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水中溶解氧的方法

提高水中溶解氧的方法

水中溶解氧是维持水生生物生命的重要因素之一。当水体中溶解氧过

低时,会导致水生生物死亡,影响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因此,提

高水中溶解氧含量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以下是几种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的方法:

1.增加水体流动性

通过增加水体流动性可以提高溶解氧含量。这是因为当水体流动时,

空气与水体接触面积增加,从而使空气中的氧分子更容易进入水体中。

2.增加植物数量

植物可以通过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将其释放到周围环境中。因此,

在池塘、湖泊等容易出现缺氧的场所增加植物数量可以有效地提高溶

解氧含量。

3.减少有机负荷

有机负荷指有机物在自然界中分解所需时间的度量。当有机负荷过高

时,微生物分解这些有机物会消耗大量的溶解氧,从而导致缺氧现象。因此,在污染严重的地区需要采取措施减少有机负荷以提高水中溶解

氧含量。

4.增加氧气供应

在缺氧的水体中,可以通过增加氧气供应来提高溶解氧含量。这可以

通过在水体中增加机械通风设备、喷泉、瀑布等来实现。这些设备可

以将空气中的氧分子吸入水体中,从而提高溶解氧含量。

5.控制养殖密度

在养殖场等场所,过多的生物密度会导致缺氧现象。因此,需要控制

养殖密度以避免过度消耗溶解氧。此外,在养殖过程中也需要注意饲

料的质量和投喂方式,以减少有机负荷和浪费。

总之,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是非常重要的。通过增加水体流动性、增

加植物数量、减少有机负荷、增加氧气供应和控制养殖密度等方法可

以有效地提高水质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水体复氧技术

水体复氧技术 简介 水体复氧技术是一种通过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来改善水质的方法。复氧技术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水体中的生物活动,改善水生态环境。本文将介绍水体复氧技术的原理、应用和效果,并探讨其在环境保护和水资源管理中的重要性。 原理 水体复氧技术的原理是通过加氧装置向水体中注入氧气。加氧装置可以采用气体曝气、溶氧装置或氧气发生器等方式,将氧气导入水体中。在水体中,氧气可以溶解在水中,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溶解氧是水中生物生存和繁衍所必需的,可以促进水生生物的新陈代谢和呼吸作用,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 应用 水体复氧技术广泛应用于水环境修复、水产养殖和水资源管理等领域。 水环境修复 在污染严重的水体中,水体复氧技术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促进水中有机物的降解和氧化反应,加速水体的自净过程。此外,复氧技术还可以改善水体中的氧化还原电位,促进有害物质的转化和去除。通过水体复氧技术,可以有效修复富营养化水体、重金属污染水体和有机污染水体等。 水产养殖 水体复氧技术在水产养殖中也有重要应用。水产养殖中的鱼类、虾类等生物需要充足的溶解氧来维持其正常生理功能。通过水体复氧技术,可以增加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提高水质,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此外,复氧技术还可以改善养殖水体的水质环境,减少养殖过程中的废水排放和污染。 水资源管理 水体复氧技术在水资源管理中起到重要作用。复氧技术可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改善水体的水质,增加水体的生态容量。通过水体复氧技术,可以提高水体的自净能力,促进水体的自我修复和再生。此外,复氧技术还可以提高水体的氧化还原能力,促进有害物质的转化和去除。通过有效管理水体资源,可以更好地保护水生态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 效果 水体复氧技术的应用可以带来以下效果:

溶解氧

(3)补水与机械作用、化学试剂 补水可以补充氧气。 鱼池在补水的同时,可增加缺氧水体氧气的含量。在工厂化流水养鱼中补水补氧是氧气的主要来源。在非流水养鱼的池塘中,补水量较小,补水对鱼池的直接增氧作用不大。只有补充水中氧气含较高,池塘水中氧气缺乏时,补水增氧才具有明显的效果。冬季,北方越冬池注入井水一般不会起到增氧作用,因为地下水中通常氧气含量低于池塘。 增氧机补氧 化学增氧——借助一些化学制剂向水中供O2,如过氧化钙CaO2、活性沸石等。 过氧化钙CaO2——该物质为白色结晶粉末,与水发生化学反应CaO2 + H2O = Ca(OH)2 + O2释放出氧气。据研究,千克过氧化钙可产氧气77800ml ,在20℃纯水中可连续产氧200天以上,在鱼池内施用后1-2个月内均可不断放出氧气。一般每月施用一次即可,初次每亩用6-12kg,第二次以后可以减半。水质、底有机物负荷过高时,用量取高限,反之,则取低限。过氧化钙不仅能增氧而且可增加水体的碱度和硬度,提高pH,保持水体呈微碱性,絮凝有机物及胶粒。能够起到改良水质和底质的作用。 活性沸石——某些种类的活性沸石,施用于池塘时,每千克可带入空气100000毫升,相当于21000毫升氧气,它们均以微气泡放出,增氧效果较好,活性沸石也有吸附异物改良水质、底质的功效。此外过氧化氢、高锰酸钾在水中施用都有一定的增氧效果。 通常上述氧气的来源以光合作用为主。不同研究者对不同类型鱼池氧气来源进行了估算: 国外低产鱼池:光合作用89%、空气溶解7%、补水4%。 国内高产鱼池:光合作用61%、空气溶解39%(开增氧机导致空气溶解比例增大)、补水增氧可忽略。 2.耗氧作用 (1)水呼吸——即水中微型生物耗氧,主要包括: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细菌呼吸耗氧以及有机物在细菌参与下的分解耗氧。 这部分氧气的消耗与耗氧生物种类、个体大小、水温和水中机物的数量有关。据日本对养鳗池调查,在20.5-25.5℃时浮游动物耗氧的速率为721-932ml(O2)/kg·h;原生动物的耗氧速率为 17×10-3-11×103ml(O2)/kg·h;浮游植物也需呼吸耗氧,只是白天其光合作用产氧量远大于本身的呼吸耗氧量。据研究,处于迅速生长的浮游植物,每天的呼吸耗氧量占其产氧量的10-20%;有机物耗氧主要决定于有机物的数量和有机物的种类(在常温下是否易于分解)。 通常采用黑白瓶测定水呼吸的大小——将待测水样用虹吸法注入黑瓶及测氧瓶中,测氧瓶立即固定测定,黑瓶放入池塘取样水层,过一段时间后,取出黑瓶测定其溶氧。据前后两次测得溶氧量之差和在池塘中放的时间,就可以计算出每升水在24小时内所消耗氧气的量,此为水呼吸。可见水呼吸不仅包括浮游动物、浮游植物、细菌呼吸耗氧、有机物的分解耗氧,还包括水中的其它化学物质氧化对氧气的消耗量。 前苏联学者对十个湖泊水库的水呼吸组成研究指出:在水呼吸中浮游动物占5-34%,平均23.5%,浮游植物占4-32%,平均19.1%,细菌占44-73%,平均57.4%。可见细菌呼吸耗氧是水呼吸耗氧的主要组成部分。 (2)水生生物呼吸——主要是指鱼虾的呼吸。 鱼虾的呼吸好氧速率随鱼虾种类、个体大小、发育阶段、水温等因素而变化。鱼虾的耗氧量(以每尾鱼每小时消耗氧气毫克数计)随个体的增大而增加;而耗氧率(以单位时间内消耗氧气的毫克数计)随个体的增大而减小;活动性强的鱼耗氧率较大;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水温升高,鱼虾耗氧率增加。 (3)底泥耗氧作用 底质耗氧包括底栖生物呼吸耗氧、有机物分解耗氧、呈还原态的无机物化学氧化耗氧。许多研究者对不同地区、不同类型养殖水体的底质耗氧率进行测定指出:我国湖泊底质耗氧速率为0.3-1.0g(O2)/m2·d。辽宁地区夏季养鱼池塘耗氧速率为0.67-2.01,平均1.31±0.35g(O2)/m2·d,哈尔滨地区鱼类越冬池平均耗速率为 0.4g(O2)/m2·d(雷衍之1992)。内蒙古地区鱼池,生长期1.4,越冬期0.47g(O2)/m2·d(申玉春1998)。日本养鳗池为1.1-13.2g(O2)/m2·d,美国养鱼池底质耗氧率中值为1.46g(O2)/m2·d,前苏联养鲤池为0.4-1.0g(O2)/m2·d。 (4)逸出 当表层水中氧气过饱和时,就会发生氧气的逸出。静止的条件下逸出速率是很慢的,风对水面的扰动可加速这一过程。养鱼池中午表层水溶氧经常是过饱和,会有氧气逸出,不过占的比例一般不大。 对各耗氧因素所占的比例曾有研究者进行估算, 国外池塘养鱼单产较低,池中鱼载量小,池鱼耗氧占总耗氧的5-15%,逸出占1.5%,其它占80-90%。 国内,淡水鱼池,无锡地区高产池的估算结果①池鱼耗氧占总耗氧的20%,水呼吸占71%,底质耗氧占

给鱼塘增氧的方法

给鱼塘增氧的方法 鱼塘增氧是提高养殖效益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增加水中溶解氧量,可以促进鱼类的新陈代谢,提高鱼体免疫力,降低死亡率,同时也可以促进鱼类的生长。那么,如何给鱼塘增氧呢? 一、机械增氧法 机械增氧法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增氧方式之一。它通过机械设备将空气压缩后喷入鱼塘或水体中,从而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机械增氧设备包括曝气机、气泵、增氧机等。曝气机是一种利用离心风机将空气吸入,经过过滤、升压、冷却后,通过气嘴将空气喷入水中形成气泡的设备。气泵是一种利用电机带动活塞或叶轮工作,将空气压缩后,通过气管输送到鱼塘或水体中的设备。增氧机是一种利用压缩机将空气压缩后,通过管道输送到水中,同时通过特殊的喷头将气泡分散均匀的设备。 机械增氧法的优点是设备价格较低,安装方便,使用寿命较长,增氧效果稳定。但是机械增氧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如占用空间较大,运行噪音较大,维护保养成本较高等。 二、生物增氧法 生物增氧法是指通过添加微生物等生物制剂,促进水体中的生物过程,从而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一种增氧方式。生物增氧法的原理

是微生物在分解有机物的过程中,需要吸收氧气进行呼吸作用,从而释放出二氧化碳和水。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消耗氧气,从而促进了水中的氧气含量增加。 生物增氧法的优点是无需设备,成本低,对水质污染小。但是生物增氧法也有其缺点,如增氧效果不稳定,受环境因素影响较大,容易受到污染物影响等。 三、化学增氧法 化学增氧法是指通过添加化学药剂,使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增加的一种增氧方式。化学增氧法的原理是添加氧化剂,使水中的有机物、无机物快速氧化分解,从而释放出大量的氧气。常用的氧化剂有过氧化氢、高锰酸钾等。 化学增氧法的优点是增氧效果显著,速度快,对水质污染小。但是化学增氧法也有其缺点,如药剂成本较高,增氧效果不稳定,存在安全风险等。 四、太阳能增氧法 太阳能增氧法是指利用太阳能电池板将太阳能转化为电能,通过电动泵将空气压缩后喷入水中,从而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的一种增氧方式。太阳能增氧法的优点是无需外部电源,成本低,环保节能。但是太阳能增氧法也有其不足之处,如依赖天气条件,增氧效果不

水中的溶解氧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水中的溶解氧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溶解氧是水体中重要的环境指标和生物生存的必要条件。它直接关系到水的质量和水生生物的健康。在某些特定的应用领域,如饮用水处理、水产养殖以及工业生产中,需要将水中的溶解氧分离和纯化。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分离和纯化方法。 一、氧气吹气法 氧气吹气法是一种简单而有效的分离和纯化溶解氧的方法。通过将氧气通入水中,利用氧气溶解度比空气高的特性,能够增加水中的溶解氧浓度。此方法适用于小规模的溶解氧纯化,例如水产养殖领域。 使用氧气吹气法时,需要将氧气通过导管或喷嘴直接通入水中,使氧气充分接触水体。在氧气与水发生充分的物理、化学作用后,水中的溶解氧浓度将得到提高。同时,为了保证吹气效果,需要控制气体通入的速率和时间,以及水体的搅拌强度。 二、膜分离法 膜分离法是一种常用的溶解氧分离和纯化方法。膜分离利用薄膜的选择性透过性来实现气体的分离。在分离和纯化溶解氧时,可以使用有机薄膜或无机薄膜。此方法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水处理、饮用水净化及工业废水处理等领域。 有机薄膜通常采用聚合物材料制成,如聚酰胺、聚乙烯醇等。无机薄膜则以无机材料为基础,如陶瓷、金属氧化物等。通过膜的选择性

透过性,选择适当的薄膜材料和操作条件,可以实现对溶解氧的有效 分离和纯化。 三、脱气法 脱气法是一种利用气体分压差实现气体分离的方法。在脱气法中, 将水体与气体接触后,通过改变温度、压力等条件,使溶解氧从水中 转移到气体相中,从而实现溶解氧的分离和纯化。此方法适用于高浓 度溶解氧的纯化,如工业生产中的溶解氧需要。 在实际应用中,可以采用不同的脱气设备,如溢流脱气器、真空脱 气器等来实现溶解氧的脱气。通过调节设备的操作条件,控制水体与 气体的接触方式和时间,可以达到理想的溶解氧分离效果。 总结: 水中的溶解氧的分离和纯化方法有多种途径。根据不同的应用领域 和需求,可以选择适合的方法。氧气吹气法适用于小规模的溶解氧纯化,膜分离法适用于中小规模的水处理,饮用水净化等领域,而脱气 法适用于高浓度溶解氧的纯化。通过选择合适的分离和纯化方法,可 以有效地提高水中溶解氧的浓度和纯度,保障水质和生物生存的需求。

养殖池塘水溶解氧作用及增氧方法

养殖池塘水溶解氧作用及增氧方法(一) 养鱼池塘水中的溶解氧高低是水质好坏的主要指标,水产 动物都必须在有氧的条件下才能生存,如果缺氧就要死亡。在 池塘养鱼中水体缺氧可使鱼虾浮头,严重时泛池窒息死亡,造 成重大经济损失。 养鱼水体溶氧要求经水产科技工作者在长期的养殖实 践中总结,一般养殖(育苗)池塘水体的溶解氧应保持在 5毫克/ 升~8 毫克/升,最低也要保持3 毫克/升,低于此值就会发生鱼 虾泛塘死亡。养鱼水体溶氧量要求(见下表)。 在养殖中,水质轻度缺氧虽不致鱼虾死亡,但也严重影响其 生长速度,使饵料系数提高,生产成本增加,养殖效益下降。 以草鱼为例,草鱼在主要生长期内要求水中溶氧量5 毫克/升以

上或饱和度大于70%为正常范围,最低为2 毫克/升,0.4 毫克/升为致死点。2毫克/升时草鱼开始浮头。草鱼在溶氧量为2.72 毫克/升的情况下比在5.56 毫克/升的情况下,其生长速度降低98%,饲料系数提高4 倍。其它鱼虾也大致一样。 引起养殖水质中溶氧不足的原因气温高 氧气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 毫克/升降至6.93 毫克/升,高温会引起溶氧降低。此外,鱼类和其它生物在高温时因摄食运动量加大耗氧多也是一个重要原因。 养殖密废过大养鱼户一味追求高产量,亩放养常规品种4000 尾~5000 尾,甚至更多,超出正常放养量的一倍多。这样,鱼类和水中生物活动呼吸作用加大,耗氧量当然也加大。 有机物的分解大量的有机物(如塘头配套饲养大量的生猪、鸭、鸡、白鸽等禽畜牲口的排泄物)的分解作用,造成细菌活动大,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气,因此容易造成缺氧。 无机物的氧化作用造成缺氧养殖池塘水中和池塘淤泥存在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会发生氧化作用,导致消耗大量溶解氧。 鱼类缺氧反应症状轻度缺氧时,鱼虾出现烦躁,

影响水的溶氧量因素

影响水的溶氧量因素 一、水中的溶氧 溶解于水中的氧气的多少,即为水的溶氧量,通常用"毫克/升(ppm)"来表示。溶氧是指溶解于水体之中、分子状态的氧。水体中的生物靠水中的溶氧进行呼吸作用。在20℃、一大气压时,纯水中的溶氧约9 ppm。 二.氧气的来源: 1、生物增氧。草缸中水生植物、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所释放出的氧气,水生植物的盛衰对水体溶氧起着重要的作用。正常情况下草缸的溶氧量高于裸缸。 2、机械增氧。通过气泵、潜水泵等形式强制充氧。气泵强制充氧是我们主要的供氧途径。 3、化学增氧。加入化学药品增氧,多用于乏氧时的急救。目前使用的化学增氧剂主要有过氧化钙、过氧化氢和过氧二硫铵等。 4、换水增氧。更换新水可提高溶氧量,以及在换水得过程中水流经过一定的流程和落差可使溶氧量提高。 5、空气中的氧气的直接溶入。空气溶入水体中的速度与大气压、水温、盐度、水流、气流等有关。大气压高,氧气溶入水体中的速度快,流水的溶氧量一般比静水的高。 三、影响溶氧量的因素 1、物理因素。水的溶氧量受水温、气压、盐度等因素的影响。水的溶氧量与水温、盐度成反比,温度增高则溶氧量降低,盐度越高,溶氧越低,反之则溶氧高。水的溶氧量与气体的压力成正比,水面上氧的分压愈大则溶氧量愈大。我们用气泵给鱼缸供氧时,水面越深溶氧的效果也就越好。同时水泡越小与水体接触的相对面积越大,溶氧的效果也就越好。太版一再推广使用变形气条,其道理就在于此。 有报道磁化水可提高溶氧量,最大能增加溶氧量270%,可能于磁化后的水分子链缩短,分子间的空隙增多有关,看来磁化水不仅能够活化水体对增加溶氧量也大有裨益。 2、生化因素。水生生物的数量过多和密度过大及饲料残渣过多等都会使水体富营养化,有机物含量增高,水体的溶氧量下降。

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的因素

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的因素 水中溶解氧含量是水体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它的高低直接关系到水体生物的 健康和繁衍。在许多情况下,水中溶解氧含量会因为各种因素的作用而发生变化,下面将 介绍一些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的因素。 1.水温升高 水温升高是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在常温下,水中的溶解氧含量是 固定的;但是随着温度的升高,水会变得更加活跃和空气化,因此气体会更容易溶解在水中,从而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含量。实验证明,在相同的水压下,每度摄氏度的水温上升, 水中溶解氧含量可以增加0.7-1.0毫克/升。 2.水流较快 水流较快也能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随着水流速度的增加,水中与空气接触的面积更大,水流也更加活跃,这样氧气就更容易溶解在水中。在保持水温不变的情况下,当流速 增加到一定程度时,水中溶解氧含量会增加。 3.光照充足 光照充足是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的一个重要因素。光照可以促进水中的植物类生物 进行光合作用,产生氧气并释放到水中。因此,在阳光充足的情况下,水中溶解氧含量会 比阴天或夜间增加。 4.水中搅动 水中搅动也是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的一种有效方式。水中搅动可以增加水中的氧气扩 散速度,促进氧气向水体的传递和溶解。同时,湍流也可以增加水与空气间的接触面积, 从而加快氧气在水中的扩散速度。 5.生物活动 一些水生生物的活动也可以使水中溶解氧含量增加。一些水中的生物,比如小型鱼类、浮游生物、贝类等,在自身呼吸过程中会使用水中的溶解氧,但也会在其代谢作用中产生 氧气。因此,这些水生生物的存在可以增加水中溶解氧含量。 总的来说,以上这些因素都可以影响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变化。对于水体生态环境保护 和污染治理,研究这些因素对水中溶解氧含量的影响是很有必要的。

水中去除氧气的方法

水中去除氧气的方法 水是生命之源,对于许多生物来说,水中氧气的含量是它们生命活动所必需的。在某 些情况下,需要去除水中的氧气。比如在一些实验室研究中,需要在无氧环境下进行实验,此时必须去除水中的氧气。本文将介绍10种去除水中氧气的方法,并详细描述它们的原理和应用场景。 1. 氮气气泡法 氮气气泡法是一种经济、实用的去除水中氧气的方法。这种方法将氮气通过管道喷入 水中,形成氮气气泡,在气泡中滞留的氧气会被氮气替代,从而达到去除水中氧气的目 的。 应用场景:适用于需求不是很高的实验室研究以及产业生产场景。 2. 集气法 集气法是一种将水中的氧气收集起来,然后通过气体干燥管道排除氧气的方法。这种 方法将水倒入气体干燥管道中,然后用气泵将管道内空气抽空,水中的氧气会逐渐从水中 升出并被管道收集起来。 应用场景:适用于一些需要去除氧气较多的实验或工业场景。 3. 活性炭吸附法 活性炭吸附法是一种常见的去除水中氧气的方法。通过将水通入活性炭层,将水中的 氧气吸附在活性炭上,从而达到去除氧气的目的。 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氧气去除率的实验或工业场景。 4. 真空除氧法 真空除氧法是一种将水通过真空系统去除氧气的方法。将水倒入真空容器,通过真空 泵将容器内的气体抽空,水中的氧气也会被抽出,达到去除氧气的目的。 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极高氧气去除率的实验或工业场景。 5. 高温脱氧法 高温脱氧法是一种将水加热至高温,达到去除水中氧气的方法。将水放入高温炉中进 行加热,水中的氧气会被加热分子所吸收,达到去除氧气的目的。 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氧气去除率和时间短的实验或工业场景。

6. 高压氮气置换法 高压氮气置换法是一种将水封闭在容器中,然后将高压氮气加入容器,将水中的氧气 置换掉的方法。通过增加氮气压力,氮气能够将水中的氧气置换掉。 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氧气去除率的实验或工业场景。 7. 液氮冷却法 液氮冷却法是一种将水中的氧气结冰,从而将其分离出来的方法。将水倒入液氮中进 行冷却,水中的氧气会结冰,分离出水。 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氧气去除率和时间较短的实验或工业场景。 8. 化学还原法 化学还原法是一种通过化学反应去除水中氧气的方法。将还原剂加入水中,还原剂会 与氧气反应并被还原掉,从而达到去除氧气的目的。 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氧气去除率的实验或工业场景。 9. 光解法 光解法是一种将水在光照条件下进行处理,将水中的氧气分解掉的方法。将水暴露在 紫外线或可见光等辐射下进行照射,水中的氧气可以被分解掉。 应用场景:适用于需要高氧气去除率的实验或工业场景。 10. 生物吸收法 生物吸收法是一种利用生物体吸收氧气的方法。有些生物体会吸收水中的氧气来呼吸,因此将生物体放入水中,可以将水中的氧气被生物体吸收掉。 应用场景:适用于一些对氧气需求不高的实验或工业场景。 总结: 本文介绍了10种去除水中氧气的方法,每种方法都有其独特的原理和适用场景。在实际应用中,应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方法。无论哪种方法,都需要专业人员进行操作, 确保实验或生产安全。

水中溶解氧含量低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水中溶解氧含量低的原因及解决方法 溶解氧指溶解在水中的氧,在水中以分子状态存在,是水质好坏的紧要指标之一,通常用1升水中溶解氧的毫克数来表示。对于人类来说,健康的饮用水中溶解氧含量不得小于6毫克/升,对于水中鱼类而言,溶解氧需大于4毫克/升才能保证其正常的生命活动。 池塘水体中溶氧不足的原因: 1、气温高:氧气在水中溶解度随温度上升而降低,如在一个大气压下,水温由10℃上升到35℃时,空气中的氧在纯水中的溶解度可以由11.27毫克/升降至6.93毫克/升,高温会引起溶氧降低。 此外,鱼类和其它生物在高温时因摄食运动量加大耗氧多也是一个紧要原因。 2、养殖密度过大:养鱼一味努力探求高产量,苗种亩放养量过大,超出正常放养量。这样,鱼类和水中生物活动呼吸作用加大,耗氧量当然也加大。 3、有机物的分解:大量的有机物的分解作用,造成细菌活动大,消耗了水中大量的氧气,因此简单造成缺氧。 4、无机物的氧化作用造成缺氧,养殖池塘水中和池塘淤泥存在

的硫化氢、亚硝酸盐等会发生氧化作用,导致消耗大量溶解氧。 5、池塘淤泥过深过肥:据测验,水中溶解氧重要消耗因素不是鱼类和水生生物,而是水中与底泥中的有机物质氧化作用的消耗,一般鱼类消耗12%15%,而淤泥耗氧量占到40%以上。因此,清淤消毒工作很紧要,不可等闲视之。 水中溶解氧含量低的解决方法 1、增氧机:尽量多开增氧机增氧,防止缺氧,尤其是半夜池塘耗氧量大,水中溶解氧不足时。 目的:增氧机搅动水体,使池水上下交换,可加速雨水溶入池水中,打破水体盐度和温度的分层现象,使池水盐度、温度变化幅度减到最小,保证水体上下层拥有充分的溶氧。 2、补充增氧剂:一般情况下,晚上10点后用。停电等特别情况,每隔12小时使用一次。 目的:防止底部缺氧,防止浮头。 3、防控重点:雨水天气,必需严格掌控喂料甚至停料,削减对水质和底质的污染。残饵和粪便会加大水体的耗氧量,如雨水天气过度投喂,很简单引起缺氧浮头。

关于溶解氧超标问题的处理意见

关于溶解氧超标问题的处理意见根据您的要求,我们就溶解氧超标问题向您提供以下处理意见: 1. 调整水质处理措施: 溶解氧超标可能与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和 营养物质浓度过高有关。因此,我们建议采取适当的水质处理措施,如增加通气设备、增加曝气时间和增加溶解氧快速释放剂的投放量等,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调整水质处理措施: 溶解氧超标 可能与水体中的污染物质和营养物质浓度过高有关。因此,我们建 议采取适当的水质处理措施,如增加通气设备、增加曝气时间和增 加溶解氧快速释放剂的投放量等,以提高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 2. 加强环境监测: 定期监测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以及营养物 质和污染物质的浓度变化。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 处理,防止溶解氧超标的情况再次发生。加强环境监测: 定期监测 水体中的溶解氧含量,以及营养物质和污染物质的浓度变化。及时 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处理,防止溶解氧超标的情况再 次发生。

3.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 消耗过大,从而使溶解氧超标。因此,建议根据养殖物种的需氧量 和水体的自净能力,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以减少对溶解氧的需求。 合理控制养殖密度: 过高的养殖密度会导致水体中的溶解氧消耗过大,从而使溶解氧超标。因此,建议根据养殖物种的需氧量和水体 的自净能力,合理控制养殖密度,以减少对溶解氧的需求。 4. 增加水体流动: 水体流动有利于氧气的溶解和分布,可以减 少溶解氧超标的风险。我们建议采取措施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如增 加水泵的功率、改变水体的流动方向等,以保持水体中的溶解氧在 适宜的范围内。增加水体流动: 水体流动有利于氧气的溶解和分布,可以减少溶解氧超标的风险。我们建议采取措施增加水体的流动性,如增加水泵的功率、改变水体的流动方向等,以保持水体中的溶解 氧在适宜的范围内。 5. 合理投喂和定期清理养殖排泄物: 过量的投喂和未及时清理 养殖排泄物会导致水体的营养盐和有机物质浓度过高,从而对溶解 氧的供应造成压力。因此,建议合理投喂,并定期清理养殖排泄物,以维持水体的良好生态平衡。合理投喂和定期清理养殖排泄物: 过 量的投喂和未及时清理养殖排泄物会导致水体的营养盐和有机物质

增氧泵的正确使用方法

增氧泵的正确使用方法 增氧泵是一种用于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设备,通常用于养殖池、鱼缸等水生生物养殖场所。正确使用增氧泵可以有效提高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长质量,但是错误的使用方法可能会造成相反的结果。因此,本文将介绍增氧泵的正确使用方法。下面是本店铺为大家精心编写的5篇《增氧泵的正确使用方法》,供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增氧泵的正确使用方法》篇1 一、增氧泵的作用 增氧泵是一种可以增加水体中溶解氧的设备,其主要作用是提高水生生物的生存环境和生长质量。在水生生物养殖中,增氧泵的作用尤为重要,可以提高饲料利用率、促进生长、减少疾病发生率等。 二、增氧泵的种类 目前市场上常见的增氧泵有气石、喷水式增氧泵、叶轮式增氧泵等。不同类型的增氧泵适用于不同的水体环境和使用需求,因此选择增氧泵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选择。 三、增氧泵的使用方法 1. 安装位置 增氧泵应该安装在水体中央或者边缘,尽量远离岸边和水底障碍物,避免影响增氧效果。安装位置应该选择在水流较为平稳的地方,以保证增氧泵的稳定性和使用寿命。

2. 使用时间 增氧泵的使用时间应该根据水生生物的需求和水质情况进行调整。通常情况下,增氧泵应该在早晨和傍晚使用,这段时间内水生生物代谢旺盛,需要更多的氧气。同时,在水质较差的情况下,增氧泵的使用时间也应该相应延长。 3. 使用强度 增氧泵的使用强度应该根据水生生物的种类、数量、水质情况等因素进行调整。一般来说,增氧泵的使用强度越大,水生生物的生长质量越好,但是过大的使用强度也可能会对水生生物造成伤害。因此,在使用增氧泵时应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逐步增加使用强度。 《增氧泵的正确使用方法》篇2 增氧泵是一种用于增加鱼缸水中氧气含量的设备,常用于养殖鱼类等水生动物。以下是增氧泵的正确使用方法: 1. 选择合适的增氧泵:根据鱼缸的大小和鱼的数量选择适合的增氧泵。如果鱼缸小,可以选择小型增氧泵;如果鱼缸大,可以选择大型增氧泵。 2. 安装增氧泵:将增氧泵放入鱼缸中,将氧气管连接到增氧泵上。将氧气管的一端插入增氧泵的排气口,另一端插入鱼缸底部的气石。 3. 打开增氧泵:将增氧泵插入电源插头,打开开关,使增氧泵开始运行。

水中溶解氧

水中溶解氧 首先,我们得知道氧气对于生物是必需的。如果没有氧气,那么,就会出现一些例如停止发育的幼小个体,老鼠只能靠产生更多的后代来延续种群,所以才会被看作“害虫”;而人类正是凭借着繁衍后代,从而逐渐进化,并且在极度恶劣的环境下生存下来。因此,氧气的重要性毋庸置疑。 不过,到底是哪些因素影响水中的溶解氧呢?这就要先了解什么是水中的溶解氧。水中的溶解氧,简单地说就是水中能溶解的分子氧,它能和水中的二氧化碳结合成碳酸根离子和水,但它本身又会跟随水蒸汽跑掉。这样的话,就会造成水质不好,缺氧,然后滋生很多细菌,造成疾病传播,危害人类健康。如何避免水中缺氧的问题呢?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水中加入微量元素“微量元素氧”,微量元素氧在水中的比例高达0。 03%,但实际上,我们的饮用水中却远远低于0。 03%。因为大部分生活污水都含有杂质、有机物、有毒物质等,各种有害的物质大多数含有氮磷钾等矿物质,加上人类在生产和生活中排放出的氮磷钾等矿物质,都会导致水中溶解氧降低,严重的时候,甚至达到0。 008%以下。 2013年1月26日的《广州日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太原一家自来水公司两天内6人因空气栓塞死亡。”水源水质问题突出,其中一个原因就是水中缺氧。因为水中溶解氧的含量太少,细菌就会不断增加。尤其是夏季,水中的藻类会疯狂生长,其分泌物——溶解在水中的有机酸会与鱼肉里的蛋白质起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有害物质。

这些有害物质不仅会引起鱼类的呼吸困难,还会使鱼肉失去食用价值。微量元素氧不仅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含量,还能抑制藻类的生长,解决人们对于鱼肉的食欲问题。 2015年3月28日的《钱江晚报》上刊登了一则消息:“一份全 国饮用水源地监测信息显示,受污染严重的水源地百分之八十集中在长江和珠江流域。调查人员对东、中、西部15个省区市饮用水水源 地共211个地表水型水源地开展了评估。结果显示, 80%的水源地受到不同程度污染,且污染呈加重趋势,目前水质最好的水源地,仍处于警戒线以下。”据调查显示,主要原因是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生活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其次是地表水水源地调整滞后,应急措施尚未建立。

请问哪几种方法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请问哪几种方法可以提高水中溶解氧的含量 增加水面上的大气压力。增加水面上的气体的氧分压直至是纯氧。降低水的温度。降低水中的 生物耗氧量和化学耗氧量。 2\氧气是一种比较难溶以水的气体,可以用纯氧直接加到水里,但要用扩散管,所谓扩散管是一些能把气体分散分细的出气装置,象水族箱用的沙气头、沙气条等,同时要把水搅拌均匀受 溶氧气 1.增加曝气量或曝气设备。 2.增加曝气面积(或者曝气头的面积)。 3.通过改变曝气头来改变的气泡直径(变小),提高气体与水的接触面积。 4.增加池体高度,延长气体与水接触时间。 5.将空气曝气改成纯氧曝气。 6.降低水温,提高氧的溶解量。还有什么想到了再补充吧。 提高转速或通纯氧 溶氧量:水中氧气的溶解量。 发酵生产中,一般以通气比来表示通气量,通常以每分钟内通过单位体积培养液的空气体积比来表示。 溶氧量可以通过通气量来控制。 发酵转速确定不能只根据DO,而且根据实际情况,比如空气的供应量和菌种的耐受及搅拌叶情况。如果空气供应是限制因素,那么只能将DO设计低一些,这时即便是提高搅拌转速也不能有效提高DO,反而增加了菌体的损伤,降低产率。如果手中有大量的数据,可以拟合出搅拌,DO和空气流量的关系。这时就可以根据模型进行确定。如果拟合不出来模型就用统计的方法,估计出一个经验的控制方法。 C、N源及C/N比对微生物 碳氮比(C/N) 碳氮比是指微生物体或其它有机物中所含碳素和氮素重量的比值。 微生物活动和繁殖所要求的适宜C/N比一般为25:1。因为微生物每合成1份有机物质需要利用5份碳素和1份氮素,同时还需要利用20份碳素作为能量来源。 当堆肥材料的C/N大于25:1时,微生物不能大量繁殖,而且从有机物中释放同的氮素全部为微生物自身生长所利用。当堆肥材料的C/N小于25:1时,微生物繁殖快,堆肥材料分解也快,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