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定位案例

市场定位案例
市场定位案例

市场营销案例:市场定位

案例1. 实现心中理想

-------中国银行的CI与企业形象广告

中国银行(以下简称中行)电视广告是企业形象广告非常成功的一例,我们看看该系列广告的主要镜头。

高山篇

在一片秀丽的山川景象之中,出现了“止,而后能观”的字幕,接着我们看到老人伫足大地,观看大自然的变化,然后……他继续踏上他的征途。旁白:在追求智慧的里程里,永远是山外有山。

竹林篇

镜头特写一竹节,字幕“止,而后能观”出现。

一女子在竹林中冥想、游步,“竹动、”、“风动”、“心动”的字幕接着出现。最后,在一片青绿的竹树之前,我们看到“有节,情义不动”字幕总结。

(注:真是行云流水般的生花妙笔!如此情操的渲染,中国银行肯定身受重情重义的第一代华商和秉承父业的第二代华商所赞赏。)

麦田篇

辛勤农民的侧影,“止,而后能观”的字幕出现,接着高声呼啸,他走在金黄的麦田里,一边走,一边叫,字幕“丰饶”出现;他站在麦田中央,不停地低下头来和声边的收成对歌;他闭上眼,像在等待麦田的回应,字幕“勤奋”出现;他傲然而立,半截身子被麦田盖过,字幕“富而不骄”出现。

随着他的呼啸和呼啸声的回音,中国银行的商标出现。(注:“富而不骄”是中国银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优良的民族性也成为中国银行有异于其他外国银行的定位,从而向新加坡的华商与华人做相互认同的诉求。)

江河篇

在蔚蓝的天空下,小女孩对着滔滔江河唱着她的童谣,“止,而后能观”的字幕再次出现。随着纯真的歌声“小河弯弯,江水蓝蓝,穿过原野,越过山岗。小河弯弯,江水蓝蓝,流呀流呀,千百里长……流呀流呀,千百里长”,我们看到夕阳下金光闪闪的江水,循着河道的

曲折奔腾着,最后来到波平如镜的江面,一叶轻舟徐徐泛过,“源远流长”的字幕后,小女孩也愉快地沿着江边归家去。

(注:滴水成河,江河之于大地,恰如财富之于其人,积少成多,滴水成河,中国人相信如此才源远流长。)

[案例分析]

以高山、竹林、麦田、江河等形象,表达出中国银行所秉承的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给人以极强的震撼力和感染力。该系列广告由奥美创意总监林少芬创作,还特别邀请台湾著名导演彭文淳助阵摄制。画面的优美构图、配乐与音响效果的扣人心弦,加上扼要精练的字幕,真叫人看了再想看,中华子孙的骄傲自然是不言而喻。它屡获创意大奖当然不会让人意外。

值得指出的是,中国银行的这个企业形象广告系列,不同于一般“干什么吆喝什么”的促销型广告,其沟通的哲学建立在文化认同,心灵沟通和情感迁移上。

文化的涵义,按照英国文化人类学家爱得华?泰勒经典表述,是指一个复杂的总体,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风俗,以及人类社会里所获得的一切能力与习惯。因此,文化主要是指精神层面的东西。这使得它与物质的东西相比,容易让人产生“虚无缥缈”的感觉。表现在广告和形象朔造的应用上,就是容易让人感到“不知所云”、缺乏策略方向。这正是很多人对这个系列广告可能产生的反应和评价。其实,关键在于创意中文化符号的选择。在这个系列中,广告创意人对特定中国文化的“编码”,是否能被受众解译、还原为它本来的涵义,相信读者自会做出结论。

企业识别(Corporate Identity)简称CI是指一系列符号的组合,这些符号标志着一个企业想要公众如何认识它;与此相联的“企业形象”(Corporate Image)则通常是指一个企业是怎样为公众所认知的。

CI由三部分组成:MI(Mind Identity,理念识别),BI(Behavior Identity,行为识别)和VI(Visual Identity,视觉识别)。理念的灵魂思想要转化在行为和视觉设计中,这样才能使符号的意义与形式统一,创造出企业形象的独特性和同一性。而目前,企业在CI上常犯的错误恰恰在此:要么理念架构空洞,要么理念、行为、视觉之间脱节。

其实,理念、行为和视觉都是与公众沟通的要素和方式。从这个角度看,电通(国际知名传播公司)设想CI是指Communication Identity(沟通识别),它揭示了CI的性质和目标:通过沟通,树立新的企业形象。

因此,CI是站在企业层面上,确定了企业对内对外作所有传播活动的核心元素(视觉识别

的核心元素就是司标,它经常与品牌标志合一)。这就像品牌识别,确定了品牌与消费者等作沟通(比如广告、包装)的核心元素。提起银行,老一辈人往往会想到高高的柜台和柜台里冷若冰霜的面孔。然而物换星移,银行意识到了现代营销观念的重要性,80年代开始特别是到了90年代,国内的银行借金融体制改革之春风,纷纷导入CI。如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光大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信实业银行、民生银行等等。其中的佼佼者就是中国银行。它的成功之处在于对“理念”的独到认识和精当演绎。

中国银行成立于1912年。长期以来,中行作为国家外汇外贸专业银行,给国民经济和对外贸易的发展以强有力的支持,改革开放以来中行配合国家经济、金融政策,认真履行专业银行职责,为促进经济和金融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银行已有八十多年的历史,实力雄厚,信誉良好,不断引进现代化设备,发展成为业务齐全的多功能服务银行。截至1994年底,中国银行资产总额为人民币18379?26亿元,国内机构网点达11353个,职工总数184126人,海外分支机构(包括港澳中银集团及附属企业)共512家,分布于18个国家和地区。此外,与174个国家和地区的3922家银行建立了代理关系。现今中行已跨进了世界大银行的前列。1997年,据盖洛普咨询有限公司的调查表明,中国银行是全国最知名的国内品牌,认知率达85%,成为唯一排在可口可乐前面的概念品牌。这是否得益于它所做的CI和企业形象广告呢?

随着业务的发展和管理的改进,中国银行在八十年代开始进行CI工作。1980年,中国银行香港分行在与十二家中资银行推行电脑化网络管理之际,委托香港著名设计师靳埭强(靳与刘设计顾问公司创作总监)设计行标。靳埭强的设计是将古钱与“中”字结合,赋以简括现代的造型,表现了中国资本、银行服务、现代国际化的主题。1986年,中国银行总行选定了这一行标。靳埭强以中国银行为例,提出了CI的“真、善、美”主张。他认为良好的企业形象必须具备三项条件:

一、真的形象,真的本质

企业形象必须符合企业的真实性格,绝对不能模仿抄袭,或照本全搬。CI工作者应了解企业的本质,确定企业的文化,朔造企业的真形象。具体来说,中国银行的行标就是一个“真”的形象,它具备了三个要求:

1.原创------不抄袭、不模仿。这个行标可说是百分之百的原创设计,更成为全国很多机构争相抄袭和模仿的对象。

2.识别------有个性、不类同。世界各地银行的行标意念与造型类同者很多,中国银行行标与众不同,容易辩识,显出独特的个性。

3.份属------合身份、创文化。中国银行的行标造型完满大方,能配合国家专业银行的身份,更包涵着具有中国精神的企业文化。

二、善的理念,善的行为

企业必须有清晰完善的理念和目标,在上下一心贯彻对内对外的行为中,建立出类拔萃的形象。中国银行要建立一个“善”的形象,必须有企业的理念、行为与视觉形象三方面的配合。中行的理念一向根据国家金融政策而确立,朝着国际化、集团化、企业化、现代化的方向,以新姿态为发展中国外向型经济提供高效、优质、全面的金融服务。人才的修养、专业知识的增长、完善的管理等是长期的工作,以确保高效和优质的服务。

视觉形象的完善规范,有四点:

1.精进------千锤百炼,力求臻善。中国银行行标设计是经过一百多个构想草图,发展多个可取的意念,几番研究精选最佳的方案,再作深度造型尝试,才作定稿。

2.恒久------历史常新,超越时代。标志形象不是流行时装,追随潮流人有我有的东西。行标标志是在十多年前设计的,但现在看来仍有现代感,可谓是超越时代的形象。

3.前瞻------策略远见,形象领先。中国银行有远见的策略,领先同行,很早就建立了新的形象,成为全国银行业的形象典范。

4.系统------度身设计,统一规范。制定统一规范形象策略要经过缜密的研究,探索具有高度适应力的应用设计。靳埭强他们经过长期的努力,于1992年编定了中国银行基本形象手册;1995年才成功规划了分支行门面设计。

三、美的内在,美的外在

企业本身具备美的内质,是建立密度企业形象设计基础。“美”的形象亦有三项要求:

1.立意-----意念先行,以行取神。中国银行的行标是由结了红绳的古钱启发出创意,钱孔与红绳构成了“中”字,现代的造型内涵着民族精神。

2.创新------承先启后,破旧立新。以古钱为形象的商标,并不是始于中国银行。但最重要的是怎样将一个平凡普通的题材,赋予新的造形,表现创新的意念。中行的行标已产生着这样的影响力。

3.活用------适身合用,灵活生动。建立了行内形象只是CI的开始,每一项实际的应用设计都必须符合客观的条件,小心处理每一细节;更须配合各种媒介,灵活运用,使统一的形象突破平版的常规,建立生动活波的企业形象。

总之,中国银行要努力培养企业的内在美,企业形象要确实地表现企业的内在精神,才能建立一个完美的星星。具有内在美,才能配合外在美,发挥良好企业形象的实际作用。上下员

工的修养,行为举止,谈吐礼貌,工作效率,专业知识,团结齐心及对企业文化与经营理念的认同,都是必须长期贯彻的工作。

企业形象广告创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就是,如何用最形象化的视觉语言表现最抽象的企业理念和文化内涵?中国银行的系列形象广告为我们提供了一个新的典范。

奥美广告新任国际总裁夏兰泽女士1997年年初在北京所作的一次演讲中,首次向与会的中国高高界人士播放了奥美广告(新加坡)有限公司为中国银行创作并在新加坡电视媒体发布的系列企业形象广告,引起与会者的强烈反响。

由于新加坡政府放松了有关方面的规定,中国银行需要吸收年轻一代华侨成为其顾客。传统的品牌宣传会侧重银行的雄厚资本和服务种类。但奥美运用品牌管家(Brand Stewardship)的方法,在做品牌检验(Brand Audit)时发现,中行的潜在顾客所希望得到的并非是这些具体的数字和服务项目,而是与这一品牌中华特性的联系;它不仅是中行的业务能力,而且与祖国的联系有关。当最后制定品牌写真(BrandPrint)时,奥美将其形容为“精明”,以精明协助你理财,而智慧带来财富(品牌写真有效地代替了老一套的“态势与调性”陈诉,而提供了创意团队一种更微妙、更多彩的关于消费者/品牌关系性质的描述,它是所有创意工作的起始点)。

思考题:

1 谈谈你对CI作为沟通识别的理解。

2 举例说明我国企业导入CI的误区。

3 在中国银行的企业形象广告中,文化及文化符号分别充当什么样的角色?

4 企业形象在促销中所起的作用。

5 CI的出发点是什么?核心又是什么?

案例根据《现代广告案例》改编编者何佳讯复旦大学出版社

案例2. 万绿之宗,彩云之南

一、项目背景

1996年底,云南省负责人亲赴巴黎扛回了举办世博会的大旗。最初云南省政府只是把这次大会作为提高云南省知名度的活动来看待。等到筹备工作正式开始后不久,世博局发现此事远非想象的那么简单:不仅会期长(共184天),投资巨大,资金短缺,时间紧迫,经验匮

乏,而且只能成功,不能失败,绝无退路。如此庞大的项目,指望用边设计、边施工、边修改的传统方式运作将会非常困难。对于如何把主办一个会议当作一个项目来经营心中没底,担心单靠云南省烟草的财力很难支撑,搞不好此会将成为一个填钱的“无底洞”,成为全省人民的沉重包袱。1997年7月,为了以超常思路办好世博会,云南省政府邀请王志纲工作室作为世博局聘请的经营及形象策划顾问介入世博会。1997年8月,工作室项目组成员和旅游、金融专家抵达昆明,开始实地考察工作。

二、项目分析

在世博会的历史上,主办地大多是发达国家中经济实力雄厚的中心城市,而我国第一次主办世博会,主会场就放在偏远的内陆城市昆明。如果仅仅是为办世博会而办世博会,这对于经济落后、综合经济实力较弱的云南省来说,将是一个沉重的负担。但办好20世纪最后一界世博会是中国政府向全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是一项不容推脱的政治任务。

云南作为烟草大省有一定的财政积累,基础设施,尤其是机场的建设在西部地区也是比较领先的,但随着烟草行业的日渐势衰,沿海诸省的迅猛发展,差距的不断拉大,也面临着危机和挑战。所以,主办世博会这样一个世界级的活动,可以说是天赐良机。从天时来说,云南经过改革开放以来20年的发展,正好到了产业升级换代、二次创业的关键时期,正处于“丑小鸭变成白天鹅”的前夜;从地利来讲,更具有先天的优势,云南拥有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自然地理条件,巨大的生物资源宝库、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这些潜在的生物资源和旅游资源具有极大的开发价值;人和,世博会正是一次超级的聚集人气的机会。

三、项目诊断

通过对云南世博会各方面情况更深入的了解和分析,王志纲工作室认为:首先要搞清云南“为什么要承办世博会”的问题。这个问题貌似简单,其实奥妙无穷。如果按政府主办、包办的思路和传统的做法,以场馆建设和招展宣传为主,以财政出钱、企业赞助、社会捐款、政府花钱办会的纯政府行为来办世博会;按目前场馆建设、招商宣传,招商经营各自为政,“铁路警察各管一段”的做法,虽然最终可以办完世博会,但可能因没有充分利用世博会所创造的各种难得的机会,很有可能达不到理想的效果。

为办世博会而办世博会的做法只是一种短期的政府行为,没有充分考虑到各种利益主体的利益要求,不是各利益主体自愿的投资行为。因此,这种方式所能汇聚的能量不仅是极其有限的,同时也无法带动世博会的经济运作,因而也就无法获得可能由世博会本身所形成的有形和无形资产带来的巨大收益。

在过去的20年里,云南虽然创造了经济发展的辉煌成就,也有在短短300天成功举办昆交

会的奇迹,但决不能轻率地认为只要拿到了世博会的举办权,只要在500天建好场馆,就能成功举办世博会、就能够带动云南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如果按原有的思路走下去,即使大家竭尽全力,也只可能是门票多卖一些,人多来一点,而无法从“质”上发生转变与突破,扭转经营上的被动局面。最终很可能使云南财政负担加重、各级负责人劳而无功、老百姓也会很不满意。因此,简单地完成办世博会的任务,决不是云南所期望的结果。

对云南来说,承办中国'99昆明世界园艺博览会的意义,不单是关系到一个边疆省份能否代表国家成功举办一次国际性活动的问题,而是在于能否通过科学的策划整合云南省及国际、国内的各种相关资源要素,把世博园作为一个超级支点,把长达上百天的世博会作为杠杆,以全新的思路和绝妙的经营手法,撬动起云南这个经济板块。在展示云南全新形象的同时,促成它的经济转型和升级,从而为中国中西部地区的发展闯出一条令人耳目一新的超常规发展道路来。

四、策略设计

把一个单纯的园艺博览会活动升华为一种撬动区域经济板块腾飞的产业化模式。

把一个政治任务式的园艺博览会变成云南省调整产业结构的契机(从以烟草等为主导,转变为以绿色产业、旅游产业为主导);

把世博会培植成新的主导产业的超级“招商会”,实现“把云南送出去、把世界请进来”的目标,使云南省提前跨入新时代。

经营要想取得成功有赖于前期的准确定位,只有在这个前提下,才能有效地启动、营造、拓展、引导市场。因此,会前的市场启动工作,要宣传先行。面对云南省现有的各种资源状况及我国传统的宣传机制,用常规的思路来作宣传不可能带来令人满意的效果------托起云南。这首先是因为,浅土难生深根大树,单看云南自身的力量来搞宣传将会力不从心;其次,传统的新闻机制、办事作风,都会极大地局限宣传结果,从而达不到预期目标。

要实施“反弹琵琶”,送出云南,请回中国和世界的宣传策略。“进军北京”,举办’98金秋北京“云南月”-----世博会国庆进京献礼预展。伴随预展,可使广大消费者对世博会由未知到感知、到认识,产生强烈的参与冲动,从而有效地唤醒目标市场,扩大世博会影响,进而可以掀起云南各地区旅游资源的联动效应,同时又为开展有效的公关、宣传活动创造了舞台。场馆建设,要从经营的思路出发,合理规划,埋好预留管线,更要储备充足的土地,为以后的扩展和大规模开发作好准备;

要实现效益延伸,应以世博会为依托成立世博集团,统筹经营世博会。可以延伸发展错误以绿色产业、旅游业、会展业为主的多元化企业集团。

“世博集团”应是总公司、控股公司的概念,并以绿色、旅游、会展产业为重点,吸收国内外的投资者,特别是港澳台企业、金融机构以及国内上市公司,联合组建相关产业的股份公司,并取得政府的支持,列入股份制改革的试点。

以世博会的场馆为基础,建设“昆明绿色产业交易市场”,使之成为永不落幕的绿色产业(包括花卉、药材、园艺等)的展销会;以市场为龙头,整合绿色产业的相关资源,形成种种、加工、销售的完整体系,使世博集团成为云南“18工程”的领头雁。

五、理念创新

世博会作为云南的一篇大文章、大项目,做过以后应该有无形资产沉淀下来,延伸开去。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就要围绕办会的宗旨提出一个鲜明的理念,并浓缩成一句口号,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宣扬云南的全新定位和形象,使其随着世博会声名远扬并沉淀下来。为此,在世博会原有主题:“人与自然”的基础上,王志纲提出了向世界展示云南形象的核心理念-------“万绿之宗,彩云之南”。既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神韵,更突出了云南的特色和特有的文化底蕴,同时明确了云南绿色产业、旅游产业新的产业定位,并给人留下无限遐想和延伸的空间。这个理念已被众多媒体作为宣传的主题,世博会亦将之作为对世界进行宣传的形象口号。更有精明的公司把它抢注为公司的商标。随着世博会的举行,作为一个旅游大省的实力和形象已被国内外所认同。上述定位的理念亦在潜移默化中沉淀为云南的无形资产和金字招牌。

六、运作成效

1997年10月14日,提交策划报告时,王志纲和和项目组成员与负责此项目的省领导进行了深层次的探讨。

1997年10月27日,中共云南省委办公厅发文将省委书记令狐安同志10月16日就世博局策划组顾问王志纲《万绿之宗、彩云之南-------99昆明世博会策划报告》的批示印发全省各有关部门和领导。云南省委书记令狐安对策划报告的批示如下:“基本构思可行,以世博会的筹备为契机,把全省动员起来,在整个云南开展朔造形象工程的活动。”

世博会已成功闭幕,这次盛会不仅在政治和经济上获得空前成功,更重要的是,由于思路清晰,准备得当,利用此次契机,实现了把一个新云南、新昆明成功送进世界视野的目的。并极大地促进了云南产业的升级换代,世博会策划的意义还在于,她为正在探索经济腾飞之道的中西部各省市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案例分析]

好的策划一定是“跳出来”的策划,站到一个更高的位置,才有可能开阔视野拓宽思路,创意

出令人叫绝的方案,王志纲的策划就是如此。世博会项目在创意的初期很容易将人的思维限定在一定的范围内:终于争取到举办世博会的机会,赶紧行动起来,投资、基建……;王志纲的思维是:世博会作为云南的一篇大文章、大项目,做过以后应该有无形资产沉淀下来,延伸开去。也就是说,从一开始就要围绕办会的宗旨提出一个鲜明的理念,并浓缩成一句口号,向全中国乃至全世界宣扬云南的全新定位和形象,使其随着世博会声名远扬并沉淀下来。王志纲提出的向世界展示云南形象的核心理念是“万绿之宗,彩云之南”。这个理念,跳出了原来的“云南的世博会”的概念,站到了“世界的世博会”的高度。这个理念的指导下,王志纲又认为应从一个更有高度的方位宣传世博会,于是,就“反弹琵琶”,将世博会的新闻宣传推广,从云南搬到了更有传播力的北京来召开,果然取得了预期效果。虽然世博会项目出成功并非完全是王志纲一个人的功劳,但是他策划世博会运用的“跳出来”的思维方式却给人们留下深刻印象,并大大提高了他个人的知名度。

思考题:

1 公益广告与商业广告在创意手法上具有哪些共同点与不同点?

2 本篇理念创意新在何处?

3 举例说明创意中的逆向思维的运用。

4 政府组织如何做宣传?

5 政府组织是否存在定位问题?该如何进行?

案例摘自《中国经营报》2001年1月16日第16版作者张辉

案例3. 荣事达的CI策划

1997年5月18日,荣事达集团推出了中国第一部《企业竞争自律宣言》,奏响了荣事达CI 导入的序曲。荣事达集团会同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CI导入课题组进行了周密的策划,决定把推出《宣言》作为荣事达CI导入的切入点,接着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了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进行了实况转播,《焦点访谈》又作了追踪报导。新华社向全国各大报纸发出通稿,《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经济日报》等报纸、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都作了相应报导,一时间成了全国一大新闻热点(后被中国家电协会和国内贸易部评为1997年十大新闻之一)。一、导入背景

近年来,中国家电行业出现了多起恶性竞争的事例,这些竞争

对市场、对同行、对企业自身都伤害甚重,企业和社会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据上海媒体报道:1997年3月,海尔和新飞“上海滩大战”,海尔销售人员发放印刷品声称新飞产品技术不过关,售后服务跟不上,产品积压30万台云云,在上海市的许多大商场公开散发,新飞对此提出抗议,两家对簿公堂。此类事件也发生于小天鹅和小鸭之间。小天鹅的咨询人员到小鸭柜台前殴打怀有身孕的小鸭营销小姐,在南京又发生“小天鹅踢小鸭”的事件。随着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为争夺市场份额,一些不规范、不正当的竞争行为在家电行业中已屡见不鲜。

二、策划与运作

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是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之一,导入CI是一项

整体作业,而非临时、短期的企业行为。如何开发、如何导入、如何强化企业的竞争力、加深消费者对企业品牌的认同,在进行CI策划和运作时仅找好一个切入点是远远不够的,还需对MI、BI、VI进行系统化的设计。MI(企业理念)是一种企业整体的价值观和经营宗旨,是企业识别系统基本精神所在,也是整个企业识别系统的原动力。成功的CI导入,首先就要调动MI 的各要素去激活企业内部机制---组织管理、制度等,并将它辐射到企业对社会公益活动的参与等方面。

荣事达在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CI导入课题组的协助下,共同策划了以理念营销为中心的一系列BI展示,这种BI整体推出在国外称之为“企业金传播行销系统(Corporate Marketing Communication System)的SMCR模式(Source Media Code Receiver),以争取社会公众的支持与认同。主要策划内容如下。

策划5.18宣言和“5.18计划”。其含义一是准备在5月18日推出,二是把宣言精炼为5章18条,包括“企业竞争自律总则”、“企业竞争道德”、“企业对外行为自律准则”、“企业对内行为自律准则”、“企业自律准则的检查与监督”。

提炼企业理念。把荣事达在长期经营实践中形成的“和商”理念归纳为“互相尊重、相互平等、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诚信至上、文明经营、以义生利、以德兴企”32个字,以此作为处理企业与消费者、企业与商界、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员工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

举行由在京一些专家和中国轻工总会有关部门负责人,及企业界代表共50多人参加的“市场经济与企业自律”专题研讨会。与会者认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法律、法规的不断完善,更需要参与竞争的各个主体严格的自律,共同构筑起有序竞争的利益共同体,在越是趋于完备的市场制度和越是激烈的竞争环境的大背景下,越要排斥无信、欺诈的不正当竞争。三、无形资产的再运作

CI导入与推行是一项长期、复杂的工程,至少需要1年至2年

的时间,CI导入为企业无形资产增值展示了广阔的前景,已被越来越多的企业家看好。

无形资产是企业的宝贵财富,可为企业带来超额利润,根据无形资产再次使用不会磨损,反而会增强其作用,使用越频繁、越广泛、使用价值就越高、增值也越快的原理,荣事达准备对业已形成的无形资产增值进行再运作,利用自律宣言周年纪念之际,再度进行大规模操作,使自己的市场占有率、企业无形资产有一个明显的提升。

[案例分析]

1、CI即企业形象识别,它是企业在行业结构中的特定地位或个性化特征。它包括MI(理念识别)、BI(行为识别)和VI(视觉识别)三个构成要素。CI导入是现代企业的经营策略之一,它将企业市场行销、服务、设计,提到经营哲学高度,把现代市场营销学与现代设计美学融为一体。荣事达导入CI ,目的在于塑造良好的企业形象,促使无形资产增值,增强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2、荣事达集团于1997年5月18日果断决策,将推出中国第一部《企业竞争自律宣言》作为切入点,全面导入CI。由于企业间的恶性竞争正是社会关注的热点,荣事达从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出发,率先倡导企业竞争自律,在钓鱼台国宾馆举行新闻发布会,中央电视台进行实况转播,《焦点访谈》进行追踪报道,以及各大报纸及电台的争相报导,掀起了一阵阵舆论热点,因而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从而既扩大了知名度又极大地提高了企业的美誉度。

3、导入CI,理念先行。荣事达建立了“互相尊重、相互平等、互惠互利、共同发展、诚信至上、文明经营、以义生利、以德兴企”的“和商”理念,作为处理企业与社会公众关系的基本准则,并贯穿到企业具体行为和活动之中。BI是CI的核心,企业塑造形象仅靠宣传远远不够,还需要开展富有特色的活动,以形成行为识别。荣事达的一系列BI展示取得了十分明显的成效。1997年生产洗衣机175万台,产销率达99.7%,实现销售收入18亿元,利税1.83亿元,产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比CI导入前的1996年增长31%、13%和18.8%。可见,无形资产的有效运作直接导致了有形资产增值。

4、荣事达集团明确意识到CI是一项整体作业,企业形象塑造是一个长期、复杂的工程。“5.18”计划给荣事达创造了巨大的商誉,它是企业进行无形资产运作的宝贵资源。荣事达利用自律宣言周年之际再度开展大规模的活动,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进行无形资产的再运作,无疑会确保企业无形资产的保值增值,从而为企业带来更可观的经济利益。

思考题:

1、荣事达为什么要全面导入CI?

2、你认为荣事达CI导入的切入点效果如何?

3、荣事达是如何进行CI运作的?你认为CI战略的重点应是什么?

4、荣事达为什么要进行无形资产的再运作?

5、你认为MI在CI导入中的作用如何?

案例4. 杉杉集团的CI导入

杉杉围绕着导入和运作CI而开展了一系列公关行动。

一、调查与启动

从1989年杉杉(当时的甬港服装厂)电视广告打西服品牌,走名牌战略的路子,一直到1993年,杉杉西服销售额达到2.54亿元,五年时间杉杉创造了一个中国西服名牌。然而企业和品牌如何向更高层次发展,作为一个新的重要的课题,摆在了企业的面前。杉杉的决策层一直关注着竞争中的危机与契机,寻觅着企业发展的新的突破点。

与此同时,经过市场调研发现,尽管杉杉集团和杉杉品牌的形象在全国市场已经初步得以确立,但仍不巩固。尤其是在华北、东北市场的影响力和扩张力还不够强大。据北京市场的调研数据显示:

1.40%以上的人知道杉杉西服,且绝大部分是从广告,亦即大众传媒获得信息。这说明了杉杉在该地区广告投入的效果,同时也提示出个人资讯传递的不足。

2.被调查者对杉杉西服的其他概念仍普遍模糊,乃至很多人认为其产地是上海、北京或台湾。

3.对杉杉集团的概念,95%以上的人闻所未闻,对企业标志、企业理念之类则所知更少。

4.曾经购买过或明确表示购买意向的不足5%。

5.初步结论:目前在大众印象中,“杉杉”只是西服的一种品牌而较少整体丰满的集团概念,缺乏鲜明的形象和品味,因此没有强烈的号召力,尚未造成公众的偏爱或认牌购买心理。从竞争品牌来看,如皮尔?卡丹、金利来、观奇洋服等,皆挟洋自威,无论是广告策划还是形象塑造都先声夺人,在中国市场上抢占了较大份额。而国内的一些品牌在市场竞争中的营销策略和手段,尚处于价格竞争等低层次的水准。因而,杉杉集团在广告和公关策略上应突出体现企业的整体化形象,突出企业自身的文化意蕴,使企业性格、品牌性格和产品性格得以统一、升华并广为人知。

一个偶然的机会,杉杉找到了台湾艾肯形象策划公司。当时艾肯已开始潜心研究推广中国式的CI模式,即本土化、本质化的CI模式。艾肯的CI模式,从民族特性、文化取向、精神特质上,已十分接近杉杉正在寻找的突破模式。因而,杉杉与艾肯很自然地握手合作导入CI。

1994年初,艾肯公司和杉杉CI委员会共同策划,把杉杉导入CI的目标确定为:

(1)定位并提高企业形象,创建一流的企业经营文化系统。

(2)创造第一,系统科学地进行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的经营,提高综合竞争能力。

(3)提升品牌地位,引导实业部门向更多的领域发展。

至此,杉杉集团斥资200万人民币,整体导CI,也开始了以后将出现的那个公关行为和序幕。

二、导入CI

《大不列颠百科全书》中“杉”的条目注:杉科常绿球果类乔木,原产于东亚。树高可达50米,树围可达5米左右,是很好的材用树种。

杉树,伟岸挺拔,英俊潇洒,生命力极为旺盛,它与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史积淀下来的坚韧不拔、蓬勃向上、生生不息、挑战未来的精神内核和谐一致。而面对世纪交替、体制转轨的企业发展重要阶段,杉杉集团不仅要整塑恒久弥新的品牌,而且要营造涵义丰蕴的企业文化,建立起经营集约化、市场国际化、资本社会化的现代化国际化产业集团。正如总裁郑永刚之论断:“今天的杉杉已经超越以品牌宣传为第一要旨的阶段,未来的竞争更重在企业形象。”

据此,杉杉集团确立了“立马沧海,挑战未来”的企业精神和“奉献挚爱,潇洒人间”的品牌宗旨;确立了“我们与世纪的早晨同行”这一对外诉求标语。从而,从自身的品牌诉求出发,紧扣21世纪“环保、生态平衡、绿化”的世界性主题,把杉杉品牌提升到与人类生存处境息息相关的高度,确定了杉杉企业及品牌在社会中的位置和宣传定位。

杉杉集团标志以音译“ShanShan”及象征中国特有杉树的“CHINAFIRS”作为设计题材,并将大自然的意蕴融入设计,以“S”字体象征如流水般生生不息,杉树则有节节高升之意。杉杉标志色彩规划采用自然沉稳的青绿色与象征现代清新的水蓝色搭配组合,视觉上令人耳目一新、生动有力,象征杉杉集团如青山绿水般永无止境。

结构上以两个S作阴阳曲线之拓展变化,意谓杉杉集团由单一西服迈向多元发展。而耸立挺拔的杉树图形,令人一眼即能联想到杉杉从传统到现代的串联,更象征集团创新突破的成长,以实现杉杉创新中国一流世界名牌的企业目的。

三、杉杉CI的推广

1.经过CI整合后的杉杉集团。

1994年6月28日,杉杉正式成立集团公司,并召开了盛大的杉杉集团CI标志发表会,向社会公众广泛告知新的集团标志。同时,通过建立CI走廊和对全体员工进行累计平均8小时的培训,使广大员工深感企业发展即将进入一个新的高峰,集团员工的凝聚力和积极性被进一步调动起来。企业的中短期发展战略,因为有了CI工程系统的指导,也在紧张地筹划和确立。

1994年6月28日也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杉杉从品牌期全面进入形象期。在很短的时间内,所有的杉杉电视报纸广告、灯箱、霓虹灯等,都换成了统一的全新的杉杉标志和企业精神用语,专卖店(厅)外观和内部布置也经过重新装潢和设置,以焕然一新的面貌出现,企业形象的推广宣传全面启动。在杉杉吉祥物命名过程中,在全国杉杉分公司所在地区刊登征集吉祥物命名信函后,立即得到了社会各界的热情回应,共收到30余万封回信。这种巨大的热情除了公众对成长的杉杉一向关注,对杉杉品牌的一向信赖外,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众对导入CI之后的杉杉充满了希望,很快接受了焕然一新的杉杉新形象。

在销售方面,杉杉加大了推行企业新形象的力度,以《专卖店手册》来要求各地的专卖店服务,从顾客走进店门到送顾客离去、从员工到店准备营业到下班离去,都有明确的规定,使全国各地的消费者都能享受到杉杉统一、规范的优质服务。

2.BI行动的开展。

杉杉集团经过对VI视觉识别系统的推广后,1995年又展开了在MI整合统筹下的BI 运作,通过一系列有杉杉特色的公益活动,提高了杉杉集团投身公益事业的社会美誉度和品牌形象张力。

1995年3月初,杉杉推出了精心设计,由环环相扣的四个环节组成的BI行动。首先,3月11日在北京香格里拉饭店举行了以“我们与世纪的早晨同行”为主题的CI发表会,全面大规模地向公众推介CI开展的成果,同时还进行了体现杉杉理念和标准色彩的时装表演。第二个环节是当晚杉杉集团和中央电视台联袂推出‘95植树节大型文艺晚会——“我爱这绿色家园”,从而紧扣21世纪的人类危机问题,绿化、环保的主题,把投身绿化、关心人类生存作为企业的行为特征向公众告知。第三个环节是杉杉独家赞助的,以绿化为主题的全国性海报张贴,赠送绿化宣传卡、宣传帽等活动。第四个环节是杉杉集团在上海、南京、杭州、苏州、青岛、合肥、武汉、南昌、西安等城市的分公司,在杉杉企业形象策划部配合下,同时推出“让大地披上绿装”的绿化行动,涉及全国29个省、市、自治区,从而把此次BI行动推向高

潮,让更多的人来关心绿化环保问题,让更多的人知道杉杉的企业的行为,从而提升企业形象。

紧接着,杉杉“绿叶情深”万人签名等背景行动,在长沙等几个城市也成功进行,使更多的潜在消费者记住了杉杉的企业行为。1995年10月,’95国际F1摩托艇大赛在美丽的杭州西湖举行。为了避免在比赛中可能造成的西湖环境污染,杉杉集团捐资50万元成立“西湖绿化环保基金”,号召全社会都来关心、爱护西湖这一天堂明珠,关心美化我们共同的生存环境。这又进一步提升了杉杉集团的社会美誉,赢得了广泛良好的口碑。

同时,凭藉CI导入,杉杉还逐步建立起富于企业特质的经营文化系统。

杉杉在MI的整合下,以绿化环保为切入点,成功地实施了BI行动,极大地提升了企业形象,牢固地构筑了杉杉特有的经营个性,为杉杉向更高层次的现代化、国际化企业方向迈进,奠定了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基础。

[案例分析]

1、杉杉集团导入CI,定位准确,实施到位。杉杉首先确立了“立马沧海、挑战未来”的企业精神和“奉献挚爱,潇洒人间”的品牌宗旨,确立了“我们与世纪同行”这一诉求语。紧扣“环保、绿化”这一时代主题,进行了独特的形象定位。它从构建企业精神入手,将MI、VI、BI形成了有机整体。从CI调查到CI导入再到CI推广,体现了杉杉整体、规范的运作机制。它不仅提出了企业的经营理念,而且将它贯穿到组织的行为规则之中,通过环环相扣的公关活动,使杉杉的知名度与美誉度得到了空前弘扬。

2、杉杉开展了富有特色的环保公关活动。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是21世纪的热门话题,杉杉紧跟时代步伐,把CI导入与环保、绿化相结合,开展了大量的环保公益型公关活动,如,和中央电视台共同举办“我爱这绿色家园”文艺晚会,在全国范围内进行系列绿化宣传活动,“绿化情深”万人签名活动及捐资50万元成立“西湖绿化环保基金”等,展现了杉杉集团现代、清新、富于社会责任感的优美形象。杉杉以关心人类生存为特征的环保公关活动,引起了社会各界公众的一致认同,主动吸引了媒体并深受好评,极大提高了企业的美誉度。

3、杉杉集团的通过客观、系统、科学的CI导入及推广活动,建立起杉杉富有特色的企业经营文化系统,走上了有形资产与无形资产相结合的企业发展新路。据有关权威机构评估,导入CI后,杉杉品牌的无形资产价值迅速增值,己达2.2亿元人民币,成为企业自身的又一笔巨大财富。导入CI后的杉杉集团,以服装服饰为基础产业,迅速向金融、期货、证券、交通运输、房地产和高新技术等产业拓展。CI的持续功效,使杉杉呈现出勃勃生机。

思考题:

1. 杉杉导入CI的原因是什么?

2. 杉杉集团的CI运作是如何进行的?

3. 杉杉开展的公关活动有何特色?

4. 认为MI、BI与VI三者之间关系是怎样的?

5. 导入CI对塑造企业品牌有何作用?

案例根据《中国优秀公关案例选评(二)》复旦大学出版社郭惠民主编原文名为“与世纪的早晨同行-宁波杉杉集团有限公司CI导入与环境公关案例”改编

案例5. 抢占市场制高点的科龙集团

创业于1984年的广东科龙公司,当年是一个仅有300多人的乡镇企业,经过十多年的艰苦创业,从一个作坊式的乡镇小厂发展成为具有国际化、现代化规模的中国家电企业之一,1999年销售冰箱260万台,空调70万台,冷柜1 6万台,销售收入为81.73亿元。冰箱和空调的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5%和9%。1997年荣获亚洲货币杂志颁发的“中国最佳管理公司”和“中国最佳投资者关系”奖项,创造了中国家电史上的神话。循着科龙公司成功之路,人们不难发现“抢占市场制高点”在科龙公司得到完美的体现。

1 高技术、高起点的产品定位

“要干就要干最好的”是科龙公司产品定位的主要目标。其创业初期正是我国冰箱生产大量扩张,而产品质量却逐年下滑的阶段。当时科龙公司经过认真的市场调研和分析后,决定将产品定型在技术领先,产品先进,适合中国家庭使用的双门双温BCD-103冰箱。当容声冰箱第一代产品投放市场后,由于产品技术先进,质量稳定,价格适中,受到消费者的欢迎。随着冰箱市场的竞争逐步加剧,科龙公司在原有产品的基础上不断推出新产品,使科龙公司的产品始终走在市场的前列。如:电子除臭技术的应用、绿色环保冰箱等,都是在国内首先推向市场的。1992年针对空调耗电量大的情况,科龙公司决定生产一种让消费者买得起用得起的空调,为此科龙公司选择了技术领先、能效比达到3以上(能效比是指耗电量与实际制冷量的比率,能效比越高,表明越省电,我国标准为2.32)的空调产品。经与日本夏普公司合作,设计出第一代空调产品,能效比为3.3,远远高出国家标准。产品设计的高标准、高起点,奠定了科龙产品市场份额不断扩大的基础。

2 加大技术投资,保证产品的领先地位

科龙公司不断进行技术改造,引进最先进的加工设备、精密的检测装置和先进工艺以保证其产品的质量。在创业初期,企业有了一定效益后,公司投资8000万元进行第二期工程建设,从美国、意大利、日本等国引进当时较先进的加工设备和精密的检测设备,保证了质量的稳定性。1991年投资2亿元建成一座具有80年代末90年代初世界冰箱生产水平的冰箱城,达到年产100万台的生产能力,使产品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扩大生产规模。2000年,投资近亿元在北京中关村建立“中美科龙智能控制联合研发中心”,以制冷产业为核心,以智能化控制研发为切入点,进入新的高新产业,并将其与传统产业相结合,提升现有产品档次,拉开与对手的技术实力距离,向信息产业化方向发展。

3 利用资产重组,实现规模经营

1996年,科龙公司收购成都发动机公司,投资2.7亿元成立成都科龙冰箱有限公司。在东北又兼并了辽宁营口冰箱厂,投资2.4亿元成立营口科龙冰箱厂。短时间内,科龙公司在西南和东北建立辽生产能力达100万台冰箱的生产规模,从而在中国形成了三角形的生产基地。1997年,科龙、华宝两大空调企业合并,极大地提高了空调生产的规模效益。1998年,科龙集团与丹麦丹佛斯压缩机有限公司、华意压缩机有限公司三方投资9980万美元筹建年产300万台无氟压缩机项目,与日本三洋电器公司合资生产“三洋?科龙冷柜”,与美国惠而浦公司采用定牌生产的方式生产“科龙牌”洗衣机。与新伙伴的合作,为科龙实现资本跨国流动,在更广泛的领域和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分工提供了现实的可能。

4 应用信息技术,开展电子商务。为了加快电子商务的步伐,科龙聘请了以原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中国总经理宋新宇博士为首的专业团队从事电子商务的开发和管理。科龙以BtoB商务为主,建构自己的和可以与行业共享的电子平台。2000年4月开始内部试操作,6月正式推出。预计两年之内全面完成BtoB的网络建立及运行,以充分利用科龙现有的庞大的销售网点以及超过1000万户的客户数据。其经营目标是在三至五年的时间内,使科龙电子商务业务达到传统业务用了15年才达到的总产值。

[案例分析]

科龙公司的营销策略在于始终把握产品质量、抢占市场制高点,通过规模经营及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来实现企业经济效益。

1 .正确的市场定位策略。所谓市场定位是企业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对该产品的特征或属性的重视程度,强有力地塑造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个性或形象,从而使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科龙公司在创业初期,正确选择了产品定位,生产高质量、高档次的冰箱推向市场,在赢得市场的同时,使自己的品牌

在消费者心中有了好的形象。

2 .完整的市场推进策略。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产品的更新换代速度加快,生产竞争激烈。科龙公司紧紧把握冰箱和空调两种产品,将消费者对产品的不同需求进行市场细分,不断地开发新产品,实现产品多样化,并投入大量的资金,使企业保持一流的技术水平。同时在全国建立8个维修中心、400多个用户服务网点,加强售后服务工作。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积极开展电子商务。

思考题:

1 通过本案例的学习,你认为对待家电产品应如何进行市场定位和市场细分?

2 科龙公司抢占市场制高点的战略步骤是什么?

3谈谈你对开展电子商务意义的认识。

4 科龙公司市场推进策略的基石是什么?

案例6. 微软的企业文化特色

微软公司令人吃惊的成长速度,引起世人的广泛关注。1975年创办之初仅有3个人、一种产品,到1995年己发展为拥有200多种产品、17800多名雇员、年收入60多亿美元的巨型高科技公司。透过这辉煌业绩,我们不难发现其成功不仅在于科技创新和优异的经营管理,更重要的是创设了知识型企业独特的文化个性。

一、微软的文化个性

比尔?盖茨独特的个性和高超技能造就了微软公司的文化品位。这位精明的、精力充沛且富有幻想的公司创始人,极力寻求并任用与自己类似的既懂得技术又善于经营的经理人员;他向来强调以产品为中心来组织管理公司,超越经营职能,大胆实行组织创新;极力在公司内部和应聘者中挖掘同自己一样富有创新和合作精神的人才并委以重任。比尔?盖茨被其员工形容为一个幻想家,是一个不断积蓄力量和疯狂追求成功的人。他的这种个人品行,深深地影响着公司。他雄厚的技术知识存量和高度敏锐的战略眼光以及在他周围汇集的一大批精明的软件开发和经营人才,使自己及其公司屹立于这个迅速发展的公司和行业的最前沿。盖茨善于洞察机会,紧紧抓住这些机会,并能使自己个人的精神风范在公司内贯彻到底,从而使整个公司的经营管理和产品开发等活动都带有盖茨色彩。

二、管理创造性人才和技术的团队文化

知识型企业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拥有一大批具有创造性的人才。微软文化能把那些不喜欢大量规则、组织、计划,强烈反对官僚主义的PC程序员团结在一起,遵循“组建职能交叉专家小组”的策略准则;授权专业部门自己定义他们的工作,招聘并培训新雇员,使工作种类灵活机动,让人们保持独立的思想性;专家小组的成员可在工作中学习,从有经验的人那里学习,没有太多的官僚主义规则和干预,没有过时的正式培训项目,没有“职业化”的管理人员,没有耍“政治手腕”、搞官僚主义的风气。经理人员非常精干且平易近人,从而使大多数雇员认为微软是该行业的最佳工作场所。这种团队文化为员工提供了有趣的不断变化的工作及大量学习和决策机会。

三、始终如一的创新精神

知识经济时代的核心工作内容就是创新,创新精神应是知识型企业文化的精髓。微软人始终作为开拓者——创造或进入一个潜在的大规模市场,然后不断改进一种成为市场标准的好产品。微软公司不断进行渐进的产品革新,并不时有重大突破,在公司内部形成了一种不断的新陈代谢的机制,使竞争对手很少有机会能对微软构成威胁。其不断改进新产品,定期淘汰旧产品的机制,始终使公司产品成为或不断成为行业标准。创新是贯穿微软经营全过程的核心精神。

四、创建学习型组织

世界已经进入学习型组织的时代,真正创建学习型组织的企业,才是最有活力的企业。微软人为此制定了自己的战略,通过自我批评、信息反馈和交流而力求进步,向未来进军。微软在充分衡量产品开发过程的各要素之后,极力在进行更有效的管理和避免过度官僚化之间寻求一种新平衡;以更彻底地分析与客户的联系,视客户的支持为自己进步的依据;系统地从过去和当前的研究项目与产品中学习,不断地进行自我批评、自我否定;通过电子邮件建立广泛的联系和信任,盖茨及其他经理人员极力主张人们保持密切联系,加强互动式学习,实现资源共享;通过建立共享制影响着公司文化和发展战略,促进公司组织发生着变化,保持充分的活力。建立学习型组织,使公司整体结合得更加紧密,效率更高地向未来进军。[案例分析]

1、企业文化通常是指企业在一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在长期生产经营管理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价值观念、伦理原则、行为规范、企业风俗、习惯、传统,以及在此基础上生成的企业经营意识、经营指导思想、经营战略等。它是企业的立业之本,对企业的全部经营活动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微软作为知识型企业,其企业文化具有新经济时代的特点,聚集了大量知识型的人才,鼓励员工主动地、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启用富有创新和合作精神的员工,大胆

实行了组织创新,不断推进产品革新。确立了一种与公司程序员文化相一致的领导、组织、竞争和产品开发的管理原则和风格,比尔?盖茨以自己独特的精神和风范造就了微软的文化个性,有效地促进了大规模软件产品的开发与生产。

2、微软组建了企业团队,形成了高效的团队文化。团队文化的核心是团队的价值观和信念。团队文化一旦形成,就强烈地支配着团队成员的思想和行为。微软通过组建职能交叉专家小组,形成了自主的、独立的、灵活的、和谐的企业氛围,激励着员工在自由轻松的环境中独立地开展工作,自主地进行决策,主动地进行创造,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并能让员工在工作中发现乐趣,寻求自我发展、实现自我价值。正是这种团队文化,使团队成员之间彼此信任、通力协作,形成了企业强有力的凝聚力。

3、微软通过建立学习型组织,互动式学习,提高和发挥创造力。

微软人有一种敢于否定自我,不断学习提高的精神。一个优秀的企业文化,必须是能够保证员工有更多学习机会和发展新技能的文化。微软建立学习型组织,加强了互动式学习,实现了资源共享,使企业在竞争中始终充满活力;通过不断自我批评、信息反馈和相互交流,推动着公司向前发展。

思考题:

1、微软具有什么样的文化个性?对企业的发展有何作用?

2、微软的团队文化有何特点?对员工有何意义?

3、微软为什么能聚集大量的软件开发和经营管理的人才?

4、为什么说创新是贯穿微软经营全过程的核心精神?

5、微软为什么要创建学习型组织?

案例7. 道博:杰出营销理念创造市场

在20世纪最后几年的中国,“营销”这个词汇拥有极高的使用频率。一些企业靠营销创造了市场的奇迹,也有一些企业因营销不力而折戟沉沙。有人统计过,中国直接从事营销工作的群体有5000万之众。在这支庞大的营销人队伍中,武汉道博营销有限公司可谓名不见经传,但正是这支不事张扬的营销团队,以其超前的理念和务实的作风,默默耕耘,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提起“道博营销”,大家会觉得陌生,而“绿之源”这个名字则可谓家喻户晓,妇孺皆知。近几

市场定位案例

市场定位策略案例 1.王老吉凉茶 王老吉凉茶发明于清道光年间(约1830年),已有180年历史。在1992-2002年间,红色王老吉一直处于不愠不火的状态,但销量稳定,用“健康家庭,永远相伴”的广告语进行宣传推广,无法体现出王老吉的独特价值。通过市场研究,发现广东消费者饮用红色王老吉的场合多为烧烤、登山等活动,而湖南的饮用场合主要集中在“外出就餐、聚会”等,原因很简单,就是“预防上火”。于是王老吉的推广主题被定为“怕上火,喝王老吉”,2003年,王老吉的销量激增。 2.宝洁公司 美国著名的日用消费品公司——宝洁公司,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开始进人中国市场,并在护肤及卫生用品市场展开了一系列成功的市场细分。当时,宝洁公司针对中国消费者头皮屑患者较多的现象,敏锐地观察到这一细分市场,并针对这一细分市场,推出具有去头屑功能的“海飞丝”洗发水,在市场上获得巨大成功,成为时尚的消费品。以后,宝洁公司又针对城市女性推出“玉兰油”系列护肤品。除以上品牌之外,宝洁公司陆续推出了针对不同细分市场的多个品牌的护肤及洗涤卫生用品,如“飘柔”二合一洗发水,既方便又有利于头发飘逸柔顺,“潘婷”则含有维他命原B5,可以令头发健康而亮泽。这一系列细分市场明确的产品,在市场上所获得的成功,为宝洁公司的发展壮大起了决定性作用。

3.蒙牛和伊利 自1999年7月内蒙古蒙牛乳业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以来,同居呼和浩特市的伊利和蒙牛这两家乳品企业,便不可避免地展开了从奶源到营销到管理等各个方面的激烈竞争。 竞争没有"二虎相争、必有一伤",反而带来了"双赢"的喜人格局。 蒙牛公司在与中国营养协会联合开发了一系列新产品后,没有按照惯例投巨资上厂房、引设备,而是着力通过"蒙牛向伊利学习,做内蒙古乳业第二品牌"、"蒙牛转转、回家看看"等富有远见和创意的广告宣传塑造了独特的"蒙牛"品牌,然后以品牌和技术优势,以托管、承包、租赁、委托生产等联合的办法,经营了冰淇淋、液体奶、粉状奶3个系列40多个品种的产品,使蒙牛产品很快打入全国市场。面对竞争,伊利把自己的发展主题确定为"双赢和倍增"。蒙牛乳业集团董事会主席牛根生也深有体会地说:“俗话说,同行是冤家,我并非这样理解,小而言之,我们是赛跑参照物,大而言之,我们是一家。比如山西杏乐酒厂的假酒喝死人后,人们一听山西酒就害怕,几乎把山西所有的酒厂都毁了。甚至连陕西的酒也受到了牵连。这就是行业品牌连带效应、同行是一家的道理。只要是正当、公平的竞争,最终的结果往往是双赢,而不一定是你死我活。”

市场定位失败案例分析

市场定位失败案例分析-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

失败案例:汤臣一品 ------10广策绝对印象小组市场细分方面: 1. 市场细分有效性中第一个前提是细分市场的容量要足够大。汤臣一品按照人口的社会构成划分,将其主要客户确立在高经济收入阶层,其细分的客户市场显然没有足够的容量来支撑项目的销售,其细分市场客户的档次太高,导致容量不足,项目销售出现滞销。 2. 市场细分有效性的第二个前提是营销渠道可达性。由于汤臣一品的客户细分定位过高,且可能超出了汤臣自身资源的可达性,也是导致项目滞销的一个主要原因。汤臣没有可以达到其定位客户的营销渠道,导致了其失败。 3. 市场细分有效性的另外前提是差异性要足够明显。从市场反馈的情况看,市场并不认可汤臣一品的产品差异化,并对产品有颇多诟病,可见在差异化营销上,汤臣一品确实是一个十足的失败者。 市场定位方面: 作为11万天价的“汤臣一品”,其目标对象是位居福布斯全球排行榜的亿万级富豪,即巅峰世界的领袖人物。然而无论其名称是“汤臣海景公寓”、“汤臣国宝”还是“汤臣一品”,都没有把握住目标客户“凌驾颠峰,俯瞰天下”的心理渴望。 首先,“海景公寓”很普遍,没有市场区隔;其次,“汤臣国宝”很不合适,好象卖“大熊猫”。即使“汤臣一品”,从古代官衔上讲,也只达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气势,远没有把巅峰世界领袖人物的“我就是国王”那种睥睨天下的雄心壮志表现出来。 另外,从产品属性上讲,“一品”终究还是可以衡量的价值,可以用金钱买得到的产品,没有把其稀缺性、唯一性、权威性的“奢侈品”的价值彻底表达出来,还是没有树立“市场领导者”应有的品位与格调,就象点穴一样,没有点住目标客户的“死穴”,自然也就没有实现市场区隔。汤臣一品色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的不准确决定了它注定要失败。

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

第四章市场细分目标市场与市场定位 市场细分和目标市场的概念,是于20 世纪50 年代中期,由美国市场营销学家温得尔·斯密(Wendell R .Smith) 提出的,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市场营销理论的新发展,是买方市场环境下的一种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企业认识和了解不同的消费者群,选择其中的一个或几个作为准备进入的目标市场,并针对该目标市场的特点,制定和实施适当的营销组合技术方案,以满足目标消费者的需求。市场细分化是一种以人为本、以满足人的需求为目标的营销观念。企业通过对市场进行细分化(Segmenting) 、确定目标市场(Targeting) 、进行市场定位(Positioning) ( 也称STP 战略) ,决定营销组合策略,是企业营销成败的关键。( 图4 — 1) 。 STP 战略图4 — 1 导入案例:成功在于定位 所谓市场定位,是指在目标市场中为产品找到一个与其它竞争产品相比,具有明确、独特而又恰当的位置。也就是说,市场定位要根据所选定目标市场上的竞争者产品所处的为止和企业自身条件,从各方面为企业和产品创造一定的特色,塑造并树立一定的市场形象,以求在目标顾客信中形成一种特殊的偏爱。 定位就是要找到合适的空子——江崎泡泡糖 无数事实证明, 即使是已经成熟的市场, 也并非无缝可插, 无隙可乘。市场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通过市场细分和定位, 寻找对方的相对弱点或漏洞, 用己之长, 攻其之短, 通过见缝插针, 拾遗补缺, 变潜在市场为现实市场。例如, 日本泡泡糖市场年销售额约140 亿日元, 大部分为“ 劳特” 所垄断。江崎糖厂成立市场研究班子, 专门研究霸主“ 劳特” 产品的不足和缺点, 寻找现有市场的缝隙。经过周密调研, 他们发现了“ 劳特” 的四个漏洞:一是以成年人为对象的泡泡糖市场正在扩大, 而“ 劳特”

市场定位的案例分析

一、市场定位的内容 1、产品定位:侧重于产品实体定位质量/成本/特征/性能/ 可靠性/用性/款式/- - - 2、企业定位:即企业形象塑造品牌/-员工能力/知识/言表/可信度 3、竞争定位:确定企业相对与竞争者的市场位置 4、消费者定位:确定企业的目标顾客群 二、目前常用的市场定位的策略有以下四个种: 1、避强定位 避强定位策略:是指企业力图避免与实力最强的或较强的其他企业直接发生竞争,而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另一市场区域内,使自己的产品在某些特征或属性方面与最强或较强的对手有比较显著的区别。 优点:避强定位策略能使企业较快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中树立形象,风险小。 缺点:避强往往意味着企业必须放弃某个最佳的市场位置,很可能使企业处于最差的市场位置。 案例分析:1997年到2004年间,伊利有三大竞争对手:"和路雪" 是世界上最大的冰激凌制造商;"雀巢" 1996年,雀巢公司也将它们在中国的总部由香港迁至北京,并在天津和青岛同时投下巨资兴建现代化的冰激凌生产线;"新大陆" 是较弱的一个竞争者。在伊利的经营者们看来,这些竞争对手已经从以前的国内同行转变为国外的著名冰激凌品牌,与它们相比,伊利在企业实力、产品知名度方面还有相当大的差距,五月初的北京,这几家公司的贴满冰激凌产品广告的格式冷藏车已奔忙于京城的大街小巷,招贴、宣传海报也遍布街头。大多数经销商说"和路雪"、"雀巢"的定位与普通人的收入水平有相当大的距离,二元以上的产品人们问的多买的少,而6-8元的产品更是很少有人问津。相比之下,两年前还名不见经传的"伊利" 冰激凌却以"低质优价"这一市场定位赢得了众多消费者的青睐。对于大多数工薪消费者来说,它们在选择冰激凌时除了需要好吃口感外,价格是更主要的决定因素。伊利正是在这一点上迎合了大多数人的需要,他们希望能在同样产品中占据价格上的优势,而在同样的价格中以高质量取胜。伊利之所以能迅速的在北京打开销路,正是得益于"低廉的价格、较高的品质"这一避强定位策略。而之所以能实施这一低价定位,也是由于公司利用了许多别的企业没有的优势:能源方面,北京的煤大概每吨150-1 60元,而内蒙古地区只有70-80元;电费、人员工资方面,内蒙古也比北京要便宜的多。另外,由于产地临近草原牧场,牛奶供应充足,每天厂家的收奶车直

市场定位案例

市场营销案例:市场定位 案例1. 实现心中理想 -------中国银行的CI与企业形象广告 中国银行(以下简称中行)电视广告是企业形象广告非常成功的一例,我们看看该系列广告的主要镜头。 高山篇 在一片秀丽的山川景象之中,出现了“止,而后能观”的字幕,接着我们看到老人伫足大地,观看大自然的变化,然后……他继续踏上他的征途。旁白:在追求智慧的里程里,永远是山外有山。 竹林篇 镜头特写一竹节,字幕“止,而后能观”出现。 一女子在竹林中冥想、游步,“竹动、”、“风动”、“心动”的字幕接着出现。最后,在一片青绿的竹树之前,我们看到“有节,情义不动”字幕总结。 (注:真是行云流水般的生花妙笔!如此情操的渲染,中国银行肯定身受重情重义的第一代华商和秉承父业的第二代华商所赞赏。) 麦田篇 辛勤农民的侧影,“止,而后能观”的字幕出现,接着高声呼啸,他走在金黄的麦田里,一边走,一边叫,字幕“丰饶”出现;他站在麦田中央,不停地低下头来和声边的收成对歌;他闭上眼,像在等待麦田的回应,字幕“勤奋”出现;他傲然而立,半截身子被麦田盖过,字幕“富而不骄”出现。 随着他的呼啸和呼啸声的回音,中国银行的商标出现。(注:“富而不骄”是中国银行,也是中华民族的精神,这优良的民族性也成为中国银行有异于其他外国银行的定位,从而向新加坡的华商与华人做相互认同的诉求。) 江河篇 在蔚蓝的天空下,小女孩对着滔滔江河唱着她的童谣,“止,而后能观”的字幕再次出现。随着纯真的歌声“小河弯弯,江水蓝蓝,穿过原野,越过山岗。小河弯弯,江水蓝蓝,流呀流呀,千百里长……流呀流呀,千百里长”,我们看到夕阳下金光闪闪的江水,循着河道的

关于产品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关于产品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关于产品市场营销案例分析篇一 七波辉总裁·CEO陈锦波:求实务实的品牌发展之道 偏爱鲜艳色彩,一身潮人打扮的陈锦波,颠覆了人们印象中“商界领袖”的严谨形象,打造了属于他自己的风格。28年来,他以惊人的胆识和智慧,带领七波辉成为青少年鞋服行业龙头老大。他坚持“固守稳健,谨慎行事,绝不投机”的经营理念,也深知企业不在一时高速增长,而在能否持续;他强调品牌的价值,致力于青少年专属领域的产品研发;他也从不涉及与青少年无关的产业,立志把七波辉打造成全球青少年行业第一品牌。 扎根——“蚂蚁精神”夯实基础稳中求进 1988年,陈锦波兄弟几人开始走上自主创业的道路。 从一开始,陈锦波就不甘只是做一个小作坊。他和其他几个兄弟早早地便规划了明确的分工,建立起了基础的生产流程和团队协作机制,而这种团队意识和管理,是奠定七波辉能够稳步向前发展的根基。对于创业时期的总结,陈锦波用“蚂蚁精神”做了概述:“企业创立的初期,不可能一蹴而就。想要取得更大的成功,就要求团队必须像蚂蚁一样精诚协作、锲而不舍,向着共同的目标一步一步地扎实迈进。” 兄弟们的团结协作,对市场和行业科学、合理的判断,在“合适的时候做合适的事情”;对产品品质的执着追求,不断提升品牌和经营模式,正是七波辉在数次转型拓展期能够“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原因。 夯实,再出击。20世纪90年代的七波辉适时地向批发销售模式转型,并开始着手进行销售渠道的建设。甚至在当时,七波辉便已经进行过“订货会”的尝试,这一如今在鞋服行业中极为普遍的形式,在那个年代几乎是不可想象的。

飞跃——“甘蔗定位学”长远谋划寻找新蓝海 到了21世纪,品牌时代全面来临,鞋服品牌高速发展的黄金十 年也正式开启。 在这个阶段,陈锦波领导下的七波辉,并没有随波逐流,选择“粗放式”的跑马圈地发展道路。他富有先见性地预测到了,只有 精准定位,走向细分市场才是品牌的可持续发展之道。于是,七波 辉进行了大规模的市场调研,将目标市场定位在青少年这一细分群体,从而成功开辟出一片市场新蓝海。 “选择什么样的品牌定位,就像是选择甘蔗的部位一样:接近土里的甘蔗根部糖分最多,但是比较硬;最靠近叶子的部分水分最多, 但甜味却大打折扣;而中间那一段则中和了头尾两段的优劣,硬度和 甜味恰到好处。选择‘哪一段甘蔗’,与选择细分市场和品牌定位 是同一个道理,实际上就是要找到‘最好’的那一段。”当时,陈 锦波的这个“甘蔗定位学”理论,也与后来被引入中国的“特劳特 定位理论”不谋而合。 在有了精准的市场定位之后,七波辉开始构建“青少年专属”的品牌核心价值体系,延展出由“专属版型、专属面料、专属工艺、 专属色彩”四大模块构成的完整品牌体系,真正确立了七波辉品牌 的发展方向。 自此,找准方向的七波辉以破竹之势走上了一条围绕品牌、产品、渠道三条主线全面推进的发展道路:签约当红歌星孙悦、人气偶像 李宇春等形象代言人;拓宽产品品类,开启“鞋服一体化”工程,进 一步深化“青少年专属”概念;CCTV少儿广告十几年的持续投放;成 立七波辉商学院,大力度输出营销服务,加强终端竞争优势等等举措,推动着品牌一步一步地迈向行业“制高点”。 迈进——求实务实,巩固行业领军地位 “在品牌28年的历程当中,有一批又一批忠诚的消费者热爱着 七波辉品牌,所以我们才能走到今天。而且我们在市场当中的口碑、美誉度、忠诚度也都保持着较高的水准。但在互联网+时代,要应对 新的挑战,就要从品牌自身再去调整,去做‘减法’,保持求实务

关于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的案例ok

关于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的案例o k 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X9QT-X8QQB8Q8-NQ8QJ8-M8QMN]

关于市场细分和市场定位的案例 很多时候创业者会把资金全部压在第一次的广告策略和营销上面,却又不知道到底能不能成功,或者失败了也不知道为什么会失败。试想如果所有的消费者都是相似的,他们都有相同的需要,欲望与需求,有相同的背景,有相同的受教育程度和经历,那么大规模无差异的营销就是符合逻辑的,因为它的主要优势是成本较低,只需一场广告活动和一种营销策略,通常只提供一种标准化的产品,一些公司,主要是那些生产农产品或者非常基础的生产资料的企业,仍能成功的采用大众营销策略。然而大部分的市场营销者无法沿用无差异的市场营销方法。当试图通过一个广告向预期的顾客销售相同的产品时,市场营销者必须将产品描述成一种能够满足基本的,普通的需求的手段,因此,通常的结果是对任何人都没有吸引力。一台冰箱可以为家庭储存食物,但是一台标准规格的冰箱对独居老人来说可能太大了,面对六口之家来说又可能太小了;如果一个企业对六口之家和独居老人都只提供同一种产品,作为竞争对手的另一家企业可能通过提供另外两种不同的产品来满足六口之家或独居老人的需求。 因此,生产消费品的任何一家公司如果只提供一种产品,那都不可能生存下去,除非他所提供的产品是为了一小群特殊

的消费者特殊制作和设计的。市场细分战略可以让厂商通过利用产品的差异化来避免市场上的激励竞争,产品的差异不仅表现在价格方面,而且体现在风格,包装,促销诉求,分销方式以及超值服务上。市场营销者发现尽管市场细分,制定目标市场战略伴随着更高昂的研发,生产,广告和分销费用,但是通过提供具有明显差异的产品来迎合某些消费者的独特需求,能赚取比大众营销多得多的利润。 下面就麦当劳和米勒啤酒进行浅略分析,简述细分市场对企业的重要性。 一、麦当劳 (一)地理要素细分市场 麦当劳有覆盖全球的市场,要保持霸主地位就必须对市场进行细致的地理细分。麦当劳进行地理细分的主要目标在于分析各区域的差异。对于国内市场,麦当劳以西方饮食文化为主导。而在国外市场就抓住了特色。 地理细分要求把市场细分为不同的地理单位进行经营活动,例如,美国东部人爱喝清淡的咖啡,西部人爱喝较浓的咖啡。麦当劳连锁店作为一个跨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其服务范围遍及全球109个国家、万家连锁店。它每年都需要花大量的资金来进行认真的严格的市场调研,研究各地的人群组合、文化、习俗,再书写详细的市场细分报告,每个国家,甚至每个地区都要有一种适合当地生活方式的市场策略。

三大案例分析市场定位策略

创作编号: GB8878185555334563BT9125XW 创作者:凤呜大王* 三大案例分析市场定位策略 ——统一“鲜橙多”、七喜、朵唯女性手机 所谓市场定位,就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对该产品某种特征或属性的重要程度,强有力地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个性或形象,并把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消费者,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也可以说,市场定位是塑造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这种位置取决于消费者或用户怎样认识这种产品。企业一旦选择了目标市场,就要在目标市场上进行产品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企业全面战略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及其产品如何与众不同,与竞争者相比是多么突出。 四大市场定位策略有: 1、创新定位:寻找新的尚未被占领但有潜在市场需求的位置,填补市场上的空缺,生产市场上没有的、具备某种特色的产品。 2、迎头定位: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为占据较佳的市场位置,不惜与市场上占支配地位的、实力最强或较强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竞争,而使自己的产品进入与对手相同的市场位置。优点是竞争过程中往往相当若人注目,甚至产生所谓轰动效应,企业及其产品可以较快地为消费者或用户所了解,易于达到树立市场形象的目的。缺点是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3、避强定位:是指企业力图避免与实力最强的或较强的其他企业直接发生竞争,而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另一市场区域内,使自己的产品在某些特征或属性方面与最强或较强的对手有比较显着的区别。优点是避强定位策略能使企业较快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中树立形象,风险小。缺点是避强往往意味着企业必须放弃某个最佳的市场位置,很可能使企业处于最差的市场位置。 4、重新定位:公司在选定了市场定位目标后,如定位不准确或虽然开始定位得当,但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时,如遇到竞争者定位与本公司接近,侵占了本公司部分市场,或由于某种原因消费者或用户的偏好发生变化,转移到竞争者方面时,就应考虑重新定位。重新定位是以退为进的策略,目的是为了实施更有效的定位。

市场定位的案例

市场定位的案例 【篇一:市场定位的案例】 国贸一班一.市场定位理论市场定位理论是市场经济的基本理论。 市场定位理论最初是由美国著名营销专家艾尔列斯(alries)与杰克特罗(jack trout)于20 世纪70 年代早期提出来的。里斯和屈特 认为,“市场定位是你对未来的潜在顾客的心智所下的功夫,也就是 把产品定位在你未来潜在顾客的心中”。从中可以看出,市场定位就 是对现有产品进行的一种创造性试验。随着市场营销理论的发展, 人们对市场定位理论有了更深的认识。菲利普科特勒对市场定位的 定义是:所谓市场定位就是对公司的产品进行设计,从而使其能在 目标顾客心目中占有一个独特的、有价值的位置的行动。市场定位 的实质是使本企业和其他企业严格区分开来,并且通过市场定位使 顾客明显地感觉和认知到这种差别,从而在顾客心目中留下特殊的 印象。市场定位的目的在于影响顾客的认知心理,增强企业及其产 品的竞争力,扩大产品的知名度,增加产品的销售量,从而提高企 业的经济效益。[1] 定位是对产品在未来的潜在顾客的脑海里确定一 个合理的位置。定位的基本原则不是去创造某种新奇的或与众不同 的东西,而是去操纵人们心中原本的想法,去打开联想之结。定位 的真谛就是“攻心为上”,消费者的心灵才是营销的终级战场。消费 者有五大思考模式:消费者只能接收有限的信息、消费者喜欢简单,讨厌复杂、消费者缺乏安全感、消费者对品牌的印象不会轻易改变、消费者的想法容易失去焦点。掌握这些特点有利于以帮助企业占领 消费者心目中的位置。而定位的方法有多种,如强化自己已有的定位、比附定位、单一位置策略、寻找空隙策略、类别品牌定位、再 定位等。 所谓定位,就是令你的企业和产品与众不同,形成核心竞争力;对 受众而言,即鲜明地建立品牌。——杰克特劳特所谓定位,就是让 品牌在消费者的心智中占据最有利的位置,使品牌成为某个类别或 某种特性的代表品牌。这样当消费者产生相关需求时,便会将定位 品牌作为首选,也就是说这个品牌占据了这个定位。——特劳特 (中国)品牌战略咨询有限公司总裁二、沃尔玛公司市场定位战略 的分析沃尔玛(wa t)是一家成立于1962 年的美国跨国零售集团。 从 2001 年至今,沃尔玛连续占居世界 500 强第一的位置,2003 年 销售额达到2587 亿美元,利润为90.5 亿美元,主要经营折扣商店、

市场细分选择与定位

第八讲市场细分、市场定位与目标市场选择 第一节 本讲主要内容: 一、市场细分的意义 二、市场营销目标导向的历史的演进 三、市场细分的基本对象 四、市场细分的主要变量 五、市场细分的原则、方法和程序 六、对市场细分的评估和选择 一、市场细分的概念与重要意义: 市场细分:根据市场要素的特征及影响市场变动的因素,对市场进行划分。 1、明确目标市场,提高营销活动效率。 有所为,有所不为。扬长避短。 2、优化市场资源配置,开展有针对性的重复营销,减少资源浪费,降低和避免不必要 的市场风险。 3、更好地认识、理解和适应各种市场差别,提高市场供应品与市场需求的适应性,从 而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市场盈利率。 二、市场营销目标导向的转变。 1、自我需求目标导向(生产导向) ?自产剩余品的营销 2、大众化需求目标导向 ?大众化营销。 3、细分化需求目标导向 ?细分化营销 (1)客群细分化营销 (2)特殊客群细分化营销 (3)区域化会本地化营销 (4)个别化、个性化、一对一营销、定制营销 三、市场细分的对象分析——对哪些市场要素进行细分? 1、对目标客户进行细分 ?市场营销对象细分化, 客户定位、市场需求定位。 2、对目标产品进行细分 ?市场营销客体细分化 ?市场提供物细分化 产品定位、生产技术定位 3、对市场营销者进行细分 ?市场营销资源优势、能力细分化 战略定位、经营目标定位 4、对市场关系进行细分 ?市场媒介、市场通道细分化

市场关系定位、市场渠道定位 第二节 四、市场细分的主要变量。 1、消费者市场细分的主要变量(参考教材316-327页) (1)地理要素 (2)人文因素 (3)心理因素 (4)行为因素 (5)其他综合变量——特殊人群 2、企业市场细分的主要变量 (1)人文变量——行业、规模、地区 (2)经营变量——技术、特征、用户、市场 (3)采购方式——采购决策模式、采购组织机构、采购政策与标准、客户关系状况、使用状况 (4)采购条件——交货时间、特别订货、订货批量 (5)个性特征——技术适应性、忠诚度、合作性 3、市场提供物细分的主要变量 (1)产品成本与价格 (2)产品品牌与形象 (3)产品用途 (4)其他变量 4、市场营销者细分的主要变量 (1)市场资源状况 (2)市场战略、规模 (3)市场核心竞争力、竞争优势 5、市场关系细分的主要变量 (1)交易关系 (2)沟通关系、媒介、中介 (3)物流关系 (4)终端、卖场 (5)营销服务 (6)市场细分变量的综合应用 在实际中的防止片面化、僵化、绝对化运用,防止细分变量的过度细化。 五、市场细分的程序、原则与方法 1、市场细分的程序(第315页) (1)市场调查 (2)市场分析 (3)市场划分 2、市场细分的原则(第330页) (1)量化、细化、具体化、规范化 (2)规模合理性、防止过度细分 (3)可接近性

案例:“万宝路”的市场定位分析

案例:“万宝路”的市场定位分析

————————————————————————————————作者:————————————————————————————————日期:

案例:“万宝路”的市场定位 20世纪20年代的美国,被称为"迷惘的时代"。经过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冲击,许多青年都自认为受到了战争的创伤,并且认为只有拼命享乐才能将这种创伤冲淡。他们或在爵士乐的包围中尖声大叫,或沉浸在香烟的烟雾缭绕当中。无论男女,他(她)们嘴上都会异常悠闲雅致地衔着一支香烟。妇女们愈加注意起自己的红嘴,她们精心地化妆,与一个男人又一个男人"伤心欲绝"地谈恋爱;她们挑剔衣饰颜色,感慨红颜易老,时光匆匆。妇女是爱美的天使,社会的宠儿,她们抱怨白色的香烟嘴常沾染了她们的唇膏。于是"万宝路" 出世了。"万宝路" 这个名字也是针对当时的社会风气而定的。"MARLBORO"其实是"Man Always Remember Lovely Because Of Romantic Only"的缩写,意为"男人们总是忘不了女人的爱"。其广告口号是"像五月的天气一样温和"。用意在于争当女性烟民的"红颜知己"。 为了表示对女烟民关怀,莫里斯公司把"Marlboro"香烟的烟嘴染成红色,以期广大爱靓女士为这种无微不至的关怀所感动,从而打开销路。然而几个星期过去,几个月过去,几年过去了,莫里斯心中期待的销售热潮始终没有出现。热烈的期待不得不面对现实中尴尬的冷场。 "万宝路"从1924年问世,一直至20世纪50年代,始终默默无闻。它的温柔气质的广告形象似乎也未给广大淑女们留下多少利益的考虑,因为它缺乏以长远的经营、销售目标为引导的带有主动性的广告意识。莫里斯的广告口号"像五月的天气一样温和" 显得过于文雅,而且是对妇女身上原有的脂粉气的附和,致使广大男性烟民对其望而却步。这样的一种广告定位虽然突出了自己的品牌个性,也提出了对某一类消费者(这里是妇女)特殊的偏爱,但却为其未来的发展设置了障碍,导致它的消费者范围难以扩大。女性对烟的嗜好远不及对服装的热情,而且一旦她们变成贤妻良母,她们并不鼓励自己的女儿抽烟!香烟是一种特殊商品,它必须形成坚固的消费群,重复消费的次数越多,消费群给制造商带来的销售收入就越大。而女性往往由于其爱美之心,担心过度抽烟会使牙变黄,面色受到影响,在抽烟时较男性烟民要节制得多。"万宝路" 的命运在上述原因的作用下,也趋黯淡。在20世纪30年代,"万宝路"同其他消费品一起,度过由于经济危机带来的"大萧条岁月"。这时它的名字鲜为人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以后,烟民数量上升,而且随着香烟过滤嘴出现,可以承诺消费者,过滤嘴可以使有害的尼古丁进入不了身体,烟民们可以放心大胆地抽自己喜欢的香烟。菲利普·莫里斯公司也忙着给"万宝路"配上过滤嘴,希望以此获得转机。然而令人失望的是,烟民对"万宝路"的反应始终很冷淡。 抱着心存不甘的心情,菲利普·莫里斯公司开始考虑重塑形象。公司派专人请利奥-伯内特广告公司为"万宝路"作广告策划,以期打出"万宝路"的名气销路。"让我们忘掉那个脂粉香艳的女子香烟,重新创造一个富有男子汉气慨的举世闻名的'万宝路'香烟!"--利奥-伯内特广告公司的创始人对一筹莫展的求援者说。一个崭新大胆的改造"万宝路"香烟形象的

汽车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

第六章汽车市场细分与目标市场定位 学习目标: 理论要求: 1、了解汽车市场细分的概念和作用; 2、了解市场细分的标准和步骤; 3、理解汽车市场预测对提高汽车市场营销水平的重要现实意义; 4、了解汽车市场预测的步骤与方法。 实践要求: 1、具有运用汽车市场营销调查的方法进行调查实践的能力; 2、具有问卷的设计能力。 现代市场营销非常重视STP策略,即市场细分(Segmentation)、目标市场选择(Targeting)和市场定位(Positioning)。 当今社会汽车市场竞争十分激烈,消费者的需求千差万别,企业无法在整个市场上为所有用户服务,应该在市场细分的基础上选择对本企业最有吸引力并能有效占领的那部分市场为目标,并制定相应的产品计划和营销计划为其服务,这样企业就可以把有限的资源、人力、财力用到能产生最大效益的地方上。确定目标市场,选择那些与企业任务、目标、资源条件等一致,与竞争者相比本身有较大优势,能产生最大利益的细分市场作为企业的目标市场并做出合理的市场和产品定位是STP营销的主要任务。 第一节市场细分 市场细分也称市场细分化(Marketing Segmentation),是20世纪50年代中期由美国人温德尔·斯密提出的新概念。所谓市场细分,是指根据整体市场上顾客需求的差异性,以影响顾客需求和欲望的某些因素为依据,将一个整体市场划分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顾客群体,每一个需求特点相类似的顾客群就构成一个细分市场(或子市场)。在各个不同的细分市场,顾客需求有较明显的差异,而在同一细分市场上,消费者具有相同或相近的需求特点。例如服装市场,可按顾客的性别因素,细分为男士市场、妇女市场;按年龄因素细分为老年市场、中年市场、青年市场、儿童市场;也可按地理因素细分为国外市场、国内市场,或城市市场和乡村市场,或南方市场和北方市场等。汽车市场可以按用户的用途要求分为货车市场、客车市场;按用户的购买力分为高档车、中档车和低档车市场等。以上每个细分市场的需求各不相同,同一细分市场内需求基本相似。 所以市场细分不是通过产品分类来细分市场的,如汽车市场、服装市场、机床市场等。

市场定位案例

市场定位案例 星巴克是在1990年代中后期登陆中国大陆市场,都是定位在曾经“稀少”的中高端人群,起初“曲高和寡”,后来还是在中国市场,星巴克获得了前所未有的“高歌猛进”。它的成功之处,就在于它是“面对”着消费者,而不是“背对”着消费者。 100多年前,星巴克是美国一本家喻户晓的小说里主人公的名字。1971年,3个美国人开始把它变成一家咖啡店的招牌。 1987年,霍华德·舒尔茨和他的律师,也就是比尔·盖茨的父亲以380万美元买下星巴克公司,开始了真正意义上的“星巴克之旅”。 如今,星巴克咖啡已经成为世界连锁咖啡的第一品牌。星巴克咖啡已经在全球38个国家开设了13000家店。虽然传统意义上“根红苗正”的咖啡并非起源于美国,但星巴克咖啡目前已经俨然是这些品

类最“正宗”的代名词。1999年1月11日,北京国贸中心一层开设了一家星巴克咖啡店,这意味着星巴克开始了美妙的中国之旅。 那么,星巴克在中国是怎样进行市场定位的呢? 一:在中国,星巴克、哈根达斯征服的不仅仅是消费者的胃。 在网络社区、博客或是文学作品的随笔中,不少人记下了诸如“星巴克的下午”、“哈根达斯的女人”这样的生活片断,似乎在这些地方每天发生着可能影响着人们生活质量与幸福指数的难忘故事:“我奋斗了五年,今天终于和你一样坐在星巴克里喝咖啡了!”此时的星巴克还是咖啡吗?不!它承载了一个年轻人奋斗的梦想;“如果你是一位适龄女子,你所生活的城市有哈根达斯,而你从来没被异性带入哈根达斯,或者已经很久没机会去了,那你就不得不在内心承认,没有人疼你、宠你了。”此时的哈根达斯还是冰淇淋吗?不!它变成了一个女人心中爱的祈祷…… 这种细腻的感情、美妙的感觉,不仅仅是偶然地在一个消费者心中激起涟漪,而是形成一种广泛的消费共鸣。我们不得不承认,星巴克、哈根达斯的成功与准确的品牌定位不无关系。 二:星巴克的“第三空间” 关于人们的生存空间,星巴克似乎很有研究。霍华德·舒尔茨曾这样表达星巴克对应的空间:人们的滞留空间分为家庭、办公室和除此以外的其他场所。第一空间是家,第二空间是办公地点。星巴克位于这两者之间,是让大家感到放松、安全的地方,是让你有归属感的地方。上个世纪90年代兴起的网络浪潮也推动了星巴克“第三空间”

市场细分与定位

1市场细分与定位 1.1 市场细分 本公司是一家专业为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家庭提供后勤保洁、清洗的社区服务企业。公司“以人为本、以需求为本”设计服务项目,“员工人品第一、确保服务品质”的用工原则,体现规范化、标准化、专业化的员工队伍、追求“卓越服务”的企业精神,以“创一流信誉、造服务品牌”的口号作为企业的 服务宗旨 图 2-9 价值观和生活方式系统模型(VALS) 根据CHINA-VALS模型(消费者的价值观及生活方式细分),结合自己产品及服务的特点及对宁波消费者的生活形态的研究及观察对市场进行细分,根据金龙浦“大客户→家庭→散户”的三步走营销战略,细分市场如下:第一阶段:针对能够集中并长期购买的客户,主要为工作成就型客户,例如政府机关事业工作人员、商界人士、高级知识分子等,产品主要用于商务往来的礼品和公司发放给员工的福利。首先集中优势资源,高度重视高价值客户以及具有高价值潜力的客户,实行大客户营销,占领对企业利润贡献最大的市场。在该阶段,金龙浦能利用较少的投入争取更多、更快速的资金回笼,为二、三阶段营销策略奠定物质基础。 第二阶段:以注重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员的健康,重视家庭成员的感觉和评价,消费态度较为积极家庭女性为主,多为传统生活族,拥有一定的购买能力

以及购买欲望,例如:高档小区家庭、孕妇家庭、幼儿家庭等。产品主要用于家用。 第三阶段:针对追求“健康、快乐,环保、可持续”的散户,这批散户大多来自于浙江省内的年轻人士,多属于个性表现型,而这样的生活理念在不久的将来一定会被越来越多的人接受,这一客户群体也将随着社会的发展成为市场的主力军。 面对三个主要目标市场,结合三个阶段,金龙浦采取差异化的市场策略。 1、第一阶段:针对工作成就族 这类人群工作比较积极,小有成就,对生活细 节用心较少,期望追求高品质的生活,但缺乏必要 的蔬菜水果的搭配及营养均衡方面的知识,多以男 性为主。这些人没有预算方面的约束,对于价格因 素不敏感,经常有冲动性购买行为,喜欢购买具有 独特分割的产品,非常容易受到广告等促销因素的 影响。 针对这个人群,金龙浦的定位是:健康饮食顾 问,膳食搭配专家,结合“安全、新鲜、特色、持续供货”的特点,为这一人群提供省心服务。 2、第二阶段:针对传统生活族 注重家庭生活和家庭成员的健康,重视家庭成 员的感觉和评价,消费态度较为积极,行为趋向集 团化,多以女性为主。这些人希望自己和家人能够 拥有科学、合理的饮食和健康的身体,但由于社会 上各种食品安全问题的发生,即使吃的好、吃的贵 也不一定健康,社会上的“亚健康”人群也因此而 产生,而这些还不包括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 等“过度饮食”而形成的“富贵病”。传统生活族就是那些希望家庭成员健康,提倡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的人,由于缺乏必要的知识和获取知识的途径,这些人比较容易受到意见领袖行为的影响。

14.58 市场定位策略案例

14.58 市场定位策略案例 市场定位可分为对现有产品的再定位和对潜在产品的预定位。对现有产品的再定位可能导致产品名称、价格和包装的改变,但是这些外表变化的目的是为了保证产品在潜在消费者的心目中留下值得购买的形象。对潜在产品的预定位,要求营销者必须从零开始,开发所有的4PS,使产品特色确实符合所选挥的目标市场。 (一)对现有产品的重新定位 没有永远的定位,“除了妻儿,一切都要变”三星集团会长李健熙说,。定位本来是为了帮助企业更准确找到自己的竞争优势,但在实践中,很多企业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定位惯性问题。即:尽管市场需求和竞争状况都有了很大的改变,但企业却仍然沿用原来的市场定位和品牌定位,结果逐渐走向弱势。“再定位”问题由此提上日程。如达尔文所说“那些能够生存下来的并不是最聪明和最有智慧的,而是那些最善于应变的”。用户需求的变化,往往是进行重新定位的最好时机之一。 重新定位通常是指对那些销路少,市场反应差的产品进行二次定位。初次定位后,随着时间的推移,新的竞争者进入市场,选择与本企业相近的市场位置,致使本企业原来的市场占有率下降;或者,由于顾客需求偏好发生转移,原来喜欢本企业产品的人转而喜欢其它企业的产品,因而市场对本企业产品的需求减少。在这些情况下,企业就需要对其产品进行重新定位。所以,一般来讲,重新定位是企业为了摆脱经营困境,寻求重新获得竞争力和增长的手段。不过,重新定位也可作为一种战术策略,并不一定是因为陷入了困境,相反,可能是由于发现新的产品市场范围引起的。例如,某些专门为青年人设计的产品在中老年人中也开始流行后,这种产品就需要重新定位,重新扩大企业经营的定位,突破原来的市场限定的区域,去发掘新的消费群与消费者新的需求,能使企业的潜在市场空间比现在规模扩大至少10倍以上。相反,如果企业不能随着需求的升级及时调整定位,常常就会面临品牌老化,销售下降等问题,直到最后被新的品牌所取代。例如,生产“康师傅”方便面的顶益集团,就是经过几次重新定位后才确定了现在的最佳定位:生产一种合乎大众口味的价格适中的方便食品,并获得了极大成功。(二)对潜在产品的预定位 企业应根据自身经济实力,市场条件,采取合理的市场定位策略,这样才能争得一席之地。(1)针锋相对策略:这是一种与在市场上居支配地位的竞争对手“对着干”的定位方式,与市场上占支配地位的实力最强的对手发生正面冲突,使产品进入与对手相同的市场位置。 它所要求企业本身具备条件:本企业要比竞争者生产出更好的产品;市场容量大,足以吸纳两个以上竞争者;本企业拥有资源不低于对手。在世界饮料市场上,做为后起的百事可乐进入市场时,就采用过这种方式,“你是可乐,我也是可乐”,与可口可乐展开面对面的较量。 实行迎头定位,企业必须做到知已知彼,应该了解市场上是否可以容纳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竞争者,自己是否拥有比竞争者更多的资源和能力,是不是可以比竞争对手做得更好,否则,迎头定位可能会成为一种非常危险的战术,将企业引入歧途。当然,也有些企业认为这是一种更能激发自己奋发向上的定位尝试,一旦成功就能取得巨大的市场份额。 (2)填补空缺策略:不与竞争者直接冲突,重新开拓潜在市场。这是一种避开强有力的竞争对手进行市场定位的模式。企业不与对手直接对抗,将自己置定于某个市场空隙,发展目前市场上没有的特色产品,开拓新的市场领域。 具备条件:企业有制造高质量产品的技术;本企业以相对较低的价格出售高质量产品的技术,能获利;使购买者相信本企业产品质量好。 这种定位的优点是:能够迅速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在消费者心中尽快树立起一定形象。由于这种定位方式市场风险较小,成功率较高,常常为多数企业所采用。例如美国的Aims牌牙膏专门对准儿童市场这个空隙,因而能在Crest(克蕾丝,宝洁公司出品)和Colgate(高露洁)两大品牌统霸的世界牙膏市场上占有10%的市场份额。

最新三大案例分析市场定位策略资料

三大案例分析市场定位策略 ——统一“鲜橙多”、七喜、朵唯女性手机 所谓市场定位,就是根据竞争者现有产品在市场上所处的位置,针对消费者对该产品某种特征或属性的重要程度,强有力地塑造出本企业产品与众不同的、给人印象鲜明的个性或形象,并把这种形象生动地传递给消费者,从而使该产品在市场上确定适当的位置。也可以说,市场定位是塑造一种产品在市场上的位置,这种位置取决于消费者或用户怎样认识这种产品。企业一旦选择了目标市场,就要在目标市场上进行产品的市场定位。市场定位是企业全面战略计划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关系到企业及其产品如何与众不同,与竞争者相比是多么突出。 四大市场定位策略有: 1、创新定位:寻找新的尚未被占领但有潜在市场需求的位置,填补市场上的空缺,生产市场上没有的、具备某种特色的产品。 2、迎头定位:是指企业根据自身的实力,为占据较佳的市场位置,不惜与市场上占支配地位的、实力最强或较强的竞争对手发生正面竞争,而使自己的产品进入与对手相同的市场位置。优点是竞争过程中往往相当若人注目,甚至产生所谓轰动效应,企业及其产品可以较快地为消费者或用户所了解,易于达到树立市场形象的目的。缺点是具有较大的风险性。 3、避强定位:是指企业力图避免与实力最强的或较强的其他企业直接发生竞争,而将自己的产品定位于另一市场区域内,使自己的产品在某些特征或属性方面与最强或较强的对手有比较显着的区别。优点是避强定位策略能使企业较快地在市场上站稳脚跟。并能在消费者或用户中树立形象,风险小。缺点是避强往往意味着企业必须放弃某个最佳的市场位置,很可能使企业处于最差的市场位置。 4、重新定位:公司在选定了市场定位目标后,如定位不准确或虽然开始定位得当,但市场情况发生变化时,如遇到竞争者定位与本公司接近,侵占了本公司部分市场,或由于某种原因消费者或用户的偏好发生变化,转移到竞争者方面时,就应考虑重新定位。重新定位是以退为进的策略,目的是为了实施更有效的定位。 案例一:“统一‘鲜橙多’” 在果汁饮料市场竞争白热化的今天,为什么统一鲜橙多能够脱颖而出? 统一鲜橙多的成功值得我们深入关注。 在饮料发展初期,消费者未被满足的需求,最重要的口感要好,至于健康还没有过多的考虑,所以此时是碳酸饮料的天下。 但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越来越重视健康,一种能满足消费者健康饮料的产品成了未被满足的需求,而碳酸饮料虽然口感较好,但几乎不考虑健康功能,所以此时出现了纯净水,矿泉水。 但更一步发展,消费者的观念又转变了,除了健康之外,即健康、口感又好的饮料又成了消费者潜在的需求,于是茶饮料开始风行,茶饮料在饮用水的基础上又增加了茶的功能,开始具有绿色食品的时代。

市场细分与定位

市场细分与定位 楼主:我果然很淫荡时间:2013-05-08 14:14:29 点击:1920 回复:27 楼主发言:1次 发图:0张 回复收藏分享更多楼主 1、关于STP 过去有一种说法,营销的核心在于市场细分、确定目标市场、明确定位。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现实中,一个企业的资源是有限的,不可能在每一个市场上完全拥有优势,获取所有企业经营的理想利润。因此企业需要用自己合适的资源做适合企业赚钱的市场,获取利润。这也是差异化营销的一种战略方法,即关注于某种消费者的价值进行差异化营销。 细分:第一步,确定细分变量和细分市场。比如根据消费者的需求进行归集,如洗发水让头发飘柔,用这一变量作为市场细分的条件。 第二步,对于细分的市场进行描述。比如成功的人士追求能够提供身份象征的驾驶工具—-为高档自驾车市场进行的描述。 目标:第一步,评估细分市场的客体的吸引力(比如市场容量大小、渗透率、财务贡献情况、行业集中度等分析)。分析哪个市场是容易挣更多的钱。 第二步,选择目标细分市场。分析自己合适做哪个市场,进行选择。 定位:第一步,为每一个细分市场定位价值识别系统。通过价值经营创造独特竞争能力,获取目标消费者的认同,取得细分市场的回报。 第二步,传播和传递该价值。通过传播和一些列营销活动使消费者接受、使用、认同价值。 2、市场细分的类型 根据国际著名管理咨询集团和一些机构的资总结料,大致有八种细分市场的类型: (1) 地理位置:按一级市场、二级市场、三级市场、四级市场等进行细分(省会城市、地级城市、县市级城市、乡镇和农村市场等等)。 (2) 人口特征:按照性别、年龄、收入、教育程度等方面进行细分。 (3) 使用行为:按照使用量、费用支出、购买渠道、决策过程等方面进行细分。 (4) 利润潜力:按照收入、获取成本、服务成本等方面进行细分。 (5) 价值观/生活态度:按照宏观的价值取向和态度进行细分。 (6) 需求/动机/购买因素:按照价格、品牌、服务、质量、功能/设计等因素进行细分。 (7) 态度:按照针对产品类别和沟通渠道的态度进行细分。 (8) 产品/服务使用场合:按照使用地方、使用时间、如何使用进行细分。 3、市场细分评估 按照地理、人口学、收入/价值、使用场所、产品/服务使用行为、购买因素、需求、价值/态度等不同角度秩序进行区分,获得的竞争优势越强,而实施的难易程度逐步加大。我们可以按照如下问题来对市场细分进行评估:(1)这些是推动独特的产品和服务的独特客户需求么?客户需要/想要什么服务? 他们愿意为之支付多少钱?目标客户希望怎样的接触方式? (2)是否存在通过新的产品服务和令人激动的产品服务能够获得的独特目标客户细确分?产品服务使用情况和不同客户的盈利性怎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