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知识点归纳以及典例解析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知识点归纳以及典例解析
高二化学《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知识点归纳以及典例解析

化学平衡状态

【学习目标】

1、了解化学平衡建立的过程||,知道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

2、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的转化率||。

【要点梳理】

要点一、化学平衡状态

1.溶解平衡的建立||。

在一定温度下||,当把蔗糖晶体溶解于水时||,一方面蔗糖分子不断离开蔗糖表面扩散到水中;另一方面||,溶解在水中的蔗糖分子不断地在未溶解的蔗糖表面聚集成晶体||,当这两个相反过程的速率相等时||,蔗糖的溶解达到最大限度||,即形成了饱和溶液||,此时||,我们说蔗糖达到了溶解平衡||。

在溶解平衡状态下||,溶解和结晶的过程并没有停止||,只是速率相等罢了||,故溶解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2.可逆反应||。

(1)定义:在同一条件下||,既能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能向逆反应方向进行的反应叫做可逆反应||,用“”表示||。

要点诠释:

①在可逆反应中||,把由反应物到生成物的反应叫正反应:把由生成物到反应物的反应叫逆反应||。

②在同一条件下||,不能同时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叫不可逆反应||。不可逆反应是相对的||,可逆反应是绝对的||。在一定条件下||,几乎所有的反应均可以看做是可逆反应||。

③必须是“同一条件”||。在不同条件下能向两个方向进行的反应||,不能称作可逆反应||。

④同一化学反应在不同条件下可能为可逆反应或不可逆反应||。如敞口容器中||,CaCO3 (s)高温CaO (s)+CO2↑||,反应产生的气体可及时脱离反应体系||,反应不可逆;密闭容器中||,CaCO3 (s)CaO (s)+CO2||,反应产生的气体不写“↑”||,气体物质不能从反应体系中逸出||,与各反应物共存||,反应可逆||。又如

2H2+O22000C 2H2O||。

(2)重要的可逆反应:如盐的水解、酯的水解、2SO2+O2催化剂

加热

2SO3、N2+3H2

催化剂

高温高压

2NH3等||。

3.化学平衡的建立||。

对于可逆反应a A (g)+b B (g)c C (g)+d D (g)||,若开始加入反应物||,此时A和B的浓度最大||,因而反应速率最大||,由于C、D浓度为零||,故此时逆反应速率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不断减少||,生成物浓度不断增加||,v正不断减小||,v逆不断增大||。当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时v正=v逆||,这时反应就达到了平衡||,这个过程可用图甲来表示||。

若反应是从逆反应方向开始的(开始时只有生成物而没有反应物)||,则v逆在开始时最大||,v正为零||,随着反应的进行||,生成物浓度不断减少||,反应物浓度不断增加||,v逆不断减小||,v正不断增大||,最后反应达到化学平衡||,如图乙所示||。

4.化学平衡状态||。

在一定条件下||,可逆反应的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反应混合物中各组分的含量保持不变的状态叫化学平衡状态||。

要点诠释:

(1)可逆反应是前提||,速率相等是实质||,浓度保持不变是标志||。

(2)v正=v逆≠0||,正反应和逆反应仍在进行||。

(3)百分含量指各组分的质量百分含量、物质的量百分含量、气体物质的体积百分含量||。

5.化学平衡的特征||。

化学平衡状态具有“逆”“等”“动”“定”“变”“同”的特征||。

(1)逆: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是可逆反应||。

(2)等: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相等||,即同一种物质的消耗速率与生成速率相等||。注意||,不同物质的反应速率不一定相等||。

(3)动:化学平衡从表面上或宏观上看好像反应停止了||,但从本质上看反应并未停止||,只不过正反应速率与

逆反应速率相等罢了||,即v (正)=v (逆)>0||。所以化学平衡是一种动态平衡||。

(4)定:在平衡混合物中||,各组成成分的百分含量保持一定||,不再随时间的改变而改变||。

(5)变:化学平衡是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暂时平衡||,若影响化学平衡的外界条件改变||,化学平衡状态就会发生改变||。

(6)同:在其他条件不变时||,可逆反应不论是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从正反应和逆反应同时开始||,途径虽然不同||,但只要起始浓度相同||,就可以达到相同的平衡状态||,所建立的平衡是等效的||。

6.化学平衡的标志

(1)本质标志||。

v (正)=v (逆)≠0||。对于某一可逆反应来说||,正反应消耗掉某反应物的速率等于逆反应生成该反应物的速率||。

(2)等价标志||。

①全是气体参加的体积可变反应||,体系的压强不随时间而变化||。例如:N 2+3H 2 2NH 3||。

②体系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或体积分数、物质的质量分数保持不变||。

③全是气体参加的体积可变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随时间变化||。例如:2SO 2 (g)+O 2 (g) 2SO 3 (g)||。

④对同一物质而言||,断裂化学键的物质的量与形成化学键的物质的量相等||。

⑤对于有颜色的物质参加或生成的可逆反应||,体系的颜色不再随时间而变化||,如2NO 2 (g) N 2O 4 (g)||。 ⑥体系中某反应物的转化率或某生成物的产率达到最大值且不再随时间而变化||。

要点诠释:以下几种情况不能作为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的标志:

(1)恒温、恒容下的体积不变反应||,体系的压强或总物质的量不随时间而变化||,如2HI (g) I 2 (g)+H 2 (g)||。

(2)全是气体参加的体积不变反应||,体系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不再随时间变化||,如2HI (g) I 2 (g)+H 2 (g)||。

(3)全是气体参加的反应||,恒容条件下体系的密度保持不变||。

要点二、化学平衡常数

1.定义:在一定温度下||,当一个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时||,生成物浓度以反应方程式中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以反应方程式中计量数为指数的幂的乘积之比是一个常数||,这个常数就是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简称平衡常数)||,用K 表示||。对于可逆反应m A (g)+n B (g) p C (g)+q D (g)||,在一定温度下无论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如何||,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后||,总有:()()()()

p q m n c C c D K c A c B ?=?||。 要点诠释:

(1)上式中c (A)、c (B)、c (C)、c (D)是各物质处于化学平衡时的物质的量浓度||。

(2)温度一定时||,可逆反应无论从正反应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无论反应物起始浓度大小||,K 是一个常数||。而且K 只与温度有关||。

(3)对于在溶液中进行的反应||,溶剂的浓度是一个常数||,此常数可归到平衡常数中去||,在K 的表达式中不出现溶剂的浓度项||。如:

CO 32―+H 2O HCO 3―+OH ― 323(HCO )(OH )(CO )

c c K c ---?= (4)当反应中有固体物质时||,因固体的浓度可看作常数||,在K 的表达式中不出现固体的浓度项||。如: CaCO 3 (s) CaO (s)+CO 2 (g) K =c (CO 2)

(5)平衡常数的表达式与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式有关||。

同一个化学反应||,化学方程式书写方式不同||,平衡常数不同||。如:

H 2 (g)+I 2 (g) 2HI (g) 222(HI)(H )(I )

c K c c = 12H 2 (g)+12I 2 (g) HI (g) 112222(HI)'(H )(I )

c K c c =? 2HI (g) H 2 (g)+I 2 (g) 222(H )(I )''(HI)

c c K c ?=

对于给定的化学反应||,正、逆反应的平衡常数互为倒数||。

2.化学平衡常数的应用||。

(1)化学平衡常数值的大小是可逆反应进行程度的标志||。它能够表示出可逆反应进行的完全程度||。一个反应的K 值越大||,说明平衡时生成物的浓度越大||,反应物的浓度越小||,反应物转化率也越大||。可以说||,化学平衡常数是一定温度下一个反应本身固有的内在性质的定量体现||。

要点诠释: 一般地说||,K >105时||,该反应就基本进行完全了||。

10-5<K <105时||,典型的可逆反应||,改变条件反应进行的方向就会变化||。

K <10-5时||,反应进行的程度很小||,转化率极小||,其逆反应会进行趋于完全||。||,

(2)可以利用平衡常数的值做标准||,判断正在进行的可逆反应是否平衡及不平衡时向何方进行建立平衡||,如:对于可逆反应:m A (g)+n B (g) p C (g)+q D (g)||,在一定温度的任意时刻||,反应物与生成物的浓度有如下关系:

c ()()()()

p q m n c C c D Q c A c B ?=?||,c Q 叫该反应的浓度商||。 (3)利用K 可判断反应的热效应

若升高温度||,K 值增大||,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若升高温度||,K 值减小||,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

3.平衡转化率||。

平衡转化率是指平衡时已转化了的某反应物的量与转化前该反应物的量之比||,用来表示反应限度||。对于反应a A+b B c C+d D||,反应物A 的转化率可以表示为:

要点诠释:化学平衡常数和平衡转化率都可用来定量描述可逆反应进行的程度||,它们是有不同的:

①一个特定的化学反应||,在温度一定时虽然只有一个平衡常数||,但反应物的平衡转化率却可以因反应物量的不同而不同||。因此||,脱离具体的反应物谈化学反应的平衡转化率是没有意义的||。

②平衡转化率随着反应物起始浓度的不同而变化||,而平衡常数却不受起始浓度的影响||。

③平衡常数的表达式和数值根据化学方程式书写方式的变化而变化||,平衡转化率不随方程式书写方式的变化而变化||。

④在进行有关计算时||,代入平衡常数K 表达式中的必须是物质的平衡浓度||,而代入平衡转化率α表达式中的可以是物质的浓度||,也可以是物质的物质的量、质量或气体的体积等||。

⑤平衡常数更能反映出可逆反应的本质||。

要点三、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思路和方法

1.解化学平衡计算题的一般思路为:建立模式、确定关系、依据题意列出方程||。最常用、最重要的模式是“列三行”||,即列出起始量、变化量和平衡量||。简记为:始、变、平、列方程||。如:

m A (g) + n B (g) p C (g) + q D (g)

起始 a b 0 0

变化 mx nx px qx

平衡 a ―mx b ―nx px qx

其中:a 、b 表示起始状态下反应物的物质的量或反应物的浓度或同温、同压下反应物中气体的体积||,c 、d 表示起始状态下产物的物质的量或产物的浓度或同温、同压下产物中气体的体积||。

计算中注意存在以下量的关系:①对反应物: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平衡浓度;对生成物:起始浓度+转化浓度=平衡浓度||。②各物质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化学方程式中各物质前面的化学计量数之比||。

2.在平衡计算中常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1)转化率的计算||。

若a ∶b =m ∶n ||,则任何时刻A 、B 的物质的量(浓度)之比均为a ∶b ||,且A 、B 的转化率相同||。

(2)产率的计算||。

(3)各组分的体积分数(?)||。

(4)平均相对分子质量||。

M 的变化取决于气体总质量和总物质的量的变化||。

(5)密度||。

的变化取决于气体总质量和体积的变化||。

【典型例题】

类型一、可逆反应

例1、在一定量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N2 (g)+3H2 (g)2NH3 (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N2、H2、NH3的浓度分别为0.1 mol/L、0.3 mol/L、0.2 mol/L||。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N2为0.2 mol/L||,H2为0.6 mol/L B.N2为0.15 mol/L

C.N2、H2均为0.18 mol/L D.NH3为0.4 mol/L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对可逆反应的特征的理解||,解答时||,应注意两点:(1)可逆反应既可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同时又可向逆反应方向进行;(2)可逆反应不能进行到底||,只能反应到一定程度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各物质的物质的量都大于零||。

对于本题||,若反应从题给某一时刻开始向正反应方向进行并达到平衡||,此时NH3的浓度应小于0.4 mol/L;若反应从题给某一时刻开始向逆反应方向进行并达到平衡||,此时N2的浓度应小于0.2 mol/L||,H2的浓度应小于0.6 mol/L;从题给量的关系易知无论反应进行到什么程度||,c (N2)∶c (H2)=1∶3||,因此||,两者不可能同时均为0.18 mol/L||。

【总结升华】解答可逆反应的问题要特别注意||,即反应物不可能完全转化为生成物||,生成物也不可能完全转化为反应物||。另外还要注意量的变化||,元素原子不可能凭空增加或减少||。总之要注意:“可逆”和“守恒”||。举一反三:

【变式1】对于可逆反应2SO2+O22SO3||,在混合气体中充入一定量的18O2||,足够长的时间后||,18O( ) A.只存在于O2中B.只存在于O2和SO3中

C.只存在于O2和SO2中D.存在于SO2、O2和SO3中

【答案】D

类型二、化学平衡的概念及其建立

例2、对可逆反应4NH3 (g)+5O2 (g)4NO (g)+6H2O (g)||,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达到化学平衡时||,4v正(O2)=5v逆(NO)

B.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的同时||,消耗x mol NH3||,则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C.达到化学平衡时||,若增大容器容积||,则正反应速率减小||,逆反应速率增大

D.化学反应速率关系是:2v正(NH3)=3v正(H2O)

【答案】A

【解析】A项||,反应达到平衡时||,v正(O2)与v逆(NO)之比等于对应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B项||,若单位时间内生成x mol NO||,同时生成x mol NH3||,表明反应达到平衡;C项||,增大容器容积||,压强减小||,正、逆反应速率均减小;D项||,3v正(NH3)=2v正(H2O)||。

【总结升华】从反应速率关系的角度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时||,速率必须是一正一逆(不能同是v正或v )||,且速率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

举一反三:

【变式1】哈伯因发明了由氮气和氢气合成氨气的方法而获得1918年诺贝尔化学奖||。现向一密闭容器中充入1 mol N2和3 mol H2||,在一定条件下使该反应发生N2+3H2催化剂

2NH3||,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高温高压

A.达到化学平衡时||,N2将完全转化为NH3

B.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一定相等

C.达到化学平衡时||,N2、H2和NH3的物质的量浓度不再变化

D.达到化学平衡时||,正反应和逆反应的速率都为零

【答案】C

类型三、化学平衡的标志

例3、在一定温度下的定容密闭容器中||,当容器中的下列物理量不再变化时||,表明反应:A (s)+2B (g) C (g)+D (g)已达平衡的是( )

A.混合气体的压强B.混合气体的密度

C.B的物质的量浓度D.气体的总物质的量

【答案】B、C

【解析】考查反应:A (s)+2B (g) C (g)+D (g)||,方程式两边气体分子的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显然混合气体的压强和总物质的量均始终保持不变||,不能用来判断反应是否达到平衡;由于A是固体||,所以ρ(气)是一个变化量||,而c (B)也是一个变化量||,那么当ρ(气)、c (B)不再变化时说明反应已达到平衡||。

【总结升华】对于反应前后气体物质的分子数相等的可逆反应||,不能用气体的总物质的量、总压强、平均相对分子质量等是否随时间变化来判断该反应是否达到了平衡状态||。

举一反三:

【变式1】一定条件下||,在密闭容器中||,能表示反应X (g)+2Y (g)2Z (g)一定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 )

①X、Y、Z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2 ②X、Y、Z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③容器中的压强不再发生变化④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Z||,同时生成2n mol Y

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

【答案】C

【变式2】在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A(g) + 3B(g) 2C(g)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A.C的生成速率与C的分解速率相等

B.A、B、C的浓度不再发生变化

C.单位时间内生成n mol A同时生成3n mol B

D.A、B、C的分子数之比为1:3:2

【答案】AB

【变式3】(2019 衡水模拟)在一个不传热的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m A(g)+n B(g) p C(g)+q D(g)||,当m、n、p、q为任意整数时||,反应达到平衡的标志是( )

①体系压强不再改变

②体系温度不再改变

③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

④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

⑤反应速率v(A)∶v(B)∶v(C)∶v(D)=m∶n∶p∶q

⑥单位时间内mmol A断键反应||,同时pmol C也断键反应

⑦体系的密度不再变化

A.③④⑤⑥B.②③④⑥C..①③④⑤D.③④⑥⑦

【答案】B

【解析】因为m+n与p+q的关系不确定||,故容器内的压强随时间的变化不一定是变量||,故①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因容器是不传热的恒容密闭容器||,反应过程中||,体系中的温度应随时间发生变化||,当温度不变时是平衡状态;各组分的浓度不再改变和各组分的质量分数不再改变||,反应都一定是平衡状态;反应过程的任何阶段都有反应速率之比等于方程式的化学计量数之比的关系||,故⑤不一定是平衡状态;单位时间内mmol A断键反应||,则说明有pmol C生成(同时pmol C也断键反应)||,故⑥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体系的总质量和总体积始终不变||,体系的密度始终不变化||,故⑦不能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

类型四、化学平衡常数

例4、在一定体积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化学反应:CO2 (g)+H2 (g)CO (g)+H2O (g)||,其化学平衡常数K

(1)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为K=________||。

(2)正反应为________(填“吸热”或“放热”)反应||。

(3)能判断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是________||。

a.容器中压强不变b.混合气体中||,c (CO)不变

c.v正(H2)=v逆(H2O) d.c (CO2)=c (CO)

(4)某温度下||,各物质的平衡浓度符合下式:c(CO2)·c(H2)=c(CO)·c(H2O)||,试判断此时的温度为

________℃||。

【答案】(1)222(CO)(H O)(CO )(H )c c K c c ?=

?||。 (2)吸热

(3)b 、c

(4)800

【解析】(1)222(CO)(H O)(CO )(H )

c c K c c ?=?||。 (2)由表中数据可以看出T 升高||,K 增大||。所以判断出正反应为吸热反应||。

(3)由于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物质化学计量数之和相等的反应||,所以在恒容时||,容器内的压强一直不变||,不能用作平衡状态的判断;c (CO 2)=c (CO)并不代表着它们的浓度就不发生变化||,所以也不能判断是否达到平衡;b 、c 可以||。

(4)根据c (CO 2)·c (H 2)=c (CO)·c (H 2O)||,所以K =1.0||,对应表中温度为800℃||。

[特别提示] 理解好平衡常数K 的含义||,就可以理解好化学平衡状态||,一定要熟练掌握T 与K 的关系以及平衡常数的表达式的书写||。

举一反三:

【变式1】下列反应在210℃达到平衡:

①PCl 5 (g) PCl 3 (g)+Cl 2 (g) ΔH 1>1 K =1

②CO (g)+Cl 2 (g) COCl 2 (g) ΔH 2<0 K =5×104

③COCl 2 (g) CO (g)+Cl 2 (g) ΔH 3>0 K

(1)根据反应①的平衡常数K 的表达式||,下列等式必定成立的是( )

A .c (PCl 5)=c (PCl 3)=c (Cl 2)=1

B .c (PCl 5)=c (PCl 3)·c (Cl 2)=1

C .c (PCl 5)=c (PCl 3)·c (Cl 2)

反应②和反应③的平衡常数K 的表达式________(填“相同”或“不同”)||。

(2)降低Cl 2浓度||,反应③的K 值_______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3)要使反应①和反应②的K 值相等||,应采取的措施是( )

A .反应①②同时升温

B .反应①②同时降温

C .反应①降温||,反应②维持210℃

【答案】(1)C 不同 (2)不变 (3)A

【解析】可逆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生成物浓度幂的乘积与反应物浓度幂的乘积之比为一常数||。对于反应①来说:325(PCl )(Cl )1(PCl )

c c K c ==||,故(1)应选C||。反应②和③的反应物、生成物恰好颠倒||,K 的表达式是不同的||。平衡常数与物质浓度无关||,只随温度而变||,温度升高||,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的K 值增大||,正反应为放热反应的K 值减小||,所以(2)应填不变||,(3)应选A||。

类型五、化学平衡常数与平衡转化率的计算

例5、某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加入1molX(g)和2molY(g)发生反应:X(g)+m Y(g)3Z(g)||,平

衡时||,X 、Y 、Z 的体积分数分别为30%、60%、10%||。在此平衡体系中加入1molZ(g)||,再次达到平衡后||,X 、Y 、Z 的体积分数不变||。下列叙述不正确...

的是( ) A .m=2

B .两次平衡的平衡常数相同

C .X 与Y 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1:1

D .第二次平衡时||,Z 的浓度为0.4 mol·L -1

【思路点拨】“三步法”是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格式||,根据题意和恰当的假设列出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要注意计算的单位必须保持统一||,可以用mol 、mol/L||,也可以用L||。

【答案】D

【解析】c 初(X)=0.5mol/L||,c 初(Y)=1mol/L

设第一次化学平衡建立时消耗的X 为xmol/L||,则

(0.5-x ):(1-mx ):3x=30%:60%:10%=3:6:1

可得出x=0.05||,m=2

A .根据计算结果可知A 正确;

B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故B 正确;

C .Α(X)=0.05 /0.5×100%=10%||,α(Y)=0.1/1×100%=10%||,故C 正确;

D .根据m=2知该反应为反应前后气体总量不变的反应||,故第二次平衡时Z 的物质的量为:4×10%=0.4mol||,故Z 的浓度为0.4mol/2L=0.2mol/L||,故D 项错误;

故选D||。

【总结升华】有关化学平衡的基本计算

(1)物质浓度的变化关系

反应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生成物:平衡浓度=起始浓度+转化浓度

其中||,各物质的转化浓度之比等于它们在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计量数之比||。

(2)反应的转化率(α):α=(或质量、浓度)

反应物起始的物质的量(或质量、浓度)反应物转化的物质的量×100% (3)在密闭容器中有气体参加的可逆反应||,在计算时经常用到阿伏加德罗定律的两个推论:

恒温、恒容时: ;恒温、恒压时:n 1/n 2=V 1/V 2

(4)计算模式(“三段式”)

举一反三:

【变式1】在密闭容器中给CO 和水蒸气的混合物加热到800℃时||,有下列平衡:CO (g)+H 2O (g) CO 2 (g)+H 2 (g)||,且K=1||,若用2 mol CO 和10 mol H 2O (g)相互混合并加热到800℃||,则CO 的转化率为( )

A .16.7%

B .50%

C .66.7%

D .83.5%

【答案】D

【解析】设平衡时CO 消耗x mol||,假定总体积为1 L

CO (g) + H 2O (g) CO 2 (g) + H 2 (g)

起始物质的量 / mol 2 10 0 0

转化物质的量 / mol x x x x

平衡物质的量 / mol 2-x 10-x x x

依题意:2

1(2)(10)

x K x x ==--||, x 2=(2―x )(10―x )||,

x =1.67 mol||。

所以CO 的转化率 1.67mol 100%83.5%2mol

=?=||。 类型六、化学平衡计算的一般方法

例6、将6 mol A 、3 mol B 充入容积为0.5 L 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如下反应:2A (g)+B (g) 2C (g)||,经60 s 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平衡时容器内压强为起始时压强的0.8倍||,则用A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________||,B 的转化率为________||,平衡时C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

【答案】0.12mol /(L·S) 60% 7.2 mol/L

【解析】设反应开始到达平衡时消耗B 的物质的量为n mol||,则

2A (g) + B(g) 2C (g)

起始物质的量/mol 6 3 0

转化物质的量/mol 2n n 2n

平衡物质的量/mol 6-2n 3-n 2n

根据阿伏加德罗定律||,温度一定时||,气体的体积比与压强比相等||,有

91(62)(3)20.8

n n n =-+-+||,即n =1.8||。

则用A 表示的反应速率为

2 1.8mol (A)0.12mol /(L s)0.5L 60s v ?=

=??||,B 的转化率 1.8100%100%60%33n =?=?=||,C 的平衡浓度=2 1.8mol 7.2mol / L 0.5L

?=||。 举一反三:

【变式1】在1 L 密闭容器中||,把1 mol A 和1 mol B 混合发生如下反应:3A (g)+B (g) x C (g)+2D (g)||,当反应达到平衡时||,生成0.4 mol D||,并测得C 的平衡浓度为0.4 mol·L -1||,下列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x 的值为2

B .A 的转化率为40%

C .B 的平衡浓度为0.8 mol·L -1

D .D 的体积分数为25%

【答案】A 、C

【解析】11 mol (A) 1 mol L 1 L

c -==?初 3A (g) + B (g) x C (g) + 2D (g)

起始浓度 / (mol·L -1) 1 1 0 0

转化浓度 / (mol·L -1) 0.6 0.2 0.4 0.4

平衡浓度 / (mol·L -1) 0.4 0.8 0.4 0.4

由反应物的转化浓度与方程式中物质前系数成正比可知:x =2;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材料

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整理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同温同压下,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硅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 CN-、C17H35COO-、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二化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 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 (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Hmθ计算反应焓变ΔH。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大全 相信大家在高一的时候已经选好文科和理科,而理科的化学是理科生最烦恼的。以下是我整理高二化学知识点归纳,希望可以帮助大家把知识点归纳好。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

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 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是一步完成,还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的计算。 常见题型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的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的ΔH为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的ΔH的代数和。

高二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5篇

高二化学考试必考知识点归纳整理5篇 高中阶段学习难度、强度、容量加大,学习负担及压力明显加重,不能再依赖初中时期老师“填鸭式”的授课,“看管式”的自习,“命令式”的作业,要逐步培养自己主动获取知识、巩固知识的能力,制定学习计划,养成自主学习的好习惯。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一、苯C6H6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气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有毒,不溶于水,易溶于有机溶剂,本身也是良好的有机溶剂。 2、苯的结构:C6H6(正六边形平面结构)苯分子里6个C原子之间的键完全相同,碳碳键键能大于碳碳单键键能小于碳碳单键键能的2倍,键长介于碳碳单键键长和双键键长之间键角120°。 3、化学性质 (1)氧化反应2C6H6+15O2=12CO2+6H2O(火焰明亮,冒浓烟)不能使酸性高锰酸钾褪色。 (2)取代反应 ①铁粉的作用:与溴反应生成溴化铁做催化剂;溴苯无色密度比水大 ②苯与硝酸(用HONO2表示)发生取代反应,生成无色、不溶于水、密度大于水、有毒的油状液体——硝基苯。+HONO2+H2O反应用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50—60℃,浓硫酸做催化剂和脱水剂。 (3)加成反应

用镍做催化剂,苯与氢发生加成反应,生成环己烷+3H2 二、乙醇CH3CH2OH 1、物理性质:无色有特殊香味的液体,密度比水小,与水以任意比互溶如何检验乙醇中是否含有水:加无水硫酸铜;如何得到无水乙醇:加生石灰,蒸馏 2、结构:CH3CH2OH(含有官能团:羟基) 3、化学性质 (1)乙醇与金属钠的反应:2CH3CH2OH+2Na=2CH3CH2ONa+H2↑(取代反应) (2)乙醇的氧化反应 ①乙醇的燃烧:CH3CH2OH+3O2=2CO2+3H2O ②乙醇的催化氧化反应2CH3CH2OH+O2=2CH3CHO+2H2O ③乙醇被强氧化剂氧化反应 CH3CH2OH 三、乙酸(俗名:醋酸)CH3COOH 1、物理性质:常温下为无色有强烈刺激性气味的液体,易结成冰一样的晶体,所以纯净的乙酸又叫冰醋酸,与水、酒精以任意比互溶 2、结构:CH3COOH(含羧基,可以看作由羰基和羟基组成) 3、乙酸的重要化学性质 (1)乙酸的酸性: 弱酸性,但酸性比碳酸强,具有酸的通性 ①乙酸能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 ②乙酸能与碳酸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气体利用乙酸的酸性,可以用乙酸来除去水垢(主要成分是CaCO3):2CH3COOH+CaCO3=(CH3COO)2Ca+H2O+CO2↑乙酸还

人教版高中化学知识点详细总结(很全面)

高中化学重要知识点详细总结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 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 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 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1、铝片与盐酸反应是放热的,Ba(OH)2与NH4Cl反应是吸热的; 2、Na与H2O(放有酚酞)反应,熔化、浮于水面、转动、有气体放出;(熔、浮、游、嘶、红) 3、焰色反应:Na 黄色、K紫色(透过蓝色的钴玻璃)、Cu 绿色、Ca砖红、Na+(黄色)、K+(紫色)。 4、Cu丝在Cl2中燃烧产生棕色的烟; 5、H2在Cl2中燃烧是苍白色的火焰; 6、Na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7、P在Cl2中燃烧产生大量的白色烟雾; 8、SO2通入品红溶液先褪色,加热后恢复原色; 9、NH3与HCl相遇产生大量的白烟;10、铝箔在氧气中激烈燃烧产生刺眼的白光; 11、镁条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刺眼白光,在CO2中燃烧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精)

化学有机基础知识点总结精品 1.有机物的溶解性 (1)难溶于水的有:各类烃、卤代烃、硝基化合物、酯、绝大多数高聚物、高级的(指分子中碳原子数目较多的,下同)醇、醛、羧酸等。 (2)易溶于水的有:低级的[一般指N(C)≤4]醇、(醚)、醛、(酮)、羧酸及盐、氨基酸及盐、单糖、二糖。(它们都能与水形成氢键)。 (3)具有特殊溶解性的: ①乙醇是一种很好的溶剂,既能溶解许多无机物,又能溶解许多有机物,所以常用乙醇 来溶解植物色素或其中的药用成分,也常用乙醇作为反应的溶剂,使参加反应的有机物和无机物均能溶解,增大接触面积,提高反应速率。例如,在油脂的皂化反应中,加入乙醇既能溶解NaOH,又能溶解油脂,让它们在均相(同一溶剂的溶液)中充分接触,加快反应速率,提高反应限度。 ②苯酚:室温下,在水中的溶解度是9.3g(属可溶),易溶于乙醇等有机溶剂,当温度 高于65℃时,能与水混溶,冷却后分层,上层为苯酚的水溶液,下层为水的苯酚溶液,振荡后形成乳浊液。苯酚易溶于碱溶液和纯碱溶液,这是因为生成了易溶性的钠盐。 ③乙酸乙酯在饱和碳酸钠溶液中更加难溶,同时饱和碳酸钠溶液还能通过反应吸收挥发 出的乙酸,溶解吸收挥发出的乙醇,便于闻到乙酸乙酯的香味。 。蛋白质在浓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溶解④有的淀粉、蛋白质可溶于水形成胶体 .. 度减小,会析出(即盐析,皂化反应中也有此操作)。但在稀轻金属盐(包括铵盐)溶液中,蛋白质的溶解度反而增大。 ⑤线型和部分支链型高聚物可溶于某些有机溶剂,而体型则难溶于有机溶剂。 ⑥氢氧化铜悬浊液可溶于多羟基化合物的溶液中,如甘油、葡萄糖溶液等,形成绛蓝色

溶液。 2.有机物的密度 (1)小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各类烃、一氯代烃、酯(包括油脂) (2)大于水的密度,且与水(溶液)分层的有:多氯代烃、溴代烃(溴苯等)、碘代烃、 硝基苯 3.有机物的状态[常温常压(1个大气压、20℃左右)] (1)气态: ① 烃类:一般N(C)≤4的各类烃 注意:新戊烷[C(CH 3)4]亦为气态 ② 衍生物类: 一氯甲烷(.....CH ..3.Cl ..,沸点为....-.24.2....℃).. 氟里昂(....CCl ...2.F .2.,沸点为....-.29.8....℃).. 氯乙烯(....CH ..2.==CHCl ......,沸点为....-.13.9....℃).. 甲醛(...HCHO ....,沸点为....-.21..℃).. 氯乙烷(....CH ..3.CH ..2.Cl ..,沸点为....12.3....℃).. 一溴甲烷(CH 3Br ,沸点为3.6℃) 四氟乙烯(CF 2==CF 2,沸点为-76.3℃) 甲醚(CH 3OCH 3,沸点为-23℃) 甲乙醚(CH 3OC 2H 5,沸点为10.8℃) 环氧乙烷( , 沸点为 13.5℃) (2)液态:一般N(C)在5~16的烃及绝大多数低级衍生物。如, 己烷CH 3(CH 2)4CH 3 环己烷 甲醇CH 3OH 甲酸HCOOH 溴乙烷C 2H 5Br 乙醛CH 3CHO 溴苯C 6H 5Br 硝基苯C 6H 5NO 2 ★特殊: 不饱和程度高的高级脂肪酸甘油酯,如植物油脂等在常温下也为液态

高二化学必背知识点整理

高二化学必背知识点整理 【一】 1.纯碱、苏打:Na2CO3 2.小苏打:NaHCO3 3.大苏打:Na2S2O3 4.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5.熟石膏:2CaSO4·.H2O 6.莹石:CaF2 7.重晶石:BaSO4(无毒) 8.碳铵:NH4HCO3 9.石灰石、大理石:CaCO310.生石灰:CaO11.食盐:NaCl 12.熟石灰、消石灰:Ca(OH)213.芒硝:Na2SO4·7H2O(缓泻剂) 14.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15.绿矾:FaSO4·7H2O16.干冰:CO2 17.明矾:KAl(SO4)2·12H2O18.漂白粉:Ca(ClO)2、CaCl2(混合物) 19.泻盐:MgSO4·7H2O20.胆矾、蓝矾:CuSO4·5H2O21.双氧水:H2O2 23.石英:SiO224.刚玉:Al2O325.水玻璃、泡花碱:Na2SiO3 26.铁红、铁矿:Fe2O327.磁铁矿:Fe3O428.黄铁矿、硫铁矿:FeS2 29.铜绿、孔雀石:Cu2(OH)2CO330.菱铁矿:FeCO331.赤铜矿:Cu2O 32.波尔多液:Ca(OH)2和CuSO433.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34.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35.水煤气:CO和H2 36.王水:浓HNO3、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37.铝热剂:Al+Fe2O3(或其它氧化物)40.尿素:CO(NH2) 【二】 1.澄清石灰水中通入二氧化碳气体(复分解反应) Ca(OH)2+CO2=CaCO3↓+H2O 现象:石灰水由澄清变浑浊。 相关知识点:这个反应可用来检验二氧化碳气体的存在。 不用它检验,CaCO3+CO2+H2O=Ca(HCO3)2沉淀消失,可用Ba(OH)2溶液。 2.镁带在空气中燃烧(化合反应) 2Mg+O2=2MgO 现象:镁在空气中剧烈燃烧,放热,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粉末。 相关知识点: (1)这个反应中,镁元素从游离态转变成化合态; (2)物质的颜色由银白色转变成白色。 (3)镁可做照明弹; (4)镁条的着火点高,火柴放热少,不能达到镁的着火点,不能用火柴点燃; (5)镁很活泼,为了保护镁,在镁表面涂上一层黑色保护膜,点燃前要用砂纸打磨干净。 3.水通电分解(分解反应) 2H2O=2H2↑+O2↑ 现象:通电后,电极上出现气泡,气体体积比约为1:2 相关知识点: (1)正极产生氧气,负极产生氢气; (2)氢气和氧气的体积比为2:1,质量比为1:8; (3)电解水时,在水中预先加入少量氢氧化钠溶液或稀硫酸,增强水的导电性; (4)电源为直流电。 4.生石灰和水反应(化合反应) CaO+H2O=Ca(OH)2 现象:白色粉末溶解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知识点总结年级:高二化学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一) 【知识讲解】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的实质是反应物化学键的断裂和生成物化学键的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的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化学反应的反应热 (1)反应热的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的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的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的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的测定 测定反应热的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的变化,根据体系的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的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和反应后体系的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和反应的反应热。 2、化学反应的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的能量是物质固有的性质,可以用称为“焓”的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的总焓与反应物的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的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的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的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的变化和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的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 如:H2(g)+O2(g)=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的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的单位是J·mol-1或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的系数加倍,ΔH的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的计算 (1)盖斯定律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高中化学选修3知识点总结 二、复习要点 1、原子结构 2、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3、共价键 4、分子的空间构型 5、分子的性质 6、晶体的结构和性质 (一)原子结构 1、能层和能级 (1)能层和能级的划分 ①在同一个原子中,离核越近能层能量越低。 ②同一个能层的电子,能量也可能不同,还可以把它们分成能级s、p、d、f,能量由低到高依次为s、p、d、f。 ③任一能层,能级数等于能层序数。 ④s、p、d、f……可容纳的电子数依次是1、3、5、7……的两倍。 ⑤能层不同能级相同,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相同。 (2)能层、能级、原子轨道之间的关系 每能层所容纳的最多电子数是:2n2(n:能层的序数)。 2、构造原理 (1)构造原理是电子排入轨道的顺序,构造原理揭示了原子核外电子的能级分布。 (2)构造原理是书写基态原子电子排布式的依据,也是绘制基态原子轨道表示式的主要依据之一。

(3)不同能层的能级有交错现象,如E(3d)>E(4s)、E(4d)>E(5s)、E(5d)>E(6s)、E(6d)>E(7s)、E(4f)>E(5p)、E(4f)>E(6s)等。原子轨道的能量关系是:ns<(n-2)f <(n-1)d <np (4)能级组序数对应着元素周期表的周期序数,能级组原子轨道所容纳电子数目对应着每个周期的元素数目。 根据构造原理,在多电子原子的电子排布中:各能层最多容纳的电子数为2n2 ;最外层不超过8个电子;次外层不超过18个电子;倒数第三层不超过32个电子。 (5)基态和激发态 ①基态:最低能量状态。处于最低能量状态的原子称为基态原子。 ②激发态:较高能量状态(相对基态而言)。基态原子的电子吸收能量后,电子跃迁至较高能级时的状态。处于激发态的原子称为激发态原子。 ③原子光谱:不同元素的原子发生电子跃迁时会吸收(基态→激发态)和放出(激发态→较低激发态或基态)不同的能量(主要是光能),产生不同的光谱——原子光谱(吸收光谱和发射光谱)。利用光谱分析可以发现新元素或利用特征谱线鉴定元素。 3、电子云与原子轨道 (1)电子云:电子在核外空间做高速运动,没有确定的轨道。因此,人们用“电子云”模型来描述核外电子的运动。“电子云”描述了电子在原子核外出现的概率密度分布,是核外电子运动状态的形象化描述。 (2)原子轨道:不同能级上的电子出现概率约为90%的电子云空间轮廓图称为原子轨道。s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球形对称,ns能级各有1个原子轨道;p电子的原子轨道呈纺锤形,n p能级各有3个原子轨道,相互垂直(用p x、p y、p z表示);n d能级各有5个原子轨道;n f能级各有7个原子轨道。 4、核外电子排布规律 (1)能量最低原理:在基态原子里,电子优先排布在能量最低的能级里,然后排布在能量逐渐升高的能级里。 (2)泡利原理:1个原子轨道里最多只能容纳2个电子,且自旋方向相反。 (3)洪特规则:电子排布在同一能级的各个轨道时,优先占据不同的轨道,且自旋方向相同。 (4)洪特规则的特例:电子排布在p、d、f等能级时,当其处于全空、半充满或全充满时,即p0、d0、f0、p3、d5、f7、p6、d10、f14,整个原子的能量最低,最稳定。 能量最低原理表述的是“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而不是说电子填充到能量最低的轨道中去,泡利原理和洪特规则都使“整个原子处于能量最低状态”。 电子数 (5)(n-1)d能级上电子数等于10时,副族元素的族序数=n s能级电子数 (二)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由原子结构决定:原子核外的能层数决定元素所在的周期,原子的价电子总数决定元素所在的族。 (1)原子的电子层构型和周期的划分 周期是指能层(电子层)相同,按照最高能级组电子数依次增多的顺序排列的一行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横行为一个周期,周期表共有七个周期。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除稀有气体外),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2)原子的电子构型和族的划分 族是指价电子数相同(外围电子排布相同),按照电子层数依次增加的顺序排列的一列元素。即元素周期表中的一个列为一个族(第Ⅷ族除外)。共有十八个列,十六个族。同主族周期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3)原子的电子构型和元素的分区 按电子排布可把周期表里的元素划分成5个区,分别为s区、p区、d区、f区和ds区,除ds区外,区的名称来自按构造原理最后填入电子的能级的符号。 2、元素周期律

高二化学必考知识点梳理五篇最新

高二化学必考知识点梳理五篇最新 高中学习容量大,不但要掌握目前的知识,还要把高中的知识与初中的知识溶为一体才能学好。在读书、听课、研习、总结这四个环节都比初中的学习有更高的要求。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1 1——原子半径 (1)除第1周期外,其他周期元素(惰性气体元素除外)的原子半径随原子序数的递增而减小; (2)同一族的元素从上到下,随电子层数增多,原子半径增大。 2——元素化合价 (1)除第1周期外,同周期从左到右,元素正价由碱金属+1递增到+7,非金属元素负价由碳族-4递增到-1(氟无正价,氧无+6价,除外); (2)同一主族的元素的正价、负价均相同 (3)所有单质都显零价 3——单质的熔点 (1)同一周期元素随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 (2)同一族元素从上到下,元素组成的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减,非金属单质的熔点递增 4——元素的金属性与非金属性(及其判断) (1)同一周期的元素电子层数相同。因此随着核电荷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

得电子,从左到右金属性递减,非金属性递增; (2)同一主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因此随着电子层数的增加,原子越容易失电子,从上到下金属性递增,非金属性递减。 判断金属性强弱 金属性(还原性)1,单质从水或酸中置换出氢气越容易越强 2,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碱性越强(1—20号,K;总体Cs最 非金属性(氧化性)1,单质越容易与氢气反应形成气态氢化物 2,氢化物越稳定 3,价氧化物的水化物的酸性越强(1—20号,F;最体一样) 5——单质的氧化性、还原性 一般元素的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还原性越强,其氧化物的阳离子氧化性越弱; 元素的非金属性越强,其单质的氧化性越强,其简单阴离子的还原性越弱。 推断元素位置的规律 判断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应牢记的规律: (1)元素周期数等于核外电子层数; (2)主族元素的序数等于最外层电子数。 阴阳离子的半径大小辨别规律 由于阴离子是电子最外层得到了电子而阳离子是失去了电子 6——周期与主族 周期:短周期(1—3);长周期(4—6,6周期中存在镧系);不完全周期(7)。 主族:ⅠA—ⅦA为主族元素;ⅠB—ⅦB为副族元素(中间包括Ⅷ);0族(即惰

高中化学知识点整理(高考必备)

重点中学高考资源整理 高中化学 易忽略知识点整理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 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 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 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 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 铁红、铁矿:Fe2O3 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OH)2CO3 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 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 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 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 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 水煤气:CO和H2 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SO4)2 溶于水后呈淡绿色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 电石气:C2H2(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 果糖:C6H12O6 蔗糖:C12H22O11 麦芽糖:C12H22O11 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 酸性溶液褪色。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全-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下面是分享的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供大家参考!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篇一 第一章 一、焓变反应热 反应热一定条件下,一定物质的量的反应物之间完全反应所放出或吸收的热量 焓变(δH)的意义在恒压条件下进行的化学反应的热效应 (1)。符号△H(2)。单位kJ/mol 3、产生原因化学键断裂——吸热化学键形成——放热 放出热量的化学反应。(放热>吸热)△H为“-”或△H<0 吸收热量的化学反应。(吸热>放热)△H为“+”或△H>0

☆常见的放热反应①所有的燃烧反应②酸碱中和反应 ③大多数的化合反应④金属与酸的反应 ⑤生石灰和水反应⑥浓硫酸稀释、氢氧化钠固体溶解等 ☆常见的吸热反应①晶体Ba(OH)2·8H2O与NH4Cl②大多数的分解反应 ③以H2、CO、C为还原剂的氧化还原反应④铵盐溶解等 二、热化学方程式 书写化学方程式注意要点 ①热化学方程式必须标出能量变化。 ②热化学方程式中必须标明反应物和生成物的聚集状态(g,l,s分别表示固态,液态,气态,水溶液中溶质用aq表示) ③热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指明反应时的温度和压强。

④热化学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分数 ⑤各物质系数加倍,△H加倍;反应逆向进行,△H改变符号,数值不变 三、燃烧热 概念25℃,101kPa时,1mol纯物质完全燃烧生成稳定的化合物时所放出的热量。燃烧热的单位用kJ/mol表示。 ※注意以下几点 ①研究条件101kPa ②反应程度完全燃烧,产物是稳定的氧化物。 ③燃烧物的物质的量1mol ④研究内容放出的热量。(δH<0,单位kJ/mol) 四、中和热 概念在稀溶液中,酸跟碱发生中和反应而生成1molH2O,这时的反应热叫

高中化学知识点总结[完整版]

高中化学全部知识点总结 一、俗名 无机部分: 纯碱、苏打、天然碱、口碱:Na2CO3小苏打:NaHCO3大苏打:Na2S2O3石膏(生石膏):CaSO4.2H2O 熟石膏:2CaSO4·.H2O 莹石:CaF2重晶石:BaSO4(无毒)碳铵:NH4HCO3 石灰石、大理石:CaCO3生石灰:CaO 食盐:NaCl 熟石灰、消石灰:Ca(OH)2芒硝:Na2SO4·7H2O (缓泻剂) 烧碱、火碱、苛性钠:NaOH 绿矾:FaSO4·7H2O 干冰:CO2明矾:KAl (SO4)2·12H2O 漂白粉:Ca (ClO)2、CaCl2(混和物)泻盐:MgSO4·7H2O 胆矾、蓝矾:CuSO4·5H2O 双氧水:H2O2皓矾:ZnSO4·7H2O 硅石、石英:SiO2刚玉:Al2O3 水玻璃、泡花碱、矿物胶:Na2SiO3铁红、铁矿:Fe2O3磁铁矿:Fe3O4黄铁矿、硫铁矿:FeS2铜绿、孔雀石:Cu2 (OH)2CO3菱铁矿:FeCO3赤铜矿:Cu2O 波尔多液:Ca (OH)2和CuSO4石硫合剂:Ca (OH)2和S 玻璃的主要成分:Na2SiO3、CaSiO3、SiO2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和CaSO4重过磷酸钙(主要成分):Ca (H2PO4)2天然气、沼气、坑气(主要成分):CH4水煤气:CO和H2硫酸亚铁铵(淡蓝绿色):Fe (NH4)2 (SO4)2溶于水后呈淡绿色 光化学烟雾:NO2在光照下产生的一种有毒气体王水:浓HNO3与浓HCl按体积比1:3混合而成。 铝热剂:Al + Fe2O3或其它氧化物。尿素:CO(NH2) 2 有机部分: 氯仿:CHCl3电石:CaC2电石气:C2H2 (乙炔) TNT:三硝基甲苯酒精、乙醇:C2H5OH 氟氯烃:是良好的制冷剂,有毒,但破坏O3层。醋酸:冰醋酸、食醋CH3COOH 裂解气成分(石油裂化):烯烃、烷烃、炔烃、H2S、CO2、CO等。甘油、丙三醇:C3H8O3 焦炉气成分(煤干馏):H2、CH4、乙烯、CO等。石炭酸:苯酚蚁醛:甲醛HCHO 福尔马林:35%—40%的甲醛水溶液蚁酸:甲酸HCOOH 葡萄糖:C6H12O6果糖:C6H12O6蔗糖:C12H22O11麦芽糖:C12H22O11淀粉:(C6H10O5)n 硬脂酸:C17H35COOH 油酸:C17H33COOH 软脂酸:C15H31COOH 草酸:乙二酸HOOC—COOH 使蓝墨水褪色,强酸性,受热分解成CO2和水,使KMnO4酸性溶液褪色。 二、颜色 铁:铁粉是黑色的;一整块的固体铁是银白色的。Fe2+——浅绿色Fe3O4——黑色晶体Fe(OH)2——白色沉淀Fe3+——黄色Fe (OH)3——红褐色沉淀Fe (SCN)3——血红色溶液 FeO——黑色的粉末Fe (NH4)2(SO4)2——淡蓝绿色Fe2O3——红棕色粉末FeS——黑色固体铜:单质是紫红色Cu2+——蓝色CuO——黑色Cu2O——红色CuSO4(无水)—白色CuSO4·5H2O——蓝色Cu2 (OH)2CO3—绿色Cu(OH)2——蓝色[Cu(NH3)4]SO4——深蓝色溶液BaSO4、BaCO3、Ag2CO3、CaCO3、AgCl 、Mg (OH)2、三溴苯酚均是白色沉淀 Al(OH)3白色絮状沉淀H4SiO4(原硅酸)白色胶状沉淀 Cl2、氯水——黄绿色F2——淡黄绿色气体Br2——深红棕色液体I2——紫黑色固体 HF、HCl、HBr、HI均为无色气体,在空气中均形成白雾 CCl4——无色的液体,密度大于水,与水不互溶KMnO4--——紫色MnO4-——紫色 Na2O2—淡黄色固体Ag3PO4—黄色沉淀S—黄色固体AgBr—浅黄色沉淀 AgI—黄色沉淀O3—淡蓝色气体SO2—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有毒的气体 SO3—无色固体(沸点44.8 0C)品红溶液——红色氢氟酸:HF——腐蚀玻璃 N2O4、NO——无色气体NO2——红棕色气体NH3——无色、有剌激性气味气体 三、现象:

高二化学选修4知识点总结

高二化学知识点总结 化学反应原理复习(一) 第1章、化学反应与能量转化 化学反应得实质就是反应物化学键得断裂与生成物化学键得形成,化学反应过程中伴随着能量得释放或吸收。 一、化学反应得热效应 1、化学反应得反应热 (1)反应热得概念: 当化学反应在一定得温度下进行时,反应所释放或吸收得热量称为该反应在此温度下得热效应,简称反应热。用符号Q表示。 (2)反应热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得关系。 Q>0时,反应为吸热反应;Q<0时,反应为放热反应。 (3)反应热得测定 测定反应热得仪器为量热计,可测出反应前后溶液温度得变化,根据体系得热容可计算出反应热,计算公式如下: Q=-C(T2-T1) 式中C表示体系得热容,T1、T2分别表示反应前与反应后体系得温度。实验室经常测定中与反应得反应热。 2、化学反应得焓变 (1)反应焓变 物质所具有得能量就是物质固有得性质,可以用称为“焓”得物理量来描述,符号为H,单位为kJ·mol-1。 反应产物得总焓与反应物得总焓之差称为反应焓变,用ΔH表示。 (2)反应焓变ΔH与反应热Q得关系。 对于等压条件下进行得化学反应,若反应中物质得能量变化全部转化为热能,则该反应得反应热等于反应焓变,其数学表达式为:Qp=ΔH=H(反应产物)-H(反应物)。 (3)反应焓变与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得关系: ΔH>0,反应吸收能量,为吸热反应。 ΔH<0,反应释放能量,为放热反应。 (4)反应焓变与热化学方程式: 把一个化学反应中物质得变化与反应焓变同时表示出来得化学方程式称为热化学方程式,如:H2(g)+O2(g)= H2O(l);ΔH(298K)=-285、8kJ·mol-1 书写热化学方程式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化学式后面要注明物质得聚集状态:固态(s)、液态(l)、气态(g)、溶液(aq)。 ②化学方程式后面写上反应焓变ΔH,ΔH得单位就是J·mol-1或 kJ·mol-1,且ΔH后注明反应温度。 ③热化学方程式中物质得系数加倍,ΔH得数值也相应加倍。 3、反应焓变得计算 (1)盖斯定律 对于一个化学反应,无论就是一步完成,还就是分几步完成,其反应焓变一样,这一规律称为盖斯定律。 (2)利用盖斯定律进行反应焓变得计算。 常见题型就是给出几个热化学方程式,合并出题目所求得热化学方程式,根据盖斯定律可知,该方程式得ΔH为 上述各热化学方程式得ΔH得代数与。 (3)根据标准摩尔生成焓,Δf H mθ计算反应焓变ΔH。对任意反应:aA+bB=cC+dD ΔH=[cΔf H mθ(C)+dΔf H mθ(D)]-[aΔf H mθ(A)+bΔf H mθ(B)] 二、电能转化为化学能——电解

高二化学知识点-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点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的服务,优质的文档,谢谢阅读/双击去除 高二化学知识点:高二上学期化学知识 点 高二化学选修5知识点: 少数含碳元素的化合物,如二氧化碳、碳酸、一氧化碳、碳酸盐等不具有有机物的性质。 1.能使溴水(br2/h2o)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 ①通过加成反应使之褪色: ②通过取代反应使之褪色:酚类、—c≡c—的不饱和化合物

注意:苯酚溶液遇浓溴水时,除褪色现象之外还产生白色沉淀。 ③通过氧化反应使之褪色: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有水参加反应)注意:纯净的只含有—cho(醛基)的有机物不能使溴的四氯化碳溶液褪色 ④通过萃取使之褪色:液态烷烃、环烷烃、苯及其同系物、饱和卤代烃、饱和酯 (2)无机物 ①通过与碱发生歧化反应 3br2+6oh==5br+bro3+3h2o或br2+2oh==br+bro+h2o ②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so2、so32、I、Fe2---2+------ 2.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Kmno4/h+褪色的物质 (1)有机物:含有、—c≡c—、—oh(较慢)、—cho的物

质 与苯环相连的侧链碳碳上有氢原子的苯的同系物(与苯不反应) (2)无机物:与还原性物质发生氧化还原反应,如h2s、s、so2、so32、br、I、Fe2----2+ 3.与Na反应的有机物:含有—oh、—cooh的有机物 与Naoh反应的有机物:常温下,易与含有酚羟基、—cooh的有机物反应加热时,能与卤代烃、酯反应(取代反应) 与Na2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酚羟基的有机物反应生成酚钠和Nahco3;含有—coo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含有—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磺酸钠并放出co2气体。 与Nahco3反应的有机物:含有—cooh、—so3h的有机物反应生成羧酸钠、磺酸钠并放出等物质的量的co2气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