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

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实践研究

一、问题的提出

亲社会行为是指人们在社会交往中所表现出来的分享、帮助、合作、共享等有利于他人和社会的行为。这是个体社会化交往中常见的一种社会行为,也是个体社会化的重要指标。通过本课题研究对孩子实施爱的教育,让孩子从感受爱到去关爱别人,有利于幼儿关爱行为品质的培养;让孩子感受体验分享的乐趣,使他们愿意主动地与他人分享玩具、材料、情感,有利于幼儿分享品质的培养;激发孩子帮助关心身边的人,有利于幼儿助人品质的培养;提高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利于幼儿合作品质的培养。新《纲要》中提到: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学习互助、合作和分享,有同情心;养成对他人、社会亲近、合作的关系等,以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学习。

现在的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他们在缺乏兄弟姐妹的家庭中长大,不知道关心别人,却受到别人过多的关心。随着社会的稳步发展,人们的育儿方式在全新的社会条件下也出现了一些畸形。如:对孩子宠爱过度,只宠不教,“四二一”家庭结构,使“小皇帝”们高高在上,家长对孩子百般呵护,溺爱无边,不管不教。望子成龙,期待过高。把几代人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孩子身上,不切实际的苛求与压力也都落在了孩子的肩上。另外利他主义倾向削弱,一味索取,不讲奉献,使幼儿自我观念不断膨胀。现在,不难发现,幼儿的社会性,尤其是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不容乐观。教幼儿如何做人,如何关心与热爱自己的亲人和周边的人;如何与同伴们友好相处、互相合作,显得尤为重要。

幼儿在园时基本上是在游戏活动,教学活动和日常生活中学习成长,是在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相互作用的过程中发展的。想要改变幼儿这种“以自我为中心“的心里定势,一定要通过科学的构思和合理的安排才能达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我们希望将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渗透进幼儿的一日活动中。本课题研究以亲社会道德的培养为突破口,从儿童的亲社会行为培养入手,从最具可塑性的学前期儿童抓起,将在解决德育实效性问题上寻求一定的突破和创新。

二、理论的支撑

国外的理论:首先,皮亚杰的“社会冲突认知理论”认为;幼儿在相互作用

时由于动作和观点的不同而争论,导致社会认知上的冲突,冲突解决的过程实质上就导致了幼儿认知结构改变的过程,也是使幼儿去自我中心化的过程。此外,心理学家班图拉认为,决定儿童道德行为的是环境、社会、文化关系、客观条件、强化等,教育者应充分利用这些条件和方法,奖励、肯定幼儿的适当行为,使之逐步形成发展。儿童道德行为是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来改变的,环境、教育、榜样同样在学前儿童品质和行为形成中起很大作用。uckly,sawin则认为,发展儿童移入感情的能力是值得做的。因为至少在学前儿童,这种能够感受到别人的感情的能力与第二向社会能力是相联系的,发展利他行为——儿童以不是利己的意图而形成的行为,以使他人感到良好和快乐。

国内理论支撑:我国学者也对此做过研究,但相比西方,起步较晚。1989年,上海李丹等人研究食物和玩具的分享,对儿童亲社会行为的高级形式——利他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假设和实验情景下儿童的分享行为都是不高的,但随年龄的增长,其分享的慷慨程度逐步提高,一年后,郑建成、李伯泰、欧鹏飞等人研究也得出了类似的结论。陈帼眉、冯晓霞、庞丽娟研究发现在人生的第二年儿童越来越明显地表现出分享行为,但分享在4—16岁之间没有发现连续增多的变化趋势,需借助教育,儿童不可能离开教育自发成长为社会要求的品质高尚的社会成员。申继亮、李虹、夏勇、刘立新研究也发现分享行为要到3—6岁才会出现:儿童与他人分享的意识到了6—12岁迅速增长,许多研究都表明学前儿童在与同伴分享方面表现很自私,随着年龄的增长他们越来越愿意分享。

三、研究目标

1、通过本课题研究,更系统地了解幼儿亲社会行为的现状与问题。

2、探索灵活多样、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亲社会教育内容、方法、策略、形

式。

3、创设和谐的教育环境,从不同角度形成合力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四、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文献研究法、行动研究法、个案研究法、经验总结法、观察研究法。

1、文献研究法:查阅国内外有关儿童亲社会行为研究的有关文献,为本课题研

究提供可借鉴的资料。

2、行动研究法:幼儿园通过各种突进,全面引导,有所侧重,根据亲社会行为

所界定的内涵,以及《纲要》我们决定在全面指导的基础上,还应依据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特点,有所侧重地开展不同内容、不同主题的亲社会行为训练。小班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重点是——爱的教育,让幼儿感受到自己生活在充满爱的氛围中,为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奠定基础;中班主要通过对幼儿分享行为培养的探索性研究来促进其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大班主要集中在合作与主人行为培养的探索性实践研究。

3、个案研究法:对在关爱、分享、合作、助人品质方面,存在问题的特殊幼儿

进行个别辅导,收集整理具有典型意义的案例,形成亲社会行为培养的案例研究集。

4、经验总结法:对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具体操作方法进行梳理,形成亲社会行为

培养的指导方案集以及教师反思集。

5、观察培养法:创设情景,观察分析幼儿在活动中的亲社会行为,制定实施方

案。

五、研究措施

(一)创设适宜的环境,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创建一个良好的亲社会的环境氛围,让幼儿在温暖、友好的空间中发展和成长,可以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培养。那么,如何创建这样的环境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1、丰富的物质环境

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对幼儿激发产生亲社会行有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影响。丰富、优美的环境能美化幼儿的生活空间,还能陶冶幼儿的性情,能让幼儿在适宜的环境中得到发展。幼儿的身心都不成熟,正处于迅速发展的关键期,在发展的过程中,物质环境这一外界因素对他们的影响是举足轻重的。幼儿的不独立性导致了他们对成人有着强烈的依恋,他们需要成人给予足够的抚慰和关爱。因此,在活动室的环境布置中,教师可将室内环境布置得温馨而舒适,像家一样温暖可靠。柔软的靠垫、温馨的窗帘、可爱的动物形象,这些看似轻微的东西都能给孩子足够的安全感。另外,教师还要尽心的呵护照顾孩子,说话轻一点,动作柔一些,这也能使孩子产生安全感,进而对教师产生依恋,使孩子更愿意主动亲近教师,自主自愿和周围的人或事物进行交流,对幼儿形成分享、同情、合作、

帮助、谦让、亲情、友情、关爱等亲社会有着重要的影响。

2、宽松的心理环境

《纲要》中指出:“教师的态度和管理方式应有助于形成安全、温馨的心理环境。”因此,作为教师,要真正的热爱、尊重幼儿,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看待问题,努力理解他们的想法与感受,鼓励孩子说出自己的心事,态度和蔼亲切,为幼儿的交往提供一个宽松、和谐、平等的环境。除了物质环境意外,同伴之间的相处模式如果是合作团结的,那同样也能激发幼儿的合作意识。而且,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常常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在现实生活中,周围环境中的各种事物,许多是他们首次接触,无论积极消息,都会给幼儿的发展带来影响,并在他们的行为中体现。一些积极正面的形象有利于帮助幼儿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在心理环境的创设中,支持和鼓励是让孩子勇往直前的有力保障。如:一个轻松无压力的语言环境可以调动幼儿的心理状态,促进幼儿之间的表达、交流。让他们有话愿说,有话敢说。幼儿愿说了,老师在成为他们的热心听众的同时要了解幼儿,并适时地给予积极的回应和指导,注重与幼儿的互动,使他们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建立起与他人的交流情境,产生社会交往和互动的过程,促使其学到和掌握更多的交往语言,从而促进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二)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我们不难发现,很多幼儿都存在着“自我中心”的现象,家庭的环境,社会的环境让许多多的孩子减少了幼儿与同伴的交往机会。幼儿的各种人际关系构成了其生活和学习的人际环境,这种人际环境持久和深入地影响着他们的情绪,态度和行为。在幼儿园,幼儿面对的是同伴和老师,这两者对幼儿在园的影响至关重要。因此,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关键是要从这两种关系层面着手。

1、建立和谐的同伴关系

在幼儿园中,幼儿接触的最多的就是同班,他们一同学习,一同游戏,一同生活。他们在相互的交往过程中,就可能会表现出一些亲社会的举动,在同班面对这样的举动时,做出怎样的回应,对幼儿进一步发展亲社会行为有着很重要的影响。如果同伴给予的是积极的回应,那幼儿的自信心,自我满足感都能促使幼儿在此基础上得到进一步的发展,如果同伴给予的是消极的回应,那幼儿在以后

的发展中,就有可能会受到一定的打击,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也会滞后。那么,作为老师,我们可以做的就是给孩子积极的肯定,鼓励他们与同伴进行交往,并教给他们一些适宜的交往技能。这些人际交往的技能对幼儿非常重要,它可以赢得同伴的喜爱和团体的认同,有助于孩子们构建和谐的人际氛围。一个好的同伴关系一是刺激幼儿更积极地模仿和表现亲社会行为来获得自身被需要的满足感并达到同伴对他的期望值。另外,一个和谐的同伴关系本身就反映了一种亲社会倾向,同伴关系良好的幼儿要比同伴关系恶化或不良的幼儿更受欢迎,也能得到更多的关心和爱护,积累更多的社交经验,从而更好地适应社会。为幼儿提供和创造与人相处的机会,帮助幼儿进一步发展友谊也能培养幼儿和谐的同伴关系,我们可以在幼儿园组织各种形式的活动,如郊游,各类节日庆祝会、大带小活动等,让幼儿感受集体的温暖和友爱,感受和同伴共同合作完成任务的成功喜悦,进而在实践中学习如何懂得关心和帮助别人。

2、建立和谐的师幼关系

教师与幼儿这两个因素是幼儿园的基本构成。幼儿每天在园要面对的除了同伴最多的就是老师。所以说,一个和谐的师幼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一个和谐的师幼关系能让幼儿乐意接受教师带给他们的各种影响;而一个不和谐的师幼关系则有可能让幼儿对教师产生排斥,让孩子们拒绝接受教师给予的各种变化和影响。可以说,师幼关系的好坏对教师在实施各种教育时能得到怎样的效果有着重要影响。一个和谐的师幼关系能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基础和铺垫和和谐的依托。作为一个和谐的师幼关系,那么师幼之间必是平等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教师关心幼儿,幼儿热爱教师,这样的和谐关系能给幼儿自由的发展空间,而且使之获得宝贵的人际交往体验,感受来自没有亲缘关系的他人的关爱,这能帮助幼儿对社会产生积极的信念,建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为以后进一步的社会适应奠定良好的基础。

一个和谐的师幼关系也会促进师幼之间的互动,为幼儿学习亲社会行为创造更多的机会。教师可以为幼儿提供丰富的情境,创设平等互助的课堂氛围,运用一些教学手段和策略,诱导幼儿在合作解决问题中体验成功和快乐,并学会分享这种快乐。很显然,这种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对幼儿亲社会性的培养是极为有利的。对于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教师是否给予积极的评价和以什么方式进行评价,

所产生的效果也是不同的。通常,教师在看到幼儿的行为发生时就应该及时给予强化,而且及时反馈比延时反馈效果更好。而同样是肯定,对不同年龄层次的幼儿来说,口头表扬和物质奖励的作用有很大差别。作为强化手段,年龄小的幼儿看来,物质奖励更有吸引力,而在年龄稍大的幼儿看来,公开表扬更具激励性。特别是当这种评价和个人形象,自我观念联系起来时,幼儿更乐意表现出这种行为。

教师的期待在幼儿的社会化过程中也会发生很大作用,它不仅影响幼儿对社会行为的学习,也影响他们的动机和自我评价。这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皮格马利翁效应。当教师对某个幼儿寄予期望时,对他的行为就会更加关注。每当幼儿有好的表现时,教师通常会不自觉地流露出满意和赞赏,这本身就是一种肯定和鼓励,势必强化幼儿的行为和动机。因此,在这种期待的促动下,幼儿定然有更佳的表现。

(三)组织科学的教育活动,提升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1、组织科学的教学活动

教学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中接受新知识最直接的方式。因此组织一些社会性的教育教育活动或主题活动,对幼儿的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有着重要的作用。在一个主题活动中,教师可以在一个阶段中.以一个教育目的为主题,制定教学计划。如“我对你说”主题活动。家人是幼儿身边最亲、最熟悉的人。通过歌曲《只要妈妈露笑脸》,诗歌《家庭树》,故事《我有多爱你》等内容让幼儿感受父毋工作的认真、劳动的辛苦、父母的劳动给他人带来的好处,以及父母工作之余还要操劳家务、关心照顾孩子,使一家人幸福生活而付出的劳动,帮助幼儿懂得尊敬父母,听父母的话,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教师还可以根据孩子之间产生的各种问题来创设集体活动。如小班孩子刚来园时只知道拿喜欢的玩具玩,但却不知道玩好以后要把物品归放好,常常出现玩具满地扔的现象。那么教师就可以设计一个《好玩的玩具》,通过活动让幼儿知道玩具也有一个家,玩好以后应把它送回家,教孩子根据玩具身上的标志去找到玩具柜上相同的标志放好。通过活动大多数孩子能够在放玩具有意识地去寻找标记意义对应地归放物品。

另外,我们也可以对幼儿进行一些爱的教育,让幼儿通过角色扮演,感知体验“爱”,在幼小的心灵播下“爱心”的种子。诱发幼儿爱父母、爱同伴、爱

老师、爱集体、爱社会的惰感。通过让幼儿学会关心、抚慰他人来提高幼儿的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情感的发展。

2、组织科学的游戏活动,

游戏是幼儿喜爱的并体现幼儿社会性行为的活动,在游戏的过程中,幼儿能真实的体验各种社会情感,学习各种社会交往的技能。它通过虚拟情景以再现成人的社会经验与人际关系,从而使幼儿达到认识周围世界的目的。通过创设角色游戏和区角活动情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幼儿亲社会行为能力和水平。教师可结合游戏活动进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以开展游戏活动“小小理发店”为例:先组织幼儿讨论:在理发店中,有些什么人,他们需要做什么?如果理发店里有太多客人,那该怎么办?通过幼儿的讨论,让幼儿有一个心理铺垫,然后让让他们分配各种角色,进行游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活动气氛中,通过扮演各种社会角色,体验角色的社会职责,理解角色的思想感情,更好掌握与角色相适应的行为,不断发现并且学习别人的亲社会行为,提高亲社会行为的水平。

3、组织科学的日常活动

《纲要》中指出:社会领域的教育具有潜移默化的作用,幼儿社会态度、情感、意志、行为的培养,尤其应渗透在一日生活的各个环节之中。日常生活包含了幼儿从进园到离园的一段时间内的各种活动。只要我们用心,我们就不难发现幼儿的一日生活中蕴藏着许许多多亲社会行为的教育内容,因此,教师可把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教育渗透到幼儿日常生活的点点滴滴中,这种方式最易被幼儿接受和认同,能激发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情趣,增强亲社会行为的意识,形成亲社会行为的习惯。把握现实生活中的教育时机,随时随地对孩子进行教育。如在玩大型玩具、洗手过程中培养幼儿谦让、轮流,在自由活动时间与同伴共同享用自己从家里带来的玩具、图书等等,如晨间接待时,教师与幼儿主动问“早”,培养幼儿亲善的行为,帮助幼儿学习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你好、请进、请坐、谢谢、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在面对表现正确的幼儿时,教师应及时给予肯定、赞赏、鼓励,使幼儿产生自豪、羡慕、向往、愉快的体验;对作出不适宜行为的幼儿,如同伴间争吵,争抢玩具等现象,教师就必须及时指出来,给予改正,尽量帮助幼儿从负面的影响引导到积极上进的道路上来。

另外,每个幼儿的实际情况都有所不同,在面对这样的情况是,我们需要结

合幼儿的个体差异分析本班孩子身上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地制定具体计划,有目的地观察指导,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养成。我们还可以在适应的环境中给幼儿讲一些颂扬美好品德的故事,或创设相似的生活环境,让幼儿进行角色扮演,引导幼儿在现实生活中独自处理问题,让幼儿体验,做出选择,领悟谦让,让谦让的真谛驻入人心。

(四)运用积极的方法,巩固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幼儿发展其社会行为还需要教师运用积极有效的方法,积极的方法能让教师在贯彻自己的思想行为时得到更好的效果。也能让幼儿在发展亲社会行为的道路上走得更顺畅。

1、榜样引导法

(1)教师榜样

教师在幼儿心目中有很高的威信,教师的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幼儿。教师之间、教师与保育员之间是否和睦,会对幼儿产生直接的影响。教师工作时,另一教师给予一定的帮助,就能给幼儿带来积极的榜样作用。相反,教师间的某些不合作行为也会对幼儿产生消极影响。因此,教师要注意自身行为、为幼儿树立正面榜样。教师可通过身教和言传两种形式教给他如何向他人表达爱。所谓身教就是给幼儿树立积极的榜样。教师对摔倒受伤或生病的小朋友轻轻抚慰、悉心照顾,幼儿也就能学会对需要帮助的人主动示好、给予帮助。所谓言传,就是教师可以直接告诉幼儿一些向他人表达爱与关心的方法,如给工作了一天的爸爸、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别人睡觉的时候放低声音说话等等。最后还要要给幼儿提供关心帮助他人的机会。有时候好意的拒绝会使孩子失去了实践体验的机会,从而使幼儿的爱心成为一种敷衍而不是发自内心的行为。

( 2)幼儿榜样

同伴也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教师对有合作行为的幼儿的积极评价和鼓励,会激发其他幼儿向他们学习的动机;同时,在游戏时,幼儿经常通过观察,模仿学习其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如在体育游戏《小推车》中,幼儿之间就需要相互的配合。在这时我们就要抓住机会,对幼儿进行引导,观察配合较好的幼儿,查找自身的缺点,如何将与同伴的配合发挥到最好。因此,教师有意地引导合作意识强,能力强的幼儿与合作意识弱,能力弱的幼儿共同游戏,让同伴的发挥其特殊

的榜样力量。

2、移情法

所谓移情,指一个人看到他人忍受痛苦或得到好运时所产生的不安和愉快的情感以使其在日后生活中对他人类似的体验会主动地产生理解和分享。目前,国内外大量相关研究表明,幼儿亲社会道德行为与其移情能力息息相关。我们可以采用各种教育形式,如情景表演等,让幼儿由近及远、由浅入深、由具体到抽象地展开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教师也可在活动中引导幼儿通过对他人的观察和思考,想想如果是你你该怎么办?给孩子提供站在他人立场思考问题,处理问题的机会和能力。

如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可以引导幼儿观察什么情况会让别人难过,什么时候会让人高兴。有的小朋友生病了很难受,那么他就会希望别的小朋友关心他;有小朋友摔倒了,就应该伸出援手把他扶起来;今天是某个小朋友的生日,他的心情就很好还一直笑;我们还可以引导幼儿通过观察他人的表情,了解他人的心情,运用角色转换、移情等方法,引导幼儿体验当自己处于他人的情境的情感、愿望,如他现在什么表情,他为什么笑了,他为什么哭了,他为什么生气了,幼儿都能纷纷说出了他们的情感体验。久而久之,大部分幼儿能站在他人的角度考虑问题,能为同伴的愉快而高兴,为别人的焦虑而着急。记得有一次,我班一位生病的小朋友在做游戏时呕吐了,一个小朋友跑来告诉我:“老师,梦梦吐了。”别的小朋友有的去拿拖把,有的去拿抹布,看到他们忙碌的身影,虽然有些凌乱,但我仍然很高兴,他们会主动的理解关心他人了。

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目前已成为心理学领域中公认的应用范围最广、实施最为容易却行之有效的方法之一。幼儿对角色的扮演往往体现和反应了他们对实际生活的感知。在幼儿园中,把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融入到深受儿童喜欢的角色游戏中,就是一种积极有效的方法。在角色游戏中,每个角色都不是独立的,都有与其他角色的相关性。而且角色游戏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幼儿易于接受,幼儿能通过扮演情境中的角色去感受、去思维,学会按角色的行为和习惯去考虑和处理问题。例如:娃娃家的角色游戏中,请一些幼儿扮演父母,让其他人扮演孩子、客人。让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如何接待客人,父母对孩子的照顾是多么细心。这些体验都

能增加孩子对亲社会行为的感受。

4、表扬激励法

孩子的年龄特点决定孩子希望得到教师,同伴的表扬和赞赏。对于在学习活动中合作顺利的幼儿,给予肯定并让他们与同伴分享自己的经验,这对他们是一种表扬,也是一个促进。幼儿每天接触到感官刺激有许许多多,在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过程中,教师应通过对幼儿的强化、评价,使幼儿产生好的、积极的行为。对合作中产生问题有所冲突的幼儿给予指导和激励,帮助他们产生积极的情感体验,教师的评价对幼儿的情绪有着很重要的影响,这是使幼儿能否体验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师要对幼儿合作后的结果给予恰当的肯定和激励,对合作不好的幼儿给予肯定其他优点的同时提出建议,以防止对合作方法产生抱怨情绪,从而打消继续合作的积极性。教师可运用的强化评价的方法有很多,正面强化,如微笑、点头、竖起大拇指、轻轻摸一下头等,负面强化,如批评、表情严肃、剥夺某种权利等,还可以引导幼儿尽量从自身体验中得到奖惩。当然教师在运用这些强化手段时要公平公正,对事不对人,要实事求是,以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形成。

5、发泄减负法

幼儿在成长过程中会遇到许多问题,我们在注重正面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同时,引导的幼儿的不适当行为同样重要。对于幼儿来说,让他们学会合理宣泄,也是预防不良行为特别是攻击行为的有效方法。通过适当合理的途径将心中压抑的不良情绪释放出来,避免不良情绪的积压造成幼儿的心理负担过重。教师可以给活动室中设立“悄悄话”等区域,提供软垫,毛绒玩具等物品。让幼儿在这些场合可以毫无压力,和自己的好朋友说说心里话,可以和自己喜爱的绒毛玩具说说心里话。另外,哭也是一种很有效的宣泄方法。随着眼泪的流出,心中的委屈压力也能排出很多。哭是很正常的,为什么要忍住呢?我们要给孩子哭的权利,让孩子通过这种适宜的行为来发泄心中的郁闷。除此以外,参加各种不同的活动,也可以分散对消极情绪的关注。运动,听音乐,讲笑话,做游戏都能让幼儿在注意力转移的过程中减少消极情绪的影响。

六、研究成果

(一)幼儿行为的发展

1、分享行为的发展

我们可以发现,幼儿在集体活动和生活活动中认识到他人的需要,学会关心他人,逐步理解、表现分享行为。平时,在遇到问题时,如“图书不够怎么办?”“新玩具太少了怎么办?”让幼儿讨论后再进行活动。我们请小朋友把自己家里的玩具带来,并在同伴面前当众介绍和表演,最后启发幼儿与同伴交换玩具,或共同玩一件玩具。在这样的活动中,孩子们体验着“大家玩”的乐趣,学习着怎样一起玩的行为方式。从而顺利地使“有玩具大家玩”的要求在活动中转化为孩子“希望同伴分享自己玩具”的自我需要。逐渐地,许多幼儿把自己最喜爱的玩具、物品带到幼儿园来,与小朋友一起玩,促进了分享行为的保持、延续和发展。除此之外,在更多的情况下,孩子们在其他方面的分享行为也得到了发展,如孩子能一起分享好吃的食物,分享自己的快乐心情。

2、助人为乐行为的发展

幼儿在家中大多数都由父母代替完成,而在幼儿园的集体生活许多事则由自己动手,同时,幼儿与他人之间频繁的接触就迫切需要他们建立良好的团结互助的关系。以前我们常常会看到椅子倒了没有人扶,玩具掉了没有人理。对此,我们通过形象的教育手段贯穿于幼儿一日活动及幼儿发展规律的始终帮助幼儿形成良好的互助思想树立正确的互助方向。我们结合实际生活动的随机事件帮助幼儿明白,帮助别人是一种良好的行为,你可以为别人排忧解难,别人会因为有你的帮助而高兴,当你遇到困难时,别人也能帮助你。在小班长,小小值日生等活动下,孩子助人为乐的行为得到了发展。如本学习我班来了插班生,大家都能关心、帮助新朋友,有的小朋友主动地带新朋友熟悉环境,帮助他结交更多的好朋友等。长期下来,幼儿助人为乐的行为都有所提高。现在帮助同伴穿衣,扣钮扣、为班集体服务等已成为习惯。

3、合作行为的发展

多给幼儿提供合作的机会,让幼儿从不合作到认识合作,学会合作到体验合作的乐趣。通过对日常生活中的出现的问题进行谈话如“如果这件事情只有一个人做会怎么样呢?”在孩子们的回答中我们有意识地组织符合幼儿年龄特点,能引起合作动机的各类游戏,引导孩子们来尝试进行合作,如在美术活动中,让幼儿合作画画、合作完成作品;在体育活动中分组进行比赛;让幼儿一同完成某件

人物等。通过一些游戏、活动创设合作情景提供合作的机会,培养幼儿互相合作的精神。碰到问题,孩子们会主动与同伴协商、分享、合作,他们知道许多事情只靠一个人的力量是不行的。当同伴有困难时,愿意伸手相助,这样解决问题的能力就提高了。个别自我观念特别强的孩子,也在合作与分享中融入了集体。合作性决定了幼儿在共同活动中必须做到互相帮助,互相监督,体现出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意识要求。这使幼儿在交往中产生心理相容,建立起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对集体的形成和巩固产生积极的影响。

(二)、新型师幼互动关系的培养

我们知道,师幼互动是一种交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过程。《纲要》在“组织与实施”中明确提出:“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观察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幼互动。”有效的师幼互动能为幼儿萌发亲社会性为提供养料。教师深入有效的参与和引导是互动有效的关键所在,当幼儿出现消极行为时,教师为幼儿某一技能的学习提供一个平台,幼儿以此为基础积极主动地学习这一技能。有效的师幼互动是教师与幼儿进行情感和行为教育的契机,互动中教师更好地发挥主导作用,主动引导幼儿积极,健康发展,促进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和积极的自我意识的形成,从而有助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为幼儿更好的发展社会性奠定良好的基础。

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增加了幼儿之间幼儿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幼儿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多得多。在学习中,师生间的关系不再是教师一味传授,幼儿只管倾听的传统模式,而是师生间平等交流与互动的新模式。教师更多的是一个顾问和指导者,在学习中教师的活动与幼儿的活动及幼儿之间的活动有机地融为一体,提供了一种师幼互动的新形式,有助于提高幼儿的积极性,师生间能够平等对话与交流,真正体现教学的民主。沟通中,教师对幼儿的关注、尊重、理解,使幼儿产生了被重视感、安全感,还有一种充分的接纳感。当幼儿感到自己为教师所关心,喜爱时得到了一种安全、愉快的情绪体验。这种积极的情绪体验,有助于幼儿保持活泼、开朗的情绪,良好的情绪能帮助幼儿更好地发展其亲社会行为。有效的师幼互动可作为支架,以平等、尊重、适时的互动来帮助幼儿自主地学习,体验亲社会行为。

七、反思

1、教师在进行各种教育活动的过程中,应对自身的素质进行提高,随时关注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在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探索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各个特点。如随机性、无意性、长期性、反复性、实践性等。并根据幼儿年龄特点采取适合孩子身心发展的正面教育引导方式对幼儿进行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增强亲社会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还应加强科研学习和理论的系统学习,注重第一手资料的收集、科学的分析整理,在给出教育引导后对自己有所正确的反思和评价,为下一步的教育活动打下基础。同时教师应该随时注意自己的教育行为。教师应尊重幼儿,当幼儿之间出现矛盾冲突时应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并善于引导幼儿从自身建构起与人相处的经验,尽量不要当众指责幼儿,或让幼儿感到老师不是一样的喜欢每一个孩子,要让幼儿体验到同伴共同学习生活的乐趣。

2、多为幼儿创造或提供各种实践的机会,过多的口头教育不如有效的亲身体验。体验被学界认为是道德生成的一种重要途径方式和途径。幼儿各种行为意识的获得,经常来源于实际生活情境中的亲身体验,在体验的过程中,幼儿的各种行为会得到发展,同样亲社会行为也会有所进步和提高。

3、教师在对幼儿进行各种亲社会性为的教育时,要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从实际出发。每个幼儿都存在个体差异,所以具体情况要具体分析。对不同年龄、个性的幼儿要有不同的要求和教育,在孩子的最近发展区内,让孩子得到最好的教育。发展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能空谈,要在具体的情景中进行,除了教师刻意的设置情景外,教师还要善于抓住随机教育时机。现代幼儿教育强调从幼儿身边熟悉的事和物中发现教育内容。

4、注意对教玩具提供的有效控制。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外在的物质因素也很重要。教师要确保提供给幼儿学习、游戏材料的充足和恰当。尽量让幼儿能有事可做、有玩具可玩,这样就能减少幼儿发生冲突的机会,避免他们养成坏的亲社会方面的行为习惯。

参考文献:

1、《学前心理学》陈帼眉人们教育出版社

2、《当代儿童发展心理学》桑标上海教育出版社

3、《儿童社会性发展》张文新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4、《儿童社会性发展及其培养》李幼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幼儿园实习工作计划

幼儿园实习计划 实习目的: 1.进一步了解和熟悉幼儿园保教工作的特点,熟悉幼儿,树立科学的幼教观和执着的幼教信念。 2.根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精神和幼儿园的要求全面开展教育教学工作,理论联系实际,将所学到的知识技能灵活运用于工作实际,能独立地、科学地组织各项教育活动和幼儿一日生活,具备一定的观察、组织、指导能力,以适应今后从事幼教工作的需要。 3.通过实习,进一步了解当前幼儿园的教育改革情况,检查、改进我校的教育教学工作,提高教育质量。 实习任务: 1.实习幼儿教师的全部工作,熟悉幼儿教师工作的性质和职责:掌握幼儿园常规教学内容:初步学会独立组织幼儿园综合教育活动及组织幼儿游戏活动否认方法:熟悉幼儿园家长工作并能与家长进行良好的沟通。 2.能够独立带班,并能较好的完成指导教师布置的全部教学活动。实习时间: 09年2月9日至3月6日(为期四周) 实习地点:金坛市五叶幼儿园 班别:中(一)班 情况分析: 个人情况分析: 三年的学前教育专业的学习生活,我认真学习专业知识,刻苦训练教育教学基本功,掌握一定的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和幼儿教育教学基本技能。我热爱学前教育,喜欢那些可爱的孩子们,嫦娥跳舞手工绘画都是我的专长。班级幼儿情况分析: 这个班的幼儿总数为28人,女孩子20人,男孩子18人。幼儿大多性格较开朗、活泼、能主动与人交往,也愿意用各种方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他们精力充沛,喜欢参加赛跑等户外游戏,大部分幼儿身体动作较协调、灵活。他们好奇心强,乐于表现。在活动中,孩子们常常兴趣浓厚、发言踊跃。中班是幼儿三年学 前教育中承上启下的阶段,也是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时期。孩子们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基本上就是要从中班的养成,这是影响孩子一生的一个新的起点,所以我们希望家长多和我们配合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实习程序和内容: 一、第一阶段 第一周 2月9日~2月14日见习期 1.观察幼儿园环境,班级环境: 2.了解师幼、幼儿、教师与家长之间的互动情况: 3.熟悉幼儿一日活动安排,做好一日观察记录: 4.观察教师组织教育活动,了解班主任、配班教师等的职责和位置,学习经验: 5.制定第二阶段实习时一日活动安排计划,制作教学玩具。 二、第二阶段 第二、三、四周 2月16日~3月6日实习期 1 .按照一日活动安排计划实施教育活动,组织幼儿游戏、生活与活动: 2.与带班教师交流,学习经验,完善效果: 3.在活动中观察揣摩幼儿心理、行为特征,针对个性差异与之互动: 4.组织的活动涉及音乐、语言、社会、科学、健康、美术等八大领域: 5.参与班级环境创设,参与主题墙的布置。篇二:宗汉实验幼儿园实习生实习安排表

中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中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一、指导思想和意义 1、指导思想:将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成为学生课余生活的有益补充,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 2、意义: 1) 改变学习方式,拓展学习资源,拓宽发展空间。 2) 参与社会实践,激发学习兴趣,增进生存体验。 二、社会实践的组织形式: 研究过程中,活动小组成员有分有合,互相协作。 具体过程参考如下: A、编组、选题; B、聘指导教师; C、制定活动方案; D、小组研究设计具体操作(设计访谈表格、问卷;制定参观、观察、活动计划;); E、实践活动(观察、访谈、问卷、实验) F、撰写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三、注意事项: 1、在生活中提炼。从社会生活中选定主题,让学生关注社会,体验社会角色;热爱生活,关注生活问题;学会健康愉悦地、自由而负责任地、智慧而有创意地生活。 2、在兴趣中选择。捕捉自己最感兴趣的问题,开展研究。在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间相互感染、相互促进,更好地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高综合素质。 3、合理利用各种资源。充分利用网络资源。网络已经成为最大的资源库,在综合实践活动中,要充分利用网络上的技术和资源,搜集信息、处理信息。同时要充分利用图书资源,从图书馆中获取自己所需要的内容。 4、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手段。从参与研究的对象来看,可以采用个人独立探究的方式、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学校合作探究的方式。从研究采取的手段来看,可以采用活动设计、网络技术、调查研究、参观访问、实验演示、表演交流、测量制作、服务、总结、答辩、反思等学习活动。 三、社会实践的主要内容: 1、社会参观活动。 2、参观、访问、考察,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家庭经济收入”、“本村居民生活改变”、“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3、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关于生活用水状况调查研究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对策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对策 发表时间:2018-05-18T16:25:08.847Z 来源:《基础教育课程》2018年5月09期作者:李静来 [导读]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李静来(江苏省苏州工业园区新加花园幼儿园江苏苏州 215000) 摘要: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将对其今后社会的发展、稳定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幼儿 中图分类号:G625.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28(2018)05-00052-01 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也是其社会性良好发展的重要途径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发展,对于儿童良好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具有极大作用,对人生观和世界观处于形成阶段的儿童来说,有利于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价值观,增强幼儿的理解、分享、关爱他人,与人友好合作、互相关心、帮助,有利于儿童良好人际关系的形成。 一、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感受与人交往的快乐 小班幼儿的年龄小、情感体验缺乏是影响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因素。要让孩子热爱生活、亲近他人,首先要让孩子感受到爱的氛围。幼儿入园后由原来的父母密切关系转化为与教师的密切关系。再加上爱模仿是三岁幼儿突出的年龄特征,具体的行为是最容易被幼儿所接受、学习的。 小班幼儿刚入园时,面对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老师小朋友,所以而哭闹不愿上幼儿园,我老师想了很多办法是幼儿喜欢上幼儿园,如对上幼儿学不哭的幼儿,给予夸奖,鼓励,对于那些哭的小朋友,老师多接近他,与他说话,说笑玩耍,拉近师幼之间的距离,渐渐的孩子把老师当成了可以依赖的人,消除了入园的焦虑,很快适应了幼儿园生活。有些性格较为内向的孩子回到家里说不愿上幼儿园,对于这样的孩子,建议家长利用走亲戚,到朋友家做客或客人来访时的时机,鼓励幼儿与他人接触与交流,使孩子变得开朗,活泼,喜欢和别人交流,鼓励幼儿参加小朋友的游戏,邀请小朋友到家里玩,感受和朋友一起玩的快乐,在幼儿园多为幼儿提供自由交往和游戏的机会,鼓励他们自主选择自由结伴开展活动。老师要主动亲近和关心幼儿,经常和他一起做游戏,让孩子感受到与成人交往的快乐,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二、给幼儿提供活动的机会,在具体活动中指导幼儿的行为 我在幼儿刚刚进入集体生活时,就有意识地培养他们的交往积极性,教给他们交往的技能,这将使孩子一生受易。在家庭中,孩子一般只限于与家人交往。进幼儿园后,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要学会与同伴随分享、合作、交往。通过交往,幼儿的社会行为才能以表现和发展,积累经验,提高行为水平。家长或老师应该向孩子提供进行社会交往的机会,多让幼儿和不同龄的幼儿一起游戏,使幼儿在交往中体会互相间的友好相处,如果争抢玩具或其他,小朋友就不喜欢。在幼儿的交往中,个别幼儿的孤僻、退缩、自私等行为逐渐减少,而友情、同情、合作的行为显著提高,但是家长和老师也要注意观察,做到及时引导教育,使幼儿良好的行为得以发展。如观察到幼儿乱扔东西(玩具、果皮、纸屑)时,要即使给予提醒,玩具玩完了要指导收拾好,并放回原来的地方;玩纸活动中,剩下的费纸或糖纸、卫生纸等等要指导幼儿不要乱扔,要放到垃圾箱里;当幼儿不知怎样加入同伴游戏,或提出请求不被接受时,建议他拿出玩具邀请大家一起玩;或者扮成某个角色加入同伴的游戏;对幼儿与别人分享玩具、图书等行为给予肯定,让他对自己的表现感到高兴和满足;当幼儿与同伴发生矛盾或冲突时,指导他尝试用协商、交换、轮流玩、合作等方式解决冲突。在这样有意识的指导训练下,幼儿就可以逐步养成文明、良好的行为习惯。如果家长、老师对幼儿进行这些行为训练时不注意态度、方法,或者认为这些都是小事,采取无所谓的态度,都会造成幼儿不良行为,不利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 三、在一日活动中培养幼儿亲社会的行为,多鼓励多表扬 幼儿园一日活动的各个环节都隐含着教育契机,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应合理渗透在一日活动中。如晨间接待时,教师与幼儿主动问“早”,培养幼儿亲善的行为,又如:在语言教学游戏“请到我家做客”中,幼儿先通过看表演的形式知道了如何接待客人,如何做客人,并学习了一些基本的礼貌用语:“你好、请进、请坐、谢谢、我和你一起玩玩具好吗?再见,欢迎再来!”等礼貌用语,紧接着让他们扮演角色进行游戏,此时幼儿的心情可想而知,他们合作、交往的积极性、主动性被大大地激发出来。 我们提倡鼓励赞赏的言行,采用多种方式对幼儿的良好行为进行鼓励。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无论好坏,只要它产生后受到鼓励,那么这种行为就容易再现。因此,对于孩子助人为乐的行为,我们应及时地表扬,哪怕是件不起眼的“小事”也应如此。孩子对地上不知道谁扔的纸屑常常都是置之不理,一次睿睿发现了它,把它捡起来扔到垃圾桶,我立即表扬了了他。亮亮虽然有攻击性行为,但是我总是努力地找到他的闪光点。记得有一次,我给孩子们摆好圆圈后,顺口说了一句,我还没有小椅子,亮亮马上给我搬来了一把小椅子,我当时非常激动地抱着亮亮说谢谢你,从此以后,每次活动前,都有一把小椅子在安静地等着我,而且是不同的孩子搬来的。 教师还可以通过物质鼓励:奖状、小礼物等来激励幼儿,我还通过亲一亲、抱一抱等肢体鼓励等形式对幼儿进行肯定。 参考文献: [1]《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

幼儿园个人实习计划

个人实习计划 本学期我们即将进行教学工作的实习,教育实习对我们的今后的学习和工作起着重要意义,为了更好的进行实习,我特此制定了个人实习计划。 首先,在实习开始前,最重要的就是要做好实习准备。在实习期要复习好自己的专业知识,做到在实习期间能够把实践和理论知识相结合,同时也以便做好和家长沟通的工作。还要做好自己的专业技能的准备,由于本次实习的内容是教师工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有可能会需要弹琴、跳舞、做手工、折纸、讲故事等技能的准备。 在实习期间不仅需要做好知识准备、技能准备还要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在实习前要意识到自己的角色已经要转变了,自己不再是在学校的上学的学生了,而是要作为一个准教师,因此在实习前应该仔细研读实习指导手册中的幼儿一日生活常规和教师一日工作细则,大致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工作内容和幼儿的生活常规。除此之外,还要对幼儿园的环境以及未来的人际交往情况做好心理上的准备,因为有可能实际条件不会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好,但是也不要心理上有太大的落差,不要因此不积极参与教育实习工作,而是要以一个积极的心态克服困难来面对接下来的实习工作。 除了对知识、技能、心理上的准备,我认为实习前还要对自身做好准备。对于接下来要面对的实习,我自身还是有一些优势的,这些优势在实习期间也许可以帮助我,我做事比较认真负责,有耐心,为人比较踏实稳重,勤奋刻苦,我会在实习过程中发挥我自己的优点面对接下来的实习。但是我也有不足之处,我的性格比较内向,在加上想起之前几次实习生涯,我对于如何有效的管理幼儿也深深的感到担忧,有些害怕自己管不住自己班的孩子。我还对家长工作感到不知所措,对于很多比我们年龄还要大的家长甚至不知道改如何有效的进行沟通,我想这都是我在进入幼儿园后需要重点进行观察和学习的地方。我更对教学活动是实施感到深深的担忧,害怕自己的课程内容太浅显,也害怕自己的内容太复杂,没有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但是我想这些都是我需要进入到幼儿园当中去观察学习的地方,也是我需要努力的地方。 在实习期间,要根据实习指导手册做好观察与记录,积极就观察到的现象进行思考,遇到的问题要多向带班老师进行请教和讨论,并且要按时完成实习指导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范文1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范文1 社会实践即假期实习或是在校外实习。对于在校大学生具有加深对本专业的了解、确认适合的职业等多方面意义。下面是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范文,欢迎参阅。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范文1 一、活动主题 暑期社会实践交流与成果展示 二、活动背景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更应该注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多走出去。20xx暑期社会实践已经结束,对于实践本身,我们也需要深入学习和了解,我们需要认真体悟实践的意义,抓住实践的要领才能真正开展好实践,才能发挥实践的作用。 本着团结小班同学,增强班级凝聚力,丰富课余生活,增进同班同学间沟通交流,倡导同学们劳逸结合,德、智、体,美全面发展,本次活动将紧贴团日活动主题,鼓励同学们通过分享总结暑期社会实践,为日后学习和工作积累经验。三、活动目的与意义 目的: 1 为了让同学们更好的了解实践,明白实践的意义。 2 交流实践成果,促进小班同学的交流与发展,促进友谊。 3 丰富同学们的课余生活,提供实践、交流、学习的平台。 意义:

通过此次社会实践交流活动,不仅能够增加本班同学的交流,还能相互学习实践中的经验。再者,进入大学已经一年了班上同学的感情已经有了一定基础,但还需深化。通过这次近距离的接触,能够促进同学们的交流,培养默契,增强班级凝聚力,还可以培养同学们的合作能力,加强同学们的合作意识。四、活动形式与对象 活动形式:大家聚在一起,以各种形式分享社会实践成果 活动对象:农经(1)班成员及邀请嘉宾1人共计26 人 五、活动时间与地点 活动时间:20xx年9月20日 19:00-21:00 活动地点:4-c408 六、活动内容 (一)前期准备工作 (1)班(团)委员围绕活动主题,商量讨论策划方案,并做好活动安排 (2)各支部积极准备实践成果ppt展示及优秀个人发言等资料 (3)各支部分工合作,准备好相应的物品等 (二) 活动当天事宜 (1) 场地布置(班委共同完成); (2) 主持人宣布交流会开始,放音乐,齐唱团歌; (3) 对此次活动做简要说明; (4) 开始进行各自的实践风采展示,以ppt或视频为主; (5)互动环节,优秀个人发言,交流及提问; (6)放音乐,齐唱团歌。

浅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浅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 培养 公司内部档案编码:[OPPTR-OPPT28-OPPTL98-OPPNN08]

亲亲好宝贝-------浅谈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江苏无锡惠山区堰桥界泾幼儿园杨小莉 摘要:新的教育观指出:幼儿教育应为人一生的发展打下基础,培养他们终生受益的品质。象同情、关心、分享、合作、谦让、帮助、抚慰、以及现在特别强调的诚信这些亲社会行为是未来社会的人必备的品质。人们通过调查研究发现:人的某些亲社会行为的出现不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多,相反却在减少。因此我们应从小注意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只是外部表现,更是幼儿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是幼儿的内在素质水平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化。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将对其今后社会的发展、稳定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关键词:亲社会行为非亲社会行为 亲社会行为是指一切符合社会行为规范,且对社会交际或人际关系有积极作用的行为。它包括分享、同情、合作、帮助等内容,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是其成年后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及心理健康、和谐发展的重要基础,也是幼儿社会性发展和个性形成的重要方面。幼儿是祖国的未来,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幼儿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只是外部表现,更是幼儿内部心灵或性格的特征,是幼儿的内在素质水平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化。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将对其今后社会的发展、稳定起着重要的保障作用。 有这样一些事例:(一)有小朋友说:老师,阳阳不借水彩笔给我。老师:阳阳你为什么不借水彩笔给他呢阳阳:我奶奶说不能借给别

人。老师:你借给他嘛。阳阳:不。老师:你不借算了,我们借别人的。然后老师另找小朋友借到水彩笔了事。(二)某已被接走的幼儿又由家长带回,家长:老师,明明脸上这么大一条抓痕,我问他谁抓的他说是东东。老师:明明,东东为什么抓你明明:东东他......。老师:好我明天好好的批评东东。幼儿、家长满意的离开。(三)美术活动开始,老师:我们今天要比一比谁画得最漂亮,谁画得最漂亮老师就最喜欢谁。 以上这些事例是幼儿园经常发生的,很具有代表性,表现的正是幼儿的非亲社会行为。而幼儿园孩子的非亲社会行为集中体现在不能和不愿与人分享、帮助、谦让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冲突性行为上。这里为什么要提“不能”与“不愿”呢“不能”是因为孩子年龄小,缺乏帮助别人、与人分享或相互谦让的经验,以至与他们在与人分享、帮助、谦让方面出现问题,这和幼儿的年龄特征紧密相关。而这个“不愿”是幼儿主观上已形成的态度和倾向,它则是来自于教育的问题了。我们认为作为教师和家长应好好的反思我们的教育行为。 一、家长的教育方式影响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1、家长的私心。事例(一)中阳阳不愿借笔给小朋友就是因为奶奶告诉他的,当然奶奶叫阳阳不借笔给小朋友不一定是出于自私的心理,也许是因为怕笔弄坏了或弄丢了这样一些理由。但不管什么理由,阳阳不愿帮助小朋友却是事实。还有,像有的幼儿不愿把自己的东西与小朋友分享,也是因为家长告诉他小朋友会给他弄坏、弄脏等。

幼儿园中班社会实践活动:拾稻穗

幼儿园中班社会实践活动:拾稻穗 设计思路: 金秋送爽,稻穗金黄。又是一年秋收时,为了让孩子们亲自去体会,感受一下秋天的丰收景象,我们中班年级组的小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走出幼儿园,走进田野,开展“拾稻穗”的实践活动,旨在感受并体验劳动的艰难。 活动目标: 1、了解稻谷的色泽,并学习区分稻谷的成熟程度。 2、亲自体验,感受秋天的丰收景象。 活动准备: 1、活动前联系一农户,做好前期工作。 2、找一农民做导游,向幼儿介绍稻谷。 活动过程: 一、交代活动要求 “农田里的稻谷成熟了,农民伯伯们正在忙着收稻谷,我们一起去看看,并帮着拾稻穗吧。” 二、步行来到农田 三、农民向幼儿介绍稻谷 “稻谷是什么颜色的?成熟的稻谷是什么颜色?嫩嫩的稻谷是什么颜色?” 学习从颜色上辨别稻谷的成熟程度。 四、实践活动:拾稻穗 幼儿在农田里翻找掉落在田里的稻穗,亲自体验秋天的丰收景象。 五、交流小结

“农民在田里收稻谷很辛劳也很累,把稻谷变成米饭要经过好多人的加工,所以大家不能浪费粮食。” 体会到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的含义。 六、幼儿排队离开农田,回幼儿园 反思: 活动中孩子们来到田边,稻田里一堆堆的稻草,弥漫着一阵阵清香,大家小心翼翼地走下田埂,来到稻田里开始寻找稻穗。他们低下头、弯着腰,翻找着落在田里的稻穗。当孩子们拾到了一颗颗遗落在田里的稻穗时,个个高兴地手舞足蹈,高喊着:“我找到稻穗了。”每发现一棵稻穗,他们就像找到宝贝一样,不一会儿,每个孩子的手里都捧了一把稻穗。捡完稻穗后,老师还和孩子一起动手剥开稻子,孩子们惊讶的发现我们吃的米饭就是从这些稻子里碾出来的。最后老师还请农民伯伯向孩子们介绍了稻子的生长过程及农民伯伯在种植过程中付出的辛劳。 通过这次“拾稻穗”活动,孩子们感受并体验到了劳动的辛劳,学会了尊敬身边的劳动者,懂得了爱惜粮食,理解了“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劳。”的含义。

幼儿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幼儿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幼儿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是怎样的,以下是小编精 心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幼儿园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方案一、活动设想:为激发幼儿的阅读兴趣,体验阅读的快乐,培养幼儿良 好的阅读习惯,拓宽幼儿的知识面,激发幼儿的求知欲,营 造浓厚的“书香县幼”氛围,积极促进校园文化的发展,我 们将在20XX年3月26-27日开展宜丰县幼儿园大班“在书的海洋里遨游”参观图书馆社会实践活动。 二、活动时间:20XX年3月26日——3月27日分批参观, 3月26日下午3点:大(1)班大(2)班 3月27日上午9点:大(3)班大(4)班大(5)班 三、活动地点:宜丰县图书馆 四、活动参与者:大班组全体老师及全体幼儿 五、活动目标: 1、帮助幼儿了解图书馆的环境,了解图书馆各部门的 主要功能,了解借书,还书的基本要求。 2、体验阅读氛围,培养幼儿的阅读兴趣。 3、培养幼儿的观察力和与人交往的技能。 4、引导幼儿在去图书馆的路上时注意安全,学会保护 自己,并增强机体意识。、

六、幼儿园活动准备: 1、进行“图书我爱看”谈话活动。 2、提前和图书馆做好沟通工作。(周、龚) 3、家园布署(尊敬的各位家长:您好!我园将于3月26日-27日开展组织小朋友参观宜丰县城图书馆,体验图书馆 浓浓的阅读氛围。请小朋友务必穿园服和运动鞋,准时到园。谢谢配合!) 4、幼儿经验准备(外出及读取书) 5、拍照(幸璆) 6、路线:幼儿园步行到县图书馆(每班所有老师都要到位)。 七、活动过程: (一)稳定幼儿情绪,做好准备工作。 (二)提醒幼儿注意安全,关注个别幼儿。 (三)组织幼儿集体去图书馆。 (四)带幼儿参观少儿图书馆的环境,观赏大视频介绍片, 了解图书馆各个部门的主要功能。 (五)体验图书馆的浓浓的阅读氛围并尝试选择图书,安 静阅读。 (六)鼓励幼儿采访图书管理员,大胆提问交流,进一步 了解借书,还书的方法。 活动结束: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模板汇总9篇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模板汇总9篇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模板汇总9篇 为了确保工作或事情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常常需要提前制定一份优秀的方案,方案的内容和形式都要围绕着主题来展开,最终达到预期的效果和意义。那要怎么制定科学的方案呢?以下是精心整理的社会实践活动方案9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篇1 一、指导思想 “在校教育”不是唯一培养学生的途径,现代教育更强调多向性及多位一体。为了紧跟德育主流,贯彻落实《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若干意见》,给学生课余一个健康的成长空间,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为社区文明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促进学校素质教育与社区教育更紧密的合作。 二、活动主题:消防连着你我他 三、活动目标 1、增强学生社会实践意识。 2、培养学生劳动思想习惯。 3、增强学生消防意识。 四、活动的具体步骤 1、活动的准备: 由社区民警准备消防知识幻灯。

为组织学生参观消防大队,与消防大队联系,商定参观时间。 设计“参与社区建设做社区小主人”问卷调查表。 2、活动实施 第一天:1、介绍本次社会实践活动的主题、内容及具体安排。 2、由社区民警主讲消防知识及简单应急自救方法。 3、发放“参与社区建设做社区小主人”问卷调查表,要求活动结束时交回。 4、参观消防大队。 第二天:1、由物管站工作人员负责分组,组织学生检查清理楼道、地下室乱堆乱放、易燃易爆物品。 第三天:座谈,1、谈谈对本次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的收获体会。 2、对本次社区开展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形式有何看法?暑假社会实践活动你觉得以什么样的形式开展更好? 五、活动的评价 1、对活动过程中表现突出的学生提出表扬,对表现不足的学生提出希望。 2、发放已签字盖章的社会实践表,活动结束。 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篇2 一、社会实践的目的 1、通过社会实践活动,对学生进行科技、国防、劳动、法制、环保、历史等多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关心社会和科技进步、关心地球和生存环境。

关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关于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 论文关键词:亲社会行为幼儿成长培养精神文明建设社会性发展外在表现 道德情操社会能力论文摘要:“亲社会”(Aitrui stic)行为,是高品质社会行为的一种表现方式,也是一种道德情操的外在表现,并构成其社会能力的一个层面。亲社会行为是一种自愿的社会行为,它有助于人与人之间高质量的交往,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以适应社会生活的要求。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习惯,不仅为幼儿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也是提高国民素质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是幼儿社会性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幼儿的健康成长发挥着重要作用。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也明确指出: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幼儿乐意与他人交往,学会互助、合作、谦让和分享,富有同情心;帮助幼儿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养成对他人和社会亲近、合作的态度,

学会自律和尊重他人等等。近两年笔者在对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的过程中,开展各类活动,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一、组织主题活动,丰富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感知体验 主题活动,即在一个阶段中.以一个教育目的为主题,制定教学计划。这个计划是在认识周围生活的基础上开展的系列活动,将几个方面的内容有机地组织起来。如“爱父母”主题活动。父母是幼儿身边最亲、最熟悉的人。通过谈话全家福》、诗歌原来是你》、故事好孩子》、歌曲不再麻烦好妈妈》、绘画我的爸爸妈妈等活动,让幼儿认识父母的工作,感受父毋工作的认真、劳动的辛苦、父母的劳动给他人带来的好处,以及父母工作之余还要操劳家务、关心照顾孩子,使一家人幸福生活而付出的劳动。中班上学期的情境表演爸爸妈妈下班回家》,使幼儿懂得尊敬父母,听父母的话,自己会做的事自己做,能帮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由此引出我爱……》系列的主题活动,对幼儿进行爱

幼儿园中班社会:我能行 教案

一、活动目标1.知道日常生活中会遇到许多的困难,应充满信心,开动脑筋想出各种方法克服困难、解决困难。2.体验自己解决困难的喜悦。 二、活动准备1.童话故事(附后)的电脑课件。2.立体环境:一棵大树、树洞、树桩(小树杆内有水)、草地、小河、平衡木。3.材料:小石子、水箱(池塘)、铁钩、救生圈、磁铁、透明胶、树叶、塑料瓶子、竹棒、绳子、船、浮板、地板胶。4.头饰:小熊、小猴、小鹿、小羊、啄木鸟各三个。 三、活动过程 1.借助童话故事,把幼儿引入一个充满问题的世界。 (1)在茂密的树木里,生活着许多动物。你猜,都有些什么动物呢?(激发幼儿的兴趣) (2)有一天,小动物在树木里玩,你看他们发生了什么事情? (3)结合电脑课件,教师有表情地讲述童话故事,然后提问:树木里有什么动物?它们遇到了什么困难? 2.鼓励幼儿通过实践活动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困难。 (l)激发幼儿解决困难的信心。如果你们遇到了像小动物那样的困难,你们能动脑筋想办法解决它吗?请你们帮助小动物,你愿意帮助谁? (2)幼儿分组讨论解决困难的方法。把幼儿带到预先设计的“树林”环境中。第一组:羽毛球被挂在了树上,小羊能用什么方法把它取下来呢?第二组:小球滚进了树洞,小猴能用什么方法把它取出来呢?第三组:小熊的裤子给刮破了,如果你是小熊,怎么办呢?第四组:啄木鸟喝不了这半杯水,你们有什么方法喝到水呢?第五组:小鹿的钉子全撒在这了,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把钉子很快地捡起?(3)幼儿实践活动,尝试解决困难。老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使用各种方法。师:我听到小动物们说出了许多方法,现在请你们按照自己想出来的方法尝试一下,想一想哪种方法更好? (4)个别发言,鼓励幼儿讲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初步体验成功乐趣。你刚才解决了什么困难?使用了什么方法?还有其他的方法吗?哪一种方法好?困难解决后,心情是怎样的? 3.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有许多困难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想出解决方法。你在家里、幼儿园、路上或其他地方遇到过什么困难并提出几个思考问题让幼儿讨论:你是怎样解决的?你试过在妈妈病时,家里只剩下你一个人吗?如果发生了,你怎么办?你曾试过与妈妈走散吗?如果发生了,你怎办?如果这时候有一个你不认识的叔叔走来说带你去找妈妈,你会怎么做? 4.游戏:“寻宝”。鼓励幼儿想出各种办法过河寻找老师送给的礼物,体验成功的喜悦。 附:故事、游戏◇故事——树木里的动物在一个茂密的树木里,住着许许多多的小动物,有小熊、小鹿、小羊、小猴和啄木鸟等等,它们生活得很愉快。可是,它们也会经常遇到许多的困难和问题。有一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精选】

本文是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方案,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幼儿礼仪教育,是幼儿园思想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幼儿园中加强文明礼仪教育,不仅是塑造幼儿健全人格、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奠基人生最佳开端的工作,更是提高全民族素质,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为了推进和创新幼儿园的德育工作,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终生发展奠定良好的礼仪行为品质,形成一个从善、从真、从美的良好礼仪氛围。经研究,决定**学年为幼儿园“文明礼仪教育年”,在全园广泛开展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特提出如下实施方案。 一、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八个为荣、八个为耻”为言行准绳,力求通过生活礼仪、交往礼仪、行为礼仪的教育实践活动,丰富幼儿园的德育教育内容,增强幼儿德育教育的实效性,不断培养幼儿的文明习惯,大力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努力营造崇尚文明、讲究礼仪的校园氛围,扎实推进校园文明建设,加快构建文明和谐的校园。 二、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目标 以幼儿礼仪教育为突破口,重在养成,促进内化,培养幼儿乐意与人交往,礼貌、大方,对人友好,全面提高幼儿的文明礼仪素养,为幼儿良好品格的形成奠定坚实的基础;教育幼儿学会共处、学会做人、说文明话、办文明事、做文明人,做到“日常行为讲规范、人际交往讲礼仪,社会活动讲文明”;通过主题宣传和教育实践活动,使幼儿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和示范窗口,使幼儿成为文明礼仪行动的“小天使”,形成“人人有礼貌、个个懂礼节、处处讲礼仪”的“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校园文化特色,提高幼儿园的知名度和美誉度。 三、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内容 将学习礼仪、实践礼仪、展示礼仪和宣传礼仪贯穿于幼儿园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全过程。 1、学习礼仪:让幼儿了解和掌握与自己日常生活和学习密切相关的校园礼仪、家庭礼仪和社会礼仪等方面的知识。 2、实践礼仪:让每个幼儿都参与到文明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来,通过让幼儿亲身感知、实践,逐步培养幼儿良好的礼仪意识和礼仪行为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平衡的发展。 3、展示礼仪:通过开展校园礼仪风采展示、文明礼仪行动“小天使”评选等活动,展现我园在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中的阶段性成果。 4、宣传礼仪:通过幼儿礼仪教材的编写、礼仪故事的征集、礼仪故事的讲述、礼仪儿歌的吟诵、文明礼仪倡议书的发放、开展礼仪教育主题宣传实践活动等,向家庭、社会进行礼仪知识的宣传,让幼儿在参与和体验中成为文明礼仪的宣传者、文明礼仪行动的实践者、营造小手拉大手,共创文明社会的良好氛围。 四、幼儿礼仪教育实践活动的主要活动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

幼儿亲社会行为培养 亲社会行为有利于和他人更好的进行交往,而我国部分家庭对孩子的溺爱,导致一些孩子根本没有为同伴谦让的习惯,也没有替他人着想的意识,再加上电子时代的高度发展,电子幼儿产品的大肆横行,减少了幼儿间的交流和沟通,严重可导致幼儿交流障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培养,这对于发展幼儿优秀的人格,让幼儿学会与他人的分享,培养幼儿健康的品质具有深远意义。培养幼儿亲社会行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创造温馨合理环境 幼儿园教室活动空间相对拥挤,幼儿人数过多,造成人员拥挤,极易产生冲突和摩擦,增加幼儿的攻击性,消极的社会行为会因此产生。但是活动空间过大,人员过于分散,又影响幼儿间的正常交流,很难产生默契和合作。因此,幼儿的活动空间大小要合理,既能满足集体活动的正常开展,又能满足幼儿进行比较私密游戏的需求。空间的规划要“疏密有致”,能加强幼儿亲社会性的培养。环境的创设时,要以幼儿亲社会性的行为培养为主题,有意识的创设一些场景,让幼儿身临其境,真实的感受互助、互爱、合作的快乐。例如活动空间设置互助区和爱心区,让幼儿在活动中通过看和做提高学习亲社会行为,提升社会责任感,在这样的环境下培养教育事半功倍。活动空间内的摆设,玩具的种类,幼儿的游戏方式都会对培养教育产生影响。因此,合理创设活动空间,温馨进行装饰布置。二、树立榜样积极引导 对幼儿而言,贪玩好奇是他们的天性,四周的所有事物都能让他们印象深刻,特别他们最亲近的家长和教师,家长和教师的言行都是他们效仿的对象,在他们心里,家长和教师象征着权威,幼儿能通过他们的行为表现出来。所以家长和教

师要给幼儿树立好的榜样,言传身教,以培养幼儿亲社会性的行为。教师和家长的示范作用能否对幼儿产生正确影响与其个人修养和思想息息相关,原因在于人的思维观念和思想意识指挥着人的动作行为和处世态度。因此家长和教师要注意思想的上进和思维的更新,加强个人道德素质修养和品质提高,在幼儿面前注意保持自己的良好形象,起到示范模范作用,如仪容仪表,为人处世等等。 三、加强移情训练和游戏活动 移情训练就是让幼儿学会换位思考,站在别人的角度,让幼儿接受别人的意见,使幼儿能从别人的立场出发,达到情感共鸣,不以自我为中心,更好的融入集体。移情训练能极大的增加幼儿亲社会行为的举动,增强内在约束力,要求自己能为他人快乐,共同快乐。教师和家长要通过各种活动为幼儿传递情感线索,使他们能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考虑他人感受,从而产生积极的亲社会行为。 游戏是幼儿天生的玩伴,也是幼儿间交流的主要形式,游戏可以增强幼儿的沟通交流能力,促进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培养。幼儿在游戏中共同服从游戏规则,相互配合,学会与他人共处的正常模式。游戏为幼儿交流提供了平台,多让幼儿在游戏中表现自我,体会游戏中的行为表现,有利于幼儿间深入交往。幼儿在游戏中发现和解决问题也有利于亲社会性行为的培养。 四、利用日常生活点滴强化 培养幼儿的亲社会性行为不能是“纸上谈兵”,要在具体日常生活中进行,教师和家长除了特意设置亲社会性场景外,还要善于利用日常教育的时机。幼儿的自我约束力极差,亲社会性行为也不够稳定,需要外在压力进行强化。 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一蹴而就根本就是痴人说梦。教师和家长在培养幼儿亲社会性行为的过程中要充满耐心,对待幼儿的教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如何组织.doc

幼儿园社会实践活动如何组织 幼儿园大型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非个别班级师生参与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活动。无论大小幼儿园一年当中都要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大型活动。如毕业离园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然而要组织好一个大型活动,并使这一活动达到宣传幼儿园、教育儿童、联系家长和社会的目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幼儿园的工作中,大型活动本身就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作为管理者对大型活动的组织、开展,应有一个全面管理的过程,即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的过程。一、关于大型活动中的管理过程(一)计划计划包括以下内容:1.调查分析,了解需求。即了解家长、社会对幼儿教育的希望,特别是对本园保教工作的希望和要求,分析本园儿童发展的基本状况。在此基础上,提出究竟如何开展一个什么样的大型活动的基本设想,以达到将幼儿园教育活动与家长、社会要求相结合的目的。这种调查,可以是专为组织大型活动进行的,也可以是与日常工作结合在一起的,是在日常工作中了解到的。 2.确立活动目标。即根据调查分析的结果,确立活动目标、指导思想。 3.制定活动方案。即根据活动目标,选择活动形式、活动内容、活动场地,确定各环节负责人等等。总之,计划是活动成功的保证,一个周密、完善的计划本身就是活动的一个部分,园长切忌不要以为计划可有可无,更不能随心所欲,想到哪里,做到

哪里。在这一过程中,园长应做到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集体讨论,集思广益,以选择制定出最切合实际的、最佳的活动方案。如我园在进行《幼儿园园外户外活动研究》时,在前测调查中,反映出儿童社会性发展方面存在的多种问题,并有针对性地开展了一系列儿童园外户外活动研究,其活动内容有走向社会和走向大自然两大类型,其活动场地有室内、有户外、有城市、有农村、有平原、有山坡、有工厂、有营房,这些活动有效地促进了儿童社会性的发展。而一些非实验班的家长看见实验班儿童的发展变化,也提出希望幼儿园能组织更多的孩子参加,增加社会交往能力,锻炼独立意志,提高解决问题、克服困难能力的一类活动。根据这些情况,我们组织进行了“走出去”与“请进来”两种不同类型的、以促进儿童社会性发展为主要目标的大型活动。 为保证活动质量,我们召集保教人员3 幼儿园大型活动是指有目的有计划的、非个别班级师生参与的具有一定规模的教育活动。无论大小幼儿园一年当中都要根据本园的实际情况,组织开展各种大型活动。如毕业离园活动,节日庆祝活动……然而要组织好一个大型活动,并使这一活动达到宣传幼儿园、教育儿童、联系家长和社会的目的,却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在幼儿园的工作中,大型活动本身就是教育活动的一个组成部分,因此,作为管理者对大型活动的组织、开展,应有一个全面管理的过程,即计划→实行→检查→总结的过程。一、关于大型活动中的管理过程(一)计划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方案一:安阳实验中学学生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20xx年寒假将至,为了促进研究性学习与社会实践相结合,要求学生走出校园,走向社会,去关心社会发展,去关注社会问题,去尝试解决自己研究的社会问题,有益补充学生课余生活,提高学生自身的动手能力,开辟出有自己特色的社会实践的新途径。我校根据实际情况,特制定本次寒假社会实践活动方案。 二、活动宣传发动 1、在1月14(周一)的班主任会议上布置寒假社会实践任务,请班主任抽时间组织全班同学认真学习活动方案,并指导贯彻。 2、各班班主任要在学生离校前确定寒假实践主题和分组名单,并组织各组召开会议,商讨活动细节。 三、活动组织实施 1、组织形式:学生一般以个人分散活动或按居住地域由510人组成社会实践活动小组。(可以不按班级组织) 2、必须完成的实践活动: (1)节日小报展示活动(手抄报的形式) 每个学生要以春节、元宵节为主题自编自创节日小报。目的是引导学生学习节日文化、收集节日资料、参加民俗活动,深入了解春节的文化内涵、展示节日收获和感悟,在心中积淀做一个有道德的人的意识。 (2)公益之星评选活动(必须要有数码照片) 社区募捐活动、社区保洁活动、社区护绿活动、社区综合宣传活动、社区陋习纠察活动、社区敬老爱老活动、社区读书辅导活动、为孤寡患病老人和残疾人做好事献爱心、交通服务活动、环保志愿者活动,目的是引导同学们在校做个好学生、在家做个好孩子、在社区做个好公民。 3、社会调研活动(参考主题如下,也可自选主题) (1)社会参观活动 参观、访问、考察(革命遗址、科技馆、英雄模范人物、杰出人物、现代化建设成果、市政工程、著名高校、工厂、高新技术产业运作情况等),例如以当地的居民小区为调查研究的对象和内容,可以物业管理、商业网点、文化娱乐、教育设施、交通路线等为研究方向。

怎样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论文(2)

怎样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中文摘要: 亲社会行为是指个体在社会交往中表现出来的一种良好的社会道德行为,包括帮助友爱合作,分享谦让,同情关爱等表现。它是人与人之间形成和维持良好关系的重要基础,受到人类社会的积极肯定和鼓励。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幼儿的亲社会行为发展不只是外部表现,更是幼儿部心灵和性格的特征,是幼儿在素质水平尤其是思想品德素质的外化。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不仅是幼儿身心健康成长的需要,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 本论文主要阐述了我们应从小注意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一)优化家园环境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二)给予幼儿及时、有效的表扬,鼓励强化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三)做好家长工作。 四)利用榜样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 五)促进伙伴交往,唤起幼儿亲社会行为的情感共鸣。 Abstract: Prosocial behavior refers to the individual in social interaction and out of a good social and moral behavior, including helping friendly cooperation, share humility, sympathy care performance. It i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to form and maintain a good relationship between people, being positive affirmation of human society and encourage. Children are the future of the motherland, the hope of the n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children's prosocial behavior is not only the external performance, is the internal feature of children's mind and character, is the children's inner quality level especially the ideological and moral qualities of the. To cultivate children's Pro social behavior is not only the need of the development of physical and mental health, but also the needs of socialist modernization construction. This paper mainly expounds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cultivation of children's Pro social behavior.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遇事我不哭教案

教学资料参考范本 幼儿园中班社会活动教案:遇事我不哭教案 撰写人:__________________ 部门: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

中班社会活动遇事我不哭教案主要包含了活动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松鼠遇到困难时只哭不想办法解决是不对的,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学习简单的应对恐慌的办法,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中班社会活动课,快来看看遇事我不哭教案吧。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知道小松鼠遇到困难时只哭不想办法解决是不对的。 2.能积极参与讨论交流,学习简单的应对恐慌的办法。 3.懂得遇事不慌张、不要哭,逐步树立勇敢的品质。 4.在活动中将幼儿可爱的一面展现出来。 5.探索、发现生活中的多样性及特征。 活动准备: 1.提前录制孩子的哭声。 2.《小松鼠的新家》ppt课件。 3.小动物遇到困难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播放哭声,引起幼儿兴趣。 1.咦?是谁在哭呀?(呀!是小松鼠,猜一猜小松鼠为什么哭了呀? 哦,你是这样这样想的,我们一起来听个故事吧,看看小松鼠为什么哭。) 二、配合课件,教师引导幼儿分段欣赏、理解故事。 “小松鼠的家就住在大树的树洞里……我不会搭有屋顶的房子这可怎么办呢”

提问: (1)小松鼠为什么哭?哦没有家了,那它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 你有没有遇到过什么困难?遇到困难时你的心情是什么样子的?(哦 原来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会很着急,很难过。)(2)都有谁来帮助小松鼠?最后是谁帮助小松鼠解决困难的?啄木鸟是怎样帮助小松鼠 解决困难的?对啄木鸟有尖尖的嘴巴可以做树洞,小松鼠遇到困难时 一直哭对不对?那小松鼠有什么本领,对呀,,其实小松鼠的本领就 是会挖树洞,只是当遇到困难时会特别害怕、慌张,会让自己忘记已 有的本领,如果冷静不慌张,这样的小困难都能自己解决。 三、实践活动:鼓励幼儿使用各种方法,尝试解决困难,初步体 验成功乐趣。(有几个小动物也遇到困难了,我们一起去看看它们遇 到什么困难了吧) 1.羽毛球被挂在了树上,小羊能用什么方法把它取 下来呢? 2.小球滚进了树洞,小猴能用什么方法把它取出来呢? 3.啄木鸟喝不了这半杯水,你们有什么方法喝到水呢? 4.小鹿的钉子全撒在这了,你们能用什么方法把钉子很快地捡起? 2.自由讨论,鼓励幼儿讲出自己解决问题的方法。 (他们遇到了不同的困难,如果你是图中的小动物,你会用什么 样的方法自己解决这些困难呢?现在请小朋友们相互说一说吧) 3.刚才小朋友们说了那么多的办法,现在谁想说一说你解决了什么困难? 是怎么解决的?还有谁想说一说?) 4.现在困难解决后,心情是怎样的? 四、引导幼儿感知生活中有许多困难问题,鼓励幼儿大胆想出解 决方法。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