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方法阐释_徐继存

教学方法阐释_徐继存
教学方法阐释_徐继存

第28卷 第6期西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02年11月

Vol .28 No .6Journal of S outhw est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Nov .,2002

教学方法阐释

徐继存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甘肃兰州710081)

摘 要: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它不是教师教的方法与学生学的方法的简单相加。教学方法具有个体性、过程性、伦理性和文化制约性的特点。当前,教学理论研究者应努力的不是对已有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分类,不是所谓根据教学方法分类去制定什么选择程序,而是进行思想创新,并以创新的教学思想去不断启迪教师的教学智慧;教师应当自觉地克服教学方法上的实用工具主义倾向,将教学方法的改革与教学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变革有机结合起来。

关键词:教学方法;特点;分类;选择;观念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2677(2002)06-0058-05

教学方法是教学论学科领域的一个重要范畴,一直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参与教学方法研究的人数之多,著述之丰,有目共睹。可是,透视教学方法的众多研究,我们发现,人

们在教学方法上依然存在着诸多模糊的认识,正是这些认识妨碍着教学方法研究的深入,直接影响着现实教学方法改革的发展。

教学作为人类特有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总是有既定的为人的目的。教学要达到既定目的,完成所肩负的任务,显然离不开方法。所以,不管人们对教学方法有多么重视,都不足为过。问题是,对于教学方法的理解,很长时期以来见仁见智,各种不同的教学方法概念纷呈于教学论界,造成了彼此无法有效沟通的混乱局面。鉴于此,20世纪90年代初有人曾想用教学模式一词来取代教学方法[1]

,这足以说明当时人们对教学方法使用混乱又似乎无法摆脱的无奈。事实上,直到今天教学模式也没有取代教学方法,人们还是交替地使用着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尽管新的教学方法概念已很

少出现,但这并不说明问题已经解决。最近一些年来,教学方法包括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观点似乎很为教学论界所认可,颇为盛行,更有传统教学论是“教”论,现代教学论应是“学”论的观点泛滥。在我看来,教学论就是教学论,教学论是无法分为教论或学论的,无论是传统教学论还是现代教学论都是如此,决不是所谓的传统教学论重教,而现代教学论重学,因为教学论本来就是一体的。如果现代教学论以研究学习为主要任务,是否有侵占学习论领域之嫌呢?我们又何以区分教学论与学习论呢?相应地,教学方法也不是教法和学法的简单组合或相加,而且,在教学活动中,教法和学法也是无法分割的,它们不是彼此孤立存在的,而是一个有机整体。

对教学方法的割裂分解,在很多情况下,是由于人们对教学的割裂分解所致。在最通常的意义上,人们把教学简单地理解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这就很容易想当然地将教学方法区分为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于是,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似乎是没有多少必然联系的,而这恰恰符合了对实际教学中出现的无视学生学的教的现象的表层认识。既

58

收稿日期:2002-06-18作者简介:徐继存(1967-),男,山东沂南人,西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研究所,教授,教育学博士,主要从事课程与教

学基本原理研究。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青年基金项目(01JC880007);课题名称:“现代教学理论应用模式的生

成及其实验研究”。

然教师的教法和学生的学法分离了,自然就有必要强调教法与学法的统一。当年陶行知先生所呼吁的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的法子,不正是力图使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统一起来吗?这样看来,将教学理解为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似也无可厚非。问题正在于,这种理解本身就预先地把整体的教学肢解了。

教学是什么?教学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的过程,也就是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过程。这是一种最直观的认识,我认为恰恰这种最直观的认识真实地解答了教学是什么这个最抽象的问题。教师的教不能也无法取代学生的学,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没有教师,学生同样可以学习,这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人们之所以把学校的产生视为人类教育史上的一大进步,只是因为学校变成了有效的制度化的学习机构,只是因为人类改进了自身的学习方式,它体现了人类自身学习的高度自觉和自为。所谓教学方法,实际上就是教师教学生学习的方法,也就是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因此,我们通常并不把学生单纯的学习称为教学,也不把教师的一切行为都视为教学,而只把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这种行为称为教学,不管这种指导和帮助是否有效。显然,教师要有效地指导和帮助学生的学习,就必须研究学生的学习及其方式和方法,所谓教的法子要跟着学的法子,其本真意义即在于此。所以,教学作为人类的一种社会实践活动,是不可分为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的,教学方法是不可分为教的方法和学的方法的,教学论同样也不可分为教论和学论的。只有在这种视野里,教学才是统一的,教学方法才是一体的,教学论才是完整的。

将教学方法理解为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不仅有教学历史存在依据的支持,而且也符合现代社会对教学的基本要求。教学不是教“书”,也不仅仅是传授学生知识,更是教学生学习知识以及学习知识的方法。由于学生不是静态的物,而是具有生命活力的人,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就只有在与学生相互交流和沟通中进行。只有在相互交流和沟通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才能彼此将对方以及自身视为真正的主体;反过来,只有教师和学生彼此保持主体间的交流和沟通,才能真正做到相互启发,教学相长。

教学方法既然是教师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习的方法,因而它就不像人们通常所说的具有“双边性”。如果说学习方法是针对学生而言的,那么教学方法则是针对教师而言的,是从属于教师的,因此其首要特点是个体性。教学方法不是以独立于教师主体之外的实体形态存在的,而是教师主体内在素质在教学活动过程中的一种外化。当人们谈及某种教学方法时,根本不可能不谈及使用该种教学方法的教师的。离开了使用教学方法的教师,教学方法充其量是一种僵死的物态工具,而教学方法一旦成为僵死的物态工具,似乎任何人都是可以借此达到既定的教学目的,这恰恰误解了教学方法,也是教学方法改革达不到预期目的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教学论界,人们一般把教学方法作为一个独立于教师主体之外的因素,继而把教学方法作为与教师主体并列的一个教学要素加以确立[2],从而不仅割裂了教学方法与教师的内在联系,而且也过分夸大了教学方法的作用。在现实的教学实践活动中,教学方法可以被视为教师主体素质的重要衡量标准之一,但教师主体素质的提高则是任何教学方法改革的首要前提。

教学方法如果不是教学活动的一个实体因素,那么它就只能存在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因而过程性是教学方法的一个重要特点。在教学活动过程展开之前,是无所谓教学方法的,决然不是先有人规定好教学方法,然后才进行教学活动的。任何教学方法都是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不断摸索和探索出来的。尽管人们可以总结出许多优秀的教学方法,但是要想掌握这些教学方法,就必须深入到相应的教学活动过程去诠释、理解、体验和感悟,这样教学方法才有可能逐渐内化于教师的主体素质,真正成为教师教学活动的灵魂。教学方法存在于教学活动过程之中,教学活动过程又是有一定教学阶段和程序的,因而在实际的教学活动过程中,许多人认为只要掌握了一定的教学阶段和教学程序,就相应地把握了一定的教学方法,也因此常常自觉或不自觉地把教学阶段和教学程序所具有的可模仿性和可操作性看作教学方法的基本特点,这就从根本上混淆了教学方法与教学阶段和教学程序之间的主要差别。教学方法的过程性本身是与教学方法的可模仿性和可操作性相抵牾的,过分强调教学方法的可模仿性和可操作性不仅误解了教学方法,而且也会使教学方法的改革走向机械主义和形式主义。

教学方法是作为教师主体的一种内在素质作用于学生的,因此我们也可以说教学方法是教师与

59

学生联系的中介。教学方法的这种中介性质又必然使教学方法具有极其明显的伦理性特点。人是教学活动的出发点,也是教学活动的旨归所在。人的发展是教学活动的最终目标,教学方法应该永远从属于人的发展目标,这是教学方法伦理性特点的必然要求。可是,由于人们把教学方法仅仅看成是达到教学目标的工具,从而认为教学方法是与价值无涉的,所以常常忽视了教学方法的伦理性。我们在这里暂且不谈人们所确立的教学目标是否合理,即使是合理的教学目标,达成这种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依然存在着伦理性上的问题。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就必然要采用一定的教学方法,因而教学方法的伦理性就贯穿于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人们可能为了合理的教学目标,又抱着善良的愿望和动机,来展开教学活动。结果很可能是,有效地达成了这种教学目标,却直接损害了学生的发展,甚至是以损害学生的发展为代价的,善良的愿望变成了严酷的现实。我认为,教学方法毕竟是为教学目标服务的,强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是必要的,但是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乃是以教学方法的伦理性为前提为基础的。无视教学方法的伦理性,过分强调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就会使教学活动“异化”,背离人的发展的最终目标,走向我们良好愿望的反面。

教学方法内在于教师的主体素质之中,不是某种实体的工具,这种属人的性质决定了它必然带有文化制约性的特点。人是文化的存在,任何人都不可能超越自己所处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所以,内在于教师主体素质之中的教学方法就不可能不从属于教师所处的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具体地讲,在某种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可行的教学方法在另一种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中未必可行,在某种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另一种文化传统和文化环境中未必有效。国内借鉴“暗示教学法”进行的实验,其效果远远低于洛扎诺夫实验的效果,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作为暗示手段之一的欧洲巴洛克音乐适宜于西方人,未必适宜于东方人。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引进了许多西方所谓“先进”的教学方法,但是,真正应用于我国实际教学活动中的并不多,其重要原因之一在于我们缺乏对这些教学方法赖以存在的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的前提性分析和批判,没有考察我们是否具备适宜于这些教学方法的文化背景和环境。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学方法的文化制约性,是教学方法个体性的自然延伸,正如我们不能随意地照搬他人的教学方法一样,我们也不能随意地跨越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而照套其他文化背景和文化环境的教学方法。

人类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创造和积累了众多的教学方法。早在20世纪70年代,巴班斯基就列出40多种,我国近年出版的一部教学法全书列出的国内“新教学法”就达200多种。如此众多的教学方法,就需要我们要按照某些共同特点,把它们归属到一起;又按照某些不同特点,把它们区分开来,以便更好地分析、认识它们,掌握它们各自的特点,它们起作用的范围和条件,以及它们发展运动的规律,这就是教学方法分类。

教学方法的分类显然是随着教学方法的发展而日趋复杂。最初,人们只是采取简单的二分法,把教学方法分为启发式和注入式两类。后来,前苏联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已经把教学方法分为启发式、注入式、研究式和传授现成知识式四类。达尼洛夫又从新的角度把教学方法分为学生最初掌握知识的方法、提高学生技能的方法、检查和评定学生知识的方法三个类型。70年代,巴班斯基在《中学教学方法的选择》一书中,把40多种教学方法分为三大组、九个亚组,每个亚组又分若干类别[3]。这些年来,教学方法的分类也引起了我国教学论界的广泛关注,各种不同的分类层出不穷,令人眼花缭乱。如,按照知识的来源分类、依据学生认识积极性和独立性的程度分类、按照教学活动的过程分类,等等。如此众多的分类,反映了教学方法分类研究的深入,可同时也向我们提出了问题,我们是否需要这么多的分类?怎样的分类才是科学的?

前苏联教学论专家斯卡特金认为,教学方法分类的最大困难是弄清分类的基础[4]。教学方法分类的基础实际上也就是教学方法分类的依据和标准,对于教学方法人们当然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和标准进行分类。从这种意义上说,各种不同教学方法分类的出现当然都有其一定的合理性,教学方法分类也因此难以趋于统一。既然如此,有学者就主张教学方法的分类最好从多角度分析或进行综合分析,如信息媒体是什么?师生怎样相互作用的?认识的性质和水平如何?它有何种性能或功能?它适用的范围怎样?它的运用需要哪些条件?等等。对于每一种教学方法,都应从这六个方面去进行具体的分析,才能较好地认识和运用它[5]。表面看

60

来,对教学方法的这种综合分类同时解决了基于不同角度或标准进行教学方法分类的局限性,又兼具了其各自的优点,但是在我看来,这种所谓综合的教学方法分类只能是一种理想愿望,至少目前我还想不出究竟该如何对教学方法进行综合分类,也没有见到教学方法综合分类的即使不算完善的范例。

从最一般意义上讲,教学方法分类在既定的时空条件下只能采取一个标准,而采取一个标准就必然有其局限性,所谓教学方法综合分类,实质上也只能逐一逐次进行。对教学方法同时进行多角度多标准的分类,我们是难以想象的。因此,我们只能就从某一角度或标准进行的教学方法分类是否科学作出判断。一种分类是否科学,一要看区分度,二要看包容性。在这里,区分度指类与类之间的区分程度,包容性是指类与类之和等于被分类对象的全体。如果某一种分类同时达到了这两条标准,那么这种分类就是科学的。这样,我们就没有必要不断地推翻已有的种种分类及其标准,对教学方法进行无止境的标新立异的分类,事实上,在一定时期内也不需要过多的分类;不仅如此,分类本身也不是目的,为分类而进行的分类是没有多大意义的。

教学方法分类的目的就是为了选择。要选择,自然就要寻求选择的依据和标准,这似乎是非常自然的逻辑。循此逻辑,人们很快发现,选择教学方法的依据和标准有许多,诸如教学目标、课程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教师自身的特点以及教学物质条件等。同时,人们还发现,仅仅依据其中的任何一个因素选择教学方法都是有片面性的。

教学目标不同,所采用的教学方法理应不同,要选择那些有利于更好地完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总是相对于某种课程内容而存在的,不同的学科或相同学科的不同内容,应该选择不同的教学方法;不同的教学方法对学生的知识、智力水平等要求不同,最好选择那些适合学生年龄特征、学生身心发展水平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运用总是通过具体的教师来实现,每个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法时都要考虑自身的学识、能力、性格及身体等诸方面条件,尽量能扬长避短,选择那种最能表现自己才华、施展自己聪明才智的教学方法。教学的物质条件包括学校所能提供的仪器、图书、设备、设施等,超越现有的教学物质条件,选择运用一种不适应的教学方法,往往会加重师生负担,降低教学方法原来的价值;等等。我们这样逐一进行分析,就会发现,任何其中之一都直接关涉到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是不可或缺的依据或标准。正因如此,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就必须综合考虑这些依据或标准才能决定教学方法的取舍。可是,教师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怎样才能综合考虑这些依据或标准作出明智的抉择呢?似乎没有多少人关心这一问题,鲜有这方面的探讨。我认为,如果我们不能清楚地回答这一问题,那么我们关于教学方法选择的研究就是失败的,至少是脱离了教师现实的教学生活。兼得熊掌与鱼即使困难,但其毕竟是二元困境,综合考虑如此众多的依据或标准,其艰难程度可想而知!

巴班斯基或许虑及教学方法选择问题的复杂性,便试图通过探讨教学方法选择的程序来解决。他提出了选择教学方法时的7个步骤:(1)决定是选择由学生独立地学习该课题的方法,还是选择在教师指导下学习教材的方法;(2)决定是选择再现法,还是选择探索教学法;(3)决定是选择归纳的教学法,还是选择演绎的教学法;(4)决定关于选定口述法、直观法和实际操作法的如何结合问题;(5)决定关于选择激发学习活动的方法问题;(6)决定关于选择检查和自我检查的方法问题;(7)认真考虑所积储的各种方法相结合的不同方案,以防由于完成家庭作业和复习已学过的教材的结果而发现学生学业程度上的可能有的偏差。巴班斯基的努力可能会使人们认识到,根据教学方法分类体系制定选择程序是教学方法理论发展的一个重要方向[6],但是,我认为,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选择程序毕竟是为其教学最优化思想服务的,是建基于其教学方法分类体系之上的,而教学方法分类体系又是在其教学最优化思想指导下建构起来的。没有一定的教学思想为指导,仅仅根据教学方法分类体系来制定选择程序,即使制定出来,也是没有任何价值指向性的程式。事实上,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几乎没有一位教师真正从教学方法分类中选择过什么东西,也从来没有一位教师是先求助于教学方法分类再走上讲台[7]。

教学方法不是一种实体工具,它蕴涵于教师的主体素质之中。因此,教学方法是价值负荷、思想负荷的。也就是说,选择了一种教学方法,就意味着认同了该教学方法所负荷的教学思想;反过来,也只有在某种教学思想的指导下才能对教学方法作出明智的选择。在错误的教学思想干扰下的教学,无论选择什么样的教学方法,都不能达到教学

61

的最佳效果。如果我们仍然以强制灌输为教学的指导思想,即使采用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也往往会导致学生的呆读死记,由“教师灌”变成“书本灌”,背离采用以自学为主的教学方法的初衷。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所指出的,如果我们要认真地进行教学改革,那就必须从改造教师本身的心理开始,如果教师本身的内心世界依旧不变,即不改变自己的学生观,那么甚至一再提高教师的工资,他还是会改头换面地使任何一种新的教科书去适应自己的旧观念的,这恰恰证明了教学思想在教学方法选择中的决定性作用。教学倘若是创造性的,那么它就不是某种教学方法的机械运用,也不是某种教学方法的重复表演,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从这一意义上,我们与其说教学方法是一种教学知识,毋宁说教学方法更是一种教学智慧[8]。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我们可以教人以知识,但我们无法授人以智慧!所以,教学理论研究者应努力的不是对已有教学方法进行不断地分类,不是所谓根据教学方法分类去制定什么选择程序,而是进行思想创新,并以创新的教学思想去不断启迪教师的教学智慧。

长期以来,由于我国实行高度集权的课程管理体制,教师无权干预课程和教学评价制度,只能在既定的规范钳制下忠实地向学生传递既定的课程内容,充其量在教学方法上作些文章。所以,从总体上看,自改革开放始的教学改革大都局限于教学方法的改革上,而单纯重视教学方法的教学改革并没有真正改变教学的机械、被动性质,使教学充满生命活力。多少年来,尽管教学改革不断,各种新教学方法层出不穷,但教师厌教、学生厌学的现象仍随处可见!

“当课程由`专制'走向民主,由封闭走向开放,由专家走向教师,由学科走向学生的时候,课程就不只是`文本课程'(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科书等文件),而更是`体验课程'(被教师与学生实实在在地体验到的课程)。”[9]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从根本上改变了教师的角色,教师成了课程的主体,拥有了前所未有的课程开发权和教学自主权。相应地,教学改革不再是单纯的教学方法改革,而是整个教学思想、观念和思维方式的根本变革。教师自觉地克服教学方法上的实用工具主义倾向,重新审视教学方法的性质和特点,确立科学的教学方法观已势在必然。

参考文献:

[1] 谢淑贞,夏慧贤.试论教学模式及其在教学论中的地位[J].

第四届全国教学论学术讨论会论文,1991.

[2] 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17.

[3] 袁金华.课堂教学论[M].南京:江苏教育出版社,1996:172

-173.

[4] [苏]斯卡特金.中学教学论———当代教学论的几个问题

[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17.

[5] 王策三.教学论稿[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252.

[6] 唐文中.教学论[M].黑龙江教育出版社,1990:225-226.

[7] 李定仁、徐继存.教学论研究二十年[M],人民教育出版社,

2001:219.

[8] 徐继存.论教学智慧及其养成[J].西北师大学报,2001,(1).

[9] 钟启泉.为了中华民族的复兴,为了每位学生的发展———《基

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解读》[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

出版社,2001:271.

责任编辑 曹 莉

An Explanation of the Teaching Methods

XU Ji-cun

(School of Education S cience,Northwes t China Normal Un iversity,Langzhou710081,China)

A bstract:In fact,teaching methods are methods of teachers used to guide and help students to study,no t the simple sum of teachers'methods o f teaching and students'methods o f learning.T hey are characterized by their personality,process,morality and cultural limitations.T eaching metho ds'clarification is no t so useful,as according to w hich,we could not make up rational selecting procedure.Now,teaching theo ry researchers oug ht to bring forthnew ideas and ex ploit them to induce teachers'wis-do m.T eachers must overco me conscientiously practical and instrumentalist deviatio ns and org anically combineteaching metho ds' reform with changes of teaching thought ideas and modes of thinking.

Key words:teaching methods;characteristics;clarificatio ns;selecting;ideas

62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2010年04月20日16:16,星期二作者:教科室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

浅谈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浅谈魏书生的六步教 学法 汉语1302班 20132501056 刘长鑫

浅谈魏书生的六步教学法 【摘要】魏书生是当代比较具有代表性的语文教师,其语文教育思想与育人经验对当下语文教学工作者有着现实的指导意义。魏书生在初中语文教学实践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教学方法,包括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六个步骤,即"六步课堂教学法"。对语文的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关键词】语文教学;魏书生;六步课堂教学法 魏书生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魏书生把“六步法”运用到了语文教学当中,其教学思想强调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六步教学法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学到的东西记忆更加深刻。魏书生的语文教育思想推动了我国基础语文教育的发展。 一、“六步教学法”的产生背景 首先,由于魏书生老师不仅担任了学生的语文老师一职同时还兼任了学生的班主任。因为老师工作繁忙,让学生有了更多自学的时间,自学是一种很锻炼学生能力的方式,学生通过自学了解课本知识,培养自己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自己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是做方向方法引导,剩下的部分全部由学生自主完成,这种巧合使得教学效果更上一层楼。体现了教师在学习中的主导作用。其次,魏书生老师采取让学生讲的方法,这使得学生不仅成为学习的主体,而且成为自我引导自我学习的主人。最后,魏书生老师把教与学完全都交给学生,是一种大胆的做法,但正因如此,作者在学生讲课的时候,可以发现更多自身和学生的问题,可以更好地促进自身教学方法的改进,而在学生层面则极大促进学生学习主动性与积极性。 二、“六步教学法”的主要内容 1、定向 所谓的定向,就是明确的提出定向的具体目标,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这是一个非常重要非常关键的环节。上课之前确定了上课内容的重点,学生在上课时便有了方向,有了一个自己探索的目标。让学生自己探索本节课的学习重点,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把握,同时,利于学生了解知识、牢记知识点。 2、自学 自学就是让学生在课堂上自己学新知识。其实,平常上课的时候,有很多简单易懂的东西。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让学生自学。一方面,自学可以锻炼学生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独立性;另一方面,学生通过自己学习获得知识更容易理解,印象也会更深刻。同时,充分体现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3、讨论 讨论就是在课堂上前后卓的同学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互相学习的过程。学生对课文有了初步感知和了解后,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共同讨论和研究在自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充分发表对问题的看法,大胆提出问题,相互交流,加深自己对课文内容的认识和理解。教师可以参加几组学生的讨论,听一听学生的见解。每位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不一样,经过讨论学生对文章的理解会更加的透彻。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常见几种教学方法

常见几种教学方法 教学是指导学生学习的一种活动。教学所使用的各式方法是达成教学目标的「手段」,或言「媒介」。教师不仅运用适当的技术去刺激鼓励指导学生的思考和自动学习,亦应视学生的学习兴趣需要、能力和教材的内容,甚至教学的环境等,来决定采用的教学方法。l主张教师决定选择任何一种教学方法时,要考虑几个事实:课程目标,学生年龄,课程内容,教具设备,学生教育背景和时间分配 〖演讲法〗 「演讲法」是被最多教师采用的方法,也是一种传统的教学方法。事实上,大概任何一门课程都离不开讲述。有人认为演讲法太过平淡,而且也难提供学生回应的机会。其实,没有任何一种教学法是绝对的最好或不好。演讲法若彼使用得当,仍然是有许多优点的,譬如说:可以节省教学的时间;可以说明一些原则;可以叙述一些事实;可以解释一些概念,或造成某种态度或理想;同时也能使一些辅助的实物教材更加生动及有趣。 演讲法的缺失主要是在于「单向教学」的问题,教师不易掌握学生对教材的接受情况与了解的程度,同时也容易发生「注人式」教学的危险。因此,当教师在使用演讲法之时,应当配合其它一些可以使学生参与的方法来使用,譬如:讨论、问问题、要求作回应等等。教师可以预备一个精简的演讲纲要给学生来配合他的讲述,也可利用黑板、投影机。幻灯机、图片、挂图等,作为视觉与听觉之辅助教具与教材,使讲述更为生动。 目光的接触、音调、手势,以及一些合宜的身体语言等等也是必要的辅助;例证、故事也有必要恰当地配合在讲述之中;合宜、适当的幽默也能帮助教师将讲述的材料更生动地表达出来。太过冗长的讲述,有可能会失去学生的注意力(尤其是儿童。儿童听讲的注意力约十至二十分钟;成人的听讲住意力约三十至四十分锺),因此,教师所讲的话也得切合学生的年龄、知识程度与经验,并多用具体的说明,少用抽象的描写。 长时间的演讲,要分段落,中间插入讨论问题,以引起学生的思考和注意,并考查学生的了解程度。有时教师因为没有将完善的纲要或内容预备妥当,结果所讲述的话语呈现散漫与无组织的情形,甚至也有遗漏重要材料或叙述离题的偏差情况。讲述也不可忽略启发学生的思想,并要把握学生对教材的兴趣与领悟情况。 教学的重点并不完全在于将一大堆的知识或材料倾倒(注入)给学生。学生积极、热切地参与在教与学的过程中是非常重要的。让学生多有运用手及脑的机会是有益处的。对年纪稍大一点的学生而言,愈给他们参与的机会,就学习得愈好。〖问题教学法〗 问题教学法就是利用系统的步骤,指导学生解决问题,藉以增进学生的知识,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问题教学法最适用于「重述」「关联」和「实现」的三个学习阶层。教师必须认真地去设计各种问题,以使学生达到有兴趣集中学习注意力去思考和参与讨论等的目的。 教师设计问题要注意避免的是:太过简单即可作答的「是」或「非」的问题;太过抽象学生不能把握与理解的问题;超出学生认知与理解程度的问题;

浅谈魏书生的教学方法

浅谈魏书生班级管理模式 的教学方法 魏书生老师讲的科学是指做一切事情都应该有计划、有检查、有评价,而不应该是盲目的,随心所欲的,杂乱无章的。科学应该是符合事物发展规律的。教师在工作中要想做到科学,必须尊重学生的个性,尊重教育规律,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其中,最主要是六步教学法、情景教学法和学导教学法三种。虽然魏书生主要是针对语文教学提出这些方法,但是借助于新课程理念的阐释和信息技术的支持,这些教学方法一样可以在其他科目的教学中焕发生机。如果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这些方法,一定能够使自己的课堂教学面目一新。 (一)“六步”教学法 六步教学法向我们展示了魏书生安排一节语文课的流程,这种方法不仅仅适用于语文课,其他学科同样也可以选用。魏书生早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就提出了六步教学法,虽然他不是在课程改革的背景下提出这种教法的,但是,可以从中清楚地看到合作学习、学生主导、三级一体学习目标等思想。这一教学法的基本包括以下六点。 (1)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

(2)自学。学生把教材通读一遍,逐段弄懂。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3)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4)答题。也是立足于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5)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10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已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6)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在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知、情、行其实就是相当于新课程改革要求课程教学应该事先的知、情感和方法的三维目标。教师尤其应该明确,一门课程的教学不单单是让学生掌握知识点,更重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小学数学常用的几种创设教学情境方式 发布者:孟庆民发布时间: 2012-6-19 17:26:03 一、联系实际,创设生活情境 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生活密切联系的内容,如“分类”、“确定位置”、“观察物体”、“统计与可能性”等。目的就是让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生活的密切关系,能利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创设教学情境,模拟生活,使课堂教学更接近现实生活,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如教学“分类”时,我巧妙地利用教室这一学生熟悉的生活环境组织教学:先让学生观察教室内的物品是怎样摆放的,再将这些物品打乱,将卫生用品放在讲台边,黑板擦、粉笔随处放,接着我再邀请学生来帮忙整理,恢复教室原本的整洁。通过简单的对比,学生立即明白了“分类”的好处以及分类的要求,之后实施分组教学,给每一组一定数量的文具和学具,让学生们动手分,教师只负责巡回检查,分完学生交流自己分类的方法,让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最后利用分类的知识来解决常见的问题:如整理书包,考虑怎样分类比较合适;回家后整理衣柜等。 情境的创设使数学课堂教学与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使生活课堂化,课堂生活化,引导学生把数学知识运用到学生的生活实际中,使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是解决生活问题的基本工具,体会到数学如此贴近生活,如此有趣. 二、问题设疑,创设问题情境 教师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结合教学内容,将数学问题与一定的情境融合在一起,创设问题情境,它是数学再发现的源泉,激发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为了引导学生学习新知,我总是精心设置悬念、冲突、矛盾,里面包含着种种实际问题,而且为学生感兴趣,但是学生现在还不知如何去解决它,从而把学生想要解决或解释某个实际问题的愿望转移到学习新课的认知兴趣上来。 例如,在教学“三角形的内角和”时,我先请同学们量一量自己准备好的三角形的每一个内角的度数,然后告诉我其中两个内角的度数,我迅速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同学们都感到很惊讶!“为什么老师能很快的说出第三个内角的度数呢?你们想知道其中的秘密吗?学习了今天的新课,你们就明白了。”这个问题情境的创设,把学生的心理调节到最佳状态,学生产生弄清未知事物的迫切愿望,处于一种积极思维的状态中,以极高的热情投入到新课的学习中。 三、运用媒体,创设多维情境。 媒体具有直观、形象的特点,运用多媒体创设情境,能使抽象概念具体化,使难理解的问题容易化。如利用多媒体演示,将一个平行四边形通过剪、移、拼,变成一个长方形,不但能清楚地揭示平面图形的内在关系,而且还能有效地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在获得知识的同时感受到数学知识的奥秘。 新教材每册都编排了“空间与图形”的知识,小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还不够丰富,如果

五种常见的教学方法

五种教学方法加速学习转化 本帖最后由大风起兮云飞扬于 2014-4-21 13:19 编辑 据科学家研究证明:成人的大脑在没有持续新鲜的信息刺激下,10分钟后将自动关闭,不再接受其他信息。持续新鲜的刺激包括故事、游戏、视频、讨论、竞赛、肢体语言等——这些不外乎都是为了引起学员听觉、视觉、触觉的变化,从而让培训的内容被学员掌握得更加深刻。 在课程设计中,我们会运用多种授课方法,这些授课方法涵盖各种刺激,可以将培训师所讲到的与学员所听到、记忆、最终用到的转化率增大。想让这些授课方法达到期望的效果,就需要从设计层面打好基础,在设计时考虑到每种授课方法的运用可能存在的问题、操作流程、技巧和关键点等。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培训过程中常用的五种教学方法的设计。 讲授法 讲授法是一种以说明、阐述、讲解、论述等口头语言方式表达培训内容的方法,也是培训时使用频率最高的一种方法。讲授法特别适用于重要概念、知识点的讲述,但不适用于技能、方法等需要实操演练的内容。 讲授法若不成功,最常见的三类问题是:目标不清、结构混乱、展示不力。目标不清,体现在对学员对象了解不够,对讲授目标不清晰;结构混乱,体现在组织讲授内容时逻辑不够清晰;展示不力,体现在设计PPT时对内容的呈现没有做到重点突出(见图表1)。

这些问题的出现会直接影响到讲授内容传递的有效性。所以在设计讲授法时,最值得注意的是要观点鲜明、重点突出、结构层次清晰、论证充分。 由于使用讲授法时没有互动,学员参与度通常不是很高。讲师需要发挥高度的演讲功力,否则难以吸引学员。所以在设计讲授法时,可以使用以下几种技巧: 1.举例说明:用例子来说明观点,比苍白的说教更具说服力。举例说明用在意义、价值、重要性等观点的讲授,更能让学员信服。 2.运用比喻:比喻可以让语言生动而有趣,让晦涩难懂的内容更好地被理解。比如在讲授什么是FABE时,使用猫和鱼来进行比喻: 3.运用故事:小故事胜于大道理,阐述故事的寓意更容易让学员接受。一个好的故事要有跌宕起伏的情节,个性鲜明的角色,有冲突有矛 盾,再加上一个精彩的结局。故事带出的寓意,要能和我们所讲授的观点相关联,这样才能对学员有启发作用。 4.展示图片:一张好图胜过千言万语,如果能用图片来传递文字信息,那将会更形象生动,直指人心。比如在讲授德国人和中国人的守时 情况时,使用以下的两张图片,不用太多描述,对比一目了然(见图表2)。 5.引用数据:使用数据来论证要讲授的观点,能使观点更加掷地有声,有理有据。使用时要注意数据的来源及出处。下图运用一则数据说 明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异常,必须要引起重视,效果非常震撼(见图表3)。 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是由培训师提供背景信息(工作/生活中的典型案例),学员通过讨论、分析、解决问题、提出不同解决方案的教学方法。案例分析法适合用于操作技能、管理技巧类的内容。案例分析法在设计时要考虑以下几点: 1.案例的选取要真实、符合逻辑,具有冲突点,有学习和探讨的价值。比如,在学员设计案例中,有一个内容点是销售人员去拜访客户, 穿了套西装、运动鞋,西装的口袋里装有笔记本等,最后让学员讨论这位销售人员有哪些地方做得不到位。类似这种案例,就不具有学习和探讨的价值。 2.明确案例设计的目的。通过案例要能清晰地带出观点和核心知识点。

魏书生学习方法

魏书生学习方法 上传: 古招英更新时间:2012-5-27 17:14:32 1、记忆习惯。一分钟记忆,把记忆和时间联系起来,这里还含有注意的习惯。一分钟写多少字,读多少字,记多少字,时间明确的时候,注意力一定好。学生的智力,注意力是最关键的。一定把学习任务和时间联系起来,通过一分钟注意、记忆来培养学习习惯。 2、演讲习惯。让学生会整理、表达自己的思想,演讲是现代人应该具有的能力。 3、读的习惯。读中外名著或伟人传记,与高层次的思想对话,每天读一、两分钟,有好处,学生那个年龄可塑性大,伟人的感染力、教育力,远远超过咱们这些当老师的,学生与大师为伍、与伟人为伍的时候,很多教育尽在不言中,一旦形成习惯,学生会终生受益。 4、写的习惯。写日记,有话则长,无话则短,通过日记可以看出一个老师有没有能力,有没有思想,有没有一以贯之的品质,看日记能看出老师的水平,更能看出学生的水平,一分钟、三五十个字,坚持住、写下去,这就是决心。我二十年不批改学生作业,但我说一句话管二十年,就是每天一篇日记。 5、定计划的习惯。凡事预则利、不预则废。后进生毛病都出在计划性不强,让人家推着走,而优秀的学生长处就在于明白自己想要干什么。所以,我们就要培养同学们定计划的习惯。 6、预习习惯。请老师们把讲的时间让出一部分,还给学生,学生自己去看一看,想一想,预习预习。在实验中学时我就要求老师讲课别超过20分钟。昨天发给大家的材料-江苏洋思中学,“只讲四分钟”,后进生明显进步,秘诀就是预习、自己学的习惯。反之,不让学生自己学,最简单的事都要等着老师告诉他,这样难以培养出好学生。我从1979年开始,开学第一天就期末考试,把新教材的期末试题发给大家。这样做就是要学生会预习。让学生自己学进去,感受学习的快乐、探索的快乐、增长能力的快乐。所以请各位老师一定要培养学生预习的习惯。 7、适应老师的习惯。一个学生同时面对各学科教师,长短不齐、在所难免。一方面我们努力采取措施提高老师的能力水平,适应学生;一方面不能马上把所有的老师都提高到一个适应学生要求的地步。所以学生也要适应老师,从现在适应老师,长大了适应社会。不会稍不

常用的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常用的学习策略训练的方法有以下几种: (1)指导教学模式。在教学中,教师先向学生解释所选定学习策略的具体步骤和条件,在具体应用中不断给以提示,让其口头叙述和明确解释所操作的每一个步骤以及报告自己应用学习策略时的思维,通过不断重复这种内部定向思维,可加强学生对学习策略的感知与理解保持。 (2)程序化训练模式。程序化训练就是将活动的基本技能,分解成若干有条理的小步骤,在其适宜的范围内,作为固定程序,要求活动主体按此进行活动,并经过反复练习使之达到自动化程度。 (3)完形训练模式。完形训练就是在直接讲解策略之后,提供不同程度的完整性材料,促使学生练习策略的某一个成分或步骤,然后,逐步降低完整性程度,直至完全由学生自己完成所有成分或步骤。 (4)交互式教学模式。交互式教学这种方法,主要是用来帮助成绩差的学生阅读领会,它是由教师和一小组学生(大约6人)一起进行的。旨在教学生这样四种策略; ①总结——总结段落内容。②提问——提与要点有关的问题。③析疑——明确材料中的难点。④预测——预测下文会出现什么。(5)合作学习模式。 研究证明,以这种方式学习的学生比独自总结的学生或简单阅读材料的学生,其学习和保持都有效得多。合作性讲解的两个参与者都能从这种学习活动中受益,而主讲者比听者获益更大 3.联系实际,谈谈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意义与具体内容。 答:(1)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应当遵循的道德准则和行为规范。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它的意义是:①师德对教师自身的发展与提高起保证和推动作用,使教师保持良好的从业心态;②教师的道德行为对学生是直接的示范,对于养成良好品德处于关键时期的小学生来说,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因素;③师德修养直接影响教师在学生中的威信。 (2)加强教师职业道德的具体内容是:①对事业无私奉献;②对学生,真诚热爱;③对同志,团结协作;④对自己严格要求,以身作则。 小学生记忆的特点

英语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英语中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1. Task-Based Language T eaching,即TBL T这是新课标之后实行的新型教学方法——任 务型教学,这个意识半会儿说不清楚,你得好好研究一下。如果成功了,这个教学方法课堂效果会很好。 2.五步教学法: Step 1 Warming up Step 2 Presentation and practice Step 3 Present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ost Task 3.五指教学法:RPCPP Step 1 Review Step 2 Presentation Step 3 Consolidation Step 4 Practice Step 5 Project Presentation 4.3P教学法 Warming-up Presentation Practice Production Homework 5交际型教学Communicative Teaching在教学过程中创设或模拟真实情景交际,让学生通过听、说、理解等交际活动不断沟通交流、进行互动的一种教学模式 下面谈一谈英语学习方式 前面提到四种学习方式:合作学习/共同学习、自主学习、任务型学习、探究学习。下面就对它们做一个简明扼要的介绍。这个介绍是提纲挈领的介绍,涉及不到十分具体的技巧。关于技巧方面可以在培训班另安排时间深入探讨。过去(甚至目前)学生课堂学习的方式比较单一、枯燥乏味、效果不佳。这种学习方式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学生听教师讲为主的方式。《英语课程标准》建议教师帮助学生掌握多种学习方式。这里介绍的四种学习方式,不是全部的学习方式,比如,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利用多媒体手段、利用互联网络进行学习。这里介绍四种学习方式,不意味着其他学习方式不好,或者无效,而是要根据教学实际情况选择使用、交替使用、综合使用。而且,教师讲解也不是在教学中没有任何地位,必要的时候,仍然可以使用。只不过不要把它作为唯一的方式或者主要的学习方式。各种学习方式之间不是截然分开的,它们可以相互结合,相互影响。 合作学习或者称为共同学习,用于外语教学,基于以下几个理念。一、课堂外面的社会,人与人之间需要进行合作,课堂教学就要培养合作意识,训练合作技能。二、语言的本质是社会性的,是人与人之间沟通的工具,与人交际和沟通的过程就是合作行为。语言哲学里提到的会话含义的基础就是会话者要遵循会话准则。三、语言习得研究证明,掌握交际工具在互动中掌握比较有效。互动就是合作行为。 学生在一块儿学习不一定就是合作学习,比如,在双人组、四人组的形式下,也许不能称得上是合作学习。合作学习要遵循一定的原则。共同学习的一个原理是,学习者要在学习中相互依赖,这样才够得上合

魏书生的三种教学方法2

魏书生的三种教学方法 情景教学法是其二。“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采用“情境教学”,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小学语文第五册27课《古诗二首》的“绝句”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学生观察,思考。为了渲染气氛,激发情感,借助音乐的艺术功能,同时播放“绝句”的配乐诗朗诵录音。随着悠扬的乐曲声,又操作黄鹤在柳林枝头欢歌跳跃和一行自驾飞上蓝天的复合片。这样化静为动,化虚为实,学生仿佛置身于美丽的草堂,感受到课文所描写的情景。 二、理解——深入情景,理解课文,领会感情。讲读时,抓住图文相通之处,从图导文,把课文与图意融为一体,加深对草堂四周景色的印象。让学生产生真情实感。讲演“两个黄鹂鸣翠柳”时,教师一边借助生动的文学语言描述:两只羽毛鲜艳,小巧玲珑的黄鹂,它们在柳树枝头,时而轻快地跳跃,像在欢乐舞蹈,逗人有趣;时而纵情地歌唱,以弹琴奏乐,悦耳动听。这时间学生:“诗中哪一行描写了这种情景呢?”对话音刚落,学生齐声回答:“两个黄鹂鸣翠柳。”为了加深对诗句的领会,教师向学生提出要求:谁能用一句话把这一行意思讲出来,要说得清清楚楚。一个学生说:“两个黄鹂在柳林上唱歌。”教师肯定这位学生说得好,接着教师又提出:“谁能说得再好一点呢?另一个学生马上说道:“两个黄鹂在翠绿的柳枝上,唱着悦耳、动听的歌。”教师加以表扬:“说得真好!这个景色实在太美了。好,把这很美的景色读出来”。随后,教师指导学生读好这首诗。这样,从图导文,启发学生想象,逐步加深了对诗句的领会、理解。 三、深化——再现情境,丰富想象,深化感情。《古诗二首》的“早发白帝城”这首诗把壮丽的长江三峡,雄伟的气势用28个字写出来了。教完讲文后,教师安排了两项练习,一是读,二是说。教师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片,一边把它读出来;这时,教师操作舟行三峡的投影连续片,学生边看、边读,随着投影片的迁移学生读道: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 之后,要求学生一边看幻灯,一边把它描述出来。一个学生随投影片的移动,对不同的场景用自己的话描述出来:早晨,离开了仿佛在云彩中的的白帝城;千里之外的江陵一天就可以回来,听到两岸不停啼叫的猿声,轻快的小舟已经过了很多很多座山了。 采用情景教学是否会削弱“双基”教学呢?体会是:运用的得当,更有利于进行字、行、句、篇的教学和听、说、读、写的训练,特别是在古典文学作品的教学中收效尤甚,关键在于教师精心设计画面,备好情景教学课,切忌粗制滥用,或画蛇添足。

常用教学方法22种(免费)

常用教学方法介绍 1、大脑风暴教学法:就是教师引导学生就某一课题自由发表意见,并对其意见的正确性或准确性教师不进行任何评价的方法。它是一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获得最多的思想和观点的工作方法。被广泛应用于教学、企业管理和科研工作中。在职业教学中,教师和学生可通过大脑风暴法,讨论和收集解决实际问题的建议(也称为建议集合),通过集体讨论得出结论。 2、张贴版教学法:是在张贴画版上别上由学生或老师填写的有关讨论或教学内容的卡通纸片,通过填加、移动、拿掉或更换卡通纸片进行讨论、得出结论的研讨教学法。这种教学方法运用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式中,主要用于:⑴制定工作计划; ⑵收集解决问题建议;⑶讨论和做出决定;⑷收集和界定问题;⑸征求意见。 3、案例教学法:是指通过—个具体教育情境的描述,引导学生对这些特殊情景进行讨论的一种教学方法。案例教学的宗旨不是传授最终真理,而是通过—个个具体案例的讨论和思考,去诱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他甚至不在乎能不能得出正确答案,他真正重视的是得出答案的思考过程。在课堂上,每个人都需要贡献自己的智慧,没有旁观者,只有参与者。学生一方面从教师的引导中增进对一些问题的认识并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另一方面也从同学之间的交流、讨论中提高对问题的洞察力。 4、角色扮演教学法:角色扮演作为一种教学模式扎根于个人和社会两个方面,它力图帮助个人了解他所处的社会环境与社会群体共同致力于分析社会情境,分析人际关系,并形成处理这些情况的恰当而民主的方法。角色扮演的过程给人的行为提供了生动的实例,学生通过实例为媒质:一是探索他们的感情;二是洞察他们的态度、价值和感知;三是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技能和态度;四是用各种方法探讨对教材的理解。 5、项目教学法:项目教学法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

魏书生六步教学法百度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

魏书生老师的六步教学法 我国著名教育改革家,全国特级劳动模范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一、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种思想的局限性。 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日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 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欢乐和幸福。 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 魏书生同志总结出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包括: 第一遍,跳读。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点。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字。 第二遍,速读。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结构。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字。 第三遍,细读。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字左右。 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思维能力。 魏书生教学方法魏书生的课下“五个一分钟”与课上“十条”辽宁省盘锦市教委主任魏书生老师兼有40多个领导职务,他除了市教委的事务外,还担任着高中班的语文课,还要在国内外讲学、作学术报告,作为市教委主任,他向盘锦市的全体中小学学生提出了每天做到“五个一分钟”和教师课上“十条”的要求。

常用教学方法介绍

常用教学方法介绍 一、国外学者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1、巴班斯基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是对人的活动的认识,认为教学活动包括了这样的三种成分,即知识信息活动的组织、个人活动的调整、活动过程的随机检查。把教学划分为三大类:第一大类:“组织和自我组织学习认识活动的方法”。 第二大类:“激发学习和形成学习动机的方法”。 第三大类:“检查和自我检查教学效果的方法”。 2、拉斯卡的教学方法分类 分类的依据是新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即刺激——反应联结理论。 (教学方法——学习刺激——预期的学习结果) 依据在实现预期学习结果中的作用,学习刺激可分为A、B、C、D四种,据此相应地归类为四种基本的或普通的教学方法。 第一种方法:呈现方法。 第二种方法:实践方法。 第三种方法:发现方法。 第四种方法:强化方法。 3、威斯顿和格兰顿的教学方法分类 依据教师与学生交流的媒介和手段,把教学方法分为四大类: 教师中心的方法,主要包括讲授、提问、论证等方法; 相互作用的方法,包括全班讨论、小组讨论、同伴教学、小组设计等方法; 个体化的方法,如程序教学、单元教学、独立设计、计算机教学等; 实践的方法,包括现场和临床教学、实验室学习、角色扮演、模拟和游戏、练习等方法。

二、中国学者建构的教学方法分类模式 1、李秉德教授主编学论中的教学方法分类 按照教学方法的外部形态,以及相对应的这种形态下学生认识活动的特点,把中国的中小学教学活动中常用的教学方法分为五类。 第一类方法:“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方法”,包括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等。 第二类方法:“以直接感知为主的方法”,包括演示法;参观法等。 第三类方法:“以实际训练为主的方法”,包括练习法;实验法;实习作业法。 第四类方法:“以欣赏活动为主的教学方法”例如陶冶法等。 第五类方法:“以引导探究为主的方法”,如发现法;探究法等。 2、黄甫全教授提出的层次构成分类模式 黄甫全教授认为,从具体到抽象,教学方法是由三个层次构成的,这三个层次是: 第一层次:原理性教学方法。解决教学规律、教学思想、新教学理论观念与学校教学实践直接的联系问题,是教学意识在教学实践中方法化的结果。如:启发式、发现式、设计教学法、注入式方法等。 第二层次:技术性教学方法。向上可以接受原理性教学方法的指导,向下可以与不同学科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构成操作性教学方法,在教学方法体系中发挥着中介性作用。例如:讲授法、谈话法、演示法、参观法、实验法、练习法、讨论法、读书指导法、实习作业法等。 第三层次:操作性教学方法。指学校不同学科教学中具有特殊性的具体的方法。如语文课的分散识字法、外语课的听说法、美术课是写生法、音乐课的视唱法、劳动技术课的工序法等 三、中学常用教学方法: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发展学生智力的方法。它是通过叙述、描绘、解释、推论来传递信息、传授知识、阐明概念、论证定律和公式,引导学生分析和认识问题。运用讲授法的基本要求是:

魏书生:《统筹方法》教学实录

魏书生:《统筹方法》教学实录 讲课人:魏书生(简称“师”) 听课人:武汉四中学生(简称“生”) 时间:1993年 师:同学们坐在主席台上。台下有上千位老师听课,大家有些紧张吧?我教大家一种放松的方法,双手放在膝盖上,闭上两眼,内视鼻尖……(边讲方法边指导,学生按教师要求做动作) 师:同学们有什么感觉? 生:感觉心情轻松了! 师:心情轻松了,咱们上课。(全体起立,师生相互问好) 师:老师要讲的这篇文章大家可能不愿学。同学们愿学小说、散文、诗歌,不愿学说明文。今天我们学一篇说明文,施加一个意念,带着轻松愉快的心情学。如果不愿学的文体学起来都快乐,那么语文学习不就成了一件乐事了吗?我们这节课学《统筹方法》。(用隶书板书:《统筹方法》) 师:先不要翻开书,同学们知道这篇文章是谁写的吗? 生:(集体)华罗庚。 师:华罗庚的身份? 生:(集体)我国著名的数学家。 师:我再提一个问题,什么叫“统筹方法”?看谁能不看书,凭自己的思考,回答这个问题? 生:就是笼统说明事物的方法。 师:他敢于独立思考。 生:就是系统地完成一件事的方法。 师:有点接近准确答案了。下面不要猜了,大家一定非常想知道什么是统筹方法吧?那好,请同学们到书中去找答案。争取一分钟内找到并记住这个概念,现在开始!(学生看书,半分钟后陆续举手要求回答) 师:请找到答案的同学一起回答。 生:(齐)统筹方法,是一种安排工作进程的数学方法。 师:对,同学们没用一分钟就找到并记住了这个概念。同学们说,这叫什么说明方法? 生:下定义。 师:对。作者用下定义的方法说明什么是统筹方法。谁愿意到前面,在黑板上默写这个定义?男女同学各推荐一名写字好的同学到前面来比赛,好吗?(学生们热情地推荐,被推荐的男生说:“我一定能取胜。”教师赞许,男生同女生上台板书)

(完整版)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常见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我国中小学常用的教学方法有: 1)讲授法 讲授法是教师通过口头语言向学生传授知识的方法。讲授法包括讲述法、讲解法、讲读法和讲演法。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时,大多都伴之以讲授法。这是当前我国最经常使用的一种教学方法。 2)谈论法 谈论法亦叫问答法。它是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谈论法特别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思维,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语言表述的能力。初中,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常用谈论法。 谈论法可分复习谈话和启发谈话两种。复习谈话是根据学生已学教材向学生提出一系列问题,通过师生问答形式以帮助学生复习、深化、系统化已学的知识。启发谈话则是通过向学生提出来思考过的问题,一步一步引导他们去深入思考和探取新知识。 3)演示法 演示教学是教师在教学时,把实物或直观教具展示给学生看,或者作示范性的实验,通过实际观察获得感性知识以说明和印证所传授知识的方法。 演示教学能使学生获得生动而直观的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对象的印象,把书本上理论知识和实际事物联系起来,形成正确而深刻的概念;能提供一些形象的感性材料,引起学习的兴趣,集中学生的注意力,有助于对所学知识的深入理解、记忆和巩固;能使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进行思维活动,发展观察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 4)练习法 练习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依靠自觉的控制和校正,反复地完成一定动作或活动方式,借以形成技能、技巧或行为习惯的教学方法。从生理机制上说,通过练习使学生在神经系统中形成一定的动力定型,以便顺利地、成功地完成某种活动。练习在各科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尤其是工具性学科(如语文、外语、数学等)和技能性学科(如体育、音乐、美术等)。练习法对于巩固知识,引导学生把知识应用于实际,发展学生的能力以及形成学生的道德品质等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 5)读书指导法 读书指导法是教师指导学生通过阅读教科书、参考书以获取知识或巩固知识的方法。学生掌握书本知识,固然有赖于教师的讲授,但还必须靠他们自己去阅读、领会,才能消化、巩固和扩大知识。特别是只有通过学生独立阅读才能掌握读书方法,提高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6)课堂讨论法 课堂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针对教材中的基础理论或主要疑难问题,在学生独立思考之后,共同进行讨论、辩论的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方法,可以全班进行,也可分大组进行。 7)实验法 实验法是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用一定的设备和材料,通过控制条件的操作过程,引起实验对象的某些变化,从观察这些现象的变化中获取新知识或验证知识的教学方法。在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和自然常识等学科的教学中,实验是一种重要的方法。一般实验是在实验室、生物或农业实验园地进行的。有的实验也可以在教室里进行。实验法是随着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兴起的。现代科学技术和实验手段的飞跃发展,使实验法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通过实验法,可以使学生把一定的直接知识同书本知识联系起来,以获得比较完全的知识,又能够培养他们的独立探索能力、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研究兴趣。它是提高自然科学有关学科教学质量不可缺少的条件。

魏书生的三种教学方法.doc

学习归纳魏书生的三种教学方法 魏书生老师在教改实践中,在新的教育思想指导下以培养学生自学能力为中心,重观科学与民主,创造出了一系列新的教学方法。 六步教学法就是其中之一。六步教学法的基本内容包括以下六点。 一、定向。就是确定这一课的学习重点。例如讲《桃花源记》一课,生字有哪几个; 词,虚词“焉”的用法,“妻子”“阡陌交通”古今词意的不同;句,这一课的省略句式比较 突出,列为重点;译,哪一段是重点。还要理解作者在这篇文章里所表达的政治理想以及这 种思想的局限性。 二、自学。学生把课文通读一遍,逐段翻译。不懂的地方,留待下一步解决。 三、讨论。前后左右每四人为一组,把自学中不懂的地方提出来,互相讨论;讨论 也不能解决的问题,留待答题去解决。 四、答题。也是立足于由学生自己去解答疑难问题。由每个学习小组承担回答一部 分问题,如第一组回答第一段中的疑难问题,第二组回答第二段。这样,疑难之处越来越少。然后由教师回答解决剩下的疑难问题。 五、自测。根据定向指出的重点、难点,以及学习后的自我理解,由学生拟出一组 十分钟的自测题,由全班学生回答,自己拿出红笔来评分,自己检查学习效果。 六、自结。下课前,每个学生在自己座位上口头总结一下这节课的学习过程和主要收 获,再不同类型的学生中选一两名单独总结,使学生接受的信息得到及时的反馈。 六步教学法以知、情、行、恒相互作用的规律为依据,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知,就是使学生认识求知的重要,唤起求知的欲望。情,就是让学生体验获得知识的 欢乐和幸福。行,是让学生了解自身学习活动的方向和规则,提高效率。魏书生同志总结出 的“四遍八步读书法”包括:第一遍,跳读。第一步记梗概,第二步记主要人、事、物或观 点。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500 字。第二遍,速读。第三步复述内容,第四步理清 结构。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1000 字。第三遍,细读。要完成理解和掌握字词句,圈 点摘要,归纳中心这样三步任务。这一遍的阅读速度是每分钟200 字左右。第四遍,精读。完成第八步分析写作特点的任务,速度不限。四遍八步读书法,旨在培养初中学生的阅读和 思维能力。恒,就是在学习中要有恒心,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 情景教学法是其二。“情景教学法”是教师根据课文所描绘的情景,创设出形象鲜明 的投影图画片,辅之生动的文学语言,并借助音乐的艺术感染力,再现课文所描绘的情景表 象,使学生如闻其声,如见其人,仿佛置身其间,如临其境;师生就在此情此景之中进行着 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教学活动。因此,“情景教学”对培养学生情感,启迪思维,发展想象, 开发智力等方面确有独到之处,起到传统的语文教学方法所不能起到的作用。 采用“情境教学” ,一般说来,可以通过“感知——理解——深化”三个教学阶段来 进行。 一、感知——创设画面,引入情境,形成表象。小学语文第五册27 课《古诗二首》的“绝句” 描写了诗人杜甫的住处——成都外浣花溪草堂的明媚秀丽景色。教学时,根据这首诗的每一行写一个景色的特点,创设出形象鲜明,色彩鲜艳,富于美感的投影片。这幅图的景象是:两个黄鹤在翠绿的柳林枝头上鸣叫;一行白鹭正在蔚蓝的天空中飞翔;依窗可以看见西岭常年不化的积雪;门外停泊着要到万里之外东吴去的船只。随着画面的出示,教师作启迪性的发问:作者以住处为中心,写他屋子周围的景色,大家仔细看看写了哪些景色?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