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B50045-95(2005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版)《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 GB50045-95(2005版)

关于商业建筑部分摘要

·高层建筑高度超过50m或24m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000㎡的商业楼、展览楼、综合楼、电信楼、财贸金融楼;或24m 以上部分的任一楼层的建筑面积超过1500㎡的商住楼。均为一类高层建筑。

·消防控制室宜设在高层建筑的首层或地下一层,且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1.5h的楼板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直通室外的安全出口。·地下商店应符合下列规定:

1、营业厅不宜设在地下三层及三层以下;

2、不应经营和储存火灾危险性为甲、乙类储存物品属性的商品;

3、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喷水灭火系统;

4、当商店总建筑面积大于20000㎡时,应采用防火墙进行分隔,且防火墙上不得开设门窗洞口;

5、应设防烟、排烟设施,并应符合本规范有关规定;

6、疏散走道和其他主要疏散路线的地面或靠近地面的墙面上,应设置发光疏散指示标志。·高层建筑的底边至少有一个长边或周边长度的1/4且不小于一个长边长度,不应布置高度大于5m,进深大于4.00m的裙房,且在此范围内必须设有直通室外的楼梯或直通楼梯间的出口。·消防车道

1、高层建筑的周围,应设环形消防车道。当设环形车道有困难时,可沿高层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当高层建筑的沿街长度超过

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应在适中位置设置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有封闭内院或天井的高层建筑沿街时,应设置连通街道和内院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距离不宜超过80m. 2 高层建筑的内院或天井,当其短边长度超过24m时,宜设有进入内院或天井的消防车道。 3消防车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00m。消防车道距高层建筑外墙宜大于5.00m,消防车道上空4.00m以下范围内不应有障碍物。4尽头式消防车道应设有回车道或回车场,回车场不宜小于15m×15m。大型消防车的回车场不宜小于18m×18m。

5穿过高层建筑的消防车道,其净宽和净空高度均不应小于4.00m。6消防车道与高层建筑之间,不应设置妨碍登高消防车操作的树木、架空管线等。·高层建筑防水盒防烟分区

1、每个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超过下表的规定:

每个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

建筑类别每个防火分区建筑面积(m2)

一类建筑 1000 二类建筑 1500 地下室

500

2、高层建筑内的商业营业厅、展览厅等,当设有火灾自动报警系统和自动灭火系统,且采用不燃烧或难燃烧材料装修时,地上部分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4000m2;地下部分

防火分区的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为2000m2

3、当高层建筑与其裙房之间设有防火墙等防火分隔设施时,其裙房的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不应大于2500m2,当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时,防火分区允许最大建筑面积可增加1.00倍。

4、高层建筑当上、下层开口部位设有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或水幕等分隔设施时,其面积可不叠加计算;

5、高层建筑中庭防火分区面积应按上、下层连通的面积叠加计算,当超多一个防火分区面积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房间于中庭回廊相通的门、窗,应设自行关闭的乙级防火门窗;(2)于中庭相通的过厅、通道等,应设乙级防火门或耐火极限大于3.00h的防火卷帘分隔。(3)中庭每层回廊应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4)中庭每层回廊应设火灾自动报警系统。 6、每个防烟分区

的建筑面积不宜超过500㎡。

·设在高层建筑内的自动灭火系统的设备室,通风,空调机房,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1.5h的楼板和甲级防火门于其他部位隔开。·安全疏散

1、高层公共建筑的在、大空间设计,必须符合双向疏散或袋形走道的规定;

2、高层建筑内的观众厅、展览厅、多功能厅、餐厅、营业厅和阅览室等,其室内任何一点至最近的疏散出口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30m,其他房间内最远一点至房门的直线距离不宜超过15m.

3、高层建筑内走道的净宽,疏散楼梯间及前室的门的净宽应按通过人数每100人不少于1.00m计算。首层疏散外门以按人数最多一层人数计算。(1m/100人)

4、地下室,半地下室的楼梯间,在首层应采用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直通室外,当必须在隔墙上开门时,应采用不低于乙级防火门。

地下室或半地下室于地上层不应共用楼梯间,当不许共用楼梯间时,应在首层于地下室或半地下室的出入口,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2.00h的隔墙和乙级的防火门隔开,并应有明显标志。

·在高层建筑内设置消防水泵房,其耐火等级不应低于2.00h的隔墙和1.50h的楼板上于其他部位隔开并应设甲级防火门。

当消防水泵设在首层时,其出口宜直通室外

当设在地下室或其他楼层时,其出口应直通安全出口

·防烟、排烟

1、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排烟设施:(1)长度超多2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多100㎡,且经常有个停滞或可燃较多的房间;

(3)高层建筑的中庭和经常有人停滞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4)通风、空气调节系统应采用防火、防烟措施。 2、自然排烟

(1)处建筑高度超多50㎡的一类公共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100㎡的居住建筑外,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及其前室、消防电梯间和合用前室,宜采用自然排烟方式。 a、采用自然排烟的开窗面积应符合下列规定: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间前室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2.00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00m2。

b、靠外墙的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可开启外窗总面积之和不应小于

2.00m2。 c、长度不超过60m的内走道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走道面积的2%。 d、需要排烟的房间可开启外窗面积不应小于该房间面

积的2%。

e、净空高度小于12m的中庭可开启的天窗或高侧窗的面积不应小于该中庭地面积的5%。(3)防烟楼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利用敞开的阳台、凹廊或前室内有不同朝向的可开启外窗自然排烟时,该楼梯间可不设防烟设施。 3、机械防烟

下列部位应设置独立的机械加机械加压送风的防烟设施:

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防烟楼梯间、消防电梯间前室或合用前室。(2)采用自然排烟措施的防烟楼梯间,其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的前室。(3)封闭避难层(间)。 4、机械排烟

一类高层建筑和建筑高度超过32m的二类高层建筑的下列部位,应设置机械排烟设施:无直接自然通风,且长度超过20m的内走道或虽有直接自然通风,但长度超过60m的内走道。

(2)面积超过100m2,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上无窗房间或设固定窗的房间。(3)不具备自然排烟条件或净空高度超过12m的中庭。

(4)除利用窗井等开窗进行自然排烟的房间外,各房间总面积超过200m2或一个房间面积超过50m2

,且经常有人停留或可燃物较多的地下室。

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

2005年版中国药典附录《细菌内毒素检查法》 本法系利用鲎试剂来检测或量化由革兰阴性菌产生的细菌内毒素,以判断供试品中细菌内毒素的限量是否符合规定的一种方法。 细菌内毒素检查包括两种方法,即凝胶法和光度测定法,后者包括浊度法和显色基质法。供试品检测时,可使用其中任何一种方法进行试验。当测定结果有争议时,除另有规定外,以凝胶法结果为准。 细菌内毒素的量用内毒素单位(EU)表示。 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系自大肠埃希菌提取精制而成,用于标定、复核、仲裁鲎试剂灵敏度和标定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的效价。 细菌内毒素工作标准品系以细菌内毒素国家标准品为基准标定其效价,用于试验中鲎试剂灵敏度复核、干扰试验及各种阳性对照。 凝胶法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系指含量小于0.015EU/ml灭菌注射用水。光度测定法用的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其内毒素的含量应小于0.005EU/ml。 试验所用的器皿需经处理,以去除可能存在的外源性内毒素。常用的方法是在250℃干烤至少60分钟,也可采用其他确证不干扰细菌内毒素检查的适宜方法。若使用塑料器械,如微孔板和与微量加样器配套的吸头等,应选用标明无内毒素并且对试验无干扰的器械。试验操作过程应防止微生物的污染。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某些供试品需进行复溶、稀释或在水性溶液中浸提制成供试品溶液。一般要求供试品溶液的PH值在6.0—8.0的范围内。对于过酸、过碱或本身有缓冲能力的供试品,需调节被测溶液(或其稀释液)的PH值,可使用酸、碱溶液或鲎试剂生产厂家推荐的适宜的缓冲液调节PH值。酸或碱溶液须用细菌内毒素检查用水在已去除内毒素的容器中进行配制。缓冲液必须经过验证不含内毒素和干扰因子。 内毒素限值的确定药品、生物制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L)一般按以下公式确定: L=K/M 式中L为供试品的细菌内毒素限值,以EU/ml、EU/mg或EU/U(活性单位)表示; K为人每公斤体重每小时最大可接受的内毒素剂量,以EU/(kg2h)表示,注射剂K=5E U/(kg2h),放射性药品注射剂K=2.5 EU/(kg2h),鞘内用注射剂K=0.2 EU/(kg2h);

系统解剖学题库完整版三千题

试题答案列表系统解剖学题库(一) 题号:1/1033 答题指南:题下选项可能多个正确,只能选择其中最佳的一项有关骨的构造的正确的说法是 A.骨干由松质构成 B.骨骺由密质构成 C.骨膜有血管无神经 D.骨髓有神经无血管 E.以上全不对 答案:E 题号:2/1033 有关红骨髓正确的是 A.成人存在于髓腔内 B.不存在于板障内 C.胎儿期造血,成年期不造血 D.髂骨、胸骨、椎骨内终生保存红骨髓 E.以上全不对 答案:D 题号:3/1033 有关骨髓腔正确的是 A.位于骨骺内 B.位于长骨的骨干内 C.成人骨髓腔内含红骨髓 D.小儿骨髓腔内含黄骨髓 E.以上全不对 答案:B 题号:4/1033 黄骨髓存在于

A.所有骨的内部 B.幼儿长骨骨干内部 C.成人长骨骨干内部 D.幼儿长骨骨骺内部 E.成人扁骨内部 答案:C 题号:5/1033 颈椎正确的是 A.均有椎体及椎弓 B.1~2颈椎无横突孔 C.棘突末端都分叉 D.第6颈椎棘突末端膨大成颈动脉结节 E.第7颈椎又名隆椎 答案:E 题号:6/1033 椎骨正确的是 A.是短骨 B.椎体之间有椎间关节相连 C.相邻椎弓之间构成椎间孔 D.椎体与椎弓共同围成椎孔 E.无以上情况 答案:D 题号:7/1033 椎骨正确的是 A.所有颈椎棘突分叉 B.第6颈椎称隆椎 C.腰椎关节呈冠状位 D.腰椎棘突宽而短呈板状

E.胸椎椎体都有一完整肋凹 答案:D 题号:8/1033 关于椎体的说法,错误的是 A.呈短圆柱状 B.位于椎骨前部 C.主要由松质构成 D.表面有一层密质 E.椎体中央有椎孔 答案:E 题号:9/1033 关于椎弓的说法,错误的是 A.位于椎体的后方 B.呈半环状 C.与椎体共同围成椎孔 D.由一对椎弓板构成 E.相邻椎弓间有黄韧带 答案:D 题号:10/1033 关于胸椎的特点是 A.横突上有横突孔 B.棘突分叉 C.上、下关节突不明显 D.棘突水平伸向后方 E.椎体侧面后部有肋凹 答案:E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凡例

2010版中国药典凡例(二部)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二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中药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附录中采用的“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药典)of The People’s Republic(共和国)of China, 英文简称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正文 八、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正文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包括中文名称、汉语拼音与英文名);(2)有机药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与分子量;(4)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5)含量或效价规定;(6)处方;(7)制法;(8)性状;(9)鉴别;(10)检查;(11)含量或效价测定;(12)类别;(13)规格;(14)贮藏;(15)制剂等。 附录 十、附录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照药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系各正文品种进行相同检查项目的检测时所应采用的统一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指导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与编排 十一、正文品种收载的中文药品名称系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推荐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中文药品名称均为法定名称;药品英文名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INN)。 有机药物化学名称系根据中国化学会编撰的《有机化学命名原则》命名,母体的选定与国际纯粹与应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值得商榷问题探讨

《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值得商榷问题探讨 黄勤挽1,陈文文1,郝柳妮2 1 成都中医药大学(611731) 2四川维奥制药有限公司(611130) E-mail :hqwan2163@https://www.360docs.net/doc/236895692.html, 摘 要:本文对《中国药典》2005年版一部某些值得商榷的问题进行探讨,结合自身学习心得并参考网络论坛中某些观点和勘误表,认为槐花性状、对照品称量等问题需要完善或修订。通过探讨,可为2006年版《中国药典》(2005年版修订本)进言。 关键词:《中国药典》2005年版,槐花性状,对照品称量,问题探讨 1.引言 《中国药典》2005年版已于2005年7月1日正式使用,部分值得商榷的问题已见报道[1]。国家药典委员会于2005年9月2日在网上颁布了一、二、三部勘误表,修订了部分出错问题。笔者发现一部仍存在部分未勘误的问题,对其进行归纳探讨。 2.值得商榷的问题 2.1 性状方面 药典收载的有不同入药部位的品种其性状多为分别描述,而蒲黄项下却未对草蒲黄(带有雄花的花粉)规格的性状进行描述。槐花项下性状为“雄蕊10,其中9个基部连合,花丝细长”。而《中国中药材真伪鉴别图典》槐花性状为“雄蕊10枚,基部稍联合,花丝细长”,伪品刺槐花性状为“雄蕊10枚,两体,分别为9个联合成鞘状,另一个上部离生或部分离生”;《中华本草》中槐花性状为“雄蕊10,分离,不等长”。故疑药典中槐花的性状有误。 [2][3][4]2.2 制法方面 刺五加浸膏为制备刺五加片的原料,来源为“刺五加加工制成的浸膏。用水提者为水浸膏,用醇提者为醇浸膏”。其制法为“取刺五加药材1000g ,粉碎成粗粉,用水煎煮两次,每次3小时,……;或加75%乙醇,回流提取12小时,……”。笔者提出三个疑问:药材粗粉水煎,大生产滤过有无困难?刺五加水浸膏和醇浸膏的物质基础及药效是否等同?企业从生产成本考虑是否会采取成本较高的醇提?刺五加浸膏始见于77版药典,直到2000版药典其制法均只有醇提。05版药典网上征求意见稿中新增的“刺五加提取物”,实为水浸膏工艺。在药典定稿后将两者合二为一,可能会给刺五加浸膏及刺五加片的生产、检验带来波动。 [5]2.3 含量测定方面 2.3.1 对照品称量 药典凡例规定“精密称定是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称取重量的千分之一”。目前制药企业、药检所、科研院校大多仅有十万分之一的电子天平,少有百万分之一的电子天平,按精密称定要求,需称取10mg 以上方能称准。但马钱子、半枝莲、血竭、蒲公英、蓼大青叶、七厘散、午时茶颗粒等项下对照品的称量在10mg 以下。 [6]2.3.2 供试品制备粉末等级

中国药典2005总结

《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总结 《中国药典》2005年版附录 一、《中国药典》增加了第三部《中国生物制品规程》,内容逐步与ICH协调一致,剂型种类增加,有些检验项目(如口服制剂的“微生物限度检查”)不作为必检项目,只做一般性要求,但抽检还是要检的。并与国际其它药典(如USP,BP,EP,日本药方局等)接轨,如无菌项目检查周期为14天。 二、《中国药典》二部增修订情况 2.1片剂: 1)删除“速释片”,增加“可溶片”,增加缓释片,控释片定义。 2)结肠定位肠溶片改为在pH7.5(原为7.8)-8.0的磷酸盐缓冲液释放。 3)片剂脆碎度不作为必检项目,只做一般性要求。 4)微生物限度(除口腔贴片等)不作为必检项目,只做一般性要求。 2.2 注射剂: 1)重新分类并定义:注射液,静脉输液,注射用无菌粉末。(原为静脉滴注用注射液,注射用混悬液,注射用无菌粉末) 2)增:除另有规定外,一次注射量超过15ml的注射液,不得加抑菌剂。 3)增:容器的密封性,需用适宜的方法确证。 4)增:“可见异物”检查(原为:澄明度) 5)增:注射用无菌粉末增加“不溶性微粒”检查。 2.3 栓剂: 1)分类详细:直肠栓,阴道栓,尿道栓,中空栓,缓释栓. 2)增:缓释栓进行释放度检查(但现无方法) 3)增:微生物限度检查. 2.4 胶囊剂: 1)分类更加清楚. 2)肠溶胶囊增加:也可用经肠溶材料包衣的颗粒或小丸 填充胶囊. 3)硬胶囊内容物增加:小片,肠溶小丸.肠溶胶囊不作为 分类,而用肠溶小丸装胶囊。溶液、混悬液、乳液也可用特制灌装机填充于空心胶囊中。 4)储存条件增:湿度应适宜。 5)原则性要求:硬胶囊应进行水分检查。 2.5软膏剂、乳膏剂、糊剂: 1)增:乳膏剂,糊剂 2.6 眼用制剂; 1)分类详细:液体、半固体、固体制剂(原为滴眼剂) 2)增:滴眼剂、眼内注射溶液“可见异物”检查。

中国药典一部标准凡例(2005年版)

凡例(2005年版一部) 凡例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是国家监督管理药品质量的法 定技术标准。《中国药典》一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颁布实施,同品种 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 典》均指现行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 "凡例"是解释和使用《中国药典》正确进行质量检定的基本指导原则, 并把与正文、附录及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加以规定,避免在全书中重 复说明。"凡例"中的有关规定具有法定的约束力。 凡例和附录中采用"除另有规定外"这一修饰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 有关规定未能概括的情况时,在正文各论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药典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并符合规定的品种。 附录中收载的指导原则,是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 品标准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及编排 一、本部正文分三部分排列:药材及饮片;植物油脂和提取物;成方制剂 和单味制剂。 二、正文品种中文名称按笔画数顺序排列,同笔画数的字按起笔笔形─ 丨ノ丶フ顺序排列;单列的饮片排在相应药材的后面,制剂中同一品种凡因规 格不同而臻主标准内容不可须单列者,在其名称后加括号注明规格;附录包括 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按分类编码;索引分别按中文索引、汉 语拼音索引、拉丁名索引和拉丁学名索引顺序排列。 三、每一品种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 ⑴中文名称(必要时用括号加注副名),汉语拼音名与拉丁名;⑵来源; ⑶处方;⑷制法;⑸性状;⑹鉴别;⑺检查;⑻浸出物;⑼含量测定;⑽性 味与归经;⑾功能与主治;⑿用法与用量;⒀注意;⒁规格;⒂贮藏;⒃制 剂等。 项目与要求 四、药材的质量标准,一般按干品规定,特殊需用鲜品者,同时规定鲜 品的标准,并规定鲜品用法与用量。 五、药材原植(动)物的科名、植(动)物名、学名、药用部位(矿物 药注明类、族、矿石名或岩石名、主要成分)及采收季节和产地加工等,均 属各该药材的来源范畴。 药用部位一般系指已除去非药用部分的商品药材。采收(采挖等)和产 地加工即对药用部位而言。 六、药材产地加工及炮制规定的干燥方法如下:(1) 烘干、晒干、阴干均

20070717从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变更谈化学药品注册标准的规范书写

化药药物评价>>化药质量控制 从中国药典2005年版的变更谈化学药品注册标准的规范书写-20070717 郑国钢 审评四部郑国钢 药品质量标准是否科学、合理、可行,直接关系到药品质量的可控性、安全性和有效性。规范地书写质量标准对保障药品安全有效,提高技术审评的质量和效率更有非常现实的意义。下面谈谈中国药典2005年版与旧版药典比较某些名词和检验过程描述的变更,希望引起注册申请人的注意。 1、附录更名:①制剂通则中IF软膏剂、IS洗剂、IT搽剂更名为IF软膏剂/乳膏剂/糊剂、IS 洗剂/冲洗剂/灌肠剂、IT搽剂/涂剂/涂膜剂,据此部分制剂需按新制剂通则命名,如丁酸氢化可的松软膏需更名为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②IXC 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检查法更名为IXC 不溶性微粒检查法,其中微粒检查用净化水改为微粒检查用水;③IXE 粒度测定法更名为IXE 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④VH 多糖的分子量与分子量分布测定法更名为VH 分子排阻色谱法;⑤IVA 紫外分光光度法更名为IVA 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并将比色法并入,将测定结果“吸收度”规范为“吸光度”。 2、性状:①着色片不再描述具体颜色, 薄膜衣片删去颜色的描述。如复方甲苯咪唑片现描述为着色片(原为粉红色片),但对某些不同着色可能干扰含量测定(如影响滴定中指示剂颜色变色观察)的片剂,则必须明确颜色;②过度色包含在颜色的描述中,避免用“或”引起过渡颜色缺失而导致结果误判。如硫酸锌颗粒现规范为白色、类白色至略带微黄色的颗粒(原为白色、类白色或略带微黄色的颗粒);③胶囊剂性状统一仅描述内容物,如盐酸乙胺丁醇胶囊性状原为“胶囊剂,内容物为…”,现描述为“内容物为…”。软胶囊不再称为胶丸,如2005年版新增软胶囊(十一酸睾酮软胶囊、辅酶Q10软胶囊)均不再称为胶丸;④栓剂不描述形状;⑤颗粒剂在性状中增加可溶与混悬型等描述, 以此判断是否需进行溶化性检查。头孢拉定颗粒原为“加矫味剂的颗粒;气芳香,味甜”,现描述为“混悬颗粒;气芳香,味甜”。⑥起草注册标准时,原料药性状中注意区分“结晶性粉末”和“粉末”之间的区别;胶囊中内容描述注意区分“颗粒或粉末”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凸的角,其两侧接第二肋软骨, 是计数肋序数的体表标记。 2、翼点:颞窝内额、顶、颞、蝶四骨相交点,此处骨质最薄,内面有脑膜中动 脉前支通过,此处外伤骨折,易损伤该血管造成颅内出血。 3、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由外部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连接相邻椎体,并起缓冲减震作用。 4、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起连结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纵弓,左右方向的横弓。 足弓的存在,使足三点着地,增加足的弹性和稳定性。 5、盆骨: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6、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的1/3 交点处,该点称麦氏点。 问答题 1、分别写出臂部前、后肌群和大腿前、后肌群及其主要功能。 答:臂部前肌群有: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 后群肌有:肱三头肌,功能:伸肘。 大腿前肌群有:缝匠肌,股四头肌,主要功能:缝匠肌屈髋关节,屈膝关节;股四头肌能伸膝关节。 大腿后肌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主要功能:伸髋关节;半腱肌、半膜肌能屈膝关节。 2、写出隔的位置、作用及主要裂孔名称。 答:膈肌为向上呈穹窿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肌束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的前面。分部:胸骨部;肋部;腰部。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平第10胸椎前方有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平第8胸椎高度有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松弛时胸腔容积减小,助呼气。 3、试述肩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答:肩关节是上肢最大的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关节盂浅而小, 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盂唇,加深关节窝,肱骨头面积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上部前、后、外侧有肌、肌腱和韧带加强;关节囊下部薄弱易形成肱骨头从下部脱位。肩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4、颈、胸、腰椎的主要区别。 答:颈椎均具有横突孔。胸椎在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有小的关节面,即 肋凹。腰椎无上述特点。 第二部分内脏学 名词解释 1、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2、齿状线:各肛柱下端与肛瓣附着缘共同围成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 3、肝蒂:肝门内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淋巴管和 神经出入,这些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4、肝门:肝的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中央,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 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5、肺根:肺门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这些结构被

系统解剖学

第一章骨学 简答: 1 试述颅底内面观各孔裂的名称及通过的结构。 2 胸椎椎骨的特征? 3 为什么说骨是器官? 名词解释: 翼点、尺神经沟、锥隆起、界线、颅囟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颅底孔裂 2 肱骨上端、股骨上端结构 3 鼻旁窦 难点: 1 眶的交通 2 翼腭窝、翼腭孔 3 椎骨 4 筛骨、颞骨、蝶骨 第二章关节学 简答: 1 试述肩关节的构成、构造和运动。 2 试述髋关节的构成、构造和运动。 3 试述膝关节的构成、构造和运动。 4 试述颞下颌关节特点和运动。 5 试述椎骨间的连接。 名词解释: 椎间盘、Chopart 关节、半月板、覆膜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髋关节、 膝关节、踝关节、椎间关节 难点: 椎骨间连接 第三章肌学 简答: 1 试述肌的形态、结构及其辅助装置。 2 试述膈肌的起始、孔裂和通过的结构。 3 试述肩关节的肌肉名称及起止点。名词解释: 斜角肌间隙、白线、腹股沟管、海氏三角、 三角胸肌间沟、三边孔、四边孔、股管、骨间肌、 蚓状肌、股三角、收肌管、梨状肌上孔、血管腔隙 重点和难点 重点: 膈肌、面肌、腹壁肌、咀嚼肌、胸肌、背肌 难点: 手肌的分群、神经支配和功能 第四章内脏学 总论包括:消化,呼吸,泌尿,生殖 某些与内脏密切相关的结构胸膜,腹膜,会阴等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第五章消化系统 简答: 1 试述咽的分部。 2 试述食管的狭窄。 3 试述十二指肠的分部。 4 试述阑尾的位置和体表投影。 5 何谓内痔、外痔、混合痔? 6 试述胆汁的产生与排出途径。 名词解释: 牙式、Vater壶腹、Oddi括约肌、Treitz 韧带、 McBurney点、肛管、第一肝门、第二肝门、 Glisson系统、 Calot三角、十二指肠大乳头 重点和难点 重点: 1 十二指肠分部

中国药典版部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word版电子书 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二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中药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附录中采用的“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简称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正文 八、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正文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包括中文名称、汉语拼音与英文名);(2)有机药物的结构式;(3)分子式与分子量;(4)来源或有机药物的化学名称;(5)含量或效价规定;(6)处方;(7)制法;(8)性状;(9)鉴别;(10)检查;(11)含量或效价测定;(12)类别;(13)规格;(14)贮藏;(15)制剂等。 附录 十、附录主要收载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和指导原则。制剂通则系按照药物剂型分类,针对剂型特点所规定的基本技术要求;通用检测方法系各正文品种进行相同检查项目的检测时所应采用的统一的设备、程序、方法及限度等;指导原则系为执行药典、考察药品质量、起草与复核药品标准等所制定的指导性规定。 名称与编排 十一、正文品种收载的中文药品名称系按照《中国药品通用名称》推荐的名称及其命名原则命名,《中国药典》收载的药品中文药品名称均为法定名称;药品英文名除另有规定外,均采用国际非专利药名(International Nonproprietary Names, INN)。

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试药(一)

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试药(一) 本试药系指在2005年版《中国药典》(二部)中供各项试验用的试剂,不包括各种色谱用的吸附剂、载体与填充剂。除生化试剂与指示剂外,一般常用化学试剂分为基准试剂、优级纯、分析纯与化学纯4个等级,选用时可参考下列原则: (1) 标定滴定液用基准试剂; (2) 制备滴定液可采用分析纯或化学纯试剂,但不经标定直接按称重计算浓度者,则应采用基准试剂; (3) 制备杂质限度检查用的标准溶液,采用优级纯或分析纯试剂; (4) 制备试液与缓冲液等可采用分析纯或化学纯试剂。 一水合碳酸钠 Sodium Carbonate Monohydrate [Na2CO3·H2O=124.00] 本品为白色斜方晶体;有引湿性,加热至100℃失水。在水中易溶,在乙醇中不溶。 一氧化铅 Lead Monoxide [PbO=223.20] 本品为黄色至橙黄色粉末或结晶;加热至300~500℃时变为四氧化三铅,温度再升高时又变为一氧化铅。在热的氢氧化钠溶液、醋酸或稀硝酸中溶解。 一氯化碘 Iodine Monochloride [ICl=162.36] 本品为棕红色油状液体或暗红色结晶;具强烈刺激性,有氯和碘的臭气;有腐蚀性和氧化性。 乙二胺四醋酸二钠 Disodium Edetate [C10H14N2Na2O8·2H2O=372.24] 本品为白色结晶性粉末。在水中溶解,在乙醇中极微溶解。 乙氧基黄叱精 Ethoxychrysoidine Hydrochloride [C14H16N4O·HCl=292.77] 本品为深红棕色或黑褐色粉末。在水或乙醇中溶解。 乙腈 Acetonitrile [CH3CN=41.05] 本品为无色透明液体;微有醚样臭气;易燃。与水或乙醇能任意混合。

系统解剖学试卷与答案

系统解剖学试卷与参考答案(二) 一、填空题 1. 咀嚼肌有、、和。 2. 臂后群肌是,主要作用可肘关节。 3. 股四头肌位于,是有力的膝关节肌。 4. 食管的狭窄依次位于、和。 5. 痔以齿状线为界分为和。 6. 直肠在矢状面上有两个弯曲,上部的凸向后方叫叫。 F部的凸向前方7. 壁胸膜依其所在部位可分为、、和四部分。 8男性膀胱后面与、和相邻。 9. 女性膀胱后面与和相邻。 10. 子宫的形态由上而下可分为、和3部。 11. 静脉角是与汇合处的夹角。 12. 下腔静脉由与汇合而成,注入。 13. 大隐静脉起自,经前方上行,注入。 14. 肝门静脉在胰头后方由与合成。 15. 鼓膜位于与之间,呈浅漏斗形,凹面向。

16. 小儿咽鼓管的特点是,且接近位,所以咽部感染易引起 17. 胸骨角平面和脐平面分别是神经和神经分布。 18. 橄榄后外侧,由上而下有、和等三对脑神经根附着。 19. 直接分布于端脑的动脉是、和。 20. 分布于前臂肌肉的神经是、和。 二、单项选择题 1. 当股四头肌麻痹时,主要不能(E) A. 伸大腿 B. 内收大腿 C. 旋转大腿 D. 屈小腿 E. 伸小腿 2. 属于大腿前群肌的是(B ) A. 股二头肌 B. 股四头肌 C. 半腱肌

D. 半膜肌 E. 股薄肌 3. 臀大肌(C ) A. 位于臀部中层 B. 使髋关节前屈 C. 使髋关节后伸 D. 使髋关节旋内 E. 使髋关节内收 4. 阑尾(C) A. 附于结肠起始部 B. 位于左髂窝内 C. 根部是三条结肠带集中之处 D. 属腹膜间位器官 E. 长度在10以上 5. 胃的四部是(C) A. 贲门部、胃底、胃体和胃大弯 B. 贲门部、胃底、胃体和胃小弯

中国药典2005版灭菌方法

一、湿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灭菌柜内利用高压饱和蒸汽、过热水喷淋等手段使微 生物菌体中的蛋白质、核酸发生变性而杀灭微生物的方法。该法灭菌能力强, 为热力灭菌中最有效、应用最广泛的灭菌方法。药品、容器、培养基、无菌 衣、胶塞以及其他遇高温和潮湿不发生变化或损坏的物品,均可采用本法灭 菌。流通蒸汽不能完全杀灭细菌孢子,一般可作为不耐热无菌产品的辅助灭 菌手段。 湿热灭菌条件通常采用121℃*15min、121℃*30min、或116℃*40min的程序,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但必须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对热稳定的物 品,可采用过度杀灭法,其SAL应《10-12。热稳定性较差产品的标准灭菌时间 F0[指灭菌温度为121℃,生物指示菌的耐热参数D值为1分,灭菌温度系数Z值 为10.0℃时的标准灭菌时间(121℃下计算的微生物等效灭活率)]一般不低于 8min。如产品的热稳定性很差时,可允许湿热灭菌的F0低于8,此情况下,应在 生产全过程中,对产品中污染的微生物严加监控,并采取各种措施降低微生物 污染水平,确保被灭菌产品达到无菌保证要求。 采用湿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灭 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湿热灭菌法应确认灭菌柜在不同装载时可能存在的冷点。当用生物指示剂进 一步确认灭菌效果时,应将其置于冷点处。本法生物指示剂为嗜热脂肪芽孢杆 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tearothermophilus)。 二、干热灭菌法 本法系指将物品置于干热灭菌柜、隧道灭菌器等设备中,利用干热空气 达到杀灭微生物或消除热原物质的方法。适用于耐高温但不宜用湿热灭菌法 灭菌的物品灭菌,如玻璃器具、金属材质容器、纤维制品、固体试药、液状 石蜡等均可采用本法灭菌。 干热灭菌条件一般为160~170℃*120min以上、170~180℃*60min以上或250℃*45min 以上,也可采用其他温度和时间参数。应保证物品灭菌后的SAL《10-6。干热 过度杀灭后物品的SAL应《10-12,此时物品一般无需进行灭菌前污染微生物的 测定。250℃*45min的干热灭菌也可除去无菌产品包装容器及有关生产灌装用具 中的热原物质。 采用干热灭菌时,被灭菌物品应有适当的装载方式,不能排列过密,以保证 灭菌的有效性和均一性。 干热灭菌法应确认灭菌柜中的温度分布符合设定的标准及确定最冷点位置等。 常用的生物指示剂为枯草芽孢杆菌孢子(Spores of Bacillus subtilis )。细菌内毒素 灭活验证试验是证明除热原过程有效性的试验。一般将小于1000单位的细菌内 毒素加入待去热原的物品中,证明该去热原工艺能使内毒素至少下降3个对数 单位。细菌内毒素灭活验证试验所用的细菌内毒素一般为大肠埃希菌内毒素(Escherichia coli endoxin )。 三、辐射灭菌法 本法系指灭菌物品置于适宜放射源辐射的γ射线或适宜的电子加速器发生 的电子束中进行电离辐射而达到杀灭微生物的方法。本法最常用的60Co-γ射线 辐射灭菌。医疗器械、容器、生产辅助用品、不受辐射破坏的原料药及成品 等均可用本法灭菌。

(完整版)系统解剖学重点笔记

1:骨按形态可分为:长骨,短骨,扁骨,不规则骨 骨的构造:骨质,骨膜,骨髓 2:胸骨角:胸骨柄与体相连处形成微向前突的横脊,称为胸骨角。两侧平对第二肋软骨,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真肋:第1-7肋的前端与胸骨相连接,称真肋 假肋:第8-12肋的前端部直接与胸骨相连接,称假肋 弓肋:第8-10肋的肋软骨一次连与上位肋软骨,共同形成一软骨性边缘,称肋弓 肋角:肋体后份急转弯处形成肋角 3:脑颅骨由成对的顶骨、颞骨、和不成对的额骨、筛骨、蝶骨、枕骨组成。 4:面露骨包括:成对的鼻骨、泪骨、上颌骨、下鼻甲、灌骨,颚骨,和不成对的下颌骨、犁骨、和舌骨。5:鼻旁窦4对:额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向前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分前中后三群,前中裙开口中鼻道,后群筛窦开口于上鼻道。 上颌骨开口于中鼻道 6:翼点:颞窝内侧壁前部有颞,顶,额,蝶四骨相交形成H型的骨缝,称翼点。此处为颅腔侧壁的薄弱处,其内面恰有脑膜中动脉前支经过,此处骨折极易损伤动脉 7关节的基本构造:关节面、关节囊、关节腔 关节的辅助结构:韧带,关节盘,滑膜壁,关节唇。 8:胸廓上口:由第一胸椎,第一肋,和胸骨柄上缘围成 胸廓下口:由第十二胸椎,第十二肋第十一肋的前端和肋弓及剑突围成 胸廓下角:两侧肋弓在中线相交,形成向下开放的胸骨下角,角间夹有剑突 9:躯干骨的连接: 1椎骨的连接: 椎体间的连接:椎间盘,前纵韧带,后纵韧带 椎弓间的连接:黄韧带,棘上韧带,棘间韧带,横突间韧带,关节突韧带 寰枕关节和寰枢关节 椎骨间连接: 滑膜关节:寰枕关节,寰枢关节,关节突关节,椎间盘 韧带连接:前纵韧带,后纵韧带,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2肋的连接: 肋与胸椎连接:肋头关节,肋横突关节 肋与胸骨连接:软骨连接,胸肋关节,肋弓,浮肋 3颅骨连接:软骨连接,缝,颞,下颌关节 10:七大关节的结构和特点: 1颞下颌关节:组成:下颌骨的下颌头+颞骨的下颌窝+关节结构 特点:关节囊松弛,囊外有外侧韧带加强,囊内有关节盘将腔分上下两部分.关节囊前部较薄弱,较易向前脱位 11:肌分为平滑肌,心肌和骨骼肌 12:骨骼肌的分类:长肌,短肌,扁肌,和轮匝肌 骨骼肌的辅助结构:筋膜,滑膜囊,腱鞘。 腱鞘:是包围在肌腱外面的鞘管,存在于活动性较大的部位,如腕,踝,手指,足趾等处。可分为纤维层和滑膜层两部分。 13:斜角肌间隙:前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的间隙,呈三角形,称斜角肌间隙,有锁骨下动脉和臂丛通过,临床上可将麻药注入此间隙,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

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氨基酸原料药

200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氨基酸原料药 L-胱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发酵、合成;主要用途有:促进毛发生长,防治肝炎,增加巨细胞。 L-谷氨酸的的生产方法有:合成、发酵;主要用途有:改善高血氨症状,治疗肝昏迷。 L-门冬氨酸的生产方法有:酶工程;主要用途有:离子载体、促进尿素生成,降血氨。 L-甘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合成;主要用途有:治疗肌肉疾病,胃酸过多症,促进脂肪代谢。L-色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合成;主要用途有:改善脑神经功能,促进红细胞再生,乳汁合成。 L-络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发酵;主要用途有:治疗震颤性麻痹症,改善肌肉运动。 L-苏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发酵、合成、酶工程;主要用途有:促进生长发育,抗脂肪肝,治疗贫血。 L-亮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发酵、合成;主要用途有:改善营养状态,维持脂肪正常代谢。 L-异亮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发酵、酶工程;主要用途有:促进蛋白质、激素合成、促进生长发育。 乙酰半胱氨酸的主要生产方法有:合成;主要用途有:溶解粘液,祛痰。 牛磺酸的生产方法有:合成;主要用途有:抗心肌缺铁损伤,抗癫痫。 L-丙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酶工程;主要用途有:组成复合氨基酸注射液积口服液等的原料。 L-谷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发酵;主要用途有:促进氨代谢i,促进红细胞生成,抗癫痫。 甲硫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合成;主要用途有:参与体内生物合成与代谢,调节中枢神经系统。L-精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主要用途有:促进尿素循环,治疗按昏迷。 L-门冬酰胺的生产方法有:酶工程;主要用途有:辅助治疗乳腺小叶增生。 L-结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主要用途有:作为营养补剂,促进蛋白质合成。 L-组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发酵;主要用途有:镇静副交感神经,治疗消化性溃疡。 L-丝氨酸的生产方法有:提取、合成;主要用途有:作为营养补剂,解除疲劳,恢复体力 L-脯氨酸的生产方法有:发酵、合成;主要用途有:参与能量代谢及解毒作用

2010版中国药典第二部

2010版中国药典二部 凡例 总则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简称《中国药典》,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组织制定和颁布实施。《中国药典》一经颁布实施,其同品种的上版标准或其原国家标准即同时停止使用。 《中国药典》由一部、二部、三部及其增补本组成,内容分别包括凡例、正文和附录。除特别注明版次外,《中国药典》均指现行版《中国药典》。 本部为《中国药典》二部。 二、国家药品标准由凡例与正文及其引用的附录共同构成。本部药典收载的凡例、附录对药典以外的其他中药国家标准具同等效力。 三、凡例是为正确使用《中国药典》进行药品质量检定的基本原则,是对《中国药典》正文、附录及与质量检定有关的共性问题的统一规定。 四、凡例和附录中采用的“除另有规定外”这一用语,表示存在与凡例或附录有关规定不一致的情况时,则在正文中另作规定,并按此规定执行。 五、正文中引用的药品系指本版药典收载的品种,其质量应符合相应的规定。 六、正文所设各项规定是针对符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ood Manufacturing Practices, GMP)的产品而言。任何违反GMP或有未经批准添加物质所生产的药品,即使符合《中国药典》或按照《中国药典》没有检出其添加物质或相关杂质,亦不能认为其符合规定。 七、《中国药典》的英文名称为Pharmacopoeia of The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英文简称Chinese Pharmacopoeia;英文缩写为Ch.P.。 正文 八、正文系根据药物自身的理化与生物学特性,按照批准的处方来源、生产工艺、贮藏运输条件等所制定的、用以检测药品质量是否达到用药要求并衡量其质量是否稳定均一的技术规定。 九、正文项下根据品种和剂型不同,按顺序可分别列有:(1)品名(包括中

2005年版药典三部部分附录

2005年版药典三部部分附录 录入时间:2006-6-26 9:14:29 来源:其它 2005年版药典三部部分附录 1.无菌检查法(修订) 2.支原体检查法(增修) 3.病毒外源因子检查法(修订) 4.热原质检查法(修订) 5.细菌内毒素检查法(修订) 6.崩解时限检查法(新增) 7.融变时限检查法(新增) 8.最低装量检查法(新增) 9.装量(片重)差异检查法(新增) 10.粒度检查法(新增) 11.抗毒素F(ab)2测定法(修订) 12.絮状单位测定法(新增) 13.A群脑膜炎球菌多糖疫苗多糖分子大小测定法(增修) 14.伤寒Vi多糖分子量大小测定法(新增) 15.乙醇残留量测定法(康卫氏扩散皿法)(新增) 16.蛋白质含量测定(双缩脲法)(新增) 无菌检查法 无菌检查法系指用微生物培养法检查生物制品是否无菌的一种方法。 无菌检查应在洁净度为10000级环境中的局部洁净度100级、单向流空气区域内或无菌隔离系统中进行,其全过程应严格遵守无菌操作,防止微生物污染。单向流空气区、工作台面及无菌隔离系统必须进行洁净度验证。 各种生物制品的无菌检查,均应按照本附录的规定进行,有专门规定者除外。 1 仪器 1.1 取样用灭菌注射器,5、10ml(供直接接种法用)。 1.2 全封闭式集菌培养器,滤膜孔径不大于0.45μm,膜直径约50mm (供薄膜过滤法用)。 1.3 普通显微镜(细菌镜检用)。 2 培养基及其制备方法 培养基应适合需氧菌、厌氧菌或真菌的生长,可按以下处方制备,亦可使用按该处方生产的符合规定的干粉培养基。 2.1 需氧菌、厌氧菌培养基1(流体硫乙醇酸盐1,用于培养需氧菌、厌氧菌) 胰酪蛋白胨(或酪素胰酶消化液,以总氮计2000mg) 15g 酵母浸出粉(或酵母透析液200ml) 5g 葡萄糖 5g 氯化钠 2.5g L-胱氨酸(或半胱氨酸盐酸盐) 0.5g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中药.套

2010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第一部中药. 作: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编委会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2010年1月出版 16开精装 全一册 光盘:0 定价:648元 优惠:596元 .. 详细:.......................................... ............

.......................................... ............ 《中国药典》是我国药品标准体系的核心,是药品研究、生产、经营、使用和监管的法定依据。本版《中国药典》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九版药典将分为中药、化学药、生物制品三部出版。新版药典收载药品品种达到4615个,形成了中药材、中药饮片、中成药等各类齐全的药品标准体系,基本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的需要。2010年版《中国药典》分为三部出版,一部为中药,二部为化学药,三部为生物制品。各部内容主要包括凡例、标准正文和附录三部分,其中附录由制剂通则、通用检测方法、指导原则及索引等内容构成。药典二部收载化学药品、抗生素、生化药品、放射性药品以及药用辅料等。药典三部收载生物制品。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和检验方法等方面均有较大的改进和发展,特别是对药品的安全性、有效

性和质量可控性方面尤为重视。新版药典在继承前版药典的基础上,做了大量发展和创新性的工作。本版药典具有以下几个特点:新增与淘汰并举,收载品种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二是药品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增加,标准提高;三是中药标准有突破和创新;四是新版药典在凡例、品种的标准要求、附录的制剂通则等方面均有较大的变化和进步;五是力求覆盖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品种和社会医疗保险报销药品目录品种;六是顶尖专家扛鼎之作。本版药典聘请全国医药行业323位一流专家学者、投入巨额资金、历时两年编制而成,集中体现了当前我国药品标准工作的最新发展成果。 2010年版《中国药典》在2005年版的基础上,做了大幅度的增修订和新增品种的工作。本版药典共收载品种4598种,新增1462种。其中:一部收载品种2136种,其中新增990种、修订612种;二部收载品种2220种,其中新增341种、修订1549种;三部收载品种131种,其中新增27种、修订104种。药用辅料、标准新增130多种。附录其中药典一部新增14个、修订54个;药典二部新增15个、修订70个;药典三部新增18个、修订38个。 主要特色 新版药典的主要特色是品种收载范围进一步扩大,科技含量进一步提升,更加注重药品安全性控制,充分体现了我国医药科技发展的成果,新

系统解剖学完整版

英译汉: Skeleton 骨骼 Vertebra 椎骨 Joint 关节 Knee joint 膝关节Esophagus 食管Stomach 胃 Pancreas 胰 Rectum 直肠 Colon 结肠 Pharynx 咽 Larynx 喉 Kidney 肾 Ureter 输尿管 urethra尿道 Testis 睾丸 Ovary 卵巢 Uterus 子宫 Heart 心 Artery 动脉 Atrium 心房 Ventricle 心室Thoracic trunk 胸导管Cornea 角膜Conjunctiva 晶状体Retina 视网膜 Cortex 皮质 Nucleus 神经核 Neuron 神经元Ganglion 神经节 Sciatic nerve 坐骨神经Cerebellum 小脑Hypothalamus 下丘脑Brain stem 脑干

名词解释: 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的连接处,形成微向前凸的横嵴,可在体表摸到,第2肋恰与胸骨角侧方相连接,因此胸骨角可作为计数肋的标志。 翼点:颞窝底的前下部骨质较薄,最薄弱处在额、顶、颞、蝶四骨的汇合处,常构成“H”形的缝,称为翼点,其内面紧邻脑膜中动脉前支。 椎间盘:是连接相邻两个椎体的纤维软骨盘(第1与第2颈椎之间除外),由两部分构成,中央部为髓核,由柔软并富有弹性的胶状物质构成。周围部为 纤维环,由多层纤维软骨按同心圆排列而成,富于坚韧性。椎间盘不仅 将相邻椎体紧密连接在一起,而且可承受压力,缓冲震荡,并允许脊柱 作各个方向的运动。 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愕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咽峡,为口腔与咽的分界。肝门:肝的脏面中部有呈似“H”形的沟,其中位于中间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出 入肝的部位。 肺门:肺的内侧面中部偏后有一长椭圆形凹陷,称肺门,是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进出肺之处。 肋隔隐窝:为肋胸膜与隔胸膜转折处,呈半环形,是胸膜腔的最低点。 肾门:肾的内侧面中部凹陷称肾门,为肾动脉、肾静脉、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处。 膀胱三角:在膀胱底的内面有一个三角形区域,位于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称膀胱三角。此区粘膜与肌层紧密相连,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 论膀胱处于空虚或充盈时,粘膜都保持平滑状态。该区是膀胱结核和 肿瘤的好发部位。 静脉角:同侧颈内静脉与锁骨下静脉汇合形成的夹角称为静脉角。是淋巴导管注入静脉的部位。 三尖瓣:在右房室口周缘的纤维环上附有三个近似帆状的瓣膜,称三尖瓣,按其位置分别称前瓣、后瓣和隔侧瓣。每个瓣膜借腔索连于乳头肌上,当心 室收缩时,血液推动瓣膜向上,关闭房室口,由于乳头肌的收缩,牵拉 键索使瓣膜恰好关闭,不致翻向心房,防止血液逆流回右心房。 二尖瓣复合体:二尖瓣复合体在结构和功能上为一整体,包括二尖瓣环、二尖瓣、腱索和乳头肌。 视神经盘(盲点):在视网膜后部的内侧,视神经起始处的一白色圆形隆起,叫视神经盘。此处无感光细胞,称生理性盲点,有视网膜中央血管 通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