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力平衡 教学案例

二力平衡 教学案例
二力平衡 教学案例

二力平衡导学案

第二节、二力平衡导学案 备课教师使用教师使用时间总课时数 学习目标: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学习过程: 一、复习回顾 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___________运动状态。但现实 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有些物体还会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二、自主预习 1、学生看书完成预习检测 2、预习检测: (1)物体不受力时,将保持状态或状态,我们把物体的这两种状态叫平衡状态. (2)若物体受到的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我们就说这几个 力,此时物体处于 . (3)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如果、,并且在,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 (4)图1中,悬挂着的电灯受到的两个平衡力是和,若电灯的重力为5N,则 绳子对它的拉力为N;图2中,书受到的一对平衡力是和,若书的重力为10N, 则桌面对它的支持力为N;图3中,若人和伞受到的总重力为 900N,则他们受到的阻力为N. 图1 图2 图3 三、合作学习 探究一、平衡力和平衡状态 看图并阅读课本20页完成: 静止在水平路面上的汽车、放在桌面上的花瓶受到力和力的作用,这些物体虽然 受力,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________,我们就说这几个力_________, 这时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平衡状态包括状态和状态) 探究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该满足什么条件? 1、提出问题:二力平衡时,两个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应该有什么关系? 2、做出猜想: 3、设计实验:如下图:让木块水平方向受两个力,当木块处于平衡状态时,观察二力的大小,方 向,作用点,从而确定二力平衡的条件。 4、进行实验:在做“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如图甲所示,将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两边分别 用线系住,并跨过支架的左右滑轮,可以认为两边的砝码盘所放砝码相同时,对木块的拉力大小 相同,否则拉力大小不同. (1)要探究二力平衡的两个力的大小是否相等时,应该选择图中的甲和对比;结论: 当桌面上木块静止时(处于平衡状态),受到的左右两个拉力大小。 (2)要探究二力平衡的两个力是否作用在一条直线上时,应该选择图中的_____和对比; 当木块处于图丙位置,松开手,木块会转动,当小车静止时观察拉力的方向并且在。 5、分析论证得出结论: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一定受平衡力,相互平 衡的两个力满足的条件: 【例1】如图所示,一小闹钟静止在水平桌面上,则(). A、闹钟受到的重力和桌面对闹钟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闹钟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桌面受到的支持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D、桌面受到的重力和闹钟对桌面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探究三、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 注意:当物体受到平衡力时,一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反过来,当物体处于静止或匀 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平衡力。 【例2】起重机吊拉货物时,货物所受重力G和拉力F之间的关系为( ). A.货物匀速上升时,F>G B.货物匀速下降时,F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九章 一、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平衡状态和平衡力,知道最简单的平衡是二力平衡 (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3)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与思考,培养学生对生活中信息的收集、处理能力 (2)通过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 (3)通过运用知识分析实例,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大自然的亲近热爱、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研究总结物体二力平衡时的规律 教学难点:做好探究实验 [教具和学具]:小卡片、细线、滑轮两个、铁架台、钩码一盒、铅 [教学过程]: 一、课题引入 师:上课之前,我们先来做个游戏挑战:任务一——你可以用笔尖顶起小鸟吗?(学生挑战成功) 师:同学们都成功啦,那现在加大难度,任务二——你可以在小鸟的嘴部用笔尖顶起小鸟吗?(学生挑战失败) 师:笔尖能否顶起小鸟,就是一个平衡问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关于平衡的知识。板书标题二力平衡 二、平衡状态 1.师:请同学们观察这四张图片,你能否将它们分成两类?你分类的依据是什么?(学生分类回答)引入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板书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2.师:还有其他分类方法吗?能否根据这些物体的受力情况来分类呢?怎么分?(学生思考回答)一类:只受两个力两类各选一例,请二位学生画力的示意图(其他同学在自己书上画)另一类:受到四个力 3.师:刚才我们根据这四个物体运动状态的不同、受力多少的不同进行了分类,那它们又有什么相同特点呢?(引导学生它们都受到力的作用,都处于平衡状态)平衡力的概念板书:平衡力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 物理 第八章 第二节-二力平衡--教案

第二节二力平衡 1 课时新授课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 2.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3.能根据力的平衡的条件计算力;判断运动状态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探究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树立用实验方法解决物理问题的思想,对待实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严谨的科学作风. 【教学重点】 二力平衡的判断及其应用 【教学难点】 二力平衡的应用 【教学准备】 教师用:多媒体课件,多媒体与实物投影仪, 学生用:两端有滑轮的直木板,小车模型(玩具小车)、挂盘、砝码等。 【教学过程】

①如何改变小车水平方向受到力的大小?方向?作 用点? ②如何判断小车的运动状态是否改变? 【实验探究】 (1)用手按住木块不动,两边加不同/相同的钩码,手后观察现象;分析一对平衡力的大小关系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一、“合力”知识点是否需要补充 个人以为,“合力”的知识点最好是补充进来。 要想让学透彻理解“运动与力的关系”,必须将“力”落实到“合力是否为0”上。否则,没有合力的概念,学生的理解一定是懵懂,不成体系。 我是在《牛顿第一定律》之前介绍的合力的概念。包括合力的定义,研究方法(等效);同一直线二力合成的公式。(作用在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满足什么条件时,合力为0,在这是就已经抛给学生)。 介绍运动与力的关系,是从两个角度。一个是通过实验讲解伽利略与亚里士多德的交锋。

“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这里的“力”也要落实到“合力”上。然后第二个途径是教材上的《牛顿第一定律》。 “平衡力”的“平衡”,就是“抵消”的意思,就是合力为0.有了合力的知识铺垫,平衡力不再是难点。 增加“合力”知识点,不会对学生的理解、学习造成负担。 二、教学中易出现的问题 .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异同点,一定要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时间,让他们自己归纳的出,否则,会是一个难点。 附件1:

苏科版八年级物理下册学案9、1二力平衡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生活中二力平衡的现象,认识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含义,知道平衡状态的物理意义。 2.会通过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会用二力平衡的条件分析并能判断物体的受力情况。 【预习过程】 1、分析课本图9-1中各个物体分别受到哪几个力的作用和所处的状态 (a)静止在桌上的花瓶,受到和力,花瓶处于状态; (b)在青藏高原上匀速行驶的列车受到、、和力,列车处于状态; (c)静止的叠石,受到和力,石块处于状态; (d)起重机匀速起吊的重物,受到和力,重物处于状态。 2、物体在几个力的作用下处于或状态,我们就说该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简称。 【学习过程】 一.平衡状态及二力平衡 对图9-1四个物体所受的力和所处的状态的分析 小结:1、上述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平衡状态包括:和.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几个力叫 . 2、当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时,我们就说这两个力,简称。 举出日常生活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有: 练一练:作出下列各物体的受力情况: 上图中各物体都处于平衡状态,它们受到的都是平衡力,其中最简单的平衡力是:.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平衡力中最简单的情形就是二力平衡,那么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达到平衡呢? 1、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有哪些? 。 2、实验中从几方面去考虑相互平衡的二个力?应怎样控制? 。 3、实验中选择哪一种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来研究?为什么? 。 本实验中的研究对象是,为何要用到滑轮?其作用是。 阅读课本实验方法,思考: 1.卡片受几个力的作用?卡片的重力为什么可以忽略不计? (画出力的示意图)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学设计合集.doc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九年级物理 第十二章第六节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学习主题】二力平衡 【学习时间】1课时 【课程标准】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内容分析】本节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九年级》第十二章第六节的学习内容。本节教材分为力的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本节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首先,本章前两节已学习了惯性定律和惯性现象,为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其次,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摩擦力和浮力等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再次,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今后研究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学情分析】学生对受力分析还不够全面,对物体受到力的理解也还不够准确,在学习过程中,在这方面要注意正确的引导。 【学习目标】1、通过分析具体事例,知道力的平衡的概念; 2、通过学生实验探究,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3、结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判断受力情况或根据受力情况判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4、通过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的能力; 5、通过对二力平衡的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6、通过对比“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加深对二力平衡条件的理解。 【评价设计】(1).通过问题1、2、3、4检测目标1的达成。 (2).通过问题5、6、7、8、11检测目标2的达成。 (3).通过问题9、10检测目标4的达成。 (4).通过问题12、13、14、15检测目标3的达成。 (5).通过问题12、13、14、15检测目标5的达成。

二力平衡教案苏科版八年级下

第二节二力平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平衡力的概念,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知道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的运动情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培养自己的观察能力。 通过探究,培养自己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解决实验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 道理。 二、引入新课 活动10.3 观察与思考 教师:思考四个插图中的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什么?各自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并在a图和c图上直接画出力的示意图。 学生:讨论1分钟并作图。 学生①答:吊在天花板上的灯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和电线的拉力作用。学生②答:匀速上升的潜水艇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其余回答略。)教师:板画a图和c图力的示意图,同时指出: 在物理学中人们常把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下的力称为平衡力。如果只有两个力平衡,则称为二力平衡。在刚才的例子中电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轮船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回收舱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都是二力平衡。 从刚才的讲述中我们应当明确,在实际问题中,物体受到平衡力作用时将处于平衡状态;反之在平衡状态下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节:二力平衡。 三、新课部分 1、活动10.4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平衡力中最简单的情形就是二力平衡,那么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在什么条件下可以达到平衡呢?这将是我们这一节课重点要讨论的问题。 要求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中的内容推测一下两个力要达到平衡,力的三要素之间有应具备什么关系呢? 学生:推测二力平衡的条件。教师:现在让我们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做一做”中的内容,然后由大家上讲台完成步骤1和2。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2分钟。 教师:说明步骤1:使两条线向相反的方向拉,并在同一条直线上。在线的末端挂钩码。通过操作知道在什么情况下卡片平衡,什么情况下不平衡。 学生①:当两侧挂的钩码个数相等时,卡片平衡,如不相等,则卡片不平衡。即两侧的拉力

二力平衡学案

二力平衡学案 知识梳理: 1.识记: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 二力平衡: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 同体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 2.理解:一对平衡力的特点共线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反向方向相反 等大大小相等 知识回顾: 1、力的三要素:、和。 2、力的作用效果:、。 3、两个物体间力的作用是。 思考问题一:运动状态不发生改变,物体一定不受力吗? 自主学习(一)自学课本39~40页上半部分内容,填写下列问题: 1、物体处于或状态,我们称之为平衡状态? 举出周围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例子。 2、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所受的力找出平衡力和二力平衡的概念。 3、物体只受两个力而处于平衡状态,这种情况叫做。自学反馈(一)二力平衡 1、下列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自由下落的苹果 B.加速上升的火箭 C.沿斜面匀速下滑的木块 D.减速行驶的机车 2.处于下列状态的物体受到的力是平衡力的是() A.静止在桌面上的文具盒 B.加速下落的雨滴 C.双手握住竖直的竹竿匀速上爬的人 D.沿斜坡匀速向上行驶的汽车 思考问题二:一对平衡力之间存在哪些关系呢?我们应该从哪几个方面来探究?实验探究(二)二力平衡的条件 自学课本40页内容,试设计实验:控制变量法 1、使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2、给左端增加一个钩码改变了 3、扭转物体改变了 4、从中间切开改变了 合作探究小组合作,记录并分析实验数据。 得出结论:一对平衡力大小: 方向: 作用: 受力物体: 等大反向共线同体 思考问题三:该研究对象只受了这两个力吗? (一)物体受多对平衡力水平方向上 竖直方向上 垂直于接触面的方向上

二力平衡教案

二力平衡教案 Company Document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第2节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知道平衡状态是指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②知道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所受力的叫平衡力,最简单的平衡情况是二力平衡; ③理解二力平衡条件; ④能利用平衡条件解决简单的平衡问题. 2.过程与方法 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到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重点、难点分析: 重点: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1.二力平衡中的“二力同线”问题 2.匀速直线运动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小车、带滑轮支架的长木板、玻璃板、细线、钩码(若干个).

【巩固复习】 教师引导学生复习上一节内容,并讲解学生所做的课后作业(教师可针对性地挑选部分难题讲解),加强学生对知识的巩固. 【新课引入】 师同学们,我们在前面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那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了我们什么 生:物体在不受力的作用时,将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师我们知道,实际生活中不受力的物体是没有的.那为什么还有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 学生思考、讨论. 师当甲、乙两位同学在门里、门外(同一位置,用力方向相反)推门时,如果要门保持静止不动,需要满足什么条件生:两人用力(大小)相等.师对了,就是因为当两人用力大小相等时,产生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门相当于不受力.这时我们就说两个力平衡,门处在平衡状态,即处于静止.现实中这样的例子很多,好,我们就一起来探究吧. 【进行新课】 平衡状态下力与运动的关系 师上面的事例告诉我们,当物体处在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是平衡力.平衡状态是指静止状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也就是说当物体处在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物体不受力或受到平衡力的作用. 师请大家观察桌面上的书,挂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平直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分析它们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教案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第八章第二节《二力平衡》 第一部分教学目标分解 《二力平衡》教学目标双项表 说明: 1.学习要求分为三部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与价值观 知识与技能:分为了解、理解、掌握; 过程与方法:指的是具有观察、描述、归纳和分析的能力; 情感与价值观:包括反映、体验、领悟。 2.检测方法分为口头检测和书面检测;检测题型包括:A.填空、B选择、C做图、D实验与探究、E计算与运用。 第二部分课堂教学设计 关于教材分析与处理

教材内容分析 本节教材分为力的平衡的概念、二力平衡的条件和它的应用三部分。本节教材在知识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十分重要。首先,本章前两节已学习了惯性定律和惯性现象,为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其次,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为后面学习摩擦力和浮力等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再次,通过实验,使学生的观察、分析、综合、归纳和演绎能力得到进一步加强,为今后研究问题奠定了能力基础。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重点难点的确立 (1)重点:二力平衡条件是学生进行力与运动关系分析的基础,所以二力平衡条件是重点。 (2)难点:力的平衡概念的建立是难点;由于初中学生虽然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但还处于萌芽状态,对物体受平衡力作用的分析、判断能力比较弱,所以运用二力平衡条件解决实际问题也是本节的难点。区别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也是一个小的难点。 (三)、教材前后联系 力学是初中物理的重点内容,二力平衡又是力学中的重点之一。力的概念和同一直线上的二力合成,为学生学习二力平衡做了充分的知识准备,而二力平衡的学习是学生探究摩擦力、力和运动的关系以及浮力、压强知识的重要基础,更为高中学习多力平衡以及力矩的平衡做铺垫,所以,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二、关于教学过程设计 (一)、学情分析

7.5二力平衡 教案

第五节二力平衡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 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 (2). 判断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3). 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2、过程与方法: 在解释二力平衡现象的过程中进行语言表达能力的训 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渗透物理与生活实际相联系,物理知识解决问题的方 法教育; ②通过探究与交流,使学生有将自己的见解公开并与他 人讨论的愿望,认识交流合作的重要性,有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 二、【重点、难点】能运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物体受力的关系以及确定物体的运动状态。 三、【课前准备】实验器材 四、【学习过程】(一)【课前预习】 1、阅读课本___第25页至27页____部分,勾画重难点和疑点,完成课后练习及学案自主学习部分。 2、【基础知识归纳】: 1) 二力平衡: 2) 二力平衡的条件: 3、【尝试练习】: 练习册第20页1.2.3.4.题 (二)【课堂探究】 1、自主学习: 1)、二力平衡:物体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 或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上的两个力、、且作用在。2、合作探究: 1)、理解二力平衡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根据课本P25的《实验探究》过程,观察实验现象,思考并回答《实验探究》内的问题。 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上的两个力,,且,即F合= 。 3、展示交流:分组展示 4、总结提升: 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就说这几个力平衡.平衡力的合力为零。 2).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物体上,且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线在同一直线上,简称“同物、等大、反向、共线”。 (三)【拓展落实】 【当堂检测】1.一只茶杯静止在桌面上,它在 ________和________的作用下保持________状态,我 们就说__________。 2·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一本书,质量为0.2千克,受 到____力的作用,大小为____牛,方向是_______, 此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同时书还受到____力的 作用,大小是______牛,方向是_______,此力的施 力物体是_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___________。 3.起重机的钢丝绳吊着货物匀速上升,货物受到____ 力和____力的作用,这两个力的施力物体分别是 ______和______,这两个力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 4、重20N的木块放在水平桌面上,当用F=2N的力水平向右作用,使其匀速运动时,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_______________ 议一议:判断下列哪个是一对平衡力,并说出你的理由。

第二节《二力平衡》教案(苏科版初二下) (5)

第二节《二力平衡》教案(苏科版初二下) (5)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明白平稳力的概念,明白得二力平稳的条件。 明白物体受平稳力作用时的运动情形。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培养自己的观看能力。 通过探究,培养自己进行〝探究学习〞的能力和分析、概括、解决实验咨询题的能力。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和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了解日常生活中的物理道理。 二、引入新课 活动10.3 观看与摸索 教师:摸索四个插图中的各个物体所处的状态是什么?各自受到哪些力的作用? 并在a图和c图上直截了当画出力的示意图。 学生:讨论1分钟并作图。 学生①答:吊在天花板上的灯处于静止状态,受到重力和电线的拉力作用。 学生②答:匀速上升的潜水艇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受到重力和浮力的作用。 〔其余回答略。〕 教师:板画a图和c图力的示意图,同时指出: 在物理学中人们常把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稳状态,使物体处于平稳状态下的力称为平稳力。假如只有两个力平稳,那么称为二力平稳。在刚才的例子中电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轮船受到的重力和浮力;潜水艇受到的重力和浮力;回收舱受到的重力和空气阻力差不多上二力平稳。 从刚才的讲述中我们应当明确,在实际咨询题中,物体受到平稳力作用时将处于平稳状态;反之在平稳状态下的物体一定会受到平稳力的作用。 今天,我们学习新的一节:二力平稳。 三、新课部分 1、活动10.4 探究二力平稳的条件 教师:平稳力中最简单的情形确实是二力平稳,那么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在什么条件下能够达到平稳呢?这将是我们这一节课重点要讨论的咨询题。 要求学生阅读信息快递中的内容估量一下两个力要达到平稳,力的三要素之间有应具备什么关系呢? 学生:估量二力平稳的条件。 教师:现在让我们通过具体的实验来探究二力平稳的条件。 要求学生认真阅读〝做一做〞中的内容,然后由大伙儿上讲台完成步骤1和2。 学生:阅读相关内容2分钟。 教师:讲明步骤1:使两条线向相反的方向拉,并在同一条直线上。在线的末端挂钩码。通过操作明白在什么情形下卡片平稳,什么情形下不平稳。 学生①:当两侧挂的钩码个数相等时,卡片平稳,如不相等,那么卡片不平稳。即两侧的拉

初中八年级物理二力平衡

10.2二力平衡 基础知识训练 1.文具盒放在水平桌面上,它所受重力为G ,对桌面压力为 F ,桌面对文具盒支持力 为N ,则上述的几个力中,互相平衡的两个力是 . (题型一)2.在研究滑动摩擦力时,是用弹簧测力计拉着木块在水平桌面上做______运动,弹簧 测力计的示数表示 ______力的大小.根据____ __的条件可知,这时弹簧测力计的示 数与______的大小相等,因此可间接地知道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题型二) 3.某工地的起重机要吊装一个工件,该工件重1200N .当起重机以2m/s 匀速吊着工件上升时,起重机的钢绳受到的拉力为N ;当起重机以5m/s 速度匀速吊着工件下降时, 钢绳受到的拉力为 N ,拉力的方向为 ;当起重机吊着工件以4m/s 的速 度沿水平方向做直线运动,工件受到的拉力为. (题型二)4.天花板上吊一盏灯,吊线的重力忽略不计,下列各对力中属于平衡力的是( ) (题型一) A .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天花板的拉力 B .灯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C .天花板对吊线的拉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D .灯受到的重力和吊线对灯的拉力 5.如图10-13所示,放在水平桌面上的物体的质量为5kg ,用10N 的水平拉力使物体 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下面的说法哪种正确: () (题型二) A .物体受到向左49N 的摩擦力 B .物体受到向左10N 的摩擦力 C .物体受到向右 10N 的摩擦力 D .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等于零 6.一跳伞运动员的质量为65kg ,降落伞的质量为5kg 。运动员在空中张开伞匀速竖直 下降,在此过程中人和伞受到空气阻力的大小为 (取g=10N/kg )() (题型二) A .650N B .65N C .700N D .70N 7.如图10-14所示,用F=150N 的水平力把重50N 的物体压在竖直墙壁上,当物体静止时受到摩擦力的大小为 ( )(题型二) A .0N B .50N C .150N D .200N 8.一同学用水平力推停放在水平地面上的汽车,没能推动。此时()(题型二) 图10-13 F 图10-14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下册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江苏省丰县初级中学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依据生活经验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的概念,会判断物体受到的力是否为平衡力。 2.会利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2.通过认识平衡力和平衡状态关系,进一步体会力与运动的密切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参与实验活动,培养学生积极参与主动与科学探究实践的思想和互相配合的协作精神。 2.在用二力平衡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体会物理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教学重难点 本专题是在学生学习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基础上,通过对保持静止状态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展开的。它为后面学习测量摩擦力、浮力等打下基础。 本节内容由“二力平衡的条件”“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两部分内容组成。教学的重点是二力平衡的条件,关键是让学生经历探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过程。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是本专题教学的难点,突破它的关键是通过对生活中实例的观察与分析,引导学生归纳、总结、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 三、教学策略 学生在本章中已经学习了力、牛顿第一定律的相关内容,了解物体运动状态改变与力的关系,这些内容为学习本节内容提供了必要的知识基础。教学时从观察实际现象切入,引导学生归纳出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时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进而引申到讨论二力平衡条件是什么,接着通过自主探究得出二力平衡时力的三要素应满足的条件。为了更容易从实验得出平衡条件的结论,请学生自己进行实验探究。最后引导学生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释一些生活现象。 四、教学资源准备

八年级物理下册 第八章 第2节 二力平衡说课稿 (新版)新人教版

《二力平衡》 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 大家好!我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二力平衡》,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点难点分析等以下七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二力平衡》是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第八章第二节的内容。《二力平衡》的知识是继学生刚了解力的概念,探究出“牛顿第一定律”知识的延续,是牛顿第一定律研究的需要和补充;同时,本节知识的学习和应用,也为后面学习浮力知识奠定了知识基础,也做好了思路和方法上的准备。因此,本节知识是联系新旧知识的纽带,在力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是解决力学问题的理论基础。 2.学情分析:知识技能方面,学生在第七章中已学习了力的概念,通过本章前一节的教学,学生对牛顿第一定律知识已有了一定的了解。心理方面,初二学生对很多科学问题总是有很浓的兴趣,很想探究这些问题。 二、教学目标分析 依据《物理课程标准》相关要求,同时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水平,结合教材,本着面向全体,使学生全面主动发展的原则,确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并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初步学习分析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或水平方向的受力及其大小关系。 2.过程与方法 通过研究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实验能力;通过对二力平衡条件的应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观察生活中的平衡现象。初步领略自然现象中的美妙与和谐,培养对科学的热爱和对我们生存的空间探索的欲望。 三、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二力平衡条件具有应用的广泛性和后继学习的基础性,所以我将教学重点确定为理解二力平衡的条件;鉴于学生对受力分析感到比较生疏,所以将难点确定为分析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在竖直或水平方向的受力及其大小关系。 四、教法分析 根据本节内容的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为了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主要采用以下几种教法:①直观演示法;②讨论法;③多媒体展示。 五、学法分析 新课程要求学生“会学”而不仅仅是“学会”,因此要教给学生正确的学习方法。本节课主要采用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的方式。 六、教学过程分析 新课程标准指出,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学习活动的过程,是教师和学生间互动的过程,是师生共同发展的过程。因此,为了有序、有效的进行教学,本节课我主要安排了以下教学内容: (一)导入 为了让学生能把当前的问题同牛顿第一定律联系起来,同时进一步让学生认识物理就在身边的道理。我采用复习设疑引入新课: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分析平衡状态是否一定是不受力呢?并引导学生分析身边的事物: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放在桌面是的粉笔盒,

初中物理《二力平衡》教学案例

《二力平衡》教学案例 (一)教学目的 1.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解决简单的问题. (二)教具 滑轮、硬纸片、钩码、细绳、剪子. (三)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2.什么叫惯性?物体在什么情况下有惯性? 二、引入新课 教师:牛顿第一定律告诉我们,物体在不受外力的时候总要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但是生活中一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这是怎么回事呢? 三、力的平衡 教师:请大家思考,你见过的哪些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并保持静止状态?(学生思考并回答) 教室内的吊灯受到重力和拉力,吊灯保持静止.放在地上的水桶受重力和地面对它的支持力,水桶静止.课桌受到重力,书本对它向下压的力和地面的支持力,课桌静止. 教师:物体受到力的作用,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情况也能见到.一列火车在一段平直的轨道上匀速行驶,火车受重力、支持力、水平向前的牵引力和向后的阻力. 教师: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 根据这个观点,我们可以从吊灯的静止状态可知吊灯受到的重力和拉力相互平衡. 教师:请大家按照这样的说法叙述上述各例中的物体的运动状态及它们个自受到的力之间的关系. (学生叙述) 四、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师:二力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研究这种情况. 教师演示课本图9&0;6所示实验并讲解这个木块受两个拉力. 当两个拉力大小不等时,木块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力的方向互成角度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当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互相平行时,木块也不能保持静止.这两个力不能平衡. (演示) 教师提问:要使木块静止,这两个力应该满足哪些条件?

六二力平衡学案

六、二力平衡学案 教学目标: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判断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运动状态 3.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分析物体受力情况 (一)【知识回顾】 举例说明惯性的利弊: (二)【自学指导】: 阅读教材p47-47 1.什么是力的平衡。力的平衡指 2.平衡状态指当物体受到几个力但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处于或状态。 3.平衡状态与力的平衡的关系 4. 什么是二力平衡二力平衡 (三)【合作交流】 .1. 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猜想:联系影响力的作用效果的因素进行猜想,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等。 设计实验: 讨论:(1)什么情况下左右两边的力平衡了? (2)怎样改变左右两边力的大小、方向、 进行实验: 得出结论:二力平衡的条件:当作用在上的两个力,、、且作用在。这两个力就平衡了。 2.判断下列哪些物体受到的两个力是彼此平衡? 甲乙丙丁 3. 二力平衡在生活中的应用 A:例举生活中受二力而平衡例子。 B:如果一个物体在两个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或做匀速直线运动,知道其中的一个力,则可求出另一个力。 例题:1、用100N的力水平向右推一木箱,但没有推动,则与推力相平衡的力是,方向,大小是。 2、重50N的物体在10N的水平推力的作用下保持静止,则重物所受阻力的大小是()

A.10N B.40N C.50N D.60N 讨论答疑 1.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影响实验结论的因素是 2.一对平衡力与一对相互作用力的区别? (四)【当堂达标】 1、下列受到平衡力的物体是() A、平直公路上加速行驶的汽车。 B、正在刹车的汽车 C、用细线系住一个小球使其做匀速圆周运动。 D、静止在桌面上的粉笔盒。 2.关于平衡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静止。 B、作用在物体上的两个力的三要素完全相同,这两个力一定是平衡力 C、物体受到两个力的作用,这两个力方向相反,它们一定是平衡力 D、运动的物体在平衡力的作用下一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3、起重机以1m/s的速度匀速吊起一个重物,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6000N。若起重机吊着这个物体以2m/s的速度匀速下降,这时钢丝绳对重物的拉力是() A.12000N B.6000N C.3000N D.无法判定 4、人沿水平方向拉牛。但没有拉动。其中说法正确的是 A.绳拉牛的力与牛拉绳的力是一对平衡力 B.绳拉牛的力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C.绳拉牛的力小于牛拉绳的力 D.绳拉牛的力小于地面对牛的摩擦力 5.对静止在水平桌面上的文具盒来说,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它对桌面的压力与桌面对它的支持力是平衡力 B.它对桌面压力的大小等于它所受重力的大小 C.因为它处于静止状态,所以它没有惯性 D.它不会自动沿桌面滑动,是因为受到摩擦力 6在“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实验中,小明选择了如图的装置,把小卡片两端细线绕过滑轮,并挂上钩码. ⑴实验中选择小卡片的目的是(填“考虑”、“不考虑”) 小卡片的重力;探究两个力大小关系时,应该观察细线两端所挂钩码 的个数. ⑵为了探究两个平衡力是否在同一条直线上,进行如下操作: (填“挤压”、“翻转”或“旋转”)小卡片,松手后 观察小卡片是否平衡. ⑶小明利用弹簧测力计代替图中的钩码进行了探究,发现两个力的大小还有较小的差距.你认为形成差距的原因是 (答出一条即可). 第27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8.2二力平衡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和实验的方法,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2.学会从分析一个物体上受几个力到能知道这几个力的平衡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师、学生的双边活动,培养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有意识的用物理知识去解释一些物理现象; 2.让学生领略到物理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这样有利于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难点 组织、指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逐步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教学设施 钩码、细绳、小卡片、两端带定滑轮的长木板一块、小剪刀、多媒体等。 教学方法 观察法、讨论法、实验法、探究法。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景,引入新课 引入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 a.停泊在水中的充气船。 b.悬停在空中的直升机。 c.匀速下降的跳伞运动员。 d.静止在桌上的杯子。 2.教师:片中的充气船、飞机、运动员、大象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根据牛顿第一定律可知,物体不受力时,才会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但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那么为什么这些物体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这是否和牛顿第一定律相矛盾呢?

3.讨论并提出猜想。 4.师:要想知道问题的答案,就请你们和老师共同协作,一起来探究。(板书课题:二力平衡)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一)平衡状态 其实这与牛顿第一定律并不矛盾,这涉及到力的平衡问题。物体虽然受到力,但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相当于不受力。 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为平衡状态。(板书)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受到的力叫平衡力。(板书)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若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满足什么条件呢? 1.探究过程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上台操作,台下学生观察、思考。(实验分四步进行) (1)用手按住卡片不动,两边各加不同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卡片向砝码多的一方运动。用手按住卡片不动,两边各加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卡片静止不动(平衡状态)。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a.静止的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大小相等时才可能继续保持静止状态。 (2)用手按住卡片不动,把两个吊盘放在同一侧,两盘加入相等的砝码,放手后可看到:卡片向受力方向运动。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b.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必须方向相反才能静止。 (3)在两盘中加相等的砝码,使卡片静止,用手旋转卡片至某一角度,使二力不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可以看到:卡片旋转,不能平衡。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c.物体受到的二个力必须作用在同一直线上,物体才可能静止。 (4)用剪刀把卡片剪成两块小卡片,用手按住,保证二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放手后可以看到;两卡片都不能静止。学生分析原因,讨论得出结论: d.“二力平衡”指的是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 2.学生综合分析,得出结论:作用在同一个物体的两个力,如果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直线上,这两个力彼此平衡。(板书) 3.学生举出生活中物体受两个力而平衡的例子,并分析受哪两个力平衡。(教师把例子写在黑板上) 4.回放引入⑴中,请学生分析直升机跳伞员、充气船、运动员、杯子受到的哪些力的作用?并画出物体受到平衡力的示意图。

二力平衡学案教案

第十二单元第六节《二力平衡》教学案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二力平衡及二力平衡的条件; (2)说出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 (3)理解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并对物体受力分析,理解二力平衡的概念; (2)通过组织探究实验得出二力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实事求是,尊重自然规律的态度; (2)积极参与二力平衡条件的实验探究,培养善于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 重点: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难点:学生设计实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多媒体演示:吊在天花板上的电灯,停泊在海面上的航天测量船,匀速上升 潜水艇,缓缓降落的“神舟”飞船返回舱。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这些物体受力情况和运动状态,进而引导出二力平衡的概念。 2.在上节课学习中已进一步了解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也就是物体的运动状态改变了一定有力的作用;那么反过来,物体受到力的作用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吗 (二)合作交流. 1.探究: (1)、让学生提着书包不动。书包受重力和手对它向上的拉力,为什么书包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静止 (2)、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受到牵引力和阻力。为什么水平方向汽车受两个力作用会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讨论:如果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显然向上的拉力将使书包下落的效果抵消了。使书包不至于下落;同样道理,汽车牵引力将阻力产生的效果,也可以说阻力将牵引力产生的效果抵消了。使汽车的速度不发生变化。

结论:一些物体虽然受力,但是这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就相当于不受力。 如果作用在物体上的几个力,它们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相互抵消,我们就说这几个力相互平衡。这时的物体我们就说它处于平衡状态。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做一做]学生分组实验,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课本48页图) 你的猜想: 实验过程要注意什么: 与其他小组交流意见: 点拨: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八字口决”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3.练一练: 让学生分析走钢丝的杂技演员是否受到平衡力,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吊在空中重5N的电灯,静止不动时,电线对它的拉力是多大 (三)应用迁移,巩固提高 1、当国旗匀速地上升时,下列属于一对平衡力的是() A、旗受到的重力和旗对地球的吸引力 B、旗对绳的拉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C、旗受到的重力和绳对旗的拉力 D、旗对绳的拉力和旗受到的重力 2、下列各图中,F 1和F 2 是一对平衡力的是() (四)总结反思,拓展升华 [总结] 1、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在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在非平衡力的作用下,物体的运动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拓展] 1、如图所示,天花板上有一个重为9N的静止, 请你用力的示意图表示小示受到的力。

二力平衡教学设计人教版九年级2

人教版《12.6二力平衡》新课标教学设计(方案二) (一)教学目的 1?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初步掌握二力平衡的条件. 2?会应用二力平衡的知识分析、解决简单的问题. 3?通过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判断能力. (二)重点与难点 二力平衡的条件及应用 (三)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 问: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是什么? 答: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问: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是否就一定不受力呢? 放在桌上的书是静止的,它受到重力和支持力. 在平直马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受到牵引力和阻力?可见,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也可能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几个力作用在物体上,为什么没有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呢?这是因为作用在物体上的各个力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效果互相平衡?也就是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 2?新课教学 [板书1]三、二力平衡 1力的平衡:物体在受到几个力作用时,如果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 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互相平衡. 物体的平衡状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保持平衡的情况最简单,我们先来研究这种情况. 问:物体受两个力作用一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举例说明.

答:不一定?如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要沿斜面向下滑?汽车或电梯起动时, 速度越来越快. 物体受到的两个力,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平衡呢?我们通过实验来研究. [板书2] 2.二力平衡的条件 [实验1]研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将光滑木板放在水平桌面上,木块放在木板上.(木板为 45厘米X 60厘米, 板上安装2个定滑轮,3个羊眼圈. 木块上安4个挂钩.如图1所示)在木块挂钩1、 2上拴好细绳并跨过 滑轮,绳下端各挂若干钩码如图 2所示. 研究对象:木块. 受力分析:水平方向受到绳施加的两个拉力. 观察木块在什么条件下静止,什么条件下发生运动. 提示: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 (1) 二力大小不相等,左端挂1个钩码,右端挂2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 始向右运动. (2) 二力大小相等.左、右两端各挂 1个钩码.放手 后,木块保持静止. 问:是否只要两个力大小相等,就可以互相平衡呢? [实验2]如图3所示,把两根细绳的一端分别拴在木块的挂钩 1、4上,另一端 各穿过羊眼圈 2、3后分别挂1个钩码.放手后,木块由静止开始运动. 甜湮米—— 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