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创新案例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创新案例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创新案例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实验创新案例

常宁市第八中学阮琴

一、实验地位和作用

呼吸作用是植物的一种重要生理活动,在植物的生活过程中占有重要位置。《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这个演示实验,有利于学生理解呼吸作用是一种分解过程,它能把有机物分解成二氧化碳和水。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

1、实验原型:

利用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通过漏斗向广口瓶内倒入清水,使广口瓶内植物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导入试管内澄清的石灰水中;观察现象并分析原因。

2、实验不足:

(1)在通常情况下,向瓶内倒入清水,清水会溶解部分二氧化碳,导致实验时二氧化碳不足,使实验效果不明显。。

(2)实验分析时,部分学生对通过漏斗向广口瓶内倒入清水的目的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3)原实验装置较为复杂,实验准备工作量较大。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

1、实验装置的创新:将复杂的装置简单化。主要器材自制,用较高的透明玻璃饮料瓶代替广口瓶,萌发的种子用纱布包好悬于中部,用塑料薄膜覆盖瓶口并盖紧瓶盖。

2、实验方法的创新:直接将澄清的石灰水注入瓶底,避免部分二氧化碳溶于清水中,让学生能更直观、更明显地看到澄清石灰水与二氧化碳的反应过程。

3、教材内容的创新:本实验将增加观察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水的现象。在演示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的实验之前,先让学生观察比较两瓶内壁水珠的多少,可以证明呼吸作用产生水。一套装置能完成两个实验,使实验装置功能多样化,课堂高效化。

四、实验选材与准备

较高透明玻璃饮料瓶(两个)、萌发与煮熟的种子(等量)、纱布、澄清的石灰水、注射器、细线、饮料管、烧杯、塑料薄膜、橡皮筋等。

五、实验原理及装置

1、实验原理:

植物呼吸作用产生了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具有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特性。

2、实验装置:

3、装置说明:

甲、乙两瓶中部分别放有用纱布包好的萌发和煮熟的同类种子(种子数量相同),纱布用细线扎好,将细线置于瓶外,在瓶口处绕圈,以帮助固定种子位置,且实验后便于将包有种子的纱布拉出;瓶口用塑料薄膜覆盖并用皮筋扎紧均盖紧瓶盖,以更好的密封瓶口,防止气体外泄。

六、实验步骤

1、将萌发和煮熟的种子均用纱布包住、细线扎好,并分别放入甲、乙两瓶中部,细线置于瓶外,在瓶口绕圈,同时用一层塑料薄膜覆盖瓶口并盖紧瓶盖,放在温暖避光的地方。

2、5—24小时后,取出两个瓶子,让学生观察两瓶内壁上水珠的多少,思考实验现象说明了什么问题。

3、打开瓶盖用饮料管刺破薄膜伸到瓶底,用一支注射器先后抽取15毫升的澄清石灰水,通过饮料管分别注入到甲、乙两瓶的底部(务须避免石灰水与包内种子接触),观察石灰水发生的变化。

七、实验效果

实验可明显看到放有萌发种子的甲瓶中注入的澄清石灰水逐渐变浑浊,而放有煮熟的种子的乙瓶内则无此现象产生。

八、自我评价

实验创新改进后,装置简单、操作方便,学生可课后自备材料动手实验,实施起来灵活多元,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探究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该套装置不但能提高实验成功率,且用一个实验装置可实现观察植物的呼吸作用产生二氧化碳和水两个实验;另外该实验装置取材于生活,能够多次重复使用,可供平行班级连续使用,使实验装置功能多样化,实验耗材最省化,大大降低实验成本,有利于环保意识的养成,特别适于实验条件较差的农村中小学。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

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 摘要:近年来,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省市的高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培养。然而,在诸多因素的影响下,高中生物的实验教学工作仍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并没有被充分地调动起来。探究式教学模式,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在实际的探究过程中,帮助学生提升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高中生物实验;探究式教学;主体能动性 目前,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不断优化,生物学科的重要作用日益突显出来。尤其是生物学科的交叉应用功能,在环境保护以及基因遗传等研究领域表现出了巨大的作用。然而,在高中的生物实验课程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模式并不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亦不能为该领域提供充足的创新型人才。探究式教学方法的提出,能够在很大程度上 改变这一不利状况。因此,受到了广大师生的一致认可。但是,在实际的应用过程中,仍存在一定的问题还有待解决。笔者结合当前高中生物实验教学工作,探索了探究式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一、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现状 (一)生物实验教学过于形式化。目前,尽管国家一再强调素质教育,但是面临着巨大的高考压力,教师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仍是对学生的实验教学课程未能给予应有的重视。实验教学课程不仅课时数少,而且从安全和实验费用等方面考虑,学生的实验教学形式化,多数实验都是验证性实验而不是探究性实验,导致学生对实验缺乏兴趣,主体能动性表现不明显。如此,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 创新能力提升空间较小。 (二)高中生物教师自身缺乏探究实验能力。受到传统教学模式影响的不仅是学生,还包括教师。高中生物教师在开展探究实验教学过程中,亦面临着经验不足的问题。尤其是新教师缺乏相应的教学经验,如果一味地注重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则容易导致教学过程混乱。而在实验过程中,很可能存在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很多教师都不愿意过多地尝试探究实验教学。 二、高中生物探究实验教学 为了有效提升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的显著提升,高中生物教师应该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克服教学中的诸多困难,引导学生进行生物知识的探究性思考,进而有效提升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

例谈高中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共6页

例谈高中化学实验的创新设计 实验创新设计是指在高中化学课程标准的指导下,结合教学的实际情况,对新教材中所涉及的实验进行改进,优化,增设或创新等。这不仅是提高化学教学有效性的需要,更是深入理解高中化学课程改革的需要,也是提升老师自身教学素质,加强实践的需要。那么在平时的教学实践中该如何进行实验创新设计呢?现结合几个实例和自身的教学实践,谈谈对高中化学实验创新设计的“五化”新视角。 一、紧跟时代,实验装置微型化 微型实验是近20年发展较快的一种新的化学实验,微型实验节约药品,节省时间,操作安全,污染少,学生可以自己动手自制仪器,自行实验,积极参与,激发兴趣,培养创新精神。 例如,水和酒精混合的体积变化实验。取一干燥带大胶头(如图)的胶头滴管,倒置,从导管口向滴管中加入显红色的水,水面约占总体积的一半(A处),再从导管口向滴管中加入无色的酒精,加满滴管(B处)。用拇指按住管口,上下颠倒滴管两三次,红色的水和无色酒精混合,有少量气泡产生,橡胶头稍稍变“瘪”。松开拇指,液面下降2~3cm(C处)。仪器易得,操作简便,用料很少,现象明显。 二、反向思考,实验思路逆向化 逆向思维即是沿着事物的相反方向,用反方向探求的思维方式对现有的实验设计进行逆向思考,从而提出新的实验设计的实验创新方法。 (一)运用逆向思维改进实验 例如,做乙醇在铜作用下发生催化氧化反应时,一般的做法是:把下

部绕成螺旋状的红色铜丝先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烧黑,然后趁热迅速伸入装有适量乙醇的试管中,铜丝又变红色。反复多次,闻试管中乙醛的刺激性气味。这种做法耗乙醇较多,而且由于未反应乙醇的影响,很难闻到乙醛的刺激性气味。既如此,想到能否减少乙醇的量,能否逆向试验呢?取一铜制的燃烧匙,放在酒精灯的外焰上烧黑(若不易烧黑,可在稀硝酸稍浸一下)。用胶头滴管滴入一滴乙醇,立即看到乙醇液滴伴随着“嗤嗤”的声响在燃烧匙中晃动,且不断缩小,同时能闻到一股明显刺激性气味,乙醇液滴所到之处又恢复铜的红色。无疑,逆向改进的实验不仅节约试剂,而且现象明显,更科学、合理。 (二)运用逆向思维创新实验 做钠与水反应的实验时,观察到钠投入水中能放出巨大的能量使自身熔化,同时甚至能使周围产生的氢气在水面上燃烧。此处若运用逆向思维想到:把少量的水滴在小块钠上,不就是引火剂吗?我们试做了这样一个实验:把一黄豆般大小的钠放在酒精灯的灯芯中,向钠上滴入一滴水,随着“啪啪”声音,酒精灯点燃了。 三、一物多用,仪器功能别样化 仪器本身没有限定它只能用于什么而不能用于什么,只是主要适用于什么。反思仪器的别样用途,可以帮助我们加深对实验仪器和实验原理的认识,进行化学实验的创新。如: (1)漏斗的别样用途。漏斗充当集气与尾气吸收作用,例:钠与水反应气体产物的验证实验中,将漏斗置于水中,倒扣在钠块上,产生的少量气体可顺利地富集到试管中。

创新思维训练课后试题(答案)

2017年6月最新尔雅创新思维训练期末考试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25,共50.0 分) 1思维导图包含哪些基本组成要素?()(2.0分) A、核心主题与分支 B、关键词与联系线 C、颜色与图形 D、以上都是 我的答案:D 2关于打破规则的描述哪一项是最准确的?()(2.0分) A、很多时候遵守规则是必要的 B、当制定规则的基础已经变化,可以打破规则 C、打破规则有利于实现创新与突破 D、以上都对 我的答案:D 3关于转变思考方向的描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2.0分) A、转变思考方向是突破思维定势的重要方法之一 B、转变思考方向包括逆向思维、侧向思维、多向思维等 C、头脑风暴法和思维导图有助于转变思考方向 D、转变思考方向对大多数人来说是容易做到的事情 我的答案:D 4创造性天才与普通人最大的区别在于()。(2.0分) A、智商超过常人很多 B、情商高于常人 C、思维方式与众不同 D、体力超过常人很多 我的答案:C

5 软性思考不包括()。(2.0分) A、逻辑思维 B、形象思维 C、联想 D、直觉 我的答案:A 6 进行强制联想的目的是()。(2.0分) A、追求事物的新颖性 B、喜欢别出心裁 C、突破思维定势 D、把两个不同事物重组在一起 我的答案:C 7关于高峰体验的描述,哪一项是不准确的?()(2.0分) A、一种欣喜若狂的状态 B、可能出现体温升高全身发抖 C、只关心内心的感受,对外界的敏感性下降 D、觉得没有任何事情可以让自己烦恼 我的答案:B 8 要想成为有创造力的人,最关键的是()。(2.0分) A、打好知识基础 B、发现自己的不足并加以弥补 C、提高逻辑思维能力 D、突破定势思维 我的答案:D 9 批判性思维有时会滑向论辩式思维是因为()。(2.0分) A、人类容易被自己的情绪与信念所左右 B、往往只接受对自己有利的证据,而忽视或曲解不利的证据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化学实验创新说课稿 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 任教科目:初中化学 任教单位:长沙县黄花中学 作者:陈恺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专家评委、老师们: 大家上午好! 我来自长沙县黄花中学,我参赛的课题是《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装置的改进》。人教版初三化学第二单元课题1《空气》教学安排了一个经典的演示实验来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中通过红磷在集气瓶中燃烧,冷却后,打开止水夹,水通过导管进入集气瓶,体积上升约五分之一等现象,探究空气的成分。在实验中,有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实验。 教材中选用的仪器为集气瓶、导气管、烧杯、止水夹、燃烧匙、酒精灯,在实验操作过程和结论分析中,本人觉得该实验有以下不足之处: 1、该装置系统性误差较大,一方面,导管中有5-10ml空气,随着集气瓶内气体体积减少,压强减小,打开止水夹,导管内的空气将进入集气瓶,导致液面小于五分之一。 2、该装置的刻度不明,五分之一之说全凭老师口 说,没有通过准确的定量展示,对于严谨的科学学习 来说,不利于培养学生精益求精的科学精神。 3、在分析结论时,由于物理中的大气压强还未学 习,学生最难理解的是,为什么水会进入集气瓶。 4、该装置需要等到装置完全冷却,才能打开止水 夹,冷却所需要的时间较长,如未完全冷却,实验误差较大。 基于以上理由,本人根据化学和物理相关知识,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对这个实验进行了一定的改进。 改进如下: 仪器:500ml集气瓶,长导管两根,橡胶塞一个,橡皮管一根,燃烧匙、

250ml量筒。 实验操作: 1.先连接仪器,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2.用集气瓶装满水,把塞子塞紧,目的 在于证明这是一满瓶水。 3.将集气瓶中的水倒250ml放在量筒内, 同时题问:集气瓶内的空气体积是多少ml? (用于测定空气的体积) 4.在燃烧匙内装上足量红磷,将一端长 导管放入量筒内,加热红磷,红磷剧烈燃烧后,迅速将带长导管的橡胶塞塞住集气瓶。 5.观察实验现象。最开始,由于红磷在集气瓶内燃烧,气体受热膨胀,将排出部分水,我们在可以看到量筒内将有气泡冒出,这部分被排出的空气,是导管内的气体,不是集气瓶内的空气,也恰恰是我们实验需要排出的气体。之后水将沿着导管进入坐集气瓶,量筒内液面逐渐下降。 6.红磷完全反应后,将集气瓶倒过来,振荡,让集气瓶,充分冷却。(大约20秒钟时间即可冷却),正立集气瓶,捏住橡胶管,将导管内存留的水倒流至量筒,把长导管拿出量筒,读出量筒内水的体积,为200ml。由此可知,减少的气体体积为50 ml。我们也精确测算出空气中氧气约占空气体积五分之一。 本装置改进之后的优点: 1.学生很容易理解,实验前精确地测定出原来空气的体积。实验后,精确的测定出量筒内水减少的量,就是集气瓶内气体减少的量。

(完整)高中生物创新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和的研究课题申报

《高中生物创新实验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课题申报 一.课题的现实背景及意义 2000年1月,国务院转批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划》,明确提出实施"高层次创造性人才工程",以培养造就一批高水平的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2000年6月颁布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进一步强调了"实施素质教育就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因此,在学校教育中贯彻创新精神、进创新教育实践,已成为当代我国教育改革与发展进程中责无旁贷的新使命。可以这样讲,未来世界的竞争实际上就是创新能力的竞争,是我们教学的永恒主题。 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生物学实验教学不仅是验证理论知识的手段,还是激发学生探索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操作能力,启迪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实验的过程中,从实验设想的产生到实验方案的设计,从实验结果的分析到实验报告的完成,每一步都蕴含着创新的火花。正因为如此,如何充分发挥生物实验的优势,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成为当今新课改背景下的生物实验教学着眼点。 新颁布的《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指出,要“创设有利于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课程实施环境,提高学生自主学习、合作交流以及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校应建立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制度,鼓励教师针对教学实践中的问题开展教学研究,重视不同学科教师的交流与研讨,建设有利于引导教师创造性实施课程的环境,使课程的实施过程成为教师专业成长的过程”。因此开设生物创新实验教学与新课改的教学理念相符合。 设立生物创新实验室是我校与省、市有关部门领导正在筹备、策划的一件有意义的大事。因此研究、开发生物创新实验校本课程是目前当务之急的事。我校自上世纪八十年代起就倡导自主发展,鼓励老师自编选修课教材,要求教师结合“校情”,发挥优势,充分挖掘学校人力、物力资源,开发出自己“特色”的选修课程的一贯理念和做法是相吻合的。再加上我校是浙江省一级重点中学,地处钱塘江畔,生物实验材料相对丰富,学校教学设备齐全,师资力量雄厚,学生素质一流,我们认为有条件、有能力开好生物创新实验这一门校本课程课。基于上述分析,结合本人的研究,提出“中学生物学创新实验”的概念,并将它界定为:“在中学生物学知识的基础上,以改进完善、拓展设计实验为手段,形成不同于生物学教材中实验的新实验。”并以此理念把它开发成适合新课改,符合生物学科特点及创新精神的校本课程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实验题目:盐酸的化学性质微型实验学校名称:卢龙县潘庄镇中学 实验教师:何秀芳

实验方案 实验内容:在教学中酸的化学性质是以实验的形式分散进行教学的,学生对知识缺少系统性,实验较多操作较麻烦,改进后把酸的性质系统化简化了实验的操作过程。 一、改进实验名称:盐酸化学性质微型实验 二、改进实验目的: 1、将初中化学课标实验教材下册第十单元《酸和碱》中的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酸的化学性质的知识实验的形式加以系统化和具体化 2、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能力和观察能力,增强学习的趣味性和生动性,简化实验步骤,使学生获得鲜明突出的印象。 实验创新点: 三、实验仪器及用品:一个100毫升洗净的盛放过氯化钠注射液的玻璃瓶、用输液器和输液管改进的导管、五个洗净的盛放过青霉素的玻璃小瓶、带铁圈的铁架台、、药匙、盐酸溶液、氢氧化钠溶液、酚酞指示剂、石蕊指示剂、硝酸银溶液、锌粒、氧化铁 四、实验装置图及说明: 如图所示,此装置的特点主要体现在: 1、铁架台及铁圈:对装置起固定作用。 2、对输液器进行改进,利用三通做成连通 器,在大气压的作用下,瓶内液体顺着输 液管往下流,通过简易的连通器流到各个 不同的反应容器中,避免做多个实验多次 添加药品的麻烦。 3、在干路导管和支路导管间都安装了控制 器,可以根据反应得需要打开不同的控制器,从而控制反应的发生。通过调整控制器,控制滴入液体的速度,从而达到控制反应速度的目的。

4、该装置还可以用于部分液体与固体反应的对比试验,比如通过金属与酸反应验证金属活动性强弱时,在大玻璃瓶中加入稀盐酸,在小玻璃瓶中加入不同的金属,打开控制器,就可以同时进行几个反应,节约实验时间,便于观察实验现象。 5、可以根据实验的需要调整支路导管的条数,如果拔掉一个三通就可以减少一组反应,由五组变成四组。 五、实验操作: 1、连接反应仪器并添加反应物,注意要使导管保持通畅,在开始实验之前要关紧控制器,在盛有氢氧化钠的玻璃瓶中预先滴入酚酞指示剂,溶液变成红色。 2、打开干路控制器和支路一的控制器,使液体流下来滴入到盛有石蕊指示剂的小玻璃瓶中。观察到溶液变红,验证了盐酸可以使石蕊指示剂变红这条酸的通性。 3、顺次打开各个支路控制器,使盐酸滴入不同的反应器中,观察现象,验证盐酸不同的性质 六、装置改进的意义: 1、缩短了反应时间,操作简单 2、可以根据需要调整反应的个数 3、把零散的实验集中在一起,复习物质的性质时更具有直观性,加深印象

尔雅课程创新思维训练答案

. 98.0分6班级:尔雅班成绩:张俊姓名: 50.0 分)单选题(题数:一、25,共1 2.0分)下面关于简化思维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0.0分 A、?聚焦核心问题? B、?从结果反推过程? C、?类似于逆向思维? D、?从侧面迂回思考?A 我的答案:2 关于头脑风暴法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2.0分) 2.0分 ;. . A、?12人为宜头脑风暴法以8人~?、B?头脑风暴的时间不宜太长?、C?如果有人的想法非常荒谬应该 及时指出?D、?头脑风暴的结果应该及时整理?C 我的答案:3 2.0有人说“学校扼杀创造力”,主要是指学校教育()。(分)2.0分 、A?强调统一化培养目标和标准化评价体系,压缩学生个性化发展空间?B、?教学内容紧紧围绕教材与大纲, 让学生思维和眼界受限,容易产生权威型心智模式?C、?题海战术和应试教育让学生失去好奇心和对学习的兴趣;. .

?D、?以上都有 ?我的答案:D 4 有人按照衣夹的样子,用金属材料制作了一个巨大的“衣夹”,竖立在一座大厦的前面,你认为这是不是一种创新?()(2.0分) 2.0分 A、?不是,衣夹是晒衣时用的,放在大厦前面算怎么回事? ?B、?不是,它仅仅是将衣夹放大了很多倍,算不上创新 ?C、?是的,因为它是艺术家做的,就是创新 ?D、?是的,因为它与众不同,而且颇具视觉冲击力,有欣赏价值 ?我的答案:D 5 创意的萌芽阶段需要()。(2.0分) ;. . 2.0分 A、?严密的分析与推理?、B?大量的知识储备?、C?周密的计划与实施?、D?信马由缰式的发散思维?D 我的答案:6

分)关于连接思维的描述哪一项是不正确的?()(2.02.0分 A、?将一个事物与另一个事物有机连接起来,组成一个新的整体? B、?其本质是二元联想 ?;. . 、C?彼此连接的两个事物必须有相似性?、D?是很多发明创造的典型方法之一?C 我的答案:7 分)软性思考不包括()。(2.02.0分 、A?逻辑思维?、B?形象思维?C、?联想?、D?直觉?我的答案:A ;. . 8 分)2.0关于创新人格的描述,下列哪项是不准确的?()(2.0分 A、?创造性天才大都是情商很高的人? B、?创造性天才失败几率不比普通人少?、C?创造性天才大都比较自信?、D?创造性天才有强烈的自我意识?A 我的答案:9 2.0分)思维导图包含哪些基本组成要素?()(2.0分 、A?核心主题与分支?、B?;. .

初中化学创新实验设计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的改进 青龙满族自治县 高春民、高建全 一、实验目的 硫在氧气中燃烧实验是氧气重要性质的实验之一。以前有很多对该实验的改进,有的改进为密闭容器中进行,但是装置变得复杂,操作也不简便,成功率很低。所以我本次改进试着从实验的微型化入手,以图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1.仪器 集气瓶、橡胶塞、注射器、燃烧匙、酒精灯、火柴、玻璃棒。 2.药品 硫粉、NaOH溶液、氧气。 三、实验仪器装置图及仪器的组装说明 1.仪器装置图(见附图) 2. 组装说明 将燃烧匙插进橡胶塞固定好,将燃烧匙铁丝上部分弯曲以便于控制燃烧匙底部和玻璃棒正对;再将玻璃棒如图穿过橡胶塞(玻璃棒上涂有少量凡士林);塞紧胶塞。 四、实验操作部分 1.先将燃烧匙旋转,将玻璃棒向下移动,使燃烧匙和玻璃棒分开,向燃烧匙中加入少量硫粉,再将玻璃棒放在酒精灯上加热1分钟左右。 2.迅速旋转燃烧匙,燃烧匙底部和玻璃棒正对,将胶塞塞紧集满氧气的集气瓶。 3.将热的玻璃棒下移,使玻璃棒下端与硫粉接触,再将玻璃棒上移,可观察到玻璃棒下端硫的燃烧,发出明亮的蓝紫色火焰。火焰熄灭后,再将热的玻璃棒下移,使玻璃棒下端与硫粉

接触,再将玻璃棒上移,可再次观察到玻璃棒下端硫的燃烧。(此实验可反复观察现象) 4.反应完毕后,用空注射器抽取集气瓶中少量气体,闻气体气味。 5.反应完毕后,用注射器吸取少量NaOH溶液,向集气瓶中注入少量NaOH溶液震荡,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 注:将集满氧气的集气瓶换成充满空气的集气瓶用同样的方法实验,可观察硫在空气中燃烧。进行对比试验。 五、装置改进的意义 装置简单,并且实验中减少了硫粉的用量,且在密闭的容器中反应,并用NaOH溶液吸收生成的二氧化硫气体,使实验微型化、绿色化。用生活中废旧注射器,变废为宝,使物品再利用。

(完整word版)创新思维训练期末试题答案

一、单选题(题数:25,共50.0 分) 1有人按照衣夹的样子,用金属材料制作了一个巨大的“衣夹”,竖立在一座大厦的前面,你认为这是不是一种创新?()(2.0分)2.0 分 A、不是,衣夹是晒衣时用的,放在大厦前面算怎么回事? B、不是,它仅仅是将衣夹放大了很多倍,算不上创新 C、是的,因为它是艺术家做的,就是创新 D、是的,因为它与众不同,而且颇具视觉冲击力,有欣赏价值 我的答案:D 2下列哪一项不是适合创新的情境?()(2.0分)2.0 分 A、宽松愉快的 B、和谐平等的 C、认真思考的 D、庄重严肃的 我的答案:D 3关于批判性思维的描述,哪项是不正确的?()(2.0分)2.0 分 A、批判性思维已有统一规范的定义 B、批判性思维强调质疑与求证,进行理性思考 C、批判性思维要求进行合符逻辑的分析与推理 D、批判性思维并不等于一味否定 我的答案:A 4本课程涉及了哪些内容?()(2.0分)2.0 分 A、创新的定义、原理、方法、练习等 B、批判性思维、平行思维和包容性思维 C、创新情境、创新人格、高峰体验 D、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D 5进行强制联想的目的是()。(2.0分)2.0 分 A、追求事物的新颖性 B、喜欢别出心裁 C、突破思维定势 D、把两个不同事物重组在一起 我的答案:C 6要成为有创造力的人,应该()。(2.0分)2.0 分 A、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培养创新思维习惯 B、掌握创新思维的原理、方法,经常进行创新思维训练 C、发现适合自己的创新情境并让自己置身其中 D、以上都包括 我的答案:D 7包容性思维的长处主要是()。(2.0分)2.0 分 A、明辨是非、做出评判 B、避免冲突、多元思考 C、整合歧见、统一认识 D、折中妥协、不偏不倚 我的答案:C

创新化学实验的方法

创新化学实验的方法 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笔者在用好课本实验的同时,还敢于质疑课本实验的不足,合理利用现有的仪器和代用品,成功改进和设计了一些化学实验装置[1]。 改进和设计化学实验,笔者常以发明创造学上的缺点列举法、希望点列举法、模仿法等技法为基础,然后灵活利用组合法、移植法、替换法、缩小法、逆向法等技法去改掉缺点、落实希望。按照这样的思路进行实验创新,常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下面以2012版上海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教科书九年级化学(上册)》中的“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为例,介绍化学实验创新的几种常用方法。 一、以“缺点列举法”为基础进行实验改进 “缺点列举法”是指通过发掘现有物品的缺点,然后设法逐项克服缺点的发明技法。像预警飞机、可降解塑料、球墨铸铁管道等发明,都使用了缺点列举法,该技法也是改进化学实验最常用的基本方法。 1.分析缺点 按照教科书上设计的方法做“探究微粒运动的实验”时,总会感到有如下缺点: 氨水的用量大,每次实验需要150 mL~200 mL。 氨气极易逸出大烧杯污染环境,尤其实验结束回收氨水时。 每到一个班级都要重新组装药品和仪器,很不方便。 2.克服缺点 经过苦思冥想,获得如下克服缺点的思路: 根据“缩小省略法”(运用减少、减轻、折叠、删减等手段进行发明创造的技法),决定使用少量的浓氨水,以节约药品;设想将大烧杯(氨分子扩散的空间)换成口径不大的玻璃管,以缩小实验空间,同时便于封闭实验体系。 应用“替换法”(通过更换不同性能的材料优化物品的发明技法),拟将盛浓氨水的小烧杯更换为一个细口瓶,这样就无需回收氨水并可长期使用;打算把盛酚酞试液的小烧杯更换为可以吸附液体的纱布条,以便于组装实验用品。 根据“移植法”(将某种已成熟的原理或技术应用到其他领域从而获得新成果的发明技法),决定选用一个玻璃旋塞,将细口瓶里的氨气在需要时才释放出来,这样就使装置可控。 采用“异类组合法”(将不同的物品按某种关联因素组合成新事物的发明技法),将上述实验用品在竖直方向上进行组合,即得图1所示的实验装置[2]。使用该固定装置,不仅操作方便、绿色环保,而且便于多个班级连续实验。 需要说明的是,玻璃管上端不一定要封闭,因为使用此改进装置探究氨分子的运动时,逸出的氨气很少,而且学生闻到少许氨味也是分子不断运动的一个例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化学实验的改进与创新 李映莲 宝华学校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化学实验对于化学课程目标的全面落实具有重要的作用。实验教学是以实验为主,实验前做好充分地准备和精心地设计实验,能使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简便安全省时,现象明显,学生容易正确得出结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现行初中化学教材中的实验,大多数是经过千锤百炼,教育教学专家反复论证后编入课本中的,具有权威性。但也不可避免地会有一些实验,从可操作性、可观察性、安全性等方面还有待改进和创新。为此,本文进行教材实验设计分析,说明优缺点所在,提出改进方案,从而能提高化学实验教学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改进 一、教材中实验分析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因此,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贯穿于初中化学教学的全过程。初中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因此,教师要对实验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验中操作简便易行,更容易观察到现象,更能体会到实验的趣味,能正确的得出结论。 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或是操作复杂,或是现象不明显,或是成功率不高,或是不环保。因此,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之更好的进行实验,使之更简便化、趣味化、绿色化、科学化,是很有必要的。 二、实验设计与改进必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做到实验准确,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符合。 2、简约性原则:装置简单,操作简便,有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感官性高。 4、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安全,不出事故。

5、环保性原则: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三、实验方案的优化与改进 (一)、有关燃烧的条件实验探究 燃烧条件之一:着火点 教材方案:在500ml烧杯中加入300ml热水,并放入用硬纸圈圈住的一小块白磷,在烧杯上盖一片薄铜片,铜片上一端放一小堆干燥的红磷,另一端放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观察现象。 缺点:教材上的实验易引发意外,且在敞开环境中燃烧白磷,产生大量白烟,污染严重。 改进方案: 1、取两支干燥的大试管,分别放入一小块已用滤纸吸去表面上水的白磷和一小匙干燥的红磷,分别塞上橡皮塞。 2、将上述两只大试管同时放入一杯热水中(温度稍高),观察现象。 改进优点: 安全性好,操作简便,现象明显,且不污染环境。 (二)、关于活性炭的吸附性实验探究 教材方案: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锥形瓶,观察现象。 缺点:加入木炭或活性炭后,液体悬浮许多炭的颗粒,呈现黑色,无法观察现象,若要观察红墨水的褪色情况,需进行过滤操作,这就使实验时间拉长,教学效率降低。 改进方案: 1、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A)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投入几块烘烤过的木炭,轻轻振荡锥形瓶。 2、在盛有半瓶水的小锥形瓶(B)里,加入一滴红墨水,使水略显红色。轻轻振荡锥形瓶。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xx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P28课外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课外探究实验,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高锰酸钾溶液。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少,反之,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低,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多。 六、实验过程 1.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2. 配置高锰酸钾溶液,取三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高锰酸钾溶液。 3.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逐滴加入第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 振荡、边观察现象,直至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下滴数。依此类推,将第二种汁 液滴加到第二支试管中,记下滴数,直到三种新鲜果蔬的汁液以及果蔬饮料全部滴加计 数完毕。将三种果蔬的滴数进行比较,即可得出结论。 讨论:1. 三种果蔬汁液是否都含有维生素C? 2. 果蔬饮料与新鲜果蔬汁液,哪一种维生素C含量更高, 3. 实验结果说明了什么, 七、实验结果 三种果蔬汁液都能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但褪色所需滴数不同,实验现象非常明显。

创新思维训练题及答案

创新思维训练3 1.巧排队列 24个人排成6列,要求每5个人为—列,请问该怎么排列好呢 2.升斗量水 一长方形的升斗,它的容积是1升。有人也称之为立升或公升。现在要求你只使用这个升斗,准确地量出0.5升的水。请问应该怎样办才能做到这一点呢 3.违纪开车 在美国城市街道的交叉路口上,明文规定着,有步行者横过公路时,车辆就应停在人行道前等待。可是偏偏有个汽车司机,当交叉路口上还有很多人横过马路时,他却突然撞进人群中,全速向前跑。这时旁边的警察看了也无所谓,并没有责怪他。你说这是为什么4.变换方位 在桌子上并排放有3张数字卡片组成三位数字216。如果把这3张卡片的方位变换一下,则组成了另一个三位数,这个三位数恰好用43除尽。是什么数、怎样变换的5.月球飞鸟 月球上的重力只有地球上的六分之一。有一种鸟在地球上飞20公里要用1小时,如果把它放到月球上,飞20公里要多少时间 6.诚实与说谎 A、B、C、D4个孩子在院子里踢足球,把一户人家的玻璃打碎了。可是当房主人问他们是谁踢的球把玻璃打碎的,他们谁也不承认是自己打碎的。房主人问A,A说:“是C打的。”C 则说“A说的不符合事实。”房主人又问B,B说:“不是我打的。”再问D,D说是“A打的。”已经知道这4个孩子当中有1个很老实、不会说假话:其余3个都不老实,都说的是假

话。请你帮助分析一下这个说真话的孩子是谁,打碎玻璃的又是谁 7.最后一个字母 英语字母表的第一个字母是A。B的前面当然是A。那么最后一个字母是什么 8.沉船 某人有过这样一次经历:他乘坐的船驶到海上后就慢慢地沉下去了,但是,船上所有的乘客都很镇静,既没有人去穿救生衣,也没有人跳海逃命,却眼睁睁地看着这条船全部沉没。 9.火车过隧道 两条火车轨道除了在隧道内的一段外都是平行铺设的。由于隧道的宽度不足以铺设双轨,因此,在隧道内只能铺设单轨。 一天下午,一列火车从某一方向驶入隧道,另一列火车从相反方向驶入隧道。两列火车都以最高的速度行驶,然而,它们并未相撞。这是为什么 10.车祸 车祸发生后不久,第一批警察和救护车已赶到现场,发现翻覆的车子内外都是血迹斑斑,却没有见到死者和伤者,为什么 11.吊在半空中的管理员 当夜总会的侍者上班的时候,他听到顶楼传来了呼叫声。他奔到顶楼,发现管理员腰部束了一根绳子被吊在顶梁上。 管理员对侍者说:“快点把我放下来,去叫警察,我们被抢劫了。”管理员把经过情形告诉了警察,昨夜停止营业以后,进来两个强盗把钱全抢去了。然后把我带到顶楼,用绳子将我吊在梁上。警察对此深信不疑,因为顶楼房里空无一人,他无法把自己吊在那么高的梁上,那里也没有垫脚之物。有一部梯子曾被这伙盗贼用过,但它却放在门外。 然而,没过几个星期,管理员因偷盗而被抓了起来。你能否说明一下,没有任何人的帮助,管理员是怎样把自己吊在半空中的

化学创新实验

对明矾净水实验的改进 昆明吴仕元刘云戴毅 一、实验目的 明矾是常用的净水剂,汶川大地震后,有媒体报道山区灾民使用的净水剂主要是明矾,在依照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上册第53页活动与探究做明矾净水的实验时(1),发现该实验存在实验时间长,实验效果不明显的问题,有人研究认为“明矾净水实验在于明矾的状态和质量太多的问题,一般需要20min左右的时间,”(2)我们知道一堂课的时间大约是40min左右,如果单这里就花费这么多的时间,后面的教学任务根本就无法完成,不利于课堂教学的连续性。 通过大量的调查和试验,我们发现昆明市附近地区的天然水大多呈弱碱性,而明矾净水的原理在于其水解产物氢氧化铝有很强的吸附性,吸附水中的悬浮颗粒,形成沉淀,从而达到净水的目的。弱碱性、弱酸性环境不利于氢氧化铝的生成,即不利于明矾的水解。采用单因素控制法找到明矾净水的最佳实验条件,大大缩短了实验时间,增强了实验效果,为教师演示此实验提供了参考依据。 二、实验仪器及试剂 烧杯若干100 mL带刻度(分别编号1、2、3、)、酸度计(雷磁牌PHS──2F型)、玻璃棒、明矾、研钵、电子天平(感量0.1g)、10%NaOH溶液、人工配制泥沙水(配制方法如下:取100克泥沙,加入4000 mL自来水,充分搅拌,静置待大颗粒沉淀后,取上层悬浊液备用)。 三、实验步骤和方法 取编号为1、2、3的烧杯,各加入100 mL的泥沙水,测pH。在2、3烧杯中分别加入0.1g明矾,搅拌后,3号烧杯滴入4滴(每毫升约为40滴)10%的NaOH溶液,搅拌,静置。

实验现象:2至3分钟后,1、2、烧杯无明显现象,3号烧杯变澄清。 实验结果讨论: 1.净水时间的快慢与明矾、NaOH的用量有关。NaOH的量过多、过少都不利于明矾的净水,用明矾净泥沙水的最佳比值为:水( mL):明矾(g):10%NaOH( mL)为100 mL:0.1g:0.075~0.1 mL(3~4滴)。 3.由于各地泥沙成分不一,配制出的泥沙水浑浊度不同,本实验所用泥沙水越浑,效果越好。 四、注意事项 1.加入明矾充分溶解后,再加NaOH和溶液,搅拌3~5下,即可。保持静置,不要经常搅动,否则不利于沉淀的形成。 2.当量取的液体体积小于1 mL时,改用滴管量取,本实验1 mL液体大约为40滴。 五、实验改进的意义 1、加入NaOH、小苏打调节水的酸碱性,有利于明矾水解,提高反应速率,大大缩短实验时间。(只需10-15秒) 2、初步找到明矾和水之间的关系。

高中生物创新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报告

高中生物创新实验室建设的可行性报告 一、生物创新实验室建设的重要意义 对于工业化社会的教育,我们可谓驾轻就熟,从千人一面的学校、千篇一律的课程,到整齐划一的管理,学校规范化的目标是达到了,可由此带来的却是产品的标准化,学生大都成了统一规格的“标准件”,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显而易见。 没有科技的教育,就难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素质教育的重点是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新型人才,没有生物创新实验室这个载体,也就难以负担起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任。 让科学动起来,让科学更好玩,让学生热爱科学,在玩中感悟科学,提高科学素养,是建设生物创新实验室的重要目标。生物创新实验室的建立可以满足学生对科技知识的渴求,激发学生的科学兴趣,促进素质教育及学生科技素质教育实验的开展;生物创新实验室的建立可以让每一位学生都能亲身体验科技教育实验,进行相关的实践研究,进一步加深对科学原理的理解,感悟科学的深奥,培养科学兴趣,增强动手能力。 二、生物创新实验室的构成 生物创新实验室由虚拟生物实验、智能水培种植、温室实验、数字化实验、生命科学、植物研究、植物生长小屋、人体研究等九个系列共八十多个仪器组成。这些仪器 集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操作性于一体,将自然常识和科学原理以最直观的形式演示出来。学生亲自操作,动脑动手,发现其中的奥妙,掌握其中的科学原理。 三、生物创新实验室的功能与特点 生物创新实验室的功能与特点在不断扩展和延伸,但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1、可开展探究式实验,强化学生的探究能力。开展探究式的实验是初中生物学习中常用的方法,也是非常有用的方法,是提升学生探究能力的关键所在。 初中生物实验中有很多探究式的实验,利用“植物根的生长观察器”,可观察种子萌发、种子发芽率、根的生长等等,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观察,找到理论、实际的结合点,提升实践方面的能力。 例如在学习了光合作用的知识后,利用“生物实验VR”,可对有关问题进行思考光合作用如何产生氧气,光合作用最基本的实验条件是什么?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的帮助吗?光合作用如果在黑夜的情况下,会有什么问题出现?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了吗?设计几种不同的光合作用实验,如是否合成了淀粉,可以结合淀粉+碘=变蓝进行验证。 2、生物创新实验室具有展教互动功能。展教互动功能是生物创新实验室的 核心功能,展品的互动性是生物创新实验室区别于其他实验室的重要标志。生物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方案的改进与创新

初中化学实验设计的改进与创新 蔡兴亮 海南澄迈思源实验学校 摘要: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案具有丰富的素质教育功能,实验教案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实验教案是以实验为主,实验前做好充分地准备和精心地设计实验,能使在实验过程中,操作简便安全省时,现象明显,学生容易正确得出结论,更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此,本文进行教材实验设计分析,说明优缺点所在,提出改进方案,从而能提高化学实验教案的效果。 关键词:初中化学实验教案实验设计 中学化学教案中落实素质教育,化学实验教案是一个突破口,要加强化学实验教案。初中化学实验中大部分为演示实验,演示实验又以验证性实验为主。在教案过程中经常涉及到许多的探究实验,只有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观察实验和做实验,才能够对所学知识得到巩固和应用。因此,教师要对实验进行精心的设计,使学生在实验中操作简便易行,更容易观察到现象,更能体会到实验的趣味,能正确的得出结论。 一、教材中实验分析 教材中没有严格区分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不再单列学生实验,提倡在教师指导下学生动手为主。根据大纲的要求,在初中化学课中必须学习一些最基本的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技能。主要包括:学生实验的基本要求;初中化学实验常用仪器介绍和使用;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如固体和液体药品的取用、收集气体、加热方法等。对于一些较复杂的操作,学生在没有学习有关化学知识前进行操作,既没有兴趣,也有一定困难。教材中的一些实验设计或是操作复杂,或是现象不明显,或是成功率不高,或是不环保,或是缺乏趣味性。因此,对实验进行改进,重新设计,使之更好的进行实验,使之更简便化、趣味化、绿色化、科学化,是很有必要的。 二、实验设计与改进必遵循的原则 1、科学性原则:做到实验准确无误,实验方案的设计要科学,实验装置设计合理,实验操作符合。 2、简约性原则:取材容易,装置简单,操作简便,缩短实验时间,有创造性。 3、直观性原则:实验现象明显,感官性高。 4、安全性原则:实验过程安全,不出事故,不危害人身安全。 5、环保性原则:减少药品用量,减少环境污染。 6、可行性原则:实验的设计应符合实际情况<学校的条件和学生的情况),教师要先做验证实验,确保实验的可行性。 三、实验方案的优化与改进 <一)、《比较吸入气体与呼出气体》的实验探究 1.呼出气体的收集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谈

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浅谈 摘要:在高中生物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有利于学生探究能力的提高,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通过阐述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注重实验过程,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通过实验过程和结果的分析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期引起教师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重视,改进高中生物课堂教学模式,培养出适应未来社会的创新人才。 关键词:生物;实验;创新;兴趣;好奇;分析 “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在知识经济的社会中人的最重要的素质是创新能力。在高中教育中,把创新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把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作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我国教育思想观念的一次重大转变。生物学是一门实验科学,所以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而生物学从本质上说是一门实验科学,生物规律的发现和生物理论的建立都必须以严格的生物实验为基础,并受到实验的检验。因此在生物教学中,尤其是在实验教学中,注意不断激励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实验、归纳、类比等探索手段提出种种假设和猜想发展他们的创新意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基础 兴趣和好奇心是一个人有没有创新能力最基础的条件,一个人如果做什么事情都没有兴趣和好奇心,就不太可能积极去创新。人对事业或事物有兴趣,一旦达到迷恋的程度,则更利于创新,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亦如此。在实验教学中要通过老师的“导”,千方百计的激发学生对生物课和生物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这是培养学生兴趣的源泉。 (1)在实验教学的引入上结合一些经典生物学实验、生物学发展史和著名生物学家奋斗的历程,以激发学生的兴趣。像光合作用的发现,生长素的发现等经典的实验,孟德尔植物杂交的实验以及他的生平,克里克和沃森发现DNA 双螺旋结构的过程都是很好的实例。通过教师绘声绘色的讲述同学们大部分会热情高涨。 (2)结合当今生物科学的新进展、新成果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如在做DNA 的粗提取和鉴定实验前可以介绍当代基因工程在实践中的应用、发展以及取得的一些前沿成果;还原糖鉴定实验中可以加入糖尿的测定和糖尿病治疗上的一些前沿理论,激发学生兴趣和好奇心。课后他们大多会主动查阅相关资料深入了解。 (3)巧妙设问,激发学生的兴趣。现代思维科学证明:

初中生物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方案

xx市中学生物教师实验创新大赛教学设计 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本课题的实验选自江苏教育出版社2012年11月第1版《生物学》七年级下册P28课外探究实验——比较不同果蔬中维生素C的含量。 一、实验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中学生正处于身体发育和智力发育的关键时期,各种营养物质必须足量摄入,缺乏任何一种都会造成严重的后果。现在的中学生绝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在家里娇生惯养,只吃自己喜欢吃的菜,吃自己喜欢吃的零食,这样势必会造成营养不良,如很多学生刷牙时有牙龈出血的症状,这就是缺乏维生素C导致的。通过本实验学生可以了解到哪些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养成常吃新鲜果蔬的生活习惯,关注自身的身体健康。此外,很多中学生喜欢喝果蔬饮料而不喜欢吃新鲜的蔬菜水果,本实验也对二者的维生素C含量做了简单的比较。 二、实验原型及不足之处 教材中对人体所需的糖类、脂肪、蛋白质以及无机盐等营养物质的重要性有大篇幅的介绍,同时还安排了学生实验,而对于维生素这种人体需要量少但对人体生长发育以及生命活动调节有极其重要作用的营养物质却只做了简单的文字介绍,未在课上用直观的实验去展示。这样编排教材不仅失去了一次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机会,同时也失去了让学生进一步获取新知识的机会,我认为这是本教材的不足之处。 三、实验创新与改进之处 本实验在苏教版教材中是课外探究实验,我认为应该编排为演示实验,直观性强。通过比较学生日常生活中喜欢吃的果蔬以及果蔬饮料中的维生素C的含量,培养学生多吃新鲜果蔬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同时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四、实验器材 青椒、橙子、鲜橙多饮料、研钵、纱布、试管架、试管、烧杯、量筒、滴管、高锰酸钾溶液。 五、实验原理 新鲜的果蔬中含有维生素C,维生素C可使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高,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少,反之,果蔬中维生素C含量越低,使一定量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所需的量就越多。 六、实验过程 1. 将橙子和青椒去皮后在研钵中研碎,然后分别用双层纱布将汁液过滤到两个小烧杯中。 2. 配置高锰酸钾溶液,取三支洁净、干燥的小试管,分别注入2毫升高锰酸钾溶液。 3. 取一支洁净、干燥的滴管,吸取第一种汁液,逐滴加入第一支小试管中,边滴、边 振荡、边观察现象,直至紫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记下滴数。依此类推,将第二种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