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甜味剂

浅谈甜味剂
浅谈甜味剂

浅谈甜味剂

摘要:甜味剂是目前广泛应用的食品添加剂,本文对甜味剂的前景做出展望并对甜味剂的发展动向和开发应用中面临的问题进行了阐述。Abstract: Edulcorant is the food additive employed extensively at present, the problem that the prospect of this text to edulcorant faced while making expecting and development tendency to edulcorant and developing and adopting has been explained.

关键词:甜味剂,应用,发展概况,发展动向

甜味是人们最喜爱的味道之一。在未发现甜味剂之前,人类一直沿用具有营养价值的碳水化合物,长期以来,食糖一直是人类获取甜味食品的主要来源,据统计,全球甜味剂总产量已超过1亿吨,人均年消费量在20kg 左右,发达国家已达50kg,发展中国家也超过10kg,我国在8kg左右。目前世界上广泛使用的甜味剂约20种,我国已批准使用的甜味剂有15种。甜味剂是世界食品添加剂中产值最大的一类,在全球总计50亿美元的食品添加剂销售额中,甜味剂占10多亿美元。近几年来,随着我国食品饮料工业的快速发展,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甜味剂年产量也以10 %以上速度增长。

甜味剂作为糖的替代品,必须具备糖的以下功能特性:

味觉功能:提供纯正的甜味,以遮盖食品中的酸味、苦味,并赋予特殊的口感。

物理功能:为食品提供一定的体积结构和粘度,平衡渗透压,限制结晶过程,并降低水溶液的冰点。

化学功能:在高温下可变成焦糖,为烘烤食品提供焦黄色和焦糖香味,并可防止水果氧化变黑。

微生物功能:在发酵食品中为酵母发酵提供养料,并在高浓度时起到防腐作用。

甜味剂的来源

天然甜味剂是指自然界存在于各种生物体中天然合成的一种成分,经加工提取而得的产品,传统天然甜味剂主要为蔗糖、淀粉糖浆、果糖、葡萄糖、麦芽糖、甘草甜素、木糖醇等,其中蔗糖和淀粉糖浆通常不作为食品添加剂看待,而作为食品原料看待。人工合成甜味剂是指非生物天然合成的而是由人工经化学处理得到的产物。人工合成甜味剂由于在人体内不进行代谢吸收、不提供热量或因为其用量极低而热量供应少,且甜度是蔗糖的几十倍至几千倍,又被称为非营养型甜味剂或高倍甜味剂;营养型甜味剂包括除了异构糖和L-糖外所有的低甜度甜味剂,其中糖醇类甜味剂的热值和发酵率普遍低于蔗糖,在血液中代谢不受胰岛素的控制。

甜味的本质

当前有关甜味的理论以夏伦贝格尔(Shallem-berger)提出的AH一B理论为主。根据这一理论,所有具有甜味的物质都有一电负性较大的原子,其上有一个质子以共价键相连,以基团的质子为中心的2.5一4A的距离内有一电负性较大的原子而味受体这样一对相应基团。二者结合形成有一双氢键鳌合成的“底物一受体”复体,而产生甜感。甜味的强弱和氢键的强度有关。

克伊尔(AH一B)对理论进行补充,距离3.5A和距离5A的地方有一疏

水基团存在,可增强甜味,这是因为甜味物质的疏水基团可以味接受膜的疏水部位相结合,使甜味物质易于被接受膜吸附。

甜味剂的分类

甜味剂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其中天然甜味剂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糖类、非糖类、天然物的衍生物甜味剂与糖醇类,其中糖醇是糖经加氢(还原)后制得的。甜味剂的分类情况如下:

1.天然甜味剂

糖类(蔗糖葡萄糖、果糖、木满、蔗糖一、麦芽糖、乳糖)

糖醇(木摘醉、山梨糖腻麦芽糖醇、蜘酌-非糖类(甘草昔、甜叶菊昔、甘茶素)

天然物的衍生物甜味剂(新橙皮昔二氢查耳酮、抽昔二

氢查耳酮等)

2.人工合成甜味剂(糖精、甜蜜素、A一K糖、三氯蔗糖、阿斯巴甜)

我国甜味剂发展概述

业内专家分析,我国甜味剂的发展方向应是多方位的,要结合国情开发新品种。糖精(糖精钠)在我国已有60余年的生产和应用历史,但从长远看,其优势有可能被其他甜度更高的甜味剂所取代。我国甜蜜素生产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国内市场需求前景较好,国内消费量逐年递增,不仅作为甜味剂替代糖精钠和蔗糖用在食品中,也是很有发展前途的果实催熟剂;在医药中甜蜜素代替蔗糖用于药物制剂中,用于治疗糖尿病、肥胖病患者,或用来配制小而易贮存的固体剂型。我国目前是甜蜜素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年生产能力约3万吨,年产量约1.8万吨,出口主要去向是东南亚和西欧。

甜味剂发展的动向

1 向高甜度和无热量的方向发展

在经济发达国家,近年来人口进入老龄化社会,生活习惯病如肥胖病、糖尿病、心血管病和龋齿等的产生都与饮食习惯和膳食结构有关。人们发现控制营养过剩,限食高脂肪、高糖和盐的食物应该引起重视。因此,发展重点之一无营养、无热量的高甜味剂。

其次就是安全性,高甜味剂的特点是用量少,甜度高,相对之下,应用的安全性就越高,而且使用成本也低,这也是拉动开发新的高甜味剂的动力之一。

2 结合国情发展甜味剂

由于各国所处的地理条件不同,社会发展状况也不一样,发展甜味剂的趋势都是结合各国的具体条件考虑,像南美各国还是以发展蔗糖为主。美国、日本都不产蔗糖,应结合本国情况发展甜味剂,日本是采取多种发展方针开发高甜味剂或进口原料提取高甜味剂,如甜叶菊糖、甘草甜素等。我国食糖产量居世界第3位,为850万~880万t/a,如果再发展就必需扩大耕地,与粮、油争地。而我国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少,今后的发展重点应该是合成高甜味剂。同时也应考虑我国现有的甜味剂工业基础,向复配型甜味剂发展,以提高甜度,减少用量和改进口感。

3 以高甜味为基础发展复配甜味剂

许多甜味剂都有一种特性,即相互配合使用可以取长补短,改进口味,并且又可相互起到协同效应,提高甜度等。有些甜味剂,如甜蜜素具有优良

的特性,与糖精钠复配使用能掩盖糖精钠的苦味,与蔗糖或其他甜味剂复配使用,其甜度将会增加,与蔗糖复配可提高甜度(为蔗糖的80倍),与蔗糖和柠檬酸复配可提高甜度100倍。

甜味剂开发与应用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甜味剂开发的初衷是作为蔗糖代用品,满足甜味食品的需要,其具有许多优点,如甜味剂的甜度高、能量低、对身体基本无影响、且多数可防龋齿和产品稳定性好等。当然也存在一定的缺陷,如很多产品具有苦涩味和金属味,味道不纯等,且很多时候需要多种甜味剂配合使用等。尽管如此,世界各国和一些大公司仍然热衷于新型甜味剂的开发。

1安全问题

甜味剂是一种食品添加剂,安全因素至关重要,各国食品卫生部门对此也十分重视,每种新型甜味剂都要经过毒理学验证,无毒才可食用。世界卫生组织(WHO)、美国食品与药物管理局(FDA)及世界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是权威机构。这些机构一般对甜味剂的安全情况及最大日摄入量(ADI)有规定,具有指导作用。

2甜味特性

甜味剂的甜味如果不能受到消费者,如饮料企业和个人的喜爱,产品的开发将没有任何意义。比如糖精有一定的苦涩味道,其竞争力就不如纽甜,随着甜味品质较高产品的工艺改进和开发,味道有缺陷的甜味剂将退出食品领域。

3稳定性

好的稳定性也是甜味剂生产商必须注意的问题。合成甜味剂一般稳定性较好,但也有一些甜味剂只能在某一定领域使用,如阿斯巴甜不能用于长时间加热的焙烤食品,某些甜味剂不能用于酸性食品等。

4成本

如果甜味剂的价格能降下来,该种甜味剂才可能具有生命力。正是由于价格问题,三氯蔗糖在世界范围难以被广泛接受。因此,如何降低生产成本,是一个值得大力开展的研究课题,比如一些糖醇的生产就是使用玉米芯、甘蔗渣等廉价易得的原料以进一步提高产品的竞争力。食品工业现在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第一大工业,添加剂行业中甜味剂的研发比重最大,新型甜味剂也将陆续被研发出来。基于人们对健康的关注,低热量营养型甜味剂和更高甜度的甜味剂将是发展趋势。从生产上来讲,从天然产物中直接提取的甜味剂也会被继续使用,化学合成甜味剂仍将占主导地位,以微生物为基础利用重组DNA技术生产甜味剂也将日益受到重视。

结束语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加注重食品的安全性与营养性,因此功能性甜味剂以其独有的特殊生理功能将在甜味剂市场上大显身手,同时从天然植物中提取的甜味剂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欢迎,而人工合成甜味剂中纽甜以其低成本、高甜度及高稳定性和安全性在甜味剂市场中将占有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甜味剂的发展动向》吕绍杰(中国食品日用化学品工业协会,北京100011)

《甜味剂的研究及发展趋势》赵彦丽,李会然,韩双战,韩文爱(1.石药

集团维生药业(石家庄)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35;2.石家庄市职业技术学院,河北石家庄050081)

《甜味剂的种类、功能及发展趋势》牛培志,康明丽(河北科技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石家庄050018)

《甜味剂发展概况》姜彬,冯志彪(东北农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哈尔滨150030)

《我国甜味剂生产发展和研发方针》尤新(中国食品添加剂生产与技术应用协会名誉会长,北京100833)

《甜味剂的应用和发展》陈文伟,陈钢(南昌大学生命科学和食品工程学院,江西南昌330047)

《甜味剂种类概述与发展趋势》赵会娟,杜亚东,底辉锋(新诺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河北石家庄050017)

《甜味剂的发展现状和影响》徐静,税志坚(广西柳州市产品质量监督检验所,广西柳州545001)

各种甜味剂性能价格分析

各种甜味剂性能价格分析 一、三氯蔗糖: 1、三氯蔗糖基本特性: 口感醇和、稳定性能好,甜度高是蔗糖的600倍,无热量,不会引起人体血糖波动,不参与新陈代谢,抗龋齿有利于人体健康。 2、安全性: 在毒理方面经过140多项试验结果证实了蔗糖素的安全性后,1990年FAO/WHO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JECFA)确定三氯蔗糖每日允许摄人量(ADl)为0—15mg/kg,并确认其为“公认安全级(GRAS)”。 3、缺点:无粘度无重量;不发生褐变反应。 4、应用特性: (1)三氯蔗糖和传统的甜昧剂配合使用,可以降低能量,做低糖食品。也可以单独使用,即使是单独使用三氯蔗糖生产的食品,其甜味口感也非常理想。 (2)三氯蔗糖可以在许多饮料生产中添加使用,在营养饮料、机能性饮料生产中,使用三氯蔗糖还可以掩蔽维生素和各种机能性物质产生的苫味、涩味等不良味道,由于三氯蔗糖本身的稳定性能极好,不易与其他物质发生反应,所以,作为甜味剂在饮料生产中添加使用时,不会对饮料的香味、色调、透明性、粘性等稳定性指标产生任何影响,易于使用。 (3)三氯蔗糖在发酵乳和乳酸菌饮料生产中添加使用时,不会被一般的乳酸菌和酵母分解(见图5所示),也不会对发酵过程产生阻害,同时在乳品中对奶香有增效作用,因此,非常适用于发酵乳类、乳酸菌类饮料的生产。 (4)三氯蔗糖分子渗透性好,在罐头和蜜饯中应用时,可以深入食品的内部,增强食品的甜感。 (5)在含酒精的饮料生产中添加三氯蔗糖,可以起到缓解酒精饮料的辛辣口感的独特作用。 此外:三氯蔗糖在加热杀菌、长期保存等方面,也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因此,将三氯蔗糖为甜味剂用于生产饮料时,易于生产使用和流通管理,尤其是对象咖啡等中性饮料,采用煮沸加热、甚至采用蒸汽加热等加热方式加热后销售时,使用三氯蔗糖作为甜味剂则可以完全克服这类饮料在高温时呈现出的甜度降低、甜味口感下降等现象,见图6所示。 5、成本分析: 三氯蔗糖性价比高,目前单价是1000元/KG,单位甜度仅为1.6元。 总之,三氯蔗糖作为一种甜味添加剂,在食品生产上具有广泛的应用领域和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AK糖: 1、AK糖的基本特性: AK糖的化学名是乙酰磺胺酸钾,又称安塞蜜,是目前世界上第四代合成甜味剂。它的甜度为蔗糖的200倍,口感较差,无热量,在人体内不代谢、不吸收,对热稳定性

国内的几种常见甜味剂及使用国家地区

国内的几种常见甜味剂及使用国家地区 一、糖精 它的学名叫“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大家常说的糖精就是它的钠盐,是最早投入商业应用的人工甜味剂,至今已有百年历史。人体内没有可以降解糖精的酶,因此约95%的糖精在小肠吸收后原封不动的通过尿液排出,剩下的少部分可以到达大肠并通过粪便排出。 关于它的安全性,有一段极为曲折的历史。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科学院在1955年、1968年、1970年、1974年分别组成专门委员会进行大规模评估。世界卫生组织的食品添加剂联合专家委员会也在1968年、1974年、1977年、1987年、1988年、1991年、1993年专门讨论糖精的议题。其中最典型的一次发生在上世纪70年代。有研究怀疑糖精在大剂量下会导致大鼠膀胱癌,于是FDA提议禁用,但美国国会不同意,只要求在使用了糖精的食品上加上警示语。后来陆陆续续有30多项研究证明发生大鼠身上的致癌机理在人的泌尿系统不会发生。在这期间,世界各国对糖精的态度也是一会儿让用,一会儿不让用,消费者感到无所适从。1991年美国FDA撤消了禁用糖精的提议;2000年,美国国家毒理学计划作出决定,将糖精从“潜在致癌物”名单中剔除,含有糖精的食物再也不用挂着警示标志。 目前批准使用的国家和地区:美国、加拿大、中国、欧盟、日本、

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香港、台湾等。 二、甜蜜素 甜蜜素的学名是“环己基氨基磺酸”,平时大家说的甜蜜素就是它的钠、钾、钙盐,它是目前国际上争议相对较大的一种甜味剂。甜蜜素很难被人体吸收,即使吸收也无法进一步代谢,基本上原封不动的从尿液排出体外,但是没有被吸收的甜蜜素可以被肠道菌群分解产生环己胺。不过1985年美国国家科学研究会和国家科学院认为甜蜜素虽然不是致癌物,但有可能促进致癌, 因此至今美国仍然禁止使用。我国于1996年批准甜蜜素作为食品添加剂,当糖精被监管部门重点管控后,甜蜜素成为我国食品添加剂滥用最为突出的品种之一。 目前批准使用的国家和地区:中国、欧盟、香港等。 三、阿斯巴甜 它是由两个氨基酸分子和一个甲基共同组成的二肽型甜味剂,在食品工业已有30多年的应用历史。它的缺点是不稳定,既怕热,又怕酸碱。它可以在小肠被完全分解为苯丙氨酸、天门冬氨酸和甲醇并吸收,不会到达大肠。两种常见氨基酸就不必说了,不少人担心甲醇有毒。 至今有100多项研究支持其安全性评价结论。仅欧盟就在2002、2011、2013年分别对阿斯巴甜作出评估,最近一次评估的结论是阿斯巴甜没有致癌性,不会危害健康,对孕妇、儿童等敏感人群也是安全的。不过由于代谢产生苯丙氨酸,因此患有“苯

甜味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甜味剂的应用现状及发展前景 摘要: 甜味剂对世界的食品有着重要的影响,从1900年产量的8百万吨到1970年的7千万吨[10].本文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甜味剂基本性质和应用情况,概述了符合人体健康的功能性甜味剂的特点和好处。阐述了功能性甜味剂既能够满足人们对甜食的偏爱又不会引起副作用,并能增强人体的免疫力,对肝病、糖尿病具有一定的辅助治疗作用。因此功能性甜味剂将成为市场主要甜味剂品种之一。 关键词: 甜味剂; 应用现状; 发展前景 Abstract : Sweetness is one the most important taste sensation for humans and for many animal species as well .There is scarcely any area of food habits today tha does not in some way invole the sweet taste.The importance of sweetness is reflected in the world production of sugar,which rose from 8 million tons in 1900 to 70 million tons in 1970[10] .No other agricultural product has show a similar increase in production during the same period.The sweetness of individual sweetnener is usually measured in model systems and compared to that of sucrose.Some sweetening agents and their main application and characteristic are introduced at home and abroad. There is contain Cane suger , Sodium soccharin , Sodium cyclamate, Aspartame, Trichlorosucrose, Stevioside, Acesulfame k and so on.Features and advantages of functional sweetening agents conforming with human heath are summarized. Functional sweeteningagent can satisfy people’favor to sweet , but can’t result in side effect. Functional sweetening agent can strengthen immuneto disease and have supplementary treatment for disease of liver and diabetes. So functional sweetening agent will be one ofmain sweetening agents. Key words : Sweetening agents; application; c urrent situation; prospect; 1 前言 甜味剂[2] 是指能赋于食品甜味的调味剂,他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史前蜂蜜的发现。科学研究已经表明,人类对甜味剂的需求是先天的, 而不是后天对环境要求的一种客观反应。甜味剂对食品、饮料风格的调整起关键作用。甜味剂对世界的食品有重要的影响,从1900年产量的8百万吨到1970年的7千万吨[10].随着人们对健康的要求越来越高对甜味剂的要求也越来越苛刻,希望甜味剂的能量尽可能低甚至能量值为零,口感好,价位比较合适。五、六十年代以前的近一个世纪, 食品工业中所用的甜味剂多半是蔗糖和来自石油化工产品的糖精。五、六十年代以后, 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国相继出现了甜蜜素、二肽甜味剂、甜蛋白、乙酰磺胺酸钾以及阿力甜等甜味剂[7]。由于人们对低热量减肥食品的需求日益高涨, 使得高甜度甜味剂在毒性、生产方法及应用研究等方面继续深入, 人们已经开始对能产生甜味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 以期发现新的超高甜度甜味剂。甜味剂的种类很多, 本文就一些常用和新型的甜味剂的特点和应用情况以及甜味剂的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2 国内外常使用的甜味剂 2. 1 蔗糖( Cane suger) 蔗糖是从植物中提取的天然甜味剂,是一种非还原性二糖,由α2D2吡喃葡萄糖基和β2D 呋喃果糖及经分子内糖苷键连接而成,蔗糖安全性高、价格低廉、味质好且符合人们传统的饮食习惯,将长期是最主要的甜味剂品种之一。但由于受耕地的限制,蔗糖的产量不

复合甜味剂与单一甜味剂(纽甜研发中心)

复合甜味剂与单一甜味剂(化合物)的比较 广州纽甜研发中心 我公司通过对多种人工合成的甜味物质与增效剂和风味改良剂复配经过喷雾干燥生产的复合甜味剂,与单一的甜味剂糖精钠通过感官评定进行比较,通过仔细分析、研判复合甜味剂和单一甜味化合物的甜味特征。实验结果表明:复合甜味剂以糖精钠、纽甜、索马甜组合,或糖精钠、纽甜、阿斯巴甜、乙基麦芽酚组合所展现的最终效果最佳;甜味强度比单一的甜味化合物有明显的提高,甜味持续的时间最长,口感有明显的改善。 随着对动物味觉生理机制的深入研究,我们发现猪特别喜欢甜,但猪与人在甜味受体基因序列上存在种族差异,导致猪与人在味觉感觉上存在明显不同。有研究发现,猪的味觉传导神经对蔗糖、果糖、葡萄糖的刺激表现出较高的脉冲频率,而对A-K糖、糖精钠、甜蜜素、阿力甜、阿斯巴甜等只有微弱的脉冲。体外试验表明,鼓索神经对甜、酸味敏感,舌咽神经对苦味敏感,两种神经均对谷氨酸钠和蔗糖、果糖、葡萄糖等甜味物质敏感,而对索马甜、NHDC没有反应,对糖精钠则反应较弱。 因此,我们公司认为普通的糖精钠对猪的甜味效果很不理想,使用甜味剂来提高动物的采食量时要注意选择合适的甜味物质作为甜源。通过特定的大分子风味物质对糖精钠进行修饰,与特定的香味剂结合使用,产生嗅、味觉的协同作用,才能起到明显的诱食效果,从而保证甜源的有效性和甜度的高效性。 目前市场上饲料甜味剂产品主要是复合型甜味剂,如:瑞士某公司生产的瑞甜甜、超甜甜;成都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味多甜、特级甜、【T099】产品;上海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的SP100、SP2010;广州某有限公司生产的2000Z、5000Z等,这些饲料甜味剂都有很好的市场口碑和应用效果。

浅谈甜味剂

走进甜味剂的世界(综述) 北京交通大学理学院郑潇洁10121943 摘要:本文通过对甜味剂和阿斯巴甜的检索,旨在对食品添加剂之甜味剂的各方面研究进行总是,并且以阿斯巴甜为例,着重介绍了阿斯巴甜的相关知识,包括结构,来源,合成方法,以及对它的争议。目的是对甜味剂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市面上广受争议的甜味剂进行评价,展望了甜味剂的发展趋势,为以后探索更新的更健康的甜味剂寻找突破口。 关键词:甜味剂合成阿斯巴甜新技术 1.食品添加剂 1.1食品添加剂的定义 世界各国对食品添加剂的定义不尽相同,联合国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联合食品法规委员会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有意识地一般以少量添加于食品,以改善食品的外观、风味、组织结构或贮存性质的非营养物质。 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第43条和《食品添加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8条,以及《食品营养强化剂卫生管理办法》第2条,中国对食品添加剂定义为:食品添加剂是指为改善食品品质和色、香、味以及为防腐和加工工艺的需要而加入食品中的化学合成或天然物质。 1.2添加食品添加剂的作用 食品添加剂大大促进了食品工业的发展,并被誉为现代食品工业的灵魂,这主要是它给食品工业带来许多好处,其主要作用大致如下: 有利于食品的保藏,防止食品败坏变质。 例如:防腐剂可以防止由微生物引起的食品腐败变质,延长食品的保存期,同时还具有防止由微生物污染引起的食物中毒作用。又如:抗氧化剂则可阻止或推迟食品的氧化变质,以提供食品的稳定性和耐藏性,同时也可防止可能有害的油脂自动氧化物质的形成。此外,还可用来防止食品,特别是水果、蔬菜的酶促褐变与非酶褐变。这些对食品的保藏都是具有一定意义的。 改善食品的感官性状。

常用甜味剂比较

常用甜味剂比较 1)安赛蜜(AK糖) 具有良好口感和稳定性,与甜蜜素 1: 5配合,有明显增效作用。调味料不得使用。 2)甜蜜素(环己基氨基磺酸钠) 对光热稳定,耐酸碱,不潮解,甜味纯正,加入量超过 0.4%时有苦味,常与糖精9: 1混合使用,使味感提高。 3)木糖(D-木糖) 在人体内不能消化,与木糖醇比较,无清凉口感,参与美拉德反应,适用于调味料。 4)甜菊糖(甜叶菊苷) 耐高温,不发酵,受热不焦化,碱性条件下分解,有吸湿性,有清凉甜味。浓度高时带有轻微的类似薄荷醇苦涩味,但与蔗糖配合使用( 7:3)可减少或消失。与柠檬酸钠并用,可改进味感。 5)甘草甜素(甘草酸三钾盐) 甜味释放得较慢,后味微苦,稳定性高,不发酵,具有增香效果,但不习惯者会感不快。多用于调味料、凉果及保健食品,也可用于啤酒、面制品增泡。在调味料生产,常按甘草甜素:糖精=3~4:1比例,再加适量蔗糖可使甜味效果好,并缓解盐的咸味、增香;用于糖果,多与蔗糖、糖精和柠檬酸合用,风味独特、甜味更佳;在咸腌制品中,可避免出现发酵、变色及硬化现象。 6)葡萄糖 是机体能量的重要来源,其热量与蔗糖相近,在低甜度食品中可与蔗糖配合使用。也属于填充性甜味剂。 7)糖精(糖精钠) 甜味强,耐热及耐碱性弱,酸性条件下加热甜味渐渐消失,溶液大于 0. 026%则味苦,婴幼儿食品、调味料不得使用。 8)阿斯巴甜 人体摄入后在体内转化成天门冬氨酸和苯丙氨酸,口感接近蔗糖,无不愉快后味,不耐热。苯丙酮尿症患者忌用。 9)乳糖 ?在保存挥发性香味和口味方面能力较强,对产品色素有良好的保护作用。 ?加热可产生焦化,用于烘培食品可使外观呈金棕色。 ?具有吸湿性,可保持面制品和甜食中的水份并使其柔软。 ?可帮助发泡稳定。

甜味剂应用

有关食品中甜味剂应用的调查有关食品中甜味剂应用的调查为了解各种甜味剂在饮料和甜食中的应用情况,从而深入理解甜味剂的原理、效果、营养价值和在食品中应用的现状。暑假期间到学院路超市发超时进行了有关饮料中添加的甜味剂的调查。产品调查记录产品调查记录: ::: 表1含有不同甜味剂的甜味产品的数目和比例 调查产品类别产品数目占同类产品的百分率 调查产品总数84 含有蔗糖的产品数目 6071.4 含有果葡糖浆的产品数目12 含有葡萄糖浆的产品数目0 含有其他糖浆的产品数目0 含有蜂蜜的产品数目6 含有xx的产品数目0 含有xx的产品数目6 含有木糖醇的产品数目9 含有其他糖醇的产品数目2 含有低聚糖的产品数目60 含有甘草糖或甜菊糖的数目0 含有甜蜜素的产品数目4

含有xx的产品数目19 含有甜蜜素的产品数目4 含有糖精的产品数目0 含有其他合成甜味剂的产品4 表2含有多种甜味剂的甜味产品的数目和比例调查产品类别产品数目 调查产品总数84 含有1种甜味剂的产品数目35 含有2种甜味剂的产品数目26 含有3种甜味剂的产品数目11 含有4种或更多甜味剂的产品数目1 添加含能量甜味剂的产品总数64 添加糖醇类甜味剂的产品总数10 添加低聚糖甜味剂的产品总数60 添加糖浆类甜味剂的产品总数12 添加天然甜味甙类的产品总数1 添加合成甜味剂的产品总数 2014.300 7.10 7.1 10.7

2.4 71.40 4.8 22.6 4.80 4.8 在同类产品中的比例 41.7 31.0 13.1 1.2 76.2 11.9 71.4 14.3 7.2 23 产品名称添加甜味剂的名称是否标为低糖食品是否标为无糖食品雪碧碳酸饮料果葡糖浆,白砂糖 七喜碳酸饮料白砂糖 芬达果味汽水果葡糖浆,白砂糖 美年达果味汽水白砂糖

2017年代糖产品甜味剂行业现状及发展优势分析报告

2017年代糖产品甜味剂行业现状及发展优 势分析报告 2016年12月出版

文本目录 1甜味剂:成本优势突出的代糖产品 (4) 1.1、人工合成高甜度甜味剂:甜价比优势最为突出,应用最为广泛 (4) 1.2、安赛蜜等新型甜味剂占比提升 (6) 1.3、糖精:严格限产限销,逐渐被替代的第一代甜味剂 (7) 1.4、甜蜜素:出口导向,港资、台资企业占据中国市场 (9) 1.5、阿斯巴甜:欧美主流甜味剂产品,国内使用范围最广范 (11) 1.6、安赛蜜:性价比高、安全性突出的新型甜味剂 (13) 1.7、三氯蔗糖:无能量、甜味纯正、安全性高的最新型甜味剂 (14) 2行业现状:安赛蜜等新型甜味剂量价齐升 (16) 2.1、糖价上升凸显性价比优势+竞争格局优化,新型甜味剂量价齐升 (16) 2.2、需求端驱动因素一:糖价上升凸显甜味剂产品性价比优势 (17) 2.3、需求端驱动因素二:甜味剂更新换代,新型甜味剂符合消费趋势 (18) 2.4、供给端驱动因素:环保压力+突发安全事故,竞争格局持续优化 (21) 3相关企业 (22) 3.1、金禾实业:竞争格局持续改善,甜味剂主业量价齐升 (22) 图表目录 图表1:甜味剂可以分为低甜度天然甜味剂、高甜度天然甜味剂和高甜度人工甜味剂 (4) 图表2:高甜度天然甜味剂的原材料有限 (5) 图表3:高甜度人工甜味剂的性价比优势最为突出 (5) 图表4:人工合成高甜度甜味剂的发展历程 (6) 图表5:国内人工合成高甜味剂产品的生产量不到10万吨 (7) 图表6:国内人工合成的高甜度甜味剂市场规模不到70亿 (7) 图表7:糖精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受到严格限制 (8) 图表8:国家严格限制糖精的生产以及销售 (8) 图表9:出口导向为主,糖精内销量稳定在3000吨左右 (9) 图表10:2015年国内四家糖精生产厂家的出口占比情况 (9) 图表11:甜蜜素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受到明确的限制 (10) 图表12:港资、台资企业占据国内甜蜜素生产市场 (10) 图表13:近年来国内甜蜜素的出口量稳定在25000吨左右 (11) 图表14:拉美、东南亚以及南非等为主要出口国 (11) 图表15:国内阿斯巴甜生产集中度较高 (12) 图表16:目前国内阿斯巴甜的年均出口在1.5-1.7万吨 (13) 图表17:安赛蜜的使用范围和使用量受到严格限制 (14)

食品添加剂习题

食品添加剂 习 题 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 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

一、名词解释 食品添加剂、食品营养强化剂、半致死量、最大无作用量、人体每日允许摄入量、食品加工助剂、着色剂、食用天然色素、食用合成色素、坚牢度、护色剂、漂白剂、香料、着香剂、增香剂、香精、食用香精、乳化香精、调味剂、酸味剂、缓冲剂、增味剂、乳化剂、亲水亲油平衡值、.临界胶束浓度、食品增稠剂、防腐剂、食品腐败、食品霉变、食品发酵、.食品保藏、分配系数、油脂酸败、抗氧化剂及增效剂 二、填空三、选择题四、判断题 1.根据安全性将食品添加剂分为三类,每类又分为(1)、(2)亚类。 2.目前对食品添加剂的分类方法主要有:按分类、按分类、按分类、按分类等。 3.根据我国的《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14)的规定,食品添加剂共分为22类。包括: 4.我国的《食品添加剂分类和代码》[(GB12493—90),适用于食品添加剂的信息处理和情报交换工作]将食品添加剂分为类,不包括。 5.食品添加剂属于精细化学工业和食品工业交叉的一个领域,具有本身的特性:性、性、性、技术、等特点。 6.食品添加剂的发展总趋势是:型、型和型。 7.“吊白块”化学名称是,120℃以下分解为,二氧化碳和等有毒气体。 8.按我国《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规定,食品安全性毒理学评价程序分四个阶段,其第—阶段试验为毒性试验,第二阶段为毒性试验、传统致畸试验及短期喂养试验,第三阶段为毒性试验,第四阶段毒性试验。 9.食品添加剂进行动物毒性试验时,通常要做毒性试验、毒性试验和毒性试验。 10.半致死量(50% Lethal Dose;LD50),是判断食品添加剂安全性的第种常用指标,它表明了食品添加剂急性毒性的大小,也是任何食品添加剂都必须进行的毒理学评价中第阶段急性毒性试验的指标。 11.毒理学通常用大鼠经口测定的LD50将受试物毒性分为、剧毒、、低毒、、无毒六类。 12.最大无作用量(Maximum No-effect Level:MNL) 最大无作用量亦称最大耐受

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

高倍甜味剂分类与发展现状 近二十年来,肥胖症、糖尿病和龋齿等人群高发病的产生都被认为与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尤其是与蔗糖摄入过多有密切关系。因此,甜味剂发展重点之一就是安全性高,无营养价值、无热量或极低热量的功能性高倍甜味剂。 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特点是应用的安全性高,用量少,甜度高,使用成本一般都远低于蔗糖,这些也都是食品科学家不断开发新型高倍甜味剂的动力所在。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已获批准的高倍甜味剂约20种,其中得到多数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品种主要有糖精钠、甜蜜素、AK糖、阿斯巴甜、三氯蔗糖、阿力甜、纽甜、甘草甜素、甜菊苷、罗汉果甜苷和索马甜等。 一、高倍甜味剂分类 高倍甜味剂主要分成两大类,即高倍甜味剂和填充型甜味剂。高倍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10倍以上。填充型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0.2~2倍,兼有甜味剂和填充剂的作用,可赋予食品结构和体积。填充型甜味剂又分为功能性单糖、功能性低聚糖和多元糖醇3大类。功能性单糖主要包括结晶果糖等,功能性低聚糖包括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木糖等,多元糖醇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和麦芽糖醇等。 依来源的不同高倍甜味剂分为天然提取物和化学合成产品两大类。天然提取物目前主要包括甜叶菊提取物、罗汉果提取物和索马甜等;化学合成产品主要包括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安赛蜜、阿力甜等。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合成类高倍甜味剂主要有糖精、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阿力甜和纽甜等。当前人工合成高倍甜味剂能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主要因为具备诸多优点:如合成高倍甜味剂甜度高,体积小,使用量少,能量值为0或几乎为0,有利于厂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常见甜味剂

常 见 甜 味 剂 学生姓名: 学号: 公选课学号: 班级:

摘要:简述了甜味剂的发展概况,介绍了目前国内外常用的甜味剂种类,化学组成,特性,发展状况并展望了甜味剂的发展趋势。 关键词:甜味剂;食品添加剂;进展综述 甜味剂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史前蜂蜜的发现。科学研究已经表明, 人类对甜味剂的需求是先天的,而不是后天对环境要求的一种客观反应。五、六十年代以前的近一个世纪,食品工业中所用的甜味剂多半是蔗糖和来自石油化工产品的糖精。五、六十年代以后,在美国、欧洲及日本等国相继出现了甜蜜素、二肽甜味剂甜蛋白、乙酰磺胺酸钾以及阿力甜等甜味剂。由于人们对低热量减肥食品的需求日益高涨,使得高甜度甜味剂继续深入研究(例如毒性、生产方法及应用研究等) ,人们已经开始对能产生甜味的分子结构进行研究,以期发现新的超高甜度甜味剂。从某种程度上讲,一个国家的人均年消耗糖量可表现其国力或发展状况。据统计,发达国家人均年消耗糖量约为50~57Kg,发展中国家的人均年消耗糖量为9~19Kg,而我国人均年消耗糖量仅有6Kg。可以推断,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糖的需求量将有大幅度增加。在国际范围内,甜味剂的增长实际上是低卡甜味剂的增长。从美国近年来甜味剂人均年消耗量变化和1981~1990年糖的市场销售量的比例变化可以看出,甜味剂总销售量的增加实际上是低卡甜味剂销售的增加,而热卡甜味剂的销量基本持平。1981~1990的10年间,低卡甜味剂销量从7%上升到12%。低卡甜味剂销量的增加,表明人们对甜味剂需求的变化。甜味剂的种类很多,本文就一些常用和新型的甜味剂的特点和应用情况以及甜味剂的发展趋势作一概述。 甜味剂按其来源可以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其中天然甜味剂还可以进一步分为糖质甜味剂与非糖质甜味剂。糖质甜味剂可以根据其化学性质的不同分为糖类和糖醇类,糖醇是糖经加氢(还原)后制得的。非糖质甜味剂也可分为配糖体和蛋白质两类。甜味剂的分类情况如下所示:糖类(如葡萄糖、果糖、木糖、蔗糖、麦芽糖、乳糖、低聚麦芽糖、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高果糖浆等) 糖质甜味剂糖醇(如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乳糖醇等) 天然甜味剂配糖体(如甘草苷、甜叶菊苷、罗汉果提取物等) 非糖质甜味剂甜味剂蛋白质(如索马廷、植物甜蛋白等) 人工合成甜味剂(如糖精、甜蜜素、A - K、三氯蔗糖、阿斯巴甜、新橙皮苷二氢查耳酮、Sacralose、L actitl等) 有些甜味剂因具有某些特殊生理功能称为功能性甜味剂。功能性甜味剂包括低聚糖和多元糖醇。低聚糖是由2~10个单糖通过糖苷键连接起来的低度聚合糖,如低聚果糖、低聚麦芽糖、大豆低聚糖等。多元糖醇有山梨糖醇、麦芽糖醇十余种。 糖类:葡萄糖、果糖、木糖、蔗糖等 糖质甜味剂 糖醇类:木糖醇、山梨糖醇、麦芽糖醇等天然甜味剂 甜味剂:蛋白质:索马廷、植物甜蛋白等 非糖质甜味剂 配糖体:甘草苷、甜叶菊苷等 甜味剂 人工合成甜味剂:精、甜蜜素、A - K、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

甜味剂

常用食品甜味剂及使用安全比较 化学与环境科学学院xxx级材料化学xxx 201xxxxxxxx 指导教师: xxx 教授 摘要:简要介绍了市场上食品中常用的人工合成甜味剂与天然甜味剂的种类,各自的化学结构、性状、用途、在食品中的使用范围及使用安全性。同时在食品应用中权衡了人工合成甜味剂和天然甜味剂的优缺点,并结合市场情况对未来食品添加剂中甜味剂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甜味剂;化学结构;性状;功能;应用;安全 甜味是一种人们普遍喜爱的味道,也是影响食品口味的一个重要因素。因此,甜味剂已经成为食品加工中常用的添加剂,在食品制造中,保持甜度的情况下它可取代蔗糖降低食品提供的热值,适合某些人群的需要。现今,由于低热量、口感好的食品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青睐,使得各种各样的高强度低热值、减热值甜味剂在食物、饮料、糕点和制药工业等领域中的应用也越来越普遍。但是,各种甜味剂在食品中的添加量也是有一定规定的,如果添加不合理,在提供好口感的同时也会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威胁。一般甜味剂分为糖精、安赛蜜、甜蜜素、阿力甜、阿斯巴甜、三氯蔗糖、纽甜等人工合成甜味剂;甜菊糖苷、木糖醇、麦芽糖醇、甘露糖醇等天然甜味剂。 1人工合成甜味剂 人工合成甜味剂是指非生物天然合成的而是人工经化学处理得到的产物。人工合成甜味剂[1]是一种只提供甜味,食用后不参与人体新陈代谢的甜味剂,这一类甜味剂的特点是甜度高,为蔗糖的数十倍、数百倍甚至更高,用量很少即可达到预期的甜度,重要的是热值非常低[2]。 1.1糖精 即邻磺苯甲酰亚胺,为无色或白色结晶粉末,在水中有较好的溶解性和稳定性,其甜度为蔗糖的300~500倍,不含热值。市售的糖精实际上是糖精钠,化学结构如下: 它的优点是价格低廉;缺点是溶于水后有明显的苦后味与浓重的金属味,对热不稳定,遇酸分解并丧失甜味。糖精能与甜蜜素(1:10)混合使用,可使甜味增强且没有不良口感[3]。

甜味剂综述

甜味是五种基本味觉之一,在日常的膳食消费也占有很大的比重,但由于食糖热量大、后味发酸,可致龋齿、肥胖、血糖高、少儿近视,因而食糖摄入量过多被当代人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不健康因子。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在其提出的“国民健康指南”中,无一例外地劝告国民限制对蔗糖的摄人。1996年世界爱牙日的主题被定为“少食含糖的食品,有益健康”。而那些对食品中食糖含量甚为敏感但又向往甜味刺激的人们,不约而同地把目光投向了低能量、抗龋齿、适用范围广的甜味剂。甜味剂是—类本身具有甜味,只需少量即可赋予食品甜味,但几乎不产生热能并且营养价值又很低的一类物质。甜类剂按其性质与特点可分为功能性甜味剂、人工合成高甜度甜味剂与天然甜味剂。目前,全世界食品添加剂年贸易额约200亿美元,其中甜味剂占15亿美元,甜味剂工业已成为食品添加剂工业中产量比重最大的工业 根据性质甜味剂可分为三类:第一类为化学合成甜味剂,顾名思义该类甜味剂完全由化学方法合成。糖精是最早使用的化学合成甜味剂。第二类为天然甜味剂,如甜菊糖、甘草、罗汉果甜甙等。第三类为功能性甜味剂,如木糖醇。本文就几种重要的甜味剂的历史背景、性质、合成工艺、应用及发展趋势作一综述,以期指导甜味剂的研发生产,使之有更广阔的利用天地。 1.化学合成甜味剂 1.1 糖精Saccharin 糖精于1878年由美国人C.Fahlberg和I.Remsen发明并申请美国发明专利 USP319082,它的化学名为邻磺酰苯甲酰亚胺,分子式C 7H 5 O 3 NS,熔程228~230℃, 呈无色结晶或白色粉末,其甜度为蔗糖的500倍,又称不溶性糖精或糖精酸。通常人们普遍称谓的糖精实际上是糖精钠,它是糖精的钠盐。其工业合成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邻二苯甲酸法,邻苯二甲酸酐为起始原料,经酰氨化、酯PC、重氮、置换、氨化、酸析、中和等工序,最后在水溶液中结晶而成。另一种是甲本法 ( 1) 氯磺化反应 ( 2) 氨化反应 ( 3) 氧化, 酸化反应

甜味剂在冰淇淋中的应用

《乳品添加剂》结课论文 甜味剂在冰淇淋中的应用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甜味剂在冰淇淋中的应用 摘要:本文概述了甜味剂的定义及分类,简述了冰淇淋的配方和加工工艺,并提出了影响甜味剂甜度的因素。然后介绍了天然甜味剂、合成甜味剂及功能性甜味剂在冰淇淋中的应用。最后介绍冰淇淋中甜味剂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天然甜味剂、合成甜味剂、功能性甜味剂、冰淇淋、应用。 Sweeteners in ice cream application Abstract:The definition and classification of sweeteners are outlined in this article, the ice cream formulation and processing technology has been briefed, the factors affecting sweetness sweeteners is proposed. And natural sweeteners, synthetic sweeteners and functional sweeteners in ice cream application was introduced this. Finally prospect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ice cream in the sweetener. Key Words: Natural sweeteners, synthetic sweeteners, functional sweetener, ice cream, apply. ·1 甜味剂概述 ·1.1甜味剂的定义 甜味剂是指赋予食品以甜味的食品添加剂。甜味是甜味食品的基础味,也对所有食品风味起协调平衡作用,在低浓度时对于某些食品有增鲜作用。甜味是调整风味,掩蔽异味,增加适口性的重要因素。 ·1.2甜味剂的分类 目前,世界上使用的甜味剂近20种,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来源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甜味剂和非糖类甜味剂;按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 糖类甜味剂包括蔗糖、果糖、淀粉糖、糖醇、寡糖和异麦芽酮糖等。其中糖醇包括山梨糖醇、甘露醇、麦芽糖醇和木糖醇等,淀粉糖包括葡萄糖、麦芽糖、果葡糖浆和淀粉糖浆等。非糖类甜味剂包括甜菊糖、甘草酸二钠、甘草酸三钾钠和竹芋甜味素等。人工合成甜味剂包括糖精、糖精钠、己基氨基磺酸钠,天门冬酰苯氨酸甲酯、乙酰磺胺酸钾和三氯蔗糖等。【1】

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研究现状及复配注意事项

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研究现状及复配注意事项 1 甜味剂 1.1 什么是甜味剂 甜味剂是指能使食品呈现甜味的食品添加剂,其在食品中主要有三方面的作用:①使食品具有适合的口感;②风味的调节和增强;③风味的形成。 1.2 什么是功能性高倍甜味剂 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甜度很高,热值很低,有些功能性高倍甜味剂不参加代谢,通常为非营养性、低热值或功能性甜味剂,适合于包括糖尿病患者在内的所有人群。其具有良好的口感,较低的价格,因此可以代替蔗糖作为甜味补充剂。目前,功能性甜味剂主要分为两大类,即功能性高倍甜味剂和功能性填充型甜味剂。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甜度的10倍以上,根据来源不同可分为天然提取物和化学合成产品两大类,其中,化学合成品主要包括糖精钠、甜蜜素、安赛蜜、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等[1]。此外,功能性高倍甜味剂又称为非能量型甜味剂或无热量型甜味剂,也叫非营养性甜味剂。 2 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优势 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甜度很高,热值很低,体积小,使用量少,有利于厂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有些功能性高倍甜味剂不参加代谢,不会被人体消化和吸收,对牙齿无伤害,不会导致龋齿,不引起血糖波动,不存在导致肥胖症和高血脂的风险,糖尿病患者和体重超标的特殊人群可安全使用。近年来,人们对食品添加剂越来越敏感,甜味剂也不例外。生活中,人们每天都会接触到食品添加剂,但是合理合法正常使用食品添加剂是无毒无害的,因此功能性高倍甜味剂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3 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研究现状及复配注意事项 3.1 甜蜜素 甜蜜素又称环己基氨基磺酸钠,是1937年由美国人发明的一种白色针状或薄片状的结晶物,易溶于水,化学性质稳定;1945年申请到美国专利22 75 125,其甜度约为蔗糖的40倍[2],保存过程中甜度不会降低,入口就能感觉到甜味,这就是人们常说的前甜。甜蜜素本身风味良好,不带异味,还能掩盖其他甜味剂带来的苦涩味,在复配时主要与前甜、后甜较长的高倍甜味剂配合使用,同时甜蜜素与糖精钠按10:1的比例使用会使产品的口感变好,两者之间能够互相掩盖对方的不良风味。 甜蜜素虽具有无糖低热的特性,但根据我国《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规定,“甜蜜素”在冷冻饮品(03.04食用冰除外)中的最大使用量为0.65g/kg,果酱中最大使用量1.0g/kg,面包、糕点中最大使用量为1.6g/kg,膨化食品、小油炸食品在生产中不得使用甜蜜素[3]。世界上包括中国在内承认甜蜜素甜味剂地位的国家和地区超过55个,但具体毒害机理研究未见报道。中国是全球最大的甜蜜素生产国和出口国,今后若将甜蜜素对人体的毒害机理研究透彻,有助于增加在国内外市场上的份额。 3.2 糖精钠 糖精学名为邻苯甲酰磺酰亚胺,分子式为:C7H5O3NS,是最古老的甜味剂之一,其于1878年在美国被科学家发现,为白色结晶固体。糖精其甜度为蔗糖的350~450倍,易溶于水,价格相对较低,性质较稳定,口感有轻微的苦味和金属味残留,其安全性问题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所以使其应用受到一定限制[4]。糖精钠不被人体代谢吸收,不含卡路里,在各种食品生产过程中都很稳定。但有报道称,糖精遭高温时分解,会产生有毒物质;在酸性条件下加热其甜味会受影响,并可以转化成有苦味的邻氨基磺酰苯甲酸,其浓度过高或者单独使用会有令人讨厌的味道。现由于《食品添加剂使用标准》中已经限制了糖精钠的使用,故而取消其在饮料中的使用[5]。糖精钠的含水量高,在使用时易结块,即把混合物料结在

甜味剂

甜味剂 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世界上使用的甜味剂很多,有几种不同的分类方法: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糖醇类甜味剂多由人工合成,其甜度与蔗糖差不多。因其热值较低,或因其与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谢过程,尚可有某些特殊的用途。非糖类甜味剂甜度很高,用量少,热值很小,多不参与代谢过程。常称为非营养性或低热值甜味剂,称高甜度甜味剂,是甜味剂的重要品种。 基本介绍 根据《食品添加剂手册》描述:甜味剂(Sweeteners)是指赋予食品或饲料以甜味的食物添加剂。目前甜味剂种类较多,可分为:按其来源可分为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按其营养价值分为营养性甜味剂和非营养性甜味剂;按其化学结构和性质分为糖类和非糖类甜味剂。 葡萄糖、果糖、蔗糖、麦芽糖、淀粉糖和乳糖等糖类物质,虽然也是天然甜味剂,但因长期被人食用,且是重要的营养素,通常视为食品原料,在我国不作为食品添加剂。 营养甜味剂是指某甜味剂与蔗糖甜度相同时,其热值在蔗糖热值的2%以上。非营养型甜味剂是指热值低于蔗糖热值的2%。 甜度的基础物质是蔗糖,以蔗糖的甜度为1时,可得到其他甜味剂的相对甜度。例如,木糖醇,甜度:1~1.4;果糖,甜度:1.14~1.75;阿斯巴甜,甜度:200;糖精,甜度:200~700。 高强度甜味剂(high intense sweetness)主要是指那些甜度较高,用量较少,不给予食品以体积、黏度和质地,它们常常要与营养型甜味剂或增容剂混合使用。 天然非营养型甜味剂日益受到重视,是甜味剂的发展趋势,WHO指出,糖尿病患者已达到5千万以上,美国人中有四分之一以上要求低热量食物。在蔗糖替代品中,美国主要使用阿斯巴甜,达90%以上,日本以甜菊糖为主,欧洲人对AK糖(安赛蜜)比较感兴趣。这三种非营养型甜味剂在我国均可使用。 种类介绍 通常所说的甜味剂是指糖醇类甜味剂、非糖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3类。 糖醇类甜味剂多由人工合成,糖醇类的甜度比蔗糖低,但有的和蔗糖相当。主要品种有:山梨糖醇、甘露糖醇、麦芽糖醇、木糖醇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木糖醇、山梨糖醇和麦芽糖醇。因为糖醇类甜味剂热值较低,而且和葡萄糖有不同的代谢过程,因而有某些特殊的用途。例如糖醇可通过非胰岛素机制进入果糖代谢途径,实验证明它不会引起血糖升高,所以是糖尿病人的理想甜味剂。 非糖类甜味剂包括天然甜味剂和人工合成甜味剂,一般甜度很高,用量极少,热值很小,有些又不参与代谢过程,常称为高甜度甜味剂,非营养性或低热值甜味剂,是甜味剂的重要品种。 非糖天然甜味剂的主要产品有:甜菊糖、甘草、甘草酸二钠、甘草酸三钠(钾)、竹芋甜素等。目前应用较多的是甘草酸苷和甜菊苷。前者如甘草酸二钠,甜度为蔗糖的200倍;后者纯甜度约为蔗糖的300倍,因其不被人体吸收,无热量,是适于糖尿病、肥胖症患者的甜味剂。由于糖精的安全性尚有争论,人们对代替糖精的甜味剂,特别是对天然甜味剂的开发发生兴趣。例如中国的罗汉果和非洲竹芋甜素等,均有待进一步开发利用理想的甜味剂应具备以下特点:①很高的安全

主要经济地区国家食品中允许使用的甜味剂类别

主要经济地区国家食品中允许使用的甜味剂类别 目前,国际及各国允许在食品领域中使用的甜味剂有如下: 1、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 阿力甜、阿斯巴甜、环己基氨基磺酸盐(环己基氨基磺酸、环己基氨基磺酸钙、环己基氨基磺酸钠)、纽甜、三氯蔗糖、糖精(糖精(954i)、糖精钙(954ii)、糖精钾(954iii)、糖精钠(954iv))、乙酰磺胺酸钾、赤藓糖醇(968)、麦芽糖醇(965i)、麦芽糖醇液(965ii)、甘露醇(421)、木糖醇(967)、乳糖醇(966)、山梨糖醇(420i)、山梨糖醇液(420ii)、索马甜(957)、异麦芽糖醇(953)。 2、美国 木糖醇、乙酰磺胺酸钾(安赛蜜)、天门冬酰苯氨酸甲酯(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甘草及衍生物、甘露醇、糖精、糖精铵、糖精钙、糖精钠、麦芽糖浆、山梨糖醇、蔗糖、玉米糖(D-葡萄糖)、转化糖、玉米糖浆、果葡糖浆。 3、欧盟 赤藓糖醇(E968)、甘露醇(E421)、木糖醇(E967)、山梨糖醇(E420),E420(i)山梨糖醇,E420(ii)山梨醇糖浆、异麦芽糖醇(E953)、乙酰磺胺酸钾(E950)、阿斯巴甜(E951)、环己烷氨基磺酸及其钠盐和钙盐(E952)、糖精及其钠盐、钾盐和钙盐(E954)、三氯蔗糖

(E955)、索马甜(E957)、新橘皮苷(E959)、阿斯巴甜乙酰磺胺酸盐(E962)。

乙酰磺胺酸钾、阿斯巴甜(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酯)、甘草酸二钠、糖精、糖精钠、D-山梨醇、三氯蔗糖、木糖醇、D-木糖、甘露糖醇、纽甜、索马甜、欧亚甘草、甜叶菊粉、甜叶菊提取物、氨基酸糖反应物、糖蜜(Molasses)、蜂蜜(Honey)(日本由于某些物质功能描述不清,可能对一些天然物质有遗漏)。 5、加拿大 安赛蜜、阿斯巴甜、阿斯巴甜(以胶囊封存防止在烘焙过程降解)、赤藻糖醇、氢化淀粉水解、麦芽酮糖醇(益寿糖)、乳糖醇、麦芽糖醇、麦芽糖醇浆、甘露醇、木糖醇、纽甜、山梨糖醇、山梨醇浆、蔗糖素、索马甜。 6、俄罗斯 天门冬酰苯丙氨酸甲酸(Е951)、乙酰磺胺酸钾(Е950)、麦芽糖醇和麦芽糖醇糖浆(Е965),异构麦芽糖(异构麦芽糖醇)(Е953),甘露醇(Е421),山梨糖醇和山梨糖浆(Е420),(Е967),乳糖醇(Е966),赤藓糖醇、新桔皮苷二氢查尔胴(Е959)、糖精和它的钠、钾和钙(Е954),单独或联合使用,转换成糖精、斯替维苷也称蛇菊苷(Е960)、三氯蔗糖(Е955)、索马甜(Е957)、环己基氨基磺酸(和钠、钾、钙盐)(Е952)。

2010年甜味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我国高倍甜味剂的发展现状与趋势 近几十年来,世界范围包括我国在内肥胖症、糖尿病和龋齿等人群高发病的产生都被认为与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尤其是与蔗糖摄入过多有密切关系。当前我国甜味产品的发展重点就是安全性高,无营养价值、无热量或极低热量的高倍甜味剂。高倍甜味剂的特点是应用的安全性高,用量少,甜度高,使用成本都远低于蔗糖,这些也都是食品科学家不断开发新型高倍甜味剂的动力所在。到目前为止,世界各国已获批准的高倍甜味剂约20种,其中得到多数国家批准允许使用的品种主要有甜蜜素、三氯蔗糖、AK糖(安赛蜜)、阿斯巴甜、阿力甜、纽甜、糖精、甘草甜素、甜菊苷、罗汉果甜苷和索马甜等。 一、功能性高倍甜味剂 甜味剂是当今世界各国食品添加剂行业研究的一项重要内容,特别是无热量、非营养性高倍甜味剂,是各国科学家研究最多的一个领域,也因此经常被称为功能性高倍甜味剂。各国政府的管理对其安全性评价程序比其他食品用化学品更加严格,因此,能满足食品工业要求,并通过严格的毒性、毒理试验安全评价的甜味剂新产品并不多。 目前,功能性甜味剂主要分成两大类,即功能性高倍甜味剂和功能性填充型甜味剂。功能性高倍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10倍以上。依来源的不同高倍甜味剂分为天然提取物和化学合成产品两大类。天然提取物目前主要包括甜叶菊提取物、罗汉果提取物和索马甜等,化学合成产品主要包括阿斯巴甜、纽甜、三氯蔗糖、安赛蜜、阿力甜等。填充型甜味剂的甜度通常为蔗糖的0.2~2倍,兼有甜味剂和填充剂的作用,可赋予食品结构和体积。填充型甜味剂分为功能性单糖、功能性低聚糖和多元糖醇3大类。功能性单糖主要包括结晶果糖和L-糖等,功能性低聚糖包括大豆低聚糖、低聚果糖、低聚异麦芽糖和低聚木糖等,多元糖醇包括赤藓糖醇、木糖醇和麦芽糖醇等。 目前我国批准使用的合成类高倍甜味剂主要有甜蜜素、阿斯巴甜、安赛蜜、三氯蔗糖、阿力甜和纽甜等。当前人工合成高倍甜味剂能够占据较大的市场份额主要因为具备诸多优点:如合成高倍甜味剂甜度高,体积小,使用量少,能量值为0或几乎为0,有利于厂家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二、高倍甜味剂的安全性 高倍甜味剂是当今世界各国科学家研究较多的一个食品添加剂领域,各国政府管理部门对其安全性评价程序比其他食用化学品更加严格,因此,能通过联合国、美国和欧盟等所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