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完整版)高考必记的重要的有机化学方程式(精校版)

(word完整版)高考必记的重要的有机化学方程式(精校版)
(word完整版)高考必记的重要的有机化学方程式(精校版)

高考必记的重要的有机化学方程式

一、烃

1.甲烷

▲烷烃通式:C n H 2n+2(n ≥1) (1)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CH 4+2O 2 CO 2+2H 2O 甲烷(烷烃)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应

一氯甲烷:CH 4+Cl 2 CH 3Cl+HCl (一氯甲烷呈气态,其余三种均为油状液体)

二氯甲烷:CH 3Cl+Cl

2 CH 2Cl 2+HCl

三氯甲烷: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又叫氯仿)

四氯甲烷:CHCl 3+Cl 2

CCl 4+HCl (CCl 4又叫四氯化碳,可作灭火剂,是一种重要的有机溶剂)

2.乙烯

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

H 2C=CH 2↑+H 2O (浓硫酸作催化剂、脱水剂)

▲单烯烃通式:C n H 2n (n ≥2) (1)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H 2C=CH 2+3O 2 2CO 2+2H 2O 乙烯(烯烃)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 2C=CH 2+Br 2 CH 2Br —CH 2Br 与氢气加成:H 2C=CH 2+H 2 CH 3CH 3

与氯化氢加成:H 2C=CH 2+HCl CH 3CH 2Cl

与水加成:H 2C=CH 2+H 2O 3CH 2OH

(3)聚合反应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H 2C=CH n

n C H 2=CH —CH=CH CH 2—CH=CH —CH 2 n

3.乙炔

乙炔的制取:CaC 2+2H 2O ≡CH ↑+ Ca (OH )2

(1)氧化反应

乙炔的燃烧:2HC ≡CH+5O 2 4CO 2+2H 2O

乙炔(炔烃)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C ≡CH+Br 2 HC=CH

Br

CHBr=CHBr+Br 2 CHBr 2—CHBr 2

HC ≡CH+2Br

2 CHBr 2—CHBr 2

与氢气加成:HC ≡CH+H 2 H 2C=CH 2

HC ≡CH+2H 2 H 3C —CH 3

与氯化氢加成:HC ≡CH+HCl CH 2=CHCl

(3)聚合反应

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n CH 2 n

乙炔加聚,得到聚乙炔:n HC ≡ n

点燃

浓硫酸

170℃

点燃

Ni

催化剂

加热、加压

2-CH 2

点燃

Br 2—CH

Cl

CH=CH

Ni

△ Ni

△ 图1 乙烯的制取

图2 乙炔的制取

4.苯

▲苯及其苯的同系物通式:C n H2n-6(n ≥6)

(1)氧化反应

苯的燃烧:2C6H6+15O212CO2+6H2O 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取代反应

①苯与液溴在Fe或FeBr3催化作用下反应

②硝化反应

+HO—NO2 +H2O

(硝基苯是一种无色有苦杏仁味的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大,有毒)

(3)加成反应

5.

甲苯

(1)氧化反应

甲苯的燃烧:C7H8+9O27CO2+4H2O 甲苯(苯的同系物)不能使溴水褪色,但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2)取代反应

+ Cl2 + HCl

+ Cl2 + HCl

甲苯硝化反应生成2,4,6-三硝基甲苯,简称三硝基甲苯,又叫梯恩梯(TNT),

是一种淡黄色晶体,不溶于水。它是一种烈性炸药,广泛用于国防、开矿等。

二、烃的衍生物

点燃

点燃

+Br+HBr

Br

浓H2SO4

—NO2

+3H

CH3

|

+3HNO3

浓硫酸

O2N—

CH3

|

—NO2

|

NO2

+ 3H2O

CH2Cl

—CH3

—CH33

6.溴乙烷:(1)取代反应

溴乙烷的水解:C 2H 5—Br+H 2O C 2H 5—OH+HBr

C 2H 5—Br+ NaOH C 2H 5—OH+NaBr

(2)消去反应

溴乙烷与NaOH 醇溶液反应:CH 3CH 2Br+NaOH CH 2=CH 2↑+NaBr+H 2O

7.乙醇

(1)与钠反应

乙醇与钠反应: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H 2↑(乙醇钠)

(2)氧化反应

乙醇的燃烧: CH 3CH 2OH+3O 2 2CO 2+3H 2O

乙醇的催化氧化:2CH 3CH 2OH+O 2 2CH 3CHO+2H 2O (乙醛)

2Cu+O 2=2CuO (红变黑) CH 3CH 2OH + CuO CH 3CHO+Cu+H 2O (黑变红)

乙醇也可被酸性KMnO 4溶液(紫红色褪去)、K 2Cr 2O 7溶液(橙红色变绿色)等强氧化剂氧化成羧酸。 (3)消去反应

乙醇在浓硫酸作催化剂的条件下,加热到170℃生成乙烯。CH 3CH 2OH CH 2 = CH 2↑+ H 2O

注意:该反应加热到140℃时,乙醇进行另一种脱水方式,生成乙醚。

2C 2H 5OH C 2H 5—O —C 2H 5+H 2O (乙醚) (4)取代反应

①乙醇与浓的氢卤酸反应: C 2H 5OH+HX C 2H 5X+ H 2O ②酯化反应

8.苯酚 苯酚俗称石炭酸,是一种弱酸,不能使指示剂褪色。纯净的苯酚是无色晶体,露置在空气中会因氧化显粉红色。苯酚具有特殊的气味,熔点43℃,常温下水中溶解度不大,当温度高于65℃时可与水以任意比互溶。苯酚易溶于有机溶剂,故常用乙醇清洗苯酚。苯酚有毒,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苯酚的酸性

+ H +

(苯酚钠)

2

苯酚与Na 2CO 3反应:

▲苯酚钠与CO 2反应: +CO 2+H 2O + NaHCO 3

▲酚醛缩聚反应:

(2)取代反应(可发生酯化反应)

+3Br 2 ↓+3HBr

(三溴苯酚,白色沉淀。此反应可用于酚羟基的定性、定量检验)

(3)显色反应:

酚类物质遇Fe 3+ 溶液显紫色。显色反应可用于酚羟基的检验) (4)加成反应:

+3H 2 (环己醇)

Cu/Ag

△ 浓硫酸

140℃ —OH +NaOH +H 2O —ONa —ONa

—OH —OH

—Br

Br — OH | Br | NaOH

△ H 2O

点燃

浓硫酸

170℃

—OH + Na 2CO 3

+ NaHCO 3

—ONa —OH +2Na 2 + H 2↑ 熔融

—ONa —O - —OH

—OH Ni

—OH

9.乙醛

乙醛是无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沸点20.8℃,密度比水小,易挥发。

(1)加成反应 乙醛与氢气反应:CH 3—C —H+H 2 CH 3CH 2OH

(2)氧化反应 乙醛与氧气反应:2CH 3—C —H+O 2 2CH 3COOH (乙酸)

乙醛的银镜反应:

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 g ↓+3NH 3+H 2O (乙酸铵)

注意:硝酸银与氨水配制而成的银氨溶液中含有Ag(NH 3)2OH (氢氧化二氨合银), 这是一种弱氧化剂,可以氧化乙醛,生成Ag 。有关制备的方程式: Ag ++NH 3·H 2O===AgOH ↓+ NH 4+(现象:产生白色沉淀)

AgOH+2NH 3·H 2O===[Ag(NH 3)2]++OH -

+2H 2O (现象:白色沉淀逐渐溶解,溶液变澄清)

乙醛还原氢氧化铜:CH 3CHO+2Cu (OH )2 CH 3COOH+Cu 2O ↓+2H 2O

乙炔水化法制乙醛:CHO CH O H CH CH 32??

→?+≡催化剂

10.乙酸

(1)乙酸的酸性(具有酸的五点通性)

乙酸的电离:CH 3COOH CH 3COO -

+H +

(2)酯化反应:(浓硫酸作催化剂、吸水剂)

CH 3— C —OH+C 2H 5—OH CH 3— C —OC 2H 5+H 2O (乙酸乙酯)

11.乙酸乙酯

乙酸乙酯是一种具有香味的无色油状液体,密度比水小,难溶于水,能发生水解反应。 ▲水解反应:

CH 3COOC 2H 5+H 2O CH 3COOH+C 2H 5OH

CH 3COOC 2H 5+NaOH CH 3COONa + C 2H 5OH

11.其它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①↑+??→

?+?

432CaO 3CH CO Na NaOH COONa CH (脱羧反应) ②24H 2C CH +??→?高温

③乙烯氧化法制乙醛:CHO CH 2O CH CH 23P

T 222、一定催化剂

??→?+=

④C 12H 22O 11+H 2O C 6H 12O 6+ C 6H 12O 6 ⑤C 12H 22O 11 + H 2O 2C 6H 12O 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麦芽糖 葡萄糖 ⑥(C 6H 10O 5)n + nH 2O nC 6H 12O 6 ⑦(C 6H 10O 5)n + nH 2O nC 6H 12O 6

纤维素 葡萄糖 淀粉 葡萄糖 ⑧6CO 2 + 6H 2O C 6H 12O 6 +6O 2 ⑨C 6H 12O 6 2C 2H 5OH +2CO 2↑

葡萄糖 葡萄糖 酒精 ⑩☆1,3—丁二烯的加成反应:

▲1,2加成:CH 2=CH —CH=CH 2+Br 2

BrCH 2CHBrCH=CH 2 ▲1,4加成:CH 2=CH —CH=CH 2+Br 2

BrCH 2CH=CHCH 2Br ▲全部加成:CH 2=CH —CH=CH 2+2Br 2BrCH 2CHBrCHBrCH 2Br

☆1,3—丁二烯的加聚反应:

①自身加聚:

②与碳碳双键的加聚:

O || Ni

△ O || 催化剂

水浴

O || 浓硫酸 △ 无机酸

O || △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光照、叶绿素

催化剂

酒化酶

催化剂 nCH 2=C —CH=CH 2 CH 2—C = CH —CH 2 n CH 3

3nCH 2=CH —CH=CH 2 +nCH=CH 2 催化剂

CH 2—CH=CH —CH 2—CH —CH 2 n C 6H 5 C 6H 5

高二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方程式(全)

高二化学选修五有机化学方程式 一.甲烷的反应 1、(氧化反应) 2、(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取代反应) 3、(分解反应) 二.乙烯的实验室制法 (消去反应)乙烯的反应 1 、(加成反应) 2 、(加成反应) 3 、(加成反应) 4 、(氧化反应) 5 、(加成反应) 6*、(氧化反应) 7 、(聚乙烯)(加聚反应) 三.烯烃的反应1 、(聚丙烯)(加聚反应) 2 、(1,2加成) 3 、(1,4加成) 四.乙炔的实验室制法 (水解反应) 乙炔的反应 1、(氧化反应) 2 、(加成反应) 3、(加成反应) 4、(加成反应) 5、(加成反应) 6*、(加成反应) 五.苯及其同系物的反应 1 、(取代反应) 2、(硝基苯)(取代反应)

3 、(苯磺酸)(取代反应) 4 、(环己烷)(加成反应) 5 、(取代反应) 六.卤代烃的反应 1 、(取代反应) 2 、(取代反应) 3 、(消去反应) 4、(加成反应) 5 、(聚氯乙烯)(加聚反应) 七.乙醇的反应 1 、(氧化反应) 2 、(置换反应) 3 、(氧化反应) 4 、(氧化反应) 5 、(取代反应) 6 、(消去反应) 7 、(取代反应) 8 、(酯化反应) 八.苯酚的反应 1、(置换反应) 2、(复分解反应) 3、(复分解反应) 4、(取代反应) 5、(取代反应) 6、(酚醛树脂)(缩聚反应) 详解: ,苯酚钠与二氧化碳水溶液反应,无论二 氧化碳是否过量,都生成苯酚和碳酸氢钠。

九.乙醛的反应 1 、(加成反应、还原反应) 2 、(氧化反应) 3 、+++(银镜反应) (+ ++ +++) 4 、+ ++ +(氧化反应) 详解: 十.甲醛的反应 1 、(还原反应) 2、+ +++(氧化反应) 3、+ +++(氧化反 应) 4 、+ +++(氧化反应) 5 、+ +++(氧化反应) 十一.乙酸的反应 1 、 +2Na= + 2 、+ =+ +; 3 、(乙酸乙酯)(酯化反应) 4、(乙酸甲酯)(酯化反应) 5 、(酯化反应) 6 、(酯化反应) 十二.甲酸的反应 1、 () 2、 ++ 3、+ +++ 4、+ +++ 5、 6、 ++(酯化反应) 十三.高级脂肪酸的反应 1 、(酯化反应)

高考化学专题有机化学复习精选

高考化学专题有机化学复习 七、有机反应类型与对应物质类别 1.取代反应 (1)定义: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 ①烷烃:光照条件下与X2取代; ②芳香烃:Fe(FeX3)条件下与X2发生苯环上的取代;与浓硝酸浓硫酸在50~60℃水浴下的硝化反应;与浓硫酸在70~80℃水浴条件下的磺化反应;在光照下与X2发生烷基上的取代; ③醇:与HX取代;与含氧酸酯化;分子间脱水; 注:醇与钠的反应归入置换反应. ④酚:与浓溴水生成2,4,6-三溴苯酚;与浓硝酸生成2,4,6-三硝基苯酚; 注:液态酚与钠的反应仍属于置换反应. ⑤酯:酯的水解; ⑥羧酸:羧酸的酯化反应; ⑦卤代烃:与NaOH溶液共热水解. (3)典型反应 CH4+Cl2CH3Cl+HCl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CH3CH2OH+HOCH2CH3 CH3CH2OCH2CH3 2.加成反应 (1)定义: 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 (2)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包括含C=C、C C、-CHO、羰基、苯环的物质,具体如下: ①烯烃:与H2、X2、HX、H2O、HCN等加成; ②炔烃:与H2、X2、HX、H2O、HCN等加成; ③苯及同系物:与H2在Ni催化下加成、与Cl2在紫外光下加成;

④醛:与HCN、H2等; ⑤酮:H2; ⑥还原性糖:H2; ⑦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H2、H2O、X2等; ⑧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如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等.说明: 一般饱和羧酸、饱和酯不发生加成反应. (3)典型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 3.加聚反应 (1)定义: 通过加成聚合反应形成高分子化合物. (2)特征:①是含C=C双键物质的性质.②生成物只有高分子化合物.

有机化学方程式最全总结

有机反应方程式总结 (一)烷烃 1.甲烷与氯气在光照条件下反应生成氯仿: 2.烷烃燃烧通式: (二)烯烃 1.乙烯的制取: 2.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3.乙烯与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4.乙烯的催化加氢: 5.乙烯的加聚反应: 6. 1,3-丁二烯与溴(1:1)的反应: 1,4加成: 1,2加成: 7.丙烯加聚: 8. 2-甲基-1,3-丁二烯加聚: 9.丙烯与氯气加热条件下反应(α-H的取代): (三)炔烃 1.乙炔的制取: 2.乙炔与足量溴的四氯化碳溶液反应: 3.乙炔制聚氯乙烯:

(四)芳香烃 1.甲苯与酸性KMnO4溶液反应: 2.苯的催化加氢: 3.苯与液溴催化反应: 4.苯的硝化反应: 5.苯的磺化反应: 6.甲苯与浓硝酸、浓硫酸的混合酸加热时获得三硝基甲苯: (五)、卤代烃 1.溴乙烷在氢氧化钠水溶液中加热反应: 2.溴乙烷在氢氧化钠醇溶液中加热反应: 3. 2-甲基-2-溴丁烷消去溴化氢: 4. 溴乙烷制备丙酸: (六)、醇类 1.乙醇与钠反应: 2.乙醇的催化氧化:

3.乙醇制乙烯: 4.乙醇制乙醚: 5.乙醇和浓的氢溴酸加热反应制溴乙烷: (七)、酚类 1.苯酚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 2.苯酚钠与CO2反应: 3.苯酚与溴水反应: 4.制备酚醛树脂: (八)、醛类 1.乙醛的催化加氢: 2.乙醛的催化氧化: 3.乙醛与银氨溶液反应: 4.乙醛与新制氢氧化铜反应: 5.乙醛与HCN溶液反应: (九)、羧酸 1.乙酸与乙醇发生酯化反应: 2.乙酸与氨气加热条件下发生反应: 3.乙酸发生还原反应生成乙醇: 4.乙酸与氯气催化剂条件下反应(α-H被取代): 5.两分子乳酸脱去两分子水: (十)、酯类

大学本科有机化学试题答案

大学本科有机化学试题 答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有机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 1. CH 3-CH-CH 2-C-CH 2CH 33CH 3 CH 3 分子中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比例是 A. 5:2:1;1 B. 2:4:2:1 C. 5:1:2:1 D. 4:3:1:1 2.烷烃系统命名中的2-甲基丁烷在普通命名法中又称为: A. 异戊烷 B. 异丁烷 C. 新戊烷 D. 叔丁烷 3.下列化合物不属于脂环烃的是 A. 甲苯 B. 2-甲基环己烯 C. 环己炔 D. 二甲基环己烷 4 烯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 3 B. SP 2 C. SP D. SP 3和SP 2 5. 炔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 3和SP B. SP C. SP 2 D SP 3 6.在下列脂环烃中,最不稳定的是 A. 环戊烷 B. 环丁烷 C. 环己烷 D. 环丙烷 7.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律适用于 A. 烯烃与溴的加成反应 B. 烷烃的卤代反应 C. 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的加成 D. 烯烃的氧化反应 8.下列化合物用KMnO 4/H +氧化只得到一种产物的是 A. (CH 3)2C=CHCH 3 B. CH 3CH=CHCH 2CH 2CH 3 C. CH 3CH=CH 2 D. (CH 3)2C=C(CH 3)2

9.经催化加氢可得2-甲基丁烷的化合物是 A. B.3 CH 3-C=CH 2 CH 3-CH=CH-CH 3C. 3 CH 3-CH-C CH D.3CH 3-CH C=CH 2 3 10. 化合物C=C H 3C CH 3 H 5C 2COOH 属于 A. E 型或顺式 B. E 型或反式 C. Z 型或顺式 D. Z 型或反式 11. 1-戊炔和2-戊炔属于 A. 碳链异构 B. 顺反异构 C. 位置异构 D. 构象异构 12. 可鉴别2-丁炔与1-丁炔的试剂为 A. 溴水 B. Cu(OH)2 C. HIO 4 D. Ag(NH 3)2NO 3 13. 下列基团中,属于间位定位基的是 A. –OH B. –CH 2CH 3 C. –NO 2 D. –Cl 14. 下列基团中,属于邻、对位定位基的是 A. –COOH B. –NH 2 C. –CN D. –CHO 15. 下列化合物氧化后可生成苯甲酸的是 A. C(CH 3)3 B. CH(CH 3)2 C. CH 3CH 3 D. CH 3 16.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叔卤代烷结构的是 A. Cl B. Cl CH 3 C. Cl D. CH 2Cl 17. 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消除反应的是

(完美版)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总结 一、烃 1.甲烷 烷烃通式:C n H 2n -2 (1)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CH 4+2O 2 CO 2+2H 2O 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2)取代反应 一氯甲烷:CH 4+Cl 2 CH 3Cl+HCl 二氯甲烷:CH 3Cl+Cl 2 CH 2Cl 2+HCl 三氯甲烷: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又叫氯仿) 四氯化碳:CHCl 3+Cl 2 CCl 4+HCl 2.乙烯 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 H 2 烯烃通式:C n H 2n (1)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H 2C=CH 2+3O 2 2CO 2(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 2C=CH 2+Br 2 CH 2Br —CH 2Br 与氢气加成:H 2C=CH 2+H 2 CH 3CH 3 与氯化氢加成: H 2C=CH 2+HCl CH 3CH 2Cl 与水加成:H 2C=CH 2+H 2O CH 3CH 2OH 点燃 光 光 光 光 浓硫酸 170℃ 高温 催化剂 △ 图1 乙烯的制取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H 2 3.乙炔 乙炔的制取:CaC 2+2H 2O HC ≡CH ↑+Ca(OH)2 (1)氧化反应 乙炔的燃烧:HC ≡CH+5O 2 4CO 2+2H 2O 乙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发生氧化反应。 (2)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C ≡CH+Br 2 HC=CH B r CHBr=CHBr+Br 2 CHBr 2—CHBr 2 与氢气加成:HC ≡CH+H 2 H 2C=CH 2 与氯化氢加成:HC ≡CH+HCl CH 2=CHCl (3)聚合反应 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n CH 2 n CH n 4.苯 苯的同系物通式:C n H 2n-6 (1)氧化反应 苯的燃烧:2C 6H 6+15O 2 12CO 2+6H 2O 苯不能使溴水和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CH 2-CH 2 点燃 图2 乙炔的制取 催化剂 △ Br CH 2—CH Cl CH=CH 点燃

有机化学-高考化学常考考点归纳总结

专题11 有机化学 一、烷烃 1.甲烷具有正四面体结构,键角109o28′。 2.点燃甲烷前,必须检验其纯度。 3.甲烷与卤素(氯气)取代反应的特点: ①反应条件:光照 ②反应物必须是卤素单质(不与卤素水溶液反应) ③是个逐步取代的过程,每取代烷烃的1mol 氢原子,消耗1mol Cl 2 。 4.甲烷在空气中燃烧:安静地燃烧,火焰呈淡蓝色,放出大量的热。 5.烷烃的物性 ①ρ<19/cm 3 难溶于水。 ②熔沸点较低,随碳原子数目的增加,烷烃的熔沸点逐渐升高。 ③n ≤4是气态,但新式烷呈气态。 6.烷烃的通式为C n H 2n+2,符合C n H 2n+2的一定是烷烃。 7.乙烯的结构简式写成CH 2CH 2,而应写成CH 2=CH 2。 8.乙烯的化性 ①氧化反应 燃烧:火焰明亮,伴有黑烟,放出大量的热。 使KMnO 4/H +褪色。 ②加成反应 22232H C CH H CH CH OH =+????→一定条件下 22222H C CH Br CH Br CH Br =+???→-催化剂 22226H C CH H C H =+→ 2232H C CH HCl CH CH Cl ?=+????→催化剂、 ③加聚反应: []2222H C CH CH CH n n =???→-催化剂 9.苯不是单双键交替结构,是介于单键和双键之间一种特殊的键。 10.苯的化性: 能燃烧,易取代,难加成 11. 中,要求溴是纯溴(不能是液溴),不能是溴水,加入的是Fe ,其正起催化作用的是2Fe+3Br 2=2FeBr 3,生成的FeBr 3。

NO 2 NO 2 O 2N CH 3 12. 应用水浴加热。 13.硝化反应中反应物加入顺序:先加浓硝酸,然后将浓H 2SO 4沿器壁缓缓注入浓HNO 3中振荡,使之混匀;再水浴加热至50~60℃,再慢慢滴入苯。 14.浓H 2SO 4在硝化反应中作催化剂和吸水剂。 15. - -CH 3 +3HO -NO 2 +3H 2O 16.KMnO 4氧化,且生成的是羟基(-COOH ) , -CHR 2 → -COOH 。 17.烃完全燃烧时的耗氧量的规律:①等物质的量的烃完全燃烧时,耗氧量取决于x+y/4的值,该值越大,耗氧量越大;②等质量的烃完全燃烧时,将烃的分子式改写为CHy/x ,y/x 越大,耗氧量越大。 二、乙醇与乙酸 1.常用无水硫酸铜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水,若无水CuSO 4变蓝,则说明有水存在。 2.除去乙醇中少量水的方法:在乙醇中加入新制的生石灰,再进行蒸馏。 3.2C 2H 5OH + 2Na → 2C 2H 5ONa + H 2↑ ①乙醇与Na 反应比水与Na 反应要平缓,说明乙醇中羟基的氢原子没有水中羟基中氢原子活泼 ②1mol 乙醇与足量Na 反应,只产生0.5mol H 2,说明Na 只能与羟基(-OH )中的氢原子反应,而不能与羟基中的氢原子反应。 4. Cu Ag 322322CH CH OH O 2CH CHO+2H O +???→或 ① 反应过程为 2Cu + O 2 2CuO , CH 3CH 2OH + CuO CH 3CHO + CuO + H 2O ,铜参与了化学反应, 但起到催化剂作用。 ②发生催化氧化生成酯时,分子中少了2个H ,故同碳原子数的酯与醇相对分子质量相差2。 5.酯化反应: ①酯化反应是可逆反应 ②酯化反应中浓H 2SO 4的作用是催化剂、吸水剂 ③酯化反应的本质是酸脱羟基醇脱氢 ④酯化反应中的酸可以是有机酸,也可以是无机酸,但必须是含氧酸。 6.收集乙酸乙酯用饱和碳酸钠溶液的原因 ①降低乙酸乙酯的溶解度,便于分层析出;②溶解乙醇、中和乙酸; △ △ 催化剂 CH 3COOH + C H 3CH 2OH CH 3COOCH 2CH 3 + H 2O △ 浓H 2SO 4

大学本科有机化学试题答案

大学本科有机化学试题 答案 TTA standardization office【TTA 5AB- TTAK 08- TTA 2C】

有机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 1. CH 3-CH-CH 2-C-CH 2CH 3CH 3CH 3 CH 3 分子中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比例是 A. 5:2:1;1 B. 2:4:2:1 C. 5:1:2:1 D. 4:3:1:1 2.烷烃系统命名中的2-甲基丁烷在普通命名法中又称为: A. 异戊烷 B. 异丁烷 C. 新戊烷 D. 叔丁烷 3.下列化合物不属于脂环烃的是 A. 甲苯 B. 2-甲基环己烯 C. 环己炔 D. 二甲基环己烷 4 烯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 3 B. SP 2 C. SP D. SP 3和SP 2 5. 炔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 3和SP B. SP C. SP 2 D SP 3 6.在下列脂环烃中,最不稳定的是 A. 环戊烷 B. 环丁烷 C. 环己烷 D. 环丙烷 7.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律适用于 A. 烯烃与溴的加成反应 B. 烷烃的卤代反应 C. 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的加成 D. 烯烃的氧化反应 8.下列化合物用KMnO 4/H +氧化只得到一种产物的是 A. (CH 3)2C=CHCH 3 B. CH 3CH=CHCH 2CH 2CH 3 C. CH 3CH=CH 2 D. (CH 3)2C=C(CH 3)2 9.经催化加氢可得2-甲基丁烷的化合物是

10. 化合物 C=C H 3C CH 3 H 5C 2COOH 属于 A. E 型或顺式 B. E 型或反式 C. Z 型或顺式 D. Z 型或反式 11. 1-戊炔和2-戊炔属于 A. 碳链异构 B. 顺反异构 C. 位置异构 D. 构象异构 12. 可鉴别2-丁炔与1-丁炔的试剂为 A. 溴水 B. Cu(OH)2 C. HIO 4 D. Ag(NH 3)2NO 3 13. 下列基团中,属于间位定位基的是 A. –OH B. –CH 2CH 3 C. –NO 2 D. –Cl 14. 下列基团中,属于邻、对位定位基的是 A. –COOH B. –NH 2 C. –CN D. –CHO 15. 下列化合物氧化后可生成苯甲酸的是 A. C(CH 3)3 B. CH(CH 3)2 C. CH 3CH 3 D. CH 3 16.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叔卤代烷结构的是 A. Cl B. Cl CH 3 C. Cl D. CH 2Cl 17. 下列化合物不能发生消除反应的是 A.氯化苄 B. 氯乙烷 氯丁烷 D. 叔丁基溴 18. 下列化合物与无水氯化锌+浓盐酸反应速度最快的是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有机化学》专题突破

2018年全国卷高考化学总复习《有机化学》专题突破 【考纲要求】 1.理解甲烷、乙烯和苯的基本结构和性质 2.了解同分异构现象和同分异构体 3.了解乙醇、乙酸的物理性质、结构,掌握其化学性质 4.了解油脂、糖类、蛋白质的组成、结构、重要性质 重点:官能团的概念、有机物化学性质 难点:从结构角度初步认识有机物的化学性质 【知识网络】 几种重要的有机物之间的转化关系 必修有机化学容较为简单,包括主要容为: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基本营养物质,其知识网络如下: 【考点梳理】 有机物分子结构特点主要化学性质 甲烷 CH4 碳原子间以单键相连,剩余 价键被氢原子“饱和”,链状 (1)氧化反应:燃烧 (2)取代反应:卤代 乙烯 CH2=CH2 分子中含有碳碳双键,链状 (1)氧化反应:燃烧,使酸性KMnO4溶液褪色 (2)加成反应:使溴水褪色,与H2O加成为乙醇苯 分子中含有苯环,苯环中碳 碳之间有介于单键和双键 之间的独特的键,环状 (1)取代反应:卤代、硝化 (2)加成反应:与H2加成生成环己烷乙醇CH3CH2OH 分子中含有羟基;羟基与链 烃基直接相连 (1)取代反应:与活泼金属Na、K等制取H2 (2)氧化反应:催化氧化时生成乙醛;完全燃烧 生成CO2和H2O 乙酸CH3COOH 分子中含有羧基,受C=O 双键影响,O—H键能够断 裂,产生H+ (1)酸性:具有酸的通性,可使紫色石蕊试液变 红 (2)酯化反应:与乙醇等醇类物质反应生成酯物质的类别分子结构特征重要化学性质用途 糖 类 单 糖 葡萄糖 C6H12O6 多羟基醛,与果糖是同 分异构体 具有醛和多元醇的性质,能与 银氨溶液或新制氢氧化铜反 应,也能与乙酸等反应生成酯 1.医用:静脉注射,为体 弱和血糖过低的患者补 充营养 2.用于制镜工业、糖果工 业的等 二 糖 蔗糖 C12H22O11 无醛基不具有醛的性质,1mol蔗糖 水解生成1mol葡萄糖和1mol 果糖 作甜味食品,用于糖果 工业

上海高中化学有机化学方程式

一、烃 1.甲烷 烷烃通式:C n H 2n -2(n ≥1) ⑴氧化反应 甲烷的燃烧:CH 4+2O 2 CO 2+2H 2O 甲烷不可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及溴水褪色。 ⑵取代反应 一氯甲烷:CH 4+Cl 2 CH 3Cl+HCl 二氯甲烷:CH 3Cl+Cl 2 CH 2Cl 2+HCl 三氯甲烷:CH 2Cl 2+Cl 2 CHCl 3+HCl (CHCl 3 四氯化碳:CHCl 3+Cl 2 CCl 4+HCl 2.乙烯 乙烯的制取:CH 3CH 2OH H 2C=CH 2↑+H 2O 实验室制取乙烯的副反应:2CH 3CH 2OH CH 3CH 2OCH 2CH 3+H 2O 烯烃通式:C n H 2n (n ≥2) ⑴氧化反应 乙烯的燃烧:C 2H 4 +3O 2 2CO 2+2H 2O 乙烯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⑵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 2C=CH 2+Br 2 CH 2Br —CH 2Br 与氢气加成:H 2C=CH 2+H 2 CH 3CH 3 点燃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浓硫酸 170℃ 点燃 催化剂 △ 一定条件 图1 乙烯的制取 浓硫酸 140℃

与氯化氢加成: H 2 C=CH 2+HCl CH 3CH 2Cl 与水加成:H 2C=CH 2+H 2O CH 3CH 2OH ⑶聚合反应 乙烯加聚,生成聚乙烯:n H 2C=CH 2 n 3.乙炔 乙炔的制取:CaC 2+2H 2O HC ≡CH ↑+Ca(OH)2 (电石的制备:CaO+3C CaC 2+CO↑) 烯烃通式:C n H 2n-2 (n ≥2) ⑴氧化反应 乙炔的燃烧:C 2H 2+5O 2 4CO 2+2H 2O 乙炔可以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⑵加成反应 与溴水加成:HC ≡CH+Br 2 HC=CH Br CHBr=CHBr+Br 2 CHBr 2—CHBr 2 与氢气加成:HC ≡CH+H 2 H 2C=CH 2 与氯化氢加成:HC ≡CH+HCl CH 2=CHCl ⑶聚合反应 氯乙烯加聚,得到聚氯乙烯:n CH 2=CHCl n 乙炔加聚,得到聚乙炔:n CH n 4.苯 苯的同系物通式:C n H 2n-6(n ≥6) 2-CH 2 点燃 图2 乙炔的制取 催化剂 △ Br —CH C CH=CH 一定条件 2500℃~3000℃ 电炉 一定条件

高考有机化学主要考点

有机化学主要考点 第一部分烃一、烷烃。 通式C n H n2+2能发生取代反应,例如CH 4 +Cl 2 光CH3Cl+HCl。(条件: C1 2、Br 2 、光照) 二、烯烃。 通式:C n H n2二烯烃通式为C n H 2 2- n 官能团:C=C (碳碳双键)、 CH 2=CH 2 六个原子共面。 性质:①氧化反应:烯烃能使KM n O 4 (H+)的紫红色褪去。 ②加成反应:烯烃能使溴的四氯化碳红棕色褪去。(或溴水) CH 2=CH 2 +B 2r → ③加聚反应:烯烃能发生加聚反应。例如:n CH 2=CH 2 催化剂[CH2-CH2]n 三、炔烃。 通式:C n H 2 2- n HC≡CH四个原子共直线,官能团:-C≡C- 性质:与烯烃的性质类似,比如能发生①氧化反应②加成反应③加聚反应四、芳香烃。 苯和苯的同系物的通式:C n H 6 2- n (n≥6)分子中12个原子共平面。 苯的性质:①取代反应+B2r(l))(Fe 催–B r+HB r(B2r的水溶液不发生此反应) +HO-NO 2 4 2 SO H 浓-NO2+H20 (也叫硝化反应) ②加成反应:+3H 2 催

鉴别 苯的同系物的性质,比如甲苯3 CH ①氧代反应:能使KM n O 4(H +)溶液褪色 ②取代反应 3 CH +3HONO 2 4 2SO H 浓 +3H 20 第二部分 烃的衍生物 一、卤代烃。(官能团-B r ) 性质:①取代反应(水解反应)C 2H 5-B r +H-OH NaOH C 2H 5-OH+HB r 或 C 2H 5B r +N a ON C 2H 5OH +N a B r 。 ②消去反应:C 2H 5 B r + N a ON 醇 C 2H 4(CH 2= CH 2)+ N a B r +H 2O 或写成:C 2H 5 B r 醇 /NaOH CH 2=CH 2 +HB r 二、醇。 官能团:-OH 饱和一元醇的通式:C n H 22+n O 。饱和x 元醇的通式:C n H 22+n O x 性质:①(催化)氧化反应:2CH 3CH 2OH +O 2Ag Cu 或 2CH 3CHO +2H 2O (醇的特 征:“-CH 2OH ”) ②消去反应:C 2H 5OH C ) (SO H 04 2170浓 CH 2= CH 2 +H 2O ③酯化反应:C 2H 5OH+CH 3COOH 4 2SO H 浓 +H 2O C 2H 5OOCCH 3(先写水, 避免漏掉) ④与N a 反应。(略) 乙醇的工业制法:CH 2=CH 2+H 2O 加压 加热催化剂、 CH 3CH 2 OH 三、酚。(与酸酐能发生酯化反应) 官能团:-OH 通式C n H 62-n 俗名:石炭酸 性质:①中和反应: -OH +NaoH —ON a +H 2O (现象:浑 清) ②取代反应:OH +3B 2r (白色)+3HB r (注意:过量浓溴水) ③显色反应:OH +Fec13 紫色

大学本科有机化学试题答案

有机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 1. CH 3-CH-CH 2-C-CH 2CH 3CH 3CH 3 CH 3 分子中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比例是 A. 5:2:1;1 B. 2:4:2:1 C. 5:1:2:1 D. 4:3:1:1 2.烷烃系统命名中的2-甲基丁烷在普通命名法中又称为: A. 异戊烷 B. 异丁烷 C. 新戊烷 D. 叔丁烷 3.下列化合物不属于脂环烃的是 A. 甲苯 B. 2-甲基环己烯 C. 环己炔 D. 二甲基环己烷 4 烯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 3 B. SP 2 C. SP D. SP 3和SP 2 5. 炔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 3和SP B. SP C. SP 2 D SP 3 6.在下列脂环烃中,最不稳定的是 A. 环戊烷 B. 环丁烷 C. 环己烷 D. 环丙烷 7.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律适用于 A. 烯烃与溴的加成反应 B. 烷烃的卤代反应 C. 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的加成 D. 烯烃的氧化反应 8.下列化合物用KMnO 4/H +氧化只得到一种产物的是 A. (CH 3)2C=CHCH 3 B. CH 3CH=CHCH 2CH 2CH 3

C. CH 3CH=CH 2 D. (CH 3)2C=C(CH 3)2 9.经催化加氢可得2-甲基丁烷的化合物是 A. B.CH 3 CH 3-C=CH 2 CH 3-CH=CH-CH 3C. 3 CH 3-CH-C CH D.3CH 3-CH C=CH 2 3 10. 化合物 C=C H 3C CH 3 H 5C 2COOH 属于 A. E 型或顺式 B. E 型或反式 C. Z 型或顺式 D. Z 型或反式 11. 1-戊炔和2-戊炔属于 A. 碳链异构 B. 顺反异构 C. 位置异构 D. 构象异构 12. 可鉴别2-丁炔与1-丁炔的试剂为 A. 溴水 B. Cu(OH)2 C. HIO 4 D. Ag(NH 3)2NO 3 13. 下列基团中,属于间位定位基的是 A. –OH B. –CH 2CH 3 C. –NO 2 D. –Cl 14. 下列基团中,属于邻、对位定位基的是 A. –COOH B. –NH 2 C. –CN D. –CHO 15. 下列化合物氧化后可生成苯甲酸的是 A. C(CH 3)3 B. CH(CH 3)2 C. CH 3CH 3 D. CH 3 16. 下列化合物中,属于叔卤代烷结构的是

高考化学专题有机化学复习

实用标准 文档大全高考化学专题复习——有机化学 七、有机反应类型与对应物质类别 1.取代反应 (1)定义: 有机物分子里的某些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所代替的反应。 (2)能发生取代反应的物质: ①烷烃:光照条件下与X2取代; ②芳香烃:Fe(FeX3)条件下与X2发生苯环上的取代;与浓硝酸浓硫酸在50~60℃水浴下的硝化反应;与浓硫酸在70~80℃水浴条件下的磺化反应;在光照下与X2发生烷基上的取代; ③醇:与HX取代;与含氧酸酯化;分子间脱水; 注:醇与钠的反应归入置换反应。 ④酚:与浓溴水生成2,4,6-三溴苯酚;与浓硝酸生成2,4,6-三硝基苯酚; 注:液态酚与钠的反应仍属于置换反应。 ⑤酯:酯的水解; ⑥羧酸:羧酸的酯化反应; ⑦卤代烃:与NaOH溶液共热水解。 (3)典型反应 CH4+Cl2 CH3Cl+HCl 实用标准 文档大全 CH3CH2OH+HBr CH3CH2Br+H2O

CH3CH2OH+HOCH2CH 3 CH3CH2OCH2CH3 2.加成反应 (1)定义: 有机物分子里不饱和的碳原子跟其他原子或原子团直接结合生成别的物质。 (2)能发生加成反应的物质,包括含C=C、 C C、-CHO、羰基、苯环的物质,具体如下: ①烯烃:与H2、X2、HX、H2O、HCN等加成; ②炔烃:与H2、X2、HX、H2O、HCN等加成; ③苯及同系物:与H2在Ni催化下加成、与Cl2在紫外光下加成; ④醛:与HCN、H2等; ⑤酮:H2; 实用标准 文档大全⑥还原性糖:H2; ⑦油酸、油酸盐、油酸某酯、油(不饱和高级脂肪酸甘油酯)的加成:H2、H2O、X2等; ⑧不饱和烃的衍生物,如卤代烯烃、卤代炔烃、烯醇、烯醛、烯酸、烯酸酯、烯酸盐等等。 说明: 一般饱和羧酸、饱和酯不发生加成反应。 (3)典型反应 CH2=CH2+Br2→CH2Br—CH2Br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大全)

天堂de 果冻专业贡献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高温 CaO △ 催化剂 加热、加压 催化剂 △ 催化剂 催化剂 △ 浓硫酸 170℃ 浓硫酸 140℃ △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 催化剂 加热、加压 +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汇总 1. CH 4 + Cl 2 CH 3Cl + HCl 2.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3. CH 2Cl + Cl 2 CHCl 3 + HCl 4. CHCl 3 + Cl 2 CCl 4+ HCl 5. CH 4 C +2H 2 6.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7. CH 3COONa + NaOH CH 4↑+ Na 2CO 3 8. CH 2 = CH 2 + Br 2 CH 2Br —CH 2Br 9. CH 2 = CH 22OH 10. CH 2 = CH 23—CH 2 Br 11. CH 2 = CH 2CH 3 12. nCH 2 = CH 2 ] n 13. nCH 22-CH=CH-CH 2] n 14. 2CH 23CHO 15. CH ≡CH + Br 2 CHBr = CHBr 16. CHBr = CHBr+ Br 2 CHBr 2-CHBr 2 17. CH ≡CH + HCl H 2C = CHCl 18. nCH 2 = CH [ CH 2-CH ] n Cl Cl 19. CH ≡CH + H 2O CH 3CHO 20. CaC 2 + 2H 2O CH ≡CH ↑+ Ca(OH)2 + Br 222. + HO 2 +H 2O 23. + HO 3H+H 2O 24. + 3H 2O 26. 3CH ≡27. CH 3CH 228. CH 3CH 229. CH 3CH 22O 30. 2CH 3CH 2OH+2Na 2CH 3CH 2ONa + H 2↑ 31. 2CH 3CH 2OH+O 2 2CH 3CHO + 2H 2O 32. CH 3CH 2OH CH 2 = CH 2↑+ H 2O 33.C 2H 5OH+C 2H 5OH C 2H 5OC 2H 5+H 2O 34. 2O 35. 2O -+H 3O + 23 37 38. CH 339. 2CH 340. CH 34 +2Ag ↓+3NH 3+H 2O 41CH 3CHO+2Cu(OH)2 CH 3COOH+Cu 2O ↓+2H 2O 42. 2CH 3COOH+2Na CH 3COONa+H 2↑ 43.2CH 3COOH+Na 2CO 3 2CH 3COONa+H 2O+CO 2↑ 44. CH 3COOH+NaHCO 3 CH 3COONa+H 2O+CO 2↑ 45. CH 3COOH + NaOH CH 3COONa + H 2O 46. 2CH 3COOH + Cu(OH)2 (CH 3COO)2Cu + 2H 2O 47.CH 3COOH+CH 3CH 23COOCH 2CH 3 +H 2O 48. CH 3COOCH 2CH 3+NaOH CH 3COONa+ 2OH 49. nOHCH 2CH 22H 2O 50. C 6H 12O 6 (s) + 6O 2 (g) 6CO 2 (g) + 6H 2O (l) 51. C 6H 12O 6 2CH 3CH 2OH + 2CO 2 52. C 12H 22O 11+H 2O C 6H 12O 6+ C 6H 12O 6 蔗糖 葡萄糖 果糖 53. C 12H 22O 11 + H 2O 2C 6H 12O 6 麦芽唐 葡萄糖 54. (C 6H 10O 5)n + nH 2O n C 6H 12O 6 淀粉 葡萄糖 55. (C 6H 10O 5)n + nH 2O n C 6H 12O 6 纤维素 葡萄糖 56.C 17H 33COO-CH 2 C 17H 35COO-CH 2 C 17H 33COO-CH +3H 2 C 17H 35COO-CH C 17H 33COO-CH 2 C 17H 352 57. C 17H 35COO-CH 2 CH 2-OH C 17H 35COO-CH +3NaOH COOH+ CH-OH C 17H 35COO-CH 2 58. CH 2OH COOH CH 2OH COOH

大学本科有机化学试题答案

有机化学复习题 一、选择题: 下列各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选出。 1. CH 3-CH-CH 2-C-CH 2CH 3CH 3CH 3 CH 3 分子中伯、仲、叔、季碳原子的比例是 A. 5:2:1;1 B. 2:4:2:1 C. 5:1:2:1 D. 4:3:1:1 2.烷烃系统命名中的2-甲基丁烷在普通命名法中又称为: A. 异戊烷 B. 异丁烷 C. 新戊烷 D. 叔丁烷 3.下列化合物不属于脂环烃的是 A. 甲苯 B. 2-甲基环己烯 C. 环己炔 D. 二甲基环己烷 4 烯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 3 B. SP 2 C. SP D. SP 3和SP 2 5. 炔烃中碳原子的杂化状态是 A. SP 3和SP B. SP C. SP 2 D SP 3 6.在下列脂环烃中,最不稳定的是 A. 环戊烷 B. 环丁烷 C. 环己烷 D. 环丙烷 7.马尔科夫尼科夫规律适用于 A. 烯烃与溴的加成反应 B. 烷烃的卤代反应 C. 不对称烯烃与不对称试剂的加成 D. 烯烃的氧化反应 8.下列化合物用KMnO 4/H +氧化只得到一种产物的是 A. (CH 3)2C=CHCH 3 B. CH 3CH=CHCH 2CH 2CH 3 C. CH 3CH=CH 2 D. (CH 3)2C=C(CH 3)2 9.经催化加氢可得2-甲基丁烷的化合物是 10. 化合物C=C H 3C CH 3 H 5C 2COOH 属于 A. E 型或顺式 B. E 型或反式 C. Z 型或顺式 D. Z 型或反式 11. 1-戊炔和2-戊炔属于 A. 碳链异构 B. 顺反异构 C. 位置异构 D. 构象异构

2018年高考化学母体题源专练-专题19 有机化学基础 含

【母题来源2016年高考新课标Ⅰ卷 【母题题文】秸秆(含多糖物质)的综合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是以秸秆为原料合成聚酯类高分子化合物的路线: 回答下列问题: (1)下列关于糖类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标号) a.糖类都有甜味,具有C n H2m O m的通式 b.麦芽糖水解生成互为同分异构体的葡萄糖和果糖 c.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 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2)B生成C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3)D中官能团名称为______,D生成E的反应类型为______。 (4)F 的化学名称是______,由F生成G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 (5)具有一种官能团的二取代芳香化合物W是E的同分异构体,0.5 mol W与足量碳酸氢钠溶液反应生成44 gCO2,W共有___种(不含立体结构),其中核磁共振氢谱为三组峰的结构简式为______。 (6)参照上述合成路线,以(反,反)-2,4-己二烯和C2H4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设计制备对二苯二甲酸的合成路线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cd;(2)取代反应(或酯化反应);(3)酯基、碳碳双键;消去反应;(4)己二酸; nHOOC(CH2)4COOH+nHOCH2CH2CH2CH2OH +(2n-1)H2O(5)12;;(6) 。 【试题解析】(1)a.淀粉和纤维素都是糖,没有甜味,错误;b.麦芽糖是二糖,水解只生成2个分子的葡萄糖,错误;c.无论淀粉是否水解完全,都会产生具有醛基的葡萄糖,因此都可以产生银镜反应,故不能用银镜反应不能判断淀粉水解是否完全,正确;d.淀粉和纤维素都属于多糖类,都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产生的物质,故都是天然高分子化合物,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大全

光照 光照 光照 光照 高温 CaO △ 催化剂 加热、加压 催化剂 催化剂 △ 催化剂 △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催化剂 △ 催化剂 催化剂 浓硫酸 △ △ 高中有机化学方程式大全 1. CH 4 + Cl 2 CH 3Cl + HCl 2. CH 3Cl + Cl 2 CH 2Cl 2 + HCl 3. CH 2Cl + Cl 2 CHCl 3 + HCl 4. CHCl 3 + Cl 2 CCl 4+ HCl 5. CH 4 C +2H 2 6. C 16H 34 C 8H 18 + C 8H 16 7. CH 3COONa + NaOH CH 4↑+ Na 2CO 3 8. CH 2 = CH 2 + Br 2 CH 2Br —CH 2Br 9. CH 2 = CH 2 + H 2O CH 3CH 2OH 10. CH 2 = CH 2 + HBr CH 3—CH 2Br 11. CH 2 = CH 2 + H 2 CH 3—CH 3 12. nCH 2 = CH 2 [ CH 2—CH 2 ] n 13. nCH 2=CH-CH=CH 2 [CH 2-CH=CH-CH 2] n 14. 2CH 2 = CH 2 + O 2 2CH 3CHO 15. CH ≡CH + Br 2 CHBr = CHBr 16. CHBr = CHBr+ Br 2 CHBr 2-CHBr 2 17. CH ≡CH + HCl H 2C = CHCl 18. nCH 2 = CH [ CH 2-CH ] n Cl Cl 19. CH ≡CH + H 2O CH 3CHO 20. CaC 2 + 2H 2O CH ≡CH ↑+ Ca(OH)2 21. + Br 2 Br + HBr 22. + HO -NO 2 NO 2 +H 2O 23. + HO -SO 3H SO 3H+H 2O

高考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有机化学知识点归纳(一) 一、同系物 结构相似,在分子组成上相差一个或若干个CH 2原子团的物质物质。 同系物的判断要点: 1、通式相同,但通式相同不一定是同系物。 2、组成元素种类必须相同 3、结构相似指具有相似的原子连接方式,相同的官能团类别和数目。结构相似不一定完全相同,如CH 3CH 2CH 3和 (CH 3)4C ,前者无支链,后者有支链仍为同系物。 4、在分子组成上必须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但通式相同组成上相差一个或几个CH 2原子团不一定是同系物,如 CH 3CH 2Br 和CH 3CH 2CH 2Cl 都是卤代烃,且组成相差一个CH 2原子团,但不是同系物。 5、同分异构体之间不是同系物。 二、同分异构体 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但具有不同结构的现象叫做同分异构现象。具有同分异构现象的化合物互称同分异构体。 1、同分异构体的种类: ⑴ 碳链异构:指碳原子之间连接成不同的链状或环状结构而造成的异构。如C 5H 12有三种同分异构体,即正戊烷、异 戊烷和新戊烷。 ⑵ 位置异构:指官能团或取代基在在碳链上的位置不同而造成的异构。如1—丁烯与2—丁烯、1—丙醇与2—丙醇、 邻二甲苯与间二甲苯及对二甲苯。 ⑶ 异类异构:指官能团不同而造成的异构,也叫官能团异构。如1—丁炔与1,3—丁二烯、丙烯与环丙烷、乙醇与甲 醚、丙醛与丙酮、乙酸与甲酸甲酯、葡萄糖与果糖、蔗糖与麦芽糖等。 ⑷ 其他异构方式:如顺反异构、对映异构(也叫做镜像异构或手性异构)等,在中学阶段的信息题中屡有涉及。 各类有机物异构体情况: ⑴ C n H 2n +2:只能是烷烃,而且只有碳链异构。如CH 3(CH 2)3CH 3、CH 3CH(CH 3)CH 2CH 3、C(CH 3)4 ⑵ C n H 2n :单烯烃、环烷烃。如CH 2=CHCH 2CH 3、 CH 3CH=CHCH 3、CH 2=C(CH 3)2、 、 ⑶ C n H 2n -2:炔烃、二烯烃。如:CH ≡CCH 2CH 3、CH 3C ≡CCH 3、CH 2=CHCH=CH 2 ⑷ C n H 2n -6:芳香烃(苯及其同系物) 、 ⑸ C n H 2n +2O :饱和脂肪醇、醚。如:CH 3CH 2CH 2OH 、CH 3CH(OH)CH 3、CH 3OCH 2CH 3 ⑹ C n H 2n O :醛、酮、环醚、环醇、烯基醇。如:CH 3CH 2CHO 、CH 3COCH 3、CH 2=CHCH 2OH 、 、 、 ⑺ C n H 2n O 2:羧酸、酯、羟醛、羟基酮。如:CH 3CH 2COOH 、CH 3COOCH 3、HCOOCH 2CH 3、HOCH 2CH 2CHO 、 CH 3CH(OH)CHO 、CH 3COCH 2OH ⑻ C n H 2n +1NO 2:硝基烷、氨基酸。如:CH 3CH 2NO 2、H 2NCH 2COOH ⑼ C n (H 2O)m :糖类。如: C 6H 12O 6:CH 2OH(CHOH)4CHO ,CH 2OH(CHOH)3COCH 2OH C 12H 22O 11:蔗糖、麦芽糖。 2、同分异构体的书写规律: CH 2—CH 2 CH —CH CH 2 CH 2—CH CH 3 CH 3 CH 3 3 CH 3 CH 3O CH 2—CH —CH 3 CH 2—CH 2 O CH 2 CH 2 CH 2—CH —OH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