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疹病毒

风疹病毒
风疹病毒

`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 IgG/IgM

目录

1.用途

2.诊断意义

3.赛润 ELISA classic- 检测原理

4.试剂盒组成

5.检测所需物质,试剂盒未提供

6.储存和稳定性

7.赛润 ELISA classic的检验步骤

7.1注意事项

7.2样品准备和储存

7.3试剂盒反应试剂的准备工作

7.4检测程序概要

7.5检测过程

8.检测结果评估

8.1 4PL单点定量法

8.2检验有效性标准

8.3计算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 IgG/IgM(定量)

8.4检测结果分析

9. 性能特性

9.1重复性

9.2 敏感性和特异性

10. 风疹病毒IgG抗体的亲和力评估

11. 警告

11.1警告和安全措施

11.2废料处理

12.参考文献

V9.03/07-1

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 IgG/IgM

酶联免疫测定法体外诊断人体抗体(IgG/IgM)

- 只限用于体外诊断-

IgG试剂盒(定量)编号 ESR129G

IgM试剂盒(定量)编号ESR129M

检测评估标准: Dade Behring BEP ? III / BEP ? 2000, DSX, 手动操作

1.用途

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 IgG/IgM用于定性和/或定量检测人体内血清、脑脊液或血浆中抗风疹病毒的抗体。检测抗风疹病毒IgG和IgM对于风疹病毒的血清学研究具有特殊的价值,如判断机体免疫状态及初次感染。

2.诊断依据

风疹病毒是一种人类病原体,属于RNA病毒的披膜病毒科,可通过飞沫和直接接触等方式传播,潜伏期一般为10-21天。

大约50%的感染病例初期伴有弥散性斑疹,随后这些微小的斑疹可能融合。出生后感染通常并无大碍,有25-30%的患者尽管出现心肌炎,神经炎,耳炎,支气管炎,脑炎等并发症,也属于亚临床感染。风疹病毒感染的临床诊断都应有血清学证据的支持,因为皮疹和关节炎这些临床症状也可以由其它病毒引起。(见1.,2.)

妊娠期风疹感染可能导致胎儿受到严重损伤及多系统疾病。因此,妊娠期风疹的诊断就尤显重要。

当其他的检验系统(如血细胞凝集抑制实验)的结果为弱阳性或可疑,不能由此判断免疫状态的时候,免疫球蛋白G-酶联免疫吸附试验(IgG-Elisa)在确认检验结果和判断免疫状态方面就非常重要了。

通常来讲,IgM-Elisa (免疫球蛋白 M-酶联免疫吸附试验)的阳性结果是初次感染的指标。患者感染后,抗风疹病毒的IgM抗体通常存在1-2个月,但也可能在可检测水平上维持一年。由于风疹再次感染也可能产生IgM(免疫球蛋白M)抗体,在这种情况下,对所有IgM检测结果阳性的患者取双份血进行检测是至关重要的,而且我们也应清醒的认识到,没有任何一个血清检测的特异性和敏感性是100%(见2.,3.)。

鉴于风疹感染对胎儿带来的严重后果,抗风疹IgM检测为阳性的怀孕患者,应该用另一种反应原理的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IgM再次进行检测。此外,也应进行其他的确认检测,如IgA(免疫球蛋白A)抗体试验,免疫印迹或亲和力试验。(见2.)。

多数情况下,妊娠期的初次感染不会导致胎儿子宫内感染。因此,为评价可能引起胎儿损伤的风险(5.),应该进行产前诊断(4.)。

3.赛润ELISA classic - 检验原理

用抗原包被微量板孔,制成固相载体。加患者血清到板孔中,其所含的抗体特异性地与固相载体中存在的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除去多余物质后,加入碱性磷酸酶标记的IgG、IgA和IgM抗体,使之与上述免疫复合物反应。洗板,除去多余的结合物,加入底物(对硝基苯磷酸盐)。其与酶结合的免疫复合物反应,产生有颜色产物,颜色强度与特异性抗体含量成正比。

4.试剂盒的组成

5.检测所需物质,试剂盒未提供

- 普通实验室所配的仪器装置

- IgM检测:另需赛润含对照抗原的类风湿因子Rf—吸附剂 (Rf-吸附剂/对照抗原(产品编号T200/20ml))

- 分光光度计,波长405纳米,建议参考波长范围620纳米- 690纳米(例如650纳米)

- 37℃温箱

- 湿盒

- 蒸馏水。

6.储存及稳定性

7.赛润 ELISA classic的检验步骤

7.1注意事项

只有全部使用赛润 ELISA classic试剂才能保证检测效果,因为所有试剂都是有关联的,不能混用其他制造商的产品。尤其是标准血清,对照血清以及酶标记物,必须使用试剂盒配备的,不要使用其它批号产品。稀释缓冲液,洗液,终止液和底物溶液可用于所有赛润 ELISA classic试剂盒。

ELISA classic试剂盒内所有试剂均必须正确地存放。应在未开封的情况下,保存于2-8℃,并在有效期(见标签说明)内使用。详细的稳定性和储存资料在“6. 储存及稳定性”内将加以详述。

每一种试剂都是经过校准以保证最佳的检测结果。这些试剂如果未经规定被稀释或改动都会导致检测的敏感性的降低。

在储存及孵育过程中避免将试剂暴露在强光中。所有试剂瓶盖须盖紧以防止蒸发和污染,避免试剂受到微生物污染,因为蛋白水解酶的干扰将导致出现错误的结果。

请从标记处剪开密封袋。如果铝袋破损或者已开启装有干燥剂的铝袋而未以夹子封紧的,则不要继续使用微孔条。

开始试验前,将所有试剂置于室温。

从试剂管中吸取试剂的时候,应注意使用无菌技术以防污染。为避免假阳性结果,吸加酶结合物时,吸嘴应确保不接触或喷洒于小孔的顶避,注意不要盖错瓶盖或管盖。

试验结果的可重复性依赖于充分混匀试剂。使用前振荡装有对照血清的小管和所有稀释过的溶液(例如使用混合器)。

小心吸取试剂并严格遵守给定的孵育时间和温度。请注意在吸取标本 / 对照血清,酶结合物或底物时,第一个孔与最后一个孔加样之间的时间间隔如果长,将会导致不同的“预孵育”时间,从而明显地影响到测量值的准确性及重复性。

只有严格遵守赛润ELISA classic试剂的试验说明才会得到最佳的检测结果。

如果实验中未严格遵守质量控制认证文件上的有效性特异准则,则试验结果无效。

洗涤不充分将影响试验结果:

应该小心进行洗涤。洗涤步骤应遵守相关洗涤器(平底孔,孔直径7毫米,深10.9毫米)指导手册进行,所有的孔内均应加入相同体积的洗涤缓冲液。洗涤结束时,应将微孔板倒扣于纸巾上并轻轻敲打,以确保所有孔内均无洗涤缓冲液。避免产生泡沫!如果使用自动洗板机,注意正确操作。

7.2检验前的准备工作和储存

避免使用高血脂、溶血或黄疸的标本,尽管在我们的检测中没有发现有副影响。明显被污染的标本(血清或血浆)不能用于检测。

样品不应加热灭活。

7.2.1样品准备

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 IgG

开始试验前,患者的待测样品必须以稀释缓冲液稀释如下(V1+V2):

稀释后及加入微孔板前,样品必须充分混匀。

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 IgM

类风湿因子抗体是自身IgM型的抗体,可与IgG免疫复合物结合。非特异性风湿因子抗体的存在将导致IgM检测的假阳性结果。另外,也存在弱结合的病原体特异性IgM抗体被强结合的IgG抗体取代的可能性。在这种情况下,IgM的检测将得到假阴性的结果。因此,在进行IgM检测前应用类风湿因子吸附剂对血清作预处理。

特别类风湿因子Rf—吸附剂(产品编号T200,20ml)不仅包含抗人IgG抗体,还含有一定量的对照抗原,对照抗原同时能与类风湿因子及可识别宿主细胞膜成份的抗体结合。因此,无须再进行微量孔包被对照抗原的平行试验。

在进行以下SERION ELISA classic IgM检测时,此类RF—吸附剂需作为附加试剂另行购买:

巨细胞,单纯疱疹病毒,麻疹,腮腺炎,风疹病毒,刚地弓形虫,带状疱疹病毒

首先应该使用稀释缓冲液(V2)对类风湿因子吸附剂(Rf-吸附剂/对照抗原)(V1)进行如下稀释:

然后将患者的待测样品(V1)在此Rf-稀释缓冲液(V3)中进行稀释:

7.2.2样品储存

密封的患者样品可在冰箱中2-8℃保存7天。≤ -20℃可保存更久。

避免样品反复冻融。

已稀释的样品可在2-8 ℃保存一星期。

7.3 试剂和反应试剂的准备工作

7.3.1 微孔条

微孔条置于一框架内,并与干燥剂一同封于铝袋之中。应将不需要的微孔条取下并重新放入铝袋。将袋口折叠2-3次,并以夹子夹紧,确保铝袋的密封性。

7.3.2 对照血清 / 标准血清

对照和标准血清立即可用,不必进一步稀释。试验时,可直接使用。

对于每次试验和每批检测体系,无论使用的微量板数目的多少,均应包括阴性阳性对照孔。临界值血清应作双份测定。如果是定量试验,标准血清也应作双份。不要用RF吸附剂处理对照血清!

7.3.3 抗人 IgG, IgA 或IgM抗体稀释液,用 AP标记(即用)

禁止将不同试剂盒的酶标抗体混合。同一试剂盒才能具最佳检测效果。

7.3.4 洗液

以1:30稀释浓缩洗涤缓冲液(V1)至终体积V2。

例如:

7.3.5 样品的稀释缓冲液(即用)

7.3.6底物(即用)

试验时戴手套以避免污染。必须以无菌枪尖吸取底物溶液。

7.3.7 终止液(即用)

7.4 检测程序概要

定量的风疹病毒IgG / IgM

进行IgM检测时先用类风湿因子吸附剂预处理血清,

请参见7.2.1;

室温孵育15分钟或4℃过夜

样品稀释液(病人血清)

1+100

将稀释的样本,和立即可用的对照血清 / 标准血清,加到微量孔内(100微升)

洗涤

加入立即可用的酶标记抗体溶液(100微升)

洗涤

加入底物溶液(100微升)

加入终止液(100微升)

7.5检测过程

7.5.1 将检测所需数目的微孔条放到微孔板框上并准备好一张草签。

7.5.2 在微量孔内分别加入100微升的已稀释样本或立即可用的对照血清。留

一个孔为底物空白使用,例如:

7.5.3 将样品于湿盒内37℃(±-1℃)孵育60分钟(±5分钟)。

7.5.4 孵育后以洗液缓冲液洗涤板孔(使用自动洗板机或手工洗板):

- 吸去或甩去洗液

- 每孔内加入300微升洗液

- 吸去或甩去洗液

- 重复洗涤过程3次(共4次!)

- 将微孔板翻转过来在纸巾上拍打,使微孔中不再含有液体

7.5.5加入酶标记抗体。

于适当孔内(底物空白除外)加入100微升 IgG / IgM / IgA酶标记抗体7.5.6 湿盒内37℃(±1℃)孵育30分钟(± 1分钟)*。

7.5.7 孵育后,以洗液清洗板孔(洗涤见上)

7.5.8 加入底物

于每孔内加入100微升底物溶液(包括底物空白孔)

7.5.9 湿盒内37℃(±1℃)孵育30分钟(±1分钟)*。

7.5.10 终止反应

每孔内加入100微升终止液,轻微振荡微孔板以混合溶液。

*

注意:在特殊的工作环境下有必要对孵育时间进行调整。

7.5.11 读取消光度

以底物空白为空白对照液, 60分钟内读取405纳米的OD值,建议参考

波长范围为620纳米-690纳米(例如650纳米)。

8.检测结果评估

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 IgG/IgM(定量)

8.1 4PL单点定量法

通过利用非线性方程,可以保证根据消光信号的定量数值精确计算出抗体活性,该方程可在不对OD值作任何改动的情况下调整S型曲线。

赛润 ELISA classic抗体浓度的确定是通过逻辑对数模型(4PL, 4参数)计算得出的,此模型可精确适用于相关曲线。

它是基于以下公式:

参数A,B,C,D分别代表曲线的准确形状:

1. 下端渐近线→参数A

2. 曲线斜率→参数B

3. 转折点→参数C

4. 上端渐近线→参数D

标准曲线是由德国维润赛润研发有限公司(维尔茨堡市)在严格条件下经过多次试验制定的。使用者无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使用昂贵的仪器来制作标准曲线。

每一个试剂盒内均附有专用的标准曲线和评估表用来计算抗体浓度。如有需要也可取得相关的评估软件。

为了校正正常试验偏差和建立试验对照,每轮试验均需使用标准血清作为对照。该对照血清的有效范围参考值是由厂商的质量控制部门确定的,在此范围内可保证抗体浓度测定的正确性。标准血清不一定是阳性对照,且在某些ELISA试验中标准血清数值可能是临界值或阴性结果。

8.2有效性标准

- 底物空白的OD值必须 <0.25

- 阴性对照值必须为阴性(请参见试剂盒内所附定量表)

- 赛润 ELISA classic试验:标准血清的平均OD值必须在有效范围内,此范围在试剂盒的特异性质量控制认证书上给定(减去底物空白之后!)

- 赛润 ELISA classic试验:阳性对照的平均OD值必须在有效范围内,此范围在试剂盒的特异性质量控制认证书上给定(减去底物空白之后!)

如果未达到以上标准,试验无效且必须重做。

8.3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IgG / IgM的定量计算

IgG抗体活性以IU/ml计算,以世界卫生组织风疹病毒参考血清为标准。该血清浓度为1000IU/ml。

IgM抗体活性以U/ml计算,以风疹病毒IgM参考血清(莱比锡, 德国)为标准。该血清浓度为30 U/ml。

8.3.1非自动评估

每个试剂盒内均备有一个标准曲线和一个评估表,因而每一个OD值就可得到一个抗体活性值。标准血清的参考值和有效范围会在求值表格(质量控制认证)中给定。

所有的OD值在评估前必须先减去空白A1。

方法1:定性评估

为确定临界值范围,请将已测得标准血清的OD平均值与质量控制证书上给出的数据相乘(见专用公式),例如:

OD=0.502×MW (STD) 临界值上限

OD=0.352×MW (STD) 临界值下限

如果得到的标准血清的平均消光度值是0.64, 那么临界值的范围即为 0.225-

0.321。

方法2:用评估表格来确定抗体活性。

1. 计算标准血清两个OD值的平均值,并检查其是否在给定的有效范围内。

2. 然后,将所得结果转入“标准血清OD范围”栏,在此进行求值。

3. 已测得的患者样品值通过读取“IU / ml或U / ml”来求得相应的抗体活性。

例如:

例如:测得的标准血清平均消光度值为0.64。对其而言,结果的确定与OD值范围0.62-0.65一栏相关。由患者的OD值0.23可得出其单位范围为20-30。

方法3:利用标准曲线进行抗体活性的连续求值。

通过将当前患者样品测量结果乘以校正系数F,可纠正所谓的“测定间差异“(不同测量时间及不同试验室引起的差异)。此系数的计算如下所示:

此步骤对于校正当前检测与批次标准曲线之间的偏差是非常必要的。

首先,日间测定差异可通过计算(校正系数F)得以纠正:

1. 计算标准血清两个OD值的平均数,检查此平均数是否在给定的有效范围之

内。

2. 计算校正因子F:给定的参考数值除以标准血清消光度值平均数。

F=标准血清参考消光度值 / 标准血清消光度值平均数。

3. 将患者样品所有测得值均乘以校正因子“F”。

4. 此时便可通过修正后的数值以标准曲线求得抗体活性U / ml或IU / ml。

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IgG:

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IgM:

针对临界值结果的样品,应在1-2 周后对相应的病人再取样,重新检测。

8.3.2 通过SERION easy base 4PL软件 / SERION自动评估软件进行自动评估。输入四个参数和标准血清参考值之后,联机软件就会计算出抗体活性。

如果标准血清的消光值超出有效范围,SERION easy base 4PL软件就会显示如

下信息:

“标准已超出允许范围”和 / 或“标准差异大于20%”。

SERION 评估软件只用英语显示:

…Standard values out of ranges in following groups: Group 1-24. Standard value differ more than 20% in following groups: Group 1-24.” (“以下组样品标准值超出范围:组1-24。以下组样品标准值差异大于20%:组1-24。”)

在这种情况下,此轮试验无效,需重做。

只有更换批号时,参数和参数值才需要改变(评估表中标有参数与参考值)。组别特异性数据的正确输入与否可以以标准血清的 IU / ml 或 U / ml 值为基础进行检验。计算出的平均单位值需与组别特异性认证书所示的单位值相对应。可自动校正测定值。使用标准版本打印机会显示如下内容:

8.4检测结果分析

我们采用血清学研究方法来判断风疹免疫情况及诊断风疹病毒及相关病毒的感染。

风疹病毒 IgG抗体出现于初次感染后,并于1-2个月后消失。鉴于所采用试验的敏感性,某些情况下 IgM抗体在感染一年后仍可能检测到。由于再次感染后IgM 的出现,使得对于阳性结果的进一步研究成为必须。而且,患者血清的配对试验也是非常重要的。

感染后, IgG抗体的产生晚于IgM。抗体水平会达到一个最大值,然后再次跌落,保持在可检测的水平。

血清检测的结果分析只能与完整的临床诊断图谱共同使用。当检测结果可疑时,应采用进一步的诊断手段。

感染有EB病毒或细小病毒 B19将引起多克隆免疫应答,从而导致风疹病毒IgM 试验的假阳性。当可能感染这两种病毒时,有必要对患者2-3周后再次采血进行进一步的检测。

9.性能特征:

9.1重复性

测定内重复性通过在同一轮试验中检测20次不同反应的血清来判断。测定间重复性通过分别在5天进行10次独立的血清检测分析来判断。

100

CV )?=

平均值

标准差

差异系数( 赛润 ELISA classic 风疹病毒IgG :

赛润 ELISA classic 风疹病毒IgM :

9.2敏感性和特异性

赛润 ELISA classic 风疹病毒IgG :

在外部操作评估研究中(6.),我们检测了427名患者的血清(免疫,加疫苗,非免疫,风疹感染及潜在交叉反应血清),并对不同价位的风疹IgG ELISA 产品相比较。结果表明,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IgG的敏感性及特异性分别为99.11% 和98.92%。

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IgM:

在外部(7.)和内部操作评估研究中,共检测了1021个血清样本。

外部研究中,利用疫苗注射者与已证明初步感染风疹病毒患者来确定测试的敏感性。四份取于初染患者疹期极早阶段的血清,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IgM 检验结果为阴性。这些血清中,2份在捕捉测试中反应为阴性。另一方面,来自于感染后6-8周的一组血清中的3份,在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IgG测试中,没有得到阳性结果。当来自感染后期的血清被计入后,检测的敏感性会受到限制。疫苗注射者中却发现了相反的结果,2份确定为持续IgM滴℃的血清,在其他检测中却并未检测到IgM。当感染后6-8周的血清包括在内时,试验的敏感性为93.7%,而此类血清不计时,敏感性上升为97.4%。

外部操作评估研究表明检测的特异性为97.5%。

另外,还检测了一组131个潜在交叉反应的血清,此组血清是新近感染非洲淋巴瘤病毒,梅毒密螺旋体,巨细胞病毒,单纯疱疹病毒,腮腺炎病毒或柯萨奇病毒的患者捐赠的。对此组进行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IgG测定,7份血清反应为假阳性,4份血清反应结果不确定。当以记名式参考检测进行平行试验时,得到11个阳性结果和6个不确定结果。

确定试验敏感性的内部研究包括55份记名式IgM捕获试验阳性的血清。对此组血清施以赛润 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IgG,只有5份血清显示弱阳性,且此5份中有3份在另一种IgM捕获试验时表现为阴性。免疫印迹分析显示,这3份血清有一条明显的E2带,表明曾发生过免疫反应。一份源自初感染的血清,其赛润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IgG测试结果可能为假阴性,导致检测敏感性为

98.04%。

在内部操作评估研究中,检测了一组源自怀孕妇女和具有潜在交叉反应性的血清,其特异性为97.96%。

结果:

赛润 ELISA classic

10. 风疹病毒IgG 抗体的亲和力评估:

风疹病毒IgM抗体检测的阳性结果一般说明是风疹病毒现行感染,而在继发感染后也会产生风疹病毒IgM抗体,长期持续存在的IgM抗体有时也可以被检测到,或许还存在多克隆刺激作用,在评估风疹IgM阳性样本时必须充分考虑这些情况(详见8.4 试验结果说明)。风疹病毒IgG抗体亲和力的评估对于鉴别初次的现行感染、继发感染或继往感染具有很重要的意义。需要进行亲和力评估是因为在免疫反应过程中抗体的亲和力会随时间的推移明显增强(即亲和力成熟过程),在初次感染时IgG抗体的亲和力较低,而再次与病原体接触造成二次感染时产生的抗体具有很强的亲和力。

试验程序

在抗风疹病毒IgG抗体的亲和力评估试验中需要使用赛润风疹病毒IgG亲和试剂(B129AVID,一个包装足够一个微板试验使用)。德国维润赛润研发有限公司生产的亲和试剂具有粘度低、无腐蚀性和无毒*等特点,特别适合用于自动控制试验。将稀释的样品分两份加入到赛润ELISA classic风疹病毒IgG显微试验板上,两份样品试验的差别在于:一个是孵化后加缓冲液冲洗,另一份则加入亲和试剂,然后再进行常规的冲洗操作,最终计算两个微孔OD 值的比例。根据这个比例便可以判断风疹病毒IgG抗体的亲和力。

试验的有效性标准和对试验结果的说明均已附在赛润风疹病毒IgG亲和试剂的使用说明书中,对于亲和试剂的选择,可按要求使用评估工具来确定。

*) 亲和试剂的专利申请。

11.警告

11.1警告和安全措施

赛润 ELISA classic试剂盒是针对熟悉实验室操作人员所设计使用的。

所有试剂盒试剂及人类标本必须采用已有的良好实验技术,小心处理:

- 此试剂盒内含人血成分。尽管所有的对照及定点对照都已经过验证并且发现对于乙型肝炎表面抗原,丙型肝炎抗体,HIV体均为阴性;但仍认为它们具有潜在的感染性。

- 移液过程禁止用口。

- 在处理试剂和标本的地方禁止吸烟,饮食。

- 使用试剂盒和标本时,必须戴一次性手套,穿试验服,戴安镜。使用后请彻底洗手清洁。

- 患者样本及其他潜在感染材料试验后应予以消毒。

- 试剂应保存在安全的地方,禁止儿童接触。

- 终止液:具有腐蚀性(C);发生酸烧伤(R34);因此在操作时应穿戴防护镜,手套和试验服。

11.2废料处理

请注意相关要求!

12.参考文献

1.) Zuckermann, A.J., Banatvala, J.E., Pattison, J.R..

《临床病毒学原理与实践》,第三版,11章,第363-400 页,1995年,John Weley & Sons

2.)Porstmann, T., Pustowoit, B.

《风疹病毒》

《诊断学》,1993, Nr.17: 1-12

Blackwell 科学出版社公司,柏林

3.)Burkhardt, F., Enders G.

《风疹病毒》

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热

病毒感染-流行性出血热 一、A1 1、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低血压的主要原因是 A、继发细菌感染 B、小动脉痉挛 C、高热、汗出、呕吐所致血容量下降 D、严重腔道出血 E、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 2、流行性出血热病理损害最明显的器官是 A、心脏 B、肝脏 C、脑实质 D、肾脏 E、肺 3、关于流行性出血热少尿期治疗原则哪项是错误的 A、每日输液量为尿量加排泄量加500ml B、无消化道出血时可进行导泻疗法 C、腹膜或血液透析 D、促进利尿 E、防止继发感染 4、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下列哪项正确 A、发热期可用解热镇痛剂退热 B、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首选血管活性药物 C、病程第7日后可用肝素抗凝治疗 D、少尿者可用甘露醇静推以促进利尿 E、病程早期可抗病毒治疗 5、下列哪项不是流行性出血热大出血的主要原因 A、血小板减少、形态异常和功能障碍 B、肝素类物质增加 C、血管壁损伤 D、凝血因子产生障碍 E、DIC 6、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 A、属于自然疫源性疾病 B、鼠类为主要传染源 C、高血容量综合征多发生于少尿期 D、血液透析是少尿期治疗的有效手段 E、发病机制和基本病变是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7、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主要特点是 A、热退后病情反而加重 B、体温逐渐上升 C、血小板增多

D、中性粒细胞增多 E、出现三红征 8、流行性出血热早期休克的主要原因是 A、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B、心肌损害 C、继发严重感染 D、腔道大出血 E、小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血浆外渗 9、流行性出血热在我国最主要的传染源是 A、患者 B、黑线姬鼠 C、棕背鼠 D、田鼠 E、红背鼠 10、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属于 A、病毒 B、细菌 C、支原体 D、螺旋体 E、立克次体 11、有关流行性出血热的描述正确的是 A、病人为主要传染源 B、热退后症状减轻 C、血小板常减少 D、外周血白细胞常减少 E、临床上都有五期经过 12、下列哪项是流行性出血热低血压休克期的临床特点 A、腰痛 B、眼眶痛 C、热退症状加重 D、出血性皮疹 E、上胸部局限性潮红 13、流行性出血热的“三痛”是 A、头痛、全身痛和腰痛 B、头痛、关节痛和腰痛 C、头痛、腓肠肌痛和腰痛 D、头痛、眼眶痛和腰痛 E、头痛、腹痛和腰痛 14、流行性出血热的早期诊断依据是 A、鼠类接触史 B、全身感染中毒症状 C、“三痛”和“三红”征

病毒性出血热(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docx

病毒性出血热 ( 专业知识值得参考借鉴 ) 一概述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组由虫媒病毒所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以发热、出血和休克为主要临 床特征。此类疾病在世界上分布很广,临床表现多较严重,病死率很高,目前世界上已发现十多种。 它们的病原、寄生宿主和传播途径各不相同,临床表现也有一些差异,并常在一定地区流行。 常见病毒性出血热包括克里米亚- 刚果出血热、埃博拉出血热、马堡出血热、拉沙热、裂谷热、登 革出血热、黄热病及天花等。又可按肾损害的有无分为两类,有肾损害的称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各种出血热的确诊需要依靠病原学和血清学检查。这些病都无特效疗法。采用对症和支持疗法, 纠正水和电解质失调,必要时补液、输血和抗休克治疗。有肾病者,在无尿期可作肾透析疗法。防 制和消灭传播媒介和储存寄主是重要的防治措施。 二病因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世界各地发现了十几种由病毒引起的出血热,病原分属于 4 科,即披膜病毒科、布尼亚病毒科、沙粒病毒科和Filo (线状)病毒科。传播方式有 4 种,即蚊媒、蜱媒、动物源性和传播途径未明。其中在中国广泛发生的是流行性出血热(肾综合征出血热)和在新疆发生的新疆出血热(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 三临床表现各种病毒性出血热,临床表现虽有差异,但都有以下几种基本表现。 1.发热 这是本组疾病最基本的症状,不同的出血热,发热持续的时间和热型不完全相同。以蚊为媒介的 出血热多为双峰热,各种症状随第二次发热而加剧,流行性出血热,则多为持续热。 2.出血及发疹 各种出血热均有出血、发疹现象,但出血、发疹的部位、时间和程度各不相同,轻者仅有少数出 血点及皮疹,重者可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大出血。 (1)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1~5 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 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膜可见细小出血点,常分布于上腭、眼结膜、腋下及腋前后,呈簇集性分 布或条状排列;部分病人在穿刺和压迫部位可见淤斑,咽部多充血,结膜囊显著水肿,95%以上病人束臂试验阳性。到发病 5~ 8 天的低血压期各种症状加剧,此时充血现象消退,而出血现象加重,皮肤黏膜出血点增多,可融合成淤斑,同时可伴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进入少尿期(多在病后 第8~ 12 天)时,出血现象更为显著,压迫部皮肤可见大片淤斑,并可发生腔道大出血,如咯血、

出血热病毒临床表现

出血热病毒临床表现 我们知道出血热病毒是非常常见的一种病,也是非常难以治疗的。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就会出现出血热的病毒。那么,他所表现的现象是什么呢?我们要怎样去预防呢以下就是出血 热病毒临床表现。发现自己的身体状况,这是非常不错的,多观察自己的身体。及时的去医院做检查也是非常好的。 1.发热 这是本组疾病最基本的症状,不同的出血热,发热持续的时间和热型不完全相同。以蚊为媒介的出血热多为双峰热,各种症状随第二次发热而加剧,流行性出血热,则多为持续热。 2.出血及发疹 各种出血热均有出血、发疹现象,但出血、发疹的部位、时间和程度各不相同,轻者仅有少数出血点及皮疹,重者可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大出血。

(1)流行性出血热在发病1~5天的发热期,呈急性病容,面、颊及上胸部充血、潮红,眼结膜充血。如酒醉貌,皮肤黏膜可见细小出血点,常分布于上腭、眼结膜、腋下及腋前后,呈簇集性分布或条状排列;部分病人在穿刺和压迫部位可见淤斑,咽部多充血,结膜囊显著水肿,95%以上病人束臂试验阳性。到发病5~8天的低血压期各种症状加剧,此时充血现象消退,而出血现象加重,皮肤黏膜出血点增多,可融合成淤斑,同时可伴发消化道出血、肺出血等。进入少尿期(多在病后第8~12天)时,出血现象更为显著,压迫部皮肤可见大片淤斑,并可发生腔道大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等。 (2)登革出血热登革病毒可引起无出血倾向的登革热,但近20年来,在东南亚地区的登革热,常伴有严重的出血和休克的重症流行,称为“登革出血热”。登革出血热是一种临床综合征,其主要症状有高热、肝脾大、休克和出血现象,多数病人在四肢、面部、腋下和软腭见有散在性淤点,有时融合成淤斑。此外,尚可发生红斑、斑丘疹及风团样皮疹,有些病人可发生鼻血、牙龈出血、胃肠出血和血尿等。 (3)新疆出血热发热时伴有面颈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在胸、背、腋下、面部、颈部及四肢有淤点及淤斑,在腋下多呈

肾综合征出血热整理

肾综合征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医院传染病学教研室赵良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也称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是由汉坦病毒(Hantavirus)引起的急性自然疫源性传染病,是伴有肾脏损害的病毒性出血热的一种。在临床上是以短程发热,既而出现休克、出血和急性肾功能衰竭等临床症候群为其主要特征。 【历史回顾】 孙吴热,二道岗热。 流行性出血热(epidemic hemorrhagic fever, EHF) 朝鲜出血热(Korean Hemorrhagic Fever, KHF) 出血性肾病性肾炎和流行性肾病(hemorrhagic nephrosonephritis, HN; nephropathia epidemica, NE) 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HFRS 1982年) 无肾综合征出血热:新疆出血热、登革热、埃搏拉。 汉坦病毒肺综合征(Hantavirus pulmonary syndrome HPS, 肺综合征出血热1993年) 【病原学】 汉滩病毒76-118株(Hantaan virus 76-118) 汉城病毒(Seoul virus SEOV) A9株 R22株 一、归属和命名:肾综合征出血热的病原体是汉坦病毒,目前其归属于布尼亚病毒科的一种新属,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 HV)。根据病毒的生物学特性、分子结构、抗原抗体的交叉反应性和核酸的同源性将汉坦病毒分为9型。核酸的差异性小于5%者为同型病毒,差异性在5-25%者为不同亚型,差异性大于25%者为不同型。 二、形态:多呈圆形或卵圆形的正二十面体结构。直径85-120nm。是由双层单位膜包绕着比较疏松的线状或颗粒状内浆所组成。病毒表面有棘突。 三、基因构成:出血热病毒是一种单股负链RNA病毒,HV基因由大(L)、中(M)、小(S)三个基因片段组成,并且分别编码四个蛋白。L-聚合酶,M-外膜糖蛋白(G1、G2),S-核蛋白(NP)。 NP具有稳定的抗原决定簇和较强的免疫原性,可刺激机体产生核蛋白抗体。该抗体在感染EHFV后早期即可出现,在临床上有助于早期诊断。 G1和G2具有两方面的主要作用: 1、血凝活性:可产生低PH依赖性细胞融合作用,这一功能可能对感染初期病毒颗粒粘附到受感染细胞表明及随后的病毒脱颗粒有重要作用。 2、中和活性:G1和G2表明具有中和抗原决定簇,刺激机体产生的单克隆抗体并与其结合,这对清除病毒具有重要意义。 四、血清学分型:目前HV至少分为9型。 病毒型别病毒名称宿主相关疾病 1 汉滩病毒 76-118,A9 黑线姬鼠 HFRS(经典型) 2 汉城型 SR-11, R22 褐家鼠 HFRS(轻型) 3 普马拉 CG18-20 鼠平 NE 4 希望山 PHV-1 美洲田鼠— 5 DOBV Dobrava A.flavicollis HNN 6 无名病毒型 NM R11 鹿鼠 HPS 7 纽约型 NY-1 白足鹿鼠 HPS 8 泰国型 Thai 605 B. indica — 9 印度型 Thottapalayam S. murinus — 10 未定型① Bayou virus ② Black Creek Canal Virus 【流行病学】 (一)宿主动物和传染源 根据国内外不完全统计出血热的宿主有170种脊椎动物,我国目前发现有53种动物携带出血热病毒。主要涉及啮齿目动物、食肉目动物、食虫目动物和兔形目动物。主要包括黑线姬鼠、褐家鼠、大林姬鼠、以及狗、家猫、兔等。我国主要的传染源是黑线姬鼠、褐家鼠和大林姬鼠。 尚未报道人(患者)作为该病的传染源。主要是因为患者的病毒血症期很短的缘故。 (二)传播途径 1、呼吸道传播:鼠类的分泌物及排泄物污染尘埃后形成“气溶胶”,被易感者吸入而感染。目前认为此种途径是主要的传播途径。 2、消化道传播:食入被带病毒鼠类的排泄物污染的食物,可经口腔粘膜和胃粘膜而感染。 3、接触传播:带病毒鼠类的排泄物和分泌物可经破损的皮肤粘膜而引起感染。被鼠咬伤而发病者也属此种类型。 4、母婴传播:当孕妇感染出血热病毒后,病毒可经胎盘而感染胎儿,这一途径已经解剖所证实。 5、虫媒传播:主要是寄生于鼠类身上的螨类(革螨、恙螨)叮咬人类而引起发病。有人从革螨体内分离出出血热病毒,并可传代培养。恙螨仍有待于证实。 (三)易感人群: 人对出血热病毒普遍易感,隐性感染率很低,约为3.5-4.3%。发病年龄组以青壮年为多。病后可获得稳定的免疫力,很少有第二次发病者。

出血热病毒介绍

出血热病毒 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组疾病或一组综合征的统称。这些疾病或综合征是以发热、皮肤和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不同脏器的损害和出血,以及低血压和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的。引起出血热的病毒种类较多,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病毒科(表31-1)。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的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和登革病毒。 表31-1 人类出血热病毒及其所致疾病 病毒科病毒主要媒介所致疾病分布 披膜病毒科基孔肯雅病毒蚊基孔肯雅热亚洲、非洲 黄病毒科黄热病病毒蚊黄热病非洲、南美洲 登革病毒蚊登革热亚洲、加勒比海地区 Kyasanur森林病病毒蜱Kyasanur森林病印度 Omsk出血热病毒蜱Omsk出血热俄罗斯 布尼亚病毒科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啮齿动物肾综合征出血热亚洲、欧洲、非洲、 美洲 Rift山谷热病毒蚊Rift山谷热非洲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毒蜱克里米亚-刚果出血 热 非洲、中亚 新疆出血热病毒蜱新疆出血热中国新疆 沙拉病毒科Junin病毒啮齿动物阿根廷出血热阿根廷 Machupo病毒啮齿动物玻利维亚出血热玻利维亚 Lassa病毒啮齿动物Lassa热非洲 丝状病毒科Marburg病毒猴、蚊?Maburg出血热非洲、德国 Ebola病毒?未确定Ebola出血热非洲 第一节汉坦病毒 汉坦病毒(Hantavirus)是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的一个新属。根据其抗原性及基因结构特征的不同,目前至少可区分为6个型。其中汉滩病毒、多布拉伐-贝尔格莱德病毒、汉城病毒和普马拉病毒为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的病原;辛诺柏病毒、黑港渠病毒及囚犯港病毒为汉坦病毒肺综合症(hantavirus pulmonary symdrome,HPS )的病原。 HFRS是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往此病在中国和日本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朝鲜和韩国被称为朝鲜出血热,在前苏联被称为远东出

出血热试题(建议收藏)

出血热试题(一) 一.名词解释 1、流行性出血热: 二、单项选择题: 1、肾出血热综合征最易侵犯的器官是( ) A。肾 B.肝C。心 D.肺 2、关于肾出血热综合征患者发热与病情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随发热好转,全身症状逐渐减轻 B。体温逐渐好转,全身症状反加重 C。发热期全身症状最重 D.发热与症状关系不大 3、流行性出血热“三痛”是指:() A.头痛、眼眶痛、骨关节疼痛 B。腹痛、腰痛、骨关节痛 C。头痛、腰痛、眼眶痛 D.腹痛、骨关节痛、肌痛 4、下列哪项不能确诊流行性出血热:() A.疑似病例+血清抗EHFIgM阳性 B。血清抗EHFIgG滴度为1:40及以上 C。恢复期抗EHFIgG滴度比急性期增高4倍及以上 D。EHF病毒抗原阳性

5、流行性出血热可能的传播途径为:( ) A。动物源性传播、虫媒传播、垂直传播 B。动物源性传播、虫媒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 C.动物源性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D。动物源性传播、垂直传播、生活密切接触传播6、出血热疫苗接种部位是哪里? A.上臂三角肌 B.臀大肌C。其他部位 7、出血热疫苗接种程序哪个是正确的?() A。1,15,180 B.1,30,180 C.1,45,180 8、出血热疫苗的储存和运输温度?() A。2-8℃ B.8-15℃ C.—20℃ 三。简答题: 1、肾出血热综合征的典型临床分期是什么? 2、肾出血热综合征的三大主症是什么? 出血热试题(二) 一、选择题 1关于流行性出血热的治疗下列哪项正确() A低血压休克期的治疗应以血管活性药物为主 B病程早期可抗病毒治疗 C病程第7日后可用肝素抗凝治疗 D无尿者可用甘露醇静推以促进利尿 E发热期可用解热镇痛剂退热

出血热病毒介绍

出血热病毒介绍

出血热病毒 出血热( Hemorrhagic fever )不是一种疾病的名称,而是一组疾病或 一组 综合征的统称。这些疾病或综合征是以发热、皮肤和粘膜出现瘀点或瘀斑、不同脏 器的损害和出血,以及低血压和休克等为主要特征的。引起出血热的病毒种类较多, 它们分属于不同的病毒科(表31-1)。目前在我国已发现的有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新疆出血热病毒和登革病毒。 表31-1 人类出血热病毒 及其 所致疾病 病毒科病毒主要媒 介所致疾病分布 披膜病毒科基孔肯雅病毒蚊基孔肯雅热亚洲、非洲 黄病毒科黄热病病毒蚊黄热病非洲、南美洲登革病毒蚊登革热亚洲、加勒比海地区 Kyasanur 森林病病毒蜱Kyasanur 森林病印度 Omsk 出血热病毒蜱Omsk 出血热俄罗斯 布尼亚病毒科肾综合征出血热病毒啮齿动物肾综合征出血热亚洲、欧洲、非洲、 美洲 Rift 山谷热病毒蚊Rift 山谷热非洲 克里米亚-刚果出血热病蜱克里米亚- 刚果出 血 非洲、中亚 毒热 新疆出血热病毒蜱新疆出血热中国新疆沙拉病毒科Junin 病毒啮齿动物阿根廷出血热阿根廷 Machupo 病毒啮齿动物玻利维亚出血热玻利维亚 Lassa 病毒啮齿动物Lassa 热非洲丝状病毒科Marburg 病毒猴、蚊?Maburg 出血热非洲、德国 Ebola 病毒?未确定Ebola 出血热非洲 第一节汉坦病毒 汉坦病毒( Hantavirus )是布尼亚病毒科( Bunyaviridae )的一个新属。根据

其 抗原性及基因结构特征的不同,目前至少可区分为 6 个型。其中汉滩病毒、多 布拉 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 , HFRS )的病原;辛诺柏病 毒、黑港渠病毒及囚犯港病毒为 汉坦病毒肺综合症( hantavirus pulmonary symdrome ,HPS )的病原。 HFRS 是由鼠类等传播的自然疫源性急性病毒性传染病,以往此病在中国和 日 本被称为流行性出血热,在朝鲜和韩国被称为朝鲜出血热,在前苏联被称为远东出 血热和出血性肾炎, 在斯堪的纳维亚国家被称为流行性肾病。 1980 年世界卫生组织 将其统一命名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汉坦病毒的名称来自此病毒属的原型汉滩病毒 76-118株( hantaan virus ),最 先由韩国李镐汪等在 1978 年从韩国汉滩河附近流行性出血热疫区捕获的黑线姬鼠 中分离出。此后各地相继从不同动物及病人体内分离出许多株病毒,现国际上通称 为 HFRS 病毒。根据此病毒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 目前已将其归入布尼亚病 毒科 (Bunyaviridae ) ,另立为一个新属, 命名为汉坦病毒属 (Hantavirus )。为区别 属及型的名称,在中译名上分别称为“汉坦病毒属”与“汉滩病毒 、生物学性状 一)形态结构 病毒体呈圆形或卵圆形,直径约 75~ 210nm ,平均 122nm 。有包膜,包膜上 有突起,长约 6nm ,方格状。病毒的核酸为单股负链 RNA ,分为 L 、M 、S 三个片 段。分子量分别为 2.7×106 、1.4×106 和 0.6×106 道尔顿。三个片段的碱基序列互 不相同,但都具有同样的 3′末端,为“ 3′ AUCAUCAUCUG ”,这一序列不同于 布尼亚病毒科的其他属病毒。编码四种蛋白,即 N 、G1、 G2 和 L 。N 为核蛋白, 由 S 片段编码,其主 要功能是包 裹病毒 RNA 的三个片段,该蛋白免疫原性强。 G1 和 G2 均为糖蛋白,由 M 片段编码,有独立存在的中和抗原位点和血凝活性位 伐 -贝尔格莱德病毒、 汉城病毒和普马拉病毒为肾综合征出血热 N 、G1、G2 和 L 。

出血热的早期症状及5大阶段

出血热的早期症状及5大阶段 现在我国青岛已进入出血热的高发期,截止到目前,已有十多人死于该病。而且出血热的前期症状很像感冒,往往让人很难辨别。出血热是由流行性出血热病毒引起的自然疫源性疾病,也是危害我们身体健康的重要传染病。所以一定要警惕出血热的早期症状以及它的5大阶段。 潜伏期为5~46天,一般为1~2周。本病典型表现有起病急,有发热(38~40℃)、三痛(头痛、腰痛、眼眶痛)以及恶心、呕吐、胸闷、腹痛、腹泻、全身关节痛等症状,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口腔粘膜、胸背、腋下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随着病情的发展,病人退烧,但症状反而加重,继而出现低血压、休克、少尿、无尿及严重出血等症状。典型的出血热一般有发热、低血压、少尿、多尿及恢复五期经过。如处理不当,病死率很高。因此,对病人应实行“四早一就”,即早发现、早诊断、早休息、早治疗,就近治

疗,减少搬运。 出血热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不少患者由于出现发热、头痛、尿少、水肿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肾炎或泌尿系统感染;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少数患者有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症状,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或白细胞数增高,与败血症非常相似。 出血热的5个阶段: (一)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 大多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热型以弛张及肌瘤为多,一般持续3~7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 (二)低血压期: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一般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患者出现低血压,

病毒性出血热常见的症状有哪些,病毒性出血热的早期症状介绍

病毒性出血热常见的症状有哪些,病毒性出血热的早期症状介绍病毒性出血热的常见症状 面颊及上胸部充血、肠出血、蛋白尿、斑丘疹、出血倾向 病毒性出血热有什么症状 一、症状 一、症状 各种病毒性出血热,临床表现虽有差异,但都有以下几种基本表现。 按起病缓急和病程进展,可分为缓进型和急进型,以缓进型多见。 1.发热这是本组疾病最基本的症状,不同的出血热,发热持续的时间和热型不完全相同。以蚊为媒介的出血热多为双峰热,各种症状随第二次发热而加剧,流行性出血热和新疆出血热,则多为持续热。 (1)流行性出血热:大多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热型以弛张及稽留为多,一般持续3~7日。 (2)登革出血热:起病急,先寒战,随之体温迅速升高,24小时内可达40℃。一般持续5~7d,然后骤降至正常,热型多不规则,部分病例于第3~5d体温降至正常,1日后又再升高,称为双峰热或鞍型热。儿童病例起病较缓、热度也较低。 (3)新疆出血热:起病急骤,寒战、高热(39.1~40℃),热程约1周。 2.出血及发疹各种出血热均有出血、发疹现象,但出血、发疹的部位、时间和程度各不相同,轻者仅有少数出血点及皮疹,重者可发生胃肠道、呼吸道或泌尿生殖系统大出血 (1)流行性出血热:皮肤粘膜三红(脸、颈和上胸部发红),呈急性病容,眼结膜充血,重者似酒醉貌。皮肤黏膜可见细小出血点,常分布于上腭、眼结膜、腋下及腋前后,或瘀斑,或呈条索状、抓痕样的出血点。并可发生腔道大出血,如咯血、呕血、便血、鼻出血等。 (2)登革出血热:多数病人在四肢、面部、腋下和软腭见有散在性瘀点,有时融合成瘀斑。此外,尚可发生红斑、斑丘疹及风团样皮疹。出血倾向严重,如鼻衄、呕血、咯血、尿血、便血等。常有两个以上器官大量出血,出血量大于100ml。血浓缩,红细胞压积增加20%以上,血小板计数100×109/L。有的病例出血量虽小,但出血部位位于脑、心脏、肾上腺等重要脏器而危及生命。 (3)新疆出血热:伴有面颈及上胸部皮肤充血、潮红,在软腭和颊粘膜、胸、背、腋下、面部、颈部及四肢有瘀点及瘀斑,在腋下多呈条索状排列,出血点是上身多,下身少,注射部位可见血肿及瘀斑,眼球结膜有水肿。热退前后有出血现象,如消化道出血、血尿、子宫出血等,病程约10~14日。 3.低血压休克各种出血热均可发生休克,但发生的频率和程度有很大的差异。流行性出血热休克发生最多而且严重。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的临床症状 流行性出血热病毒(EHFV)属布尼亚病毒科(Bunyaviridae),汉坦病毒属(Hantavirus,HV),现统称汉坦病毒(HV)。本病毒为有膜RNA病毒,形态有圆形,卵圆形和长形三种,病毒核心为基因组RNA和核壳,外层为脂质双层包膜,表面是糖蛋白,直径70~210nm。 流行性出血热的症状: 出血热早期症状主要是发热、头痛、腰痛、咽痛、咳嗽、流涕等,极易与感冒混淆,造成误诊而延误病情;不少患者由于出现发热、头痛、尿少、水肿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肾炎或泌尿系统感染;部分患者可有恶心、呕吐或腹泻等症状而被误诊为急性胃肠炎;少数患者有发热、畏寒、头痛、乏力症状,皮肤粘膜有出血点,或白细胞数增高,与败血症非常相似。 一、发热期:主要表现为感染性病毒血症和全身毛细血管损害引起的症状。大多突然畏寒发热,体温在1~2日内可达39~40℃,热型以弛张热及稽留热为多,一般持续3~7日。出现全身中毒症状,高度乏力,全身酸痛,头痛和剧烈腰痛、眼眶痛,称为“三痛”。 二、低血压期:主要为失血浆性低血容量休克的表现。一般在发热4~6日,体温开始下降时或退热后不久,患者出现低血压,重者发生休克。 三、少尿期:少尿期与低血压期常无明显界限。 四、多尿期:肾脏组织损害逐渐修复,但由于肾小管回吸收

功能尚未完全恢复,以致尿量显著增多。 五、恢复期:随着肾功能的逐渐恢复,尿量减至3000ml以下时,即进入恢复期。尿液稀释与浓缩功能逐渐恢复,精神及食欲逐渐好转,体力逐渐恢复。 流行性出血热并发症: 一、腔道出血、呕血,便血最为常见:可引起继发性休克,腹腔出血,鼻腔和阴道出血等均较常见。 二、中枢神经系统并发症:包括发病早期因病毒侵犯中枢神经而引起脑炎和脑膜炎,休克期和少尿期因休克,凝血功能障碍,电解质紊乱和高血容量综合征等引起的脑水肿,高血压脑病和颅内出血等,可出现头痛,呕吐,神志意识障碍,抽搐,呼吸节律改变或偏瘫等,CT检查有助于以上诊断。 三、胸腔积液和肺不张:普马拉病毒引起的出血热多见,Kanerva对125例PUUV引起的HFRS患者进行检查,发现28%的患者存在胸膜积液或肺不张,而肺水肿罕见,这些患者均有较明显的低蛋白血症,因而认为毛细血管漏出及炎症可能是肺部异常的原因。 四、继发感染:多见于少尿期和多尿早期,以肺部和泌尿系感染以及败血症多见,为免疫功能下降和导尿等操作所致,易引起继发性休克而使病情加重。 流行性出血热诊断依据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