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学科建设三年规划

语文学科建设三年规划
语文学科建设三年规划

语文学科建设三年规划

为了全面贯彻实施《语文课程标准》,引领全市初中语文教师加强教材教法研究,构建有效课堂教学范式,提升语文教师自身专业水平,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充分发挥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实现全市初中语文教学质量新的突破,特制订本规划。

一、原有情况分析

(一)教学现状

1.阅读方面

鉴于语文课程理念的转变和新的阅读能力培养目标的确定,把语文教材作为阅读材料、文学读本归还给学生,是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思想观念上建立的根本观点,这样,才能使学生真正达到培养阅读能力的目的。因此,我们探索建立“互动课堂-学程导航”的课堂教学范式,推

行“晨诵”和“午读”,加强了学生的预习指导,改过去的茫无目的的随意,为有准备、有针对、有目的、有实效的预习;加强了朗读教学,改传统的只听见教师的滔滔不绝,为校园处处有学生的琅琅书声;加强了课外阅读,改以前一心只读课本,两眼不看课外书籍的陋习,为课外阅读成学生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古诗赏读”“名著导读”系列进行指导,注重积累,扩大阅读面;重视了学生的阅读感受和体验,由过去需引导学生理性判断,严格表述“标准答案”转而变成需要学生感情把握,形式自由的个人“体会”,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强调了探究性阅读,由原来只对学习结果的重视转而变成对学习过程的关注,让学生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并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

然而在语文教学实践中,我们还存在一些问题:

①阅读教学观念陈旧落后,教教材的倾向严重。阅读教学着眼

于“教”的状况太多,学生阅读的量仍嫌不够,因而造成学生的阅读文化积淀太浅,缺乏语文能力提升的力点,发展后劲不足。语文课里学生读书的时间太少,大部分时间被教师的烦琐分析和频繁提问占有。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批评的那样:“学生在课堂上阅读得很少,而关于阅读的谈话却很多”,导致阅读教学费时低效的尴尬,难以从根本上加强阅读的实效性。教学的目的是“学这一篇文章”,教学过程是“解析这一篇文章的内容”,教学的结论是“这一篇文章的中心”及“这一篇文章的写作特点”。这样的课堂教学的定位,阅读教学不是引领学生自己去阅读,去感悟,去整体把握,而是用一大堆字词句篇的枯燥、烦琐的分析来僵死学生的灵性,学生背了一大堆标签式的“知识”,学到底仍然不会读书。

②片面的应试痕迹干扰,阅读教学的定位不够正确。光要求学生

熟记难写的字词,背诵有关的文学常识及名言佳句,作一点理解性的归纳。至于原文的情、意、道则较为忽略,甚至将课文编成考题,指导学生不读全文,只对应地找出考题所涉及的内容半猜半蒙,忽略了学生在阅读中富有的个性情感体验和创新潜能的开发。片面地认为阅读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写作,要么离开思维内核,排除创新意识及能力的培养,孤立地去品味语言,以求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要么进行浅表的读写结合,浮光掠影地将“读”带过,“立竿见影”地让学生在课堂上也仿写一篇。

③课外阅读指导不够重视。学生阅读量少,相当多的学生除课本以外,几乎无课外阅读。农村初中学生课外书的来源教少,适合他们读的好书更是凤毛麟角。虽然有些学校为了应付验收需要,有那么几百,几千册,但这些书要么是些工具书或七拼八凑的的书;要么学校把它当作“宝贝”,重点保护在书柜里,学生是难以借到的。书香不能飘溢班级,书味不能浸润孩子心田。尽管教师也都认可“多读多写”仍是学好语文的正确途径,但教师不在这方面下功夫,很少有老师能向学生推荐好书,经常与学生交流课外阅读的体会,分享阅读的快乐,

2.写作、口语交际方面

①作文训练是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初中三个年级,六个学期,六本教材,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作文训练体系,每个年级,每个学期,每本教材,甚至每个单元都是这个完整体系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这样,一个单元一个单元的能力训练点综合起来,就形成了整个作文能力训练体系,但在我们的作文训练中同样存在那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问题,注重的是作文的次数,作文做了哪些题目,而忽视了单元训练中所要形成的能力。许多教师想通过一次作文训练什么都抓,结果势必什么也抓不到。与其想通过一次作文训练抓全面,倒不如每次训练抓一两个重点、难点进行突破,这样倒有可能真正学点东西,提高点技能,一课一得。这是作文训练乃至阅读训练必须遵循的原则,也是作文训练行之有效的办法。只有坚持一课一得,经年累月积攒起来,学生的作文能力才会稳步提升,反之,贪多求快,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

②在作文教学实践中,对作文应密切和生活关系的重视程度往往不够,只局限于课堂,把作文仅仅看作是课堂里边的事,割裂与生活的联系,忽视了口语交际、课外练笔和语文实践活动。实际上,学生的作文就应该是写实实在在的生活。“唯有源头活水来”,作文的源头应该是生活,只有在生活中才有真情实感,才有智慧的语言表达,才有鲜活的思想火花。同时,口语交际训练在我们的教材中占有着和书面表达差不多同等重要的位置,口语交际对学生一生的发展也是极为重要的。然

而,我们在课堂教学中这样的专项训练几乎是空白。关于课外练笔,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规定,事实证明,仅凭课堂的几次作文训练就把学生的作文能力提高到一个层次谈何容易呀!至于语文实践活动,我们的教学中又有几人能给予关注呢?

③忽视讲评的反馈功能。在讲评中不能把学生的典型问题客观、完整地指出来,缺少必要的鼓励。教师不懂得哪怕只有一个好词好句也应给予充分肯定这一导向价值,不能让学生体会到老师对他作文的认可和欣赏,不能让他们充分感受到作文的成就感。其实,一次好的作文讲评课不仅仅是上一次作文的总结,更是下一次作文的开始。

(二)学生情况

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教师有针对性地放手让学生在课前预习,养成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课堂上充分保证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同时每周增加一节阅读课,让学生自己去读书思考,去广泛涉猎课外读物加强知识积累,这样,许多学生改变了被动的学习现状,提高了自主学习的能力;学生在独立探索的基础上进行合作学习,彼此互通独立见解,展示个性思维方法与过程,在交流中反思,使自己的见解更加丰富和全面,这样,许多学生改变了单一的个体学习现状,提高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学生走出课堂,走出校园,走上社会,亲自去调查研究,去进行各项操作,去经历获得知识的过程,同时敢于针对课文内容、课外阅读、社会生活、教师和同学的观点等提出质疑,这样,许多学生改变了机械的接受学习现状,提高了探究实践的能力。由于我们的语文教学以激发兴趣、指导方法、培养习惯、搭建舞台为行动原则,加强了日常教学和学科活动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从整体来看,学生身上好的习惯正在逐步养成,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也有了明显的转变,语文的综合能力也在原来的基础上有了较大的提高。

当然,学生是千差万别的,他们的语文水平必然存在着比较明显的差距,他们之间也存在着一些不容乐观的问题:

1.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还不浓,总是觉得语文学习太烦,学语文没有成就感,因此,学生学习的自觉性不强。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和知识难度的增加,加上语文学科更加注重考查学生理解、运用能力,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深度和广度、思维能力和认识水平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对个别优秀的学生来说是如鱼得水,但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并非福音。

2.不少学生和家长对课外阅读的价值认识不足。学生主动阅读的兴趣很淡,学生缺乏科学的阅读方法。拿起书来无从读起,不知吸取,不知消化,收获甚微。从阅读书籍的选择来看,喜欢动漫类的同学最多,

原因在于,动漫内容轻松诙谐,主人公多数是花季少年,言行举止非常切合他们的审美标准,而且,动漫主人公的反叛以及一些在大人们看来有些出格的行为也非常符合这个年龄段孩子的性格特点,他们可以在主人公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对于其他内容的书籍,他们多数随性而为,心情好就看,故事情节强的就看,没有一致的目标。而且很多同学在阅读之后没有后续的学习活动,常常是“看过就算了”,缺少对语言文字的积累,阅读缺乏实效性。

3.课堂学习主动参与性不强。学习上存在惰性,懒得思考,懒得动脑。利用网络学习语文的同学少之又少。学生利用网络阅读网络文学的很少,利用网络聊天、打游戏、听音乐的很多。新型的学习途径被学生忽视和异化。

(三)师资水平

教师是教育的组织者与实践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将直接影响教育开展水平的高低。为了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我们安排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类培训,为使师资培训工作更切合本地实际,遵循“阵地下移,战线前移”基本理念,强化校本培训的过程管理,提高了教师的业务水平。同时我们还引导教师利用学校图书室、校园网、远程教室等,开展教育沙龙,进一步学习并讨论课程改革的课程结构、标准、教学过程、评价方式等理论,促使自己在教育理念、教学方式等方面发生根本转变。每学年都开展适应课改要求的优质课、优秀论文、优秀课件、优秀案例设计及分析等评选活动,把课程建设和改革推向深入。鼓励教师进修高层次学历,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水平,增强自身素质。如今,我们已拥有一支结构合理、素质较高的教师队伍,他们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他们“安于其业,乐于其业,精于其业”。

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的生命,在教学过程中许多教师能为学生营造一个活泼、民主和自由的学习氛围,唤醒学生的主体意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充分吃透教材,设置的问题要有深度,同时还做到善于提问题,善于创设问题情境,想方设法提高学生的注意力水平。加强了对学法的指导,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学生注意力水平越高,教学有效性就越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也就得到长足的发展。

但由于受到当前教学评价体制单一的牵制和影响,从教学理念、日常教学行为、教科研活动、对待学生的认识和态度,到个人专业发展等方面都还存在着程度不同的消极因素。学校的校本化教研气氛不够浓厚,教研活动效果不够明显,对教育教学的促进不能起到积极正向全面的主导作用,在教学借鉴上仍处于弱势,教师写教育故事的习惯还未养

成。

二、主要目标

(一)学生语文素养培养目标

总体目标:

全面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植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树立语文学习自信心,养成良好学习习惯,掌握最基本的语文学习方法;培养学生适应实际需要的语文能力;培养创新精神,发展学生语文研究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具体目标:

1.给学生提供精美的阅读材料,使其在人生最美好的时光享用人间精美的精神食粮。读名家名著,读精美诗文,读精品报刊,读社会前沿信息,给学生营造一种书香环境,尽可能地提供优雅的读书室,有条件的学校每个班级开设图书角。每天课外读书不少于一小时,节假日安排一定量的读书任务。要切实保证必读书目和选读书目的充分阅读,采用浸泡、体验、感悟、积累、交流等多种读书方法,提高阅读效率。有一定的阅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500字。

2008年:学会挑选读物,能对故事情节作简单的分析、概括,能对作品内容作较具体的复述;初步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对人物形象能作简单评价;能较好地写出简单的读书笔记;养成读书看报进行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的习惯。学生的阅读量为课标规定要求,即阅读总量不少于260万字,阅读两、三部名著。学会做分类摘记,七年级每学期不少于6篇,每篇不少于300字;八年级每学期不少于8篇,每篇不少于400字;九年级每学期不少于10篇,每篇不少于500字。

2009年:具有浓厚的阅读兴趣,能正确表达,能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具有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默读有一定速度,学会速读,初步掌握粗、精读的方法;具有一定的欣赏文章的能力;学会写读后感或赏析文章;能初步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阅读总量为400万字,阅读五、六部名著。注重对精品诗、文(段)的背诵积累,每学年背诵课内外精品诗文不少于40首(篇、段),约1万字。

2010年:具有独立阅读的能力,注重情感体验,有较丰富的积累;学会用精读、略读、默读、浏览等多种方法读书;能逐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精神与情趣的熏陶,发展个性,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的文言文;能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阅读总量不少于500万字,读完教育部推荐名著5—7部及一定的科普著作,完成读书笔记6—8万字。

2.注重写作训练。以写日记、随笔为主,所为、所见、所闻、所感、所思,尽收笔下。根据初中生应达到的写作要求,给予适当的方法指导。掌握科学的写作教学操作流程:平日或日记或随笔或阅读笔记,做到每日一记;写作课进行日记随笔读评交流;做专题写作指导;修改、加工、润色随笔;作品誉抄入集。采用日记积分法、随笔读评法、作品专辑法、发表激励法等多种方法,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倡导进行多样化的科学有序的作文教学探索。坚持读写并重,以读促写,以量变促质变,厚积而薄发。

2008年:学生写作量参照课标规定要求略有提高,即作文一般不少于15次,(基础年级每两周一作,初三年级每三周两作),其他练笔不少于2万字,年累计写作量不少于3万字;坚持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500字的习作。班级内喜欢作文的学生超过50%,有20%学生的习作见诸报端或获得写作竞赛的等级奖。

2009年:根据学校具体情况略有提高,努力保持每天写读书笔记或日记、随笔,年累计写作量10万字左右;坚持45分钟能完成不少于600字的习作。班级内喜欢作文的学生超过80%,有50%学生的习作见诸报端或获得写作竞赛的等级奖。

2010年:学生养成了独立观察,主动积累的习惯,随时写作,自主修改的习惯,主动读写的习惯等,自主写作能力均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班级所有学生都能够在40分钟之内完成600以上的文章,而且没有一篇不合格作文。每位学生都能结集“出版”个人作品集,把作文当作生活的一部分。

(二)师资队伍建设目标

总体目标:

有良好的师德和对语文教育的热爱之心,能不断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成为广大学生的良师益友;有较好的文学修养和文化底蕴,有较丰富的学识;有扎实的语文专业功底,全体教师都必须具备本科学历,鼓励青年教师攻读语文专业或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有较强的实施语文素质教育的能力,教师都能熟悉中学语文学科体系和基本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有良好的语文专业素养和学科技能;有较强的教研科研的能力,具有一定的教科研知识和能力,能参与课题研究。

具体目标:

1.提倡在教学目标导向下的、师生互动互惠式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为学习方式的课堂教学基本模式,逐步形成“知识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练习及讲评”、“实践活动”等教学模式,并鼓励教师创造各具特色各具风格的教学样式。积极推进各种现代教育教学技术,

使之成为有效提高教学质量的常规手段。乡镇初中在培养片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的基础上,大力加强海门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力争出现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市区学校加强青年教师的培养,努力做好进入市区的乡镇骨干教师的再优化,并大力培养南通市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教师组织。

2008年:加强教学流程管理,牢固树立向课堂教学要质量的意识,提高教学效率,通过质量监控和质量分析,加强教学质量的随机监控和长效监控,使流程管理走向规范、走向科学、走向实效。80%的教师能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随堂听课优良课率达70%以上,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达10%。

2009年:进一步完善课堂教学实施细则,严格执行课程教学计划,通过教研活动,以研读教材,钻研教法为重点,将集体的智慧,与教师自身的特点相结合,提高教师解读教材的能力,达到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目的。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90%的教师能进行多媒体辅助教学,随堂听课优良课率达80%以上,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达20%。

2010年:多渠道地提高教师整体把握教材及课标的能力,提高业务认识;通过“磨课”,更加准确地让教师把握教学的重难点,设计好教案;使教师及时学习其他人先进的教学方法和经验,提高处理、把握教材的能力。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进一步提升,随堂听课优良课率达90%以上,100%的教师能运用网络进行信息技术与学科的整合教学,各级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超30%,力争培养1-2名江苏省特级教师。

2.教师要有读书读报和写作积累的良好习惯。

2008年:教师读完课标规定的五部名著,每学年读一部教育理论专著。每天坚持写好教学反思日记,年写作量不少于4万字。每学年发表或获奖(或达到获奖发表水平)的文章不少于1篇。

2009年:教师读完课标规定的七部名著,每学期读一部教育理论专著。每周不少于一篇周记,每天坚持写好教学反思日记,年写作量不少于6万字。每学年发表或获奖(或达到获奖发表水平)的文章不少于2篇。

2010年:在完成课标规定的10部名著阅读任务外,另外读5——10部文学名著,对其中的3——5部能读深读透;每学期读两部教育理论专著,融会贯通。对教材中要求学生背诵的诗文教师能背诵其中的80%以上。每天坚持记工作日记或随笔札记、读书笔记不少于500字,年写作量10万字以上。每学年发表或获奖(或达到发表获奖水平)文章不少于4篇。

(三)学科建设目标

加强语文课程改革与研究力度,以课堂改进为重点,同时,开发形成配套的校本课程教材,丰富学生语文学习的课外资源;通过学科建设,逐步提高语文学科教学质量,通过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能提高学习效率,争取学生的语文素养能不断地提高。

1.创建学科品牌,进一步深化范式引领,构建“互动课堂-学程导航”的教学模式,推进分层教学、分层作业、分层辅导。

2008年:通过尝试,探索出具体的行为模式,语文学科建设初见成效,并培养出一批有所建树的模式的实践者。

2009年:形成语文学科范式教学系列读本,在全市范围之内进行推广,并逐步走向南通其它县市。争取在南通市以上的各类课堂教学比赛中不断有教师获奖。

2010年:在南通地区得到广泛的推介,并影响到南通周边县市,举行南通市乃至江苏省大型的语文教学研讨现场会。

2.以“达标创特”为抓手,加强特色学校的建设。做好新教师、青年教师、骨干教师的培训工作,充分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和技能;以课改精神为指导,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探索富有校本特色的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立足校本实际开展课题研究,以研兴师,以研促教,力争取得优良的科研成果,为语文新课改引路导航;重点组织好各类文学活动,办出特色,形成影响,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为学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和人文特色教育探索思路、开辟途径;努力创造一流的教学成绩,特别是形成一套高效的中考指导策略,使得中考语文成绩达到全市领先地位。

2008年:以2所学校为语文学科重点发展的对象,开展学科中心组研讨活动,形成高水平的学习型学科团队,以此整合力量,打造特色名师和语文特色名校。

2009年:物色5所学校,通过积极发展,要在语文学科教学的研究上取得进展,在骨干教师培养方面具有特色,在中考中语文成绩取得突破,跻身于海门市先进水平。

2010年:把我市初中语文学科建成南通市知名的高水平学科,把10所学校的语文学科打造成学校的特色学科,并逐渐把学校打造成以语文为品牌学科的特色学校。

3.加强学科基地建设,突出学科基地优势,展示学科基地风采,彰显学科基地作用,七年级要做好语文学科的小升初的衔接工作,在教学中教会学生逐步掌握正确的语文学习方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八年级要注意培养学生阅读文学作品的兴趣,注重其文学素养的提高,加

强阅读写作训练。九年级要深入探讨及把握中考命题方向,按计划进行单项及综合训练,争取成绩一年一个进步。

2008年:以片(市区)为单位选择一所拥有较强的师资配备和扎实严谨的教科研风气的学校作为语文学科基地学校,从教研室到学校教导处到教研组再到年级备课组,集思广益,深入探讨,形成严密的学科基地建设网络,制定周密的学科基地建设计划,形成语文学科基地的建设方案,着力搞好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的研究,形成有效的教学基本框架和教学策略。

2009年:以片(市区)为单位进行学科研讨交流,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可以由基地学校骨干教师送课到其它学校,也可以邀请同行们前来听课,由教研室等专家给予点评及开展研讨活动,送课教师和上课教师的教案及专家点评和研讨记录存档,从而带动区域语文学科的发展,每片(市区)有2-3所学校能有效掌握和运用相关的教学手段,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010年:通过语文学科基地学校及其影响,探索一套科学规范的语文学科教学的运作模式,充分体现语文学科基地学校的学科引领、带头作用,对其他学校起到示范和辐射作用,每片(市区)所有学校的语文教学全面进入实施阶段。

(四)学生中考成绩目标

提高学生中考考试竞争力,力争全市合格率、优生率、平均分等各项指标在南通市名列前茅。以阅读教学为突破口,带动教学质量提高的全局性工作,让书香陪伴着学生的成长,让书籍成为学生内涵发展的源头。通过三年的努力,力争语文中考成绩成为南通市的排头兵。

三、行动策略

(一)加强学科共同体建设,推动语文学科建设

1.参与学科共同体建设的相关学校要经常召开通气会,交流各校语文教学工作的思路和措施,讨论教学中发现的问题,共同促进,共同发展。

2.认真制定《区域学科共同体建设工作计划》,协调、统筹各校教学研究工作安排。

3.实施学校间教学研究活动的参与和共享机制。各校举办的各类教学研究活动,要互通信息,互相开放,尽量让更多的教师参与其中,以实现学校间的资源共享。

4.各学校语文教师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与沟通,及时交流教学工作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以达到相互借鉴、共同提高的目的。

5.教师间要建立同轨年级的备课合作小组,合作小组根据教研室的统一安排,定期开展集体备课活动。

6.充分发挥重点学校语文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的示范带头作用,通过师徒结对等活动,促使青年教师的快速成长。

(二)加强特色学校建设,推动语文学科建设

1.设立片语文学科基地学校各一所,通过探索、实践,实现区域辐射,从而推动区域语文学科建设。

2.以阅读来推动学科的改革和发展——无限相信书籍的力量。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读书是教育最本质的活动,是学校最根本的任务,是发展学生智慧的最基本的途径,是教师精神成长的最重要的源泉。

①新学期,让学生参观学校图书室,让他们感受书籍的丰富、知识的无限。

②开展“书香班级”创建活动,大力推进“晨诵”和“午读”,每三天领悟一首诗,在《古典诗歌赏读》的引领下提高古诗文的欣赏能力;借助《名著导读》,必读书和推荐书的阅读量初一年级90万字,初二年级120万字,初三年级50万字,有条件的学校一步到位,条件不成熟的学校三年逐步达标。架设教材文本阅读、读本文本阅读、课外文本阅读的桥梁。每日一小时的阅读以读本文本阅读为主体,辅以短小精悍的美文阅读体悟,进行班内阅读指导、读书交流等,让学生充分地徜徉于钟爱读物中,与大师对话中净化心灵、升华人格。

③加强书香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通过横幅、标语等营造校园阅读氛围。开放图书借阅工作,对于看书速度快的学生,学校图书室不再硬性规定借阅时间,而是随时可以借阅。适时将图书室添置的好书进行公布,为学生提供参考。

④教室内的书架切实起到实效,取名为“每周书屋”等名称,让每个学生把精心挑选并阅读过的一本好书拿来,介绍给同学,并写上推荐语,放入每周书屋之中,让学生自由借阅。

⑤重视方法的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遇到实际问题,例如如何选择读物,如何快速浏览,如何摘读跳读,如何精略结合,如何作读书笔记等等,教师作适时指导点拨,特别重视指导做读书笔记的方法,有“圈点批注”法,分门摘录法,提纲挈领法,写心得体会法,归类记录法等,指导学生:作笔记、作卡片、剪报、编索引。这些技巧方法上的点拨会使学生的阅读效果显著提高。

⑥语文老师对学校图书管的藏书作出调查分析并结合新课标对中学生各个年龄段的要求,开出适合学生阅读的推荐书目,以便学生有目的的借阅,防止读书借阅的盲目性。

⑦将学生语文阅读与活动相联系起来,阅读时学生不仅仅是读,

而且可以设计阅读内容的活动过程。为了进行设计,必将促进学生更深入地阅读,更好地把握阅读的内涵,而活动又是对阅读的一种体验和检验,学生可以获得设计成功的喜悦,也可发现阅读中的不足,反过来可以促进学生进行第二次阅读。

⑧开展多种类型的评比交流展示活动。

3.积极开展各种语文特色活动,让丰富多彩的语文课外活动真正成为学生的第二课堂。

①开展各类主题的竞赛活动:书法比赛、演讲赛、故事会、辩论赛、征文比赛、作文竞赛等。

②校刊、班刊的创办。

③开展好学校特色彰显的读书节活动。

④阅读积累手册的展览评比。开展阅读挑战赛,做好各种形式的阅读比赛。

⑤语文知识竞赛。

⑥创新作业的设计(充分利用五一假期、十一假期、暑假、寒假,通过形式丰富的作业促学生提高)。

⑦语文课堂活动的开展(例如:课前三分钟演讲、课后两分钟朗诵、口头作文、讲故事、新闻发布会……)。

⑧专题社会调查(写出调查报告)。

⑨成立学校广播小组,通过校园之声的广播,给同学们讲述人生的故事,朗读优美的文章,给学生以思想上的启迪,培养学生读与说的能力。

⑩每学年确定出一个星期为语文活动周。在语文周活动中,师生们通过诗文朗诵、诗文歌唱、舞蹈、小品、课本剧等形式,颂扬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优秀文化,演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提高学生文化品位和人文修养。

4.突出特色建设中的整合思路,加强语文教学与其他学科、与校园文化氛围、与社会生活的链接。

①结合学科教学内容、学生生活实际以及本地特有的地域特点和风土人情,开展内容丰富的综合实践活动。

②重视语文学科和社会、家庭的联系及德育活动的的渗透融合。

③捕捉社会上的焦点热点问题或事件,设计相关的语文活动,以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开拓视野,提高素养。例如:08奥运,每年的感动中国人物,感动海门教育人物……

④校园生活是语文教育天然的良田。大语文教育研究的着力点是美化校园文化设计和营造文化氛围。让学生参与校园文化的建设中,促

进学生触景生情,以情动人,在潜移默化中学习语文,培养美德。

(三)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推动语文学科建设

1.完善语文师资队伍的梯队建设。现在南通市、海门市学科带头人1 人,骨干教师近3人,但后续部队还不够壮大,成长的速度不够快,所以,我们将确定培养对象,落实服务机制、考核机制,为他们成长导航。

2.组织教师在学习中提升自我,以集中学习与分散学习相结合,进行政治学习、语文教育理论学习,要求教师利用空余时间读书学习,并要求做好笔记。

3.每所学校的语文教师在每学期以年级组为单位至少讲授一堂公开课,并评课交流。

4.每所学校的语文教师以年级组为单位,每一单元课文集体备课一次,总结交流上一单元的经验,并开展下一单元的备课。

5.学校组织实施“五个一计划”,即是每位教师每个学期做到:至少读一本好书,上一节好课,写一篇代表自己最高水平的教学设计,写一篇教学论文,写一篇课堂教学教后感。

6.每个片的初中语文骨干教师每学期讲授一堂或两堂研讨课或观摩课,组织教师观看交流。

7.每一学年准备一堂优质课例参加县级评选,教育局评选出优秀课例参评市级优秀课例的评选。

8.每位教师每学期写一篇课改论文或教学经验心得等交学校,推荐优秀论文交教育局评选。

9.积极开展各种活动,教师通过参与喜闻乐见的活动,也能发展自己。如读书征文、师德美文与演讲比赛、语文特色方案评比……

10.开展语文教育科研,科研兴教。各校要保证每周一次集体备课、两周一次集体教研活动,继续鼓励教师多撰写、发表论文,将自己在教学中的经验整理成文字,并深入开展各项现有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支持教师以个人的名义,申报科研课题,鼓励教师争做研究型教师,真正作到以科研促教学,让教育科研为教学服务。

(四)加强课程建设,推动语文学科建设

课堂效率的提高是学生语文素养提高的主要渠道。

1.各类课型的课堂教学展示与评比。包括专题阅读教学课、复习课、阅读指导课、作文指导讲评课、综合实践活动课等。通过各项比赛,提高教师执教水平;通过各种形式的磨课,增强教师的课堂驾御能力。

2.课堂教学体现特色。每位语文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风格及学生实

际情况,每学期都要制定自己的特色教学目标,写出计划,并通过卓有实效的工作付诸实施,让自己的课堂,让自己的学生在全面发展的基础上有专长的发展、特色的展现。

3.为实现师生同发展的目标,开展教师层面的相关在活动。例如:教师阅读随笔手册的评比、教师书法比赛、师生同题作文比赛、教师演讲比赛等等。

4.课堂前5分钟演讲,内容可为一个成语故事、一首短诗赏评等,联系实际并加以点评。

5.教师为学生提供“菜单式”“超市式”的可供学生自由选择的阅读书目,指导学生背诵教师精选的唐诗宋词和名家名篇。编写名篇解读系列书籍,教会学生如何赏读。

6.精选“科技文明”“文化学术”“环境生命”“教育做人”“历史现实”“问题思索”等内容的时文供学生阅读思考与交流。

7.通过专题式的语文学习体现教材的开放性与学生的主体性,设计一些有价值的专题,培养学生收集与处理信息的能力。比如,设计一个“感悟亲情”的专题,利用图书馆或网络资源查询相关作品,教师进行筛选,设计导语与思考题,通过交流讨论,形成专题式的作品集,作为教材教学的补充。

8.网络资源的“海量化”、资源形式的多样化、网络活动的交互性和超时空性为开放性、创造性为构建理想的课程提供了现实基础。网络上的关于自然、社会、生活以及各学科的教育教学资源为语文学习提供了研究、探索、实践的材料;基于网络的搜索引擎、相关的计算机软件工具为语文学习提供研究、探索、实践的辅助工具;基于网络的教学支撑平台、协作学习平台,为语文学习提供了交流、协作和项目(活动)管理工具,提倡家长老师监督下的网络学习这一种全新的学习方式。

9.用好“互动课堂-学程导航”、“古诗赏读”、“名著导读”,提出修订意见,不断完善。充分利用课外自读课本,加强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

10.加强“互动课堂-学程导航”具体行为模式的探索,建立文言文、精品散文、经典小说等文体的教学基本模式图。

(五)建立教师评价和学生评价的全面发展的指标体系

重视采用灵活多样、具有开放性的评价方法,将考试与其他评价方法结合起来,加强对学生能力和素质的考查,形成激励性的改进建议,促进学生发展,减轻学生压力;建立以教师自评为主,学生、家长共同参与,多渠道信息反馈的评价体系,发展教师自我监控与反思能力,重视自我教育和自我发展中的主体地位。

(完整版)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三年规划

医院重点学科建设三年规划 一、重点学科建设原则 随着市场经济发展和医疗卫生事业全面改革,医院面临着严峻挑战。我院必须提高以技术含量为主的医疗服务质量,才能在激烈竞争中得到巩固和发展。为了提高医院整体水平,体现医院特色,展示医院优势,必须坚持“科技兴院”方针,实施重点学科建设,运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医疗水平,增强科学研究能力和社会服务功能。 二、重点学科建设目标和内容 重点学科建设目标:使该学科学术水平(特别在某一专业方向)逐步达到市级重点学科乃至更高层次重点学科的水平,并带动医院相关学科的发展,从而整体提升医院的学科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水平,为医院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贮备和人才储备,成为本地区有特色、有影响或有竞争力的重点专业学科。 1、科学研究:学科建设主要内容是明确疾病发病机制和提高诊疗水平,最终解决临床问题,应根据学科原有基础、现有优势、当前发展趋势及最有可能突破点等来选择主攻方向,要集中一个学科,不能有诸多突破口,必须从自身优势出发,选准研究方向,确保成效。 2、学科带头人:学科带头人是学科建设中的首要因素,应具备较高的思想素质、业务素质,较强的工作能力,能够指导本学科研究方向;同时具有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团结协作精神和良好的管理能力,

在学科建设过程中造就一支整体素质好、医德高尚、医术精湛、具有团结拼搏精神和甘于奉献精神的技术队伍。 学科带头人的主要工作目标:⑴把握学科发展方向,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确定学科建设目标和重大科研项目;⑵培养学术接班人和建设学科技术骨干队伍;⑶疏通和开辟国内外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渠道;(4)把握全局,积极发挥重点学科建设效益辐射作用。 三、重点学科建设管理 1、完善制度:通过学科建设,逐步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使学科建设达到科学化和规范化管理。 2、立项程序:申报项目由医院专家组进行评审遴选,遴选指标包括学科带头人知名度、学科原有学术地位及学科人才梯队组成等。 3、计划实施:在申报重点学科时必须制订详细和周密的建设计划,包括建设目标、研究计划、梯队建设、学术交流、预期成果及考核指标等。一旦立项相关计划必须认真实施,在计划实施过程中医院将给予全力支持和严格监督,保证学科建设顺利进行。 4、评估考核:重点学科建设实行滚动制管理,三年为一个建设周期。每年考核一次,第二年年末进行中期考核。由相关领域专家对科研进度、人才培养、成果转化等方面作出全面评价,以作为是否继续支持学科建设的依据。评估与考核要实事求是,坚持严谨科学的态度。 5、管理中应注意的问题:为了保证学科建设顺利进行并最终取得圆满成果,在管理中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⑴建立健全医院-学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完整版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二、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GCMS-2010PLUS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项,省教育厅12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成果三等

语文学科提质计划

语文学科提质计划 蛟河三中语文组 一指导思想: 以精细化管理为统领,以教育局“课堂效率深化年”为指导,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为宗旨,结合“教师培养推进年”和“双主一体”活动全面深化薄弱学科改造工作,“精、实、严、细”教学各环节的管理,有效解决部分学科成绩下滑的局面,全面提升学校办学水平。 二学情、教情、班情分析 成绩: 七年级 语文平均分77.7 三校排名3 优秀率1.0% 三校排名 3 及格率76.10 三校排名3 差生率2.90% 三校排名2 八年级 语文平均分70.3 全市排名9 三校排名1 优秀率19.40% 全市排名5 三校排名1 及格率78.9% 全市排名6 三校排名 2 学情分析 七年级学生整体学习情况不是很理想,基础薄弱,没有良好的学习习惯,差生率较高,尖子不突出,及格率较低。 八年级学生整体状况良好,精神面貌、学校状态较好,部分班级学生基础较差,使得成绩不高,部分学科出现弱科现象。 九年级部分学生基础差,已经没有学习兴趣,但整体情况较好。 教情分析 (1)部分教师教学观念存在问题,不能面向全体学生施教,使之学生两级分化较严重。 (2)部分教师责任心不高,对学生学困生的管理、引导、督促不到位,任其成绩下降。 (3)教学环节管理落得不实,不注重知识的落实,教师对学生做不到“当堂清”,当不清的做到“当日清”,当日不清的做到“当周清”,学校教学管理领 导对教师的检查、指导部及时、不到位。 (4)有些学科年轻教师较多教学水平、课堂施教能力还有待提高。

班情分析 (1)七年级整体学习实力较差,但各班学风较好,班级秩序较好,部分班级存在弱科,二班、四班、六班实力较弱。 (2)八年级整体各班学风较好,班级秩序良好,部分班级存弱科,一班、二班、三班实力较弱。各别班级出现两级分化的现象。 三主要工作 (一)制定学科提质工作计划。 (二)加强教学管理,向管理要质量。 (1)加强定期集体备课,实现优势运行。 (2)加强课堂教学的管理,结合课堂效率深化年,开展“四课”活动,并深入开展听评课活动,在活动与反思中解决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做好分层次教学和面向全体学生。 (3)解决好学生知识落实的问题,真正落实学生学习知识,三清(即当堂清、当日清、当周清)这是对学生的要求,更是对教师的要求,此项工作是解 决薄弱学科重要的手段之一。 (4)积极开展学科学生活动,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开展学生优秀作文评选活动,并将优秀作文结集出版。开展古诗词、文言文知识、名著知识竞赛活动,古诗文、现代文积累诵读和书法比赛等活动。 (5)深入开展校本教研活动,提高教学效率,开展校本培训活动,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提高教师施教能力和业务水平。 (6)加强对教学环节的检查,每月检查教案一次,批改2次(含抽查),跟踪记录。每月进行质量检测、并做质量分析,提出下步要求。 (7)强化“师徒结对”活动的效果,促进青年教师的迅速成长和中年教师的业务提高。 结合“双主一体”工作,加强班主任对班级的管理,加强学风建设,使科任教师抓学习提成绩,与班主任抓管理形成合力。 四工作目标 1、制定各年级成绩目标,使各年级教师都明确工作目标,七年级、八年级各科 成绩全市排名均达前8名,二中、三中、六中三校排名在第一名。 2、转变教师理念,使教师能面向全体学生施教,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 探究学习的习惯和能力,提高教师施教能力和学生学习成绩。 五组织机构 组长:孟令才 副组长:杨秋梅贾玉芬 组员:刘霞万晓玲庞环军李晶王海霞周顺潘瑞英刘欣

(完整版)医院关于加强学科建设的意见

医院关于加强学科建设的意见 学科建设是医院发展的核心主题,是医院内涵建设的本质需求。随着公立医院改革的逐步深入和周边医疗市场的迅速变化,我院面临着诸多挑战和机遇。为进一步加快学科建设,优化学科结构,突出学科优势,彰显学科特色,不断提升医疗技术水平和核心竞争力,促进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现制定意见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创名院、建名科、树名医”为主线,实施“名医带名科,名科创名院”的发展战略,坚持以科学分析、高端定位、统筹规划、整合资源、突出重点、分类发展为原则,明确学科建设方向,突出学科重点,逐步打造专业特色、技术优势和优秀人才梯队,打造医院品牌,促进各学科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 将各类学科纳入科学化、规范化的建设轨道,经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打造一批省级重点学科,发展一批新兴、交叉的特色专科,开展一批行业前沿的高精尖技术,完成一批国内领先的省级以上科研成果,培养一批学科领军人物与优秀技术骨干,使学科结构更趋合理,学科特色更加鲜明,学科优势更为突出,实现二院华美一体化,把二院华美建设成特色鲜明、技术领先的冀鲁豫边区大型区域医疗中心。 二、主要任务 1、学科建设科研部与医务部要根据医院发展战略规划,结合医

院实际,制定医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与实施方案,明确发展方向,确定发展重点。 2、按照技术含量、发展前景、学科方向、知识结构、人才梯队、市场潜能等条件,将临床、医技科室划分为重点学科、发展学科、成长学科等类别,实行不同的管理模式和政策。 3、制定重点学科评选标准、考核标准及管理办法,对医院重点学科实行动态管理。 4、积极整合院内资源,推行MDT多学科诊疗模式,打造综合学科群。 5、建立技术创新机制,支持、保护新技术、新项目的开展。 6、推行亚专业分化,推行主诊医师负责制,为优秀技术骨干创造技术平台。 7、大力培养学科带头人、业务技术骨干,建立人才培养机制,培养和推出一批技术优、医德好、名气大的骨干力量,发挥名医带动作用。 8、加强重点实验室建设,用科研带动临床实践,带动学科建设。 三、保障措施 (一)领导保障 学科建设是今后医院建设的核心,医院成立学科建设委员会,由院长任主任委员,全面负责学科建设的统筹规划和宏观调控,下设办公室,由业务院长任办公室主任,全面负责学科建设工作的制定规划、出台措施、协调指导和检查评估等工作,各相关职能部门根据职能分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安徽科技学院“十三五”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为进一步加强我校学科专业建设,大力提升学科专业建设水平,大幅度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更好地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根据安徽科技学院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任务和地方应用型高水平大学建设的要求,特制订本规划。 一、“十二五”学科建设回顾 “十二五”以来,学校在加强办学条件建设的基础上,坚持一手抓学科拓展建设,一手抓专业内涵提升,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在专业设置、师资队伍建设、实验室建设、课程建设、人才培养等方面已取得明显成效,为学科发展奠定了良好基础。学校主动对接地方产业结构转型升级需求,积极开展学科建设,进一步凝炼学科方向,优势农科得到加强,新兴工科进一步发展,建设校级重点学科3个、重点建设学科5个、重点培育学科3个,学科对专业建设的支撑进一步显现。 (一)主要成绩 1.学科体系初步形成,建设水平逐步提升 学校现有18个教学院部,62个本科专业,涵盖工、经、管、理、文、法、农等学科门类,形成了以新兴工科和优势农科为重点,多学科相互支撑、协调发展的应用型学科专业体系。目前拥有6个省级重点学科,1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

台,23个省级科技创新平台及示范实验实训中心。近年来,我校主动适应新形势,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积极开展系统性的三级学科体系建设,新近遴选校级A类4个、B类6个、C类8个,学科方向进一步凝炼,学科特色更加明显。 2.科研水平不断提高,学科梯队建设初显成效 学校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采取培养与引进相结合、内聘与外聘相结合的办法,努力建设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专兼结合的教师队伍。学校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教师开展科学研究。近五年来,累计获批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169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7项,国家社科基金项目4项;荣获市(厅)级以上奖励34项,实现了省级科技和社科奖励二等奖的突破;发表论文2800余篇(其中四大检索论文270篇);鉴定科研成果32项,授权专利245项(其中发明专利63项),获批安徽省“115”产业创新团队2个;安徽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团队2个;学科平台建设卓有成效,实现了在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安徽省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安徽省“2011协同创新中心”、安徽省共性技术研究院等方面的突破。 (二)存在问题 1.学科专业体系有待整合,专业设置尚需调整;学科方向凝练不够,特色不够鲜明,大多数科研人员科研方向不够

【发展战略】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 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 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 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 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 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 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 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 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 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 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 人、讲师11 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 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 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O0 GC98O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 (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 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 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 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 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 GCMS-2010 PLU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 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 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 项,省教育厅 12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

小学语文学科建设规划 (1)

xx小学语文学科建设规划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小学语文是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一门重要的基础学科。具备良好的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基础。加强小学语文学科建设,对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为此,特制定本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教育部《全日制九年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和有关语文教育理论为指导,以提升小学语文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为重点,以基本功训练为突破口,引导教师从课程的设计、实施、评价三个环节入手,促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进而实现学校、教师、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共同发展。 二、发展目标 1、教师的专业成长:教师具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广博的相关学科知识。能够正确解读课程标准,准确把握教材特点,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精心设计新颖实用的教学预案,并能灵活驾驭课堂,高效实现三维教学目标。能够根据语文学科特点和学生的发展需要,开展丰富多样的语文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能够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及时进行反思与总结,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促进专业不断成长。 2、学生的素养发展:语文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培育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

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使他们具有适应实际需要的识字写字能力、阅读能力、写作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从而促使学生语文素养不断得到发展。 3、继续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与管理,提高集体教研的实效性。 加强对教研组长的培训指导工作,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组织、引领与服务作用,培养一批优秀教研组长,促进更多优秀教研团队的形成与发展。 进一步完善集体备课制度,充分发挥教师群体智慧,通过对教材教法的深入研究,能够结合学生学习实际,精心设计出既包含群体智慧,又体现个人风格的教学预案。 继续加强对课例研究的指导与引领,促使教师能够结合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以课为例进行深入、持续的研究,从而提高课例研究的有效性。 4、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教师注意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能依照语文教材的编写意图,适度拓宽、加深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并能根据学习需要整合学科资源,挖掘生活中的现有资源,开阔学生视野,提高学习效率。 5、评价机制的改进完善: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突出语文课程评价的整体性和综合性,能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几方面进行评价,同时注意评价的科学性、多元性、引领性和有效性,全面考查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 6、有形成果的收集整理:重视教学教研资料的收集和整理,建

历史学科建设三年规划

历史学科建设三年规划 一、历史学科建设规划的目的意义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我校历史学科始终以《历史课程标准》理念为准绳,以深化课改为契机,以课堂教学为载体,以学习、实践、反思、再实践为主要形式,努力构建有利于历史教师专业发展,有利于学生历史素养发展的课堂教学。 但由于学校生源情况,如何低入高出,凸现我们的教学能力,培养符合新课程理念的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新人?这是摆 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任务!为了使历史组的每位教师更快地适应新课程的教学,也是为了历史组尽快成长强大起来,我们拟定三年发展规划。以新的课程标准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新课程的重要理念,以课堂教学为主阵地,以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为重要手段,着眼于学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以校本教研为平台,课题研究为载体,加强资源、队伍建设和课堂教学改革,加强同伴互助,自我反思,同时在反思后能够行动跟进,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总结优秀经验,注意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在整体主动发展的大背景下,不断增强教研组主动发展意识,提高教研组的教科研能力和教师专业化水平。 二、发展目标 2015-2017学年,我们历史科组要开展好日常的教学研究,建设符合历史学科特点的科组制度,推进课程的建设,正确评估学生的学习能力基础和需求,确定学校历史校本课程的开发和组织实施计划,争创优秀科组,努力形成特色。通过三年的努力实践与积累,提升教研组在全市和全镇的知名度。 三、主要措施 1、有效的实施国家课程校本化,师本化和生本化。 观念是行动的灵魂,教师的教学观念对其教学实践活动有着重要的影响。新课程要求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我们深刻认识到,基础教育的任务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培养终身学习的愿望和能力。本次课程改革的重要任务是学习方式的转变。为此,首先需要改变的是学生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而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必须依赖于教师教学方式和自身学习方式的改变。 ⑴课堂教学设计:从教材出发转化为从学生出发。 课堂教学评价视角发生转变,从关注教师的“教”到关注学生的“学”,这直接给教师的教学行为带来了巨大的冲击。现代学习理论认为,学习不是知识由教师向学生的传递,而是学生主动建构自己知识的过程,教学不能无视学生的原有。以此为依据的历史教学应该是: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历史活动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讨论稿) 2007年5月

目录 零、概要 (1)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1)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2)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2) 二、制定学科建设规划的指导思想 (2) (一)突出重点,全面提高 (3) (二)优化结构,注重创新 (3) (三)发挥优势、办出特色 (3) 三、学院学科建设的总体发展目标 (3) 四、各学科建设的具体发展规划 (4) (一)管理科学与工程学科 (4) 1. 学科研究方向 (4) 2. 学科建设目标 (4) 3. 年度建设目标 (5) (二)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 (6) 1. 学科研究方向 (7) 2. 学科建设目标 (8) 3. 年度建设目标 (8) 五、采取的措施 (9)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 (2007-2009) (讨论稿) 学科是教学、科研和社会服务三大任务的有机结合体,学科建设主要包括学科定位(学科方向、发展层次)、学科队伍(学科带头人、学科梯队)、科学研究、人才培养、学科基地(实验室、重点学科、设备等)、学科管理等六个要素。学科建设状态及指标是体现一个学校在国内外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国内外大学排名的主要依据,因此,学科建设是学校工作的龙头。对于信息学院来说,做好学科建设是我们提高教学质量和科研整体水平的关键,也是我院发展的关键。为了把我院建设成为一所高质量、高水平,能够培养满足社会需求的毕业生的应用型学院,根据西安财经学院发展规划,结合信息学院的实际情况,特制定“西安财经学院信息学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7-2009)”。 零、概要 本规划以国家学位委员会在1997年颁布的《授予博士、硕士学位和培养研究生的学科、专业目录》为准,其中与信息学院关系较大的学科主要有: 一、学院学科建设现状 信息学院目前没有硕士点,已有专业涉及到二个一级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0812)、管理科学与工程(1201),其中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科主要涉及一个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081203)。

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

崔家峪镇小学语文学科发展规划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中,学科建设是其中的核心内容之一。为了推动我镇小学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推进我镇语文学科的建设,提升我镇语文教育教学水平,特制订本规划。 一、课程理念 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语文素养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语文课程必须面向全体学生,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 我们认为:“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是语文教育教学的根本目的,“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是达到这一目的的前提,“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是达到目的的策略,“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是达到目的的保障。 结合我镇的办学理念“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打造有效课堂,我们提出了新的语文教育指导思想:认真学习并领会《语文课程标准》精神,进一步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抓手,努力打造本色的语文课堂。通过校本培训、校本教研,进一步加强课堂教学研究与课题研究;充分发挥课题组、教研组的作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最终实现教师、学校、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共同发展。 二、现状分析 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镇教师的教学观念在不断更新,关注学生的发展,关注学生的体验,关注综合性学习,注重课程资源在教学中的整合。新课标倡导的教学理念与教学方式,在教师的课堂教学、整合实践活动、撰写的各类文章中均有体现。课程改革在我镇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教师个体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有的教师还走进课改的误县。这就需要建立一整套的机制,增强教师追求自我发展的意识和动力;引导教师在课改的洪流中找准方向,稳步发展。 虽然教师们的观念新了,课改意识浓了,但是,面对调研考试的压力,家长的质询,升学的比拼,仍然是“素质教育搞得轰轰烈烈,应试教育抓得扎扎实实”,教学中的形式主义、功利主义明显,甚至有“穿新鞋,走老路”的现象出现。有一部分语文教师虽然在改变自己的教学方法,但对学生的“读、背、抄、默、考”丝毫不放松;教师们仍然以考试分数作为衡量学生好坏的标准。教师课堂上存在如下情况:(1)、重人文性,轻工具性;(2)缺乏整体性的把握,包括教师对文本的把握,对学生的把握;

医院学科发展规划-草案

省肿瘤医院学科发展规划(2014-2020) (草案) 为加强我院学科建设,规范院内各学科管理,提高医院整体医疗技术水平,培养和造就一批省内及国内有影响的专家和专科,不断提升我院的核心竞争力。现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配合新医改形势,结合外部医疗格局和内部实际,按照医院发展战略要求,根据《湖北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实施方案》规定,制定省肿瘤医院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14-2020): 一、学科发展现状 医院是湖北省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于一体的三级甲等肿瘤专科医院,是武汉大学肿瘤临床学院,同时承担有湖北省肿瘤医学质量控制中心、湖北省癌症中心、湖北省抗癌协会、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武汉大学研究生培养基地等多项工作。是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常委单位、中国抗癌协会常务理事单位、湖北省医学会肿瘤学分会主委单位、湖北省抗癌协会理事长单位。 2013年获得卫生部肿瘤科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超声科、病理科、放射科、普通外科是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科被中医药管理局评为“十二五”中医重点专科建设培育项目,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肿瘤内科获卫生部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肿瘤科和放射治疗科是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重点专科。 1、专科基础条件 医院现有建筑面积10万余m2,包括外科楼、放化疗中心楼、综合楼、门诊部等,开放床位1504张;设立有肿瘤外科、肿瘤内科、肿瘤放疗科、中西医结合科等10个临床学科,有亚专科方向明确的30个临床病区;有放射科、病理科、

超声科、检验科、内镜室、心电图室、PET-CT、核医学科、药学部、放疗中心、组织标本库、GCP、防癌体检中心等13个医技科室;10个基础与临床相结合的研究室;门诊部有按病种和部位设置的各诊室、疼痛康复门诊、特色门诊、日间病房等;病案室设有随访登记室。 医疗设备齐全,能够基本满足临床工作需求,其中包括IGRT直线加速器5台、模拟定位CT、MR和CT各2台、PET-CT、DSA、6台超声诊断仪和超声内镜系统等大型医疗及配套设备,先进性能够代表相关学科发展方向。 医院制定有学科建设实施方案,建立系统的学科建设评价和管理体系,从组织管理、人才建设、学术影响、医疗质量、科研教学、发展潜力等方面,定期对各学科进行系统评价,按照“重点专科重点建、一般专科普遍建”的原则,采取基础与目标相结合,评价与投入相结合的方式,不断加强基础设施、专业设备、人才科教和信息化等方面建设,促进各学科及全院健康持续发展。 2、医疗技术队伍 现有医师总数241名(含返聘15人),其中临床医师184名,医技医师57名,医床比1:0.16;医师中硕博士151名,占医师总数比例为62.3%;医师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2:1:1(121:54:66);医师中55岁以上的有23名,占医师总数的9.5%,30-50岁的有181名,占75.2%。 护士总数697名,其中临床护士556名,占护士总数79.8%,床护比1∶0.37(具体我院床护比的计算方式如何?和外院交流时多院将有护士编制的均算在编制内,即床护比为1504∶697=1∶0.46);护士中本科及以上学历273名,占护士总数39.2%;护士高中初职称比例约为3∶4∶25(66:89:542)。 技师总数116名,其中硕士及以上学历者12名,占技师总数10.3%;技师

学科建设发展规划(提纲)

《应用化学学科建设发展规划(2009~2011)》编写提纲 一、建设目的和意义 应用化学是工学化学工程与技术一级学科下与化学工程、化学工艺、生物化工、工业催化并列的一个二级学科(编号080704)。是以化学基本理论和方法对化工、材料、医药、信息、生命、环境、能源、地球、空间和核科学等工业生产中与化学有关的问题进行应用基础理论和方法及应用研究为使命的中心学科,是化学与化工之间的桥梁与纽带,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通过对本学科的建设,全面提升本学科的教学科研能力和水平、项目和成果的档次以及人才培养质量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贡献。顺利完成省级重点建设学科的建设任务。 二、学科概况 本学科点是在已有近30年办学历史的化学学科基础上于2004年筹建而成。现有专任教师21人,其中教授2人、副高8人、讲师11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8人(含1人博士在读)、7人硕士研究生毕业;有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WFX-130)、气相色谱仪(GC900、GC9800)和紫外吸收光谱仪(UV 2100、VARIAN Cary)、多功能X射线衍射仪BRUKER D8 ADVANCE XRD、Q600同步热分析、Nicolet 5700智能傅立叶红外光谱仪、Gemini V 2380全自动比表面积和孔隙分析仪、Agilent 1200高效液相色谱仪,AGLIENT 3DCE毛细管电泳仪、VARIAN Cary 100分子荧光分光光度计和岛津GCMS-2010PLUS气质联用仪等1100余万元仪器设备。承担各类基金项目40余项,其中,国家创新基金1项、省部级15项、横向项目4项,省教育厅12项。发表研究论文200余篇,其中被SCI、Ei和ISTP收录35篇。获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优秀科技

语文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语文学科三年发展规划 自新一轮课程改革实施以来,我校教育教学面貌有了很大的改观,教育环境、办学理念、课程结构、教学改革、资源建设、学习评价等方面都有了可喜的变化,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育个性和特色日益彰显,特别是立足农村中学,开展个别化教育,追求多元化发展,受到社会各界的一致好评。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新课程方案的实施,新教材的使用,尤其是江苏08高考方案出台,高中语文教学的整体环境正在逐步得到改善。为了继续推进素质教育和深化课程改革,落实学校课堂教学改革方案,彰显我校的优势和特色,促进语文学科教师专业素养的整体提高,特制定我校高中语文学科未来三年的发展初步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小平同志提出的教育的“三个面向”为指导方针,以国家关于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文件为依据,以新教材的使用为契机,以提高语文教师综合素质和语文学科教学质量为核心,充分利用校内外有效资源,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和新课程改革,努力使我校语文教学水平再上新台阶。 二、课程理念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出的基本理念有三个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 这些理念之间的关系,是“目的”与“条件”之间的关系。“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充分发挥语文课程的育人功能”,是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程”是为了达到高中语文课程教学目的所必需的条件。 基于上述认识,我们提出我校语文教育的基本指导思想:真实的语文、个性的语文、开放的语文。 真实的语文。要去蔽存实,去伪存真,回归文本、关注问题,要透过表象看到人的思想和情感,依靠并运用美的语言去塑造美的心灵,把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真正有机结合起来。 个性的语文。风格即人,个性即生命。我们要在丰富多彩的个性化教学活动中积极倡导个性化的阅读与个性化的写作,要根据学生兴趣特长、个性心理特点和已有的语文基础等,因势利导地开展个别化的语文教育,促进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发展。 开放的语文。语文即习惯。良好的语文阅读习惯、思维习惯和表达习惯不仅要在语文课堂中培养,更要在生活中积累。首先是思想观念要解放,把语文的外延扩展到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人之所存,即语文之所存也。其次是课程的开放和课堂的开放,既要有一个面向全体学生的基本要求,又要为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需要选择学习内容和目标以及多样化地发展创造条件。 三、现状基础

学院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及要求措施

2009年-2010年学院学科建设总体目标及措施 一、建设目标及规划 1、总体目标 以计算机应用技术重点建设学科团队为依托,整合各个学术团队的研究特色,发挥各研究方向的研究专长,本着“学科交融,相互促进”的原则,力争在建设期在学科建设方面达到如下目标: (1)建设年度力争使二级学科“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点列入省学位点建设规划,为获得该学科的博士点奠定基础。 (2)加大力度建设“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两个一级学科硕士点,保持该硕士点在省的领先地位。 2、取得标志性成果 (1)围绕学科建设的总体目标,权威期刊上发表论文10篇,SCI、EI、ISTP索引论文50篇; (2)国家级资助的科研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获得批准1-2项; (3)企业资助的重大联合攻关工程取得重大突破(资助经费在100万元以上的工程),获得企业资助的重大联合攻关工程1-2项; (4)获得省级科技进步二等奖1-2项。 3、学位点规划及研究方向 (1)学位点建设规划 (2)研究方向

①智能信息处理技术主要研究领域: 生物信息处理与分析、图像理解与识别、多媒体信息处理、信息检测与估计、智能信息处理、机器视觉信息获取与处理、人工智能应用 ②计算理论主要研究领域: 算法及其复杂性、机器智能基础理论与方法、数据库理论与系统、软件理论与软件方法学、理论计算机科学 ③信息系统集成及应用主要研究领域: 经管与决策支持系统的理论与技术、计算机控制技术、并行与分布式软件、知识发现与知识工程、智能交通系统 ④图形图像及模式识别主要研究领域: 计算机图形学、计算机图像与视频处理、图像处理、多媒体与虚拟现实技术图像处理、计算机辅助技术、模式识别理论及应用 ⑤网络与信息安全主要研究领域: 现代密码学理论、网络与信息安全技术、数据安全和信息检索、通信网络与通信系统安全 ⑥分布式计算主要研究领域: 高性能计算、嵌入式系统、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 ⑦通信与信息处理主要研究领域: 信息系统建模与仿真、计算机通信理论与系统、无线通信理论与技术、传感器网络信息融合与处理、数字通信 二、拟采取的措施 1、引导研究方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程的设置是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十一五”发展规划》为依据的,国家863计划、国家支撑计划、973计划工程及课题的设置是以《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的。省重大科技专项是以《省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为依据设置的,要争取工程,首先要了解国家、省科技

语文优质学科建设实施方案

语文优质学科建设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效课堂为宗旨,努力创新“自主课堂”教学模式研究,构建自主和谐的课堂教学环境,促进教师的学科素养和学生的核心素养提升,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二、任务目标 1、打造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团结协作、精研共进的优秀语文教师群体。 2、构建语文学科研究小组,以教学中的焦点难点问题为切入点,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着力研究语文各种课型的模式创新和实践运用,大面积提高学科教学质量。 3、整合教育资源,提升语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学科素养,通过语文学科的建设,使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长足发展。 4、以语文队伍建设,带动书香校园的全面建设,全力打造学科教育品牌。 三、具体措施 (一)搭建平台,打造学习共同体 中青年骨干是实小语文团队的中流砥柱,青年教师是学科发展的希望,老教师是可持续发展的定海神针。要让每一类老师都找到施展的空间和发展的平台,使组内教师始终能保持一种旺盛的、不竭的反思活力,明确各自的专业发展方向。 1、组长领航 教研组长就好比是一只“领头雁”,对整个教研组起着引领的作用。教研组长强教研组就强,教研组强了整个学校才能强!精心选拔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有理想信念、有团队精神的教师担任年级教研组长。引领教学研究,带动共同学习,协调分工教研,提升教学质量,形成教研组特色。 2、名师引领 教研组划分时,本着组组有名师、有骨干的原则,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发挥名师和骨干教师的示范引领、榜样带动作用,带动教研组共同探究教学规律,

研究教学方法,提高业务水平。名师一学年一次专题讲座,骨干教师每单元一节开放课。 3、师傅引路 每学年初,启动师徒结对的“青蓝工程”。徒弟为新入职教师、第一次带该级部的教师和教学经验不足的新教师,师傅为本级部的老教师、名师、骨干教师。优化师徒组合,师傅的课堂对徒弟全程开放,促使师傅持续扎实教研,不断给自己充电。徒弟坚持先研后上、先听后教,每周请师傅听评指导至少1节课堂教学。徒弟每学期上一节“青年教师汇报课”,参与评比,师傅全程跟踪指导。结果纳入量化加分。 4、教研共进 教研组“七课”。一是集体教研课:每学期每位教师精研一课,作为主备人,主持一次集体教研并进行课堂展示,同组教师分工观课,研讨反思。二是“骨干教师开放课”:发挥骨干教师优势,针对本年级教师存在的问题,精心备课并提供课堂示范,课后交流感受,挖掘授课“亮点”,完善自己的课堂教学。三是师傅开放课,备课、研究、上课、反思、班级管理过程完全对徒弟开放,做好传帮带工作。四是“青年教师诊断课”:首先徒弟备课后请师傅指导,修改教案,然后师傅观课,针对徒弟存在的问题,制定出切实有效的帮扶措施。同学段青年教师组成学习小组,相互听课评教,改进课堂教学。五是“跟踪矫正课”。师傅对青年教师进行跟踪听课,结合研讨、评议情况,分析授课得失,指导授课教师完善教学设计,改进教学方法。六是师徒同课异构汇报课:师徒共同研究一课,师傅说课,徒弟上课,展示帮扶成果。七是校优质课评选:教研组推选代表教研组最高水平的一节课,参与评选,共享量化分。 (二)聚焦模式,打造研究共同体 语文建模数年来,遭遇了前所未有的瓶颈期。“质疑.探究.拓展”阅读教学模式和“生活化”习作模式,研究最多但问题也最集中,学生不想写、不会问、不敢说、不愿想等问题,严重制约了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教师唯分数轻能力的思想有所抬头,教师满堂讲,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教学效率低。针对这些焦点难点问题,本学期将聚焦模式研究,将问题转化为课题,组成有不同侧重点的研究小组,打造自主、高效的“大语文”教学。 1、全过程学习

(完整版)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护理学科建设和发展规划 为了更好地促进我院护理工作全面、协调持续、健康发展,提高护理质量和专业技术水平,以质量管理为核心,技术管理为重点,组织管理为保证。为病人提供安全、有效、高质量的护理,赢得社会信誉。根据医院发展规划结合我院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划。 1、依法加强护士队伍建设,维护护士合法权益。 认真执行《护士管理办法》规定,完善护士准入制度,明确护士的权利、义务和执业规则,维护护士合法权益,依法建立健全护士聘用、使用制度,同工同酬,杜绝无证上岗,加强护士对法律知识的培训考核,督促护士依法履行职责,规范执业。 2、增加临床一线护士总量,实现护士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 根据临床护理工作的需要,合理设置护理岗位,统筹护士人力资源,保证临床护理岗位的护士配备,一般病房床护比大于或等于1:0.4;ICU床护比为1:2.5-3。在达到规定的护士配备标准基础上,实施以实际护理工作需要为基础的护士配置方法,并遵循以人为本,结构合理,动态调整的原则,按照护理岗位的任务,所需业务技术水平,实际护理工作量等要素合理配置各层次护士,实施按职上岗,做到人力资源利用最大化,切实保证医疗安全。 3、深入“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提高医院临床护理服务质

量 在临床护理工作中贯穿“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人性化护理为病人提供基础护理服务和护理专业技术服务,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正确实施各项治疗、护理措施,为病人提供基本的生活护理服务,提供康复和健康指导,保障病人安全和护理工作质量。 4、加强护理管理,全面提高护理质量 做到有管理目标,有实施计划,有质量标准考评细则和奖罚制度。护理部下设各护理质控小组,每月对临床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及考评,检查结果在护士长例会上反馈,制定整改措施,提高护理质量,使各项护理指标始终保持在:危重一级护理合格率≥90%,基础护理合格率≥95%,抢救药品完好率达100%,无菌物品合格率100%,护理文件书写合格率≥95%(合格标准90分),护理技术操作合格率100%,护理人员年培训率达到100%,年压疮(非难免)发生率为0。 5、强化业务知识的培训 护理部加强护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制定“三基”培训计划和实施方案,创造条件开展各种形式的培训班(护理管理培训班、新技术培训班等),低年资护士院内大科轮转,业务骨干到ICU轮转,有计划选送骨干到上级医院进修。护理部每月组织业务学习一次,科室每月组织业务学习和护理查房各1次。为督促学习,护理部要每年进行“三基”理论考试1次,40岁以下护士每年进

物理学科建设三年规划

物理学科建设三年规划 一、目的意义: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德育为根本、教学为中心、科研为动力”的教学原则,加强教学常规工作,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与效益,充分发挥示范性和实验性作用。在教学质量、教育科研、课程建设等诸方面都要取得突出的成绩,形成自己的品牌;使校本教研成为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主阵地;学学科教研有特色,有创新,成为学校校本教研的一面旗帜。 二、目标任务: 1.组风建设目标: 建立良好的教师集体,形成良好的教风,构建“和谐、合作、共同发展”的教研文化。 2.教学研究目标 每学年组内都有一统领性且具学科特色的课题在市立项,每学期均有课题项目在校申报。全组人人均参与专题教研的研究和实践。 3.学科资料建设 争取在近三年的时间丰富和完善化学科的习题库、课件资源、导学案、导学稿等资源。 三、主要措施: (一)加强教学常规工作,形成严谨的教风 1.每位教师要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准时上、下课,认真组织课堂教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防止出现学生注意力涣散的现象,教师要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负责,特别要抓紧课前预习和课后复习测试、分析等环节,整体优化课堂教学,努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从课堂过关进而到单元过关和年段过关。 2.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教研活动的制度化,加强教学研究和业务进修。以教研促进教学,让先进的教学方法得到辐射推广。切实搞好教学观摩,评议活动,期初上报公开课的课题及执教教师名单,并落实到位,公开课后要评课、相互交流、共同提高。组织好专题学习、教研培训,不断探索教育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教育、教学和科研水平,教研活动不得缺席,要加强教师之间的互相听课评课。每位教师每学期至少听课20次,鼓励教师(特别是青年教师)开观摩课或公开课(尤其是应用多媒体技术的观摩课),引导和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创优、评优活动,争开优质课,争当校、市优秀教师。争创先进教研组。(二)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形成自己的校本课程 1.深化教学改革,以教改促进常规,以常规落实教改,以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为中心,进行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个性特长、创新精神;充分发挥学生的潜能,发动学生人人参与,努力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适应现代化需要的人才。深入探讨课堂教学艺术,打破满堂灌的教学模式,课堂上要留出足够时间让学生自学、质疑。特别是鼓励开发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教改项目,努力提高现代化教育手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