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内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范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范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范围内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彭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本次规划重点是第一层次。

第一、二层次共同构筑成都市区,共3260平方公里,也是中心城规划区范围。

5. 城市发展目标

城市建设的总目标是:建设一个具有良好生态环境,体现历史和地方特色、人民安居乐业的现代化特大城市,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实现总目标,应达到以下城市发展目标:

①具有高质量生态环境的园林城市;

②具有鲜明历史文化特征和丰富历史文化内涵的历史文化名城;

③具有较高科技开发和创新水平、促进新技术的产业经,市民具有较高科技文化素质和高尚文明素质的现代化城市;

④具有多种选择性,能满足不同年龄、职业和文化层次市民的需要的城市;

⑤实现城乡一体化,逐步缩小城乡差别;

⑥交通便捷、基础设施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

6. 城市性质及城市规模

城市性质:成都是四川省省会,全省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我国西南地区的科技、金融、商贸中心和交通、通信枢纽,是重要的旅游中心城市和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

城市规模:

6.2.1 人口规模

①市域各规划时段总人口分别为:至2000年,总人口1020万人;至2005年,总人口1070万人;至2010年,总人口1100万人;至2020年,总人口1150万人。

②中心城各规划时段的城市人口规模分别为:至2000年,非农业人口规模205万人,实际居住人口230万人;至2005年,非农业人口规模223万人,实际居住人口250万人;至2010年,非农业人口规模242万人,实际居住人口270万人;至2020年,非农业人口规模278万人,实际居住人口310万人。至远景期,中心城最大非农业人口规模应控制在305万人以内,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350万人以内。

用地规模

①市域内各规划时段总城市建设用地及交通设施用地分别为:

至2000年,总城市建设用地342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30平方公里;

至2005年,总城市建设用地422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36平方公里;

至2010年,总城市建设用地490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40平方公里;

至2020年,总城市建设用地670平方公里,交通设施用地60平方公里。

中心城各规划时段城市建设用地规模分别为:至2000年,172平方公里;至2005年,200

平方公里;至2010年,226平方公里;至2020年,248平方公里。至远景期,中心城最大用地规模应控制在130平方公里以内。

7. 市域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发展方针为:严格控制中心城规模,适当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有重点地发展小城镇。按照城乡一体化原则形成功能布局合理、经济发达、基础设施先进的现代化城镇体系。

城镇体系发展战略:以大城市为核心,以中小城市为主体,以小城镇为基础。

市域城镇体系等级规模结构由特大城市―中等城市―小城市―小城镇构成。其中特大城市1个;中等城市4个;小城市11个;小城镇139个。

市域城镇体系的职能结构由中心城-卫星城-县(市)域中心城镇-中心镇-一般建制镇五级构成。

根据市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和生产力布局,市域城镇体系的空间布局形态为:以中心城为核心,依托交通干线集聚发展的点轴型放射状空间布局结构。

城镇建设和经济发展主要发展轴分别为:

①依托成灌路的犀浦-红光-郫筒-安德-都江堰市城镇发展轴;

②依托成温邛高等级公路、成大路的文家-涌泉-柳城-崇州市-晋原-邛崃市城镇发展轴;

③依托成雅高速路、川藏路(机场专用路)的双流航空港开发区-东升-五津城镇发展轴;

④依托成渝高速路、老成渝路、成龙路的大面-龙泉城镇发展轴;

⑤依托成绵高速路、川陕高等级公路、宝成铁路的天回-桂湖-大弯城镇发展轴;

⑥依托人民南路、元华路、成仁路的石羊-华阳城镇发展轴。

8. 都市区

总体布局:都市区是市域城市化及第二、三产业的重点发展区域;都市区以内为一体化的城市地区,区内经济、环境、基础设施和城市功能在2010年以前逐步实现一体化;各卫星城既相对独立地承担所在区域的中心职能,又分别承担中心城的部分职能。

都市区是由大弯、龙泉、柳城、桂湖、郫筒、东升、华阳等七个卫星城与中心城共同构成的高度城市化和现代化的城市群,是形成成都现代化都市的主体,各卫星城按照各自的职能分工,优势互补,共同发挥都市区的整体功能。

卫星城需承担第二产业发展的职能,一方面疏解中心城工业,另一方面截流新的大型工业进入中心城。都市区内各城市(镇)之间均保留生态绿化间隔带,严禁城市(镇)连片发展。

按照保护良田和保护中心城环境的原则,都市区的重点发展方向是南部的城市下风、下游地区,以及东部的丘陵、台地地区。向南沿人民南路南延线形成石羊-华阳高新技术发展走廊,向东沿老成渝路形成洪河-龙泉工业发展走廊。

9. 中心城

. 总体布局

中心城是全市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重点发展辐射西南地区的金融、商贸、科技文化、信息、综合管理和服务等第三产业。

中心城的布局形态逐步由现在的密集“圈层式”发展为疏密结合的“扇叶式”布局,使城市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

中心城共划分为13个分区及22个大区,各大区平均人口规模约15万人。中心城逐步由现在的单中心结构发展为多中心结构,形成由市中心-副中心-大区中心-居住区中心构成的城市结构。

按照放射加环状的道路结构,中心城划分为三个区:一环路以内为市中心区,面积为28平方公里;一环路与规划三环路(南部和东部以铁路为界)之间区域为主城区,面积为128平方公里;主城区以外至规划外环路为环城区,面积为442平方公里。

市中心区

9.2.1 市中心区重点建设大型的金融、商贸、文化、信息及服务设施;改善道路交通状况,加快基础设施现代化;保护历史文物,体现名城风貌;提高环境质量,将市中心区建设成为具有历史和地方特征的现代化高效率都市核心。

市中心区内各类公共设施相对集中设置,有利于其功能的高效率运行。

市中心区内现有的工业应在2000年以前逐步迁出,不得在原址改造或扩建。

严格控制市中心区土地开发强度,使之与基础设施能力相匹配,地块开发的平均容积率应控制在4以内。

至2010年市中心区内的实际居住人口由现在的约80万人下降到70万人左右;至2020年市中心区内实际居住人口减少到60万人左右,最少应保持50万人以上规模。

主城区

主城区是中心城的主体,重点发展生活居住、科研教育、交通枢纽、物资集散等功能。除发展部分高新技术产业以外,不再新增工业区或设置大型工业项目。鼓励区内工业迁往卫星城发展。

主城区划分为东区、南区、西区、北区、东北区等5个分区,各分区具有不同的发展重点。

环城区

环城区是中心城的外围之域,依托现有的小城镇及工业点形成天回-大丰、龙潭寺、洪河-十陵、石羊-琉璃、族桥-机投、黄田坝、犀浦-土桥等7个相对独立的分区。各分区之间以永久性生态绿地隔离,严禁连片发展。

环城区城市建设用地至2010年控制在平方公里以内,至2020年控制在平方公里以内。

环城区内可适当发展占地少、效益高、污染低的Ⅰ、Ⅱ类工业,同时接受市中心区及主城区部分工业的迁移。

环城区内各分区按照生活与就业相对平衡的模式发展,根据不同的区位,分别确定不同的发展重点。

公共设施体系

中心城公共设施体系由1个市级中、2个市级副中心、20个大区级中心和若干居住区级中心四级构成。在高新区人民南路南延线与三环路交*口地带设置城市南部副中心;在洪河片

区沿老成渝路侧设置城市东部副中心。

公共设施用地在城市用地中的比重保持14-17%,至2010年新增公共设施用地平方公里,至2020年再新增平方公里。

居住用地

中心城居住用地比重保持在30%以上,提高生活居住的环境质量。

至2010年中心城居住用地比重由现在的%下降到%,新增居住用地平方公里,人均居住用地提高到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由现在的平方米提高到12-13平方米,新建1750-2020万平方米住宅,新建20个规模为3-4万人的居住区。

至2020年,中心城居住用地比重保持在%,人均居住用地达到平方米,人均居住面积提高到14-15平方米,新建960-1270万平方米住宅,再新建15个规模为3-4万人的居住区。

行政办公设施

省、市委机关办公区均在原址改造。

省政府在现址改造,重点改善周边道路交通条件,鼓励有条件的机关和部门迁出,缓解该地段的交通压力。

市政府第一办公区和第二办公区宜迁往城市新区。

锦江区、青羊区政府在原址改造;高新区政府设置于石羊一琉璃分区。

商贸设施

商品市场体系规划发展总体目标是:用5-10年时间集中力量建成一批具有较大规模和较

高档次,能代表成都商贸流通形象的标志性工程。使成都成为市场辐射范围大、辐射能力强、极具经济实力和发展潜力的西南地区商贸中心城市。

到2010年,商品市场综合建筑面积达到1075万平方米;其中消费品市场综合建筑面积435万平方米。

在二环路以内不再发展和扩建大型批发市场,在中心区逐步建立现代化信息化的的交易中心,通过信息网络与全国以及世界市场融为一体,逐步形成交易与货物分离的现代化市场体系。

科研及教育设施

成都是西南地区科技中心,应大力加强城市的科研及教育职能,提高科技开发实力,促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化。增加科研教育用地,提高设施标准,集中力量高起点建设南区科技教育区和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规划三环路以内的现有各大专院校及大型科研院所原则上不再扩大用地规模。教职工住宅

应逐步纳入社会配套。新建中等专业学校及职业学校应充分利用旧城区内部分中小学改建,较大规模的中专可安排在环城区各分区或卫星城。

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是全市高新技术研究、开发和生产的基地,也是全市的科技中心。逐步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建设成为集科研、生产、教育、文化、科技成果及产品贸易和信息服务为一体,环境优美、设施现代化的综合性科学城。

文化设施

规划建设一批标志性文化设施:在二环路西二段建设省图书馆,在东城根街南延线新建市图书馆,在市体育中心西北侧建设市科技交流中心,在东城根街建设市科技会堂,在水碾河建设市音乐厅、市少儿艺术宫,在洞子口府河沙湾建设青少年科技活动中心,在浣花风景区建设市博物馆、市文化艺术学校,在规划的新世纪公园建设科技博物馆,在规划的十陵风景区建设成都历史文化博物馆,逐步建立成都博物馆体系,改造锦江剧场并建设为川剧艺术中心。

各城市副中心及大区级中心应配套包括图书馆、影剧院、青少年宫等在内的综合性文化活动中心。各居住区及居住小区应按国家有关标准配套相应的文化设施,并增加老年活动中心。

体育设施

按照全运会的标准完善市域内现有体育设施,在中心城西北部体育公园内集中设置大型的比赛、运动和训练设施,逐步形成能承办全运会和国际性运动会并对公众开放的公园式体育中心。

医疗卫生设施

完善医疗卫生保健服务体系,提高对疫情监测、预防、控制、治疗与急救功能,促进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逐步改造和完善现有省、市、区级医院,建设应急快速的急救网络,配套和完善各类专科医院,在2个副中心及20个大区分别新建16座综合性医疗中心。

工业用地

中心城的工业应按照高效益、高技术、低污染、低能耗、占地少的原则发展,通过高新技

术产业的发展带动工业行业的整体发展。

逐步降低工业用地的比重,提高城市土地使用效率,改善城市环境。至2010年工业用地的比重由现在的%下降到%,新增工业用地平方公里;至2020年工业用地比重下降到%,工业用地减少平方公里。

仓储用地

仓储设施由配建仓库及社会性仓库构成,以单位配建仓库为主,社会性仓库为辅。社会性仓储设施按储运结合和贸储结合的原则,使仓储设施与货运枢纽和物资市场相结合,形成储、运、贸相结合的现代化仓储中心。

在火车西站、东站、天回镇、平太寺和龙潭寺设置集中的社会性仓储用地,中心城内的所有危险品仓库均应迁往龙泉驿洪安乡。

10.历史文化名城保护

成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规划的指导思想是:着眼整体,保护为主,实事求是,加强管理,合理利用。建立以蜀文化为背景的成都历史文化保护和展现两个体系,积极协调并处理好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

名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成都名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包括成都古城、风景名胜、文物保护单位、历史文化保护区、地下文物保护区、有特色的传统建筑和构筑物、古树名木、传统特色文化等八类内容。

10.1.2 中心城保护和建设三片历史文化风景区: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十陵历史文化风景区、北郊风景区。

按重点保护区和建设控制地带对中心城的35处文物保护单位进行严格保护,对其中4处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增划环境协调区,按保护区和环境协调区的要求对成都古城的文殊院历史文化保护区、大慈寺历史文化保护区、宽窄巷子历史文化保护区和华西医大近代建筑群实行两级保护。

名城历史文化遗产展现体系:展现要素含现存历史文化遗产、博物馆体系和标志物体系。展现主题为:蜀风溯源,文化流踪,工商名郡,天府之都。

中心城历史文化遗产展现的空间框架为“三片一带五十五个节点”。

“三片”:指浣花溪历史文化风景区、十陵历史文化风景区和北郊风景区。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 文章标题:县城城市总体规划专题报告目录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1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33.人口、就业与经济增长相互关系分析…………………………………64.县域人口规模预测原则…………………………………75.规划期___县人口增长途径分析…………………………………86.县域总人口和人口城市化水平预测…………………………………97.县城城区的.人口预测…………………………………11专题二:___县城市城市用地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土地资源评价…………………………………142.___县土地利用现状…………………………………153.城市建设用地发展的供给需求分析…………………………………174.规划建设用地人均指标及规模确定…………………………………22专题一:___县城市人口规模专题报告1.___县人口发展现状 ___县人口空间层次界定及人口规模确定可分为两个层次进行分析,主要包括___县县域总人口和城市人口两个层次。1.1___县域总人口 ___县现状管辖范围内的总人口,即所辖安文、尖山、新渥、方前、玉山、尚湖、仁川、大盘、冷水的总人口,据2001年统计年鉴显示:在册人口206080人,县域总面积为1196平方公里。其中,农业人口185585人,非农人口20495人。具体见下表:表1:___县人口分布一览表总人口(人)非农业人口(人)乡村劳动力(人)城镇化水平()人口自然增长率总计206,08020495109634安文30,240163037541新渥15,1963839394尖山13,0305146488深泽13,2902017855双峰5,1611013114冷水9,2801765222仁川14,7602328324双溪6,7531174163墨林3,338411789窈川4,202941923大盘7,9033094863盘峰4,073732484维新2,769401651高二3,954452047方前11,4212086851玉山16,3387878677胡宅11,1051737467万苍9,4371905839尚湖17,65543510399九和6,175733543 1.2___县城市人口城市人口指规划范围内安文、深泽、云山、新渥等四处人口总和,2002年底总人口为5.01万人。2.人口增长趋势特征 2.1___县是一个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 划简介 1 2020年5月29日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总规修编历程 12月至 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 -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经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

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 (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1、十六届三中全会经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范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规划区范围:市域行政区范围均为本次规划范围,共12390平方公里。

城市总体规划说明书

咸宁市梓山湖(贺胜)新城总体规划说明书 第1章规划界定 1.1 规划编制背景 1.1.1 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战略要求 2010年11月1湖北省委、省政府出台了《关于 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意见》。《意见》提出了“十二五” 期间湖北省城镇化发展的主要目标,明确了推进城镇 化发展的基本措施,强化了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的政 策保障。由此可见,新型城镇化的发展已经成为湖北 省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在未来城镇化战略构想 中,中心城市和县城,特别是大城市周边地区的小城 镇的发展将成为湖北省推进新型城镇化的重要突破 口。贺胜桥作为武汉城市圈城铁站点“一站一城”城 镇化试点,同样需要在城镇化发展方面作出新的突破。 1.1.2 武汉城市圈两型社会建设的背景 2007年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获批全国资 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实验 区。“两型社会”改革试验及武汉城市圈的一体化发展 进一步推动了区域空间整合和协调发展。构建“两型 社会”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发展到来的新一轮探索,武 汉城市圈是中国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是湖北省 经济发展的核心增长极,贺胜桥位于武汉和咸宁的交 接地带,同时也处于“武汉城市圈”、“长株潭城市群”、 “昌九景城市群”三大中部重要城市群的围合之中。 中央已将赤壁市作为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试点, 省委已将咸宁市确定为全省第二批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的试点单位和实验,在种种利好因素的作用下,梓山湖(贺胜)新城因地理区位的重要性以及资源环境承载力强而有望获得较好的发展机会。1.1.3 城市圈城际铁路建设的机遇 (1) 城际铁路建设的非交通意义 2009年3月,武汉至孝感、、、黄冈4条城际铁路 宣布动工,一个以武汉为核心、连接周边8市的“半小 时铁路网”建设拉开序幕。省政府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战 略愿景――依托城际铁路站点,建成35个卫星城市。值 此时机,贺胜桥成为武汉城市圈城铁沿线“一站一城” 战略的首个城镇化试点地区,这为梓山湖(贺胜)新城 带来了难得的发展契机。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位于全国“两型社会”建设实 验区,城际铁路作为资源共享和城市圈建设的空间联系 载体能够很好地把武汉和城市圈内部的二线城市紧密 联系起来,有利于发挥武汉市中心城市的辐射扩散作用,同时也有利于实现武汉市的极化效应,以及实现城市圈内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互动,推动圈内城镇化建设,以城市圈作为区域一体化空间载体,把消费和投资结合起来,形成新一轮城市城镇化浪潮。 (2) 城际铁路建设推动沿线地区的城镇化发展 在城际铁路沿线的35个站点中,将以提高土地集约利用 价值为核心目的,改变以往粗放式经营模式,进行合理密度的 土地开发,将居住、办公、公共空间等用地进行混合使用设计, 按“统筹规划、重点推进、一站一策和市场化运作”的原则, 建设35个平均人口规模达5-15万的城镇。这是武汉城市圈通 过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城镇化发展的战略选择。梓山湖(贺胜) 新城也将共享城际铁路建设带来的红利。 (3) 城际铁路建设促进地区同城化发展 城际铁路的建设缩短了地区之间的时空距离,武汉城市圈半小时交通圈的构建也势必与“行政圈”、“商务圈”“工业圈”等概念紧密联系在一起。同城化时代,打破了城市间的隔阂,也将彻底颠覆圈内居民传统的出行方式和生活观念。在同城化的作用下,城市之间信息流、人流、资金流等各要素的相互作用将变得更加频繁与激烈。如何整合土地利用,重组功能布局,以新型城镇化发展模式推动地区的发展,将成为梓山湖(贺胜)新城在新时期需要回答的重要议题。 图1.4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站点 图1.3 武汉城市圈城际铁路路网示意图 图1.1 武汉城市圈空间规划图图1.2 日本新干线站点城市

2020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年陕西省西安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一、基本情况 (一)城市概况 西安市南和东南与汉中市、安康市、商洛市相邻;西与宝鸡市接壤;北与咸阳市相连;东与渭南市相接。东西最长约千米,南北最宽约千米,总面积平方千米,下辖新城区、碑林区、莲湖区、灞桥区、未央区、雁塔区、阎良区、临潼区、长安区、蓝田县、周至县、户县、高陵县等区县。到年末,全市常住人口已达万人。 二十世纪年代以来,西安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全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的增长速度,年全市国内生产总值达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达到亿元。 (二)西安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必要性 .修编是落实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决策的需要 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加强对区域发展的协调和指导,积极推进西部大开发的重大战略决策。西安作为我国西北地区规模最大、综合实力最强的城市,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战略地位,是西部地区最具发展带动作用的中心城市之一,国家对西安的发展日益重视。随着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实施,西安已经并在更多地承担着国家的发展建设任务。 .修编是落实区域统筹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

在陕西省域范围内,陕南地处秦岭山脉,是国家重要的水源涵养和生态保护区,陕北有相当部分地区生态环境十分脆弱,必须严格控制发展,而关中地区以良好的生态环境,丰富的资源,便利的交通,成为陕西省人口最重要的聚集地。西安地处关中腹地,是陕西省唯一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国内生产总值约占全省的,拥有充足的就业机会和比较完善的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设施,是落实区域发展整体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核心所在。为此,陕西省委、省政府按照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精神,根据国家关于着力打造关中经济区建设的战略部署,提出西安市要率先建成现代功能完善的西部经济强市,切实承担起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职能。 .修编是落实国家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发展的需要 西安是国家重要的航天、航空、装备制造业基地。按照国家“十一五”发展规划,近期陆续安排了国家级公路、铁路、战略物资储备等重要基础设施,以及重要的工业、科研院所、大专院校等建设项目,这些大型项目的落实,已经超出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范围,改变了现行总体规划确定的空间布局。 .修编是保护好世界文化古都的需要 西安是世界著名古都,我国最重要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西安市拥有包括汉长安城、唐长安城等著名大遗址在内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处,市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处,登记在册文物点处,其中秦始皇陵和兵马俑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此外,西安还拥有丰富的河湖水系、台塬、秦岭山脉等独特的历史地形地貌及国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11—2020)说明书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1) 第一章规划概况 (2) 一、本次总体规划编制的主要过程 (2) 二、修编背景 (4) 三、指导思想与原则 (5) 四、成都概况 (6) 五、城市发展历程和历次总规回顾 (9) 六、四川省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要点 (20) 七、规划重点 (22) 八、技术路线 (25) 九、规划依据、期限和范围 (26) 第二章城市发展目标 (28) 一、发展总目标 (28) 二、城市发展分目标 (30) 三、城市发展阶段目标 (31) 四、城市发展指标体系 (32) 第三章城市发展总体策略 (34) 一、区域协调策略 (34) 二、城乡统筹策略 (35) 三、生态优先策略 (35) 四、空间优化策略 (36) 五、产业转型策略 (36) 六、枢纽强化策略 (36) 七、文化引领策略 (37) 第四章市域城镇化水平与发展战略 (38) 一、现状人口规模与发展趋势判断 (38) 二、城镇化现状特征分析 (40) 三、城镇化目标与战略选择 (42) 四、市域总人口及城镇化水平预测 (43) 五、城镇土地利用引导 (45) 第二部分市域城乡统筹规划 (51) 第五章城乡资源环境控制与建设限制性分区 (52) 一、重要空间要素管制 (52) 二、建设限制性分区 (56) 第六章城镇体系 (59) 一、城镇体系现状分析 (59) 二、发展策略 (64) 三、市域城镇体系结构规划 (65) 四、规划建设指引 (71) 五、规划措施 (76) 第七章产业发展与空间布局 (78) 一、第一产业 (78)

二、第二产业 (80) 三、第三产业 (87) 第八章综合交通与枢纽体系 (100) 一、现状概况及主要问题 (100) 二、市域综合交通发展策略 (103) 三、规划布局 (103) 第九章公共服务设施体系 (108) 一、现状发展综述 (108) 二、发展目标及策略 (109) 三、商业设施 (110) 四、文化服务设施 (112) 五、医疗卫生设施 (116) 六、体育设施 (118) 七、教育科研设施 (121) 八、殡葬设施 (123) 九、城市基层治安管理机构设施 (125) 十、农贸市场 (125) 第十章历史文化资源保护 (127) 一、各级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 (127) 二、文物保护单位保护 (128) 三、优秀近现代建筑 (137) 四、古树名木保护 (137) 五、古建筑群(村落、街区) (138) 六、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140) 七、历史文化资源展现结构 (141) 第十一章环境保护 (142) 一、现状及分析 (142) 二、环境保护规划 (145) 第十二章公共安全与灾后重建 (154) 一、总体要求 (154) 二、抗震工程 (154) 三、防洪工程 (163) 四、消防工程 (169) 五、人防工程 (174) 六、灾后重建 (178) 第十三章市政基础设施 (180) 一、市域水资源利用 (180) 二、给水工程 (187) 三、排水工程 (195) 四、电力工程 (204) 五、通信工程 (212) 六、燃气工程 (218) 七、环境卫生工程 (226) 八、能源发展 (232) 第十四章城市性质与职能 (241) 一、城市性质 (241) 二、城市职能 (242)

(城市规划)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班级:09城乡 城市规划原理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1995-2020) 小组成员:邓静管念廖灿鹏 小帕刘谨赫樊琪 指导老师:张贞

国务院关于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批复 四川省人民政府: 你省《关于报请审批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请示》(川府发〔1997〕157号)收悉。现批复如下: 1、原则同意修订后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年至2020年)》(以下简称《总体规划》)。 2、成都市是四川省省会,西南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成都市的城市建设和发展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战略,合理利用城市各类用地及空间资源,统筹安排各项建设,不断完善城市功能,把成都市建设成为经济繁荣、科教发达、设施完善、环境优美的现代城市。 3、同意《总体规划》确定的3260平方公里城市规划区范围。在城市规划区内,实行统一的规划管理。要优化中心城的产业结构和用地布局,采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开发,引导城市向东部、南部发展。要加强中心城与周边卫星城的快速交通联系,严格保护规划的绿色隔离地带,防止连片发展。 4、严格控制城市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采取有效措施保护耕地,节约用地。到200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3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172平方公里以内;到2010年,城市实际居住人口控制在270万人以内,建成区建设用地控制在226平方公里以内。到2020年的城市实际居住人口和建设用地规模另行报批。 5、优化城镇体系结构与布局。重点建设中心城周边卫星城镇,特别是龙泉、华阳等中小城镇,逐步形成以中心城为核心,中小城市为主体,小城镇为基础的城镇体系。在市域城镇体系规划指导下做好县域城镇体系规划,加强城镇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促进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6、加强基础设施的规划建设。严格控制好的净空条件和铁路站场及公路枢纽建设用地。积极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城市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轨道交通与城市铁路要统筹规划,充分利用现有设施,形成安全、高速的轨道交通体系。加快城市路网系统的建设,改善中心城交通状况,促进城市新区的发展。要重视城市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提高城市污水处理率。加强城市电网改造建设和城市防灾设施建设,建立包括防洪、抗震、人防、消防等的城市综合防灾体系。 7、加大历史文化名城的保护力度。成都市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要正确处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和城市现代化建设的关系,切实保护好文殊院、大慈寺等历史文化保护区和武侯祠、杜甫草堂等各级文物保护单位及其周围环境。要按规划控制古城区的建筑高度,保持其传统风貌和格局。在城市建设中要重视城市设计,充分体现地方特色。 8、加强城市环境综合治理,切实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要综合治理污染源,特别要搞好河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成都城市简介

成都城市简介 成都(Chéngdū)位于中国四川省中部,是四川省省会,中国副省级城市之一,四川省政治、经济、文教中心,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计划单列市,也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成都是中国西南部重要的交通枢纽。成都古为蜀国地,秦并巴、蜀为蜀郡并建城,汉因织锦业发达专设锦官管理,故有“锦官城”之称,五代蜀时遍种芙蓉,故别称“芙蓉城”,简称“蓉”,1921年设市。 1993年,成都被国务院确定为西南地区的科技、商贸、金融中心和交通及通信枢纽,综合实力西部第一。 2007年,成都市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已获国务院正式批准,成为继上海浦东新区和天津海滨新区之后又一个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一、历史沿革 市名来历 成都历史悠久。据史书记载,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的古蜀国开明王朝九世时将都城从广都樊乡(今双流县)迁往成都,构筑城池。关于成都一名的来历,据《太平环宇记》记载,是借用西周建都的历史经过,“以周太王从梁山止岐山,一年成邑,三年成都,因之名曰成都”。五代十国时,后蜀皇帝孟昶偏爱芙蓉花,命百姓在城墙上种植芙蓉树,花开时节,成都“四十里为锦绣”,故成都又被称为芙蓉城,简称“蓉城”。成都是中国城址未变、延续至今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建于前311年),仅次于江苏的苏州(建于前514年)。 历史沿革 成都是我国西南开发最早的地区,是全国第一批(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从有确切记载算起。成都已有2300多年的历史。早在公元前四世纪,蜀国开明

王朝迁蜀都城至成都,取周王迁岐“一年成邑,二年成都”,因名成都,相沿至今。秦汉时期,成都经济文化发达。公元前316年,秦国吞并巴蜀。公元前311年,秦人按咸阳建制修筑城垣。公元前106年,汉武帝在全国设13州剌史部,在成都置益州剌史部,分管巴、蜀、广汉、犍为四部。秦末、汉初成都取代中原而称“天府”。西汉末年,公孙述称帝,定成都为“成家”。东汉末年,刘焉做“益州牧”,移治于成都,用成都作为州、郡、县治地。西汉时期,成都的织锦业已十分发达,设有“锦官”,故有“锦官城”即“锦城”之称;其他手工业如巢丝、织绸、煮盐、冶铁、兵器、金银器、漆器等手工业也很发达。秦汉成都的商业发达,秦时成都即已成为全国大都市,西汉时成都人口达到万户,近40万人,成为全国六大都市(长安、洛阳、邯郸、临洮、宛、成都)之一。“少城”为成都商业最发达的城区,那里商品堆积如山,商店、货摊栉比。此外,汉代成都的文学艺术也达到很高的水平,司马相如、扬雄、王褒是为时全国最有名的文学家,成都出土的汉代画象砖和画象石,绘画精美,内容广泛。 隋唐时期,成都经济发达,文化繁荣,佛教盛行。成都成为全国四大名城(长安、扬州、成都、敦煌)之第三位,农业、丝绸业、手工业、商业发达,造纸、印刷术发展很快,经济地位有所谓“扬一益二”(扬州第一,成都第二)。“蜀绣”为全国三大名绣之一,“蜀锦”被视为上贡珍品,产量全国第一。成都是中国雕板印刷术的发源地之一,唐代后期,大部分印刷品出自成都。成都除了有全国重要的菜市、蚕市外,还有“草市”,即分布在邻近地区的乡镇集市。唐代成都文学家云集,大诗人李白、杜甫、王勃、卢照邻、高适、岑参、薛涛、李商隐、雍陶、康术等短期旅居成都。唐代成都开发了开摩河池、百花潭等旅游胜地,贞观年间在城北修建了建元寺,唐朝大中年间改名为昭觉寺,称“川西第一丛林”。 宋元时期,成都鼎兴,经济文化更加发达。丝绸业规模扩大,品种增多,蜀锦花样由唐时的10多种发展到宋元时期的40多种,能织出天马、流水飞鱼、百花孔雀、如意牡丹等新花样,每年成都上交丝绸商品,占全国各地上交总数的70%以上。成都造纸水平很高,唐朝廷曾规定,国家图书馆的书必须用成都造的麻纸来抄写。唐宋之时,成都城东西南北都设有专门的蚕市、药市、花市灯会。由于商业发达,成都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北宋仁宗时,在益州(即成都)设官办交子业务,由官府公开印刷,发行“交子”。

(完整版)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

《东莞市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0年)草案建议书》 标题 打通深圳市光明新区光侨路、S358交界处与潮莞高速、莞深高速松山湖收费站之间的道路,路段全长只需10公里。 建议内容 1、物流运输意义非凡 近日,一则消息吸引了深圳、中山市民的广泛关注,中国采招网发出了深圳至中山跨江通道项目工程招标讯息。这预示着论证讨论了10多年的深中通道工程今年就要上马。有人据此分析,随着深中通道若干年后建成通车,深圳中山将开启“同城化”时代。 年初,中山市委全体上,市委副书记、市长陈良贤也支出在交通设施建设上,重中之重是要推进深中通道项目建设,在通过国家发改委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专家评审的基础上,按照A 3方案年内动工建设,并加快做好配套路网对接工程。今年准备在全市打通1320条村路。 另一方面通过招标公告显示,拟建的深中通道工程项目位于珠江下游核心区域,北距虎门大桥约30公里,南距港珠澳大桥约38公里,直接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深圳和中山两市。项目跨越珠江口内伶仃洋海域,全长约24公里,其中海中段长度约22.4公里,深中通道建成后,中山与深圳之间只需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 深中通道A3方案规划图

据了解,深中通道在建成后将实施免费通行,东莞西部城镇经广深高速直达深中通道而连中山、茂名、珠海等市和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 而东莞的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以及惠州的惠阳、大亚湾片区距离深圳CBD的距离在60公里以上,与深圳前海自贸区、深圳大空港区的对接将会越来越边缘化,这对莞城的发展极为不利,与“一带一路”、“同城化、一体化”的建设战略显然偏线。 若打通与深圳主干道-光侨路(双向10车道)之间的断头路连接至G94莞深高速与S20潮莞高速交界处的屏山出入口-屏安路,松山湖景生态园、大朗、黄江、塘厦等东南部城镇经光侨大道至深圳前海自贸区、西部空港区只需50-60分钟,而距离中山则只需一个半小时,西南至阳江、茂名则更大大缩短之间的距离。这将大大提高东南部城镇向南面的物流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而从屏安路至光侨路之间路段全长只不过10公里左右,投入成本低。 屏安路 光侨路 《光侨路-屏安路地图位置》 《深圳主干道-光侨路(双向10车道)》

成都市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技术规定

目录 1、总 则......................................................................................................................1.... 2、规划编制的内容及深 度...........................................................................................1... 3、规划编制的成果内容要 求.......................................................................................2... 4、规划成果的统一格 式.............................................................................................1..2. 5、附 则........................................................................................................................1..3.. 附 录......................................................................................................................1..4.. 附录 A :.......................................................................................................................1..4.. 附录 B :.......................................................................................................................1..5.. 附录C :.. . ...................附录D :.......................................................................................................................1..7.. 附录E :.......................................................................................................................1..8..

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分析报告

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作者:————————————————————————————————日期: 2

昆明市城市总体规划报告 昆明是古滇文化的发源地,历史悠久,古地质遗存和文化遗存丰富,风景名 胜独特,有着多民族文化传统和光荣革命传统,1982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昆明城濒临浩瀚的滇池,四周青山环抱,形成美丽的山水城市特点,从唐代建城至今已有1200多年历史,自元代设立行省以来,一直是云南省的政治文化中心。现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个,云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5个。城市格局和民居"一颗印"建筑体现了中原文化与云南文化的结合,并体现了云 南多民族和睦相处、各民族文化相互交融的特点。境内磷矿资源丰富,是云南省的重要工业基地,其中磷化工业、冶金、机床制造、食品、药品和卷烟生产在全 省占有重要位置。昆明也是全国著名的风景名胜区,有国家级风景区3个,旅游业十分发达,目前正按"面向东南亚、南亚的国际商贸旅游城"目标建设发展。 昆明过去存在的缺点是: 1.城乡覆盖面窄 2.建设缺乏指导 3.城中村发展无序,基础设施落后 4.公共空间,公共绿地缺乏 总体规划: 一、昆明市的定位(概括) 昆明主要有中央商务区、金融次中心、主城副中心……昆明主城区各区域的功能将得到明确,昆明由主城、呈贡新城、空港经济区组成核心区域,城市拓展空间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其中首次明确未来昆明将主要依托米轨线的改造,组成服务主城和呈贡及市域重要城镇的线网。 总体规划勾勒城市全貌 二、昆明区域功能 昆明是东南亚门户开放的枢纽,是国家级的历史名城,是重要的旅游商贸城市,是西南部中心城市 集中西山、昆明滇池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为城市生态控制带;集中轿子雪山风景区、寻甸红色旅游风景区、九乡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石林国家级风景名胜区、阳宗海旅游度假区等昆明市重点的风景区为城市生态景观控制区。 三、昆明市区域范围,城市形成五轴一核心的局势。 1)、昆明中心城区范围含昆明五华区、盘龙区、官渡区的全部行政辖区;西山区的主城二环路内以内地区的福海、前卫、马街、碧鸡四镇;呈贡县的洛羊、龙城、斗南、吴家营、大渔、马金铺六乡镇。总面积为1722平方公里(含滇池草海水域10.7平方公里)为经济贸易区。 2)、昆明城市的空间拓展方向应以东南、东北两个方向为主,远景向滇池流域外拓展空间。昆明南北向发展主轴,北翼以昆曲高速公路为主,南翼由昆玉高速公路、昆洛公路、南昆铁路、泛亚铁路等组成,是昆明城市空间拓展的主要发展轴。3)、昆明主城区将形成“核心—网络、两轴、两带”的开放式城市空间结构。两

成都市青羊区新城区城市设计

成都市青羊区新城区城市设计 项目概况 青羊区为成都市六城区之一,位于成都市中西部,是成都市的重要组成部分及核心。青羊新城区位于青羊区西部的苏坡、文家乡范围内,铁路西环线以西、成飞空军基地以东、武侯区以北、清水河以南,总用地面积约。 本城市设计根据项目定位和功能要求,结合区域资源条件、土地现状特征等,在用地范围内,进行合理的城市设计,提出满足城市规划条件的设计方案。城市设计的重点是区行政办公大楼和体育公园为主的中心区和光华大道与成飞大道沿线地区。 ? 城市设计原则 ·服从城市总体发展战略,可持续发展。 ·尊重和利用历史文化资源。 ·保护生态环境,创造地域特色景观。 ·营造以人为本的交通体系。 ·配置完善的服务设施;可操作性。 工作主要内容 1.项目的策划与研究 (1)青羊区城市建设研究 (2)城区空间拓展战略 (3)城市建设的水文化 (4)新城区重要建设项目 2.控制性规划内容 (1)规划结构 以上一层次规划为指导,在对土地使用现状、土地权属、批租资料等的调查基础上,综合分析新区土地利用现状的成因,研究经济区位及土地价值变化对本区发展建设带来的各种因素,通过多方案比较,确定了“一轴、两带、五大片区”的用地布局结构。 一轴: 是指沿着成飞大道贯穿用地南北的生态绿轴,这条轴线依托成飞大道,由南自北联系了区行政中心、体育公园、文化中心、城市门户、展览中心、成飞基地,又是青羊新区主要通道和景观轴线。 两带: 是指沿成温快速路和光华大道的发展带,其中沿着光华大道是新城区中心所在,是城区的公共服务中心和特色景观带,而沿着成温快速路则是城区的对外交通中心和物流商业发展带。 五大片区: “行政文化中心区”:主要位于光华大道两侧,规划拟将青羊区的行政中心迁至此处,也包括区一级的文化体育设施和区政府有关职能部门的用地,总面积约。 “北部综合发展区”:位于用地北部临近清水河,现状已有一些工厂、生活区和特殊用地,城市建设有一定基础,规划准备作为居住区为主的综合区域,计划安排居住人口万人。

(完整版)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实施评估报告

《重庆市万州城市总体规划(2003-2020年)》 实施评估报告 (征求意见稿)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 万州区规划设计研究院 二OO九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4) 一、总则 (5) (一)评估工作的意义 (5) (二)评估范围 (5) (三)评估对象 (6) (四)评估期限 (6) (五)评估依据 (6) 二、万州区城市建设现状情况综述 (8) 三、现行城市总体规划主要内容 (10) (一)03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10) 1、城市性质 (10) 2、城市规模 (10) 3、城市结构 (10) (二)局部调整后(07版总规)的主要内容 (11) 1、调整的原因及理由 (11) 2、调整的要点 (12) 四、评估主要内容 (14) (一)规划指标实施情况评估 (14) 1、主要经济社会指标分析 (14) 2、城市人口与用地规模实施评价 (17) 3、小结 (18) (二)建设用地使用情况评估 (18) 1、建设用地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18)

2、建设用地空间实施分布评估 (20) 3、主要建设用地类型实施评估 (20) 4、小结 (27) (三)重大项目建设实施评估 (28) 1、重大产业项目 (28) 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33) 3、公共服务设施项目 (33) 4、市政公用设施项目 (34) 5、环境生态与景观建设项目 (34) 6、小结 (34) (四)城市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5) 1、“三证一书”核发情况统计与分析 (35) 2、已发用地规划许可的项目实施完成情况分析 (36) 3、规划许可与建设用地发展态势评估 (37) 4、小结 (39) (五)新确定的重大项目对城市总体规划的影响与分析 (39) 1、重大产业项目建设 (40) 2、重大交通设施项目 (41) 3、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42) 4、市政设施建设项目 (42) 5、环境与景观建设项目 (42) 6、小结 (43) (六)其他强制性内容的执行情况分析 (43) 1、风景名胜区、历史文化风貌保护情况 (44) 2、生态环境保护及空间管制执行情况 (44) 3、城市防灾设施建设情况 (45) 五、实施绩效分析 (47) (一)总规实施起到的积极作用 (47)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简介 一、总规修编历程 2002年12月至2003年4月,成都市规划局邀请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等三家研究机构进行了成都市城市空间发展战略的研究工作,对成都市的空间布局、产业发展等重大问题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并提出对成都市总体规划进行修编的必要性。 2003年8月,成都市人民政府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建设部《城市规划编制办法》、建设部《关于同意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的函》、《成都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成都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修编大纲(2003-2020)》等组织修编《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2002-2020》。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至今已历经1年,通过了建设部、四川省和成都市三个层次的技术审查,共召开了部门协调会、各级政府汇报会等大小会议30多次,为规划修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综合协调了四川省和成都市有关产业、国土、水利、电力、电信、交通等20多个行业专业规划,在此基础上,提出本次城市总体规划的发展目标、城镇体系、城市性质与规模、空间布局、城市交通、园林绿化、城市景观、市政工程、近期建设、规划管理等有关规划内容。

二、总规修编背景及理由 (一)总体规划修编背景 1、十六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加快发展必须注意的“五个统筹”,并指出:“实行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保证国家粮食安全”。 2、四川省政府近期下发《进一步加强城乡规划监督管理意见》提出规划管理“九不准”;市政府着手整顿与加强城市规划管理,推进规划编制、规划管理、规划监督三分离的管理体制。 3、成都市第十次党代会召开,提出“把成都建设成为中国西部创业环境最优、人居环境最佳、综合实力最强的特大中心城市”的发展目标,以城市化为主线统筹城乡经济发展。 4、为适应国家与地方政府职能的调整与转变,城市规划编制重点与编制办法正酝酿着重大变化。 (二)总体规划修编理由 1、行政区划调整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案例分析报告

大、中、小城市总体规划方案分析—— 以广西柳州、陕西宝鸡、四川绵竹广济镇为例 Parti.大城市案例一柳州 概述 柳州,又称龙城,是广西重要的区域中心城市,广西工业名城、历史名城、文化名城、旅游名城。全市辖6县4区。作为广西最大的工业城市,柳州工业总量约占广西的三分之一。柳州是一座底蕴浓厚的历史名城和文化名城,也是一座充满风情的旅游名城。柳州的民族风情独具神韵,壮族的歌、瑶族的舞、苗族的节和侗族的楼,堪称柳州“民族风情四绝”。柳州市是一个位于广西壮族自治区中北部的城市,史称“龙城”,地形为“三江四合, 抱城如壶”,亦称“壶城”。■日H 日1EE泊匚

柳州风貌区位关系图 市域城镇体系空间结构规划: 1.城镇体系现状及规划结构 现状:从整体上看,属于“大城市+小城镇”的二元结构模式;中心城市是典型的政府主导的“自上而下”的城市化;其它城镇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农村市场建设和乡镇企业发展“自下而上”的;第三产业日益成为城市化的又一强大动力。 规划:由“大城市+小城镇”的模式向“特大城市+小城市” 发展模式转 变;由“自上而下”型城市化向“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多元复合型城市化转变;由市域低水平均衡型城镇化向相对极化型城镇化转变。 总体思路:规划构成“一圈一带二走廊”的城 融安——融水城镇带为次中心,沿湘桂线、枝柳' 柳州 都市圈:以柳州为核心,拉堡、柳城、穿 ' 口沙埔、雒容 ‘即以柳州 寨等 镇,以产业空间为核心,形成基础设施紧密联系的都市圈,作为市域城镇体系组织结构的核 心 。 融安——融水城镇带:以长安、融水为基础,以融安县浮石镇为结合点,构筑基本连片的城镇带。以此为基础,远景组建组团式结构的带形城市。 城镇发展走廊:湘桂线城镇发展走廊;枝柳线城镇发展走廊;其它次要城镇发展走廊。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_2020年)完整版

《市城市总体规划》(1995-2020年)|完整版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国文物保护法》、《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市政府,1995年11月)、“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的实际情况,

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 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3.2 规划期限:修编的总体规划期限为1995年-202年,其中:近期至2000年,中期至2010年,远期至2020年,远景展望至2050年。 4. 规划区围及规划层次划分: 4.1 规划区围:市域行政区围均为本次规划围,共12390平方公里。 4.2 本次规划按三个规划层次划分:第一层次为中心城,包括规划的外环路以所涉及的区、县有关乡镇围,面积为598平方公里;第二层次由中心城周边的2区、4县构成,包括青白江区、龙泉驿区、新都县、郫县、温江县的行政区围,以及双流县的北部地区,总面积2662平方公里;第三层次包括规划围除一、二层次以外的都江堰市、州市、邛崃市、崇州市、金堂县、新津县、大邑县、蒲江县,以及双流县南部地区,总面积为9130平方公里。本次规划重点是第一层次。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导读】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1. 引言 为了适应跨世纪建设现代化大都市的需要,根据国务院国发[1996]18号文件“关于加强城市规划工作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规划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四川省城市规划法实施办法》、《成都市社会经济发展“九五”计划和2010年远景规划》(成都市政府,1995年11月)、“成都市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基本农田保护规划的决定”(成府发[1995]198号)、经国务院1984年批准的《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1981-2000年)、国家建设部有关技术规范和标准,特修编1995-2020年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 2. 总体规划修编指导思想、规划原则: 2.1 规划指导思想:以实现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为准则,以实现“两个转变”(社会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的战略方针为指导,立足当前,着眼未来,根据成都的实际情况,量力而行,制定出分阶段发展规划。 2.2 规划原则 ①保持社会、经济和环境协调发展; ②合理使用土地,节约土地资源,大力保护耕地; ③城乡一体化,统一规划,分步实施,重点发展。 3.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规划期限: 3.1 总体规划修编的重点:完善市域城镇体系布局;确定都市区的发展格局;确定城市发展方向;优化中心城的用地结构;保护历史文化名城;改善城市生态环境;建立现代化高效率的城市基础设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