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格拉底教育思想述评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述评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述评

苏格拉底教育思想述评

文/程禹文

[摘要]苏格拉底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扣教育家。他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特色体现在以下六方面:他是第一个当公众教师的雅典人;他是把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教育家;他以培养造就有知识的治国人才为己任:他重视人的智慧发展和道德品质修养;他是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启发教学的创立者;他深情希望青年一代受到良好的教育。

[关键词]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一前399年)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世界文化名人,号称古希腊三杰,而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三杰之首,被西方学者尊为圣贤。他们的思想学说对西方文化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虽然,他们的教育思想体系还不够完整。但意义重大的是西方教育理论的形成和发展却是从这里开始起步的。本文试就苏格拉底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特色,谈几点看法,以求教于同志。

一、第一个当公众教师的雅典人

苏格拉底生于雅典附近阿洛佩凯的一个手工业者家庭,父亲索弗罗尼斯科斯是雕刻匠,母亲法伊纳列特为助产士。他早年学过雕刻技艺,也曾在他父亲选择的初等教师的指导下学习,熟读荷马等诗人的作品。学习过数学、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等多片面的知识,对哲学尤

感兴趣。苏格拉底曾自谓:“我一生从没有过过宁静的生活。我从不关心大多数人所关心的事情,诸如赚钱,建立舒适的家庭,谋求高官厚禄等:也没有参与如政治、秘密结社、结党等在我们城邦从未间断过的政治活动。”[1]苏格拉底从30岁开始,大部分时间都在从事教育工作,把主要精力放在考虑国家利益和公众利益上面,被认为是第一个当公众教师的雅典人。

苏格拉底活动的年代是雅典奴隶主民工制由兴盛走向衰落的时期。他目睹了希波战争及其结束以后希腊奴隶主民主制的繁荣,同时,也注意到了这一制度的主要缺陷。其基本的政治观点、思想比较保守,倾向于奴隶主贵族政体,而对于民主制采取怀疑的态度。他站在热爱雅典、忠于母邦的立场上,对雅典民主政治的缺点进行抨击。他也为当时雅典潜藏着或滋长着的危机,诸如法制观念淡化、道德日渐败坏、金钱权利的诱惑,而深为忧虑。他认为当时社会问题中最主要的是怎样教育青年成为一个好的公众。在他看来,教育最能使人获得理解力,要以政治美德去教育公众。教育失败了,国家也就危险了。为此,苏格拉底决心抛弃-切个人天伦之乐和物质享受,将主要精力放在教育公众和青年教育上,时间长达40年。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指控违犯法律,犯有不敬城邦旧神而引进新神和败坏青年的两大罪状,被判处死刑。苏格拉底没有留下文字著作,他的哲学思想和教育观点,主要是通过学生色诺芬和柏拉图的作品反映出来的,从而使我们看到古希腊这位教育家的活动和风采。苏格拉底是世界古代中期哲学史和教育史上饶有趣味的人物,黑

格尔曾说他是“具有世界史意义的人物”。[2]苏格拉底死后,他的思想学说多由大弟子柏拉图继承和发展。

二、把一生献身于教育事业的伟大教育家

苏格拉底是一位把个人全部时间和精力献身于教育事业的伟大教育家。

在长期的教育工作过程中,苏格拉底教学没一定的对象,更没有固定的地点场所,他的门人中既有贵族派,也有民主派;有本邦人,也有外邦人;有政治家,也有将军。从青年到老人,从富者到穷人,无论是普通的农民,还是手工业者都成了他教育的对象。他教无定时,体育馆、广场、街坊、商店成了自然的教室。苏格拉底说:“我愿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意奉陪。”[3]比如,由尤泰鲁斯就是-个“不得不亲手劳动来维持自己的生活”[4]当雇工的人。画师帕拉西阿斯、雕刻匠克雷多,制造胸甲的皮斯提阿斯都成为他的教育对象。

苏格拉底和当时活跃在雅典的智者派虽有表面上相似的地方,与他们又有很大的不同。智者派教人要收学费,他却分文不取,把教育人视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它是一位不受酬金的义务教育家、知识的无私奉献者。色诺芬回忆说:“尽管他(指苏格拉底)接待了许多希望听他讲学的人,其中有本国公众也有外国人,但他从来没有因为讲学而向任何人索取过报酬,而是以其丰富的学识毫不吝惜地向所有的人施教。”对受教育者它不仅不收取报酬,有时还愿意倒付钱,最大限度地嘉惠了那些愿领受他的教益的人们。从教学内容和方法上来看,

智者派侧重在雄辩术、文法、修辞,苏格拉底的教学内容重视道德、智慧、治国才能的培养,目的在于教人怎样做人。他的教学方法是谈话的方法,即著名的“苏格拉底法”。

2000多年前,苏格拉底对教育事业就是-个无私奉献给者。他一生克勤克俭、薄衣粗粮,不谋取个人利益,完全为了城邦公众的利益,这是值得我们学习的精神。

三、以培养造就有知识的治国人才为己任

苏格拉底以培养造就有知识的治国人才为己任,他培养治国人才的目的是为了雅典国家和未来。苏格拉底重视教育的作用,认为教育事业“对于人类有最大好处”。他一生除少数时候参加政治活动外,把全部精力和时间都花在了哲学和教育事业上,相信自己在“教育方面很精通”。[7]并为培养和教育奴隶主贵族国家需要的人才付出了辛勤劳动。苏格拉底从维护奴隶主贵族城邦的统治利益出发,提出教育目的是要培养造就有专门知识、有管理才能和训练有素的治国人才。他是一位加强国家政权建设的热情鼓吹者,希望通过教育培养出-大批的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关于教育目的的观点,在他和智者安提丰的谈活中明确地表示出来,有一次,当安提丰问他,即使他懂得政治,但他自己既然不参预政事,怎能想象他会使别人成为政治家的时候,苏格拉底回答说:“是我独自一人参预政事,还是我专心致志培养出尽可能多的人来参预政事,使我能够对政治起更大的作用呢?”[8]由此可见,苏格拉底把培养教育治国人才看成比自己亲身去从政更为重要。他以为培养从政人才,实际上是最大的从政。

苏格拉底倡导专家治国,认为群众缺乏理智和政治能力,治理国家只能依靠那些少数优秀人物,在处理城邦行政事务上,他主张只能“站在专家一边,即站在能提出真理权威一边”,[9]“应敬畏有专门知识的人更甚于敬畏其他所有人”。[l0]苏格拉底也反对当时盛行的以抽签办法选举执政和将军的所谓民主制。他谴责说:“用豆子拈阉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或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活,其危害是要比在管外国务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的。”[11]苏格拉底的专家治国的思想,后来成为柏拉图提出培养哲学王教育思想的基础。

苏格拉底把培养有专门知识的治国人才作为己任,并且不断地研究怎样使有才能的人能够当权的问题。对那些有执政能力的的人,它就积极鼓励他们出来参加城邦的政治管理活动。哈尔米戴斯就是很有才干又熟悉公共事务的一个,“远比当时执政的人们更有本领”。[12]那时,哈尔米戴斯不愿管理城邦的事务,苏格拉底就用各种不同的话劝勉他参加政府工作,指出:“不要轻忽城邦的事务,只要力所能及,总要尽力对它们加以改善:因为如果把城邦的事务弄好了,不仅对于别的公众,至少对你的朋友和你自己也有很大的好处。”[13]苏格拉底经常劝勉渴望担任公职的人学习业务,充分认识它们在所寻求的岗位上所应负的责任。比如,它认为一个青年想在城邦里担任将领而忽略学习,实在是一件可耻的事情,这样的人应该受到惩罚。没有军事知识的认识不能当军队指挥官的。“因为在战争的危急时

期,整个城邦都被交在将领的手中,如果他成功,整个城邦将会获得很大益处;如果他失败,整个城邦将蒙受很大的损失”。[14]苏格拉底的这一番话激起一个相当将领的年轻人前去学习军事知识的兴趣。当这位青年人学完战术归来,苏格拉底又对他讲,这还不够。因为战术只是将兵术的一小部分罢了。一个将领还必须能够为战争的必要事项进行准备,它必须能够为部队取得粮秣;必须是一个足智多谋、精力旺盛、谨慎、懂事、坚韧不拔而又精明强干的人;和蔼而又严峻;坦率而又狡诈;善于警惕而又巧于偷袭;谨慎周详而又大胆进取;知道如何排列阵营……这些品质都是一个想当将领的人所必须具备的。苏格拉底还帮助一个被选为骑兵指挥官的青年,研究如何改善骑兵,使他认识了解骑兵指挥官的两个责任:第一,改善士兵和马匹的情况;第二,不把照料马的责任单单留给士兵。起兵将领应懂得如何训练士兵,又怎样使自己取得这样的资恪。除此,作为一名指挥官还应该培养自己的演说能力,使之能够鼓舞士兵的战斗士气,从而激发每个战士的荣誉感。这样,就会在装备、马匹、纪律和奋勇迎击方面大大超过敌人。

苏格拉底认为.国家的领导者和行政管理人员必须具有广博的实用知识。在他看来,凡做一切事情都离不开知识,管理国家这种大事,就更需要丰富的知识。-个好的政治家的首要条件就是要具备广博的知识,不仅具有关于善、美德的知识,还要熟悉国家的情况。这样,他才有可能把城邦治理好,他要求每一个担任国家公职的人,都应该努力学好自己的业务,有独创的精神,适于管理公务。为达此目的,

苏格拉底不知疲倦地教给人们各种知识。色诺芬回忆说:“凡是一个善良和高尚的人所应该知道的事,只要他自己知道,他总是非常乐意地教导他们,如果他自己不熟悉的话,他就把他们带到那些知道的人那里去。他还教导他们,一个受了良好教育的人对于各门实际学问应该熟悉到什么程度。”[15]

苏格拉底主张人应该把时间和精力放在学习有用的东西上面,换句话说,应该学习那些能够直接应用的知识。例如,他说:“一个人学习量地学,只须学到在必要时,能够对于买进、让出或分配的土地进行正确的丈量,或者对于劳动量进行正确的计算,这是很容易的。任何专心研究过测量学的人,都会知道一块地有多大以及它是怎样测量出来的。”[16]他不赞成为了研究复杂难解的图形而学习量地学,因为他看不出这样做有什么用处,尽管他自己并非不懂这一套。苏格拉底认为,这样做会使人把整个精力都消耗在上面,以致许多别的有用的东西都无法学习了。

苏格拉底还劝人学习天文学,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知道夜间的时辰、月份节令,为了作水陆旅行、值夜班和其他必须按节令、月份或夜间工作的方便,以便利用征象来分辨上述时间。他认为这一切知识也是很容易从那些在夜间行猎、掌舵和许多其他职业上有必要知道这些事的人那里学到的”。[17]而至于为了分辨那些不在同一轨道上旋转的天体、行址和彗星,为了计算它们和大地的距离、它们旋转的周期和原因而消耗精力,这一切他都非常不赞成。

苏格拉底也劝人们学习算术,但对此也像对于其他事情-样,他

总是劝人避免作那些无意义的劳动。无论什么有用处的事,苏格拉底总是亲自和他的门人共同研究、共同进行考察。

苏格拉底就是这样以教育去培养造就有广博知识的治国人才,这在当时来说是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一个进步。应该承认,在古希腊奴隶社会时代,培养一批有德行、有知识、有才能的治国人才,担任国家各级领导,总比那既未受过专业训练、或采取抽签办法、或者以其他方式而取得行政领导资格的人要强得多。当年,苏格拉底重在培养治国人才的作法和意义,对我们今天的现实而言仍有启示意义,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任务的实现。事情成败的关键不也是一个人才问题吗?

四、重视人的智慧发展和道德品质修养

德国哲学家文德尔班曾经说过:“苏格拉底以其外在特征、独到的品格、哲学推理的新风格,开辟了哲学史上的新纪元。”[18]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着重探讨宇宙的本原。而苏格拉底对研究自然界不感兴趣。他认为,客观世界的一切都是由神安排好的,就连人的灵魂也是由神安排的,真理就在人的心灵中,大力宣传神学唯心主义。因此,他强调哲学的目的在于研究人类自身,他以德尔菲神庙墙上所刻的警句“认识你自己”为终生的格言。因此他认为,人的智慧贵在“自知其无知”,从认识自己开始,达到认识的最高境界--善和接近智慧。苏格拉底认为,他自己的智慧远远高于别人,就是因为他承认自己一无所知并孜孜不倦地探求着,这是苏格拉底留给我们的宝贵的教育思想。可以这样说,苏格拉底的哲学研究范畴是以伦理为中心,

包括政治、伦理、实际知识和教育等方面的内容的伦理哲学,在西方哲学史上,他第一次把伦理问题作为哲学研究的主题和主体,实现了从自然哲学到伦理哲学的重点转移,开辟了哲学研究的新阶段。

从伦理哲学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把道德修养作为教育的终极目的,提出了维护奴隶上贵族利益的道德观念,他发展了智者派学者普罗塔哥拉的“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说法,主张“有思考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这一命题的含义,就是说人们只有认真深刻的思考才有可能达到道德的完备。在他看来,有思考能力的人,就是那些智慧和才能优异的少数贵族,他们具备了智慧、正义、勇敢、节制等优秀品德。所以,奴隶制城邦国家政权应由这些人去管理。

在柏拉图所著的《美诺篇》内,比较详细地记述了有关苏格拉底与美诺讨论道德教育的问题。美德是什么?苏格拉底认为,美德是一种善,知识包括一切的善,从而提出“美德即知识”的教育观点。美德既然是知识,美德就可以由教育得来,美德不是天生的,美德是可教的,即德行可教。在西方教育史上,苏格拉底最早提出了知识和德行的关系,以及教育在培养德行中的作用。但是,苏格拉底把知识和道德等同起来,有知识的人必然也就具备了美德,这个说法显然是片面的。知识和美德并不能划等号,有了知识并不就等于具备了美德。他的美德不能没有知识的观点,还是有道理的,他重视道德品质修养和人的智慧的发展,是应该给予肯定的。

五、西方教育史上最早的启发教学的创立者

苏格拉底的教育教学手段采用的是一种谈话的方法,即通过问答

引导人们思考问题达到教育的目的,这在西方教育史上是最早的启发教学。后人将他的问答法教学形式称为“苏格拉底方法”,或称“产婆术”(精神助产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所倡导的启发式就是从苏格拉底方法发展来的。

苏格拉底的母亲谙于产婆术,他受母亲帮人助产接生的启发,将此方法运用于人的思想的产生。苏格拉底没有固定的教馆,教育对象不分男女老少、贫富贵贱,他在大街、集市、运动场、剧场无拘无束地和人们交谈,讨论政治、战争、哲学、宗教、艺术、爱情、婚姻、家庭等等问题,引导人探求真理形成正确的思想,取得关于道德的完善无误的概念。

苏格拉底的这种谈话问答式的启发教育教学,大体过程基本上可分为讥讽和助产术两个主要步骤进行。第一步是讥讽。他在和各种各佯人物讨论问题时,总是先装出自己对什么都不懂的样子,引起对方提出问题,让人家自己先回答。如果对方答错了,他也不马上纠正谬误,而是进一步提出补充的问题,加以引导。苏格拉底之所以这样教人,就是为了引导人发现自己认识上的矛盾,怀疑自己已有的知识,使人自知其无知,从而更积极思考去寻找问题的答案。第二步是助产术。苏格拉底认为,他自己的任务就是充当“智慧的产婆”,在启发对方发现自己认识的混乱,并否定原有认识的基础上,引导人们走上正确认识的道路,即“帮助真理出世”。这一步是让人取得真理性的认识,最后形成概念。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一书中,记录了苏格拉底与一个自负青年尤苏戴莫斯关于“正义”问题的一段对话。

文字虽然长一些,但这是苏格拉底方法的一个比较有典型意义的例子,故转引在下面以帮助了解认识其问答方法的特点。尤苏戴莫斯想作一名政治家,苏格拉底便向他提出了有关正义的问题,并且问尤苏戴莫斯是否可以举出什么是正义的作为和什么是非正义的作为。于是,尤苏戴莫斯回答说“能够”。苏格拉底便建议他把正义的作为放入一边,非正义的作为放入另一边,接下去问道:“虚伪是人们中间常有的事,是不是?”苏格拉底问。“当然是。”尤苏戴莫斯回答。“那么,我们把它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苏格拉底问。“显然应该放在非正义的一边。”“人们彼此之间也有欺骗,是不是?”苏格拉底问。“肯定有。”尤苏戴莫斯回答。“这应该放在两边的哪一边呢?”“当然是非正义的一边。”“是不是也有做坏事的?”“也有。”尤苏戴莫斯回答。“那么,奴役人怎么样呢?”“也有。”“尤苏戴莫斯,这些事都不能放在正义的一边了?”“如果把它们放在正义的一边,那可就是怪事了。”“如果一个被推选当将领的人奴役一个非正义的敌国人民,我们是不是也能说他是非正义呢?”“当然不能。”“那么,我们得说他的行为是正义的了?”“当然。”“如果他在作战期间欺骗敌人,怎么样呢?”“这也是正义的。”尤苏戴莫斯回答。“如果他偷窃、抢劫他们的财物,他所做的不也是正义的吗?”“当然是。不过,一起头,我还以为你所问的都是关于我们的朋友哩,”尤苏戴莫斯回答。“那么,所有我们放在非正义一边的事,也都可以放在正义的一边了?”苏格拉底问。“好象是这样。”“既然我们已经这样放了,我们就应该再给它划个界线:这一类的事,做

在故人身上是正义的,但做在朋友身上,却是非正义的,对待朋友必须绝对忠诚坦白,你同意吗?”苏格拉底问。“完全同意。”尤苏戴莫斯回答。苏格拉底接下去又问道:“如果一个将领看到他的军队士气消沉,就欺骗他们说,援军就要来?因此,就制止了士气的消沉,我们应该把这种欺骗放在两边哪一边呢?”“我看应该放在正义的一边。”尤苏戴莫斯回答。“又如儿子需要服药,却不肯服,父亲就骗他,把药当饭给他吃,而由于用了欺骗的方法竟使儿子恢复了健康,这种欺骗的行为应该放在哪一边呢?”“我看这也应该放在同一边。”尤苏戴莫斯回答。“又如,一个人因为朋友意志沮丧,怕他自杀,把他的剑或其它这一类的东西偷去或拿去。这种行为应该放在哪一边呢?”“当然也应该放在同一边。”尤苏戴莫斯回答。苏格拉底又问道:“你是说,就连对于朋友也不是在无论什么情况下都应该坦率行事的?”“的确不是。”尤苏戴莫斯回答;”如果你准许的话,我宁愿收回我已经说过的。”[19]

苏格拉底就是这样和人们讨论各种人生的问题。亚里士多德给予苏格拉底以及高的评价,他认为苏格拉底的最大贡献就是首次提出归纳法和定义的方法,指出:“有两样东西完全可以归功于苏格拉底,这就是归纳论证和-般定义。这两样都是科学的出发点。”[20]苏格拉底的谈话式的教学方法,其显著的特点是引导人们去思索,学会逻辑地思考问题。他不是将系统的具体的只是直接向受教育者传授,也不是将现成结论强加于对方,而是通过问答、交流和争辩的方法来宣传自己的哲学观点和教育主张。显然,这种方法含有归纳的因素,但

又不是单纯的归纳。它有助于人的积极思维,调动受教育者的主动性,激发人们去学习知识。把苏格拉底方法运用在教学上,可以使人把获得规律性的知识作为教学的中心任务。但也应该看到,这种问答式的教学方法,需要建立在受教育者要有追求知识的愿望和热情的基础上,受教育者还须已有了-定的事实和知识,否则问答谈话难于进行。苏格拉底的这种问答法是在有了-定的知识和具有推理能力的成年人中使用,而不适合幼年儿童,对于大多数少年儿童还应该是讲授系统的文化知识,问答的方法则可以作为辅助的教学方法。

六、深情希望青年一代受到良好的教育

苏格拉底对希腊未来有高度的责任感,他把希望寄托在广大青年人身上,深情希望青年-代受到良好的教育。苏格拉底喜欢和青年人交往。色诺芬回忆沉:“苏格拉底无论做什么事情,或在什么情况下,对人都很有帮助,以致对任何一个肯思考的人来说(即使他只有很平凡的分辨能力),极其明显的是,没有什么比随时随地和苏格拉底交往、言谈,更有益处的事了。”[21]青年们从他那里获得了有益的教诲。苏格拉底热爱青年,他鉴别青年人的善良品质是通过他们学会他们所注意的事物的速度,他们对于所学得的事物的记忆能力,以及他们对于学习一切有助于管理好家务、庄园、城邦和成功地处理人类事物的知识的渴慕程度来判断的。苏格拉底认为,这样的人在受了教育之后,不仅他们个人会得到幸福,管理好自己的家乡,而且还会给别人和整个城邦都带来幸福。

苏格拉底针对青年身上存在的不同情况和特点,教育青年的方法

并不都是一样的。对那些自以为禀赋好而轻视学习的人,他就教导他们:越是禀赋好的人越需要受教育。他说:“烈性而桀骛不驯的良种马,如果在小的时候加以驯服,就会成为最有用、最骁勇的千里马,但如果不加以驯服,则始终是难以驾御的驽材而已。”[22]苏格拉底认为,青年人受到好的教育就能成为优良有用的人,如果受的教育不好,他们的意志越坚强,就越容易犯错误,甚至走上犯罪的道路。他以训练猎犬为喻,品种最优良的、最经得住疲劳的、最善于袭击野物的猎犬.如果经过良好的训练,就会最适于狩猎,而且最有用处;但如果不经训练,就会变得无用、狂暴、而且最不服使唤。教育培养青年也是同样,苏格拉底指出,禀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当怎样做人的活,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因为他们能够做出极多、极大的业绩来;但是,如果没有受过教育而不学无术的话,那他们就会成为最不好、最有害的人,因为由于不知应该选择做什么,就往往会插手干一些罪恶的事情,而且由于狂傲激烈、禀性倔强、难受约束,就会做出很多很大的坏事来。

苏格拉底深情教育青年们,幸福不在于财富,而在于知识,在于做对人类有贡献的人,并获得人们的尊敬。对于那些以财富自夸,认为不需要受教育,财富会成就他们的心愿,使他们受到人们尊敬的人,苏格拉底就热情地教导他们,说:“只有愚人才会自以为不用学习就能够分辨什么是有益的和什么是有害的事情。也只有愚人才会认为,尽管不能分辨好歹,单凭财富就可以取得自己所向往的并能做出对自

己有利的事情。只有呆子才会认为,尽管不能做出对自己有利的事情,但这也就是做得不错了。而且也就是为自己的一生作了美好的或充分的准备了。只有呆子才会认为,尽管自己一无所知,但由于有财富就会被认为是个有才德的人,或者尽管没有才德,却会受到人们的尊敬。”[23]苏格拉底这种特别看重青年一代教育的思想,在今天仍然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苏格拉底,如同中国的孔子、印度的释迦牟尼-样,在世界文化教育史上享有声望的历史人物。他在政治、哲学思想上虽然有很多保守的地方,但是,在教育思想和教育活动方面,却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教育观点和方法。他对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精神,重视培养造就有知识的治国人才,“知德统一”的教育观点,苏格拉底教学法和热诚关心青年的教育的教育思想等等,这些都是苏格拉底留给后人的珍贵遗产。今天,为了发展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教育,苏格拉底的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醒世之论,对我们仍具有重要的历史启示,这也正是我们研究苏格拉底及其教育思想的现实意义。

注释:

[1][3][9][10]柏拉图:《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柏拉图对话集》,72、66、67、93、92页,上海三联书店,1988。

[2]黑格尔:《哲学史讲演录》,第2卷,39页,商务印书馆,198l。

[4][5][6][7][8][11][12][13][14][15][16][17][19][21][22][23]色诺芬:《回忆苏格拉底》,78、20、193、38、8、110、112、84、85、182,183、145-147、138、139页,商务印书馆,1984。

[18]文德尔班:《哲学史教程》上卷,101页,商务印书馆,1987。

[20]北京大学哲学系编译;《西方哲学原著选读》,上卷,58页,商务印书馆,1985。(完)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 (一)生平 苏格拉底出身平民,他的父亲是一个石匠。他从小跟父亲学手艺,掌握了一手熟练的雕刻技术。本来苏格拉底有可能成为一个雕刻家的,但他却对哲学和科学更感兴趣。当时没有固定学校,他便到处求学,向各种学问的大师学习,听过许多人的讲学,被公认为有全面教养的人,受过当时所需要的一切教育。 史书记载,苏格拉底的长相丑陋,秃脑袋、大扁脸、突眼睛、朝天鼻,还有一张其大无比的嘴巴。但苏格拉底对自己的相貌却有着与众不同的看法:“实用才是美的。一般人的眼睛深陷,只能往前看;而我的眼睛可以侧目斜视。一般人的鼻孔朝下,因而只能闻到自下而上的气味;而我可以闻到整个空气中的美味。至于大嘴巴、厚嘴唇,可以使我的吻比常人更加有力、接触面更大。” 苏格拉底生活在雅典的全盛时期。这时雅典的经济、政治和文化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正是在这种情况下,苏格拉底开始了他在哲学领域里的遨游。他既不局限于前人的知识,也不满足于自己所学,他整日思考、探索,甚至达到了废寝忘食的地步。终于,他取得了非凡的成就,提出了一系列哲学命题,成为西方一代哲学大师。 苏格拉底一生没有留下任何文字性的著作,但他的影响却非常巨大。后人对其活动、思想的了解和研究,主要依据于他的学生柏拉图、色诺芬等人的著作。

(二)教育思想 1、“美德即知识” 伦理问题是苏格拉底的哲学的主题,也是他的教育思想的主题,他一生都在以伦理的要求自励并以之教人。 苏格拉底到处劝勉人们“把精力用在高尚和善良的事上”,教育人们要“努力成为有德行的人”。“美德即知识”是苏格拉底伦理学的最重要的命题,也可以说是苏格拉底道德教育思想的核心。在他看来,人的行为之善恶,主要取决于他是否具有有关的知识。人只有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才能趋善避恶。由此,苏格拉底提出了“美德即知识”的命题。从“美德即知识”的观点出发,苏格拉底提出了"德行可教"的主张。这种主张不仅否定了当时盛行于希腊的道德天赋的观念,而且赋予道德以一种普遍的基础。由于强调知识与道德之间的内在联系,就肯定了知识的传授与道德教育之间直接相关;同时,由于认识到道德的知识基础,也就是为道德教育的进行找到了一条重要的途径。 2、苏格拉底方法 为了有效地传授知识,以达到道德教育的目的,苏格拉底提出了他著名的教学法--"苏格拉底方法"(产婆术)。 所谓"苏格拉底方法",是指在与学生谈话的过程中,并不直截了当地把学生所应知道的知识告诉他,而是通过讨论问答甚至辩论万式来揭露对方认识中的矛盾,逐步引导学生自己最后得出正确答案的方法。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中,记述了苏格拉底与学生讲座

经典演讲之六十八——最后的辩护【古希腊】苏格拉底

最后的辩护 (公元前399年) 【古希腊】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公元前469-前399),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公元前399年,墨勒图斯等人以“信奉异端邪说”为借口,对苏格拉底进行审判,本文是他有法庭上的辩辞。 亲爱的雅典同胞们!所剩下的时间不多了,你们就要指责那些使雅典城蒙上污名的人,因为他们把那位智者苏格拉底处死;而那些使你们也蒙上污名的人坚称我是位智者,其实并不是。如果你们再等一段时间,自然也会看见终结一生的事情,因为我的年纪也不小了,接近死亡的日子实在也不远了。但是我并不是要对你们说话,而是要对那些欲置我于死地的人说话。同胞们:或许你们会以为我被定罪是因为我喜好争辩,其实如果说我好辩的话,那么只要我认为对的话我或许还可以借此说服你们,并替自己辩护,尚可免处死刑;其实我并不是因好辩被判罪,而是被控竟敢胆大妄为向你们宣传异端邪说,然而那些话只当过像平常别人告诉你们的话一样而已。 但是我不以为,为了避免危险起见,就应该去做不值得一个自由人去做的事,也不懊悔我用现在这样的方式替自己辩护。我宁可选择死亡,也不愿因辩护生生存。因为不管我还是任何其他的人,在审判中或打仗时,利用各种可能的方法来逃避死亡,都是不对的。在战时,一个人如想逃避死亡,他可以放下武器,屈服在敌人的怜悯之下;而且,尚有许逃避死亡之策,假如他敢做、敢说的话。 但是,雅典的同胞啊!逃避死亡并不难,要避免堕落才是难的,因它跑得比死要快。我,因为上了年纪,动作较慢,所以就被死亡赶上了;而控告我的人,他们都年轻力壮,富有法力,却被跑得较快的邪恶、腐败追上了。现在,我因被他们判处死刑而要离开这个世界;但他们却背叛了真理,犯了邪恶不公之罪。既然我接受处置,他们也应该接受判刑,这是理所当然之事。 下一步,我要向你们预言到底是谁判我的罪,及你们未来的命运如何:因为人在将死之际,通常就成了先知,此时我正处于这种情况。同胞们!我告诉你们,是谁置我于死地的吧!而在我死后不久,天神宙斯将处罚你们,比你们加害在我身上的更加残酷,虽然你们以为对自己的所作所为不需负责,但我敢保证事实正相反。控告你们的人会更多,而我此时在限制他们,虽然你们看不见;并且他们会更加的凶狠,由于他们较年轻,而你们也将更愤怒。如果你们认为把别人处死,就可以避免人们谴责你们,那你们就大错特错了。这种逃避的方式既不可能也不光荣,而另外一种较光荣且较简单的方法,即是不去抑制别人,而是注意自己,使自己趋向最完善。对那些判我死刑的人,我预言了这么多,我就些告辞了。 但对于那些赞成我无罪的人,我愿意趁此时法官正忙着,我还没有赴刑场之际,跟你们谈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在我死前陪着我吧!同胞们!我们就要道声再见了!此时没有任何事情能阻碍我们之间的交谈,我们被允许谈话,我要把你当成朋友,让你们晓得刚刚发生在我身上的事是怎么一回事。公正的判官们!一件奇怪的事发生在我身上,因为在平常,只要我将做错事,即使是微小的琐事,我的守护神就会发出他先知的声音来阻止我;但是此时,任何人都看到了发生在我身上之事,每个人都会认为这是极端罪恶的事,而在我早上离家出门时,在我来此赴审判时,在我要对你们做演讲时,我都没有听到神的警告。在其他场合,他常常在我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时,他都会来反对我。那么,这是什么原因呢?我告诉你们:发生在我身上的事,对我来讲反而是一种祝福;我们都把死视为是一处罪恶,那是不正

孔子与苏格拉底的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孔子与苏格拉底的差异 黄津成(现供职于杭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撰写于2002年 在教育史上,孔子与苏格拉底都是启发式教学方法的首倡者,但他们的启发式教学法却有着本质上的差异。 孔子所处的春秋时代,中国的文明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积累了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典籍,已经形成了相当稳定的文化传统。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中成长起来的孔子,自然地形成了承袭的、宣教的学习(治学)态度。因此,他的启发式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启发弟子们更好地接受已有的文化知识,而非去发现新的知识,创造新的学说,“好古而不作”既是孔子的治学态度,也是孔子教学的重要原则。所以孔子的启发式在其本质上是一种接受式的启发法。 苏格拉底所处的希腊时代,西方文明才刚刚起步,成文的文化典籍很少,文化传统也还没有成形,这就使得苏格拉底的教育活动中没有既成的、公认文化道统可资遵循,也没有权威的古圣先贤规范他的思维,因此他拥有自由的思想和另立新说的自由天地,于是形成了他批判的、探索的治学态度。这样,苏格拉底的启发法------“产婆术”是发现式的,他通过让人发现自己的无知,从而努力地去认识、理解自己的世界,发现知识。这种

学习方法是一种发现的、研究的、批判的学习方法。 孔子与苏格拉底是中国与西方教育史上、思想史上的居于开创地位的伟人,这种来自于起点的不同,耐人寻味。这种不同与差异给人以启发:文化的丰富传统,历史的丰厚资源,为教育、学习,也为思想的发展提供了厚实的基础,但也制约了创造力的发展,成为对自由思想的一种限制。文化传统的“浅”,使教育、学习和思想缺少了丰富性,但却造就了创新、发现、研究的品格。 历史的作用是一分为二的。如何正确地对待传统,对待文化遗产,是一个需要认真研究的问题。 2002.5

西方最伟大的30位哲学家

中西方最伟大的哲学家圣贤 (注:本文乃根据哲学家的成就、贡献及深远影响所整理,属个人观点) A,西方最伟大的30位哲学家 一,古希腊时代: 1泰勒斯——有记载的第一位西方哲学家、古希腊7贤之一。水, 2毕达哥拉斯——西方理论数学的创始人、“数学鼻祖”、毕达哥拉斯定理的发现者、毕达哥拉斯学派创始者。数,3赫拉克利特——流变思想的发现者。 火,逻各斯, 提出“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一切都在流变之中”。 4巴门尼德—— (1)所提出的“存在”使哲学摆脱了用具体物质形态说明世界本原的原始朴素形式,是认识史的重要进步; (2)“基于逻辑的形而上学”的创造者;

【即创造了一种形而上学的论证形式,这种论证曾经以不同的形式存在于后来大多数的形而上学者的身上,直迄黑格尔为止】; ——或者说,巴门尼德在对逻辑推理领域中提出了一种独特的见解方法。 (3)提出“要么存在着存在,要么存在着不存在”; (4)埃利亚学派创始者; 5芝诺——斯多葛学派创始者。被亚里士多德誉为“辩证法的发明者”。 提出了增强思辨能力、提高思维境界的“芝诺悖论”。 6-7留基波、德谟克利特——肯定了空间存在、提出了原子概念。其原子理论:不仅是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最高成就,也是超越了古人思想的科学理论。 8-10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古希腊三杰。【古希腊7贤有两种说法,其中一种说法就有他们三位】 11伊壁鸠鲁——成功地发展了阿瑞斯提普斯(Aristippus)的享乐主义,并将之与德谟克利特的原子论结合起来。

【注:只有不了解哲学的人,或者可悲的人,才会把伊壁鸠鲁的享乐主义与贬义的享乐行为(如纵酒、纵欲)相挂钩!】 12普罗提诺——整个古希腊哲学伟大传统的最后一个辉煌代表。 (1)其学说融汇了毕达哥拉斯和柏拉图的思想以及东方神秘主义的流溢说; (2)其思想对中世纪神学及哲学有很大影响。 二,中世纪 13圣.奥古斯丁——把哲学与神学调和起来,以新柏拉图主义论证基督教教义。 (1)基督教思想家,欧洲中世纪基督教神学、教父哲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2)在罗马天主教系统,他被封为圣人和圣师,并且是奥斯定会的发起人。 (3)对于新教教会,特别是加尔文主义,他的理论是宗教改革的救赎和恩典思想的源头。

【高考历史必修一】28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解析版)

易错易混点28、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 错因归纳:对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思想相同点及在目的、内容、影响方面的不同点疏于归纳。释疑解惑 孔子苏格拉底目的为奴隶制度服务,恢复周礼挽救世风日下的雅典民主政治 主张核心为“仁”,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 主张为政以德的民本思想;强调“礼”, 压抑人性;注重人的社会性;首创私人讲 学,主张“有教无类” “知识即美德”;崇尚人性自由;强调 人,反对神,主张个性解放和个人价 值;“善是人的内在灵魂” 不同点 影响开创了儒家学说,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主 流思想的基础 崇尚知识和自由的理性精神,对后世 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同点强调道德和知识的作用;都主张追求个人的善;追求个人品性的修养 真题突破 1.(2011·北京文综·20)某位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这位哲学家是( ) A.普罗泰格拉(普罗塔格拉) B.苏格拉底 C.柏拉图 D.亚里士多德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古希腊哲学家首次让哲学“成为探究生活和道德、善与恶所必需”的学问,说明这位哲学家重视道德的作用,强调知识的作用,认为人必须具有知识,才能达到善;无知是一切罪恶的首要根源。他把道德和知识合二为一,认为道德行为必须以知识为基础,最高的知识就是对“善”这个概念的认识,而善包括健康、财富、地位、荣誉以及正义、勇敢等美德。 2.(2011·全国新课标文综·27)苏格拉底在受审时申辩说:“打一个可笑的比喻,我就像一只牛虻,整天到处叮住你们不放,唤醒你们、说服你们、指责你们……我要让你们知道,要是杀死像我这样的人,那么对你们自己造成的损害将会超过对我的残害。”这段话表明苏格拉底( ) A.维护公民生存权利 B.捍卫思想自由原则 C.抗议雅典司法不公 D.反对贵族专权暴政 【答案】B 【解析】苏格拉底的本意是强调思想自由而不是公民生存权利,A项排除;C项与题干材料

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比较

苏格拉底与孔子教育思想的比较 孔子和苏格拉底,几乎是同一时期产生于不同两个国家和文化的两位著名的教育家,一个来自东方中国,一个来自西方希腊,不同的文化熏陶,不同的时代背景,但文化往往是相通的,地域的差别阻挡不了两位智者精神层次的交流和相通之处。 教育对象上,两者认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力。孔子认为“有教无类”,孔子所处的是春秋战国时期,教育被贵族所垄断,平民根本没有受教育的权利,高昂的学费也不是一般平民能承受得起的。孔子并不认同这一观念,他创办私学,并提出“有教无类”的办学方针,提出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战争使得文化学术下移,私学的规模进一步扩大,这不仅适应了时代的需求,还满足了平民受教育的愿望。而苏格拉底认为人有天赋的差异,但是都应接受教育而获取知识、完善美德,这与孔子的“有教无类”思想是很相似的。苏格拉底说:“我愿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听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看出他的想法,即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并且从他的弟子中我们同样可以看出这一点,他的弟子囊括了出生豪门的富家子弟,出生贫寒的手工业者等各行各业的人。教育方法上,两者都采用启发式教学方法。孔子是启发诱导,因材施教,学思结合,知行统一。他主张在教学过程中先让学生认真思考,思考很长时间但还想不通的,可以去启发他;经过思考后已经有所领

悟的,但不能以适当的言词表达出来得,此时可以去开导他。他强调教师的启发是建立在学生思考的基础上进行的,启发之后,应让学生再思考,获得进一步的领会,并能举一反三。苏格拉底的“苏格拉底方法”,又称之为“产婆术”。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循循善诱,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相比之下,两者都注重启发学生的思维,试图通过学生本身的学习发现进步,这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创造力。 教学内容上,两者都注重文德教育。孔子说:“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用现代的话说就是以文学、品行、忠诚和信实教育学生,这是孔子教学内容四个基本方面,我们可以明显的看出“文”是排在第一位的,历史上的孔子在教育方面确实是偏重文教的。《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书”是孔子所使用的基本教材,但与此同时,孔子也没有忽略技能技巧的培养,他也要求学生学习礼、乐、射、御、书、数等“六艺”。而苏格拉底呢,他认为美德即知识,他教人学会做人,成为有德行的人并学习广博而实用的知识,强调了知识对人的重要性。同时,他主张教人锻炼身体,他认为健康的身体无论在平时还是在战时,对体力活动和思维活动都是十分重要的。而健康的身体不是天生的,只有通过锻炼才能使人身体强壮。

哲学家苏格拉底

哲学家苏格拉底 1.简介:(公元前469—公元前399),著名的古希腊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和他的学生柏拉图,以及柏拉图的学生亚里士多德被并称为“古希腊三贤”,更被后人广泛认为是西方哲学的奠基者。 2.著作:无 关于苏格拉底的书《苏格拉底这样思考:通向幸福生活的16种方式》 《苏格拉底传》《与大师相遇——真理的追求者》《回忆苏格拉底》《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的申辩》《苏格拉底的审判》《色诺芬笔下的苏格拉底对话》 《苏格拉底的困惑》《苏格拉底之道》《苏格拉底的最后日子》《苏格拉底之死》 《谈话录》《理想国》《蝉》 3.哲学观点 (1)伦理学说 苏格拉底建立了一种知识即道德的伦理思想体系,其中心是探讨人生的目的和善德。他强调人们应该认识社会生活的普遍法则和“认识自己”,认为人们在现实生活中获得的各种有益的或有害的目的和道德规范都是相对的,只有探求普遍的、绝对的善的概念,把握概念的真知识,才是人们最高的生活目的和至善的美德。苏格拉底认为,一个人要有道德就必须有道德的知识,一切不道德的行为都

是无知的结果。人们只有摆脱物欲的诱惑和后天经验的局限,获得概念的知识,才会有智慧、勇敢、节制和正义等美德。他认为道德只能凭心灵和神的安排,道德教育就是使人认识心灵和神,听从神灵的训示。这种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伦理思想,后来被安提斯泰尼继承和发展,形成以强调禁欲为特征的犬儒学派;而苏格拉底伦理思想中所包含的快乐论思想,则被亚里斯提卜继承和发展,形成主张享乐的居勒尼学派。柏拉图全面继承了苏格拉底的伦理思想体系,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苏格拉底强调知识的重要性,认为伦理道德要由理智来决定,这种理性主义的思想,在以后西方哲学思想的发展中,起了积极作用。 (2)教学的方法上,苏格拉底通过长期的教学实践,形成了自己一套独特的教学法,人们称之为“苏格拉底方法”,他本人则称之为“产婆术”。他母亲是产婆,他借此比喻他的教学方法。他母亲的产婆术是为婴儿接生,而他的“产婆术”教学法则是为思想接生,是要引导人们产生正确的思想。 “苏格拉底方法”自始至终是以师生问答的形式进行的,所以又叫“问答法”。苏格拉底在教学生获得某种概念时,不是把这种概念直接告诉学生,而是先向学生提出问题,让学生回答,如果学生回答错了,他也不直接纠正,而是提出另外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从而一步一步得出正确的结论。它为启发式教学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主张的异同

苏格拉底与孔子思想主张的异同 [ 标签:苏格拉底,孔子,思想] っ说不会离开回答:2人气:2解决时间:2011-02-03 15:36 满意答案 好评率:50% 中国的传统哲学的主导思想是孔子的儒家思想,而西方经典的学院派哲学的鼻祖则可以追溯到苏格拉底,他是西方哲学史上第一位将“集中于对物质与自然现象之理则的确定,转入人生事务、道德问题及人论问题研究的哲学家”。这两位伟大的思想巨匠不但自身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他们各自留下的分支庞杂的学派更像是树根一样,穿进了民族思想的最深处。从 20 世纪下半叶开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中国的和西方的文化是几乎同时诞生和发展的, 两者之间存在着共时的对应关系。根据这样的认识,人们把孔子和苏格拉底作为这两个伟大文化传统的代表人物,比较他们思想的异同。孔子和苏格拉底由于社会背景、历史、政治等多重因素的影响,使他们的哲学思想呈现出独自的特点。本文拟从哲学角度来比较孔子和苏格拉底。 1、人本主义在他们之前,古希腊和中国的哲学家所注重的都是对自然的研究和思考,就是 以“自然”为观察和思辩的对象。当然,他们思索的“自然”并非我们现在所说的作为自然事物和现象总和的自然界,而是特指事物运动变化的本性。脱离了人这一主体,显得有些空洞和不切实际。现在在追溯西方哲学中人本主义思潮的源头时,一般追溯到苏格拉底。诚然,苏格拉底以前的哲学家,例如赫拉克利特与德漠克利特,在他们的著作残篇中也不乏人生智慧的格言,但苏格拉底是第一部人的哲学的创始者,是他使希腊哲学真正从自然哲学转移到以研究人事为中心的方向上来。他所研究的对象,不再是自然哲学家所研究的自然、太空或宇宙,而是关于人的问题,人的思想、人的道德、人的情操,即研究人的精神自我。他认为,探讨人的问题,不能用探测物理事物的方法,也不能单凭经验观察和逻辑分析,而是要根据人的意识活动,审视人的生活状况来洞察人的特性。苏格拉底开创了西方哲学对人的思考的先河。他认为哲学的目的不在于人世自然,而在于“认识你自己”。苏格拉底的哲学以道德为研究的主要对象。他所特别感兴趣的题目是“德行的性格”和“善是什么”。他致力于发明一种分辨是非的合乎理性的原则,以及如何了解道德的意义。他想要为人生行事立下一个合理的标准。这些都是关于人的本质的问题。孔子对于中国哲学传统的首要贡献,在于他率先在道德领域内自觉地确立了情理精神,代表了儒家思潮发展的主流方向,并且对中国文化传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孔子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真正从人的角度去探讨人的价值、人的尊严和人的地位的人,他发展了周初以来萌发的人本思想,创立了自己的关于人的学说体系。孔子的儒家思想也正体现了人本主义的思想。儒家的伦理思想一切本于人性。孔子的思想中包含了“天人合一”的思想,认为支配着宇宙和人伦的是同一种道德秩序。更进一步说,孔子的儒家哲学在本质上就是一种实用人生哲学,他希望人们行“仁”、“义”、“忠”、“恕”、“克己”,把“大同”作为自己的理想。他把“礼坏乐崩”的根源视为人们在道德上的沦丧,故“复礼”的前提是“克己”,“克己复礼”也就是“为仁”。孔子学说体系的核心是“仁”,它体现了孔子人的地位、

名人故事: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幽默

名人故事:哲学家苏格拉底的幽默 解放后,刘伯承请辞西南军区司令员等职。当军委问他是否想任总参谋长时,他说,年纪大了,总长已当过四次了,还是去办学校、当教书先生吧!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伟大的哲学家,哲学家当时是很崇高的职业,因此有很多年轻人来找苏格拉底学习。 一天,一个年轻人来了,想要学习哲学。苏格拉底一言不发,带着他走到一条河边,突然用力把他推到了河里。年轻人起先以为苏格拉底在跟他开玩笑,并不在意。结果苏格拉底也跳到水里,并且拼命地把他往水底按。这下子,年轻人真的慌了,求生的本能令他拼尽全力将苏格拉底掀开,爬到岸上。 而2007年4月1日,王殿甫功成身退,张学斌就职创维数码控股董事局主席,针对这一职务,张学斌表示,董事会主席,是一个董事会召集人,对于公司重大的、要在董事会讨论的决策,召集大家,形成决议,这是主席要做的事,这跟老板在不在是一样的,老板不在,有他的代理人,最后还是股东会表决。“区别只是在于,以前老板在的时候,公司的重大战略由他来主持,我接手这个职位以后,那么就由我组织这些事情,也要作为董事会的牵头人,我在董事会投票也只有一票。” 高斯的父亲每天都有忙不完的事,根本没有时间照顾小高斯。只要高斯不哭,他就专心算自己的账。而小高斯则会安静地坐在一旁看父亲算账。有一次,还在牙牙学语的高斯像往常一样聚精会神地看父亲算账。

父亲一边算,一边直摇头,无论怎么算也算不出一个结果来,过了好久,他终于说出了一个结果。父亲紧缩的眉头终于舒展开,他深深地吸了一口气,点上一支烟,拿起笔准备把答案写下来。可是小高斯却在一旁不停地摇着头,他用小手敲击着桌子,向父亲示意这个结果是错误的,然后自己从口中慢慢地说出了一个数字。父亲感到非常吃惊,儿子还不会说话,怎么会报数呢?他突然眼前一亮,莫不是高斯说的是自己所计算的正确答案。于是,父亲抱着好奇的心理,又重新算了一遍,答案竟然真的和小高斯说的一样,高斯对了! 年轻人不解地问苏格拉底为什么要这样做,苏格拉底回答道:“我只想告诉你,做什么事业都必须有绝处求生那么大的决心,才能获得真正的成就。” 当时有不少年轻人向他求教演讲艺术。一天,有个年轻人为了表现自己,滔滔不绝地向苏格拉底讲了许多话,于是,苏格拉底向他索取双倍的学费。那年轻人问:“为什么要我加倍交费呢?” 苏格拉底将这个青年带到海里,海水淹没了年轻人,他奋力挣扎才将头探出水面。苏格拉底问:“你在水里最大的愿望是什么?” 苏格拉底说:“因为我要教你两门功课:一门是教你怎样学会闭嘴,另一门才是怎样地演讲。”年轻人听了羞愧地低下了头。 苏格拉底与学生相处总是那么乐观和睦,所以有学生问他:“我从没见过你蹙额皱眉,你的心情为何总是那么好?” 苏洛拉底回答道:“因为我没有那种失去了它,就会使我感到遗憾的东西。”那么学生听了很受启发,生活就需要像老师那样拿得起,丢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什么_苏格拉底的贡献

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什么_苏格拉底的 贡献 苏格拉底不仅是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也是一名出色的教育家,那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是什么?贡献又有哪些?下面是为你搜集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苏格拉底认为“美德即使知识”。他认为人们通过受到的教育能够展示出自己本身的美德,简单地说,教育的本质就是让人身上的善性展现出来。这些好的东西都可以通过教育获得。他还阐述了“善”的概念。他认为善就是勇敢,也代表着正义。当然通过掌握这些知识的过程同样也是一种自我升华的过程,苏格拉底看到了过程的重要性。当然在这里说的知识不代表着自然界全部的知识。 苏格拉底还认为只有人与人相互之间的知识才是最有保证的,那些自然界的知识是无法证明其正确性的。他同时还强调没有知识的人是一种无耻的存在,苏格拉底希望人能够承认自己知识的匮乏,由此才能够主动的去学习,去汲取知识,从而对自己完成一种升华。苏格拉底还强调体育的重要性,他认为,美德与健康的体魄相互结合才能完美,所以他建议人们要多多参加体育锻炼。 在向学生们传授知识的时候,他并不是只是一味的灌输,强行让别人接受他的想法,相反,它采用一种相互交谈,两个人共同探讨的教学方法,这就是有名的“苏格拉底法”。通过启发学生,让学生乐

于学习。对后世的影响很大。以上就是对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了。 苏格拉底的贡献在教育方面,苏格拉底发明的“助产术”在今天看起来十分简单,或者说很是平常,但在那个年代,却是一个划时代的创举。最主要的是,苏格拉底通过自己的努力,把知识的垄断打破了。很多贫苦的百姓也能获得知识,满足了他们对于知识的渴求;以上就是苏格拉底的贡献的主要内容了。 在苏格拉底出现以前,人们探讨的更多的是关于“自然哲学”,但苏格拉底本人出于对人类以及社会发展的关心,把研究的重点放在了人的自我身上。事实证明,苏格拉底的转向是非常明智的。苏格拉底还打破了古希腊人对于人的本身疯狂的崇拜。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人在自然面前是十分卑微的,但是人类也不需要自卑,人类可以运用自己智慧去获得正确的世界观。苏格拉底还寻求事物的普遍定义,苏格拉底反对相对主义,认为事物的真理只有一个。但是对于事物的见解却不是唯一的,因为这会随着时间与地点的改变而改变。苏格拉底还强调了善的重要性,认为善是一切事物的根本,这些观点为后来的唯心主义奠定了基础。 苏格拉底的政治思想苏格拉底说过:如果我从政,我早就会因此死定了。所以虽然苏格拉底并没有走上政治道路,但是并不表示苏格拉底政治思想消极,相反苏格拉底有他独特的政治见解,有人称他为“民主社会里的政治哲学家”。 苏格拉底政治思想出现的原因也与苏格拉底所处在的那个时代有关,在伯利克里离去后的那几十年里,古希腊变成了这样一个动荡

一、古希腊罗马哲学

古希腊罗马哲学 米利都学派 1、米利都位于小亚细亚半岛,当时是希腊属地,是古希腊第一批哲学家的诞生地。 2、米利都学派主要研究自然哲学,探讨的哲学问题主要是本原问题。最杰出的代表人物有泰勒斯, 阿那克西曼德和阿那克西美尼。 3、泰勒斯被认为是“西方哲学之父”,被列为“希腊七贤”之一。他除了西方哲学的第一个命题“水 是万物的本原”,认为万物从水中产生。这个命题的提出标志着西方哲学的诞生。一方面代表泰勒斯本人的观点,另一方面又是对“世界本原是什么”这个一般哲学问题的回答。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这种思维追求现象背后的本质,多样性背后的统一,是抽象的,思辨的,超出了具体的经验观察,同时也反映了早期自然哲学家摆脱神化思维方式的要求 4、阿那克西曼德被认为是西方天文学的创始人,提出了系统的宇宙生成论,也是第一个撰写了哲学 著作的人。他认为化生一切的应当什么都不缺,因而万物的本原是无限者。这个无限者不是具体的存在物,用于解释万物的生灭。这个学说比泰勒斯多了一些思辨性。 5、阿那克西美尼对泰勒斯和阿那克西曼德二人的思想进行了综合。一方面主张世界本源是无限的, 另一方面又认为这个无限的本原是气。气通过浓缩和稀释形成各种实体,变化是永恒的运动产生的。 毕达哥拉斯学派 1、毕达哥拉斯是第一个自称为哲学家的人,同时也是一个数学家,因而他的哲学思想与他的数学思 想密不可分。他最主要的哲学命题是:数是万物的本原 2、毕达哥拉斯认为数目的元素是万物的元素,万物的本原是一。从数生成点,点生成线,线生成面, 面生成体,体生成感觉所及的一切形体。 3、毕达哥拉斯的基本哲学思想特点,包括首先,数是抽象的存在体,不是具体的存在物,是精神性 的,抽象的东西;其次认为数也是使世界构成和谐整体的形式,整个世界都是服从由数构成的各种比例,由此世界的规律性也成为了继世界本原后被提出的又一大哲学命题。 4、毕达哥拉斯学派的代表人物还提出是个本源的主张,并以成对的形式排列:有限和无限,奇和偶, 一和多,右和左,阳和阴,静和动,直和曲,明和暗,善和恶,正方和长方。这个主张提出了一批后来被广泛探讨的哲学概念和范畴,也第一次将对立面的同一问题提了出来。 5、毕达哥拉斯最主要的哲学成就在于将数和哲学之间建立起关联,是西方哲学理性主义传统的发源。 赫拉克利特 1、赫拉克利特是第一位系统探讨万物的运动变化的古希腊哲学家。“我们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 “太阳每天都是新的,永远不断地更新”。对后世哲学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2、赫拉克利特对本原的回答,认为万物本原是火,是“一团永恒运动的活火”。相对于水,气本原 的学说,火的解释更强调事物运动的变化。 3、赫拉克利特认为事物的运动源于对立面的相互斗争,并由此进一步阐发了相反者相成的深刻见解。 4、赫拉克利特还认为万物的变化是遵守一定的规律的,认为万物与或地相互转化按照一定的分寸进 行,这种规律被称为“道”,认识道是最高的智慧。也因此提出了认识论的基本问题:“我们如何才能把握事物及其规律”。他认为只是难以获得,真正的智慧在于深思,在于认识到“一切是一”。 爱利亚学派 1、爱利亚学派是古希腊哲学重要流派,他的主要观点在于认为存在是不动的一,存在是万物唯一共 同的特征。否认运动的真实性以维护整体的存在者。代表人物包括巴门尼德和芝诺 2、巴门尼德首次提出了存在问题,标志着哲学思维的抽象性的进一步提高。他涉及的不再是具体的 存在物,而是作为整体的存在本身。他认为关于存在探讨的唯一结论是:存在者存在。首先存在

3.苏格拉底

古代希腊日益发展的教育实践,孕育了比较系统的教育思想。这些教育思想都是由哲学家所提出,散见于他们的哲学、政治学、伦理学等著述中。古代希腊哲学家中在教育论述方面比较著名者有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 一、苏格拉底 苏格拉底(Sokrates,公元前469—前399年)是古希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他与其门徒柏拉图、徒孙亚里士多德并称“希腊三杰”,他居三杰之首。 苏格拉底于公元前469年生于希腊的政治、文化中心雅典,父亲为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婆。早年曾继承父业从事雕刻,因缺乏兴趣转学量地学(几何学)、天文学。不久,又放弃了这些跟人类社会活动没有直接关系的自然科学,致力于探索政治、法律特别是伦理道德等与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从而扩大了哲学领域。古罗马著作家西塞罗说,苏格拉底把哲学从天上带到了人间。 据说苏格拉底貌不出众,但智慧非凡。他一生中除在伯罗奔尼撒战争期间(公元前431—前404年)三次从军出征以及做过极短时间的议员外,把大部分精力花在教育青年的事业上。他用自己的智慧启迪青年的心灵。他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热情洋溢,平易近人。谈论问题,精辟入理,深受青年喜爱,被称为“青年的恋人”。 苏格拉底在政治上拥护奴隶主贵族专制政体,他曾集聚一批贵族青年,反对雅典的民主制度,在伯罗奔尼撒战争中,民主力量受到很大摧残,民主政权被推翻。战争结束后,又一度出现民主政权,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民主派控告为不信雅典城邦所尊敬的神、引进新神,蛊惑青年等罪名,由法庭判处极刑,在狱中饮毒药而亡。 (一)教育活动 苏格拉底是古希腊的教育大师。他高度评价教育在造就人中的作用。在他看来,禀赋差的人固然需要教育,即使禀赋好的人也应接受教育。因为,“禀赋最优良的、精力最旺盛的、最可能有所成就的人,如果经过教育而学会了他们应该怎样做人的话,就能成为最优良、最有用的人”,“做出极大的业绩来”(色诺芬著:《回忆苏格拉底》,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39页)。为了培养“最优良、最有用的人”,苏格拉底慨然以教育青年为己任。他认为,能够训练出大批具有聪颖智慧、美好道德的人才去治理国家,其贡献远远超过他一个人去参预政事。他说:“与其自己去治人,不如训练能够治人的人更为有用。”(夸美纽斯著:《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79年版,第251页) 苏格拉底没有办过学校,但他为教育青年付出了辛勤劳动。不论冬夏,他黎明即起,穿上一件破旧的长袍,赤着脚走上街头,或站在市场上,或坐在神庙前,有时还在体育场的林荫道上,跟青年人讨论各种各样问题,如战争、政治、法律、婚姻、友谊、艺术等等,特别热衷的是探讨道德问题。他认为研究善恶是非极为重要,人们只有辨明善恶是非,才能有正义的、光荣的和美好的行为,社会上的道德面貌才能改善,奴隶主贵族的政治思想才能实现。 苏格拉底和中国的孔子一样,实行“有教无类”的方针。在他的听众中既有本国青年,也有异邦学生;既有富者,也有穷人;既有上等阶级子弟,也有鞋匠、木匠、铜匠等劳动人民。总之,他把自己极其丰富的知识,毫不吝惜地教给所有的人。 跟当时周游于希腊各个城邦的智者派的那批职业教师完全不同,苏格拉底对

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对比研究

孔子和苏格拉底教育思想对比研究【摘要】孔子和苏格拉底分别代表着东西方的古代文化,其二人的思想被视为东西方文化各自的基石。作为各自文化领域的思想巨人,其教育思想也一直影响着后人。本文通过比较研究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的异同,寻求其思想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为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工作提供借鉴。 【关键词】孔子;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孔子与苏格拉底生活的历史时期相隔近一个世纪,由于地域环境、社会背景、文化传统和个人经历的不同,这也就决定了他们的教育思想各具特色,存在一定的差异性,这种差异性迄今仍对东西方现代人的思维模式和思考习惯产生巨大的影响。本文拟通过分析比较孔子与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异同,从而更加深入地了解东西方教育思想的共同性和差异性,从中得出有益的启示,以推动我国的教育改革,促进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教育目的:培养治国之才 孔子和苏格拉底的教育思想都充分肯定了教育的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都有明确的教育目的,即试图通过教育的社会再造功能和教化功能,增进个体的智慧、能力、美德,造就大量德才兼备的治国贤才,让他们去影响和挽救岌岌可危的奴隶制社会,最终构建一种歌舞升平、王道乐土的和谐社会。 孔子生活的的时代是社会动荡、纷争不断的春秋末年,周王朝的礼乐制度崩溃瓦解,符合时代需求的思想正在萌芽,“人道”思想、“民本”思想、“尚贤”思想都有所发展。面对礼乐崩坏、社会动荡、诸侯争霸的社会现实,孔子认为只有通过教育才能扭转当时道德沦丧的局面。于是,孔子提出了“恢复周礼,兴办教育”,通过培养个体良好的人格品质去构建理想国家与和谐社会。 孔子主张推行德政、仁政,这就需要培养大量德才兼备的政治贤才,也就是“君子”。孔子认为,“先进于礼乐,野人也;后进于礼乐,君子也。如用之,则吾从先进。”①由此可看出,孔子的教育思想其目的所培养的“君子”,就是要能够明“人伦”、行“仁政”的“士大夫”,从而建立符合“人道”的美好社会。 苏格拉底虽然生活在公平、民主的雅典,但当时正处雅典从极度繁荣走向没落、衰败的转折时期,当时社会上出现了很多严重的道德问题:“农民破产,田园荒芜,整个城邦中一幅动荡、衰败的景象。”②苏格拉底认为要解决社会道德沦丧这一问题必须依靠教育,通过教育从而使城邦中的每一个个体都拥有知识,拥有美德。 在苏格拉底看来,作为个体的人天生就有差别,但教育可以使所有的个体获取知识、增长才干、提高品德。苏格拉底认为,个体应该关心、审视自己的“心灵”,一个把自己的灵魂和理智看作至高无上的人,自然知道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能够明辨是非,自然是一个德操高尚的人,据此他提出了著名的命题——“美德即知识”;“智慧即德行”。 在教育目的上,尽管孔子和苏格拉底都充分肯定教育的社会功能,都以培养德才兼备的治国人才,构建和谐美好的理想社会为宗旨,同样都是为解决具体的社会道德问题,但也存在着细小的差别。孔子的教育目的旨在让统治者拥有“仁”的道德修养,并以政治手段使伦理纲常固定化。而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旨在使所有的个体掌握真正永恒不变的、本质的美德,他走的是一条教育伦理本质化的道路。 ①《论语·先进》 ②滕大春.外国教育史(第一卷)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

古希腊的著名哲学家苏格拉底,不但才华横溢著作等身,而且广招门生奖掖后进,运用著名的启发谈话启迪青年智慧。每当人们赞叹他的学识渊博,智慧超群的时候,他总谦逊地说:“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自己的无知。” 被人们称颂为“力学之父”的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在热学上,他确定了冷却定律。在数学上,他提出了“流数法”,建立了二项定理和莱布尼兹几乎同时创立了微积分学,开辟了数学上的一个新纪元。他是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伟大科学家,然而他非常谦逊。对于自己的成功,他谦虚地说:“如果我见的比笛卡尔要远一点,那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缘故。”他还对人说:“我只像一个海滨玩耍的小孩子,有时很高兴地拾着一颗光滑美丽的石子儿,真理的大海还是没有发现。” 扬名于世的音乐大师贝多芬,谦虚地说自己“只学会了几个音符”。科学巨匠爱因斯坦说自己“真像小孩一样的幼稚”。法国化学家安德烈取得了化学成就时,他对慕基人之一。他当选为英国皇家学会会员,欧文斯学院专门为他设立了有机化学的新教授职位,格拉斯大学选他为名誉博士,这许多荣誉丝毫没有改变他的谦虚为人。肖莱马逝世后,恩格斯在悼文中称他:“是世界上最谦虚的人。 海伦·凯勒1880年出生于亚拉巴马州北部一个叫塔斯喀姆比亚的城镇。在她一岁半的时候,一场重病夺去了她的视力和听力,接着,她又丧失了语言表达能力。然而就在这黑暗而又寂寞的世界里,她竟然学会了读书和说话,并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美国拉德克利夫学院,成为一个学识渊博,掌握英、法、德、拉丁、希腊五种文字的著名作家和教育家。她走遍美国和世界各地,为盲人学校募集资金,把自己的一生献给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业。她赢得了世界各国人民的赞扬,并得到许多国家政府的嘉奖。 美国第16任总统林肯,是闻名于世的大演讲家。他的成功就在于他从青少年时代就开始了对演讲口才的刻苦练习,并做到了多看、多听。他年青时当过农民、伐木人、店员、邮电员以及土地测量员等等。为了成为一名律师,他常常徒步30英里,到一个法院去听律师们的辩护词,看他们如何辩论,如何做手势。他一边倾听那些政治家、演说家的声若洪钟、慷慨激昂的演说,一边模仿他们。他听了那些云游四方的福音传教士挥舞手臂,声震长空的布道,回来后也学他们的样子,对着树林和玉米地反复练习演讲。演讲的成功使林肯终于成为一名雄辩的律师并最终踏入政界。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英国首相邱吉尔,是一位出类拔萃的演说家,被列为世界10大著名的演说家之一。但是,邱吉尔第一次在议会上发表演讲时,却栽过一次大筋斗——当他讲到一半时,突然忘记了下文,怎么也想不起来了,憋得面红耳赤,只好中断演讲,尴尬地回到自己的座位上。但他毫不气馁,潜心研究演讲技巧,经常锻炼自己的口头表达能力。功夫不负有心人,邱吉尔终于成为20世纪的著名演说家和卓越的政治家。 爱迪生在1877年开始了改革弧光灯的试验,提出了要搞分电流,变弧光灯为白光灯。这项试验要达到满意的程度。必须找到一种能燃烧到白热的物质做灯丝,这种灯丝要经住热度在二千度一千小时以上的燃烧。爱迪生找了很多东西做灯丝,可总屡屡失败。有一天,他把试验室里的一把芭蕉扇边上缚着一条竹丝撕成细丝,经炭化后做成一根灯丝,结果这一次比以

论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论苏格拉底教育思想 王坚文 鲁东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2013级教育学一班 摘要:苏格拉底是古希腊乃至整个西方历史上最著名的哲学家、思想家和教育家,给后世留下了许多宝贵的哲学思想和教育实践经验。本文旨在探讨苏格拉底教育思想的闪光之处,以求能对现今我国教育事业予以借鉴。 一、生平与教育活动 苏格拉底(Socrates,公元前469一前399年)是古代希腊著名的哲学家和教育家,出生于希腊雅典一个普通公民的家庭,其父是雕刻匠,母亲是助产妇。苏格拉底生就有着扁平的鼻子,肥厚的嘴唇,凸出的眼睛,矮小的身体。他容貌平凡,语言朴实,却具有神圣的思想。在教育上,苏格拉底长期从事教育活动,青年人、老年人、有钱人、穷人、农民、手艺人、贵族、平民都是他施教的对象,不论是谁,只要向他求教,他都热情施教。当时的其他教师──智者,是收取学费的,他们以当教师作为赚钱的手段,而苏格拉底教人是不收学费的,他是为城邦的利益而教人,是义务教师。他提出了很多内涵深刻的教育见解,形成了独特的教学方法。这些成就使得苏格拉底成为“在西方教育史上有长远影响的第一位教育家”。苏格拉底最后被雅典法庭以引进新的神和腐蚀雅典青年思想之罪名判处死刑。尽管他曾获得逃亡雅典的机会,但苏格拉底仍选择饮下毒堇汁而死,因为他认为逃亡只会进一步破坏雅典法律的权威,同时也是因为担心他逃亡后雅典将再没有好的导师可以教育人们了。 二、教育目的 苏格拉底的教育目的是挽救雅典的危机,长达27年的伯罗奔尼撒战争使全希腊的政治、社会秩序陷入了极度混乱。政治动乱又使希腊人精神世界发

生了极大的危机,人性普遍堕落,希腊的传统道德陷于崩溃。面对处于灾难和衰落的祖国,苏格拉底希望用自己深刻的哲学思考和教育实践来挽救这一切。他认为造成雅典所面临的巨大危机的根源是道德和人性的堕落,因此,拯救社会的根本出路就在于改善人的灵魂,领导人们追求和认识道德的善,最重要的智慧。他认识到政治对一个国家前途命运的巨大影响,为实现他伟大的教育目的,首先要造就道德高尚、才能卓越的治国人才。伯里克利死后,雅典由于没有好的领导人,民主制度变成了极端民主化,变成了无政府主义,连国家领导人都用抓阄或抽签的办法选出来。苏格拉底对此十分痛心。他认为治国人才必须受过良好的教育,主张通过教育来培养治国人才。苏格拉底倡导专家治国,认为群众缺乏理智和政治能力,治理国家只能依靠那些少数优秀人物,在处理城邦行政事务上,他主张只能“站在专家一边,即站在能提出真理权威一边”,“应敬畏有专门知识的人更甚于敬畏其他所有人”。苏格拉底也反对当时盛行的以抽签办法选举执政和将军的所谓民主制。他谴责说:“用豆子拈阉的办法来选举国家的领导人是非常愚蠢的,没有人愿意用豆子拈阄的办法来雇用一个舵手、或建筑师、或奏笛子的人,或任何其他行业的人,而在这些事上如果做错了的活,其危害是要比在管外国务方面发生错误轻得多的。”苏格拉底的专家治国的思想,后来成为柏拉图提出培养哲学王教育思想的基础。 三、教育对象 苏格拉底的教育对象非常广泛,主张“有教无类”的平等教育思想。在苏格拉底生活的雅典时代,教育是只属奴隶主阶级的活动,然而苏格拉底突破了这种教育对象范围的局限性,把自己极其丰富的知识毫不吝啬地教给所有愿意听他说道的人。据柏拉图记载,苏格拉底曾和一个目不识丁的奴隶讨论过几何问题。他的听众既有本国青年,也有外邦学生;既有富家子弟,也有贫寒之士;既有上层阶级,也有底层人民。他自称:“我愿同样回答富人和穷人提出的问题,任何人只要愿意和我谈话和回答我的问题,我都乐于奉陪。”

2016科学启蒙答案

科学启蒙绪论(一)已完成成绩:75.0 分
1
下列不属于形式科学的是()。
? ? ? ?
A、地球科学 B、数学 C、计算机科学 D、数理统计
我的答案:A 得分:25.0 分
2
不属于社会和行为科学的是()。
? ? ? ?
A、心理学 B、经济学 C、地理学 D、工程学
我的答案:D 得分:25.0 分
3
根据爱因斯坦的理论,西方科学的形成的两个基础是()以及文艺复兴时期发现进行系统的 实验有可能找到自然现象之间的因果关系。
? ? ? ?
A、希伯来文明开创的严谨求实的真理探索形式 B、希伯来文明记录于宗教典籍中人类对于神性与理性的分辨与探索精神 C、古希腊哲学家们发明的记录在欧几里得几何学中的形式逻辑体系 D、古希腊文学中体现出来的对于理性和拼搏精神的追逐
我的答案:C 得分:25.0 分
4
医学属于生命科学的一部分。() 我的答案:√得分:0.0 分

科学启蒙绪论(二)已完成成绩:100.0 分
1
中世纪前后,()的著述后来被翻译成拉丁文、希伯来文等欧洲国家语言,传递了古希腊的 文明。
? ? ? ?
A、埃及语 B、希伯来语 C、阿拉伯语 D、撒克逊语
我的答案:C 得分:25.0 分
2
科学史学科的奠基人是()。
? ? ? ?
A、Isaac Newton B、Isaac Asimov C、Paul Forman D、George Sarton
我的答案:D 得分:25.0 分
3
西方科学起源于()。
? ? ? ?
A、古希腊 B、古罗马 C、希伯来 D、文艺复兴
我的答案:A 得分:25.0 分
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