秸秆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秸秆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名称及项目单位

1.1.1项目名称

秸秆生物有机肥生产项目。

1.1.2项目建设单位

1.2项目概述

1.2.1项目建设地点

xx市xx区xxxx

1.2.2建设规模与内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xx市xx区xxxx

1、请求镇北堡镇镇政府、林草场批准我公司在xx村废弃沙坑租赁土地50亩,(或者其它废弃的荒地即可);

2、平整30方左右的场地用于秸秆储存堆放;

3. 建造1000平方米粉碎精杆车间(彩钢瓦房);

4、建造500立方发酵池;

5、建造240平方米办公用房及职工宿舍(彩钢活动板房)。

项目建成后,年产50万t秸秆有机肥。

项目同时建设水电、道路、绿化、围墙等基础配套服务设施;购买生产线设备。

1.2.3项目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

(一)投资估算

项目总投资总额为500万元。

(二)资金来源

该项目总投资为500万元,建设单位自筹及银行贷款。

1.2.4项目实施进度

本项目建设周期24个月。规划建设期限为2018年12月至2020年11月。

1.2.5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1.3编制原则、范围及依据

1.3.1编制原则

1、充分利用和发挥项目区丰富的资源和基础设施条件,尽可能减少项目的建设投资。

2、本着投资少、见效快、效益高的原则,根据市场的需求确定

合理的建设规模和建设方案,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3、按照现行国家有关新建项目要求进行编制。

4、坚持实事求是,在调查研究基础上,以客观公正立场和科学态度对项目的经济效益做出适当的评价。

5、坚决贯彻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关于加强建设项目安全设施‘三同时’工作的通知”(发改投资[2003]1346号)文件精神,确保项目建成后安全生产。

6、认真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等国家标准与规范。

7、在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下,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方针,力争经济发展与环境同步,打造成环境友好型企业。

1.3.2项目编制范围

1、通过对市场的分析研究以及对项目规划的研究,推荐项目的建设规模、方案,论证项目建设的合理性;

2、根据建设场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总图布置方案研究;

3、对建设条件及原材料、燃料、动力供应情况进行调查研究;

4、对工程技术及设备方案进行研究,并提出工程招投标方案;

5、对公用工程和辅助设施进行研究;

6、对节能、环境保护、安全卫生与消防提出研究方案;

7、对投资估算、资金筹措、经济效益进行定量分析,测算各种效益指标和项目的抗风险能力;

8、对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进行综合评价;

9、可行性研究结论与建议。

1.3.3编制依据

(1)《投资项目可行性研究指南(试用版)》;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

(3)《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十三五规划》;

(4)《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2013版);

(5)《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第三版)》;

(6)《生物质能源与废弃物资源利用》;

(7)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及产业政策;

(8)委托单位提供的有关项目的基本资料;

(9)编制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委托书。

1.4结论与建议

1.4.1结论

1、《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版)》(2013年修订)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拟建项目属于“鼓励类”。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项目采用工艺技术先进、可靠,总图方案布置紧凑,工艺流程较短,运输路线通畅,有利于生产、消防和环境保护。

3、各项财务指标较好,具有较强的盈利、偿债能力以及抗风险

能力,经济效益较好,财务评价可行。

4、项目建设能够提高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促进企业的发展,具有良好的社会效益。

5、有较好的经济效益。有一定的抗风险能力。

综上所述,该项目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明显,财务评价指标均高于一般工业项目,项目是可行的。

1.4.2建议

1、建议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在政策上予以大力支持,保证项目的顺利进行和可持续发展。

2、建议建设单位应抓紧工程前期工作,做好工程前期规划、单体设计、勘察测量等准备工作。

3、建议建设单位抓紧工程的上报审批工作和资金筹措工作。

4、积极做好项目的招投标、专业人员的选拔招聘、建设项目工程的发包和有关设施设备的采购等工作,以保证项目建设按计划顺利进行。

5、本工程应尽快上马,以期获得丰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二章项目建设背景及必要性

2.1项目建设背景

近年来,农作物制杆,杂草焚烧已成为污染环境的源头,不仅为农村环境保护问题的瓶颈问题,甚至成为殃及城市环境的罪魁祸首,已经成为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各级政府高度重视,严禁焚烧秸秆、杂草。因此,农村、农场、农作物秸秆、杂草无法有效处理,给群众和社会造成了负担。为了保护环境,有效解决这一社会问题,使农作物秸秆杂草变废为宝,我社决定建设一个年产50万吨秸秆有机肥加工厂。

一、精秆生产有机肥项目市场迅速发展

秸秆生产有机配项目所属行量是在最近几年间迅速发程。行在繁荣,国内市场扩大出口创业,吸纳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增长等方面发挥的作用越来越明显。

二、符合国家产业规划或地方产业规划,属国家政策支持的朝阳产业。

三、国家政策支持

为了贯彻落实中心1号文件精力和中心对于加强生态文明建造的战略部署,中心财务继续支撑犁地维护和质量进步作业,并挑选有些地区要点展开农作物秸秆归纳运用试点,推进本地进一步做好秸秆禁烧和归纳运用作业,维护和进步犁地质量,完成“藏粮于地、藏粮于技”。

以绿色生态为导向,以秸秆归纳运用和地力培肥为首要手法,以犁地质量进步为方针,量体裁衣、归纳施策,加速构建犁地质量维护

与进步的长效机制。

经过展开秸秆归纳运用试点,秸秆归纳运用率到达90%以上或在上年根底上进步5个百分点,根本根绝露天燃烧;秸秆直接还田和过腹还田水平大幅进步;犁地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匀进步1%,犁地质量显着进步;秸秆动力化运用得到加强,乡村环境得到有用改善;探究出可继续、可仿制推行的秸秆归纳运用技能道路、形式和机制。

秸秆归纳运用试点坚持以下准则:一是会集连片、全体推进。优先支撑秸秆资本量大、禁烧使命重和归纳运用潜力大的区域,整县推进。二是多元运用、农用优先。量体裁衣,多元运用,杰出肥料化、饲料化、动力化运用要点,科学断定秸秆归纳运用的构造和方法。三是市场运作、大力支持扶持。充沛发挥农人、社会化效劳安排和公司的主体作用,经过大力支持引导扶持,调集全社会参加活跃性,打通利益链,构成工业链,完成多方共赢。

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本》(2013版)分为鼓励类、限制类和禁止类,拟建项目属于“鼓励类”。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因此,本项目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2.2.2有利于促进企业自身的发展

通过本项目的建设,使项目单位的经营规模将进一步扩大,生产能力进一步增强,竞争能力将大为提高,将为企业的后续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对于促进企业自身发展,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市场竞争力,实现长远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2.3给当地人民就业提供机会

项目不仅需要专业技术人员、管理人员,而且也需要普通职工、杂工等。当工作繁忙之时可以从当地就地用人,解决就业压力的同时,利用廉价劳动力,降低成本,可实现企业和员工双赢。

综上所述,该项目符合国家及地方的发展规划,建成后能够为企业的成长、壮大提供良好的发展平台,促进行业的发展。同时该项目的建设还能够增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就业压力,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因此,本项目具有非常大的建设意义,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都十分可观,是十分必要的。

2.2.4环境保护的需要

环境保护是从源头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或避免污染物产生的有效措施。当前,我国工业污染物减排压力有增无减,工业领域清洁生产技术水平提升仍有较大潜力,清洁生产管理服务体系尚需进一步完善。“十三五”规划纲要明确提出要“支持绿色清洁生产,推进传统制造业绿色改造,推动建立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产业体系”。因此,“十三五” 期间,要把全面实施传统产业清洁化改造,作为促进工业绿色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发展的重要内容和抓手,作为协调推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根本途径。秸秆开发利用是一项提高农村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保护农村生态环境的新技术,要因地制宜大力推广。

2.2.5节约资源

农作物秸秆资源丰富,开发利用前景广阔。秸秆作为一种可再生物资源,对其充分合理利用可以给农业生产提供丰富的能源和物质投入,减少农业生产对外部投入的需求量,降低农业自身污染有助于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农作物秸秆通过生物质能转化技术,就

可以减少随意抛洒,堆放,或直接焚烧,填埋造成的农村资源严重流失现状,秸秆变废为宝。充分利用各类农作物秸秆资源,可以补粮食、补地力、补效益、补就业,以秸秆带动产业,以产业提高效益,以效益促进增收加快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因此,秸秆生产有机肥潜力巨大,非常重要。

第三章行业发展及市场分析

2.1秸秆再生利用行业发展及市场

秸秆的“归宿”,大可牵动绿色农业发展,小可影响农业固体废弃物处置,近年来更是话题不断。就目前来看,资源化推广形势大好,多元利用渠道持续增幅,产业化加快催熟产业链构建,秸秆问题将得到有效解决。

我国近年来在秸秆禁烧以及秸秆综合利用层面着实下了大工夫。7月26日,农业农村部在发布会上表示,秸秆综合利用取得了阶段性进展,可收集资源量超过8亿吨,五化并举的各方面实践都有显著发展。

我国每年秸秆资源量约7亿吨,其中农村居民生活用能占21%,还田肥料占36%,饲料占20%,造纸等工业原料占3%,废弃焚烧占20%,主要农作物秸秆可能源化利用资源量为2.65亿吨(包括农村生活用能)。

作为一个新兴产业,秸秆综合利用符合目前绿色农业发展的根本导向,也有着循环利用大背景的铺垫,迎来了做大做强的好时机。农业农村部科技教育司副司长李波就曾说过,我国秸秆综合利用相较发达国家仍处于初级阶段,基础薄弱,且产业化程度低。

由此可知,秸秆综合利用上升空间大,且必然需要走上一条产业化道路。那么,打上市场属性标签,该如何做?

综合各地区探索的历程来看,目前工业园区的建设对秸秆综合利用产业链的构建有着催化作用,还能够利用集中优势实现部分产品的就近消纳。新活力的注入自然少不了新技术的加盟,首当其冲的就

是推广难度较小的还田模式。

直接粉碎还田、炭化还田、有机肥还田等,都是很多地区常见的秸秆综合利用方式。技术难度小,较为简便易行,还能够改善土壤机构,强化土壤肥力,可谓是一举多得,不过这种模式的技术改良也一直没有停滞。

此外,秸秆综合利用产业化的加速还会拓展类似于“农户+公司”、“农户+合作社”、“农户+经纪人”等线下合作渠道,完善“收-运-储-用”一条线资源化体系。再者,更大程度地缩短科研成果到落地实践的周期,加快产学研用步伐也至关重要。

据悉,我国还将探索秸秆生态补偿制度,以此来调动技术创新、科研创新以及推广创新的社会积极性。同样的,这也是秸秆综合利用制度体系完善的一部分,有利于提升秸秆综合利用水平,强化其专业性和有效性。

至此,秸秆资源化的路子已经有了初步框架,多样化商品输出为打通秸秆“再生”渠道提供了可能性。持续的研究创新和制度完善,则为秸秆综合利用架起了需求侧与供给侧的对接桥梁。

2.2有机肥行业发展及市场需求

一、有机肥料行业现状分析

近年来国家对农业的扶植和重视,使得农业的发展非常迅速,也带动了肥料产业的发展。为适应时代的需要,有机肥料应运而生,并且得到了国家政策的大力支持。

有机肥料富含有机物质和作物生长所需的营养物质,不仅能提供作物生长所需养分,改良土壤,还可以改善作物品质,提高作物产量,促进作物高产稳产,保持土壤肥力,同时可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生产成本。充分合理利用有机肥料能增加作物产量、培肥地力、改善农

产品品质、提高土壤养分的有效性。

基于此,我国有机肥料行业发展迅猛。前瞻产业研究院发布的《2018-2023年中国有机肥料行业产销需求与投资预测分析报告》数据显示,2010-2017年,我国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销售行业收入逐年增长,但增速有所放缓。2017年,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行业销售收入为822.98亿元,同比增长3.72%。

图表1:2010-2017年我国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销售收入

(单位:亿元,%)

从产品结构来看,我国有机肥料品种相当多,大体可分为精致有机肥料、有机无机复混肥料、生物有机肥料三类。其中,精致有机肥料占比最大,达到43.5%;其次是有机无机复混肥料,比重约为38.9%。

图表2:中国有机肥料品种结构(单位:%)

市场竞争方面,经过多年发展,我国有机肥料生产以及应用已渐具规模。2017年,有机肥料及微生物肥料制造行业企业达到553家。其中,58%的企业以生产复混肥为主,31%的企业以生产精制有机肥为主,另外的11%的企业则以生产生物有机肥为主。

图表3:中国有机肥料企业生产产品结构(单位:%)

不过,受传统观念制约和原料来源的限制,我国商品有机肥企业以中小型规模为主,产业集中度低。根据近年来的统计数据显示,有66%的企业年产量小于2万吨,年产量5万吨以上的企业仅有4%。

图表4:中国有机肥企业产能分布结构(单位:%)

总体而言,农业技术的发展必然离不开有机肥料的发展,而且我国有机肥料的发展有着良好的趋势,应充分利用优势使得我国有机肥料在严格监控、充分保证使用安全的前提下以利用效率为主。而国家也应该宣扬有机肥料的绝对优势,提高行业集中度,规范有机肥料的品种包装等,使其获得货真价实的口碑,才能真正拓宽有机肥料的渠道,使其发展前景良好。

二、有机肥料行业趋势分析

首先,行业市场需求有望进一步释放。有机肥的使用目前在我国还属于初步发展阶段,农民种植粮食还是主要依靠化肥投入,达到粮食增产的目的,使用有机肥的还是属于少数。此外有机肥的生产商也远不如化肥生产企业发展的成熟。就国外情况来看,有机肥的使用量要远大于我国,就日本的有机肥在农业种植中的使用就高达76%左右,而我国使用有机肥的比例在肥料使用中仅占20%,未来增长空间巨大。随着我国肥料应实施以质量替代数量、以有机肥替代无机肥的发展战略,这势必给有机肥的发展带来巨大的想象空间和潜在市场,预计到2023年,我国机肥料行业需求规模将达到2273亿元。

图表5:2018-2023年我国有机肥料行业需求规模预测(单位:

亿元,%)

其次,技术发展方向来看,未来有机肥技术还应该朝有机+无机方向发展。目前,我国有机肥主要仍以精制有机肥为主,有机无机复混肥与精制有机肥的产量尚有一些距离,有机无机复混肥的配合使用可调节供肥速度,生产廉价高效缓释肥,具有缓急相济、长短结合的特点,能实现肥料释放和作物吸收的动态平衡,调节大中微肥供给,实现营养成分的横向平衡,由此可见,未来有机与无机的结合将利于产业的发展。

最后,产品方面,生物有机肥比重将提升。生物有机肥,是指含有特定功能微生物与经无害化处理、腐熟的有机物料(以畜禽粪便、农作物秸秆等动植物残体为来源)复合的肥料,兼具微生物肥料和有机肥效应。生物肥料可以有效利用土壤中的营养元素,提高作物的

产量,减少肥料的施用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发展前景十分广阔,未来比重将进一步提升。

第四章厂址选择与建设条件

4.1选址方案

4.1.1选址选择基本原则

①遵循布局指导,符合当地城市总体规划;

②节约用地,合理布局;

③供水供电可靠;

④有方便的外部交通运输条件;

⑤有利于环境保护;

⑥远近结合,近期为主,留有发展余地。

4.1.2位置址选择

按照生产经营要求和各项建设条件综合考虑,本项目厂址拟定为宁夏潜江市。项目区内交通便利、场区地势平坦,建设条件充足,区域内自然生态环境良好,符合建厂条件。

4.2所在位置现状

4.2.1拟建地点

xx市xx区xxxx

4.2.2地理位置及概况

xx市,简称“银”,是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首府,是全区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科研、交通和金融商业中心,以发展轻纺工业为主,机械、

化工、建材工业协调发展的综合性工业城市。xx地处中国西北地区宁夏平原中部,西倚xx、东临黄河,是发展中的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国-阿拉伯国家博览会的永久举办地。

xx是历史悠久的塞上古城,史上xx王朝的首都,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民间传说中又称“凤凰城”,古称“兴庆府”、“宁夏城”,素有“塞上江南、鱼米之乡”的美誉,城西有著名的国家级风景区xx王陵。

城市综合竞争力跻身全国百强,荣获全国文明城市、国家节水型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等殊荣,被评为“中国十大新天府”。

xx东与吴忠市盐池县接壤;西依xx与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左旗为邻;南与吴忠市利通区、青铜峡市相连;北接石嘴山市平罗县,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鄂托克前旗相邻(以明长城为界)。其地域范围在北纬37°29′~38°53′,东经105°49′~106°53′之间。2013年末城市建成区面积148.60平方公里。

4.2.3地质地貌

地貌

xx市区地形分为山地和平原两大部分。西部、南部较高,北部、东部较低,略呈西南—东北方向倾斜。地貌类型多样,自西向东分为xx地、洪积扇前倾斜平原、洪积冲积平原、冲积湖沼平原、河谷平原、河漫滩地等。海拔在1010米~1150米之间,地面坡度为2‰左右,土层较厚。xx西部的xx为石质中高山,呈北偏东走向。全长约150

公里,宽20公里~30公里。最高峰海拔3556米,是阻挡西北冷空气和风沙长驱直入xx的天然屏障。xx在xx市境内近70公里,面积5.88万公顷,山高坡陡,气势雄伟。

地质

xx位于中国东、西两大构造带的枢纽部位。在大地构造上,属于中朝准地台鄂尔多斯西缘拗陷带的xx台陷和xx地堑,为xx褶皱带与鄂尔多斯地台间的山前拗陷区。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和中国首批确定的38个抗震设防城市之一。xx地震设防烈度为8度。

xx地堑北起石嘴山,南至青铜峡,长约160公里,最宽为55公里。地堑东西两侧分别受黄河断裂和xx东麓断裂控制,地堑内还有两条规模较大的断裂,即芦花台断裂和xx—平罗断裂。这4条断裂共同控制着xx地堑的形成和发展。周边县市地堑内发生3级以上地震,对xx市区即有影响;地堑内发生6级以上地震对市区将会造成破坏。

xx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破坏性地震:1143年曾发生过6级地震;1227年发生5.5级地震;1477年发生6.5级地震,烈度均为8度。特别是1739年发生的xx—平罗8级大地震,xx震区烈度为10度,使xx古城尽毁。这是xx平原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灾难性地震。

4.2.4气候

xx市及其所属各县(市),主要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迟夏短,秋早冬长,昼夜温差大,雨雪稀少,蒸发强烈,气候干燥,风大沙多等。年平均气温8.5℃左右,年平均日照时数2800小时~3000

小时,是中国太阳辐射和日照时数最多的地区之一。年平均降水量200毫米左右,无霜期185天左右、

4.3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2017年,全市人民在市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深入领会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全面落实自治区第十二次党代会精神和市委第十四届四次、五次全会精神,坚持“绿色、高端、和谐、宜居”发展理念,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扎实有序推进各项工作,实现了经济平稳健康发展与社会和谐稳定。

一、综合

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803.1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同比增长8.0%[2]。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61.38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908.60亿元,同比增长6.5%;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33.18亿元,同比增长10.1%。三次产业结构为3.4:50.4:46.2,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41.7%、56.3%。按常住人口计算,全市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1656元,比上年增长6.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