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新月异的交通》教学设计

《日新月异的交通》教学设计
《日新月异的交通》教学设计

《日新月异的交通》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师:请问今天早上你们是怎样来学校上学的?你父母每天是如何出行的?生:各诉己见。

师:请同学们试着猜想一下,在遥远的古代,在人类还没有发明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之前,我们的祖先是怎么出行以及运输货物的?生:马车、船。师:这是什么?(图片)生:荔枝。

师:唐代诗人杜牧有一首诗是关于荔枝的——《过华清宫》

“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这首诗是讲述了发生在唐明皇和他的爱妃——杨玉环之间的一件事:“传说:杨贵妃十分爱吃荔枝,唐玄宗为了博贵妃一笑就让人把荔枝从广西运到陕西华清宫。从广西到陕西,有1200公里的路程。为了送荔枝,骑手是快马加鞭昼夜兼程的赶路的。7天7夜才到达,途中不知跑死了多少匹千里马。”

师:听到这里你有什么想说的?生:各抒己见。

师:可以想象,在没有现代化交通工具的唐代,靠马从广西一带传送荔枝到华清宫是何等的困难。

师:如果现在我们要运荔枝,为了保证新鲜,最快最好的办法是怎么运输呢?生:空运。

师:那我们就一起算一下空运需要多长时间吧。

“从广西到西安的路程是1200公里,而飞机速度是600公里/小时,而你算算需要几个小时?”生:2小时。师:同学们,古时候快马加鞭需要7天7夜时间,而现在空运只需2小时,你听后有何感受?

生1:以前交通工具落后,路又难行。生2:空运是很快捷的交通方式。

师小结:是的,同样的路程,一个需要七天七夜(168小时),一个只需要2个小时,是什么造成了如此大的差异?师: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我们的新课——日新月异的交通,看看从古至今我们的交通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齐读学习目标:

1、知道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发展变化。

2、了解一些不同地区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交通工具的特点。

二、比较古今交通工具的演变

1、师:刚才我听到有同学说自己的父母有的开车、有的自行车出行,那么你知道我们早期的自行车是什么样子的吗?出示:不同时代自行车的图片。

(询问学生,你觉得那时候的自行车和现在的有什么不同?想象假如你就骑在这样一辆自行车上,你会有什么感觉。让学生体会,如今的交通工具更加美观、舒适、速度快……)

师:老师这里有一些古今中外交通工具的图片,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

师:黑板上的这6幅交通工具图,谁能按演变过程排一下序。(可以参照课本59页最上方的资料来进行)。生:边讲解边操作。

师:从交通工具的发展,你能看出什么?有何感想?

生:发展很快,人们出行更加快捷。生:促进了经济的繁荣和体现了国家的强大。

师:用一个词来描述交通工具的演变,是什么?生:日新月异、突飞猛进。

二、认识一些新型交通工具

师:除了我们刚刚提到的自行车、汽车、火车、轮船和飞机等,你们还坐过什么交通工具?

师:是的,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一些新型的交通工具,请看(图片)

师:这些交通工具一般在大的城市或发达国家才会看到。它们有什么优势?

师:你能想象一下,在不久的将来还会发明什么样子的先进的交通工具吗?

生:(预设)无人驾驶飞机、太阳能驱动车、环保汽车、水路空三用车等。

三、认识其它特殊的交通工具

师:同学们的想象很丰富,希望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生活的地球不会再那么拥堵,人们的出现更加顺畅、快捷。

师:上面我们已经说了年代的不同,我们的交通工具会不同。可是你知道吗,因地理环境的不同,我们的交通工具也不一样。

任务一:

1、自学课本57页内容。

2、小组内交流以下问题:

区域名地理特征交通工具

以小组的形式,上台汇报交流成果。(PPT展示不同交通工具,例如:)

江浙一带特殊交通工具:独木舟、木筏、竹排、水泥船等

青藏高原特殊交通工具:牦牛

西南地区特殊交通工具:背篓、背架、扁担、滑竿等

西北地区特殊交通工具:骆驼

师:及时地请同学们说说这些交通工具适合用在什么地方?为什么?

师质疑:为什么生活在青藏高原的人们不靠飞机出行呢?西南山区的老百姓们为什么背背篓、挑扁担呢?

生:经济条件不太好。师:是的那么:交通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

四、陆路、水路和航空的发展。

师:是不是只要有先进的交通工具,我们就想去哪儿都行呢?

生:不是,还得有通畅的道路才行。

师:中国人都意识到了这个问题,在创新、改进交通工具的同时,还进行了一系列的筑路、开通河道等的工程。

下面就跟着武老师的步伐,去看看有名的国家级、省级的公路、铁路和航线吧。

(课件展示杭州湾跨海大桥、诸永高速公路、青藏铁路、成昆铁路、全国铁路分布图和全国航空路线图等)。

师:这说明什么问题?

生:我们国家的交通路线也是日新月异的,交通网【四通八达】。

五、“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南船北马”和立体交通网络框架

任务二:

任务呈现:

1、独立阅读课本56、58页内容,了解什么是“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和“南船北马”。

2、同桌互相说一说。

学生汇报,教师给予引导。

师:浙江“四小时公路交通圈”一味这着什么?

师:意味着早晨还在品西湖的龙井茶、中午就去温州吃上了地道的海鲜,晚上还可以去绍兴喝上一壶女儿。总之,本省范围内,不会超过4小时的路程。

师:如此便捷的交通,使杭州人无论外出学习还是工作、旅游都变得非常方便、快捷。

师:这对浙江省的经济发展有什么作用?

生各抒己见。

师:在我国古代还有“南船北马”的说法,你知道这是什么意思吗?

生:(预测)南方出行大多靠船,而北方出行则骑马的多。

师:你说的真不错!不过啊,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南北方的差异已经不明显了。

师:在中国的很多城市,立体交通网络框架已经基本形成。

(PPT展示:立体交通网——高架桥等)

这样的交通网可以用怎样的四字词来形容呢?

生:日新月异、四通八达、纵横交错…….

六、最后结合同学们收集到的资料,说说我们山西有哪些新变化(有哪些高速公路吧),学生边说,教师边出示ppt 例如:太旧高速公路、太长高速、太原绕城高速…….

师:还有好多国家级的高架桥(高铁)在我省部分地段加紧建设,例如:大西高铁:大同到西安

太中银高铁:太原到银川

以及武宿机场的建成,龙湖大桥的建成……. (照片)

师:一幅宏伟壮阔的交通画卷正在晋中徐徐展开,晋中的美好未来清晰可见。

七、练习

师:同学们,如果从太原到北京,需要运送新鲜的水果、急救病人、煤炭、或去旅游,选择怎样的交通方式更为合理呢?请说明理由。

八、检测题

1、请将下面的地区与交通工具连线

2、新中国成立后,无论是()()还是()。都有了巨大的变化。交通的发展需要结合当地的()和()。

3、学完这节课有何感想?

总结语: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了解了

《日新月异的交通》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回味古今变化,感受交通发展

1、故事激趣,导入学习。教师出示杜牧的诗: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并讲述杨贵妃与荔枝的故事。

据传杨贵妃非常爱吃荔枝,她听说海南的荔枝很好吃,便向当时的皇帝唐玄宗说想吃海南的荔枝。可是,当时交通不便,海南离长安有数千里之遥,而且荔枝容易变质,在那种条件又不容易保存,运得慢了,荔枝就会腐烂。所以唐玄宗下令千里飞骑,日夜兼程将海南的荔枝送往长安,限令3天内到达。这给老百姓造成了巨大的负担,负责运送的差官也时有中暑而亡。

听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感受?(可以感触到,古人出行的艰难。这样单一的交通方式给古人的生活带来了太多的困难和不方便。)

2、而今,老师也可以天天做贵妃了。各地的市场都摆满了从全国各地甚至是外国运来的各式各样的新鲜水果和其他食品。从原来的难得一见到美味荟萃,出现这样的变化,主要是什么原因?(主要原因是交通的发展,打破了时空的界限,大大缩短了各地之间的距离。)

3、小结并出示课题《日新月异的交通》。(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聊一聊我们国家的交通)(板书课题,学生齐读课题)

二、数说交通工具,了解相关特点

1、了解常用交通工具

⑴交通要发展,没有好的交通工具可不行。那么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有哪些呢?(自行车、汽车、飞机、轮船……)

⑵你知道这些常用交通工具各有什么特点,又有什么特别的优势呢?

举例说说这些交通工具的特点;分类别介绍,全班交流各种现代交通工具的优势所在。⑶合作活动:以同桌合作的方式写一写交通工具有什么特点和优势。填写书中表格。

2、认识其它特殊的交通工具

⑴这些是在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工具,但是,不同地区因地理环境的不同会出现各色各样的交通工具,看一看,你认识这些较为特殊的交通运输工具吗?(独木舟、木筏、竹排、背篓、背架、牦牛、骆驼、马等)。

⑵讨论分析:这些交通工具与它的地理环境有什么关系?(可阅读课本57页“知识窗中的内容”)(联系《草原》)

师:由于南方河川多,居民善用水路行船来往,水运发达。北方河流较少,冬天多结冰,缺乏航运之便,但地区辽阔,陆运便利。俗话说“南船北马”,就是指过去南北居民为适应不同的生活环境在使用交通工具上的差异。近几年,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交通的发展日新月异。

3、你还知道其他哪些交通工具?(地铁,磁悬浮列车,轻轨……)

4、小结: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使人们无论外出学习、工作、旅游都变得非常方便、快捷。

三、了解交通网络,激发爱国热情

1、我国立体交通网络框架基本形成。师:交通工具的演变引发了交通的飞跃发展,我们整个中国的交通都发生了日新月异的变化,无论是陆路、水路、航空都有了巨变。而且南北方的差异已不明显,我国立体交通网络框架基本形成。(点击图片)

2、了解我省交通网络。

“四小时公路交通图” :生活奔小康,道路在变化,迅速发展的高速公路已成为我国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的主要交通枢纽。如:浙江省政府就规划并建成了1000千米高等级公路,形成“四小时公路交通圈”这是浙江交通历史的飞跃。和浙江一样,全国各地高速公路的互相开通也大大缩短了汽车行驶的路线和时间,极大地方便了人们的交往和交流。

3、课件展示道路、桥梁的四通八达

4、近几年家乡的交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你能联系你的生活感受向大家介绍一下吗?

5、讨论:日新月异的交通到底带给了我们什么好处呢?

四、活动计算时间,感悟发展巨变

1、新三峡吸引着众多人的目光,如果你也想去新三峡旅游,请你算一算这道数学题,然后谈谈合适的的交通工具。假如上虞-新三峡的距离约1200千米,若步行每小时走5千米,不考虑其他因素,从上虞-新三峡需多少时间?如果有了自行车,自行车每小时行15千米,从上虞-新三峡需多少时间?如果汽车每小时行80千米,那从上虞-新三峡需要多少时间?如果普通火车每小时行100千米,D字头火车(动车组)每小时行200千米,那从上虞-新三峡分别需要多少时间?现在开通了空中航线,飞机每小时至少行500千米,从上虞-新三峡只需多少时间?

从交通工具的发展变化及刚才的计算结果中,你有什么感受?

2、小结:日新月异的交通促进了我国经济、文化的发展,节省了时间,提高了效率,使我国这条巨龙能飞得更高,飞得更远!

五、畅想未来交通,描绘心中蓝图

1.未来的日子里,你还希望我国的交通有哪些变化?课后请你用纸和笔,描绘一幅你心目中最美好的交通图吧。

2.总结: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的梦想都会变成现实,我们期待着:未来的日子里,我国交通的变化依然——日新月异!

日新月异的交通(第一课时)

【教材分析】本单元的主题是“巨龙腾飞”,日新月异的交通是我国全面发展

的一个缩影。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后,水上交通,地面交通,空中交通逐渐形成了四通八达的立体框架。现代化的交通工具也进入并改变了普通老百姓的生活、工作方式,交通发展促进了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课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交通的发展。 1.交通网络的形成。随着工业化、信息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我国立体交通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教材中的立交桥图片就是交通发展的缩影。 2.各地的交通状况。教材根据江浙一带、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青藏高原地区的交通状况来说明交通的发展要结合当地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 3.主要的交通枢纽。教材例举了浙江省“四小时公路交通圈”说明高速公路的迅速发展已成为我国城市与城市之间、地区与地区间的主要交通枢纽。 4.交通工具的演变。教材讲述了交通工具的历史变迁,并以活动形式让学生调查火车、汽车和飞机三种主要交通工具的出现时间和发明者。第二部分:常用的交通工具。教材用表格的形式让学生了解每一种交通工具的特点和优势,同时让学生设计新三峡行的不同路线和选择交通工具,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情景剧” 展示了地铁在大城市公共交通中的作用,启发学生思考:根据家乡的地理环境和经济条件还可能发展什么新的交通工具。

第三部分:学看交通图。教材出现铁路、公路地图和航空分布图,让学生初步了解各种各样的交通图,然后利用图例学会看《北京市区交通图》,在找到家乡的新交通图,会给想要去的地方选定交通路线。

【教学目标】 1.了解交通工具从古到今的变化,知道交通工具的发展与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 2.了解我国交通的快速发展,我国已经形成了四通八达、立体化的交通网络。 3. 感受改革开放后交通巨变促进了生活的便利和经济的发展,激发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教学重点】知道交通工具从古至今的演变,体会交通的变化与发展。

【教学难点】感受改革开放后交通巨变,激发热爱祖国的真挚情感。

【课前准备】学生:1、了解常用的交通工具的出现时间和发明者。 2、完成家乡交通建设变化的调查。教师:搜集整理有关交通的图片和影像资料。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了解交通工具的演变

1. 同学们,你们看过《西游记》吗?【PPT2】在距今 1000 多年的唐朝,面对这样的地形,唐僧只能使用哪些交通工具?这样去,猜猜要多少年?(四年之久)

2. 现在去,可以首选什么交通工具?多少时间就能到达?

3. 现在的交通工具中,除了飞机,还有哪些用得比较多?(板书:飞机、汽车、火车、轮船)

4. 你知道他们的发明者是谁吗?课前我们已经做了调查,谁来说?学生汇报:【PPT3】交通工具发明者发明时间轮船火车汽车飞机

富尔顿斯蒂芬孙卡尔?本茨莱特兄弟

1807 年 1814 年 1885 年 1903 年

5. 这些发明已经过了一、两百年了。在这期间,这些交通工具又有了怎样的发展呢?(1)学生介绍飞机的发展。这就是当年莱特兄弟试飞的情景。【PPT4】(2)汽车的演变:【PPT5】猜一猜,这是什么?学生说理由。【PPT6】这又是什么?到底有没有猜对呢?【PPT7--13】(了解汽车的演变)汽车的演变经历了漫长的历史,凝聚了人们的聪明才智。这就是本茨发明的第一辆汽油发动机汽车。【PPT12】不要小看了这辆被同学们误认为是三轮车的汽车,它可是开创了现代汽车的新时代!现代的奔驰车就是由此而来的。

二、了解特殊交通工具 1.刚才我们了解了一些常见的交通工具。时至今日,还有许多特殊的交通工具应用在生活中?让我们来了解一下。【PPT14--20】

2. 你知道哪一种特殊的交通工具?给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介绍)

3. 为什么这些地区会出现这些特殊的交通工具呢?打开书,学生自学 P57 页。看了书上的介绍,你又明白了什么?

4. 小结:是呀,不同的地理环境造就了这些特殊的交通工具。交通运输的发展和当地的地理环境、经济条件密不可分。

5、现在有几位特殊地区的行人想要选择适合的交通工具出行,请你帮他选一选。①峨眉山的游客②冒雪出门

③准备回娘家的绍兴小媳妇让我们走进水城绍兴去饱饱眼福。【PPT21 播放片段即可】

三、初步感受现代交通的迅捷 1.交通工具给我们带来了生活的方便,这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一个真实的故事:在湖南长沙有一个不幸的人叫谢军辉,患了白血病,需要骨髓移植,可是,和他配对成功的人却远在台湾。骨髓移植需要在 24 小时植入对方体内。他们能在 24 小时内把骨髓从台湾送到长沙吗?请看:【PPT22】 2.湖南的这个青年真幸运,他得救了。从台湾到长沙,需要经过澳门,中间还隔了一个台湾海峡,距离大约 1500 千米,路途遥远。而谢军辉却能得救,我们知道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在台湾找到了与他相匹配的骨髓,除此以外,还有什么也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有先进的交通工具——飞机,有便利的道路交通——高速公路) 3.如果回到几百年前,又会是怎样的结果呢?我们来算一算:从台湾经过澳门,再到长沙大约 1500 千米:步行速度时间 30km/日 50 天船 50km/日 30 天 3 个多小时飞机、汽车

看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 4.小结、揭题:【PPT23】

四、认识现代交通的日新月异

(一)观地面交通的发展变化,感受交通的四通八达,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1.公路建设 *高速公路(1)了解家乡交通的快速变化同学们,如今在我们家乡的交通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昨天我们做了份调查,拿出来交流一下。(学生交流家乡交通的变化)(2)了解浙江公路交通的飞跃:四小时公路交通圈日新月异的交通发展,促进了市镇建设。高速公路的发展同样也是日新月异,这更加便捷了城市间的沟通交流。请看书上 P58 的瞭望台里的内容,看看我省的交通又有什么样的变化呢?①学生自学 P58 ②交流③出示四小时公路交通圈。【PPT24】你知道四小时公路交通圈是什么意思吗?④有人曾经这样说:“晨饮西湖龙井,日喝绍兴老酒,夜尝温州海鲜。” 谁能说说意思?【PPT25】⑤四小时公路交通圈大大方便了人们的交往和交流。你有没有这样的感受?(学生介绍亲身经历的旅游出行、访亲探友、春游等事情)【PPT26】(结合学生的介绍随机出示)这些高速网络,使杭州到浙江省的任何一个地方都可以在 4 小时内到达。这真是浙江交通历史性的飞跃。 *杭州湾跨海大桥 2008 年 5 月 1 日正式通车的杭州湾跨海大桥,是我们浙江人的骄傲。(1)【PPT27】杭州湾跨海大桥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有 6 个车道。(2)杭州湾跨海大桥的建成、通车能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呢?(3)小结:这座桥真的带给我们很多方便。更让我们自豪地是它完全是我们中国人自己设计建造的。如果没有雄厚的经济基础,没有高超的建筑技术,我们能建造这样的跨海大桥吗? 2.铁路建设(1)不光是我们浙江,全国更是如此。近 30 年,在陆地上,为了使我们行得更远、行得更快、运得更多,在铁路建设方面我国又有了哪些发展变化?(教师点击全国铁路分布图【PPT28】)师:你能感受到交通的日新月异吗?(2)是呀,这一条条铁路大动脉就像人体内的一条条血管,通向祖国的各个地区。2006 年 7 月 1 日,举世瞩目的青藏铁路正式通车。这标志着我国所有三十四个省级行政区都已有铁路通车。可是,一位美国火车旅行家曾经说过:“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这位美国火车旅行家为什么会这么说?(3)看来,在青藏高原上修铁路,几乎是不可能的。可是中国人用 5 年多的时间创造了这个奇迹,把铁路修到了西藏。【PPT29】学生自由阅读“青藏铁路的九个世界第一”。读了这些,你有什么想说的?(4)九个世界第一,太了不起了!所以我们称它为“天路”。让我们走近这条“天路”,【PPT30——38】想一想:这条神奇的“天路”带给西藏人民和我们怎样翻天覆地的变化?

(二)望空中交通的发展变化,体验快捷的空运,为我国的经济插上腾飞的翅膀。 1.萧山国际机场(1)谈谈坐飞机的体验。我们班同学谁坐过飞机?从哪里到哪里?几个小时到达?(2)我们身边有什么机场?(3)出示萧山国际机场近景图,介绍机场的发展。【PPT39】杭州萧山国际机场是华东地区第三大国际机场,已开辟国内外航线 130 多条,通往城市 60 多个。每周进出港航班达 1300 多个,日平均起降 190 多架次。现在,杭州萧山国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