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开题报告

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开题报告
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开题报告

“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兰西县红光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1)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围绕考试转,学生围绕分数转,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教育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存在较多的弊端,脱离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追求片面升学率最大化为根本目的,重筛选轻培养。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上存在极大的重重轻轻现象和片面性,重升学率轻学生社会就业和终身发展,重现实考试分数轻学生素质潜能开发,重智育轻学生全面发展,重考试科目轻免考科目,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轻社会实践,重知识记忆轻能力发展、智力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学生知识结构残缺,文化眼界狭窄,个性和素质畸形发展,求实求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缺乏;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除了苦读还是苦读,为分数而拼命,排斥兴趣、爱好、特长,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育上违背教育规律和制度、规范,搞死记硬背,满堂灌,大运动量,题海战术,加班加点。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负担加重、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不能使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更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

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为此,我们申报了教育部中国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国家重点规划课题《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研究,力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拓宽素质教育途径,丰富德育内容,扩大综合实践活动的范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行之有效的学校素质教育模式,大力提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二、核心概念

(一)教学多样化

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应该根据教学的目标、教学的内容、教学的对象以及教学能够利用的课程资源来进行选择。那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更有效的提高我们教学的效率,达成我们的教学的培养目标。

新课程提倡教学方式的多样化,教师是在教学中不墨守成规的探索,不人云亦云的创造,是对现实的强烈追问、保守的透彻批判,是对困惑坚韧的思考、对体制顽强的挑战,是对现状踏实地开拓、对理想执著地攀登。

新课程引起的教学方法的变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恰当的教学方式是根据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条件、教学对象来设计制定的探究式教学,教学方式很多:收集资料、动手实验、交流讨论、探究等,养成学生终生发展的基本素质。新课程引起教学方式的变化有:

①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体验过程,注重知识形成的过程。

②激活知识,提升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③强化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④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⑤抓住科学探究目标的本质。

⑥使数学贴近学生生活、联系社会实际。

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①教师教学理念的更新,研究意识增强。

②教师数学知识素养的提高,科学探究意识强。

③能合理广泛的应用课程资源。

④具有一定的现代技术水平。

(二)素质教育

1.素质教育的内涵。原国家教委《关于当前积极推进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明确解释:“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这一内涵包括:(1)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个性健康发展的教育。

2.素质教育的本质。李岚清指出:“素质教育从本质来说,就是以提高国民素质为目标的教育。”这是在教育目的层次上对素质教育本质的一种规定。素质教育的目标是提高国民素质;面向全体学生,面向每一位未来的国民;强调教育者发挥创造精神,从学校实际出发设计并组织科学的教育教学活动,促进受教育者在自主活动中将外部教育影响主动内化为自己稳定的身心素质。

3.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1)全体性。素质教育为全体适龄少年儿童开放接受正规基础教育的大门,不要求也不允许对入学的少年儿童按照某种标准(例如种族、民族、性别、肤色、语言、社会和经济地位等差异)进行筛选。(2)基础性。素质教育向少年儿童提供的是“基本素质”而不是职业素质或专业素质的教育,是让学生拥有“一般学识”而不是成为某一专门领域的“小专家”或某一劳动职业的“小行家”。(3)发展性。素质教育着眼于培养学生自我学习、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知识与能力,真正把学生的重心转移到启迪心智、孕育潜力、增强后劲上来。素质教育强调“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倡导尊重、发挥和完善学生的主体性,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强烈的创造欲望、创造意识

和创造能力。(4)全面性。素质教育既实现功能性的目标,又体现形成性的要求,通过实现全面发展教育,促进学生个体的最优发展。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5)未来性。素质教育立足于未来社会的需要,而不是眼前的升学目标或就业需求,它的目标是使年轻一代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

三、研究情况

(一)课题研究目标

在现代教育理论的指导下,通过5年的研究,探索总结出一套实施素质教育的多样化教学模式并在全校推广;大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在全校范围内,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提高学习的兴趣和效率,使学生学会主动性、探究性、创造性学习的方法,使学生不断扩大视野,提高学习的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二)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

(1)探索课堂教学模式

(2)教学方式的多样性探究。

(3)例、习课教学的方式的探究。

(4)概念新知课的教学方式的探究。

(5)复习讲评课教学方式的探究。

(6)活动课的教学方式的探究。

(7)怎样上好一堂多样化的数学课。

(8)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

(9)素质教育课堂教学的基本结构及变式。

(10)课堂教学关系,素质发展评价体系的构建。

(三)课题研究的重难点

1.课题研究的重点。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的建构。

2.课题研究的难点。新课程环境下,怎样上好一堂多样化的数学课。

(四)课题研究的方法

课题研究采用的主要研究方法有:

1.行动研究法。即通过边实践边总结、再实践再总结、循环往复的方法,验证假设、修改假设,完善所构建的模式,形成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操作规范。

2.文献资料法。即通过查阅图书资料和网上资料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

(五)课题研究的步骤和过程

课题研究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筹备开题阶段,起自2016年9月,止于2016年12月。主要工作包括:制定课题研究规划、组建实验队伍。学习现代教育理论;了解素质教育的基本特征;确定课题的研究目标、内容和重难点;制定课题研究方案。课题开题。

第二阶段为研究实施阶段,向中心课题组提交课题研究方案课题组开展研究活动,形成经验成果。起自2017年1月,止于2018年1月。主要工作包括:

(1)把课堂教学、教研论文等评审作为研究实验的重点实践活动之一。开展讲示范课、作专题报告,培训实验教师、指导课题工作。

(2)选拔各年级实验教师作汇报课、并向全国推荐优秀优秀实验教师的优质课。

(3)定期召开不同规模的交流会,组织考察、学习、研讨、交流。

(4)检查评估阶段性成果,交流推广先进经验。

第三阶段为总结鉴定阶段,起自2018年2月,止于2018年6月。主要工作包括:课题组收集研究成果和资料,撰写研究报告,接受教育部中国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规划重点总结课题组评审.

四、课题研究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本课题的研究有利于教师积极学习教育理论,并将其所学的教育理论运用于教学实践中。通过课题研究,能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教师的教育行为方式是受思想支配,陈旧的教育理念严重影响教学工作。本课题的研究与实验,有利于促进教师观念的转变,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它,教师看得更高,更远,有更多时间学习现代理论,从事教育教学研究。同时对推动我校教学改革,实现素质教育跨越式发展教有着极大的影响。通过此课题的研究还将提高教师的科研意识与科研能力,帮助教师走进科研工作的阳光大道,有利于提升教师群体素质.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实施素质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跨世纪人才的战略举措。小学数学教学中,更应加强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注重开发学生的智力潜能。因此,我们必须把小学数学教学的重点放在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学生的素质上。 首先,加强学习方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学习方法,指的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所采取的学习手段和学习技能等。学生的学习由过程到结果,都离不开学习方法,要学生掌握、运用科学的方法学习,需要教师的指导。著名的教育家陶行知说:“教师的责任不在于教,而在教学生学。”因此,课堂上要落实“素质教育”,教师首先要加强学法指导。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对学生进行哪些方面的学法指导呢?我想应对如下几方面进行指导:1如何预习,2如何观察,3如何思考等。由于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在课堂,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途径。

其次,注重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素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要求教师既要转变教育观念,面向全体学生,又要在教学方法上有所创新和突破,尤其是要抓好“四化”: 1.教育过程“主动化”。素质教育是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为重点。因此,在新知教学的过程中有效地组织学生主动参与求知的全过程,实施教学过程“主动化”,不仅可以使学生在探求的过程中获得新知识,同时还能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如教“三步计算应用题”时,我们可以安排如下教学过程:第一,复习铺垫二步计算应用题;第二,学生运用知识迁移规律学习三步计算应用题,侧重指导数量关系的分析从而让学生自己总结出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讨论并归纳出“解答三步计算应用题”的关键是“中间问题”,从而培养学生探究规律性知识的能力。 2.解题方法“程序化”。解题方法“程序化”就是培养学生在解题中形成一种基本技能。如教四则混合运算时,我帮助学生建立如下操作程序:先看一看,看此题运算顺序和数字特点;再想一想,想能否简算及简算的依据;再确定运算顺序,然后计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罗小丽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罗小丽 【摘要】培养和提高受教育者的数学素质、数学品质是教育研究的课题之一。注重数学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应用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是素质教育追求的目标。 【关键词】素质教育智能数学品质 一、数学素质及意义 数学素质是在人的先天基础上,经过后天学习所获得的数学观念、知识与能力的总称,它包 含三个方面的意义: 它不是生来具有的,是通过数学教育和社会环境影响,逐步形成和发展的,即数学素质是教 化的结果,是可以培养、造就和提高的;数学素质是数学内化和升华的结果,单纯具有数学 知识不等于具备一定的数学素质,只是在数学素质形成或提高的基础上,才能使数学素质的 养成和提高有了保证;数学素质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心理品质,由于它是知识积淀内化的结果,因而它具有理性特征;同时它又是潜在的,是通过实践再现的。因此,数学素质影响和左右 着人们对待外界的理性态度。从这个意义上说,也可将数学素质概括为人对自然,对社会的 理性态度,即数学品质。 二、数学素质教育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数学素质教育,就是一种更加注重数学精神的养成和提高,重视应用能力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即更加重视学生“做数学”的教育理念,中学教学主要是打好数学基础,初步掌握数学的语言 和工具,学会一种理性的思维模式,培育一种数学审美情操。 1、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 数学教学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他们良好的心理素质,由此可以看出, 加强实践环节显得至关重要。例如平面的概念,它是平滑无限延伸的面,是由无数个点线组 成的图形,它即是生活中最常见的又是很抽象的一个数学概念,让学生接受起来有点困难。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在教学中,我从生活实践提炼出“可视”的东西,以利于学生接受。比如 一张纸,平放在桌上,它就说明了平面的一个“面”字,进一步看较大的桌面,纸贴在桌面上,桌面大,把纸也包含在里面,解释平面的延展性,平面是无限延展的,不可比较大小的,从 而再讲平面的表示手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再比如说,数学归纳法是用两步法来完成判断与自然数有关的归纳猜想命题的正确与否,把 这两个步骤比喻为攀登无数级台阶的过程,完成第一步,表明我们登上第一级台阶,完成第 二步,表明我们有能力从任意一级台阶登上更高一级台阶,只有这两步都完成了,才能完成 登台阶的工作。对归纳过渡的证明技巧,依据题型,进行全面分析、小结,这样通过比喻、 演示实践、直观教学,使抽象的概念变得有血有肉,这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动口、动脑、 观察、归纳的能力,而且还提高了学生数学的智能素质。 2、培养学生的文化素质 数学教学就是要使学生受到一定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数学素养,达到培养和提高学生文 化素质之目的。 在教学中应体现四个特点:一要面向全体学生,备课讲课既要有统一的要求,又要从学生的 实际出发,区别对待,抓好两头,使尖子生学有专长,后进生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让全 体学生在不同的起点上都得到发展。二要着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能力,把重点转移到发展 和培养学生的智能素质上,以及对学生的自学、观察、思维、记忆、表达、研究和组织能力

素质教育与深化教育改革

素质教育与深化教育改革 英德市青塘镇中学教师吕东 内容提要: 全文分为引言、论述主体(又分为三个部分)、结论等三个部分。 引言:论述实施素质教育的时代背景,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深化教育改革。 论述主体从三个方面具体论述: 首先从深化教育改革的角度分析,论述推进素质教育必须首先进行教育思想观念改革。 其次从四个角度深刻论述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以体制改革为关键:一、深化办学体制改革,促进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二、深化教育投资体制改革,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三、深化人事制度改革,大力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四、通过考试制度改革,创立全新的人才观。 再次,从三个方面分析论述以教学改革为核心推进素质教育。 结论:综述推行素质教育深化教育改革三个方面的关系;展望中国教育的美好未来。 关键词:素质教育改革体制制度 中共中央、国务院在第三次全教会上作出了《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大决定。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以通过深化教育改革,为素质教育的全面推进营造出良好的社会环境。由于实施素质教育是项广泛涉及教育方向、教育功能、教育制度以及教育内容方法等的综合性改革,是涉及到劳动人事制度以及考试制度的社会性变革!深化教育改革是项涉及范围广泛的系统工程。素质教育能否顺利地全面推进,深化教育改革是否成功是其重要一环。 深化教育改革主要解决教育体制问题,建立起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运行机制和体系,是应对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体制创新基础。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以教育思想观念改革为先导,推进素质教育 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必须以教育思想与观念的改革(或者说转变教育思想和观念)为前提,因为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教育的现代化首先观念的现代化。只有教育思想观念的解放与更新,才能使推进素质教育成为自觉的、积极的行动。因此深入推进“以增强质量、加强素质教育”为重点的教育思想、教育观念的转变,是推进素质教育的前奏曲:首先是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作为教育管理机关,应该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办大教育观、全新人才观、课程突破观、综合改革观等,按照“三个面向”的总体要求,以党的教育方针为指针,以提高全民素质为宗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办好所有学校,管好社会教育,实现教育现代化。 各级各类学校作为推进素质教育的主战场,是知识创新、传播和应用的主要基地和重要场所,是培育创新精神和创新人才的摇篮和苗圃。学校在推进素质教育的实践中务必转变办学思想,创立起与“三个面向”相适应的教育新观念体系——民主管理观、科学化管理观、现代化教育观、开放教育观等。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教育文档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高等学校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为了使大学生从高校毕业后,能够自立于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都是以教学活动为主的。正因为如此,各高校长期以来都把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称之为专业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由数十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或教学环节)所组成。在校学生所接受的有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教育占整个课程体系的85%以上,而有关“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只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10%左右的比例。很显然,高等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仅仅发挥“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求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立场和方法为主的非智力因素(含情商、美育)的教育,并把其作为课程教学共同性的教育目标,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除了教学问外,学生的品质、作风、生活、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的合一。”可见,如果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把“授知识和能力之业,解求知和求能之惑”作为在课程教学中的目标,那么,他充.

其量只不过是“经师”而已。只有在课程教学中既进行“授业、解惑”,又结合“授业、解惑”进行“传道”的教师,即做到了 既教书又育人,才称得上既是“经师”又是“人师”。高等学校 素质教育的深入,有赖于一大批“经师和人师合一”的教师的努力。但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却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 这说明了教师要真正做好教书育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高等学校在课程教学中构建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教师为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道”,使自己成为“人师”。 一、构建课程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原则 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是指在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业务教育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含情商、美育教育)和能力训练的一般要求。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包括: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教育的要求;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唯物辩证思维能力训练的要求等。 拟制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对素质教育过程的一种前馈控制。在制订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时,为了增强科学性,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应努力贯彻以下三条主要原则: 1.创新性原则 创新精神既是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高校教师搞好素质教育的必要条件。将素质教育的理念具体落实到各课程的教学实做深入研究和开拓是一项需要高校教师下大力气、践过程之中, 创新的工程。很显然,要构建较完备的课程教学的共性教育目标,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摘要:课堂教学的目标和追求应该聚焦于如何使学生收获素质的提升(传道)、技能的扩展(授业)和知识的增加(解惑),其本质追求是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课堂教学中实施素质教育主要应做好三方面工作:加强教与学的质量评价,制订素质教学大纲,改革教与学的内容和方法。实现知识型向素质型课堂教学转变的关键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利用教师的主导、引导和指导,激活和点燃学生的能动、主动和互动;基于共性,培育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并以“地史学”课堂教学中的部分内容为例,阐述课堂教学中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关键词:素质教育;课堂教学;高等教育;地史学;古生物学 一、为什么课堂教学要重视素质教育 课堂教学与教育和学校具有同样悠久的历史和渊源。然而,长期以来,在教师、学生和教育工作者中形成的思维定势往往是:课堂是传授知识的场所,课堂教学是以传授和学习知识为目的和追求的,教师教授的知识多、学生学到的知识多的课堂教学就是好的课堂教学。显然这种课堂教学定势和评价指标与当今科技飞速发展、知识更新周期不断加快和“以人为本”理念并不完全兼容。在科技发展一日千里、国家对高素质人才求贤若渴的今天,如何从根本上杜绝应试教育和高分低能,回答好“钱学森之问”,高等学校课堂教学的追求和目标需要从思想理念上进一步自省,从评价体系上进一步改革,从教与学的操作层面上进一步提高。 我们认为,高等学校课堂教学不论是对专业基础课和公共课还是对专业课而言,不论是对教师和学生还是对学校而言,它的目标和追求都应该紧紧围绕如何让学生收获更多素质的提升、技能的扩展和知识的增加。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传承是课堂教学的基础,学生整体素质的提升才是课堂教学的本质追求。 大学不单是提供和传授知识的场所,更是启迪智慧、提升素质的殿堂。素质教育既是高等学校人才培养的需要,也是高等学校“以人为本”理念的具体体现。需要特别强调指出的是,高等学校中“以人为本”的“人”和“本”不是教师、教授,更不是校长、书记,而是学生,这是由高等学校的性质决定的。高等学校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必须以学生为中心,培养和造就品德高尚、基础厚实、知行合一、特色鲜明的高素质劳动者是高等学校工作的核心。课堂教学作为高等学校育人的主渠道,在这方面肩负有特别重要的任务。 因此,课堂不仅是学习知识和技能的场所,更是育人的主战场;课堂教学的根本任务不仅是教师教授和学生学习了多少知识,而是通过在课堂内外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学生收获了多少素质的提升(传道)、技能的扩展(授业)和知识的增加(解惑)。学生素质的提升才是课堂教学追求的主要目标。对素质教育型的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对课程内容的安排与取舍、教具的选择与制作、教学方法和教学艺术的优选与运用,不应该仅停留在知识和技能的传承层面上(解惑层面和授业层面),而应该注重育人和有利学生素质提升的高度(传道层面)。如果将高等学校教师的课堂教学划分为念书、讲书、侃书和品书4个层次(见表1)[1,2],高等学校教师只有通过苦练内功,通过自己课堂教学层次的不断提升,才有利于素质教育型课堂教学的实施和推进。因此,素质教育给高等学校的教育和课堂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 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教育是基于知识、技能传授和践行的教书育人工作,它的目标和内容包括3个层次:(1)对知识和技能的记忆、理解和感悟(基层素质);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浅谈初中数学素质教育论文 澄迈三中何永富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人才竞争日益激烈。实施素质教育的目的是:培养更多适应时代发展和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提高学生的素质是数学教育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它以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为目的,以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高素质学生为宗旨。素质教育改革下的数学教学已不再仅仅关注于提高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而更加注重全面提高每一位学生的综合素质。把素质教育渗透于教学来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和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地发展。教师应根据初中数学的教学规律对教学不断总结思考、积极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学水平。 一、优化教学内容 在教学中多设计趣味性较强、与生活接近的内容。课改下的新教材非常注重新的知识来源,知识更趋于直观、有趣,使学生入门便能产生兴趣,这

样学生思维随兴趣应用而生,而思维又需要一定的知识基础。如在一些复习题中列出各种银行标志找出属于对称图形的有哪些,既可以掌握一些数学内容,也可以增长我们的见识。在新课改下进一步研究新教材,认真探求教学方法,根据学生心理特征,科学地驾驶课堂,真正地落实素质教育。在教学中的预习、复习、课后作业也注意让学生多观察,解决生活中遇到的问题。优化的教学内容与表现形式提高了学生兴趣,给教学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二、引导学生培养自学能力 自学能力的培养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可自学能力的培养,首先应从阅读开始,初一学生阅读能力较差,没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教师必须从示范做起,对课文内容逐句、逐段领读、解释,对重要的教学名词、术语,关键的语句、重要的字眼要重复读,并指出记忆的方法,同时还要标上自己约定的符号标记。对于例题,让学生读题,引导学生审题意,确定最佳解题方法。在初步形成看书习惯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接受程度,在重点、难点和易错处列出阅读题纲,设置思考题,让学生带着问题纵身深入和横向拓展地阅读数学课外材料,还

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

小议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和谐统一 笔者在一所山村小学教书,在提倡实施素质教育多年里看见以下几种情况。现象1:我们经常看见运动会时,学生懒洋洋的广播体操动作依旧,许多项目连简单的体育规则都不懂;到了艺术节时,学生只能在晚会上吼几句从电视上学来的流行歌曲,交上几篇毫无章法可言的“书法”作品。现象2:在教学常规检查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教师:一学期即将结束,学生的数学作业连一个练习本都未写满;有些班级只写了四篇作文。问之,则振振有辞:“现在都提倡素质教育,我这也是尽量减轻学生学业负担呀!”现象3:大考过后,部分主管部门总是热心根据考分给所辖区域的学校排名次,成绩高的则“一俊遮百丑”,被认定为办学水平高的学校;“斧击凿,凿入木”,学校为了争取好的排名,每逢期中期末考试结束后,总是要给所有学科的成绩排定座次,据此给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水平定位,据此决定教师绩效奖的多寡,据此评先表模,晋级和确定职称考核等级。 以上几种情况是我们当前教育普遍存在的现象,是教育的遗憾,也暴露出教育的苍白无力。下面,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认识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素质教育是一种理想的教育模式,但不是“全新”的教育模式。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非是重建一种理想的教育范畴,而是教育发展的一个连续过程,是对应试教育进行一个“扬弃”过程,吸收应试教育中一切有效成分,才能在的教育实际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一、必须明确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根本区别

1.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本质区别:应试教育的指导思想是挑选人,而素质教育的指导思想是发展人; 2.应试教育它选择的是适合教的学生,而素质教育强调学生的主体作用。 3.应试教育注重人的共性,忽视人的个性和个性发展,而素质教育兼顾共性和个性,更注重促进人的个性发展。应试教育用单一的。 4.应试教育重知识,以考分论质量,而素质教育重能力,强调全面提高质量; 5.应试教育为适应升学考试之需,教学要求越提越高,教学内容越来越难,学生负担越来越重,偏离基础越来越远。而素质教育重视“基本素养”的提高,力争做到起点要低、面要宽、要求要严、训练要实、方法要科学。 二、必须消除几个错误的认识 1.有人认为素质教育就是“淡化学生分数概念”,甚至取消了考试,使学生“减轻了压力”。其实考试作为教育、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现阶段较好的公平的方法,是必须的,也是必要的。依据认知规律,“学习———考试———再学习———再考试”就是一般人的认知规律。人们的认知除了一定爱好、兴趣之外,同时还得有一种压力,有了压力便有了动力,考试便不失为一种较大的压力。对学生学习能力、学习状况、学生所学知识的评估,采取一定形式的考试仍不失为一种比较耐用的手段。 2.有人认为素质教育不能追求升学率,否则就违背了素质教育的要求,甚至有人将社会和家长对学校升学率的要求看成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障碍,以致大家再也不敢讲追求升学率了。素质教育中的升学依据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考察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如培养学生具

论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

论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 衡阳市与日本资贺县栗东市结为友好城市,衡阳市教育局从1999年开始组织人员与日本进行互访,在访问中我们中了解到日本早在1990年就已基本完成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并做到了以下两点:一是注重以学生为中心,重个性发展,因材施教,二是教师以培养能力为主,使学生自身触动的获取并创造性的运用知识。日本的教育模式与我国目前的双基教育有很大区别,我国虽然早在本世纪80年代中期就己提出了素质教育,但目前仍然处于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过程中,虽然我们对素质教育的开展进行了可贵的探索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目前仍然存在一些问题,需要克服,本文仅就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改革措施谈一些粗浅认识。 1.我国实施素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教育现状是国家重视教育,大力投资于教育部门,在农村兴办了许多所希望学校,尤其是基础教育,超越于外国许多国家,并重视全民素质的提高,大多数学生重视学习,爱学习,有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坚韧不拔的学习毅力,组织纪律性强,教师组织教学比较轻松,但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高分低能的情况,也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厌学情绪,这是由于相当一部分人对素质教育的理解产生了偏差,以至于出现了这样或那样的问题。

1.1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框架 纵观中国当今中小学的教育状况,由于衡量——·所学校,一个班级的优劣,是看其升入高一级学校,特别是升入重点学校人数的多少,所以从学校领导到教师,实际上都是以应试为教学目的的,有的学校仍然依靠单纯的课堂教学去完成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的任务,而且在课堂教学中过多的强化升学应试学科,即便是有的学校想落实素质教育的目标,可是有的家庭对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缺乏应有的理解,仍然自己请家教,强化应试学科,将学生局限于教材的范围之内。比较起来,日本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比中国学生强,例如:在英语的学习上,日本学生的口语,听力能力较中国学生差,但他们拥有的词汇量大,能够看懂大量的外文资料,学习的主动性强,自己想要了解的,自己会主动进行查阅和翻译,中国学生大多数局限于教材的范围之内,对教材钻研得很深,阅读面却不广。因此,尽管素质教育已提倡了近20年,却始终摆脱不了应试教育的框架。 1.2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 有部分人认为抓素质教育就要废除考试,他们说,只要有考试,就有应试教育,并过分强调减轻学生精神压力,对学生的分数实行保密;但是我们都知道考试是培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合格人才和高质量的国民的一种手段,素质教育不是不需要知识教育,也不是不要考试,而是可以改变考试制度,不能用考试这一种模式去束缚学生,如果简单的将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对立起来,反而会造成学生对学业的忽视,甚至会造成教师在具体操作时无所适从,以往行之有效的方法和手段受到排斥和否定。

小学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小学素质教育研究论文 《民族音乐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意义》 【关键词】民族音乐;小学教育;素质教育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素质教育受到广大群众和教育工作者的重视。素质教育的开展,对于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人才至关重要。民族音乐体现了一个民族的精神,承载着华夏儿女的情感寄托,是 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的象征。受西方音乐教育模式的冲击,民族音 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处于音乐教育中的从属 地位,导致我国传统音乐文化的传承与发展举步维艰。教育部颁布 的《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版)》①中提出“以学生发 展为本,以审美为中心,以文化为主线,以音乐为基点”。这一理 念的提出,为音乐教育教学提供了新思路,指明了音乐课程设计的 方向。 一、民乐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必要性 (一)民乐教育是我国小学素质教育的特色体现 (二)民乐教育是对我国传统音乐的传承与发扬 二、民乐教育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作用 (一)增强民族音乐传承意识 (二)培养民族音乐审美观 音乐教育的本质是审美,民乐教育可影响学生的思想、品质及人生观。在多元化的流行音乐的影响下,小学生对民族器乐和传统音 乐作品的了解不足,审美和鉴赏能力欠缺,需要民乐教育培养其音 乐审美观,感知我国传统音乐之美。如在古筝教学中,教师通过聆听、讲解、演奏《渔舟唱晚》,带领学生领会作品中呈现的“落霞 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典雅静谧、婉转柔美的意境美; 《战台风》讴歌码头工人不畏狂风暴雨、波浪滔天,积极勇敢地与

台风抗争的壮美情景;而《春到拉萨》《雪山春晓》《伊犁河畔》 《彝族舞曲》等筝曲展现了少数民族音乐的特点,凸显了异域文化 风情;《打虎上山》则将古筝与京剧艺术融为一体,别有传统的韵味。 ⑤在小学素质教育中重视民族音乐教学,对于小学生形成正确的审 美观具有积极的渗透作用。了解民族艺术、感受传统艺术之美是我 国小学生应有的审美意识。 (三)传播传统文化与精神 民族音乐传承的不只是艺术,更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中国的传统文化与精神以民族音乐的形式再次呈现,是让小学生了解 和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筝曲《梅花三弄》赞美了梅花傲 雪凌霜的气质,赞颂刚正不阿、高洁孤傲的品质与气节;《秦桑曲》 的创作源于李白的《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 归日,是妾断肠时。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表达了妇人对远 方亲人的思念之情;《临安遗恨》表现了民族英雄岳飞被奸臣秦桧所 害囚于临安狱中,临刑前对家人的思念、对奸臣的憎恨、对江山社 稷的忧心和自己报国无门的无奈之情。⑥学生在欣赏民乐、学习乐 曲的过程中,从艺术的视角了解、熟悉传统文化,有利于传统美德 的培养与传播。 三、民族音乐在小学素质教育中的推广 (一)采用多种手段,提升民族音乐教学的魅力 (二)通过三种体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综上所述,我国小学素质教育与民乐教育的关系密不可分。民乐教育应成为小学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深深影响着小学生的 民乐传承意识和审美观念,也承载着中国的历史文化。小学素质教 育阶段恰恰是帮助小学生形成传承音乐文化意识,了解中国传统文 化的良好时机。因此,民乐教育对于小学素质教育有着十分重要的 意义和作用。民族音乐是一座璀璨的宝库,它穿越千年、千锤百炼、底蕴深厚,每一位音乐教育工作者和学习者需要承前启后,不断探索、发掘它的精神文化,以使其焕发出新的光彩。 作者:龙昱冰单位:湖南第一师范学院城南书院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应该首先从课堂教学上予以突破。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就成为当前的首要任务。所谓“高效课堂”就是用尽可能少的时间获取最大教学效益的教学活动。开展“高效课堂”研讨,其指导思想归纳起来就是两个减轻两个提高:减轻教师的教学负担,减轻学生的学业负担,提高教师教学效益,提高学生学习效益。最终达到提高学校整体教育教学质量的目的。这也是建设和谐校园,建设快乐校园的根本要义所在。“高效课堂”主要研讨两大方面,即教师与学生,也就是教与学,是研究主导和主体及二者的关系。教师是学教学、搞教学的,教学就是如何把知识同化在学生身上,以我昭昭使其昭昭的过程。课堂教学中,所有学生并不在同一认识水平上,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会照顾到,一次成功,这就是效率。而有的教师反复讲,这不能理解为诲人不倦,百讲不厌,而只能说明教师的水平问题。教要出效率,出效益,学也是如此。指导学生学习接受知识的方法,引导学生学会思维。有了正确的思维方法,理解得快,接受得快,记忆的也牢固。平常我们谈备课,既要备教材,又要备学生,如何备学生?那就是要清楚学生的基础、思维和接受能力。所以“高效课堂”研讨,必须首先肯定这两个方面,即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二者有机结合,才能出高效。“高效课堂”有科学的量化指标,但总起来说必须达到以下三个要求: 1、明快。一是教师的情绪,要平和,不能过分激昂和低落,让学生在心理上处于兴奋和抑制的最佳状态,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状态是最有利的。二是让学生充满求知的愉悦感,调动起学生的良好情绪,形成互动。三是课堂的节奏感和逻辑性是适合课堂教学内容的。 2、融洽。指整个课堂教师与学生的关系。这个氛围要由教师来创设,从情绪到求知欲的引发,以及整个课堂的感应互动都能体现这种关系。 3、投入少,产出多。这就是效益。我们的课堂,有一点是既定的,就是时间。在这个时间内要研究如何提高效率,不必自设框子,用最少的时间圆满完成任务达到教学目标就是高效。那么究竟如何才能打造出高效的课堂呢? 一、教师方面 1、充分的课前准备我们知道,没有预设的课堂是放任的,也是杂乱无章的,必然也是低效的。要创造高效的课堂,充分用好这四十五分钟的每一秒,充分的课前准备就显得非常重要了。我们不能因为自己预设得不充分、目标掌握得不明确,对于课堂即时生成调控不力而浪费时间。新《标准》针对学生不同年龄段的身心特点,对不同学段的教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浅谈数学教学中的素质教育 数学教学的目的是使学生掌握数学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形成数学能力,发展个性品质和形成科学的世界观,由于长期应试教育的影响,数学教育与整个普通教育一样偏离了素质教育 的轨道,因而使学生的数学素质停留在低层次上,削弱了数学素质的人的综合素质中所占的 成分,因此数学教学的任务不仅不数学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增养,也同样担负着提高学生整 体素质的任务。 一、数学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基本数学学科的基本特点,数学教学可以从多方面、多角度培养学生,促进学生整体素质的 提高,其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数学是学生发展不可缺少的必要准备。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社会文明的进步,对学生的基本素质要求程度也越来越高,特别是数 学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范围和内容正在发展着深刻地变化,在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教育改革中,如何使数学教育的内容更适合未来人才素质的要求,是一个应当引起人 们重视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2、数学是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谨的逻辑性的重要学科 数学高度的抽象性的严谨的逻辑性,决定了数学这门学科在训练学生思维、培养学生能力方 面有着特殊的作用,以往的数学教学在这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适应教育改革的需要, 还应该进一步研究数学教学能力培养的问题,制定出具体的、可扣作的教学方法和评价方法。 3、数学也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 现在社会信息的快速增长,科技的高速发展,竞争的日益加剧,要求培养出的学生不仅有扎 实的文化基础,而且还有敏锐的思考力、强烈的求知欲、广泛的适应力和顽强的意志力,这 些良好的必理品质要通过多种渠道对学生进行教育,而数学无疑是培养学生这些心理品质的 最好学科之一,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通过对数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学生可以学会许 多重要的思考方法。 二、数学素质教育的内容 1、思想道德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应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放在显要位置,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促进 全面发展,由于数学是人类实践活动的结晶,是无数劳动者所创造的精神财富,所以在学生 接受科学家特别是我国科学家在数学领域的杰出成就的过程中,吸取其科学献身精神,增强 爱国主义和民族气节,要利用数字美、图形美、符号美、科学美、奇号美以培养学生的心灵美、行为美、语言美、科学美,要使学生在学习解题时,学会冷静、沉着、严谨的处事品格,形成独立创新意识。 2、科学文化素质教育 数学素质教育要把文化素质与专业素质教育结合起来,构成数学思想方法、数学综合能力是 数学素质教育的核心和最本质的要素,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内容。 (1)要改革数基础知识的教学,过去的应试教育导致的题海战术的教学模式,强调学生的 机械识记,忽视了知识的形成过程和学生的认知结构,素质教育应加强数学概念和数学命题 的教学,注重要领形成过程和定理、公式的推理过程,重视数学知识的形成、发展与问题解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论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 摘要: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必须坚持创新性原则、自然性原则和层次性原则,身教重于言教,注重学生个性化教育,不断加强教材建设,完善课程教学要求,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关键词: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 高等学校学生所接受的教育是专业教育(或职业教育)。为了使大学生从高校毕业后,能够自立于社会,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各专业人才培养的计划都是以教学活动为主的。正因为如此,各高校长期以来都把专业人才的培养计划称之为专业教学计划。在教学计划中,课程体系由数十门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或教学环节)所组成。在校学生所接受的有关专业知识和能力的课程教育占整个课程体系的85%以上,而有关“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只在整个课程体系中占有10%左右的比例。很显然,高等学校要实施素质教育,仅仅发挥“两课”等政治思想教育课程在素质教育中的主渠道作用,还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要求教师在基础课程教学和专业课程教学中,坚持对学生进行以无产阶级的世界观、立场和方法为主的非智力因素(含情商、美育)的教育,并把其作为课程教学共同性的教育目标,贯穿于人才培养的教学活动过程之中。 徐特立先生曾经说过:“教师有两种人格,一种是经师,一种是人师。人师就是教行为,就是怎样做人的问题。经师是教学问的,除了教学问外,学生的品质、作风、生活、习惯,他是不管的。人师这些东西他都管。我们的教学要采取人师和经师二者的合一。”可见,如果教师在课程教学中只把“授知识和能力之业,解求知和求能之惑”作为在课程教学中的目标,那么,他充其量只不过是“经师”而已。只有在课程教学中既进行“授业、解惑”,又结合“授业、解惑”进行“传道”的教师,即做到了既教书又育人,才称得上既是“经师”又是“人师”。高等学校素质教育的深入,有赖于一大批“经师和人师合一”的教师的努力。但是,高校教师队伍的现状却是“经师易得,人师难求”。这说明了教师要真正做好教书育人,并不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高等学校在课程教学中构建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教师为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传道”,使自己成为“人师”。 一、构建课程素质教育目标的主要原则 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是指在具体课程教学过程中,结合业务教育对学生进行非智力因素教育(含情商、美育教育)和能力训练的一般要求。课程教学素质教育目标包括:学生学习的态度、情感、意志、品格等非智力因素教育的要求;学生自学能力、独立思考判断能力、唯物辩证思维能力训练的要求等。 拟制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实质上是对素质教育过程的一种前馈控制。在制订课程教学的素质教育目标时,为了增强科学性,提高素质教育的效果,应努力贯彻以下三条主要原则:

关于素质教育的问卷调查

关于素质教育的问卷调查 第一部分:年龄与背景资料 1.()性别(单选) A.男 B.女 2.您的年龄 3.()教育背景(单选) A.小学 B.初中 C.高中 D.大专 E.本科 F.硕士 G.博士 4.()您的职业(单选) A.学生 B.教师 C.白领 D.军人/警察 E.商人 F.待业 G.其它(请注明)___________ 第二部分:您对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的认识 5.()您认为以下那些选项最能代表当今的应试教育?(多选) A.填鸭式教学 B.堆积如山的作业 C.假期补课 D.一考定终身 E.抹杀学生创造力 F.一味追求升学率 G.其它(请注明)_____________ 6. ()您认为什么是如今的素质教育?(单选) A.注重学生个性发展的教学模式 B.一种靠近欧美的教育体系 C.仅仅是一句口号 D.与实际教育情况脱离的教育理论 E.媒体炒作的噱头 F.其它(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 7.()您觉得现阶段有没有必要实施素质教育?(单选) A.非常有必要 B.有必要 C.无所谓 D.没有必要 8.()家长和学校给学生的学习要求是什么? A.学习优异 B.竞赛获奖 C.综合发展 D.兴趣爱好 E.其它

9.()你对学校推进素质教育有何期待和建议?(多选) 完善项目体系B.完善操作机制C.加大宣传力度D.加强活动场地建设E.开设指导课程 F.其它(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三部分:关于孩子方面 10. ()你认为孩子的压力主要来源于? A.与同学的竞争 B.自我期望值过高 C.对未来的迷茫 D.担心考试成绩和排名 E.其它(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1. ()你认为孩子上学的目的是什么? A.取得好分数,考取好大学 B.与同学更好的相处,增强人际圈 C.享受学习的乐趣 D.增长自己的见识 E.进入社会的踏板 F.其它(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你觉得评价一个学生优劣最重要的标准是什么?(多选) A.学习成绩 B.在校表现 C.人际交往能力 D.思想品德 E.敢于创新 F.其它(请注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对孩子来说最重要的能力是什么?(多选) A. 学习能力 B. 沟通能力 C.自我调节能力 D.道德素质 E.创新能力 F.自我控制能力 G.逻辑思维能力 H.耐挫能力I.良好的心理素质 18.()孩子所报的培训班类型 A.文化课 B.舞蹈班 C.钢琴班 D.音乐 E.机器人 19.()孩子培训班年花费 A.3K以下B.3K-5KC.5K-8KD.8K—1WE.1W+ 20.()您认为孩子动手能力怎么样 A.一般 B.好 C.较好 D.非常好

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开题报告

“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课题研究 --开题报告 兰西县红光中学 一、课题研究的背景、意义和价值 (1)传统教育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小学数学教育在“应试教育”模式下,偏重于知识的传授,课堂教学围绕考试转,学生围绕分数转,把学生当成知识的容器,教育存在片面追求升学率倾向。这种应试教育模式存在较多的弊端,脱离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要,以应付升学考试、追求片面升学率最大化为根本目的,重筛选轻培养。在培养学生的素质上存在极大的重重轻轻现象和片面性,重升学率轻学生社会就业和终身发展,重现实考试分数轻学生素质潜能开发,重智育轻学生全面发展,重考试科目轻免考科目,重学科课程轻活动课程轻社会实践,重知识记忆轻能力发展、智力的开发和非智力因素的培养,致使学生知识结构残缺,文化眼界狭窄,个性和素质畸形发展,求实求新精神和动手动脑能力缺乏;把学生封闭在狭窄的生活空间里,除了苦读还是苦读,为分数而拼命,排斥兴趣、爱好、特长,忽视学生个性的发展。在教育上违背教育规律和制度、规范,搞死记硬背,满堂灌,大运动量,题海战术,加班加点。应试教育导致学生负担加重、身心健康受到损害,不能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不能使学生兴趣、爱好和特长得到发展,更不能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2)新课改对数学课堂教学提出的要求 进行新课程背景下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改革,必然要涉及两个方面:教学观念的改变和教学策略的更新。数学教学观是数学教师关于

数学教学的本质以及学生数学学习认识过程的一种认识。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动与共同发展的过程。数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水平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之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向学生提供充分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学生是数学学习的主人,教师是数学学习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3)我校教师要求改变数学课堂教学现状的迫切希望 纵观小学数学课堂教学现状,还依然存在以下几个主要弊端:①重“教”轻“学”;②重结果,轻过程;③重知识掌握,轻探究能力;④重智力因素,轻非智力因素。面对陈旧的课堂教学模式,面对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我校教师都迫切希望改变如今的课堂教学现状,提升教育教学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创新精神及探究能力的整体提高,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地发展。 为此,我们申报了教育部中国教师科研基金“十二·五”国家重点规划课题《教学多样化与素质教育》研究,力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构建素质教育课堂教学模式,拓宽素质教育途径,丰富德育内容,扩大综合实践活动的范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形成素质教育评价体系,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形成行之有效的学校素质教育模式,大力提高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水平。 二、核心概念 (一)教学多样化

论素质教育中的多媒体教学

论素质教育中的多媒体教学 摘要:在新课程改革过程中,多媒体教具逐渐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并逐步盛行。该文在总结素质教育理论成果的基础上,思考如何适应教育发展的新形势,以期利用多媒体教具切实提高素质教育水平。 关键词:多媒体多媒体教学素质教育 一、引论 “课堂教学是实施质教育的主渠道”,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遵循素质教育的方向,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信息技术是现代科技飞速发展的一个标志。随着多媒体技术走进课堂,许多教师都积极尝试多媒体教学,大大革新了课堂教学的形式。 然而,现阶段的素质教育,在实践探索上依旧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与困境。多媒体课件热热闹闹,而学生的素质却没有真正提高。为何会出现这种状况呢?原因是多方面的。笔者认为,很多教师对多媒体教具存在着偏见和误解。这些教师认为,多媒体的出现只是代替了以往教学的一支粉笔和一张嘴而已,他们怀疑使用多媒体技术教学能否和使用传统方法教学取得一样好的效果,而没有真正理解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教具的价值。这便造成了多媒体教具在课堂教学中无法对素质教育起促进作用。在教学实践中,如果不能有效地利用多媒体促进素质的提升,而只满足于多媒体教育的形式,将不利于现代化人才的培养。因此,本文主要研究如何更好地利用现代多媒体技术促进素质教育。 二、基本原理 (一)多媒体和多媒体教学概论 多媒体是上世纪90年代发展起来的新技术。它是一种把文本、图形、形象、视频图像、动画和声音等运载信息的媒体集成在一起,并通过计算机综合处理和控制的一种信息技术。多媒体技术是信息领域的又一次革命,其应用非常广泛。 多媒体教学是现代社会经济、科学技术与教育发展的产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实施课改和开展课题研究的需要,是提高教师自身业务素质的需要,是优化课堂教学过程的需要。 如今,在多媒体教室中,多数教师是采用Powerpoint等软件,教师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制作反映教学内容的幻灯片,在课堂上采用电子板书的形式辅助授课。比较传统的教师利用黑板、粉笔、教案等,在一般教室进行授课的教学方式,多媒体是利用投影仪、计算机、网络等多种现代媒体进行授课的一种新的教学方式。 (二)多媒体教学方法的优势

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素质教育在我国的实施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中文摘要实施素质教育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人类文明进入世纪的今天素质教育观念已经逐步成为社会各界人士的共识。素质教育自从世纪年代被提出以来一直是教育界广泛关注的热门话题成为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旋律。时至今日我国对素质教育的讨论、研究和实践仍旧方兴未艾素质教育依然是各级各类学校谈得最多的一个话题。从实施素质教育的现状来看客观上讲形势较好但喜中深忧。无论是理论研究工作者还是工作在第一线上的教师经过多年的摸索与试验提出了许多符合教育规律有利于素质教育顺利开展的建设性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然而所取得的成就固然令人鼓舞但我们不能不正视存在的问题。实施素质教育的多年来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暴露出诸多困惑、不足与缺陷。目前“素质教育”喊得山响但应试教育抓得严实这是许多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真实写照。特别是面对升学率这一硬指标时素质教育显得异常脆弱与不堪一击不能不令人掩卷深思。其对我国教育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产生了许多负面影响和挫败直接影响了人的全面发展和教育质量的提高。本文写作的意图是从我国当前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入手重新审视与反思阻碍素质教育推进的原因并就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措施作进一步的探究旨在为我国素质教育的理论体系建设提供一种思考维度为素质教育实践探索做一些有益的尝试以期对我国素

质教育的理论建构与实践探讨提供有益的借鉴与启示。文章分为四个部分山东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第一部分对素质 和素质教育的概念作了再辨析。首先通过对相关概念的界定明晓素质教育的真实内涵。过去我们在素质教育实施中认识上的困惑与素质教育概念不清有着很大的关系。因而概念的厘定成为研究的首要任务。接着对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素质教育与全面发展教育素质教育与现代教育作了比较分析通 过其关系辨析使我们进一步了解和把握素质教育的实质。第二部分论述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必要性。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教育发展的客观规律以及人的身心发展的内在需要三个方面 着重指出了实施素质教育是时代的呼唤是建设和谐社会的 客观需要是贯彻科教兴国战略的重要举措是个人成长和发 展的内在需要。它符合教育的基本规律代表了我国教育发展的基本方向体现了我国教育发展的趋势。第三部分阐释了我国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从正反两个方面进行了中肯的分析。在回顾我国素质教育发展所取得成就的基础上从对素质教育的认识和实施两个视角客观地分析了当前学校落实素 质教育过程中出现的主要问题并对存在问题的原因从教育 观念、师资素质、社会环境和教育评价四个方面进行了追问。第四部分探讨了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具体措施。这部分是进行本课题研究的主要意义所在。针对我国目前素质教育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文章从素质教育观念的转变、教师素质的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