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物理简谐运动的特征及有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

高二物理简谐运动的特征及有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
高二物理简谐运动的特征及有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人教版

高二物理简谐运动的特征及有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一、简谐运动的特征

物体在跟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运动。其受力特征为:

F=kx

-

式中回复力F是指振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x表示物体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式中的负号表示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式中k的含义因振动系统的不同而不同,它是由振动系统本身结构决定的,而对于一般的简谐运动,k不能理解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只能理解为一般的比例常数。上式是判断一个物体的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的基本条件。

例1.如图1甲所示,让一个小球在两个相连接、倾角为θ(θ很小)的光滑斜面上做上下滑动。问:小球的运动是不是简谐运动?为什么?

图1甲图1乙

解析:小球在两个斜面上的受力情况如图1乙所示,可以看出:小球受重力G 和斜面的支持力N的合力F总是指向斜面的最低点-平衡位置,因此小球将在这个回复力F的作用下,在平衡位置两侧往复地运动。虽然回复力F的方向总是和位移的方向相反,但它的大小等于Gsinθ始终不变,与位移的大小无关,不符合F=kx

-

的条件。所以小球的运动不属于简谐运动,只是一般的机械振动。

评注:简谐运动是机械振动中最简单最基本的运动,其特征是运动物体受的回复力的大小与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回复力的方向与位移的方向相反。而一般的机

械振动虽然也在平衡位置两侧做往复运动,但不具有上述特征。

例2.如图2所示,将一个轻质弹簧一端悬挂于O 点,另一端系一质量为m 的

小物块,整个装置处于静止状态。今用外力向下拉动物块,使其向下移动一小段距

离,然后使小物块自由运动。试证明小物块的运动是简谐振动。

解析:物块受重力及弹簧的弹力作用,物块处在平衡位置时弹簧

被拉长了0x ,设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则有mg =0kx 。设某一时刻物块

正处于平衡位置以下x 处,则物块所受的合力大小为F=0()k x x +-

mg=kx ,方向向上指向平衡位置。若某一时刻物块处于平衡位置以上x

处,则物块所受合力大小为F= mg 0()k x x --=kx ,合力方向向下指向

平衡位置。与简谐运动特征相符,故小物块的运动是简谐振动。

评注:判断振动是不是简谐运动的基本思路:对振动物体进行受力分析;确

定平衡位置;设物体位移为x ,看回复力是否满足关系式F=kx -。

二、简谐运动中的几个物理量及其变化规律

1.回复力F

当物体离开平衡位置时,我们把物体受到的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复力,

回复力的存在是产生简谐运动的重要条件之一。回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平衡位置,

它是以力的作用效果而命名的,是振动物体在振动方向上的合力。它可能由物体所

受的某个力提供,也可能由物体所受的某个力的分力提供,或由某些力的合力提供。

2.加速度a

根据牛顿第二定率可知加速度大小跟回复力大小成正比,而回复力大小跟位移

大小成正比,所以有公式 a=k x m -,加速度的方向跟回复力的方向相同,即始终指向平衡位置。由于加速度大小在不断的变化,所以简谐运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

3.位移x

做简谐运动的位移是指振动物体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位移的起点在平衡位

置,方向是从平衡位置指向物体所在位置。

4.速度v

图2

速度的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物体由平衡位置向最大位移处移动时,由于速度的方向与加速度的方向相反,速度越来越小,反之速度越来越大。在平衡位置处,速度最大,在位移最大处,速度为零。

简谐运动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回复力等矢量的方向相对于平衡位置的情况如图3所示。

例3.关于简谐运动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那个?( )

A. 物体的运动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时,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背离平衡位

置时,速度方向与位移相同

B. 位移减小时,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C.位移方向总是与加速度方向相反而与速度方向一致

D.速度减小时,加速度可能减小也可能增大

解析:位移方向始终背离平衡位置,速度方向即物体运动的方向,物体的运动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时,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 物体的运动方向背离平衡位置时,速度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同。根据a=k x m

-可知,加速度的大小与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与位移方向相反,位移减小时,加速度减小,由于速度方向与加速度方向相同,物体做变加速运动,速度增大。速度减小时,说明加速度在增大。正确选项为A 、B 。

评注:判断简谐运动物体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回复力变化情况的一般思路:由位移x 根据F=kx -判断回复力;由回复力F 根据F=ma 判断加速度a ;由运动方向回复力F 位移 加速独a 速度 平衡位置 图3

与加速度方向的关系判断速度v 。

例4.如图4所示,一平台沿竖直方向做简谐运动,一物体置于

振动平台上随平台一起运动,当振动平台处于什么位置时,物体对

台面的压力最大?

A. 当振动平台运动到最高点时

B. 当振动平台向下运动过振动中心O 点时

C. 当振动平台运动到最低点时

D. 当振动平台向上振动过中心O 点时 解析:如图所示,物体共受重力和支持力两个力的作用,其回复力为二者的合力,物体在最高点a 点和最低点b 点所受回复力、加速度大小相等且最大,方向均指向O 点。根据牛顿第二定律,

在最高点时:mg -F a =ma ,则F a =m (g -a )

在平衡位置时F o -mg =0则F o =mg

在最低点时,F b -mg =ma ,则F b =m (g +a )

所以F b >F o >F a

当振动平台运动到最低点时加速度最大,平台对物体的支持力最大,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可知物体对台面的压力最大。正确选项为C 。

评注:本题也可以从超重与失重的特点来分析,物体在平衡位置上方时,回复力方向向下,加速度方向向下,物体处于失重状态。物体在平衡位置下方时,回复力方向向上,加速度方向向上,物体处于超重状态。在最大位移处加速度最大,可知当振动平台运动到最低点时物体对台面的压力最大。

例5.一个轻质弹簧悬挂着一个小球,当弹簧伸长使小球在位置O 时处于平衡状态,如图5所示,现将小球向下拉动一段距离后释放小球,使其在竖直方向上做简谐运动。则

A.小球运动到位置O 时,回复力为零

B.当弹簧回复到原长时,小球的速度最大

C.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弹簧一定被压缩

a

N

N ′ a ′ 图4 图5

D.在运动过程中,弹簧的最大弹力大于小球的重力

解析:小球受到的回复力为重力和弹力两个力的合力,在平衡位置时,回复

力为零,位移为零,速度最大,此时弹簧伸长的长度

0mg

x

k

=,若将小球从平衡位

置向下拉动的距离x>

x,当小球运动到最高点时,弹簧被压缩,反之弹簧则处于被拉伸状态。小球越过平衡位置后向下运动时,小球受向上的弹力大于向下的重力。正确选项为A、D。

评注: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的弹簧振子的回复力有相同的表达形式:F=kx

-,但要注意式中各量意义不同,在两种情况下,F同为回复力,但前者表现为弹簧的弹力,后者表现为弹簧的弹力和重力的合力。x同为振子对平衡位置的位移,但前者为弹簧的形变量,而后者却不是。k同为弹簧的劲度系数。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课程标准高中物理教科书(人教版) 必修1、必修2编写思想 人民教育出版社物理室张大昌 自2003年初以来,编者以《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实验)》为依据,编写了全套《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本文结合共同必修《必修1》和《必修2》两本书,谈一谈编者在落实新课程理念时的想法和所做的努力,希望能与老师、学生们交流,也希望更多地听到大家的意见。 一、循序渐进,步步登高 任何教学活动都要使学生学会所教的内容,对于高中物理课程来说,就是要学会物理学的内容,否则无论知识与技能还是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都无从谈起。落实三维课程目标的前提是学懂物理学! 要学懂物理学,有很多应该注意的事情,但有极其重要的一条,那就是循序渐进。一个5米高的峭壁,没有专门的工具、没有经过专门训练的人难以攀登,而泰山高1 524米,一般的人都能爬上去,这是因为泰山路上开凿了所有健康人都能接受的台阶。 教学也是这样。凡是教学中的难点,一般说来都是新内容与学生已有的认知之间存在较大的落差。正确分析这个落差,搭好合适的“台阶”,正是教学艺术性之所在。教科书的作用之一是做好教师的助手。编者在分析难点,帮助教师搭设教学台阶这方面做了很多工作。 1. 矢量的教学 编者是通过以下几个阶段来引导学生学习的。

(1)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 几十年来,我国高中物理教科书既有从力开始的,也有从运动学开始的;国外教科书也是这样。两种安排各有道理。课标教科书从运动学开始,目的之一是使矢量的教学能循序渐进。 在高中阶段,对矢量的认识要突出两点:方向性和加法法则。对于高一学生来说,两者都不容易。如果先学力,学了方向性后,几乎立即就要学习相加的法则,两个难点相距太近。因此,新教科书先学位移,通过位移初步接触矢量。在《必修1》第一章第2节说“像位移这样的物理量叫做矢量,它既有大小又有方向……”这里描述了矢量的一个特征,但不是下定义。 (2)通过思考与讨论?领悟?到矢量相加具有特殊的规律 《必修1》第一章第2节有个“思考与讨论”:一位同学从操场中心A出发,向北走了40 m,到达C点,然后又向东走了30 m,到达B点……你能通过这个实例总结出矢量相加的法则吗? 这里并不要求学生完整地得出平行四边形或三角形的法则,但一定要让学生思考。只要能够认识到最终的位移并不是把40 m与30 m相加就可以得到的,这就可以了。教学中要设法让学生心里存疑。新课程不是鼓励学生的探究精神吗?存疑就是教师预先埋伏下的问题,探究的开始。学生会不自觉地对这个问题做出或浅或深的猜想与假设……这对于后来的学习是很有意义的。 (3)通过实验探索矢量相加的法则 《必修1》第三章,学生通过实验了解了力相加的法则,为矢量的完整定义打下了基础。 (4)矢量的定义

人教版高二物理教案全套

高二物理教案 第一节静电现象的应用 教学目标 1、理解静电感应现象,知道静电平衡条件; 2、理解静电屏蔽 重点难点 重点:静电现象的应用 难点:静电感应现象的解释 教具 高压起电机、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静电平衡的特点 1、处于静电平衡状态下的导体,内部的场强处处为零。 2、处于静电平衡状态的整个导体是个等势体,它的表面是个等势面。 3、导体外表面处场强方向必跟该点的表面垂直。 地球是一个极大的导体,可以认为处于静电平衡状态,所以它是一个等势体。这是我们可以选大地做零电势体的一个原因。 二、阅读课本了解本节内容,并回答下列问题: 1、放电现象有哪些? 2、什么是火花放电?什么是接地放电? 3、尖端放电的原理是什么? 4、尖端放电的原理有何应用?避雷针的发展历史是怎样的? 5、静电有哪些应用? 6、哪些地方应该防止静电? 二、利用实验和录像教学:

高压起电机、电荷分布演示器、静电现象(包括静电复印、静电除尘、静电喷漆录象) 三、解决问题 1、火花放电和接地放电; 2、火花放电是指物体上积累了电荷,且放电时出现火花的放电现象;接地放电是 指为了防止物体上过量积累电荷,而用导体与大地连接,把电荷接入大地进行时时放电的现象; 3、尖端放电的原理:物体表面带电密集的地方—尖端,电场强度大,会把空气分 子“撕裂”,变为离子,从而导电; 4、可以应用到避雷针上;避雷针的发展史介绍富兰克林与国王的避雷针“尖端” 与“圆端”之争; 5、静电除尘,静电复印,静电喷漆; 6、静电产生的火花能引起火灾,如油罐、纺织厂、危险制品等地方都必须避免静 电; 四、练习 1.如图,在真空中有两个点电荷A和B,电量分别为-Q和+2Q,它们相距L,如果在两点电荷连线的中点O有一个半径为r(2r<L)的空心金属球,且球心位于O点,则球壳上的感应电荷在O点处的场强大小________ 方向 _________. 作业 课后“问题与练习 1.2 静电力库仑定律

最新人教版高二物理期末试卷及答案

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期末质量抽测 物理试卷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一部分选择题(共46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 一个选项符合题意,选对得3分,选错或不答的得0分。 1.下列物理量中,属于矢量的是 A.电势B.电势能 C.磁通量D.磁感应强度 2.如图1所示,在电荷量为Q的点电荷产生的电场中,电荷量为q的负试探 电荷在A点受到的电场力为F,方向水平向左。则A点的电场强度E为 A. q F ,方向水平向左B. q F ,方向水平向右 C. Q F ,方向水平向左D. Q F ,方向水平向右 3.如图2所示为某一电场的电场线,M、N是同一条电场线上的两点。下列判断正确的 是 A.M点的电场强度大于N点的电场强度 B.M点的电势高于N点的电势 C.负电荷在M点的电势能大于在N点的电势能 D.正电荷从M点由静止释放,将沿电场线运动到N点 4.关于电动势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的是 A.电动势就是路端电压 B.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外电路断路时的路端电压 C.电动势是表示电源把其它形式的能转化为电能本领大小的物理量 D.电动势在数值上等于非静电力把1C的正电荷在电源内从负极移送到正极所做的 功 5.关于电容器和电容的概念,下列说法中不正确 ...是 A.任何两个彼此绝缘又互相靠近的导体都可以看成一个电容器 B.电容器所带电荷量与两极板间的电势差成正比 C.电容器不带电荷时,其电容为零 D.平行板电容器两极板间距离变大时,电容变小 6.如图3所示,一导体棒ab静止在U型磁铁的两臂之间。闭合开关S给 导体棒通以由a到b的电流时,导体棒受到的安培力方向 A.向上B.向下 C.向左D.向右 7.电动势为E、内阻为r的电源与小灯泡L1、L2及滑动变阻器R0和定值 电阻R1连接成如图4所示的电路。闭合开关S,两灯泡均发光。当滑 动变阻器R0触头向a端移动的过程中,关于两灯泡发光情况,下列说 法中正确的是 A.小灯泡L1、L2都变亮 B.小灯泡L1、L2都变暗 C.小灯泡L1变亮,L2变暗

高中物理总复习简谐运动

简谐运动 一、本周内容: 1、简谐运动 2、振幅、周期和频率 二、本周重点: 1、简谐运动过程中的位移、回复力、加速度和速度的变化规律 2、简谐运动中回复力的特点 3、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概念 4、关于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实际应用 二、知识点要点: 1、机械振动 (1)定义:物体在平衡位置附近所做的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简称振动。 (2)产生振动的条件: ①物体受到的阻力足够小 ②物体受到的回复力的作用 手施力使水平弹簧振子偏离平衡位置,感到振子受到一指向平衡位置的力,它总要使振子返回平衡位置,所以叫做回复力。回复力是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回复力可以是弹力,也可以是其他的力,或几个力的合力,或某个力的分力。 (3)机械振动是一种普遍的运动形式,大至地壳振动,小至分子、原子的振动。 2、简谐运动 (1)定义:物体在跟位移的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运动,叫简谐运动 (2)条件:物体做简谐运动的条件是F=-kx,即物体受到的回复力F跟位移大小成正比,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 (3)对F=-kx的理解:对一般的简谐运动,k是一个比例常数,不同的简谐运动,K值不同,k是由振动系统本身结构决定的物理量,在弹簧振子中,k是弹簧的劲度系数。 3、简谐运动的特点 (1)回复力:物体在往复运动期间,回复力的大小和方向均做周期性的变化,物体处在最大位移处时的回复力最大,物体处于平衡位置时的回复力最小(为零),物体经过平衡位置时,回复力的方向发生改变。 (2)加速度:由力与加速度的瞬时对应关系可知,回复力产生的加速度也是周期性变化的,且与回复力的变化步调相同。 (3)位移:物体做简谐运动时,它的位移(大小和方向)也是周期性变化的,为研究问题方便,选取平衡位置位移的起点,物体经平衡位置时位移的方向改变。 (4)速度:简谐运动是变加速运动,速度的变化也具有周期性(包括大小和方向),物体经平衡位置时的速度最大,物体在最大位移处的速度为零,且物体的速度方向改变。 4、振幅(A) (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单位:m (2)作用:描述振动的强弱。 (3)振幅和位移的区别:对于一个给定的振动,振子的位移是时刻变化的,但振幅是不变的,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它等于最大位移的大小。

高中物理 简谐运动的描述

简谐运动的描述 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简谐运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的含义。理解周期和频率的关系。 (2)知道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并正确理解与振幅无关。 (3)理解振动图像的物理意义,能利用图像求振动物体的振幅、周期及任意时刻的位移;会将振动图像与振动物体在某时刻位移与位置对应,并学会在 图象上分析与位移x有关的物理量。 (4)知道简谐运动的公式表示X=Asinwt,知道什么是简谐运动的圆频率,知 道简谐运动的圆频率和周期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观察砂摆演示实验中拉动木板匀速运动,让学生学会这是将质点运动的位移按时间扫描的基本实验方法。 3.渗透物理方法的教育: 提高学生观察、分析、实验能力和动手能力,从而让学生知道实验是研究物理科学的重要基础。 教学重点: 振幅、周期和频率的物理意义;简谐运动图象的物理意义 教学难点: 理解振动物体的固有周期和固有频率与振幅无关;振动图象与振动轨迹的区别;圆频率与周期的关系 教学器材: 弹簧振子,音叉,课件;砂摆实验演示:砂摆、砂子、玻璃板(或长木板) 教学方法: 实验观察、讲授、讨论,计算机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设计: 1.新课引入 提问:简谐振运动的位移时间图象是什么?请同学画出 运动的特征是什么? 在圆周运动中,物体的运动由于具有周期性,为了研究其运动规律,我们引入了角速度、周期、转速等物理量。为了描述简谐运动,也需要引入新的物理量,即振幅、周期和频率、相位 2.新课讲授 一振幅、周期和频率(投影) 振幅: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 ①是标量;②表示振动的强弱③振幅的两倍表示的是做振动的物体运动范围的大小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 知识点大全 -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高中物理学习材料 (灿若寒星**整理制作) 必修一知识点大全 1.参考系 ⑴定义:在描述一个物体的运动时,选来作为标准的假定不动的物体,叫做参考系。 ⑵对同一运动,取不同的参考系,观察的结果可能不同。 ⑶运动学中的同一公式中涉及的各物理量应以同一参考系为标准,如果没有特别指明,都是取地面为参考系。 2.质点 ⑴定义:质点是指有质量而不考虑大小和形状的物体。 ⑵质点是物理学中一个理想化模型,能否将物体看作质点,取决于所研究的具体问题,而不是取决于这一物体的大小、形状及质量,只有当所研究物体的大小和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没有影响或影响很小,可以将其形状和大小忽略时,才能将物体看作质点。 ⑴物体可视为质点的主要三种情形: ①物体只作平动时; ②物体的位移远远大于物体本身的尺度时; ③只研究物体的平动,而不考虑其转动效果时。 3.时间与时刻 ⑴时刻:指某一瞬时,在时间轴上表示为某一点。

⑵时间:指两个时刻之间的间隔,在时间轴上表示为两点间线段的长度。 ⑶时刻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某一位置相对应,时间与物体运动过程中的位移(或路程)相对应。 4.位移和路程 ⑴位移:表示物体位置的变化,是一个矢量,物体的位移是指从初位置到末位置的有向线段,其大小就是此线段的长度,方向从初位置指向末位置。 ⑵路程:路程等于运动轨迹的长度,是一个标量。 当物体做单向直线运动时,位移的大小等于路程。 5.速度、平均速度、瞬时速度 ⑴速度:是表示质点运动快慢的物理量,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它等于位移与发生这段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速度是矢量,它的方向就是物体运动的方向。 ⑵平均速度:物体所发生的位移跟发生这一位移所用时间的比值叫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即t v x =,平均速度是矢量,其方向就是相应位移的方向。 ⑶瞬时速度:运动物体经过某一时刻(或某一位置)的速度,其方向就是物体经过某有一位置时的运动方向。 6.加速度 ⑴加速度是描述物体速度变化快慢的的物理量,是一个矢量,方向与速度变化的方向相同。 ⑵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速度的变化量与发生这一变化所需时间的比值叫加速度,即t v v t v a 0-=??= ⑶对加速度的理解要点:

2018高中物理选修知识点总结简谐运动

2018高中物理选修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简谐运动 2018高中物理选修第一章知识点总结:简谐运动 一.简谐运动 1、机械振动:物体(或物体的一部分)在某一中心位置两侧来回做往复运动,叫做机械振动。机械振动产生的条件是:(1)回复力不为零。(2)阻力很小。使振动物体回到平衡位置的力叫做回复力,回复力属于效果力,在具体问题中要注意分析什么力提供了回复力。 2、简谐振动:在机械振动中最简单的一种理想化的振动。对简谐振动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定义或理解:(1)物体在跟位移大小成正比,并且总是指向平衡位置的回复力作用下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2)物体的振动参量,随时间按正弦或余弦规律变化的振动,叫做简谐振动,在高中物理教材中是以弹簧振子和单摆这两个特例来认识和掌握简谐振动规律的。 3、描述振动的物理量 描述振动的物理量,研究振动除了要用到位移、速度、加速度、动能、势能等物理量以外,为适应振动特点还要引入一些新的物理量。(1)位移x:由平衡位置指向振动质点所在位置的有向线段叫做位移。位移是矢量,其最大值等于振幅。(2)振幅A:做机械振动的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叫做振幅,振幅是标量,表示振动的强弱。振幅越大表示振动的机械能越大,做简揩振动物体的振幅大小不影响简揩振动的周期和频率。(3)周期T:振动物体完成一次余振动所经历的时间叫做周期。所谓全振动是指物体从某一位置开始计时,物体第一次以相同的速度方向回到初始位置,叫做完成了一次全振动。(4)频率f:振动物体单位时间内完成全振动的次数。(5)角频率:角频率也叫角速度,即圆周运动物体单位时间转过的弧度数。引入这个参量来描述振动的原因是人们在研究质点做匀速圆周运动的 射影的运动规律时,发现质点射影做的是简谐振动。因此处理复杂的简谐振动问题时,可以将其转化为匀速圆周运动的射影进行处理,这种方法高考大纲不要求掌握。周期、频率、角频率的关系是:。(6)相位:表示振动步调的物理量。现行中学教材中只要求知道同相和反相两种情况。 4、研究简谐振动规律的几个思路:(1)用动力学方法研究,受力特征:回复力F =- Kx;加速度,简谐振动是一种变加速运动。在平衡位置时速度最大,加速度为零;在最大位移处,速

人教版高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 人教版高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一) 一、起电方法的实验探究 1.物体有了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就说物体带了电或有了电荷。 2.两种电荷 自然界中的电荷有2种,即正电荷和负电荷。如: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电荷是正电荷;用干燥的毛皮摩擦过的硬橡胶棒所带的电荷是负电荷。同种电荷相斥,异种电荷 相吸。 相互吸引的一定是带异种电荷的物体吗?不一定,除了带异种电荷的物体相互吸引之外,带电体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这里的“轻小物体”可能不带电。 3.起电的方法 使物体起电的方法有三种:摩擦起电、接触起电、感应起电 (1)摩擦起电:两种不同的物体原子核束缚电子的能力并不相同.两种物体相互摩擦时,束缚电子能力强的物体就会得到电子而带负电,束缚电子能力弱的物体会失去电子而带正电.(正负电荷的分开与转移) (2)接触起电:带电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当带电体与不带电的物体接触时,就 会使不带电的物体上失去电子(或得到电子),从而使不带电的物体由于缺少(或多余)电子 而带正电(负电).(电荷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 (3)感应起电:当带电体靠近导体时,导体内的自由电子会向靠近或远离带电体的方 向移动.(电荷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 三种起电的方式不同,但实质都是发生电子的转移,使多余电子的物体(部分)带负电,使缺少电子的物体(部分)带正电.在电子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二、电荷守恒定律 1.电荷量:电荷的多少。在国际单位制中,它的单位是库仑,符号是C。

2.元电荷:电子和质子所带电荷的绝对值1.6×10-19C,所有带电体的电荷量等于e或e的整数倍。(元电荷就是带电荷量足够小的带电体吗?提示:不是,元电荷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指的某一个带电体,它是指电荷的电荷量.另外任何带电体所带电荷量是 1.6×10-19C的整数倍。) 3.比荷:粒子的电荷量与粒子质量的比值。 4.电荷守恒定律 表述1:电荷守恒定律:电荷既不能凭空产生,也不能凭空消失,只能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另一个物体,或从物体的一部分转移到另一部分,在转移的过程中,电荷的总量保持不变。 表述2:在一个与外界没有电荷交换的系统内,正、负电荷的代数和保持不变。 例:有两个完全相同的带电绝缘金属小球A、B,分别带电荷量为QA=6.4×10-9C,QB=-3.2×10-9C,让两个绝缘小球接触,在接触过程中,电子如何转移并转移了多少? 人教版高二物理下学期知识点(二) 一、焦耳定律 1.定义:电流流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导体的电阻和通电时间成正比。 2.意义:电流通过导体时所产生的电热。 3.适用条件:任何电路。 二、电阻定律 1.电阻定律:在一定温度下,导体的电阻与导体本身的长度成正比,跟导体的横截面积成反比。 2.意义:电阻的决定式,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率的方法。 3.适用条件:适用于粗细均匀的金属导体和浓度均与的电解液。 三、欧姆定律 1.欧姆定律:导体中电流I跟导体两端的电压U成正比,跟它的电阻R成反比。 2.意义:电流的决定式,提供了一种测电阻的方法。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教学设计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路 人教版老教材从动力学特征的角度定义简谐运动,不符合学生用运动学特征对质点运动进行分类的认知习惯。人教版新教材把“位移与时间的关系遵从正弦函数规律的振动”称为简谐运动,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有利于简谐运动的教学。正因为如此,通过科学探究,让学生认识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是本节课教学的关键所在。 本节课的教学以“探究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为线索而展开,将学生的认知过程和探究过程合理链接,实现了物理知识和科学方法、定性探究和定量探究、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的有机融合,让学生在学习物理知识的同时应用物理思想方法,体验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收集数据→处理数据→猜想结论→分析论证→得出结论→误差分析”。 本节课的实验探究和理论探究都是教师引导下的学生探究,主要引导方式:问题链。两个探究实验分别是水摆和模拟频闪照片。设计水摆实验的目的是:(1)定性验证学生对振动图像图样的猜想;(2)让学生理解振动图象“时间轴”的展开过程。设计模拟频闪照片实验的目的是:(1)让学生体验利用图象处理数据的方法;(2)让学生经历利用假设法定量论证振动图象函数性质的过程。水摆是用饮料瓶制作而成的,实验中利用毛笔书法水写布代替照相机的底片。模拟频闪照片的实验原理也很简单,就是利用视频播放软件获得弹簧振子振动视频的每一帧照片,根据照片记录不同时刻振子的位移并绘制振动图像。从实验结果上看,这两个实验都没有利用位移传感器精确,但这样做可以让学生建立一种观点:科学探究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不一定要借助很先进的工具和仪器,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也是好方法。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弹簧振子理想模型和简谐运动的运动学定义; (2)知道弹簧振子的振动图象是一条正弦曲线,并理解振动图象的物理意义; (3)理解振动图象“时间轴”的展开过程,会将底片的位移转换成振动时间。2.过程与方法 (1)引导学生经历探究“弹簧振子振动图象”的过程,发展学生“猜想假设”、“设计实验”、“处理数据”、“分析论证”和“误差分析”的能力,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船 v d t = m in ,θsin d x = 水 船v v =θtan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二知识点大全 第五章 平抛运动 §5-1 曲线运动 &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一、曲线运动 1.定义:物体运动轨迹是曲线的运动。 2.条件:运动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跟它的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 3.特点:①方向:某点瞬时速度方向就是通过这一点的曲线的切线方向。 ②运动类型:变速运动(速度方向不断变化)。 ③F 合≠0,一定有加速度a 。 ④F 合方向一定指向曲线凹侧。 ⑤F 合4.运动描述——蜡块运动 二、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1.合运动与分运动的关系:等时性、独立性、等效性、矢量性。 2.互成角度的两个分运动的合运动的判断: ①两个匀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速直线运动。 ②速度方向不在同一直线上的两个分运动,一个是匀速直线运动,一个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其合运动是 匀变速曲线运动,a 合为分运动的加速度。 ③两初速度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仍然是匀加速直线运动。 ④两个初速度不为0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合运动可能是直线运动也可能是曲线运动。当两个分运动的初 速度的和速度方向与这两个分运动的和加速度在同一直线上时,合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否则即为 曲线运动。 三、有关“曲线运动”的两大题型 (一)小船过河问题 模型一:过河时间t 最短: 模型二:直接位移x 最短: (二)绳杆问题(连带运动问题) 1、实质:合运动的识别与合运动的分解。 2、关键:①物体的实际运动是合速度,分速度的方向要按实际运动效果确定;②沿绳(或杆)方向的分 速度大小相等。 当v 水v 船时,L v v d x 船水==θcos min , θsin 船v d t =,水船v v =θcos θθsin )cos -(min 船船水v L v v s =

人教版高二物理重要知识点总结

一、力: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1、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用N表示; 2、力的图示:用一条带箭头的有向线段表示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的示意图:用一个带箭头的线段表示力的方向; 4、力按照性质可分为:重力、弹力、摩擦力、分子力、电场力、磁场力、核力等等; (1)重力: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A)重力不是万有引力而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 (B)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垂直于水平面向下) (C)测量重力的仪器是弹簧秤; (D)重心是物体各部分受到重力的等效作用点,只有具有规则几何外形、质量分布均匀的物体其重心才是其几何中心; (2)弹力:发生形变的物体为了恢复形变而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的作用力; (A)产生弹力的条件:二物体接触、且有形变;施力物体发生形变产生弹力; (B)弹力包括:支持力、压力、推力、拉力等等; (C)支持力(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支持或被压的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子的收缩方向; (D)在弹性限度内弹力跟形变量成正比;F=Kx

(3)摩擦力: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发生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时,受到阻碍物体相对运动的力,叫摩擦力; (A)产生磨擦力的条件:物体接触、表面粗糙、有挤压、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有弹力不一定有摩擦力,但有摩擦力二物间就一定有弹力; (B)摩擦力的方向和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 (C)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滑=μFN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 (D)静摩擦力的大小等于使物体发生相对运动趋势的外力; (4)合力、分力:如果物体受到几个力的作用效果和一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则这个力叫那几个力的合力,那几个力叫这个力的分力; (A)合力与分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B)合力与分力之间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用两条表示力的线段为临边作平行四边形,则这两边所夹的对角线就表示二力的合力; (C)合力大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差,小于或等于二分力之和; (D)分解力时,通常把力按其作用效果进行分解;或把力沿物体运动(或运动趋势)方向、及其垂直方向进行分解;(力的正交分解法); 二、矢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物理量。 如:力、位移、速度、加速度、动量、冲量 标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物力量如:时间、速率、功、功率、路程、电流、磁通量、能量 三、物体处于平衡状态(静止、匀速直线运动状态)的条件:物体所受合外力等于零;

高中物理教案示例[简谐运动的图像].

教案示例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1、知道振动图像的物理含义。 2、知道简谐运动的图像是一条正弦或余弦曲线。 3、能根据图象知道振动的振幅、周期和频率。 (二)能力训练点 1、学会用图象法、列表法表示简谐运动位移随时间变化规律,提高运用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2、分析简谐运动图像所表示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回复力等物理量大小及方向变化的规律,培养抽象思维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1、描绘简谐运动的图像,培养学生认真、严谨、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2、从图像了解简谐运动的规律,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审美能力(逐步认识客观存在着简洁美、对称美等)。 二、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 (二)简谐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 (2)简谐运动图像的特点。 2、难点 (1)用描点法画出简谐运动的图像。 (2)振动图像和振动轨迹的区别。 (3)由简谐运动图像比较各时刻的位移、速度、加速度和回复力的大小及方向。 3、疑点 能用正弦(或余弦)图像判定一个物体的振动是否是简谐运动。 4、解决办法 (1)通过对颗闪照相的分析,利用表格,通过作图比较,认识简谐运动的特点。 (2)复习数学中的正弦(或余弦)图像知识;比较几种典型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加速、匀减速直线运动)的图像与简谐运动图像的区别。

三、课时安排 1课时 四、教具、学具准备 自制幻灯片、幻灯机(或多媒体课件)、音叉(带共鸣箱)(附小槌、灵敏话筒、示波器)。 五、学生活动设计 1、学生观看多媒体课件,观察振子的简谐运动情况及其频闪照片、位移一时间变化表格。 2、学生根据表格画出s-t图 3、学生分组讨论,确定振子在各时刻的位移、速度、回复力和加速度的方向。 六、教学步骤 (一)明确目标 (略) (二)整体感知 理解简谐运动图像的物理意义是认识简谐运动规律的关键。 (三)重点、难点的学习与目标完成过程 [导入新课] 提问 1、在匀速直线运动中,设开始计时的那一时刻位移为零,则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什么线? (是一条过原点的直线) 2、在匀变速直线运动中,设开始计时的那一时刻位移为零,则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什么线? (根据s=at2,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过原点的抛物线) 那么,简谐运动的位移图像是一条什么线? [新课教学] 多媒体课件(或幻灯)显示。观察气垫导轨上弹簧振子的振动情况,这是典型的简谐运动。 观察振子从离平衡位置最左侧20mm处向右运动的1/2周期内频闪照片,以及接

高二物理简谐运动测试题_简单

一、选择题(每小题有一个或多个选项,每小题4分,共48分) 1.关于简谐运动的位移、加速度和速度的关系,正确的说法是( ) A.位移减小时,加速度增大,速度增大 B.位移方向总和加速度方向相反,和速度方向相同 C.物体的速度增大时,加速度一定减小 D.物体向平衡位置运动时,速度方向和位移方向相同 2.关于简谐运动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位移减小时,加速度减小,速度增大 B.位移方向总跟加速度方向相反,跟速度方向相同 C.物体的运动方向指向平衡位置时,速度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反;背向平衡位置时,速度方向跟位移方向相同 D.水平弹簧振子朝左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同,朝右运动时,加速度方向跟速度方向相反 3.对做简谐运动的物体来说,当它通过平衡位置时,具有最大值的是:( ) A、加速度 B、势能 C、动能 D、回复力 4.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时,从振子经过某一位置A开始计时,则( ) A.当振子再次与零时刻的速度相同时,经过的时间一定是半周期 B.当振子再次经过A时,经过的时间一定是半周期 C.当振子的加速度再次与零时刻的加速度相同时,一定又到达位置A D.一定还有另一个位置跟位置A有相同的位移 5.一质点做简谐运动的振动图象如右图所示,质点在哪两段时间内的速度与 加速度方向相同( ) A.0~0.3s和0.3~0.6s B.0.6~0.9s和0.9~1.2s C.0~0.3s和0.9~1.2s D.0.3~0.6s和0.9~1.2s 6.如上图所示,为一弹簧振子在水平面做简谐运动的位移一时间图象。则此 振动系统( ) A.在t1和t3时刻具有相同的动能和动量 B.在t3和t4时刻振子具有相同的势能和动量 C.在t1和t4时刻振子具有相同的加速度 D.在t2和t5时刻振子所受回复力大小之比为2∶1

高二物理教案人教版

高二物理教案人教版 【篇一:新课标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全套精品教案】新人教高中物理必修1精品教案 运动的描述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建立质点模型的意义和方法,能根据具体情况将物体简化为 质点。知道它是一种科学的抽象,知道科学抽象是一种普遍的研究 方法. 2.理解参考系的选取在物理中的作用,会根据实际情况选定参考系。 3.认识一维直线坐标系,掌握坐标系的简单应用. 过程与方法 1.体会物理模型在探索自然规律中的作用,初步掌握科学抽象理想 化模型的方法.让学生将生活实际与物理概念相联系,通过具体事 例引出质点的这个理想化的模型.通过几个具体的例子让学生自主 讨论,在讨论与交流中自主升华为物理中的概念. 2.通过参考系的学习,知道从不同角度研究问题的方法。让学生从 熟悉的常见现象和已有的生活经验出发,体验不同参考系中运动的 相对性,揭示参考系在确定物体运动时客观存在的必要性和合理性,促使学生形成勤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提高学生自主获取知识 的能力. 3.体会用坐标方法描述物体位置的优越性,可用不同的方法设计实 验并体会比较,增强学生发现问题并力求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培养学生 热爱自然,关心科技发展、勇于探索的精神. 2.通过质点概念和参考系的学习,体会物理规律与生活的联系 3.渗透抓住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的哲学思想. 4.渗透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帮助学生建立辩证 唯物主义的世界观. 5.通过本节学习,激发学生学习高中物理课程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中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学法指导

高中物理简谐运动中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简谐运动中质点运动路程和时间的关系既是教学的重点,又是教学的难点。由于二者之间的关系比较复杂,学生做题时往往不能针对具体情况进行分析,千篇一律地用s=t/T ×4A进行判断或计算而出错。下面对这一问题进行分析: 1.若质点运动时间t与周期T的关系满足t=nT(n=1、2……),则s=t/T×4A成立。 分析不论计时起点对应质点在哪个位置向哪个方向运动,经历一个周期就完成一次全振动,完成任何一次全振动质点通过的路程都等于4A。 2.若质点运动时间t与周期T的关系满足t=n×T/2(n=1、2……),则s=t/T×4A成立。 分析当n为偶数时,即是上面1的情形。当n为奇数时,由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知,不论计时起点对应质点在哪个位置向哪个方向运动,经历半个周期,完成半个全振动,通过的路程一定等于2A。 3.若质点运动时间t与周期T的关系满足t=T/4,此种情况最复杂,分三种情形 (1)计时起点对应质点在三个特殊位置(两个最大位移处,一个平衡位置),由简谐运动的周期性和对称性知,S=A成立。 (2)计时起点对应质点在最大位移和平衡位置之间,向平衡位置运动,则s>A。 分析在图1中,设质点由D→O→E的运动时间t=T/4,因O→B、D→O→E的时间相等,故D→O、E→B的时间相等;又质点在DO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EB段的平均速度,所以 ,路程,即s>A。 (3)计划起点对应质点在最大位移处和平衡位置之间,向最大位移处运动,则S<A。 分析在图2中,设质点由D→C→E的运动时间t=T/4。因O→C、D→C→E的运动时间相等,故O→D、C→E的运动时间相等;又质点在OD段的平均速度大于在CE段的平均速 度,所以,路程,即S<A。

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简谐运动的描述 一、描述简谐运动的物理量 1.振幅 (1)定义:振动物体离开平衡位置的最大距离,用A 表示。 (2)物理意义:表示振动的强弱,是标量。 2.全振动 图11-2-1 类似于O →B →O →C →O 的一个完整振动过程。 3.周期(T )和频率(f ) 描述周期性运动在各个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 二、简谐运动的表达式 简谐运动的一般表达式为x =A sin(ωt +φ) 1.x 表示振动物体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 2.A 表示简谐运动的振幅。 3.ω是一个与频率成正比的量,表示简谐运动的快慢,ω=2π T =2πf 。 4.ωt +φ代表简谐运动的相位,φ表示t =0时的相位,叫做初相。 1.对全振动的理解

(1)全振动的定义:振动物体以相同的速度相继通过同一位置所经历的过程,叫作一次全振动。 (2)全振动的四个特征: ①物理量特征:位移(x )、加速度(a )、速度(v )三者第一次同时与初始状态相同。 ②时间特征:历时一个周期。 ③路程特征:振幅的4倍。 ④相位特征:增加2π。 2.简谐运动中振幅和几个物理量的关系 (1)振幅和振动系统的能量:对一个确定的振动系统来说,系统能量仅由振幅决定。振幅越大,振动系统的能量越大。 (2)振幅与位移:振动中的位移是矢量,振幅是标量。在数值上,振幅与振动物体的最大位移相等,但在同一简谐运动中振幅是确定的,而位移随时间做周期性的变化。 (3)振幅与路程:振动中的路程是标量,是随时间不断增大的。其中常用的定量关系是:一个周期内的路程为4倍振幅,半个周期内的路程为2倍振幅。 (4)振幅与周期:在简谐运动中,一个确定的振动系统的周期(或频率)是固定的,与振幅无关。 做简谐运动的物体位移x 随时间t 变化的表达式: x =A sin(ωt +φ) (1)x :表示振动质点相对于平衡位置的位移。 (2)A :表示振幅,描述简谐运动振动的强弱。 (3)ω:圆频率,它与周期、频率的关系为ω=2π T =2πf 。 可见ω、T 、f 相当于一个量,描述的都是振动的快慢。 (4)ωt +φ:表示相位,描述做周期性运动的物体在各个不同时刻所处的不同状态,是描述不同振动的振动步调的物理量。它是一个随时间变化的量,相当于一个角度,相位每增加2π,意味着物体完成了一次全振动。 (5)φ:表示t =0时振动质点所处的状态,称为初相位或初相。 (6)相位差:即某一时刻的相位之差。两个具有相同ω的简谐运动,设其初相分别为φ1 和φ2,其相位差Δφ=(ωt +φ2)-(ωt +φ1)=φ2-φ1。

人教版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知识点总结人教版 一、质点的运动(1)------直线运动 1)匀变速直线运动 1.平均速度V平=s/t(定义式) 2.有用推论Vt2-Vo2=2as 3.中间时刻速度Vt/2=V平=(Vt+V o)/2 4.末速度Vt=Vo+at 5.中间位置速度Vs/2=[(Vo2+Vt2)/2]1/2 6.位移s=V平t=Vot+at2/2=Vt/2t 7.加速度a=(Vt-Vo)/t {以Vo为正方向,a与Vo同向(加速)a>0;反向则a<0} 8.实验用推论Δs=aT2 {Δs为连续相邻相等时间(T)内位移之差} 9.主要物理量及单位:初速度(Vo):m/s;加速度(a):m/s2;末速度(Vt):m/s;时间(t)秒(s);位移(s):米(m);路程:米;速度单位换算:1m/s=3.6km/h。 注:(1)平均速度是矢量;(2)物体速度大,加速度不一定大;(3)a=(Vt-Vo)/t只是量度式,不是决定式; (4)其它相关内容:质点、位移和路程、参考系、时间与时刻〔见第一册P19〕/s--t图、v--t图/速度与速率、瞬时速度〔见第一册P24〕。 2)自由落体运动 1.初速度Vo=0 2.末速度Vt=gt 3.下落高度h=gt2/2(从Vo位置向下计算) 4.推论Vt2=2gh 注:(1)自由落体运动是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遵循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 (2)a=g=9.8m/s2≈10m/s2(重力加速度在赤道附近较小,在高山处比平地小,方向竖直向下)。 (3)竖直上抛运动 1.位移s=Vot-gt2/2 2.末速度Vt=Vo-gt (g=9.8m/s2≈10m/s2) 3.有用推论Vt2-Vo2=-2gs 4.上升最大高度Hm=Vo2/2g(抛出点算起) 5.往返时间t=2Vo/g (从抛出落回原位置的时间) 注:(1)全过程处理:是匀减速直线运动,以向上为正方向,加速度取负值; (2)分段处理:向上为匀减速直线运动,向下为自由落体运动,具有对称性; (3)上升与下落过程具有对称性,如在同点速度等值反向等。 二、质点的运动(2)----曲线运动、万有引力 1)平抛运动 1.水平方向速度:Vx=Vo 2.竖直方向速度:Vy=gt 3.水平方向位移:x=Vot 4.竖直方向位移:y=gt2/2 5.运动时间t=(2y/g)1/2(通常又表示为(2h/g)1/2) 6.合速度Vt=(Vx2+Vy2)1/2=[Vo2+(gt)2]1/2 合速度方向与水平夹角β:tgβ=Vy/Vx=gt/V0 7.合位移:s=(x2+y2)1/2, 位移方向与水平夹角α:tgα=y/x=gt/2Vo 8.水平方向加速度:ax=0;竖直方向加速度:ay=g 注: (1)平抛运动是匀变速曲线运动,加速度为g,通常可看作是水平方向的匀速直线运与竖直方向的自由落 体运动的合成; (2)运动时间由下落高度h(y)决定与水平抛出速度无关; (3)θ与β的关系为tgβ=2tgα;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目录(精排版)

高中物理目录 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 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必修2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 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 修1-1 第一章电流 1、电荷库仑定律 2、电场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电流和电源 5、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6、自感现象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5、课题研究:社会生活中的电 磁波 高中物理目录新课标教材?选 修1-2 第一章分子动理论内能

高中物理 简谐运动

一简谐运动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1)了解什么是机械振动,知道机械振动是物体机械运动的另一种形式。 (2)知道简谐运动是一种理想化模型,知道什么是简谐运动以及物体在什么样的力作用下做简谐运动,知道判断简谐运动的方法以及研究简谐运动的意义。 (3)理解简谐运动的运动规律,掌握在一次全振动过程中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随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变化的规律,掌握简谐运动回复力的特征。了解简谐运动的若干实例。 2、能力目标 (1)通过观察演示实验,概括出机械振动的特征,培养学生的观察、概括能力;通过相关物理量变化规律的学习,培养分析、推理能力。 (2)掌握建立物理模型的科学方法。通过对弹簧振子所做简谐运动的分析,得到了有关简谐运动的一般规律性的结论,使学生知道从个别到一般的思维方法。 (3)学会分析简谐运动的实例,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3、德育目标 (1)通过物体做简谐运动时的回复力和惯性之间关系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回复力和惯性是矛盾的两个对立面,正是这一对立面能够使物体做简谐运动。 (2)通过对简谐运动的分析,使学生知道各物理量之间的普遍联系,知道各物理量之间有密切的相互依存关系,学会用联系的观点来分析问题。 (3)渗透物理学方法的教育,运用理想化方法,突出主要因素,忽略次要因素,抽象出物理模型——弹簧振子,研究弹簧振子在理想条件下的振动。 (4)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教学重点】 简谐运动的回复力特征及相关物理量的变化规律。 【教学难点】 (1)偏离平衡位置的位移与运动学中的位移概念容易混淆。 (2)物体做简谐运动过程中位移、回复力、加速度、速度等变化规律的分析总结。【教学方法】 实验演示、讨论与归纳、推导与列表对比、多媒体模拟展示 【教具准备】 一端固定的钢尺、单摆、音叉、小槌、水平弹簧振子、气垫式水平弹簧振子、竖直弹簧振子、CAI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学习了物体在平衡力作用下的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在大小和方向都不变的恒力作用下的匀变速直线运动,在大小不变方向变化的变力作用下的匀速圆周运动。那么物

高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

高中物理教材目录(人教版)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1 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1 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 2 时间和位移 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 4 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 5 速度变化快慢的描述──加速度 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研究 1 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2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3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位移与时间的关系 4 自由落体运动 5 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 第三章相互作用 1 重力基本相互作用 2 弹力 3 摩擦力 3 摩擦力 4 力的合成 5 力的分解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1 牛顿第一定律 2 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 3 牛顿第二定律 4 力学单位制 5 牛顿第三定律 6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一) 7 用牛顿定律解决问题(二)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必修2 第五章机械能及其守恒定律 1 追寻守恒量 2 功 3 功率 4 重力势能 5 探究弹性势能的表达式 6 探究功与物体速度变化的关系 7 动能和动能定理 8 机械能守恒定律 9 实验:验证机械能守恒定律 10 能量守恒定律与能源 第六章曲线运动1 曲线运动 2 运动的合成与分解 3 探究平抛运动的规律 4 抛体运动的规律 5 圆周运动 6 向心加速度 7 向心力 8 生活中的圆周运动 第七章万有引力与航天 1 行星的运动 2 太阳与行星间的引力 3 万有引力定律 4 万有引力理论的成就 5 宇宙航行 6 经典力学的局限性 高中物理新课标教材·选修1-1 第一章电流 1、电荷库仑定律 2、电场 3、生活中的静电现象 4、电流和电源 5、电流的热效应 第二章磁场 1、指南针与远洋航海 2、电流的磁场 3、磁场对通电导线的作用 4、磁声对运动电荷的作用 5、磁性材料 第三章电磁感应 1、电磁感应现象 2、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 3、交变电流 4、变压器 5、高压输电 6、自感现象涡流 7、课题研究:电在我家中 第四章电磁波及其应用 1、电磁波的发现 2、电磁光谱 3、电磁波的发射和接收 4、信息化社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