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1.1经线与经度教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1.1经线与经度教案 新人教版
河南省七年级地理上册 1.1经线与经度教案 新人教版

地球和地图

课题经线与经度课时安排共()课时课程标准

1.利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学习目标

1.观察地球仪,归纳南北纬度和东西经度的变化规律,并在经纬网图上准确读出某地的经纬度。

2.小组合作,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启发法、比较法、图片分析法、演示法、探究讨论法教学准备

课前作业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课堂合作交流

二次备课

(修改人:)

仔细阅读地球仪上不同经线上标注的经度度数,看看经度的划分

有什么规律(提醒学生在地球仪正确位置去查看到经度的标注)

本初子午线:在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有座子午宫。那里

有一条铜制子午线。铜制子午线嵌在大理石中间,笔直地从子午宫伸

出,它就是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

观察:在地球仪上找到下列三组经线:看看它们有什么关

系?

结论:度数和为180度,东(E)西(W)经相反的两条经线组成

一个经线圈。任意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两个半

球。课中作业

环节二

任务4 在地球仪上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标出东西半球和南北半球。

南北半球以赤道为分界;东西半球以20°W,160°E为分界。

讨论:东西半球为什么不是以0°经线和180°经线为界的?

尽量避免一个大陆或国家分到两个半球。

课中作业

课中作业

(修改人:)课后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如有侵权请联系告知删除,感谢你们的配合!

初中地理_【课堂实录】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经纬网定位》教学设计(新授课)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和技能目标 知道什么是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熟知经纬网的构成,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过程与方法 通过学生切苹果,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通过读图、析图掌握经度和纬度的划分,东西半球的划分,利用经纬网正确读出某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学生学习经度和纬度、经纬网定位,知道地理就在我们身边,培养学生地理思维,增强学生兴趣。 教学重点:比较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特点 教学难点:正确区分南北东西半球、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准备:自带一个苹果 教学用具:苹果,水果刀,多媒体设备,课件,地球仪 设计意图:本节课主要通过横切和竖切苹果、学生观察地球仪以及小组合作探讨等形式,让学生认识经纬线的形状、长度是否相等、经纬线之间的关系等性质,通过学生对生活中怎样找座位等生活实例,联系实际,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的方法学会在生活中怎样运用经纬网来定位。通过各项活动让学生体验学习的乐趣,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并进行一定的德育渗透。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语:2014年马航MH370失联,引起了全世界的震惊,很多国家在搜寻,请同学们关注一段搜寻马航的视频。(学生观看视频),教师在搜寻中主持人曾提到经纬度来定位置,什么是经纬度,如何来判断地理位置,这节课就让我们来学习经纬线,及如何来确定某一事件的地理位置 二、知识回顾:教师提问,学生回答问题 教师提问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学生:球体 教师提问地球的平均半径,表面积及最大周长是多少?

经纬线与经纬度

经纬线与经纬度教案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运用地球仪说出地球仪上五条特殊纬线的名称、纬度两条经线圈的名称、经度2.经纬线的意义以及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3.运用经纬度的排列规律判断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运用经纬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半球位置。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析图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通过演示地球仪,掌握经纬线的特点。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家乡所在地的经度、纬度、所处的半球的位置和纬度带。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经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五条特殊纬线圈和两条特殊圈。 2、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运用经纬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半球。 三、教学铺助工具 1、多媒体、地球仪等 四、教学方法 1、问题教学法 2、观察法:“充分利用地球仪,结合多媒体课件,反复进行立体图与平面图的转化,将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分解难点,层层递进来达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目的。 五、课时安排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你在教室里的准确吗?

2.启发:玉树地震发生以后,电视上是怎么描述镇中的具体位置呢? 讲授新课 (板书)一、认识地球仪上的线:纬线和经线的划分 再认地球 教师:下面是分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仔细观察手中的地球结合课本第5页图1.7中有关定义,和你的同桌合作完成以下任务:(1)“找出地球仪上的北极点和南极点;找出北回归线、南回归线、赤道和0度经线,并观察它们有何特点?” (2)“看看经线和纬线的形状有何不同?” 学生展示:各组同学在自己的地球仪上面向同学们指认经线和纬线 1、画地球仪: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尝试画出地球仪的平面图,看看经线与纬线的形状有何变化?(学生画完后,用多媒体进行讲评,学生回答经纬线形状的变化) 2、用多媒体课件展示地球仪到地球仪平面图这一变化过程:引导学生观察在从实物到平面图的转化中经纬线的变化,进一步认识经线与纬线) 3、观察经纬线模型,认识经纬线:用多媒体展示经纬线模型,让学生在模型上指认经线和纬线。 4、用多媒体再将模型转化成立体图,再认经纬线:多媒体展示经纬线模型图。(此过程充分利用多媒体课件,缓慢绘制红色经线与绿色纬线,形象直观地让学生认识经纬线) 小结:同学们,我们经过实物到图的反复转化练习,你能区分并总结出经线与纬线的基本特点吗?请独立完成下表:用多媒体展示课件制作好的练习题 纬线经线形状特征 长度变化 指示方向 排列方向 (教师纠偏和小结)

认识经纬线、经纬度

模块教学课时备课 主备教师:总第课时实施时间年月日 课题认识经纬线、 经纬度 整合 内容 课型新授 目标引领A类在经纬网图上,正确判读经线、纬线的度数 B类利用地球仪,认识经纬线的特点,了解经纬度的划分,掌握经纬度的分布规律 C类在地球仪上指出经线和纬线,比较经纬线的特点,知道经纬度的划分及分布规律 重难点分析在经纬网图上,准确判读某一点的经纬度 预习要求观察地球仪,比较经线和纬线的差异,找到特殊纬线:赤道、南 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检查情况 教学过程 个体学习清单 (对课堂上学生个体学 习的预设与规定) 活动观察: 让学生利用手中的地球仪,找出伦敦、美国、北京、喜马拉雅山脉;试描述他们的分布位置和相互关系。 1)生有困惑:师再指出,地球仪上的经纬线,经纬度就是为了确定地表事物的位置、方向、范围等地理特征。 2)有些学生能正确表示:请该同学说出判断依据,帮助其他同学认识经纬线,经纬度。 自主学习: 1. 认识经线和纬线: 观察你手中地球仪上的经线和纬线,结合第5页图1.7,比较完成下表:含义长度是否相等是否平行形状指示方向 纬 线 经 线 2.认识经度和纬度:

20° 0°160°180° W E W E 西半球东半球 标度 范围 度数变 化规律 零度线 的确定 数量 特征 相同度数 的区分 划分地球半 球的界线 纬 度 经 度 自我展示: 教师点拨: 1.经度变化规律: 自东向西,度数逐渐增大的是东经,度数逐渐减小的是西经。 2.东西半球范围的确定: 规 律: W﹥20°在西半球,W﹤20°在东半球;E ﹥160°在西半球,E ﹤160°在东半球,即“大西小东”。 3.纬度变化规律: 4.中、低、高纬度的划分: 0°-30°是低纬地区 30°-60°是中纬地区 60°-90°是高纬地区 5.特殊纬线: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课堂小结: 当堂达标1、地球仪上的纬线() A指示南北方向 B长度相等 C都是半圆D有无数条 2、地球仪上的经线() A都是圆 B长度相等C指示东西方向D与纬线斜交 3、地球仪上最长的纬线又称。 学生考勤应到实到缺勤原因采取措施 一课一嘱反思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经纬线经纬度教学设计新部编版

教师学科教案[ 20 – 20 学年度第__学期] 任教学科:_____________ 任教年级:_____________ 任教老师:_____________ xx市实验学校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 “经纬线与经纬度”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人教版地理教材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与地图”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的地球仪部分从静态的角度研究地球和地球仪,为后续课程——“自然地理”“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创造 了条件。因此在学习地理知识之前,必须先学习地球知识,它是地理知识的基础部分。本课时主要让学生认识地球仪上经、纬线和经纬度等知识。 二、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地球知识的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空间思维能力较弱。本节课内容比较抽象,故在学习过程中设计学生合作互助等环节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从而掌握地理知识、培养地理技能。本节课将在教授知识的同时教会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分享、列表对比知识的学习方法。 三、设计思想:本课的设计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只是帮助学生完成一个又一个小活动,而学生则紧紧围绕地球仪与地图,在课堂上通过“发现问题—互助合作—探究学习—成果分享—集体评估”五个 环节,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四、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①了解学习经、纬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②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高中低纬度的划分。 能力目标:①掌握经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与纬线进行对比分析。②通过动手制作小地球仪,加深对地球仪基本构造的认识。

③加强学生读图分析能力的训练,帮助学生尽快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进一步训练学生的阅读地图、分析地图的能力。 情感目标:①加强对比分析思维的训练。②培养学生读图识图的兴趣。 五、教学重难点:①了解学习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②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把两者进行对比分析。 六、教学方法: 直观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参与开放式教学法。 七、教学过程: (一)复习上节课内容教师提问: 1.地球的形状是什么? 2.怎样描述地球的大小? 3.什么是地球仪?地球仪与地球的区别。 (二)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

纬度和经度

纬度和经度是怎样规定的? 一、经度 1.经度:为了区别每条经线给标注的度数。 2.零度确定: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子午宫)的那条经线定为0°经线;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 3.度数划分:由0°经线向东、向西各分为180度。共360度,最大值180度。 4.表示方法:0°经线以东(右)为东经度,用字母E表示,0°经线以西(左)为西经度,用字母W表示。 5.度数变化:东经度向东(右)逐渐增大;西经度向西(左)逐渐增大。 经度数向东(右)增大的是东经度,向东(右)减小的是西经度。东大东经,西大西经。 6.东、西半球的划分:国际上习惯用 20°W和160°E经线圈分出的两个半球,分别叫做东半球、西半球。 ①从经度范围看:20°W往东过00经线到160°E在东半球;20°W往西过180°度经线到160°E在西半球。 ②从经度数看:小于160°E的东经度和小于20°W的西经度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 ③160°E和20°W既不属于东半球也不属于西半球。 7.几条特殊的线: 0°:本初子午线,东西经线的分界线,东边东经度、西边西经度。 180°:东西经线的分界线,东边西经度、西边东经度。 0°和180°既不属于东经度也不属于西经度。运用中不带符号。 20°W:东西半球分界线,东边东半球、西边西半球。 160°E:东西半球分界线,东边西半球、西边东半球。 20°W、160°E不属于东半球也不属于西半球。不判断这两条经线上的点的东西半球。 二、纬度 1.纬度:为区别每条纬线给标注的度数。 2.零度确定:国际上规定,最长的纬线为0°纬线,即赤道。 3.度数划分:由0°纬线向北、向南各分为90度。共180度,最大值90度。 4.表示方法:赤道以北为北纬,符号N,赤道以南为南纬,符号S。 度数变化:北纬度向北(上)增大,南纬度向北(上)减小。 纬度数向北(上)增大的是北纬度,向南(下)增大的是南纬度。北大北纬、南大南纬。 赤道既不属于北纬度也不属于南纬度。运用中不带符号。 5.南、北半球的划分:以赤道纬线圈分出的两个半球,北边的叫北半球,南边的叫南半球。由于南北纬度的分界线和南北半球的分界线一致,所以: 北纬度在北半球,南纬度在南半球。 赤道既不属于北半球也不属于南半球。 6.高中底纬的划分:30°纬线是中低纬的分界线,60°纬线是中高纬的分界线。30°和60°纬线不属于高中低纬度。 7.几条特殊的纬线: 0°:赤道,最长的纬线,4万千米。既是南北纬度分界限,也是南北半球分界线。图上多是直线。 30°N:中低纬度分界线。以北中纬度以南低纬度。 30°S:中低纬度分界线。以北纬低度以南中纬度。

《经纬线的判读》教学设计方案

“经纬线的判读”教学设计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经纬线的判读”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经线和纬线”的内容,是本章知识的重点,也是难点,学生不容易掌握。 (二)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经纬线的判读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知识基础,它会渗透到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之中。 对于刚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知识难度较大,突破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至关重要。 经纬度判读是学生认识地球仪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的运动、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等知识的基础。 (三)目标要求 目标要求是:“运用地球仪和经纬网,能说出经度与纬度的划分。”通过经度和纬度的排列规律,对某一地点在地球仪进行准确定位,并运用相关知识判断南纬、北纬、东经、西经。 二、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认知特点 七年级学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习惯于机械记忆。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阶段,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还较差。因此,在教学时要运用地球仪、板图、简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各种启发手段帮助学生理解教材。 (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还刚开始系统的学习地理知识,还没有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读图能力较差,不懂学习地理的具体方法,因此,这一知识点需要较细致地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反馈。 三、教法与学法设计 根据教材内容、课标要求、学生的学情,我确定了以下几种教法和学法:

(一)读图法。此法是学习地理的基本方法。 (二)演示法。运用此法可以变抽象为具体,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 (三)归纳法。通过此法,有具体到一般,从而掌握经纬度的判读方法。 (四)讲解法。运用讲解法可以为学生理清思路、排难解惑。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地理学科要求学生学会从地图上获取信息,并利用获取的信息分析、归纳地理事物的分布规律、成因等。因此要十分注重学生读图能力和思维能力的培养。 七年级学生刚开始系统学习地理学科,要让学生会学,必须教会学生读图、析图、填图、以及准确描述地理事物和地理现象的方法,培养学生地理空间思维能力。 基于以上原因,我确定了本知识点的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识记:经线、纬线,经度、经度。 2、理解:经纬线分布特点;经纬度的划分。 3、应用:运用经纬度的排列规律判断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运用经纬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半球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地球仪和读图,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们能告诉我,你在教室里的准确位置吗?” 2、提出问题:“航海中船只是怎样描述所处的具体位置的?” 3、引入新课 这样导课,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认识到经纬度判读的重要性。 (二)探究新知

【教案设计】第2课时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利用经纬网定位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理解掌握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划分和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 1.观察地球仪,认别经纬线、经纬度、东西半球、南北半球。 2.熟练地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位置。 德育目标 人类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的认识过程,体现着人类认识自然、追求真理,勇于探索的精神,以及科学不断发展进步的过程。因而教育学生要用动态的、发展的眼光认识地理事物的发生、演变和发展。培养学生认真学习的态度,探求自然奥秘的志趣和崇尚科学、实事求是的观念。 ※教学重点 1.经线和纬线的特点,经度和纬度的划分。 2.东西半球、南北半球的划分。 3.利用经纬网确定地球表面任意一点的位置。 ※教学难点 1.东西经度、南北纬度的判读。 2.东西半球的划分。 3.借助经纬度及经纬网知识,使学生对空间概念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教学方法 观察、比较、归纳等教学方法。 ※教具准备 1.地球仪、经纬仪。 2.自制多媒体课件。 [导入新课] 方法1 同学们,生活离不开地理。比如我们要了解某个国家的首都在哪里?某两个风景区的位置是什么关系?某个地区的范围有多大?如何才能从地球仪或地图上查找表述这些地理信息呢?这就离不开经纬线、经纬度的知识。因此,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就能解决这些问题了。 方法2 出示地球仪,让学生指出一轴两极。然后设问:地球仪表面还有这些弧线及其标注的度数,它们分别叫什么名称呢?作用是什么呢? [讲授新课] 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认识它们。 投影展示 投影展示自学或研讨表格(见板书设计)。能保证每4~5名学生有一个地球仪,学生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的学校,可把学生分成两大组,在教师的引导下,自主讨论,完成新知识的学习。 对于多数学生没有地球仪做保证的班级,教师可以采用问题教学法,利用地球仪、经纬仪,结合多媒体画面,组织学生边提问启发,边引导观察,边讨论填表,完成这部分内容的学习。 多媒体画面11 图略(课本P6图1.6“地球仪上的纬线”,课本P6图1.7“基多赤道纪念碑”) 低、中、高纬的划分 读图分析,并结合观察地球仪讨论下列问题,把答案填入表中。 启发研讨

第二讲经纬线与经纬度教案

第2讲 经纬线与经纬度 开场白:各位老师、各位同学,你们好!这里是“应对新高考,突破重难点”地理专题节目,本讲的主题是“经纬线与经纬度”,核心问题是“运用经纬网解题的思维过程是什么?” [教师导言] “经纬线与经纬度”的有关知识是学习地球运动、进行区域定位的必备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几乎“光顾”了每一份试卷。根据历年高考复习经验,这部分知识也会成为许多同学的拦路虎,并影响到地球自转和公转意义的学习,所以我们应将其作为攻克的重点和难点。 [考试要点] 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纬线。赤道。纬度。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要点剖析] 在本讲的考试要点中,大家一定已经掌握了“经线与本初子午线,以及纬线与赤道”的基本概念,这里主要讲解两方面的问题,首先分析的是难点知识:经度与纬度的含义是什么?如何进行经度差的计算?其次探讨经纬网知识的综合应用问题,以便掌握正确的解题思路。 一、经纬度的划分与差值计算――核心知识 经度与纬度的划分曾经是学习中的难点,但对于高三学生已不是障碍,只是需要深刻理解经度与纬度的概念,这是应用经纬网解题的核心知识。 读图1,经度实际上是指各经线和地轴所在平面与本初子午线(或0°经线)和地轴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AOB ),是一个二面角,因此经度 最大值为180°,为与本初子午线正相对的经线的度数。 从0°经线向东到180°经线之间度数依次增大为东经 度数;相反,从0°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度数依次 增大为西经度数。这说明度数值相同的东经线与西经线 以0°经线和180°经线为对称。关于两地经度差值的计 算是一个易错点,两条经线的经度差实际上也是这两个 经线平面的夹角,如图2中L 1与L 2的经度差为∠BOF 的度数,这个数值≤180°。 读图1,纬度是指当地纬线上的点至地心的连线与 赤道平面的夹角(∠DOB ),这是一个线面角,夹角的最 大值为90°。所以赤道为0°,极点为90°。 二、经纬网的综合运用――应用能力 由经线、纬线组成的经纬网图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主要涉及区域的判断、与经纬度有关的地理计算,对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往往很高,是高考复习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下面我们用高考题例证几种常见的应用类型,并分别进行阐释。 1.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区域 区域是系统地理研究的载体,所以地理空间定位往往成为解题的第一步骤,而根据经度和纬度判断所属区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 图 1

初一地理经纬度知识点(一)

初一地理经纬度知识点(一) 初一地理经纬度知识点(一) 一、纬线和纬度 读图方法:观察图完成: (1)找出纬线的特征:所有纬线自成一个圆圈,被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不等,最长的是赤道,由赤道向两极逐渐缩短,到两极缩成一个点。纬线指示东西方向,所有的纬线都平行,赤道把地球平分为南北两个半球。 (2)看清纬度的标注方法和纬度的分布排列的规律:纬度从赤道算起,把赤道定为0度,由赤道到北极和南极各分作90度,赤道以北是北纬,代号是n;以南是南纬,代号是s,北纬90度是北极,南纬90度是南极。南纬和北纬的分界线是赤道。 (3)特殊的纬线: 0度纬线:即赤道,是最长的纬线,南北半球的分界线。 30度纬线:低、中纬度的分界线。 60度纬线:中、高纬度的分界线。 90度纬线:即南北极点,北纬90度是北极点,南纬90度是南极点。 23.5度纬线:回归线,是热带和温带的分界线,有无太阳直射现象的分界线。北纬23.5度是北回归线,南纬 23.5度是南回归线。 66.5度纬线:极圈,是温带和寒带的分界线,有无极昼和极

夜现象的分界线。北纬66.5度是北极圈,南纬66.5度是南极圈。 (4)看清地球自转的方向:地球是自西向东转的,箭头的方向是东,相反的方向是西。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二、经线和经度 读图方法,观察图完成:(1)找出经线的特征:所有经线都是半圆形,经线长度都相等,经线指示南北方向,所有的经线都在南北两极点处相交,两条正对的经线组成一个经线圈,它们的度数和是180度,任何一个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平分为两个半球。 (2)看清经度的标注方法和经度分布排列的规律:国际上规定,把通过英国伦敦格林尼治天文台原址的那一条经线定为0度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从本初子午线向东、向西,各分作180度,以东的180度属于东经,以西的180度属于西经,经度最大是180度,180度经线只有一条。东西经的分界线是0度经线和180度经线。 (3)特殊的经线: 0度经线:即本初子午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以东是东经,以西是西经。 180度经线:是东西经的分界线,以东是西经,以西为东经。 西经2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东是东半球,以西是西半球。 东经160度经线:东西半球的分界线,以东是西半球,以西是东半球。 三、六条分界线: (1)北纬、南纬的分界线:赤道,赤道以北为北纬,赤道以南

【教学设计】《经线和经度》精品教案

商务星球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第三课时——经线和经度)教学设计 一、课标分析: 1、课标内容: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2、课标解读:要能说出经线和纬线,就要让学生明白经线、纬线的 概念和特点;要能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就要明白东西经、南北纬的 分界线以及经度和纬度的排列规律,并运用相关知识判断南纬、北纬、 东经、西经。 二、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经线和纬线”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第一节第二节的内容,包括经纬线的概念、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低、中、高纬度的划分,特殊纬线及经线圈等知识点。由于概念和知识点多,难度较大,学生容易混淆,所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讲,先讲较简单的纬线,再讲难度较大的经线。 (二)“经线和纬线”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经纬线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知识基础,它会渗透到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之中。对于刚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知识难度较大,突破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至关重要。 就这节而言,经纬线是学生认识地球仪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的运动、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等知识的基础。 三、学情分析 (一)学生的认知特点 七年级学生直接经验少,理解能力差,习惯于机械记忆。思维方式正处于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的逐步过渡阶段,分析、归纳、推理的能力和空间想象

能力还较差。因此,在教学时要运用地球仪、板图、简图等直观形象的教具和各种启发手段帮助学生理解。 (二)学生已有的知识和技能基础 学习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刚开始系统的学习地理知识,还没有建立地理空间概念,读图能力较差,不懂学习地理的具体方法,因此,这节课需要较细致地引导学生读图、分析、归纳、小结,引导学生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三)学生的学习动机 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共性是年龄偏小,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地理有较强的好奇心,学习地理的热情较高。 (四)学生间的差异 教学时要尽量考虑不同层次学生的需要,提出难易程度不同的问题,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成就感,从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自信心。 四、设计理念: 这一节课主要是依据初中地理新教材,突出实践性和探究性。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拔、评价在后的原则。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并逐步培养和形成地理 五、教学目标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知道:经线的意义及特点;经度的划分。 2、应用: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观察地球仪,得出经线和经度的特点和规律。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小组合作、竞赛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热情和团结互助的情感。 六、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确定依据:教材、课标、学情和教学实践经验。 (一)教学重点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修订稿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经线和经度”教案 授课人:郴州市十五中谢武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4.运用经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东西半球位置; 5.了解经纬网的作用,能在经纬网上判读出某点的经纬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地球仪,掌握经线的特点; 2.通过读图、析图掌握经线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某点经纬度位置的判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发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经线的特点,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3.运用经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东西半球的位置; 4.经纬网上某点的经纬度的判读。 教学铺助工具:多媒体、地球仪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帝国号”轮船遇险片段。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由于准确地向海上救援中心报告了经纬度位置,“帝国号”轮船最终成功获救。设想一下,如果该轮船只报告了所在的纬度位置,它能及时成功获救吗?

学生:不能,必须还要报告经度位置。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纬线和纬度,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经线和经度。 (板书: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经线和经度) 二、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互助共赢 1、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20----P23页,完成学案第1——6小题。 定义 (板书:一、经线特点) 2、教师讲解本节课全班分组竞赛的有关规则: ①.全班共分为六个小组; ②.本节课的问题类型有抢答题、风险题、能力题等。风险题每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能力题每答对一题加2分;在答题时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思路清楚,回答准确则双倍加分; ③.下课前统计结果,分数最高组获胜。 [过渡:希望每个小组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每位同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答:准备好了。)小组竞赛正式拉开序幕。] 3、每组抢答学案第1——6小题。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纬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那么经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 (二)一起动脑,寻找规律 1、教师出示“经线和经度的分布图”及思考题:①东经和西经以什么为界 ②经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学生读图思考,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进行指导; 定义 (板书:二、经度划分) 分布规律 3、学生抢答东西经的界限,并汇报每组讨论出的经度的分布规律;教师进行点评、小结;学生抢答简化平面经线分布图的经度分布规律。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得知,经线的形状是一个半圆,那两条经线是不是一定能组成一个圆圈呢?(生:能或不能)请大家伸出双手,跟着我一起来验证(教师左手、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各弯曲成半圆代表一条经线,演示只有在相对的情况下两条经线才能组成一个经线圈。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演示。)那么相对的两条经线应该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一个经线圈呢?](三)慧眼识珠,分享智慧 1.教师动画演示地球仪上相对的两组经线圈:0°经线和180°经线,60°W和120°E; 2.学生仔细观察,寻找规律; [过渡(教师手拿经纬仪讲解):实际上在地球仪上经线圈有无数条,沿着任何一条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半,在学习纬线和纬度时我们知

经纬线-教学设计

初中地理教学设计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 哈尔滨市第100中学

侯超辉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明确经纬线定义、特性(指示方向、长度变化规律、度数变化规律等); 2.了解经纬网特征和定义。 过程与方法: 1.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 半球,本初子午线; 2. 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确定地球上任何一个地点的位置。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地理理论知识联系实际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点及难点: 经纬线特征及利用经纬网定位 教学方法: 读图分析法、讲授法、小组讨论法 教学过程: 导课:飞机在天上飞,不会相撞是因为每架飞机都由自己的航线,那么航空管理部门又是怎样确定每架飞机的位置并且确保它们不会相撞的呢?(多媒体导入GPS定位) (书最后一页的世界行政地图)我们看这张地图会发现,上面密密麻麻的覆盖了许多规则的线条,这些线条就是GPS用于导航用的。下面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这些线条:通过观察后我们发现,这些线条好像沿着一定的规律分布,有一些沿着东西方向平行的线条,还有一些与这些线条相垂直的南北分布,并且没一条线条在地图的边界都有一个数字与之对应,不重复。 沿东西方向平行分布的这些线条,我们称之为纬线;与纬线垂直连接南北两极的线条,我们称之为经线。纬线用一定的度数加一个字母表示,经线也同样用一定的度数加字母表示(通过观察地图和地球仪,学生小组讨论总结出经纬线的特征,表1.1)。 刚才我们观察地图的同时,发现有一条纬线的度数是0o,后面没有附加任何的字母,这条纬线是一条很特殊的纬线,叫做赤道。 赤道的特征:1、纬线中最长; 2、平分地球;(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3、赤道以北纬度用字母N(North)表示,以南用字母S(Sourth)表示; 4、赤道以北纬度逐渐增大至90 o N,以南也同样增大至90 o S; 下面我们看一下经线,地球上同样有一条经线标有0 o,这条经线科学家规定为初始经线,又叫本初子午线。(经线又叫子午线) 本初子午线特征:1、本初子午线以东为东经范围,用字母E(East)表示,本初子午线以

经线和纬线教学设计

“经线和纬线”教学设计 馆陶县芦里中学姚卫国 一、教材分析 (一)教学内容 “经线和纬线”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章的内容,包括经纬线的概念、特点,经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特殊纬线及经线圈等知识点。由于概念和知识点多,难度较大,学生容易混淆,所以分为两个部分来讲,先讲较简单的纬线,再讲难度较大的经线。 (二)“经线和纬线”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就初中地理学科而言,经纬线是学生学习地理的知识基础,它会渗透到世界地理和中国地理的学习之中。 对于刚学地理的七年级学生来说,这节知识难度较大,突破与否直接影响到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因此,如何引导学生突破这个难点至关重要。 就这章而言,经纬线是学生认识地球仪的进一步细化和深化,也是后面学习利用经纬网定位、地球的运动、在地图上判断方向等知识的基础。 (三)课标对“经线和纬线”的要求 课标要求:“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 二、学情分析 学生对这部分的知识初步认识,再加上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较差,所以学生学起来会有一定的困难。 三、教法与学法设计 (一)读图、填图法。 (二)演示法。 (三)比较法。 四、教学目标的确定 (一)知识和技能目标 1通过读图,掌握地球仪上五条特殊纬线的名称、纬度,两条经线圈的名称、

经度。 2、理解经纬线的意义及特点;经纬度的划分;了解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运用经纬度的排列规律判断南纬、北纬、东经、西经;运用经纬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半球位置。 (二)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读图、析图掌握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2、通过读图、填图掌握五条特殊纬线的名称、纬度以及纬度带的划分。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引导学生描述家乡的经度、纬度、所处的半球位置和纬度带,增进对家乡的了解,培养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五、教学重、难点的确定 (一)教学重点 1、经纬度的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2、五条特殊纬线和两条特殊经线圈。 (二)教学难点 1、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2、运用经纬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半球。 六、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 提出问题:“同学们,到电影院里如何准确地找到自己的位置呢” (二)探究新知 1纬线和纬度 (1)纬线的特点:用彩色纸条在地球仪上贴出几条纬线,演示地球仪引导学生说出纬线的形状、长度、指示的方向,归纳并板书纬线的特点。 (2)纬度的划分: ●过渡:“地球仪上有多少条纬线?怎么来区别这些纬线呢?” ●引导学生读图1.11,弄清纬度的划分及排列规律。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

七年级经线和经度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湘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经线和经度”教案 授课人:郴州市十五中谢武生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的概念和特征; 2.掌握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3.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4.运用经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东西半球位置; 5.了解经纬网的作用,能在经纬网上判读出某点的经纬度。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演示地球仪,掌握经线的特点; 2.通过读图、析图掌握经线经度、东西半球的划分、经纬网某点经纬度位置的判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克服困难的意志,激发学生团结协作意识。 教学重点、难点 1.经线的特点,经度和东西半球的划分; 2.运用经度的排列规律判断东经、西经; 3.运用经度的相关知识准确判断某点所在的东西半球的位置; 4.经纬网上某点的经纬度的判读。 教学铺助工具:多媒体、地球仪等 教学方法:读图分析法、对比分析法、启发式教学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教师:首先请同学们观看一段视频:“帝国号”轮船遇险片段。 学生:观看视频。 教师:由于准确地向海上救援中心报告了经纬度位置,“帝国号”轮船最终成功获救。设想一下,如果该轮船只报告了所在的纬度位置,它能及时成功获救吗? 学生:不能,必须还要报告经度位置。 教师: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了纬线和纬度,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经线和经度。 (板书:第二章第一节第三课时经线和经度)

二、讲授新课 (一)自主学习,互助共赢 1、学生快速阅读教材P20----P23页,完成学案第1——6小题。 定义 (板书:一、经线特点) 2、教师讲解本节课全班分组竞赛的有关规则: ①.全班共分为六个小组; ②.本节课的问题类型有抢答题、风险题、能力题等。风险题每答对一题加1分,答错一题扣1分,能力题每答对一题加2分;在答题时如声音洪亮,吐字清晰,思路清楚,回答准确则双倍加分; ③.下课前统计结果,分数最高组获胜。 [过渡:希望每个小组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每位同学积极思考,踊跃发言。同学们准备好了吗?(生答:准备好了。)小组竞赛正式拉开序幕。] 3、每组抢答学案第1——6小题。 [过渡: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纬度的分布是有规律的。那么经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呢?] (二)一起动脑,寻找规律 1、教师出示“经线和经度的分布图”及思考题:①东经和西经以什么为界?②经度的分布有什么规律? 2、学生读图思考,分组讨论,教师巡视各小组进行指导; 定义 (板书:二、经度划分) 分布规律 3、学生抢答东西经的界限,并汇报每组讨论出的经度的分布规律;教师进行点评、小结;学生抢答简化平面经线分布图的经度分布规律。 [过渡: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得知,经线的形状是一个半圆,那两条经线是不是一定能组成一个圆圈呢?(生:能或不能)请大家伸出双手,跟着我一起来验证(教师左手、右手的大拇指和食指各弯曲成半圆代表一条经线,演示只有在相对的情况下两条经线才能组成一个经线圈。学生跟着教师一起做演示。)那么相对的两条经线应该满足什么条件才能组成一个经线圈呢?](三)慧眼识珠,分享智慧 1.教师动画演示地球仪上相对的两组经线圈:0°经线和180°经线,60°W 和120°E; 2.学生仔细观察,寻找规律; [过渡(教师手拿经纬仪讲解):实际上在地球仪上经线圈有无数条,沿着任何一条经线圈都可以把地球分成相等的两半,在学习纬线和纬度时我们知道,沿着赤道把地球横向剖开可以分为北半球和南半球。如果把地球沿经线圈纵向剖开则可以分为东半球和西半球。东西半球是沿哪条经线圈把地球剖开的?东西半球的范围是什么呢?]

浙教版3.2地球仪和地图 教学设计

§3—2 地球仪和地图 [设计意图] 突出新科学课程的理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分析能力,引导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寻找答案,获得知识;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体现个性化的教育思想和情感教育思想、学习的个体化。整个教学过程联系人类自身实际,突出STS的教育思想。 重点:经纬网的认识,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地图的三要素 难点:东西半球,东经西经的划分;比例尺大小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课前准备] 地球仪(学生自带)、各种地图,课件经纬网

一、地球仪 地轴——经线——经度 [教后反思] 通过少讲多练多演示来让学生观察和认识地球仪和地图,结合实物的演示,设计了一些观察和探究的思考题,但是发现学生由于理论脱离实际,对方位的感觉仍然很含糊,特别是经纬线的知识,上过社会课和科学课后还是比较认识不清楚,应用知识的能力比较欠缺。 [教学过程设计] 第二课时

[板书设计] §3—2 地球仪和地图 二、地图 1、概念:地图是以各种不同的图式符号,将地球表面的地理事物缩小表现在平面纸上的图

形。 2、三要素: [教后反思] 对地图的教学中,主要是抓住了三要素来展开学习和研究,由于这部分知识相对来说比较熟悉,问题不大,但是对地图的原理学生比较模糊,在教学设计中,要简单化处理。在方向的教学中,适当的补充了部分的课外知识,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第三课时 地球仪评价和地图制作 1、地球仪的评价 根据评价标准,各小组选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再进行全班选举,选出最好的三个组品,给予鼓励(平时探究分增加)。 评价标准: (1)整体:地轴有没有倾斜,支撑架是不是完整牢固。 (2)经纬线有没有画好,画的是否正确,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3)七大洲的轮廓有没有。 (4)采用什么材料制作,有没有创意。 最好的三个由制作者上台说明制作过程,用到了哪些工具。 (通过投票选举,票最多的三位同学作品获胜,剩下的学生自己在课后完善后还可以自愿上交,得探究分) 2、校园地图的绘制评比 根据评价标准,各小组选小组中最好的作品,再进行全班选举,选出最好的三个组品,给予鼓励(平时探究分增加) 同时老师在电脑上操作,一起参与修改,确定基本建筑,然后补充地图的三要素。 (1)方向——确定方向,指出北边 (2)比例尺——没量过具体建筑的长宽,可以通过操场一圈300米来进行比较推算,估

经纬线与经纬度

第2讲 经纬线与经纬度 [教师导言] “经纬线与经纬度”的有关知识是学习地球运动、进行区域定位的必备基础。更为重要的是这部分知识的应用在高考中出现频率极高。根据历年高考复习经验,这部分知识也会成为许多同学的拦路虎,并影响到地球自转和公转意义的学习,所以我们应将其作为攻克的重点和难点。 [考试要点] 经线。本初子午线。经度。纬线。赤道。纬度。经纬网及其地理意义。 [要点剖析] 一、经纬度的划分与差值计算 关于经度与纬度的划分这一学习难点,其基础是需要深刻理解经度与纬度的概念,这是应用经纬网解题的核心知识。 如图1,经度实际上是指各经线和地轴所在平面与 本初子午线(或0°经线)和地轴所在平面之间的夹角 (∠AOB ),是一个二面角,因此经度最大值为180°, 为与本初子午线正相对的经线的度数。从0°经线向东 到180°经线之间度数依次增大为东经度数;相反,从 0°经线向西到180°经线之间度数依次增大为西经度 数。这说明度数值相同的东经线与西经线以0°经线和 180°经线为对称。关于两地经度差值的计算是一个易错 点,两条经线的经度差实际上也是这两个经线平面的夹 角,图1中L 1与L 2的经度差为∠BOF 的度数,这个数 值≤180°。 读图1,纬度是指当地纬线上的点至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DOB ),这是一个线面角,夹角的 最大值为90°。所以赤道为0°,极点为90°。 二、经纬网的综合运用――应用能力 由经线、纬线组成的经纬网图在考试中出现的频率很高,主要涉及区域的判断和与经纬度有关的地理计算,对综合应用的能力要求往往很高,是高考复习中一块难啃的“硬骨头”。我们可以将经纬网的应用归纳为四种类型。 1.利用经纬网判断地理区域 区域是系统地理研究的载体,所以地理空间定位往往成为解题的第一步骤,而根据经度和纬度判断所属区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判断区域的基本思路如下: ①熟练掌握重要的经线、纬线所经过的主要行政区和地形区; ②大致勾画出与图中已知的经线、纬线相邻近的重要经线和纬线; ③结合海陆分布特征进一步判断该经纬网图所表示的地理区域。 2.利用经纬网计算距离及判断所示范围大小 地球的平均半径约为6371km ,如果地球看似一个正球体,就可以根据两地的经、纬度差值计算球面距离、判断范围大小了,其基本规律如下: 图 1

纬线和纬度教学设计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 纬线和纬度 一、教学目标 根据三维目标在要求,特设置本课的教学目标如下: 1、学会观察地球仪,知道纬线和纬度的特点,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观察地球仪及相关图片,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能力及观察分析能力。 3、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及对地理知识的探索精神。 二、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纬线和纬度的判定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地理空间概念 三、教学用具 多媒体课件,教学地球仪,经纬仪。 四、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地球仪上有一些重要的点和线,其中有经线,有纬线、那么什么是纬线?怎样区别纬线? [播放课件]教材图1.7,简化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二)新课讲解

学生观察图分析回答。 [教师总结]纬线是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大圆圈。纬线作为地球仪上的重要内容,具有很多特点。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思考下面的问题: [多媒体展示问题] ①纬线呈什么形状?是一个圆还是半圆?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②地球仪上的所有纬线长度是否都相等?它们的变化规律是什么? ③最长的纬线叫什么?最短的纬线分布在哪里? ④纬线可以指示什么方向? 学生观察地球仪讨论回答。 (利用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培养学生的读图析图能力。) [教师总结](可演示经纬仪)通过观察我们可知:所有的纬线都是一个圆,可称为纬线圈;纬线圈的长度有长有短,其中赤道最长,向两极逐渐缩短,最后成为一点;所有的纬线都指示东西方向。 [教师提问]在地球仪上可以找到许多条纬线,我们该怎样区分它们呢? 学生观察地球仪思考回答。 [教师总结]为了区别每一条纬线,人们给它们标注了不同的度数,叫做纬度。其中赤道就是地球仪上的0°纬线。 [播放课件]教材图1.9赤道纪念碑。 学生观察并在地球仪上找出基多市及所在国家厄瓜多尔的位置。 [播放课件]教材图1.11地球仪上的纬线。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