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欧洲联盟

浅析欧洲联盟
浅析欧洲联盟

浅析欧洲联盟

【摘要】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很多学者对欧盟的框架是如何构建的以及欧盟和欧共体的关系并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现行许多关于欧盟的流行说法也不完全正确。本文希望通过介绍,能够较清楚的把欧盟复杂的框架结构展示出来,使人们对欧盟的制度体系以及欧盟和欧共体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欧盟欧洲各大共同体框架结构超国家性

欧洲联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要剖析欧盟,就不得不从欧洲一体化进程谈起。

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沿革

1、《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端

1951年,为了让法国和西德能够达成和解,并为西德重返欧洲大家庭铺平道路,在法国政府的牵头下,德、法、意、荷、比、卢六国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宗旨是在六国间建立取消关税、商品数量限制等措施的煤炭和钢铁统一大市场,该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端。各国通过把部分主权让渡给煤钢共同体,使其具有超国家的性质,从而可以在统一的大市场内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有关煤炭和钢铁的经济政策。

2、《罗马条约》

1957年,德、法、意、荷、比、卢六国又在罗马签署了《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这两个条约被统称为《罗马条约》。《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标志着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宗旨是协调各成员国的核工业发展,促进投资,加强信息交流。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宗旨是建立全面的关税同盟及统一的经济政策,并在内部统一市场上实现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至此,欧洲三大共同体分别依据不同的条约成立了。这三大共同体有着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就是缔约各国通过让渡部分主权使这三个共同体都成为了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国际组织。

3、《布鲁塞尔条约》

浅谈欧盟贸易壁垒新动态(一)

浅谈欧盟贸易壁垒新动态(一) 论文关键词:欧盟;绿色贸易壁垒(GBT);REACH法规;国际标准;“绿色护照”论文摘要:欧盟(EU)是极具吸引力的发达经济市场,是我国最大贸易伙伴和出口地。EU近年来出于产业市场保护等多方面的考虑,发布了“绿色”系列指令,构筑起“合法”的“绿色屏障”,即绿色贸易壁垒(GBT,GreenBarrierstoTrade)以限制进口。我国出口因之损失巨大,对EU的出口在成本、技术方面,遭遇到严峻的挑战与考验。要保持我国对EU的出口优势,需要多方联合行动、多方面入手,积极应对。 随着经济全球化、贸易自由化已成为国际趋势,WTO下的多边贸易谈判,使关税的贸易保护作用变得极其有限,传统的非关税政策也仅能在特定条件下使用。于是,因技术体制、经济技术水平差异等产生的技术性措施以其“合法性”、隐蔽和灵活性演变成贸易壁垒,这种技术性贸易壁垒(TBT,TechnicalBarrierstoTrade)将成为贸易自由化背景下国际贸易壁垒的主体,而“保护我们共同的地球,维持可持续发展”这一全球共同目标使得以环保标准支撑的GBT 成为了TBT的核心。 近年来,欧盟发布了一系列与环保相关的“绿色指令”,包括:PPW指令,《包装及包装废弃物指令》(DirectiveonPackagingandPackagingWaste);WEEE指令,《关于报废电子电气设备指令》(DirectiveonWasteElectricalandElectronicEquipment);RoHS指令,《关于在电子电气设备中限制使用某些有害物质指令》(DirectiveontheRestrictionoftheUseofCertainHazardousSubstancesinElectricalandElectronicEquip ment);ELV指令,《关于报废汽车的技术指令》(End-ofLifeVehicle);REACH法规,《化学品登记,评估及授权法规》(RegulationCoveringtheRegistration,evaluationandAuthorizationofChemicals);EuP指令,《用能产品生态设计框架指令》(DirectiveonEnergy-usingProductDesign),这些指令构成了EU整合性产品政策的基础,对外形成了GBT。 一、欧盟发布系列绿色指令的动机 1、利用WTO协议绿色规则缺口构筑贸易壁垒 WTO有关环境问题的内容主要体现在其一系列的相关协定中,虽然这些协定规定“不得妨碍正常国际贸易”,但另一方面却肯定各国的“环保例外权”,而在行使此种权力时,WTO有关环境贸易规范一般都比较概括和抽象,含混其词、模棱两可,缺乏有效和明确的约束性,导致了GBT在世界范围内盛行。 EU正是利用这点,制定出一系列严格、繁多、苛刻的绿色环保标准,构筑起“绿色贸易壁垒”,名正言顺地达到既有利于EU商品出口,又有利于限制别国商品进口的目的。 2、出于产业保护,培养竞争力的考虑 EU现有25个成员国,人口超过4.5亿,是极具吸引力而有价值的市场。EU担心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力量出口迅速增长,连年对其巨额贸易顺差,2006年高达916.6亿美元,会挤占了其市场并对当地经济产生冲击。而EU东扩后,新进成员竞争力还很弱,加之近年EU经济增长乏力,为保护对国民经济、国际贸易、就业综合影响大的相关产业,培养和提升竞争力,需要制定更加“合理”有效的TBT。如REACH法规的立论之一就是为了提高EU化学工业的竞争力,化学工业是eU的三大产业之一,直接雇工超170万人,年产值约5000亿欧元(高全德,2003),显然EU要极力保护这个重点产业和市场,保持自己在该行业的优势地位。3、人们环境保护意识的增强 环境问题已是当今人们关注的热点,EU等发达国家的环保组织、消费者尤其关注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与人身安全、环境保护、动植物健康等相关的产品质量与性能。 二、欧盟最新系列绿色指令解析及影响 1.EU最新绿色系列指令内容概要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学院:电气工程学院 班级:电技111 姓名:缪梓强 学号:2011301030128

关于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及未来的 发展趋势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2.中欧直接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著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中国与欧盟关系的现状

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现状评估——经济外交视角的考察 近年来,无论是中国与欧盟双边关系,还是中国与欧盟各新老成员国之间的双边关系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从经济外交视角来看,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取得了丰硕成果,总体上可以概括为“战略提升、贸易突破、瓶颈制约、难题待解”。 一、战略提升:中国与欧盟及其主要国家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 新时期中国外交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与其他国家建立以共同利益为基础、以平等协商、求同存异和不针对第三方为特点的新型伙伴关系,为构筑面向21世纪的多极化世界格局发挥了积极作用。中国与欧盟伙伴关系战略的提升源于2003年相继发表的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两份文件:一份是2003年9月欧盟发表的《走向成熟的伙伴关系--欧中关系之共同利益和挑战》的战略文件,阐述了欧盟对华政策和行动的指导方针及发展框架;另一份是2003年10月中国政府发表的第一个对欧关系文件——《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旨在昭示中国对欧盟的政策目标,规划今后5年的合作领域和相关措施,加强同欧盟的全面合作,推动中欧关系长期稳定发展。 进入2004年,中国与欧盟双边的关系进一步提升为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定位得到了确立,中国与欧盟建立了全面战略伙伴关系。2004年5月随着欧盟历史上的第五次扩大,欧洲政治与经济的地缘版图发生重大变化,更加凸现了建立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重要性。2005年欧中庆祝建交30年,进一步展现了二者在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与此同时,在国家层面上,中国与欧盟最重要的国家也逐一建立了相应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中国与欧盟各个新老成员国的经贸关系在新的框架下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当然,由于欧盟的不断扩大,新老成员国的发展水平差别较大,也在不同程度上影响着欧盟的对外经济决策的实施,从而也对中欧双边经贸关系带来了一些新的变数。 二、贸易突破:欧盟成为中国首位贸易伙伴带动了双边经贸关系的发展 《中国对欧盟政策文件》中特别指出“中国致力于发展中欧富有活力和长期稳定的经贸合作关系,并期待欧盟成为中国最大贸易与投资伙伴”,以欧盟东扩为契机,这一良好愿望得以提前实现。在2004年中欧双边贸易领域实现了历史性的突破。根据中国海关统计,2004年中欧双方进出口贸易达1772.8亿美元,增幅为33.6%,欧盟超过美国日本和日本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同时中国也

欧盟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

欧盟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 在冷战存续期间,西欧国家在美国的援助下走出战争创伤,但已经无法恢复到战前的国际地位。西欧国家为了自强,开始走向一体化的道路。欧盟的组织结构是在20世纪50年代建立的煤钢共同体、经济共同体及原子能共同体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1993年11月1日宣告12国的欧洲联盟正式成立,《马约》开始生效。 随着欧盟的成立,50多年来,欧盟规模日益扩大,经济实力日益增强。欧盟是一体化程度最高的一个经济集团,它不但是经济实体,也是政治实体,是一个具有经济和政治双重性质的组织,合作内容囊括政治、经济、军事等多个方面。随着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欧盟在国际事务中的自主意识越来越强,积极发表对国际重大问题的意见,日益发挥重要的作用,在世界的影响和地位不断提升。同时,欧盟对国际政治关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 从欧盟对欧洲的影响来看,欧盟促进了欧洲一体化进程,提高了欧洲国际地位,同时促进了欧洲各国经济贸易发展。东扩战略是欧盟全球战略中最重要的战略。按照西方民主价值观和经济模式“改造”中东欧等国家,使其尽快纳入欧盟势力范围,是冷战后欧盟发展战略中的最重要的战略举措。欧盟东扩是一次历史性的突破,是欧洲统一道路上的里程碑。在政治方面,欧盟东扩将中东欧纳入欧洲体系,实质上是与美俄争夺欧洲主导权。欧盟在扩大的过程中,蕴含着谋求强化欧洲政治力量的雄心。通过东扩,中东欧国家的价值被不断地趋向于欧盟的主导价值观,欧盟国家努力主导欧洲的势头开始增强,欧盟国家在加强经济一体化的同时,谋求强化欧洲的政治独立。但应当注意的是,欧盟接纳俄罗斯的可能性不大,因为它太大了。欧盟如果接纳了俄罗斯,将会打破两个平衡。一是欧盟内部的平衡,另一个是世界格局的平衡。这个结局,是欧盟和美国都不愿意看到的。因此,未来欧盟主导下的欧洲,将是一个不包含俄罗斯的欧洲。如何处理好与俄罗斯的关系,将是21世纪国际关系中的重要课题。 从欧盟对美国的影响来看,欧盟与美国之间是既依赖又矛盾的关系。《欧洲联盟条约》明确提出建成后的联盟将在国际政治经济舞台上成为与美国抗衡的强大力量。随着欧盟势力和影响日益增强,美国的经济和政治霸主地位受到动摇。欧盟对美战略的目标是,在维护美欧政治、军事同盟的同时,努力争取建立平等的美欧关系。在欧盟总体对外战略中,维系与美国的跨大西洋联盟关系是欧盟的外交重点,在国际安全防务领域,欧美合作仍占主导地位。美国对欧盟及其前身的政策的演变大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是1952年到1991年,即从欧洲煤钢联盟成立到苏联解体的整个冷战时期。在这一时期内,为了增强抗苏力量,美国积极促进欧洲盟国的联合和一体化进程。这一阶段美欧关系的特点是美主欧从。第二阶段是从1991年底至2003年3月,即从冷战结束至美国发动伊拉克战争前夕。随着苏联解体及欧盟自身力量和一体化进程的发展,美欧之间的战略纽带趋于松散,欧盟不甘充当美国的附庸,独立自主倾向不断增强。这一阶段美欧关系的特点仍旧是美国居于主导地位,欧盟加强了在联盟内部竞争与美国平等伙伴角色的努力。双方的矛盾趋于深化。美国及支持欧盟的扩大进程,又牵制其深化一体化的行动。第三阶段是从2003年3月迄今,即在伊拉克战争爆发以后的时期。在这一时期,美国和欧盟的矛盾进一步深化、激化、表面化。美国对欧盟的政策基调和目标是竭力维系美欧联盟关系及其对美欧联盟的主导,但加强了欧盟的分化和对欧盟一体化进程的牵制。从目前来看,美国总统特朗普挑起的贸易战似乎正以出乎意料方式波及欧洲,美国与欧盟关系将更进一步得到恶化。但从长远来看,欧盟在与美国政治上合作、军事上依赖、经济上竞争的关系的基本框架在相当长时间里还不会发生动摇。 从欧盟对亚洲的影响来看,1994年11月8日欧盟首脑会议批准了欧委会制定了《对亚洲新战略》的报告,报告指出“亚洲和欧洲发生的巨大变化要求欧洲给予亚洲新的优秀地位,对亚洲国家采取更加积极和坚定的政策”。欧盟确定对亚洲的总体战略框架和优先实现的主

2013年我国对欧盟出口企业百强榜

2013年我国对欧盟出口企业百强榜 企业(集团)名称 1鸿富锦精密电子(郑州)有限公司 2达功(上海)电脑有限公司 3鸿富锦精密电子(成都)有限公司 4昌硕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5旭硕科技(重庆)有限公司 6达丰(重庆)电脑有限公司 7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8诺基亚通信有限公司 9名硕电脑(苏州)有限公司 10仁宝电子科技(昆山)有限公司 11鸿富锦精密电子(重庆)有限公司 12北京索爱普天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13鸿富锦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 14华为终端有限公司 15仁宝电脑(重庆)有限公司 16英源达科技有限公司 17苏州三星电子电脑有限公司 18国际商业机器系统集成(深圳)有限公司 19福建捷联电子有限公司 20仁宝信息技术(昆山)有限公司 21鸿富锦精密工业(武汉)有限公司 22纬创资通(昆山)有限公司 23深圳中外运物流有限公司 24伟创力制造(珠海)有限公司 25纬智资通(昆山)有限公司 26富士康精密电子(太原)有限公司 27康硕电子(苏州)有限公司

28上海进才物流有限公司 29深圳盐田港普洛斯物流园有限公司 30苏州得尔达国际物流有限公司 31牧田(昆山)有限公司 32天津三星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33苏州佳世达电通有限公司 34昆山环宇物流有限公司 35京瓷办公设备科技(东莞)有限公司 36捷普电子(广州)有限公司 37富泰京精密电子(烟台)有限公司 38戴尔(成都)有限公司 39达运精密工业(厦门)有限公司 40深圳市深国际华南物流有限公司 41三星电子(山东)数码打印机有限公司42纬创资通(重庆)有限公司 43昆山世远物流有限公司 44东莞市对外加工装配服务公司 45富士施乐高科技(深圳)有限公司 46上海浦东国际机场进出口有限公司 47佳能(苏州)有限公司 48中兴通讯股份有限公司 49浪潮乐金数字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50威宏电子(上海)有限公司 51深圳市一达通企业服务有限公司 52英业达(重庆)有限公司 53仁宝资讯工业(昆山)有限公司 54深圳市盐田港集团有限公司 55上海振华重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56招商局保税物流有限公司 57深圳市盐田港出口货物监管仓有限公司58广碁科技(中山)有限公司

浅论中国和欧盟的贸易关系

浅谈中国和欧盟贸易关系 摘要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国与欧盟贸易关系日益紧密,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合作中的战略地位日益重要。然而中欧贸易也存在着贸易不平衡、知识产权保护、有关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不够完善等问题。在未来,中国除应关注欧盟对华经贸合作的共同政策和指导原则外,更应注重拓展与欧盟各成员国之间的经贸合作。我们也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关键词:中国;欧盟;贸易关系;现状;

Introduction to China and the European Union trade relations Abstract China and the Eu is the world's largest developing country and regional economic group, the world's stage two important force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he global economy. Since China and the Eu established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in the context of globalization and the rapid change of the pattern, increasingly close relations between China and the Eu's trade, the European Union the strategic position in China's foreign trade cooperation is becoming more and more important. However, there exists a trade imbalance, trade protection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relevant problems such as imperfect laws and regulations and technical standards. In the future, China should focus on the Eu's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with China common policy and guiding principles, mor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expand economic and trade cooperation between Eu member states. We also need to further strengthen China-Eu comprehensive strategic partnership, the two sides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purpose of mutual benefit and win-win results. Key words: China; Eu;Trade relations;Current situation;

《欧洲联盟》

《欧洲联盟》 第10课欧洲联盟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第二次世界大战对西欧经济的破坏战后初期西欧经 济恢复发展的条件五六十年代西欧经济快速发展欧洲共 同体的形成欧洲共同体的影响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地位 1、通过对“二战”后西欧各国政府不同程度的实行干预经济和建立社会福利政策及其作用的分析,培养学 生初步运用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关系的观点认识历史事 物的能力; 2、通过对欧洲共同体形成到欧盟的成立的历史背景的教学,引导学生运用联系和发展的观点分析历史事物。 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识读图文资料,使学生感知大战对西欧的破坏,了解战后形成的两极格局,理解西欧走向联合的历 史背景; 2、通过对战后西欧经济迅速恢复发展的内因和外因的分析,引导学生初步学会用全面的辨证的观点分析历 史事物的方法; 3、运用问题讨论法解答本课学习中的系列问题,培养学生通过独立思考和合作学习的方法,养成探究性学

习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战后美国在欧洲实施马歇尔计划的教学,使学生认识美国援助西欧的目的在于稳定和控制西欧,遏制苏联,实现称霸世界的目标; 2、重视科学技术和教育事业,是西欧特别是联邦德国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的重要原因,从而使学生认识科教兴国、培养人才、提高劳动者素质的重大意义。 教学重点: 欧洲联合的历史条件、进程和影响 教学难点: 欧洲经济恢复发展的原因 教学方法: 问题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目的 课前引导:你知道在日常经济生活中有哪些可以流通的货币?学生回答后,教师用多媒体显示各国货币,并指出:一般流通货币都是由国家发行,而欧元是由一个区域性集团组织——欧洲联盟发行。教师多媒体显示“欧洲联盟示意图及欧盟国内生产总值情况”和中国、美国国内生产总值情况对比,然后指出:介于欧洲联盟在当

浅谈欧洲联盟的一体化进程

浅谈欧洲联盟的一体化进程 【内容提要】欧洲联合思想久已有之,他是一种理想主义思潮。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由于欧洲国际地位的衰落及所面临的复杂的国际形势,这种思潮再度兴盛并开始了史无前例的实践进程。迄今,欧洲联合进程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产生了重大的国际影响。它的发展顺应了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是一项创新性的伟大事业。 【关键词】:欧洲联盟一体化欧元 欧洲联合是战后世界政治经济发展的产物,同时又具有浓郁的地域色彩。欧洲联合的最主要成就是欧盟一体化的进程。这一进展体现为一体化的逐步深化和参与一体化进程的国家的不断增多。欧盟一体化以经济为切入点,而后向政治领域渗透,范围上由西欧扩展至东欧,有着明显的循序渐进的特征。以欧盟一体化为代表的欧洲联合所取得的成就使欧洲摆脱了战后初期的软弱地位,成为世界经济与政治格局的一支重要力量。同时欧盟的性质也决定了以欧盟为核心的欧洲在当今世界格局中的行动能力和国际影响力的有限性。 一、欧洲联盟的建立及其促进因素 欧洲联盟的前身为欧共体,欧共体的建立始于1950年

的舒曼计划。舒曼计划的提出启动了战后欧洲的联合进程。根据舒曼计划,1951年4月,法国、联邦德国、意大利、比利时、荷兰、卢森堡6国签订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即《巴黎条约》,决定建立煤钢共同体,从而为欧洲联合的实践提供了最初的范式。1958年1月,6国经过反复磋商、谈判后签署的《罗马条约》生效。条约宣布把经济一体化措施从煤钢领域扩展到所有经济部门,6国将建立工业品关税同盟和实施共同农业政策,逐步协调成员国间的经济和社会政策,以形成6国内部共同市场。条约还为共同体设置了一套拥有相当独立地位的立法、行政、监督和仲裁机构,使得一体化进程在体制上也有了相应的保障机制。但条约没有对共同体的一体化进程做出时间上的规定,也没有对成员国退出共同体的程序做出规定,这意味着从法律上讲,共同体是后退无门,从而保证了欧洲联合进程的不可逆转性。《罗马条约》是欧洲联合历程中一个重要的。1965年6国又签订了《布鲁塞尔条约》,决定将欧洲煤钢共同体、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三个机构合并,统称为“欧洲共同体”。1967年条约生效,欧洲联合的更高一级组织形成——欧共体诞生。 欧洲联合进程在冷战后一段时间里继续快速发展,其主要原因有: 第一,原来出于分裂状态的德国,以民主德国并入联邦德国的方式实现统一,德国成为欧共体内部实力最强的国家,地位骤然上升。这使欧洲其他国家对欧洲是否会变为“德国的欧洲”产生了重要疑虑。要消除这种危险,解

浅析欧洲联盟

浅析欧洲联盟 【摘要】欧洲联盟简称欧盟,欧洲共同体简称欧共体,由于各种原因,国内很多学者对欧盟的框架是如何构建的以及欧盟和欧共体的关系并没有一个清晰准确的认识,现行许多关于欧盟的流行说法也不完全正确。本文希望通过介绍,能够较清楚的把欧盟复杂的框架结构展示出来,使人们对欧盟的制度体系以及欧盟和欧共体的关系有一个初步的、正确的认识。 【关键词】欧盟欧洲各大共同体框架结构超国家性 欧洲联盟是欧洲一体化进程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所以要剖析欧盟,就不得不从欧洲一体化进程谈起。 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沿革 1、《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端 1951年,为了让法国和西德能够达成和解,并为西德重返欧洲大家庭铺平道路,在法国政府的牵头下,德、法、意、荷、比、卢六国签署了《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欧洲煤钢共同体成立。欧洲煤钢共同体宗旨是在六国间建立取消关税、商品数量限制等措施的煤炭和钢铁统一大市场,该组织的建立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的开端。各国通过把部分主权让渡给煤钢共同体,使其具有超国家的性质,从而可以在统一的大市场内制定并实施统一的有关煤炭和钢铁的经济政策。 2、《罗马条约》 1957年,德、法、意、荷、比、卢六国又在罗马签署了《欧洲原子能共同体条约》、《欧洲经济共同体条约》,这两个条约被统称为《罗马条约》。《罗马条约》于1958年1月1日生效,标志着欧洲原子能共同体和欧洲经济共同体正式成立。欧洲原子能共同体的宗旨是协调各成员国的核工业发展,促进投资,加强信息交流。欧洲经济共同体的宗旨是建立全面的关税同盟及统一的经济政策,并在内部统一市场上实现商品、人员、服务和资本的自由流动。至此,欧洲三大共同体分别依据不同的条约成立了。这三大共同体有着一个重要的共同特征,就是缔约各国通过让渡部分主权使这三个共同体都成为了具有超国家性质的国际组织。 3、《布鲁塞尔条约》

浅析对欧洲联盟的几点认识

浅析对欧洲联盟的几点认识 欧洲联盟是简称欧盟(EU),是由欧洲共同体(European Community,又称欧洲共同市场)发展而来的,总部设在比利时首都布鲁塞尔。它作为世界三大区域集团之一,其形成发展的历程是最具代表性的,我们应从几个方面进行把握。 首先从它形成的背景来看其成立的必然性。欧洲统一思潮存在已久,早在近代就出现了拿破伦试图用武力统一欧洲结果以失败而告终。后来德国又先后两次发动世界大战利图统一欧洲,结果也失败了。那为什么还要说欧盟的成立存在必然性呢。这有几个方面的因素来决定。其一,西欧有着共同的文化遗产和心理认同感,经济发展水平相近,曾经是世界上最先进的地区,具备一定的联合基础。其二,近代以来,各国冲突了战争连绵不断,西欧各国人民渴望和平和统一。其三,二战后西欧地位一落千丈,受到苏美两个超级大国的威胁和控制。其四,西欧有识之士认识到,只有消除仇恨和战争,走联合发展道路,最终实现欧洲的统一,才能重塑昔日辉煌。其五,西欧两个大陆宿敌法德和解,为欧洲联合奠定了基础。这些因素就决定欧洲必然会走向统一。 其次是要把握其成员状况。1991年12月9日,欧共体在荷兰马斯特里赫特召开特别首脑会议,签订了《欧洲经济和货币联盟条约》及《欧洲政治联盟条约》,通称为《马约》,1993年11月1日,该条约在得到所有成员国的批准后正式生效,欧共体正式更名为欧盟。欧盟在其历史上共进行了5次扩大:1973年1月1日吸纳英国、丹麦和爱尔兰;1981年1月1日接纳希腊;1986年1月1日吸收西班牙和葡萄牙;1995年1月1日,欧盟进行了第4次扩大,奥地利、瑞典和芬兰加入欧盟;2002年12月,欧盟与波兰、匈牙利、捷克、斯洛伐克、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文尼亚、马耳他和塞浦路斯结束入盟谈判,确定上述10国将于2004年5月1日正式加入欧盟,2003年4月16日,10个中东欧候选国在希腊雅典与欧盟签署入盟条约,从法律上确保了10国按期入盟。 第三是要分析欧共体的宗旨。其宗旨是“通过建立无内部边界的空间,加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建立最终实行统一货币的经济货币联盟,促进成员国经济和社会的均衡发展”,“通过实行共同外交和安全政策,在国际舞台上弘扬联盟的个性”。 第四就要分析其主要的活动。在内部建设方面,欧共体实行一系列共同政策和措施。一实现关税同盟和共同外贸政策。1967年起欧共体对外实行统一的关税率;二实行共同的农业政策。1962年7月1日欧共体开始实行共同农业政策。1968年8月开始实行农产品统一价格;1969年取消农产品内部关税;1971年起对农产品贸易实施货币补贴制度。三建立政治合作制度。1987年生效的《欧洲单一文件》,把在外交领域进行政治合作正式列入欧共体条约。为此,部长理事会设立了政治合作秘书处,定期召开成员国外交部长参加的政治合作会议,讨论并决定欧共体对各种国际事务的立场。1993年11月1日马约生效后,政治合作制度被纳入欧洲政治联盟活动范围。四基本建成内部统一大市场。1985年6月欧共体首脑会议批准了建设内部统一大市场的白皮书;到1993年1月1日,欧共体宣布其统一大市场基本建成,并正式投入运行。五建立政治联盟。欧共体12国在1991年12月召开的马斯特里赫特首脑会议上通过了政治联盟条约。其主要内容是12国将实行共同的外交和安全政策,并将最终实行共同的防务政策。此外还实行了共同的渔业政策、建立欧洲货币体系、建设经济货币联盟等措施。 第五是要把握其性质。它其实是一个集政治实体和经济实体于一身、在世界上具有重要影响的区域一体化组织。这一点和原来的欧共体不同,欧共体是西欧主要发达

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

欧盟和中国投资环境简介与分析一、双边贸易投资概况 2010年,欧盟继续保持中国的第一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也是中国的第四大外资来源地。据中国海关统计,2010年中国和欧盟双边贸易额达4797.2亿美元,同比增长31.8%。其中,中国对欧盟出口3112.4亿美元,同比增长31.8%;自欧盟进口1684.8亿美元,同比增长31.9%;中国顺差1427.6美元。 中国近年来对欧投资呈现以下主要特点:一是增长速度快。2010年,中国对欧投资流量59.6亿美元,较上年增长101%。二是行业分布广。涉及制造业、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批发和零售业等十几个行业大类。三是覆盖国家多。截至2010年底,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已涉及欧盟全部27个成员国。四是社会融合度高。中国对欧投资始终坚持互利共赢原则,不断扩大与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利益共同点。 中欧关系目前呈现全方位、宽领域、多层次的发展态势。在中欧关系的各个领域中,经贸合作始终是推动双方关系发展的重要动力。 本年度欧盟商会提出的最重要问题包括在市场准入方面遭到限制、政府决策透明度、政府审批效率以及知识产权问题。对此德古赫特表明他认为中欧经贸关系的四个问题:市场准入、知识产权、政府采购以及对国有企业的补贴。陈德铭说,双方重点讨论了投资、货物贸易、服务贸易、知识产权等问题。双方商定尽快启动中欧投资协定谈判,欢迎双方企业到对方扩大投资。 中国希望欧盟决策者着眼中欧关系发展大局,继续坚持开放、透明、友好的投资政策和体制,不断提高投资便利化水平,吸引更多中国企业来欧投资兴业。也希望看到更多的欧洲企业家与中国同行们精诚合作,帮助中国企业更好融入欧洲市场,促进双方共同发展。二、欧盟投资环境 欧盟作为全球最重要的经济体之一,其稳定的经济环境、完备的基础设施、良好的教育体系和强大的研发实力,对中国企业具有很强的吸引力。随着中欧关系的迅速发展,中国与欧盟的合作日趋频繁,企业已经把对欧盟投资作为一项重要的长期性发展战略,开拓欧盟市

英国脱欧对欧盟发展的影响资料

英国脱欧对欧盟发展 的影响

题目:英国脱欧对欧盟发展的影响 学生姓名王紫怡,卢阳艳,吴昊 夏天,宋秋雨,沈怡 指导教师徐敏 所在学院浙江财经大学 2018年06月

目录 1 引言 (3) 2 英国退欧始末 (3) 2.1 英国与欧盟的历史关系 (3) 2.2 退欧原因 (4) 2.3 退欧过程及重要时间节点 (6) 3 英国脱欧的政治影响 (7) 3.1 不利于欧盟政治环境的稳定 (7) 3.2 改变欧盟的权力格局 (7) 3.3 削弱欧盟的国际影响力 (8) 3.4 引发欧盟对自身发展方向的反思 (8) 4 英国脱欧的经济影响 (9) 4.1 英国脱欧引发欧元区市场强烈反应 (9) 4.2 英国脱欧影响欧盟成员国的私人消费、投资和外贸 (9) 4.3 英国脱欧将使欧盟的自由贸易进程放缓 (11) 4.4 英国脱欧使欧盟的经济复苏受挫........................................... 1错误!未定义书签。 4.5 英国脱欧使欧盟的金融监管体系、机构业务受到冲击....... 1错误!未定义书签。

4.6 英国脱欧使欧洲银行业雪上加霜........................................... 1错误!未定义书签。 5 未来展望............................................................................................... 错误!未定义书签。3 参考文献. (15) 英国脱欧对欧盟的影响 摘要:英国公投脱欧,是欧盟多重危机与“例外主义”欧洲观导致的结 果,体现了一体化市场以及社会政策国家化矛盾。英国脱欧对欧洲一体化进程 产生了负面影响,改变了欧洲一体化的发展方向,也进一步削弱了其社会基 础,对欧盟的未来发展与欧洲一体化造成了前所未有的重大打击,欧盟也将被 迫进行方向性选择与改革。 关键词:英国脱欧欧洲联盟影响 1.引言 近年来,欧盟内部出现的乌克兰危机、欧元区债务危机、关于救助希腊的 讨论以及难民危机等等多重危机,严重削弱了欧盟的凝聚力。2016年6月,英 国公投脱欧是一系列历史与现实复杂因素共同推动的结果,于欧盟而言是前所 未有的沉重打击。英国是欧盟第三大经济体、第三人口大国以及欧盟预算第三 大贡献国。英国历来主张贸易自由化、深化欧洲单一市场、减轻行政负担和提 高欧盟竞争力。英国脱欧不仅大大削弱了欧盟的实力、向心力以及影响力,改 变了欧盟内部的力量平衡,还会在政治、经济、国际关系上影响到与英国关系 密切的中东欧新成员,影响到国际格局。 公投过后,英国内政、英欧关系以及欧盟的未来发展都充满了不确定性, 但是,无论最后会发展成怎样的事态,英国脱欧都将成为欧洲一体化乃至国际

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论文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论文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 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详细内容请看下文浅谈试论中国与欧盟经济。 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 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异较大的产业结构以及稳定与高回报的投资场所,都是欧盟国家所缺少和追求的区位优势,是处于去工业化阶段的发达国家进行产业转移的良好去处。除香港特别行政区外,欧盟是中国第三大出口市场和第二大进口来源;按实际投入计算,欧盟是对华第二大投资者,另外,还是中国最大的技术供应者。双边贸易呈现不对称性 从中欧双边贸易的增长率考察,近10年来,特别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的大多数年份里,中国对欧盟的出口增长率都高于中国对世界的同一指标。与此相反的是,同期中国从欧盟的进口增长率普遍低于中国与世界的这一指标;与此同时,中国出口产品对欧盟市场的依赖程度远远高于欧盟出口产品对中国市场的依赖程度。这表明中国与欧盟经贸关系的发展存在着高度的不对称性;从中欧双方在彼此市场所占份额看,中国出口到欧盟的贸易额约占中国出口总额的20%,而欧盟出口到中国的贸易额约占欧盟出口总额的7%左右,这同样说明了欧盟市场对中国的重要程度高于中国市场对欧盟的重要程度。 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

中国与欧盟贸易现状与发展分析

[论文摘要]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今世界舞台上促进全球经济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中国与欧盟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来,在全球化和国际格局快速变化的背景下,中欧经贸合作关系得到长足的发展,并且已经超越了双边范畴,具有日益重要的全球战略意义。虽然双方在政治和经济领域的许多问题上仍然存在分歧,并且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2008年金融危机的冲击,在发展的过程中出现波折,但总体的发展前景仍然是积极的。21世纪,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中欧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以达到双方互利共赢的目的。 [论文关键词]中欧经贸合作;现状;发展趋势 中国与欧盟分别是全球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区域经济集团,是当世界舞台上维护和平与促进发展的两支重要力量,全面发展同欧盟及其成员国长期稳定的互利合作关系,是中国外交政策的重要组成部分。2004年中欧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为中欧关系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欧盟自2004年起跃居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中国也稳居欧盟第二大贸易伙伴地位,同时欧盟还是中国吸收外资最重要的来源地之一和技术引进第一大来源地,中欧双边经贸合作的领域与范围不断向纵深发展。 一、中国与欧盟的经贸关系现状 1.中欧双边贸易关系稳定发展 在中欧合作的诸多领域中,经贸关系是最具活力、收获最多的领域之一。进入2世纪以来,伴随着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中欧双边贸易在原先基数较大的基础上又得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以大约每3年就翻一番的速度增长着。如今,“中国制造”在欧洲市场上已随处可见。根据中国海关总署统计,2004-2007年中国对欧盟年均进出口额增长率在27%以上,欧盟一跃成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2007年中欧进出口总额达到3561.5亿美元,同比增长27%,其中中方出口2451.9亿美元,增长29.2%;进口1109.6亿美元,增长22.4%,欧盟在中国对外贸易中的占比上升至16.4%,占到中国总出口额的近1/5。2008年中欧双方的贸易额更是一举达到了4255.8亿美元,增长19.5%,分别高于同期中美、中日双边贸易增速9个和6.5个百分点。 中欧直接投资合作不断深化 根据中国海关统计,作为中国第4大投资伙伴,欧盟对华投资的项目数自1986年以来总体呈现增长的趋势。截至2008年4月底,欧盟累计在华投资项目27139个,实际投资额585亿美元。欧盟对华投资项目平均规模大,技术含量较高,且多投资于生产领域。改革开放30年来,欧盟一大批优秀企业尤其是大的跨国公司已大举进入中国,空中客车飞机、大众汽车、壳牌石油、联合利华日用品、西门子电器、诺基亚通信等等众多欧盟跨国企业巨头已在中国的相关领域中占据了显着地位,并先后成为了在华投资成功的典范。 在中国对欧盟国家的直接投资方面,近年来,伴随着中国政府“走出去”战略的大力实施,以华为、中兴、海尔等为代表的一批中国优秀企业也开始走出国门,到欧盟国家投资创业。由于起步较晚,目前中国在欧盟的对外直接投资额十分有限,远远低于欧盟国家在中国的直接投资规模。根据商务部统计数据显示,2007年中国对欧盟非金融类直接投资为5亿美元,累计投资存量为14亿美元。双方合作尚存在巨大潜力和空间。 二、中欧经贸关系的突出特点 1.中欧经贸合作呈现互补性 中国和欧盟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市场,彼此间的经贸关系具有极强的互补性,相互依赖性也越来越强。欧盟拥有庞大的剩余资本,在技术的转让上比较开放,又极度依赖世界贸易。欧盟所具有的市场优势、技术优势与资本优势使得中国通过发展中欧关系获得了更大的出口市场、更好的技术来源与更多的资本来源。从另一个角度来看,中国所具有的竞争优势对欧盟也是极具吸引力的。丰富的原材料和廉价劳动力资源、存量与增量庞大的市场、与欧盟差

中国和欧盟

中国和欧盟 常规武器出口管制的演变 二Ο一二年三月

致 读 者 本研究报告系由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与更安全世界合作写成。在军控协会副秘书长翟德泉先生与更安全世界中国项目主管贝尔纳多?马里阿尼先生全面指导下,以罗伊?伊斯比斯特(更安全世界)和黄劲豪(南加利福尼亚大学/SIPRI)为主要研究员编撰而成。参与的研究人员分析了大量现有的调研文章,政府官方网站,研读了欧盟与中国之间研讨会上官员、智库、学者的发言、会谈纪要与笔记,并对中国和欧盟政府官员在相关的重要国际会议上的主旨发言作了认真研究。在本报告的形成过程中(2011-12年间),研究人员广泛听取了中国政府官员、军方和工业部门专家的意见。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12年2月9日在北京举行的《欧盟与中国武器出口管制的演变与联合国武器贸易条约的谈判进程》研讨会上与会专家的发言及散发的相关背景材料,给本研究巨大帮助。

内 容 目 录 涉及的名词与缩写 1 导言 2 中国常规武器出口管制的进展 4 欧盟武器贸易趋向共同区域标准的进程 13 政策建议 23

涉及的名词与缩写 ATT Arms Trade Treaty 武器贸易条约 CACDA China Arms Control and Disarmament Association 中国军控与裁军协会 CMC Central Military Commission (China) 中央军委(中国)COARM Working Party on Conventional Arms Exports (EU) 常规武器出口工作组 (欧盟) COREU Correspondence Européenne 欧洲联络处 ECC Export Control Council (Sweden) 出口管制委员会 (瑞典) EEAS European External Action Service 欧洲对外行动署 EU European Union 欧盟 Europol European Police Office 欧洲警察署 GAC General Administration of Customs (China) 海关总署 (中国) GAD General Armament Department (China) 总装备部 (中国) ISP National Inspectorate of Strategic Products (Sweden) 国家战略产品监察署(瑞典) MFA Ministry of Foreign Affairs (China) 外交部(中国) MOFCOM Ministry of Commerce (China) 商务部 (中国) MOFTEC Ministry of Foreign Trade and Economic Cooperation (China) 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 (中国) NGO Non-governmental organization 非政府组织 NORINCO China North Industries Corporation 中国北方工业公司 NPT Non-Proliferation Treaty 《不扩散核武器条约》 PLA People’s Liberation Army (China)中国人民解放军 PRC People’s Republic of China 中华人民共和国 SASTIND State Administration of Science, Technology and Industry of National Defense (China) 中国国防科学技术和工业管理局 SIPRI Stockholm International Peace Research Institute 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 UK United Kingdom 英国 UN United Nations 联合国 US / USA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美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