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第五节

第三章 第五节
第三章 第五节

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学习目标]1.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2.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3.掌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

3.平衡条件:(1)定义:为了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2)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所受合外力为零.

4.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共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当物体的速度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一、共点力的平衡

(1)物体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有什么关系?

(2)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有什么关系?

答案(1)两个共点力等大反向.

(2)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条件:合外力等于0,即F合=0.

2.推论

(1)二力平衡:若物体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一定等大、反向.

(2)三力平衡:若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3)多力平衡:若物体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n-1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n个力等大、反向.

1 如图1,用相同的弹簧秤将同一个重物m 分别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悬挂起来,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 1、F 2、F 3、F 3、F 4,设θ=30°,则有( )

图1

A.F 4最大

B.F 3=F 2

C.F 2最大

D.F 1比其他各弹簧秤读数都小

答案 C

解析 对m 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三力平衡条件,三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结合几何关系 F 1=mg tan 30°=33mg F 2=mg cos 30°=233

mg

F 3=12mg cos 30°=33

mg F 4=mg

因此F 2最大,故选C.

针对训练1 如图2所示,物体M 在斜向右下方的推力F 作用下,在水平地面上恰好做匀速运动,则推力F 和物体M 受到的摩擦力的合力方向( )

图2

A.竖直向下

B.竖直向上

C.斜向下偏左

D.斜向下偏右 答案 A

解析 物体M 受四个力作用(如图所示),支持力F N 和重力G 的合力一定在竖直方向上,由平衡条件知,摩擦力f 和推力F 的合力与支持力F N 和重力G 的合力必定等大反向,故f 与F 的合力方向竖直向下.

二、利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共点力的平衡问题

正交分解法求解共点力的平衡问题的步骤

1.建立坐标轴:以研究对象为坐标原点,直角坐标系x 轴和y 轴的选择应使尽量多的力落在坐标轴上.

2.正交分解各力:将每一个不在坐轴上的力分解到x 轴和y 轴上,并求出各分力的大小.

3.将平衡条件F 合=0写成????? F x 合=0F y 合

=0 利用?????

F x 合=0F y 合=0列方程. 4.解方程.

2如图3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在恒力F的作用下,沿水平天花板向右做匀速直线运动.力F与水平方向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为g.则物体与天花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________.

图3

答案

F cos θF sin θ-mg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将推力F正交分解,如图所示,根据共点力平衡条件得:

水平方向:F cos θ-f=0

竖直方向:F sin θ-F N-mg=0

由f=μF N,

可得μ=F cos θ

.

F sin θ-mg

针对训练2如图4所示,放在斜面上的物体受到垂直于斜面向上的力F作用而使物体始终保持静止.当力F逐渐减小,则物体受到的斜面的摩擦力()

图4

A.保持不变

B.逐渐减小

C.逐渐增大

D.以上三种均有可能

答案A

解析对物体受力分析,物体受重力、支持力、静摩擦力和拉力,如图所示:

因为物体始终静止,处于平衡状态,合力一直为零,根据平衡条件,有:

平行斜面方向:f=G sin θ,G和θ保持不变,故摩擦力f保持不变.

正交分解时坐标系选取的原则和方法

1.原则:应使尽量多的力在坐标轴上,从而少分解力.

2.方法

(1)研究水平面上的物体:通常沿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建立坐标轴.

(2)研究斜面上的物体:通常沿斜面方向和垂直斜面方向建立坐标轴.

(3)研究物体在杆或绳的作用下转动:通常沿杆(绳)的方向和垂直杆(绳)的方向建立坐标轴.

1.(共点力的平衡的理解)(多选)下列物体中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静止在粗糙斜面上的物体

B.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C.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D.做自由落体运动的物体在刚开始下落的瞬间

答案AC

解析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如果处于平衡状态,则从运动状态来说,物体保持静止或者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加速度为零;物体在某一时刻的速度为零,并不等同于这个物体保持静止,如果具有加速度,则在下一瞬间就不是静止了,由于B、D选项情景中的物体都具有加速度,故不是平衡状态;A、C选项情景中的物体加速度为零,故为平衡状态.

2.(简单的共点力的平衡问题)(多选)如图5甲、乙、丙所示,三个物块质量相同且均处于静止状态.若弹簧秤、绳和滑轮的重力均不计,绳与滑轮、物块与半球面间的摩擦均不计,在图甲、乙、丙三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1、F2、F3,则()

图5

A.F1>F2

B.F1>F3

C.F1=F3

D.F2>F3

答案AC

解析题图甲中物块静止,弹簧秤的拉力F1=mg;

题图乙中以物块为研究对象,物块受力情况如图(a)所示.由平衡条件得:F2=mg sin 60°=3

2 mg≈0.866mg

题图丙中以动滑轮为研究对象,滑轮受力情况如图(b)所示.由几何知识得F3=mg.

故F3=F1>F2,故选A、C.

3.(力的正交分解法)(多选)如图6所示,放在水平面上的物体A用轻绳通过光滑定滑轮连接另一物体B并静止,这时A受到水平面的支持力为F N,摩擦力为f,若把A水平向右移动一些后,A仍静止,则()

图6

A.F N将增大

B.f将增大

C.轻绳拉力将减小

D.物体A所受合力将增大

答案AB

解析物体A受力情况如图所示,A、B系统处于静止状态,绳子的拉力不变,始终等于B 的重力,即F T=m B g,A所受合力为零,故C、D均错;当A水平向右移动时,θ角减小,

F N=m A g-F T sin θ,f=F T cos θ,由此可得,F N、f均增大,所以A、B正确.

4.(正交分解处理平衡问题)如图7所示,一个质量为m、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物块ABC,∠ABC=α,AB边靠在竖直墙上,F是垂直于斜面BC的推力,现物块静止不动,重力加速度为g,求物块受到的摩擦力和弹力的大小.

图7

答案F sin α+mg F cos α

解析对物块进行受力分析,并将物块所受各力正交分解,水平方向建立x轴,竖直方向建立y轴,如图所示.

由平衡条件,得f=F sin α+mg,F N=F cos α.

一、选择题

考点一共点力平衡的理解

1.关于物体的平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如果物体所受合力等于零,则物体一定处于静止状态

B.如果物体所受合力等于零,则物体一定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C.只要物体速度等于零,物体就处于平衡状态

D.如果物体受到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则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答案D

解析物体所受合力等于零,则物体处于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因此A、B均错;物体速度为零时,合力可能不为零,如竖直上抛物体到达最高点的瞬间,物体的速度为零,故C错.

考点二共点力平衡问题

2.一个重为20 N的物体置于光滑的水平面上,当用一个F=5 N的力竖直向上拉该物体时,如图1所示,物体受到的合力为()

图1

A.15 N

B.25 N

C.20 N

D.0

答案D

解析由于物体的重力大于拉力,则地面对物体有支持力,且物体仍然静止.因为物体静止,所以拉力、支持力与重力的合力为零,故选项D正确.

3.如图2所示,物体M放在水平面上受到两个水平力的作用,F1=4 N,F2=8 N,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如果将水平力F1增加5 N,则()

图2

A.物体M仍处于静止状态

B.物体M受到的合力方向向左

C.物体M受到的合力方向向右

D.物体M受到的摩擦力等于5 N

答案A

解析据题意可知,当F1=4 N,F2=8 N时,物体处于静止状态,即物体所受最大静摩擦力的最小值应为F2-F1=(8-4) N=4 N.如果将F1增加5 N,则F1′=(4+5) N=9 N.显然F1′-F2=(9-8) N=1 N,小于最大静摩擦力,故物体仍处于静止状态,所受静摩擦力为1 N,方向水平向左,物体所受合力为零,故A选项正确.

4.如图3所示,某个物体在F1、F2、F3、F4四个力的作用下处于静止状态,若F4的方向沿逆时针转过6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其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到的合

力大小为( )

图3

A.F 42

B.3F 42

C.F 4

D.3F 4

答案 C

解析 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知,F 1、F 2、F 3的合力应与F 4等大反向,当F 4的方向沿逆时针转过60°而保持其大小不变时,F 1、F 2、F 3的合力的大小仍为F 4,但方向与F 4成120°角,由平行四边形定则可得,此时物体所受的合力大小为F 4,所以本题正确的选项应为C.

5.(多选)如图4所示,位于斜面上的物体M 在沿斜面向上的力F 作用下而处于静止状态,对M 的受力情况,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4

A.可能受三个力作用

B.可能受四个力作用

C.一定受三个力作用

D.一定受四个力作用

答案 AB

解析 对M 进行受力分析,M 受重力、斜面的支持力、推M 的力F ,M 与斜面接触面处是否有摩擦力,是沿斜面向上还是沿斜面向下由F 与mg sin α的大小关系决定,所以A 、B 正确,C 、D 错误.

考点三 正交分解法处理平衡问题

6.物体静止在固定的斜面上,分别按图示的方向对物体施加大小相等的力F ,A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上,B 中F 垂直于斜面向下,C 中F 竖直向上,D 中F 竖直向下,施力后物体仍然静止,则物体所受的静摩擦力增大的是( )

答案 D

7.如图5所示,一物体放在水平地面上,对物体施加一个倾角为θ的斜向右上的力F ,当这个力从零开始逐渐增大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将( )

图5

A.逐渐增大

B.逐渐减小

C.先逐渐增大,后减小

D.先逐渐减小,后增大 答案 C

解析 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F 进行正交分解,可得F 1=F cos θ,F 2=F sin θ.

在F较小时,物体不运动,摩擦力f是静摩擦力,其大小为f=F1=F cos θ.所以F增大时,f 也增大.在F较大时物体发生了运动,静摩擦力变为滑动摩擦力,其大小为f′=μF N,又由竖直方向受力平衡,有F N+F2=G,所以F N=G-F2=G-F sin θ.滑动摩擦力的大小f′=μ(G -F sin θ),所以当F增大时,f′减小.

8.(多选)小船被绳索拉向岸边,如图6所示,船在水中运动时设水的阻力大小不变,那么在小船匀速靠岸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6

A.绳子的拉力F T不断增大

B.绳子的拉力F T不变

C.船受的浮力减小

D.船受的浮力增大

答案AC

解析小船的受力情况如图所示.根据平衡条件得

F+F T sin θ=G

F T cos θ=f

则拉力F T=f

cos θ.小船向岸边运动时,角θ增大,F T增大,A对,B错;浮力F=G-F T sin θ,因为F T增大,sin θ增大,所以浮力F减小,C对,D错.

9.(多选)如图7所示,铁板AB与水平地面之间的夹角为θ,一块磁铁吸附在铁板下方.在缓慢抬起铁板的B端使θ角增大(始终小于90°)的过程中,磁铁始终相对于铁板静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7

A.磁铁所受合外力不变

B.磁铁始终受到三个力的作用

C.磁铁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减小

D.铁板对磁铁的弹力逐渐增大

答案AD

解析以磁铁为研究对象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在缓慢抬起铁板的B端的过程中磁铁相对于铁板静止,因此磁铁所受合外力始终为零,A正确;磁铁受重力、铁板的吸引力、铁板的弹力和铁板的摩擦力四个力作用,B错误;由受力平衡关系可得,沿斜面方向:mg sin θ=f,θ增大,sin θ增大,则f增大,即磁铁受到的摩擦力逐渐增大,垂直斜面方向:F N+mg cos θ=F吸,θ增大,cos θ减小,则F N增大,即铁板对磁铁的弹力逐渐增大,C错误,D正确.

二、非选择题

10.(共点力的平衡)如图8所示,重物的质量为m,轻细绳的A与B端是固定的,平衡时AO 水平,BO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求绳AO的拉力大小?

图8

答案F A=mg tan θ

解析对O点进行受力分析,如图所示,将力F A、F B合成,由平衡条件得

F B cos θ=mg,F B sin θ=F A,可知AO的拉力F A=mg tan θ.

【考点】静态平衡问题分析

【题点】三力平衡问题

11.(正交分解法解决平衡问题)如图9所示,与水平面夹角为30°的固定斜面上有一质量m=

1.0 kg的物体.物体与细绳的一端相连,细绳的另一端通过摩擦不计的定滑轮与固定的弹簧测力计相连.物体静止在斜面上,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6 N.取g=10 m/s2,求物体受到的摩擦力和支持力.

图9

答案摩擦力大小为1 N,方向沿斜面向下支持力大小为5 3 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解析物体受力情况如图所示.重力沿斜面方向向下的分量G x=mg sin 30°=5.0 N小于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T,故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

根据共点力平衡:F T=mg sin 30°+f,

F N=mg cos 30°

解得f=1 N,方向沿斜面向下,F N=5 3 N,方向垂直于斜面向上

第3章第五节.pdf

第三章教学 第五节教学组织形式 主讲:韩南南 教育知识与能力 教学组织形式是指为完成教学任务,教师和学生按一定要求组合起来进行活动的结构形式。教学组织形式类型 个别教学、班级授课制、道尔顿制、文纳特卡制、分组教学制、设计教学法、特朗普制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一、个别教学 古代中国、埃及和希腊的学校大都采用个别教学形式,古代学校的主要教学形式。 优点:教师能根据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使教学内容、进度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接受能力。缺点:一个教师所教的学生数量有限,速度慢、效率低。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二、班级授课制——基本形式 (一)班级授课制的产生和发展 第一阶段:(夸美纽斯)最早对班级授课制进行系统论述。 第二阶段:(赫尔巴特)提出教学过程的四阶段论,班级授课得以完善基本定型。 第三阶段:(凯洛夫)提出课的类型与概念,使班级授课制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二)班级授课制的主要优点和缺陷 优点: (1)经济有效地、大面积的、高效率的培养人才; (2)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3)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教学作用 缺点: (1)理论与实际相脱节 (2)不利于因材施教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三)班级授课制的特殊组织形式 复式教学 是把两个或两个以上年级的学生编在一个班里,由一位教师分别用不同的教材,在同一节课里对不同年级的学生,采取直接教学和自动作业交替的办法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

在一些农村教学点,教师在一节课内分别对不同年级的学生进行教学。这种教学组织形式是() A复式教学 B道尔顿制 C分组教学 D个别教学 解析:A。考查对复式教学概念的理解。 教育知识与能力 三、道尔顿制 帕克赫斯特在美国道尔顿市的公立学校创立与实施。 特点: 1、以自学辅导为主,教师把各科的学习内容规划成以月为单位的具体作业任务,学生按照自己的情况与教师订立学习公约,然后在教师指导下独立学习。 2、将传统的教室改为各科作业室,陈列有关的图书资料和实验仪器,学生可以在作业室中自学,也可以相互讨论。 3、学生学的过程,分别由教师和学生本人计入学习进度表内,进度快的学生可以提早完成学业。 教育知识与能力 四、文纳特卡 美国华虚朋创立的一种个别化教学组织形式,并于1919年在美国文纳特卡镇的公立学校推行,因此,称为“文纳特卡制”。 课程分为两部分: 一部分为培养儿童将来生活必须的知识和技能,这部分让学生按单元进行自学,各单元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具体的学习内容,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诊断,合格者继续学习新的单元。一部分为了培养儿童的个人能力和社会意识,这部分要由儿童自行设计与开展学习。 教育知识与能力 五、分组教学 (一)外部分组 打乱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做法,而是按照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班。 (二)内部分组 在传统的按年龄编班的班级内,按学生的能力或学习成绩编组,也叫班内分组。 教育知识与能力 在按年龄编班的前提下,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或学习成绩的发展变化进行分组教学,这种分组属于() A综合分组 B外部分组 C内部分组 D交叉分组 解析:C。考查对外部分组和内部分组概念的理解。 教育知识与能力

第三章 第五节

第五节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学习目标]1.理解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状态.2.知道共点力的平衡条件.3.掌握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问题的处理方法. 共点力的平衡条件 1.平衡状态:物体处于静止或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 2.共点力的平衡:物体如果受到共点力的作用且处于平衡状态. 3.平衡条件:(1)定义:为了使物体保持平衡状态,作用在物体上的力所必须满足的条件. (2)共点力作用下的平衡条件:所受合外力为零. 4.二力平衡的条件:两个共点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判断下列说法的正误. (1)当物体的速度为零时,物体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2)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处于平衡状态.(×) (3)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时,就一定处于平衡状态.(√) 一、共点力的平衡 (1)物体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有什么关系? (2)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这三个力有什么关系? 答案(1)两个共点力等大反向. (2)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其中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共点力的平衡 1.平衡条件:合外力等于0,即F合=0. 2.推论 (1)二力平衡:若物体在两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这两个力一定等大、反向. (2)三力平衡:若物体在三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 (3)多力平衡:若物体在n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则其中任意n-1个力的合力必定与第n个力等大、反向.

例 1 如图1,用相同的弹簧秤将同一个重物m 分别按甲、乙、丙三种方式悬挂起来,弹簧秤的读数分别是F 1、F 2、F 3、F 3、F 4,设θ=30°,则有( ) 图1 A.F 4最大 B.F 3=F 2 C.F 2最大 D.F 1比其他各弹簧秤读数都小 答案 C 解析 对m 分别进行受力分析,如图, 根据三力平衡条件,三力中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与第三个力等大反向,结合几何关系 F 1=mg tan 30°=33mg F 2=mg cos 30°=233 mg

第三章第五节三相负载的连接分析

1、三相四线制电路中,中线的作用是当负载不对称时,______。 A.保证负载相电压相等 B.保证负载线电压相等 C.保证负载线电流相等 D.保证负载可接成△形 2、在三相四线制中,若三相负载对称,负载星形连接,则连接负载的中线电流为______。 A.大于各相电流 B.小于各相电流 C.等于各相电流 D.零 3、当照明负载采用星形连接时,必须采用______。 A.三相三线制 B.三相四线制 C.单相制 D.任何线制 4、三相对称负载Y形连接,其线电压440 V,则相电压为______。 A.220 V B.440 V C.254 V D.110 V 5、三相对称负载Y形连接,其线电流I L=20 A,则其相电流I P为______。A.10 A B.28.3 A C.34.6 A D.20 A 6、三相电路的各相负载分别为R、X L、X C,且R=X L=X C,则此三相负载属于三相______。 A.对称负载 B.不对称负载 C.阻性负载 D.不一定是对称负载 7、如果三相负载的阻抗值均为10 Ω,则该三相负载属三相______。 A.对称负载 B.不对称负载 C.阻性负载 D.不一定是对称负载

8、在三相异步电动机供电线路中,通常没有中线,这是因为______。 A.电动机三相绕组一般接成三角形,没有中性点 B.电动机三相绕组的中性点在电机内已接到机壳上了,机壳接地等于有中线C.电动机三相绕组是对称三相负载 D.电动机三相绕组是不对称三相负载 9、在三相四线制中性点接地供电系统中,指出下列关于中线各结论中哪一个是错误的______。 A.三相负载做星形连接时,必须有中线 B.三相对称负载做星形连接时,中线电流必等于零 C.为保证中线可靠接地,中线应多处接地 D.三相负载越接近对称时,中线电流就越小 10、用测流钳测对称三相电流。当测流钳钳住一根进线时,读数为2 A,若钳住两根进线,则读数为______。 A.2 A B.4 A C.0 A D.6 A 11、三相对称负载是指______。 A.各相的电阻值相等即可 B.各相的有功功率相等即可 C.各相的电抗值相等即可 D.各相的电阻值相等,电抗值相等且性质相同 12、有一台额定电流为10 A的三相异步电动机,在额定负载下运行,如果用钳型电流表分别钳住一根相线、两根相线和三根相线,钳型电流表的读数分别为______。 A.10/20/30 B.10/10/0 C.10/20/10 D.10/10/10 13、三相对称负载接三相对称电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中线上电流为零 B.三电流有效值之和为零 C.三相电流相量和为零 D.三相电流瞬时值之和为零 14、三相对称负载接三相对称电源,下列说法错误的是______。 A.三相电流相量和为零 B.中线上电流为零 C.三相电流有效值之和为零

第三章 第5节 力的分解

Like温润沉静坚毅笃定 第三章第五节力的分解 一、例题 1、如图所示,把光滑斜面上物体的重力mg分解为F1、F2两个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F1是斜面作用在物体上使物体下滑的力,F2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 物体受到mg、FN、F1、F2共4个力作用 C. 物体受到的合力为mgsinθ,方向沿斜面向下 D. 力FN、F1、F2这3个力的作用效果和mg与FN这2个力的作用效果相同 2、如图所示,重力为G的物体静止在倾角为α的斜面上,将重力G分解为垂直斜面向下的力F1和平行斜面向下的力F2,那么( ) A、F1就是物体对斜面的压力 B、物体对斜面面的压力方向与F1方向相同,大小为Gcosα C、F2就是物体受到的静摩擦力 D、物体受到重力、斜面对物体的支持力、静摩擦力、F1和F2共五个力的作用 3、将一物体以4m/s的初速度水平抛出,物体在水平方向上做匀速直线运动,在竖直方向上做只有落体运动,某时刻,测得物体的运动速度为8m/s,且与水平方向成60°角,求速度的变化量和物体的运动时间(g取10m/s2) 4、如图所示,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0N的细线OA与竖直方向成45°角,能承受最大拉力5N的细线OB水平,细线OC能承受足够的拉力,为使OA、OB均不被拉断,OC下端所悬挂物体的最大重力是多少?

5、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放在倾角为α的光滑斜面上,分别被垂直于斜面的挡板挡住如图甲和竖直放置的挡板挡住如图乙.两个图中物体的重力可分解为怎样的分力,作出示意图. 6、如图,木用凿子时的截面示意图△ABC为直角三角形,∠C=30°.用小为F100N的直作于N,MN∥A B. 忽略凿子的重力,求这时凿子推开木料AC面和BC面的力分别为多大? 7、把一个已知力F分解,要使其中一个分力F1跟F成30°角,而大小未知;另一个分力为F2=3√3F,但方向未知,F1的大小可能是() 8、把一个力分解为两个分力F1和F2,已知合力为F=40牛,分力F1和F的夹角为30度。若F2取某一数值,可使F1有两个大小不同的数值,则F2的取值范围时____________.

第三章 第五节 蒯因

第五节蒯因(1908—2000) 1930年,在哈佛大学怀特海指导下攻读博士学位 1934年,哈佛大学助理研究员 1948年,哈佛大学教授与高级研究员 《根据约定的真理》,1935年 《经验论的两个教条》,1950年 《从逻辑的观点看》,1953年 《词与对象》,1960年 一、语言哲学 理论的基本趋向:自然主义、行为主义、实用主义 语言的意义理论上,反对“指称说”与“内省说” 语言是一种社会的技艺。在习得语言时,关于说什么和何时说,我们必须完全依赖于主体间可资利用的暗示。因此,除非根据人们的与社会可观察的刺激相应的外在倾向,核实语言的意义就是毫无道理的。(《词与对象》) 语言是一种社会的技艺,我们大家都只是根据他人在公共可认识的环境下的外部行为来习得这种技艺的。(《词与对象》) 1.意义论(The theory of meaning) (1)语言表达式的意义取决于运用特定语言的人们的外部行为——行为主义 (2)语言的基本意义单位不是任何孤立的语词或语句,而是一个语言系统的整体——整体主义 2.语句的分类 (1)场合句(occasion sentence):关于它的每一次询问和回答都必须有某种特定的刺激出现 他的脸很脏 这是一只兔子 (2)观察句(observation sentence):当以特定的方式刺激说话者的感官时,他会始终同意这个句子;而当以另外的某种方式刺激时,他会始终反对它。 他的胳膊很痒 (3)固定句(standing sentence):当在后来的场合询问一个主体时,他可以不需要当前刺激而重复他的同意或反对。 玫瑰花是红的 铁导电 (4)恒久句(eternal sentence):一种真值不随时间和说话人的变化而改变的固定句 2+2=4 马克思生于1818年5月5日 分类模式:刺激——反应模式 “询问——同意——反对”的“语言游戏” 分类标准:对于当下感官证据的依赖程度逐次递减 3.分析句与综合句的区分没有绝对意义 《经验论的两个教条》 (1)分析与综合的绝对区分 (2)任何命题可还原为感官经验资料的陈述 等腰三角形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 该句是否分析命题依赖于同义性或初始定义

第3章第5节

1. (双选)下列各运动状态中物体处于平衡状态的是() A ?静止在粗糙面上的物体 B ?沿光滑斜面下滑的物体 C. 在平直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D. 做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 【解析】平衡状态是指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的状态,即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答案】AC 2. (2012深圳高一检测)如图3- 5-8所示,物体A和B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则物体A受到的力是()

图3- 5- 8 A ?重力,B对A的支持力 B. 重力,B对A的支持力、下滑力 C. 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 D. 重力,B对A的支持力、摩擦力、下滑力 【解析】物体A和B 一起沿斜面匀速下滑,物体A受重力和B对A的支持力,若B对A有摩擦力,则A所受合力不为零,故A不受摩擦力,A正确. 【答案】A 3?如图3- 5- 9所示,某物体在四个共点力作用下处于平衡状态,若将F4 =5 N的力沿逆时针方向转动90°,其余三个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则此时物体所受合力的大小为() 图3- 5- 9 A. 0 B. 10 N C. 5 2 N N 【解析】由四力平衡知,F i、F2与F3的合力和F4等大反向,设为F,则F4 = 5 N转过90°后与F成90°角,故合力F合=.2F4= 5 2 N. 【答案】C 4. 放风筝是大人、小孩都爱玩的一项有趣的活动,手上牵着线拉着风筝迎风向前跑,就可以将风筝放飞到高处,会放风筝的人,可使风筝静止在空中.下图中的四

幅图中AB代表风筝截面,OL代表风筝线,风向水平,风筝可能静止的是()

【解析】风筝静止,表明受力达到了平衡,如图所示,风筝受到自身的重 力,线的拉力,还有风垂直截面AB产生的升力?根据三力平衡原理,F与G的合力应与拉力T大小相同,方向相反,不可能存在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另一个力方向在直线之外的情况?所以,只有B可能静止. 【答案】B 5. (2012潮州高一检测)如图3- 5- 10所示,两块同样的条形磁铁A与B 质量均为m,将它们竖直放在水平桌面上,用弹簧测力计通过一根细线竖直向上拉磁铁A,若弹簧测力计的读数为mg,则B对A的弹力F i以及桌面对B的弹力F2分别为() 图3-5- 10 A. F i = 0,F2= mg B. F i = mg, F2 = 0 C. F i>0,F2= mg D. F i >0,F2V mg 【解析】以A、B整体为研究对象,整体受三个力作用:重力2mg、桌面的弹力F2及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由平衡条件得 F + F2 = 2mg, F2 = 2mg- F = mg. 以A为研究对象,A受四个力的作用:重力mg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 mg、B 对A的弹力F i及B对A的吸引力F',由平衡条件得F + F i= mg+ F;F i= F' >0,故选项C正确.

第3章 第5节 泥石流

第5节泥石流 〖要点整理〗 一.泥石流的形成 1.泥石流是指在山区因暴雨或其他原因引起的携带有大量泥沙和石块的特殊洪流。 2.泥石流的成因主要有自然因素和人类因素。 (1)自然因素: ①山区(特别是陡峭地形)有利于水流汇集,水流的流速较大,冲刷力强。 ②山坡或沟谷表层堆积有大量的松散碎屑物(土、石块等),容易被水流冲刷。 ③有暴雨或持续性的降水,形成流水。 (2)人类活动:改变了泥石流发生地区的自然环境,促使泥石流的发生。如改变地面形态和土层结构,或改变地表植被的状况,从而促使泥石流的发生。 二.泥石流的时间分布特点 与集中降水规律一致,具有明显的季节规律(原因:爆发时受连续降雨、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的激发) 三.泥石流的危害 1.泥石流特点:突发性、历时短,常与山体崩塌相伴发生,破坏力巨大。 2.泥石流是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之一。常常会冲毁公路、铁路等设施,摧毁矿山,掩埋良田,堵塞河流,毁坏建筑等。 〖例题解析〗 1. A.① B.② C.③ D.④ 2.为了更及时、准确发出泥石流预警,该地区还应密切关注() A.气温高低 B.风力强弱 C.光照强度 D.降水量大小 分析与解答:集水面积越大,平均坡度越大,流域落差越大,植被覆盖率越小,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越大; 降水量是影响泥石流的重要因素之一。 〖巩固基础〗 1.下列人类活动中,可能导致泥石流发生的是( ) A.陡坡修筑梯田 B.围湖造田 C.过度抽取地下水 D.内蒙古高原上垦殖草原 2.泥石流灾害频发的地区,气候特征往往是( ) A.终年高温多雨 B.终年高温少雨 C.四季分明,降水均匀 D.干湿季分明,暴雨集中 3.下列关于泥石流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规模不大,但危害严重 B.活动频繁,历时长 C.危及面狭窄,且重复成灾 D.突发性强,历时短 4.下列关于泥石流的危害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泥石流多发生在地形陡峭的山区,人烟稀少,故不会对人类产生危害 B.经常会冲毁铁路、公路、桥梁、水电站等公共设施 C.它会摧毁矿山,掩埋良田,毁坏房屋 D.它会堵塞河流,造成河流决口,泛滥成灾 5.在陡峭的沟谷山区进行交通运输建设时,应充分考虑的地质灾害是( ) A.水土流失 B.泥石流 C.地震 D.火山 6.为减轻山区地质灾害的威胁,下列措施合理的是( ) A.加强对地质灾害的科学研究,建立灾情监测预警系统 B.加强对地质灾害的治理,就可以减少地震的发生频率 C.依靠工程、生物措施,彻底杜绝地质灾害 D.加强防灾、减灾宣传,组织当地居民向平原地区迁移 7.暴雨引发的泥石流在某山区造成至少多人被埋。泥石流是一种破坏力巨大的地质灾害,经常与之相伴发生的地质灾害还有( )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第5节

必修一第三章第5节 力的分解 【学情分析】 1.新课程改革打破了以前的应试教育模式,教育教学过程中师生地位平等,充分贯彻以学生为本,坚持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地位。 2. .本节课是一节科学探究课,呈现在学生面前的是现象,是问题,积极引导学生探究。 【教材分析】 1.力的分解和力的合成均是矢量运算的工具,是高中物理的基石,是第三章相互作用的难点之一。本节内容从拖拉机拉着耙的生产实例入手,引入力的分解概念,介绍力的分解同样遵守平行四边形定则。 2.本节课中与力的合成相比,力的分解难点是一个确定的力可以对应无数对分解的方法,力的分解具有多解性,但在某些限制条件和要求下分解一个力时却是唯一的,教材中指出一个已知力要根据实际情况(或实际作用效果)分解时就有唯一结果。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分力及力的分解的概念. 2、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且都遵守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3、掌握按力的作用效果进行分解的一般步骤,学会判断一个力产生的实际 效果 (二)过程与方法 1、强化“等效替代”的思想。 2、培养观察、实验能力。 3、培养运用数学工具解决物理问题的能力。 4、培养用物理语言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分析日常现象,培养学生探究周围事物的习惯。 2、培育学生发表见解的意识和与他人交流的愿望。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的逆运算,在具体情况中运用平行四边形定则。 教学难点:力的分解中如何判断力的作用效果以及分力的方向。

【设计思想】 本节教科书是通过例题来说明如何根据力的实际效果和需要来分解的。实际上,学生接受的难度是很大的,为此,教学过程设计中特别强调用实验来引领学生,让学生观察和体感“力的实际效果”。(课前布置好学生要带的一些简要实验器材) 【教学环节】 一、导入新课 演示实验:(1)如图1:用铅笔支起图中的绳子,可以直观地感受到手指受的拉力,手掌受到的是压力。 师生分析:重物对绳子的拉力F产生了两个效果:对杆一个压的效果;对斜绳一个拉的效果。这两个效果相当于两个力产生的:一个水平向左的F2压缩杆;一个沿斜绳向下的力F1使绳伸长。 (2)如图2所示:在日常生活中的耕田,你会分析牛拉着犁,以及拖拉机拉着犁的时候对犁的力产生了怎样的效果吗? 图2 老师归纳:可见力F可以用两个力F1和F2来代替,力F1和F2就叫做力F的分力。求一个已知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我们本节就学习有关力的分解的知识。 (这样设计的目的是让学生体会到物理来自生活,以及容易让学生体会到力的分

【教育资料】第三章 第五节 第2课时学习专用

第2课时 光反应和碳反应、光照对光合作用的影响 个看似简单的氧化还原反应的呢?叶绿体中的色素在光合作用过程中有没有作用?有何作用?光如何起作用?物质如何转变?能量为何这么转变?……带着这些问题:我们一起来学习光合作用的过程。 方式二 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叶绿体之所以有此功能,这与它的结构是密不可分的。根据下面有关叶绿体的知识来回答几个问题。 (1)叶绿体是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你知道叶绿体的形态和结构吗? (2)叶绿体中的色素存在于什么部位?它的功能是什么? (3)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存在于叶绿体的哪些部位?光反应和碳反应是如何进行的? 一、光反应和碳反应 1.光反应 (1)过程 ①光能被吸收并转化为ATP 和NADPH 中的化学能。 ②水在光下裂解为H + 、O 2和电子。 ③水中的氢(H ++e -)在光下将NADP +还原为NADPH 。 (2)场所:类囊体膜中。 (3)反应物:H 2O 、ADP 、Pi 、NADP +等。 (4)生成物:O 2、NADPH 、ATP 等。 (5)条件:色素、光、酶。 (6)能量变化:光能→A TP 与NADPH 中的化学能。 2.碳反应 (1)过程 ①CO 2的固定:CO 2+RuBP →2三碳酸分子。 ②2三碳酸分子――→还原2三碳糖。 (2)场所:叶绿体基质。

(3)反应物:CO2、A TP、NADPH等。 (4)产物:三碳糖 (5)能量变化:ATP、NADPH中的化学能―→三碳糖中的化学能。 3.联系:光反应为碳反应提供NADPH、A TP,碳反应为光反应提供ADP、Pi和NADP+,如图所示。 归纳总结光反应与碳反应的比较 例1(2019·绍兴3月模拟)如图为光合作用的过程示意图,①②表示光合作用的场所,a、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