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廷涛同志基本情况简介

陆廷涛同志基本情况简介

陆廷涛同志基本情况简介

陆廷涛,男,布依族,1977年10月生于贵州省平塘县谷硐乡,2002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7年9月至1999年3月在贵州省平塘县谷硐小学任教;1999年3月至2003年9月在平塘县谷硐乡教育辅导站任业务员、会计(其间于2001年9月至2003年9月兼任平塘县谷硐九年制学校副校长);2003年9月至2006年9月在平塘县谷硐九年制学校任校长;2006年9月至2008年9月在平塘县卡罗乡中心学校任校长;2008年9月至2009年11月在平塘县教育局工作(其间于2008年9月至2009年4月兼任平塘县卡罗乡中心学校校长;2008年10月至2009年11月任平塘县教育局办公室负责人;2009年3月至2009年11月兼任平塘县教育局计财中心主任);2009年11月至今在平塘县通州中学任校长(2010年7月至今兼任通州中学党支部书记)、中学一级教师、州级骨干教师。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 关于杨善洲的事迹(一) 杨善洲同志几十年如一日,无论是在职期间还是退休以后,他始终坚 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把党和群众的利益放在个人利益前面,淡泊名利,始终公而忘私、廉洁奉公,永葆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本色。 从担任县领导到地委书记,杨善洲从20多岁起就把自己的根牢牢扎在 群众之中。他一年里大部分时间都在乡下跑,很少呆在地委机关。保山有5个县,XXX个乡,每一个乡都留下了杨善洲的脚印。龙陵县木城乡不通公路,是最远的一个乡。他上任不久,便徒步4天进入木城乡。为提高亩产解决群众温饱,他亲自试验“三岔九垄”插秧法。直到现在,保山当地群众插秧 还沿用这个方法。他还推动了“坡地改梯田”、“改条田”、改籼稻为粳 稻等各种试验田。1978年至1981年,杨善洲事迹保山的水稻单产在全省一直排第一,1980年,全国农业会议在保山召开,保山获得“滇西粮仓”的 美誉,杨善洲则被人们称作“粮书记”。 工作35年来,杨善洲始终艰苦朴素,两袖清风,常年住在办公室旁一 间10多平方米的小屋里,从不占公家一点便宜。他下乡,总像一个三人战 斗小组,司机、秘书,一辆212吉普,其他随员一个不要。上路,直奔田头。碰上饭点,老百姓吃什么,他吃什么,吃完结账,绝无例外。走到哪里, 看到困难的人家缺衣少被,遇上哪个群众买种子、买牲口少钱,他就从自 己兜里往外掏。有人劝他不必,他说:“我是这里的书记,老百姓有困难,我能看着不管吗?”

1988年X月,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岗位上退休,为实践“帮家乡办 点实事”和“只要生命不结束,杨善洲事迹简介服务人民不停止”的诺言,婉拒到昆明安享晚年的邀请,执意回到家乡施甸县义务植树造林。他把建 林场与造福群众结合起来,每年无偿为村民提供林柴,为6个自然村修通了公路,为8个自然村架通了生产生活用电,促进了当地群众脱贫致富。他常常替困难群众买粮食、种子、衣被,先后向省外灾区和为地方经济社会发 展捐款20多万元。艰苦创业20余年,使XX.X万亩昔日山秃水枯的大亮山 重披绿装,活立木蓄积量经济价值超过了3亿元,同时极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20XX年X月,82岁的杨善洲将大亮山林场经营管理权无偿移交给 国家,并且谢绝当地政府的奖励。 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赢得了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总书记作出重 要指示:“杨善洲同志是党员干部的学习楷模,是离退休老同志的优秀代表。他一辈子忠于党的事业,一辈子全心全意为群众谋利益。他的模范事 迹和崇高精神感人至深。每一个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都要向他学习, 自觉加强党性修养,自觉实践党的宗旨,努力做人民满意的好党员、好干部。”他获得全国绿化奖章、首届中华环境奖提名奖,荣获全国绿化十大 标兵、学习杨善洲先进事迹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 等荣誉称号。关于杨善洲的事迹(二) 在杨善洲的观念里,领导干部不论在什么岗位,都应该时刻牢记为人 民服务的宗旨,都应当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他常常说:“我手 中是有权,但它是党和人民的,它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不能用来办 私事。”

本人政治学习笔记

学习柴生芳先进事迹 8月17日,甘肃省委书记王三运专门作出指示,要求对柴生芳同志的先进事迹要“树立典型、深度挖掘、广泛宣传”。 2002年10月,在留学回国后不久,柴生芳进入甘肃省委办公厅调研处工作。在调研处,他政治立场坚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0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上,紧紧围绕办公厅工作部署和调研处具体安排,兢兢业业,尽心竭力,经常加班加点,高效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作风朴实,团结同志,光明正派。2003年被省委办公厅评为优秀工作者。 2006年,柴生芳主动请缨到“苦瘠甲于天下”的定西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在这里,他实现理想抱负、施展个人才华有了更加直接而广阔的空间。他沉下心来,一干就是八年。 做普通人,主动融入百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了解百姓,知其所想、急其所急。这一点,柴生芳倾其全力去做了。当选县长的第一天,他就立下规矩:开门办公。每天八点钟,只要在办公室,就敞开屋门,请老百姓随便进入。对他来说,群众来说事情,这是“送上门的社情民意”、“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和“送上门的发展点子”。在开门办公的同时,柴生芳更多的时候是主动走出去,一有空闲就奔赴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出门招商、回家下乡”成了他工作的常态。在临洮工作的三年里,他几乎跑遍了全县300多个行政村,写下了29本工作日记。记下了所走过的每一个乡镇、村社和困难群众的情况,以及听到的意见建议和他对发展的思考。他围绕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根据调研情况将所有村分为扶贫示范村和潜力村两种类型,标明发展方向,制作成地图挂在办公室的墙上,天天研究、时时琢磨,逐步形成了精准扶贫的思路。正因为他的努力,临洮县被省上确定为“精准扶贫示范县”。 他常说,“干公事,民生是底线”。为此,柴生芳始终把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作为自己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不遗余力推进各项民生实事的落实。针对多年来城区供热矛盾突出、群众意见大、上访人数多的问题,在县财政十分拮据的情况下,他顶住压力,力排众议,千方百计筹资融资,实施了城市集中供热项目。这是临洮历史上单体工程投资最大的城建项目,总供热面积300万平方米,惠及城区住户3万多户、10多万群众,得到了全县一致好评。 他心里装着全县的民生大事,也装着“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帮扶对象的“小事”。苟家山村是临洮县北部最偏僻、最贫困的村子之一,人均收入仅有1500多元。最初确定县领导联系村时,柴生芳自己“挑”了这个村。两年下来,他帮助联系村硬化道路5.3公里,改造修缮了村小学,新建了村卫生室和文化室,修建了拦水坝,改造危房21户。在他的引导帮助下,几十座养殖暖棚修起来了,中药材种植面积从几十亩增加到上千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了。 在定西的八年,柴生芳先后在陇西县、安定区、临洮县担任领导职务,分管过工业、交通、商务、文化、旅游、城建、执法、环保、开发区建设等工作。最多的时候在安定区,他分管17个部门和单位,工作异常忙碌。但无论多忙,他总是践行着“出门招商、回家下乡”和“开门办公、马上就办”的工作方法,得到干部群众的普遍赞誉。在陇西,他参与筹建了陇西中医药文化产业园,引进了总投资13.5亿元的李氏文化产业综合开发项目;在安定,他推进了安定工业园、定西现代物流园、定西马铃薯循环经济产业园建设,促成了中国(定西)西部汽车城、远梦建材城等项目的签约落地。在临洮,他主持推进百万亩土地整理、城区管道燃气输配工程等一大批项目,临洮军民合用机场、洮河大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工程等99个打基础、利长远的项目列入“全国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实施方案”等国家和省市规划。一个个项目,就是一个个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巨大引擎,就是一条条造福百姓的福泽之水。 他坚持今日事、今日毕,经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地工作。临洮县政府多人回忆说,经常能看见柴县长办公室里凌晨12时以后还亮着灯。平时的工作中,除了外出考察、下乡调研和

采购中心工作总结

采购中心工作总结 采购中心自2012年6月初成立,岗位设置:主任岗一名(兼职),副主任岗一名,采购员岗二人,主要责任分工: (1)采购中心主任负责全面工作,制定采购管理办法、部门职能职责、岗位职责、请款流程、报销流程、计划审批流程设计各种表格、表单及组织对供应商进行评审、评估等。 (2)采购中心付主任负责部门日常管理、各项管理制度的落实、市场调研、供应商的选择、大宗商品的价格比对、合同管理、月计划完成情况记录及按照企业标准体系的要求,负责本部门综合管理体系的有效运行。 (3)采购员岗负责采购计划或申请实施采购、配送工作,对所采购材料质量、数量核对工作,原则上谁采购谁负责。 具体分工:柴宝贵同志负责请款流程、报销流程及园区物业部材料采购工作,李艳兵同志负责园区物业部、热力中心劳保、办公用品、机关办公用品及热力中心材料采购工作。 短短的五个月时间里,我们有欢笑、有泪水、有小小的成功,也有淡淡的失落。总之,我们觉得所从事的工作是有意义的,有价值的,有收获的。在工作上我们秉承团结、正直、热情、负责公开透明的态度。我们树立“努力为公司节约一分钱”的观念,积极落实公司及各事业部编制的各项材料采购、劳保及办公用品采购计划,坚持以质量为前提条件,“同等质量比价格,同等价格比服务,最大限度为公司节约成本”的原则。在公司领导正确领导和支持下,在公司各事业部

同仁的积极配合下,较圆满的完成了所承担的材料采购及各项采购任务,现将主要工作总结如下: 一、采购中心成立后,先立规矩,立下规矩确定方圆,首先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什么时间做,以及监督回馈,具体做法是制订了《物品采购实施办法》、《采购中心部门职能职责》及人员《岗位职责》,同时还制定了《材料采购请款流程》,《材料采购报销流程》,《计划审批流程》,结合实施公司制定的《合同管理办法》,《资金管理制度》,《资产管理制度》,统一了公司《办公用品月采购计划审批表》,《材料月采购计划审批表》,《劳保月采购计划审批表》和《急件办公用品申购单》以及《急件材料申购单》;建立了《供方资质评审表》,《合格采购供应商评估表》,《合格供方一览表》以及询价比价《价格对比表》做到管理有规范,工作有标准,操作有程序,采购人员在短期内进入角色,按照公司要求,对供应商进行甄选,由过去坐等送货与委托采购变为市场选购,货比三家,同时将采购物品送货至所需部门,在最短时间内实现与材料需求部门在计划、询价比价、采购、交接验收、财务报账等环节的无缝对接,降低了费用,保证了供货质量和需求。 二、加强对计划实施控制,首先是与公司本部各相关部门、各事业部进行沟通,其次是走出去对商品市场及供货商进行摸底调查,中心成立五个月以来,以多种形式考察市场(如:网络查询、电话联系、实地考察),在短短不到五个月时间里,先后走访了三家机电商贸公司,三家阀门生产厂家及供应商,两家钢铁贸易公司,还有三家安全

道德讲堂主持稿范文

道德讲堂主持稿范文 纵观五千年的中国可谓“道德之邦”。几千年前,道德的种子便撒在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上,生根发芽、抽枝吐叶,开出千姿百态的花。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今天,这片道德文化底蕴丰饶的土地上更是孕育出“道德讲堂”。下面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道德讲堂主持稿范文,供大家参考。 道德讲堂主持稿范文(1) 各位同仁、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欢迎来到道德讲堂!道德讲堂,讲述身边好人的道德故事,我是主持人。 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是我们国家丰厚的文化宝藏,数千年来,它一直是中华儿女精神世界的支柱,今天,我们相聚在道德讲堂,用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事教身边人,就是要用道德的力量,激励自己,道德的阳光温暖心灵,让好心在道德讲堂滋长,积小善为大善,积小德为大德,不断提升个人道德素养。我们真诚的希望,今天来到道德讲堂的每一个人,都能成为道德的传播者、实践者和受益者。 今天,我们道德讲堂的主题是:敬业奉献——我们的价值观。共有9个环节,分别是问自己、唱歌曲、学模范、诵经典、悟字理、发善心、行善事、敬道德和送吉祥。

现在,让我们走进今天的第一个环节“静默省心”。 (音乐声起) 请大家将右手轻轻贴在自己的胸口,微闭双眼,调整心情,放空思绪,俯视自己的内心,作一次灵魂的反省自问:(主持人用轻缓柔和的语气读出以下文字) 是否时时处处真诚处事、真诚待人,有没有做过违背良心的事?是否时时处处真情服务、爱岗敬业,有没有怠慢工作?是否时时处处铭记职责、坦荡无私,有没有损人利己,知行不一,推诿扯皮,敷衍塞责? 接下来,进入第二个环节“唱歌曲”。请全体起立,大家齐声同唱一曲《为了谁》。(放音乐,PPT显示歌词) 泥巴裹满裤腿/汗水湿透衣背/我不知道你是谁/我却知道你为了谁/为了谁为了秋的收获/为了春回大雁归/满腔热血唱出青春无悔/望穿天涯不知战友何时回/你是谁/为了谁/我的战友你何时回/你是谁为了谁/我的兄弟姐妹不流泪/谁最美谁最累/我的乡亲我的战友/我的兄弟姐妹/姐妹 谢谢大家,请坐。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三个环节——学模范。

柴生芳事迹

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 柴生芳1969年出生于甘肃庆阳宁县一个农村家庭。自幼聪颖勤奋的他,是四乡八里十分有名的好学生。家庭经济的困难激励他更加发奋地读书,1986年高考,他以庆阳地区文科状元的优异成绩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考古专业。在那里,他度过了四年充实而美好的大学时光,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而且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成为老师、同学眼中积极、刻苦、朴实,有责任感和担当意识的好学生。 毕业后,柴生芳被分配到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工作,在这里他迅速成为重要的业务骨干,参加过不少重要的考古发掘和研究。1997年5月,柴生芳从考古所停薪留职,赴日本自费留学。到日本后,他边辛苦打工,边刻苦学习,凭着顽强和勤奋,获得了神户大学艺术史学专业硕士和文化结构专业博士学位。其间,他仅用了2年时间,就取得博士学位。这在日本极其罕见,因为,一般需要3到7年。 在日期间,即便学习非常紧张,生活十分艰苦,柴生芳仍以极大的爱国热情参与社会活动。1998年他当选为神户地区中国留学生学友会副会长,2000年当选为会长,以及神户地区华侨总会理事。他先后成功组织了长江流域大水灾、台湾地区大地震的募捐活动,组织了留学生集会抗议日本右翼分子否认南京大屠杀等重大活动。他发起开展了“敦煌·丝绸之路的伙伴们”植树活动,组织日本神户华侨总会“中国西部大开发考察团”赴甘肃考察。 在日本,文化结构是研究前景非常看好的学科之一。加上柴生芳在神户中国留学生时期的工作成绩显著,毕业前夕

邀请他继续留在日本就职的朋友很多,神户大学也希望他留校。但是柴生芳心里放不下祖国,更放不下家乡。面对同样来自北京、上海、澳门、香港等地的邀请和优厚待遇,柴生芳不为所动,毅然回到生他养他的黄土地。 2002年10月,在留学回国后不久,柴生芳进入甘肃省委办公厅调研处工作。在调研处,他政治立场坚定,在思想上和行动上始终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坚决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省委的决策部署,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于2004年6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工作上,紧紧围绕办公厅工作部署和调研处具体安排,兢兢业业,尽心竭力,经常加班加点,高效完成了组织交给的各项工作任务。作风朴实,团结同志,光明正派。2003年被省委办公厅评为优秀工作者。 2006年,柴生芳主动请缨到“苦瘠甲于天下”的定西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在这里,他实现理想抱负、施展个人才华有了更加直接而广阔的空间。他沉下心来,一干就是八年。 做普通人,主动融入百姓的同时,更重要的是了解百姓,知其所想、急其所急。这一点,柴生芳倾其全力去做了。当选县长的第一天,他就立下规矩:开门办公。每天八点钟,只要在办公室,就敞开屋门,请老百姓随便进入。对他来说,群众来说事情,这是“送上门的社情民意”、“送上门的群众工作”和“送上门的发展点子”。在开门办公的同时,柴生芳更多的时候是主动走出去,一有空闲就奔赴田间地头,了解群众生产生活状况。“出门招商、回家下乡”成了他工作的常态。在临洮工作的三年里,他几乎跑遍了全县300多个行政村,写下了29本工作日记。记下了所走过的每一个乡镇、村

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人教版)新编同步练习:感受生命的意义1

七年级上学期《道德与法治》(人教版)新编同步练习:感 受生命的意义1 一·基础过关 知识点一·生命的追问 1.人的一生应当这样度过:当回忆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愧;在临死的时候,他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这句名言体现了( ) A.生命的意义建立在人类共同需要的基础上 B.生命的价值在于解放斗争 C.生命的价值在于做一些伟大的事业 D. 我们人生的度过方法 2.古罗马著名政治家·哲学家西塞罗说:“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这里“生命延长”指的是〔) A.对社会的贡献 B.珍惜生命,延长生命的时间 C.不轻易放弃生的希望 D.肯定·尊重·悦纳自己的生命 知识点二·发现我的生命 3.“树叶繁茂,寻不到完全相同的两片树叶;人海茫茫,找不出没有任何差异的两个人。”这说明( ) A.生命来之不易 B. 每个人的生命都是独特的 C.生命是珍贵的 D.生命属于我们只有一次 4.每个人的生命都是有价值的。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下列能体现我们人生价值的是〔) ①每天回家后,如果父母没到家,我就为他们做好饭等他们回来 ②同学遇到困难时,我能尽我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给他们带来快乐 ③路上遇到坏人欺负他人时,我会赶快走开,以免惹祸上身

④朋友烦恼时,我会劝说他们,让他们摆脱不快的阴影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①③④D.②③④ 二·能力提升 知识点一·生命的追问 1.2014年8月,中国男队首次获得第41届世界国际象棋比赛奥林匹克团体锦标赛冠军,打破了欧美人对男子奥赛长达87年的垄断。“能为祖国争取荣誉,这是我们最骄傲的时刻。”男队员的冠军宣言体现了生命的价值在于〔) A.追求物质享受B.追求健康长寿C.对社会的奉献D.追求金钱荣誉2.“我有很好的身体条件,我是O型血,百年后烧掉就浪费了,如果遗体捐献能为医学事业做贡献,能为别人延续生命,只要有用就全捐。”2015年3月17日,龚全珍老人郑重·坚定地签下了遗体捐赠自愿书。她的言行让我们感受到〔) A.人应在对社会的贡献中提升生命价值 B.人因不同的社会角色负有不同的责任 C.帮助他人是为了获得良好的社会声誉 D.承担责任往往伴随着获得回报的权利 知识点二·发现我的生命 3.某班围绕“生命的意义”召开了一场讨论会。下列观点不可取的是〔) A.小丽:生命的意义来自我们对生活投入自己的精力和时间 B.小康:追求生命的意义未必要做惊天动地的大事 C.小明:长大后我们才能去追求生命的意义 D.小华:在分担困难和任务·分享经验与快乐中可以实现人生的意义 4.临洮县县长柴生芳因劳累过度猝死。十几年来,柴生芳工作在第一线,书写了对国家和人民的无限忠诚。柴生芳的事迹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人生价值不在于索取,而在于奉献 ②努力干好本职工作,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③成就有意义的人生,从当官做起 ④我们要好好学习,使自己成为社会的栋梁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三·经典考题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 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推荐阅读:演讲稿:以杨善洲为镜子 href="/yanjiang/html/yanjiang_20XX041 6100408_" target=_self>学习杨善洲精神演讲稿:以杨善洲为镜子 原中国共产党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20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国共产党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

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XX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XX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XX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柴生芳事迹材料

人民的好县长柴生芳 ——临洮县县长柴生芳同志先进事迹 2014年8月15日凌晨,连续工作17个多小时的临洮县县长柴生芳同志因劳累过度,诱发心源性猝死,在办公室不幸去世,年仅45岁。8月18日,从临洮到定西沿途几十公里上万名老百姓自发涌上街头,打着“人民的好县长柴生芳”“焦裕禄式的好干部”的横幅,依依不舍地含泪为他送行。8月26日,中共甘肃省委决定,追授柴生芳同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号召全省广大党员干部向柴生芳同志学习。 知民意暖民心的海归博士。学业有成的柴生芳,怀着回报家乡的愿望回到甘肃,主动申请到“苦瘠甲于天下”的定西去做一些实实在在的事。作为一个留学归来的博士,为了尽快了解基层、融入百姓,“出门招商、回家下乡”成了他工作的常态。在临洮工作的三年里,他几乎跑遍了全县300多个行政村,写下了29本工作日记。每次下乡前,他都要提前做足功课,详细查阅村上的人口、耕地、贫困状况、发展历史等资料,甚至在笔记本上亲手画出地图。临洮县窑店镇翻山村支书胡兴亮动情地说:“柴县长对我们村的情况非常熟悉,让我这个村支书很惊讶,真是把群众的事放到自己心上了哩。”柴生芳下乡不管路有多远都要亲自去看看,车能去的车去,车去不了的就是步行也要去。临洮县南屏镇康家沟村一个只有12户村民的村民小组,因路途遥远、交通

不便大家都不愿意去被人们称为“划不着山庄”,柴生芳却徒步4个多小时,入户走访了住在半山腰的8户群众,准确掌握了村里的实情。当地的群众和他开玩笑说:“县长都到我们庄子上来了,我们再不能叫划不着了”。柴生芳进村入户不是走一走看一看就完事,而是一路走、一路看、一路问、一路记,直到把村上的资源秉赋、产业状况、村情民意都搞清楚才离开。辛店镇苟家山村文书刘新民说:“柴县长每次到村里来,不是走一家两家,而是挨家挨户转,看见田间地头有人,就赶紧过去,除了问生产生活上的事,还会问群众有啥意见,每次都很认真地记。”翻开他近年的工作日志,密密麻麻地记满了张家3头牛、李家地2亩之类的农家流水账。为了真正融入百姓,他穿着“老土”衣服,说着本地土话,在群众眼里就是个地道的临洮人。曾赶往60公里外为柴生芳送行的辛店镇苟家山村村民苟胜利说:“他进门一屁股就坐在我家的烂沙发上,一点没啥官架子”。即使在办公室,他也长期坚持“开门办公”,随时接待来访群众,他经常说“不能和群众之间隔堵墙”。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下来,柴生芳对全县323个行政村的情况了然于胸,在一件一件解决群众具体困难的同时,围绕落实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逐步形成了精准扶贫的思路,提出了“五个到村到户”的思路和“规划到村、帮扶到户、责任到人”的机制,根据调研情况将所有村分为扶贫示范村和潜力村两种类型,标明发展方向,制作成地图挂在办公室的墙上,天天研究、时时琢磨。正是因为他的努力,临洮县被省上确定为

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

杨善洲同志的感人事迹在媒体上报道后,引起社会各界强烈反响,胡锦涛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要求广大党员干部向杨善洲同志学习。 最近xx公司党组和xx党委关于开展向杨善洲同志学习活动的通知精神,在全系统全面开展自查自纠活动等要求,本人通过集中学习和自学,深入了解学习了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 通过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员杨善洲同志的先进事迹,我深受感动。 今天,我们召开专题民主生活会,学习杨善洲同志精神,我结合近段时间的学习,我有以下体会,与大家分享。 我们要学习杨善洲同志一辈子淡泊名利、两袖清风、一尘不染的工作作风。干部手中的权力是党和人民的,只能老老实实用来办公事。杨善洲同志要求干部很严,要求自己更严,从没吃过一顿免费的饭,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违背原则的条子。他是一个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廉洁奉公的人民公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和基层管理干部,我认为最须要学习的是杨善洲同志的“五种精神”,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带好头,起好表率作用。活动开展以来,自己认真学习各级领导讲话和有关文件、资料,按照活动安排要求,认真回顾了自身工作,特别是对照“四优”党员要求、对照党员先进性标准和党的先模人物的表现、对照优秀党员的先进事迹、对照同志们提出的意见和自己的工作职责,进行了深刻地反思,查摆了自身问题,看到了不足,找到了差距,增强了发展的紧迫感和自觉性,制定了整改措施。 一、个人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对照《新时期共产党员先进性标准要求》等内容,我本人已经认识到的突出问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政策理论水平不够高。虽然平时也比较注重学习,但学习的内容不够全面、系统。对政治理论钻研的不深、不透。对很多新事物、新知识学习掌握的不够好,运用理论指导实践促进工作上还有差距。 2、全局意识不够强。有时做事情、干工作只从自身业务或本单位业务出发,对上级组织作出的一些关系企业发展全局的重大决策理解不透,尽管也按领导要求完成了要做的工作,心理上还是有一些其他的想法。 3、创新意识不足,有自我满足情绪。对新知识、新技术的学习上热情不够。表现在工作标准上有时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 4、工作方法有时不够恰当,不够策略,特别是对待同志的批评和同事正确的指导及批评,

杨善洲先进事迹及个人简介

《杨善洲先进事迹及个人简介》 坚守信念绿染大亮山 --记保山市人大代表、原保山地委书记杨善洲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和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XX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XX年被评为全

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XX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XX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同志于XX年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第二篇: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 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XX),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

学榜样心得体会

学榜样心得体会 学榜样心得体会根据要求,本人于XX年10月27日中午收看了《践行“三严三实”的好榜样》电视系列专题片。这套党员教育电视系列片,记述了24位优秀共产党员的真实的感人事迹。通过观看专题片,使我们的心灵受到震撼,思想受到净化。他们艰苦朴素、廉洁奉公的务实作风,心系群众、忘我付出的公仆情怀,严于律己、严于用权的党性观念令我们深思和学习。 作为一名基层环保工作者要自觉践行“三严三实”,把“既要金山银山也要绿水清山”落到实处。加强自身道德修养,做一个高尚的人、纯粹的人、脱离了低级趣味的人,自觉坚守精神家园、坚守人格底线。当今时代,知识的更新速度加快,我们必须站在知识发展前沿,加强学习、刻苦钻研、严谨笃学,不断充实、拓展自己。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要牢记使命、不忘初衷,努力做改革的奋进者,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柴生芳对自己要求很严,从不接受他人财物,甚至使人觉得到了不近人情的地步。他经常说:“如果我爱财,我就不从国外回来了。”他坐的车上,除了雨鞋、雨衣、草帽、茶杯、笔记本外,再无他物。柴生芳反复叮嘱妻子祁雪莉:“随便收别人的东西,咱们就离婚”。这个底线,他俩一直在坚守。“宁可清贫自乐,不可浊富多忧”,这是柴生芳的座右铭,更是他对清白做人、清廉为政的恪守。

作为一名党的基层干部更要牢记宗旨,心中装着党纪国法、胸中揣着制度、头上悬着规则、手上把握尺寸,把发展放在第一位,经常深入基层,了民众的诉求,不自以为是,不自私自利,不假公济私,不中饱私囊。要心存敬畏、手握戒尺,慎独慎微、勤于自省,遵守党纪国法,做到为政清廉。 学榜样心得体会26日晚上,我认真观看了由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央电视台联合制作的“两优一先”、“两学一做”特别节目《榜样》专题片。片中的人物和单位都是今年七月一日受到党中央表彰的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和先进基层党组织代表,他们是各行各业的优秀代表,他们的事迹让人感动,给人鼓舞,催人奋进。 习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提出,要求全体党员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对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我觉得,这些榜样就是用事迹行动诠释和践行了习总书记“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的要求。 湖北省五峰土家族自治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罗官章,他是一位老党员,是一名基层干部的优秀代表。在退休后,他能放弃县城相对舒适的生活条件,主动把组织关系转到生

陶振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陶振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陶振华,男,汉族,出生于1929年2月 14日,山西省运城市永济县虞乡镇清华村人,1956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1949年4月至 1955年12月,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六十六军一九六师五八八团五连、侦查连、工兵连先后任战士、通讯员、副班长、班长、副排长等职,期间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1973年9月至1974年7月任雪山公社副书记、1974年7月至 1979年1月任雪山公社书记。与天斗与地博,誓让天堑变通途上世纪70年代,雪山公社是玛沁县10个公社当中唯一不通公路的地方。雪山公社到玛沁县有86公里,途径东倾沟公社,雪山公社到东倾沟公社有57公里是不通公路的,只有一条上世纪40年代采金人踏出的羊肠小道供当时的雪山人出行。这条羊肠小道位于九牛峡谷,因雪山人为通往外界,给当时马步芳的淘金人(也有一种说法是给外国的淘金人)送上9头犏乳牛作为报酬,在阳柯河峡谷内修建的一条长达18.6公里的羊肠小道而得名。这条羊肠小道被当地的人形象地称之为“天路”,在这条路上,很多地方人们只能四肢并用攀扶爬行,牲畜也在人们的催赶下才能通过。遇到雨雪天气,只能望天兴叹。特别是在冬天,河道结冰,山坡沟壑流水形成冰瀑,行走在上面,稍不留心就会跌落谷底,危险至极,修建一条通往外界的公路成了雪山祖祖辈辈人民迫切的愿望。当陶振华于1973年9月任雪山公社副书记,初次踏上这条“天路”时,就见识了它的狰狞与险峻,再了解到在这条路上每年都会发生过牲畜跌落峡谷,更有好几个危重病人因未能及时就医死亡事件后,他暗下决心:

只要自己活着,一定要修一条通往外界的路,让生活在当地的人走出大山。就这样,在陶振华的带领下,雪山公社的干部群众展开了第一场与贫困较量的战斗——那就是修路。陶振华深知想要烧起并烧旺“修路”这把火,很难!在没有资金、没有设备、没有技术的前提下,仅靠人力去修建公路,大家想都不敢想,更别说是参与修路。为了让世代放牧为生的草原儿女放下牧鞭,拿起铁锹,参与到即将开始的修路大业中,陶振华上任初期,在公社干部的带领下开始入户调研了解社情现状,但只字未提关于修路的事,因为他怕,怕他初来乍到就提出“修路”,会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只能循序渐进,慢慢引导。在一年多的时间里,陶振华带领所有公社干部分组对公社所辖900多牧户进行走访摸排,了解家庭人口、收入、生产生活、牲畜养殖、草场资源等情况,并登记造册。在摸清了公社家底后,陶振华内心极不平静,当外界正在如火如荼,“大兴土木”地搞建设谋发展时,大山深处的雪山人依旧重复着父辈们恒古不变的传统的,甚至是原始的生活方式,在海拔四千多米的高寒缺氧环境下,生存本身就是件难以想象的事,但雪山人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般生活在这片土地上,了解到雪山人民生活现状后,陶振华更加坚定了要修路的决心,当陶振华将修路计划上报给县委和县革委会后,因经费、人员、物资等原因,修路没有得到落实,但陶振华仍旧不改初心,笃定心思要修路。经过多次沟通,反复做思想工作,在获得时任公社副书记秋保等多名公社干部的支持后,1974年夏天,公社党委和革委会先后两次召开公社三级干部会议,成立了“东雪公路”指挥部,陶振华担任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 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 杨善洲(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1991年6月被云南省委省政府授予“优秀共产党员”称号;1999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全国十大绿化标兵”提名奖;2000年12月被全国环保总局授予“全国环境保护杰出贡献者”;2002年被评为全省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2004年10月被评为全国老干部“老有所为”先进个人。 2010年5月5日,杨善洲同志把保山市委、市政府为他颁发的20万元特别贡献奖中的10万元捐赠给保山第一中学,另外10万元将捐赠给大亮山林场。 杨善洲同志于2010年10月10日15时8分因病医治无效,在云南省保山市人民医院逝世,享年83岁。 杨善洲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人们真正体会到杨善洲造林之举的功德无量是在这场百年一遇的旱灾中。 2010年春天,已持续半年的干旱让云南很多地方群众的饮水变得异常困难,施甸县大亮山附近群众家里的水管却依然有清甜的泉水流出,他们的水源地正是大亮山林场。近些年,随着大亮山植被状况明显改善,山林的水源涵养功效得以很好发挥,附近村委会架起水管,将泉水从林场引到村里,通到各家各户,村民再也不用为吃水犯愁。受旷日持久的干旱影响,水管里的流水较之以往细小了很多,但足以让附近的村民心满意足,也让他们对杨善洲的功劳更加念念不忘:“多亏了老书记啊,要不是他,不知道现在会是什么样子。” 1988年3月,61岁的杨善洲从保山地委书记的岗位上退休,婉拒了时任省委书记普朝柱劝其搬至昆明安度晚年的邀请,执意选择回到家乡施甸县种树。20多年过去了,曾经山秃水枯的大亮山完全变了模样:森林郁郁葱葱,溪流四季不断;林下山珍遍地,枝头莺鸣燕歌…… 一位地委书记,为何退休后选择到异常艰苦的地方去种树?植树造林20余年,他都遇到了哪些困难和挑战?究竟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让夕阳人生散发出炫目的光彩? “给乡亲的承诺总得兑现” “担任地委领导期间,有乡亲不止一次找上门,让我为家乡办点事情。我是保山地区的书记,哪能光想着自己的家乡,但毕竟心里过意不去呀,是家乡养育了我。于是我就向他们承诺,等退休后,一定帮家乡办点实事。”关于种树,年逾八旬的杨善洲这样解释。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

杨善洲的先进事迹材料

杨善洲同志生平简介以及先进事迹材料杨善洲,原中共云南省保山地委书记,(1927—2010),男,汉族,云南省保山市施甸县人,1927年1月生,1951年5月参加工作,1952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杨善洲同志是中共云南省委第二、第三、第四届省委委员,云南省第五、第六届人大代表,第六届人大常委会委员,1988年6月离休。中国共产党党员。 杨善洲同志1951年参加革命工作,历任区、县主要领导,担任地委领导近20年,工作35年来,始终保持艰苦朴素的本色,廉洁奉公、全心为民,勤奋工作,为保山经济社会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 1986年6月,杨善洲同志退休以后,主动放弃进省城昆明安享晚年的机会,扎根施甸县大亮山兴办林场,一干便是20个春秋,带领大家植树造林7万多亩,林场林木覆盖率达87%以上,把昔日的荒山秃岭变成了生机勃勃的绿色天地,使当地恶劣的自然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修建18公里的林区公路,架设了4公里多的输电线路,使深居大亮山附近的村寨农户,通电通路。 为了实现“帮家乡办点实事”的承诺,杨善洲把目光锁定在施甸县城东南44公里处的大亮山。杨善洲的家乡就在大亮山脚下的姚关镇陡坡村,儿时,母亲常带他到山上挖野菜、草药等到集市上卖。原来这里林木参天,当年大炼钢铁时大量砍伐树木,后来当地贫困农民又大规模毁林开荒,原本翠绿的大亮山变得山秃水枯,生态遭到严重破坏,周边十几个村寨陷入了“一人种一亩,三亩吃不饱”的困难境地。“再这么下去,子孙后代的日子可怎么过?”杨善洲忧心忡忡。

退休前,杨善洲到大亮山实地考察,家乡的人听说他要回来种树就劝他:“你到别处去种吧,这地方连野樱桃树和杞木树都不长。”然而,他还是来了,他以普通大山之子的身份带着一颗赤子之心回来了。退休当天,杨善洲背起铺盖,赶到了离大亮山最近的黄泥沟。翌日,大亮山国社联营林场正式挂牌成立,那天,他们人挑马驮把粮食、行李搬到离公路14公里远的打水杆坪子,临时搭建了一个简易棚安营扎寨。深夜,狂风四起,棚子被掀翻,倾盆大雨又不期而至,几个人只好钻到马鞍下,躲过一个风雨交加的夜晚。就这样,杨善洲带着县里抽调的几个同志开始了艰苦创业。 很多年之后,人们都还记得杨善洲初上大亮山时的情景。那时他住在用树杈搭起的窝棚里,脚上穿着草鞋,俨然是一个放牧的老人。后来,得益于省里的资金支持,林场终于盖了一排简易的油毛毡房,杨善洲和工人们在里面一住就是近10年。10年后,当他们用砖瓦平房取代油毛毡房时,破败不堪的油毛毡房已被四周的绿荫所掩盖。1999年11月,手提砍刀给树修枝时,杨善洲不幸踩着青苔滑倒,左腿粉碎性骨折,但半年后他又执意爬上了大亮山。从此,他再也离不开拐杖了。 2009年4月,杨善洲把自己用20年时间辛苦创办的大亮山林场的经营管理权,正式无偿移交给施甸县林业局。有人算过一笔账:大亮山林场共占地7.2万亩,其中5.8万亩华山松中有3万亩已郁闭成林,按1亩地种200棵树,一棵树按最低价30元计算,大亮山林场的活立木蓄积量价值已经超过3亿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