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道交叉光缆穿越施工方案

管道交叉光缆穿越施工方案
管道交叉光缆穿越施工方案

目录

一、编制依据 (1)

1 施工技术标准及验收规范 (1)

二、工程概况 (2)

1 概要 (2)

2 地质、地貌 (2)

三、水源地施工方案 (2)

1 作业概述 (2)

2 作业流程 (3)

3 施工准备 (3)

4 管沟开挖 (3)

5 电(光)缆及管道的保护 (4)

6 管道穿越 (5)

7 回填 (5)

8 其它注意事项 (5)

一、编制依据

1 施工技术标准及验收规范

1)《

油气输送管道线路工程抗震技术规范》GB50470-2008

2)《

油气长输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 50369-2006

3)《

油气输送管道穿越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424-2007)

4)《

油气管道线路标识通用图集》CDP-M-OGP-PL-008-2010-1

5)《

关于处理石油管道和天然气管道与公路相互关系的若干规定》(试行) (78)

交公路字698号,(78) 油化管道字452号

6)《

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工程线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Q/SY GJX 0209-2012)

7)《

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工程穿越工程技术规范》(Q/SY GJX 0214-2012)

8)《

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工程水工保护技术规范》(Q/SY GJX 0218-2012)

9)《

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工程安全与环境监理技术规范》(Q/SY GJX 0219-2012)

10)《

西气东输三线管道工程竣工验收技术规范》(Q/SY GJX 0224-2012)

11)《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2002年6月29日颁布,2002年11月1日施

行)

12)《

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2010年6月25日颁布)

二、工程概况

1 概要

西气东输三线西段工程起新疆霍尔果斯,止于宁夏中卫。管道总体走向自西北向东

南,途经新疆、甘肃、宁夏3个省、自治区,从新疆霍尔果斯-宁夏中卫段与西气东输二

线并行。线路长2456km,设计输量300×108m3/a,管径1219mm,设计压力12MPa。具体

走向见“西气东输三线西段管道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图1-1)。

图1-1 西气东输三线西段管道工程线路走向示意图

2 地质、地貌

管道沿线大部分位于天山北麓的冲洪积区及丘陵台地上,地貌类型较复杂。施工时,

先进行作业带的平整,然后采取分段沟上焊接,再整体下沟连头的方法进行施工。对于坡

度较大山区地段,采取先开挖管沟、平整作业带,再进行沟下焊接的方法进行施工。

三、管道交叉、光缆穿越施工方案

1 作业概述

本标段光缆、电缆穿越20处,地下管线穿越20处,在施工中我们将采取必要的措施

进行保护,避免损坏其正常使用,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穿越时,要遵守以下技术要求:

1)新建管道应从电(光)缆及管道下方通过;

2)新建管道的管顶与电(光)缆间的距离≥500mm;

3)本管道与在役管道交叉时,应由在役管道下方穿过,交叉角度尽量保持60度以上,且最小交叉角度不得小于30度。两线交叉时,两管道之间的最小净距宜保持0.5m以上,且最小近距不得小于0.3m,并在交叉位置放置废旧轮胎等方法将两管道隔离;

4)电(光)缆应用∠75×5角钢保护;

5)电(光)缆上方300mm处应用铺红砖层进行保护。

2 作业流程

图2-1 管道交叉、光缆穿越流程图

3 施工准备

3.1严格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石油天然气管道保护法》、《石油天然气管道安全监督与管理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和《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关于进一步加强安全生产工作的决定》以及相关技术标准、规范的要求进行施工,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原则,确保已运行管道、光(电)缆安全。

3.1 委派专门协调人员提前与当地光(电)缆及埋地管道管理部门取得联系,现场详细的管道穿越光(电)缆及埋地管道的施工方案,经当地管理部门批准后再实施。

3.2 按施工要求及有关部门的相关规定,准备好施工所需的一切设备、机具和材料,制定出切实可行的应急措施,保证穿越万无一失。

3.3 施工应尽量避免已建管道的长时间裸露,施工前先进行预制工作,在穿越点一侧、根据交叉穿越段的长度进行穿越管段的预制,焊接完及时进行无损检测和补口补伤。

3.4两管线交叉段施工前,要在交叉点上下游各10~15m处做出标记,并做好机械开挖终止标记。施工前要准备好对已建管道保护需要的施工临时设施,如钢制过桥等。在交叉穿越点施工前,在穿越点设置警戒区及警戒警示标志,非施工人员不得入内。管道交叉段施工前,施工单位应编制完成安全预案措施,并报监理和业主审查批准;同时安排专职的人员和配备相应的设备。

3.5 穿越点的确定一般在有关管理部门的指导下进行,使用专业仪器查寻。独立作业时应根据沿线的标志桩确定线位,如没有标志则在当地管理部门的指挥下人工试挖确定,严禁使用挖掘机等大型设备。一旦出现疑点时应立即停止,立即与运行单位联系。

4 管沟开挖

为避免埋地管道不受破坏,与之交叉处的管沟开挖工作不应提前太早,应与穿越同步施工。穿越点5m范围内的管沟应采用人工方式开挖,并有专职HSE人员和通信管理人员在场进行监督指导。

4.1 电(光)缆及管道周围5m以内管沟的开挖

管沟开挖前应请地下设施主管部门的人员到现场监督指导施工,采用人工开挖,首先根据探测出的光电缆位置,在其垂直方向挖出长槽的探测沟,探沟为2×0.7m,用铁锨挖土,用平铲法挖土,边挖边清理散土,挖沟人员要时刻注意土层的变化,如果在坚硬的土层中出现软土或沙土层,很可能就是电缆(光缆)周围的软土层,挖土时就要格外的小心,将电缆(光缆)周围2m之内的管沟全部挖出。

4.2 电(光)缆及管道周围5m以外的管沟开挖

采用机械开挖,应在电(光)缆及管道位置已确定,且被人工挖出情况下进行。管沟开挖深度以电(光)缆下方1.6m深为基准,在电(光)缆及管道与新建管道交叉段每侧各20m内的管沟底应是水平的,两侧与主体管道管沟按弹性敷设相连接。

管沟开挖前,由施工单位联系伴行管道所属企业到现场确认管道走向、管道位置及穿越处设置标志,表明被穿越管道/光缆的名称、管径、走向、埋深等。

当用人工开挖看到伴行管道、光(电)缆时,应用小铁铲、木铲和毛刷慢慢开挖、清理,防止损坏防腐层和光(电)缆。

5 电(光)缆及管道的保护

在露出(伴行)管道、光(电)缆时,施工单位进行(伴行)管道防腐层电火花检测、光(电)缆完好性检查,对现场实物照相,做好相应的管道、光(电)缆情况记录并取得现场监理、穿越管道、光(电)缆的主管部门代表签字确认。

5.1 电(光)缆的角钢保护

在人工开挖管沟时,挖出电缆的同时,用两根角钢对扣将电(光)缆保护起来,角钢长度在管沟以外0.5m距离,角钢间用镀锌铁丝绑扎,如果电(光)缆与新建管道交叉段较长,可用Φ70mm钢管在管沟上面横置,用铁丝连接电(光)缆保护角钢,吊起角钢,避

免电(光)缆下沉量过大。角钢外用沥青进行防腐。如设计有要求应严格按设计要求进行施工。电(光)缆固定见图5.1-1。

图5.1-1 电(光)缆固定示意图

5.2 地下管道的防护

5.2.1 如果是排水瓦管或承插式铸铁管,要先在管道四周清理100mm的宽度,清理

长度要大于管沟每侧1m,将钢管瓦形支撑放入已建管道底部,支撑管道,用三角架及吊

带将已建管道固定好,防止断裂。

5.2.2 如果地下管道与新建管道交叉段较长,也应采取保护措施,可采用三角架及

吊带分几处将原有管线吊起,避免下沉量过大。

5.2.3与已建管道交叉点两侧10~15米内管沟禁止机械开挖,并采用人工开挖方式,在开挖中要防止对已建管道的损伤。管沟开挖过程中根据管道的悬空长度(悬空长度超过8m),采用方木、枕木等对悬空段进行可靠的固定或支撑(见图5.2-1)。

6

图6.1-1 管道穿越防护示意图

6.2

6.3

6.4与已建管线或光缆交叉段,除采取必要的支护、保护等安全措施外,应采用连续施工的作业方式,同时应及时回填,减小对已建管线的影响。管道交叉穿越时,已建管线开挖后的悬空段长度原则上<3m,因施工原因无法满足以上要求时,已建管线的悬空段长度应根据管线的刚度计算出自身的跨度,并砌筑基墩支撑,同时对管沟两侧采用支护措施,确保已建管线的运行安全。

6.5管道穿越完成后,在管道交叉位置放置废旧轮胎,将新建与已建管道管道隔开。

6.4 管道穿越完成后,在穿越点两侧进行连头作业,连头作业时,严禁大幅提升穿越管道,以免破坏光缆或管道。

7 回填

7.1 光(电)缆两侧各2m均采用人工回填夯实,回填土内不得含有石头或其他有可能损伤光(电)缆的物体。同时按要求在光(电)缆上方压盖红砖。

7.2 回填时严禁在穿越管线两侧5米范围内取回填土。

7.3 埋地管道回填时注意保护管道防腐层,严禁使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

8 其它注意事项

8.1 对于伴行光(电)缆,施工前也要与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到现场确认准确位置,作出明确的标记。并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可行的保护方案,必要时采用人工开挖管沟,确保光(电)缆的正常运行。

8.2 光(电)缆及埋地管道开挖暴露后不能进行及时回填的,应指派专人24小时值班看护,以确保不被意外损坏或人为破坏。

8.3 穿越完成后,按设计要求在穿越点埋设标志桩。

8.4 回填后,对已建管道或光缆被破坏的标示及时进行修善。

8.5穿越施工完毕后,便桥修建单位应及时对便桥予以拆除,恢复管堤原貌。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