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互设计发展史

交互设计发展史
交互设计发展史

交互设计发展史

交互设计发展概况

交互设计,又称互动设计,(英文Interaction Design, 缩写 IxD 或者 IaD),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人造物,即人工制成物品,例如,软件、移动设备、人造环境、服务、可佩带装置以及系统的组织结构。交互设计在于定义人造物的行为方式(the

从用户角度来说,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它致力

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人”本身的

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行增强和扩充。交

互设计还涉及到多个学科,以及和多交互设计交互设计借鉴了传统设计、可用性及工程

学科的理论和技术。它是一个具有独特方法和实践的综合体,而不只是部分的叠加,具有

一定的科学逻辑性。它也是一门工程学科,具有不同于其它科学和工程学科的方法

领域多背景人员的沟通。

1959年,美国学者B.Shackel提供了人机界面的第一篇文献《关于计算机控制台设计的人机工程学》

1960年,LikliderJCK首次提出“人际紧密共栖的概念,被视为人机界面的启蒙观点

1969年,召开了第一次人机系统国际大会,同年第一份专业杂志“国际人际研究(UMMS)”创刊。

奠基期(1970年-1979年)

从1970年到1973年出版了四本与计算机相关的人机工程学专著

1970年成立了两个HCI研究中心:一个是英国的Loughboough大学的HUSAT研究中心,另一个是美国Xerox公司的PaloAlto研究中心

发展期(1980年-1995年)

理论方面,从人机工程学独立出来,更加强调认知心理学以及行为学和社会学等

学科的理论指导

实践范畴方面,从人际界面拓延开来,强调计算机对于人的反馈交互作用。“人机界面”一词被“人机交互”所取代。HCI中的“I”,也由“Interface(界面/接口)”变成了“Interaction(交互)”。

提高期(1996年-)

人机交互的研究重点放到了智能化交互,多模态(多通道)-多媒体交互,虚拟交互以及人机协同交互等方面,也就是“以人为中心”的人机交互技术方面。交互设计是一门特别关注以下内容的学科:

交互设计

1、定义与产品的行为和使用密切相关的产品形式。

2、预测产品的使用如何影响产品与用户的关系,以及用户对产品的理解。

3、探索产品、人和物质、文化、历史之间的对话。

交互设计从“目标导向”的角度解决产品设计:

1、要形成对人们希望的产品使用方式,以及人们为什么想用这种

交互设计

产品等问题的见解。

2、尊重用户及其目标。

3、对于产品特征与使用属性,要有一个完全的形态,而不能太简单。

4、展望未来,要看到产品可能的样子,它们并不必然就像当前这样。

在使用网站,软件,消费产品,各种服务的时候(实际上是在同它们交互),使用过程中的感觉就是一种交互体验。随着网络和新技术的发展,各种新产品和交互方式越来越多,人们也越来越重视对交互的体验。当大型计算机刚刚研制出来的时候,可能为当初的使用者本身就是该行业的专家,没有人去关注使用者的感觉;相反,一切都围绕机器的需要来组织,程序员通过打孔卡片来输入机器语言,输出结果也是机器语言,那个时候同计算机交互的重心是机器本身。当计算机系统的用户越来越由普通大众组成的时候,对交互体验的关注也越来越迫切了。因此交互设计(InteractionDesign)作为一门关注交互体验的新学科在二十

交互设计

世纪八十年代产生了,它由IDEO的一位创始人比尔?莫格里奇在1984年一次设计会议上提出,他一开始给它命名为“软面(SoftFace)”,由于这个名字容易让人想起和当时流行的玩具“椰菜娃娃(CabbagePatchdoll)”,他后来把它更名为“InteractionDesign”――交互设计。

从用户角度来说,交互设计是一种如何让产品易用,有效而让人愉悦的技术,它致力于了解目标用户和他们的期望,了解用户在同产品交互时彼此的行为,了解

“人”本身的心理和行为特点,同时,还包括了解各种有效的交互方式,并对它们进

行增强和扩充。交互设计还涉及到多个学科,以及和多领域多背景人员的沟通。

通过对产品的界面和行为进行交互设计,让产品和它的使用者之间建立一种有机关系,从而可以有效达到使用者的目标,这就是交互设计的目的。交互,使用,交互设计(InteractionDesign)和可用性(usability)

交互:

提到“交互”,感觉是参与交互的双方更加对等,实际上,引入“交互”这个词的意义,就在于交互对象地位的提升。来自《超越人机交互》一书TerryWinograd先生说:“……也就是把计算的长处和人的长处相结合,而不是让计算机模拟人,正是这个想法把我

引入了HCI领域”;AlanCooper先生在UIDesign的访谈中也同样提到:“关键在于,让

人去做他胜任的事情是一件非常好的事。让人做人擅长做的事情,而让计算机做计算机真

正擅长的事情。”对交互对象的重

视有利于让人和交互对象的关系更合理,从而得到人和交互对象相得益彰的相处方式。

可用性:

可用性(usability)是交互设计的基本而且重要的指标,它是对可用程度的总体评价。也是从用户角度衡量产品是否有效、易学、安全、高效、好记、少错的质量指标。

同时,交互设计(InteractionDesign)的目标不止于此,它还包括要考虑用户的期望(DonaldNorman先生说到期望设计是交互设计的下一站)和体验,可用性保证产品可用,基本功能完备且方便;而体验在于给用户一些与众不同的或者意想之外的感觉。也就是说,可用,

是产品应该做到的,理所应当的,体验则是额外的惊喜和收获。

ISO9241/11中的定义是:可用性是一个多因素概念,涉及到容易学习、容易使用、系统的有效性、用户满意,以及把这些因素与实际使用环境联系在一起针对特定目标的评价。

设计流程

1、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用户场景模拟、竞品分析(聆听用户心声)。

需求分析:对于一个产品来说,必然有对用户需求的分析内容,更多的是从MRD与PRD获得,或者从产品需求评审会议上得到需求分析的内容,当然可以直接与产品经理交

流获得相关产品需求。如果说设计原则是所有设计的出发点的话,那么用户需求就是本次

设计的出发点。

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历程

建国60周年反思中国室内设计发展历程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60华诞,60年风雨兼程,中国室内设计经历了艰辛、困惑、曲折的探索发展历程。2008年,受经济大环境的影响,中国室内设计受到了不小的震荡,“关门”、“辞职”、“裁员”、“欺诈”等各种丑闻笼罩着这个行业,人们纷纷怀疑这段低迷期将持续多长时间。但在建国的第60个年头,据各种调查数据显示,中国室内装修设计已逐渐开始“回暖”,一些行业人士纷纷预测,经过08年的洗牌、重组后,室内设计将逐步进入成熟发展期。 回顾60年来中国室内设计行业的发展历程,我们会感到无比自豪,因为室内设计已发展成为中国最有发展潜质的行业,就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速度也是最快的。但同时,我们的发展也伴随着许多不可回避的问题:效果图大战;“游击队”的出现;人才流动性大等等。因此,笔者认为有必要对60年来中国室内设计的发展历程作一个简要梳理,希望能对今后的前进方向有“知兴替,正衣冠”的镜鉴作用。 萌芽阶段:1949年—1953年 历史概述:其实,早在几千年前,人类就开始“观鱼翼而创橹,师蜘蛛而作网”,这应该算是最早的设计“行为”吧!自懂得建筑始,人类就无意识或有意识地修饰、美化自己的居室,但在几千年的时间里,中国的室内设计进步不大,而中国建筑艺术的发展则蔚为奇观。新中国成立后的几年里,这种现状未得到明显改观,但随着经济的发展,在温饱问题得到解决后,国人开始追求高品质的生活,室内装潢成为了一种需求。在这种条件下,现代室内设计被催生出来并开始萌芽。 反思总结:从全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室内设计兴起的时间距今也不过半个世纪,那时的中国室内设计尚未形成气候,设计风格也比较单一,朴实无华之风盛行,不过受来华帮助建设的苏联专家的影响,当时的中国室内设计出现了复古主义的倾向,也算为单调的室内设计注入了一股活力。我们发现,中国现代室内设计一开始就注意向西方“取经”,这也是在沉寂几千年后中国室内设计能快速发展的又一重要原因。 停滞阶段:1953年—1977年 历史概述:当时的室内设计现象只是零星的、个人的行为,从1953年到1978年的这段时间,中国现代室内设计长期处于停滞状态,因为从全国范围来讲,国民整体还不算富裕,市场需求不够旺盛。另一方面,与现代室内设计紧密相连的建筑行业发展得也不够充分,室内设计也没有能够“大展拳脚”的舞台。 反思总结:进入50年代中期后,中国室内设发展经历了长达20年的停滞阶段,这跟社会经济的发展紧密相关,现代室内设计的出现既可以用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来解释,也

空间展示设计

《空间展示设计》教案 任课教师:李茜 课题:《展示设计》 班级:09视觉本1 教具:多媒体 教学目标:⑴了解展示设计的历史和发展,理解展示设计的概念 ⑵积极主动的参与学习展示设计这门课程 ⑶能够独立完成小型展示设计方案 教学内容: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以及我国展示设计的历史与发展,学习独立完成小型展示设计方案。 教学重点:展示设计的设计方法 教学难点:现代展示设计的发展趋势 教学过程的设计与导入: 1、导语: 同学们,你们知道“广交会”吗?2006年秋季“广交会”上成交额为289.3亿元。从1957年起,在广州举行春秋两届的中国出口商品交易会,是我国目前历史最长、规模最大、到会客商最多、成交效果最好的综合性国际贸易盛会。让我们一同来领会展示设计的魅力吧! 2、导入正课: 什么是展示设计呢?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展示的概念,展示设计的概念。 一展示设计的基本概念 1 展示:英文display,表示展现之类的状态行为。展、既展览。将物品陈列出来供人们观看。“示”有演示、示范以及明示、暗示的含义,既有静态、又

有动态的含义。 2 展示设计:是以招引,传达和沟通为主要机能,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形象宣传的空间设计。 3.展示设计概念分析: 展示设计(是综合的设计艺术) 从空间上,既具备建筑空间的艺术风格,又具备象征和表现主义的雕塑精神。 从平面上,每个展示面充分显示了视觉传达的魅力。 从造型和功能上,展柜、展架、展台是精致的产品。 从气氛上,又像迷人的舞台。 要求设计师必须是一个掌握和熟识各种技术和材料的专家,能围绕自己展示的目标调动各种艺术的,科学的,技术的手段,创造最佳的展示空间。 4.展示设计的三个元素:主办者、展品、观众。 二.展式设计的历史与发展 1.远古时期: 图腾崇拜,树碑立柱,祭祀鬼神活动。原始的意识传达形式。 2.中世纪初期: 商品交易的集市贸易形成,地摊式形成了最初的商品展示和展销会的雏形。 3.封建社会初期: (1)封建教义和民众的宗教艺术,庙宇神殿,教堂和石窟造像等。 (2)地主贵族的收藏珍品古玩、书籍等为主要目的的展示活动。出现了专业博物馆、官邸、私宅博古架。 三.我国展示的历史与发展 1.东汉市集画像砖记载:实物陈列、口头叫卖; 南宋杭州城里,挂名人画或实物模型(挂羊头、羊皮等); 北宋汴京(今开封),张泽端的《清明上河图》:显示有店面招牌。 2.十九世纪中期: 路牌广告、霓虹灯广告、街车广告、报纸杂志广告、印刷品广告,在上海、

建国后中国政治发展历程

简述建国后中国政治的发展历程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政治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建国后的30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这两个30年始终围绕着一条主线展开,即如何实现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国后的30年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党内没有形成一个官僚特权阶层,保证其在动机上始终代表人民的根本利益;改革开放以来的30 年中,中国共产党继续加强执政党建设,提出依法治国,循序渐进地推进社会主义民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国的政治发展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即建国后的30年和改革开放以来的30年,尽管这两个30年的背景和内容有着很大的不同,但其在深层次上有着明显的一致性和继承性。认真总结和研究两个30年之间的内在联系,不断完善中国政治发展道路,是一项长期的战略任务。 一、建国后30 年中国的政治发展 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共第一代领导集体,对中国政治发展道路进行了最初的探索。 1. 构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政治制度框架: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这些制度框架既保证了人民当家作主、参与国家管理的权利,又保证了国家的统一领导。 2. 在执政党的建设上取得了系统的理论成果和经验。中国共产党将其思想建设放在首位,并不断加强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形成了

比较系统的自律机制,主要内容有:定期进行“整党”、“整风”运动,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对党员的政治思想教育长抓不懈;坚持干部参加集体生产劳动的制度;批判等级、特权观念,实行干群平等,对各级干部的生活待遇作出严格的规定。这些都有效地遏制了官僚主义和腐败的滋生蔓延。 3. 创立了社会主义社会矛盾学说。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这一矛盾反映在政治上可以划分为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这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由此提出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矛盾的概念,并阐明了两类矛盾的性质和解决方法。敌我矛盾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来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说服教育的方法,也就是团结—批评—团结的方法去解决。 4. 建立了适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层民主制度——城市居民委员会制度。城市居民委员会是一种群众性自治组织,是人民直接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一种形式,它调动了人民群众参政议政的积极性,保证了党与人民群众的密切联系,有利于基层的稳定。 5. 发展了民主集中制原则,其基本含义是民主基础上的集中和集中指导下的民主相结合,并将这一原则作为无产阶级政党、社会主义国家机关和人民团体的根本的组织原则,它规定了领导和群众、上级和下级、部分和整体、组织和个人的正确关系。 在新中国成立后的30 年里,我国在政治发展上取得的最主要成果,就是由于中共坚持自身建设,使中共内部没有形成一个官僚特权

中国政治史

中国政治史 简答题 一、简述儒家政治思想的内涵 1、王道仁政思想 王道是儒家所主张的以仁义道德统治天下的统治方式,与以权势暴力统治天下的霸道相对立,王道的核心是统治者要实行仁政。仁政思想内涵:为政以德—— 原则,强国富民——根本,宽猛相济——手段,礼制德教——保障,尊贤使能—— 条件。 2、民本思想 民本是一种重视下层民众地位和作用的政治思想,认为人民是国家的根本,对国家兴衰起至关重要的作用。孟子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在战国是一种大胆言 论。 3、大同与小康 大同思想的特点:全民公有的社会制度; 选贤与能的管理体制; 讲信修睦的人际关系; 人得其所的社会保障; 人人为公的社会道德; 各尽其力的劳动态度。 4、大一统思想 政治、思想、经济、文化大一统 二、简述法家政治思想的内涵 1、理论基础:“好利恶害”的人性论和社会不断发展的进化观 2、主要内容:法师制度的不二法门,主张以“法治”作为治国的方针,一切由法裁断; 主张通过农耕和战争达到富国强兵的目的,认为“耕”“战”是富国 强兵的根本途径,倡导重农抑商的政策;鼓吹君主专制和独裁,主张 用严刑峻法镇压人民的反抗;法家的思想主要是关于治国理民方面的 理论,涉及政治、经济、教育、法律等众多领域,其独具特色的基本 概念和术语主要有法、术、势、刑、罚、赏、利、公、私、耕、战等。 3、历史观:人类社会的历史是发展变化的(进化的观点:今胜于古);有关历史阶段 的划分:商鞅上世、中世、下世韩非:上古(有巢氏、燧人氏)、中 古(大禹)、近古(夏商西周、汤武)、当今(战国,财富和人口增长很 快);适时而变法(子产:变法可救世)。 4、“势治”思想 “势”:客观条件、趋势:自然之势:客观的既成条件下掌权和对权利的运用 人为之势:可能条件下能动的运用权力 具体主张:认为权势很重要,掌握权势是从事政治活动的前提条件。 保“势”的方法和途径:任势而不尊贤;君主应通过获取民众的支持以此要挟臣下; 君主无为以治天下;君主不尚忠;君主独揽权柄。 5、“法治”思想 一切断于法公布于天下,按法执行 6、“术治”思想 具体主张:循名责实之术;

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doc

第一讲 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 1.“工艺美术”运动(英国,19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设计的开端) 2.“新艺术”运动(法国,19世纪末开始,承上启下) 3.“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运动在20世纪初的最后尝试) 4.“现代主义设计”运动(20世纪20年代开始,20世纪设计的核心) 5.“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二战后兴起,20世纪50——70年代风行,是现 代主义设计在战后的发展) 6.设计多元化格局(20世纪60年代以来) 第二讲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本讲主要内容: 一、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风格、意义及其影响 二、1851年英国世界博览会与“水晶宫” 三、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 一、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概念、意义及其影响 1、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兴起,设计产品的工业化批量生产,造成了设计水准的下降,设计上艺术与技术分离的局面。这场运动的契机是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运动的主要奠基人是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这场运动的风格影响到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 2、“工艺美术”运动风格 (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二)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的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功能。 (三)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 (四)主张诚实的、诚恳的设计,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 3、工艺美术运动的意义及其影响 (一)工艺美术运动从英国开始,范围扩展到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其设计风格涉及到平面设计、家具设计、陶 瓷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品设计等方方面面。 (二)工艺美术运动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情调协作精神,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工艺美术运动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使它不可能成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同时,它又过分注重装饰,增加了生产费用,使它的设计不可能真正为平民大众所享有。因此,

中国室内设计的演变

中国室内设计的演变 1.原始社会“穴居”——(防潮:室内烘烤的处理或红烧土)——白石灰 室内陈设——陶器 2.窑洞 3.春秋战国时期——(砖的出现)、(瓦的出现)“花纹砖”装饰作用(木结构) 4.秦汉——建筑体现(宫室、都城、陵墓、礼制建筑)主要特点:都城的规划东西中轴线 对称,里坊跟市场的封闭,大屋顶结构——外墙装饰(画像石画像砖盛行于汉)汉朝是中国低矮行家居盛行的时期。 主要之屋顶形式,由高至低分: 庑殿:四坡屋顶,多用于殿堂式建筑。 歇山:由上半部硬山或悬山,下半部庑殿所组成,基本上只准官署使用。 悬山(挑山):屋顶两侧突出于山墙。 硬山:屋顶两侧不突出于山墙。 攒尖:包括圆攒尖,四角攒间,三角攒尖及八角攒尖等 卷棚:没有中脊之屋顶 次要之屋顶形式: 清水脊 盝顶 盔顶 5. 魏晋南北朝——涂饰(墙上、柱上、斗拱上)“朱柱素壁”“白璧丹楹”雕刻出现 了搞的床凳。胡床(传说中的马扎) 6. 隋唐五代——与其他民族的融合“理性与浪漫”(1.都城气派红伟方整规则2.宫殿坛 庙的大组群建筑序列恢阔舒展3.建筑造型浑厚轮廓参差装饰华丽4.佛寺佛塔石窟寺的规模形式色调异常丰富多彩表现出中外文化交汇风格。)木构建筑解决了大屋顶大面积和砖石运用。手工业和工艺美术:织锦、印染、陶瓷、金银器、漆器。木工:桌案类、差床榻类、屏风衣架、橱柜。木材:桑木桐木(贵重木材:紫檀、楠木、花梨木、胡桃木、樟木、黄杨、沉香木) 7. 唐建筑的特点:1墙壁——砖砌2.顶棚——(1.露明:将上面的梁坊元露在外面。)2 天花:1.软性天花,秸秆扎架糊纸多用于一般的住宅。平棋:木龙骨上搭木板。海漫天花:一般是用在大行的宫室.。硬性天花:用天花梁坊纸条组成井字形框架在上面钉版,并在班上制作彩绘图案并作精美装饰隆重端庄,多用于宫殿等较大的空间。藻井:一般是用在帝王的顶部或佛像的顶部。常用的有八角形四方形。唐制中“凡王宫以下屋舍不得施重拱藻井”.唐代特点家居屏风(折屏和座屏)折屏:多是六扇(高1.2m宽1.65m)坐屏:硬屏风底座为实木,不折叠,不大采取石板。平面上画山水花鸟或格言警句。使屏风增加了美化的功能。

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资料

世界现代设计史复习资料第一讲 世界现代设计的发展历程 *“工艺美术”运动(英国,19世纪60年代开始,现代设计的开端) *“新艺术”运动(法国,19世纪末开始,承上启下) *“装饰艺术”运动(装饰运动在20世纪初的最后尝试) *“现代主义设计”运动(20世纪20年代开始,20世纪设计的核心) *“国际主义设计”运动(二战后兴起,20世纪50——70年代风行,是现代主义设计在战后的发展) *设计多元化格局(20世纪60年代以来) 第二讲 现代设计的萌芽与工艺美术运动 一、工艺美术运动的风格、概念、意义及其影响

1、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 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工业革命以来,随着工业化的兴起,设计产品的工业化批量生产,造成了设计水准的下降,设计上艺术与技术分离的局面。这场运动的契机是1851年在伦敦水晶宫中举行的世界博览会,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John Ruskin),运动的主要奠基人是威廉·莫里斯(Willian Morris),这场运动的风格影响到其他欧洲国家和美国,在20世纪开始失去势头,但是对于精致、合理的设计,对于手工艺的完好保存迄今还有相当强的作用。 2、“工艺美术”运动风格 (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二)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的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功能。 (三)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 (四)主张诚实的、诚恳的设计,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 3、工艺美术运动的意义及其影响 (一)工艺美术运动从英国开始,范围扩展到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其设计风格涉及到平面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品设计等方方面面。

中国政治变迁

中国70年政治变化

中华人民共和国60年的政治发展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延续过程,以1978年底的改革开放为界,前后经历了两个明显不同的阶段。比较这两个阶段的政治生活,可以清楚地看到新中国政治变迁的趋势,即从革命到改革,从斗争到和谐,从专政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从集权到分权,从国家到社会。 一、从革命到改革 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推翻国民党政权和建立社会主义政权的基本手段,是中国共产党人夺取政权的法宝。中国共产党把自己的胜利归功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无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这无疑是完全正确的。革命的基本意义就是开展武装斗争,以暴力手段推翻旧的统治秩序,对社会进行彻底的改造。 革命对于中国共产党以及新生的人民政权来说是极其神圣的。革命是新中国前30年最耀眼的政治术语、最高的政治价值和最大的政治权威。一切好的事、好的人、好的政策,都被冠以“革命”的名义;只要是出于“革命”的需要,无论做什么都是合法的。革命不仅是党夺取政权的法宝,也是其巩固新生政权的法宝;不仅是其政权合法性的根本源泉,也是其全部行为的合法性源泉。于是,革命成为新中国评判是非的根本政治标准。 然而,革命的根本作用毕竟在于打碎旧的国家机器,建立新的政治秩序。当革命者通过武装革命建立新的政治制度后,如果继续不断地进行政治革命,革命对于历史的进步作用就会逐渐减弱,乃至产生极大的负面作用。这是因为,从根本上说,革命是一种政治行为,它对历史进步的促进作用是通过打碎旧制度、解放社会生产力来实现的。但它本身并不是生产力,它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绝不能替代经济发展。此外,革命是历史进程的非常态,它不受任何法制的束缚。无产阶级革命的直接目标是建立民主,但民主与法治是密不可分的,没有法治,就不可能有民主。从这个意义上说,革命与民主很难兼容。 与革命不同,改革的主要目标不是打碎现存的秩序和制度,而是对现存制度的完善。革命的主要功能是“破”,即摧毁旧秩序;改革的主要功能则是“立”,即建设新制度。作为改革的先声,邓小平领导了作为思想解放运动标志的“真理标准问题大讨论”,并且亲自倡导解放思想。改革是一场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生活的社会变革运动,它为中国社会带来的最重大变化,是创造了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世界历史性奇迹。伟大的改革运动改变了中国的历史命运,翻开了中国历史的新篇章,也挽救了中国共产党追求的社会主义事业。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说,从表面上看,改革似乎与革命相对立,是对革命的偏离。但是,从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终极目标来看,改革恰恰是对革命事业的继续。 二、从斗争到和谐 革命是斗争的一种手段,是阶级斗争的最高形式。阶级和阶级斗争是产生社会革命的现实基础。社会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要求。按照马克思主义的经典理论,人类自从进入文明社会后,便产生了私有制,产生了分工。在私有制和分工的基础上,进而产生了阶级。因此,文明社会以来的一切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至今一切社会的历史都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人完全接受了上述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和阶级斗争学说,并且在新中国建立后将阶级斗争理论推向极端。从理论上说,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的目标最终是为了实现“每个人都获得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社会,阶级斗争所要达到的理想状态应当是阶级和阶级差别日益缩小,直到完全消除,社会更加和谐,人性不断得到解放,个人变得更加

展示空间设计的发展史

展示空间设计的发展史 人类社会的发展,从旧石器时代到新石器时代,从青铜器时代到铁器时代,期间的进程是以“千年”为计算单位的。人类的展示活动也可追溯到如此原始的时期。在原始社会的部落中,出现了代表各自部落的图腾及各自信仰的神物,原始人习惯在自己的身上绘制纹身,它既有保护色的作用,又同时具有展示的作用,而战利品则习惯于悬挂展示。在山顶洞人的遗址及其他占墓里,发掘出大量的装饰物,其中有头饰、颈饰和腕饰等,说明人类的早期已经懂得用装饰品来装扮自己,这也是人类最早的展示行为。 到了奴隶社会,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有了剩余劳动和社会分工,人们将剩余物品拿来交换,于是便形成了集市。在集市中,人们将货物置于明显的摊位前,直接展示货物,后期出现了专门摆放商品的摊床。 到了封建社会,有了专门从事商业活动的商人,封建社会的历史上也先后出现了临淄、洛阳、长安、汁梁、北京、扬州等一大批商业繁盛的城市,商业展示活动伴随着商品交易的兴旺而日趋成熟。从我国四川广汉出土的东汉市集画像砖中,可以清晰地肴到当时的店铺主人通过实物陈列和日头叫卖来招徕顾客。如图1-9所示。 南宋吴自牧著的《梦粱录》,曾详细描述了南宋杭州城内各种店铺多姿多彩的店面展示和商品陈列的场面:“自五间楼北,至官巷南街,两行多是金银盐钞交易铺,前列金银器皿及现钱……纷纭无数”。当时的餐饮店铺“其门首,以仿木及花样沓结缚如山棚,上挂半边猪羊,一带近里门面窗墉,皆朱绿五彩装饰,渭之‘欢门’”,“沛京熟食店,张挂名画,所以勾引观者,留连食客。今杭城茶肆亦如之,插四时花,挂名人画,装点店面”,“又有挂草葫芦、银马构、银大碗,亦有挂银裹直卖牌”。宋代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也形象地描述了北宋年间汁京清明时节商业繁荣、店铺林立的热闹场景。如图1-10所示。

世界现代设计史记

第一章现代设计概述 1.现代设计的概念(名词解释) 设计指的是把一种设计、规划设想、问题解决的方法,通过视觉的方式传达出来的活动过程。它的核心内容包括三个方面,即:计划、构思的形成;视觉传达方式;计划通过传达之后的具体应用。以现代主义的理念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设计活动简称现代设计。 2.现代设计的范畴(名词解释) (1)现代建筑设计(2)现代产品设计(3)现代平面设计(4)广告设计(5)服装设计(6)纺织品设计(7)为平面设计和广告设计服务的几个特殊的技术部门,摄影,电影与电视制作,商业插图。 3.设计与艺术的关系 (1)从设计的发展历史来看,设计产生的历史比艺术要早,艺术是在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设计作为一门学科,并且将艺术与之结合,在设计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始终存在。(2)设计的本质在于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和精神需要,艺术是为实用服务的。即使是精神性的艺术作品,它也必须建立在一定的风格、含义基础之上,而这一切必须借助于设计风格才能得以体现。 现代设计形成和发展的背景: 1、是工业化大批量生产的技术条件下之必然产物。 2、是设计界改变以往专为权贵服务的方向,转而提出要为民众服务的口号下的产物,是设计民主化的进程。 3、它的形成是基于社会的日益富裕,中产阶级日益在社会生活中起主导作用、社会日益向消费时代转化,科学技术日益膨胀,大众媒体日益咄咄逼人,世界结构从二战以后对峙转变为冷战后的新复杂格局等因素下,通过商业活动、贸易竞争、文化发展、知识份子对社会危机的不断思考和忧虑得到表达和完成的一个进程。 设计与工程技术的区别: 工程是解决人造物中的物与物的关系。(汽车的气缸和活塞) 设计是解决人造物与人之间的关系。(汽车的安全、舒适、美观) 设计与美术的区别: 美术和任何一种单纯的艺术活动都是非常个人化的东西,是艺术家的个人表现;而设计则是为他人服务的活动。一个是为本人,一个是为他人,社会和市场。工业设计和其他设计活动的最大共同点就在于:它们都是立足解决物与人的关系问题,使物能在最大的限度内满足人的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如果这个人是少数的权贵,那就是旧式的设计活动,人类近5000 年的设计史,其实是是一部为权贵的设计史,一旦设计满足的对象是大众,那就开始有现代的意味了。现代主义开创时的最大特征:个人主义的凸现,民族主义的主导。而这种新的社会状况,刺激了生产的发展,推动了社会进入消费时代,商业主义很快就成为了设计背后的主要推动力量。

世界现代设计史重点归纳

水晶宫“水晶宫”是1851年世博会的展厅建筑,由英国建筑师约瑟夫·伯克斯顿(Joseph Paxton)设计。它是一座用钢铁和玻璃建造的圆拱形大厦,材料特殊,造型奇特,采光良好,在博览会上深受各国来宾赞赏,会后被完整的拆迁到赛登汉(Sydensam,伦敦南部),1936年毁于大火。它的最大价值在于开创了钢铁和玻璃两种新材料应用 德国工业同盟 德国工业同盟成立 1907年,穆特休斯、贝伦斯等人成立了德国第一个设计组织——德国工业同盟。这个组织的形成,标志着德国现代主义的发轫。德国工业联盟是由一些富有进取心的工业家、建筑师、艺术家、著作家组成的联合体。 德国工业同盟的宗旨 (1)提倡艺术、工业、手工艺结合(2)主张通过教育、宣传,努力把各个不同项目的设计综合在一起,完善艺术、工业设计和手工艺。(3)强调走非官方的路线,避免政治对设计的干扰(4)大力宣传和主张功能主义和承认现代工业(5)坚决反对任何装饰(6)主张标准化的批量化 流线型(1)流线型是空气动力学名词,用来描述表面圆滑,线条流畅的物体形状,这种形状能减少物体在高速运动的风阻。在工业设计中它最早应用于汽车设计,但到20世纪30、40年代,流线型设计被广泛用于产品、家具等设计之中,一时成为一种风尚。 (2)这种主要为了交通工具的速度而采用的风格,改变了产品设计的外观,颇具现代感,带有浪漫的美学特征,也成为新世纪速度的象征。流线型风格尤其受到美国设计师的青睐,在30、40年代的美国产品设计中,很多采用流线型式样的产品其实并不需要流线型的功能,所取的无非是一个时髦的形式而已。工艺美术运动工艺美术运动的概念工艺美术运动是19世纪60年代起源于英国的一场设计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风格(一)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二)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提倡哥特式风格和其他的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无华和良好功能。(三)装饰上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特点。(四)主张诚实的、诚恳的设计,反对设计上的哗众取宠、华而不实趋向。工艺美术运动的意义及其影响(一)工艺美术运动从英国开始,范围扩展到美国和斯堪的纳维亚国家(瑞典、芬兰、丹麦、挪威、冰岛),其设计风格涉及到平面设计、家具设计、陶瓷设计、建筑设计、纺织品设计等方方面面。(二)工艺美术运动强调设计为大众服务,反对精英主义设计,体现了知识分子的理想主义情感,强调技术与艺术的结合,情调协作精神,都具有积极意义。但是,工艺美术运动对于工业化的反对,对于机械的否定,对于大批量生产的否定,使它不可能成领导潮流的主流风格。同时,它又过分注重装饰,增加了生产费用,使它的设计不可能真正为平民大众所享有。因此,它只是知识分子一厢情愿的理想主义结晶。(三)工艺美术运动毕竟是现代设计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设计改良运动,成为西方现代设计艺术蓬勃发展的良好开端。在“工艺美术运动”感召下,欧洲大陆终于掀起了一个规模更加宏大、影响范围更加广泛的设计艺术运动——“新艺术运动 装饰艺术与现代主义的异同 由于装饰艺术运动与欧洲的现代主义运动几乎同时发生与发展,因此,它不可避免地受到现代主义运动的影响,两者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是工业设计同一根源上的两条分枝,但各自沿着自己侧重的方向发展;二者是机器取代手工的工业时代在设计中的两个反映面;他们都是新艺术运动发展的结果和必然,同时也是对新艺术运动的反逆。 (1)形式特征上的“同”:时间上都开始于20世纪20年代,几乎同时发生与发展;都肯定机械化生产,采用新材料、新技术,如钢铁、玻璃等,主张机械美,;都在设计中注重简单几何外形的运用

展示设计的发展历程

第一节展示设计的起源及发展 一、展览发展的原始阶段 展览发展的原始阶段时间是原始社会。由于当时生产力非常低,所以这一时期的展示形式表现为简单的物物交换。展示的特点大都是自发的,范围也比较小。远古时期的“功利主义”思想和图腾崇拜所产生的岩画、陈列偶像、宗教画里的山洞、祭坛、庙宇、神殿,就是最早的展示形式。到会议发展的原始阶段表现比较突出的是祭祀、狩猎等远古展示活动(图3-1)。 图3-1埃及壁画 二、展览发展的古代阶段 展览发展的古代阶段时间是奴隶社会到17世纪。这一时期,随着剩余价值的产生和职业的分工,人类社会出现了商品交易的集市贸易形式。在中国民间传统的庙会上,货物琳琅满目,各种小吃、杂耍、戏剧、民间艺术、手工艺品等穿插其间,形成了集拜神、购物、浏览、观摩等为一体的综合性文化娱乐活动。这就是最初“商品展示”和“展销会”的雏形。世界其他地区的古代展示发展与我国的情况大同小异,也是在集市、庙会等原始崇拜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在欧洲,反映物质文明的展示源于“市集”,“市集”在拉丁语中是“宗

教节日”的意思,在德语中是“聚众活动”的意思,这些都足以表明古代组织 集市的时间大多选择在某一宗教节日以吸引大众参加。展示的特点大都是组织 松散,并且在地区范围内活动。 在封建社会,随着商业贸易活动的繁荣,出现了店铺,产生了商号、牌匾 等形象标志,这在史料上均有详细记载,《清明上河图》画卷上也形象的刻画 了汴京商号的招牌、商品陈列店面装饰等内容,这是中国最早的商业展示和视 觉传达设计(图3-2)。 图3-2清明上河图局部 在西方,博物馆的雏形最早出现在古希腊、古罗马等国,公元前5世纪古 希腊特耳非?奥林匹斯神殿里的一个收藏战利品和雕塑的仓库,便被看作是博物馆的起源。皇宫以及达官贵人为了显示自己的富有或者是欣赏古文物的需要, 将祖传的珍贵宝物、皇室的赏赐珍品、贵重纪念品、出土文物、名人绘画、书 籍等等,摆放在私人的陈列室中。文艺复兴后期,随着考古学、自然科学和航 海技术的发展,陈列室逐步由家庭走向了社会,产生了有关自然、科技、地质、人文等相关内容的社会“博物馆”。其中以英国、德国、法国等发展得最早(图3-3)。

世界现代设计史 总结一

世界现代设计史总结一(2009-01-03 17:50:56)转载 标签:工艺美术运动新艺术设计思想idkaoyan北理跨专业清华分类:工业设计考研试题与资料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 【框架】 一:手工设计及向工业设计过渡时期—设计思想萌芽(至19世纪初) (1)18世纪前的手工艺时代 (2)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萌芽 二:机械的早期工业化时代—设计思想发展(至20世纪初) (1)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重点) (2)国际现代主义和包豪斯(重点) (3)美国设计的兴起 三:高度机械化时代—设计思想的成熟(至20世纪50年代) 四:自动化全球时代—设计思想和体系全面发展(至今) (1)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设计 (2)美国工业设计 (3)日本工业设计 【设计风格大事年】 〖设计萌芽以前〗 中世纪: "哥特式" 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镶嵌为特色 "罗马式" 以圆屋顶,弧形拱门和厚墙为特点的基督教堂艺术 "古希腊罗马艺术" "静穆的伟大,单纯的崇高" 16世纪"文艺复兴" 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理想 17世纪"巴洛克" 追求不规则形式,起伏的线条及情感热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宫廷室内奇异装饰为特点。 18世纪"洛可可"优雅轻快,非对称曲线,华丽柔和以及营造沙龙是居住环境19世纪初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 〖设计萌芽后至少分七个阶段〗 1850-1900 工艺美术运动

1890-1905 新艺术运动 1900-1930 机械美学运动 1925-1939 装饰艺术派 1935-1955 商业主义风格 1955-1975 多样化时期:波普pop;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微电子风格 1975-至今当代风格 【知识点汇集】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其特点有: 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 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 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 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 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运动否定大工业与机械生产,反对机器美学,导致它没有可能成为领导潮流的主要风格,从意识形态上说这场运动是消极的。但是它的产生去给后来的设计家提供了设计风格参考,提供了不同以往的尝试典范,影响遍及美国和欧洲等地区,对后来的“新艺术”运动具有深远的意义。 ※英国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背景 19世纪初期,大批工艺品投放市场而设计远远落后,美术家不屑于产品设计,工厂主也只注重质量与销路。设计与技术相当的对立,当时产品分为外形粗糙的工业品和服务于少数人的精致手工艺品。此时期尚属于工业设计思想萌发前夕,在产品设计上十分的混乱。

软装设计的发展史.doc

软装设计的发展史 只要谈及现代室内软装设计艺术,我们不得不考察一下人类早期对室内软装设计的初步探索:人类在穴居时代已开始用反映日常生活和狩猎活动为内容的壁画作装饰,古埃及神庙中的象形文字石刻,中国木结构建筑的雕梁画栋,欧洲18世纪流行的贴镜、嵌金、镶贝都是为了满足人的视觉需求;而中同古代人常称屋内的家具及摆件为“肚肠”。可以说,人类从其诞生之日起,就是生活在艺术中的,并且已经延续几千年。追溯起来,氏族社会仪式上放置的图腾,就可算作软装设计,然后随着宗教意义的淡化,逐渐演变出了最初的软装设计意识。软装设计艺术在人类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完善,逐步形成了相对独立的体系。 20世纪以来,随着结构技术的发展,人类建筑的内部空间不断扩大,使用功能日趋复杂,建筑内部不仅需要美化,还需要进行科学的划分,以全面满足人的精神文化、行为、心理和生理等的需要;室内设计逐渐 成为由建筑设计衍生来的,同时可以独立于建筑设计存在的一门重要学科;而室内软装设计设计则毋庸置疑地成了室内设计过程中画龙点睛的部分。 由此可见,前人已经意识到室内软装设计在家居环境中的重要地位。可以说,自从地球上有了人类,人类就开始不断地把自己的意志加于周围的一切事物之上,使其更好地、更美地为自己服务,这是其他动物所无法比拟的人类软装设计活动。随着时代的发展,软装设计活动逐渐与艺术相结合逐渐演变成现在的软装设计艺术。 在世界文化发展史中,欧洲文化以其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容、多样的形式为世界留下了令人惊叹的、无比珍贵的精神财富。这些精神财富于室内软装设计艺术是不可或缺的内容,它侧面记载了欧洲的历史信息与社会生活,记载了欧洲的文化内涵和审美取向。认真同顾和审视欧洲室内软装设计风格的发展状况,这些都将有助于欧洲室内软装设计风格的继承和创新。 虽然装饰发展和室内设计的历史与艺术品收藏的发展史是不同的,但通过我们对人们长期以来是怎样与艺术生活在一起的研究,就可以发现它们之问存在着难以分割的联系. (1)远古时期 早在原始氏族社会,人们已经开始把居室地面做成平整光洁的石灰质地面。从新石器时代的居室遗址里,还可以看到修饰精细、坚硬美观的红色烧土地面。 原始人穴居的窑洞里,有人、动物形态的岩画。 古埃及装饰风格简约、雄浑,以石材为主,柱式是其风格之标志,柱头如绽开的纸草花,柱身挺拔巍峨,中间有线式凹槽、象形文字、浮雕等,下面有柱基础盘,古老而凝重。 (2)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的制陶与金属工艺十分兴盛,制陶装饰方法有黑绘式彩绘和红绘式彩绘,前者是在黄或褐色陶壁上,用黑色作剪影式描绘;后者是在赤褐或黄褐色陶壁上,用黑色或深褐色作

世界现代设计史整理

世界现代设计史整理。。除了世界现代设计部分。。保证内容最全 世界现代设计史(王受之) 【框架】 一:手工设计及向工业设计过渡时期—设计思想萌芽(至19世纪初) (1)18世纪前的手工艺时代 (2)工业革命时期的设计萌芽 二:机械的早期工业化时代—设计思想发展(至20世纪初) (1)工艺美术运动和新艺术运动(重点) (2)国际现代主义和包豪斯(重点) (3)美国设计的兴起 三:高度机械化时代—设计思想的成熟(至20世纪50年代) 四:自动化全球时代—设计思想和体系全面发展(至今) (1)二次世界大战后的欧洲设计 (2)美国工业设计 (3)日本工业设计 【设计风格大事年】 〖设计萌芽以前〗 中世纪: "哥特式" 以小尖塔和彩色玻璃镶嵌为特色 "罗马式" 以圆屋顶,弧形拱门和厚墙为特点的基督教堂艺术 "古希腊罗马艺术" "静穆的伟大,单纯的崇高" 16世纪"文艺复兴" 代表人文主义精神和秩序严谨,协调的古典美学理想 17世纪"巴洛克" 追求不规则形式,起伏的线条及情感热烈的天主教和君主宫廷室内奇异装饰为特点。 18世纪"洛可可"优雅轻快,非对称曲线,华丽柔和以及营造沙龙是居住环境 19世纪初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并驾齐驱 〖设计萌芽后至少分七个阶段〗 1850-1900 工艺美术运动 1890-1905 新艺术运动 1900-1930 机械美学运动 1925-1939 装饰艺术派 1935-1955 商业主义风格 1955-1975 多样化时期:波普pop;高技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新现代主义(国际主义);微电子风格 1975-至今当代风格 【知识点汇集】 ※工艺美术运动 工艺美术运动是起源于英国19世纪下半叶的一场设计运动,其起因是针对家具、室内产品、建筑的工业批量生产所造成的设计水准下降的局面。这场运动的理论指导是约翰?拉斯金,主要人物则是威廉?莫里斯。这场运动受到日本艺术的影响,影响主要集中在首饰、书籍装帧等方面。其特点有:1、强调手工艺,明确反对机械化生产。2、在装饰上反对矫揉造作的维多利亚风格和其他各种古典、传统的复兴风格。3、提倡哥特风格和其他中世纪风格,讲究简单、朴实,功能良好。4、主张设计的诚实,反对设计上的华而不实趋向。5、装饰上还推崇自然主义,东方装饰和东方艺术的特点。工艺美术运动产生的根源是当时艺术家们无法解决工业化带来的问题,企图逃避现实,退隐到他们理想化了的中世纪、哥特时期。运动否

日本现代设计的发展和历史背景深刻分析!

世界现代设计史 -----------------日本的现代设计发展

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前并没有什么重要的设计活动。日 本从1868年的明治维新运动以后才开始自己的现代化运动,逐渐进步工业化时代,19世纪末期已经把国家的中心放在海外扩张上,甲午战争以后占领台湾,日俄战争以后进入辽东半岛,1910年兼并朝鲜,直到1931年占领中国的东北地区,1941年发动太平洋战争,基本没有进入真正的和平经济发展阶段,全部现代化时间都耗费在军事扩张上,因而,虽然有过一些零碎的设计探索,但始终没能够进入现代设计的运动阶段。日本的真正设计发展,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特别是1953年结束的朝鲜战争之后的事 。 日本用了很短的时间,从1953年前后开始发展自己的现代设计,到80年代已经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设计大国之一,不但日用品设计、包装设计、耐用消费品设计达到国际一流水准,连汽车设计、电子产品设计这类学要高度技术背景和长期人才培养的复杂设计类别,也达到国际水平,使世界各国对日本设计另眼相看!而日本能够在如此短暂的时间内取得这样显著的成就,也是设计 理论非常重视的课题。 日本是世界发达国家中唯一的非西方国家,唯一的亚洲国家,它的工业革命比各国迟到100年以上,它的民族传统、设计风格、文化根源与西方格格不入。因而,它如何能够发展自己具有世界

竞争水平的设计,就更加令人感兴趣了。 日本国土虽然狭小,但是人口总多,在一个小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领土上,居然能够容乃下1.3亿人口,可见居住空间下载是日本人生活的一个特点,这个特殊的背景,在日本的传统设计 与现代设计中都得到鲜明的体现。 日本的文明发展是基于大量地借鉴外国文明的精华基础之上的,公元7世纪到9世纪从中国学习文化,乃至文化的借鉴;明治维新之后从德国学习工程技术,从英国借鉴文官制度和社会管理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从美国学习先进的现代的企业管理技术和科学技术,等等,把这些因素结合起来,加上自己的消化,达到融汇贯通的地步,形成自己的独特的文化。日本的设计发展也是基于这种模式。因此,从传统的日本设计中,可以看到中国、韩国的影响;从日本现代设计中;从日本的现代设计中,则可以看到美国的、德国的、意大利的影响。日本是一个学习外国先进经验最好的学生,但是,也是最能够把别人的经验和自己的本国国情结合,发展自己独特体系的国家。因此,不能说日本的经验仅仅是建立在抄袭别人经验之上。日本多年学习的历史,造就了一种超级的消化和选择机制,加上日本本身的文明传统,特殊的地理环境,特殊的社会结构和人际关系网络,使日本的文化、经济、政治都与众不同,而日本的设计也因而具有自己非常特殊

室内设计的发展史

室内设计的发展史 古代: 建筑技术和社会分工比较单纯,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并没有很明确的界限,施工的组织者和指挥者往往也就是设计者。 欧洲 由于以石料作为建筑物的主要材料,这两种工作通常由石匠的首脑承担; 中国 由于建筑以木结构为主,这两种工作通常由木匠的首脑承担。他们根据建筑物的主人的要求,按照师徒相传的成规,加上自己一定的创造性,营造建筑并积累了建筑文化。 近代: 建筑设计和建筑施工分离开来,各自成为专门学科。 西方 是从文艺复兴时期开始萌芽,到产业革命时期才逐渐成熟; 中国 是清代后期在外来的影响下逐步形成的。 分离开的原因: (1)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建筑所包含的内容、所要解决的问题越来越复杂,涉及的相关学科越来越多,材料上、技术上的变化越来越迅速,单纯依靠师徒相传、经验积累的方式,已不能适应这种客观现实; (2)加上建筑物往往要在很短时期内竣工使用,难以由匠师一身二任,客观上需要更为细致的社会分工,这就促使建筑设计逐渐形成专业,成为一门独立的分支学科。 现代室内设计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尽管还只是近数十年的事,但是人们有意识地对自己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进行安排布置,甚至美化装饰,赋予室内环境以所祈使的气氛,却早已从人类文明伊始的时期就存在了。 一、国内室内设计的发展 原始社会西安半坡村的方形、圆形居住空间,已考虑按使用需要将室内作出分隔,使入口和火炕的位置布置合理。 方形居住空间近门的火炕安排有进风的浅槽,圆形居住空间入口处两侧,也设置起引导气流作用的短墙。 原始氏族社会的居室里,已经有人工做成的平整光洁的石灰质地面,新石器时代的居室遗址里,还留有修饰精细、坚硬美观的红色烧土地面,原始人穴居的洞窟里,壁面上也已绘有兽形和围猎的图形。也就是说,即使在人类建筑活动的初始阶段,人们就已经开始对“使用和氛围”、“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功能同时给予关注。 商朝的宫室,从出土遗址显示,建筑空间秩序井然,严谨规正,宫室里装饰着朱彩木料,雕饰白石,柱下置有云雷纹的铜盘。及至秦时的阿房宫和西汉的未央宫,虽然宫室建筑已荡然无存,但从文献的记载,从出土的瓦当、器皿等实物的制作,以及从墓室石刻精美的窗棂、

史馆展示空间设计

大连艺术学院新校区校史馆展示空间设计 摘要: 随着新校区的建设与发展,我们看到了大艺十几年来艰辛的发展历程,从无到有,从小到大,这短短的十年时间都有着校史馆建设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做好校史馆建设工作,既是对前人的尊重,也是对今人和后人的负责。校史馆是陈列学校发展历史、展示学校办学历程和不同时代学校面貌的场馆;是学校传统与校园文化集中表现的舞台;是学校的博物馆,能把学校的文博全景陈列;是学校教育教学成果的荣誉展览室。校史馆更是学校文化建设的重要载体,是学校办学思想不断发展的源泉,是激励师生共同成长的重要土壤,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校史馆的建设,有利于促进学校传承和发扬优良的教育教学传统,有利于学校不断积淀校园特有文化、创新办学特色,有利于鼓舞学校士气、以不竭的精神动力迎接未来的挑战。 关键词:展示空间,载体,功能性

Abstract: With the construc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e new campus, we see a large art more than ten years of hard development, from scratch, since the childhood, these ten years have short history museum construction is of great historical significance and profound education significance. Work, completes the school history museum construction of predecessors' respect, also is responsible for the present and future generations of. History museum display is school development history, the appearance of different eras in course of running school and school venues; Is the school tradition and campus culture focuses on stage; Is the museum school, can the school wenbo panoramic display; Is the honor of school education teaching achievement exhibition room. History museum is the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 construction of school culture, school education is the source of development ideas,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soil, motivate the teachers and students grow together is implements the education for all-around development the important base. History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pavilion, which is beneficial to promote school inheritance and carry forward the excellent traditional education teaching, school to continue to accumulate special campus culture, innovation of running a school characteristic, is advantageous to the school morale, in the spirit of the inexhaustible power to meet the challenges of the future. Key words:Construction,Course,The carrier,Future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