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低温肉制品是肉制品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什么说低温肉制品是肉制品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什么说低温肉制品是肉制品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什么说低温肉制品是肉制品未来的发展趋势?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07-6-26 20:07

提问者:1386463806 - 实习生一级

最佳答案

低温肉制品是相对于高温肉制品而言的,是指采用较低的杀菌温度进行巴氏杀菌的肉制品,

即将肉制品中心温度达到68~72℃保持30min.理论上讲,这样的杀菌程度致病微生物可被完全杀灭,保证了产品食用的安全,可靠,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肉制品的营养价值, 因此是

科学合理的加工方式 .在我国, 生产厂家通常为了增加低温肉制品的安全性, 往往人为地提高杀菌温度( 一般中心温度75~80 ) , 生产出来的产品严格地说应属于中温肉制品.我们笼统地将它们都称为低温肉制品.西式肉制品多数属于低温肉制品.

通常在肉制品加工中为了达到一定的保藏期,普遍采用100℃以上( 通常是121 ℃) 的高温杀菌的方法.

低温肉制品与高温肉制品相比有其明显优势:它仅使蛋白质适度变性, 从而获得较高的消化率, 且肉质鲜嫩适口;低温杀菌营养成分损失少,为人体提供了较高的有效营养成分;低温肉

制品的加工过程使得肉类原料可以与多种调料,辅料和其他种类食品配合, 从而产生多种受人欢迎的风味;低温肉制品品种非常丰富, 适应各种饮食习惯人群的需求.低温肉制品中有许多著名的品牌, 几百年来尽管工艺不断进步, 但始终保持了传统的品种风味, 成为具有各

种地方风味的特产.因此,低温肉制品是国内外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但是,低温肉制品的加工特点决定了它在生产销售中也存在一些缺陷: 由于杀菌温度低, 虽

然可以杀灭所有致病菌, 但是不能杀灭形成孢子的细菌, 因此对原料肉的质量要求高, 只有品质好,无污染的原料肉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低温肉制品, 并且应加强防止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污染;由于低温杀菌不完全, 要求销售过程中采用冷藏保藏, 因此相应增大了成本.

近年来,我国在肉制品加工中逐步引进了西式肉制品的加工设备,加工工艺, 极大地提高了

中式肉制品的技术含量和食用价值, 丰富了产品种类.

为什么低温肉制品又叫西式肉制品

低温肉制品是由于采取低温腌制(0-4℃),低温蒸煮(75-80℃),低温储藏、销售(0-4℃),所以习惯上称之为低温肉制品。

低温肉制品最早在我国兴起是哈尔滨红肠,是立陶宛商人把西方的灌肠技术带到中国。真正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全国的许多肉联厂从西方国家引进大批肉制品加工设备,肉制品加工技术也随设备进入我国。所以低温肉制品有称西式肉制品。低温肉制品的低温蒸煮可以保持蛋白质的适度变性,营养成分损失少,从而获得较高的消化率,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肉制品的营养价值,且组织细腻,切片良好,鲜嫩多汁,爽口不腻。高温肉制品通常在肉制品加工中为了达到一定的保藏期,普遍采用100℃以上 ( 通常是121 ℃) 的高温杀菌的方法。

低温肉制品由于采用巴氏杀菌,微生物的芽孢未被杀灭,因此需在低温(0-4℃)条件下储藏、销售。

高温肉制品由于采用高温高压杀菌对肉制品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破坏较严重,口感差,营养成分不如低温肉制品高。

低温肉制品由于科学合理的加工方式逐渐被人们所接受,低温肉制品的发展空间逐渐提高

低温肉制品在保质期内出水是怎么回事?

低温肉制品的种类很多,在保质期内出水的品种一般出现在经真空包装,而此灭菌的产品较多,如烤肉,烤肠,烤火腿等,这类产的共同特点是蒸煮杀菌后需裸露冷却后二次包装,有二次污染的可能,产品直接接触真空包装袋。

出水的原因一般是下列因素造成的。

1.产品抽真空后,内部形成负压,产品始终

处于受压状态,内部水分被挤出。

2.产品熟制后处于裸露状态,冷却不彻底,

水蒸汽未完全散失,二次杀菌时水蒸汽有散

发出来。

3.产品的组织结构不好,保水材料质量差,

水分散失造成的。

4.产品过分追求出品率,配方水分较大。

5.产品干燥效果差,造成产品水分过大。

6.产品储存的温差较大,造成产品的结构受

到破坏。

7.二次杀菌温度过高,造成产品结构破坏,

导致产品出水。

解决产品出水的办法:

1.产品干燥工序中,保持较小的湿度,和良

好的热风循环,干燥工序中使产品表面形成

较好的蛋白保护层,阻止产品内的水分因外

界条件的影响而外渗。

2.调整好产品的组织结构,使产品的保水性

能稳定,减小产品因外界环境变化造成的产

品出水。

3.合理控制产品的出品率,控制产品的水分。

4.产品蒸煮后,增加干燥工序,除去产品未

保持牢的水分。

5.制定合理的二次杀菌温度,一般不超过

95℃,95℃以上杀菌会破坏低温制品的结

构,造成产品出水

香肠出现肠衣嚼不烂的成因是

1.肠衣与肉馅结合的不牢固,肠衣与肉馅脱离.

脂肪含量高蒸煮时出油,肠衣与肉馅脱离.

干燥效果差等原因造成的,肠衣与肉馅脱离。

解决肠衣嚼不烂解决的措施:

在制作肉馅时,肉馅要有良好的粘度,蛋白的提取要充分。

脂肪含量高的肉馅乳化效果要好,避免高蒸煮时出油。

干燥效果要好,干燥要快速完成,使肠衣与肉馅结合牢固。

干燥结束后如果采用冷薰工艺后再蒸煮,或者干燥后快速冷却(水喷淋)使干燥时表面变性蛋白凝固,也可增加肠衣的脆度,使肠衣易嚼。

熏)、冷却等工艺制作的香肠类熟肉制品。如红肠、维也纳肠、法兰克福肠、火腿肠、大肉肠等淀粉含量在10%以下的香肠类熟肉制品。.

这里主要介绍熏煮香肠类产品的配方设计原则和调配方法。

关键词熏煮香肠配方设计配方调配色、香、味、形调配

熏煮香肠类产品配方的调配设计可分为基本配方调配和色香味形调配。基本配方调配主要眼于产品的组织结构和基本的口感;色香味形调配则是赋予产品独特的色香味形,使产品个性鲜明。

1 熏煮香肠类产品的配方原则

优质的产品首先要有科学合理的配方。配方设计合理,就要严格遵守国家、行业有关产品的法规和相关添加物的有关法规;然后再根据熏煮香肠类产品的组成结构,工艺要求,合理设计配方;最后再根据产品个性化的特点,进行风味调配,使之成为风味独特,营养丰富的产品配方,从而实现产品的色、香、味、形俱佳的目的。

1.1 原料要求

1.1.1 原料肉必须符合GB/T 9959.1~9959.4、GB/ T9960、GB 2707、GB2710、GB 2724、GB 10148等

以下几个方面。

2.1.1原料肉自身含有的水分

一般原料的水分占原料肉的60%~75%,是配方设计中重点考虑的部分。

2.1.2添加物料中物料本身含有的水分

一般比例较小,约占设计产品量的0.5%~1.5%。但有时也有例外,如添加蛋液、蔬菜等。

2.1.3配方需添加的水分计算

一般是根据产品的质量档次要求和干燥、烟熏工艺要求决定其加入量。设计目标一般控制在设计产品的65%~75%。需添加的水分量是原料肉、添加物中水分含量与设计产品的水分含量之差所需的水分量。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原料肉的品种质量和肥瘦肉搭配的比例。

2.2 蛋白质的主要来源及调配

熏煮香肠类产品蛋白质的含量是其质量优劣的决定性指标。配方设计中,由于出品率的不同,其含量也有所不同,有时要添加一些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添加物,以提高产品的蛋白质含量,但其主要还是原料肉提供,所以,蛋白质的主要来源有以下几个方面。2.2.1原料肉自身含有的蛋白质

其含量因其品种、部位、初加工程度的不同而不

同。这些因素是影响产品质量的关键因素,对产品的口感、色泽、结构、出品率、货架期的影响起着决定作用。

2.2.2 添加物中含有的蛋白质

含有丰富蛋白质的添加物也是蛋白质来源不可缺的途径。如大豆蛋白、蛋清蛋白、乳蛋白、胶原蛋白、肉蛋提取物等,这些添加物蛋白质含量高,有较好的吸水性。由于熏煮香肠类产品加工时精肉都是经过绞肉或斩拌,肉馅粘度较大,添加蛋白时既要考虑终产品的蛋白含量,也要兼顾其因吸水造成馅料粘度过大而影响加工工艺的执行力度。添加的品种和加入量要针对具体产品的不同而不同。

2.2.3 脂肪的来源及调配

脂肪的来源主要是原料肉和因香肠质量和风味要求不同而添加的脂肪。其含量因原料肉的品种、部位和加工程度不同而不同,它的含量对蛋白质和水分的含量影响较大,其含量高时、蛋白质和水分的含量就相应较低,在熏煮香肠类产品加工过程中,一般都要对原料肉进行修割分级加工,制定出严格的分级标准,严格控制其含量,保持稳定的比例。对加入脂肪进行单独的处理,保持其热稳定性。

2.2.4产品的结构、口感调配

熏煮香肠类产品的主要指标是水分、蛋白质、脂肪等,但产品的结构、口感也是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同时,产品的结构、口感也是影响产品货架期的重要因素之一。

影响产品的结构、口感的因素主要取决于产品的关键工艺和配方,这里主要谈谈配方对产品组织结构、口感的影响。

熏煮香肠类产品的结构和口感的好坏主要体现在产品的保水,保油上。品质的改良要有科学合理的配方,优质的磷酸盐是解决产品的保水,保油的关键因素,蛋白、淀粉、胶体、乳化剂的合理配比也非常重要。优质的复合磷酸盐可以达到较理想的保水、保油的目的,使产品的组织结构致密,良好的切片能力,富有弹性、口感爽脆,柔嫩细腻,且无不良的苦涩感,劣质的复合磷酸盐不但不能达到较理想的保水、保油的目的,而且使产品的组织结构松软,结合力较差,无弹性、口感粘腻,不良的苦涩浓重。熏煮香肠类产品的磷酸盐使用量一般为成品的0.3%-0.4%,使用时应选择较好的复合磷酸盐,添加量较小,且能达到较理想的效果。蛋白、淀粉、卡拉胶的保水、保油各有自己的特点,使用时应根据产品特点的需要而设计。3. 色香味形调配

为了产品的色、香、味、形及防腐需要而进行的合理调配,也是熏煮香肠类产品配方设计重点把握的关键。

食品的颜色是人们评价食品感官品质的一项重要指标。影响熏煮香肠类产品的颜色主要因素有肉的腌制、烟熏、添加剂、食用色素等,腌制、烟熏属于工艺控制的范畴,添加剂、食用色素则是配方设计的重点。亚硝酸盐、磷酸盐、D-抗血酸钠等都是影响产品色泽的添加剂,红曲红色素,红曲米粉,高粱红,辣椒红,辣椒橙以及诱惑红,胭脂虫红都是GB2760允许在肉制品中使用的天然或合成色素。色素的使用因产品的不同而不同,退色时间的长短也有区别。以辣椒红,辣椒橙,诱惑红,胭脂虫红退色较慢。使用量也因色价不同而异。

食品的香味使人们对食品的嗜好性评价的一项重要指标。影响熏煮香肠类产品香味的主要因素有原料肉,香精,天然香辛料等,好的香味配比可以使产品的品质亦然生辉。

风味的调配根据不同产品的特点,选择增香料和调味品,合理选择原料肉,设定好工艺使其风味独具鲜香味美。

食品的形状也是人们评价食品感官品质的一项重

要指标。选择合理的肠衣,不同的扭结造型,美观大方的外包装都是赋予形象的重手段。

总之,产品的配方设计与调配是优质产品关键的第一步,细心总结经验,不断深入探索,按照有关法规政策和加工科学不断实践,就会不断创新,为广大消费者提供满意喜爱的产品,不断为肉制品的大花园里增添奇葩。

青岛大红肠制作工艺

摘要:青岛大红肠是指以猪肉为主要原料,原料肉经过绞切,腌制,添加辅料搅拌,灌肠,扎绳、吊挂,干燥,蒸煮,闷烤,冷却,真空包装,二次杀菌,冷却,品检和包装,卫检贮藏或销售,低温状态下(0-4℃以下)储藏,直接切片食用的薰煮香肠制品。本文介绍了青岛大红肠的特点和制作工艺及其在生产中需要重点控制的工艺要点。

关键词:青岛大红肠制作工艺

青岛大红肠源自有百年历史的青岛肉联厂,曾

经有过辉煌的历史,与青岛啤酒一样深受青岛

广大消费者的喜爱,青岛大红肠选料精细,做

工考究,蒜香浓郁,薰烤味纯正,色鲜润泽,

口感滑爽,入口鲜香,同时有它特殊的香辛料

风味;制作以猪自然肠衣,干套管肠衣,玻璃

纸肠衣灌肠为主,食用时可以直接切片食用,

也可蒸或炒的方式食用,是佐餐,筵宴,旅游,

馈赠的首选佳品。近年来,由于青岛肉联厂几

经改制,名存实亡,处于停产状态,但青岛大

红肠并未失传,现在青岛的肉制品生产企业都

有青岛大红肠这个产品,但大多数是形似而神

不似,地道的大红肠却不甚多,为了传承美味,

弘扬青岛大红肠的辉煌,笔者曾与青岛肉联厂

的几位比较权威的技术人员探求青岛大红肠的

工艺配方要点,现综合整理出青岛大红肠的制

作工艺,以便对此产品感兴趣的生产厂家作为

开发产品的参考,也希望了解青岛大红肠的同

行批评指正。

1. 所需设备:绞肉机、搅拌机、真空灌肠机、

熏烤炉、蒸煮炉、真空包装机等

2. 青岛大红肠的制作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原料肉解冻→选料→绞切→腌制→配料和搅拌→灌肠→扎绳→吊挂→干燥→蒸煮→闷烤→冷却→真空包装→二次杀菌→品检和包装→卫检贮藏

3. 青岛大红肠的制作工艺要点

3.1.原料肉的选择:选择来自非疫区的经兽

医卫检合格的新鲜(冻)猪前后腿精肉,无污、

无杂、新鲜肉经预冷排酸,冷冻肉结冻良好;

猪肥膘选用猪脊背肥膘作为原料肉。由于猪精

肉的含脂率低,加入适量含脂率较高的猪脊背

肥膘可提高产品口感、香味和嫩度。

3.2. 原料处理与绞肉

选用质量合格的2、4号猪肉,修整去筋腱和脂肪,采用φ3-4mm网孔的绞肉机绞制成肉馅。猪肥膘选用猪脊背肥膘作为原料肉,切成玉米粒大小的膘丁。

3.3. 腌制:将绞制成猪肉馅与辅料(一)食

盐、亚硝酸钠,复合磷酸盐加入15.000kg冰水

在搅拌机内充分搅拌后,在0-4°C的条件下腌

制15小时以上,猪肥膘丁用自重百分之一的食

盐相同条件下同步腌制。肥膘丁腌制好后,在

拌料前采用90°C以上的热水浸烫,再用凉清

水冲洗,沥水后备用。

3.4. 配料和搅拌

早期的大红肠配料因当时的食品配料较少,用料简单,出品率也较低,

最早的配方中只有硝酸钠,食盐,白糖,香辛料,淀粉等,没有大豆蛋白,

卡拉胶,香精,防腐剂等近十多年开始应用的添加剂,甚至不用磷酸盐。

3.4.1配料(㎏)

原料肉:2,4号肉100.000㎏肥膘丁15.000㎏小计115.000㎏

3.4.1.1优级辅料:(㎏)

(一)食盐2.800㎏,(1.85kg+0.150kg)亚硝酸钠0.006㎏,P201复合磷酸盐0.500㎏。

(二)红曲红(色价100)0.010㎏,卡拉胶FS-A 0.200kg白砂糖1.000kg, 味精0.480kg,异VC钠0.060kg,防腐(B) 0.280kg,乳酸钠1.600kg,大红肠香料0.800kg,烟熏液10-20g,分离蛋白0.500kg,玉米淀粉4.000kg,土豆淀粉

2.000kg,冰水36.000kg

3.4.1.1普通级辅料:(㎏)

(一)食盐2.800㎏,(2.650kg+0.150kg)亚硝酸钠0.010㎏,P201复合磷酸盐0.600㎏。

(二)红曲红(色价100)0.014㎏,卡拉胶FS-A 0.300kg白砂糖1.5kg, 味精0.600kg,异VC钠0.100kg,防腐(B) 0.300kg,乳酸钠2.600kg,大红肠香料1.100kg,烟熏液10-20g,分离蛋白0.600kg,玉米淀粉9.000kg,土豆淀粉6.000kg,冰水55.000kg

3.4.2搅拌:准确按配方称量所需辅料,先将腌制好的肉料倒入搅拌机里,搅拌5-10分钟,充分提取肉中的盐溶蛋白,然后按先后秩序添加白糖,味精、大红肠香料,色素、卡拉胶,分离蛋白等辅料和适量的冰水,充分搅拌成粘稠的肉馅,最后加入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剩余的冰水,充分搅拌均匀,搅拌至发粘、发亮。,在整个搅拌过程中,肉馅的温度要始终控制在10℃以下。漂烫后的肥膘丁最后加入搅拌均匀即可。

3.5. 灌肠:早期的大红肠采用的是牛肠衣,

由于牛肠衣较少,后来大红肠采用直径75mm天

然猪羊干套管肠衣或者折径在70mm玻璃纸肠

衣。也可采用6-7路猪自然肠衣,一般天然猪

羊干套管肠衣单根重量成品400g,定量标准:

湿重 450-460g;玻璃纸肠衣单根重量成品

400g,定量标准:湿重 440-450g;用6-7路猪

自然肠衣,灌装长度18-19cm左右,单根重量

125-130g,定量标准:湿重 145-150g。自然猪

肠衣灌装同样重量的肠体大小与灌装质量有

关,灌肠机以采用自动扭结真空灌肠机为好。

3.6. 扎结、吊挂:扎节结要均匀,牢固,肠

体吊挂时要摆放均匀,肠体之间不要挤靠,保

持一定的距离,确保干燥通风顺畅,让肠体不

发生靠白现象。

3.7. 烘烤、蒸煮、闷烤(木粉)

烘烤:温度65-70°C,时间 50分钟,烘烤至表面干燥,色泽红润为宜。

蒸煮:干套管肠衣和璃纸肠衣

温度82-83°C,时间 100分钟,中心温度达到75°C以上。

6-7路猪自然肠衣

温度82-83°C,时间 60分钟,中心温度达到75°C以上。

闷烤(木粉):产品出蒸炉后,先用明火烘烤。温度60-65°C,时间 30

分钟左右,烘烤至表面干燥,色泽红润为宜。此时炭火为残火,撒上木粉闷烤,时间 120分钟以上。出炉后在通风处冷却到室温。

3.8 预冷(冷却):产品温度接近室温时立

即进入预冷室预冷,预冷温度要求0-4℃,冷

却至香肠中心温度10℃以下。预冷室空气需用

清洁的空气机强制冷却。

3.9. 真空包装:采用复合真空包装袋,单根

放入真空袋,真空度-0.08Mpa一下,真空时

间20秒以上,封口平整结实。

3.10二次杀菌:将真空包装后的青岛大红肠

送入杀菌锅杀菌温度92-95℃,时间25-30分

钟,杀菌后流动水预冷至大红肠中心温度迅速

降至30℃以下出锅,随即送入预冷室预冷,预

冷温度要求0-4℃,冷却至香肠中心温度10℃

以下。。

生物存在肉制品的表面,不需要考虑内部的杀菌,时间不要求过长,所以通常采用的二次杀菌采用92-95℃,杀菌时间25-30分钟即可达到杀灭表面二次污染微生物的目的,鉴于保质期的因素,结合产品的特点温度和时间可适当调整。

由于低温肉制品的工艺条件限制,产品达不到无菌状态,要想使产品的保质期达到流通要求,配合使用一些GB2760规定可以使用的防腐剂是十分必要的。

解决的办法:1.加强空气、设备等的消毒,控制坏境、设备卫生,减少生产过程中的二次污染。2.腌制滚揉时控制好真空度,减少空气中的微生物污染。3.控制原辅料卫生,降低初始细菌,减少原辅料携带微生物。4.,严格控制肉馅的温度,防止微生物繁殖,造成初始细菌过多。5.蒸煮后快速冷却,防止残留的嗜热、耐热的细菌繁殖。6.合理使用防腐剂,做好产品的防腐。7.少用脂肪类原料或加强产品的乳化功能,减少微生物分解脂肪,破坏产品结构,导致产品出水产酸。8.加入一定量的乳酸钠配合防腐剂使用。

速冻台湾烤香肠制作工艺

摘要:速冻台湾烤香肠是指以猪肉为主要原料,原料肉经过绞切,腌制,添加辅料搅拌,灌肠,扎节、吊挂,干燥,蒸煮,冷却,急速冻结(-25℃以下),真空包装,冷冻状态下(-18℃以下)储藏,食用前需要煎烤熟制的香肠品。本文介绍了速冻台湾烤香肠的特点和制作工艺及其在生产中需要重点控制的工艺要点。

关键词:速冻台湾烤香肠制作工艺

台湾烤香肠源自台湾,广受喜爱,台湾烤香肠较甜,同时有她特殊的香辛料风味;制作以灌肠为主,食用时可以用烤,蒸或煎的方式,是适合任何时候食用的休闲肉类食品;传统台湾烤香肠是以猪肉为主要原料,但是牛肉,羊肉,鸡肉也可以,必须含有适当的脂肪,味道可能稍微变化。近年来,由于速冻台湾烤香肠色鲜润泽,口感脆爽甜润,香甜美味,一直受到以小朋友和女士为主要消费群体的广大消费者的喜爱。该产品在保存和流通过程中保持在-18℃以下,因而货架期长、易保存,保存期可达6个月,安全卫生易于控制。可在商场、超市和人口流动的场所采用滚动烤肠机的现场烤制售卖,也可家中油煎食用,食用方法简易方便。目前台湾烤香肠生产销售势头遍及全国各地,发展前景无限广

阔。

1.所需设备:绞肉机、搅拌机、灌肠机、蒸熏炉、真空包装机,速冻库等。

2.速冻台湾烤香肠的制作工艺流程

工艺流程:原料肉解冻→绞切→腌制→配料和搅拌→灌肠→扎节、→吊挂→干燥→蒸煮→冷却→速冻→真空包装→品检和包装→卫检冷藏3. 速冻台湾烤香肠的制作工艺要点

3.1.原料肉的选择:选择来自非疫区的经兽医卫检合格的新鲜(冻)猪精肉、和适量的猪肥膘作为原料肉。由于猪精肉的含脂率低,加入适量含脂率较高的猪肥膘可提高产品口感、香味和嫩度。

3.2. 绞肉或绞肉

原料肉可以采用切丁机切成肉丁,肉丁大小6-10mm见方。也可采用绞肉机绞制。绞肉机网板以直径8mm为宜。在进行绞肉操作前,先要检查金属筛板和刀刃是否吻合,原料的温度冷却到0℃到-3℃,既可分别对猪肉和肥膘进行绞制。

3.3. 腌制:将猪肉和肥膘按比例添加食盐、亚硝酸钠,复合磷酸盐和20kg肥膘冰水混合均匀,容器表面覆盖一层塑料薄膜防止冷凝水下落污染肉馅,放置0-4℃低温库中存放腌制12小时以上。

3.4. 配料和搅拌

3.4.1配方:以100kg原料肉为例,1号肉100kg(或猪肥膘15kg,2号肉85kg),食盐2.5kg,P201复合磷酸盐750g,白砂糖10kg,味精650g,异-VC钠80g,卡拉胶600g,分离大豆蛋白0.5kg,猪肉香精

精油120g,香肠香料500g,马铃薯淀粉10kg,玉米变性淀粉6kg,红曲红(100色价)适量,冰水50kg。

3.4.2搅拌:准确按配方称量所需辅料,先将腌制好的肉料倒入搅拌机里,搅拌5-10分钟,充分提取肉中的盐溶蛋白,然后按先后秩序添加食盐、白糖,味精、香肠香料,白酒等辅料和适量的冰水,充分搅拌成粘稠的肉馅,最后加入玉米淀粉、马铃薯淀粉,剩余的冰水,充分搅拌均匀,搅拌至发粘、发亮。,在整个搅拌过程中,肉馅的温度要始终控制在10℃以下。肥膘

3.5. 灌肠:

香肠采用直径26-28mm天然猪羊肠衣或者折径在20-24mm胶原蛋白肠衣。一般单根重量40g用折径20mm蛋白肠为好,灌装长度11cm 左右,单根重量60g用折径24mm蛋白肠为好,灌装长度13cm左右,同样重量的肠体大小与灌装质量有关,灌肠机以采用自动扭结真空灌肠机为好。

3.6. 扎节、吊挂:

扎节要均匀,牢固,肠体吊挂时要摆放均匀,肠体之间不要挤靠,保持一定的距离,确保干燥通风顺畅,想唱不发生靠白现象。

3.7. 干燥、蒸煮

将灌装好的香肠放入蒸熏炉干燥、蒸煮,干燥温度:70℃,干燥时间:20分钟;干燥完毕即可蒸煮,蒸煮温度:80-82℃,蒸煮时间:25分钟。蒸煮结束后,排出蒸汽,出炉后在通风处冷却到室温。

3.8 预冷(冷却):产品温度接近室温时立即进入预冷室预冷,预冷温度

酱卤肉制品加工实验报告范本

Record the situation and lessons learned, find out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form future countermeasures.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 时间:___________________ 酱卤肉制品加工实验报告

编号:FS-DY-20494 酱卤肉制品加工实验报告 一.酱卤及制品 1.实验原理: 酱卤肉类是将肉在水中加食盐或酱油等调味料和香辛料一起煮制而成的熟肉类制品。一般酱卤肉类的原料在加工时,先用清水预煮15~25min,然后用酱汁或卤汁煮制成熟。某些产品在酱制或卤制后,需再经烟熏等工序。酱卤肉类的主要特点是色泽鲜艳、味美、肉嫩,具有独特的风味。 酱卤制品根据加入调味料的种类、数量不同又可分为很多品种,通常有五香或红烧制品、蜜汁制品、糖醋制品,卤制品等。 (1)五香或红烧制品是酱制品中最广泛的一大类,这类产品的特点是在加工中用较多量的酱油,另外在产品中加入八角、桂皮、丁香、花椒、小茴香等多种香辛料,故又叫五香制品。

(2)蜜汁制品在红烧的基础上使用红曲米作着色剂,产品为樱桃红色,鲜艳夺目,辅料中加入多量的糖分或增加适量的蜂蜜,产品色浓味甜。 (3)糖醋制品辅料中加一定比例的糖醋,使产品具有甜酸的滋味。 2.实验步骤: (一)调味 根据各地区消费习惯、品种的不同而加入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调味料,加工成具有特定风味的产品。调味的方法根据加入调味料的时间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基本调味在原料经过整理之后,加入盐、酱油或其他配料进行腌制,奠定产品的咸味,称基本调味。 (2)定性调味原料下锅后,随同加入主要配料如酱油、盐、酒、香料等,加热煮制或红烧,决定产品的口味称定性调味。 (3)辅助调味加热煮制之后或即将出锅时加入糖、味精等以增进产品的色泽、鲜味,称辅助调味。 (二)煮制

中国肉制品发展趋势(精)

中国肉制品发展趋势--肉制品 前言 近年来,通过推行HACCP体系及强制QS认证,肉制品加工行业发展较为规范,各地区涌现了不少运作良好、逐渐成规模化生产经营、知名度较高的品牌企业。但随着竞争的加剧及行业的扩张,新品研发越来越成为成为制约企业发展的瓶颈,肉品研发方向将剑指何处? 1、肉品人才优势日益展现 在技术服务过程中,我们遇到不少企业新品研发跟不上、人才断层现象。企业要做大做强,首先是人的因素。未来的肉制品行业,人才竞争将达白热化,优秀的技术、管理人才为各企业急需。。因此一个好人、一套好机制、一个或几个好产品不仅在过去成就了不少地方名牌企业,而且企业要做大做强需要更多好人、更多好机制,才能出更多好产品,来助推企业的快速发展,而今,企业不发展就意味倒退。 2、肉品研发日益呈现区域化 区域化也即特色化,首先表现在先入为主,即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一些产品在进入适销的市场后抢先占领大部,并在一定时间内保持较好品质,销量明显超过同行同类产品,西式肉品发展的初期,主要为三文治火腿销量较好随肉品工业的发展,现今各种产品、各种包装、许多种风味甚至融合各种时尚理念的产品溢满肉品市场,具有明显企业烙印的特色。 产品彰显品牌的魅力,而细心挖掘这些产品风味特色,,结合独特的区域独特的饮食习惯,将对新品开发大有裨益。 特色产品也是各家企业成功的法宝,如双汇的王中王、金双汇、马可.波罗等产品,台烤、玉米热狗、QQ肠等,雨润的高档酒店产品,超汇的台烤、众品的台烤产品,天津国顺的注射类纯肉火腿等。做好自己的特色产品,根据产品特点及市场需求调整成本及配料,使特色产品在同类产品做到品质最好、成本最低、质量最稳定。 3、中高档产品日益增多 随人们消费意识的增强及市场竞争的发展,具有良好工艺条件并严格按QS要求的企业产品将在市场畅销,低成本、低附加值、低利用值的肉制品不仅造成能源及资源的浪费,而由此引发的一系列安全问题造成公众对食品的恐慌。因此为较合理的成本及附加值的中档肉制品取代是必然。随肉制品加工企业级别的分化,有着良好品牌的企业将成为消费者首选。随不少外资企业的涉足,中国的肉食品档次将逐步提高。从双汇等肉品加工企业研发方向来看,中高档产品特别是中档产品生命力日益显现,并且中高档次肉食品越来越多,不少发酵类肉食品将进入超市,并在高档消费区域占有相当分额。

高温肉制品与低温肉制品的区别

高温肉制品与低温肉制品的区别? 高温肉制品是加热介质温度大于100°C(通常115-120°C),中心温度大于115°C 时恒定适当时间的肉制品,这类肉制品又叫硬罐头或软罐头。 在加热过程中已经达到商业无菌(121°C、4min,或同样的杀菌程度),可在常温下流通高温肉制品的优点在于可以常温下长期保存,一般25°C可达6个月。 低温肉制品是相对于高温肉制品而言的,是指采用较低的杀菌温度进行巴氏杀菌的肉制品,即将肉制品中心温度达到68~72℃保持30min.理论上讲,这样的杀菌程度致病微生物可被完全杀灭,保证了产品食用的安全,可靠,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肉制品的营养价值,因此是科学合理的加工方式。当今发达国家最为常用。 低温肉制品主要具有如下特点: (1)最大限度地保留了原料肉的风味物质和营养成份,防止了传统肉制品加工下可避免的成份流失; (2)肉质鲜嫩,口感良好,无肉类煮制后固有的“渣”感; (3)肉类蛋白变性适度,易于为人体消化和吸收,营养利用率高; (4)食用便捷,家庭可贮存备用; (5)需冷藏存放和冷链销售,即产品要在0-6℃下冷藏。 高温肉制品加工过程中高温处理会使制品品质下降,如营养损失、风味劣变(蒸煮味)等。 高温肉制品是经过121摄氏度高温蒸煮的包装肉制产品。优点为:由于高温蒸煮使袋内肉制品消毒彻底,所以在常温下有较长的保质期,一般为3-6个月或更长;缺点为一般有点罐头味。另外,由于高温制作,也使产品中的一部分营养成分降低。低温肉制品是相对于高温肉制品而言的,是指采用较低的杀菌温度进行巴氏杀菌的肉制品,即将肉制品中心温度达到68~72℃保持30min。理论上讲,这样的杀菌程度致病微生物可被完全杀灭,保证了产品食用的安全、可靠,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肉制品的营养价值, 因此是科学合理的加工方式。但是,低温肉制品的加工特点决定了它在生产销售中也存在一些缺陷:由于杀菌温度低,虽然可以杀灭所有致病菌,但是不能杀灭形成孢子的细菌,因此对原料肉的质量要求高,只有品质好、无污染的原料肉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低温肉制品,并且应加强防止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污染;由于低温杀菌不完全,要求销售过程中采用冷藏保藏,因此相应增大了成本。 目前国内的高温产品生产厂家比较少的。真正能够做到全国市场的也仅有双汇、金锣两家。实际上国内的高温产品发展趋势是低做的,而所谓的低温产品是高做的,并且衍生出来中温产品。 高温产品在理论上是121℃杀菌,现在几乎都是115℃左右的,原因是车间设备以及硬件

酱卤肉制品及佐餐凉菜行业分析报告

酱卤肉制品及佐餐凉菜行业分析报告

一、酱卤肉制品及佐餐凉菜行业发展及其消费特点2 二、行业容量巨大,10年内无天花板忧虑 (3) 三、竞争激烈,规模以上水平企业占比较少 (4) 四、从日本熟食消费数据看我国未来趋势 (7) 一、酱卤肉制品及佐餐凉菜行业发展及其消费特点 酱卤肉制品及佐餐凉菜是中华美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在很长一段时间内,其都是以居民家庭自行制作及食用为主,各流通环节中的产品相对较少。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基于各地酱卤肉制品及佐餐凉菜制作工艺配方的民间化、独特化等特点,各地都逐渐兴起了个体户形式的小作坊,经营符合当地人口味的酱卤肉及佐餐凉菜制品,慢慢的经过市场化的筛选与优胜劣汰,一批在口味、卫生状况、管理等各方面做的都比较好的企业慢慢脱颖而出,把小作坊做大做强,形成了一定的规模效应后,开始逐步向公司化、企业化过渡,而煌上煌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我国的酱卤肉制品及佐餐凉菜快捷消费食品的消费受众可以细

分为四大类,家庭消费、酒店餐饮市场、休闲食品市场和礼品市场,下面我们统计总结了这四类市场的渠道、特点、受众人群、消费目地等情况。 综上所述,我国酱卤肉及佐餐凉菜制品行业经过30 多年的发展已经进入了成熟阶段,未来市场将日趋精细化。家庭消费、酒店餐饮市场、休闲食品市场和礼品市场将成为四个最主要的细分市场,其消费人群、渠道、销售特点以及消费方式之间的差异化非常大。 二、行业容量巨大,10年内无天花板忧虑 近年来,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居民对酱卤肉制品的消费支出逐年增加,行业市场规模逐渐扩大。经食品类权威期刊《肉类工业杂志》统计显示,2000 年我国快捷消费酱卤制品的市场规模为92.37 亿元,2009 年我国快捷消费酱卤制品的市场规模已达到437.42 亿元,较2000 年增长了373.55%,年均复合增长率为 18.86%。未来随着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城镇居民工作时间延长的常态化、双职工家庭日益增多等因素的合力影响下,家庭下厨时间必将受到显著挤压,(这个趋势在北上广深已十分明显,未来必将逐渐往其他二三四线城市纵深发展),因此,深受人民群众欢迎及喜爱,集便捷、营养、美味于一体的酱卤肉及佐餐凉菜制品肯定会成为家庭厨

低温肉制品及其加工工艺

低温肉制品及其加工工艺 一、概述 低温肉制品是相对于121℃进行高温加热杀菌的肉制品而言的,是指采用较低的杀菌温度进行巴氏杀菌,在低温车间制造并低温条件下贮存的肉制品。 低温肉制品采用低温处理,即将肉制品中心温度达到68-72℃保持30分钟。理论上讲,这样的杀菌温度致病微生物可被完全杀灭,保证了产品食用的安全、可靠,同时最大限度地保持了肉原有的组织结构和天然成分,营养素破坏少,具有营养丰富、口感嫩滑的特点,因此是科学合理的加工方式。 在我国,生产厂家通常为了增加低温肉制品的安全性,往往人为的提高杀菌温度(一般中心温度75-80℃),生产出来的产品严格地说应属于中温肉制品。我们笼统地将它们都称为低温肉制品。 低温肉制品与高温肉制品相比有明显优势,它仅使蛋白质适度变形,从而获得较高的消化率,且肉质鲜嫩可口;低温杀菌营养成分损失少,为人体提供了较高的营养成分;低温处理的加工过程使得肉类原料可以与多种调料、辅料和其他种类食品配合,从而产生多种受人欢迎的风味;品种非常丰富,适应各种饮食习惯人群的需求。 但是,低温肉制品的加工特点决定了它存在一些缺陷。 一是由于杀菌温度低。虽然可以杀灭所有致病,但是不能杀灭形成孢子的细菌,因此对原料肉的质量要求高,只有品质好、无污染的原料肉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低温肉制品,并且应加强防止在生产加工中各环节的污染;二是由于低温杀菌不完全,要求销售过程中采用冷藏保藏,因此相应增大了成本。 二、低温肉制品的加工工艺 (一)低温火腿 1、生产工艺 选料→腌制→嫩化→滚揉→充填(灌肠)→熏蒸→冷却、包装 2、操作要点 1)原料肉的选择 选择合适的原料肉是生产优质火腿的决定性因素。一般选用猪的后腿肉,色泽要鲜亮,尽可能剔除肥肉、筋、嫩骨和软组织部分。要尽量少破坏肉的组织结构,力求保持肉的原结构块形,这样注入的盐水才可以较多地保留在肌肉内,使肉保持膨胀状态,对肌肉产生压力,加速辅料的渗透扩散,以利于加速肉的成俗。原料肉应充分冷却,pH值为5.8-6.4,中心温度达3-4℃。 2)原料肉的腌制 原料肉采用湿腌法腌制。盐水的配制是磷酸盐、糖、异抗坏血酸钠等辅料溶化在一起,先放磷酸盐待其溶化后再放其他辅料,最后加盐。 为获得低温火腿特有的盐渍风味,将配制好的盐水最好用专门的注射装置注入肉块中,但不得破坏肌肉的组织结构。注射盐水的关键是确保盐水准确注入,且能在肉块中均匀分布。通常是将盐水贮装在带有多针头、能自动升降的机头中,使针头顺次地插入由传送带输送过来的肉块里,针头通过泵口压力,将盐水均匀地注入到肉块中。为防止盐水在肉外部泄漏,注射机的针头都是特制的,只有针头碰触到肉块产生压力时,盐水才开始注射,而且每个针头都具有独立的伸缩功能,确保注射顺利。 3)嫩化

DB52 494-2005 酱卤肉制品

ICS DB52备案号: 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发布

前 言 本标准第5章、8.1、8.2为强制性条款,其余为推荐性条款。 本标准由贵州省经济贸易委员会提出并归口。 本标准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批准。 本标准由贵州省食品工业办公室负责起草并解释,参与本标准起草的有:贵州省食品工业协会、贵州省食品工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贵州省标准化协会、贵州省产品质量检验检测院、贵州牛来香实业有限公司、贵州永红食品有限公司、贵州五福坊食品有限公司、贵州刘老四食品厂。 本标准起草人:杨世尧、寻思颖、方 玮、王 遵、杨 黎、董 曙、卢开红、张汝平、刘筑林、李长富、周介济、姜莉锡、林小龙。

酱卤肉制品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酱卤肉(含散装和预包装酱卤肉制品)的名词术语、分类、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 本标准适用于贵州省内经兽医检疫合格的畜禽肉、内脏为主要原料,采用酱卤工艺制成的熟肉制品。 本标准不适用于肉干、肉松、肉脯类熟干肉制品。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2707 鲜(冻)畜肉卫生标准 GB2710 鲜(冻)禽肉卫生标准 GB2717 酱油卫生标准 GB2720 味精卫生标准 GB2757 蒸馏酒及配制酒卫生标准 GB2758 发酵酒卫生标准 GB2760 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 GB/T4789.2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菌落总数测定 GB/T4789.3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 GB/T4789.4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沙门氏菌检验 GB/T4789.5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志贺氏菌检验 GB/T4789.10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金色葡萄球菌检验 GB/T4789.26 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 罐头食品商业无菌的检验 GB/T5009.3 食品中水分的测定 GB/T5009.5 食品中蛋白质的测定 GB/T5009.8 食品中蔗糖的测定 GB/T5009.11 食品中总砷及无机砷的测定 GB/T5009.12 食品中铅的测定 GB/T5009.14 食品中锌的测定 GB/T5009.15 食品中镉的测定 GB/T5009.17 食品中总汞及有机汞的测定 GB/T5009.33 食品中亚硝酸盐与硝酸盐的测定 GB/T5009.87 食品中磷的测定 GB5461 食用盐 GB5749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 GB7718 预包装食品标签通则 GB8950 罐头厂卫生规范 GB9695.19 肉与肉制品 取样方法

低温肉制品加工现状及优势

低温肉制品加工现状及优势 中国是世界上肉类消费人口和消费总量最大的国家,肉类消费在食品消费中占有极为重要的位置,肉类食品是脑髓的催化剂,是必需的营养源和生活质量的象征。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畜牧业和肉类的生产、流通,近10 年来为促进肉类食品行业的健康发展,制定了一系列管理法规、扶持政策和技术标准,发挥了良好的政策效应。 中国的肉类食品行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展壮大起来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持续努力,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的20 多年,中国肉类食品行业的面貌日新月异,已基本建立起以现代肉类加工业为核心,涵盖畜禽养殖、屠宰及精深加工、冷藏储运、批发配送、商品零售及相关服务的完整产业链,在行业规模、技术水平和产业素质等方面均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肉类工业得到了快速发展,肉类总产量连续20 多年稳步增长。从1990 年以来,中国肉类总产量在世界上始终处于首位,并且在肉制品的品种、品质、加工工艺等方面也都发生了质的飞跃。特别是先进西式设备和工艺技术的引进,对传统产品改进与质量提高起到了极大的促进作用。尽管目前我国肉类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位,但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肉类工业在深加工、精加工、综合利用等方面的差距十分明显,肉制品产量占肉类总产量的比例也很低,尚不足8%,肉制品加工处于起步发展阶段。因此,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创造条件扩大肉食品生产的商业化、推进肉食品的工业化始终是实现国内肉类产业现代化的首要任务。 1我国低温肉制品加工技术现状 目前,我国低温肉制品加工技术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特别是在一些规模化企业中,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生产装备和工艺技术得到应用,极大地促进了企业素质的提高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在技术装备现代化方面起步最早的是西式肉制品。 20 世纪90年代初,雨润集团等一批企业重点引进了成套的低温肉制品生产装备,生产西式低温肉制品。在此后的十几年中,引进低温肉制品生产线和技术装备形成了一股热潮。这些先进生产装备的引进,再加上消化吸收了一些国际前沿技术,例如腌制技术、乳化技术、栅栏技术及危害分析关键点控制管理体系等,使我国低温肉类加工技术水平上了一个大台阶。

2016年中国肉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2016年中国肉制品行业发展现状及未来趋势 一、中国肉制品行业发展现状 我国国内肉制品主要以猪肉为主,肉制品受猪价影响较大?2015年生猪价格触底回升,如今每头猪的平均盈利水平已突破900元,超过2011年的最高点。 进入2016年以来,猪价缓慢上涨,肉制品盈利提升有压力。从2015年11月开始猪价呈现上涨的趋势,截止2016年6月24日生猪价格平均19.91元。目前各阶段猪存栏都处于偏低水平,自2014年以来持续下降,2016年5月能繁母猪存栏3760万头,仍处于历史较低水平,预计全年猪价保持高位,肉制品行业成本维持较高水平。 虽然猪价的上涨,猪粮比价的回升,刺激养殖企业积极补栏,但是受制于猪周期,第一批生猪的集中出栏到明年春节后。 其次,过去三年猪行业缩减产能,数据显示,母猪存栏量从5000万头回落至3700万头,猪肉产能收缩较大。 然后,由于去年经济增速回落,屠宰企业普遍采取低库存和零库存策略,猪肉库存处于三年低位。 最后,进口猪肉量虽大幅增长,但全球猪肉贸易量仅600-900万吨,量能难以补充国内需求。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认为国内猪肉仍存在供给结构性不足,猪肉价格继续上涨趋势明显? 国内肉制品行业主要包括屠宰和肉制品加工两个环节,猪价的上涨对屠宰产生不利影响,终端价格的提升,仅能覆盖成本? 加工肉制品行业面对消费者具有一定的提价能力,但对利润贡献有限? 一方面,由于进口猪肉价格仅为国内猪肉价格的1/2,企业希望通过价格较低的进口肉替代价格较高的国内猪肉,从而带来盈利提升。另一方面,通过产品结构升级,生产附加值相对较高的高端低温肉来提升利润? 2016年1-4月,我国屠宰及肉类加工行业收入4212.08亿元,同比增长7.79%;实现利润总额207.45亿元,同比增速为14.4%。2015年1-11月,子行业肉制品收入4023.84亿元,同比增长7.21%,利润总额234.04亿元,同比增长6.83%。整体来看,肉类增速良好,2016年一季度整体行业增速较2015年有所回升,行业收入及利润将稳定增长。 二、中国肉制品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进口肉替代和高端低温肉将成为行业新的发展方向? 国内肉制品企业龙头双汇发展全年实现收入446.97元,同比下降2.19%,其中四季度收入124.92亿元,净利11.36亿元,单季度净利润率9.3%,扭转上半年业绩持续下滑的颓

低温肉制品延长货架期的方法

低温肉制品延长货架期的方法 --------食品科学与工程2班吴雨龙 1引言 低温肉制品是指在常压下蒸煮、熏烤,产品在加工时中心温度在70~80℃,成品的运输、贮藏、销售原则上要求在低温0~4℃条件下进行的一类产品[1]。低温加工中,肉蛋白质适度变性,基本保持原有弹性,肉质结实有咀嚼感,最大限度保持原有营养和固有的风味,在品质上明显优于高温肉制品。但由于杀菌不彻底,货架期相对较短,不便于长途运输和贮存,如何控制低温肉制品的微生物以保证其食品安全与质量是我国低温肉制品发展的关键。 2严格做好原辅材料的质量管理 2.1 原料肉的选择与质量控制 不论是生产块状的火腿制品,还是生产绞成颗粒的肠类制品或是斩成糜状的乳化型肠类制品,首先要选用最新鲜的原料肉;原料肉的细菌数应小于1×105个/g,挥发性盐基氮应小于20mg/100g。 主要应对措施是:(1)按规定程序进行宰前检疫;(2)生产人员遵守的卫生规范与生产操作规范;(3)保证生产设备、用具与环境的卫生;(4)原料分割间、解冻间的温度应控制在15℃,应当使用恰当的解冻方法彻底解冻,解冻的原料肉中心温度应控制在4℃以下,并尽量缩短原料肉解冻处理时间,避免在解冻过程中因局部温度升高而利于微生物繁殖。用新鲜的冷冻分割肉时,因解冻温度上升,细菌随之增殖,并以肉汁为媒介,对周围其它肉也会造成污染,使微生物大量生长与繁殖[2];(5)宰后检疫,动物屠宰后,经检疫检验原料肉符合GB2707《鲜(冻)畜肉卫生标准》的规定方可使用。 2.2辅料的质量控制管理 低温肉制品加工过程中添加的辅料,主要有各种磷酸盐、蛋白、淀粉、胶类、食盐、糖、香辛料、色素等,这些物质都含一定数量的细菌,如果生产厂家的设备卫生条件比较差,那么辅料中的细菌含量更是不可估量。所添加的辅料和香辛料的初始菌数必须严格控制,严格按照企业原料接受标准进行,对于不合格的辅料和香辛料坚决拒收。所添加的防腐剂等添加剂严格按照GB2760《食品加剂使用卫生标准》执行。同时,使用时进行必要的灭菌处理,以利于将产品的初始细菌数控制在较低水平。早年国外对天然香辛料采用环氧乙烷来有效杀灭芽孢菌,但由于残留问题使人们对它的安全性产生怀疑,美国已停止使用,改用辐照和微波杀菌[3]。辅料的购进应遵循小批量多批次的原则,以保证新鲜,尤其是淀粉、蛋白等粉状辅料和香辛料,要求水分含量不能过高,无霉变、结块或异味现象,使用的各种辅料都要有厂家出具的化验单、合格证。辅料的存放库房卫生洁净,无虫蛀鼠害。辅料库有较好的温控、通风、防尘、防潮等设施,保证库房清洁、通风、阴凉、干燥,并为部分添加剂提供特殊的存放条件。 3严格各生产环节卫生管理 3.1生产人员的卫生管理 产品加工过程中,从屠宰到低温肉制品加工,要经过多道工序和多个人手接触,为了控制污染,

酱卤肉制品加工实验报告模板(完整版)

报告编号:YT-FS-4693-20 酱卤肉制品加工实验报告 模板(完整版) After Completing The T ask According To The Original Plan, A Report Will Be Formed T o Reflect The Basic Situation Encountered, Reveal The Existing Problems And Put Forward Future Ideas. 互惠互利共同繁荣 Mutual Benefit And Common Prosperity

酱卤肉制品加工实验报告模板(完整 版) 备注:该报告书文本主要按照原定计划完成任务后形成报告,并反映遇到的基本情况、实际取得的成功和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教训、揭露存在的问题以及提出今后设想。文档可根据实际情况进行修改和使用。 一.酱卤及制品 1.实验原理: 酱卤肉类是将肉在水中加食盐或酱油等调味料和香辛料一起煮制而成的熟肉类制品。一般酱卤肉类的原料在加工时,先用清水预煮 15~25min,然后用酱汁或卤汁煮制成熟。某些产品在酱制或卤制后,需再经烟熏等工序。酱卤肉类的主要特点是色泽鲜艳、味美、肉嫩,具有独特的风味。 酱卤制品根据加入调味料的种类、数量不同又可分为很多品种,通常有五香或红烧制品、蜜汁制品、糖醋制品,卤制品等。 (1)五香或红烧制品是酱制品中最广泛的一大

类,这类产品的特点是在加工中用较多量的酱油,另外在产品中加入八角、桂皮、丁香、花椒、小茴香等多种香辛料,故又叫五香制品。 (2)蜜汁制品在红烧的基础上使用红曲米作着色剂,产品为樱桃红色,鲜艳夺目,辅料中加入多量的糖分或增加适量的蜂蜜,产品色浓味甜。 (3)糖醋制品辅料中加一定比例的糖醋,使产品具有甜酸的滋味。 2.实验步骤: (一)调味 根据各地区消费习惯、品种的不同而加入不同种类和数量的调味料,加工成具有特定风味的产品。调味的方法根据加入调味料的时间大致可分为以下三种。 (1)基本调味在原料经过整理之后,加入盐、酱油或其他配料进行腌制,奠定产品的咸味,称基本调味。 (2)定性调味原料下锅后,随同加入主要配料如酱油、盐、酒、香料等,加热煮制或红烧,决定产

休闲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休闲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 2015年以来,国内休闲食品行业整体形势不容乐观,传统的休闲肉制品、鱼制品、豆制品消费量都有不同程度的下滑。休闲食品企业要想在激烈的行业竞争中生存、发展下去,首先要摸清休闲食品未来的发展方向。笔者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健康营养化: 中国经济快速发展,国人的可支配消费收入大幅增加,健康意识显著增强,调查数据显示,58.4%的人在选择休闲食品时更在意食品是否绿色、天然和健康。此前占休闲食品市场主导的肉制品、鱼制品、豆制品,之所以出现消费量下滑,就是因为产品头香太浓、整体口味太重,高盐高钠、高脂肪、高辣度、高鲜度,经过油炸工艺的普遍感觉很油腻。市场触感敏锐的部分食品企业,已经开始转变调味技术方向,在加工过程中减少或不加头香香精,重视口感与回味,降低辣度和盐度,突出食材的原有味道。 二、口感天然化: 休闲食品经过近20年的发展变化,从最初追求开袋满屋子飘香,到现在讲究其天然和独特的口感特征,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现在的休闲食品琳琅满目,只有让消费者吃了还想吃,才能让人记住并且下次回头购买。摒弃浓烈刺鼻的头香,重视调制舒适自然的底味、鲜味和回味,多运用天然香料,科学搭配使用盐、糖、味精等调味品,做到五味调和,才是符合消费潮流的调味技术。 三、品类创新化: 与休闲肉制品、鱼制品、豆制品整体规模下降形成鲜明对比的是,休闲蔬菜制品的种类与市场消费量明显上升。麻辣魔芋、调味海带、调味莴笋、调味萝卜、洋姜、黄瓜皮、调味酸豆角、调味毛豆、酱腌菜、调味金针菇、藕片藕尖等调味蔬菜制品层出不穷。因为休闲蔬菜食品在大众心目中普遍认为是绿色健康天然的,未来势必还有一个高速发展期,值得食品企业认真开发。研发休闲蔬菜制品一个最大的难题是,保质保鲜与口感保存与保脆护色的矛盾。杀菌温度与杀菌时间不够,产品容易变质;但杀菌过头,蔬菜很容易失去脆度与口感,很难把握。 四、品质品牌化: 随着经济的发展,休闲食品不再只是学生和打工一族的便宜零食,已经通过各大知名超市进入千家万户,年轻时尚的青年群体成为了消费的主流。 在这个消费群体中,22-35岁之间的消费者对休闲食品的消费比例最高,这是一个被“品牌概念”熏陶长大的消费群体,而且也是目前社会中最忙碌的一类人。他们对价格不是太敏感,没有过多的时间精挑细选,他们更讲究品牌,更在意包装精致有个性,要能在第一时间吸引到他们的目光。休闲食品行业进入了包装化、品牌化发展时期。 十多年来,休闲食品的档次越来越高,“健康、营养、美味”是未来休闲食品调味的发展趋势,也是亿香宝食品科技一直以来的研发方向。随着休闲食品的日新月异,调味技术的分类也越来越细,比如调味蔬菜制品技术、酱卤肉制品调味技术、酱腌菜调味技术、休闲豆制品技术、泡卤(脆卤)调味技术、拉丝蛋白技术转让、泡椒凤爪调味技术、兰花豆、青豆生产技术、休闲膨化食品调味技术、调味品生产技术、速冻食品调味技术等,我们愿意与大家共同探讨一起进步。

肉制品市场发展趋势

肉品的市场发展趋势 经过一段时间的走访市场终端、客户及参加展会,现就肉制品市场的下步发展,作如下愚见: 1、低温西式产品: 产品品质在逐步回升,返璞归真。 包装西式产品:购买的人在减少,购买频率变得越来越低;小包装的休闲西式产品情景稍好。(小包装的消费群体主要是年轻消费者;分量多的产品一般用于家庭消费,添加物越少越好。南方市场相对于北方市场清冷,与消费习惯有关。) 散装西式产品:在北方市场,占有量比较多,有的工厂甚至达到一半以上生产量,消费者的购买习惯逐步向此过渡。相对于包装产品,此类产品更加新鲜。(主要以家庭消费为主) 产品特点:西式产品毕竟是舶来品,风味相对于中式产品单调,不如中式产品看起来实在,尤其是一些肉糜类产品,更加少人问津。此类添加物较多,淀粉、蛋白、胶体、添加剂等,正被新的消费群体较少接受。 市场预期:在未来几年后,包装类产品会逐步萎缩;以西式包装类产品为主,实行大流通的企业,因为散装产品是其短板,面临转型,而各省区的实力较强的,具有散货专柜的地方企业会占区域性的强势地位。 2、高温火腿肠: 质量逐步回升,三大集团都是以更加高档的,含肉量更多,口感更加鲜嫩,富有咀嚼感的产品为主要推广对象。如金锣“肉粒多”、双汇“大肉块”等,一般淀粉含量较少。产品的灭菌工艺:温度在逐步降低,趋向于105-115度之

间灭菌,保质期4个月(会添加部分防腐剂,以满足保质期的要求)。质量较差的,逐步在淘汰。(消费者主要为偶尔性消费,经常用以出差期间,填饱肚子,与方便面类似) 产品特点:主要呈现骨香、卤香、酱香、肉香等,风味上无明显创新,主要以肉膏、香精为主的风味。 市场预期:竞争激烈,利润较低,类似于方便面;产品的工艺正趋向于中温杀菌,而严格意义上的高温产品,正逐步淘汰。受既往的产品质量形象影响,前景不是太乐观。 3、中式酱卤产品: 包装类:休闲中式产品逐步流行,如具有地方特色的休闲产品:盐焗鸡翅;酸辣的泡椒鸡爪、麻辣、香辣味的小鱼等传统制品(消费群体主要是年轻消费者) 散货类:整体情况好于西式产品,一些传统的地方特色产品,正影响全国人民的口味。主要品类有鸭脖(甜辣味、香辣味、麻辣味)、烤猪蹄、烤鸡脖等休闲产品,此类休闲产品的下步发展有趋向气调包装的要求(如哈哈镜、周黑鸭、麻辣吃货等);盐水鸭、烤鸭、盐焗鸡、藤椒鸡、烧鸡、夫妻肺片、猪头肉、五香猪蹄、酱牛肉等传统产品。地方特色的质量较好的连锁卤菜专卖店,生意很好,经常性的在傍晚排队。一般此类店面,都将订货量控制在下午6点半之前卖空,无存货。(休闲产品的消费者:主要为年轻人,尤其年轻女性及青少年;传统产品主要以家庭消费为主) 产品特点:产品风味主要有香辣、麻辣、甜辣、酸辣;卤香(复杂的香辛料味)、酱香、五香、盐水清香、盐焗清香的自然调味品风味,比较适合国

为什么说低温肉制品是肉制品未来的发展趋势

为什么说低温肉制品是肉制品未来的发展趋势? 悬赏分:10 - 解决时间:2007-6-26 20:07 提问者:1386463806 - 实习生一级 最佳答案 低温肉制品是相对于高温肉制品而言的,是指采用较低的杀菌温度进行巴氏杀菌的肉制品, 即将肉制品中心温度达到68~72℃保持30min.理论上讲,这样的杀菌程度致病微生物可被完全杀灭,保证了产品食用的安全,可靠,同时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肉制品的营养价值, 因此是 科学合理的加工方式 .在我国, 生产厂家通常为了增加低温肉制品的安全性, 往往人为地提高杀菌温度( 一般中心温度75~80 ) , 生产出来的产品严格地说应属于中温肉制品.我们笼统地将它们都称为低温肉制品.西式肉制品多数属于低温肉制品. 通常在肉制品加工中为了达到一定的保藏期,普遍采用100℃以上( 通常是121 ℃) 的高温杀菌的方法. 低温肉制品与高温肉制品相比有其明显优势:它仅使蛋白质适度变性, 从而获得较高的消化率, 且肉质鲜嫩适口;低温杀菌营养成分损失少,为人体提供了较高的有效营养成分;低温肉 制品的加工过程使得肉类原料可以与多种调料,辅料和其他种类食品配合, 从而产生多种受人欢迎的风味;低温肉制品品种非常丰富, 适应各种饮食习惯人群的需求.低温肉制品中有许多著名的品牌, 几百年来尽管工艺不断进步, 但始终保持了传统的品种风味, 成为具有各 种地方风味的特产.因此,低温肉制品是国内外未来发展的主要趋势。 但是,低温肉制品的加工特点决定了它在生产销售中也存在一些缺陷: 由于杀菌温度低, 虽 然可以杀灭所有致病菌, 但是不能杀灭形成孢子的细菌, 因此对原料肉的质量要求高, 只有品质好,无污染的原料肉才能生产出合格的低温肉制品, 并且应加强防止在生产加工过程中各环节的污染;由于低温杀菌不完全, 要求销售过程中采用冷藏保藏, 因此相应增大了成本. 近年来,我国在肉制品加工中逐步引进了西式肉制品的加工设备,加工工艺, 极大地提高了 中式肉制品的技术含量和食用价值, 丰富了产品种类. 为什么低温肉制品又叫西式肉制品 低温肉制品是由于采取低温腌制(0-4℃),低温蒸煮(75-80℃),低温储藏、销售(0-4℃),所以习惯上称之为低温肉制品。 低温肉制品最早在我国兴起是哈尔滨红肠,是立陶宛商人把西方的灌肠技术带到中国。真正的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只有20多年的发展历史,全国的许多肉联厂从西方国家引进大批肉制品加工设备,肉制品加工技术也随设备进入我国。所以低温肉制品有称西式肉制品。低温肉制品的低温蒸煮可以保持蛋白质的适度变性,营养成分损失少,从而获得较高的消化率,最大程度地保留了肉制品的营养价值,且组织细腻,切片良好,鲜嫩多汁,爽口不腻。高温肉制品通常在肉制品加工中为了达到一定的保藏期,普遍采用100℃以上 ( 通常是121 ℃) 的高温杀菌的方法。 低温肉制品由于采用巴氏杀菌,微生物的芽孢未被杀灭,因此需在低温(0-4℃)条件下储藏、销售。 高温肉制品由于采用高温高压杀菌对肉制品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等营养破坏较严重,口感差,营养成分不如低温肉制品高。

酱卤肉制品的保鲜技术

酱卤肉制品的保鲜技术 酱卤肉制品的保鲜技术应从整个环节进行分析,从原料采集控制起,进而从加工环境,加工工艺,冷却方式,包装的材料和方式,灭菌方式,保存方式等条件各个点加以分析控制。 一、原料采集、加工工艺以及加工环境 卤肉制品易受微生物污染,采用卫生质量良好的原料,使用动态连续杀菌技术和动态空气消毒机,可有效控制微生物对酱卤肉制品的二次污染。酱卤肉制品引发细菌性食物中毒的根本原因在于生产环节中细菌等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及空气等环境因素所造成的二次污染。 生产酱卤肉制品的原料肉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等营养物质,如温度适宜(特别是高温季节),微生物就会大量繁殖,导致酱卤肉制品的感官发生劣变,甚至引发食物腐败。 据专家介绍,引起酱卤肉制品腐败变质的原因主要有5个方面: ①原料肉来自缺乏卫生保障措施的个体屠宰户,肉中的微生物含量偏高; ②卤菜加工间的卫生环境差,空气中的细菌等微生物含量过高; ③肉品原料在运输和贮藏过程中受到微生物的严重污染; ④卤制品加工车间的面积偏小,存在加工设施不全、生熟交叉污染、原料不能被充分加热等问题; ⑤不洁空气的二次污染。 要预防微生物对酱卤肉制品的污染,应从多方面采取措施: 1、选用卫生质量良好的原料肉,采用流水方式加工,设定科学的卫生质量控制点,严格执行生熟隔离制度,避免交叉污染; 2、加工时要烧熟煮透,防止外熟内生,烧煮后应及时摊平凉透迅速冷却,以降低微生物的繁殖速度; 3、对生产设备专用器具和工作人员等都要严格消毒; 4、在原料肉的采购、运输、加工、贮藏和销售中,最好配备充足的冷藏设施,以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和保障卤肉制品的卫生、风味和营养; 5、对生产和包装车间的环境应连续消毒,以提高卤菜车间空气的卫生质量,防止空气对卤肉制品造成二次污染 有关专家指出,提高加工车间和销售场所内空气的卫生质量,可有效提高酱卤肉制品的卫生质量。经高温煮制的卤肉制品中的微生物基本被杀灭,但在较短的时间内还会腐败变质,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卤肉制品与车间内的空气接触时,车间空气中含有较多的细菌等微生物会附着在食品表面,继而导致卤肉制品变质,引发食物中毒。 为防止卤肉制品在贮存和销售环节遭受二次污染,可采用动态空气消毒机对车间和销售场所内的空气进行杀菌消毒。 二、包装材料的选择 包装材料也是影响保鲜期的一个因素。肉及肉制品由于种类不同,所要求的保鲜和贮藏条件不同。因此,使用的包装材料种类也很多。 1、保鲜包装材料、低温贮藏肉品包装材料 复合袋:有同种或同类塑料采用共挤出技术生产的复合膜、异种塑料共挤生产出的膜。这种复合膜可以印刷,不透水、不透气,机械强度高,适用范围很广,价格低廉,适用于各类肉制品的二次包装。

酱卤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酱卤制品行业分析报告

目录 一、行业背景:现代化进程推动快捷食品的消费 (4) 1、家庭饮食社会化、安全化的发展趋势 (4) 2、肉制品行业:饮食结构健康化的趋势 (5) 二、行业发展驱动:产业资本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7) 1、行业发展历程:从蛮荒到现代文明 (7) 2、产业资本进入,引进现代营销和管理技术,推动行业快速发展 (8) (1)发展路径:单一门店多个门店(直营+加盟)引入风投上市 (8) (2)周黑鸭:标准化、规模化 (9) (3)绝味:规模化、品牌化 (10) (4)煌上煌 (11) 三、行业竞争格局分析:品牌企业跑马圈地,共同培育市场 (12) 1、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12) (1)行业集中度较低 (13) (2)龙头企业定位不同,共同培育市场 (13) (3)门店高速扩张 (14) 2、行业处于快速发展阶段 (15) 四、市场的增长空间 (16) 1、根据成熟市场的发展状况推算全国市场空间 (16) 2、从产品品类上看长期的空间 (17) 五、行业经营模式 (18) 1、行业目前的经营模式 (18) (1)小作坊经营模式 (18) (2)区域性经营模式 (18) (3)全国连锁经营模式 (19)

2、连锁加盟模式 (19) (1)连锁经营模式的特点 (20) (2)连锁加盟模式的四项核心技术 (21) (3)管理控制是连锁加盟经营的保障 (23) 六、行业标杆分析:煌上煌 (24) 1、公司概况:发展中的酱卤制品巨头 (24) (1)公司发展史:从小作坊到快捷消费食品巨头,积淀多年的品牌力优势 (24) (2)主营业务:酱卤制品及佐餐凉菜 (25) (3)盈利模式 (26) (4)股权结构 (27) 2、营销网络体系 (28) (1)公司具有成熟的混合营销管理体系 (28) (2)应收账款和存货数据良好 (31) 3、公司未来成长性分析 (34) (1)外延式扩张:从优势区域市场到全国市场 (34) (2)公司现有新老店的内生性增长—深度 (37) (3)其他收入来源:煌大食品+新的品类开发 (40) (4)短期来看,基本面好转能否需观察开店速度能否达到公司计划水平 (41) 4、盈利预测 (42) 七、风险提示 (43) 1、掉渣烧饼浮尘的启示 (43) 2、食品安全风险 (47) 3、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49)

肉类加工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698917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698917 ←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我国肉类工业是新中国成立后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在国计民生中占有重要地位,对促进畜禽生产、发展农村经济、繁荣稳定城乡市场、满足人民生活需要、保证经济建设与改革的顺利进行发挥着重要作用。经过60多年的建设与发展,我国肉类供给已经告别短缺时代,形成了以消费为主导型的买方市场格局,并且还有一部分肉类出口到日本、俄罗斯、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 近几年肉类加工经历了从冷冻肉到热鲜肉到冷却肉的发展轨迹。速冻方便肉类食品发展迅速,成为许多肉类食品厂新的经济增长点;传统肉制品逐步走向现代化,传统的作坊制作向现代化工厂挺进;西式肉制品发展势头强劲;利用肉制品腌制、干燥成熟和杀菌防腐处理等高新技术,开发出低温肉制品、保健肉制品等。2012年,屠宰及肉类加工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亿元,比2011年增长%,占食品工业总产值的%。截至2013年,肉制品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数量达到了1507家,相比2012年增加了228家;规模以上企业资产规模达到了亿元,同比增长了%。2013年,肉制品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达到了亿元,同比增长%;销售利润达到了亿元,同比增长%。2014年,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亿元。 2010-2014年我国肉制品加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销售收入(亿元) 中国产业调研网发布的2016-2022年中国肉类加工行业发展现状调研与发展趋势分析报告认为,经济总量的持续扩大对我国肉类工业的发展十分有利,为肉类加工行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和历史机遇。在未来几年内,我国肉类加工业将进入一个新的稳定成长期,完成由传统成熟行业向现代朝阳行业的转换和过渡。

肉制品的分类

肉制品的分类——肉制品分类的定义和鉴别特征 一、腌腊制品的门类 肉经腌制、酱渍、晾晒(或不晾晒)、烘烤等工艺制成的生肉类制品,食用前需经加工。有咸肉类、腊肉类、酱(封)肉类、风干肉类。酱(封)肉是咸肉和腊肉制作方法的延伸和发展。 1、咸肉类 肉经过腌制加工而成的生肉类制品,使用前需经熟加工。咸肉类有:咸猪肉、咸羊肉、咸水鸭、腌鸡、咸牛肉、戒腿等。 2、腊肉类 肉经腌制后,再经晾晒或烘焙等工艺而成的生肉类制品。食用前需经熟加工,有腊香味。腊肉类有:腊猪肉、腊羊肉、腊牛肉、腊兔、腊鸡、腊鸭、板鸭、鸭炖干等。 3、酱(封)肉类 肉用食盐、酱料(甜酱或酱油)腌制、酱渍后再经风干或晒干、烘干、熏干等工艺制成的生肉制品,,食用前需经熟煮。色棕红,有酱油味。酱(封)肉类有:北京清酱肉、广东清酱封肉和杭州酱鸭等。 4、风干肉类 肉经腌制、洗晒(某些产品无此工序)、晾挂、干燥等工艺制成的生、干肉类制品,食用前需经熟加工。风干肉类有风干猪肉、风干牛肉、风干羊肉、风干带毛鸡和云南风鸡等。二、酱卤制品门类 肉加调料和香辛料以水为加热介质,煮制而成的熟肉类制品。有白煮肉类、酱卤肉类、糟肉类。 白煮肉可以认为是酱卤肉未经酱制或卤制的一个特例;糟肉则是用酒糟或陈年香糟代替酱汁或卤汁的一类产品。 1、白煮肉类 肉经(或不经)腌制后,在水(盐水)中煮制而成熟肉类制品,一般在食用时再调味,产品保持固有的色泽和风味。白煮肉类有:白切肉、白切猪肚、白切鸡和盐水鸭等。 2、酱卤肉类

肉在水中加食盐或酱油等调味料和香辛料一起煮制而成的一类熟肉类制品。某些产品在酱制或卤制后,需再烟熏等工序。产品的色泽和风味主要取决于所用的调味料和香辛料。酱卤肉有:苏州酱汁肉、卤肉、糖醋排骨、道口烧鸡、蜜汁蹄膀和德州扒鸡等。 3、糖肉类 肉在白煮后,再用“香糟”糟制的冷食熟肉制品。产品保持固有的色泽和曲酒香味。糟肉类有;糟肉、糟鸡和糟鹅等。 三、熏烧烤制品门类 肉经腌、煮后,再以烟气、高温空气、明火或高温固体为介质的干热加工制成的熟肉类制品。有烟熏肉类、烧烤肉类。熏、烤、烧三种作用往往互为关联,极难分开。以烟雾为主者属熏烤;以火苗或以盐、泥等固体为加热介质煨制而成者属烧烤。 1、熏烧烤肉类 肉经煮制(或腌制)并经决定产品基本风味的烟熏工艺而制成的熟(或生)肉类制品。熏烤类有:培根、熏猪舌和熏鸡等。 2、烧烤肉类 肉经配料、腌制,再经热气烘烤,或明火直接烧烤,或以盐、泥等固体为加热介质煨烤而制成的熟肉类制品。烧烤肉类有:北京烤鸭、广州脆皮乳猪、扒鸡、常熟叫花鸡、江东盐焗鸡和叉烧肉等。 四、干制品门类 瘦肉先经熟加工,再成型干燥,再经熟加工制成的干、熟肉类制品。可直接食用,成品为小的片状、条状、粒状、絮状、或团粒状。有肉松类、肉干类和肉脯类。 1、肉松类 瘦肉经煮制、撇油、调味、收汤、炒松、干燥或进而油酥等工艺制成的肌肉纤维蓬松成絮状或团粒状。有肉松、油酥肉松、肉粉松。 (1)肉松瘦肉经煮制、撇油、调味、收汤、炒松、搓松和干燥等工艺制成的肌肉纤维蓬松成絮状的肉制品。肉松类有:太仓肉松。 (2)油酥肉松瘦肉经煮制、撇油、调味、收汤、炒松,再加入食用油脂炒制而成的肌肉纤维断碎成团粒状的肉制品。油酥肉松类有:福建肉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