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改稿临时避难硐室功能测试研究报告

修改稿临时避难硐室功能测试研究报告
修改稿临时避难硐室功能测试研究报告

功能测试报告

测试地点 3602下顺槽避难硐室

硐室类别临时避难硐室(20人)

测试结果合格

测试日期 2012.3.28 主测:审核:

兖州煤业股份有限公司南屯煤矿

紧急避险设施功能测试报告

为检验紧急避险设施安装质量,确保符合规定和设计要求,3月28日由通防科牵头组织通风工区、普采一区及安装厂家对3602下顺临时避难硐室进行功能测试。

1 硐室概况

3602下顺临时避难硐室位于3602工作面下顺联络巷车场。硐室采用锚网喷支护,底板采用混凝土地面,硐室地面高于相邻巷道底板不小于200mm。硐室为该工作面的采煤作业等人员提供避险场所,并考虑不低于1.1的备用系数,额定避险人数为20人。

薄及中厚煤层开采时新建规模20人临时避难硐室规格参数表

2测试内容

紧急避险设施气密性、电源、供氧、有毒有害气体处理、调度通讯等功能。

3 测试条件及测试用主要仪器

3.1 测试条件:

相对湿度:0~98%

环境温度:15℃~35℃

大气压力:86kPa~106kPa

3.2 测试用主要仪器

干湿温度计(WQG-12):测量范围:-26℃~51℃;温度准确度:

0.2℃;相对湿度准确度:±5%

精密数字气压计(BJ-1):测量范围:±3000Pa;分辨率:±10 Pa(相对压差测量)

声级计(TES-1357):测量范围: 30~130dB 准确度:1.5dB

管道浮子流量计(LZM-G):测量范围: 100m3/h~500m3/h ;工作压力:0.6MPa

气相色谱仪(SP-3430):热导检测器常量分析线性范围:10-5;氢焰检测器常量分析线性范围:10-6

8L瓶装混合标准气样:甲烷浓度:1.06% ;一氧化碳浓度:50×10-6;二氧化碳浓度:1.53% ;氧气浓度:18% ;其余为氮气

8L瓶装一氧化碳标准气样:一氧化碳浓度:10%,其余为空气,充装余压不小于9MPa

秒表:精确度:1s

氧压表:量程范围:0~25MPa(绝对)分辨率:0.5 MPa

钢尺:精确度1mm 体重计:精确度1Kg 3.3 测试装备检验和计算

①测试用计量器具均应提前进行检验和校正; ②二氧化碳完全释放后最大浓度计算:

瓶瓶S V L N N 1000??=

=640895.023*******

895.0??+???=17.4% 式中:N 瓶 -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汽化气体中二氧化碳浓度,按95%计算; L 瓶 - 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净重,kg ;

V - 液态二氧化碳汽化气体体积,按0.640m 3/kg 计算; S 室 - 生存硐室容积,m 3 ③一氧化碳释放后最小浓度计算:

瓶瓶S V L N N 1000??=

=9081.023********.0??+???=3120?10-6 式中:N 瓶 - 测试用一氧化碳标准气体中一氧化碳浓度,按10%计算; L 瓶 - 一氧化碳标准气瓶容积,L ; V - 测试用气瓶压力,按9MPa 计算; S 室 - 生存硐室容积,m 3 4 测试方法 4.1 气密性测试

(1)气密性检测

在关闭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后,关闭单向排气手动控制阀,打开压风供氧控制阀门,通过精密数字气压计测定硐室内外压差达到500Pa±20Pa时记录压差值V1并关闭压风供氧阀门,等待30min后再次记录压力值V2。

硐室卸压速率按式1计算:

5.02

1V

V S -

=

式1 式中:S —硐室卸压速率,Pa/h;

V1 —硐室内外初始压差,Pa;

V2 —检测结束时的硐室内外压差,Pa。

(2)正压维持检测

打开单向排气手动控制阀,关闭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缓慢打开压风供氧控制阀门,通过精密微压差计测定硐室内外压差,记录单向排气阀开始工作时的硐室内压力值即为自动泄压值。

4.2 气幕和压风喷淋系统检测

(1)压缩空气幕检测

在防护密闭门完全敞开和密闭门关闭状态下,打开压缩空气钢瓶阀门,按照操作说明书要求检查减压后管路压力值,使用钢尺测量气幕喷射气流的长度和宽度,对照防护密闭门框的长宽尺寸,判定气幕覆盖整个防护密闭门的情况。

(2)压风气幕检测

在防护密闭门关闭和密闭门完全敞开状态下,打开压风控制阀门,检查管路压力值,使用钢尺测量气幕喷射气流的长度和宽度,对照密闭门框的长宽尺寸,判定气幕覆盖整个密闭门的情况。

4.3 供氧系统测试

(1)压风系统检测

关闭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逐步打开压风供氧控制阀门至最大位置,记录压

风出口压力、供风流量,多套压风供氧装置共用的应同时打开分别检测,然后累积总供风能力;在压风供氧控制阀门至最大位置时,使用声级计在距压风出口1.0m 处测量噪声,多套压风供氧装置共用的应同时打开分别检测,取最大值为检测结果。 (2)自备氧能力测定

检查高压氧气瓶的数量及完好状态后,在每组高压氧气瓶连接处安设氧压表

直接测定压力,通过计算进行测定。 自备氧能力按式2计算:

10

)1.0(?-?∑=n V L N 式2

式中:N — 自备氧能力,L; L — 高压氧气瓶水容积,L ;

Vn — 第n 组(个)高压氧气瓶瓶内压力,MPa 。 4.4 高压管路承压检测

关闭与高压管路连接的所有气源,拆除高压管路最终出口与手动增压泵连接,使用手动增压泵(可以使用空气或纯净水作为增压介质,严禁使用油脂作为增压介质!)对封闭管路加压,在22.5MPa 压力下保压1小时后,记录管路压力。4.5 有害气体处理能力测试

(1)二氧化碳处理能力测试

关闭防护密闭门和密闭门,确认单向排气阀、压风供气和自备氧供氧阀门处于关闭状态。由救护队员打开液态二氧化碳灭火器缓慢向生存硐室释放二氧化碳

气体,利用二氧化碳传感器监测生存室内二氧化碳浓度,当硐室内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5±0.1)%时,停止通气。通知气体采样工通过束管抽取生存硐室内气样编号保存,然后救护队员逐包(每包1Kg )打开二氧化碳吸收剂包装,并开始计时,直至二氧化碳浓度降低至1.0%时再次通知气体采样工抽取气样并编号保存,同时停止计时记录处理时间t ,使用体重计称重吸附剂用量。二氧化碳初始浓度和停止试验时浓度均以色谱分析为准。

二氧化碳处理能力用下式3计算:

Q=

N

t V

M M ?-)(12(L/分·人) 式3

式中:M 1---二氧化碳初始浓度值,% M 2---计时停止时的浓度值,% V---生存硐室内容积,L

t---二氧化碳浓度由(1.5±0.1)%降至1%以下时所用的时间,min

N---额定人数,

二氧化碳吸收剂吸收效率用式4验算:

X=1

12)(T V M M -(L/kg) 式4 式中:M 1---二氧化碳初始浓度值,% M 2---计时停止时的浓度值,% V---生存硐室内容积,L

T 1---二氧化碳吸收剂使用量,Kg 式中:M 1---二氧化碳吸收剂初始重量,kg

M 2---计时停止时,二氧化碳吸收剂的重量,kg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