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常规天气预报要素包括:天空状况、天气现象、降水量、降水等级、风向风速、气温等。、

1、天气预报分类:

预报时效是天气预报的有效期限。在现代天气预报业务中,根据时效的长短分为以下四类:

长期天气预报:是指10天以上(月、季、年)的旱涝、冷暖、雨量等天气趋势的展望,一年以上的预报称超长期预报。

中期预报:对未来4~10天内的逐日天气预报,内容针对灾害性天气和转折性天气。

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3天的逐日天气预报,其内容是对常规气象要素的预报。其中0-12小时的预报称为超短期预报。

短时临近预报:是指未来0-6小时的预报,其中0-2小时的预报称临近预报。对短期预报进行补充和订正,一般是对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尺度较小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

2、天气预报常用时间用语

气象部门以北京时20点为日界,天气预报中描述的白天和夜间与我们常规的认知是有区别的。了解了天气预报中的时间划分,就能够更好的使用它了。常用时间用语如下: 白天:08时~20时;

夜间:20时~08时;

早晨:04时~08时;

上午:08时~11时;

中午:11时~13时;

午后:12时~14时

下午:13时~17时;

傍晚:17时~20时;

上半夜:20时~24时;

下半夜:24时~04时;

半夜:22时~02时;

凌晨:02时~04时;

3、天气预报常用范围用语

个别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5%的区域。

局部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10%的区域。

部分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有10%~30%的区域。

大部分地区: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大于50%的地方。

4、天气预报中天空状况是如何规定的?

在气象上,根据云底部距离地面的高度,分为低云(2500 m以下)、中云(2500~5000 m)和高云(5000 m以上)。

天空状况是指气象观测时天空云量的多少,就是把整个天空划分成10等份,云遮蔽天空视野的成数。根据云量的多少,把天空状况分为以下四种:

晴天:(1)天空无云;(2)只有2成以下的中、低云;(3)只有4成以下的高云。

少云:中、低云占1~3成,或高云占4~5成。

多云:中、低云占4~7成,或高云占6~10成。

阴天: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天空虽有云隙透过少量阳光,但仍感到阴暗(总云量8成以上)。

随着天空中云量的变化,天气预报中也可使用“晴天间多云”、“多云转阴天”、“多云间阴天”等。

晴天晴天间多云多云阴

5、天气现象

天气现象指在大气中、地面上产生的降水、水汽凝结物、冻结物、干质悬浮物和光电现象,也包括一些风的特征。

(1)降水现象:

①液态降水

雨:呈滴状的液态降水,下降时清楚可见,强度变化较缓,落在水面上有波纹和水花,落在干地上可流下湿斑。

阵雨:开始和结束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较大的液态降水,时伴

有雷暴。

雷阵雨: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

毛毛雨:绸密、细小而十分均匀的液态降水。

②固态降水

雪:一种固态降水,大多是白色不透明的六出分枝的星状、六角形片状结晶,强度变化较缓慢。

阵雪:开始和结束都比较突然、强度变化较大的降雪。

雨夹雪:近地面气温略高于0℃,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冰雹:坚硬球状、锥状或形状不规则的的固体降水,雹核一般不

透明,外面包有透明冰层。大小差异大,常伴有强雷暴。对农业

生产和社会生活有不同程度的影响。

冰粒:透明丸状或不规则的固态降水。质地较硬。

霰:白色不透明的圆锥形或球形的小颗粒固态降水,直径约2—5毫米,下降时常成阵性,着硬地常反跳,松脆易碎。

(2)视程障碍现象:

③雾霾

雾:悬浮在近地面的大气中的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见度下降到1公里以内。雾和云的区别仅仅在于是否接触地面。根据水平能见度大小分“轻雾”(能见度1.0~10.0km)、“大雾”(能见度0.2~1.0km)、“浓雾”(50~200m)和“强浓雾”(能见度至不足50m)。

霾:指空气中因悬浮着大量的烟、尘等微粒而形成的混浊现象,

致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km。

④沙尘暴

按照新的国家标准《沙尘暴天气等级》,沙尘天气共分5级,

1级是浮尘,2级是扬沙,3级是沙尘暴,4级是强沙尘暴,5级

是特强沙尘暴。

浮尘:指当天气条件为无风或平均风速≤3.0米/秒时,

尘沙浮游在空中,使水平能见度小于10千米的天气现象。

扬沙:指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相当混浊,水平能

见度在1千米至10千米以内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指强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很混浊,水平

能见度小于1千米的天气现象。

强沙尘暴:指大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非常混浊,

水平能见度小于500米的天气现象,俗称“黑风”。

特强沙尘暴:指狂风将地面尘沙吹起,使空气特别混浊,水

平能见度小于50米的天气现象。

沙尘暴浮尘扬沙强沙尘暴

(3)地面凝结现象

露:水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凝结而成的水珠。

霜:水汽在地面或近地面物体上凝华而成的白色松脆的冰晶。霜冻:温度低于0℃的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冻。

霜冻

(4)雷电现象

雷暴: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的放电现象。

闪电:为积雨云云中、云间或云地之间产生放电时伴随的电光。但不闻雷声。

(5)大风现象

大风:瞬间风速达或超过17米/秒的风。

飑:突发的持续时间短促的强风。出现时,风速突增,风向突变,气象要素随之也有剧烈变化,常伴有雷暴出现。

6、 降水量等级划分:

降水量是指降落在地面上的雨水未经蒸发、渗透和流失而积聚的深度,以毫米(mm )为计量单位。降水根据其不同的物理特征可分为液态降水和固态体降水。气象上使用降水等级来描述降水强度,对应关系如下表:

降水量(降雨、降雪)等级表(单位:mm )

雨量等级 12小时 24小时 雪量等级 12小时 24小时 小雨 0.1~4.9 0.1~9.9 小雪 0.1~0.9 0.1~2.4 小到中雨 3.0~9.9 5.0~16.9 小到中雪 0.5~1.9 1.3~3.7 中雨 5.0~14.9 10.0~24.9 中雪 1.0~2.9 2.5~4.9 中到大雨 10.0~22.9 17.0~37.9 中到大雪 2.0~4.4 3.8~7.4 大雨 15.0~29.9 25.0~49.9 大雪 3.0~5.9 5.0~9.9 大到暴雨 23.0~49.9 38.0~74.9 大到暴雪 4.5~7.5 7.5~15.0 暴雨 30.0~69.9 50.0~99.9 暴雪

≥6.0

≥10.0

暴雨到大暴雨

50.0~104.9 75.0~174.9

注:雪量等级中相应量值为雪融化为水

后的量值 大暴雨

70.0~139.9 100.0~249.9 大暴雨到特大暴雨 105.0~169.9 175.0~299.9

特大暴雨

≥140.0

≥250.0

降水天气现象符号

小雨

中雨

小雨-中雨

中雨-大雨

大雨

大雨-暴雨

暴雨

暴雨-大暴雨

大暴雨大暴雨-特大

暴雨

特大暴雨

小雪小雪-中雪中雪中雪-大雪大雪大雪-暴雪暴雪

7、风

(1)天气预报中所指的风是标准观测场内风塔上离地10米高处所测得的。风向是指风的来向,如风从北方来称北风,气象上用16个方向表示,也有用度数表示,见下表:

(2)风速是指单位时间内空气在水平方向上流动的距离,

常用的单位为米/秒;风力等级采用蒲福风力等级,目前一般按

风力大小划分为十三个等级,由风对地面物体的影响程度而确定。

风力等级标准(蒲福风级表)

在天气预报中,常听到如“阵风7级”之类的用语,是指瞬间风速忽大忽小,有时还伴有风向的改变,持续时间十分短促的现象,突发性和破坏性强。

8、气温

气温是表征空气冷热程度的物理量,通常以摄氏度(℃)为单位。气象学中的气温是指标准观测场内百叶箱中距地面1.5 m 高处所测得的大气温度,它与露天或室内测得的温度是完全不同的。最高气温是一日内气温的最高值,一般出现在14-15时,最低气温一般出现在早晨5-6时。

天气预报符号说明

天气符号是用于表示气象的一中的简易符号,一般常用于晴天,雨,雾等。 下面给大家详细展示天气预报符号图案: 晴:??? 多云:?? 夜晚:?? 雪:???? 天气符号,常见于天气预报之中,是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标示、定义、表现方式、使用方法等。标准适用于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静态表现方式。 天气符号- 气象服务天气符号标准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标示、定义、表现方式、使用方法等。 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静态表现方式。 2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2.1 晴sunny 天空无云,或有零星云层,天空云量小于天空面积的1/10。 天气符号: 晴 2.2 多云cloudy 天空有4-7成的中、低云或6-10成的高云。 天气符号: 多云 2.3 阴天overcast 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天空虽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总云量8成以上),偶尔从云缝中可见到微弱阳光。 天气符号: 阴天

2.4 小雨light rain 12小时降水量0.1-4.9毫米,24小时降水量0.1-9.9毫米。 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天气符号: 小雨 2.5 中雨moderate rain 12小时降水量5.0-14.9毫米,24小时降水量10.0-24.9毫米。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天气符号: 中雨 2.6 大雨heavy rain 12小时降水量15.0-29.9毫米,24小时降水量25.0-49.9毫米。注:这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天气符号: 大雨 2.7 暴雨torrential rain 12小时降水量30.0-69.9毫米,24小时降水量50.0-99.9毫米。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天气符号: 暴雨 2.8 雷阵雨thunder shower 雷暴并伴有阵雨。 天气符号:

天气预报符号说明精编版

……………………………………………………………最新资料推荐…………………………………………………天气符号是用于表示气象的一中的简易符号,一般常用于晴天,雨,雾等。下面给大家详细展示天气预报符号图案:? ?晴:? ?多云:??夜晚:?????雪: 天气符号,常见于天气预报之中,是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标示、定义、表现方式、使用标准适用于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静态表现方式。方法等。 气象服务天气符号标准天气符号- 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标示、定义、表现方式、使用方法等。本标准适用于全国公众气象服务天气符号的静态表现方式。 2 术语和定义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sunny 2.1 晴 1/10。天空无云,或有零星云层,天空云量小于天空面积的天气符号: 晴cloudy 2.2 多云 4-7成的中、低云或成的高云。6-10天空有天气符号: 多云overcast 2.3 阴天 ,偶尔从云缝中可见到微成以上8)总云量天空阴暗,密布云层,或天空虽有云隙而仍感到阴暗 ( 弱阳光。天气符号: 阴天 1 ……………………………………………………………最新资料推荐…………………………………………………light rain 2.4 小雨0.1-4.9毫米,24小时降水量0.1-9.9毫米。12小时降水量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 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天气符号: 小雨moderate rain 2.5 中雨 10.0-24.9毫米。毫米,12小时降水量5.0-14.924小时降水量注:本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 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天气符号: 中雨heavy rain 2.6 大雨 25.0-49.9毫米。15.0-29.9毫米,24小时降水量12小时降水量注:这规定并不适用于我国西部干旱地区,西部各省另有规定。天气符号:

论-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

第4卷 第4期 1999年12月气 候 与 环 境 研 究Climatic and Environmental Research Vol.4, No.4Dec . 1999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的集合预报试验 蔡其发 张立凤 张 铭 (空军气象学院,南京 211101) 摘 要 利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的T42L9谱模式,在中期数值预报领域中引 入集合预报的概念和方法,初始扰动场取为T42L9谱模式24小时预报误差的平均均方差乘 随机数,再综合利用蒙特卡洛预报(MCF)和落后平均预报(LAF)两种方法作集合预报试 验,试验结果表明:各成员预报的等权平均或不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明显优于单一的控制预 报;不等权平均与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结果相比较,不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优势较明显;在 不等权平均的集合预报中,区域性不等权平均又比全球性不等权平均的预报稍好。 关键词 中期数值天气预报 集合预报 试验 1 引言 数值预报是以某个初始场为基础,通过逐日积分来做预报的,因而初始场具有极端重要的意义。但是初始场又不可避免地带有一定的误差,即有某种不确定性,因此数值预报就有一定的随机性,特别是对短期气侯预测而言。为了克服这个问题,Leith [1]提出了一种随机动力预报方法,建议用多个预报的集合来计算统计平均。集合预报方法从提出至今,主要是用于短期气侯预测领域,如:Miyakoda 等[2] 首先用大气环流模式做了30天平均的有意义的动力预报。Murphy 等[3]也证实了用大气环流模式能较好的制作经过时间或空间滤波的具有使用价值的预报。胡增臻等[4]利用动力、统计方法相结合,建立了一个带随机初值和随机强迫的简单动力模式作集合预报试验,获得了比单纯的动力模式或随机模式更好的结果。Baumhefner [5]利用低分辨率的气候模式,应用集合预报技巧制作10~30天的动力延伸预报,获得了与高分辨率气候模式预报质量相当的预报结果。1992年美国国家气象中心在中期数值业务预报中引进了集合预报方法[6],但目前的中国尚未见到将集合预报方法引入中期数值预报领域的报道。 集合预报的常用做法有两种:一种是在某个时刻的观测初始状态(初始场)上叠加或扣除不同的随机扰动场,从而得到多个带有不同的随机扰动的初始场,再由这些不同的初始场分别作预报,然后把这些不同的预报结果求平均,这种方法称为蒙特卡洛预报(Monte Carlo Forecast ,简写为M CF),也有人称做随机扰动预报(Random Perturbation Prediction);另一种集合预报方法是Hoffman 和Kalnay [7]提出来的,这种方法是用相距6小时或12小时的不同时刻初始场分别作预报,然后把相同时刻的预报结果求平均,称为落后平均预报(Lagged Average Forecast ,简写为LAF )。具体做法又可分为两种,即不加权(L F)和加权(L F),加权时权重系数根据预报误差 35收到,56收到修改稿 本工作得到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的研究”的资助a A t A 1998-0-21998-0-2

天气预报常识

天气预报常识 1、在收听天气预报时,常常听到“今天白天”、“今天夜间”等时间用语和“多云”、“阴”、“晴”等气象用语。 “今天白天”是指上午8:00到晚上20:00这12个小时;“今天夜间”指20:00到次日早上8:00这12个小时。“晴”指云量占10—30%;“多云”指云量占40—70%;“阴”指云量占80—100%。 2、气象单位对降水量标准的规定,有12小时和24小时两种标准。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指的是降水量0.6—5毫米;“中雨”的降水量5.1—15毫米;“大雨”15.1—30毫米;“暴雨”30.1—70毫米;“大暴雨”70.1—200毫米。24小时降水量级标准是:“小雨”降水量指的是1—10毫米;“中雨”的降水量指的是10.1—25毫米;“大雨”降水量指的是25.1—50毫米;“暴雨”指的是50.1—100毫米;“大暴雨”是100.1—250毫米的降水量。 预报时间没有超过12小时,就是指12小时降水量级标准。如果预报今天白天或晚上有雨雪,则指的是12小时内的降雪。如果预报今天白天到夜间有中到大雪,则指的是24小时内的降水量。除12.24小时预报外,还有48小时预报,72小时预报,还有未来天气分析等。

12个简单方法可以预测天气 远山可见,天晴;近山模糊,天雨。因为空气干燥,天气晴朗,远山才可看清楚。 可很清楚听到列车的声响,会下雨。天气阴沉时,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变小,声音容易传远。 看到猫洗脸,会下雨。猫用前脚洗脸的动作,是因为将下雨时,湿度增高,跳蚤在猫身上活动起来。 春天吹南风,易引起雪崩。春天南风,是由于海上低气压引起。温暖的南风,易造成冬去后未解冻的雪崩坍。 青蛙叫鸣不停,会下雨。青蛙皮薄,能够敏感到湿度的变化,因此比平常叫得更激烈,表示湿度大,就会下雨。 霜受到朝阳照射,发出灿烂光彩,会天晴。霜的成因是夜晚寒冷,与白天温差大,白天温度高,会天晴。 早晨见蜘蛛网上有水滴,会放晴。天气好的时候,白天与晚上的温差就会变大,遇到冷空气的水蒸气,就变为小水滴。 鱼跃出水面,会下雨。远处天气转坏,迅速传到水中,鱼吃惊而跳跃起来。

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天气预报中的负数》说课设计 井陉县天长镇河东学校蔡红霞 一、教材分析: 这节课是人教课标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负数》的第一课时。它属于数与代数领域,是在学生系统地认识了整数、分数与小数的基础上,对数的又一次扩展。初步认识负数,理解负数的意义,为第三学段理解有理数的意义和运算打下基础。 本单元内容安排3个例题,从不同的情境中帮助学生认识负数。本课时是第一课时,在温度和收支中了解负数的意义,为第二课时学习直线上的负数作准备。 二、学情分析: 在学习之前,学生在知识上已经建立了整数、分数和小数的概念,在学习中积累了丰富的数学经验,初步具备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和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在生活中,“负数”概念虽然陌生,但他们已经有了一些有关“负数”的生活经验,初步感知到熟悉的生活情境中负数表示的不同含义。 小学生心理发展的主要特点是善于记忆具体的事实,而不善于记忆抽象的内容。 三、教学目标 结合以上分析,制定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体验负数产生的必要性,理解负数的意义,能正确地读、写正数和负数;知道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操作、思考、归纳等探究活动,初步学会用正数、负数表示生活中的一组相反意义的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负数的历史,体验到数学来源于生活,丰富学生良好的数学情感。 其中,教学重点是理解具体情境中正数与负数的意义,体会负数产生的必要性。 教学难点是理解“0既不是正数,也不是负数”。 四、教学准备 课前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课堂活动记录表等。学生观看一次天气预报栏目,并记录最感兴趣的三个城市温度。学生自主学习新知,搜集生活中的负数。 五、教学过程 为了完成本课的教学目标,我设计了以下4个教学环节: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由一则天气预报的小视频引入课题《负数的认识》。“你记录了哪些最感兴趣的城市的气温情况呢?”在谈话交流中,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也为下一个活动“播报气温”作准备。 (二)合作探究,理解意义 情境一:气温中的负数 1、课件展示我国北部、中部、南部六个著名城市在同一天的气温情况。在充分读图的基础上, 你来报一报当天各个城市的气温情况。在集体评价活动中,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用数学的眼光再来看这幅图,你有什么发现?” 2、在学生独立思考的基础上,进行集体交流。 预设一:我知道了每个城市具体的温度。指导学生正确读出不同的温度。如“—27℃”和“20℃”在对比中,感受不同的气温带来的冷暖不同的身体感受。接下来,通过对零下温度的质疑,并适时提出问题:“0℃表示什么意思呢?”借助于直观的温度计,点明:人们把淡水开始结冰时的温度叫做0℃。理解零下温度表示比0℃还低的温度,比0℃高的温度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天气预报

中班科学教案:认识天气预报 【设计意图】 最近,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孩子们说:“又下雨了,什么时候出太阳啊?我们可想到草地上去玩游戏了。”小杰说:“我回去问问爸爸,他的手机上有天气短信,他知道什么时候太阳会出来。”小莹说:“我也回去问问爷爷,他每天看报纸的时候,都会把天气预报读给我听,只要问问他,就知道什么时候不下雨了。”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说自己要想想办法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气。从关心天气到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孩子们探究的兴趣越来越浓。以此为契机,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认识天气预报”,一方面自制PPT课件,另一方面尝试发掘生活中相关的教育资源,将两者优势互补,使幼儿在边看边玩的氛围下获得科学知识,提高他们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晴、雨、阴、多云等四种天气类型的特点,认识天气预报中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学习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能借助自制天气图像卡,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能对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和天气实景图进行配对,提高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天气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能主动关注天气预

报。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两个方面的资料:“天气预报的好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知道天气预报?”幼儿已有简单的关于动物习性与天气变化方面的知识。 2.材料准备: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气预报截图”、“动物气象员”、“有趣的天气图标”。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天气小图标,配对操作学具。 【活动过程】 1.户外观察和谈话互动,引发幼儿对天气变化及天气预报的关注。 教师以手偶“喜羊羊”与幼儿展开谈话导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刚从北京来到广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们这儿,天气暖和多了,穿着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这里的温度是多少啊?”“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是7℃~15℃,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天气吧?” 幼儿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动室外去观察、感知天气特点,并学习用晴天来描述当天天气。 “喜羊羊”:“过几天,我要到香港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气怎样。小朋友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气呢?”

数值天气预报应用问题

数值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水平持续提高的最根本的科学途径 李泽椿陈德辉王建捷 1引言 数值预报以其能够反映大气物理规律的优势,已成为当今气象工作者进行天气分析和预报的基础。尤其是最近10多年来,气象科学以及地球科学的研究进展,高速度、高容量的巨型计算机及其网络系统的快速发展,有效地推动了数值预报的发展。在这一发展过程中,一方面,数值预报水平和可用性在大大提高,有参考意义的天气形势预报目前达到5—7.5天,我国全球预报模式的可用天数大约是6天,24—48小时预报的相关系数可达90%以上;另一方面,也使制作有意义的时间、空间上更精细的数值预报成为可能。然而,我们仍然要看到,观测误差、模式误差和大气系统的非线性特性,使得数值预报结果的不确定性和预报误差的存在是不可避免的。因此,如何应用数值预报产品,即能否科学、合理地从大量的数值预报结果中提取出有价值的信息,是在天气预报中能否真正以数值预报为基础和有效发挥预报员作用的关键问题,直接影响预报效果和精度。在回顾我国数值天气预报发展历程和展望未来的时候,我们更在思考数值预报应用问题,期望通过探讨适合我国预报业务特点和适应不断拓展的预报服务需求的科学预报途径,为我国数值预报的开发与业务应用向健康、协调方向发展和推进提供一些有益的思路。 5对我国数值预报开发与应用问题的若干看法 5.1数值预报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从80年代初期接收ECMWF数值形势预报产品开始、到90年代以后有了产品较为丰富的我国自己的全球和区域数值预报,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问题始终挑战着广大气象工作者、特别是在预报服务第一线的预报人员。我们可喜地看到,经过多年的不懈努力和实践,伴随着数值预报水平的提高,数值预报产品的应用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并在各级台站的实际预报中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也需认识到,当数值预报技术和业务深入发展的今天,面对新的和日益丰富的数值预报产品,数值预报的应用现状并不理想,存在的问题日见明显;在预报业务中,数值预报应用工作的进展缓慢和难以深入。这些问题解决不好不仅影响当前,而且影响长远,即可能造成提高预报准确率的后劲不足。 分析认为,当前数值预报应用中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数值预报的使用方法陈旧、单一 虽然与80年代初期(当时仅能得到很少的数值预报产品,如500hPa高度、海平面气压)相比,目前国家级及省地气象台能得到的数值预报产品(如,从地面-10hPa各标准等压面的温度、高度、湿度、风,多种物理诊断量等)已是相当丰富,但是数值预报产品在预报流程中的使用方法与当初相比却没有太多改变,基本上还停留在把数值预报直接当作天气图来使用的阶段。诚然,天气图是制作天气预报最基本的图表,它包含了许多有用的实况信息、是天气学理论的直接表现,对天气预报的制作有着不可磨灭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作用。但是,作为对3维大气的描述,天气图的方式有它的局限性:只给出了大气中几个代表层的情况和

天气预报中常见的符号、常用名词、术语及释义

天气预报中常见的符号、常用名词、术语及释义 天气符号表 晴:天空云量不足3成。 阴:天空云量占9成或以上。 雾:近地面空中浮游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见度下降到1公里以内,影响交通运输。 小雨:日降水量不足10毫米。大雨:日降水量25.0-49.9毫米。 雷阵雨: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 冰雹:小雹核随着积雨云中激烈的垂直运动,反复上升凝结下降融化,成长为透明层相间的小冰块降落,对农作物有影响。 冻雨:雨滴冻结在低于0℃的物体表面的地面上,又称雨淞(由雾滴冻结的,称雾淞),常坠断电线,使 路面结冰,影响通信、供电、交通等。 雨夹雪:近地面气温略高于0℃,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小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不足2.5毫米。 中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2.6-4.9毫米。 大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达到或超过5.0毫米。 霜冻:温度低于0℃的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冻。 低压槽和高压脊:呈波动状的高空西风气流上,波谷对应着低压槽,槽前暖空气活跃,多雨雪天气,槽后冷空气控制,多大风降温天气;波峰与高压脊对应,天空晴朗。 冷锋和暖锋:冷锋即冷空气的前锋,在冷、暖气团交界处、冷空气向暖空气推进。冷锋上多风雨激烈的天气,锋后多大风降温天气;反之为暖锋,锋上多阴雨天气、锋后转多云和晴天,气温回升。 大风:用风矢表示,有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风的来向,有8个方位。风羽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的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的右侧(北半球)。 气象术语 1.时间的划分:天气预报中所说的白天,指当地标准时间8点至20点,其中17点至20点叫做傍晚;20点以后到第二天的8点叫做夜间。 2.天气状况(阴晴的划分):晴是指全天内天空中云量低于3成(即30%);多云是天空中

天气预报的温度不等于“体感温度”

天气预报的温度不等于“体感温度” 近日,酷暑天气归来,很多人觉得气温要比天气预报播报的温度高很多,甚至有报道称南方某地地表可以“煎鸡蛋”,远高于预报中三 四十度,更验证了预报不准的说法。其实,气象台预测是大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流动温度,是标准气温。而人体感受空气的温度,与实际环境的温度可以有出入,热岛效应、个人体质等都会直接影响人的“体感温度”。标准温度与体感温度的区别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仅仅代表空气的冷暖程度,并不能完全表示出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但气温高低可以作为人体冷暖感受的一个参数,这也正是空气温度与体感温度的区别所在。标准温度气象台预测的最高气温是大自然状态下的空气流动温度,是标准气温。它是在百叶箱里测到的。百叶箱是安放在防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通风自然的草坪上。温度表放在百叶箱里,在距地面1.5 米上测出的数据。这是全球气象组织统一规定的标准。它代表着自然状态下,不受干扰的标准空气温度。通常天气预报中的气温代表自然界的空气温度。体感温度体感温度是指人体感受空气的温度,是人体对环境的冷暖感受。人体对温度的感受是有所区别的,主要是人体通常环境的习惯性不同和空气湿度不同影响。2013 年7 月10 日,江苏气象较 为难得地“预报”了一次体感 温度。预计今天江苏全省的最高温度都将在35C以上,苏南 部分地区将达37 C,室外体感温度要在40 C上下。体感温度会高于标准温度一般地说,人的正常体温

为37 C左右,皮肤表面温度大约32 C,如果气温高于32 C, 空气就 会对人体产生加热作用,人体就会通过出汗、散热的办法来维持正常 体温。但是因为受到了太阳直射、 城市热岛效应等影响,所以感受到的温度会比我们发布的实况气温要 高一些。体感温度都受什么影响 影响“体感温度”的环境因素很多,如地表面性质的不同,周围的温 度也不同。当空气温度在37C -38C时,地表温度一般可达60 C -70 C。如果此时站在水泥地、柏油马路上,就有超过40 C以上的感觉。这是因为地表温度高、传热快所导致的感觉。太阳直接辐射、城 市“热岛效应”等影响, 都会使周围环境温度升高,人们自然就有气温超过40 C的感觉,而站在草坪上的感觉就不一样了。人的“体感温度”会因肤色、年龄的不同而有异。肤色深的人由于皮肤含色素深,可以减少太阳紫外线的入侵,因此其耐高温的能力较强,“体感温 度”较肤色浅的人低。老年人由于血管 渐渐老化,扩张性能变差,抗高温的能力降低,其“体感温度” 较年轻人高。三伏天气来袭,常有人质疑天气预报 播报的最低、最高气温偏低,看过这篇文章便可知道,我们感受的温 度与预报气温是不同的,由于个人的体质不同,怕热程度也就不相 同,体验到的“体感温度”也会有差别。 其实,人体对高温有一种与生具有的适应调节能力,当体温升高、血

科学《认识天气预报》教案13

科学《认识天气预报》 设计意图: 最近,雨淅淅沥沥下个不停。孩子们说:“又下雨了,什么时候出太阳啊?我们可想到草地上去玩游戏了。”小朋友们开始七嘴八舌的议论:“我回去问问爸爸,他的手机上有天气短信,他知道什么时候太阳会出来。”“我也回去问问爷爷,他每天看报纸的时候,都会把天气预报读给我听,只要问问他,就知道什么时候不下雨了。”接着,大家七嘴八舌地议论起来,都说自己要想想办法了解一下明天的天气。从关心天气到想要了解各种形式的天气预报,孩子们探究的兴趣越来越浓。以此为契机,我设计了科学活动《认识天气预报》,一方面自制PPT 课件,另一方面尝试发掘生活中相关的教育资源,将两者优势互补,使幼儿在边看边玩的氛围下获得科学知识,提高他们探索天气奥秘的兴趣和能力。 活动目标: 1.通过观察,了解晴、雨、阴、多云等四种天气类型的特点,认识天气预报中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学习按要求进行简单的天气预报。 2.能借助自制天气图像卡,用一个完整句播报天气,能对几种常见的天气图标和天气实景图进行配对,提高观察能力、探究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感知天气与人们日常活动的关系,能主动关注天气预报。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 (1)幼儿与家长一起搜集两个方面的资料:“天气预报的好处是什么?”“从哪里可以知道天气预报(电视、报纸、手机短信、网络等)?” (2)幼儿已有简单的关于动物习性与天气变化方面的知识。 2.材料准备: (1)教具:手偶“喜羊羊”,PPT“天气预报截图”、“动物气象员”、“有趣的天气图标”。 (2)学具:幼儿人手一套天气小图标,配对操作学具(城市天气实景图和天气图标)。 活动过程: 一、户外观察和谈话互动,引发幼儿对天气变化及天气预报的关注。 1、教师以手偶“喜羊羊”与幼儿展开谈话导入。 “喜羊羊”:小朋友,你们好!我参加了环游中国的活动,刚刚从北京来到温州。北京可冷了,要穿很厚的衣服呢!到你们这儿,天气暖和多了,穿着这身厚厚的衣服,我都快出汗了,这里的温度是多少啊? (幼儿自由回答) “喜羊羊”:刚才有的小朋友说天气预报今天是7℃~15℃,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感受一下天气吧? 2、幼儿和“喜羊羊”一起到活动室外去观察、感知天气特点,并学习用晴天(或阴天、雨天)来描述当天天气(关注天气预报的幼儿可能会说出当天的天气类型和气温)。 3、“喜羊羊”:过几天,我要到上海去旅行,不知道那里的天气怎样。小朋友帮我出出主意,怎样才能知道香港的天气呢? (适时调动幼儿的生活经验,让幼儿回忆和交流自己和家人了解天气的基本途径。)

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内容:冀教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1~2页了解天气预报中的负数,初步认识负数。 教材分析:学生在现实生活中有许多地方用到了负数,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接触了一些负数,有了初步认识负数的基础。如,冬天人们每天看的天气预报、包装袋上的容量范围、电梯楼层显示牌上地下室的表示等。这些内容都是非常现实的,与人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小学生也经常接触到这些内容,负数对学生来说已经不再陌生。本节课是初步认识负数,在利用学生熟悉的事物认识负数的过程中,对负数形成表象,初步了解负数的意义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体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学重点: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难点:初步建立“负数”的概念,形成表象。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温度计模型。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问题情境导入 (1)师生交流本地当天气温,让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最高气温、

最低气温各是多少度。 师:今天冷不冷,那谁知道今天的天气属于什么天气?温度是多少? 请学生说一说今天的天气情况、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 (2)让学生说一说自己是从哪里了解到的天气信息。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从电视、广播、报纸、…… 设计意图:从交流天气开始可以很自然的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并了解学生是否关心天气情况。 (二)探究新知: 1.教师说明,教材中的四幅图是春节这一天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然后,让学生看书。 师:我们可以通过各种渠道了解到某地的天气状况,天气预报确实是我们生活的一个好帮手。接下来,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第一页,我们可以看到这是刚刚过去的春节那一天咱们国家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情况。请大家仔细阅读,看看你能了解到哪些信息。 2.交流读书了解到的信息。给学生充分发表自己意见的机会。如,图中两个数字中的“~”表示什么意思,这四个城市天气情况,各自的气温。 师:谁来说说你都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学生可能会说: ●哈尔滨这一天的天气是晴,最高气温是零下10度,最低气温是零下15度。北京的天气是多云,最高气温是5度,最低气温是零下3度…… ●哈尔滨的温度是最低的,最低温度和最高温度都在零下,而昆明和

【CN110020462A】一种对气象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并生成数值天气预报的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170766.7 (22)申请日 2019.03.07 (71)申请人 江苏无线电厂有限公司 地址 210012 江苏省南京市秦淮区石婆庙 298号 (72)发明人 孙婕 杜一凡 于群宁 张群  陈国鑫 周康 陈晨 吴宇飞  赵娟  (74)专利代理机构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代理人 吴庭祥 (51)Int.Cl. G06F 17/50(2006.01) G06K 9/62(2006.01) (54)发明名称 一种对气象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并生成数值 天气预报的方法 (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对气象数据进行融合处 理并生成数值天气预报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从气象观探测设备或是CCTV采集接收各 类气象要素数据,得到气象要素集合X 1;步骤2, 对采集的气象要素数据进行标准化预处理,得到 标准化后的气象要素集合X;步骤3,对气象要素 集合X进行三维资料变分同化,并对气象要素集 合X中的数据进行特征误差分析和交叉协方差分 析,得到气象要素集合X中的每个数据的协方差 误差均方根,根据协方差误差均方根得到最优的 气象要素资料种类;步骤4,根据最优的气象要素 种类进行WRF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地编译;步骤5, 将WRF模式结果进行预报后处理,生成气象要素 数值预报。权利要求书3页 说明书10页 附图1页CN 110020462 A 2019.07.16 C N 110020462 A

1.一种对气象数据进行融合处理并生成数值天气预报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1,采集接收各类气象要素数据,得到气象要素集合X 1; 步骤2,对采集的气象要素数据进行标准化预处理,得到标准化后的气象要素集合X;步骤3,对气象要素集合X进行三维资料变分同化,并对气象要素集合X中的数据进行特征误差分析和交叉协方差分析,得到气象要素集合X中的每个数据的协方差误差均方根,根据协方差误差均方根得到最优的气象要素资料种类; 步骤4,根据最优的气象要素种类进行WRF数值天气预报模式地编译; 步骤5,将WRF模式结果进行预报后处理,生成气象要素数值预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包括:采集n类气象要素数据,形成气象要素集合X 1(x 1,x 2,x 3,……x n ),x n 表示气象要素集合X 1中的第n个气象要素数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对气象要素集合X 1中的气象要素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得出标准化后的气象要素集合X(u 1,u 2,u 3,……u n ),u n 表示x n 经过标准化后的气象要素数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3-1, 建立三维变分的目标泛函数F(X)的表达式: 其中,X表示观测场即气象要素的观测值,X b 表示背景场,B表示背景场误差协方差矩阵,H表示观测算子,Y obs 表示观测向量,R表示观测误差协方差矩阵,F b (X)和F o (X)分别表示背景项和观测项;目标泛函数F(x)的梯度 为: 对应的分析场X a 为: X a =X b +BH T (HBH T +R)-1(Y obs -HX b ) (3) 将气象要素集合X中的所有气象要素集合成一个向量,定义为联合向量T: T=[X,HX t ]=[X,Y] (4) 其中,X表示模式状态向量,X t 表示状态向量的真值,Y表示观测向量的真值,观测值是模式状态的函数,并且包含误差,则: Y obs =HX t +ε (5) ε表示服从均值为0,协方差为R的高斯分布; 步骤3-2,根据贝叶斯理论,T的后验分布p(T u )表示为: p(T u )=p(Y obs |T p )p(T p )/D (6) 在高斯分布的设定下,p(Y obs |T p )是后验分布函数,p(T p )是先验分布函数,T u 和T p 分别表示T的后验取值和先验取值,D表示标准化因子,T u 也服从高斯分布, 其均值 和协方差∑u 分别为: ∑u =[(∑p )-1+M ′T R -1M ′]-1 (8)权 利 要 求 书1/3页2CN 110020462 A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说课讲解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天气预报常用术语 常规天气预报要素包括:天空状况、天气现象、降水量、降水等级、风向风速、气温等。、 1、天气预报分类: 预报时效是天气预报的有效期限。在现代天气预报业务中,根据时效的长短分为以下四类: 长期天气预报:是指10天以上(月、季、年)的旱涝、冷暖、雨量等天气趋势的展望,一年以上的预报称超长期预报。 中期预报:对未来4~10天内的逐日天气预报,内容针对灾害性天气和转折性天气。 短期预报:是指对未来3天的逐日天气预报,其内容是对常规气象要素的预报。其中0-12小时的预报称为超短期预报。 短时临近预报:是指未来0-6小时的预报,其中0-2小时的预报称临近预报。对短期预报进行补充和订正,一般是对暴雨、冰雹、雷雨大风等尺度较小的灾害性天气的预报预警。 2、天气预报常用时间用语 气象部门以北京时20点为日界,天气预报中描述 的白天和夜间与我们常规的认知是有区别的。了解了天气预报中的时间划分,就能够更好的使用它了。常用时间用语如下:

白天:08时~20时; 夜间:20时~08时; 早晨:04时~08时; 上午:08时~11时; 中午:11时~13时; 午后:12时~14时 下午:13时~17时; 傍晚:17时~20时; 上半夜:20时~24时; 下半夜:24时~04时; 半夜:22时~02时; 凌晨:02时~04时; 3、天气预报常用范围用语 个别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5%的区域。 局部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小于10%的区域。 部分地区:一般指预报服务范围内有10%~30%的区域。大部分地区:指预报服务范围内大于50%的地方。 4、天气预报中天空状况是如何规定的?

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

第四章天气与气候 第一节天气和天气预报 一、学习目标: 1.知道天气的含义,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个术语。 2.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3.学会运用形象记忆及应用记忆的方法识记地理知识。 4.在学生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5.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和技能。学会将所学知识运用于实际生活,初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6.在小组游戏及学做播报员的活动中,培养学生分工协作、团体意识及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②通过活动体会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①分析天气特征。②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 自主学习案 一、知识梳理 1、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 2、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3、人类活动与空气质量有什么关系? 二、易混知识点区别 1、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2、风向标如何辨别 三、我的疑问

合作探究案 探究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 1、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解释一下什么是天气,什么是气候,天气与气候的区 别是什么? 2、天气的特点是什么,有几个? 3、天气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那么,我们可以通过什么途径来了解天气的变化与我们人类生活和生产之间的关系呢?(课本47页图3.2) 探究二:你会收看或收听天气预报么? 1、天气预报的基本要素是什么? 2、下面这些天气符号你认识么? 3、空气的质量对人类的影响如此之大,那么是什么因素影响着空气的质量呢? 巩固练习案 一、选择题 1.某地的风向为东南风,说明风来自() A.东北方B.东南方C.西北方D.西南方 2.在卫星云图中,白色表示() A.陆地B.海洋C.云区D.大雪 3.下列空气污染指数,对人体健康危害最大的是() A.1~50 B.51~100 C.101~200 D.>300 1.天气与人类息息相关,其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表现在() ①生活方面②农业生产方面③军事方面④交通方面⑤工业生产和工程建设方面 ⑥商业、旅游活动和休闲娱乐等方面 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⑤⑥ D、①②③④⑤⑥ 2、下列关于天气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反映一个地方短时间里的大气状况 B、反映一个地方阴晴、风雨、冷热等多年的平均状况 C、同一时刻不同地方的天气差别可能很大 D、一般变化不大

天气预报中常见的符号、常用名词、术语及释义

小学科学资料 天气预报中常见的符号、常用名词、术语及释义 天气符号表 晴:天空云量不足3成。 阴:天空云量占9成或以上。 雾:近地面空中浮游大量微小的水滴或冰晶,水平能见度下降到1公里以内,影响交通运输。 小雨:日降水量不足10毫米。大雨:日降水量25.0-49.9毫米。 雷阵雨:忽下忽停并伴有电闪雷鸣的阵性降水。 冰雹:小雹核随着积雨云中激烈的垂直运动,反复上升凝结下降融化,成长为透明层相间的小冰块降落,对农作物有影响。 冻雨:雨滴冻结在低于0℃的物体表面的地面上,又称雨淞(由雾滴冻结的,称雾淞),常坠断电线,使 路面结冰,影响通信、供电、交通等。 雨夹雪:近地面气温略高于0℃,湿雪或雨和雪同时下降。 小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不足2.5毫米。 中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2.6-4.9毫米。 大雪:日降雪量(融化成水)达到或超过5.0毫米。 霜冻:温度低于0℃的地面和物体表面上有水汽凝结成白色结晶的是白霜,水汽含量少没结霜称黑霜对农作物都有冻害,称霜冻。 低压槽和高压脊:呈波动状的高空西风气流上,波谷对应着低压槽,槽前暖空气活跃,多雨雪天气,槽后冷空气控制,多大风降温天气;波峰与高压脊对应,天空晴朗。 冷锋和暖锋:冷锋即冷空气的前锋,在冷、暖气团交界处、冷空气向暖空气推进。冷锋上多风雨激烈的天气,锋后多大风降温天气;反之为暖锋,锋上多阴雨天气、锋后转多云和晴天,气温回升。 大风:用风矢表示,有风向杆和风羽组成。风向杆指风的来向,有8个方位。风羽由3,4个短划和三角表示大风的风力,垂直在风向杆末端的右侧(北半球)。 气象术语 1.时间的划分:天气预报中所说的白天,指当地标准时间8点至20点,其中17点至20点叫做傍晚;20点以后到第二天的8点叫做夜间。

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教学设计)

认识常用的天气符号 一、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已经从经验型逐步向理论型发展。观察能力、记忆能力和想像能力也逐渐发展。学习方法、学习习惯、认识水平方面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也有了一定基础。另外,七年级学生活泼好动,求知欲强,好奇心大,积极性高,再加上对生活的体验,对天气知识有一些感性和理性认识。对教材内容的理解和接受不是很困难。 二、教学理念 1.把“以学生发展为本”作为指导思想 确定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学习对生活有用和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 2.改变地理学习方式 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以贴近生活实际的天气现象实例为切入点,以科学探究学习活动为主线,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培养学生探究性学习和创新学习的能力及团体合作意识,使学生感到生活中处处有地理,学好地理大有用处,增强学习兴趣,形成主动学习的态度。 3.构建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地理课程 在教学手段上,借助比较先进的电脑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发展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创造适度的环境。 三、教学方法 多媒体辅助教学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学会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初步了解天气预报的相关知识。 (2)学会运用形象记忆及应用记忆的方法识记地理知识。 (3)在收看、分析天气预报的活动中,培养地理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借助多媒体设备,在活动过程中让学生体会、认识天气的特点,学会描述天气;通过组织角色扮演,让学生了解天气预报,熟悉常用天气符号,认识卫星云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引导学生关注身边的地理知识,学会理论联系实际;认同地理学习在实际生产生活的重要性。 (2)学习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学以致用,学会读天气预报图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①学会识别常用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学会对生活中有用的地理 ②通过活动,了解天气变化与生产生活的关系,增加生活常识技能。 难点:①分析天气特征,识记天气符号。②理解天气要素,如风向风力符号的表示等。 六、教学过程

天气预报基础之一-天气分析的内容和方法

1.1 天气图分析 1.1.1 地面天气图 地面天气图反映了某区域某时刻的地面天气系统和天气状况。一张地面图上用数值或符号填写各个气象观测站在同一时刻的气象要素观测记录。它填有观测时刻地面各种气象要素和天气现象,如气温、露点温度、风向、风速、海平面气压、能见度和雨、雪、雾等;还填有能反映空中大气现象的一些记录,如总云量、低云量、低云高以及高云、中云和低云的云状等;既有当时的记录,又有一些能反映短期内天气演变实况的记录,如3h变压、过去6h内的天气,过去6h降水量等。地面天气图是填写气象观测项目最多的一种天气图,是天气分析和预报中很重要的工具。 图1.1 MICAPS中地面填图格式

地面图主要分析海平面气压场(即海平面气压等值线),分为低压、高压、低压槽、高压脊、鞍形气压场五种基本形式,任一张海平面气压图都是由这五种基本形式构成的。 图1.2a MICAPS中显示的2009年8月17日08:00 500hPa天气图 1.1.1.1 锋面 锋面是冷暖气团的过渡带,是水平温度梯度大的区域,斜压性强,有利于垂直环流的发展和能量转换,锋面附近常有剧烈的天气发生。锋面是天气预报中重点关注的天气系统之一。因此,锋面的识别和分析是地面天气图分析中的重点。根据锋面在移动过程中冷、暖气团所占的主、次地位,可将锋面分为:冷锋、暖锋、准静止锋和锢囚锋。 ⑴冷锋: 锋面移动过程中,冷气团起主导作用,推动锋面向暖气团一侧移动,这种锋面称为冷锋。冷锋过境后,冷气团占据了原来暖气团所在的位置,导致气温下降。需要注意的是,气团在移动过程中,由于变性程度不同,或有小股冷空气补充南下,在主锋后常有副冷锋形成,一般主锋两侧的温度差值较大,副冷锋两侧温差较小。图1.2a中有两条冷锋,一条是从低压中心向南向西伸的气旋中的冷锋,称为主锋;另一条是其后部补充南下冷空气而形成的副冷锋。

认识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认识天气预报中的负数 教学目标: 1、经历从天气预报中理解信息、表达信息并回答有关问题的过程。 2、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3、对天气预报中的数学信息有好奇心,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了解天气预报图中数字信息的实际意义,会用数学符号表示气温。 教学准备: 提前看气象预报模仿预报员播报 教学过程: 一、趣味导入 学生模仿预报员播报天气预报 https://www.360docs.net/doc/231955661.html,/s?tn=02023048_5_hao_pg&bs=%CE%C2%B6%C8&f=3&rs v_bp=1&wd=%D6%D0%B9%FA%CC%EC%C6%F8%D4%A4%B1%A8&oq=%D6%D0%B9%FA%CC% EC%C6%F8&rsp=1&rsv_sug2=1&inputT=6485 (1)有的学生可能播报1℃~5℃(2)有的可能报出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抓住这两种播报方法让学生谈谈这两种记法有什么不同? 二、教学新知: 1、我们就用这两种方法来现场播报以下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多媒体出示图片 2、交流~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用语言描绘一下哈尔滨和海口的景色,感受一下两个地区的差异和冷热程度。 3、教师介绍有关温度、零摄氏度的有关知识https://www.360docs.net/doc/231955661.html,/view/8193.htm 提问:-5℃表示什么意思?9℃标是什么意思? 4、发给学生表格,让学生记录这四个城市的天气预报数据 5、投影出示资料表 让学生观察资料表,提问:“你了解到那些信息?”或者说你发现的问题? (1)这四个城市最高气温低的是哈尔滨,最低气温的得也是哈尔滨因此哈

温度范围在天气预报中的正确表示

温度范围在天气预报中的正确表示 天气预报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不同的媒体对天气预报温度有着不同的表示方法,本文针对此问题对温度范围在天气预报中的正确表示做出简要论述。 标签:温度范围天气预报 天气预报在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中的作用是不言而喻的。作为这个栏目的忠实观众,我发现如下现象:中央新闻频道的天气预报时注意到温度的表示方法为:石家庄“1~-5℃”,读为“1到零下5度”。无独有偶,同日《燕赵都市报》中缝部分的天气预报温度的表示方法为:石家庄“1到-5℃”。以上两种表示温度范围的方法与读法正确与否,我们不妨探讨一下。 首先,把冰水混合物的温度设定为零度,把沸水的温度设定为一百度,它们之间分成100等份,每一份是摄氏度的一个单位,叫做1摄氏度。这种说法已经成为过去。现在的摄氏温度已被纳入国际单位制,单位名称“度”已作废。物理学中摄氏温度表示为t,绝对温度(单位:开尔文)表示为T,摄氏温度的定义是t=T-T0。而T0,定义为273.15K,摄氏度规定为开尔文用以表示摄氏温度时的一个专门名称。而天气预报节目中除北京“1~-6℃”读为“1到零下6摄氏度”外,其余如石家庄“1~-5℃”,均读为“1到零下5度”,且在天气趋势中用到的升温(降温)几到几度,其中的“度”作为已作废单位,用在这里显然是不合适的,而应用国际单位制“摄氏度”代替。 其次,依据JJF 1001-1998《通用计量术语及定义》第3.18条规定,量值的定义是“一般由一个数乘以测量单位所表示的特定量的大小”。1为数字,它不是量值,-5℃是量值,数字不能与量值等同使用。 综上所述,各有关单位应在温度表示中把“度”作为已作废单位不再使用,正确的书写应该为:“1℃~-5℃”,或“(1~-5)℃”,读为“1摄氏度到零下5摄氏度”,或“1℃到-5℃”,读为“1摄氏度到零下5摄氏度”。 1984年1月20日国务院第21次常务会议通过1984年3月9日国家计量局发布的《全面推行我国法定计量单位的意见》要求之三明确指出,报纸、刊物、图书、广播、电视,从1986年起均要按规定使用法定计量单位。作为新闻媒体报纸、广播、电视对国家政策、方针、法律、法规的宣传负有重要的责任。 由此可见法定计量单位制的贯彻执行和正确使用,确实是需要我们计量工作者和社会长期不懈的努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