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作文:2018年高考时评类作文素材二十篇

高考作文:2018年高考时评类作文素材二十篇2018年高考时评类作文素材二十篇

【时事链接】:不论英雄还是普通人,不论崇高还是平凡,不论浅吟低唱还是动情燃烧,都是书写中国故事的一分子。

《战狼》登顶中国电影票房冠军。不论最终定格在什么数字,阳刚硬派的《战狼》已经刷新了产业高点,也将电影对中国故事的书写,放在了新的语境。

【时评】:

解码《战狼》,我们一定绕不过它经典动作类型片的视听语言。宏大的场面、逼真的特效、凌厉的剪辑、酣畅淋漓的动作设计,形成了与好莱坞大片不相上下的工业水准。从为一个镜头连续跳海26次的执着,到坦克、飞机道具要求逼真的严格,都标注着《战狼》的工匠精神和制作良心。

也要看到,不论如何贴近一些国外动作片的外形,《战狼》塑造的依然是中国主旋律的魂。《战狼》塑造了冷锋这个非典型的中国军人形象,他铁血却不冷酷,重感情有情趣,他以自己的勇敢和智谋,阐释了能力越大,责任越大的价值观,也在一定程度上传递出中国的国家形象与国家价值。

尽管故事还可以完善,细节上也还可以打磨,但这部影片仍然用以上两点,切中观众的心弦,创造了票房奇迹。《战狼》的热映启示我们,世界正在奖励认真的人,拍好主旋律电影不是打上主旋律的旗号就万事大吉,正确的打开方式仍然是用心制作。

电影是造梦的艺术。真实的世界好比汪洋大海,电影人借由镜头在大海中养鱼,这梦的内外连绵相通。如果说15年前,一部《英雄》以超过2亿元的票房,真正拉开了中国大片的序幕。那么15年后的这个夏天,《战狼》如同又一颗探路石,测试了中国电影市场的深度,也再次验证了中国电影与观众、与时代一脉相连的命运。海外撤侨,曾经在现实中激起人们亲吻大地的感动,今天在银幕上一样引发观影热潮,说明生活在中国崛起的时代,不缺乏精彩的故事,缺乏的是精彩的讲述。

诸如《建国大业》《唐山大地震》《建党伟业》《智取威虎山》《湄公河行动》《建军大业》,这一个又一个中国故事让我们感动与惊喜、震撼与仰望。在这个被命名为主旋律的影像世界里,有命运与时代的激烈冲撞,有虽九死其犹未悔的价值追求,有以明丽的光芒照亮的人性角落;那些英雄们苦度长夜的智慧与坚韧,是我们在这个喧嚣世界永不迷失的石路,是我们从此岸到达彼岸的涉渡之舟。那些平凡英雄的命运轨迹,对美好的追求,对真与善的守护,对梦想的接力,无不回应着大时代的呼吸与脉动。

无论何时,人们对故事的需求都是不可餍足的,同时依然希望在大银幕上寻找感动与力量。美学家苏珊桑塔格曾将电影比作一种世界观。这块大银幕,既是抚慰情感的心灵鸡汤,社会历史的万花筒,也是铁盒子里的大使,民族国家的面孔。归根到底,它既是艺术也是生活。从这个层面看,再宏大的价值,再宏阔的命题,如果失去了对当下生活的触摸,失去了对时代人心的描摹,也不过是脱离了土壤的花朵。而只有那些生长在大时代脉络上的故事,才能够真正直抵人心。

是的,电影的触角最终指向人。不论英雄还是普通人,不论崇高还是平凡,不论浅吟低唱还是动情燃烧,都是书写中国故事的一分子,都期待这书写为我们许下一个光明朗照的未来。

做到最好,你就是英雄

(人民论坛)

《战狼》之所以火爆,是因为吴京塑造的中国英雄中国硬汉形象点燃了人们的爱国情怀,激发了许多人内心深处的英雄情结。为正义、为和平、为中国而战的战狼精神,让无数中国

观众提气,表达了一个以更加开放、更加自信、更加强大的姿态走近世界舞台中央的中国应有的国民心态和精神状态。

历史是人民创造的,是由人民众中诞生的英雄推动、引领的。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产生了丰富的物质遗产、精神成果、文化经典,那些创造辉煌成就的思想家、政治家、科学家、文学家、军事家,那些在民族苦难、国家危亡的紧要关头挺身而出、舍生忘死的忠臣良将、豪杰义士,为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作出了贡献,是我们这个民族的英雄。那一串串耳熟能详的名字闪耀在历史的星空,是我们的床前明月,激励着世代中华儿女奋勇向前。中华民族的历史闪耀着英雄的光辉,因英雄而精彩。

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曾经饱受外侮、伤痕累累,但中国人民从不屈服、永不言败、决不退缩,那些慷慨赴义、为国捐躯的革命先烈,那些筚路蓝缕、以启山林的革命先驱,那些东奔西走上下求索中国向何处去的开路先锋,都是国家的英雄。一个能哭着微笑的人不会被打倒,一个饱受屈辱还能泪眼望远的民族不会停下脚步。只要英雄的情结和精神尚存,英雄的血性和气概还在,散落一地的基因和细胞就会聚合成钢筋铁骨,用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中国革命、建设、改革波澜壮阔的伟大历程中,涌现出许许多多杰出人物,那些振臂一呼、应者云集的人民领袖,那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劳动大众,那些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坚强砥柱,都是人民的英雄。新中国的蓝图记录下英雄的荣耀,因英雄而多彩。

一个国家不能没有自己的英雄,一个时代当有自己的楷模。国家因英雄辈出而强大,民族因精神挺立而兴旺,社会因正气浩荡而温暖。没有英雄豪气的人会萎靡不振,消解英雄的社会没有希望,缺少英雄的国家没有力量。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一项气势磅礴的伟大事业,靠无数各路英雄共同推动。那些胸怀坚定理想、执着信念、崇高使命、深沉情感、强烈责任的身体力行者,那些致力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的勇敢担当者,那些心系人民呕心沥血、面对灾难赴汤蹈火的无私无畏者,还有那些敬业奉献、助人为乐、见义勇为、诚实守信的国家功臣、先进典型、时代楷模、最美人物、道德模范、大国工匠、身边好人,都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英雄。民族复兴的伟业呼唤着英雄的精神,因英雄而出彩。

英雄不问出处,好汉各有来路。不管什么身份、什么岗位、什么地位,只要我们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你就是英雄。不必抱怨没有脱颖之机、用武之地,做最好的自己,你就是英雄。

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中国梦是人民的梦,为我们开启了人人都有出彩机会、人人都能成为英雄的好时代;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为我们开辟了英荟萃、英才竞现的宽广舞台。把战狼点燃的激情化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实际行动,你我都是英雄。

名校生饮酒而亡,畸形的酒桌文化害了他

(2017-09-13

20:27)

6月19日,在一所不知名的小酒吧中,广东某985大学大一学生王耀栋,死在了一片加油声中。他死于酒精中毒,死前,他连续喝下了6杯混合了多种烈酒的特调鸡尾酒,总饮酒量1800毫升。当时,酒吧推出了一项3分钟内喝掉6杯酒则消费免单的特殊活动,和朋友们在一起的王耀栋,在一片喝彩声中欣然加入了致命挑战。

有人认为:是酒吧害死了王耀栋,他们不该开展如此夸张的饮酒免单活动;也有人觉得:作为一个成年人,王耀栋不自量力,只能自己承担一切后果;还有人说:王耀栋的朋友们不够关心他;更有人说:那些给王耀栋加油喝彩的看客让这个不胜酒力的年轻人下不来台,他们才是事件真正的元凶。

这些说法都有道理,但都没有触及问题实质。没错,酒吧、他自己、他的朋友和周围的看客,都对王耀栋的死负有责任,只要其中一个条件不成立,悲剧就不会发生。但是,涉事

各方不约而同地选择了最坏的选项。面对这种情况,把责任简单地归咎于某一方,无法还原整个事件的逻辑。害死王耀栋的凶手,不是哪个具体的人,而是畸形的酒桌文化。

酒文化在我国有着源远流长的历史。然而,事物总有两面,不那么美好的酒桌文化也大肆流行了起来。在酒桌文化的语境里,酒不是用来品鉴、享受的,而成了一种让人们用自我伤害的方式来证明诚意与胆量的工具。你越是能喝、越是敢喝,就越能受到酒桌文化的褒奖与赞美。不顾健康与理智的狂饮,成了勇气和面子的象征。王耀栋身亡的酒吧之所以会推出这种饮酒免单的活动,王耀栋之所以会自认英勇地站出来,周围的人之所以会加油喝彩,背后都有这种酒桌文化作祟。

王耀栋不是第一个死在酒桌前的人,也不会是最后一个。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每年,我国都有超过10万人死于酒精中毒,在这份死亡名单上,不仅有王耀栋这样的年轻人,也有正值盛年的中年人,本应颐养天年的老人。害人的酒桌文化超越了年龄的界限,也超越了职业、身份、地位的界限,从无业游民到富商巨贾,从知识分子到政府官员……酒桌面前,众生平等,谁也无法逃脱。

王耀栋之死并不偶然,只要畸形的酒桌文化继续流行一天,就还会有新的受害者出现。在个案的视角上,我们可以把这些人的死归咎于他们自己或具体责任人,但在宏观层面,社会的不良风气才是让悲剧不断重演的根本原因。只有移风易俗,让社会认清畸形酒桌文化的危害,才能阻止下一个王耀栋走向死亡。

无论何时,别忘对惨剧受害者温柔以待

仲鸣

听过很多道理,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这是电影里的台词。喝过很多讲宽容的鸡汤,却依旧做不到宽容这一点,则是很多现实人心的写照。某些人对保姆纵火案受害者家属的态度,就印证了这点。

在遭到天价索赔的质疑后,遇难者家属、男雇主林生斌日前接受采访时作了回应。他否认曾提出一个孩子一亿赔偿方案的网络传闻,称怎么可能提这个要求,我妻儿是无价的四个最爱的人走了,我一个人要什么钱呢?就在7月12日,他还在表示,决定联合朋友发起设立公益基金,致力于提升中国高层住宅防火减灾水平,促进家政业完善保姆甄选管理机制等。

有网友说,林生斌是少有的体面人。就目前看,他当得起这样的荣褒。世界以痛吻我,我要报之以歌,许多人奉若箴言却未曾做到的,他做到了。

丧亲之痛,其悲孰甚?他也有悲痛溢于文字的悼念,但没有打悲情牌厉声控诉,也没像祥林嫂我真傻,真的般溺于悲伤,而是不卑不亢、克制表达,哪怕谣诼当前,也未怒形于色。设致力高层防灾的基金会,从个体际遇照见公共隐患痼疾,则益显其人格厚度。

但受害方的不怨不尤,不是外界可以搅浑水或泼脏水的理由。跟他的体面比,有些人的心态何止不体面,甚至还有些龌龊。比如造谣称男主人和女保姆有染,比如渲染未经充分证实的结论——受害者家属要求一个孩子索赔一个亿,指责其吃亲人的人血馒头,逼其自证清白。这些人或是不嫌事大的看客,或是自以为真相在握、将质疑之箭乱射一通的伪理中客。

宽厚本是种价值正确,但到了现实层面,总是苛责别人容易、理解别人太难。对从无端造谣、质疑中获得围观快感的人来说,他们投出质疑的飞镖容易,毋行苛刻太难,他们掂量苛刻与理解对应的注意力收割量时,会罔顾瞎质疑可能对受害方造成的二次伤害。

在舆情事件特别是惨剧中,无论何时,对受害方,公众本来都该更加宽厚。礼不伐丧,对个人亦应如此,我们未必做得到物伤其类、理解他们,但尽量不去凭着未证实或不具备事实基础的信息对其围困,避免造成再度伤害,则是可以做到的。

拿该事件而言,男雇主要求物业彻查真相,合情合理;即便索赔,索赔金额再高,也是其权利主张。对其诛心,是认知扭曲,也失去了起码的人文精神。

想起某辩论节目曾讨论丑闻主角是否该被万人虐,主持人马东就说,要分清悲剧主角跟

丑闻主角的差别,不能混为一谈。而当下,企图把悲剧受害者扭成丑闻当事人的,总不乏其人。

可以肯定,这个社会像这样朝受害者乱扔石子的人越少,公共空间会越澄明。

外卖骑手的本分与情分

西坡

人与人相处,最重要的是弄清本分与情分。在由各种各样的契约将陌生人编织在一起的现代社会里,分清这一点尤为必要。

比如在地铁和公交车上,让座是情分,而不是本分。要能明白这一点,因让座而引发的大量争执都会烟消云散。

但偏偏很多人拎不清。近日一名外卖骑手向媒体记者吐槽,他经常会遇到一些客户让他带垃圾下楼,又不好意思拒绝,他感觉这不太尊重人,希望记者呼吁一下,大家不要让外卖骑手带垃圾。记者在调查中发现,有的骑手有同样的苦恼,但也有骑手认为带垃圾是举手之劳,甚至有主动要求给客户带垃圾下楼的。(《楚天都市报》)

骑手是送外卖的,按时按点把外卖送到是他的本分,如果他主动要求带垃圾,这是情分。但客户不应该将骑手的情分当本分。

为什么外卖骑手不能直接拒绝非分之请呢?很简单,客户掌握着给骑手打分的权力,得了差评就会扣分,积分低了就接不到距离近酬金高的单子。大数据的威力一览无余。

由电商普及起来的客户评分制度真是一个好东西。小小的一个打分,几乎以一己之力大幅提高了整个社会的服务水平。可以说,中国的消费者正生活在史无前例的幸福时代。我们可以给滴滴司机打分,他们便不敢绕路或抱怨;可以给银行柜台办事员打分,他们再不耐烦也要保持微笑。我忍不住想,什么时候政府办事大厅全部引入匿名打分制,并且将评分与收入、晋升挂钩,就不会再有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新闻了。

但有时候打分制这个好东西也会异化,比如网购买家用差评要挟卖家或者卖家为消差评而骚扰买家。新闻里说,一位中年妇女没签外卖就先把垃圾递过去,她很可能就是在暗示自己拥有差评权。

有些人可能是被顾客就是上帝这句话给误导,真把自己当上帝了。在餐厅里冲服务员吆五喝六,跟在家里理直气壮地让骑手丢垃圾,都是同一副嘴脸。

顾客就是上帝这句口号在改革开放初期提出并流行起来,有其合理性,甚至有一定的历史必然性。所谓不过正不足以矫枉,集体主义年代顾客的地位太低了,需要刻意拔高一下。但是市场经济发展至今,顾客就是上帝应该淘汰了。

顾客不是上帝,服务员也不是孙子,顾客就是顾客,服务员就是服务员。没必要刻意拔高一方,贬低另一方,双方公平交易,地位平等。其实聪明的顾客不该奢望当上帝,因为当面被迫卑躬屈膝的人可能眼就会骂娘使绊子。双方先各归其位,回到本分,再来谈情分就不尴尬了。送餐的准时准点,点餐的平等待人,再谈多一些体谅或多一些服务。

兴奋剂入侵中考体育谁的过失?

胡建兵

中考体育测试本是为让学生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然而,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学生为拿高分,竟服食含有兴奋剂类药物。这不仅背离考试初衷,更会危害学生健康。是什么让学生、家长如此铤而走险?当体育被异化成一种应试,学生又能从中收获多少健康、快乐?(7月14日中国青年网)

兴奋剂丑闻一般出现在国际、国内大型比赛中,出现在一些著名运动员身上。而这一丑闻如今却出在即将毕业的初中生身上,这就有点奇怪了。而且这些学生服食含有兴奋剂类药物,是在家长知情的情况下,甚至是一些家长指使孩子服用的。兴奋剂虽然在短时间内能提高体育成绩,但对学生的身体危害很大,那家长明知兴奋剂对学生身体有很大伤害,为何还

要铤而走险呢?

首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成绩。现在,中考体育成绩好或差,影响到孩子的总成绩。如果体育测试过不了关,那等于无法上好的学校。而时下,各地都在搞应试教育,功课把孩子压得喘不过气来,很多学生每天晚上只能睡四五个小时,更谈不上抽出时间来参加体育锻炼了。无奈之下,只得临时抱佛脚,选择让孩子食用兴奋剂来提高体育成绩,至少要让孩子过体育测试关。

其次,反映出教育出现了问题。不管是学校还是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于学生服食兴奋剂有不可推卸的责任。很多学校只重视文化教育,对孩子的身体根本不当一回事,每天布置大量的作业,使学生根本没有歇一歇的机会。教育部门虽然也对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作出过每周不少于4节体育课,每天不少于锻炼一小时的要求,但哪个教育部门能真正到学校去督促落实。试想,如果学校把教育部门的有关规定落实到位,学生天天有一个小时的锻炼时间,那么,体育测试时,用得着服食兴奋剂吗?

另外,对兴奋剂的监管存在漏洞。学生在体育中考时服用兴奋剂,这种现象已存在一段时间了,不少家长里都在私下交流体育测试的过关秘笈,在网上咨询交流各种关于依靠功能性饮料或药物增强体力应付体育测试的招数,甚至有人直接询问何处能购买到兴奋剂。有关部门难道一点也没有听说吗?发现了怎么不去认真查处呢?一些学生及其家长还能够从药店、网店轻而易举地买到兴奋剂类药品,说明药品监管上存在漏洞,对于一些带有兴奋剂成分的药物,有关部门为何不明确进行限制。

兴奋剂入侵中考体育,有关部门要认真反思一下出现这种情况的原因,堵住各种漏洞。最关键的是,要减轻应试教育的压力,把学生的体育锻炼时间真正落实,引导学生自觉参加体育锻炼,从源头上改变人们不重视体育的坏习惯。只有让学生的身体素质提高了,兴奋剂也就没有了任何用处。

李文星之死何以引发热议

南都社论

李文星死了。据警方消息,7月14日18时55分,天津静海警方接到报警,在静海西外环与北外环交口沟内发现一具死尸,死者是东北大学2016届毕业生李文星。经法医检验未发现有外伤的李文星,在其身后引爆了互联网上一场异常热络的讨论。

大学毕业生李文星的非正常死亡,在传销之恶、招聘网站之责的公共讨论中,人们甚至还来不及给死因寻到一个相对明确的结论,意外溺亡可能是最接近客观真实的说法。警方根据李文星随身携带的传销笔记等物证,分析认为其极有可能误入传销组织。

媒体遍寻死者合租室友、家人以还原李文星生命中最后两个月时间里的点滴线索,这个毕业时间不长的大学毕业生,不幸堕入对招聘网站的信任黑洞。在求职网站、传销组织与李文星之死中间进行责任的归咎,并非难以实现的目标。指责求职网站的工作疏忽或者说难辞其咎,也是常见的公共愤怒。互联网技术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公众对于网络技术的依赖需要技术性的背书和信任托底。信息是否安全可信,互联网一代对某种网络产品的使用和依赖,是建立在现行法律对互联网产品的约束和规范基础之上。法无禁止的自由不是一种无限制无条件的自由,网络产品为用户提供安全可靠的信息,为供求双方提供便捷交流的平台,招聘网站恐怕无法用技术失误来为类似李文星之死做解释。

网络产品并不天然具有公信力,网上说的并不天然可信或者不可信,网络产品的公共形象和信任度依然需要市场不断锤炼和检验。问题在于,算不上卓越的某个互联网平台一旦导致巨大的社会悲剧,其善后所需要的成本同样是巨大的,李文星之死如何追究招聘网站的责任,民事抑或刑事,过去面对类似的公共事件,甚至责任方体量庞大如百度都带来社会治理的难题。

李文星在不幸身亡之后,舆论将大学毕业生(甚至是985大学)作为某个标签,公共表述

之中似有言外之意。大学或者说重点大学,其毕业生被人们认为具有天然辨别诈骗的技能,连大学生都被骗,或者说连重点大学的学生都被传销组织骗,传销之恶、传播之广为公众所忧虑。提防和辨别诈骗成为一种公众所希望掌握的技能,这也是对公共管理部门及时履行职责所提出的要求。新的时事热点被传销利用进行蛊惑和洗脑,对传销犯罪活动的严厉打击存在执法困难,在这样的情况下,辨别传销不仅是公众所应该掌握的一项技能,也应当是地方积极履职和对传销加强打击的重点突破口。

以往突发个案发生以后总会有传销窝点被精确打击,这样的连锁反应令人尴尬。社会欺诈与信息安全的疏漏并不是人的经验和阅历足以抵御的。李文星之死引发公众热议也在加剧和复刻人们的个中体验,社会是否有能力为之求解,依然是个未知数。

疯狂的暑假,拿什么缓解年轻父母的焦虑

甘琼芳

七八岁的孩子被父母送去参加军事夏令营,针对中小学生开办的国外游学动则开价数万,还未上小学的六龄童一周要上18节课……这两天,类似新闻屡屡刷屏,无怪乎家长月薪3万撑不起一个孩子的暑假,孩子则暑假比上学还累。

尽管从不缺乏对父母们疯狂报班的批评,但我们很少听到当事人的反思。这其中,既有望子成龙的传统中国式教育观在起作用,因为艺术特长、体育水平不仅与升学考试挂钩,能成为孩子进入好学校的敲门砖,从更长远的个人发展方面来说,其在促进孩子身心健康发展、陶冶情操等方面,确实能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

但更多的,恐怕还是被大环境裹挟的无奈。身边人家的孩子都在学,自己孩子不学就要落后了是家长们普遍的焦虑。为了不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恨不得孩子的每一秒都被学习填满,在暑假这一整块时间里,这种无形的竞争更是在看不见的角落打得硝烟四起。站在这个角度看,虽然攀比式育儿、炫富式教育让人反感,但其中透露的,是身处各阶层的父母们在面对孩子教育时难以言说的沉重心理压力。

家长们当然是用心良苦,但不能掩饰很多做法缺乏理性的本质,根本原因在于他们既搞错了教育的初衷,也违背了教育的规律,曲解了教育的内涵,最终让孩子压力山大,也让自己疲惫不堪。这样的教育焦虑症互相传染,堪比传销。

英国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开宗明义说,教育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和引导人的自我发展之路,教育的根本目的是人。要激发和引导,首先要遵循孩子的兴趣与爱好。一些父母碍于升学考试、面子、攀比心理等因素的考虑,不顾孩子是否适合与喜欢,替孩子做决定的现象屡见不鲜。在这种被动中选择的课程、培训、活动,对于好奇心强而自制力较差的孩子,能在多大程度上达到预期效果,实在让人怀疑,甚至是否产生反作用、让孩子产生厌学和消极心理也说不定。

其次,我们经常说教育要循序渐进,除了少数天才,什么年龄段的孩子适合学习什么,是由其特定的认知水平、心理因素等决定的,教育就是要在此基础上制定适合孩子的学习规划,科学引导其完成这一阶段的学习目标。但在一些热衷报班的家长们眼里,自己认为对孩子好的、别人孩子都在学的、社会上火爆的才是衡量是否该学的三要素,比如针对给六七岁的孩子报军事训练营的热潮,有专家就指出把握不好容易让孩子产生自卑和逆反心理,与家长的初衷南辕北辙。

此外,遵循教育规律还应当包含家长们要综合衡量家庭实际情况。一些父母不顾家庭的承受能力,过度追求更高大上的培训班,让大人小孩都背上了沉重的精神负担,得不偿失。

第三,对于学龄前儿童和中小学学生,暑期教育绝不仅是学习一门技能、一种乐器那么简单,独立、勇敢和团队精神也不一定要报班才能实现,暑假更应当是培养亲子关系、巩固和谐温馨的家庭氛围的好时机。对于现在学习繁重的孩子,父母的陪伴与交流显得尤为重要。父母可以教会孩子做饭、洗衣等一些力所能及的生存技能,或者与孩子一起开展亲情阅读、

外出旅游、社会实践等亲子活动,都是很好的过暑假方式。

素质教育喊了这么多年,各种培训班却大有愈演愈烈之势,抢占孩子们原本最有资格快乐的暑假,不能说不讽刺。仅从家长层面而言,培养科学理性的教育观,少点冲动和攀比,真正遵循孩子的性格和爱好,让孩子们都能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过有意义的暑假,应成为父母重视的必修课。

社会常识也是必修课

金台论道

近期,大学生求职误入传销的新闻,牵动着世人的神经。当地政府部门表示决战非法传销团伙,打不净,不罢手、不收兵。然而,严厉打击传销的同时,另一个问题也不应被忽视,那就是大学生为何屡屡堕入传销深渊。据报道,有的传销组织已经将主要目标放在了大学生身上,而在不少被解救的受骗者中,大学生竟然占了相当的比重。

大学生为什么会成了弱势体?想必正如不少人提到的那样,现在不少学生知识知道不少,常识却了解不多,以至于突然走进社会,就不知所措,容易走入无常。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这些道理都是社会分配的基本原则和基础常识。常识一旦被忽略,就会滋生问题。钱多、活少、离家近——现在不少毕业生如此刻画内心最渴望的工作状态,抛去玩笑成分,应该说,这样的诉求背离了社会分配原则,凸显了大学生求职心态的畸形。

在正常社会秩序下,如果大学生在进入职场之初,便希望寻找捷径躺着把钱挣了,只能是痴人说梦。常识告诉我们,如果一份待遇不错的工作没经过多少正规考察程序,很容易让人入职,而且附加各种诱人的收入承诺和发展机会,那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多一些警惕和求证——为什么天上会掉馅饼?这个公司是否正规、招聘人员是否靠谱……但现在,许多大学生缺少常识、急功近利,丧失了辨别是非曲直的意识和能力,最终可悲地走上了别人设下的圈套。

如果要给如今大学生的常识缺乏症找原因,互联网的影响是怎么也绕不开的。

当前的大学生多数都是90

后,他们几乎从小开始接触互联网——学习、娱乐、沟通、搜索、求助等等,几乎都在虚拟的网上解决,所以其生活方式和思维惯性,自然就和互联网绑在了一起。

网络上,人们能更加便捷地获取知识、传递信息、实现交流,拓展了学习的时间和空间边界。但不可否认,网上知识一般都是碎片化的,很难提升人的思考水平和思辨能力,且长期接触容易滋生思考惰性,陷于肤浅、习惯轻信;网络交流也多是浅层次、与现实脱节的,缺少人与人面对面交流、相处等带来的情感体验,影响人格的健全发展。此外,网上各种一夜暴富、耸人听闻的事件和观点,也容易对那些急于改变自身命运的大学生形成误导,助长浮躁风气。

所以,对心智尚未完全成熟的大学生来讲,少一些在虚拟世界的沉迷和轻信,多一些走入火热现实生活的体验和实践,拉近自身与真实社会的距离,不是可有可无的选修课,而是不可或缺的必修课,这不仅是为毕业做准备,更是为人生打基础。

笔者上大学之初,就有老师告诫我们,在大学里,课堂、自学和社会实践三者同等重要、互为补充。课堂学习为知识和思考打下坚实基础,看书自学和网络学习开阔眼界,社会实践则是用自己耳朵听、用自己头脑思考、用自己双手创造,后者对于成长成才来讲尤为重要。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社会中,可以试一试把学到的知识和理论实际,可以与各类人交流、碰撞,能够在多元文化和价值观中亲身体验、历练,能够更多地培养爱、善良、怀疑态度和独立思考能力。有了这些经历和品质,何愁无处安放丰盈人生?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

人民论坛

一箭易断,十箭难折,在金砖国家工商论坛开幕式主旨演讲中,领导人引用的这句古语,引发与会者的强烈共鸣,并不胫而走,成为描述金砖国家合作的金句。

这句话源于《魏书·吐谷浑列传》。据载,吐谷浑国王阿豺临终时,命

20个儿子各取一支箭放于地上。阿豺让同母弟慕利延拿起1 支来折,慕利延很轻松地折断了;然后又让他拿起另外19

支箭一齐折,结果怎么也折不断。阿豺告诉大家:汝曹知否?单者易折,众则难摧,戮力一心,然后社稷可固。

折箭遗教的历史典故,映照着和睦、合作的东方智慧。中国还有句古谚,高树靡阴,独木不林。金砖五国虽然山海相隔,但怀着合作共赢的共同目标走到了一起。金砖国家就像五根手指,伸开来各有所长,攥起来就是一只拳头。回首金砖合作走过的

10

年,金砖国家互帮互助、互惠互利,秉持开放包容、合作共赢的精神,让金砖的成色越来越足,分量越来越重。交得其道,千里同好,固于胶漆,坚于金石。10 年的光辉历程说明,和与合是加强国际合作的正道,始终拥有很强的吸引力、感召力。

巴西青年马科斯的真实故事,可成为金砖合作日益走深走实的生动样本。两年多前,马科斯惊艳于物美价廉的中国石材产品,果断进军厦门石材市场。随着时间的推移,他的公司快速成长,去年出口额已达

1000

万美元。在创业期间,他与一位中国姑娘喜结良缘,成就人生美好姻缘。今天,打开跨境电商平台,俄罗斯糖果、巴西人字拖、南非的百洛油、印度的香料被中国网友放入购物车,而、服装、电子产品等中国制造,也成为其他金砖国家消费者的热门选项。当金砖国家彼此间的联结日渐紧密,携手前行汇成强大的发展合力,老百姓拥有了更多的获得感,五国的朋友圈也越来越广。

福善之门莫美于和睦,患咎之首莫大于内离。在中国传统文化的语境中,和意味着互尊互助、开放包容,合则指向齐力同心、相向而行。厦门会晤期间,不少人把目光定格于新兴市场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对话会的会标。霓虹绽放、多彩汇聚的简洁图案,既象征伙伴关系,也喻示朴素哲理:朋友多了路好走,团结起来有力量。聚力打造金砖+合作模式的金点子,正是植根于和衷共济、合作共赢的中华传统理念,也彰显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的独特魅力。对话会上,习近平主席连用四个加强团结协作倡议大家同舟共济、携手前行,联手营造有利发展环境。我们有理由相信,厦门会晤发出的金砖声音,将传之久远、影响弥深,赢得更多回应。

一花不是春,孤雁难成行。随着人类社会越来越成为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命运共同体,一国一域难以独善其身,如果不主动汇入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时代潮流,只会踽踽独行,固步自封。软实力概念的提出者约瑟夫·奈曾作出判断:中国倡导的政治价值观、社会发展模式和对外政策做法,会进一步在世界公众中产生共鸣和影响力。当今世界,因应现实挑战、破解发展难题、防范潜在风险,无不需要播撒和与合的中国理念。

金砖合作之所以得到快速发展,关键在于找准了合作之道。崇扬和合,胸怀天下,立己达人,更加精彩的故事正等待我们去讲述。

别让速成毁了匠心

在快节奏生活的当下,不少物事的生产创造似乎也加速起来。比如各类技能培训,只要有钱,到处都是班,两三个月就能拿到一本证书。写书、拍电视剧等等,也无不可以速成。

现代社会,时间就是生命,办事讲效率没有错。随着科技的进步,很多事情确实可以做到事半功倍。但实践也告诉我们,有些时候欲速则不达,一味地追求速成不是好事。正所谓十月怀胎,一朝分娩,事物的成长发展往往有其规律,那些违背规律的速成,往往就会先天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