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文学常识试题

现代文学常识试题
现代文学常识试题

1.莎菲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2.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野草》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3.《子夜》标志茅盾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

4.《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原野》,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5.冷清秋是《金粉世家》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1.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杨振声)3.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高门巨族的少妇)

4.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虹》)

5.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沉钟社)

8.丁玲对知识女性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莎菲女士的日记》)9.《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大革命失败后)

10.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冷隽平实)

11.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柔石 )

12.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抒情小说)

13.《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

14.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属于(寓言体小说)

15.巴金的《雪》描写的题材是(工人生活)

17.一直称自己是“乡下人”的作家是(沈从文)

18.长篇小说《风萧萧》的情节特点是(间谍传奇)

20.下列作品中反映土地改革的作品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1.下列表现妇女解放主题的作品是(《终身大身》)

22.下列属于李健吾剧作的是(《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

23.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点是(本土性、本族性与人性的哲理思考)

24.沈从文小说创造了多种文体形态,下列不属于沈从文小说文体形态的是(自我抒情小说)

25.沙汀《淘金记》所写的内容是(描写恶霸、封建帮会头子以及没落地主之间的斗争)

26.提倡“恐怖。狂欢。虔格”为创作的“三道母题”的流派是(战国策派)

27.“我来了,我喊一声,迸着血泪,/‘这不是我的中华,不对,不

对!’”以上诗句出自于闻一多的:(《发现》)

28.小说《啼笑因缘》的作者是(张恨水)

29.郭沫若宣扬“舍身报国”的爱国精神的历史剧是(《高渐离》)

30.下列属于秧歌剧的作品是(《兄妹开荒》)

31.丁玲解放区创作的小说是(《在医院中》 )

32.《七月》杂志和“七月”诗派活跃于(抗战时期的国统区)

33.许地山早期小说浪漫主义倾向的三大要素分别是(爱情经历、异域

色彩、宗教气氛)34.《长河》是(沈从文的长篇小说)

35.戴望舒“七.七”以后诗歌的艺术风格是(朴素明朗)

36.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社团主要是(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

37.“自由人”指的是(胡秋原)

39.巴金系列中篇《火》三部曲又被称为(《抗战三部曲》)

40.促进了现代散文成熟,对中国现代散文的发展作出最重要贡献的文

学社团是(语丝社)

41.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庐隐)

43.田汉描写海外赤子报国激情的话剧是(《回春之曲》)

45.无名氏隐居杭州开始潜心创作的作品是(《无名书稿》)

49.从现代文学思潮的发展来看,延安解放区文学是(工农兵文学思

潮)

50.在小说中最早对国民劣根性作出深刻描写和针砭的作家是(鲁迅)

“我是我自己的,他们谁也没有干涉我的权利!”喊出这妇女个性解放呼声的人物形象是(子君)52.郭沫若的诗集《瓶》是一部(爱情诗

集)

56.中国诗歌会的主干人物穆木天,早期参加的新文学社团是(创造

社)

57.下列属于《四世同堂》中的一组人物是(大赤包、冠晓荷)

58.老舍解剖国民劣根性的小说《二马》采用了(中英两国国民性比较

的视角)59.对巴金早期思想和创作有明显影响的是(无政府主义)

60.巴金小说《灭亡》中的主人公杜大心是(带有小资产阶级狂热性的

革命者)

61.在《蚀》三部曲中,表现“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摇”的人物形象是

(方罗兰)62.茅盾的与1930年中国社会性质大论战有关的小说是

(《子夜》)

63.茅盾采用日记体形式的小说是(《腐蚀》)

64.夭夭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沈从文的小说(《长河》 )

1938年,沈从文以其第二次返乡旅行作为视角,报告与评说家乡历史与现实的散文集是(《湘西》)

66.《雷雨》内容的时间跨度达30年,但剧情却浓情在(一天之内)

67.《雷雨》的结局,揭示周朴园所谓“最圆满、最有秩序的家庭”的帷幕的人物形象是(蘩漪)

68.左联五烈士之一柔石的小说《为奴隶的母亲》主要揭露了(典妻制)

69.30年代初期在文坛上崛起一批青年抒情散文家,他们是(何其芳、丽尼、陆蠡等) 70.施蛰存一般被认为是(心理分析派作家)

72.组诗《黄河大合唱》的作者是(光未然 )

73.下列田间诗作中,属于街头诗的是(《假如我们不去打仗》)

74.下列具有现代主义色彩的诗人是(穆旦)

76.丁玲到达延安解放区以后创作的小说是(《我在霞村的时候》)。

77.《七月》杂志和“七月”诗派抗日战争时期活跃于(国统区)。

78.许地山早期小说浪漫主义倾向的三大要素分别是(爱情经历、异域色彩、宗教气氛)。80.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会刊是(《抗战文艺》)。

81.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社团主要是(太阳社和后期创造社)。

82.“第三种人”的代表人物是(苏汶)。

83.被鲁迅赞为“中国最为杰出的抒情诗人”的诗人是(冯至)。

85.茅盾《追求》中的“爱情至上”主义者是(王仲昭)。

88.沙汀长篇小说“三记”指的是(《淘金记》、《困兽记》、《还乡记》)。

91.在现代文学史上,“农民作家”指的是(.赵树理)。

93.《太阳照在桑乾河上》中,“死不肯翻身的人”是(侯忠全)。96.曹禺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四幕话剧《家》,其新的艺术构思主要表现在(以觉新、瑞珏、梅表姐的关系为线索)。

97.茅盾所谓“中国布尔乔亚开山的同时又是末代的一位诗人”指的是(徐志摩)。

99.穆旦诗中的“我”,其特点是(是分裂残缺、矛盾痛苦的“自我”)。

100.夏衍创作的讲述科学家俞实夫在抗战现实面前终于由不问政治到投身抗战洪流的故事的剧本是(《法西斯细菌》)。

101.以“平和冲淡”风格的美文小品见称于世的作家是(周作人)。102.从文体形态看,沈从文的《八骏图》是(讽刺小说)。

103.艾青抗战初期的重要诗作主要收在诗集(《大堰河》)。

104.三十年代初“民族主义文学”的实质是(自由主义文学)。

105.融古今中外的优长于一身,将小说推向大俗大雅的境界的作家是(张恨水)。107.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春柳社)

108.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国民党的文学派别)110.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浪漫主义和诗情)

114.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散文集)115.老舍所属的民族是(满族)

116.《爱情三部曲》指的是(《雾》、《雨》、《电》)

117.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火》三部曲)

118.在《家》的高家三代人中,第二代克字辈属于(迂腐的卫道士、荒淫的纨绔子弟)

119.宣称“我只想造希腊小庙”,“这神庙供奉的是‘人性’”,把人性当作文学表现的终极理想的作家是(沈从文)

120.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121.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122.曹禺描写仇虎复仇的一部话剧是(《原野》)

125.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胡也频)

126.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李广田)

127.萧涧秋这个人物形象出自于(柔石的《二月》)

128.以下符合张天翼小说创作特色的判断是(富有喜剧色彩和讽刺性)129.下列属于“七月”派的一组诗人是(绿原、鲁藜、阿垅、牛汉)130.《马凡陀的山歌》属于(叙事诗)

132.下列属于无名氏的两部小说是(《北极风情画》、《塔里的女人》)

134.水生嫂这个人物出自(《荷花淀》)

135.延安文艺整风后解放区最早出现的、富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是(《王贵与李香香》)136.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夭夭)。138.《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周作人)。

140.“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礼拜六”派)。

141.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漂流三部曲》)。

143.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寒夜》)。

144.“汉园三诗人”得名于(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145.《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抒情长诗)。

148.《猫城记》是(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149.被誉为“七月”派“小说重镇”的作家是(路翎)——代表作《财主的儿女们》150.话剧最初被称作(文明新戏(“新剧”)

153.1938年成立的“文协”的全称是(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155.无名氏的创作总体上倾向于(浪漫主义)。

156.田汉创作的以刘金妹、梁若英、李新群三位女性为主人公的作品是(《丽人行》)。

157.老舍笔下信奉“钱本位而三位一体”的市侩哲学的主人公是(“老张”)。158.《暴风骤雨》中的老孙头是(赶车老把式)。

161.以主人公赵惠明的日记暴露国民党特务统治黑幕的小说是(茅盾的《腐蚀》)~日记体小说

162.曾在上海与丁玲、胡也频一起编辑《红黑》、《人间》等杂志的作家是(沈从文)。

163.以老子《道德经》中“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作题记的作品是(《日出》)。\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日出》)

以浓郁的异国风光和人物的流浪生活、求生意志为内核的新型浪漫抒情小说的作者是(艾芜)。

165.艾青到达延安以后创作的诗作是(《黎明的通知》)。

166瞿秋白写于20年代初期的(《饿乡纪程》、《赤都心史》),被视为现代报告文学的滥觞。

167被称作是一部活生生的国民党统治时期的“官场现形记”的剧本是(《升官图》)

168何其芳的散文集《画梦录》,曾与芦焚的小说《谷》和曹禺的剧作《日出》,获得1936年《大公报》文艺奖金

169三十年代提倡幽默、闲适、性灵小品的主要是(论语派)

170鲁迅的作品《坟》,属于(杂文)文体

171.苏雪林登上文坛时,是有名的“闺秀派”作家之一,《绿天》是她的代表作

172.30年代文坛,京派是一个带有隐逸气的文学群体,他们的作品多从文化层面来探讨人生与人性。

173.1931-1933年,在左联和“自由人”、“第三种人”展开的思想论争中,张闻天以哥特为笔名,发表《文艺战线上的关门主义》,批评左联领导否定“第三种人”和“第三种文学”的存在及宣扬文艺是政治的留声机的错误。174.茅盾描写农民“丰收成灾”的短篇小说是《春蚕》

175.丁西林的世态讽刺剧在初期的剧坛上独树一帜,代表作《一只马蜂》、《压迫》等,在轻松的笑谑中触及严肃的社会问题。

176.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原野》,通过农民仇虎复仇的悲剧,反映了农民的挣扎和反抗。

177.在《边城》中,翠翠是作者倾注“爱”与“美”的理想的艺术形象。178.由贺敬之等执笔的《白毛女》,是我国民族新歌剧的代表作。179.创作过《速写三篇》的作家张天翼,他的小说常以漫画式的夸张手法和轻松、谐谑的讽刺笔调,用笑声来戳破社会的虚伪和丑恶

180.柔石的《为奴隶的母亲》,借善良柔顺的农村妇女的遭遇,控诉了在“典妻”制度下封建阶级对于农村妇女的残酷压榨和欺凌

181.巴金的创作风格始终处于缓慢的演变之中,而《憩园》和《寒夜》,正是他风格演变的两极标志

5.战国策派在文学上的代表作是陈铨的剧本《野玫瑰》。

6.《扬鞭集》的作者刘半农,尤为热心探索诗体多样化和平民化道路,有“平民诗人”的美誉。

8.真正标志着许地山走上切实沉着的现实主义创作大道的是他1934年发表的小说《春桃》和1940年发表的《铁鱼的鳃》。

9.《昨日之歌》是冯至在诗坛上确立地位的第一部诗集。

10.老舍的小说《月牙儿》展示了母女两代相继被迫沦为暗娼的悲剧,发出了对非人世界的控诉。

12.最能体现何其芳的才情和艺术创造力的,是他的散文集《画梦录》。

13.丁玲的长篇小说《太阳照在桑干河上》,成功地塑造了一些真实可信的艺术形象,如诨名为“赛诸葛”的地主钱文贵。

张天翼的第一部长篇小说《鬼土日记》以新的时代生活内容和讽刺手法显示了自己的独特的价值。

15.艾芜的小说《山峡中》是中国现代的“流浪汉小说”,成功地塑造

了“野猫子”“小黑牛”等艺术形象。

16.萧红的《生死场》被编入鲁迅创设的“努力丛书

17.曹禺《原野》在艺术上较多运用了现代主义手法,充满神秘色彩。

18.1938年4月,艾青在武汉完成了他的第一首抒情长诗《向太阳》。

19.田间是一位十分注意表现时代的伟大斗争和人民的生活情绪的诗人,被闻一多评价为“时代的鼓手”。

2.《李有才板话》是赵树理继《小二黑结婚》之后创作的最早反映解放区农民翻身斗争的中篇小说。

3.在文协成立大会上,文协提出的“文章下乡,文章入伍”的口号,对推动作家参加现实斗争,密切与工农兵群众的联系,起了积极作用。4.蒋光慈以诗人的敏感创作的报告文学式小说《短裤党》,反映了刚

刚发生的上海工人为配合国民革命军北伐而举行的三次武装起义,堪称是“中国革命史上的一个证据”。

9.解放区最有代表性的长篇叙事诗《王贵与李香香》,运用陕北民歌信天游的形式,用自由生动的民间语言,在诗歌民族化、群众化方面取得巨大成功。

10.抗战初期出现的街头剧《放下你的鞭子》,以父女俩流浪卖艺控诉日本侵略者的罪行,产生极大的宣传鼓动作用,是抗战初期影响最为广泛的一个剧作。

7.1932年前后是茅盾创作的第二高峰期,也是鼎盛期。长篇小说《子夜》的问世,奠定了茅盾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举足轻重的地位。

8老舍的长、中、短篇小说有一个似断实续的基本主题,那就是对于民族传统文化的反思和批判。

9.在他的创作中,沈从文是站在“乡下人”完善人性的立场上来看取现代都市文明的。

10.“九一八”以后,一些年轻作者如萧军、萧红、骆宾基等流亡到关内,创作了一批反映沦陷区苦难与挣扎、觉醒与奋起的具有激昂、悲愤的感情色彩和浓烈的乡土气息的作品,由此形成了一个文坛瞩目的创作群体“东北作家群”。

3.中国诗歌会成立于1932年,这是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主要成员有蒲风、穆木天等。

8.茅盾在40年代初写下了不朽的散文篇章《风景谈》和《白杨礼赞》。

9.上世纪30年代崛起于诗坛,以反映现实生活特别是农村生活著称,创作上取得重大成就的诗人是写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的艾青、写作《烙印》的臧克家和写作《中国牧歌》的田间。

10.张爱玲的小说集《传奇》,大都取材于沦陷前后的香港和上海的中、上层社会人士的生活,突出表现处在洋化环境中却仍然顽固地存留着的封建心灵。

2.1930年3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关怀下,冯雪峰、沈端先等人经过较充分的酝酿,以创造社、太阳社和鲁迅以及在鲁迅影响下的作家等三部分人为基础,在上海成立了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5.暴露旧中国教育界黑暗的内幕,并透过教育界而把批判的矛头指向整个旧社会,是叶绍钧“教育小说”的基调。

6.贯穿闻一多唯一两部诗集《红烛》和《死水》的诗魂,是他浓烈、真挚的爱国主义情思。

7.茅盾小说《春蚕》中的人物老通宝是受封建旧意识毒害很深的老一代农民形象。

8.老舍在英国逗留期间,写作了他最初的三部长篇小说《老张的哲学》、《赵子曰》和《二马》,显露出了他独特的艺术个性。

9.《雷雨》是曹禺的成名之作,是“五四”以后出现的第一部多幕话剧。

3.《野草》中的《腊叶》“是为爱我者的想要保存我而作的”(鲁迅自语)。

《边城》是沈从文中篇小说代表作,标志其小说创作进入完全成熟境界。

7.40年代艾芜完成了三部长篇小说:《丰饶的原野》、《故乡》和《山野》。

8.《望舒草》确立了以散文美为主要特征的自由诗体。

9.《烙印》是诗人臧克家1933年出版的第一个诗集。

10.诗人艾青抗战以前创作的诗歌,收于诗集《大堰河》与《马槽集》(后编入《旷野》集)。

3.1938年3月,“文协”在武汉成立,这是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组织,其会刊《抗战文艺》是抗战时期历时最久的文艺刊物。

8.巴金的第一部带有自传色彩的中篇小说是《灭亡》。

9.20世纪30年代,沈从文坚持文学的独立性,反对文学的“清客化”与“商品化”“官的帮

忙”一类。

10.上世纪30年代的现代派小说作家如穆时英等人,对都市“文明病”和五光十色的人生世态有着深切的感受,又受到了弗洛伊德学说和日本2.新感觉派横光利一等人小说的影响,于是就用现代派的手法去表现现

代“都市男女”躁动迷惘的心灵状态。

3.鲁迅一生写得最多的是杂文,前期有《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四本杂文集。

4.中国新文学的第一部独幕话剧是胡适创作的《终身大事》。

6.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是为创造社后期,主干人物思想发生变化,宣传和倡导革命文学。

8.郭沫若历史剧创作的黄金时期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短短的几年内,他连续创作了《棠棣之花》、《屈原》、《虎符》、《高渐离》、《孔雀胆》、《南冠草》六部大型历史剧,引起了极大的轰动。

6.论语派因1932年创办《论语》半月刊而得名,主要人物是林语堂。9.阮章竟的《漳河水》是继《王贵与李香香》之后又一篇优秀的长篇叙事诗。

10.散文《湘西》与小说《长河》是沈从文回湘西创作的姊妹篇。

6.巴金(1904—2005 )本名李尧棠,字芾甘,四川成都人。

7.《新梦》是蒋光慈留苏期间的创作,热情讴歌十月革命和列宁。

8.最能体现何其芳的才情和艺术创造力的,是散文集《画梦录》。

9.30年代前半期,林语堂成为“论语派”主帅,是他散文小品的鼎盛期。

10.1944年,张爱玲出版她的处女小说集《传奇》。

24.现代最早的白话新剧剧本是(胡适的《终身大事》)。

二、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以下作品中,合称为“农村三部曲”的有(BD)。

A.《幻灭》、《动摇》、《追求》

B.《春蚕》、《秋收》、《残冬》

C.《惶惑》、《偷生》、《饥荒》

D.《青龙潭》、《香稻米》、《五奎桥》

E.《古潭的声音》、《湖上的悲剧》、《获虎之夜》

2.收入鲁迅所编“奴隶丛书”的作品有(BDE)。

A.《八月的乡村》

B.《丰收》

C.《祝福》

D.《生死场》

E.《呼兰河传》

3.以下作品中,历史小说有(AB)。

A.《采石矶》

B.《屈原》

C.《大泽乡》

D.《子夜》

E.《上海屋檐下》

4.有关“萧红体”,以下说法正确的有(AB)。

A.是一种介于小说和散文之间的小说别体

B.力求写真而不浓抹重彩

C.结构严谨、情节紧凑

D.人物性格鲜明、形象完整

E.词藻华丽、文采飞扬

5.以下剧作中,在延安解放区较有影响的戏剧有(BDE)。

A.《刘胡兰》

B.《白毛女》

C.“好一记鞭子”

D.《王秀鸾》

E.《兄妹开荒》

3.京派作家的创作所表现的主要内容是(A )

A.乡村中国

B.都市中国

C.学院生活

D.平民生活

4.“七月”诗派的特点是(A)

A.以抗战现实为内容,自由体为主要形式

B.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民歌

C.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格律诗为主要形式

D.以抗战现实为内容,以阶梯诗为主要形式

5.关于杂文“鲁迅风”的争议发生在B )

A.30年代上海

B.抗战时期上海“孤岛”

C.延安解放区

D.抗战时期重庆受到周作人小品散文艺术风格影响的作家是(C )

A.刘半农

B.王统照

C.冯文炳

D.唐弢

15.下列不宜用来描述《腐蚀》主人公赵惠明的词语是(C )

A.堕落

B.人性未完全泯灭

C.追求肉体享乐

D.企图自新

16.在茅盾下列小说中,较多运用象征主义手法的是(A )

A.《蚀》三部曲

B.“农村三部曲”

C.《虹》

D.《霜叶红似二月花》

17.茅盾描写延安人民革命生活风貌的散文名篇是(C )

A.《雷雨前》

B.《沙滩上的脚迹》

C.《风景谈》

D.《卖豆腐的哨子》

19.老舍反映沦陷区人民生活的小说是( C)

A.《月牙儿》

B.《骆驼祥子》

C.《四世同堂》

D.《二马》

20.沈从文的《湘西》是(C )

A.诗歌集

B.小说集

C.散文集

D.小说散文合集

21.下列沈从文塑造的人物中“作为美的精灵与化身”的是(D)

A.夭夭

B.三三

C.《丈夫》中的妻子

D.翠翠

22.下列沈从文小说中表现“湘西人性世界”的作品是(B )

A.《绅士的太太》

B.《柏子》

C.《大小阮》

D.《八骏图》

23.曹禺在抗战初期创作的以革新一所医院腐败现象为内容的剧本是( B ) A.《咖啡店之一夜》 B.《蜕变》 C.《上海屋檐下》 D.《正在想》24.曹禺以暴露“损不足以奉有余”的“社会形态”为创作思想的剧作是( D )A.《原野》 B.《日出》 C.《北京人》 D.《家》

25.曹禺剧作《北京人》中“棺材”的象征意义是(B)

A.资产阶级的灭亡

B.封建阶级的灭亡

C.知识阶层的败落

D.官僚买办的灭亡

26.20世纪40年代上海沦陷时期红极一时的作家是(A )

A.张爱玲

B.张恨水

C.萧红

D.林语堂

27.20世纪40年代我国新歌剧最早的一部代表作是(D )

A.《刘胡兰》

B.《王秀鸾》

C.《赤叶河》

D.《白毛女》

28.下列赵树理小说的人物形象中个性最鲜明生动的是( B )

A.小二黑、小芹

B.二诸葛、三仙姑C李有才 D.阎恒元

29.赵树理的第一部长篇小说是(C )

A.《李有才板话》

B.《邪不压正》

C.《李家庄的变迁》

D.《三里湾》

郭全海这个人物出自于(周立波《暴风骤雨》)

享有“农民诗人”称号的作家是(臧克家)

被瞿秋白高度评价为“中国第一部写实主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是(《子夜》)

下列关于老舍创作特色的正确表述有(文化反思色彩、“京味儿”、描写城市市民、幽默)

下列属于田汉所创作的剧本有(.《丽人行》《回春之曲》《南归》)20世纪40年代浪漫主义代表作家有(徐讠于 无名氏)

抗战时期,揭露阻碍抗战、阻碍民族更新的黑暗势力和民族痼疾的长篇小说有(ACE)

A.《腐蚀》B.《困兽记》C.《四世同堂》D.《淘金记》E.《呼兰河传》

名词解释

1东北作家群:是指1931“九?一八”事变后,一群不愿做亡国奴,流亡关内、活跃于30、40年代文坛的东北青年作家。作品风格豪放粗犷,侧重表现东北人民的精神痼疾,亡国之痛和反抗精神,充满了浓郁的关东气息,游子的思乡情怀及爱国主义情怀。代表作家有萧红、萧军、端木蕻良、李辉英、罗烽等。代表作有《呼兰河传》、《生死场》,《八月的乡村》等。

2论语派:是30年代的一个散文流派。主要人物是林语堂。主要刊物有《论语》《人间世》《宇宙风》,以刊登小品文为主,提倡幽默、闲适、性灵,主张“以自我为中心,以闲适为笔调”。采取与政治保持距离的自由主义立场。《论语》前期文章尚能触及时弊、幽默中含讽刺。1934年后,讽刺锋芒日益减弱,幽默也流于说笑话。由此引发了左翼作家与其的论争。

3中国诗歌会:1932年9月成立于上海,是一个左翼群众性的诗歌团体。1933年2月创办机关刊物《新诗歌》旬刊(后改为半月刊、月刊)。中国诗歌会诗人致力于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最大的贡献是努力追求新诗的民族化与大众化。中国诗歌会在上海设总会,在北平、广州、青岛以及日本的东京等地设有分会。诗人蒲风、穆牧天、任钧、杨骚等是主要发起者。最有影响的代表性诗人是蒲风,诗集《茫茫夜》、长篇叙事诗《六月流火》等是他的代表作。

4京派小说:在20世纪20年代末期到30年代,文学的中心南移到上海,继续留在京、津地区或其他北方城市的一个自由的作家群,当时也

称“北方作家”派。“京派”作家创作的小说被称为“京派小说”。京派小说文风淳朴,贴近底层人民的生活,在现实主义的创作中融入浪漫主义的、表现主观个性的多种艺术手法。主要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芦焚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 《萧萧》 《长河》等是其中较为出色的作品。

5京派:是指1930年前后活动在以北平为中心的自由主义作家群。 其主要阵地有《骆驼草》、《水星》、《大公报·文艺副刊》等。代表作家有沈从文、废名、李健吾、朱光潜等。京派小说家大多是学者型文人,在艺术观上追求文学的健康与纯正,反对文学从属于政治和商业化。关注淳朴、原始的乡村世界,作品有乡野的质朴之美。京派小说具有静穆的诗美和牧歌情调,为现代抒情小说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6新感觉派小说:20年代30年代初出现的“新感觉派”小说是中国现代文学创作的一个组成部分。“新感觉派”小说的根本特点是特别强调作家的主观感觉而不太注重对客观生活的真切描写。刘呐鸥是“新感觉派”小说的最初尝试者,他创办于1928年9月的《无轨列车》半月刊,标志着中国“新感觉派”小说实践的开始。他的短篇小说集《都市风景线》是现代中国第一部“新感觉派”小说集。穆时英和施蛰存把“新感觉派”小说推向成熟和引身运用蒙太奇、人物心理分析等手法,凸现对现实生活的感觉和印象。《上海狐步舞》、《梅雨之夕》等是他们的代表作。

7新感觉派:(海派小说、新感觉主义小说)新感觉派是20世纪30年代产生于上海文坛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代表作家有刘呐鸥、施蜇存、穆时英、叶灵风等。穆时英被称为是新感觉派的圣手,海派的大将。新感觉主义源于20世纪20年代的日本。新感觉派内容多展示半殖民地大都市上海的生活百态,着重病态生活的描写、畸形的两性关系及心理等,夜总会、舞场、酒吧、投机家、交际花等是经常描写的场景和对象;极力地捕捉新奇的感觉、印象,把人物的主观感觉投射到对象中去;对人物的意识和潜意识进行精神分析,着力表现二重人格,并追求小说形式技巧的花样翻新。代表作有穆时英《夜总会里的五个人》《上海的狐步舞》。新感觉派开拓了文学表现的内容,但有一部分存在颓废、悲观倾向。

8街头诗歌运动:1938年,田间来到延安,发起街头诗运动,积极提

倡“抗战的,民族的,大众的”诗歌。所谓街头诗,就是群众的诗,经是抄写在村庄的门楼、墙壁上或印成传单散发的通俗的政治鼓动诗,也叫墙头诗或诗传单。田间的街头诗最为突出,结构上采用“阶梯式”分行形式,诗句短而有力,节奏感强,在群众中广为流传,起到鼓舞人民、打击敌人的战斗作用,被闻一多称为“时代的鼓手”。

9七月诗派 :指40年代以理论家胡风为中心,以《七月》 《诗垦地》《希望》等杂志为基本阵地而形成的青年诗人群。主要代表诗人有艾青、田间、绿原、鲁藜等。他们高举以主观本位为核心的战斗浪漫主义大旗,在抗日战争与解放战争时期对国民党统治区的诗歌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诗歌大多收集在胡风主编的《七月诗丛》《七月文丛》中。10孤岛文学:1937 年 11 月,上海四周沦陷于日军之手,在上海的一批爱国、进步的文艺工作者,在共产党的组织领导下,利用英法租界地和英、美、法与日本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展开了机动灵活的斗争,他们创办了《文艺》《文艺新闻》、《文艺新潮》、《鲁迅风》等进步文艺刊物,发表爱国文艺作品,经常报道抗日文艺活动的动态,开展文艺

思想斗争,特别利用短小精悍的杂文来揭露敌人,讽刺黑暗的时局,还设法出版了《鲁迅全集》。和瞿秋白、方志敏的著作,译介斯诺的《西行漫记》,起到很大的宣传作用。他们在艰苦的环境中,创作大量的文学作品,直到 1941 年 12 月,日寇侵入租界为止。文学史上成为“孤岛文学”。

11第一次文代会:全名中华全国文学艺术工作者大会,1949年7月召开于北平,正值人民解放战争取得决定性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夕。这是一次全国文艺工作者大会师大团结的大会,继往开来、总结和动员的大会。大会标志着中国现代文学阶段的终结,也是中国当代文学的开端。

12左联:是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的简称,1930年3月2日在上海成立,主要发起人有鲁迅、沈端先、冯乃超等,鲁迅在成立大会上作了著名的《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的演讲,是其纲领。"左联"的成立,实际上形成了比较广泛的革命文学统一战线,推动了左翼文艺运动迅猛发展。左翼文学粉碎了国民党的文化"围剿"。左联十分重视理论批评。开展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传播。开展了文艺大众化运动。文学创作十分繁荣,左联还重视培养青年文学作者。代表作家有:蒋光慈、柔石、殷夫、叶紫等。"左联"也存在一些不足,思想倾向上存在"左"的错误,理论上存在严重的教条主义思想,组织工作方面存在比较重的关门主义和分派主义倾向,文学创作上,许多作品存在严重公式化,概念化的问题。

13中国诗歌会: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诗歌团体。1932年成立于上海,由穆木天、杨骚、任钧、蒲风等共同发起。主要刊物是《新诗歌》。中国诗歌会成立的目的,就是为了廓清新月派、现代派在诗坛造成的某些迷雾,推进和发展革命的诗歌运动。中国诗歌会在内容方面主张"捉住现实、歌唱新世界的意识";形式方面则提倡"大众歌调",就是要创作大众化的诗歌,使诗歌普及到群众当中去。中国诗歌会成立后,不仅注意诗歌创作,而且注意理论研究。他们探索诗歌大众化的途径,出版"歌谣专号"、"创作专号"加以实践。中国诗歌会对我国革命诗歌运动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14心理分析派:(心理分析小说)代表作家施蛰存。其特点是运用弗洛伊德学说深入细致地严肃地描写人物的性心理、性压抑、性转移、性变态等等。此前,鲁迅、郭沫若、郁达夫、叶绍钧、庐隐等的一些作品中,都有性压抑、性心理分析的成分,但一般都是以现实主义、浪漫主义为主要创作特色,性心理描写作为其中的因素、成分。而施蛰存这时期创作了一批性心理分析小说,代表作有《梅雨之夕》《春阳》《石秀》等。心理分析派小说在现代小说中别具一格,丰富了文学表现生活的内

容和手法。

15文协: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的简称,1938年3月成立于武汉,是抗日战争期间全国规模的文艺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组织,发起人包括全国文艺界各方面的代表近百人,理事会推举老舍为总务部主任,主持"文协"的日常工作。"文协"还提出了"文章入伍"的口号,对鼓励作家深入现实生和实际斗争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文协"的会刊《抗战文艺》是贯通整个抗日战争时期唯一的刊物,它对推进抗战文艺运动促进抗战文艺创作的繁荣,发挥了突出的作用。

16“第三种人” : 30 年代文坛上同意资产阶级“文艺自由论”,与“自由人”相呼应的小资产阶级文人的自称,其代表为苏汶 , 他们自称介于左翼阵营和右翼阵营中间,不偏不倚,既反对国民党的民族主义文艺,又批评左翼作家的机械论错误,反对文艺为政治服务。在当时有很大的欺骗性。进步文化阵营对“第三种人”作了严肃的批判。随着革命形式的发展,这个派别的理论错误日益明显,最终停止了活动。17《月牙儿》 :这是老舍作于 20 世纪 30 年代的中篇小说,它以第一人称的手法,描写了母女俩先后被迫成为暗娼的悲惨遭遇,揭露的旧社会吃人的黑暗现实。作品以悬挂天边的亿万月牙为线索,一点乌云就可将她淹没,串起全篇,象征着女主人公的命运。笔调抒情,气氛沉郁,是老舍作品中独具特色的一篇小说。

18革命文学论争:指1928-1929年鲁迅、茅盾与创造社、太阳社关于无产阶级革命文学的论争。起因是创造社、太阳社在倡导革命文学时,由于受到国内外革命阵营内左倾思潮影响及自身世界观原因,在理论主张方面存在严重的机械论错误倾向,批判清算鲁迅、茅盾、郁达夫等,全盘否定五四新文学传统。鲁迅肯定无产阶级文学的发生有其历史背景,批评他们忽视文艺的特征、夸大文艺的作用及宗派主义倾向,茅盾也批评他们题材过于狭窄和标语口号倾向。这一论争的性质是革命作家内部的论争,扩大了革命文学的影响,促进了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学习,提高了思想认识;论争中鲁迅翻译了普列汉诺夫的《艺术论》等马义文艺理论著作,从而为左联成立准备了条件。

19社会剖析小说:以茅盾为首的一类小说,其特点是:表现时代斗争的重大题材,在创作一开始就运用一定的社会科学思想对社会生活进行理性的分析,以开拓形象思维的深广度,在典型环境中塑造典型性格尤其是塑造时代性格,在戏剧冲突强烈的情节中描述人物的性格成长史或凸出人物性格的一瞬。在左翼内部,跟随茅盾如此创作的,有沙汀、吴组缃等人。这种小说模式逐渐成为"左翼"文学公认的主流,因而影响深远。20革命的浪漫蒂克: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的倡导时期,创作方面也

存在过一些幼稚倾向,其中最突出的即所谓"革命的浪漫蒂克"情调。它在思想意识上流露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和感伤情绪,在艺术方法上则带有公式化概念化的弱点。作品有华汉的《复兴》、蒋光慈的《短裤党》。这种现象一出现,立即受到鲁迅的批评;没有多久,也引起较多的革命作家的注意。像张天翼、丁玲、艾芜、沙汀等人,他们不再把作品作为政治概念的图解,而是从生活出发,以真实地反映现实,来激发人们批判和改造旧世界的热情;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也有所克服;从而提高了革命文学作品的思想艺术水平。

革命恋爱小说:英雄儿女的革命加恋爱,是普罗文学许多作品的重要内容,一时成为流行主题。一方面反映了大革命前后的青年知识分子面临个人与革命冲突的普遍问题,其中孕育着30年代知识新人的最初形象。另一方面,也暴露出某种对生活的片面理解与表达。但正是此类小说曾积极影响了一代青年走向革命道路,这说明其确实和着时代的节拍,即便是带有浓重理念痕迹的故事与人物,也能投合当时一部分知识青年兴奋地追求光明的共同心理。

21九叶诗派:(中国新诗派)是抗战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的一个具有现代主义倾向的诗歌流派。主要成员有辛笛、穆旦、陈敬容、杜运燮等九人。主要刊物有《诗创造》《中国新诗》。它们强调反映现实与挖掘内心的统一,诗作视野开阔,具有强烈的时代感、历史感和现实精神。在艺术上,他们自觉追求现实主义与现代派的结合,注重在诗歌里营造新颖奇特的意象和境界。他们承接了中国新诗现代主义的传统,为新诗的发展做出了贡献。

现代文学习题(试题+答案)

现代文学习题(试题+答案)

练习一 填空: 1、 1842年,魏源编写的中国近代史地科学的开山之作《_海国图志_》刊刻行世,书中提出了“以夷攻夷,以夷款夷,师夷长技以制夷。” 2、中日甲午战争的失败,使中国文化人对_中体西用__的效用发生了怀疑。 3、____严复______于1896年翻译了出版了赫胥黎的《天演论》。 4、____严复______用“进化”的思想,在政治时事的纵横捭阖中为国人敲响了警钟;而__谭嗣同__ 则在《仁学》等著作中对中国道德文化的批判实行了“诛心之术”。 5、黄遵宪提出了“我手写我口”的诗歌创作主张。 6、__梁启超___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里提出,“今日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始。” 7、《_新小说_》和《月月小说》、《绣像小说》、《小说林》一起被时人称为“晚清四大小说杂志”。 简答: 1、先进的知识分子在办报过程中提出了哪些对中国现代文学转型有重要意义的主张?

有限度地承认白话文的传播优势;在文学体裁上,极力推崇小说戏曲所特有的社会教育功能。 2、简要叙述梁启超《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的主要观点。“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改良群治,必自小说界革命始”;“欲新民,必自新小说起。” 思考: 1、洋务运动发生的基本原因有哪些? 2、戊戌变法运动发生与失败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3、中国近代小说戏曲革命是在怎样的社会背景下发生的? 练习二填空: 1、梁启超、康有为、谭嗣同、唐才常等人发表的倡导变法维新的文章肇端于《时务报》,时人称其为“时务文章”;由于此类文体与报纸密切相关,这类文章也被人称作“__报章文体________”。 2、__梁启超________在《变法通议》中说:“变亦变,不变亦变!变而变者,变之权操诸己,可以保国,可以保种,可以保教。” 3、___梁启超_______在《清代学术概论》中概括自己的散文“务为平易畅达,时杂以偶语韵语及外国语法,纵笔所至不检束……笔锋常带感情,对于读者颇有一种魔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和答案

北京语言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中国现代文学史》模拟试卷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 1、下列均属于文学研究会的作家是( A )。 2、1932年9月,左联领导下的群众性的诗歌团体中国诗歌会成立,其会刊是( C )。 3、徐志摩最早出版的诗集是( B )。 4、边城的女主人公是( C )。

5、鲁迅揭露中国几千年的历史是“暂时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做奴隶而不得的时代”的循环的作品是( A )。 6、《寒夜》体现了巴金的美学理想,即( D )。 7、沈从文讽刺知识分子的代表作是( D )。 8、《财主底儿女们》的出版当时被胡风称作是( D )。 9、下列均属于郭沫若创作的诗集是( B )。

10、张天翼《速写三篇》包括的三篇作品是( B )。 11、提出“伟大的文学乃是基于固定的普遍的人性”,“文学是没有阶级性的”这一文学观点的是( D )。 12、下列均属于老舍的作品是( B )。 13、下列均属于巴金的作品是( C )。

14、自称为“乡下人”的沈从文,其小说主题的最准确的概括是 ( D )。 15、《北京人》剧本的作者是( B )。 二、【填空题】 16、沈从文以湘西为题材的长篇小说是(《长河》)。 17、曹禺唯一一部以农村生活为题材的作品是(《桥》)。 18、虎妞、刘四、小福子都出自老舍的小说(《骆驼祥子》)。 19、夏衍创作的第一个剧本是(《都会的一角》)。 20、20世纪40年代追求“散文化语言和自由体形式”,积极提倡自由诗体的诗人是(艾青)。 21、创造社在文艺思想上倾向于(浪漫主义)主义。 22、“五四”以来最早的小说流派是(问题消失)。

2020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2020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1.我国古代文学名作《桃花源诗》和诗序《桃花源记》的作者是( )。 A.屈原,陶渊明 B.陶渊明,陶渊明 C.杜甫,李白 D.陆游,苏轼 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被称作前四史的史书是:《史记》《汉书》《三国志》和《后汉书》。 B.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白朴、马致远和郑光祖。 C.被鲁迅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的是:《官场现形记》《儒林外史》《老残游记》和《孽海花》。 D.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是:《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和《麦克白》。 3.下列诗句描述的情景,发生在冬季的是( ) A.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C.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D.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4. ( )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 A.《水浒传》 B.《三国演义》 C.《红楼梦》 D.《三国志》

5.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自( )。 A.《大学》 B.《论语》 C.《中庸》 D.《孟子》 【答案及解析】 1.答案: B 解析:陶渊明写桃花源,用了散文与诗两种文体。《桃花源记》主要是描写渔人出入桃花源的经过和在桃花源中的所见所闻;《桃花源诗》是以诗人的口吻讲述桃花源人民生活的和平、安宁。所以,本题正确答案为B项。 2.答案: C 解析:无《儒林外史》,应为《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 3.答案: C 解析:《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边塞诗的代表作。全诗以一天雪景的变化为线索,记叙送别归京使臣的过程,文思开阔,结构缜密。选项A描述的情景是秋天,B 描述的情景是初夏;D描述的情景是秋天。 4.答案: B 解析:本题的四个选项中,《三国志》属于史书,它是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水浒传》、《三国演义》、《红楼梦》都属于章回小说,其中《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历史章回小说,故正确答案为B。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题库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测试题库 一、填空题 1、“五四”文学革命时最早发表理论文章提倡文学改良的是。 2、1928年初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两个社团是和。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月芽儿》的作者是;《在其香居茶馆里》的作者是;《倾城之恋》的作者是。 4、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题的重要演说的是。 5、被称为“文体作家”的是。 6、《获虎之夜》的作者是;《一只马蜂》的作者是;《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岁寒图》的作者是。 7、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是。 8、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俄国作家的影响。 9、后期新月派以季刊作为阵地。 10、《死水》的作者是;《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别了、哥哥》的作者是;《老马》的作者是。 11、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和“美”的观点。 1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作家的。 13、《雪花的快乐》的作者是;《蕙的风》的作者是;《雨巷》的作者是;《王贵与香香》的作者是。 14、文学革命时最先发表理论文章倡导文学改良的是。 15、《示众》的作者是;《春桃》的作者是;《华威先生》的作者是;《暴风骤雨》的作者是。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女神》的思想容和艺术特征有()。 a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b强烈的反抗和叛逆精神c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d青春、爱情的热烈歌唱e表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2、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 a抗战未开始时b抗战前期c抗战中期 d抗战后期e抗战结束 3、《蚀》是由三个中篇小说组成的,这三个中篇是()。 a泥泞b幻灭c自杀 d动摇e追求 4、下列作家属于社会剖析派的是()。 a从文b吴组缃c沙汀 d呐鸥e艾芜 5、下列小说不是老舍20年代在英国完成的是()。 a《离婚》b《子曰》c《小坡的生日》 d《二马》e《老的哲学》 6、七月刊物的主编是()。 a艾青b风c田间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模拟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0分) 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1.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滢为代表的刊物是()。 A.《诗》B.《语丝》 C.《新青年》D.《现代评论》 2.1923年8月,鲁迅出版的第一部小说集是()。 A.《狂人日记》B.《呐喊》 C.《故事新编》D.《彷徨》 3.徐志摩在剑桥的优美风光中,与16岁的女孩双双坠入爱河,不惜与有孕在身的妻子提出离婚。几经周折离婚后,却只好独自品尝失恋的苦痛和来自父母的责难,并开始了诗歌创作。这位引发诗人诗情的女孩是()。 A.张幼仪B.林徽因C.陆小曼D.王映霞 4.茅盾的小说处女作和成名作是中篇小说()。 A.《幻灭》B.《灭亡》C.《动摇》D.《追求》 5.最能体现曹禺创作成就的是他在后期创作中根据巴金同名小说改编的《家》和()。 A.《雷雨》B.《日出》C.《原野》D.《北京人》 6.1924年,沈从文开始发表作品,1927年出版第一部短篇小说集()。A.《蜜柑》B.《柏子》C.《萧萧》D.《丈夫》 7.李劼人的三部曲《死水微澜》、《暴风雨前》和《大波》,描写了19世纪末到20世纪第一个十年中国近代波澜壮阔的历史风云,被文学史誉为“大河小说”,其中,写得最好的一部是()。 A.《天魔舞》B.《死水微澜》 C.《暴风雨前》D.《大波》 8.1943年,在中国文坛上出现了两位风格迥然不同,但同样具有重要意义的作家,一位是上海沦陷区的张爱玲,一位就是延安解放区的()。 A.何其芳B.艾青C.赵树理D.孙犁 9.在张爱玲的小说中,有一篇最为人所称道,有人甚至认为“这是中国从古以来最伟大的中篇小说”,这一评价固为过誉,然而,它在中国现代小说中确也卓尔不凡。这篇小说是()。 A.《第一炉香》B.《金锁记》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中考语文文学常识试题及答案 导读: 1.有一位作家曾对他的作品“披阅十载,增删五次”,这位作家的名字是( )。 2.按要求写出人物形象或文学作品。 (1)《水浒传》中“倒拔垂杨柳”的人物是( )。 (2)《三国演义》中“煮酒论英雄”的主要人物是( )。 3.“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暇。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化”这首诗提示了《红楼梦》中一对青年男女的爱情悲剧。其中“阆苑仙葩”指的是( ),“美玉无暇”指的是( )。 4.“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一朝春尽红老去,花落人亡两不知!”这首诗出自《红楼梦》中人物( )之手。 5.请结合《三国演义》,说出诸葛亮与周瑜联手指挥的一场着名的以少胜多的`战役,是( );再说出诸葛亮挥泪斩马谡是因为( )一事。 6.在《水浒传》中,绰号为“智多星”的人是( ),也被称为“赛诸葛”。他与一伙儿好汉在“黄泥冈上巧施功”,干的一件大事是( )。 7.请用下列两部古典名着人物的姓名或官名补全下面的回目。 (1)( )风雪山神庙陆虞侯火烧草料场(《水浒传》) (2)( )煮酒论英雄关公赚城斩车胄(《三国演义》)

8.《三国演义》中蜀国的军师诸葛亮是位家喻户晓的人物,他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成了智慧的代表。在我国四大古典名着中,还有一位作品也塑造了一位足智多谋的军事家的形象,这个人是( ),这部作品是《》。 9.“醉打蒋门神”“大闹飞云浦”“血溅鸳鸯楼”……说的是《水浒传》中的一位传奇英雄( )。 10.《三国演义》中塑造了一位过五关斩六将、千里走单骑的英雄形象,这个英雄是( )。这部书中有关这个英雄的传奇故事还有很多,请用最简洁的语言写出一个故事的名称: 11.“勉从虎穴暂栖身,说破英雄惊煞人,巧将闻雷作掩饰,随机应变信如神。”这首诗说的是《三国演义》中刘备和曹操的一段故事。这个故事是: 12.诸葛亮是《三国演义》中的重要人物,请说出小说中有关诸葛亮的两个故事名称。例:舌战群儒。________、_________。 13.下面的一副对联概括了诸葛亮一生的功绩。参考示例,从列出的六项中任意选出两项,写出具体所指。 收二川,排八阵,六出七擒,五丈原前,点四十九盏明灯,一心只为酬三顾; 取西蜀,定南蛮,东和北拒,中军帐里,变金木土爻神卦,水面偏能用火攻。 示例:三顾——三顾茅庐 六出——( ) 东和——( ) 收二川——( )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全国)及答案打印3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全国) 作者:佚名试题来源:本站原创点击数:68 更新时间:2006-8-11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 ) A.沈尹默 B.刘半农 C.杨振声 D.冰心 2.提出“白话文学之为中国文学之正宗”说的是( ) A.陈独秀 B.胡适 C.鲁迅 D.李大钊 3.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 ) A.知识女性 B.高门巨族的少妇 C.时代女性 D.叛逆女性 4.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 ) A.《蚀》 B.《虹》 C.《路》 D.《霜叶红似二月花》 5.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 ) 记:蜂子刺成肿的 A.弥洒社 B.莽原社 C.未名社 D.沉钟社 6.鸳鸯蝴蝶派的主流从题材、内容上来说是( ) A.言情小说 B.黑幕小说 C.武侠小说 D.侦探小说 7.现代文学史上具有浪漫主义倾向的戏剧团体是( ) A.中国左翼戏剧家联盟 B.南国社 C.民众戏剧社 D.上海戏剧协社 8.丁玲对知识女性性爱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 ) A.《在医院中》 B.《水》 C.《莎菲女士的日记》 D.《夜》 9.《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 ) A.五卅运动时期 B.北伐战争时期 C.大革命前后 D.大革命失败后 10.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 ) A.冷隽平实 B.明丽典雅 C.感伤悲哀 D.古朴晦涩 11.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 ) 记;二月月光如水(柔石) A.蒋光慈 B.殷夫 C.胡也频 D.柔石 12.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 )记;沉思问题:女模特“爱”与“美”化身,不为人理解,到城外去沉思 A.乡土小说 B.问题小说 C.抒情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3.《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 ) A.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B.虎妞与祥子的感情纠葛 C.虎妞、祥子与刘四的矛盾冲突 D.祥子与刘四、虎妞的矛盾冲突 14.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属于( ) A.寓言体小说 B.写实小说 C.社会剖析小说 D.心理分析小说 15.巴金的《雪》描写的题材是( ) A.工人生活 B.家庭生活 C.社会革命 D.女性生活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及答案

全国2004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试题课程代码:00537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沈从文《长河》中的女性形象是(C)。 A.翠翠 B.贞贞 C.夭夭 D.香香 2.以《抗战文艺》为会刊的社团是(B)。 A.“左联” B.“文协” C.中国诗歌会 D.九叶诗派 3.《平民文学》一文的作者是(C)。 A.陈独秀 B.胡适 C.周作人 D.刘半农 4.晚清文坛“诗界革命”的代表人物是(B)。 A.梁启超 B.黄遵宪 C.裘廷梁 D.谭嗣同 5.“鸳鸯蝴蝶派”通常又称(D)。 A.“才子佳人”派 B.言情派 C.游戏消遣派 D.“礼拜六”派 6.郭沫若的自叙传小说是(B)。 A.《瓶》 B.《漂流三部曲》 C.《爱情三部曲》 D.《南冠草》 7.二十年代中期与冰心齐名的“闺秀派”女作家是(D)。 A.庐隐 B.凌叔华 C.苏雪林 D.白薇 8.巴金最后一部长篇小说是(D)。 A.《还魂草》 B.《火》第三部 C.《第四病室》 D.《寒夜》 9.“汉园三诗人”得名于(A)。 A.三位诗人合出的一部诗集名《汉园集》 B.三位诗人共同的书斋名“汉园” C.三位诗人经常在名为“汉园”的公园里聚会吟诗 D.三位诗人都来自“汉园”地区 10.《毁灭》是朱自清的一部(A)。 A.抒情长诗 B.叙事长诗 C.抒情散文 D.写景散文 11.吕纬甫这一人物,出自鲁迅小说(C)。 A.《风波》 B.《离婚》 C.《在酒楼上》 D.《孤独者》 12.鲁迅收入《野草》一集中,为纪念“三?一八”惨案而作的文章是(B)。 A.《淡淡的血痕中》 B.《纪念刘和珍君》 C.《为了忘却的纪念》 D.《铸剑》 13.《猫城记》是(B)。 A.老舍的童话体小说 B.老舍的寓言体小说 C.张天翼的童话故事 D.张天翼的讽刺小说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高中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及答案 导读: 1.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 A.古代的五音指的是宫、商、角、徵、羽。 B.我国古代的计量单位有“仞”“钧”“樽”等。 C.山东省别称“齐”“鲁”是春秋时期的两个诸侯国。 D.古人以九为阳。九月初九有两个九,所以叫重阳。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盛装名酒的专用木容器”。本义:盛酒器。中国古代的盛酒器具。 2.下面文化常识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至和元年”中“至和”是宋神宗的年号。 B.古代男子到二十岁行冠礼,后人常用“加冠”表示男子已成年。 C.“四书”指的是《诗经》《尚书》《春秋》《周易》。 D.月望总在农历每月初十前后,因此,常称农历初十为"望日"。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A北宋仁宗赵祯的年号。C《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和《春秋》。D望月,满月。月满之时,通常在月半,故亦用以指旧历每月十五日。 3.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江,古代专指黄河和长江。河北、河南,古时指黄河以北.黄河以南。 B.在古代宴席的四个座位中,以东向为最尊,次向为南,再次向

为西向,北向是侍坐。 C.《四库全书》是清代乾隆年间官修的大型综合丛书,按经史子集四大部分分别编列,所以称“四库”。 D.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来说明世界万物的起源,“五行”指的是金、木、水、火、土五种物质。 【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宾主之间宴席的四面座位,以东向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为侍坐。 4.下列关于戏剧知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戏剧是一种借助文学、音乐、舞蹈、美术和其他造型成分等艺术手段,由演员扮演角色,在舞台上当众表演的综合性艺术。 B、《窦娥冤》是一出元杂剧,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著名戏剧家关汉卿的代表作之一。 C.元曲是与唐诗、宋词并称的我国艺术宝库的明珠,包括杂剧和正剧两部分。 D.京剧已经同国画、中医一起,并称我国的三大国粹。 【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为我国古代文学艺术宝库中四颗璀灿的明珠,也是世界艺术之林中的宝贵财富。元曲,或称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为散曲或杂剧的通称。正剧是戏剧的.主要体裁之一。又称为悲喜剧。 5.下列有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谷是指:稷、麦、黍、麻、豆。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试题

一.名词解释 1.诗界革命:晚清时期,资产阶级改良主义思潮下形成的文化运动。“诗界革命”为梁启超首倡,黄遵宪为主将。主张诗歌要有新意境,要有新语句,要以旧风格含新意境。“旧瓶装新酒”,要求保留诗歌的旧形式,变革不彻底。其目的主要是以诗歌革命的旗帜为政治改革张目。“诗界革命”在观念上影响到1918年的新诗运动 2.文界革命:梁启超在1899年提出“文界革命”的口号。 “文界革命”的具体内容:吸收西方的雄辩体、随笔体,结合魏晋文风,把古文从“义理、考据、辞章”中解放出来,以西方近代思潮替代圣贤义理,以丰富的世界进化维新的史实突破拘谨的考据,以俗语、外来语入文以丰富文章的表达方法。 3.小说界革命:晚清政治改良思想家希望小说成为改良社会政治的重要工具。梁启超在《译印政治小说序》(1898)、《论小说与群治的关系》(1902)等文中阐释了他的小说革命主张。认为:“小说为文学之最上乘”,“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小说有不可思议之力支配人道故” ;小说之力表现为“熏、浸、刺、提”四个方面;小说具有新民救国的效力。 4.四大谴责小说:刘鹗的《老残游记》、吴趼人的《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的《孽海花》、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5. 文学研究会:1921年1月4日成立于北京,1932年解体。是五四新文学运动中成立的第一个纯文学社团,也是《新青年》后第一个主张文学革命的团体。发起人:周作人、郑振铎、叶绍钧、茅盾等。宗旨:“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为人生而艺术。创作方法上倾向于19世纪俄国和欧洲的现实主义。主要刊物:《小说月报》、《文学旬刊》、《诗》等。创作方面:描写真实生活,反映社会问题,注重对外国文学的翻译和介绍。促进了20年代问题小说的繁荣。批评了鸳鸯蝴蝶派的游戏和消遣文学观,局限:夸大了文学的现实社会作用,过分强调文学的社会价值。 6. 创造社:1921年6月8日于日本东京成立。是五四新文化运动中反帝反封建最重要的社团之一。发起人:前期郭沫若、张资平、郁达夫、成仿吾、田汉等,后期:冯乃超、杨汉生等。前期强调为艺术而艺术,认为对美的追求是艺术的核心,在文学理论上崇尚自我,注重个性,主张忠实的表现“内心的要求”,反对为人生而艺术,反对写实主义、自然主义,倾向于欧洲启蒙主义与浪漫主义文学思潮。推崇文学创作的直觉与灵感。后期:由浪漫主义转入现实主义,提倡无产阶级革命文学,从事并推动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运动和我国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的建设。 7. 新月社:1923年在北京徐志摩、胡适等发起聚会,1924年底发展为新月社俱乐部,1933年消亡。发起人:胡适、徐志摩、闻一多、梁实秋等。主要探讨新格律诗的创作,对新诗进行了有意义的创作实践和理论探讨,推动了新诗形式上的发展与繁荣。推崇西方资产阶级的自由主义和个人主义,强调文学表现人性的纯正与文学的形式革新 8.语丝社:于1924年11月17日在北京成立,因孙伏园创办的《语丝》杂志而得名,是“五四”后一个重要的社团。以鲁迅、周作人为中坚,成员有钱玄同、刘半农、林语堂、孙伏园、川岛等。提倡散文,注重社会批评和文明批评,形成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任意而谈,无所顾忌”的“语丝体”散文群,促进了现代散文的成熟,对现代散文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现代文学史期末试题练习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是(D) A.《语丝》 B.《小说月报》 C.《创造》季刊 D.《新青年》 2.中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是C) A.南国社 B.春阳社 C.春柳社 D.民众戏剧社 3.左联成立后,文坛上出现的“民族主义文学”是一个(A) A.国民党的文学派别 B.民族主义者的文学派别 C.抗日救亡的文学派别 D.民族统一战线的文学组织 4.郭沫若的诗集《恢复》写于(D) A.“五四”时期 B.“五卅”时期 C.北伐大革命高潮时期 D.大革命失败后 5.郭沫若历史剧的艺术特色是(D) A.忠于历史事实的客观描绘 B.戏说历史的主观编造 C.赋予历史以象征色彩 D. 浪漫主义和诗情 6.“五四”时期的“问题小说”受到的影响主要来自(C ) A.美国文学 B.中国古代文学 C.俄国文学 D.日本文学 7.郁达夫30年代的小说《迟桂花》主要表现了(C) A.反帝反封建的思想 B.性苦闷的情绪 C.隐逸的思想 D.追求革命的思想 8.朱自清发表于“五四”之后的抒情长诗是(A ) A.《踪迹》 B.《毁灭》 C.《火把》 D.《北游》 9.许地山的《空山灵雨》是(B) A.小说集 B.散文集 C.童话集 D.诗集 10.老舍所属的民族是( D.满族 11.《爱情三部曲》指的是(C) A.《新生》、《萌芽》、《灭亡》 B.《雾》、《雷》、《电》 C.《雾》、《雨》、《电》 D.《雨》、《电》、《雷》 12.巴金创作于抗战时期的作品是(C) A.《灭亡》、《新生》 B.《激流三部曲》 C.《火》三部曲 D.《爱情三部曲》 15.下面属于沈从文小说《边城》的一组人物是(A ) A.翠翠船总傩送老船夫 B.夭夭傩送老船夫天保 C.翠翠王团总老船夫滕长顺 D.萧萧傩送船总老船夫 16.沈从文小说《丈夫》表现的思想内涵是(B) A.对封建男权主义的批判 B.对穷苦人不幸命运的同情与追问 C.对都市文明的批判 D.对田园生活的向往 17.曹禺描写复仇的一部话剧是(C) A.《雷雨》 B.《日出》 C.《原野》 D.《北京人》 18.下面属于《雷雨》的一组人物是(B) A.周朴园侍萍愫方 B.周朴园鲁大海四风 C.陈白露蘩漪周朴园 D.周萍蘩漪方达生 19.曹禺控诉“损不足以奉有余”社会的剧作是(B) A.《雷雨》 B.《日出》 C.《北京人》 D.《原野》 20.长篇小说《光明在我们的前面》的作者是(A) A.胡也频 B.柔石 C.洪灵菲 D.茅盾 21.散文集《画廊集》的作者是(A) A.李广田 B.何其芳 C.陆蠡 D.丽尼

九年级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doc

九年级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 臧永红 1、你对下列作家的情况熟悉吗哪一项说法正确 A、《孟子》一书,相传是孟子的弟子所作。孟子是儒家思想的代表人物,地位仅次于孔 子,后世常以“孔孟”并称。 B、韩愈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的诗和散文成就都很高,在《马说》一文中他慨叹道:“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C、《天上的街市》,作者郭沫若,诗人、学者。他的诗充满奇妙的想像和丰富的联想, 代表诗集有《女神》《繁星》。 D、莎士比亚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法国杰出的戏剧家和诗人,他的四大悲剧是《李尔王》《哈姆莱特》《威尼斯商人》《罗密欧与朱丽叶》。 2、下列文学常识的解说有误的一项是() A、《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都是唐朝诗人杜甫写的诗。 B、宋濂《送东阳马生序》是一篇“赠序”,有临别赠言的性质。 C、成语“一鼓作气”“扑朔迷离”“黔驴技穷”分别出自于《曹刿论战》《口技》《黔之驴》。 D、福楼拜,法国作家,代表作有《包法利夫人》等。 3、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蒹葭》选自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诗经》,《木兰诗》选自宋朝郭茂倩编的 《乐府诗集》。 B、魏学伊《核舟记》、林嗣环的《口技》均选自清代张潮编辑的《虞初新志》。 c、《七颗钻石》是俄国作家列夫·托尔斯泰的作品,《我的叔叔于勒》是法国文学家莫泊桑 的作品。 D、、《漱玉词》《稼轩长短句》的作者分别是李清照、苏轼。 4 下列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论语》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的书,《孟子》是记录孟子及其弟子思想观点和 政治活动的书。 B、《我的叔叔于勒》中的克拉丽丝,《范进中举》中的胡屠户,都和契诃夫笔下的奥楚 蔑洛夫一样具有“变色龙”的特点。 C、《紫藤萝瀑布》和《海燕》都是状物抒情的散文,都表达了作者积极向上的健康情怀。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题

“成人教育”期末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考试题 一、填空题(每空2分,共30分) 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 1.1915年9月15日,________主编的《新青年》创刊,拉开了新文化运动的序幕。 2.为避免重蹈文明戏的覆辙,民众戏剧社以提倡“________”来反对戏剧的职业化与 商业化。 3.1918年5月,鲁迅在发表了白话小说《________》和白话新诗《梦》、《爱之神》后,一发而不可收,几乎同时开始了白话小说、白话诗和杂文的创作。 4.郭沫若20年代创作了三部历史剧《________》、《王昭君》、《聂姜》,后结集为《三 个叛逆的女性》出版。 5.《________》写的是1917年冬,因为祖母病逝,作者从北京到徐州,和父亲一道回 扬州奔丧,丧事办完,又和父亲乘车北上,到了南京浦口车站,父亲为了谋生不得不和他中途分手。 6,闻一多一生出版过两部新诗集,一是《 ________ 》,二是《死水》。 7.1930年,——以王剑虹与瞿秋白的恋爱故事为原型,创作了中篇小说《韦护》,透 露出了创作转变的迹象。 8.在《________》中,汪家最后以汪文宣的死亡、婆婆带着孙子不知去向、曾树生不 知自己的将来该如何把握而解体。 9.陈白露与________的重逢,勾起的是她失去竹筠时代的难言痛苦。 10.《________》的主人公镖师“神枪沙子龙”因为一身好武艺和“五虎断魂枪”的绝技, 在江湖上名声赫赫。 11.1927年”四一二”政变后,再遭通缉,返回家乡,旋即又与杜衡来到松江, 匿居在施蛰存家中。 12.30年代初,的《南北极》经施蛰存推荐到《小说月报》发表,引起文坛注视,自此成名。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 2010年7月 一、填空题(要求:书写规范,不得有错别字。每空2分,共3 0分) 1.文学革命的开始,是以1 9 1 7年1月和2月《》杂志分别发表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和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为标志的。 2. 1924 年,冯雪峰、潘漠华、应修人和在杭州成立了湖畔诗社。 3. 戴望舒的《雨巷》在《》上发表,一举成名,并得到“雨巷诗人”的美誉。 4. "孤岛文学"指1937年11月上海沦陷到1942年1 2月" 事件"期间如同"孤岛"般的英法等国租界里从事的文学活动。 5. 徐志摩与上海巨富之女张幼仪成婚后,1918 年经妻兄介绍,正式拜 为师。 6. "《蚀》三部曲"包括三个中篇《》、《动摇》和《追求》。 7. 老舍称《》是自己“求救于北平"和"返归幽默"的突破性作品。 8. 在鲁迅身边,发生了很大变化,陆续发表了记叙自己在哈尔滨生活的散文,后结集为《商市街》。 9.《倾城之恋》中的是一个穷遗老的女儿,离婚回到家里,大家庭的尔虞我诈,使她在元奈之下,只能设法做一个女结婚员,找一份安稳的婚姻以获得经济上的安全。 10. "九叶诗派"得名于年由江苏人民出版社推出的诗歌合集《九叶集》。 11. 钱锺书被大学破格录取后,博览群书,手不释卷,立下了" 横扫清华图书馆"的志向,又有"人中之龙"之誉。 12. 梁实秋在抗战初期则因" 与无关论" 而招致左翼文学阵营的抨击。 13. 《芦花荡》是《》的姐妹篇,写的是白洋淀里的一位老船工护送两个女孩子投奔革命队伍的故事。 14. 李金发的第一部诗集《》(1925) 经周作人推荐编入" 新潮社丛书" 后,扩大了象征主义的影响。 15. 新感觉派的形成,酝酿于1928 年9 月出版的《无轨列车》,发展于1932 年5 月创刊的《》。 二、单项选择题{要求: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错选或多选均不得分。每题1分,共5分) 1.在新文学的重要刊物中,以胡适、陈西洼为代表的刊物是( )。 A.《诗》 B.《语丝》 C.《新青年》 D.《现代评论》 2. 鲁迅在日本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期间,接触到一些国外的文学作品,以翻译的形式创作了他的第一部小说( )。 A.《呐喊》 B.《斯巴达之魂》 C.《怀旧》 D.《狂人日记》 3. 丁玲后来获得1951 年度斯大林文艺奖二等奖的小说是( )。 A.《莎菲女士的日记》 B.《在医院中时》 C.《我在霞村的时候》 D.《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部编中考 语文文学常识练习题及答案

一、中考语文专项练习:文学常识 1.下列关于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主编的一部编年体通史。 B. 戏剧人物的塑造,大都通过人物的语言,包括对话、独白、旁白来进行。 C. 普希金,俄国诗人,其诗作《假如生活欺骗了你》表现了他对生活的热爱,对理想的追求和对未来的憧憬。 D. 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雷雨》被誉为“东方舞台上的奇迹”。 【答案】 D 【解析】【分析】D项,老舍,原名舒庆春,被授予“人民艺术家”的称号,其代表作有:《骆驼祥子》《四世同堂》《茶馆》。《雷雨》是话剧作家曹禺的话剧。故选D。 故答案为:D 【点评】本题考查的是文学常识的辨析能力,考查的是课内篇目的出处、作家作品等有关的内容。解答此题关键以课本的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注意对选项进行逐项的审读,仔细辨析判断。 2.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也是我国诗歌现实主义传统的源头。 B. 老舍,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样子》,话剧《茶馆》《龙须沟》等。 C. 我国清代小说家吴承恩所著的《西游记》,被鲁迅先生称之为“神魔小说”。 D. 《变色龙》的作者是俄国作家、戏剧家契诃夫,其短篇小说往往带有讽刺意味。 【答案】 C 【解析】【分析】ABD表述正确。C 吴承恩是明代著名小说家,不是清代的。 故答案为:C 【点评】本题考查对作家作品常识的积累能力。回答此类问题,主要看平时的积累情况。学习中,要对重要作家作品和一些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加强记忆并做好积累,适当做一些强化练习。 3.下面关于唐诗中的题材或意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诗歌中,“月”的意象除了代表相思,往往还蕴含孤独或苍凉,如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B. 诗歌中,“酒”的意象一般蕴含解愁忘忧,如孟浩然的“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 C. 从题材方面来讲,唐诗大致可分为边塞诗,如李白《夜上受降城闻笛》;山水田园诗,如杜甫《月夜忆舍弟》;思乡诗,如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D. 从情感上来讲,唐诗大致可分为表达愉悦之情的,如岑参的《逢入京使》,还有表达哀伤之情的,如杜甫的《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答案】 A 【解析】【分析】A.分析正确。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专题研究》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30分) 1.《人的文学》的作者是五四时期因倡导“人的文学”、“平民的文学”而名声大振的(B)。 A.鲁迅 B.周作人 C.胡适D.沈雁冰2.以一人之力,持续40载,完成了《莎士比亚》全集的翻译,晚年又用7年时间完成了百万言学术著作《英国文学史》的著名作家是(D)。 A.穆旦 B.林语堂 C.冯至 D.梁实秋 3.小说《湖畔儿语》以儿童的视线和体验,讲述一个苦难家庭的故事。其作者是(D)。 A.冰心 B.冯文炳 C.鲁迅 D.王统照4.发表于1917年1月《新青年》的《文学改良刍议》,其作者是(C)。A.鲁迅 B.陈独秀 C.胡适 D.李大钊 5.曹禺在大学期间创作的《雷雨》1934年7月在《文学季刊》一卷三期发表,是由一位著名作家和编辑推荐的。这位作家和编辑是(D)。 A.鲁迅 B.茅盾 C.老舍 D.巴金 6.1921年诗集《女神》出版,宣告了新诗的最终形成。《女神》的作者是(A)。A.郭沫若 B.胡适 C.刘半农 D.鲁迅7.七月诗派重要的诗论家是著有《诗与现实》、《人与诗》、《诗是什么》的(D)。 A.田间 B.胡风 C.艾青 D.阿垅 8.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第一本散文诗集,并开“独语体”散文之先河的是(C)。A.《呐喊》 B.《朝花夕拾》 C.《野草》 D.《坟》9.在众多小诗的作者中,最重要的诗人是深受泰戈尔《飞鸟集》影响的(D)。A.汪静之 B.胡适 C.朱自清 D.冰心10.《教我如何不想她》流传甚广,并首次使用“她”字,经赵元任谱曲后,成为传唱至今的流行歌曲,这首诗的作者是(C)。 A.郭沫若 B.胡适 C.刘半农 D.鲁迅

现代文学常识试题

1.莎菲是丁玲早期作品中一系列“五四”退潮后小资产阶级叛逆、苦闷的知识女性中最重要的典型。 2.在艺术上,鲁迅的两部散文集各呈特色,《野草》深沉含蓄,具有诗的凝练;《朝花夕拾》流畅清新,表现散文的通脱与舒展。 3.《子夜》标志茅盾创作进入一个新的成熟阶段,是我国现代文学一部杰出的革命现实主义长篇。 4.《雷雨》、《日出》以后,曹禺于 1937 年写了《原野》,这是一部描写农民向地主的复仇的悲剧。 5.冷清秋是《金粉世家》里的重要角色,这是作者张恨水别具匠心安排的一个核心人物,让她走进金府,去见证这个大家庭的腐败与衰落。1.在《新青年》、《新潮》上发表小说的除鲁迅外,还有(杨振声)3.凌叔华的小说集《花之寺》着力刻划的女性形象主要属于(高门巨族的少妇) 4.茅盾描写从“五四”到“五卅”一代知识分子心灵历程的长篇小说是(《虹》) 5.冯至所属的新文学社团是(沉钟社) 8.丁玲对知识女性的矛盾心理进行大胆、细腻描写的作品是(《莎菲女士的日记》)9.《蚀》三部曲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是(大革命失败后) 10.叶圣陶五四时期的小说主要风格是:(冷隽平实) 11.中篇小说《二月》的作者是(柔石 ) 12.王统照的小说《沉思》属于(抒情小说) 13.《骆驼祥子》的主要情节线索是(.祥子买车的“三起三落” ) 14.老舍的长篇小说《猫城记》属于(寓言体小说) 15.巴金的《雪》描写的题材是(工人生活) 17.一直称自己是“乡下人”的作家是(沈从文) 18.长篇小说《风萧萧》的情节特点是(间谍传奇) 20.下列作品中反映土地改革的作品是(《太阳照在桑干河上》) 21.下列表现妇女解放主题的作品是(《终身大身》) 22.下列属于李健吾剧作的是(《这不过是春天》、《梁允达》) 23.沈从文散文集《湘行散记》、《湘西》的思想特点是(本土性、本族性与人性的哲理思考) 24.沈从文小说创造了多种文体形态,下列不属于沈从文小说文体形态的是(自我抒情小说) 25.沙汀《淘金记》所写的内容是(描写恶霸、封建帮会头子以及没落地主之间的斗争) 26.提倡“恐怖。狂欢。虔格”为创作的“三道母题”的流派是(战国策派)

中国现代文学试题B及参考答案

平顶山学院2005-2006学年第二学期期终考试 《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试卷 B 一、填空(每空1分,共20分) 1. 20世纪20年代,全国出现了许多文学流派,其中,周作人等人发起组织了___________,郭沫若等人发 起组织了____________。 2. 鲁迅的第一篇白话小说是____________,散文诗集是_________。 3. 《铸剑》中塑造的复仇主人者形象是___________。 4. 1920年,胡适出版了诗集__________,这是新文化运动中第一部新诗别集,体现了他敢为天下先的精神;郭沫若的第一部诗集是_________,这也是现代文学史上第一部具有杰出成就和巨大影响的新诗集。 5. 闻一多诗论的核心“三美”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 中国现代话剧发端于留日学生组织的__________,他们演出的内容与形式都有别于旧戏的新的戏剧样式,被称为__________。 7. 周作人的散文具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_两种风格,体现了他“叛徒”和“隐士”的双重人格。 8. 茅盾的长篇处女作是____________。 9. 老舍的带有科幻色彩的寓言体小说是_____________。 10. 巴金的小说____________标志着他文学生涯的正式开始,但是还没有跳出“革命+恋爱”的模式。 11. 戴望舒由于成名作的巨大影响,所以被称为____________。 12. 报告文学《包身工》的作者是_____________。 13.将“幽默”一词引进中国,并在自己的创作中加以实践的是_____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1分,共20分) 1. 在“小说界革命”中,有人提出了“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的观念,这个人是: A. 康有为B 梁启超C 陈独秀D 李大钊 2 文学革命初期在《新青年》杂志上演出“双簧戏“的是: A.胡适和陈独秀 B.鲁迅和周作人 C.钱玄同和刘半农 D.沈尹默和叶绍钧 │ │││││││││ ( 第 一 页 ) │││││││ 共 五 页 ││││││││ 专业 姓名 学号 班级 密 封 线

九年级语文文学常识选择题

05.《敬业与乐业》选自《饮冰室合集》,是梁启超在七十多年前对上海中华职业学校学生的一次讲演,他是中国近代维新派领袖、学者,字_卓如_,号_任公_,又号_饮冰室主人_。他曾与康有为一起领导了著名的戊戌变法(或公车上书) 。 06.伏尔泰是法国(国家)18世纪作家、哲学家和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他开创的一种新开支的文学体裁是________,并与_狄德罗_、________成为百科全书派领袖。他提倡自由,反对专制,把民主政治、宗教自由和思想自由等观念传遍了整个法国以及欧洲其他许多地区,成为一位思想的领袖。雨果则是法国19世纪________运动的领袖,他的代表作有长篇小说《_悲惨世界_》《_93年_》《_巴黎圣母院_》等。 07.《傅雷家书》是“一部充满父爱的苦心孤诣,呕心沥血的教子篇”。傅雷,________,文艺评论家,一生译著达34部,其中最有名的是法国巴尔扎克的________和罗曼罗兰的《________》。儿子傅聪,是著名的_钢琴家_,后定居英国。

以下无正文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 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题库及答案

《中国现代文学》练习测试题库及答案本科 一、填空题 1、“五四”文学革命时最早发表理论文章提倡文学改良的是胡适。 2、1928年初倡导无产阶级革命文学论争的两个社团是创造社和太阳社。 3、《潘先生在难中》的作者是叶圣陶;《月芽儿》的作者是老舍;《在其香居茶馆里》的作者是沙汀;《倾城之恋》的作者是张爱玲。 4、在左联成立大会上,发表题为《对于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题的重要演说的是鲁迅。 5、被称为“文体作家”的是沈从文。 6、《获虎之夜》的作者是田汉;《一只马蜂》的作者是丁西林;《上海屋檐下》的作者是夏衍;《岁寒图》的作者是陈白尘。 7、文学革命后出现的第一个新文学团体是创造社。 8、鲁迅的狂人日记受俄国作家果戈里的影响。 9、后期新月派以季刊《诗刊》作为阵地。 10、《死水》的作者是闻一多;《再别康桥》的作者是徐志摩;《别了、哥哥》的作者是殷夫;《老马》的作者是臧克家。 11、王统照的问题小说更突出“爱”和“美”的观点。 12、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是作家鲁迅的《狂人日记》。 13、《雪花的快乐》的作者是徐志摩;《蕙的风》的作者是汪静之;《雨巷》的作者是戴望舒;《王贵与李香香》的作者是李季。 14、文学革命时最先发表理论文章倡导文学改良的是胡适。 15、《示众》的作者是鲁迅;《春桃》的作者是许地山;《华威先生》的作者是张天翼;《暴风骤雨》的作者是周立波。 二、不定项选择题 1、《女神》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征有( ABCD )。 a强烈的个性解放要求 b强烈的反抗和叛逆精神 c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思 d青春、爱情的热烈歌唱 e表现了五四的时代精神 2、文学的民族形式的论争发生于( C )。 a抗战未开始时 b抗战前期 c抗战中期 d抗战后期 e抗战结束 3、《蚀》是由三个中篇小说组成的,这三个中篇是( BDE )。 a泥泞 b幻灭 c自杀 d动摇 e追求 4、下列作家属于社会剖析派的是( BCE )。 a沈从文 b吴组缃 c沙汀 d刘呐鸥 e艾芜 5、下列小说不是老舍20年代在英国完成的是( AC )。 a《离婚》 b《赵子曰》 c《小坡的生日》 d《二马》 e《老张的哲学》 6、七月刊物的主编是( C )。 a艾青 b胡风 c田间 d阿垅 e聂绀弩 7、大规模反映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大都市的现代都市生活的小说是( C )。 a《日出》 b《家》 c《子夜》 d《骆驼祥子》 e《上海屋檐下》 8、中华全国抗敌协会成立于( B )。 a 1937年 b 1938年 c 1939年 d 1940年 e 1941年 9、沈从文的短篇小说的基本文体形式有( AB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