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之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之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之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之路

“中国制造”为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最终是要面向世界,但是在Made in China充斥着世界各国街头的时候,中国的商品却并没有获得对方的尊敬,在西方企业强烈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冲击波的时候,“中国品牌”也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竞争力。从“中国制造”的繁荣到“中国品牌”之富强,我们任重而道远。

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60%的部分来自品牌产业,而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只有不到20%的价值是由品牌制造业所贡献的。我们是排名世界贸易前10名的外贸巨人,贸易中流转的商品却无法带来品牌的附加价值,仍在以原始的资源和加工价值为我们换得微薄的利润。然而我们的经济终究要面对更直接的国际竞争,我们的企业已经走到了必须选择的十字路口。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中国品牌

中国经济的增长让世界瞩目,这已经是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按此速度几十年后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如果不能转变经济的增长模式,依靠这样的一种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模式的增长是不可能持续太久的。

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60.2%,2004年已超过70%,已是全球最高。美国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达到78%,日本更高,占85%,而中国却恰恰相反,中国经济的增长相当大程度上是靠外资在推动,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比较低。全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只有20%,自主品牌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在中国庞大的对外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占到了半壁江山。在外资企业的大规模出口中,中国获得的真实收益并不算高。由于外方控制了收益最高的设计、研发、品牌等环节,过度依赖外资企业出口和加工贸易,不但不能为中国经济带来相应的利益,反而会使国内产业产生空洞化的趋势,这种的经济增长模式可能使中国经济套牢在低端产业的陷阱之中。

对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实现产业升级和品牌塑造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但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批推动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世界级品牌,这个国家的未来和前途是没有多大希望的。老子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在今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商战中,决定胜负的武器已不再是飞机大炮,而是科技、文化、品牌与形象。如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曾经说过:“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这个国家就没有前途。”

品牌形象代表国家形象,品牌之争更是民族工业的命运之争,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中国品牌的自强。

中国企业国际竞争需要中国品牌

数据显示我国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却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在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真正属于中国的只有4个。而最新一期的美国《商业周刊》刊登的全球品牌100强榜单中,没有一家中国品牌上榜。

我们自问:“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局面还要走多久?

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会长、世界著名企业联盟执行主席周茳钐先生曾经指出:全球华人竞争力品牌总价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华人竞争力品牌企业总资产已超过2万亿美元,华人竞争力品牌价值已经得到世界的肯定。中国在未来应是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众多世界品牌的经济强国,而不应是世界品牌的加工厂。

近年来,全球经济买方市场初步显现,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已由产品消费走向品牌消费,企

业依靠贴牌生产获得的成长空间越来越小。一个品牌弱国,不可能是一个经济强国,以知名品牌的经济实力为后盾来分割世界资源、拓展全球市场,是目前国际经济运行的一大特点。据联合国工业计划署统计,全球共有8.5万种知名品牌,其中发达国家和新兴工业化国家拥有90%以上,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知名品牌寥寥无几。

在经济全球化时代中国加入WTO的大背景下,我们已经有联想收购IBM,海尔的国际化,中国品牌无可避免的面对国际竞争,就应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高层次上参与进去,将国内市场融入国际市场,对于有竞争力品牌企业应实施全面推进品牌国际化战略,培育更多的中国的世界品牌。合力推进中国企业走向世界。

中国品牌的联合之路

因为任重道远,所以中国品牌必须联合起来,因为前路多艰,所以必须塑造品牌中国新形象,构建品牌世界新格局。令我们欣喜的是,我们已经看到了这一天,已经看到了中国品牌联合的力量。

12月18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的品牌中国产业联盟成立大会宣告了中国品牌联合体的成立,为了让中国企业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企业,让中国品牌成为世界上最受尊敬的品牌这一宏伟目标,在政府相关部门的指导下,由品牌中国产业联盟、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品牌研究所联合相关政府部门、研究机构、行业组织、知名企业、强势媒体等数十家单位共同发起成立了品牌中国产业联盟,致力于推进“中国产业品牌化,品牌中国产业化”,成为中国品牌的代言人。

中国品牌之路需要联合的力量,需要官、产、学、研、资共同打造一个促进中国品牌产业化的平台,帮助中国中小企业创建著名品牌,帮助中国大型企业创建世界品牌,通过挖掘培育具有发展潜力的中国品牌,进一步提升中国品牌知名度、美誉度和国际市场竞争力,推动创建中国的世界品牌。在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的大旗下,我们热望,会有这么一天。

品牌,让中国更受尊敬!

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word版本

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 导语:实际上,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是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 经济观察报尹中卿/文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及时抓住经济全球化机遇,主动承接发达国家和地区的产业转移,逐步发展成为全球制造业大国和“世界工厂”,近半数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和货物出口额跃居世界首位。同时也要看到,长期以来,中国产业主要集中在低附加值的非核心部件加工制造和劳动密集型装配环节,在国际分工和全球价值链上处于中低端,制造业大而不强问题十分突出。 现在中国经济发展的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深刻变化。面对传统优势减弱和日益激烈的国际竞争,迫切要求我们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 近几年来,全国人大财政经济委员会一直围绕“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专题开展调研。从调研情况看,目前一些地方和部门对如何实现从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转变认识还比较模糊,政策上也有许多偏颇和缺陷。例如,早在“九五”期间,政府就提出要利用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但许多地方却把战略重点一股脑地转向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和先进制造业,并没有把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和企业技术改造放到应有位置上。一些地方将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简单对立起来,在土地、税收、融资等方面给予新兴产业许多优惠政策,传统行业却难以享受到。一些地方通过行政手段“腾笼换鸟”,热衷于铺新摊子,结果不仅打断原有企业供应链条,丧失传统产业优势,造成严重的就业和税收问题,而且一些新引进的所谓“高端产业”依然处在组装、加工、制造的低附加值环节,缺乏核心技术,产业竞争力和经济效益并没有得到相应提高。 实际上,加快实现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的转变,就是在中国制造的基础上培育和发展中国创造。“中国制造”是基础,“中国创造”是目标。在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之间,我们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智能制造的现状与未来 杜超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电学院航空宇航制造工程系,南京,210000) 摘要:科学技术不断发展,推动我国各领域进步,由先进制造技术、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技术集于一身的智能制造技术已出现。智能制造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实现生产制造过程。综述国内外智能制造发展现状,结合德国提出的“工业”和我国提出的“中国制造2025”战略论述智能制造的未来发展。 关键词:智能制造;工业;中国制造2025;未来发展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future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Chao Du (Aerospace Manufacturing Engineering, Nanjing University of Aeronautics & Astronautics,Nanjing 210000) Abstract: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romote the progress of various fields in our countr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has emerged with advanced manufacturing technology, information technology and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technology.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a highly flexible and highly integrated way, through the computer to simulate human experts to achieve manufacturing process. The development status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at home and abroad is reviewed, and t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s discussed in combination with the "industrial " submitted by German and the "China made 2025" submitted by China. Key words:intelligent manufacturing; industrial ; China made 2025; future development 引言 近年来,在工业领域与信息技术领域,都发生了深刻的变革。在工业领域主要包括工业机器人、3D打印等,而在信息技术领域主要包括大数据、云计算、社交网络、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这些变革带来了制造业的新一轮革命,特别是作为信息化与工业化高度融合产物的智能制造得到了长足发展。与以往发生的工业革命相同,西方发达国家在新的一轮制造业革命中依然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代表性的是美国创新战略、先进制造业国家战略计划;日本的新产业创造战略;欧盟的智能制造系统(IMS2O20)路线图计划、德国的“工业”计划;韩国的高级先进制造技术计划(G-7)等[1]。中国也提出了“中国制造2025”,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1 智能制造的概念 智能制造技术[2]是指在制造工业的各个环节,以一种高度柔性与高度集成的方式,通过计算机来模拟人类专家制造的智能活动,对制造问题进行分析、判断、推理、构思和决策,旨在取代或延伸制造环境中人的部分脑力劳动;并对人类专家的制造过程进行收集、存贮、完善、共享、继承和发展。智能制造技术是制造技术、自动化技术、系统工程、人工智能等学科相互渗透和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智能制造技术的研究对象是世界范围内的整个制造环境的集成化与自组织能力,包括智能制造处理技术、自组织加工单元、自组织机器人、智能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之路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之路 “中国制造”为全球经济繁荣做出了巨大贡献并最终是要面向世界,但是在Made in China充斥着世界各国街头的时候,中国的商品却并没有获得对方的尊敬,在西方企业强烈感受到“中国制造”的冲击波的时候,“中国品牌”也没有获得与之匹配的竞争力。从“中国制造”的繁荣到“中国品牌”之富强,我们任重而道远。 发达国家的国民生产总值中60%的部分来自品牌产业,而我国国民生产总值中只有不到20%的价值是由品牌制造业所贡献的。我们是排名世界贸易前10名的外贸巨人,贸易中流转的商品却无法带来品牌的附加价值,仍在以原始的资源和加工价值为我们换得微薄的利润。然而我们的经济终究要面对更直接的国际竞争,我们的企业已经走到了必须选择的十字路口。 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中国品牌 中国经济的增长让世界瞩目,这已经是一股无法阻挡的力量,按此速度几十年后经济总量将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但是如果不能转变经济的增长模式,依靠这样的一种靠高投入、高消耗、高排放、低产出、低效益的粗放模式的增长是不可能持续太久的。 数据显示,2003年中国外贸依存度为60.2%,2004年已超过70%,已是全球最高。美国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达到78%,日本更高,占85%,而中国却恰恰相反,中国经济的增长相当大程度上是靠外资在推动,国内消费对经济的贡献率比较低。全国出口企业中拥有自主品牌的只有20%,自主品牌出口约占全国出口总额的1%,在中国庞大的对外贸易额中,加工贸易占到了半壁江山。在外资企业的大规模出口中,中国获得的真实收益并不算高。由于外方控制了收益最高的设计、研发、品牌等环节,过度依赖外资企业出口和加工贸易,不但不能为中国经济带来相应的利益,反而会使国内产业产生空洞化的趋势,这种的经济增长模式可能使中国经济套牢在低端产业的陷阱之中。 对目前中国大部分企业来说,实现产业升级和品牌塑造是一项极其艰难的任务,但是一个国家,如果没有一批推动国家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世界级品牌,这个国家的未来和前途是没有多大希望的。老子说“胜人者力,自胜者强”,在今天在这场没有硝烟的世界商战中,决定胜负的武器已不再是飞机大炮,而是科技、文化、品牌与形象。如同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先生曾经说过:“没有自己的民族工业,没有自己的拳头产品,这个国家就没有前途。” 品牌形象代表国家形象,品牌之争更是民族工业的命运之争,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需要中国品牌的自强。 中国企业国际竞争需要中国品牌 数据显示我国有170多类产品的产量居世界第一位,却少有世界水平的品牌,在2005年度《世界品牌500强》中,真正属于中国的只有4个。而最新一期的美国《商业周刊》刊登的全球品牌100强榜单中,没有一家中国品牌上榜。 我们自问:“制造大国、品牌小国”的局面还要走多久? 美中经贸投资总商会会长、世界著名企业联盟执行主席周茳钐先生曾经指出:全球华人竞争力品牌总价值已超过1万亿美元,华人竞争力品牌企业总资产已超过2万亿美元,华人竞争力品牌价值已经得到世界的肯定。中国在未来应是拥有众多自主知识产权、众多世界品牌的经济强国,而不应是世界品牌的加工厂。 近年来,全球经济买方市场初步显现,竞争日趋激烈,市场已由产品消费走向品牌消费,企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现状分析 摘要:本文从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总体规模、主体特征、产业结构、区域分布等角度分析了近年来,尤其是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制造业企业跨国经营的现状。 abstrac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overall scale, the main characteristics, industrial structure, regional distribution, etc.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this article analyzed the status quo of china’s manufacturing enterprises transnational operation in recent years, especially since china’s accession to the wto. 关键词:制造业;跨国经营;现状 key words: manufacture;transnational operation;status quo 中图分类号:f114.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22-0198-02 1 跨国经营总体规模 2006年末我国对外企业投资非金融类累计存量为750亿美元,是2002年末的3.3倍,占世界fdi存量的0.85%,排第13位。2012年实现非金融类直接投资772.2亿美元,同比增长28.8%,其中,对俄罗斯投资实现高速增长,达117.8%,对美国、日本、东盟、中国香港的投资均实现两位数的较快增长。目前已有5000多家国内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1)

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 中国的科技在伴随着实行工业化道路中引发了一个举世瞩目的话题——中国制造与中国创造。 而如今的中国制造并不等同于中国创造就拿最近较受关注的iphone手机为例。众所周知,iphone手机是由美国史蒂芬乔布斯独家创造的手机,可是,在装机等一系列流程尽是用低成本在中国组装!造成这一系列的原因是因为我国缺乏技术与创新,缺乏想象力,导致仅仅只是在说明书上印上中国制造的标签。 而出国旅游的旅客在各国纪念品商店买回来的纪念品,大多在标签上都印有“made in China”的标签,这让许多的中国旅客感到疑惑——为什么在国外的商品上竟印上国内生产标签? 如今,自主创新是我国即将面临的新挑战。然而,中小学生的应试教育仍在实行,渐渐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取而代之的是一个个带着眼睛,文质彬彬的“书呆子”。虽然这次的“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要“高考大改革”,可是任然离在商品上贴上“design in China”的标签。 一个国家要成为强国,发展模式就不能一成不变,中国已经在传统制造业发展多年,拥有良好的工业基础,但缺乏技术与创新。我们应当认识到中国企业从代工模式中跳出是当务之急,摆脱代工模式,变“中国制造”为“中国创造”是中国企业的发展之本。

只有企业拥有核心技术才能使企业具有活力和战斗力,赢得广泛市场,并提升中国企业的国际声誉。 然而,在发展中国创造的历程中,也有不少害群之马,有些企乏创新和法律意识,一味偷窃模仿别人,导致山寨和伪劣产品的盛行,这些产品既影响企业创新的发展,又影响中国产品在世界的形象。求快心切、求富心切的冲动,导致“中国制造”的形象从原来的“价廉物美”,逐渐出现与“假冒伪劣”齐名的趋势。我们不能因为贪图一时的小利而损失了做人该有的准则和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要用最真实的产品来服务社会。 思想是无法借得的。一个国家只有拥有了自己的原发思想,才能使自己真正强盛起来。所以,我们因努力将“中国制造”转换为“中国创造”。

申论范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申论范文: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古语有云:“内外兼修,方得风清器正”,言外之意就是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需要内外兼修。当前我国的中国制造水平不高、产品低端、质量较差。无论是德国车冲击国产车市场,还是日本小商品引发国人抢购,亦或是瑞士表抢占了国内市场,都使得当前中国制造步履维艰。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必须内外兼修;要实现“中国智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必须内外合力。 发展制造业要注重品牌建设。目前制造业发展困境莫过于企业品牌建设问题。当下企业品牌建设问题颇多。知名品牌数量较少、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重点培育地方企业让地方品牌缺乏竞争力,这让品牌建设困难重重;品牌形象较低、存在质低价廉现象、国外品牌打压严重、国内同行竞价血拼、产品竞争非常残酷,这让品牌建设陷入困境;企业品牌意识低下、单纯依靠规模效应、存在同质化竞争、盲目抄袭模仿严重、缺乏品牌运作人才、品牌管理过于简单,这更让品牌建设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应该从打造优势品牌、淘汰落后产品、突出产品特色开始。 发展制造业要强化企业精神。具体来说,强化企业精神需要“精字当头、专字为本、聚字为要”.首先,“精”字当头即重视产品质量、追求工艺极致、追求精益求精、鼓励技术提升、增加设备投入、注重自主研发、提高客户满意率;其次,“专”字为本即术业有专攻;再次,“聚”字为要即成立研发中心、引进高校人才。由此可见,强化企业精神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精神努力为之。 发展制造业要提倡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不止一次地说过:“当下制造业转型的突破口在于工匠精神”,对于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乱象简单言之即工匠精神缺失的问题,因为工匠精神缺失所以不重产品工艺、不求产品品质、无视产品口碑、忽略用户需求、割裂市场反馈……也正是因为这些难题让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普遍不高、故而要提高制造业水平、实现产业转型、摘掉“中国制造”的山寨帽子,必须从“工匠精神”开始。 有鉴于此,发展中国制造必须扎扎实实干、步步为营干、循序渐进干。只有注重品牌建设、强化企业精神、倡导工匠精神、注重国际合作才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制造”实现“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全新景象。才能让“中国制造”“今胜于昨,明复胜于今”,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目标。(完)

中国制造企业全球化发展的战略

中国制造业转型与智能制造 摘要:大量出口低端工业品完成了我国的原始资本积累,但是这种不掌握核心技术的制造业是很脆弱的。由于大量生产过剩,我过的工业市场剩余不仅是本国无法消化,即便是全球也无法完全消化。这就要求我国的制造业必须升级。正好,此刻由于信息技术的进步,我国也紧跟发达国家的脚步提出“互联网+”的概念,使我国制造业迎来了智能化制造革命,这是我国制造业转型的机会和挑战。 关键词:制造业转型互联网+ 智能制造个性化 1.制造业困境 我国制造业粗狂型的扩张导致大量产能过剩,据工信部数据,我国24个行业中,22个行业严重产能过剩。在没有技术创新的投入,靠一味的增加资本的投入,生产大量的需求不足的产品。我国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中处于中低端,大量高端技术是我国制造也所不掌握的。尽管我国引进大量先进技术,但是消化吸收率很低,引进与消化吸收的比率在1:0.15,远低于日本和韩国的消化吸收比率。同时,我国的制造业没有形成集成创新机制,导致即便技术研发有一些成果,但是制造工艺等其他环节跟不上,最终不能投入市场,不能实现价值链升级。所以,我国制造业的增加值率只有26.23%,比美国低22.99%。而且,我国的制造业资本积累靠是以大量的环境污染为代价,这注定了这种制造业的发展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在国家以出口为导向的强国战略下,我国自1992年市场化改革以来,长期保持贸易顺差,大量外汇涌入导致再央行发行货币。这对我国的经济形成了一定的通货膨胀,使制造业成本上升,压低了原本不多的利润。我国的劳动力成本在逐步上升,使得大量外企流出,加上机器人取代传统的产业工人不仅廉价而且制造工艺更好,可以生产出高品质的产品,进一步恶化了我国制造业的生存环境。 金融危机后,美国等发达国家重振高端制造,大量企业回顾本土,大量资金将进入制造业,他们的制造业增加值率将进一步提高。新兴经济体(印度,南非,越南等)的制造业由于劳动力成本更低,加之其自然资源丰富,在低端制造中对我国形成压力。而我国制造业由于利润率低,大量资金剥离制造业进入楼市投机,使得制造业雪上加霜,企业的研发缺乏资金。我国存在大量的国企由于有国家财政的保证,大量无法销售的低端产品由国家财政消化,市场化不足使得企业主观研发升级的欲望不强烈。我国制造业在内外夹击中,将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 2.智能制造 在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的发展下,工厂通过“互联网+”进行生产优化﹑市场优化﹑结构优化,在工厂车间各种设备与互联网连接。使得人们可以收集到大量的生产运营数据,并对设备进行监控。由此,物联网﹑服务互联网应势而出将生产资料与生产信息以CPS的方式相融合。CPS将使制造业领域实现资源﹑信息﹑物品﹑设备与人的交互控制相连。这就是智能制造。

品牌营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品牌营销: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摘要] 品牌营销是企业经营制胜的重要手段。本文通过对国际市场上品牌营销的重要作用和当前我国企业品牌营销现状的分析,分别从产品、价格、渠道和促销等方面提出了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开展品牌营销的对策思路。 [关键词] 品牌营销中国制造中国品牌国际市场 一、引言 今天的国际市场竞争已经跨越了产品竞争阶段,进入了品牌竞争时代。作为企业最核心的无形资产,品牌已经成为竞争制胜的关键。从形式上看,品牌是一种名称、标记、符号或设计,或这些要件的组合运用,而在本质上,品牌是让消费者辨别出产品的销售者或制造者,其要义是销售者向购买者长期提供的一组特定的特点、利益和服务,好的品牌传达了质量的保证。品牌营销是指在营销过程中,以让消费者对品牌的充分理解、认可和接受为出发点,努力作好品牌的计划、控制和实施,持续提高品牌价值和品牌忠诚度。实施品牌经营战略,用品牌营销敲开国际市场的大门,把“中国制造”变成“中国品牌”,是我国企业适应竞争,取得竞争利益的迫切要求。 二、国际市场上品牌营销的作用 相对于国内市场而言,在国际市场上,品牌营销比传统的产品营销具有更大的作用。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品牌营销能够有效开拓国际市场。由于在不同国家和地区采用统一品牌,从而逐渐形成国际品牌口碑,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人们

因品牌而产品,而不是相反,或因产品而产品。它是开拓国际市场的根本保证。在国内市场上,由于在经济体制、政治环境和文化背景等方面是基本一致的,因此,实施产品营销还是品牌营销的差别可能还不是十分突出;但在国际市场上,由于各国的营销环境的巨大差别,纯粹依靠产品打开市场是艰难的。采用品牌经营,实施品牌营销,通过人们接受品牌而接受产品的“曲线营销”无疑是打开国际市场的最为有效和持久的策略。 2.品牌营销有利于节约国际营销成本。实施品牌营销战略,由于各项营销活动紧紧围绕品牌集中进行,一方面可以形成规模经济,获得规模收益;另一方面,可以减少营销人员、营销费用的重复和浪费,从总量上节约国际营销成本。 3.品牌营销有利于企业合理利用资源。采用品牌营销战略,企业围绕一个比较稳定的品牌中心,有效整合企业有限的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有利于帮助企业在现有资源的约束下实现价值最大化。 4.品牌营销有利于企业加强自我约束。品牌作为企业最重要的无形资产,能为企业带来巨大的利益。而品牌的建立是一个非常艰难的过程,需要企业为此作出巨大的努力。这就迫使企业加强自我约束,格外珍视品牌,维护品牌的持续经营;而不是为了一时的利益趋动损害品牌。这对现阶段我国企业而言,有着格外重要的意义。 三、我国企业国际市场品牌营销的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贸易发展迅速,1978-2005年的28年间,

最新中国制造业企业500百强排行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 百强排行

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排行榜名次企业名称营业收入(万元) 1、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96904221 2、东风汽车公司 36883383 3、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36727716 4、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29401552 5、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27298409 6、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25720490 7、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25421754 8、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24118198 9、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2709711 10、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20988800 11、首钢总公司 19753446 12、中国铝业公司 19543309 13、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19069111 14、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8507600 15、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17862398 16、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6224204 17、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有限公司 16084475 18、北京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15769729 19、鞍钢集团公司 15157209 20、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14669743

21、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14252440 22、海尔集团公司 14053629 23、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14022404 24、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 13535530 25、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 11845598 26、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11671971 27、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1654838 28、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0976027 29、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10417152 30、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9942011 31、天津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9852214 32、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9665895 33、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9480707 34、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9233633 35、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9113760 36、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9043872 37、江西铜业集团公司 8634538 38、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8515615 39、天津天钢集团有限公司 8300015 40、中国重型汽车集团有限公司 8119180 41、新兴际华集团有限公司 8035667 42、上海烟草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282682

2016年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分析报告(经典版)

(此文档为word格式,可任意修改编辑!) 2016年8月

目录 一、智能制造2020:装备+平台空间全面打开 4 1、解读《中国制造2025》:一、三、九、十 5 2、中德“工业40”对比:德国重技术集成,中国重模式应用7 二、机械行业:两大工程打开智能装备市场10 1、智能制造工程:看好智能工厂全流程供应商11 2、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看好细分领域智能装备龙头供应商12 3、机械行业重点企业13 (1)慈星股份13 (2)科远股份13 (3)东土科技14 (4)科大智能14 (5)瑞凌股份14 (6)佳士科技14 (7)东方精工15 三、新材料领域:3D打印、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空间广阔15

1、工业40之智能生产:政策支持3D 打印行业迎来快速发展期15 2、智能制造下新材料产业规模已超万亿,进口替代和新兴材料两条主线寻找机会18 3、电改有助于新能源汽车爆发,电机产业链最受益21 四、军工领域:军民融合、航空和船舶装备是重点22 1、军民融合方面22 2、航天航空装备22 3、海工装备及高技术船舶23 五、通讯领域:信息基础设施是关键23 1、无线网络建设24 2、有线网络建设24 3、重点企业:中兴通讯、烽火通信、东土科技、网宿科技24

《中国制造2025》一个核心:智能制造,即基于新一代信息技术,贯穿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活动各个环节,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功能的先进制造过程、系统与模式。主题是促进制造业创新发展;中心是提质增效;主线是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深度融合,主攻方向是推进智能制造,目标是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建设对重大技术装备的需求。 三步走实施路径,新增量化指标。第一个十年两大目标:打造优势产业从30 向40 升级,提升弱势产业从20 向30 过渡。从量化指标变化幅度来看,对两化融合包括宽带基础设施和工业自动化最重视,专利和绿色制造也放在重要地位。 从工业40 的角度来看,我们继续看好三类投资机会:第一类,制造业触网,从制造商转型服务供应商的模式创新先锋,继续看好机器人、上海机电、慈星股份、科远股份;第二类,智能制造国产化和重点领域投资带来的市场空间打开,重点看好东土科技;第三类,看好30 标的向40 业务的不断拓展,建议关注科大智能、佳士科技、瑞凌股份、东方精工。 作为工业制造实现工业智造的重要途径,3D 打印对设计-制造-应用环节发生变革性影响。

申论范文精选: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品牌” 古语有云:“内外兼修,方得风清器正”,言外之意就是让中国制造转型升级需要内外兼修。当前我国的中国制造水平不高、产品低端、质量较差。无论是德国车冲击国产车市场,还是日本小商品引发国人抢购,亦或是瑞士表抢占了国内市场,都使得当前中国制造步履维艰。要实现“中国制造”向“中国创造”的转变必须内外兼修;要实现“中国智造”向“中国品牌”的转变必须内外合力。 发展制造业要注重品牌建设。目前制造业发展困境莫过于企业品牌建设问题。当下企业品牌建设问题颇多。知名品牌数量较少、地方保护主义严重、重点培育地方企业让地方品牌缺乏竞争力,这让品牌建设困难重重;品牌形象较低、存在质低价廉现象、国外品牌打压严重、国内同行竞价血拼、产品竞争非常残酷,这让品牌建设陷入困境;企业品牌意识低下、单纯依靠规模效应、存在同质化竞争、盲目抄袭模仿严重、缺乏品牌运作人才、品牌管理过于简单,这更让品牌建设无从谈起。因此必须注重品牌建设。应该从打造优势品牌、淘汰落后产品、突出产品特色开始。 发展制造业要强化企业精神。具体来说,强化企业精神需要“精字当头、专字为本、聚字为要”.首先,“精”字当头即重视产品质量、追求工艺极致、追求精益求精、鼓励技术提升、增加设备投入、注重自主研发、提高客户满意率;其次,“专”字为本即术业有专攻;再次,“聚”字为要即成立研发中心、引进高校人才。由此可见,强化企业精神并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久久为功、驰而不息的精神努力为之。 发展制造业要提倡工匠精神。李克强总理不止一次地说过:“当下制造业转型的突破口

在于工匠精神”,对于目前我国的制造业乱象简单言之即工匠精神缺失的问题,因为工匠精神缺失所以不重产品工艺、不求产品品质、无视产品口碑、忽略用户需求、割裂市场反馈……也正是因为这些难题让中国制造业的整体水平普遍不高、故而要提高制造业水平、实现产业转型、摘掉“中国制造”的山寨帽子,必须从“工匠精神”开始。 有鉴于此,发展中国制造必须扎扎实实干、步步为营干、循序渐进干。只有注重品牌建设、强化企业精神、倡导工匠精神、注重国际合作才能促进制造业转型升级。只有这样才能让“中国制造”实现“病树前头万木春”的全新景象。才能让“中国制造”“今胜于昨,明复胜于今”,才能实现“中国制造2025”的伟大目标。

中国制造企业四大诉求及如何夯实基础

中国制造企业四大诉求 中国企业也像美国企业一样,将提升运营效率视为重要杠杆,但未来12个月,它们可能会更看重降低生产资料成本和劳动力成本——他们认为这才是提高利润率 的关键所在。这种意识再次说明,中国企业越来越担心工资上涨可能会严重影响到今后的增长。 要实现稳健持久的增长,另一个关键任务是建立坚实的运营基础——包括生产设施网络、人才,还有支撑运营灵活性的科学经营模式。 按照参与调查的中方高管的说法,中国制造企业已在这些方面取得了长足进展,但运营的某些关键环节依然存在缺陷,这可能使其难以达成自身的增长目标。 首先,中国企业认为其运营模式需进一步支持资源的灵活调配,从而适应需求的不断变化。 在某些促进灵活稳健运营的关键领域中,中国制造企业已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它们现在可以更加准确地体察到市场变化趋势,增强网络运营活动的透明度,部署模块化业务流程,并且深刻地了解本地文化差异。虽然如此,它们在这些方面的能力并没有渗透到运营工作的所有环节,这说明中国企业仍有提升能力的空间。 为了强化这方面的能力,90%的中资企业把2014年的工作重点放在了改善运营模式上,而采取如此做法的美国企业只占71%。对于中国企业而言,最核心的关注点就是人才、技术、业务流程建设,以及政策框架和能力建设。 其次,中国企业认为生产设施网络需要优化,例如搬迁或新建工厂,以减少经营成本、开辟新市场。 制造企业必须要认真分析在哪里、以什么方式生产产品才能打入新市场,必须要提升反馈客户的敏捷度,同时降低总体运营成本。经过这样的分析判断后,企业往往会决定将生产设施由一国迁至另一国,或在新的市场中建立生产设施。对一些制造企业来说,生产选址主要取决于成本下降的幅度。 2011年以后,37%的中国制造企业(等比例的美国企业)将生产经营活动进行了搬迁,主要是迁往国内其他地方。同一时期,43%的中资企业(48%的美国企业)建设了新的生产基地,大部分也在中国国内。此外,40%的中国企业(26%的美国企业)正在考虑2014年生产活动的迁址事宜。 中国制造企业提到最多的一个原因,是为了降低劳动力成本。中国劳动力的每小时平均报酬已从2001年的0.72美元出现了迅速上涨,预计在2015年将达到6.31美元。 这也说明,中资企业正期盼着新建生产设施能够带来新的增长机遇。40%的中企高管指出,开辟新市场的强烈意愿是其决定新建设施的前三大因素之一。43%的高管认为,该因素很可能也是企业未来搬迁决策的三大动因之一。 这些发现说明,中国制造企业正在重复着美国同行的发展路径。美国制造企业如今正想方设法把生产基地向主要的需求市场——美国和中国靠拢,这不仅有助于企业提高客户反馈速度、缩短发货时间,而且还可有效降低运输成本。 研究发现,降低劳动力成本虽是生产选址的一大决定性因素,但它已不再像美国企业过去那样是首要因素。换言之,对于美国企业,生产迁址正日益成为一种促进增长的战略,而非简单的效率提升之举。 而就中国企业来说,尽管它们不断追求价值链的提升,但在生产选址中,成本——特别是劳动力成本,仍可能扮演主角。

(考试题)时代光华——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创新中国-从“中国制造”走向“中国创造” 单选题 1:推行“第一线作主”的前提条件是:回答:正确 1. A 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 2. B 对员工进行教育和培训 3. C 员工具有很高的自我管理能力 4. D 以上都包括 2:哈根达斯只卖冰淇淋,戴尔只卖电脑……这些企业的成功说明了企业要想在创新中取胜,应该做到: 回答:正确 1. A 让自己的产品率先进入市场 2. B 冒险前进,坚持到底 3. C 认准一个目标之后专心去做这个市场 4. D 与其他人合作 3:创意大师黄霑说,“创意就是旧有元素的重新排列和组合”。从这一点上来看,创也可以说是:回答:正确 1. A 拼图游戏 2. B 阶段再定义 3. C 改变用途 4. D 魔岛理论 4:下面哪一项是对“重新排序”这项水平位移技术的正确描述:回答:正确 1. A 把产品或服务的一项/几项要素直接拿掉 2. B 改变产品或服务的某一项/某几项要素的顺序 3. C 对某个产品或服务的某项/某几项做出逆向思考的调整 4. D 给产品增加一项因素或者几项要素,而其他要素维持不变

5:我们要重视创意,因为通过创意,可以:回答:正确 1. A 吸引更多人的注意 2. B 把一个很好的讯息包装起来,让别人可以看到、理解并使用 3. C 给大家留下深刻的印象 4. D 以上都包括 6:小张在裁纸时手边没有刀片,于是顺手拿了一张名片来替代刀片,他的这种做法从创意上来说,属于下面哪一种创意方式:回答:正确 1. A 阶段再定义 2. B 改变用途 3. C 拼图游戏 4. D 魔岛理论 7:红海战略与蓝海战略的区别体现在:回答:正确 1. A 红海战略在现有市场空间竞争,蓝海战略创造没有竞争的市场空间 2. B 红海战略利用现有的需求,蓝海战略创造和掌握新的需求 3. C 红海战略采取价值与成本抵换,蓝海战略打破价值—成本抵换 4. D 以上都包括 8:消费者对不同产品所付出的精力、时间、金钱的不同,所以对不同产品的关注程度也就不一样,下面哪一个概念可以用来准确的描述这一现象:回答:错误 1. A 参与度 2. B 知识度 3. C 认可度 4. D 深入度 9:我们发现,一些小公司充满了活力和创意,但是一旦发展成为大公司之后,就开始变得僵化,这个现象使下面哪一种思想的反应:回答:正确

中国制造业500强企业名单

中国机械制造业前200强企业? 2008年中国机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百强企业名单 序号企业名称省市主要产品主营业务收入(万元) 1 中国机械工业集团公司北京市机械装备研发与制造,工程承包,贸易与服务9326734 2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上海市电站锅炉,汽轮发电机,机床,矿山设备7850000 3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内燃机,内燃机配件,汽车及配件 4664273 4 中国东方电气集团公司四川省发电设备 3418603 5 哈尔滨电站设备集团公司黑龙江发电设备,电站锅炉,电站汽轮机,交直流电机及防爆电机 3052474 6 徐州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汽车起重机,装载机,压路机,平地机3002806 7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市集装箱起重机,散货机械2800000 8 长沙中联重工科技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湖南省起重机械,混凝土机械,环卫机械,挖掘机械 2428556 9 三一集团有限公司湖南省混凝土机械,挖掘机械,起重机械,煤矿机械2093618 10 山东时风(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东省三轮汽车,低速货车,拖拉机 1827457 11 北京京城机电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北京市机床,汽轮机,发电设备,印刷机械1644005 12 广西柳工集团有限公司广西区装载机,挖掘机,压路机,叉车 1381766 13 西安电力机械制造公司陕西省变压器,全封闭组合电器,高压断路器,电力整流器 1347191 14 特变电工股份有限公司新疆区变压器,线缆 1251893 15 山东工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山东省推土机,挖掘机,压路机 1239310 16 大连重工·起重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起重机械,装卸机械,冶金设备,风力发电设备 1238073 17 大连冰山集团有限公司辽宁省制冷空调设备,食品冷藏设备,化工设备,电气控制设备 1200006 18 宝胜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电线电缆,变压器 1186568 19 福田雷沃国际重工股份有限公司山东省收获机械,大中小型拖拉机,工程机械,三轮运输车 1157308 20 沈阳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金属切削机床 1128150 21 广州市白云电气集团有限公司广东省电容器,变压器,绝缘子,真空开关管1120494 22 常林工程机械集团江苏省挖掘机,装载机,平地机,压路机 1114708 23 远东控股集团有限公司江苏省电线电缆 1091200 24 大连机床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辽宁省数控机床,普通机床,组合机床及柔性制

2010中国制造业企业500强名单

2010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名单 2010-09-04 22:33:16 来源: 新华网(广州) 跟贴 3 条手机看股票2010中国制造企业500强名单 名次企业名称营业收入(万元) 1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 139195196 2 东风汽车公司 26915955 3 上海汽车工业(集团)总公司 22972314 4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20655087 5 中国兵器装备集团公司 19644059 6 宝钢集团有限公司 19530748 7 河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7709075 8 中国航空工业集团公司 17207109 9 中国五矿集团公司 17047434 10 中国兵器工业集团公司 16497387 11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14925041 12 江苏沙钢集团有限公司 14631303 13 武汉钢铁(集团)公司 14033158 14 中国铝业公司 13560700 15 广州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13359362 16 首钢总公司 13038232

17 海尔集团公司 12491161 18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 12109366 19 北京汽车工业控股有限责任公司 11647433 20 中国化工集团公司 10803459 21 联想控股有限公司 10637514 22 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10136453 23 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 8982975 24 山东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8702584 25 美的集团有限公司 8657202 26 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公司8589981 27 天津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8420533 28 天津中环电子信息集团有限公司 8210483 29 中国建筑材料集团有限公司8158163 30 山东魏桥创业集团有限公司8061821 31 鞍山钢铁集团公司 8026352 32 天津汽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7701914 33 光明食品(集团)有限公司 7553083 34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公司 7246722 35 金川集团有限公司 6647406 36 北台钢铁(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214404 37 天津钢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6136501 38 天津天铁冶金集团有限公司 6056545

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我国智能制造行业发展现状分析 工业智能smart-plant 中投顾问在《2016-2020年中国智能制造行业深度调研及投资前景预测报告》中指出,中国智能制造处于初级发展阶段,同样也就是大部分处于研发阶段,仅16%的企业进入智能制造应用阶段;从智能制造的经济效益来瞧,52%的企业其智能制造收入贡献率低于 10%,60%的企业其智能制造利润贡献低于10%。而90%的中小企业智能制造实现程度较低的原因在于,智能化升级成本抑制了企业需求,其中缺乏融资渠道影响最大。年收入小于5亿元人民币的企业中,50%的企业在智能化升级过程中采用自有资金,25%为政府补贴,银行贷款与资本市场融资各占11%。而企业收入规模大于50亿元人民币的企业,其智能化升级资金来源中自有资金占67%,银行贷款占比25%。整体而言,中小微型企业的银行贷款比例低于大中型企业,占企业数量绝大多数的中小企业只能依靠自有资金进行智能化改造。 不过,智能制造水平较低,意味着夯实发展基础的必要性,同样也意味着后续发展潜力的巨大。近年来,全国多个地方都在谋划智能制造发展,包括上海、浙江、江苏、天津、安徽、重庆、河南、辽宁、四川、青岛、北京、广东、黑龙江等省市都在摩拳擦掌,或成立机器人、工业4、0或工业互联网等与智能制造相关的联盟,或出台具体产业规划。 智能制造行业运行特征

(一)制造强国战略出台并实施,各级地方政府积极推进地区规划政策落实 我国制造业步入新常态下的攻坚阶段,制造强国战略开始推进实施。经过多年迅猛发展,我国已稳居世界制造业第一大国,对全球制造业的影响力不断提升。但随着全球经济结构深度调整,我国制造业面临“前后夹击”的双重挑战。从国内来瞧,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档与结构调整阵痛的关键节点,制造业潜在增长率趋于下降。总体来瞧,我国经济发展已进入以中高速、优结构、多挑战、新动力为特征的新常态阶段。2015年5月8日,国务院出台制造强国中长期发展战略规划《中国制造2025》,全面部署推进制造强国战略实施,坚持创新驱动、智能转型、强化基础、绿色发展,加快从制造大国转向制造强国。 以《中国制造2025》为总纲,各地方陆续出台智能制造领域的扶持政策。在《中国制造2025》这一国家战略的指导下,各级地方政府因地制宜,陆续出台相关行动计划,全面对接《中国制造2025》。江苏、广东、福建、四川、安徽等省份借助《中国制造2025》战略支点,分别出台了《江苏行动纲要》、《广东省智能制造发展规划(2015——2025)》、《福建省实施行动计划》、《四川行动计划》、《中国制造2025安徽篇》等政策,以抢占未来产业竞争制高点,加快制造强省的建设步伐。佛山、南京等在国家制造强国战略以及省级行动计划的指导下,进一步分析产业特色,陆续制定与《中国制造2025》相衔接的制造业发展计划,找准转型升级基础,引领制造业向中高端迈进。

展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案

《从中国制造到中国创造》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准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感悟新知。 1、师导入: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开幕式上,美丽的烟花,漂亮的纪念品,各队的运动服装都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你知道吗?这些物品都与我们中国有很大关系。下面和老师一起来看一段来自里约奥运会的报道。 2、播放视频。 3、思考:从这段报道中,你发现了什么? 4、初步感知:中国制造的很多东西开始风靡世界了。 板书:中国制造。 二、活动感悟,学习新知。 活动一:身边的“中国制造” 1、问题:作为一个中国人,在我们的身边有哪些中国制造的产品呢 2、活动:请同学们拿出自己搜集的你生活中的“中国制造”在小组内展示,请小组长来统计一下你们组的搜集成果。(玩具、服装、家电、日用品、药品、交通工具、食品) 3、小结:通过数字我们也看到了,中国制造遍布于我们的生活中。当每天坐着中国制造的汽车,穿着中国制造的衣服,吃着中国制造的食品,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的生活这么丰富,这确实是我们的骄做与自豪。 活动二:“中国制造”的思考 1、出示材料:2006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出的全球最具价值的100强品牌排行榜中,美国占了53位,欧洲占了37位,剩下的就是日本和韩国,一共占了10位,都是都市发达国家。还没有我们的品牌。 2、出示课件:2010年美国《商业周刊》评选了一年一度的世界品牌500强,(中国有17个)(美国有237个) 3、出示问题:大家猜,中国入选了多少?课件出示:中国有17个。听到这个数字,你想说什么? 4、问题:请告诉我你现在的感受?(中国的世界品牌太少了,中国还需要努力。。。)活动三:“中国创造”的现状 1、欣赏表演:内容:中国制造的一张空白光盘,美国人只花一块钱买入,加入自己高科技的创意,正版的操作系统可以卖到980元,他挣到的是中国生产的980倍。 2、即兴采访:你现在的心情如何?你有什么想法吗? 3、合作学习:怎样做才能让中国变强大呢?(板书:中国创造 科技引领探索创新创自主品牌 4、小结:中国已经意识到这一点,中国创造正在发生 三、拓展升华,提升情感 1、合作探究:中国创造知多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