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投掷垒球训练

小学生投掷垒球训练
小学生投掷垒球训练

小学生投掷垒球训练

一、注重身体训练

1、身体素质训练在投掷垒球训练开始阶段,必须重视全面发展运动员身体素质,它为将来掌握投掷垒球技术和提高成绩打下了基础。身体素质训练主要用来发展速度、力量、灵巧、柔韧性和协调性。训练中要有针对性的加强训练,使运动员身体条件得以全面发展,在这同时,身体素质训练还应始终贯穿整个投掷垒球训练之中。

2、针对性身体训练

⑴力量训练:小学生处于人体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因此,力量训练必须符合其生理特征,要注重训练手段的多样化,宜采用轻重量,多次数,循序渐进,合理运动负荷的训练方法来发展力量。在训练的初始阶段,要着重发展学生的上肢和腰腹肌量,主要采用拉胶带,抛投实心球,推轻杠铃等着重发展学生的快加速力量;采用仰卧起坐、仰卧两头起来发展学生腰腹力量。

⑵爆发力训练:就投掷垒球而言,爆发力主要体现在手臂和腿部运动短时间产生巨大力量,它是力量和速度的结合。教学训练中,可采用杠铃做爆发力训练,如抓举杠铃、快速提拉杠铃、负杠铃快速蹲起等,一般可先采用身体的60—70%重量,而后逐渐增加。这些练习速度快且有爆发性,能使运动员想到动作速度,在投掷时加深记忆痕迹。另外还可采用提拉杠铃至胸立即推杠铃,卧推,半蹲跳,负杠铃侧对投掷方向蹬伸练习等发展爆发力。此外还可采取一些方法:如双腿跳跳箱(50—80cm)、单腿跳、立定跳远等来发展运动员爆发力。

⑶速度练习:速度是投掷垒球的主要素质之一。速度训练初始阶段。可主要采用行进跑20—30米,加速跑60—80米,(20—30米处最大速),听信声改变方向跑等来发展速度。后阶段结合投掷垒球技术还可采用持垒球助跑、投掷步、低重心的交叉步来发展速度。

二、注重技术训练

1、原地投掷垒球技术训练:投掷垒球与投掷标枪技术不同之处在于它更注重最后出手速度,因而在技术训练中要把原地投掷技术当重点来抓,可采用以下手段:

⑴原地正面投掷垒球教练可以结合录像、图片讲解示范,要求运动员回忆一开始力量练习中拉胶带动作。要做到动作快,出手快,鞭打动作明显。

⑵正面上一步投掷垒球在运动员掌握原地投掷垒球动作之后,即可进行上一步投掷垒球技术教学训练,运动员可人拿一纸娄垒球,边走边投,体会上一步正面投掷垒球技术。

⑶原地侧面投掷垒球在此阶段教练员必须抓好技术动作教学,要让运动员体会蹬地转体、挺胸挥臂的连贯性,强调动作要有速度,有爆发性,要反复练习,形成正确的动力定型。

2、助跑投掷垒球技术助跑投掷垒球是由持球、持球助跑和最后用力,身体平衡几部分组成。在教学训练中,要把助跑后阶段的投掷步技术和最后用力技术作为重点进行训练,不断改进,完善和提高他们对技术的自控能力。

a、投掷步技术训练:重点在于熟练准确地完成引球和交叉步技

术。要注意力集中在整个助跑动作的加速上,提高完成投掷步动作的加速能力,从而增大投掷距离。投掷步技术教学方法:

⑴、原地向后引球:目的在于学会掌握熟悉引球正确动作。

⑵上步引球:要保证学会正确向后引球动作及体会与下肢协调配合。

⑶跑动中向后引球:速度要先慢后快,动作要正确。

⑷完成交叉步:要使引球与交叉步连接在一起,使整个动作准确连贯。投掷步训练注意项:技术动作教学要注意正确性,要反复练习,切忌急于求成,防止错误的动力定型。可结合音乐、录像(投标枪技术)、看技术挂图进行巩固。

b、最后用力:由于小学生心理、特点所限,教学时讲解不宜过多过繁,要易采取讲解结合示范的方法,使学生懂得基本技术。

⑴最后用力顺序:右腿蹬地,推动髋关节转向投掷方向,带动躯干—肩—大臂—小臂—手发力。此阶段,多采用投掷轻物练习,体会用力顺序。

⑵投掷前作好用力准备,向后引球,同时使学生有意识身体右转,使左肩正对投掷方向做交叉步时加快上肢运动速度,使下肢超越躯干,直到最后用力,要防止运动员有意识上体后倾的错误动作。

三、注重心理训练

投掷垒球训练要注意心理训练,要比赛中运动员往往会因为心理素质不好导致成绩失常。有些运动员第一次试投,十分紧张,发挥失常,接而导致第2次、第3次成绩都不理想。这是因为平时不注重

心理训练而导致的。比赛场上条件千变万化,场外刺激多,必然引起运动员的各种心理活动。往往运动员比赛时思想紧张而使技术动作改变。所以,为防止比赛干扰,增强运动员心理承受能力,需在日常训练中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进行心理训练,培养其稳定性,高度意志力,良好心理状态和抗干扰应变能力,这样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成绩,甚至超水平发挥,赛出好成绩。

综上所述,小学生投掷垒球训练时要注重身体训练、技术训练、心理训练三方面紧密结合,要牢牢地把握三者间相互依存,相互关联的关系,促使运动员不断提高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不断改进投掷技术,提高投掷能力,在比赛中发挥水平,提高运动成绩。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