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认识到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空气与木块、水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观察和描述空气的一些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学生对探究水、空气等物质的兴趣。

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教学准备】

透明塑料袋、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水、木块、活动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题

1.回顾水的特征

出示一只烧杯,一只装有清水另一只空烧杯。教师提问:“老师手中有一只杯子,大家看到里面装了什么?”

预设:水。另一只没东西,也有同学会说另一只里面装有空气。

追问:我们已经学习过水了,水是怎么样的呢?

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水是透明的,水是会流动的……

2.“空杯子”观察

出示另一只杯子,教师提问:这只杯子里又装了什么呢?

预设:空气,也有学生说没有东西,此时应追问“你为什么觉得没有东西”。

师:这里面的确不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关于空气,你知道些什么?

预设: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是看不见的,空气是摸不着的……

3.揭题

出示一袋空气,教师讲述:“同学们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空气还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这就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袋空气》”。(板书:认识一袋空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水的特征,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过程,又可以为接下来空气特征的观察起一定的铺垫作用。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探索1:收集空气,观察空气

1.指导收集空气

出示一个密封袋,教师讲述:既然我们要认识一袋空气,那我们肯定要先收集一袋空气,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塑料袋,你会收集一袋空气吗?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预设:请学生演示怎么收集空气:吹一下,兜一下。

教师指导学生用密封袋收集空气:同学打开袋子,在空中用力兜一下再收紧,然后再用袋口的密封条封好。(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2.讨论如何观察空气

师:我们已经装好了一袋空气,你将用哪些学习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

预设:用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用鼻子闻气味;用手摸一摸是否粗糙;用手捏一捏软硬;用天平去称一称轻重。(学生讲到闻,要提醒是扇闻,此时需要打开袋子进行观察)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观察方法,这一环节让学生自己说出观察方法和观察内容,学会知识的迁移,而不是老师一直说。

3.学生收集并观察一袋空气,完成实验记录单。

温馨提示:①完成实验记录单,从贴纸上撕下正确特征贴在表格内。

②实验时间3分钟,音乐响起,请整理好实验材料,将材料放回课

桌内。

4.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5.小结:我们通过观察知道了空气是怎么样的呢?

预设:无色、无味、透明、无固定形状、流动、很轻等。(教师板书学生观察到的特征)

三、探索2:比较空气与水、木块

1.讨论观察、比较方法

教师出示一袋水和一块木块,提问:“第5课我们研究水的特征的时候我们用什么和水进行了比较?(木块)今天我们加大难度,让空气和水、木块都来比一比,看一看它们之间会有哪些相同和不同的特征?”

教师提问:“我们可以比较它们的什么特征呢?”

预设:颜色、是否透明、轻重、气味、是否流动等。

追问:老师想换一个地方观察、比较它们,我们可以怎么做?

预设:倒出来。

出示杯子,教师说明:将这三种物体倒入杯子中观察、比较。

2.领取材料,学生分组活动。

温馨提示:实验时间3分钟,音乐响起,请整理好实验材料,放在凳子边上。

3.学生交流观察到的信息。

预设:水和空气能流动,而木块不能流动;木块有颜色,水和空气无颜色……

设计意图:通过空气与水和木块的比较研究,引导学生重点关注空气的流动性、没有固定的形状。

四、小结扩展

1.再次比较空气、水、木块的特征

师:刚才我们通过观察比较知道了空气、木块、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之前我们完成的记录表(教师贴出记录表),我们再次来看一看它们之间有什么相同点、不同点。

预设:透明不一样,颜色也不一样。水和空气无固定形状,木块有固定形状……

2.关注空气,保护空气

师:我们身边的空气你觉得怎么样啊?

预设:很清新,有香味……

课件出示图片,师说明:空气对我们来说十分重要,但是我们从照片中看到的是什么样的空气啊?你有什么感受呢?

预设:灰灰的,空气不好人们带上了口罩。

教师讲述:现在啊,有些工厂排放的气体,汽车尾气等等都对空气有危害,污染了空气,所以我们要想办法保护我们身边的空气,这样我们才能在清新的空气下生活。

设计意图:对本节课学习的空气的特征和观察方法做一个总结性回顾。通过空气污染的照片的观看,让学生意识到我们身边的空气是需要保护的。

【板书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

无味

透明

很轻

无固定形状

流动

……

计算机-文字录入与编辑(第五课)

第二章文字录入与编辑(1)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包括创建新文档、保存文档、打开文档和关闭文档等。只有了解了这些基本的操作,才能更好地使用Word文档。 录入和编辑文本是Word 2010最主要的功能之一。在Word中可以录入文本、符号、编辑文本等操作,这是整个文档编辑过程的基础。 本章主要内容 ●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 ●文本录入与编辑 一、Word文档的基本操作 2.1 创建文档 想在Word文档中进行输入或编辑等操作,首先要创建文档。在Word 2010中新建文档有很多种类型,比如新建空白文档、基于模板的文档、博客文章等。 1.新建空白文档 在启动Word 2010应用程序后,系统会自动新建一个名为“文档1”的空白文档。除此之外,还可以使用以下两种方法新建空白文档。 方法1:在“快速访问工具栏”中单击“新建”按钮口,即可新建一个空白文档,如图所示。 方法2:单击“文件”选项卡,在打开的下拉菜单中执行“新建”命令,在“可用模板”中选择“空白文档”选项,然后单击“创建”按钮即可,如

图所示。 2.使用模板新建文档 模板决定了文档的基本结构和文档设置,使用模板可以统文档的风格,加快工作速度。使用模板新建文档时,文档中就自动带有模板中的所有设置内容和格式了。 操作步骤:单击“文件”选项卡,在打开的下拉菜单中执行“新建”命令,在“可用模板”的“样本模板”中选择计算机上的可用模板,然后单击“创建”按钮,即可打开一个应用了所选模板的新文档。 另外,https://www.360docs.net/doc/2412125929.html,上的“模板”网站为多种类型的文档提供了模板,包括简历、求职信、企业计划、名片和APA样式文档等。在“可用模板”的“https://www.360docs.net/doc/2412125929.html, 模板”中选择一个链接,依次选择所需模板,然后单击“下载”按钮,即可打开个应用了所选模板的新文档。 提示:要下载Ofice com下列出的模板,必须连接到Intermeto。 2.2 打开文档 打开文档是Word的一项最基本的操作,如果要对保存的文档进行编辑,首先需要将其打开。要打开一个Word文档,通常是通过双击该文档的方式来打开,还有其他方法可以打开文档,可以按照自己的习惯选择打开方式。常用的操作方法如下: 方法1:打开文档所在的文件夹,双击文档的图标即可将其打开。如图所示

《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认识到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空气与木块、水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2.科学探究目标 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观察和描述空气的一些特征。 3.科学态度目标 发展学生对探究水、空气等物质的兴趣。 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4.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体会到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可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教学准备】 透明塑料袋、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水、木块、活动记录单、课件等。 【教学过程】 一、聚焦,揭题 1.回顾水的特征 出示一只烧杯,一只装有清水另一只空烧杯。教师提问:“老师手中有一只杯子,大家看到里面装了什么?” 预设:水。另一只没东西,也有同学会说另一只里面装有空气。 追问:我们已经学习过水了,水是怎么样的呢?

预设:水是没有颜色的,水是透明的,水是会流动的…… 2.“空杯子”观察 出示另一只杯子,教师提问:这只杯子里又装了什么呢? 预设:空气,也有学生说没有东西,此时应追问“你为什么觉得没有东西”。 师:这里面的确不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关于空气,你知道些什么? 预设:我们周围有空气,空气是看不见的,空气是摸不着的…… 3.揭题 出示一袋空气,教师讲述:“同学们对空气已经有了一定的认识,那空气还有哪些特征呢?今天这就课我们就一起来《认识一袋空气》”。(板书:认识一袋空气)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习的水的特征,既是对所学知识的复习过程,又可以为接下来空气特征的观察起一定的铺垫作用。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二、探索1:收集空气,观察空气 1.指导收集空气 出示一个密封袋,教师讲述:既然我们要认识一袋空气,那我们肯定要先收集一袋空气,老师为大家准备了塑料袋,你会收集一袋空气吗?有哪位同学能给大家演示一下吗? 预设:请学生演示怎么收集空气:吹一下,兜一下。 教师指导学生用密封袋收集空气:同学打开袋子,在空中用力兜一下再收紧,然后再用袋口的密封条封好。(课件出示相关图片) 2.讨论如何观察空气 师:我们已经装好了一袋空气,你将用哪些学习过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 预设:用眼睛看颜色、形状、是否透明;用鼻子闻气味;用手摸一摸是否粗糙;用手捏一捏软硬;用天平去称一称轻重。(学生讲到闻,要提醒是扇闻,此时需要打开袋子进行观察)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学大纲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社会主义相关政治知识是中等职业学校学生选修的一门政治课。本课程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相关基本观点教育和我国社会主义政治、文化与社会建设常识教育。其任务是使学生认同我国的经济、政治制度,了解所处的文化和社会环境,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积极投身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 二、课程教学总体目标 引导学生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相关基本观点和我国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有关知识;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辨析社会现象、主动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及具体教学目标和要求 (一)透视政治现象 教学目标 使学生透过常见的社会现象,掌握有关的政治知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增强创新、诚信、效率、公平等意识,树立依法纳税的观念,提高参与经济生活的能力。 教学要求 认知:了解有关空想社会主义知识、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第一国际及俄国十月革命的相关知识、毛泽东思想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 情感观念:正确看待社会主义,历史兴衰、共产主义理想。 运用:正确辨析常见的社会现象,政治现象。 教学内容: 1.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 (1)透视乌托邦,了解其产生的历史背景。 (2)了解科学社会主义诞生的历史背景。

2.社会主义从理想到现实的转变 (1)列宁为俄国无产阶级革命的奋斗历程。 (2)俄国经历“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在俄国的诞生。 (3)俄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过程。 3.社会主义是中国人民的历史性选择。 (1)资本主义在中国走不通。 (2)中国共产党的建立。 (3)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和实践。 (4)中国社会主义的基本确立。 (5)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4.成功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中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2)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 (3)社会主义的本质 5.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1)“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 (2)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旗帜前进。 (3)为实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而奋斗。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经常用到以下几种教学方法: 1、阅读法:朗读和背诵 2、讲授法:讲演法和讲练法 3、对话法:讨论法和辩论法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天津市与平区万全小学刘树鑫 【教材简析】 本课就是一年级《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七课,也就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学到的探究方法对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使学生发展自己在认识物体方面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2.将空气与水与木块进行比较;3.记录空气的特征,并描述自己所探究的过程。通过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空气的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为今后继续研究物体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经过本单元前6课的学习,学生从关注周围的物体开始,逐渐学会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与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轻重、形状等属性的描述,在本单元卡站了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特征的研究方法。本课将试着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研究方法,用科学词汇从不同方面描述另一类物体“空气”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就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2.空气的一些特征就是可以被观察与描述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就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她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就是瞧不见的,但就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出利用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对比观察的方法。 2.提问: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 (教师出示前面几节课的班级记录单) 设计意图:用曾经在本单元中学过的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就是否透明、就是否流动等来研究今天的主题——空气。 二、探索 (一)指导学生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 (教师出示一个空烧杯或一个空玻璃杯,让学生观察) 1.提问:老师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没有不?再想一想。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事物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探查,同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2.教师引导:您们真聪明!杯子里面不就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 (板书:空气) 设计意图: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让她们知道空气虽然就是瞧不见、总被我们忽略的,但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我们离不开空气。 3.教师提问:您认为空气就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认识它吧!(引导学生说出“空气就是瞧不见的”“摸不着的”“很轻”……)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

小学科目构成及知识点

小学科目构成及知识点(苏教) 年级科目学期知识点 小一数学上学期认识个位数、认识位置、认识物体、基本的加减法、进一步深入 学习加法、统计 下学期进一步深入学习减法、加法和减法、认识十位数,统计语文上学期拼音、笔划、偏旁部首、前鼻音、后鼻音 下学期近义词、反义词、简单成语、比喻句、能用音序和部首检字法查 字典 小二数学上学期认识乘法、乘法口诀、认识图形、认识除法、厘米和米的认识、 位置和方向、时分秒 下学期有余数的除法、加法减法和乘法、分米毫米、认识百位数、认识 角、统计和可能性、认识方向 语文上学期词语、短小篇幅的课文、开始写日记、拟人 下学期累计认识常用汉字、学习独立识字、阅读课文、体会思想感情 小三数学上学期除法、加法和减法、乘法、认识千位数、千克和克、加法和减法、 长方形和正方形、统计和可能性、认识分数 下学期除法、乘法、认识年月日、平移和旋转、千米和吨、轴对称图形、 认识分数、长方形和正方形的面积、认识小数 语文上学期比较长的课文、开始写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写人、叙事、写景、 状物) 下学期比较长的课文、开始写作文、以记叙文为主(写人、叙事、写景、 状物)、反问句复问句以及句型的变换 英语上学期日常用语 下学期动物、时间、食物、活动、节日 小四数学上学期除法、角、混合运算、平行和相交、找规律、运算律、认数、统 计和可能性、用计算器计算 下学期乘法、升和毫升、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混合运算、运算 律、对称平移旋转、倍数和因数、统计、用字母表示数语文上学期以记叙文为主,开始写书信、日记、表扬稿、通知(关键是格式)下学期以记叙文为主,开始写书信、日记、表扬稿、通知(关键是格式)、 阅读理解 英语上学期数字、一般现在时、现在进行时、一般将来时、情态动词 下学期将来时、比较级、国家、交通工具 小五数学上学期认识负数、多边形面积的计算、认识小数、小数的加减法、找规 律、小数乘法和除法、公顷和平方千米、统计 下学期方程、确定位置、公倍数和公因数、认识分数、找规律、分数的 基本性质、统计、分数加法和减法、圆 语文上学期大量的词汇、熟练组词、作文接触议论文 下学期大量的词汇、熟练组词、作文有少量的议论文 英语上学期一般过去时、代词的用法 下学期一般过去时、方位词 小六数学上学期方程、长方体和正方体、表面积的变化、分数乘法、分数除法、 认识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认识百分数

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第7课认识一袋空气 一、内容概述 前面课程已经研究了固体(小木块等)、液体(水等)的特征,学生对研究物体特征的方法和描述词汇都有了一定的认识和理解。本课内容是在此基础上,运用已有的经验和方法,对空气进行观察,研究空气的特征。 二、教学准备 1.下载美丽科学资源《认识一袋空气》、《你同意吗》教学素材。 2.教师需参考教材结合实际,自行准备用于课堂探究活动的实物或图片。 三、教学建议 1.课堂引入,展示《认识一袋空气》视频(大约5分钟) 这节课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呢?教师可以通过展示《认识一袋空气》实验视频,调动学生的好奇心和积极性。包裹了充气袋的鸡蛋掉在桌面上完好无损,于是很自然地会好奇充气袋里有什么(教师也可以准备一个实物充气袋,用于课堂展示)。接着引出这节课的研究对象——空气,教师可以提问学生,“你知道空气吗?说说你对空气的认识”,以此了解学生对空气的已有认知。 2.回顾本单元学习中用到的研究方法和科学词汇(大约5分钟) 如何研究空气?教师带领学生一起回顾本单元学过的研究方法和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接着提出本课的探索任务,怎样用学过

的方法去观察空气的特征。 3.课堂活动:收集一袋空气,观察描述它的特征(大约20分钟) 学生分组进行课堂活动,结合活动手册观察并记录。1.用透明塑料袋收集一袋空气,观察它是什么样的,你能看见空气吗?2.打开袋子,让袋中的空气吹向自己,你能感受到它吗?它会流动吗?3.比一比袋子里的空气和袋子里的水的异同,把它们都倒入杯中,有什么发现?空气、水、木块有什么不同? 4.展示《你同意吗》视频,思考讨论,总结空气的特征(大约10分钟) 课堂活动结束后,展示《你同意吗》视频。学生需要通过仔细聆听视频中不同人物对空气的描述,结合本节课掌握的知识,对视频中传达的信息的正误作出自己的判断。其中1号信息的核心为空气充满了我们生活的空间,2号的核心为空气看不见摸不着,3号的信息核心为空气具有各种气味(这显然是不对的,空气本身并没有味道)。 最后,教师可以带领学生总结本课内容:空气有什么特征。在总结中,教师可以拓展空气有哪些作用,空气充满了我们生活的空间,人、动物、植物呼吸都离不开空气。可以回到引入视频,解答空气袋具有缓冲作用,在运输时常用来保护物品。还可以举例气垫游乐场,装备里面充的就是空气,小朋友可以在上面弹跳。

高中政治课程理论知识

课程理论知识 第一章:思想政治课程理论基本知识 第一节:思想政治学科理论概述 一、思想政治课程的性质 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理论的首要的基本问题,是思想政治课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一门以社会主义德育为目标的综合性的人文社会科学常识课。具体体现在: 第一,思想政治课既有德育的性质,又有智育的性质; 第二,思想政治课是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第三,思想政治课是心理品质、思维能力、文化知识和政治觉悟各方面能力与素质综合提高的有机统一。 二、思想政治课程的特点 是集理论教育、社会认识和公民教育于一体的综合性课程; 是学校德育工作系统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课程在学校德育活动中起着奠基和导航作用。 三、思想政治课程的功能: 1.导向功能:对学生人生目标、自我价值和发展动力的导向; 2.规范性功能:对学生思想观念、道德行为和政治方向的导向; 3.个性化功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定向功能、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合理建构功能和对学生个性化发展的个体享用功能。 第二节:课程基本理念和目标 一、高中政治课程的基本理念 1.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2.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3.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4.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与开放性; 5.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二、高中政治课程的课程目标 1.总目标 知道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共的指导思想。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常识。学会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分析和解决问题。具备在现代社会中独立自主的能力。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新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 【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七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学到的探究方法对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使学生发展自己在认识物体方面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2.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3.记录空气的特征,并描述自己所探究的过程。通过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空气的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为今后继续研究物体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经过本单元前6课的学习,学生从关注周围的物体开始,逐渐学会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轻重、形状等属性的描述,在本单元卡站了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特征的研究方法。本课将试着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研究方法,用科学词汇从不同方面描述另一类物体“空气”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2.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出利用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对比观察的方法。 2.提问: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 (教师出示前面几节课的班级记录单) 设计意图:用曾经在本单元中学过的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是否透明、是否流动等来研究今天的主题——空气。 二、探索 (一)指导学生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 (教师出示一个空烧杯或一个空玻璃杯,让学生观察) 1.提问:老师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再想一想。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事物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探查,同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2.教师引导:你们真聪明!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 (板书:空气) 设计意图: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空气虽然是看不见、总被我们忽略的,但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我们离不开空气。 3.教师提问: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认识它吧!(引导学生说出“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很轻”……)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

《文字的输入与保存》教学设计

《文字的输入与保存》教学设计 临城实验小学王姗 【教材】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上册 【课题】文字的输入与保存 【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了解在word 2000中输入文字,保存和打开word文件的知识,知道可以用word 对指定内容进行字数统计。 技能目标: 掌握文字的输入方法,掌握保存打开文件的方法,学会字数统计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 初步建立分类管理文档的意识,在自主学习中感受成功的愉悦,体会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难点】 文字的输入以及保存的方法 【教学方法】 创设情境法、谈话法、演示法 【教学准备】 背景音乐、古代保存文字的一些方法和典故。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激发兴趣 上课前老师想问大家几个问题。你们喜不喜欢看动画片?(喜欢) 那么想必你们对动画片主题曲一定很熟悉吧。不知道同学们进教室的时候有没有注意到老师放的歌曲。谁知道这首歌叫什么?(大头儿子小头爸爸) 那么谁能把歌词一字不落的背下来? 再听一遍,同学们可以跟着哼唱一起熟悉下歌词。 那么现在又有多少人能背出来呢? 有句话叫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讲的是个什么道理呢?(再好的记性都会有忘记的

时候,我们不如动动手记录下来) 今天科技发达了,我们有了电脑,有了word这位能干的小助手,我们可以轻松的在电脑上记录,编辑,保存文字了。 (展示教师输入的歌词)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通过对孩子最喜欢的动画片主题曲导入新课,让孩子意识到即使是身边最最常见的东西,也有忘记的时候,明白记录的重要性,从而导入新课)二、自主探究,交流分享 同学们能不能向老师一样把文字输入到电脑中呢?现在把这首歌的歌词大头儿子小头爸爸这八个字输入到电脑中吧。 师:谁给老师总结一下如何选择输入法的,步骤是什么? 步骤:1.单击任务栏上的图标,弹出输入法选择菜单 2.单击输入法列表中的搜狗拼音输入法 师:同学们还要注意一点,老师刚才拼出一个汉字后,要想让这个汉字出现在插入点光标处,我敲的键盘上的哪个键?空格键 请同学展示自己的作品 请同学们再把“儿子的头大手儿小,爸爸的头小手儿很大。”输入到点电脑中。教师巡视发现问题师:刚才一位同学把标题和文章输在一起了,应该怎么办?方法:输入完标题后,敲一下回车键,插入点光标会移动到下一行,重新开始一个新段落,当文字移动到行尾时会自动换行。输入快的同学可以教一下旁边的小朋友。你有什么秘诀。教师展示自己的输入方法,让学生找不同。(老师是一个词一个词的输入,孩子是一个字一个字的输入,老师的方法更快一些。) 导语:文字输入完了,看着自己的劳动成果,心里一定很高兴吧?想不想知道一共有多少吗?谁来告诉老师你输入了几个字?(学生会自己动手数。)再出示一篇较长的文章,问学生该怎么办?引导学生自己在课本上找答案。word2003有一个非常好的小工具,能帮我们轻松完成字数统计!找同学演示。 三、合作学习释疑解难 导语:文字输入完了,为了方便以后查阅、编辑和修改,小组为单位探讨一下怎样把它保存在自己的文件夹中吧。 学生查阅课本演示,再操作电脑,借助提示自主练习操作。上台展演。、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

高中政治新课程标准(实验稿) 第一部分前言 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随着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成分、组织形式、就业方式、利益关系和分配方式日益多样化,给人们的思想观念带来深刻影响;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趋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使我国的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这对高中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此,思想政治课教学必须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着眼于当代社会发展和高中学生成长的需要,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时代感、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 依据中央关于学校德育工作的有关文件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及教育部《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制定本课程标准。 一、课程性质 高中思想政治课进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观点教育,以社会主义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常识为基本内容,引导学生紧密结合与自己息息相关的经济、政治、文化生活,经历探究学习和社会实践的过程,领悟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切实提高参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能力,逐步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终身发展奠定思想政治素质基础。 高中思想政治课与初中思想品德课和高校政治理论课相互衔接,与时事政策教育相互补充,与高中相关科目的教学和其他德育工作相互配合,共同完成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 二、课程的基本理念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观点教育与把握时代特征相统一 本课程要讲述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紧密联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际,与时俱进地充实和调整教学内容,体现当今世界和我国发展的时代特征,显示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强大力量。 (二)加强思想政治方向的引导与注重学生成长的特点相结合 本课程要重视高中学生在心理、智力、体能等方面的发展潜力,针对其思想活动的多变性、可塑性等特点,在尊重学生个性差异和各种生活关切的同时,恰当地采取释疑解惑、循循善诱的方式,帮助他们认同正确的价值标准、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三)构建以生活为基础、以学科知识为支撑的课程模块 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在开设必修课程的同时,提供具有拓展性和应用性的选修课程,以满足学生发展的不同需要。 (四)强调课程实施的实践性和开放性 本课程要引领学生在认识社会、适应社会、融入社会的实践活动中,感受经济、政治、文化各个领域应用知识的价值和理性思考的意义;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和行为表现,倡导开放互动的教学方式与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使学生在充满教学民主的过程中,提高主动学习和发展的能力。 (五)建立促进发展的课程评价机制 本课程要改变过分注重知识性和单一的纸笔测验的评价方式,立足思想政治素质的提高,建立能够激励学生不断进步的评价机制。既要考评学生掌握和运用相关知识的水平和能力,更要考查他们的思想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采用多种方式,全面反映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发展状况。 三、课程设计思路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7《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教科版一年级下册科学《认识一袋空气》教学设计【教材简析】 本课是一年级《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的第七课,也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学到的探究方法对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使学生发展自己在认识物体方面的能力,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学生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本课的学习主要分为三个活动:1.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2.将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3.记录空气的特征,并描述自己所探究的过程。通过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空气的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为今后继续研究物体打下基础。 【学生分析】 经过本单元前6课的学习,学生从关注周围的物体开始,逐渐学会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轻重、形状等属性的描述,在本单元卡站了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特征的研究方法。本课将试着让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研究方法,用科学词汇从不同方面描述另一类物体“空气”的特征。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2.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难点】

重点: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难点: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器材准备】 学生准备:透明塑料袋、扎塑料袋的皮筋、透明烧杯或塑料杯、学生活动手册等。 教师准备:学生实验材料一套、班级记录单(用于单元知识总结)。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出利用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对比观察的方法。 2.提问: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 (教师出示前面几节课的班级记录单) 设计意图:用曾经在本单元中学过的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是否透明、是否流动等来研究今天的主题——空气。 二、探索 (一)指导学生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 (教师出示一个空烧杯或一个空玻璃杯,让学生观察) 1.提问:老师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再想一想。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事物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探查,同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2.教师引导:你们真聪明!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 (板书:空气) 设计意图: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空气虽然是看不见、总被我们忽略的,但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我们离不开空气。 3.教师提问:你认为空气是什么样的?今天我们就用本单元学过的方法认识它吧!(引导学生说出“空气是看不见的”“摸不着的”“很轻”……)设计意图:通过教师的步步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明确本节课的

信息技术《文字的输入》教案

信息技术《文字的输入》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字的输入》教案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智能AB输入法”。(2)学会输入单字和词组。 (3)学会切换输入法状态。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重点与难点] 能熟练地输入汉字,并掌握“V”键和隔音符“”的用法,学会输入法状态的切换。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步掌握“智能AB输入法”。(2)学会切换输入法状态。 [教学重难点] 能熟练地输入汉字,并掌握“V”键的用法。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师:“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启动和退出rd 2000的方法,老师想知道同学们是否已经掌握了,下面请同学们自己

打开rd 2000窗口。”(学生分组练习,教师巡视并给予帮助) 师:“在以前的学习中,同学们已经掌握了字母和数字的输入方法,那么汉字怎么输入呢?这节课我们就一起学习字的输入方法。要输入汉字,就得学习相应的汉字输入法。” 二、新授 1.字的输入 (1)选择输入法 师:“常用的汉字输入法有汉语拼音输入法、五笔输入法和自然码。而在拼音输入法中有全拼输入法和智能AB输入法,这两种输入法和我们语课上学习的汉语拼音基本相同。下面老师将带着同学们一起学习智能AB输入法。那么怎么打开智能AB输入法呢?”(教师演示,学生仔细观察) 师:“现在请同学们自己操作。”(教师巡视,并给以帮助) 师“有没有同学能说一说你是怎么操作的?步骤是什么? 步骤: ①单击任务栏上的图标 ,弹出输入法选择菜单。 ②单击输入法列表中的“智能AB” (这时如果学生按此方法后,没有出现教师应及时给予帮助;教师也可以演示全拼输入法的打开方法,让学生基本了解全拼输入法。) 另外通过TRL和SHIFT键也可打开与切换。学生尝试。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材导读

《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教材导读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研究所朱明光 确切地说,所谓“导读”,是教科书的导读,而不是教师教学用书的导读。我们在教师教学用书中安排这篇导读,将试图回答一些在我们看来比较重要,同时又是教师比较关切的问题。比如:在课程体系中科学社会主义常识是一门什么样的课程?应该如何理解这本教科书特有的编写思路?使用这本教科书需要注意什么特定的规范方法吗?从整体上把握教科书的内容有哪些突出问题需要关注?等等。下面,我们分四部分予以说明。 一、意义与价值:为什么要开设这门课程 把握开设《科学社会主义常识》这门选修课的意义和价值,我们可以从三个视角去认识。 (一)从德育目标的设置来看,需要体现思想政治课的课程性质 本课程讲述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其不断丰富和发展的过程,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崇高远大的理想信念。在谈到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时,邓小平同志指出:“其中我们最强调的是有理想”。在提出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总体要求时,胡锦涛同志强调:必须“以进行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本课程以讲述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常识为主要内容,说到底,就是要相对集中地进行理想信念教育。如果说思想政治教育是素质教育的灵魂,那么理想信念教育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价值。帮助学生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这是设置本课程的根本意义之所在。 (二)从学科知识的整合来看,需要基于选修课程的特定要求 相对于中学历史课、初中思想品德和高中思想政治必修课,本课程作为其理论部分内容的拓展性课程,至少有两个特点。 其一,本课程所讲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常识,实际上是在阐述党的指导思想,这意味着对学生进行党的基本知识教育,更适合积极要求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高中学生选修,具有相对的先进性。 其二,本课程所讲述的科学社会主义常识,之所以不同于历史课程和思想政治必修课程的教学,就在于它是依托、凭借上述课程教学的基础,较为集中地讲授科学社会主义的理论知识,具有相对的系统性。 (三)从内容标准的实施来看,需要切合高中阶段的教学层次 相对于高校的理论课程,本课程采用专题式框架结构,采用“史论结合、事论结合”的叙述方式,这是其呈现内容目标的主要特征。所谓“专题”式,不是理论专题,而是课程主题;即不是基于学科体系的学术专题讲座,而是基于教学目标的课程意义上的主题单元。所谓“史论结合”,就是注重把理论观点的阐述与历史进程的展现结合起来,突出形成理论观点的历史条件和时代特点;所谓“事论结合”,就是把理论观点的阐述与具体实例的描述结合起来,以强化生动的事实对理论观点的支撑,淡化从概念到概念的枯燥的叙述过程。 二、框架与主线:怎样理解整体结构设计的思路

第二单元 文字录入与编辑

一、课题:第二单元文字录入与编辑 二、课时:2课时;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常用符号以及特殊符号的输入 2、学会对文档进行文字的查找替换 3、掌握文字录入复制、粘贴操作 4、掌握鼠标单击,双击文字,拖拽文字,查找和替换文字,切换视 图,保存文件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理论讲解,让学生基本熟悉本节知识点; 2、通过老师操作演示与学生动手相结合方式,让学生掌握基本技能;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这堂课激发学生对计算机学习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四、教学重点 录入文字和符号,复制文字,粘贴文字,查找和替换文字,切换视图, 保存文件 五、教学难点 查找和替换文字,切换视图 六、教学方法 分层教学、任务驱动、阅读与提问相结合 七、教学过程 【复习】(教师提问帮助学生复习用时5分钟) 如何添加字体和输入法 【教学内容】(教师讲解与操作,学生观察并动手用时80分钟) 基础知识——WORD基本操作 ?启动WORD ?文本选定 ?文件及视图 ?编辑操作 ?格式设置 启动WORD ?“开始/程序/Microsoft Word” ?双击桌面快捷方式“Microsoft Word” ?打开WORD文档(.doc)

文本选定 ?光标在文本中单击选定插入位置 ?光标在文本中拖放、双击、三击、Alt+拖放选定一定范围内的数据 ?光标在文本左侧拖放、双击、三击选定行、段落、全文 ?“编辑/全选” ?“编辑/查找”也可光标定位 文件及视图 ?“文件”子菜单“打开”、“新建”、“保存”、“关闭”(可用工具按钮)?“视图”子菜单“普通”、“页面” 编辑操作 ?“编辑”子菜单“复制”、“粘贴”、“替换” ?“插入”子菜单“特殊符号”、“符号” 格式设置 ?“格式/段落”设置首行空格 第二单元操作步骤 1.启动WORD,新建空白文档,“文件→保存”,以A2为名存盘 2.“格式”→“段落”,“特殊格式”→“首行缩进”→“2字符” 3.输入:英文须半角,符号用“插入→特殊符号”或“插入→符号” 4.“文件”→“打开”,打开DATA2\TF2-1B.doc 5.TF2-1B.doc中,选取指定内容,“编辑→复制” 6.在A2.DOC 中指定位置“编辑→粘贴” 7.在A2.DOC 中,“编辑→替换” 例:2.2第2题 【操作要求】 1.新建文件:在字表处理软件中新建一个文档,文件名为A2.DOC,保存至考生文件夹 操作:右键鼠标\新建\文件夹\microsoft word文档。 2.录入文本与符号:按照【样文2-2A】,录入文字、字母、标点符号、特殊符号等。 操作:自己打字输入 按要求把鼠标点到所要插入的符号处; 单击“插入”菜单,单击“符号”; 选择所需要的符号,单击“插入”按钮;

7 认识一袋空气

7 认识一袋空气 教学目标 科学概念目标 1.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2.与木块、水相比,空气有许多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科学探究目标 1.进一步运用感官,通过对比的方法研究空气的特征。 2.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 科学态度目标 1.发展学生对探究物质世界的兴趣。 2.意识到可以利用所学的方法研究未知事物。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空气与人的生活密切相关。 教学重点 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与其他物体相比有不同的特征,也有一些相同的特征。 教学难点 通过本课的研究使学生认识到虽然空气是看不见的,但是课通过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研究。 教学过程

一、聚焦 1.导入:回想在本单元的学习中,我们用到了哪些研究方法? 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回忆,总结出利用感官或借助一些简单的工具进行对比观察的方法。 2.提问:回忆一下,在本单元中我们学过哪些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 (教师出示前面几节课的班级记录单) 设计意图:用曾经在本单元中学过的描述物体特征的科学词汇,如颜色、气味、轻重、形状、是否透明、是否流动等来研究今天的主题——空气。 二、探索 (一)指导学生收集一袋空气,并进行观察。 (教师出示一个空烧杯或一个空玻璃杯,让学生观察) 1.提问:老师的玻璃杯中有什么呀?真的什么都没有吗?再想一想。 设计意图:用身边的事物对学生的前概念进行探查,同时引发学生深入思考。 2.教师引导:你们真聪明!杯子里面不是空的,里边盛满了空气。 (板书:空气) 设计意图: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让他们知道空气虽然是看不见、总被我们忽略的,但我们的周围充满空气,我们离不开空气

教科版(新)小学一年级上册科学《认识一袋空气》教案3

《认识一袋空气》教案 【教材简析】 《认识一袋空气》是教科版一年级科学下册《我们周围的物体》单元第7课。这是本单元的最后一课,要求学生能运用前面的探究方法对一袋空气进行初步的研究,发展自己在物体方面的认识,从而进一步建立科学探究的信心,激发对物质世界研究的兴趣。 本课的研究主题是:描述一袋空气的特征。主要目的是让学生回顾本单元学习的内容和方法,从不同方面用科学词汇进行描述。教科书共3页,分为3个部分。 1.聚焦。教科书用问题的方式,提示学生根据之前学习的方法研究另一类物体——1袋空气的特征,这里只是建立初步的认识,即用已经学过的研究方法探究“空气是什么样的”。 2.探索。主要包含3个活动。(1)用塑料袋收集一袋空气,从整体上观察它的特征。(2)将这袋空气与水和木块进行比较,发现相同点和不同点。(3)描述并记录空气的特征。通过三个活动,一方面使学生认识空气的特征,另一方面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的科学观察、描述、记录的方法,为今后继续研究物体打下基础。 3.研讨。这个环节主要是组织学生说说自己是如何通过实验发现空气特征的。教学时,教师不仅要组织学生交流观察到的空气特征,还要说出观察的方法。这是在培养学生将实验中的现象转化为证据,再用证据支持自己观点的能力。 此外,教科书还呈现了两个总结性的问题。一是让学生总结可以从哪些方面认识物体的特征的;二是给出描述不同物体特征的词汇。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看看从第1课沿用至本课的表格,重点关注不同类别的物体具有的不同典型特征。如果时间允许,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回顾一下认识物体特征的方法,包括利用感官充分观察、对比观察、借助工具(简易天平、放大镜)观察等。 【学情分析】 通过前6课的学习,学生对用固态和液态物质组成的物体进行了初步的研究,也掌握了一些基本的研究方法。他们从关注周围的物体开始,逐渐学会用适当的词汇描述周围的事物,逐渐形成描述物体特征的能力,形成了对物体的认识和理解。学生已经学会了对物体轻重、形状等属性的描述,特别是在本单元的第5课,学生对水这一物质的探究,掌握了通过比较认识物体特征的研究方法,为本课的学习做了很好的铺垫。 学生对空气是很熟悉的,但是对空气的一些特点还有点模糊,如空气的颜色、气味,空气的流动等。 【教学目标】 1.科学概念目标 知道空气是无色、无味、透明的气体; 认识到空气的一些特征是可以被观察和描述的,空气与木块、水相比有许多不同的特

科学社会主义知识点

1、科学社会主义的三种含义及其内在的联系时什么? 科学社会主义亦称科学共产主义。为了同空想社会主义相区别,马克思和恩格斯才使用科学社会主义这个名称。它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含义。广义的含义,泛指马克思主义的科学理论体系;狭义的含义则专指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之一的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它是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斗争发展规律的科学,即关于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条件以及由此产生的一般目的的科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性质,就是要使自己从资本主义奴役下解放出来,彻底埋葬雇佣劳动制度;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条件,就是要使自己获得彻底解放,必须消灭阶级剥削、阶级压迫和阶级差别,消灭产生阶级的生产资料私有制;无产阶级所进行的斗争的一般目的即最终目的,就是在全世界实现共产主义,解放全人类。无产阶级解放斗争的性质、条件和一般目的这三个内容,是一个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整体,特别是作为条件的那些内容,既反映性质,又决定目的。因此,科学社会主义可以简述为关于无产阶级解放条件的学说。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和恩格斯于十九世纪四十年代创立的。资本主义制度在西欧一些主要国家的最终确立和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充分暴露,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经济条件;现代无产阶级的形成,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阶级斗争的尖锐化,无产阶级作为一支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及工人运动的空前高涨,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阶级基础;十九世纪初期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学说,是科学社会主义产生的思想条件或直接思想来源。社会主义从空想发展为科学的关键是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学说的创立。科学社会主义包含极其丰富的内容,集中到一点,就是科学地论证了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趋势,论证了无产阶级埋葬资本主义、建设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伟大历史使命。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创立以来的历史证明,它的理论是正确的,社会主义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同时,它又不是一成不变的教条。它在指导实践的过程中,又要接受实践的检验,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扩展、不断深化、不断丰富、不断完善。邓小平理论,就是科学社会主义在当代中国的新发展。 2、怎样理解科学社会主义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地位、作 用? 地位:在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的是“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的科学思想。根据马克思、恩格斯的思想和社会主义的新实践,站在时代的新高度、用与时俱进的精神重新审视世界社会主义的新发展,有必要将马恩晚年提出的可能在“落后国家先革命成功再建设社会主义”以及“以和平方式进入社会主义”的思想概括为“两个可能”,深化认识,并将其作为“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思想的必要补充,以进一步丰富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从而构成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的完整思想体系。 作用: 3、结合中共十七大精神和社会主义的历史发展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和理解? 4、如何评价三大空想社会主义的历史地位? 空想社会主义是早期无产阶级意愿和利益的表现,它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提供了直接的思想资料和有益的借鉴,是社会主义的先声。 1、初步探讨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为马克思、恩格斯创建唯物史观提供了基础。 2、对资本主义制度的深刻批判为启发工人的觉悟提供了宝贵的材料。 3、对未来社会的天才设想为科学社会主义的创立作出了贡献。 但同时也只是一种不成熟的理论,其思想体系是存在根本缺陷的,只能是一种无法实现的空想,当无产阶级成长为独立的政治力量时,就需要有一个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革命理论来替代它。 5、怎样理解两大发现在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中的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