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局域网交换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局域网交换练习题参考答案
第三章 局域网交换练习题参考答案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去括号汇总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去括 号汇总 一、交换律: ①加法:A+B+C=A+C+B 例子:9+6+1=9+1+6 ②减法:A-B-C=A-C-B 例子:15-9-5=15-5-9 ③乘法:A×B×C=A×C×B例子:1×2×3=1×3×2 ④除法:A÷B÷C=A÷C÷B 例子:6÷2÷3=6÷3÷2 二、结合律: ①加法:A+B+C=A+(B+C)例子:6+9+1=6+(9+1) ②减法:A-B-C=A-(B+C)例子:15-1-4=15-(1+4) ③结合律:A×B×C=A×(B×C)例子:9×5×2=9×(5×2) ④结合律:A÷B÷C=A÷(B×C)例子:90÷5÷2=90÷(5×2) 三、分配律: ①乘法:A×(B+C)=A×B+A×C例子:5×(6+8)=5×6+5×8 A×B+A×C=A×(B+C)5×17+5×3=5×(17+3) A×(B-C)=A×B-A×C例子:5×(8-6)=5×8-5×6 A×B-A×C=A×(B-C)5×24-5×4=5×(24-4)②除法::(A+B)÷C=A÷C+B÷C 例子:(9+6)÷3=9÷3+6÷3

A÷C+B÷C=(A+B)÷C 例子:9÷3+6÷3=(9+6)÷3 (A-B)÷C=A÷C-B÷C 例子:(9-6)÷3=9÷3-6÷3 A÷C-B÷C=(A-B)÷C 例子:9÷3-6÷3=(9-6)÷3 四、去括号 ①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所有符号不变: A+(B+C)=A+B+C 例子:9+(2+1)=9+2+1 A+(B-C)=A+B-C 例子:9+(2-1)=9+2-1 ②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 A-(B-C)=A-B+C 例子:9-(5-1)=9-5+1 A-(B+C)=A-B-C 9-(1+8)=9-1-8 ③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不变: A×(B×C)=A×B×C例子:3×(2×6)=3×2×6 A×(B÷C)=A×B÷C 3×(6÷2)=3×6÷2 ④只有“×”“÷”算式里,括号在“÷”后面,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 A÷(B×C)=A÷B÷C 例子:12÷(2×6)=12÷2÷6 A÷(B÷C)=A÷B×C12÷(6÷2)=12÷6×2

热质交换原理与设备习题答案

第一章 第一章 绪论 1、答:分为三类。动量传递:流场中的速度分布不均匀(或速度梯度的存在); 热量传递:温度梯度的存在(或温度分布不均匀); 质量传递:物体的浓度分布不均匀(或浓度梯度的存在)。 第二章 热质交换过程 1、答:单位时间通过垂直与传质方向上单位面积的物质的量称为传质通量。传质通量等于传质速度与浓度的乘积。 以绝对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A A A B B B A A B B m u m u m e u e u ρρ===+ 以扩散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A A A B B B B A B j u u j u u u j j j ρρ=-=-=+ 以主流速度表示的质量通量:1()() A A A A B B A A B e u e e u e u a m m e ?? =+=+???? 2、答:碳粒在燃烧过程中的反应式为22C O CO +=,即为1摩尔的C 与1摩尔的2O 反应,生成1摩尔的2CO ,所以2O 与2CO 通过碳粒表面边界界层的质扩散为等摩尔互扩散。 3、答:当物系中存在速度、温度和浓度的梯度时,则分别发生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现象。动量、热量和质量的传递,(既可以是由分子的微观运动引起的分子扩散,也可以是由旋涡混合造成的流体微团的宏观运动引起的湍流传递) 动量传递、能量传递和质量传递三种分子传递和湍流质量传递的三个数学关系式都是类似的。 4、答:将雷诺类比律和柯尔本类比律推广应用于对流质交换可知,传递因子等于传质因子 ①22 3 3 r P 2m H D t t c G J J S S S ===?=? ② 且可以把对流传热中有关的计算式用于对流传质,只要将对流传热计算式中的有关物理 参数及准则数用对流传质中相对应的代换即可,如:r ,,,P ,,m c u h t t t c a D D S N S S S λ?????? ③当流体通过一物体表面,并与表面之间既有质量又有热量交换时,同样可用类比关系由传 热系数h 计算传质系数m h 2 3 m h h Le e φ-=? 5:答:斯密特准则 c i v S D = 表示物性对对流传质的影响,速度边界层和浓度边界层的相对关系 刘伊斯准则r P c v S D a Le v D a === 表示热量传递与质量传递能力相对大小 热边界层于浓度边界层厚度关系 6、从分子运动论的观点可知:D ∽3 1 2 p T - 两种气体A 与B 之间的分子扩散系数可用吉利兰提出的半经验公式估算: 若在压强 5 001.01310,273P Pa T K =?=时各种气体在空气中的扩散系数0D ,在其他P 、T 32 00 0P T D D P T ??= ??? (1)氧气和氮气:

沈鑫剡编著《路由和交换技术》部分习题问题详解

部分习题答案 第1章 1.9传播时延t =1/(200000)=5×10-6s ,最短帧长M =2t ×传输速率=2×5×10-6× 109=10000bit 。 1.10 基本时间是冲突域中距离最远的两个终端的往返时延,10Mbps 时是51.2μs ,100Mbps 时是5.12μs ,因此,当选择随机数100时,10Mbps 时的等待时间=100×51.2μs ,100Mbps 时的等待时间=100×5.12μs 。 1.11 题1.11图 ① 终端A 在594bit 时间,终端B 在889bit 时间重传数据帧。 ② 终端A 重传的数据819bit 时间到达终端B 。 ③ 不会,因为,终端B 只有在785bit 时间~881bit 时间段一直检测到总线空闲才发 送数据,但819bit 时间起,总线处于忙状态。 ④ 不是,要求持续96bit 时间检测到总线空闲。 1.12 ①1Mbps 。②10Mbps 。③10Mbps 。 1.13思路:当终端D 传输完成后,由于终端A 、B 和C 同时检测到总线空闲,第一次传输 肯定发生冲突。随机产生后退时间后,如果有两个终端选择随机数0,又立即发生冲突,如果两个终端选择随机数1,在选择0的终端传输完成后,这两个终端又将再次发生冲突,重新选择后退时间。 1.14 第i 次重传失败的概率Pi=2-i ,因此,重传i 次才成功的概率=(1-2-i )K i K K --==∏ 21 1 平均重传次数= ∑ i ×重传i 次才成功的概率。 1.16 10Mbps 时MAC 帧的发送时间=512/(10×106)=51.2μs 100Mbps 时MAC 帧的发送时间=512/(100×106)=5.12μs 1000Mbps 时MAC 帧的发送时间=512/(1000×106)= 0.512μs 端到端传播时间=MAC 帧发送时间/2 电缆两端最长距离=端到端传播时间×(2/3)c 10Mbps 电缆两端最长距离=(51.2/2)×(2/3)c =5120m 100Mbps 电缆两端最长距离=(5.12/2)×(2/3)c =512m 1000Mbps 电缆两端最长距离=(0.512/2)×(2/3)c =51.2m 1.21 题1.21表格 终端 A 和 B 同时发 终端A 和 B 同时检 终端A 和 B 同时发送 终端A 终端A 发送的数 终端B 开始检测 时间 =273 bit 时间 =785 bit 时间 +96 =594 bit 时间 =819 bit 时间 总线持续 空闲前提下 终端B 发送 =881 bit 时间

交换与虚拟局域网

第四章交换与虚拟局域网 学习本章应掌握: 1. 交换机以太网的特点 2. 以太网交换机的工作过程和数据传输方式 3. 以太网交换机的通信过滤、地址学习和生成树协议 4. VLAN的组网方法和特点 § 4.1 交换式以太网的提出 引入:以太网变得越来越拥塞和不堪重负。这一方面是由于网络应用和网络用户的迅速增长,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快速CPU及快速网络操作系统的出现。现在,处于同一个以太网上的两个工作站就很容易使网络饱和。为了提高局域网的效率,交换技术应运而生了。 4.1.1共享式以太网存在的问题 传统的共享式以太网是最简单、最便宜、最常用的一种组网方式。但是,在网络应用和组网过程中,共享式以太网暴露出它的缺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覆盖的地理范围有限。 按照CSMA/CD的有关规定,以太网覆盖的地理范围随网络速度的增加而减小。只要两个节点处于同一个以太网中,它们之间的最大距离就不能超过这一固定值,不管他们之间的连接跨越一个集线器还是多个集线器。如果超过这个值,网络通信就会出现问题。 (2)网络总带宽容量固定。 传统的以太网是共享式的以太局域网。网络上的所有节点共享同一传输介质。在一个节点使用传输介质的过程中,另一节点必须等待。 共享式以太网的固定带宽容量被网络上的所有节点共同拥有,随机占用。网络中的节点越多,每个节点平均可以使用的带宽越窄,网络的响应速度也会越慢。 举例:对于一个使用100BASE-TX技术的100Mb/s以太网,如果连接10个节点,则每个节点平均带宽发送节点竞争共享介质的过程中,冲突和碰撞是不可避免的。冲突和碰撞会造成发送节点随机延迟和重发,进而浪费网络带宽。随着网络中节点数的增加,冲突和碰撞必然加大,相应的带宽浪费也会越大。

四则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去括号汇总!

3X8÷2=3×(8÷2)8÷2×3=8÷(2×3) 一、交换律 ①加法:A+B+C=A+C+B 例子:9+6+1=9+1+6 ②减法:A-B-C=A-C-B 例子:15-9-5=15-5-9 ③乘法:A×B×C=A×C×B例子:1×2×3=1×3×2 ④除法:A÷B÷C=A÷C÷B 例子:6÷2÷3=6÷3÷2 二、结合律 ①加法:A+B+C=A+(B+C) 例子:6+9+1=6+(9+1) ②减法:A-B-C=A-(B+C)例子:15-1-4=15-(1+4) ③结合律:A×B×C=A×(B×C) 例子:9×5×2=9×(5×2) ④结合律:A÷B÷C=A÷(B×C)例子:90÷5÷2=90÷(5×2)三、分配率

①乘法: A×(B+C)=A×B+A×C例子:5×(6+8)=5×6+5×8 A×B+A×C=A×(B+C)例子:5×17+5×3=5×(17+3) A×(B-C)=A×B-A×C例子:5×(8-6)=5×8-5×6 A×B-A×C=A×(B-C) 例子:5×24-5×4=5×(24-4) ②除法: (A+B)÷C=A÷C+B÷C 例子:(9+6)÷3=9÷3+6÷3 A÷C+B÷C=(A+B)÷C 例子:9÷3+6÷3=(9+6)÷3 (A-B)÷C=A÷C-B÷C例子:(9-6)÷3=9÷3-6÷3 A÷C-B÷C=(A-B)÷C例子:9÷3-6÷3=(9-6)÷3 四、去括号 ①只有“+” “-”算式里, 括号在“+”后面, 去括号后,括号里面所有符号不变 :

A+(B+C)=A+B+C例子:9+(2+1)=9+2+1 A+(B-C)=A+B-C例子:9+(2-1)=9+2-1 ②只有“+” “-”算式里, 括号在“-”后面, 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 A-(B-C)=A-B+C 例子:9-(5-1)=9-5+1 A-(B+C)=A-B-C;例子:9-(1+8)=9-1-8 ③只有“×” “÷”算式里, 括号在“×”后面, 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不变: A×(B×C)=A×B×C例子:3×(2×6)=3×2×6 A×(B÷C)=A×B÷C例子:3×(6÷2)=3×6÷2 ④只有“×” “÷”算式里, 括号在“÷”后面, 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 A÷(B×C)=A÷B÷C例子:12÷(2×6)=12÷2÷6 A÷(B÷C)=A÷B×C例子:12÷(6÷2)=12÷6×2

现代交换技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 1.全互连式网络有何特点?为什么通信网不直接采用这种方式? 全互连式网络把所有终端两两相连;这种方式的缺点是:1)所需线路数量大且效率低。所需线路对数与通话用户数间的关系是:N(N-1)/2。2)选择困难。每一个用户和N-1个用户之间用线路连接,由电话机来选择需要通话的用户连线比较困难。3)安装维护困难。每个用户使用的电话机的通话导线上要焊接N-1对线,困难。 2.在通信网中引入交换机的目的是什么? 完成需要通信的用户间的信息转接,克服全互连式连接存在的问题。 3.无连接网络和面向连接网络各有何特点? a)面向连接网络用户的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信息传送、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无连接网络不为用户的的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b)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呼叫选路,节点中需要有维持连接的状态表;无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传送的信息选路,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表。c)用户信息较长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的效率高;反之,使用无连接的方式要好一些。4.OSI参考模型分为几层?各层的功能是什么? 分为7层:物理层:提供用于建立、保持和断开物理接口的条件,以保证比特流的透明传输。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拆除;分组信息成帧;差错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功能。网络层:寻址、路由选择、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以及拥塞控制。运输层:1)建立、拆除和管理端系统的会话连接2)进行端到端的差错纠正和流量控制。会

话层:1)会话连接的建立与拆除;2)确定会话类型(两个方向同时进行,交替进行,或单向进行)3)差错恢复控制。表示层:数据转换:编码、字符集和加密转换;格式转换:数据格式修改及文本压缩;语法选择:语法的定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应用层:提供网络完整透明性,用户资源的配置,应用管理和系统管理,分布式信息服务及分布式数据库管理等。 5.网络分层模型的意义是什么?各层设计对交换机有什么益处? 意义是为异种计算机互联提供一个共同的基础和标准框架,并为保持相关标准的一致性和兼容性提供共同的参考连。 6.已出现的交换方式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电路交换、分组交换、ATM交换。电路交换基于同步时分复接,其要点是面向连接。分组交换是数据通信的一种交换方式。它利用存储—转发的方式进行交换。基于异步时分复接。ATM即异步传送模式,ATM 基于异步时分复接。其要点是面向连接且分组长度固定(信元)。 7.交换方式的选择应考虑哪些因素? 业务信息相关程度不同,时延要求不同,信息突发率不同 9.交换机应具有哪些基本功能?实现交换的基本成分是什么? 基本功能: (1) 接入功能:完成用户业务的集中和接入,通常由各类用户接口和中继接口完成。(2) 交换功能:指信息从通信设备的一个端口进入,从另一个端口输出。这一功能通常由交换模块或交换网络完成。(3) 信令功能:负责呼叫控制及连接的建立、监视、释放等。 (4) 其它控制功能:包括路由信息的更新和维护、计费、话务统计、

路由交换复习试题

1路由协议的作用范围是(B)。 A . 网络终端之间 B . 路由器之间 C . 二层交换机之间 D . 不同子网之间 2路由功能一般在(C )层实现。 A . 物理层 B . 数据链路层 C . 网络层 D . 运输层 3以下不会在路由表出现的是( D )。 A . 下一跳地址 B . 网络地址 C . 度量值 D . MAC地址 4路由器中的路由表需要包括( D )。 A . 需要包含到达所有主机(元素名称)的完整路径信息 B . 需要包含到达所有主机(元素名称)的下一步路径信息 C . 需要包含到达目的网络(集合名称)的完整路径信息 D . 需要包含到达目的网络(集合名称)的下一步路径信息 5路由器是一种用于网络互连的计算机设备,但作为路由器,并不具备的是(B) A . 支持多种路由协议 B . 多层交换功能 C . 支持多种可路由协议 D . 具有存储、转发和路由寻址功能。

6位于不同子网中的主机之间互相通信,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B) A . 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重新封装源IP地址和目的IP地址 B . 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重新封装源硬件地址和目的硬件地址 C . 路由器在转发IP数据报时,重新封装目的IP地址和目的硬件地址 D . 源站可以直接进行ARP广播得到目的站的硬件地址 7如果主机的IP地址为125.23.102.98,子网掩码为255.255.255.248,那么该主机所属的网络号为(C), A . 125.23.102.0 B . 125.23.102.128 C . 125.23.102.96 D . 125.23.102.4 E . 125.23.102.255 F . 125.23.102.99 G . 125.23.102.103 H . 125.23.102.191 8在TCP/IP协议栈中,下面哪一组选项能够唯一地确定一个TCP连接(A) A . 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 B . 源IP地址和源端口号 C . 目的地址和源端口号 D . 源IP地址和目的端口号 9在Quidway路由器上,观察网络的路由表应该使用的命令是(B) A . display ip route-path B . display ip routing-table C . display interface D . display running-config

交换与虚拟局域网

第 4 章交换与虚拟局域网 4.1 交换式以太网的提出 4.1.1 共享以太网(10BASE-T 和100BASE-TX )存在的问题 1、组网设备:双绞线、集线器、网卡 2、共享以太网特点: (1)拓扑结构:物理上是星型,逻辑上总线型 (2)传输介质:双绞线 (3)介质访问控制方式:CSMA/CD 3、缺点 共享局域网:采用广播方式、模越大,冲突越多、速度越快 (1)覆盖的地理范围有限 CSMA/CD以太网覆盖的地理范围随网络速度的增加而减小, (2)网络总带宽容量固定 以太网的固定带宽被网络中的所有节点共同拥有 节点增加,冲突概率增大,带宽浪费也越严重 (3)不能支持多种速率 以太网的传输介质是共享的,所有设备保持相同的速率。 4.1.2 交换的提出 1、共享以太网存在的问题的解决方法:人们通常采取将一个大型的以太网分割成两个或多个小型的以太网,每个段(分割后的每个以太网)使用 CSMA/CD 介质访问控制方法维持段内用户的通信;段与段之间通过一种“交换”设备进行沟通的方式。这种交换设备可以将在一端接收到的信息,经过简单的处理转发给另一段。

2、网桥:网桥是一种存储转发设备,用来连接相似的局域网。 过滤作用,将以太网分割成一些独立的网段(广播域),减少了网络广播。 在数据链路层,对数据帧进行存储转发,延长了通信距离(注意和中继器的区别)。 分类: 两端口网桥:连接两个局域网,和以太网同时发展的。 多端口网桥:连接多个局域网,交换机的前身。 以太网交换技术( SWITCH )是在多端口网桥的基础上与九十年代初发展起来的,甚至被业界人士称为 " 许多联系在一起的网桥 " ,是一种改进了的局域网桥。 3 、交换设备 ?局域网交换机:工作于数据链路层,连接较为相似的网络。 ?路由器:工作于互联层,实现异型网络互联。

小学四年级上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结合分配律及商不变规律汇总剖析

小学四年级上加法交换律-结合律-乘法交换结合分配律及商不变规律汇总剖析

9月1日至8日数学学习内容 注:减法也适用于上述前两个公式。 商不变规律除了定义以外,还有两方面含义。 1. 除数不变,被除数扩大几倍,商就扩大相同的倍数;被除数若缩 小(o 除外)几倍,商就缩小相同的倍数。 2. 被除数不变,除数扩大几倍,商就缩小相同的倍数;若除数缩小 (o 除外)几倍,商就扩大相同的倍数。 名称 定义 公式 加法交换律 有两个加数相加,交换加数的位置,和不变,这叫做加法交换律。 a+b=b+a 加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加,先把前两个数相 加,再和第三个数相加,或者 先把后两个数相加,在和第一个数相加,和不变,这叫做加 法结合律。 (a+b)+c=a+(b+c) 乘法交换律 两个数相乘,交换因数的位 置,它们的积不变。叫做乘法交换律。 a ×b= b ×a 乘法结合律 三个数相乘,先把前两个数相 乘,再和另外一个数相乘,或先把后两个数相乘,再和另外 一个数相乘,积不变。 (a ×b)×c=a ×(b ×c) 乘法分配律 两个数相加(或相减)再乘另 一个数,等于把这个数分别同 两个加数(减数)相乘,再把两个积相加(相减),得数不 变。 (a+b)×c=a ×c+b ×c 商不变规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乘或除以 一个相同的数(0除外),商不变。 无

加法交换律和结合律练习题 一.用简便方法运算。 355+260+140+245 1022-478-422 987-(287+135) 478-256-144 672-36+64 36+64-36+64 1814-378-422 568-(68+178) 561-19+58 382+165+35-82 155+256+45-98 512+(373—212) 228+(72+189) 169+199 109+(291—176) 二. 判断。 1、56+72+28=56+(72+28)运用了加法交换律。() 2、83+63+27=83+27+63运用了加法交换律。()三.应用题。 1.小明买了88斤苹果,10斤雪梨,12斤李子,总共买了多少斤水果! 2.小明有3条数学题要做,5条英语题要做,2条语文题要做,今天一共需要做多少题? 3.小明,小红,小芳分别有68支铅笔,小明先给小芳26支,小红给小芳32支,问芳芳现在有多少支铅笔?

路由与交换复习题(带答案).

一、选择题 1.交换机和路由器相比,主要的区别有( AB ) A.交换机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二层 B.路由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三层 C.交换机的一个端口划分一个广播域的边界 D.路由器的一个端口划分一个冲突域的边界 2.以下不会在路由表里出现的是: ( D ) A.下一跳地址 B.网络地址 C.度量值 D.MAC地址 3.路由器是一种用于网络互连的计算机设备,但作为路由器,并不具备的是( B ) A.支持多种路由协议 B.多层交换功能 C.支持多种可路由协议 D.具有存储、转发、寻址功能 4.路由器在转发数据包到非直连网段的过程中,依靠数据包中的哪一个选项来寻找下一跳地址( B ) A.帧头 B.IP报文头部 C.SSAP字段 D.DSAP字段 5.IP地址190.233.27.13是( B )类地址 A.A B. B C. C D. D 6.IP地址224.0.0.5代表的是什么地址? ( C ) A.主机地址 B.网络地址 C.组播地址 D.广播地址 7.在TCP/IP协议栈中,下面哪一组选项能够唯一地确定一个TCP连接:( D ) A.源IP地址和源端口号 B.源IP地址和目的端口号 C.目的地址和源端口号 D.源地址、目的地址、源端口号和目的端口号 8.如果要满足全线速二层(全双工)转发,则某种带有24个固定10/100M端口的交换机的背板带宽最小应为多少?( D ) A.24Gbps B.12Gbps C. 2.4Gbps D. 4.8Gbps

9.下面的描述正确的是:( BCD ) A.集线器工作在OSI参考模型的第一、二两层 B.集线器能够起到放大信号,增大网络传输距离的作用 C.集线器上连接的所有设备同属于一个冲突域 D.集线器支持CSMA/CD技术 10.在访问控制列表中地址和屏蔽码为168.18.0.0 0.0.0.255所表示的IP地址范围是( B ) A.168.18.67.1~168.18.70.255 B.168.18.0.1~168.18.0.255 C.168.18.63.1~168.18.64.255 D.168.18.64.255~168.18.67.255 11.请问能够在路由器的下列哪个模式使用debug命令( B ) A.用户模式 B.特权模式 C.全局配置模式 D.接口配置模式 12.下面的说法正确的是( ABD ) A.DNS是用来解析IP地址和域名地址(互联网地址)的 B.默认网关是互连内网和外网的通道 C.每个Windows用户都可以创建域,并使用域中的一个帐号 D.每个Windows用户都可以创建工作组,创建了一个工作组,计算机重启后就会自 动加入到该工作组 13.数据分段(segment)是OSI七层模型中的哪一层的数据名称( D ) A.物理层 B.数据链路层 C.网络层 D.传输层 14.集线器目前一般应用最多的是在( A ) A.一个办公室内部实现互连的时候 B.一个楼层各个办公室的互连 C.一个多媒体教室中主机的互连 D.一个建筑物内部两个地点间距离超过了200米的时候 15.下列属于距离矢量路由协议容易引起的问题是: ( C ) A.水平分割 B.路径中毒 C.计数到无穷 D.抑制时间 16.如果对C类地址段193.11.22.0/24进行可变长子网划分,则下列地址能够成为其子网地址的有:___BC____ A.193.11.22.174 B.193.11.22.192 C.193.11.22.172 D.193.11.22.122

【小学数学】四则运算交换律、结合律、分配律及去括号汇总!

例题: 3X8÷2=3×(8÷2)?8÷2×3=8÷(2×3)? 一、交换律 ①加法:A+B+C=A+C+B 例子:9+6+1=9+1+6 ②减法:A-B-C=A-C-B 例子:15-9-5=15-5-9 ③乘法:A×B×C=A×C×B 例子:1×2×3=1×3×2 ④除法:A÷B÷C=A÷C÷B 例子:6÷2÷3=6÷3÷2 二、结合律 ①加法:A+B+C=A+(B+C) 例子:6+9+1=6+(9+1) ②减法:A-B-C=A-(B+C)

例子:15-1-4=15-(1+4) ③结合律:A×B×C=A×(B×C) 例子:9×5×2=9×(5×2) ④结合律:A÷B÷C=A÷(B×C)例子:90÷5÷2=90÷(5×2) 三、分配率 ①乘法: A×(B+C)=A×B+A×C 例子:5×(6+8)=5×6+5×8 A×B+A×C=A×(B+C) 例子:5×17+5×3=5×(17+3) A×(B-C)=A×B-A×C 例子:5×(8-6)=5×8-5×6 A×B-A×C=A×(B-C) 例子:5×24-5×4=5×(24-4) ②除法: (A+B)÷C=A÷C+B÷C

例子:(9+6)÷3=9÷3+6÷3 A÷C+B÷C=(A+B)÷C 例子:9÷3+6÷3=(9+6)÷3 (A-B)÷C=A÷C-B÷C 例子:(9-6)÷3=9÷3-6÷3 A÷C-B÷C=(A-B)÷C 例子:9÷3-6÷3=(9-6)÷3 四、去括号 ①只有“+” “-”算式里, 括号在“+”后面, 去括号后,括号里面所有符号不变: A+(B+C)=A+B+C 例子:9+(2+1)=9+2+1 A+(B-C)=A+B-C 例子:9+(2-1)=9+2-1 ②只有“+” “-”算式里, 括号在“-”后面, 去括号后,括号里面的所有符号变相反: A-(B-C)=A-B+C

路由与交换技术复习题一样本

复习题一 一、单选题 1、路由器从相连的以太网接口收到消息后, 会更改哪项报头地址, 再将消息从另一个接口发送出去? A仅第 2 层源地址 B 仅第 2 层目的地址 C仅第 3 层源地址 D 仅第 3 层目的地址 E第 2 层源地址和目的地址 F 第 3 层源地址和目的地址2、网络管理员刚把新配置输入 Router1。要将配置更改保存到 NVRAM, 应该执行哪一条命令? A Router1# copy running-config flash B Router1(config)# copy running-config flash C Router1#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D Router1(config)# copy running-config startup-config E Router1# copy startup-config running-config F Router1(config)# copy startup-config running-config 3请参见图示。从路由器的运行配置输出可得出什么结论?

A口令经过加密。 B当前配置已保存到 NVRAM。 C显示的配置将会是路由器下次重新启动时用到的配置。 D显示的命令决定了路由器的当前运行情况。 4、请参见图示。在主机 2 连接到 LAN 上的交换机后, 主机 2 无法与主机 1 通信。导致此问题的原因是什么? A主机 2 的子网掩码不正确。 B主机 1 和主机 2 位于不同的网络中。 C交换机需要 IP 地址, 但尚未配置。

资料内容仅供您学习参考,如有不当或者侵权,请联系改正或者删除。 D路由器 LAN 接口和主机 1 位于不同网络中。 E主机 1 的 IP 地址与路由器的 LAN 接口位于不同的网络中。 5、输入以下命令的作用是什么? R1(config)# line vty 0 4 R1(config-line)# password check123 R1(config-line)# login A确保在进入用户执行模式之前输入口令 B设置经过 Telnet 连接该路由器时使用的口令 C要求在保存配置前输入 check123 D创立本地用户帐户以便登录路由器或交换机 6、以下哪一项正确描述了路由器启动时的顺序? A加载 bootstrap、加载 IOS、应用配置 B加载 bootstrap、应用配置、加载 IOS C加载 IOS、加载 bootstrap、应用配置、检查硬件 D检查硬件、应用配置、加载 bootstrap、加载 IOS 7、加载配置文件时的默认顺序是怎样的? A NVRAM、 FLASH、 ROM B FLASH、 TFTP、 CONSOLE C NVRAM、 TFTP、 CONSOLE

【VR虚拟现实】交换式和虚拟局域网的配置

【VR虚拟现实】交换式和虚拟局域网的配 置

实验4 交换式和虚拟局域网的配置 一.实验目的 通过组装交换式以太网,初步了解和掌握配置VLAN的方法。 二.实验内容 1、利用交换机组装简单的交换式以太网; 2、配置以太网交换机; 3、在交换式以太网上划分VLAN。 三.实验过程 1、交换式以太网的组网: 组网连接方法与共享式以太网类似 (1)计算机与交换机连接: 直通电缆 (2)交换机与交换机级联 ●上行端口(级联端口)与普通端口:直通电缆 ●普通端口与普通端口:交叉电缆 (3)交换机与集线器级联 ●上行端口(级联端口)与普通端口:直通电缆 ●普通端口与普通端口:交叉电缆 计算机连入交换机 集线器连入交换机

实践中组装的交换式以太网 2、以太网交换机的配置 (1)终端控制台的连接和配置。利用PC机作为控制终端使用,在连接完毕后通过以下步骤进行设置: (A)启动Windows 2000,通过:“开始”→“程序”→“附件”→“通信”→“超级终端”进入超级终端程序; (B)新建连接,选择交换机使用的串口(本实验为COM1),并将该串口设置为9600波特、其他为默认即可; (C)进入超级终端程序后,单击“回车”键,系统将收到交换机的回送信息。 终端控制台的连接: 超级终端的串口配置:

终端控制台启动后的显示界面: 键入<回车>后 (2)查看以太网交换机的端口/MAC地址映射表和VLAN配置信息 (A)键入en,并输入口令,交换机将回送命令提示符(本实验交换机为#),如下图。 (B)键入show mac-address-table ,交换机就回送当前存储的端口/MAC地址映射表; 提示:如果某台计算机已连接在交换机上,但没有在该表中列出,可以在该计算机上用ping命令检测网上其它计算机,然后再用show mac-address-table,如无意外,表中应该出现这台计算机使用的MAC地址。 (C)键入show vlan,交换机就回送存储的VLAN配置信息;

四年级下册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简便运算.pdf

四年级下册交换律、结合律和分配律简便运算 一、下面的算式分别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7分) 76×18=18×76() 30×6×7=30×(6×7)() a×b=b×a()(a×b)×c=a×(b ×c)() 125×(8×40)=(125×8)×40()▲×★=★×▲() 5×4×25×2=(5×2)×(4×25) ( ) 二、根据乘法运算定律填上合适的数。(6分) 12×32=32× 108×75 =× 24×5=×24 (60×25)×=60×(×8) 3×4×8×5=(3×4)×(×) 35×a=×35 ○×□=□ × b×125×8=b×(×)三、列竖式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验算。(12分) 32×18= 29×33 = 69×11= 四、怎样简便就怎样算。(75分) 49×40×25 (25×115)× 4 8×9×125 125×50×8×4 125×(8× 40) 5×4×25×2 25×7×4×3 16×25×125 32×125 125×88 38 ×5×4 125 ×72 5×(19×2) 4×(25× 9) 32×25

25×42×4 68×125×8 4×39×25 4×25+16×25 4×25×16×25 36×99 (25+15)×4 (25×15)×4 49×49+49×51 49×99+49 (68+32)×5 5×289×2 68+32×5 (125×25)×4 (125+17)×8 25×64×125 85×82+82×15 25×97+25×3 64×15-14×15 125×88 88×102 87×99+87 79×25+25 76×101-76 378+527+73 167+289+33 58+39+42+61 36×45+36×56-36 66×93+93×33+93 99×32 46×25 36×45+36×56-36 66×93+93×33+93 97+89+11 88×102 125×88 26+47+174 85+47+15+53 815+49+65+14+11 72×125 18+77+40+23+48 71+73+69+74+68+70+69 123×64+123×36 39×4×5 125×6×8 25×24 32×305 103×15 78×24-24×68 49×49+49×(40+6)×25 (68+32)×5 68+32×5 49×99+49 36×97-58×36+61×36 3000÷25÷47 20÷15÷61 50÷25÷2 5000÷8÷125 99×23+23 56×7+45×7-71 25×13×8 72÷6×(51+19) 900-178-122 (79+21)÷20 125×72×47

路由交换技术复习题

路由交换技术复习题 一、选择题 1、三层分级设计模型中的哪一层用来过滤特殊主机过来的FTP 流量?(B) A、接入层 B、分配层 C、核心层 D、以上所有选项 D 局域网(LAN)和广域网(WAN)是一种复合技术,用于创建内部网和外部网,进而组成企业网络。内部网只允许企业内部员工连接到安全的数据库。外部网扩展了这个服务,允许信任的个人(例如顾客)访问数据库。 2、在Cisco Catalyst 交换机上使用命令show-mac-address-table 可以找到哪些信息?(B) A、Catalyst 交换机mac 地址 B、连接到交换机端口的主机的MAC 地址 C、直接相连的网络设备的IP 地址 D、网络主机的MAC 地址与IP 地址之间的映射关关系 3、将MDF 交换机与另一种建筑物中得IDF 交换机相连时,通常使用什么类型的介质?(A) A、光纤 B、同轴电缆 C、非屏蔽双绞线 D、屏蔽双绞线 4、如果目的地址不在MAC 地址库中,交换机如何处理帧(A) A、它泛滥该帧到所有端口,除了接受该帧的端口之处 B、它转发该帧到所有端口,直到它接收到目的地址的收到确认信息 C、它丢弃该帧 D、它缓存该帧,直到目的地址学习了该路径 6、当排除网络故障时,网络管理员在路由器上发出show version 命令。使用此命令可以找到哪些信息?(A) A、路由器上安全的NVRAM、DRAM 和内存的容量 B、接口的带宽、封装和I/O 统计信息 C、备用配置与当前的运行配置之间的差异 D、路由器上运行的路由协议的版本 7、对于下列网络,哪个是最佳的路由总结(B) A、209.48.200.0 B、209.48.201.0 C、209.48.202.0 D、209.48.203.0 A、209.48.200.0/20 B、209.48.200.0/22 C、209.48.201.0/20 D、209.48.201.0/21 8、哪一个是最常见的第2 层LAN 封装?(A)A、以太网B、帧中继C、HDLC D、PPP 9、下列哪些协议用来在具有冗余链路的交换网络中创建免环路的环境?(B) A、BPDU B、STP C、VLAN D、VTP 10、在交换网络中,什么东西可用于包含广播和将隔开的主机及分组为不同的兴趣团体?(C) A、交换机 B、路由器 C、VLAN D、活动拓补 12、给主机及,IP 地址172.32.65.13,默认子网掩码,整个主机属于哪个网络?(C) A、172.32.65.0 B、172.32.65.32 C、172.32.0.0 D、172.32.32.0 13、有关NAT 和PAT 区别,下面哪个说发是正确的?(D) A、PAT 在access-list 语句末端使用单词overload 来共享单个注册地址 B、静态VAT 允许非注册的地址映射到多个注册地址 C、每次需要外部地址时,动态NAT 都允许主机接收相同的全局地址 D、在转换之间,PAT 使用唯一的源端口地址来区分 14、有一个主机及,IP 地址是192.168.200.75,子网掩码是255.255.255.224,这个主机属 于哪个子网?(C) A、192.168.200.0 B、192.168.200.32 C、192.168.200.64 D、192.168.200.96

近世代数-4—6结合律、交换律及分配律

第 2 讲 一、算律 §4—6 结合律、交换律及分配律(2课时) (Associative Law Commutative Law and distributive law ) 定义 任一个D B A 到?的映射都叫做D B A 到?的一个代数运算。 定义 若A A A 到是?ο的代数运算,则可称ο是A 的代数运算或称二元运算。 §4、结合律: ?代数运算就是二元运算,当元素个数2>时,譬如4321,,,a a a a 同时进行运算:4321a a a a οοο,这已经超出了我们定义的范围,这个符号 至少现在是没有意义的。 ?对四个元素我们可以进行两两运算,进行了三次后就能算出结果。两两运算的过程叫做加括号。加括号的方法显然不止一种: 4321])[(a a a a οοο;4321)]([a a a a οοο;)()(4321a a a a οοο … … … 加括号的方法不一样,其运算的结果是否一样? 例1:设,Z A =“ο”是整数中的减法:则特取Z ∈3,5,2, 63)52(-=--,而0)35(2=-- )35(23)52(--≠--∴ 其运算的结果不一样。 例2:设,Z A =“ο”是整数中的加法:则 )()(,,,t s r t s r Z t s r ++=++∈? 定义1:设ο是集合A 的一个代数运算,如果A c b a ∈?,,都有

)()(c b a c b a οοοο=, 则称ο满足结合律。 例2、 “+”在Z 中适合结合律。 例1、 “-”在Z 中不满足结合律。 思考题:就结合律成立与交换律不成立分别各举一例。 上述实例告诫我们,并不是每一个代数运算都能满足结合律的。注意: 定义2:设A 中的代数运算为ο,任取)2(>n n 个元素 n a a a ,,,21Λ,如果所有加括号的方法最后算出的结果是 一样的,那么这个结果就用n a a a οΛοο21来表示。 注意:从定义2可知,“n a a a οΛοο21”)2(>n 也可能是有意义的。 定理1(p11. 定理):如果A 的代数运算ο满足结合律,那么 对于A 的任意)2(≥n n 个元素n a a a ,,,21Λ来说,所有加括号的方 法运算的结果总是唯一的,因此,这一唯一的结果就可用 n a a a οΛοο21来表示。 证明:因n 是有限数,所以加括号的方法必是有限的。 ?任取一种加括号的方法)(21n a a a οΛοοπ,往证: )()(2121n n a a a a a a οΛοοοΛοο=π ?对n 用数学归纳法。当n=2时,结论成立。假设对

现代交换技术课后答案

现代交换技术课后答案 第一章 1.全互连式网络有何特点?为什么通信网不直接采用这种方式?全互连式网络把所有终端两两相连;这种方式的缺点是:1)所需线路数量大且效率低。所需线路对数与通话用户数间的关系是:N(N-1)/2。2)选择困难。每一个用户和N-1个用户之间用线路连接,电话机来选择需要通话的用户连线比较困难。3)安装维护困难。每个用户使用的电话机的通话导线上要焊接N-1对线,困难。 2.在通信网中引入交换机的目的是什么?完成需要通信的用户间的信息转接,克服全互连式连接存在的问题。 3.无连接网络和面向连接网络各有何特点?a)面向连接网络用户的通信总要经过建立连接、信息传送、释放连接三个阶段;无连接网络不为用户的的通信过程建立和拆除连接。b)面向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

节点为每一个呼叫选路,节点中需要有维持连接的状态表;无连接网络中的每一个节点为每一个传送的信息选路,节点中不需要维持连接的状态表。c)用户信息较长时,采用面向连接的通信方式的效率高;反之,使用无连接的方式要好一些。参考模型分为几层?各层的功能是什么?分为7层:物理层:提供用于建立、保持和断开物理接口的条件,以保证比特流的透明传输。数据链路层:数据链路的建立、维持和拆除;分组信息成帧;差错控制功能;流量控制功能。网络层:寻址、路选择、数据包的分段和重组以及拥塞控制。运输层:1)建立、拆除和管理端系统的会话连接2)进行端到端的差错纠正和流量控制。会话层:1)会话连接的建立与拆除;2)确定会话类型3)差错恢复控制。表示层:数据转换:编码、字符集和加密转换;格式转换:数据格式修改及文本压缩;语法选择:语法的定义及不同语言之间的翻译。应用层:提供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