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00热连轧机毕业设计论文

1700热连轧机毕业设计论文
1700热连轧机毕业设计论文

1700热连轧机毕业设计论文

1绪论

1.1热连轧生产的国内外发展概况

热轧宽带钢轧机的发展已有70多年的历史,第一套热连轧机于1926年诞生于美国。汽车工业、建筑工业、交通运输业等的发展,使得热轧机冷轧薄钢板的需求量不断增长,从而促进热轧宽带钢轧机的建设获得了迅速和稳定的发展。促进热轧宽带钢轧机及工艺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是:要求其生产能力不断提高,从而钢卷质量不断增大和轧制速度不断提高,同时提出扩大产品品种的要求;要求产品的尺寸精度和性能不断提高;受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的冲击而转向注意开发节约能源技术;进入20世纪80年代中期更加注重产品质量的提高,并对板形质量及带钢凸度和平直度提出更高的质量要求。

热轧宽带钢轧机的热轧板卷,不仅可以供薄板和中板直接使用,还可以作为下道工序冷轧、焊管、冷弯型钢的原料。带钢热连轧机从50年代起,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带钢生产的主要形式。目前世界上1000mm以上的热轧机和带卷轧机有200余套。

带钢热连轧机具有轧制速度高、产量高、自动化程度高的特点,轧制速度50年代为10~12 m/s,70年代已达18 ~ 30 m/s,产品规格也由生产厚度为2 ~8mm,宽度小于2000mm的成卷带钢扩大到生产厚度1.2 ~20mm,宽度2500mm的带钢。带卷重量的加大和作业率的提高,使现有的带钢热连轧机年产量达350 ~600万t,最大卷重也由15t增加到70t。坯料尺寸及重量加大,要求设置更多的工作机座,过去的粗轧机组和精轧机组的工作机座分别为2~4架和5~6架,现已分别增加到4 ~ 6架和7~8架,轧机尺寸也相应增加。

现代的带钢热连轧机除了采用厚度自动控制外,还实现了电子计算机控制,从而大大提高了自动化水平,改善了产品质量,带钢厚度公差不超过±0.5mm,宽度公差不超过0.5 ~1.0mm,并具有良好的板形。

90年代以来,钢铁生产短流程迅速开发和推广,薄板坯(或中厚板坯)连

铸连轧工艺的出现,正在改变着传统的热连轧机市场。自1987年7月第一套薄板坯连铸连轧生产线在美国纽柯公司投产以来,到1997年已建成和拟建的有33套。连铸连轧技术是将钢的凝固成型与变形两个工序衔接起来,将连铸坯在热状态下继续送入精轧机组,直接轧制成带卷产品。[1,14-16]

1.2 热连轧在轧钢生产中的作用及其发展情况

连轧机使用原料厚度150 — 350mm的板坯或连铸坯。在连续式加热炉中,将板坯加热到轧制温度后,先在粗轧机组的立辊除鳞机座破除板坯表层的氧化铁皮。经粗轧机组各工作机座后,轧制成厚度为25—60mm的长带坯。经过切头飞剪切去带坯端头,送入具有6 — 7座四辊式连轧机的精轧机组中,轧成成品厚度的带钢。经冷却到550—650℃后,卷成钢卷,用链式运输机送往热轧卷材仓库存放。冷却至常温后,由精整工段的横切机组或纵切机组经开卷、矫直、平整及剪切后,切成定尺长度的热轧钢板或窄带钢卷,供应工业生产需要。

热连轧机可分为:连续式、半连续式、四分之三连续式等。

连续式热带钢轧机,除立辊机座外,共有11~13个工作机座,均为不可逆式轧机。各机座均进行一道次轧制。根据车间设备组成及主电机功率的不同,轧机年产量约在200~600万吨之间。

半连续式热带钢轧机,除立辊除鳞机及一台二辊不可逆式轧机外,用一台可逆式四辊轧机反复轧制,进行几道次压下,轧成带坯送往精轧机组,精轧后卷成钢卷。共有7~9个工作机座。轧机年产量根据设备能力不同,约在100~250万吨之间。

六十年代后出现的四分之三连续式热带钢轧机的粗轧机组,采用一台四辊式或二辊式可逆轧机来代替3台四辊式不可逆轧机,其余轧制设备与连续式相同,这样可以减少设备重量,缩短车间长度,减少建设投资。车间年产量与连续式热带钢轧机相同。

2.高速线材轧机的发展 1) 近年来,高速线材生产取得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生产率显著提高。 2) 产品规格范围增大,钢种增多。 3) 产品精度有所提高,一般均能达到士O.lmm。 4) 低温轧制、控轧挖冷、热装热送等技术的采用节约了能源,提高了成品率和产品性能。 5) 全连续无扭轧制避免了产品扭曲轧

制产生的应力,提高了产量质量。我国线材产量已居世界前茅,这批“高线”轧机全部投产后,我国不仅在产量上将成为线材

1.3实习车间车间概况术

在鞍钢,我们了解到现代化连续式热带钢轧机,主要用于轧制厚度为1~20mm的带钢。最近15年,热连轧技术有了很大的进步,在热轧带钢轧机布置形式的发展方面。总结起来,主要有6种形式:

第一种是典型的传统热带钢连轧机组。这种机组通常是2架粗轧机,7架精轧机,两个地下卷取机,年总产量350×550万吨,生产线的总长度有400×500m,有些新建的机组装备了定宽压力机(SP)。这类轧机采用的铸坯厚度通常200×250衄。特点是产量高,自动化程度高,轧制速度高(20M/s以上)、产品性能好。

第二种是紧凑型的热连轧机,通常机组的组成为1架粗轧机,1台中间热卷箱,5×6架精轧机,1×2个地下卷取机,生产线长度约300m,年产量约200×300万吨。采用的铸坯厚度200衄左右,比较少,生产比较灵活,由于使用热卷箱温度条件较好,可以不用升速轧制(轧制速度14M/s)。

第三种是新型的炉卷轧机机组,常采用1台粗轧机,1台炉卷轧机,1 x2台地下卷取机,产量约100万吨,其中有的生产线可以生产中板也可以生产热轧板卷,主要用于不锈钢生产,投资较小,灵活,合多品种。

1三座加热炉 2高压水除鳞箱 3粗轧除鳞 4粗轧前大立棍

图1.1 1700设备及工艺流程

2方案设计

2.1线材生产对扎钢的要求:

线材轧机是专门用于轧制盘条(即线材)的轧机。线材是型材中断面尺寸最小的产品,从坯料轧成成品,总延伸系数大,轧件在每架轧机上往往只轧一道次,故线材轧机是热轧型材中机架数目最多、分工最细的轧机。通常认为直径范围在5.5—20mm的线材在高速线材轧机上生产,直径在16—60mm的线材多用小型线材联合机组生产成棒卷。目前现代化的连续式线材轧机一般由21~28架轧机组成,分为粗轧机组、中轧机组和精轧机组,中轧机组有时还分为一中轧、二中轧两组。线材轧机的结构和布置方式一直朝着高速、连续、无扭、单线、组合结构、机械化、自动化的方向发展。由巴西圣保罗Viliares设备公司为巴西贝戈尔一内拉钢铁厂建造的世界上速度最高的线材轧机----贝戈尔一内拉的新单线线材轧机。

1.小型、线材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高速、连续轧制是20 世纪中期工业发达国家提出的线材和小型材轧制技术的发展方向。小型和线材轧机的产品均为小断面, 重量轻, 只有提高轧制速度才能提高小时产量。

高速轧制 20 世纪中期, 线材轧机的最高轧制速度只有30m/ s。经济学家从成本构成的角度分析指出, 如果轧制速度提高1 倍, 虽然设备造价也提高1 倍,但冶金企业仍会因人工投入的相对减少而盈利。在这个方针指引下, 许多轧机制造商研制了具有更高速度的轧机, 直至最终诞生了高速线材轧机,开创了线材生产的新时代。之后, 提高轧制速度仍是人们追求的主要目标。因为高速轧制不仅可以提高生产效率, 而且轧制时可使用更大断面的连铸坯。时至今日, 最高实用轧制速度已达 120m/ s, 小型轧机速度也提高了1 倍。

1990 年投产的巴西Belgo 厂棒线材轧机, 生产φ5.5mm 线材的保证速度为120m/ s, 最高速度达140m/ s,φ16mm 大盘卷轧制速度可达26.4m/ s。直条棒材生产时轧制速度往往受冷床限制, 西马克公司曾提出小规格直条棒材轧制速度最大允许为41m/ s。提高速度需要更多投入, 用经济法则可权衡在某一时期或许会有暂时的最高经济速度, 但“高速轧制”无疑是线材、小型轧机发展中的追求。 1.2连续轧制通过对小型、线材轧机诸多布置形式和工艺特点比较后, 得出横列式、顺列式、布棋式、半连续式都不如连续式更能适应小型与线材轧制的要求。细长的轧件温降快, 轧制时间是关键。以前曾提出过极限轧制时间, 即

限定总轧制时间和成品道次的轧制时间。

总轧制时间限制总温降;成品道次的轧制时间限定轧件头尾温差。活套轧制、穿梭轧制, 造成轧制时间长、温降大、轧件头尾温差大, 不利于轧制时间的控制。而连续式轧制不仅轧制时间短, 而且可以减少轧件头尾温差, 理论上可以实现各机座的恒温轧制, 从而在工艺上取消了对坯料重量的限制,这是横列、顺列、布棋、半连续式布置做不到的。连续式轧机操作最简便, 用人最少, 轧机效率最高。由于多年来追求高速、连续轧制, 因而小型和线材轧机得到迅速发展, 同时也促进了轧钢技术进步。

2.2 F7精轧机的总体结构和传动方案综合分析

因为F7机架轧制速度高,而且精轧机组主电机功率不是很大,考虑到成本和维修费用,故不能采用减速机减速传动。

齿轮座起分配扭矩的作用,它的可能的替代形式是采用双电机驱动,由于精轧机轧制压下量较小,轧制力和力矩也较小,应用齿轮座分配力矩齿轮座的尺寸不太大,制造和维修比较容易,所以成本比双电机要低。

压下系统采用电动压下装置

电动双压下装置:这是较旧式轧机上的一种电动压下装置,该压下装置具有粗调与精调两个压下系统。个系统分别有各自的电动机和减速器。

平衡装置采用液压式平衡

平衡装置类型有弹簧式、重锤式和液压式等。由于精轧机组需要经常换辊,而且弹簧式装置换辊时需人工拆装弹簧,费力、费时,故不采用弹簧式平衡。

重锤式工作可靠,维修方便,但设备重量大,轧机的基础结构较复杂。由于四辊热轧要平衡的重量很大,使得设备重量会更大,故也不采用。

液压式平衡装置结构紧凑,与其它平衡方式比较,使用方便,易操作,能改变油缸压力,而且可以使上辊不受压下螺丝的约束而上下移动,所有这些都有利于换辊操作。故采用液压式平衡最合适。

1 支撑辊

2 工作辊3支撑辊 4 连接轴支座 5 连接轴 6 齿轮机座 8电动机

图2.1传动装置示意图

3 主电机容量的选择

3.1轧制力的计算

3.1.1主要参数的选择

1、轧制规程

F 7精轧机:板坯断面 240×1600mm 2 重240kg

轧制速度 12 m/s

原料断面 2.9×1550 mm 2

成品断面 2.5×1500 mm 2

轧制温度t =860℃

轧制钢种 Q235

2、工作辊直径选择

由文献[1,79]咬入条件确定最小工作辊直径

α

cos 11-?≥

h D (3.1)

式中: α——最大咬入角,它和轧辊与轧件间的摩擦系数有关,

h ?——最大轧制厚度差,10h h h -=?,已知h ?=0.4mm 。

52.7042cos 14.0cos 11=?

-=-?≥mm h D αmm 考虑安全性及其他因素,取1D =730 mm 。

3、辊身长度,辊径和长度

查[1,80]辊身长度由所轧钢板最大宽度max b 确定

a b L +=m a x (3.2)

式中:

a 值视钢板宽度而定。当max

b =400~1200mm 时,≈a 100mm ;

max b =1000~2500mm 时,a =150~200mm ;

当钢板更宽时,a =200~400mm 。

已知钢板最大宽度max b =1550mm ,取a =150mm ,

则:

=L 1550mm+150mm=1700mm 。

辊颈直径d 和长度l 与轧辊轴承形式及工作载荷有关。由于受轧辊轴承径向尺寸的限制,辊颈直径比辊身直径要小得多。精轧机组由于轧制力较小采用滚动轴承,使用滚动轴承时,由于轴承外径较大,轴颈尺寸不能过大,一般近似地选D d )55.0~5.0(=,辊径长度l ,由文献[3,式 31.1-3]

d

l =0.83~1.0。 取:

1d =380 mm

1l =385mm

4、支承辊尺寸

对于四辊轧机,为减小轧制力,应尽量使工作辊直径小些。但工作辊最小直径受辊颈和轴头的扭转强度和轧件咬入条件的限制。支承辊的直径主要取决于刚度和强度要求。

查[1表3-3]:

1

2D D =1.8~2.2,2D L =1.0~1.8。 10.121=D l 取

48.02

1=D D 则: 2D =1550mm

2L =1700mm

2d =750mm

5、工作辊、支承辊结构示意图

(a)

(b )

图3.1 (a )工作辊、(b )支承辊结构示意图

3.1.2轧制力计算

查文献[1,34]:

)e x p (BT A K t +=

1000

273+=t T DT C u u K +??

? ??=10 4.0)1(4.0m N m r E r E Kr --??

? ??= Kr

K K u t ???=0σσ

由于244.47

.24.0365>=?=?=m m h h R h l ;采用滑动理论计算平均变形速度 0

1h h l v u m ??=

平均变形程度

.770.0320

=??=h h m ε

真实平均变形程度

47.111ln =-=m

m r ε

查[1表2-1Q235A]公式系数如下:

2.1510=σMPa ;665.3=A ;878.2-=B ;

122.0-=C ;186.0=D ;402.1=E ; 379.0=N ;代入公式得:

25.22=σ MPa

由西姆斯公式,平均单位压力

k n P m '=σ (3.3)

其中:

59.2525.2215.115.1=?===σβσk MPa

ε

εεε

επεεεεπσ--+-----='11ln 121ln 141arctan 12111h R h h h R n r 式中: 21

11r h R h h r += ???

?????-+-=εεεπ1arctan 21)1ln(8tan 11R h R h r

以上公式参见[1公式2-81,2-84,2-85];

%8.13%1002

.1030=?=?=h h ε

把已知数据代入以上公式得:

016.0=r

234.11

=h h r ='σn 46.932

所以平均单位压力m P 为;

08.120560.2923.46=?='=k n P m σMPa 轧制力h R b P F P P m m ?=?=;

50.244.0365170008.120=??=P MN

3.2轧制力矩的计算

传动轧辊所需力矩由轧制力矩Z M ,由工作辊带动支承辊的力矩R M 与工作辊轴承中摩擦力矩1f M 三部分之和,即

1f R Z K M M M M ++= (3.4)

求轧制力矩Z M

Pa M Z = (3.5)

图3.2 工作辊驱动四辊轧机受分析

式中:

p ——轧制力;

a ——轧制力力臂,当01T T =时,βsin 21

D a =;

又ααψαβ,5.0==为咬入角,1

1cos D h

?-=α;

所以=α 4.892 mm

则:

46.391=Z M kN ?m

工作辊传动支承辊的力矩R M

c R M R ?=

(3.6) )c o s (c o s

γθ?+=P R

(3.7)

式中:

θ—工作辊与支承辊连心线与垂直线夹角,22arcsin 21D D e

+=θ;

10~5=e mm ;

γ — 轧辊连心线与反力R 的夹角,2arcsin 22D m +=ργ;3.0~1.0=m mm ;

c — 反力R 对工作辊的力臂,γγsin 2cos 1

D m c +=;

取3.0=m mm ,10=e mm ,则:

4677.0=θ

1391.0=γ

332.1=c

所以:

75.14=R M kN ?m

工作辊的摩擦力矩1f M

11ρ?=F M f

(3.8) 式中:

F ——工作辊轴承处的反力,当01T T =时,)sin(γθ+=R F 11

12μρd = 工作辊采用滚动轴承,取004.01=μ;

22

22μρd = 支承辊采用液体摩擦轴承,取003.02=μ; 则:

12.01=f M kN ?m

由以上各式可得:

=k M 406.33 kN ?m

传动两个工作辊的总传动力矩为:

==∑k k M M 2812.66 kN ?m

3.3主电机容量选择

3.3.1电机初选

轧辊转速

=???==14

.3730101260603

1πD v n z 314.11r/min 由轧辊静力矩初选电动机功率

η

55.9z k er n M N ∑=' 由于90.0~86.0=η取86.0=η,=∑k M 812.66kN ?m ,=z n 314.11r/min 代入得:

='er N 4108.06kW

初选电机功率应满足'>er er N N ,考虑其他道次和轧制其他件及其发展需求

取er N 应大些。

所以取:

10000=er N kW

查[2]选Z DA IDQ --0264854

基本参数如下:

功率er N 10000kW

转速er n 150/450r/min

总重m 104100kg

3.3.2计算电机轴上的力矩

主电动机轴上的力矩D M 由轧制力矩Z M ,附加摩擦力矩f M ,空转力矩kon M 和动力矩don M 四部分组成,查[1,68]:

don kon f f Z D M M M i M M M ±+++=21

(3.9)

(1)轧制力矩

58.39112.046.3951=+=+=∑f Z k M M M kN ?m

(3.10)

(2)附加摩擦力矩 2f M

i M M k f ∑???

? ??-=1112η (3.11) 式中:

1η——主电机到轧辊之间的传动效率

查参考资料[9,42-43]:

99.0=联轴器η,98.0=齿轮η,96.0=万向接轴η

9036.096.098.099.098.099.01=????=η

775.411

58.39119036.012=??? ??-=f M kN ?m (3)空转力矩

kon n

n n n kon M i d G M '+∑=2μ (3.12) 由于计算比较繁锁,常用k kon M M 06.0~03.0=估算空转力矩,结果与真实值相差不大。

32.2033.40605.005.0=?=≈k kon M M kN ?m

(4)动力矩

dt

d GD dt d J M don ωω42== (3.13) 查[2]转动惯量4.45=J t ?m 2,取20=αr/min ?s

=don M 95.08 kN ?m

则电机轴上力矩

68.56508.9552.20775.1419036

.0158.391=+++?=D M kN ?m 3.3.3电机容量校核

电机过载校核:

[]0.3~5.295.067

.63768.565=<===

K M M K er D (3.14) 符合条件

电动机发热校核: 查[2文献,72],按照等效功率法得:

当JC

=25%时,所需的等效功率j x N r k N ??=25

(3.15)

式中:25k —工作类型系数,查文献[2,73],75.025=k r —系数,根据g q

t t 值查得,查参考文献[7,图44],查得87.0=g q t t

j N —计算出的机构的静功率

带入公式: KW N r k N j x 32.2087.075.025??=??= N KW <=259.13

故满足电机的发热校核。

4轧辊的强度计算

四辊轧机强度计算特点:工作辊驱动,工作辊计算扭转,支承辊只计算弯曲

和刚度。

4.1 工作辊强度计算

工作辊扭力分析及扭矩图如图4.1所示

图4.1扭矩图

危险截面在ab 段

=k M 410.33 kN ?m

扁头尺寸取值参见[3,P152]

435=h mm ,5003=d mm

查[4,P425]

轧辊[]50=b σkg/mm 2

[][][]

8.5856.06.0===b σστ MPa

传动端为端头时,最大剪应力为:(参[3] P182)

??

??

??

-=45.065.0333d h d M K τ

(4.1)

代入数据得

12.505.05.0435.065.05.01033.41033

=??

?

??-??=

τ MPa < []τ

4.2 支承辊强度计算

支承辊受弯矩和应力分布如图5.3所示

在轴颈1-1和2-2断面上的弯曲应力分别为:

[]σσ≤=--31

11

112.0d Pc

(4.2) []σσ≤=--32

22

222.0d Pc

(4.3)

式中:

P ——总轧制力

11-d ,22-d ——1-1和2-2断面的直径 1c ,2c ——1-1和2-2断面到支反力2P

的距离

[]σ——许用弯曲应力

图4.2 支承辊弯矩及应力分布

对于1-1断面:

109511=-d mm;4251=c mm;15.24=P MN 对于2-2断面:

118422=-d mm;5702=c mm;15.24=P MN 冷硬铸铁轧辊 []80~70=σMPa

代入公式(4.2)、(4.3)得:

85.35095.12.0425

.015.24311=??=-σMPa <][σ

03.38184.12.057

.015.24322=??=-σMPa <][σ

支承辊辊身中部3-3断面处弯矩最大

???

??-=840L l P M W

(4.4) 辊身中部3-3断面的弯曲应力为

[]σσ≤??? ??

-=-24.003233L l D P

(4.5)

[]2D 以重车后的最小直径代入 。

对于3-3断面:

15502=D mm ;1700=L mm ;32900=l mm 代入公式(4.5)得:

32.44215.229.3404.14.015.22333=??? ?

?-??=-σMP a <][σ 4.3工作辊与支承辊间接触应力计算

所选支撑辊与工作辊材料均为452Mn 合金锻钢,由该材料HS=60查文献

(1.表3-8)得:

轧辊许用接触应力 M P a M P a 670,2200==τσ

2

12121max )()(222D D K K D D q b q ++==

ππσ2121221)()(r r K K r r qE ++=π 式中: q ——加在接触表面单位长度上的负荷,

30.1015

.215.22===L P q MN/m 2121,,r r D D 及——相互接触的两个轧辊的半径

21,K K ------与轧辊有关的系数,E

v K K π2

211-== 其中,21,μμ及21,E E 为两轧辊材料的泊松比。查[6]206~186=E GPa; 查

[1,表3-8]得:[]2200=N σMPa ,由于支撑辊和工作辊材料相同,取GPa E E 200,21==-

)

()(2212121D D D D K K q b ++= 若两辊泊松比相同并取3.021===μμμ,则可简化为

b q r r r r qE 637.0)(418.02121max =+=σ

暖通空调设计毕业设计说明书

摘要 本设计为哈尔滨望江集团办公楼空调系统工程设计。哈尔滨望江集团办公楼属中小型办公建筑,本建筑总建筑面积4138m2,空调面积2833m2。地下一层,地上八层,建筑高度33.9m。全楼冷负荷为191千瓦,全楼采用水冷机组进行集中供给空调方式。 此设计中的建筑主要房间为办公室,大多面积较小,且各房间互不连通,应使所选空调系统能够实现对各个房间的独立控制,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确定选用风机盘管加新风系统。在房间内布置吊顶的风机盘管,采用暗装的形式。将该集中系统设为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新风机组从室外引入新风处理到室内空气焓值,不承担室内负荷。风机盘管承担室内全部冷负荷及部分的新风湿负荷。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由百叶风口下送和侧送。水系统采用闭式双管同程式,冷水泵三台,两用一备;冷却水泵选三台,两用一备。 在冷负荷计算的基础上完成主机和风机盘管的选型,并通过风量、水量的计算确定风管路和水管路的规格,并校核最不利环路的阻力和压头用以确定新风机和水泵。 依据相关的空调设计手册所提供的参数,进一步完成新风机组、水泵、热水机组等的选型,从而将其反应在图纸上,最终完成整个空调系统设计。 关键词:风机盘管加独立新风系统;负荷;管路设计;制冷机组:冷水机组

Abstract The design for the Harbin Wangjiang Design Group office building air conditioning system. Harbin Wangjiang Group is a small and medium-sized office building office buildings, the total floor area of building is 4138m2, air-conditioned area is 2833m2. There are eight floor of the building, building height is 33.9m. Cooling load for the entire floor, 191 kilowatts, the whole floor using Central Cooling Chillers to focus on the way . This design of the main room of the building for office, most of them is very small, and the rooms are not connected, the selected air-conditioning system should be able to achieve independent control of each room, considering the various factors to determine the selection of fan-coil plus fresh air system. Arrangement in the room ceiling fan coil units, using the dark form of equipment. Set the focus on fan-coil system, plus an independent air system, fresh air from the outdoor unit to deal with the introduction of a new wind to the indoor air enthalpy value, do not bear the load of indoor. All bear the indoor fan-coil cooling load and part of its new rheumatoid load. Fan-coil plus an independent air system sent by the Venetian and the under side air delivery. Closed water system with a dual-track program, three cold-water pump, dual-use a prepared; cooling pumps three elections, one prepared by dual-use. In the cooling load calculation based on the completion of the selection of host and fan coil units, and air volume, the calculation of water, the wind pipe and water pipes to determine the specifications of the road and check the resistance to the most disadvantaged and the loop to determine the pressure head new fans and pumps. Based on the relevant manuals provided by air-conditioning design parameters, and further completion of the new air units, water pumps, hot water units, such as the selection, which will be reflected in their drawings, the final design of the entire air-conditioning system Key words: PAU+FCU systems; load; pipeline design; refrigeration machine; Chillers

毕业设计绪论范本(以交通运输专业论文为例)

1绪论 1.1选题背景 随着经济的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运输需求显得越来越旺盛,既有的运输能力已表现出明显的不足,特别是铁路运输已经不能适应国民经济的发展需要,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发展的“瓶颈”。为满足国民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我国制定了《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加快我国铁路网建设,到20年我国铁路线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2万公里,复线率和电气化率均达到50%。形成以新建 1.2万公里“四纵四横”客运专线为骨架,既有提速线路为补充的3万公里快速客运网络。届时,我国高速铁路的线路里程将比目前世界高速铁路总里程的2倍还要多。可以说我国在高速铁路建设方面,将要用15年的时间走完世界所有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走完的道路。这3万公里快速客运网的建设,将使我国旅客运输迈上一个新台阶。 1.2选题的目的与意义 我国学者对铁路旅客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经过多年的不断研究和探索,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和方法。这种经验和方法在过去客货混行的运输条件下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面对高密度、组、公交化、高速快捷的客运专线网络的大力建设,这些方法和经验显然需要相应的调整。所以有必要借鉴国外先进的经验及理念,结合我国客运专线的建设情况,建立适合成网条件下列车开行方案的编制方法。深入研究客流发展变化的特征及趋势,充分考虑旅客的出行需求,了解国民经济发展、区域发展水平、旅客消费观念等因素的变化,将旅客换乘与开行方案一体化设计,使得铁路更好地适应未来旅客运输的发展需求。 基于分级节点系统的周期性列车开行方案是指根据客运专线网中节点等级的不同选择列车的起讫点,将开行方案按照一定的周期设计,使开行方案适合周期性运行图的铺画,在每周期内列车的起讫点、频率、径路基本相同。基于分级节点系统的周期性列车开行方案起讫点规律、数量较少,主要节点间列车开行频率高,旅客出行时间灵活,方便度高。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1.课程设计的意义 通过本次的课程设计,使自己拥有一定的暖通空调设计能力;了解一些相关的规范和条例;熟悉并掌握暖通空调设计流程;同时使自己的思维更加的严谨,态度更加的认真,为以后的社会工作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2.文献综述 随着国民经济的快速持续发展,作为支柱产业之一的建筑业也得到迅猛发展。而作为建筑业的重要组成部份的暖通空调业,其新产品、新技术、新材料更是层出不穷。暖通空调业发展所遵循的原则,概括起来就是:节能、环保、可持续发展,保证建筑环境的卫生与安全,适应国家的能源结构调整战略,贯彻热、冷计量政策,创造不同地域特点的暖通空调发展技术。因此,如何结合设计的需要,重视相关技术,并有选择而合理的应用在我们的设计中,满足业主要求,提高设计水平,是我们必须努力做到的。 2.1.暖通空调变工况点优化控制及能量管理探讨 2.1.1.工况点优化控制 暖通空调变工况点优化控制问题的研究近年来在我国被重视。S.W.Wang 提出了一种基于整个系统环境的预测响应及能量运行来改变暖通空调系统控制,设定点的系统方法,并用遗传算法对系统进行优化控制,同时优化多个设定点来改善系统响应和降低系统能耗[1],后来他又采用自适应性控制理论对某海水冷却。空调系统进行了优化控制研究,采用带指数遗忘的最小二乘法参数辨识方法和基因遗传优化算法,对空调系统的空气处理单元进行了优化控制研究[2]。罗启军等人提出了一项动态的优化技术在一个指定期间内,能得到使目标函数( 运行成本或者峰值能耗) 最小的房间温度曲线,该算法还给出了暖通空调设备的最佳开/关时间[3]。K.T.Chan 等人提出用遗传算法对风冷制冷机的冷凝温度设定点进行优化控制以提高制冷机的效率[4]。此外,有许多研究者用人工神经网络来模拟暖通空调系统中各个设备的非线性特性,用于实现对整个空调系统的优化控制。目前,研究者们将更多先进的建模方法和智能优化方法引入到了暖通空调的优化控制中,更加注重变工况点的在线优化控制。何厚建等人对已建的暖通空调各关键设备的静态模型采用用实数编码的遗传算法建立了水系统工作点优化控制策略[5]杨晓平等人采用模糊聚类和RBF方法建立了空气处理单元的动态数学模型,以最终舒适性为目标优化空气处理单元的温湿度和送风压力[6]。孙一坚根据空调负荷变化对一级泵水系统进行变流量控制,取得了显著效果[7]。总之国内的学者更多探讨的是把智能方法引入控制系统的优化中,仿真研究多,实践成果少。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高级路由与交换技术课程设计 题目:某校园专用网设计方案 专业:网络工程 班级:1122103 学号: 姓名:谭君 指导老师:何璘琳 2013年12月13日 ??一设计目的及要求 校园网的建设是现代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建设校园网不仅能够更加合理有效地利用学校现有的各种资源,而且为学校未来的不断发展奠定了基础,使之能够适合信息时代的要求。校园网络的建设及其与Internet的互联,已经成为教育领域信息化建设的当务之急。 假设学校有四个部门:学生宿舍、教师宿舍、办公楼、教学楼、图书馆。共100台主机。各部门的计算机分配如表: 部门计算机数量(台)24口交换机(台) 学生宿舍40 2 教师宿舍10 1 办公楼20 1 教学楼10 1 图书馆20 1 二设计分析 校园网不只是涉及技术方面,而是包括网络设施、应用平台、信息资源、专业应用、人员素质等众多成份的综合化以及信息化教学环境系统。因此,在总体上如何筹划、组织网络建设和开发应用的设计思想是校园网建设中的最重要的问题。

总体设计是校园网建设的总体思路和工程蓝图,是搞好校园网建设的核心任务。进行校园网总体设计,首先是进行对象研究和需求调查,弄清学校的性质、任务和改革发展的特点,对学校的信息化环境进行准确的描述,明确系统建设的需求和条件;其次,在应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确定学校Intranet服务类型,进而确定系统建设的具体目标,包括网络设施、站点设置、开发应用和管理等方面的目标;第三是确定网络拓朴结构和功能,根据应用需求、建设目标和学校主要建筑分布特点,进行系统分析和设计;第四,确定技术设计的原则要求,如在技术选型、布线设计、设备选择等方面的标准和要求;第五,规划安排校园网建设的实施步骤。 三绘制拓扑结构图 四详细步骤 1 拓扑图如上 2 设备选型 路由器:3台 交换机:8台 PC机:100台 电缆线:若干米 网钳:一把 测网器:一个 3 综合布线系统 布线系统是网络实现的基础,选择时应主要以带宽和数据传输速率为衡量标准,同时考虑其发展余地、投资费用、安装质量及二次开发成本。综合布线系统是一个用于语音、数据、影像和其他信息技术的标准结构化布线系统,它由许多部件组成,主要有传输介质、线路管理硬件、连接器、插座、插头、适配器、传输电子线路、电气保护设施等,由这些部件构造各种子系统: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布线子系统、干线子系统、设备间子系统、管理子系统、建筑群子系统。 布线系统,它应该能支持话音、图形、图像、数据多媒体、安全监控、传感等各种信息的传输,支持UTP、光纤、STP、同轴电缆等各种传输载体,支持多用户、多类型产品的应用,支持高速网络的应用,为校园网通信系统提供有力支撑系统硬件。 另外校园网硬件设备中还包括服务器、PC机、大容量存储设备和投影仪、电视墙、摄像机等。在建设校园网的过程中应根据学校具体情况,选择不同性能与价格的硬件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

1.工程概况及主要设计参数 (1) 1.1 工程概况 (1) 1.2 基本设计参数 (1) 1.3 设计依据 (3) 2.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 (3) 2.1空调房间的冷负荷计算 (3) 2.2湿负荷计算 (8) 2.3热负荷计算 (9) 3系统方案确定 (18) 3.1系统的分区 (18) 3.2空调系统的分类 (19) 3.3空调系统的比较 (20) 3.4空调系统方式的确定 (24) 3.4 空调房间送风量的确定 (27) 3.5空气处理设备选型 (29) 4.室内气流组织形式的确定及计算 (33) 4.1 送、回风口的型式 (33) 4.2 气流组织形式 (35) 4.3 气流组织的设计计算 (38) 5水系统设计 (44) 5.1水系统简介 (44) 5.2水系统的管路设计计算 (49) 5.4空调水系统水力计算 (51) 5.5系统管材的选择 (54) 6.风管的布置及其水力计算 (55) 6.1风管设计的基本知识 (55) 6.2风管的水力计算 (58) 7.空调制冷机房设计 (63) 7.1空调冷水系统 (63) 7.2热水循环系统.................................................................................. - 66 - 7.3冷冻水系统设计.............................................................................. - 68 - 7.4冷却水系统...................................................................................... - 71 - 7.5循环水系统的补水、定压与膨胀.................................................. - 74 - 7.6 管道的水力计算............................................................................. - 76 -8系统保温及消声、减震........................................................... - 79 - 8.1管道及设备的保温.......................................................................... - 79 -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某市某综合楼空调系统设计 系别能源与动力学院班级建环本121/122 学生姓名学号 指导教师职称 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校内 任务下达时间: 2015年 12 月 24 日 起止日期:2016年 3 月1日起——至 2016年 6 月日止 教研室主任年月日批准 1、论文的原始资料及依据:

(一)题目来源:某市某综合楼建筑结构图 (二)设计主要技术参数 (1)土建资料 详见建筑图纸。 (2) 气象参数:根据本市的气象资料确定; (3)建筑参数: 外墙体结构:根据地区自行选定,如δ=370 m m红砖,内外抹灰20mm 屋面:根据地区自行选定,如200mm厚混凝土板加12.5mm厚加气混凝土保温层。 外窗:根据地区自行选定,如标准玻璃的单层钢窗,全部挂淡色窗帘,(4)室内空调设计参数:温度t n=26℃; 湿度φn=60%; 风速不大于0.3 m/s。 (5)照明容量: 40W/m2 (6)房间人数:0.5人/m2,群集系数0.92 (三)设计主要技术关键 正确进行空调负荷和新风量的计算,确定出冷气方案,合理地布置管道,并进行水力计算,合理选择及布置设备,做好气流组织。 2、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及要求 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空调系统设计的主要方法和步骤,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空调方案,会计算空调系统的负荷量和新风负荷量,能合理布置管道和设备,了解空调设备的型式及用途,会进行设备的选型,合理进行气流组织,会计算水管、风道的阻力,选取水泵、风机等。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内容: 空调系统的设计 (1)、由建筑物所在地区确定室内外气象参数; 夏季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室内温度、湿度、风速、新风量等参数。

路由与交换-毕业论文

南阳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学院(系):软件学院 专业:网络工程 学生:坤鹏 指导教师:王浩

完成日期2012 年4 月

理工学院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某大型酒店网络规划设计 Planning and Design of The Large Hotel Network 总计:35 页 表格:7 个 插图:28 幅

某大型酒店网络规划设计 网络工程专业坤鹏 [摘要]近些年来,互联网高速发展,中国酒店行业面临集团化和信息化两大发展趋势,随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人们对网路的依赖和需求越来越高,现代化的酒店需要为客户提供包括住宿、餐饮、娱乐、会议、办公、网络等在的全方位服务,具备全方位智能化服务的特点。现代化的酒店都需要一个先进的、可与酒店同步发展的、功能丰富的、易于使用的、可靠的通讯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通过这样的一个信息系统,一方面来为酒店的客人提供及时、准确、可靠、的话音、数据、因特网接入等多元化、高质量的酒店通信服务产品;另一方面,通过将酒店本身的管理流程和先进的通信信息系统进行很好的整合,还可以有效地提升酒店的管理效率和管理质量,提升面向酒店客人的整体酒店服务品质。因此一个先进的,可与酒店同步发展的网路系统和信息管理系统能给客人提供更好的满足人们对互联网的需求,让酒店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关键词]酒店互联网信息化网络规划

Planning and Design of Large Hotel Network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Internet high-speed development, hotel industry of china faces two big groups and the informatization development trend, with the coming of the information age, people depend on for the Internet and demand more and more high, mo dern hotel need to provide for the customer including accommodation, catering, entertainment, conference, office, network, a full range of services, hav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intelligent comprehensive service. Modern hotel all need an advanced, but with the hotel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function, rich, easy to use, reliable communications system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Through such an information system, on the one hand, to provide for the hotel guests in a timely, accurate, reliable, confidential as well as voice, data, access to the Internet, high quality of diversified hotel communications services products; On the other hand, through the management process itself will hotel and advanced communication and information system integration is very good, also can effectively increase the efficiency of management of the quality and management, improve the overall hotel for the hotel service quality. So a advanced, can with the hotel the synchronous development of network system and information management system can give guests provide better meet the needs of the people on the Internet, let the hotel in the increasingly fierce competition. Key words: Hotel informatization Internet Network system

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

中国二手车交易市场现状及问题分析 摘要 (3) 1绪论 (3) 1.1问题提出的背景 (3) 1.2 研究的意义 (4) 1.3 二手车相关概念界定 (4) 1.4相关理论 (5) 1.4.1信息不对称理论 (5) 1.4.2有效市场理论 (6) 1.4.3市场准入制度的相关论述 (6) 1.5研究内容和方法 (7) 1.5. 1本文的研究目标: (7) 1.5.2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 (7) 1.5.3本文采取的研究方法: (7) 2 二手车市场现状 (8) 2.1 中国二手车市场现状 (8) 2.2 国外发达国家二手车市场分析与经验借鉴 (9) 2.2.1 美国二手车市场概况 (9) 2.2.2 日本二手车市场的发展概况 (11) 2.2.3 其他发达国家的二手车市场概况 (12) 3 我国二手车市场存在问题及原因分析 (13) 3.1我国二手车市场存中的问题 (13) 3.1.1没有统一收费标准,税收征收困难 (13) 3.1.2二手车市场的诚信问题 (14) 3.1.3、二手车售后质保问题 (14) 3.1.4 二手车金融服务问题 (15) 3.1.5 二手车保险服务问题 (15) 3.1.6 面向全国范围的二手车流通体系的建立问题 (15) 3.2 我国二手车市场存在问题原因分析 (16) 3.2.1 二手车市场的税费问题分析 (16) 3.2.2 二手车市场的诚信问题分析 (16) 3.3.3二手车售后质保问题分析 (17) 3.3.4二手车金融服务问题分析 (17) 3.3.4二手车保险服务问题分析 (17) 3.3.5、面向全国范围的二手车流通体系的建立问题分析 (18) 3.3 国外发达国家二手车市场分析与经验借鉴 (18) 4 对二手车市场存在问题的解决建议 (19) 4.1 建立全国车辆维修、交易档案 (19) 4.2 设立国家车辆技术检测中心 (20) 4.3 建立二手车价格发布机制 (20) 4.4 建立全国范围内的二手车经营者信用档案。 (20)

路由与交换实训报告

路由与交换实训报告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苏州市职业大学 实习(实训)报告名称交换与路由技术 2011年12月29日至2011年12月30日共1周院系计算机工程系 班级 10网络安全(CIW) 姓名胡帅帅 系主任李金祥 教研室主任谭方勇 指导教师方立刚、高小惠苏州市职业大学实习(实训)任务书名称:路由与交换 起讫时间:2011年12月29日~2011年12月30日院系:计算机工程系 班级: 10网络安全

指导教师:方立刚、高小惠系主任:李金祥

实验要求: 1、根据拓朴图分别在S2126和S3550创建相应VLAN ,并在S2126上将F0/10-15加入VLAN2,将F0/16-20加入VLAN4,在S3550上将F0/10-12加入VLAN3 2、在两台交换机之间配置实现冗余链路,解决环路问题 3、S3550通过SVI 方式和RA 互连 4、S3550配置实现VLAN 间互连 5、RA 和RB 之间采用PPP 链路,采用PAP 方式进行验证提高链路的安全性。 6、在全网运应RIPV2实现全网互连。 7、通过访问列表控制所有人可以正常访问服务器,只有VLAN4不可以访问FTP 服务。 8、通过相关命令显示相关配置结果,并进行验证 三、实习(实训)方式 ■ 集中 □ 分散 □ 校内 □ 校外 F0 S0 S0 F0 A B F0/5 VLAN1 F0/5 VLAN2 VLAN4 S2126 S3550 RA: 30 F 30 F S3550 : VLAN3= FTPserver VLAN3 F0/6 F0/6

工商银行杭州支行办公楼空调工程设计暖通空调毕业设计论文

中国工商银行杭州支行办公楼空调工程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承诺:所呈交的毕业设计(论文),是我个人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进行的研究工作及取得的成果。尽我所知,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的地方外,不包含其他人或组织已经发表或公布过的研究成果,也不包含我为获得及其它教育机构的学位或学历而使用过的材料。对本研究提供过帮助和做出过贡献的个人或集体,均已在文中作了明确的说明并表示了谢意。 作者签名:日期: 指导教师签名:日期: 使用授权说明 本人完全了解大学关于收集、保存、使用毕业设计(论文)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学校有权保存毕业设计(论文)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览服务;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论文;在不以赢利为目的前提下,学校可以公布论文的部分或全部内容。 作者签名:日期:

学位论文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论文是本人在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研究成果。除了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引用的内容外,本论文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的成果作品。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人完全意识到本声明的法律后果由本人承担。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 本学位论文作者完全了解学校有关保留、使用学位论文的规定,同意学校保留并向国家有关部门或机构送交论文的复印件和电子版,允许论文被查阅和借阅。本人授权大学可以将本学位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内容编入有关数据库进行检索,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或扫描等复制手段保存和汇编本学位论文。 涉密论文按学校规定处理。 作者签名:日期:年月日 导师签名:日期:年月日

铁路交通运输专业毕业论文

题目:铁路货运发展物流问题浅析 院系:西南交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 专业:交通运输 姓名:xxx 指导教师:xxx 西南交通大 学网络教育学院 目录 摘要.............................................................. 第1章绪论........................................................ 第2章铁路货运发展物流的可行性及其发展契机........................... 2.1铁路货运向现代物流拓展需求分析.................................... .................................................................... .................................................................... 2.2铁路货运企业开展物流的优势及劣势分析.............................. ....................................................................

.................................................................... 2.3铁路发展现代物流的契机............................................ 第3章铁路货运发展物流的方法 ........................................ 3.1要建立与物流业相适应的运输组织体系................................ 3.2要建立网络化的物流组织............................................ 3.3要加强物流业的现代化建设 ......................................... 第4章铁路货运向物流业拓展的思路及对策 ............................... 4.1立足资源,拓展服务,积极转型 ..................................... 4.2整合资源,开展综合服务,向第三方物流发展......................... 第5章铁路物流企业的建设 ............................................ 5.1发挥铁路自身优势.................................................. 5.2建立铁路物流企业.................................................. 5.3将铁路货代企业发展成第三方物流企业................................ 5.4铁路物流企业的虚拟化建设.......................................... 结束语.............................................................. 致谢..............................................................

交换机论文交换机与路由器论文

交换机论文交换机与路由器论文 摘要:本文依据交换机与路由器学科技术的特点及教学实践中存在的现实问题,展开了对教材建设、教学手段及教学模式的全面探讨,并制定了科学有效的实践教学改革策略,对提升交换机与路由器技术课程教学效果水平有重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交换机;路由器;教学改革 teaching reform strategies of"switch and router" course li gang (huadu district economic and trade vocational technical school,guangzhou510800,china) abstract:switches and routers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bjects and teaching techniques that exist in practice the reality of the problem,started the construction of teaching materials,teaching methods and teaching model,a comprehensive study and to develop effective practice of science teaching strategies,to enhance the switch teaching effectiveness and the level of router technology has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promotion.

暖通空调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解答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毕业设计(论文)题目:某市某综合楼空调系统设计 系别能源与动力学院班级建环本121/122 学生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学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________ 职称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毕业设计(论文)进行地点:校内 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任务下达时间:2015 年12 月24 日 起止日期:2016年3月1日起——至2016年6月日止 教研室主任_________________ 年月日批准 1、论文的原始资料及依据:

(一)题目来源:某市某综合楼建筑结构图 (二)设计主要技术参数 (1)土建资料 详见建筑图纸。 (2 )气象参数:根据本市的气象资料确定; (3 )建筑参数: 外墙体结构:根据地区自行选定,如S =370 m m红砖,内外抹灰20mm 屋面:根 据地区自行选定,如200mm 厚混凝土板加12.5mm 厚加气混凝土保温层。 外窗:根据地区自行选定,如标准玻璃的单层钢窗,全部挂淡色窗帘,(4)室内空调设计参数:温度t n=26C; 湿度? n=60% 风速不大于0.3 m/s 。 (5)照明容量:40W/m (6)房间人数:0.5人/m2,群集系数0.92 (三)设计主要技术关键 正确进行空调负荷和新风量的计算,确定出冷气方案,合理地布置管道,并进 行水力计算,合理选择及布置设备,做好气流组织。 2、设计(论文)主要内容及要求通过本次设计使学生系统地掌握空调系统设计的主 要方法和步骤,能根据实际情况合理确定空调方案,会计算空调系统的负荷量和新风负荷量,能合理布置管道和设备,了解空调设备的型式及用途,会进行设备的选型,合理进行气流组织,会计算水管、风道的阻力,选取水泵、风机等。使学生能把所学知识灵活运用到实际当中去,让理论与实际相结合,为学生毕业以后的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主要内容: 空调系统的设计 1)、由建筑物所在地区确定室内外气象参数; 夏季室内外设计计算参数;室内温度、湿度、风速、新风量等参数。 (2)、空调房间热湿负荷计算;

有关交通运输论文

有关交通运输论文 【篇一:关于交通运输方面的论文】 毕业设计(论文) 中文题目:对提高铁路车站安全管理的思考 学专姓学指导教师:程谦 2011年 4月20 日 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议 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 本任务书下达给: 09春级本科交通运输专业学生楼远飞设计(论文)题目:对提高铁路车站安全管理的思考 一、设计(论述)内容: 1.收集整理国内外有关铁路安全管理的资料; 2.收集调查整理车站安全管理相关资料; 3.对安全管理理论进行一定的研究,重点是交通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介绍安全分析的内容、分类、特点和适用范围,叙述安全检查表的相关知识; 4.提出铁路机构改革后车站安全管理的对策; 5.分析车站安全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6.分析结论。 二、基本要求: 1、课题写作之前,必须系统地掌握本课题所涵盖的理论知识。 2、必须为此课题的写作收集足够的资料;进行多方调查、研究、分析,结合实习岗位进行资料查询。包括网上搜索、图书馆、现场调研等。 3、阅读教师指定的参考资料、文献外和自选资料。 4、原始数据要客观、准确,有出处。 5、必须保证所处研究场所有必须的参考资料可以查阅,必须与指导教师保持随时联系。 三、重点研究的问题: 1.对安全管理理论进行一定的研究,重点是交通安全分析和评价方法,介绍安全分析的内容、分类、特点和适用范围,叙述安全检查表的相关知识; 2.提出铁路机构改革后车站安全管理的对策; 3.分析车站安全管理现状、存在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4.分析结论。 四、主要技术指标: (1)论文有独到的见解,富有新意或对某些问题有深刻的分析。(2)设计合理,理论分析与计算正确,实验数据准确可靠。 (3)论文材料翔实可靠,说服力较强。 (4)论文结构严谨,逻辑性强,论述层次清晰,文字通顺、准确,行文流畅,用计算机打印成文。 (5)表格与插图一律用计算机打印,字体一律用小四号宋体。 五、其他要说明的问题: 1.在进行课题写作之前,必须系统地掌握铁路车站管理的基本理论 方法; 2.必须为此课题的写作进行专门的调查研究; 3.学生所选课题以本专业为限,不得选择非本专业研究内容做毕业 设计; 4.在研究期间,学生必须保证充裕的研究及写作时间。 下达任务日期:11年01月15日 要求完成日期:11年04月20日 答辩日期: 11年05月21日 指导教师:程谦 开题报告 题目:对提高铁路车站安全管理的思考 报告人:楼远飞 2011年1月15日 一、文献综述 车站是全国铁路网上数量最多、分布最广的铁路基层单位。随着生 产力布局的调整,基层站段撤并整合,站段的管理跨度相应扩大, 安全管理的难度也随之增大,确保安全稳定的任务越来越重,对站 段自主安全管理能力建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抓好车站安全管理,强化现场作业安全控制,确保运输安全和畅通,是必须高度重视和 认真思考的课题。 二、选题的目的和意义 随着新一轮的体制改革,目前剖析车站安全管理内容的深度还远远 不够,尤其缺乏运用科学手段对车站安全进行深入的研究,且理论 指导和现场操作性不强。为了深入探索车站安全管理,更好地管理 车务单位,选择了车站安全管理作为研究课题。 三、研究方案:

暖通毕业设计开题报告

题目:永州商业广场综合楼中央空调系统设计 学院:建筑工程学院 专业: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 学生姓名: xx 学号: 201209010114 指导老师: xxx 2016年3月30日

开题报告填写要求 1.开题报告(含“文献综述”)作为毕业设计(论文)答辩委员会对学生答辩资格审查的依据材料之一。此报告应在指导教师指导下,由学生在毕业设计(论文)工作前期内完成,经指导教师签署意见及所在专业审查后生效。 2.开题报告内容必须用黑墨水笔工整书写或按此电子文档标准格式(可从教务处网页上下载)打印,禁止打印在其它纸上后剪贴,完成后应及时交给指导教师签署意见。 3.“文献综述”应按论文的格式成文,并直接书写(或打印)在本开题报告第一栏目内,学生写文献综述的参考文献应不少于10篇(不包括辞典、手册),其中至少应包括1篇外文资料;对于重要的参考文献应附原件复印件,作为附件装订在开题报告的最后。 4.统一用A4纸,并装订单独成册,随《毕业设计(论文)说明书》等资料装入文件袋中。

毕业设计(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 一、引言 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购买力增强。近年来修建了不少商业建筑,并且向多元化方向发展,建筑规模越来越大。装饰豪华、营销全面、多维服务,集商贸、娱乐、居住、办公为一体的高级商城也层出不穷。 商业建筑是一个流动人口众多的公共场所,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新鲜空气量等,对顾客和商场职工的身体健康影响很大。因此,商业建筑的空气环境越来越被商业部门所重视。我国卫生防疫部门对商业建筑提出了卫生要求,对较大的重点商场还进行过监测,对一些已建的大中商场要求进行改造,增设通风设施或加建空气调节装置。新建的大中商业建筑纷纷安装了空调系统,以提高商场的档次,吸引更多的顾客。各大城市中频频展开的“商战”更加速了空调系统在商业建筑中的普及。 商业建筑不断的增多,以及人们对室内空气的温湿度、洁净度和空气品质问题越来越重视,加上能源的紧缺,节能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因此迫切需要为商业建筑物安装配置节能、健康、舒适的中央空调系统来满足人们对高生活水平的追求。目前,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增长,生活条件日益改善,人们对生活环境的舒适性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中央空调的需求越来越大,对中央空调节能、舒适、健康更加关注。 国际标准规定,商用空调是3HP以上空调机组的统称,因此商用空调种类颇多。包括风冷热泵型中央空调机组,水冷螺杆式冷水机组、离心式冷水机组等等。 因此,设计一项节能、舒适、健康的中央空调工程是很有实际意义的。 二、研究现状 中央空调在世界上已有百年的发展历史,在中国也有20多年的应用时间,然而真正引起国内企业关注还是近几年。目前国内市场中央空调领域竞争已经进入白热化阶段,随着价格战连绵不断,在家用空调领域几乎已经无利可图的企业纷纷开始在中央空调领域寻找新的发展空间和利润增长点。 2003年中央空调市场容量将达到85亿元,2005年达到200亿元以上。市场空间迅

交换与路由实训报告

交换与路由 实训报告 实验一交换机的基本配置与管理 实验目标 ●掌握交换机基本信息的配置管理。 技术原理 ●交换机的管理方式基本分为两种:带内管理和带外管理。 ●通过交换机的Console端口管理交换机属于带外管理;这种管理方式不占用交换机的网络端口,第一次配置 交换机必须利用Console端口进行配置。 ●通过Telnet、拨号等方式属于带内管理。

●交换机的命令行操作模式主要包括: ●用户模式Switch> ●特权模式Switch# ●全局配置模式Switch(config)# ●端口模式Switch(config-if)# 实验步骤: ●新建Packet Tracer拓扑图 ●了解交换机命令行 ●进入特权模式(en) ●进入全局配置模式(conf t) ●进入交换机端口视图模式(int f0/1) ●返回到上级模式(exit) ●从全局以下模式返回到特权模式(end) ●帮助信息(如? 、co?、copy?) ●命令简写(如conf t) ●命令自动补全(Tab) ●快捷键(ctrl+c中断测试,ctrl+z退回到特权视图) ●Reload重启。(在特权模式下) ●修改交换机名称(hostname X) 实验设备 Switch_2960 1台;PC 1台;配置线; 实验二交换机的Telnet远程登陆配置 实验目标 ●掌握采用Telnet方式配置交换机的方法。 技术原理 ●配置交换机的管理IP地址(计算机的IP地址与交换机管理IP地址在同一个网段): ●在2层交换机中,IP地址仅用于远程登录管理交换机,对于交换机的运行不是必需,但是若没有配置管理IP地址, 则交换机只能采用控制端口console进行本地配置和管理。 ●默认情况下,交换机的所有端口均属于VLAN1,VLAN1是交换机自动创建和管理的。每个VLAN只有一个活动的管 理地址,因此对2层交换机设置管理地址之前,首先应选择VLAN1接口,然后再利用IP address配置命令设置管理 IP地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