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及解析: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及解析:金属及其化合物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及解析: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七】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突破】

1.理顺网络、抓住重点

二轮复习本专题,要突出重点物质,以典型物质为信息源联系非金属元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联系无机化工生产和实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通过“线”将重点知识串联起来,主要抓住四条线:(1)典型物质线。碱金属抓住钠、氢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盐等;铝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抓住铝、铝盐、偏铝酸盐、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铁及其化合物重点抓住铁、铁的氧化物(以氧化铁为主,了解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等。镁及其化合物主要掌握镁的性质。铜及其化合物中,氧化铜、氧化亚铜、氢氧化铜等出现频率高;(2)物质之间转化线。同一条转化线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训练发散思维,同时,联系化学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离子方程形式书写等。例如,铁、铁盐、亚铁盐之间转化,铝盐、氢氧化铝、偏铝酸盐之间转化都是高考命题热点;(3)制备线。工业上常以金属冶炼为线联系晶体性质、环境保护以及化学计算等。电解法冶炼钠、镁、铝,还原法冶炼铁和铜,工业冶炼铜原理可以与硫酸工业联系起来,而冶铁原理是教材介绍了重要化工生产范例。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铝、硫酸铝、氧化铝、氧化铁、氯化铁、硫酸亚铁等典型物质制备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热点;(4)实验线。研究近十年高考化学实验命题,不难发现高考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为载体命题实验题成为高考重点,其中近三年发展新题型值得关注:①猜想式命题,连续三年广东化学都以铁及其化合物为载体探究其价态;②定量分析命题,如宁夏等高考以金属纯度测定为线,评价实验方案与实结果的关系,开放性、探究性是新高考实验命题新趋势。

2.突破瓶颈,攻克难点

(1)反应条件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要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其中重点掌握以下条件:①铝热反应条件:只有比铝活泼性差的金属氧化物才能被铝还原,如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钡等活泼金属与铝不能发生置换反应;②镁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硅反应,其中产物硫、硅继续与镁反应生成硫化镁、硅化镁;③铁的价态与氧化剂、反应条件有关,铁在电化学中发生氧化反应、与硫,碘,H+,不活泼的金属阳离子反应都只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最终产物是氧化铁,而铁丝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④氢氧化铝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氨水,碳酸等。⑤铜与硫反应只生成硫化亚铁,而与浓硫酸、硝酸、氯气、氧气等反应生成+2价铜的化合物。

(2)反应图像图象中难点是铝盐和偏铝酸盐的图像。例如,铝三角之间的转换及其图象在Al3+、Al(OH)、AlO2-之间的相互转化反应中,都有特定的数量关系,现概括如下:

3

⑴在适量的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NaOH)∶n(Al3+)=3∶1〕→渐少→消失〔n(NaOH)∶n (Al3+)=4∶1〕,见下图⑴。

⑵在适量的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H+)∶n(AlO2-)=1∶1〕→渐少→消失〔n(H+)∶n(AlO2-)=4∶1〕,见下图⑵。

⑶在适量的偏铝酸盐溶液中缓慢通入CO2至过量: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CO2)∶n (AlO2-)=1∶2〕→沉淀不消失。见下图⑶。

⑷在适量强碱性溶液中逐滴加入铝盐溶液至过量:

现象:局部产生白色沉淀→振荡消失→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OH)-∶n(Al3+)=〔3∶1〕→不消失。见下图⑷。

⑸在适量强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偏铝酸盐溶液至过量

现象:局部产生白色沉淀→振荡消失→白色沉淀→渐多→最多。见下图⑸。

(3)盲点警示

①忽视反应本质有一些化学反应会出现生成物与生成物之间反应(如浓硝酸与铜反应,生成物二氧化氮可部分转化为N2O4等),反应物与生成物反应(多步反应)(如铝盐与强碱,偏铝酸盐与强酸,铁与硝酸反应等)。

②忽视物质溶解性例如,氢氧化钙、碳酸镁、硫酸银、硫酸钙等是微溶。澄清石灰水的质量分数很小。

③忽视金属离子水解程度阴、阳离子水解程度与价态有关,+3价的铁、铝离子与CO32-、HCO3-,S2-等能发生双水解,而+2价的亚铁离子、铜离子与CO32-主要生成沉淀,在《部分物质溶解性表》中,有碳酸铜、碳酸亚铁物质存在(难溶)。④忽视溶液的酸、碱性许多物质之间的反应与溶液的酸、碱性有关,如NO3-只有在酸性条件下才有强氧化性,高锰酸钾在酸性条件下还原产物为Mn2+,在碱性条件下还原产物为MnO2等,Al3+和AlO2-在酸性、碱性、中性溶液中都不能大量共存。

3.重视实验学会创新

本章实验内容很多,学习时,要重视实验。最好同学们走进实验室,自己动手操作,对各种实验现象进行全面、细致的观察,并对观察的结果及时、如实地做记录,把各种观察到的实验现象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分析,做到看与想相结合,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培养观察实验的能力和思维能力。实验内容是创新试题的基点,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尽可能联想实验原理,自己设计出一些实验装置来,并仔细分析评价自己所设计的装置优缺点,这样同学们会受益匪浅。

有关Na、Mg、Al、Fe、Cu的知识的试题在近五年的高考试题中出现次数很多,它们在离子共存、离子方程式、物资鉴别、制备、推断、计算等题型中大量出现。这部分内容与化学理论知识、基本概念、实验有广泛联系,实际应用也很广泛,因此在试题中能以多种题型出现。高点主要集中在:铁三角、Al3+与A l(O H)3及AlO2―的相互转化、Fe3+和Al3+及AlO2―的双水解、Mg、Al、Fe与酸反应等方面,这些知识与其他元素化合物知识相结合,以各种面孔出现在试题中。

【精题精讲】

例1.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两者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

解析:B项向过氧化钠水溶液中滴入酚酞,先变红,后马上褪色,陈述Ⅰ错,陈述Ⅱ正确;C项高压钠灯发黄光是物理变化,与金属钠具有还原性没有因果关系。

答案:AD

例2.向100 mL 0.250 mol·L-1的AlCl3溶液中加入金属钠完全反应,恰好生成只含NaCl和NaAlO2的澄清溶液,则加入金属钠的质量是()

A.3.45 g B.2.30 g

C.1.15 g D.0.575 g

解析:根据原子守恒,加入金属钠的物质的量等于氯元素和铝元素物质的量之和,即为0.1 L×0.250 mol·L-1×4=0.1 mol,其质量为2.30 g。

答案:B

例3.下列各组中两种浓溶液相混合时既无沉淀析出又无气体放出的是()

A.Ba(HCO3)2、NaHSO4B.NaHCO3、Al2(SO4)3

C.Mg(HCO3)2、CaCl2D.Na2SiO3、HCl

解析:A项中反应为Ba(HCO3)2+2NaHSO4===Na2SO4+BaSO4↓+2H2O+2CO2↑,既有沉淀产生,又有气体放出;B项中反应为Al3++3HCO-3===Al(OH)3↓+3CO2↑,既有沉淀产生,又有气体放出;D 项中SiO2-3+2H+===H2SiO3↓,有沉淀产生。

答案:C

例4.锌与100 mL 18.5 mol·L-1的浓硫酸充分反应后,锌完全溶解,同时生成气体甲33.6 L(标准状况)。将反应后的溶液稀释至1 L,测得溶液的pH=1,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反应中共消耗1.8 mol H2SO4

B.气体甲中SO2与H2的体积比为

C.反应中共消耗97.5 g Zn

D.反应中共转移3 mol电子

解析:反应前n(H2SO4)=1.85 mol,反应后剩余H2SO4为0.05 mol,推知气体甲应该是Zn与浓H2SO4反应产生的SO2及Zn与稀H2SO4反应产生的H2的混合气体。设生成SO2、H2的物质的量分别为x mol、y mol,则有:x+y=1.5,根据反应:Zn+2H2SO4(浓)===ZnSO4+SO2↑+2H2O,Zn+H2SO4(稀)===ZnSO4+H2↑,得2x+y=1.8,解得x=0.3,y=1.2。n(SO2)/n(H2)=0.3 mol/1.2 mol=1/4。反应中消耗Zn的质量=1.5 mol×65 g/mol=97.5 g。反应中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2×1.5 mol=3 mol。综合上述知选项B错误。

答案:B

例5.右图中横坐标为加入反应物的物质的量,纵坐标为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下列选项编号对应的曲线编号错误的是()

A .向NaAlO 2溶液中逐滴加入盐酸至过量

B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CO 2至过量

C .向含有盐酸的AlCl 3溶液中滴入NaOH 溶液至过量

D .向含有等物质的量的Ca(OH)2、KOH 的混合溶液中通入CO 2至过量

解析:根据AlO -2+H ++H 2O===Al(OH)3↓、Al(OH)3+3H +===Al 3++3H 2O ,A 对;根据Ca(OH)2+

CO 2===CaCO 3↓+H 2O 、CaCO 3+CO 2+H 2O===Ca(HCO 3)2,B 对;根据H ++OH -===H 2O 、Al 3++3OH -===Al(OH)3↓、Al(OH)3+OH -===AlO -2+2H 2O ,C 对;D 项中产生沉淀和沉淀的量不变时消耗的CO 2相等,D 错。

答案:D

例6.将一定量的镁和铜组成的混合物加入到稀硝酸中,金属完全溶解(假设反应中还原产物只有NO)。向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3 mol/L NaOH 溶液至沉淀完全,测得生成沉淀的质量比原合金的质量增加5.1 g 。则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 .当生成的沉淀量达到最大时,消耗Na OH 溶液的体积V ≥100 mL

B .当金属全部溶解时收集到NO 气体的体积一定为2.24 L

C .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为9.6 g>m >3.6 g

D .当金属全部溶解时,参加反应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一定是0.4 mol

解析:沉淀增加的质量为OH -的质量,则n (OH -)=

5.1 g

17 g/mol

=0.3 mol ,因此当沉淀量达到最大时,

消耗NaOH 溶液的体积最少为0.3 mol 3 mol/L =0.1 L ,A 对;根据Cu(OH)2、Mg(OH)2,则n (Cu)+n (Mg)=1

2

n (OH

-)=0.15 mol ,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

2n (Cu)+2n (Mg)=3n (NO),则n (NO)=0.15 mol ×2×1

3

=0.1 mol ,

则收集到NO 的体积在标准状况下为2.24 L ,B 错;假设混合物全部为Mg ,则金属总质量为0.15 mol ×24 g·mol -1=3.6 g ,假设混合物全部为Cu ,则金属总质量为0.15 mol ×64 g·mol -1=9.6 g ,故参加反应的金属的总质量为9.6 g>m >3.6 g ,C 对;Mg 和Cu 与稀硝酸的反应可以写为3M +8HNO 3===3M(NO 3)2+2NO ↑+4H 2O ,参加反应的n (HNO 3)=4n (NO)=0.4 mol ,D 对。

答案:B

例7.铁单质及其化合物在生活、生产中应用广泛。请回答下列问题:

(1)钢铁在空气中发生吸氧腐蚀时,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由于氧化性Fe 3+>Cu 2+

,氯化铁溶液常用作印刷电路铜板腐蚀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

(3)硫酸铁可作絮凝剂,常用于净水,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在使用时发现硫酸铁不能使酸性废水中的悬浮物沉降而除去,其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磁铁矿是工业上冶炼铁的原料之一,其原理是Fe 3O 4+4CO=====高温

3Fe +4CO 2,若有1.5 mol Fe 3O 4参加反应,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是________。

(5)下表中,对陈述Ⅰ、Ⅱ的正确性及其有无因果关系的判断都正确的是________(填字母)。

解析:(4)1 mol Fe 3O 4参与反应时,需4 mol CO ,根据4 mol CO 可得转移8 mol 电子,所以1.5 mol Fe 3O 4参加反应时转移电子的物质的量为1.5×8 mol =12 mol 。(5)选项A ,地壳中含量最高的金属元素是Al 元素,而不是Fe 元素,由于铁是活泼金属,需通过冶炼方法获得,所以Fe 不是人类最早使用的金属材料,陈述Ⅰ、Ⅱ错误,且二者没有因果关系。选项B ,Fe 能与稀H 2SO 4发生置换反应而产生H 2,但在高温条件下,H 2还原性很强,又能还原Fe 2O 3而得Fe ,所以Ⅰ、Ⅱ均正确,二者无因果关系。选项C ,铁是过渡元素的说法正确。选项D ,铁在空气中不能形成致密的氧化膜,且Fe 可与纯净的O 2反应生成Fe 3O 4。

答案:(1)O 2+2H 2O +4e -

===4OH -

(2)2Fe 3++Cu===2Fe 2++Cu 2+

(3)Fe 3+

+3H 2O

Fe(OH)3(胶体)+3H + 酸性环境中,H +

抑制了铁离子的水解,无法生成氢氧化

铁胶体

(4)12 mol (5)B

例8.现有由等质量的NaHCO 3和KHCO 3组成的混合物a g 与100 mL 盐酸反应。(题中涉及的气体体积均以标准状况计,填空时可用带字母的式子表示,可不化简)

(1)该混合物中NaHCO 3和KH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________。

(2)如果碳酸氢盐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则盐酸中的HCl 的物质的量为________mol 。 (3)如果盐酸过量,生成CO 2的体积是________L 。

(4)如果反应后碳酸氢盐有剩余,盐酸不足量,要计算生成CO 2的体积,还需要知道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该混合物中NaHCO 3和KHCO 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a /2

84

:a /2

100

=100:=

:21。(2)

如果碳酸氢盐与盐酸恰好完全反应,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则n (HCl)=n (NaHCO 3)+n (KHCO 3)=(

a

168+

a 200)mol 。(3)如果盐酸过量,则n (CO 2)=n (NaHCO 3)+n (KHCO 3),故V (CO 2)=(a 168+a

200

)×22.4 L 。(4)如果反应后碳酸氢盐剩余,则n (CO 2)=n (HCl),要计算CO 2的体积,还需要知道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答案::84(或:21) (2)a /168+a /200(或23a /2100)

(3)22.4×(a /168+a /200)(或22.4×23a /2100) (4)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

【专题演练】

(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题包括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

1.红珊瑚栖息于200~2000米的海域,产于台湾海峡、南中国海,它与琥珀、珍珠被统称为有机宝石.在中国,珊瑚是吉祥富有的象征,一直用来制做珍贵的工艺品.红珊瑚是无数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大量堆积形成的干支状物,其红色是因为在海底长期积淀某种元素,该元素是

() A.Na B.Fe C.Si D.Cu

解析:红珊瑚是无数珊瑚虫分泌的石灰质大量堆积形成的干支状物,而Fe(OH)3是红褐色物质,NaOH是易溶于水的,Cu(OH)2是蓝色的,硅酸盐也不是红色的,故只有B正确.

答案:B

2.美国科学家在《Science》上发表论文,宣布发现了铝的“超级原子”结构——Al13和Al14. 已知这类“超级原子”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0个时处于相对稳定状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Al13、Al14互为同位素

B.Al13超原子中Al原子间通过离子键结合

C.Al14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42,与第ⅡA族元素原子的性质相似

D.Al13和Al14都具有较强的还原性,容易失去电子生成阳离子

解析:Al13和Al14都是由多个Al原子构成的超原子,不是Al的同位素;Al13超原子中铝原子间是通过金属键结合的,不是离子键;Al14最外层电子数之和为3×14=42个价电子,比稳定结构(40个最外层电子)多2个电子,应与ⅡA族元素性质相似;Al13具有3×13=39个最外层电子,比稳定结构少1个电子,容易得到1个电子,应与卤素性质相似,具有较强的氧化性.

答案:C

3.如图所示装置,试管中盛有水,气球a盛有干燥的固体过氧化钠颗粒,U形管中注有浅红色的水已知,过氧化钠与水反应是放热的.将气球用橡皮筋紧缚在试管口,实验时将气球中的固体颗粒抖落到试管b的水中,将发生的现象是

()

A .U 形管内红色褪去

B .试管内溶液变红

C .气球a 被吹大

D .U 形管水位d

解析:2Na 2O 2+2H 2O===4NaOH +O 2↑,

因该反应生成O 2且放出热量,故气球变大,U 形管内液面c 端下降,d 端上升,故C 正确,D 错误;该反应是在试管内发生的且无酚酞,故A 、B 均错误.

答案:C

4.按下图装置通入X 气体,并在管P 处点燃,实验结果是澄清石灰水变浑浊,则X 、Y 可能是

( )

A .H 2和Fe 2O 3

B .CO 和CuO

C .H 2和Na 2CO 3

D .CO 和Na 2CO 3

解析: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气体应为CO 2,可以是CO 与CuO 在加热条件下反应产生的. 答案:B

5.下列各组溶液,不另加其他试剂就可以将它们分别开的是

( )

A .NaCl ,HCl ,NaAlO 2,NaHCO 3

B .Na 2SO 4,KNO 3,(NH 4)2SO 4,MgCl 2

C .FeCl 3,NaOH ,AlCl 3,HNO 3

D .AgNO 3,NaCl ,Na 2SO 4,NaI

解析:不另加试剂鉴别多种物质有两种主要方法,其一是利用物理性质(主要是颜色)鉴别出其中的一种或几种,再以这种物质作为试剂,看能否区别出余下的物质;其二是假设其中的一种为已知,并以它作为试剂,看能否鉴别余下的物质.本题C 中FeCl 3呈棕黄色,将其加入其余三种物质中有红褐色沉淀产生的是NaOH ,再将NaOH 加入其他两种溶液中,有白色沉淀生成的是AlCl 3,无变化的是HNO 3.

答案:C

6.铁氧体(Fe 3O 4) 法是处理含铬废水的常用方法.其原理是:用FeSO 4把废水中Cr 2O 2-

7还原为Cr 3

并通过调节废水的pH ,使生成物组成符合类似于铁氧体(Fe 3O 4或Fe 2O 3·FeO)的复合氧化物(Cr x +3Fe +3

2-x O 3·Fe

+2

O). 处理含1 mol Cr 2O 2-

7废水至少需要加入a mol FeSO 4·

7H 2O.下列结论正确的是 ( )

A .x =1,a =5

B .x =0.5,a =8

C .x =2,a =10

D .x =0.5,a =10

解析:据Cr 原子守恒,复

合氧化物(Cr x +3Fe +32-x O 3·Fe +2O)的物质的量为2

x

mol ,由Fe 原子守恒有2

x

×(3-x )=a ,再根据电子守恒得2

x

×(2-x )=1×6,联立解得x =0.5,a =10,故选D.

答案:D

7.下列各选项均有X 、Y 两种物质,将X 缓缓滴入(通入)Y 溶液中,无论X 是否过量,均能用同一离子方程式表示的是

( )

解析:A 项中X 不足时,反应为CO -3+H +===HCO -3;X 过量时,反应为CO 2-3+2H +===CO 2

↑+H 2O.

B 项中,X 不足时,反应为AlO -2+4H +===Al 3++2H 2O ;X 过量时,反应为AlO -2+H ++

H 2O===Al(OH)3↓.

C 项中,X 不足时,反应为2Fe 3++S 2-===2Fe 2++S ↓;X 过量时,反应为2Fe 3++3S 2-===2FeS ↓+S ↓.

D 项中无论CO 2过量与否,反应均为CO 2++

答案:D

8.一定体积CO 2和O 2的混合气体通过足量的Na 2O 2后,所得气体体积变为原来的3/4,则CO 2在原混合气体中的体积分数为

( )

A .25%

B .40%

C .50%

D .75%

解析:设原有混合气体共4体积,则反应后气体减少1体积.由 2CO 2+2Na 2O 2===2Na 2CO 3+O 2 ΔV 2 1 1

V(CO2) 1

所以V(CO2)=2

φ(CO2)=2/4×100%=50%

答案:C

9.俄罗斯西伯利亚研究人员开发出一种生物活性吸附剂,可以吸附水中的几乎全部微生物和噬菌体.据俄《科学信息》杂志报道,这种新的吸附剂由成本低廉、环保性能好的棉纤维素和主要成分为氢氧化铝的勃姆石制造而成. 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Al(OH)3既能够与盐酸反应又能够与NaOH溶液反应

B.纤维素和淀粉不是同分异构体

C.纤维素能够与醋酸发生酯化反应

D.实验室中Al(OH)3可以由偏铝酸盐和氨水制备

解析:Al(OH)3具有两性,可与酸或强碱反应;其实验室制备方法是用铝盐与弱碱氨水反应(氢氧化铝不溶于氨水);纤维素与淀粉都是高分子化合物,可用[(C6H10O5)n]表示,但其聚合度(n)不同,所以不是同分异构体;纤维素中分子中存在醇羟基,所以可以发生酯化反应.

答案:D

10.下列各组离子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

() A.在含大量Fe3+的溶液中:NH+4、Na+、Cl-、SCN-

B.在强碱性溶液中:Na+、K+、AlO-2、CO2-3

C.在c(H+)=10-13 mol/L的溶液中:NH+4、Al3+、SO2-4、NO-3

D.在pH=1的溶液中:K+、Fe2+、Cl-、NO-3

解析:A项中Fe3+与SCN-反应;B项中在有OH-时该组离子能共存;C项中溶液中OH-与NH+4作用生成NH3·H2O;D项中溶液中有H+时NO-3会将Fe2+氧化,故只有B符合题意.

答案:B

11.托盘天平的两盘中各放一只盛有等体积、等物质的量浓度盐酸的小烧杯,调整天平平衡后向两烧杯中分别加入等质量的Fe粉和Zn粉,下列现象不.可能出现的是

() A.开始天平加锌的一端上升

B.最终天平加锌的一端上升

C.最终天平仍平衡

D.最终加铁的一端上升

解析:本题考查金属的化学性质,较难题.如果酸过量,由于锌的活动性大于铁,开始时锌产生氢

气的速度快,加锌的一端上升,A对;但最终加锌的一端的增重大于加铁的一端的增重,最终加铁的一端上升,D对;如果金属过量,则加锌的一端和加铁的一端增重相同,最终天平仍平衡,C对.答案:B

12.有两瓶失去标签的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Na2CO3和NaHCO3稀溶液.下列鉴别方法和所得到的结论不.正确的是

() A.取少量未知溶液,分别滴加Ba(NO3)2溶液,有沉淀生成的为Na2CO3溶液

B.取少量未知溶液,分别滴加CaCl2溶液,有沉淀生成的为Na2CO3溶液

C.分别滴加酚酞试液,红色较深的是Na2CO3溶液

D.用pH试纸测定两溶液的pH,pH较小的为Na2CO3溶液

解析:Ba(NO3)2、CaCl2均能与Na2CO3反应产生白色沉淀,而均不能与NaHCO3反应,故A、B正确;Na2CO3的碱性比NaHCO3的碱性强,pH大,故C正确,D错误.

答案:D

13.有a、b、c、d、e 5种金属.已知:①e的氧化产物比d的氧化产物氧化能力强;②a投入e的盐溶液可得e的单质,而c投入e的盐溶液却不能获得e的单质;③在以a、d为极板形成的原电池中,d极上发生还原反应;④e投入b的盐溶液中,在e的表面有b析出;⑤c的碳酸盐的溶解度大于它的酸式碳酸盐.由此可推知五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

() A.adbec B.cadeb C.aedbc D.cabed

解析:金属的活动性:①ee,③a>d,④e>b,而据⑤判断c应为碱金属元素,故c最活泼,综合分析比较得出:c>a>d>e>b,故选B.

答案:B

14.将5.4 g Al投入到200.0 mL 2.0 mol/L的某溶液中有氢气产生,充分反应后有金属剩余.该溶液可能为

() A.HNO3溶液B.Ba(OH)2溶液

C.H2SO4溶液D.HCl溶液

解析:n(Al)=5.4 g

27 g/mol=0.2 mol,n(H2SO4)=0.4 mol,n(HCl)=0.4 mol,但H2SO4是二元酸,而HCl 是一元酸,和0.2 mol Al反应,H2SO4过量,HCl不足,n[Ba(OH)2]=0.4 mol,可知与Al反应时,Ba(OH)2过量不会有金属剩余.A中Al与HNO3反应无氢气产生,B中Ba(OH)2过量,2Al+2OH-+2H2O===2AlO-2+3H2↑,C中H2SO4过量,所以选D.

答案:D

15.(2009·常州模拟)将铁片投入下列溶液中,不放出气体,并且Fe片质量减轻的是()

A.CuSO4B.H2SO4 C.AgNO3 D.FeCl3

解析:A项中Fe置换出Cu而使Fe片质量增大;B项中产生气体;C项中Fe置换出Ag而使Fe质量增大;D项发生反应:Fe+2FeCl3===3FeCl2而符合条件,故选D.

答案:D

16.(2009·湖北宜昌高三调研)下列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A.向过量稀硫酸中加入除去油污的废铁屑,是制备硫酸亚铁的可行方案

B.向碳酸钠粉末中加入乙二酸溶液,生成大量气泡,说明乙二酸的酸性比碳酸强

C.向铝屑与硫酸反应后的溶液中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是制备氢氧化铝的最佳方案

D.在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时,将CuSO4晶体加热至晶体完全变白色后,在空气中冷却后称量

解析:过量稀硫酸与废铁屑(含氧化铁)反应生成的硫酸亚铁中混有硫酸铁,产品不纯,应加入过量铁屑,A错;根据强酸制弱酸原理知,乙二酸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碳酸分解产生二氧化碳和水,B正确;硫酸与铝反应生成硫酸铝,再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氢氧化铝,因为氢氧化铝溶于氢氧化钠溶液,不易控制加入氢氧化钠溶液的量,C错;硫酸铜在空气中冷却时吸收空气中水分,使测定硫酸铜晶体中结晶水含量偏低,D错.

答案:B

第Ⅱ卷(非选择题,共52分)

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6小题,共52分)

17.(8分)国务院强调“南水北调”工程必须坚持“三先三后”的原则.在调水工程中,沿途工业污水的任意排放是造成水质恶化的最大隐患.检测某工厂废液中,含有大量的Mg2+、Al3+、Cu2+、Ag+.试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该废液中可能大量存在的一种阴离子是________(选填序号).

A.SO2-4B.NO-3C.Cl-D.CO2-3

(2)检验废液中铝元素的含量,需将其从废水样品中分离出来,所用的试剂可以是________,铝元素发生变化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了回收废液中的金属银,某同学设计了如下方案:

若依该方案获得银108 g ,为保证不污染环境和氯气的循环利用,理论上应提供标准状况下的氢气________L.

解析:(1)SO 2-4、Cl -与Ag +不共存;CO 2-3与Cu 2+、Ag +、Mg 2+、Al 3+都不共存.(2)利用Al(OH)3

的两性将Al 元素从废水样品中分离出来.

(3)根据题中转化关系图,2Ag ~Cl 2~H 2 即n (H 2)=12n (Ag)=12×108 g

108 g/mol =0.5 mol

V (H 2)=0.5 mol ×22.4 L/mol =11.2L

答案:(1)B (2)NaOH 溶液 Al 3+

+4OH -

===AlO -

2+2H 2O (3)11.2

18.(8分) KHCO 3溶液中含溶质20 g ,加入一定质量的单质或化合物X ,恰好使溶液中溶质只有K 2CO 3,请你填写出X 可能的化学式和质量.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要让KHCO 3转化为K 2CO 3,则应加入碱或能生成碱的物质,再考虑不引入新的杂质,则应加入K 或K 的化合物. 故可加入K 、K 2O 、KOH 、K 2O 2或KO 2等物质.

答案:(1)K 7.8 g (2)K 2O 2 11 g (3)K 2O 9.4 g (4)KOH 11.2 g(若考虑KO 2也正确) 19.(10分)中学化学中几种常见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

将D 溶液滴入沸水中可得到以F 为分散质的红褐色胶体.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红褐色胶体中F 粒子直径大小的范围:________. (2)A 、B 、H 的化学式:A__________、B__________、 H________.

(3)①H 2O 2分子的电子式为______________. ②写出C 的酸性溶液与双氧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写出鉴定E 中阳离子的实验方法和现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C 溶液中加入与C 等物质的量的Na 2O 2,恰好使C 转化为F ,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以红褐色胶体F 是Fe(OH)3为突破口,再根据Fe(OH)3的生成和性质可推知:A 为Fe ,B 为FeS ,C 为FeSO 4,D 为Fe 2(SO 4)3,E 为(NH 4)2SO 4,H 为稀H 2SO 4.

答案:(1)1~100 nm (2)Fe FeS H 2SO 4(稀) (3)①H ·×O ¨

¨

∶O ¨¨

·

×H

②2Fe 2+

+H 2O 2+2H +

===2Fe 3+

+2H 2O

(4)取少量E 于试管中,用胶头滴管滴入NaOH 溶液,加热试管,在试管口放一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观察到红色石蕊试纸变蓝,证明E 中有NH +

4存在

(5)4Fe 2+

+4Na 2O 2+6H 2O===4Fe(OH)3↓+O 2↑+8Na +

20.(8分)(2009·安徽合肥高三质检)等物质的量混合的NaHCO 3和KHCO 3的混合物4.60 g ,与1.00 mol/L 的盐酸反应.

(1)试分析,欲求标准状况下生成的CO 2气体的体积,还需要什么数据________(用a 表示,并注明单位).

(2)利用所确定的数据,求标准状况下CO 2气体的体积(填写下表):

(3)若NaHCO 3和3生成的CO 2气体的体积大于________L ,小于________L.

解析:(1)欲求标准状况下生成CO 2气体的体积,还需知道盐酸的体积.(2)由题干数据知n (NaHCO 3)

=n (KHCO 3)=0.0250 mol ,则n (HCO -3

)=0.0500 mol ,当盐酸量不足时,n (HCl)<0.0500 mol ,即a<0.0500 L ;若盐酸足量,则a ≥0.0500 L ,产生CO 2气体体积分别是27.4a L 、1.12 L.

(3)当NaHCO 3与KHCO 3物质的量不相等时,若全部是NaHCO 3产生CO 2的量最多,当全部是KHCO 3

时,产生CO 2的量最少,故生成CO 2的体积22.4×4.60100 L

L ,即1.03 L

答案:(1)盐酸的体积a L (2)

(3)1.03 1.23

21.(9分)铁是人类必需的微量元素,治疗缺铁性贫血的常见方法是服用补铁药物,又已知:氧化性Cl 2>Fe 3+

>(SCN)2.“速力菲”主要成分:琥珀酸亚铁,呈暗黄色)是市场上一种常见的补铁药物.该药品不

溶于水但能溶于人体中的胃酸.某同学为了检测“速力菲”药片中Fe 2+

的存在,设计并进行如下实验:

(1)试剂1是________,试剂2是________,加入新制氯水后溶液中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加入试剂2后溶液中颜色由淡黄色转变为淡红色的原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该同学猜想红色溶液变为无色溶液的原因是溶液中的Fe 3+

被还原为Fe 2+

,你认为该同学的猜想合

理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你认为合理,请说明理由(若你认为不合理,该空不用作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若你认为不合理请提出你的猜想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加以验证(若你认为合理,该空不用作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本题考查Fe 2+的还原性及Fe 3+的鉴别.Fe 2+的溶液为浅绿色,由于Fe 2+极易被O 2、Cl 2等氧化而变为黄色的Fe 3+溶液,Fe 3+通常由SCN -来检验:Fe 3++3SCN -===Fe(SCN)3(红色溶液).由题给信息氧化性Cl 2>Fe 3+>(SCN)2知:当向含Fe 2+及SCN -的溶液中通Cl 2时,2Fe 2++Cl 2===2Fe 3++2Cl -,若Cl 2过量:2SCN -+Cl 2===2Cl -+(SCN)2.

答案:(1)稀盐酸 KSCN 溶液 2Fe 2+

+Cl 2===2Fe 3+

+2Cl -

、Fe 3+

+3SCN -

===Fe(SCN)3

(2)少量的Fe 2+

转化为Fe 3+

,加入KSCN 后显红色

(3)不合理,我的猜想是Fe(SCN)3中的SCN -

被过量氯水氧化 设计的实验为在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FeCl 3溶液,仍不变红色(或在褪色后的溶液中加入KSCN 溶液,变红色)

22.(9分)黄铜矿(CuFeS 2)是制取铜及其化合物的主要原料之一,还可制备硫及铁的化合物. (1)冶炼铜的反应为:

8CuFeS 2+21O 2=====高温

8Cu +4FeO +2Fe 2O 3+16SO 2

若CuFeS 2中Fe 的化合价为+2,反应中被还原的元素是________(填元素符号). (2)上述冶炼过程产生大量SO 2.下列处理方案中合理的是________(填代号). a .高空排放 b .用于制备硫酸

c .用纯碱溶液吸收制Na 2SO 3

d .用浓硫酸吸收

(3)过二硫酸钾(K2S2O8)具有强氧化性,可将I-氧化为I2:S2O2-8+2I-===2SO2-4+I2

通过改变反应途径,Fe3+、Fe2+均可催化上述反应.

试用离子方程式表示Fe3+对上述反应催化的过程.

________、________(不必配平)

(4)利用黄铜矿冶炼铜产生的炉渣(含Fe2O3、FeO、SiO2、Al2O3)可制备Fe2O3.方法为:

①用稀盐酸浸取炉渣,过滤.

②滤液先氧化,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沉淀洗涤、干燥、煅烧得Fe2O3.

据以上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a.除去Al3+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

b.选用提供的试剂,设计实验验证炉渣中含有FeO.

提供的试剂:稀盐酸稀硫酸KSCN溶液KMnO4溶液NaOH溶液碘水

所选试剂为________.

证明炉渣中含有FeO的实验现象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1)按照题给化学方程式,氧气中氧的化合价降低,铜的化合价也降低,因此被还原的元素有铜和氧.若按照量的关系,21 mol氧气反应时得到84 mol电子,而铁失去4 mol电子,硫失去96 mol电子,根据得失电子守恒,铜应得到16 mol电子.

(2)要综合考虑二氧化硫的性质和环境保护,高空排放会引起大气污染;二氧化硫可与氧气催化氧化生成三氧化硫,进而与水结合生产硫酸;亚硫酸的酸性比碳酸强,因此可用纯碱来吸收制取Na2SO3;浓硫酸不能氧化二氧化硫,因此不能用浓硫酸吸收二氧化硫.

(3)要考虑常见的氧化剂和还原剂之间的反应,因为Fe3+可以氧化I-生成Fe2+,而亚铁离子可以被过二硫酸钾(K2S2O8)氧化又生成Fe3+,这就是催化的机理.

(4)要考虑氢氧化铝的两性,用过量的氢氧化钠即可除去铝离子;二价铁具有还原性,而高锰酸钾具有氧化性,通过高锰酸钾的颜色变化即可证明FeO的存在.

答案:(1)Cu、O(2)b、c(3)2Fe3++2I-===2Fe2++I2

S2O2-8+2Fe2+===2SO2-4+2Fe3+(离子方程式不配平也可)

(4)a.Al3++4OH-===AlO-2+2H2O

b.稀硫酸、KMnO4溶液稀硫酸浸取炉渣所得溶液使KMnO4溶液褪色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H2SO4等,因为液态HCl、H2SO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HSO3,不是由SO 2、NH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5、原子是化学变化中最小的微粒,化学反应不涉及原子核,化学变化的实质是原子的重新组合,核聚变、核裂变都不属于化学变化。同素异形体的转化属于化学变化,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二、胶体及其性质的知识点 1、胶体的本质特征:分散质微粒直径的大小在1~100nm之间,而不是丁达尔效应。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17: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2020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17:化学键与分子间作用力 1.把握化学键的类型,明白得离子键与共价键的概念 2.把握极性键和非极性键判定方法 3.了解键参数,共价键的要紧类型δ键和π键 4.把握原子、离子、分子、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用电子式表示物质的形成过程 5.等电子原理 一、化学键的概念及类型 1、概念:,叫做化学键,依照成键原子间的电负性差值可将化学键分为和。旧的化学键的断裂和新的化学键的生成是化学反应的本质,也是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全然。 摸索:1.离子键、共价键分不存在于哪些种类的物质中? 2.写出以下微粒的电子式:Al Mg2+O2-OH- NH4+CaCl2CO2 二、共价键的类型 非极性共价键: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任何一个原 子,各原子都,简称 极性共价键:元素的原子间形成的共价键,共用电子对偏向电负性较 的一方,简称 δ键:δ键的特点:以形成化学键的两原子核的连线为轴作旋转操作,共价键电子云的图形不变,这种特点称为。常见的δ键有〝s-sδ 键〞、、。 π键:π键呈对称,常见的有〝π键〞 摸索:如何判定δ键和π键?δ键和π键的稳固性如何? 三、键参数 键参数包括、、;其中、是衡量共价稳固性的参数,通常键长越,键能越大,讲明共价键越稳固;共价键具有性,是描述分子立体结构的重要参数,分子的立体结构还与有一定的关系。 四、等电子原理

、相同的分子具有相似的化学键特点,它们的许多性质是相近的, 【例1】关于化学键的以下表达中,正确的选项是 A.离子化合物中可能含有共价键 B.共价化合物中可能含有离子键 C.离子化合物中只含离子键 D.共价键只能存在于化合物中 解析:离子键只存在于离子化合物中,共价键可存在于离子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以及某些单质中答案: A 【例2】以下化合物中既存在离子键,又存在极性键的是 A.H2O B.NH4Cl C.NaOH D.Na2O2 解析:水分子中只有H-O键,是极性键,无离子键,排除A项;NH4Cl中NH4+和Cl-间是离子键,NH4+内N和H原子以极性键结合,B项正确;NaOH中Na+和OH-以离子键结合,OH-内H和O之间以极性键结合,C项正确;Na2O2中Na+和O22-以离子键结合,O22-内有非极性键,排除D项。 答案:B C。 【例3】以下分子中所有原子都满足最外层8电子结构的是 A.光气(COCl2) B.六氟化硫C.二氟化氙D.三氟化硼 解析:分子中的原子是否满足8电子结构,决定于中心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和形成共价键的数目答案:A 【例4】对δ键的认识不正确的选项是〔〕 A.δ键不属于共价键,是另一种化学键 B.S-Sδ键与S-Pδ键的对称性相同 C.分子中含有共价键,那么至少含有一个δ键 D.含有π键的化合物与只含δ键的化合物的化学性质不同 解析:共价键包括δ键和π键,δ键不管是S-Sδ键、S-Pδ键依旧P-Pδ键差不多上轴对称的,π键不够稳固,必须与δ键共存 答案:A 【例5】以下分子中,键能最小的是 A.F2B.Br2C.Cl2D.N2 解析:N2中含有一个三键,键能较大;F2、Br2、Cl2中只有一个单键,键能小,F2分子中电子〝密度〞大,F原子间斥力大,键能最小 答案:A 【例6】能够用键能讲明的是〔〕 A.氮气的化学性质比氧气稳固 B.常温常压下,溴呈液体,碘为固体 C.稀有气体一样专门难发生化学反应 D.硝酸易挥发,硫酸难挥发 解析:键能的大小阻碍键的稳固性,阻碍的是物质的化学性质(稳固性) 【例7】与NO3-互为等电子体的是〔〕 A.SO3B.BF3C.CH4D.NO2 解析:等电子体要求原子总数相同、价原子总数相同,C、D原子总数不同,A价原子总数不同,选B 答案:B

2018年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化学与生活解析版

化学与生活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7小题,共28分) 1.化学与生产、生活、环境等社会实际密切相关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滴水石穿、绳锯木断”不涉及化学变化 B. 明矾净水的原理和消毒液消毒的原理不相同 C. 氟利昂作制冷剂会加剧雾霾天气的形成 D. 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汽油不完全燃烧造成的 【答案】B 【解析】解: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所以滴水石穿过程中涉及化学变化,故A错误; B.明矾水解生成氢氧化铝胶体,胶体具有吸附性而吸附水中的杂质,所以能净水,“84”消毒液中含有次氯酸盐,具有强氧化性,能杀菌消毒,所以明矾净水的原理和“84”消毒液消毒的原理不同,故B正确; C.氟利昂作制冷剂会导致臭氧空洞,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粉尘污染、汽车尾气有关,故C错误; D.汽车尾气中含有的氮氧化物是放电条件下氮气与氧气反应生成,汽油不完全燃烧生成CO,故D错误;故选B. A.水中溶解的二氧化碳与碳酸钙反应生成碳酸氢钙; B.明矾净水是利用胶体的吸附性,“84”消毒液消毒是利用物质的强氧化性; C.雾霾天气的形成与粉尘污染、汽车尾气有关; D.汽油不完全燃烧生成CO. 本题考查了化学变化、净水原理、合成材料、干燥剂,侧重于考查化学知识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题目难度不大. 2.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科学,与社会、环境等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都能提高空气质量 B. 雾霾可能是许多细小液体小液滴和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形成的一种胶体 C. 铝制餐具不宜用来蒸煮或长时间存放咸的食品 D. 在食品袋中放入,可防止食物受潮 【答案】D 【解析】解:“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能够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提高空气质量,故A正确; B.细小液体小液滴和固体小颗粒分散到空气中,如粒子直径介于之间,则属于胶体,故B正确; C.铝制餐具中含有杂质,比如碳,当这样有杂质的表面与氯化钠溶液接触时,就会形成原电池,铝失电子产生铝离子,人体摄入过量的铝有害,故C正确; D.不具有吸水性,不能用于食品防潮,应用无水氯化钙,故D错误;故选D. A.“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能够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B.如粒子直径介于之间,则属于胶体; C.铝制餐具中含有杂质,比如碳,与氯化钠溶液接触时,就会形成原电池; D.不具有吸水性. 本题综合考查物质的组成、性质与应用,为高考常见题型,侧重于化学与生活、化学与环境的考查,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难度不大. 3.化学与生活密切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将燃油车改为燃气车有利于减少污染物排放 B. 含氟牙膏能有效预防龋齿,且其中所加氟化物的量宜多不宜少 C. 糖类、油脂及蛋白质都含有C、H、O元素 D. 酸雨浸蚀的土壤中加入熟石灰,可对该土壤进行修复 【答案】B 【解析】解:将燃油车改为燃气车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有利于环境保护,故A正确; B.牙膏的含氟量不能太高,摄入的氟过多,就有产生氟斑牙的危险,故B错误; C.糖类、油脂及蛋白质都含有C、H、O元素,故C正确; D.氢氧化钙显碱性能够与硫酸等反应,可以用来治理土壤酸化,故D正确; 故选:B. A.将燃油车改为燃气车能减少空气污染物的排放; B.人体摄入的氟过多,就有产生氟斑牙的危险; C.依据糖类、油脂及蛋白质组成元素解答; D.氢氧化钙显碱性能够与硫酸等反应. 本题考查化学在生产生活中的应用,把握常见环境污染及治理措施、熟悉物质性质及应用为解答的关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良好的科学素养,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题目难度中等. 4.化学与人类生活、生产息息相关,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燃料不完全燃烧排放的CO是大气污染物之一 B. 采取“静电除尘”、“燃煤固硫”、“汽车尾气催化净化”等方法,可提高空气质量 C. 将已成熟的水果放入未成熟的水果中并密封,可加速水果成熟 D. 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体积分数为 【答案】D 【解析】解:为有毒气体,为大气污染物,故A正确; B.“静电除尘”除去可吸入颗粒物,“燃煤固硫”可减少二氧化硫的排放,“汽车尾气的催化净化”除去NO、CO等污染物,都有利于提高空气的质量,故B正确; C.已成熟的水果可释放出乙烯,可可加速水果成熟,故C正确; D.医用消毒酒精中乙醇的浓度为,故D错误.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方法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方法 之基本思路 ⒈知识点的完善化。 教材在编写时是把某些同一知识分散到不同的章节中,或者先给出一个浅显易懂但不 全面的知识如燃烧概念,以后再去完善,这就决定了某一章节的知识或初始知识是不全面的。因此,在高三这一轮中,要把这些分散的、不全面的知识变成集中的、全面的知识, 使之较为完善。例如,复习苯酚的化学性质,在“苯酚”的有关内容中显性的有3条,隐 性的有1条,再通过对苯酚的结构进行分析,又可知苯酚应具有苯和醇的某些化学性质。 因此,在复习苯酚的化学性质时至少完善为:①酸性②取代反应③显色反应④氧化反应⑤ 还原性⑥与Na的反应⑦酯化反应。 ⒉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使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巩固和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以发 展学生能力。这主要是专题训练。 专题训练就是将具有某项属性的分散知识,集中到一起,构成“集成块”。如把具有 漂白性的物质、常见气体的制取、能发生银镜反应的物质等进行“集成”。专题训练还有 一个功能就是构建知识主线,比如,掌握金属单质的化学性质,从下列几点方面进行把握,与非金属单质、与水,与酸,与碱、与某些化合物的反应,其活泼性如何等。在选取专题时,要难度适宜,重点突出,学生易错题,高考热点题,忌面面俱到。比如,专题一物质 的组成、性质和分类;专题二化常用语;专题三化学中的常用计量……在这里我还要补充一点,就是我们可以做一些能力型专题,比如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反应先后顺序的判断,气 体流程题的解题思路等等。采用专题的形式对学生进行训时,根据第一轮复习的情况,从 专题中精选出“常错题”、“经典题”等。上课的时候,要求学生细心研读题目,认真分 析题目,引导学生如何将题目要求与题目给出的信息、有关的化学知识联系起来,恰当运 用有关的化学理论知识来解题。因此,我们要以内容、解题方法来选择专题,专题要小型 而综合。 之查漏补缺 第二轮复习中查缺补漏是相当重要的。在复习时,应先将高考“考试大纲”印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考试大纲”中的每个知识点展开联想,发现自己不够熟悉的知识点或 知识盲点,要认真研读课本的有关内容,结合复习弄清、弄懂、按“考试大纲”的要求掌 握好每一个知识点。在查漏补缺的同时,要适时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每 一章内容的重、难点,找出每一章知识的关联点、延伸点;然后将知识的关联点串成线, 就这条线上的每一个关联点展开联想,将所有与这关联点有关的知识扩展开来,画成图、 列成表,形成知识面。最后,再将所有的知识面连结起来,形成知识网。这是一个将课本 读薄的过程,知识经过这样梳理,学生复习时,将大大提高效率。在复习时,让学生做题 后进行题后思考,探究这道题考查的知识点有哪些、考查的技巧有哪些、解答的思路是怎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2018年高考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1.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就是搞好专题复习,构建知识网络。化学知识具有“繁、杂、散”的特点,考生对此存在“易懂、难记、用不好”等问题,因此在复习中应特别注意知识的系统性和规律性,注重掌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存在的规律,形成知识网络。如在复习元素化合物知识时,可以通过抓点、连线、建网,加强复习的系统性。 抓点是从具体代表物入手,掌握其结构、性质、制法和用途。其中物质的性质是核心,包括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两个方面:物理性质可按色、态、味、水溶性、密度、熔沸点及特性来划分;化学性质可按与非金属、金属、水、酸(或酸性氧化物)、碱(或碱性氧化物)、盐等反应来划分。在注意共性的同时还应特别关注特性。例如硝酸具有酸的通性,但在与金属的反应中还表现出特性--强氧化性,即与活泼金属反应不产生氢气、与铁发生钝化、与不活泼金属也可发生反应等;需存放在棕色试剂瓶中并置于阴暗处保存,则又反映出了硝酸具有不稳定性的特点。 连线是将同一元素不同价态的代表物连成一条线,即以元素价态变化为主线,这样在主线中该元素的各种价态及对应代表物的关系就会十分清晰。 建网是通过对知识的横向、纵向的梳理将头脑中的元素化合物知识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系统的知识体系。如有机化学复习中,要重点把握几组关系: ①有机物间的衍变关系;

②取代关系; ③氧化还原关系; ④消去加成关系;⑤结合重组关系等。通过这一过程进一步加深对物质间联系的认识与理解,为综合应用奠定基础。 二轮复习的方法是以构建学科主干知识网络为中心的复习方法,是一种以不变应万变的基本方法。从知识层面上讲,学科知识是有内在的、紧密联系的,将这种联系形成网络,便于知识在头脑中的激活和提取;从能力层面上讲,知识的整理、归纳是提高分析综合能力的重要途径。 2.重视实验,提高探究性能力 每年高考题中实验题都占有很大的比重,是考查考生能力的重要题型。实验试题有利于对考生的理解能力、推理能力、获取知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记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等多种能力进行考查,从更深层次看,实验试题还能对考生的科学精神、科学素养进行有效的测试。在二轮复习中,一定要给实验复习留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不能让实验复习匆匆走过场,必要时可以以实验为主线来带动其他知识块的复习。 ①紧扣课本,深挖实验材料内涵 高考化学实验题大多源于教材,实验方案的“根”都植于教材中。教材是根本,是每一位师生都有??轨,开放性和学科内综合是化学学科高考命题的一个重要特点。 第Ⅰ卷选择题以考查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知识为主,涉及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气体摩尔体积、阿伏加德罗常数、电解原理、物质的量、离子反应、电离平衡、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溶液中离子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高三二轮专题复习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 考纲要求: (6)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高考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是高考的必考容,其主要命题的容有: ①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因素及其计算; ②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及其影响因素; ③应用平衡移动的原理判断反应进行的方向; 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图像分析; ⑤转化率、平衡常数的含义及相关计算 将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移动的原理与化工生产、生活实际相结合的题目是最近几年高考命题的热点,特别是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高考的热点。 学情分析: 从解题得分的统计可以发现:学生不能灵活的利用平衡移动的规律解决有关平衡的问题,特别是复杂点的问题往往感到触手无策;对平衡常数的理解仅停留在概念定义层面,不能充分发挥它解决平衡问题的功能。 复习目标: 1.加深学生对化学平衡常数的理解,并熟练的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提高解题技能。 2.帮助学生将化学平衡、平衡常数等知识点进行系统化、网络化。 教学过程: 1.展示考纲要求: 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 ①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反应速率的定量表示方法。 ②了解催化剂在生产、生活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③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 ④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相关的计算。 ⑤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影响,认识并能利用相关理论解析其一般规律。 ⑥了解化学反应速率和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 讲解: 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及其计算是新教材增加的容,是高考的热点。2013、2014年新课标全国Ⅰ卷、Ⅱ卷均考查了化学平衡常数这一知识点。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二、三轮复习计划 为了进一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搞好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学工作,针对高三教学实际,特制定如下计划:一、指导思想 以考纲、考题为向导,围绕重点、考点抓主干,贯通“三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方法)促综合,强化落实教育能力。 二、主要任务 二轮复习的主要任务是:承上启下,巩固一轮复习成果,提高应试实战能力。 1、构建知识网络。由一轮复习侧重于点转变为重连线和结网,形成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就是使零碎知识结网成片,构建立体的知识大厦。 2、更加注重能力培养。通过专题复习,总结解题方法,指点解题技巧,敲打注意问题,指明应用方向。归类总结,搭桥过渡,形成有机整体,培养综合应用能力。 ~ 三、基本要求 二轮复习的基本要求是:专题切入,辐射全书。宏观把握,微观深入;穿针引线,上串下联;整理体系,构筑框架;错题再现,归类总结;举一反三,培养能力。 1、坚持“六要六不要”。要创设高质量问题情景,不要照本宣科、机械罗列;要温故重在知新,不要机械重复;要注意培养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要死记硬背;要充分展现思维过程,不要奉送现成答案;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要“独角戏”、“满堂灌”;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不要“放羊式”教学。 2、坚持“两抓两重”。 (1)设置专题抓重点。对照20XX年考试大纲及安徽《考试说明》,分析近几年的高考题和20XX年安徽《考试说明》中的样题及题型示例,根据学情实际,设置专题训练,突出重点,强化薄弱环节。 (2)精讲结构抓联系。二轮复习应避免繁杂图表的知识罗列,防止空洞分析知识结构着重通过例题分析抓住前串后联,对知识进行穿插综合。 (3)分析例题重能力。要选择新颖性、典型性、知识规律含量高,能培养学生迁移能力的题目为例题,同时要兼顾各种题型。讲评要深刻透彻,做到五抓,即抓联系、抓变化、抓变式训练(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抓思路分析、抓方法技巧的总结,努力做到举一反三、融会贯通。 (4)跟踪补偿重落实。课堂和课后的跟踪练习要限时限量,以提高解题的速度和准确率,单元检测要全部及时批阅,同时做好考情分析,要舍得花时间,认真搞好试卷讲评,出现的问题要及时跟踪补偿,真正把二轮复习的“练、批、测、评、补”几个教学环节落到实处,抓出成效。 ¥ 四、教学策略 <一>制定科学的复习计划 1.时间上,要把复习时间划分成不同的阶段,并针对不同阶段的特点确定复习任务,做到胸有成竹,有条不紊。一般是从3月初始至4月底第二轮复习,5月初左右至5月底为第三轮复习时间,最后几天为回归考试说明、回扣课本和考前辅导时间; 2.内容上,复习时不能平均用力,必须向重点专题倾斜,如:①基本概念中的氧化还原、物质的量; ②基本理论中的化学平衡、电化学、电离平衡;③物质结构;④无机推断;⑤有机推断以及⑥化学实验等。 3.教学上,应结合学生不同层次的实际情况,讲解时要有所区别,既要培优又要补差,特别是要抓好边缘生的工作,使每个学生有明显的不同程度的进步。 4.计划上,要注意整体复习与阶段复习计划相配套,整体复习计划精确到月,阶段复习计划应精确到每周的复习任务和进度;当然根据已完成的复习情况还要适当调整计划,强化薄弱环节。 5.测练上,要确定模拟测试的时间、次数和分层辅导的安排等。二、三轮复习中的考试要根据学校总体计划合理安排,化学单元考试根据复习专题进行。 <二>研究考情,把握正确的复习方向 ·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及重点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策略及重点 这些年高考化学的试题都比较重视基础,所以考生在二轮复习的时候,应该重点进行基础重点的复习。 ? ?怎幺进行化学二轮复习? 有了一轮系统复习的基础,化学二轮复习重在把中学化学杂、乱、散、繁琐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化学二轮复习通常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有机化学》、《化学实验》五大块进行复习。立足基础重视化学教材现在的高考强调以“能力立意”命题,更加注重能力和素质的考查,不过分强调知识的覆盖面, 因为综合卷容量有限,无法追求考查知识的覆盖面。综合测试考查的知识点 随机性增大,今年的“热点”,不一定是明年的“热点”。这就意味着课本上的 知识,任何一处都将会是“热点”,无主次之分。为此,高考化学复习备考一 定要降低复习重心,淡化“热点”,立足基础,回归教材、大纲,踏踏实实地 完成教学任务,全面落实教学大纲的要求,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跳出题海、突出方法由于化学复习时间紧任务重,要使学生在有限的时间内 复习掌握大量知识并形成知识网络,就必须跳出题海,突出方法,提高复习 效率。若仍然用“时间加汗水”,一味追求大运动量的训练,追求新题、难题、偏题,让学生整天埋头于题海,那只能是对学生身心的摧残。作为教师,我 们的目标应是让学生愉快地学习、创造性地学习。因此在化学复习教学中, 我们注重的是帮助学生建立认知结构,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训练,注重对 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尤其重视要求、指导学生通读课本,并留给学生思考 和通读课本的时间。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贯穿于高中 化学的每一章中,高三选修教材最后一单元还专门学习了《实验设计》。进入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原创)

物质的组成和分类(原创) 1.掌握分子、原子、离子、原子团、元素等概念。 2.掌握混合物、纯净物、单质、化合物、金属、非金属的概念 3.掌握氧化物、酸、碱、盐概念及相互关系。 4.了解同位素和同素异形体。 一、原子、分子、离子、元素、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概念 1.原子是。 思考:为什么说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微粒?能否理解为原子是构成物质的最小微粒?2.分子是。 思考:是否可理解为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微粒? 3.离子是。 4.元素是。 元素存在形式。 思考: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一定是同一种元素吗? 5.比较元素和原子的区别 6.同位素是。 7.同素异形体是。 8.比较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的区别 二、物质的分类 1.将物质分为纯净物与混合物,是依据所含物质种类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 2.将纯净物分为单质和化合物,是依据组成纯净物的元素是不是一种来区分的。要重点理解单质和化合物两个概念。

3.将化合物分为有机物与无机物,是依据组成元素中是否含碳元素来区分的。一般把含碳元素的化合物称为有机物(CO、CO2、H2CO3及碳酸盐除外),将不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叫做无机物。 4.将无机物分为氧化物、酸、碱和盐四类,其依据是物质组成和性质上的不同。 氧化物是指由___________种元素组成,且其中一种为__________元素的化合物(注意氧化物与含氧化合物的区别和联系)。将氧化物分为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是依据氧化物跟酸或碱反应的情况来区分的。 思考:酸性氧化物与非金属氧化物的关系,碱性氧化物与金属氧化物的关系。 酸可以从两个不同的角度进行分类:一是依据酸分子电离生成的H+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三元酸等;二是依据酸的组成元素中是否含氧元素分为含氧酸和无氧酸。 碱一般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和难溶性碱。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碱式盐,有关酸、碱、盐的组成及判断见下表: 另外,盐按形成特点可分为四类: 强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强酸弱碱盐:如特点是。 弱酸强碱盐:如特点是。 弱酸弱碱盐:如特点是。 思考: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 【例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 B.碱性氧化物都是金属氧化物 C.酸酐都是酸性氧化物 D.酸性氧化物都不能跟酸反应 解析非金属氧化物不都是酸性氧化物,如水、一氧化碳、一氧化氮等氧化物就属于不成盐氧化物,所以A不正确。酸性氧化物也称为酸酐,但多数有机酸的酸酐却不是酸性氧

如何进行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

如何进行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优为重要,是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促进灵活运用的关键时期,是关系到学生的素质能否得到提高,是能否适应高考试题由"知识立意"到"能力立意"的关键阶段,因而对讲、练、检测等有很高的要求,故有"二轮看水平"之说.如何提高第二轮复习效率?我的经验简单总结如下几点: 一、以考纲为中心 以考试大纲为中心,以“高考大纲”为依据查缺补漏,就知识的关联点展开联想,构建各章节的知识网络,使知识体系化。第二轮复习中查缺补漏是相当重要的。在复习时,应先将高考“考试大纲”发给学生,要求学生对照“考试大纲”中的每个知识点展开联想,发现自己不够熟悉的知识点或知识盲点,要认真研读课本的有关内容,结合复习弄清、弄懂、按“考试大纲”的要求掌握好每一个知识点。在查缺补漏的同时,要适时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抓住每一章内容的重、难点,找出每一章知识的关联点、延伸点;然后将知识的关联点串成线,就这条线上的每一个关联点展开联想,将所有与这关联点有关的知识扩展开来,画成图、列成表,形成知识面。最后,再将所有的知识面连结起来,形成知识网。这是一个将课本读薄的过程,知识经过这样梳理,学生复习时,将大大提高效率。 二、专题训练和精讲精练 1.专题训练。二轮复习以专题复习为主线,按照中学化学内容分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实验、化学计算六大块进行专题复习。选用一些较好二轮分块复习的资料。 分块复习的主要方法:专题归类,构建网络,专题演练,重点讲评。在第一轮横向复习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按知识块纵向复习,在复习中按六大块知识体系归类,总结规律,进行重点讲解和分析,使每个专题既有专题分析讲解,又有专

高三化学二轮专题复习学案(全套)

专题一物质的组成、性质和分类 【考纲展示】 1.了解分子、原子、离子等概念的定义。了解原子团的定义。 2.理解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的区别和联系。 3.了解化学的主要特点是在原子、分子水平上认识物质。了解化学可以识别、改变和创造分子。 4.了解物质的组成、结构和性质的关系。 5.理解混合物与纯净物、单质与化合物、金属与非金属的概念。 6.理解酸、碱、盐、氧化物的概念及其相互联系。 7.了解电解质的概念。了解强电解质和弱电解质的概念。 8.了解浊液、溶液和胶体都是常见的分散系。 (1)溶液的含义,了解溶解度、饱和溶液的概念。 (2)了解溶液的组成。理解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概念,并能进行相关计算。 (3)了解胶体的性质(如丁达尔效应、聚沉及电泳等),并能利用胶体的性质解释一些与胶体有关的简单计算。(不要求识记胶体粒子的带电情况)。 【知识回扣】 知识网络

金属 非金属(包括稀有气体)单质 氧化物 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两性氧化物不成盐氧化物 根据酸根分为含氧酸、无氧酸 根据电离出H +数目分为一元酸、二元酸、多元酸根据电离程度分为强酸、弱酸 根据溶解性可分为可溶性碱、微溶性碱和难溶性碱根据电离程度可分为强碱、弱碱 根据电离出OH — 数目可分为一元碱、二元碱等酸 碱 根据阳离子可分为钠盐、钾盐等根据酸根分为硫酸盐、硝酸盐等 根据组成可分为正盐、酸式盐、复盐等 根据成盐的酸碱性可分为强酸弱碱盐、弱酸强碱盐等盐 化合物 无机物 有机物 烷烃烯烃炔烃芳香烃醇、酚醛、酮羧酸、酯卤代烃 烃 烃的衍生 物 物质 纯净物 混合物 要点扫描 一、电解质和非电解质概念理解的易错点 1.电解质和非电解质都是化合物,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 2.有些电解质只能在水溶液里导电,如共价型电解质HCl 、H 2SO 4等,因为液态HCl 、H 2SO 4不导电;离子型电解质,如NaHCO 3、CaCO 3、BaCO 3等,因为这些物质不存在熔融态。 3.判断一种化合物是电解质还是非电解质,要看起导电作用的离子是否是由该物质自身电离出来的。如SO 2、NH 3的水溶液能导电,但导电离子分别是H +、HSO 3—、NH 4+、OH —,不是由SO 2、NH 3本身电离出来,所以SO 2、NH 3均为非电解质。 4.电解质的导电性与电解质是强电解质还是弱电解质无关。溶液导电性的强弱取决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离子浓度的大小。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教案及解析:金属及其化合物

【专题七】金属及其化合物 【考点突破】 1.理顺网络、抓住重点 二轮复习本专题,要突出重点物质,以典型物质为信息源联系非金属元素、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联系无机化工生产和实验,提高知识应用能力。通过“线”将重点知识串联起来,主要抓住四条线:(1)典型物质线。碱金属抓住钠、氢氧化钠、过氧化钠、碳酸盐等;铝元素及其化合物主要抓住铝、铝盐、偏铝酸盐、氧化铝和氢氧化铝。铁及其化合物重点抓住铁、铁的氧化物(以氧化铁为主,了解氧化亚铁,四氧化三铁)、铁的氢氧化物、铁盐和亚铁盐等。镁及其化合物主要掌握镁的性质。铜及其化合物中,氧化铜、氧化亚铜、氢氧化铜等出现频率高;(2)物质之间转化线。同一条转化线可以通过多种方法实现,训练发散思维,同时,联系化学反应类型、氧化还原反应概念、离子方程形式书写等。例如,铁、铁盐、亚铁盐之间转化,铝盐、氢氧化铝、偏铝酸盐之间转化都是高考命题热点;(3)制备线。工业上常以金属冶炼为线联系晶体性质、环境保护以及化学计算等。电解法冶炼钠、镁、铝,还原法冶炼铁和铜,工业冶炼铜原理可以与硫酸工业联系起来,而冶铁原理是教材介绍了重要化工生产范例。氢氧化亚铁、氢氧化铝、硫酸铝、氧化铝、氧化铁、氯化铁、硫酸亚铁等典型物质制备一直是高考关注的热点;(4)实验线。研究近十年高考化学实验命题,不难发现高考以金属及其化合物为载体命题实验题成为高考重点,其中近三年发展新题型值得关注:①猜想式命题,连续三年广东化学都以铁及其化合物为载体探究其价态;②定量分析命题,如宁夏等高考以金属纯度测定为线,评价实验方案与实结果的关系,开放性、探究性是新高考实验命题新趋势。 2.突破瓶颈,攻克难点 (1)反应条件理解金属及其化合物要以反应条件为突破口,其中重点掌握以下条件:①铝热反应条件:只有比铝活泼性差的金属氧化物才能被铝还原,如氧化钠、氧化镁、氧化钙、氧化钡等活泼金属与铝不能发生置换反应;②镁与二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硅反应,其中产物硫、硅继续与镁反应生成硫化镁、硅化镁;③铁的价态与氧化剂、反应条件有关,铁在电化学中发生氧化反应、与硫,碘,H+,不活泼的金属阳离子反应都只生成+2价铁的化合物;铁发生电化学腐蚀最终产物是氧化铁,而铁丝氧气中燃烧生成四氧化三铁;④氢氧化铝溶于强酸强碱,不溶于氨水,碳酸等。⑤铜与硫反应只生成硫化亚铁,而与浓硫酸、硝酸、氯气、氧气等反应生成+2价铜的化合物。 (2)反应图像图象中难点是铝盐和偏铝酸盐的图像。例如,铝三角之间的转换及其图象在Al3+、Al(OH)、AlO2-之间的相互转化反应中,都有特定的数量关系,现概括如下: 3 ⑴在适量的可溶性铝盐溶液中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 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NaOH)∶n(Al3+)=3∶1〕→渐少→消失〔n(NaOH)∶n (Al3+)=4∶1〕,见下图⑴。 ⑵在适量的偏铝酸盐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盐酸至过量: 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H+)∶n(AlO2-)=1∶1〕→渐少→消失〔n(H+)∶n(AlO2-)=4∶1〕,见下图⑵。 ⑶在适量的偏铝酸盐溶液中缓慢通入CO2至过量:现象:立即产生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CO2)∶n (AlO2-)=1∶2〕→沉淀不消失。见下图⑶。 ⑷在适量强碱性溶液中逐滴加入铝盐溶液至过量: 现象:局部产生白色沉淀→振荡消失→白色沉淀→渐多→最多〔n(OH)-∶n(Al3+)=〔3∶1〕→不消失。见下图⑷。 ⑸在适量强酸性溶液中逐滴加入偏铝酸盐溶液至过量 现象:局部产生白色沉淀→振荡消失→白色沉淀→渐多→最多。见下图⑸。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专题突破

1. 下图是某同学用500 mL 容量瓶配制0.10 mol·L - 1 NaOH 溶液的过程: 该同学的错误步骤有 ( ) A .1处 B .2处 C .3处 D .4处 2. 若20 g 密度为ρ g·cm - 3的Ca(NO 3)2溶液中含有2 g Ca(NO 3)2,则溶液中NO - 3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ρ400 mol·L - 1 B.20ρ mol·L -1 C. 50ρ41 mol·L - 1 D. 25ρ41 mol·L - 1 3. 只给出下列甲和乙中对应的量,不能求出物质的量的是 ( ) 好使反应后的溶液呈中性,则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溶液中c (Na + )=2c (SO 2- 4) B.a 2 mol >沉淀的物质的量>0 C .沉淀的物质的量=a 2 mol D .原浓硫酸中H 2SO 4的物质的量>a 2 mol 5. 3 g 镁铝合金与100 mL 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将反应后的溶液加热蒸干,得到无水硫酸盐17.4 g ,则 原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 )

A.1 mol·L-1B.1.5 mol·L-1 C.2 mol·L-1D.2.5 mol·L-1 6.等质量的CuO和MgO粉末分别溶于相同体积的硝酸中完全溶解,得到的Cu(NO3)2和Mg(NO3)2溶液的浓度分别为a mol·L-1和b mol·L-1,则a与b的关系为() A.a=b B.a=2b C.2a=b D.a=5b 7.300 mL Al2(SO4)3溶液中,含Al3+为1.62 g,在该溶液中加入0.1 mol·L-1 Ba(OH)2溶液300 mL,反应后溶液中SO2-4的物质的量浓度为() A.0.4 mol·L-1B.0.3 mol·L-1 C.0.2 mol·L-1D.0.1 mol·L-1 8.在标准状况下,将a L NH3完全溶于水得到V mL氨水,溶液的密度为ρ g·cm-3,溶质的质量分数为w,溶质的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①w= 35a 22.4Vρ×100%②c= 1 000a 22.4V③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V mL水后,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大于 0.5w④若上述溶液中再加入0.5V mL同浓度稀盐酸,充分反应后溶液中离子浓度大小关系为 c(NH+4)>c(Cl-)>c(OH-)>c(H+) 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 9.右图是NaCl、MgSO 4 的溶解度曲线。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只有在t1℃时,NaCl和MgSO4的溶解度才相等 B.t1~t2℃,MgSO4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 C.在t2℃时,MgSO4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最大 D.把MgSO4饱和溶液的温度从t3℃降至t2℃时,有晶体析 出 10.36.5 g HCl溶解在1 L水中(水的密度近似为1 g·mL-1),所得溶液的密度为ρ g·mL-1,质量分数为W,物质的量浓度为c mol·L-1,N 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则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所得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c=1 mol·L-1 B.所得溶液中含有N A个HCl分子 C.36.5 g HCl气体占有的体积为22.4 L D.所得溶液的质量分数:W=36.5 c/(1 000ρ) 11.试回答下列问题。 (1)已知24 g A和40 g B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 mol C和32 g D,则C的摩尔质量为________。 (2)把1 mol Na和1 mol Mg分别投入到等量且过量的盐酸中,分别得到溶液a和b,则溶液a和b的 质量关系为m a________m b。 (3)如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的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盐酸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备考策略 2011高考试题概貌预测 1.稳定性:保持10年高考试卷结构、题型的稳定性,继续注重学生信息处理和表达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等基本能力的考查。尽量加大力度考查学生实验能力。 2.系统性:知识点和基本方法覆盖率以及适度重复10年高考失分较多的知识内容的考查 3.基础性:三套教材的“交集”更可能是命题的重要素材,教材的权威和引领作用进一步体现。(公正性) 4.时代性:2011年高考题受各种形势的影响,总体难度不会升高。 针对以上高考试题概貌预测,我结合我校的复习备考方法,谈一下备考中的几点建议,不足之处请大家批评指正。总体来说有以下几点: 1 认清形势 2 明确方向 3 注重基础 4 突出核心 5 关注细节 6 强化训练 一、明确方向——我们首先加强了对《考试说明》和《课程标准》的研究,准确把握高考命题导向,指导我们的高三总复习,少做无用功,提高复习效果。我们现在面临的形势是时间紧任务重。距高考仅有9个周,36课时,而现实是我们的学生虽经过一轮复习,但是基础依然比较薄弱,能力欠缺,所以加强教学的针对性尤为重要。 首先《考试说明》是高考命题的纲领性文件,高考命题者不会突破这一文件。 所以把《考试说明》作为我们后续复习的最重要的抓手。 我们利用集体备课时间,对《考试说明》进行深入细致的研讨,准确把握高考考点的范围和要求层次,少做无用功,提高实效。通过集体的研究,对每个知识点的考查要求和可能的考查方式要进行认真的剖析,每位老师都要做到心中有数。 我们的二轮复习的单元划分完全可以根据说明中的划分进行专题复习提升。 二、注重基础—重视教材基础知识。

近年的高考试题有一个很好的导向就是突出教材中体现的重要基础知识的考查,引导学生在复习中以教材为依据,不要脱离教材,完全依赖于复习资料。 高考在坚持以能力立意为原则的同时特别注意紧扣教材,根据《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的具体要求,以教材为复习的依据,牢固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同时注意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灵活运用的训练,做题选题要有针对性、典型性、代表性。另外复习中的拓宽、加深和延展都必须适度。 另外高考复习要重视课本,但又不能完全依赖课本。根据高考命题已由“知识立意”向“能力立意”转变这一命题指导思想,考生在进行复习时,必须以课本、课标、考纲为依托,融会贯通、灵活运用课本知识,并通过课本知识的实际应用上升到能力。同时要注意,高考命题的思路是守纲不守本,即知识守纲、守本、不超出课本的范围,而能力守纲、不守本,可以大大超越课本。 于是在二轮、三轮复习中要注意坚决克服: (1)以复习用书替代教材。 (2)以大量的做题取代对课本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 (3)不对复习资料进行整合、删减盲目使用(最好二轮资料组内分工整理成学案或复习资料)。 三、突出主干知识,构建知识体系。 化学学科知识体系 (1)以认识化学反应变化为主线的化学基本观念和基本理论及元素化合物知识。 (2)以物质的性质和制备为基础的,以实验设计和实验评价为重点的化学实验技能。 (3)以物质的量为核心的化学计算技能。 (4)以官能团结构特征和性质为重点的有机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 分析近三年的高考题,我们应注意以下常考的重点、热点知识: 1.阿伏加德罗常数和阿伏伽德罗定律★★ 2.氧化还原反应★★★ 3.离子方程式的书写和正误判断★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第二轮复习计划 为了使第二轮复习能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确保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经过高三备课组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特制订如下的复习计划。 高三化学总复习的主要目的应该是,帮助考生对已基本掌握的零碎的化学知识进行归类、整理、加工,使之规律化、网络化;对知识点、考点、热点进行思考、总结、处理。从而使学生掌握的知识更为扎实,更为系统,更具有实际应用的本领,更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将学生获得的知识转化成能力,从而使普遍的知识规律化,零碎的知识系统化。 高三化学复习过程一般分三轮进行,第一轮按章节复习,时间从前一年的9月初到第二年的2月底,完成必修内容和规定的选修内容的复习,其中实验的复习融入到各章节的内容中去;第二轮主要进行专题复习,同时进行相应的专项训练,时间从3月初到5月初;第三轮主要进行高考适应性模拟测试和课本回归复习,两者穿插进行,一个月左右的时间。 第一轮复习按照原计划,将要在二月底结束,从三月开始的第二轮复习是高考复习备考非常重要的时期,也是巩固基础、建构网络、总结规律、优化思维、提高能力、熟悉高考的重要阶段,复习效果如何将直接影响高考成绩的好坏。为了使第二轮复习能扎实有效地顺利进行,确保今年高考取得优异成绩,经过高三备课组认真学习,深入思考,特制订如下的复习计划。 一、具体措施 1.组织教师加强对教纲、考纲及考试说明的学习,把考点分解到每节课,复习中重视知识的横向与纵向深入,把握高考复习的正确方向。 2.在备课组中加强全体教师对关键问题、内容的沟通与研究,引导全体同学探究化学复习方法,狠抓听课效率和训练质量两个关键点。 3.组织教师精心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题,体会新课改下高考的命题思想及测试方向。 4.对例题、练习、试题,加强针对性的筛选,特别关注重点知识、热点知识的落实情况。平行班级统一进度、统一试题。 5.认真分析测试结果,及时调整复习计划、训练内容和辅导的方式。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如何抓住基础知识 发布时间:2014/2/22 浏览人数:42 本文编辑:高考学习“一模”考试时,化学的第一轮复习一般都还剩了点尾巴,现在各个学校都进入或者即将进入二轮复习。都说“一轮复习重基础,二轮复习重提高”,都认为“物理难,化学繁,数学作业做不完”。怎么解决化学繁的问题?记得宋少卫老师就曾给我们留言,让我们写写怎么解决化学繁的问题。 化学的学科特点决定了化学不如物理和数学那么有规律。学生的新课学习感觉化学知识杂、乱、散、繁琐,记不牢,听得懂课做不来题,及格容易高分难。高三第一轮复习往往还是沿袭教材顺序,逐章复习,注重化学基础知识的复习。通过一轮复习和练习,学生捡回了遗忘的一些知识,或者对高一、高二吃了夹生饭的地方做了一些弥补,或者站在更高的角度对高一、高二的部分知识进行了重新认识。但是一轮复习后,仍没能解决或者较好解决化学繁的问题。 为什么要进行二轮复习? 原来有老师和基础较差的同学认为,放慢复习节奏,扎扎实实复习一轮就行了,没必要复习二轮。其实这种做法是不可取的。只复习一轮,化学知识的杂、乱、散根本无从解决,知识的系统性、网络关系无从搭建,知识转化为能力就无从实现。而理科综合考试虽整体降低了难度但对考生能力的要求却更高了。能力的提高只有在二轮复习中才能变成实现。 怎么进行二轮复习? 有了一轮系统复习的基础,化学二轮复习重在把中学化学杂、乱、散、繁琐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化学二轮复习通常分《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元素及其化合物》、《化学计算》、《有机化学》、《化学实验》五大块进行复习。 下面就学生感觉最繁的《元素及其化合物》和《化学实验》两大块谈谈怎样进行二轮复习。 高中化学,理科必修教材共15章,选修教材共6个单元,其中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就占了必修教材的6章(不含有机化学),分散学习了第IA—第VIIA的全部主族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就是同一族内的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它们还既有其共性也有其特殊性呢,所以仅仅是通过第一轮的分章复习是远远不够的。进入二轮《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复习时,我们就要去总结和归纳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之间共同的规律及其一些特例。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重在抓《碱金属》,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重在抓《卤素》。当然在《元素及其化合物》这块的复习中始终别忘了贯穿“氧化还原反应”和“离子反应”两条主线。只有通过不断的对比复习,才能帮助我们记忆准确,才能使杂、乱、散、繁琐的化学知识系统化、网络化,才能提高理科综合考试中化学II卷无机推断题的准确率和提高涉及元素及其化合物知识试题的准确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