCOG statement[J]. Alzheimer Dis Assoc Disord,2014,28(3):206–218.

[5] Graham JE, Rockwood K, Beattie BL, et al. Prevalence and severity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 and without dementia in an elderly population[J]. Lancet,1997,349 (9068):1793–1796.

[6] Hachinski V, Iadecola C, Petersen RC, et al. National Institute of Neurological Disorders and Stroke-Canadian Stroke Network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harmonization standards[J]. Stroke, 2006, 37(9):2220–2241.

[7] Sachdev PS, Blacker D, Blazer DG,et al. Classifying neurocognitive disorders:the DSM 5 approach[J]. Nat Rev Neurol, 2014,10(11):634–642.

[8] Albert MS, DeKosky ST, Dickson D,et al. The diagnosis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due to Alzheimer's disease:recommendations from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n Aging-Alzheimer's Association workgroups on diagnostic guidelines for Alzheimer's

disease[J]. Alzheimers Dement, 2011,7(3):270–279.

[9] Kaduszkiewicz H, Eisele M, Wiese B, et al. Prognosis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general practice:results of the German AgeCoDe

study[J].Ann Fam Med, 2014,12(2):158–165.

[10] Langa KM, Levine DA.The diagnosis and management of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a clinical review[J].JAMA, 2014,312(23):2551–2561.

[11] Román GC, Tatemichi TK, Erkinjuntti T,et al. Vascular dementia:diagnostic criteria for research studies. Report of the NINDS-AIREN International Workshop[J].Neurology,1993,43(2):250–260. [12] Pendlebury ST, Rothwell PM. Prevalence, incidence, and factors associated with pre-stroke and post-stroke dementi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J].Lancet Neurol,2009,8(11):1006–1018.

[13] Lunn S, Crawley F, Harrison MJ, et al. Impact of carotid endarterectomy upon cognitive functioning. A systematic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 Cerebrovasc Dis,1999,9(2):74–81.

[14] Douiri A, Rudd AG, Wolfe CD. Prevalence of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South London Stroke Register 1995-2010[J].Stroke,2013,44(1):138–145.

[15] Rasquin SM, Verhey FR, van Oostenbrugge RJ, et al. Demographic and CT scan features related to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the first year after strok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04,75(11):1562–1567.

[16] Rao R. The role of carotid stenosis in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J]. J Neurol Sci,2002,203–204:103–107.

[17] Qu Y, Zhuo L, Li N, et al. Prevalence of post-stroke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china:a community-based, cross-sectional

study[J]. PLoS One,2015,10(4):e0122864.

[18] De Ronchi D, Palmer K, Pioggiosi P, et al. The combined effect of age, education, and stroke on dementia and cognitive impairment no dementia in the elderly[J]. Dement Geriatr Cogn Disord,2007, 24(4):266–273.

[19] Tham W, Auchus AP, Thong M, et al. Progression of cognitive impairment after stroke:one year results from a longitudinal study of Singaporean stroke patients[J].J Neurol Sci,2002,203–204:49–52.

[20] Wentzel C, Rockwood K, MacKnight C, et al. Progression of impairment in patients with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without dementia[J].Neurology,2001,57(4):714–716.

[21] Ingles JL, Fisk JD, Merry HR, et al. Five-year outcomes for dementia defined solely by neuropsychological test

performance[J]. Neuroepidemiology, 2003,22(3):172–178.

[22] BallardC, RowanE, StephensS, et al. Prospective follow-up study between 3 and 15 months after stroke:improvements and decline in cognitive function among dementia-free stroke survivors >75 years of age[J].Stroke2003,34(10):2440–2444.

[23] 田金洲,中国痴呆临床实践指南工作组.中国痴呆诊疗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12–150.

[24] Brainin M, Barnes M, Baron JC,et al. Guidance for the preparation of neurological management guidelines by EFNS scientific task forces--revised recommendations 2004[J]. Eur J Neurol,2004,11(9):577–581.

[25] Looi JCL, Sachdev PS. Differentiation of vascular dementia from AD on neuropsychological tests[J].Neurology,1999,53(4):670–678. [26] Shim H.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post-stroke cognitive deficits[J]. Curr Neurol Neurosci Rep,2014,14(1):418.

[27] Vasquez BP, Zakzanis KK. The neuropsychological profile of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ot demented:a meta-analysis[J]. J Neuropsychol,2015,9(1):109–136.

[28] Tierney MC, Black SE, Szalai JP, et al. Recognition memory and verbal fluency differentiate probable Alzheimer disease from subcortical ischemic vascular dementia [J]. Arch Neurol, 2001,58 (10):1654–1659.

[29] Cummings JL.Frontal-subcortical circuits and human behavior[J].J Psychosom Res,1998,44(6):627–628.

[30] Román GC, Erkinjuntti T, Wallin A, et al. Subcortical ischaemic vascular dementia[J]. Lancet Neurol, 2002,1(7):426–436.

[31] Tullberg M, Fletcher E, DeCarli C, et al. White matter lesions impair frontal lobe function regardless of their location[J]. Neurology,2004,63(2):246–253.

[32] Vermeer SE, Prins ND, den Heijer T, et al. Silent brain infarcts and the risk of dementia and cognitive decline[J].N Engl J Med, 2003,348(13):1215–1222.

[33] Chen X, Wong A, Ye R, et al. Validation of NINDS-CSN neuropsychological battery for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Chinese stroke patients[J]. BMC Neurol, 2015,15:270.

[34] Wong A, Xiong YY, Wang D,et al. The NINDS-Canadian stroke network 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 neuropsychology protocols in Chinese[J].J Neurol Neurosurg Psychiatry,2013,84(5):499–504. [35] Kennedy RE, Wadley VG, McClure LA, et al. Performance of the NINDS-CSN 5-minute protocol in a national population-based sample[J]. J Int Neuropsychol Soc,2014,20(8):856–867.

[36] Wong A, Nyenhuis D, Black SE, et al.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 5-minute protocol is a brief, valid, reliable, and feasible cognitive screen for telephone administration[J].Stroke, 2015,46(4):1059–1064. [37] Tangalos EG, Smith GE, Ivnik RJ, et al. The Mini-Mental State Examination in general medical practice:clinical utility and acceptance[J].Mayo Clin Proc,1996,71(9):829–837.

[38] O'Bryant SE, Waring SC, Cullum CM, et al. Staging dementia using Clinical Dementia Rating Scale Sum of Boxes scores:a Texas Alzheimer's research consortium study[J]. Arch Neurol,2008,65(8):1091–1095.

[39] Spering CC, Hobson V, Lucas JA,et al. Diagnostic accuracy of the MMSE in detecting probable and possible Alzheimer's disease in ethnically diverse highly educated individuals:an analysis of the NACC database[J].J Gerontol A Biol Sci Med Sci,2012,67(8):890–896. [40] Chandler J, Marsico M. Performance on MMSE/ADAS-

cog/CDR/TMT were markedly worse inChinacohort thanUScohort. Presented at AAIC[R]. Copenhagen, Denmark:2014.

[41] Shi J, Wei M, Tian J, et al.The Chinese version of story recall:a useful screening tool for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and Alzheimer's disease in the elderly[J].BMC Psychiatry,2014,14:71.

[42] Shi J, Tian J, Wei MQ, et al.The utility of the Hopkins Verbal Learning Test (Chinese version) for screening dementia and 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 in a Chinese population[J]. BMC Neurol,2012,12:136. [43] 陆骏超,郭起浩,洪震,等.连线测验(中文修订版)在早期识别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6,14(2):118–120.

[44] 郭起浩,洪震,史伟雄,等.Boston命名测验在识别轻度认知损害和阿尔茨海默病中的作用[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6,20(2):81–84.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自1989年第一版发布以来,得到较好的推广和宣传实施,随后中国营养学会在1997年, 2007年组织了修订和出版。为了满足广大消费者健康需要,按照国家卫计委的要求,2014年,中国营养学会开始第三次的修订,并于2016年发布了第四版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现就第四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荐摘要如下: 推荐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平衡膳食模式是最大程度上保障人体营养需要和健康的基础,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建议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克,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克,薯类50100克;膳食中碳水化合物提供的能量应占总能量的50%以上。 推荐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体重是评价人体营养和健康状况的重要指标,吃和动是保持健康体重的关键。各个年龄段人群都应该坚持天天运动、维持能量平衡、保持健康体重。体重过低和过高均易增加疾病的发生风险。推荐每周应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上;坚持日常身体活动,平均每天主动身体活动6000步;尽量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动则有益。 推荐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蔬菜、水果、奶类和大豆及制品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坚果是膳食的有益补充。蔬菜和水果是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植物化学物的重要来源,奶类和大豆类富含钙、优质蛋白质和B族维生素,对降低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具有重要作用。提倡餐餐有蔬菜,推荐每天摄入300500克,深色蔬菜应占1/2。天天吃水果,推荐每天摄入200350克的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吃各种奶制品,摄入量相当于每天液态奶300克。经常吃豆制品,每天相当于大豆25克以上,适量吃坚果。 推荐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可提供人体所需要的优质蛋白质、维生素A、B族维生素等,有些也含有较高的脂肪和胆固醇。动物性食物优选鱼和禽类,鱼和禽类脂肪含量相对较低,鱼类含有较多的不饱和脂肪酸;蛋类各种营养成分齐全;吃畜肉应选择瘦肉,瘦肉脂肪含量较低。过多食用烟熏和腌制肉类可增加肿瘤的发生风险,应当少吃。推荐每周吃鱼280525克,畜禽肉280525克,蛋类280350克,平均每天摄入鱼、禽、蛋和瘦肉总量120200克。 推荐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我国多数居民目前食盐、烹调油和脂肪摄入过多,这是高血压、肥胖和心脑血管疾病等慢性病发病率居高不下的重要因素,因此应当培养清淡饮食习惯,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6克,每天烹调油2530克。过多摄入添加糖可增加龋齿和超重发生的风险,推荐每天摄入糖不超过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专家解读版

2016年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1 膳食指南(二):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塑造美好生活3 膳食指南(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4 膳食指南(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6 膳食指南(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7 膳食指南(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9 居民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谷物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础,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 关键推荐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为什么这么推荐? 每一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只有食物多样,才能满足平衡膳食模式的需要。中国的平衡膳食模式,是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食物资源和饮食特点所设计的理想膳食模式。 这个模式所推荐的食物种类和比例,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并且可降低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是保障人体营养和健康的基础。 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我国居民膳食中50%以上的能量、蛋白质、B1、烟酸、锌和镁,40%的B2、铁和30%的钙都是来自谷薯类及杂豆类食物。谷物为主也是最经济、合理能量来源。全谷物富含维生素B、脂肪酸、营养更丰富。杂豆和薯类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所以放于此以满足主食多样化需要。 对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0余种,这些营养素均需要从食物中获得。人类需要的基本食物一般可分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和油脂类五大类,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有益膳食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除供6月龄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因此,只有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只有一日三餐食物多样化,才有可能达到平衡膳食。 谷类为主,也是中国人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提供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在保障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30年来,我国居民膳食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居民的谷类消费量逐年下降,动物性食物和油脂摄入量逐年增多,导致能量摄入过剩;谷类过度精加工导致B族维生素、矿物质和膳食纤维丢失而引起摄入量不足,这些因素都可能增加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的发生风险。 因此,坚持谷类为主,特别是增加全谷物摄入,有利于降低2型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结直肠癌等与膳食相关的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可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增加全谷物和燕麦摄入具有改善血脂异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十年磨一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自从2007年修订之后,就未做新的修订发布。 2016年5月13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这本让营养学界期待已久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正式发布。会后,凤凰健康也独家专访了该指南的修订者之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马冠生教授,对新版指南的修订过程,修订后的几大变化进行独家解读。 解读1:为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10年修订一次? 第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1989年发布,1997年、2007年进行了两次修订和发布。从时间上看,差不多每隔10年,中国营养学会就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指南进行修订,并发布新版本指南。 马冠生介绍,在指南的修订时间上其实并未明确规定,一定要每10年修订一次。在修订时间上,由于前两次的修订差不多是10年,新一版的修订也是根据这个时间进行。 对指南的修订,主要是根据我国居民食物消费、膳食营养的变化,以及存在的主要营养和健康问题。 马冠生介绍,在过去的30多年期间,我国每10年开展一次

全国有代表性的营养调查,分别于1982年、1992年、2002年和2012进行了调查,2015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2015)》。 “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调查,可以及时了解到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膳食营养摄入、营养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第一点。第二,近年来,关于食物、营养和健康关系之间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新的证据;第三,居民对膳食、营养及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这样几个综合的原因,启动了指南的修订。解读2: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哪些改变? 作为新版指南的起草人之一,马冠生认为,从内容上来说并没有颠覆性的变化,但从修订过程来说,有两个很明显的变化。 一是修订的过程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指南制修订的程序,这次修订指南制订了一个程序,从整个过程上更加规范、科学。 二是采用询证的方法,依据了营养健康领域的新研究、新发现,对膳食指南的内容进行论证。“包括检索发表的科学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回顾、综合、分析,总结出有关食物消费、行为等和健康关系的相关证据。” 变化1 建议更精简:10条营养建议变6条 从内容上来说,新版指南的营养建议发生了较大改变,1989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何变化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何变化 十年磨一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自从xx年修订之后,就未做新的修订发布。 2016年5月13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5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上,这本让营养学界期待已久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正式发布。会后,凤凰健康也独家专访了该指南的修订者之一,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马冠生教授,对新版指南的修订过程,修订后的几大变化进行独家解读。 解读1:为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10年修订一次? 第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1989年发布,1997年、xx年进行了两次修订和发布。从时间上看,差不多每隔10年,中国营养学会就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指南进行修订,并发布新版本指南。 马冠生介绍,在指南的修订时间上其实并未明确规定,一定要每10年修订一次。在修订时间上,由于前两次的修订差不多是10年,新一版的修订也是根据这个时间进行。 对指南的修订,主要是根据我国居民食物消费、膳食营养的变化,以及存在的主要营养和健康问题。 马冠生介绍,在过去的30多年期间,我国每10年开展

一次全国有代表性的营养调查,分别于1982年、1992年、2002年和2016进行了调查,2016年6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 “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调查,可以及时了解到我国居民的食物消费、膳食营养摄入、营养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第一点。第二,近年来,关于食物、营养和健康关系之间的研究有了新的发现、新的证据;第三,居民对膳食、营养及健康的需求不断增长,这样几个综合的原因,启动了指南的修订。 解读2: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哪些改变? 作为新版指南的起草人之一,马冠生认为,从内容上来说并没有颠覆性的变化,但从修订过程来说,有两个很明显的变化。 一是修订的过程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指南制修订的程序,这次修订指南制订了一个程序,从整个过程上更加规范、科学。 二是采用询证的方法,依据了营养健康领域的新研究、新发现,对膳食指南的内容进行论证。“包括检索发表的科学文献,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回顾、综合、分析,总结出有关食物消费、行为等和健康关系的相关证据。” 变化1 建议更精简:10条营养建议变6条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2016-05-23 营养,是人类维持生命、生长发育和健康的重要物质基础,是人类体能与智能发展的必要条件。《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根据营养学原理,紧密结合我国居民膳食消费和营养状况的实际情况来制定。其目标是指导广大居民合理选择食物,实践平衡膳食,积极运动维持适宜体重,保持良好健康生活状态,预防和减少膳食相关慢性疾病的发生,提高居民整体健康素质。近期从国家卫计委颁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济南市健康教育所由权威网站下载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供大家学习,帮助大家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快速解读 2016 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与 2007 版的指南相比,对于一般人群的核心推荐,更加精简浓缩,由十条变为六条,每一条均为八字,重点突出,方便记忆。我们对新旧两版指南做一个快速解读,看看往后应该怎么吃,能够更加营养健康。 主要特色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基础上修订,修订过程中,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中指出的我国

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与2007版比较,有三方面特色: 一是提高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将10条推荐精简至6条,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 二是注重饮食文化传承发扬。在新指南中专门提出弘扬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对膳食和健康的综合影响作用,建议在传承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开启饮食新理念,着力解决公共营养和健康的现实问题,并鼓励社会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三是兼顾科学性和科普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包括大量的科学证据和理论分析,对从事营养与健康的科教专业人员是很好的参考工具。为方便大众理解使用,这次特别编撰科普读本,用百姓易于理解的语言讲百姓关心的常识,结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营养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表达,对核心推荐内容进行科学讲解。 2016 版膳食指南核心推荐 一、食物多样,谷物为主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docx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 版 2016-07-18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来源糖尿病天地新膳食指南的六大核心推荐推荐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推荐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推荐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推荐四适量吃 鱼、禽、蛋、瘦肉。推荐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推荐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一图明了怎么吃为了方便理解平 衡膳食的理念、实践膳食指南的核心推荐,专家设计了膳食 宝塔、膳食餐盘、膳食算盘。膳食宝塔共分 5 层,宝塔 各面积大小不同,体现了五种食物推荐量的多少;宝塔旁边 的文字注释提示了在能量需要量1600 ~ 2400 千卡之间时, 一段时间内轻体力活动水平的健康成年人平均到每天的各类 食物的摄入量范围。膳食宝塔还包括身体活动量、饮水量 的图示。膳食餐盘也是膳食指南核心内容的体现,它描 述了一餐膳食的食物组成和大致重量比例。亦适用于 2 岁以上的健康人群。餐盘分成谷薯类、鱼肉蛋豆类、蔬菜、水果 等四部分,餐盘旁牛奶杯提示奶制品的重要性。平衡膳食算盘是儿童膳食指南核心推荐内容的体现。它适用于所有 儿童,其中食物份量适用于中等身体活动水平8~11岁儿童。算盘分 6层,从下往上依次为:桔色算珠代表摄入谷物( 5~6份),绿色代表蔬菜(4~ 5 份),蓝色代表水果( 3~ 4 份);

紫色代表动物性食品( 2~ 3 份);黄色代表大豆和奶制品( 2~ 3 份),红色代表油盐。2016 版指南与 2007 年版的不同之 处 2016 年新指南与 2007 年的指南有很多变化,主要给大家介 绍以下几点。 1. 新版膳食指南新增了两类人群的指南,除了孕期 指南、婴幼儿、学龄儿童和老年人的指南,还增加了 备孕指南和素食者的指南,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饮食指导更详 细了。2. 新版膳食指南新增“中国居民膳食平衡餐盘”和“中国 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等图像化的宣传工具,对食物按“份量”进行了定量。 3. 具体内容来说,核心推荐中减少了粗细搭配、足量饮水、吃新鲜卫生食物等条目,推荐的摄入量也有变化。水由原来的 1200 毫升增加到 1500 ~ 1700 毫升;水果类、大豆、坚果类、畜禽肉类、水产品有所减少;蛋类有所增加,但最大推荐值仍然没有增加。 4. 其他变化。指南里面明确区分了“杂豆”(富含淀 粉的豆类)和“大豆(”可以制豆油和豆腐的豆子)两类,将杂 豆归类为杂粮主食,而大豆单独列一类。指南中还专门点名“控糖”。新指南还不再提出限制胆固醇, 而提出吃鸡蛋不必扔掉蛋黄。关于身体活动方面明确指出:“坚 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 5 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 150 分钟以内。

2018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心衰病(慢性心力衰竭)中医诊疗方案 (2018年版) 一、诊断 (一)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医内科学》(张伯礼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2年出版)。 (1)以胸闷气喘、心悸、水肿为主症。 (2)早期表现为劳累后气短心悸,或夜间突发喘咳惊悸、端坐后缓解。随着病情发展心悸频发,动则喘甚,或端坐呼吸,不能平卧,水肿以下肢为甚,甚则全身水肿。常伴乏力、腹胀等。 (3)多有心悸、胸痹、真心痛、心痹、心瘅等病史。 2.西医诊断标准 参考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2014年发布的《中国心力衰竭诊断和治疗指南》。 (1)主要条件:①阵发性夜间呼吸困难或端坐呼吸;②颈静脉怒张;③肺部罗音;④心脏扩大;⑤急性肺水肿;⑥第三心音奔马律;⑦静脉压增高>1.57kpa(16cmH2O);⑧循环时间>25秒;⑨肝颈静脉返流征阳性。 (2)次要条件:①踝部水肿;②夜间咳嗽活动后呼吸困难;③肝肿大;④胸腔积液;⑤肺活量降低到最大肺活量的1/3;⑥心动过速;⑦治疗后5天内体重减轻>4.5kg。 同时存在2个主项或1个主项加2个次项,即可诊断为心力衰竭。 超声心动图指标:①收缩功能:以收缩末及舒张末的容量差计算射血分数(EF值),虽不够精确,但方便实用。正常EF值>50%,运动时至少增加5%。②舒张功能:目前大多采用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二尖瓣血流频谱间接测定心室舒张功能,心动周期中舒张早期心室充盈速度最大值为E峰,舒张晚期心室充盈最大值为A峰,E/A为两者之比值。正常人E/A值不应小于1.2,中青年应更大。舒张功能不全时,E峰下降,A峰增高,E/A比值降低。 心力衰竭严重程度分级标准: 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的分级方案,主要是根据患者自觉的活动能力划分为心功能四级,心力衰竭三度: I级(心功能代偿期):患者患有心脏病,但活动量不受限制,平时一般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 Ⅱ级(I度心衰):心脏病患者的体力活动受到轻度的限制,休息时无自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2016-07-18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来源糖尿病天地新膳食指南的六大核心推荐推荐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推荐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推荐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推荐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推荐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推荐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一图明了怎么吃为了方便理解平衡膳食的理念、实践膳食指南的核心推荐,专家设计了膳食宝塔、膳食餐盘、膳食算盘。膳食宝塔共分5层,宝塔各面积大小不同,体现了五种食物推荐量的多少;宝塔旁边的文字注释提示了在能量需要量1600~2400千卡之间时,一段时间内轻体力活动水平的健康成年人平均到每天的各 类食物的摄入量范围。膳食宝塔还包括身体活动量、饮水量的图示。膳食餐盘也是膳食指南核心内容的体现,它描述了一餐膳食的食物组成和大致重量比例。亦适用于2岁以上的健康人群。餐盘分成谷薯类、鱼肉蛋豆类、蔬菜、水果等四部分,餐盘旁牛奶杯提示奶制品的重要性。平衡膳食算盘是儿童膳食指南核心推荐内容的体现。它适用于所有儿童,其中食物份量适用于中等身体活动水平8~11岁儿童。算盘分6层,从下往上依次为:桔色算珠代表摄入谷物(5~6份),绿色代表蔬菜(4~5份),蓝色代表水果(3~4份);

紫色代表动物性食品(2~3份);黄色代表大豆和奶制品(2~3份),红色代表油盐。2016版指南与2007年版的不同之处2016年新指南与2007年的指南有很多变化,主要给大家介绍以下几点。1. 新版膳食指南新增了两类人群的指南,除了孕期指南、婴幼儿、学龄儿童和老年人的指南,还增加了备孕指南和素食者的指南,对不同人群的健康饮食指导更详细了。2. 新版膳食指南新增“中国居民膳食平衡餐盘”和“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等图像化的宣传工具,对食物按“份量”进行了定量。3. 具体内容来说,核心推荐中减少了粗细搭配、足量饮水、吃新鲜卫生食物等条目,推荐的摄入量也有变化。水由原来的1200毫升增加到1500~1700毫升;水果类、大豆、坚果类、畜禽肉类、水产品有所减少;蛋类有所增加,但最大推荐值仍然没有增加。4. 其他变化。指南里面明确区分了“杂豆”(富含淀粉的豆类)和“大豆”(可以制豆油和豆腐的豆子)两类,将杂豆归类为杂粮主食,而大豆单独列一类。指南中还专门点名“控糖”。新指南还不再提出限制胆固醇,而提出吃鸡蛋不必扔掉蛋黄。关于身体活动方面明确指出:“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5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150分钟以内。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荐

认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核心推荐 2016年5月13日,国家卫生计生委发布了《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以下六条核心推荐: 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 12 种以上食物,每周 25 种以上。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 250~400 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 50~150 g,薯类 50~100 g。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二、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各年龄段人群都应天天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食不过量,控制总能量摄入,保持能量平衡。 坚持日常身体活动,每周至少进行 5 天中等强度身体活动,累计 150 分钟以上;主动身体活动最好每天 6000 步。 减少久坐时间,每小时起来动一动。 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蔬菜水果是平衡膳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奶类富含钙,大豆富含优质蛋

白质。 餐餐有蔬菜,保证每天摄入 300~500 g 蔬菜,深色蔬菜应占 1 / 2。天天吃水果,保证每天摄入 200~350 g 新鲜水果,果汁不能代替鲜果。 吃各种各样的奶制品,相当于每天液态奶 300 g。 经常吃豆制品,适量吃坚果。 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鱼、禽、蛋和瘦肉摄入要适量。 每周吃鱼 280~525 g,畜禽肉 280~525 g,蛋类 280~350 g,平均每天摄入总量 120~200 g。 优先选择鱼和禽。 吃鸡蛋不弃蛋黄。 少吃肥肉、烟熏和腌制肉制品。 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培养清淡饮食习惯,少吃高盐和油炸食品。成人每天食盐不超过 6 g,每天烹调油 25~30 g。 控制添加糖的摄入量,每天摄入不超过 50 g,最好控制在 25 g 以下。 每日反式脂肪酸摄入量不超过 2 g。 足量饮水,成年人每天 7~8 杯(1500~1700 ml),提倡饮用白开水和茶水;不喝或少喝含糖饮料。 儿童少年、孕妇、乳母不应饮酒。成人如饮酒,男性一天饮用酒的酒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试卷(2016版)带答案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2.5分 1 日常生活中,推荐的补钙佳品()D A. 油菜 B. 牛肉 C. 萝卜 D. 牛奶 2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提出(? )核心推荐C? A. 10条 B. 8条 C. 6条 D. 12条 3 BMI计算公式 A A. 体重(公斤)比上身高(米)的平方 B. 体重(公斤)比上身高(米) C. 体重(公斤)比上身高(米)的立方 D. 身高(米)比上体重(公斤)的平方 4 下面(A)种食物膳食纤维含量最少 A. 牛奶 B. 红薯 C. 燕麦 D. 韭菜 5 下列哪项不属于细菌性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B A. 控制细菌繁殖 B. 隔离中毒患者 C. 防止食品污染 D. 执行《食品卫生法》 6 维生素A的最佳食物来源B A. 蔬菜 B. 动物肝脏 C. 粮食 D. 豆类 7 面色苍白、疲乏无力、指甲脆薄、反甲等临床表现常见于D A. 维生素A缺乏人群 B. 缺钙人群 C. 高钙人群 D. 铁缺乏人群 8 我国居民食物中钙的主要来源A A. 蔬菜 B. 薯类 C. 牛奶 D. 芝麻酱 9 哪种油被誉为植物油皇后?D A. 茶油 B. 色拉油 C. 花生油 D. 橄榄油 10 下列哪种零食可以适当食用A A. 海苔 B. 蛋黄派 C. 油炸薯条 D. 果脯 11 反复淘洗大米,损失最多的是A A. B族维生素 B. 脂肪 C. 维生素A D. 碳水化合物 12 下列哪项不是维生素D缺乏症D A. 佝偻病 B. 老年人骨质疏松 C. 成人骨软化 D. 癞皮病 13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表述错误的是B

A.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B. 少盐少油限糖禁酒 C.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D.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14 可经常食用的零食B A. 薯条 B. 煮地瓜 C. 火腿肠 D. 乳饮料 15 (B)被称为蔬菜皇后 A. 白菜 B. 洋葱 C. 菠菜 D. 包菜 16 蒸苹果食疗法主要疗效C A. 视力模糊 B. 头痛 C. 腹泻 D. 胃痛 17 在烹饪中去除蔬菜中草酸的方法C A. 油炸 B. 生食 C. 水焯 D. 与鸡蛋同炒 18 维生素K主要存在于C A. 菠菜种子 B. 菠菜茎 C. 菠菜叶 D. 菠菜赤根 19 哪种食物维生素D含量较丰富C A. 山药 B. 辣椒 C. 蘑菇 D. 洋葱 20 哪种水果食用过量易导致胡萝卜素性黄皮病C A. 丰水梨 B. 水晶梨 C. 橘子 D. 香蕉 21 花青素含量最多的水果是(D) A. 苹果 B. .樱桃 C. 草莓 D. 蓝莓 22 霉变甘蔗中毒属于(D) A. 细菌性食物中毒 B. 植物性食物中毒 C. 化学性食物中毒 D. 真菌及霉变食物中毒 23 发芽马铃薯中富含A A. 龙葵素 B. 美兰 C. 氢氧化钠 D. 秋水仙碱 24 根据毒理学评价,甲胺磷属于A A. 高度 B. 无毒 C. 低毒 D. 中等度 25 除(B)外,其他均为食物中毒的预防措施 A. 不食超过保质期的食物 B. 不与传染病患者共餐 C. 生、熟食品用具要分开 D. 不在街边小摊就餐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每天吃什么?怎么吃?吃多少? ◎首次提出每天摄入糖分不超过50克 ◎多吃水果少喝果汁每天多喝1-2杯水 ◎每周运动150分钟以上每天步行6000步 昨天,国家卫生计生委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国人的营养宝典《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正式发布。第一版“指南”于1989年发布,之后在1997年、xx年进行了两次修订和发布。从时间上看,差不多每隔10年,中国营养学会就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指南进行修订,并发布新版指南。 新版“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其中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营养建议: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吃动平衡、健康体重 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xx版“指南”提出的营养建议有10条,这次新版的营养建议是6条,数量上减少了,但实际内容并未减少,让大家更容易记住。 迄今为止发布的四版“指南”,每一版都有其侧重点,比如1997年版强调了大家应该多吃一些奶类、豆类,注意补钙。而在新版指南中,更加强调和突出“平衡膳食、均衡营养”这个概念。 新版指南中,还有一些新的健康膳食建议。比如: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建议适当增加粗杂粮和薯类摄入,粗杂粮会降低心脑血管疾病,而薯类会缓解便秘。 随着素食主义成为一种时尚,新版“指南”与时俱进,新增了素食人群膳食部分。 新版“指南”还参考了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首次在建议正文中加入“控糖”,提出对糖摄入量进行限制。 “健康体重”的概念在新版“指南”中被提到了第二条,众所周知,肥胖是众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近年来我国随着肥胖率增高,而与之相关的慢病发生率也在逐年上升。 此外,新版“指南”对“中国居民膳食营养宝塔”做了一些调整,另外新增了两个图形,一个是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一个是儿童平衡膳食算盘。 昨天,记者请杭州多位营养专家,对新版“指南”的部分

2016中国居民膳食指南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发布提出六条核心推 荐条目 发布时间: 2016-05-13 14:20:34 |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许晴晴 人民网北京5月13日电 (记者马晓慧)今天上午,国家卫生计生委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发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指南由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特定人群膳食指南和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实践三个部分组成。针对2岁以上的所有健康人群提出6条核心推荐,分别为:食物多样,谷类为主;吃动平衡,健康体重;多吃蔬果、奶类、大豆;适量吃鱼、禽、蛋、瘦肉;少盐少油,控糖限酒;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针对孕妇、乳母、2岁以下婴幼儿、2—6岁学龄前儿童、7—17岁儿童少年、老年和素食人群等特定人群的生理特点及营养需要,在一般人群膳食指南的基础上对膳食选择提出特殊指导。 同时推出的还有修订版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和儿童平衡膳食算盘等三个可视化图形,指导大众在日常生活中进行具体实践。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宝塔(2016)

中国居民平衡膳食餐盘(2016) 中国儿童平衡膳食算盘(2016) 为了方便百姓应用,此次还特别推出《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科普版,以更贴近百姓生活的方式回答百姓关切,提出科学建议,帮助大家做出有益健康的饮食选择和行为改变。

据悉,《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是在《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的基础上修订的,修订过程充分考虑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并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15年)》中指出的我国居民面临营养缺乏和营养过剩双重挑战的情况,结合中华民族饮食习惯以及不同地区食物可及性等多方面因素,参考其他国家膳食指南制定的科学依据和研究成果,对部分食物日摄入量进行调整,提出符合我国居民营养健康状况和基本需求的膳食指导建议。 与2007版比较,《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有三方面特色: 一是提高可操作性和实用性。将10条推荐精简至6条,文字简练、清晰,容易记忆,同时提供更多的可视化图形及图表、食谱,便于百姓理解、接受和使用。 二是注重饮食文化传承发扬。在新指南中专门提出弘扬尊重劳动,珍惜粮食,杜绝浪费的传统美德,强调个人、家庭、社会、文化对膳食和健康的综合影响作用,建议在传承民族传统饮食文化的同时,开启饮食新理念,着力解决公共营养和健康的现实问题,并鼓励社会提供良好的支持环境。 三是兼顾科学性和科普性。《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中包括大量的科学证据和理论分析,对从事营养与健康的科教专业人员是很好的参考工具。为方便大众理解使用,这次特别编撰科普读本,用百姓易于理解的语言讲百姓关心的常识,结合与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饮食营养问题,以图文并茂的形式、通俗易懂的表达,对核心推荐内容进行科学讲解。

2016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2016 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解读 年磨一剑。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自从2007 年修订之后,就未做新的修订发布。 2016 年5 月13 日,在国家卫生计生委5 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这本让营养学界期待已久的《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 )》正式发布。会后,凤凰健康也独家专访了该指南的修订者之 ,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营养与食品卫生系马冠生教授, 对新版指南的修订过程,修订后的几大变化进行独家解读。 解读1 :为何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每10 年修订一次?第一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是1989 年发布,1997 年、2007 年进行了两次修订和发布。从时间上看,差不多每隔10 年,中国营养学会就会组织专家委员会对指南进行修订,并发布 新版本指南。 马冠生介绍,在指南的修订时间上其实并未明确规定,一定 要每10 年修订一次。在修订时间上,由于前两次的修订差不多是10 年,新一版的修订也是根据这个时间进行。 对指南的修订,主要是根据我国居民食物消费、膳食营养的 变化,以及存在的主要营养和健康问题。 马冠生介绍,在过去的30 多年期间,我国每10 年开展一次

全国有代表性的营养调查, 分别于 1982 年、1992 年、2002 年和 2012 进行了调查, 2015 年 6 月国家卫生计生委公布了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 2015 )》。 通过这些有代表性的调查, 可以及时了解到我国居民的食物 消费、膳食营养摄入、营养健康存在的主要问题,这是第 点。第二,近年来,关于食物、营养和健康关系之间的研究 有了新的发现、新的证据;第三,居民对膳食、营养及健康 的需求不断增长, 这样几个综合的原因, 启动了指南的修订。 解读 2: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有哪些改变? 作为新版指南的起草人之一,马冠生认为,从内容上来说并 没有颠覆性的变化,但从修订过程来说,有两个很明显的变 化。 是修订的过程更加规范、更加科学。 参考世界卫生组织关于指南制修订的程序,这次修订指南制 订了一个程序,从整个过程上更加规范、科学。 二是采用询证的方法,依据了营养健康领域的新研究、新发 行为等和健康关系的相关证据。 变化 1 从内容上来说, 新版指南的营养建议发生了较大改变,现,对膳食指南的内容进行论证。 包括检索发表的科学文献, 并对这些文献进行回顾、 综合 分析,总结出有关食物消费、 建议更精简: 10 条营养建议变 6条 1989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专家解读版

专家解读|新版膳食指南 专家解读|新版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1) 专家解读|新版膳食指南(二):吃动平衡,保持健康体重,塑造美好生活 (2) 专家解读|新版膳食指南(三):多吃蔬果、奶类、大豆 (3) 专家解读|新版膳食指南(四):适量吃鱼、禽、蛋、瘦肉 (5) 专家解读|新版膳食指南(五):少盐少油,控糖限酒 (6) 专家解读|新版膳食指南(六):杜绝浪费,兴新食尚 (8) 专家解读|新版膳食指南(一):食物多样,谷类为主 原创2016-05-18 杨晓光中国好营养 作者:杨晓光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修订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国疾控中心营养所教授 食物多样是平衡膳食模式的基本原则。谷物为主是平衡膳食的基础,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 关键推荐 ◇每天的膳食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等食物。 ◇平均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25种以上。 ◇每天摄入谷薯类食物250~400g,其中全谷物和杂豆类50~150g,薯类50~100g。 ◇食物多样、谷类为主是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 为什么这么推荐? 每一种食物都有不同的营养特点。只有食物多样,才能满足平衡膳食模式的需要。中国的平衡膳食模式,是中国营养学会膳食指南专家委员会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我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食物资源和饮食特点所设计的理想膳食模式。 这个模式所推荐的食物种类和比例,能最大程度地满足人体正常生长发育及各种生理活动的需要,并且可降低包括心血管疾病、高血压等多种疾病的发病风险,是保障人体营养和健康的基础。 根据201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调查数据,我国居民膳食中50%以上的能量、蛋白质、B1、烟酸、锌和镁,40%的B2、铁和30%的钙都是来自谷薯类及杂豆类食物。谷物为主也是最经济、合理能量来源。全谷物富含维生素B、脂肪酸、营养更丰富。杂豆和薯类以碳水化合物为主,所以放于此以满足主食多样化需要。 对健康的重要性 我们知道,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有40余种,这些营养素均需要从食物中获得。人类需要的基本食物一般可分为谷薯类、蔬菜水果类、畜禽鱼蛋奶类、大豆坚果类和油脂类五大类,不同食物中的营养素及有益膳食成分的种类和含量不同。除供6月龄内婴儿的母乳外,没有任何一种食物可以满足人体所需的能量及全部营养素。因此,只有多种食物组成的膳食才能满足人体对能量和各种营养素的需要。只有一日三餐食物多样化,才有可能达到平衡膳食。 谷类为主,也是中国人平衡膳食模式的重要特征。谷类食物含有丰富的碳水化合物,它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的最经济、最重要的食物来源,也是提供B族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蛋白质的重要食物来源,在保障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维持人体健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近30年来,我国居民膳食模式正在悄然发生着变化,居民的谷类消费量逐年下降,动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