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的利用》名师教案

《声的利用》名师教案
《声的利用》名师教案

《声的利用》教学设计宜城市郑集实验中学王锋

《圆明园的毁灭》公开课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教材简析 这篇精读课文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景 象。课文语言简洁,结构严谨,构思颇具匠心,题目为“毁灭”,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它辉煌的过去,把美的东西毁灭了,这真是一个悲剧,更能激起读者的痛心与仇恨。 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激发人们不 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 2.想象并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文化。 3.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不忘国耻、振兴中华之情。 4.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景观,感受祖国的灿烂 文化。 2、让学生了解“圆明园毁灭”这一屈辱历史,激发学生的爱国之情。 教学准备 1、课前收集圆明园的相关资料。 2、制作相关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板书课题,课件出示昔日辉煌图片。 这是一座圆满无缺的皇家园林,这是一座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这座园林的名字就是——圆明园。然而这座圆满无缺、光明普照的皇家园林却被无情地毁灭了! 2、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请同学们放声朗读课文, 走进圆明园,了解圆明园的昨天与今天。 二、预习交流,解决难点 自由读课文,小组交流:圆明园昔日究竟是怎样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 三、交流品读

(一)感受昔日辉煌 1、出示课件,欣赏圆明园美景。 2、多么精美、多么壮观的园林呀,课文又是如何描写的,请自由读,想一想:作者从哪几个方面介绍了圆明园的景观? 3、圆明园除了有金碧辉煌的殿堂,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这些宏伟建筑之外,还有别的吗?(理解圆明园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4、学生带着自豪与惊叹的口气朗读第四自然段。 过渡:这就是人间天堂的圆明园,这就是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被称为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的圆明园。然而,这都成了我们的梦!我们再也看不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这一切的一切都已经化为了一片灰烬。 (二)研读“毁灭” 1、是谁犯下了这滔天罪行? 2、“侵略者”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指名读 “他们把园内凡是 ....统统 .....;拿不走的 .....;实在运不走的 .......,就 .....。” 3、听到这里,你有何感想?(愤慨、痛苦、痛惜.......) 4、请大家带着你对这些残暴的侵略者的愤恨读一读最后一个段落的最后两句。 “大火连烧三天,烟云笼罩了这个北京城。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三)体味“不可估量”的损失 “圆明园的毁灭是祖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也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1、学生齐读第一自然段。同学们,你们怎么理解这句话呢?让我们亲眼目睹一下当年这些强盗野蛮抢夺、肆意破坏的情景。 2、课件播放《火烧圆明园》的视频片断 3、面对这把罪恶之火,面对如今只剩下的残垣断壁,此刻,你最想用一个什么词语形容你此时的心情? 生:悲痛、痛惜、痛恨 4、同学们,在历史的学习中你们会找到更多的答案,我想告诉你们的是,落后就要挨打,我们除了痛恨甚至仇恨英法联军的强盗行径,还应该反观自省,勿忘国耻,振兴中华!

声的利用教案

课题:1.5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知道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 4.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 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教学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教学设施 可乐瓶、酒精灯、橡皮膜、多媒体。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启发。 教学过程 一、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1) 游戏:通过一组(五人)说悄悄话的情景动画,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教师提问:这个游戏说明声音有什么作用呢? 2.引入(2) (1) 教师提问:通过学习声现象,知道了声的频率比较广,包括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频率在—20000 Hz的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 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 (2) 教师:那么声究竟有些什么用途呢?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声能传递信息 (1) 学生思考、讨论,举手回答:声能传递信息(板书) 学生举例:如我们楼道里的声控开关;医院里检查病情用的“B超”和“彩超;利用“声呐”探测黑匣子等。 (2) 观看课件“传递了什么信息”:隆隆雷声过后的一场大雨;铁路工人利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丝;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跳的情况;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蝙蝠靠超声波绝技在夜间捕捉昆虫的呢? 2.探究声能传递能量 声音除了能传递信息,还能干什么呢? (1) 动画演示“舞动和熄灭的烛光动画”: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精选优质教案和说课稿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圆明园的毁灭》优质教案精选(一) 教学目标 1.认识10个生字,会写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毁灭、不可估量、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等23个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园明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能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情感的变化。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教学难点 体会文章所要表达的情感,感受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认识“殿、珑”等10个会认字,会写“毁、估”等1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举世闻名、众星拱月、亭台楼阁、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23个词语。 2.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3.学习第1、3、4自然段,在阅读中体会文章的表达方法,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1.出示圆明园断垣残壁的幻灯片。 师:孩子们,请静静地观赏这幅图片,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指两名学生作答。 师:从1860年开始,这些断壁残垣就默默地伫立在北京西北郊圆明园遗址,历经150余年岿然不倒,它们,是在诉说一段历史。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近这段历史,走进课文《圆明园的毁灭》。 2.师生齐板书课题——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想了解更多关于圆明园的知识吗?让我们一起走进圆明园吧。快速浏览课文。 (学生自由读课文,教师在一旁巡视,了解学生的读书情况。) 2.读完课文,同学们了解到了什么? 3.以“不可估量”为切入点,引领下文。 刚才同学读课文不但读得通顺流利,而且有的同学还读得很有感情。老师相信你们同样能有感情地读好下面的词语。自己先练习读一读,边读边想象画面。 (1)老师检查词语的朗读:(开火车读)

第五节声的利用学案

第五节声的利用 【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学习探究】 【要点1】声与信息 〖活动1〗阅读课本“声与信息”总结下列问题: 1.写出课本中提到的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2.小组交流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 3.小组讨论:分析上述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何不同点: 结论: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一是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我们的说话声);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像蝙蝠的回声定位、声呐等)。 【要点2】声与能量 〖活动2〗阅读课本“声与能量”总结下列问题: 1.声也能传递能量吗? 2.你能举出日常生活中声传递能量的例子吗? 3.观察:将一支点燃的蜡烛放在收录机的喇叭前方时烛焰的变化。 〖应用〗声音在传播过程中不仅传输信息,同时还传播能量,试举一些应用实例: 传输信息:。 传输能量:。 【当堂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大象利用人们听不见的超声波进行交流. B 人们利用听得见的次声获得信息,来预测火山、地震、海啸等灾害性的自然现象发生 C 玩具、激光器发出的是超声波 D 核爆炸、火箭发射、化学爆炸能产生次声波 2.关于声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它是利用次声波定位的 B 它本身必须能发射超声波 C 它本身必须能接受超声波 D 它能确定物体的远近

圆明园的毁灭赛课教案(公开课教学设计)

21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6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会写亭台楼阁、奇珍异宝、诗情画意等词语。 2、有感情的读课文。背诵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1、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 2、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圆明园风景及文物图片、多媒体课件 学生:收集有关圆明园的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情导入,揭题质疑 正式上课之前,老师要为大家读一段法国大文豪雨果的话: 在世界的一隅,存在着人类的一大奇迹,这个奇迹就是圆明园,一个近乎超人的民族所能幻想到的一切都汇集于此,只要想象出一种无法描述的建筑物,一种如同月宫似的仙境,那就是圆明园。(板书:圆明园) 1、课件出示圆明园毁灭前的图片 2、过渡:可是这仙境般的圆明园现在怎样了呢? 3、出示图片:圆明园的残垣断壁(板书:毁灭) 4、读题质疑:此时的你有没有什么疑问呢? 5、学生提出问题:如仙境般的圆明园究竟是怎样的景象?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为什么会被毁灭?圆明园毁灭的究竟是什么? 二、朗读感受,品味辉煌 1、过渡:现在就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走进昔日的圆明园去看一看,来欣赏它那往日的风采。 2、请同学们认真读课文二、三、四段,过去的圆明园是什么样的,画出有关语句,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学生反馈,师总结:圆明园特别大,因为它由众多小园组成,很多小圆绕在圆明园周围,可以用一个词来表示(众星拱月) 4、课文第三自然段写了圆明园的建筑宏伟,自已默读并找一找这些句子中一共用了几个“有”?找到一个圈一个不要漏掉,漏掉一个有就是漏掉了一处著名的景点,漏掉一个有就是漏掉一个著名的园林啊! 5、同学们找到了几个有?我们一起读一读好吗?(一共有七个“有”) 6、那它们分别具有什么样的特点呢?(出示课件,殿堂的特点是金碧辉煌,亭台楼阁的特点是玲珑剔透,买卖街的特点是热闹非凡,山村乡野的特点是幽静) 7、由此可见,有些建筑是有气势的热闹的,还有些是精美的宁静的。明确了它们各自的特点,我们现在再来读读吧!注意要用语速的快慢和声调的高低来体现景观不同的特点。 8、多美的圆明园呀,我们可以理直气壮地当之不愧地说:圆明园是——(生:园林 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板书:(园林的瑰宝、建筑的精华) 9、师、圆明园除了有宏伟的建筑,还有哪些东西?(还有珍贵的历史文物)想象一下,两千三百年,该有多少青铜礼器?该有多少名人书画?该有多少奇珍异宝?拿起书来自豪地读。 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你想见见这些宝物吗?那就让你们开开眼界吧。出示圆明园内珍藏的珍贵文物图 10、是呀,如此之多的珍贵文物,课我们不得不感叹——(生齐读句子)圆明园是当时世界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板书:(博物馆、艺术馆)

八年级物理上册第2章第3节声的利用学案2无答案 新人教版

声的利用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 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三、学习活动: 活动一:声音与信息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吗? 仔细研读课本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1.写出课本中提到的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2.小组交流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 3.小组讨论:分析上述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何不同点: 结论: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我们的说话声);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像蝙蝠的回声定位、声呐等)。 活动二:声音与能量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 类比水波的产生、传播猜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演示:如图2.3-5 ,用扬声器对准旁边的烛焰,播放音乐后你看会发现: 1.看到的现象:。 2.说明:。 3.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有哪些应用?(请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本部分内容) 4.读课本P40页说明声音传递能量的其他例子。 四、应用训练: 1.医生给孕妇做B超,说明声音能够传递,医生用超声波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波能够传递。 2.利用超声测位仪想海底垂直发射声波,经过4s后收到回波,此处海底有多深? 五、课堂小结: 1.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吗?举例说明。 2.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举例说明。 六、达标检测: 1.几种动物和人能够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如下: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 14 圆明园的毁灭 名师教案

14 圆明园的毁灭 文本分析: 本文以“圆明园的毁灭”为主题,用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被毁灭的过程,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这是一篇向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的文章。因此,在教学设计中宜采用“先教后学”“以教导学”的设计思路,教师要不失时机地教给学生多种学习方法,做到以学生为主体、以文本为依托、以情感为纽带、以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生发展为目的,充分挖掘教材,多角度地利用媒体创设情境;利用网络资源丰富文本信息,让学生透过语言文字感受语言深处的情感,增强责任感。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反复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情感变化。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理解课文内容,领悟课文通过对比表现主题的写法。 4.受到热爱祖国的情感熏陶,增强振兴祖国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被毁灭的经过,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难点:学习运用对比表现主题的方法,受到爱国情感的熏陶。 课时安排:2课时 1.会认“估、煌、殿”等10个生字,会写“毁、拱、辉”等15个生字。理解重点词语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 3.在反复朗读中初步感受作者的情感变化。

1.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感悟作者的情感。 一、激趣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激趣,引导学生感受圆明园曾经的辉煌。 导语:同学们,法国作家雨果曾经说过:“人们一向把希腊的巴特农神庙、埃及的金字塔、罗马的竞技场、巴黎的圣母院和东方的圆明园相提并论。如果不能亲眼看见圆明园,人们就在梦中看到它。”圆明园为什么会有如此高的赞誉呢?请同学们欣赏下面的图片,感受圆明园的辉煌壮丽。(教师出示展现圆明园辉煌过去的相关图片。) 2.教师由“辉煌”过渡到“被毁灭”,揭示课题。 过渡:是啊!昔日的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它既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建筑;它还是一座博物馆、艺术馆,有历代文人字画,有奇珍异宝。圆明园以其独特的建筑艺术被称为“万园之园”,而如今却只剩下屹立在风中的断壁残垣。(教师出示圆明园遗迹的图片。)这节课上,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教师板书课题。)一起去了解圆明园的“前世今生”。 3.读课题,想象画面。 (1)学生读课题,教师激情叙述。 师:“圆”是圆满无缺的“圆”,“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园”是万园之园的“园”。一座圆满无缺的光明普照的万园之园,被两个强盗给毁灭了。 (2)学生想象画面,自由交流。 示例:我仿佛看到了金碧辉煌的宫殿,看到了圆明园中各处的名胜古迹;看到了一群无耻的强盗正在圆明园内烧杀抢掠。 二、初读课文,检测预习 1.了解圆明园的建筑历史。 圆明园是清代大型皇家园林,坐落在北京西北郊,与颐和园毗邻,由圆明园、长春园和绮春园组成,所以也叫圆明三园。此外,还有许多小园,分布在东、西、南三面,众星拱月般环绕在圆明园周围。圆明园占地面积3.5平方千米,建筑面

人教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上册四单元第14课《圆明园的毁灭》(教案)

第四单元 【教材分析】 1.单元主题: 本单元课文主要是围绕“浓浓家国情”这个专题进行编排的。主要由《古诗三首》、《少年中国说》和《圆明园的毁灭》三篇精读课文,以及1篇略读课文《无名岛》组成。《古诗三首》分别记录了宋代陆游的《示儿》、林升的《题临安邸》以及清代的龚自珍的《己亥杂诗》中的一首,三首古诗体现了诗人满满的爱国情怀;《少年中国说》是清朝末年梁启超所作的散文,写于戊戌变法失败后的1900年,文中极力歌颂中国少年的朝气蓬勃,热烈讴歌希望出现“少年中国”,号召和激励我中国少年为创建少年中国而奋斗,寄托了作者对少年中国的热爱和期望,表达作者热切盼望祖国繁荣富强的强烈愿望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圆明园的毁灭》描述了圆明园昔日辉煌的景观和惨遭侵略者肆意践踏而毁灭的经过,表达了作者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无限热爱,对侵略者野蛮行径的无比仇恨,警示人们勿忘国耻,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无名岛》主要讲了将军上岛后发生的事情,表达了战士们对祖国领土的热爱,抒发了他们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怀。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2.单元重点: (1)阅读时,学习借助相关资料理解课文。这是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旨在引导学生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通过查找相关资料,进一步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古诗三首》的学习中,要鼓励学生去查找写作的背景,了解诗人,了解诗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如当时宋代的社会环境等;《无名岛》一文鼓励学生去查找我国海岛战士生活的相关资料。教学时,要引导学生通过查找相关资料深入理解和感受文中的含义和包含的情感,学会积累,学习拓展运用。 (2)学习列提纲,体会习作的乐趣。本单元安排了习作《二十年后的家乡》。这次习作中,要求学生大胆想象,激发学生热爱家乡、长大后建设家乡,造福家乡的美好愿望,通过列写作提纲,让学生分段叙述,将文章写清楚。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学习了一定的网络技术,能通过计算机查找资料,有一定查找资料的基础,但有针对性的查找和筛选需要的材料的能力较弱,还需要训练。 本次习作,对学生来说可写的东西很多,如何将所写的内容合理安排,需要学生学会写作前列提纲,这个方法对学生来说之前接触少,但对于用几个小标题概括课文内容,时常接触,这种需要一个转换,部分学生会感到困难。 【教法建议】 1.引导学生查找与课文内容有关的资料。教师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指导,不仅提高学生

八年级物理上册 声的利用导学案 人教新课标版

《声的利用》导学案 一、学前感知 (一)学习目标: 1、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二)重点难点: 重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难点: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三)课前准备: 1.从物理角度看,噪声。 2.从环保角度看,凡是妨碍人们正常、和的声音,以及对人们要听的声音起作用的声音,都属于噪声。 3.控制噪声要从三个方面入手,即、、。 4.日常生活中利用声传递信息的实例有:、、。 5.利用声波传递能量的实例:、。 二、课堂互动 知识点(一)声音与信息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吗? 活动1:仔细研读课本第一部分,回答下列问题:(先独立思考,后小组交流讨论) 1、写出课本中提到的声传递信息的例子: 、。 2、小组交流声传递信息的例子还有哪些? 、。 3、小组讨论:分析上述声传递信息的例子有何不同点: 、。 结论:声传递信息的例子大致我们可以把它们分成两类: 一是_____________________(像我们的说话声); 另一种是______________(像蝙蝠的回声定位、声呐等)。 知识点(一)声音与能量 问题:声音可以传递能量吗? 类比水波的产生、传播猜想: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活动二:演示:如图1.5-5去掉可乐瓶的瓶底,给开口处蒙上橡皮膜并扎紧。对着火焰敲橡皮膜,由于膜的振动,压缩空气。 1、看到的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声波传递能量的性质有哪些应用?(请学生阅读教材完成本部分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学语文教学案例022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案例 一、直面毁灭──激发情感 1.播放火烧圆明园的片断。 2.同学们知道片中被火烧掉的是什么地方吗?这节课我们来学习《圆明园的毁灭》。板书课题。 3.对于圆明园,你了解多少?学生交流课前通过读课文和查阅资料了解到的关于圆明园的情况。 师小结:圆明园占地约347公顷,有640个足球场那么大。历经康熙、雍正、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六代皇帝,经过150多年的修缮扩建,花费了不可计数的人力物力,汇集了无数天下胜景和名园的精华。可就是这样一座万园之园,却被英法联军毁灭了。 4.了解毁灭经过。 (1)英法联军到底是怎样毁灭圆明园的?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5段。 (2)指名读,提醒学生把心中的感情读出来。 (3)读了这段,你能用一两个词来形容一下侵略者吗?(残暴、野蛮、无耻等。)课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 引导学生从“闯、搬、掠、毁”等词语体会侵略者的残暴和野蛮。 (4)英法联军简直不是人,你们恨他们吗?把你们的感情通过读表达出来吧!齐读第5段。 二、再现辉煌──深化情感 1.理解“不可估量” (1)三天三夜有多少个小时?多少分钟?多少秒? (2)烧掉一幅历史名画只用几秒钟,烧掉一个建筑,只需几分钟。在347公顷的圆明园内,大火同时燃烧259200秒会烧掉些什么?(全体静默,放大火焚烧圆明园的镜头无声录像半分钟。)(3)259200秒啊!347公顷的圆明园同时燃烧,该会烧掉了多少奇珍异宝,宏伟建筑啊!你能估计一下圆明园的损失吗?

(4)所以课文说圆明园的毁灭是不可估量的损失。指名读第1段。 课文用了几个“不可估量”?师引读:圆明园的毁灭是?(生读: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圆明园的毁灭是?(生读: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 2.感受昔日辉煌 为什么说圆明园的毁灭不仅是中国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还是世界文化史上不可估量的损失呢?如果圆明园没有毁灭,会是什么样子呢?假如历史可以倒转,让我们走进圆明园,去看一看吧。 (1)默读第2--4段,看一看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2)边读划出感受最深的句子,做批注。 谁能说一说圆明园是一座怎样的园林? 抓住“举世闻名、博物馆、艺术馆、瑰宝、精华”这些词语引导学生讨论:为什么人们给圆明园这么高的评价?(建筑宏伟,有无数珍贵文物)要求学生用“因为_____,所以圆明园举世闻名。”句式回答。 建筑宏伟: 出示课件,展现圆明园布局。圆明园除了三个大园,周围还有许多小园,这就叫?“众星拱月”。 圆明园内有些什么样的景观?读一读第3自然段。 课文一共用了几个有?师引读,圆明园有……也有……有……也有……有……还有……不仅有……还有,然后学生再齐读。 假如要写尽圆明园所有的景观还要多少个有?引导学生从“……、民族建筑、西洋景观、饱览中外名胜等体会圆明园的美丽和伟大。 在圆明园内漫步,会是什么感觉?指名读,读出自己陶醉、自豪的感受-出示课件,展现圆明园部分景观图片,配以柔美的音乐,再指名读,齐读 这就是我们万园之园的圆明园,这就是让人流连忘返的圆明园,

部编版小学语文《圆明园的毁灭》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出示课本114页的插图,让学生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然后告诉学生,这就是曾被誉为“万园之园”的圆明园。现在我们看到的只是残墙断壁。那么圆明园以前是什么样儿,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21课《圆明园的毁灭》。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读准生字的读音,画出带有生字的词语,把课文读通顺。 2.默读课文,标出自然段序号,想想每个自然段主要讲的是什么意思?课文主要讲了几部分内容?(两部分:(1)圆明园以前的辉煌景观;(2)圆明园的毁灭。) 3.检查认读生字词情况(抽读生字词卡片,可采取指名读、齐读、开火车读、比赛读等方式。) 4.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字音。

三、自学课文,小组交流讨论 1.自学生字词,不懂的词语可通过查字典和联系上下文来理解。2.默读课文,想想当年的圆明园是什么样子的,圆明园是怎样被毁灭的? 3.遇到不懂的问题,在小组讨论后,把你们认为有价值的记录下来。 (1)小组讨论:每人提出自己的问题后,小组进行整理,写出几个有代表性的大问题。(2)出示每组同学提出的问题,并对所有问题进行分类归并,归纳整理出几个大问题。 四、交流自己从课外书中查到的有关资料 第二课时 一、质疑,明确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1.这节课的主要任务就是把你们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互相交流一下,通过交流进一步深入理解课文,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思想感情的。 2.明确本节课主要解决的问题。(投影出示)圆明园以前是如何的辉煌,它又是怎样被毁灭的? 二、讨论、交流、解决难点 1.自读课文,自己思考上面的问题。 2.小组讨论,相互交流。 (四个人为一小组,由小组长进行组织,争取小组成员共同参与讨论。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的利用》导学案 新人教版

八年级物理上册《声的利用》导学案新人教版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了解现代科技中与声音有关的知识应用,主要是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讨论、交流获得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增强学生主动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进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重难点】 声音可以传递信息和能量 【教学过程】 【知识准备】 1、声音有哪些特性? 2、什么是次声波?什么是超声波? 【学习新知】 一、声与信息 (一)、学生自主学习阅读课本46-47页“声与信息”部分内容,解决下列问题: 1、你了解了哪些利用声音传递信息的例子(除了课本的例子请再列举2个)

2、蝙蝠能以很高的精度确认目标靠的是这种方法叫。声纳的原理是。 3、什么是“B超”?它探查对人体有伤害吗? (二)、交流展示、点拨归纳 1、小组内组员交流自己所写事例,然后整理,最后派代表起来班级交流展示 2、点拨归纳以上所有事例有个共同特征就是:声音可以传递 二、声与能量 1、小组合作探究实验(1)、器材:(2)、实验过程:(3)、实验现象: 小组交流后你们组得到的结论是:声音可以传递 2、交流展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那么你所见到的生活中利用声传递能量的事例有哪些那?小组内组员交流自己所写事例,然后整理,最后派代表起来班级交流展示 三、当堂练习 1、小明向远处的大山喊了一声,经过 1、2s听到回声,请问:小明距离大山多远?(当时气温是15摄氏度) 2、蝙蝠飞行时会发出 ,这些碰到墙壁或昆虫时会反射回来,根据到来的方位和时间,蝙蝠可以确定目标的位置和距离。 3、在海滩打捞中,沉船定位和测量海深都要用到侧位仪(又叫“声纳”),它的探测系统将获得的数据送到中央处理器进行

圆明园的毁灭微课教案-圆明园的毁灭优质教案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一、教学分析 (一)教学内容 《圆明园的毁灭》是第七单元的开篇之作。课文以精练的文字描述了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和它的毁灭,旨在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热爱和对侵略者强盗行径的仇恨。 (二)教学对象 我班学生在四年级时曾学过《颐和园》一文,对祖国皇林艺术的成就有了初步的了解,加上四年多的学习训练,已具备了一定的自学能力,但我班学生课外阅读量不大,知识面较窄,他们对祖国灿烂文化的了解以及中华民族的屈辱史了解不多,尤其是对圆明园的辉煌过去与毁灭经过,他们更是知之甚少,这将会给本课教学增加很多难度。为此,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制作成学习专题网站,通过在网站上学习学生对圆明园有更生动丰满的具象,从而提升爱国主义情感。 (三)教学环境计算机教室环境教学。 二、教学目标设计 (一)知识与技能:通过自主解疑,理解“众星拱月、玲珑剔透”等词语。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学习与运用搜索、整理资料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学习网站、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关键词句,读悟结合,深刻感悟祖国灿烂的历史文化及侵略者的罪恶行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教学重难点 (一)教学重点:通过学习,学生了解这一屈辱的历史,激发爱国之情。 (二)教学难点:学生能读文、感悟、想象,在脑海中再现它昔日辉煌景观。 四、教学方法、过程及整合点 (一)教学方法 自主学习法、朗读感悟法、合作学习法。 (二)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1)谈话导入,学生交流北京的名胜古迹。 (2)学生讨论自己对圆明园的了解,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观看图片和视频,学生谈体会。 【设计意图】谈话法回顾以前学过的或看到过的北京的名胜古迹,学生学过皇家园林《颐和园》,对颐和园的成就有一定的了解,可以帮助学生唤起已有的学习经验想象圆明园过去的辉煌。观看图片、视频激发学习兴趣,从而突出了重点。 2.确立主题,自主探究 (1)圆明园为什么会被毁灭? (2)为什么说它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3)为什么说它是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通过“布局、名园胜景、历史人物”版块在任务驱动下选择性的围绕一个问题作为学习的中心内容。 【设计意图】《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多方面提高学生的能力。这样设计,实现了课内外相融合,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使语文学习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同时,通过查阅、收集、交流资料,学生切实了解圆明园的价值,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3.小组交流,全班汇报 (1)把你在学习网站上掌握的内容讲给你的小组同学听。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精品教案:声的利用教学案例

课题: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的应用。 2、过程与方法: 通过参观和检索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等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知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了解声现象的运用,进一步增强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了解声与信息的传递及声与能量的应用,拓宽知识面。 教学准备 影片《泰坦尼克号》的剪辑部分、“海豚”或“蝙蝠”的资料片(如果没有,可下载图片和文字材料)、雷达图片、扬声器、蜡烛。 设计思路 本节内容为科普性质,意在拓宽学生的视野,把物理知识与我们日益发展的科技社会联系起来,在学生领略知识的过程中,欣赏和体会科学的美学价值和使用价值。 声与信息这部分内容,由泰坦尼克的沉船联系到声呐,再联系到海豚和蝙蝠的信息系统。让学生体会科学世界的奇妙性和思辩性,善于发现事物的特性,并取之长处,为人类造福。 声与能量,因为前面已有辅垫,这里仅做个小实验证实一下,不作探究设计。主要让学生领会人们把招声波的能量运用到现代社会中,如超声波清洗技术和超声波检测技术。如果有可能,这部分内容可设计为外出活动,组织学生到生产此类设备的厂家进行参观,这样会更好。 最后部分,设计小组“声声不息”、“声与生活”的检索,既可以把前面的内容串成一线,从而达到复习的目的,也可以让学生增加兴趣,增强对学习科学的信心和决心。 教学教程 一、声与信息。 1、(播放影片《泰坦尼克号》中轮般中沉没时的场景) 1912年,泰坦尼克号首次出航便触到冰山沉没,主要原因是当时还没有专门的手段遥测航道上有无冰山之类的障碍物。 教师:如果你们是船舶专家,你们能否用学过的声学知识设计出办法预先测知航道上有无障碍物,以避免发生危险呢?(如果学生

圆明园的毁灭及优秀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不可估量、损失、皇家园林、组成、一般、象征、、诗情画意、宏伟、唐代、凡是、统统、销毁、侵略、奉命”等词语。 2.以悟促读,提高朗读能力;以悟促诵,背诵重点段落,积累语言。3.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学生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重难点: 通过阅读,再现圆明园昔日的辉煌壮观,激发学生对祖国灿烂文化的爱,对侵略者的恨,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一、质疑课题,导入新课 1、揭题,看到课题你想知道哪些相关的容? 预设:圆明园是什么样的?谁毁灭了圆明园? 圆明园怎样被毁灭的?圆明园毁灭的原因? (如出现问题:圆明园是什么?可从“园”字入手。) 二、初步感知 1、自读课文。 2、交流初读收获。 三、走近圆明园

1、感知价值 (1)关于圆明园的毁灭,文中第一段这样说:(出示课件)学生指读、齐读。 (2)说说对这句话的理解。提示理解“不可估量”。 (3)改说价值。 2、再现圆明园昔日辉煌 (1)、自读课文,思考:圆明园是个怎样的园林? (2)、交流 布局:众星拱月(展示圆明园整体布局图片。直观感受圆明园的宏大规模。) 景致:有金碧辉煌的殿堂,也有玲珑剔透的亭台楼阁 有象征热闹街市的“买卖街” 也有象征田园风光的山乡村野 仿名胜古迹 根据诗情画意建造 不仅有民族建筑,还有西洋景观。 A、抓住“金碧辉煌”“玲珑剔透”“买卖街”“山乡村野” 感悟景观风格各不相同。 B、想象“雷峰夕照”“平湖秋月” C、男女生分读。 D、师:这各地的风景名胜实际距离不下百里、千里,甚万里,但圆明园却相互为邻。引读:所以漫步园有如———————

人教版2020年物理八年级上册第2章《第3节 声的利用》教案

《第三节声的利用》教案 教学目标 1.掌握利用声音传递信息和能量的实例;了解超声波的特点。 2.通过观察、参观或看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3.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超声波的特点及应用。 教学难点 利用声音测距。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夜幕降临,危害农业的夜蛾飞了出来,蝙蝠从天而降,用“超声雷达”搜索着,突然发现了夜蛾。夜蛾也发现了蝙蝠,马上变换飞行方向,兜圈子,翻筋斗,螺旋下降,最后收起翅膀,径直落到了花草之间,具有精细“超声雷达”的蝙蝠却扑空了。 科学家研究这场有趣的搏斗。原来有些夜蛾会发出与蝙蝠定位回声极相似的超声波,达到欺骗蝙蝠的目的(如图所示)。 蝙蝠搜索“目标”是利用眼睛还是超声波?夜蛾发现蝙蝠是利用什么呢?

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探究《第三节声的利用》。(板书设计) 二、自学互研 (一)声与信息 自主阅读教材P38~39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1.如图所示,人们利用超声波捕鱼,是因为声可以传递信息。 2.雷声预示一场可能的大雨,听诊器了解病人的病情,这都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3.声呐系统是根据蝙蝠的回声定位研究发明的。回声定位是指定位系统发出一列声波,再根据反射回来的声波信息确定障碍物的位置和形状等信息。 4.B型超声波诊断仪在医疗领域中的应用非常广泛,其工作原理与声呐相似,由B超仪向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再由反射回来的信号判断人体内部的情况。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声音的一个重要应用是传递信息。 (二)声与能量 自主阅读教材P39~40的内容,独立思考并完成: 5.如图所示,在鼓的一侧点燃一支蜡烛,然后在另一侧用力敲鼓,在听到很响的鼓声的同时还将会看到蜡烛被吹灭,这表明声波可以传递能量。 6.找一张有强烈节奏感的歌曲或乐曲的光盘,放在CD机中,开大音量,将一张薄纸片放在喇叭前,将会看到纸片摆动,这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圆明园的毁灭》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1.认识六个生字,会写十四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估量、损失、殿堂、销毁、瑰宝、灰烬、举世闻名、众星拱月、玲珑剔透、亭台楼阁、诗情画意、天南海北、奇珍异宝”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三、四自然段。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4.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过程与方法: 以读为本,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感悟、想象,追忆辉煌。创设强烈的对比,引发学生心灵的震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引导学生在阅读中得到“形象的感悟、情境的感染、心灵的感动,从而使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了解圆明园辉煌的过去和毁灭的经过,激发热爱祖国文化、仇恨侵略者的情感,增强振兴中华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难点: 领悟文章的表达特点。 三、教学策略 1.恰当引入课外资料,帮助学生理解文章内容,感受圆明园昔日的辉煌。 2.创设情境,引导学生入情入境的读,激发情感,引发心灵的震撼。 3.设置拓展学生思维的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广度与深度。 4.引导学生关注文本表达的特点,边读边积累。

四、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在北京,有一座历史悠久的皇家园林,曾经被称为“万园之园”,如今却只剩下残垣断壁。它就是圆明园。它曾经有着怎样的光辉历史,又是如何被毁灭的让我们走进课文,齐读课题。 【教学意图】通过谈话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整体感知,把握内容 1.初读课文,学习课文生字词。 2.检查学生字词情况。(出示课件:读准字词和句子) 3.文章的题目是《圆明园的毁灭》,课文的哪部分写的是这个内容(第五自然段)其他几个自然段又写了什么呢请你默读课文,尝试给课文分段并概括段意。 4.作者在开篇就对圆明园的毁灭表达了自己的感受,出示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字,请你们读一读,你读出了什么 预设:学生可能从以下角度来表达。 (1)对“不可估量”的字面意思的表述。 (2)对“祖国文化史”和对“世界文化史”递进的理解。 (3)对作者表达的情感的初步感悟。 ………… 5.作者开篇就这样表达了自己的感受,他为什么这样说呢就让我们回到一百四十六年前,走进圆明园。 【设计意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关注课文第一自然段文字表达的作用。 (三)感悟语言,再现辉煌 1.作者在文中是怎样评价这座皇家园林的读一读,体会情感:自豪、赞叹、欣赏…… 指名回答,教师出示句子: (1)圆明园是一座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 (2)圆明园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博物馆、艺术馆。 (3)圆明园是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

《声的利用》教案

第3节声的利用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2.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3.知道什么是超声波和次声波; 4.了解超声波和次声波的特点; 5.了解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参观或者录像等有关的文字、图片、音像资料,获得社会生活中声的利用方面的知识。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了解声在现代技术中的应用,进一步增加对科学的热爱。 教学重点 了解声音可以传递信息,了解声音可以传递能量。 教学难点 现代技术中与声有关的知识应用。 教学设施 可乐瓶、酒精灯、橡皮膜、多媒体。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启发。 教学过程 一、设问题的情境,引入新课 1.引入(1) 游戏:通过一组(五人)说悄悄话的情景动画,说明声音能传递信息。 教师提问:这个游戏说明声音有什么作用呢? 2.引入(2) (1) 教师提问:通过学习声现象,知道了声的频率比较广,包括人耳能感觉到的那部分声(频率在—20000 Hz的声)、超声(频率高于20000 Hz的声)和次声(频率低于20 Hz的声),声在生活实际、工农业生产和现代科技中的应用非常广泛,请同学们说出所了解的利用声的实例。 (2) 教师:那么声究竟有些什么用途呢? 二、师生共同活动,进行新课 1.声能传递信息 (1) 学生思考、讨论,举手回答:声能传递信息(板书) 学生举例:如我们楼道里的声控开关;医院里检查病情用的“B超”和“彩超;利用“声呐”探测黑匣子等。

(2) 观看课件“传递了什么信息”:隆隆雷声过后的一场大雨;铁路工人利用铁锤敲击钢轨,会从异常的声音中发现松动的螺丝;医生通过听诊器了解病人的心跳的情况;古代雾中航行的水手通过号角的回声能够判断悬崖的距离;蝙蝠靠超声波绝技在夜间捕捉昆虫的呢? 2.探究声能传递能量 声音除了能传递信息,还能干什么呢? (1) 动画演示“舞动和熄灭的烛光动画”: 声波也是一种波,它能传递能量吗?你能否举例证明。学生思考、讨论。 教师演示实验:将去掉盖子的可乐瓶的底部切掉,并在其上盖上一块橡皮膜,用它对着点燃的酒精灯敲橡皮膜,观察火焰的跳动情况。 (2) 学生回答: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板书) 2.超声和次声的特点 超声波的特点:振动快,能量大,穿透力强,方向性强。次声波传播距离远,强大的次声波破坏力很大。 视频课件展示实际中的声音利用: (1)生活中: 我们在生活中利用声音获得信息。例如人们交谈、听广播、听录音等,声音是我们获取信息的主要渠道。 (2)在医疗上: ①中医诊病通过“望、闻、问、切”四个途径,其中“闻”就是听,这是利用声音诊病的最早例子。 ②利用B超或彩超可以更准确地获得人体内部疾病的信息。医生向病人体内发射超声波,同时接收体内脏器的反射波,反射波所携带的信息通过处理后显示在屏幕上.超声探查对人体没有伤害,可以利用超声波为孕妇作常规检查,从而确定胎儿发育状况。 ③药液雾化器对于咽喉炎、气管炎等疾病,药力很难达到患病的部位。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将药液破碎成小雾滴,让病人吸入,能够增进疗效。 ④利用超声波的高能量可将人体内的结石击碎成细小的粉末,从而可以顺畅地排出体外。 (3)在工业上的应用: ①利用超声波对钢铁、陶瓷、宝石、金刚石等坚硬物体进行钻孔和切削加工,这种加工的精度和光洁度很高。 ②在工业生产中常常运用超声波透射法对产品进行无损探测。超声波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能够透过被检测的样品,被对面的接收器所接收。如果样品内部有缺陷,超声波就会在缺陷处发生反射,这时对面的接收器便收不到或者不能全部收到发生器发射出的超声波信号。这样就可以在不损伤被检测样品的前提下,检测出样品内部有无缺陷,这种方法叫超声波探伤。 (4)在军事上的应用: 声呐:根据回声定位的原理,科学家们发明了“声呐”,利用声呐系统,人们可以探测海洋的深度、海底的地形特征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