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生物化学BIOCHEMISTRY

绪论Prolegomena

What is BIOCHEMISTRY?

CHEMISTRY:the branch of science which deals with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substances of which matter is composed, the investigation of their properties and the ways in which they interact, combine, and change, and the use of these processes to form new substances

Biochemistry: the branch of science concerned with the chemical and physic-chemical processes which occur within living organisms

Including:

The chemistry of the components in living organisms (static biochemistry)

The principles for the chemical changes in living organisms (dynamic biochemistry)

The chemistry of metabolism and cell functions (functional biochemistry)

生物化学的主要分支:

按化学的研究范畴划分:生物无机化学(bioinorganic chemistry),生物有机化学(bioorganic chemistry),生物物理化学(biophysical chemistry)

按生物学的研究领域划分:动物生物化学(animal biochemistry),植物生物化学(plant biochemistry),微生物生物化学(microbe biochemistry)

按研究对象划分:蛋白质化学(protein chemistry),核酸化学(nucleate chemistry)

按与生产、生活关系划分:生理生化(physiological biochemistry),工业生化(industrial biochemistry),农业生化(agricultural biochemistry),医药生化(medicinal biochemistry)

生物化学的使命:揭示生命现象的本质,促进生命科学发展;改善人类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促进物种的改良和优化;带动工、农业的发展和变革

分子生物学Molecular biology:

什么是分子生物学:在分子水平上研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从而阐明生命现象本质的科学

主要研究领域:蛋白质体系,蛋白质-核酸体系,蛋白质-脂质体系

分子生物学的三个支柱学科:生物化学,遗传学,微生物学

分子生物学的地位:由学科分支成长为主流前沿,殊途同归的集大成者,生物学科走向统一的前驱

古代生物化学(在化学中萌芽):

19世纪以前:A.L. Lavoisier, “呼吸作用的本质和燃烧是一样的”;C.W. Scheele, 多种生化物质的分离;J.von.Liebig, 新陈代谢(stoff wechsel);Hoppe Seyler, 1877年,提出“biochemie”近代生物化学(由静态走向动态):

19世纪中叶——20世纪50年代,相关学科的蓬勃发展:1804,John Dalton 提出原子论;1859,Port Darwin 进化论;1865,Gregor Mendel 遗传定律;1869,D.L.Mendelyeev 元素周期律

生物化学的发展:

1848, Helmhoitz & Bernard,肝脏的生糖功能;1869,J.F. Michel 分离“核素”(核酸);1897,Bucher ,酵母榨出液可使蔗糖发酵生成乙醇;1902,D.A. Leeven,从核酸中分离胞嘧啶;1904,Knoop ,脂肪酸的 -氧化;1907,E.H. Fischer ,蛋白质的降解与合成;1912,F.G. Hopkins,确立维生素概念,形成剑桥生物化学学派;1921,F.G.班廷和C.H.贝斯特,分离纯胰岛素;1926,J.B. Sumner 分离脲酶,并证明其是蛋白质;1929,Lohmann & Fiske ,ATP的能量功能;1931,Warburg 制得呼吸酶并研究其生物氧化作用;1937,Krebs,三羧

酸循环的假说;1950,L.C. Pauling,蛋白质构象(α-helix);1953,Watson & Crick DNA的双螺旋模型

现代生物化学阶段(分子生物学时代):

20世纪中叶——至今,技术的进步使生物学走向新的时代:1933,Ernst Ruska,电子显微镜,1935,G.C. 海韦希,同位素技术,1940?s,遗传学开始向分子水平迈进,1930?s~1940?s,计算机和自动控制技术的巨大进步

生物学各分支向分子水平进军并走向融合:

A. L. Hodgkin, 神经兴奋和传导的离子学说;1953,F. Sanger,胰岛素序列测定;1954,S. Benzer,噬菌体基因精细结构分析;1954,M. Calvin,光合作用的CO2固定,Calvin循环;1956,E.W. 萨瑟兰,cAMP,第二信使;1956,F.H.C. Crick,中心法则;1962,M. W. Nirenberg,遗传密码的发现;1965,邹承鲁、刑其毅等,人工合成牛胰岛素;1970,H.O. Smith,限制性内切酶;1970,梁栋材等,精度0.25nm的胰岛素结构(1974,达0.18nm);1975,F. Sanger,建立DNA序列分析方法;1980,A. Keluger,DNA与组蛋白的结构

基因工程和基因技术的兴起:

P. Berg,DNA体外重组;1973,S.N. Cohen,外源基因在大肠杆菌的表达;1975,美国Asiomar 国际会议,制定第一个基因安全准则;1977,H.W. Boyer等,第一个基因工程产品——生长激素释放抑制激素(somatostatin);1983,λ噬菌体DNA全序列;1985,Mulis,聚合酶链式反应技术(PCR);1987,转基因植物:荧光素转入烟草;1990,Anderson & Cular 第一例基因治疗成功;1997,第一只成年动物体细胞克隆的绵羊——Dolly;2000,人类基因组计划(HGP)公布第一张草图

生物化学的一些基本问题

什么是生命:我们所处在的地球充满着无数的生物,从最简单的病毒、类病毒到菌藻树草,从鱼虫鸟兽到最复杂的人类,处处都可以发现它们的踪迹,觉察到生命的活动。地球上的生物形形色色,千姿百态。不同的生物,其形态、生理特征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各不相同,都经历着生长、发育、衰老、死亡的变化,都具有繁殖后代的能力。

生命的特征:新陈代谢、生长发育、繁衍后代、遗传变异、环境应激性、自主运动、进化演变;结构复杂性、组织性和有序性、物质能量交换、生长发育、遗传变异、环境应激性、进化演变

生命的定义:

“生命是蛋白体的存在方式,这个存在方式的基本因素在于和它周围的外部自然界的不断地新陈代谢,而且这种新陈代谢一停止,生命就随之停止,结果便是蛋白质的分解。”——恩格斯

“生命是开放的非平衡系统中发生的一系列过程”——鲍尔

“非平衡态是通过熵从生物体流向周围介质来维持的”(耗散结构)——薛定鄂

生命是高度有序的,开放的,具有耗散特征的,远离平衡态的动力学系统,其基本框架为:DNA-RNA-蛋白质不断更新的自组织属性具有多级超循环结构在生命系统混沌与吸引子作用下不断朝更高层次迈进

生命的化学基础:全世界250余万种生物,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生理过程都千姿百态,迥然不同,但他们却有着相似的化学基础。从分子到细胞(图)

生命的化学组成:水:65%-75% 蛋白质:10%-15% 脂质:3%-7% 糖类:2%-4% 核酸:3%-5%其他有机物:<1% 无机物:2%-3%

构成生命的化学元素:组成生命体的物质是极其复杂的。但在地球上存在的92种天然元素中,只有28种元素在生物体内被发现。

第一类元素:包括C、H、O和N四种元素,是组成生命体最基本的元素。这四种元素约占

了生物体总质量的99%以上。

第二类元素:包括S、P、Cl、Ca、K、Na和Mg。这类元素也是组成生命体的基本元素。第三类元素:包括Fe、Cu、Co、Mn和Zn。是生物体内存在的主要少量元素。

第四类元素:包括Al、As、Be、Br、Cr、F、I、Mo、Se、Si等。

重要的有机化学概念:

什么是有机物:有机物原义是“有生机的物质”,即来自于生命体的物质。“有机”、“无机”并无绝对界限。从目前来看,有机化学主要研究是以C、H元素共价结合体为骨架的“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性以及相互之间的转化和反应

C 原子是构成有机分子的重要元素,它能形成四个稳定共价键,是有机分子的骨架;H 原子做为最小的原子,具有形成稳定共价键以及离子键、氢键的能力;所有有机化合物均包含C、H元素构成的分子骨架

一般情况下,C原子的四跟共价键是对称的,形成四棱锥结构。对C-C单键连接的分子我们一般接受这一假设;C原子可绕单键自由旋转;C=C双键或三键具有刚性,因此C 原子与其他相连原子处于同一平面,不能旋转。

三种常用的有机分子结构:Fisher,Ball-and-stick,Space filling (图)

重要的有机官能团:所谓官能团,是指有机化合物中区别于共同碳骨架的结构部分。一般有机分子的化学性质主要取决于官能团。复杂的有机分子通常有多个官能团。

甲基,乙基,苯基,羟基,醛基,酮基,羧基,酯,醚,酐,乙酰磷酸,磷酸酐,氨基,酰氨基,胍基,咪唑基,巯基,二硫键,硫酯

有机分子的构型构象:

不对称碳原子:当一个C原子上连接的4个基团各不相同时,该C原子即不对称C原子,因不对称C原子上基团连接方式的不同,而产生有机分子的不同构型和手性现象。

构型:指有机分子内部基团的共价连接方式的差异。改变构型必须断裂共价键。

构象:由于各基团绕C原子旋转而产生的有机分子内各原子的空间排布的差异,不涉及共价键的断裂

R、S构型命名系统,D、L构型命名系统

生物化学反应的基本原则:

1,共价键是通过两个原子共用外层电子而形成的:原子有通过获得、失去或共享电子的方式,达到“满电子状态”的倾向;如果形成共价键的原子“电负性”相近,那么形成的共价键是非极性的,否则就是“极性的”;共价键的强弱,可用“键能”来衡量,所谓“键能”就是断裂该键所需的能量,或者该键形成时所释放的能量。

2,多数生化反应是通过“亲核基团”攻击“亲电基团”来实现的:“亲核基团”指那些含有多余电子,倾向于通过提供共享电子而形成共价键的官能团或原子,含O、N、S的基团是生化中常见的“亲核基团”;“亲电基团”指有空的电子轨道,倾向于通过捕获电子而形成共价键的官能团或原子,H+和金属阳离子是生化中常见的“亲电基团”;C原子可同时表现为C+、C-(取决于所连接的基团)。

重要的生物化学反应形式:氧化-还原(oxidation-reduction reaction);取代反应(substitution reaction);异构化反应(isomerization reaction);缩合反应(condensation reaction)中的脱水反应(dehydration reaction);裂解反应(lytic reaction)中的水解反应(hydrolytic reaction)。(图)电负性,键能,化学反应键的断裂有均裂和异裂,细胞内常见的亲核基团(含电负性较强的原子,具有孤对电子),SN1反应和SN2反应,异构化反应,氨基酸的脱水反应和二肽的水解反应。

生物分子间的其他非共价的相互作用力:

氢键:两个电负性原子(O,N)分享一个H原子和形成;离子键:不同电荷的基团之间的

相互吸引;疏水力:非极性基团相互聚集而排斥水分子或极性分子产生;范德华氏力:当两原子相互临近时产生。

蛋白质Proteins(I)——Amino Acids and Proteins

蛋白质概述The overview for proteins

protein, any of a class of nitrogenous organic compounds which have large molecules composed of one or more long chains of amino acids and are an essential part of all living organisms,especially as structural components of body tissues such as muscle, hair, collagen, etc., and as enzymes and antibodies :Carbon 50%;Hydrogen 7%;Oxygen 23%;Nitrogen 16%;Sulphur0—3%;Other Trace(微量)

The content of Nitrogen in proteins is mostly 16%,Content of protein(g%)=the content of Nitrogen in the biological simples per gram ? 6.25

Proteins are macromolecules with huge Molecular Weight (6,000-1,000,000)

The Molecular Weight of a protein due to the amino acid constitute in it.

The quantity of amino-acids residue in a protein without prosthetic group could be reckoned by divided its molecular weight by 110.

The average molecular weight(MW) of amino-acids is 138,but most of amino-acids in proteins are small, they have an average MW at 128,then, take of the MW of water,18, when they dehydrated to form protein. So we got the MW of amino-acids residue in protein is 110

蛋白质的分类:

1,简单蛋白(Simple protein):除氨基酸以外不含其他成分的蛋白质:

清蛋白(albumin):溶于水、稀酸或稀碱;为饱和硫酸铵沉淀;e.g. 血清清蛋白、乳清清蛋白

球蛋白(globulin)为半饱和硫酸铵沉淀。(优球蛋白(euglobulin),不溶于水,溶于稀盐溶液;拟球蛋白(pseuglobulin),溶于水。)e.g.血清球蛋白、肌球蛋白、种子球蛋白

谷蛋白(glutelin):不溶于水、醇、中性盐;易溶于稀酸或稀碱。e.g. 米谷蛋白、面谷蛋白醇溶谷蛋白(prolamine)不溶于水无水乙醇,溶于70-80%的乙醇,含脯氨酸和酰胺较多。e.g. 玉米醇溶蛋白、麦醇溶蛋白

组蛋白(histone)溶于水和稀酸,为氨水沉淀。分子含碱性氨基酸较多。 e.g. 小牛胸腺组蛋白

精蛋白(protamine)溶于水和稀酸,不溶于氨水。含碱性氨基酸特别多。 e.g. 鱼精蛋白、蛙精蛋白

硬蛋白(scleroprotein)不溶于水、盐、稀酸或稀碱。e.g. 角蛋白、胶原、弹性蛋白,

2,结合蛋白(conjugated protein):除由氨基酸组成蛋白质部分外,还含有非蛋白成分,这些非蛋白成分,有时称辅基(prosthetic group)或配基(ligand):

核蛋白(nucleprotein)辅基为核酸。e.g. 脱氧核糖核蛋白、核糖体

脂蛋白(lipoprotein)与脂质结合的蛋白,e.g. β1-脂蛋白,卵黄球蛋白

糖蛋白(glycoprotein)含单糖或多糖的蛋白质,e.g. 卵清蛋白、γ-球蛋白(抗体)、血型蛋白

磷蛋白(phosphoprotein)辅基为磷酸基的蛋白质。e.g. 酪蛋白,胃蛋白酶

卟啉蛋白(porphyrin protein)辅基含卟啉环的蛋白质,e.g. 血红蛋白、细胞色素C,叶绿蛋白,血蓝蛋白

黄素蛋白(flavoprotein)辅基为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 e.g. 琥珀酸脱氢酶、D-氨基酸氧化酶

金属蛋白(metalloprotein)与金属直接结合的蛋白质, e.g. 铁蛋白,乙醇脱氢酶,黄嘌呤氧化酶

3,根据蛋白质的分子外形分类:

球状蛋白质(globular proteins),纤维状蛋白质(fibrous proteins)

4,根据蛋白质功能分类:

结构蛋白质(structural proteins),酶蛋白(enzymes),运输蛋白质(transport proteins),运动蛋白质(kinesis proteins),贮藏蛋白质(storage proteins),防御蛋白质(defensive proteins)The brief review of Protein’s function:

Structural materials (结构物质)

Metabolic Catalysis (代谢作用催化)

Storages of Nutritions (营养贮藏)

Transport between organisms and its environment(运输)

Motility functions for organisms and cells(运动)

Metabolic regulation(调节)

Biological Defense: immune (免疫)

Signal transduction and response(转导应答膜)

Record, Transcription and express the genetic information, control the growth of organisms

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

蛋白质的水解:

酸水解:常用6 mol/L的盐酸或4 mol/L的硫酸在105-110℃条件下进行水解,反应时间约20小时。优点是不容易引起水解产物的消旋化。缺点是色氨酸被沸酸完全破坏;含有羟基的氨基酸如丝氨酸或苏氨酸有一小部分被分解;天冬酰胺和谷氨酰胺侧链的酰胺基被水解成了羧基。

碱水解:一般用5 mol/L氢氧化钠煮沸10-20小时。由于水解过程中许多氨基酸都受到不同程度的破坏,产率不高。部分的水解产物发生消旋化。该法的优点是色氨酸在水解中不受破坏。

酶水解:目前用于蛋白质肽链断裂的蛋白水解酶(proteolytic enzyme)或称蛋白酶(proteinase)已有十多种。应用酶水解多肽不会破坏氨基酸,也不会发生消旋化。水解的产物为较小的肽段。最常见的蛋白水解酶有:胰蛋白酶(trypsin),胃蛋白酶(pepsin)、糜蛋白酶(chymotrypsin)、木瓜蛋白酶(papain)

氨基酸(amino acids, Aa)的结构通式:

生物体中发现的氨基酸达180余种,但组成蛋白质的基本氨基酸一共只有20种

?甘氨酸(glycine)氨基乙酸Gly G

?丙氨酸(alanine)α-氨基丙酸Ala A

?缬氨酸(valine)α-氨基异戊酸Val V

?亮氨酸(leucine)α-氨基异己酸Leu L

?异亮氨酸(isoleucine)α-氨基-β-甲基戊酸Ile I

?丝氨酸(serine)α-氨基-β-羟基丙酸Ser S

?苏氨酸(threonine)α-氨基-β-羟基丁酸Thr T

?半胱氨酸(cysteine)α-氨基-β-巯基丙酸Cys C

?甲硫氨酸(methionine)α-氨基-γ-巯基丁酸Met M

?天冬酰胺(asparagine)α-氨基丁二酸- β-酰胺Asn N

?谷氨酰胺(Glutamine)α-氨基戊二酸- γ-酰胺Gln Q

?天冬氨酸(aspartic acid)α-氨基丁二酸Asp D

?谷氨酸(glutamic acid )α-氨基戊二酸Glu E

?赖氨酸(lysine)α,ε-二氨基己酸Lys K

?精氨酸(arginine)α-氨基-δ-胍基戊酸Arg R

?苯丙氨酸(phenylalanine)α-氨基-β-苯基丙酸Phe F

?酪氨酸(tyrosine)α-氨基-β-对羟苯基丙酸Tyr Y

?色氨酸(tryptophan)α-氨基-β-吲哚基丙酸Trp W

?组氨酸(histidine)α-氨基-β-咪唑基丙酸His H

?脯氨酸(proline)β-吡咯烷基-α-羧酸Pro P

除脯氨酸外,基本氨基酸的共同结构特点是:与羧基相邻的α-C原子上都有氨基,称α-氨基酸。除甘氨酸外,基本氨基酸的α-碳原子都是手性碳原子,因此都具有旋光性。构成蛋白质的基本氨基酸,α-碳原子都属L-构型。

氨基酸的分类:

1,根据侧链R基的化学结构可分为脂肪族、芳香族、杂环族和杂环亚族。

脂肪族氨基酸:一氨基一羧基中性Aa:Gly、Ala、Val、Leu、Ile,含羟基的Aa:Ser、Thr,含硫的Aa:Cys、Met,含酰胺基的Aa:Asn、Gln,一氨基二羧基的Aa:Asp、Glu,二氨基一羧基的Aa:Lys、Arg。

芳香族氨基酸:Phe、Tyr

杂环族氨基酸:Trp、His

杂环亚氨基酸:Pro

2,按侧链R基的极性性质分类:

非极性R基Aa:Ala、Val、Leu、Ile、Phe、Trp、Met、Pro

不带电荷的极性R基Aa:Ser、Thr、Tyr、Asn、Gln、Cys、Gly

带正电荷的极性R基Aa:Lys、Arg、His

带负电荷的极性R基Aa:Glu、Asp

?必需氨基酸:Ile、Met、V al、Leu、Trp、Phe、Thr、Lys,(携一两本甲色书来)

其他不常见氨基酸:

蛋白质氨基酸:不常见Aa通常由常见Aa衍生:

4-羟脯氨酸:胶原;5-羟赖氨酸:胶原;6-N-甲基赖氨酸:肌球蛋白;γ-羧基谷氨酸:凝血酶原;锁链素:弹性蛋白;微生物和昆虫的蛋白质常含有D-氨基酸

非蛋白质氨基酸:β-丙氨酸(β-Ala);γ-氨基丁酸;L-瓜氨酸(L-Cit);L-鸟氨酸(L-Orn)怎样记忆氨基酸的分类:

记少不记多,记简不记繁,口诀:甘丙丝半苏缬蛋;亮和异亮中性完;酸性谷氨天门冬;精氨赖氨皆是碱;芳香族里酪苯丙;组氨色脯有杂环。

氨基酸的理化性质:

一般物理性质:无色晶体,熔点高(200?C),有味(不同),能溶于水,不溶于有机溶剂

旋光性:除甘氨酸外,都具有旋光性。

光吸收:可见光区域没有光吸收。远紫外(λ<200nm)都有光吸收。近紫外(220-300nm)只有Tyr、Phe、Trp有光吸收

两性性质与等电点:

氨基酸的两性电离:在水等极性介质中,Aa的偶极离子在水中:既起酸(质子供体)的作用。又起碱(质子受体)的作用。按Lowry的酸碱质子理论,酸是质子供体,碱是质子受体

等电点和等点状态:

Aa的带电状态与溶液的pH值有关,当Aa所带的正电荷和负电荷相等即净电荷为0的兼性

离子状态:称等电状态。使Aa处于等电状态的pH称为氨基酸的等电点

中性Aa的等电点:对于侧链基团不解离的氨基酸有:pI = (pK1+pK2)/2

酸性Aa的等电点:An acidic amino acid pI=(pK1+pKR)/2

碱性Aa的等电点:A basic amino acid pI=(pKR+pK2)/2

氨基酸的滴定:一般情况下氨基酸不能被滴定:等当点pH或过高(12-13),或过低(1-2),没有适当的指示剂可被选用。

氨基酸的甲醛滴定法:向AA溶液中加入过量的甲醛,用标准NaOH滴定时,由于甲醛与Aa中的-NH2作用形成-NH.CH2OH -N (CH2OH)2等羟甲基衍生物而降低了氨基的碱性,相对地增强了-NH3+的酸性解离,使Pk'2减少了2-3个pH单位,NaOH滴定的曲线A向pH 低的方向转移,滴定终点也移动pH9附近。

原因:甲醛与H2N-CH2-COO-结合,有效地减低了后者的浓度,所以对于加入任何量的碱, [H2N-CH2-COO- ]/ [+H3N-CH2-COO- ]的比值总要比不存在甲醛的情况下小得多。加入甲醛的甘氨酸溶液用标准盐酸滴定时,滴定曲线B并不发生改变。

氨基酸的常见化学反应:

1,α-氨基的反应:

(1)亚硝酸反应:范围:可用于Aa定量和蛋白质水解程度的测定(Van slyke法)。注意:生成的氮气只有一半来自于Aa,ε氨基酸也可反应,速度较慢.

(2)与酰化试剂的反应:Aa+酰氯,酸酐-→Aa被酰基化。丹磺酰氯用于多肽链末端Aa的标记和微量Aa的定量测量.

(3)烃基化反应:Aa的氨基的一个氢原子可被烃基(包括环烃及其衍生物)取代.

与2,4-二硝基氟苯(DNFB,FDNB)反应,最早Sanger用来鉴定多肽或蛋白质的氨基末端的Aa

与苯异硫氰酸酯(PITC)的反应,Edman用于鉴定多肽或蛋白质的N末端Aa.在多肽和蛋白质的Aa顺序分析方面占有重要地位(Edman降解法)

(4)形成西佛碱反应:Aa的α-NH2能与醛类化合物反应生成弱碱,即西佛碱(schiff …s base)。前述甲醛滴定也属于西佛碱反应

(5)脱氨基反应:Aa在生物体内经Aa氧化酶催化即脱去α-NH2而转变成酮酸2,α-COOH参加的反应:

(1)成盐和成酯反应

Aa + 碱-→盐:Aa + NaOH -→氨基酸钠盐(重金属盐不溶于水)

Aa-COOH + 醇-→酯:Aa+ EtOH ---→氨基酸乙酯的盐酸盐(该反应以干燥的HCL 气体为催化剂,二氯亚砜做干燥剂)(Aa酯是制备Aa的酰氨or酰肼的中间物)

(2)当Aa的COOH变成甲酯,乙酯或钠盐后,COOH的化学反应性能被掩蔽或者说COOH 被保护,NH2的化学性能得到了加强或活化,易与酰基结合。

成酰氯反应:当氨基酸的氨基用适当的保护基保护以后,其羧基可与二氯亚砜作用生成酰氯。用于多肽人工合成中的羧基激活

叠氮反应:氨基酸的氨基通过酰化保护后,羧基经酯化转变为甲酯,然后与肼和亚硝酸变成叠氮化合物。用于多肽人工合成中的羧基激活

脱羧基反应:AA在脱羧酶的催化下生成一级胺和CO2。

3,α-氨基和α-羧基共同参与的反应

(1)与茚三酮反应:茚三酮在弱酸性溶液中与α-氨基酸共热,引起氨基酸氧化脱氨、脱羧反应,最后茚三酮与反应产物中的氨和还原茚三酮发生作用生成紫色物质。Pro与hyPro (羟脯氨酸)不释放氨,而直接生成黄色化合物。该反应用以定性,定量测定各种Aa,蛋白质,测定CO2 的量,从而可计算参加反应的Aa的量。

(2)成肽反应:一个Aa的NH2+另一个Aa的COOH可以缩合成肽,形成的键称肽键。4,侧链R基参加的反应

(1)R功能基:羟基,酚基,巯基(二硫键),吲哚基,咪唑基,胍基,甲硫基,非α-NH2,非α-COOH。

酪氨酸的酚基在3和5位上容易发生亲电取代反应:二碘酪氨酸或一硝基酪氨酸和二硝基酪氨酸。酪氨酸的酚基可以与重氮化合物(对氨基苯磺酸的重氮盐)生成桔黄色的化合物。——Pauly反应。组氨酸的咪唑基可以发生类似反应但产物颜色为棕红色。

精氨酸的侧链胍基在硼酸钠缓冲液(pH 8-9, 25-35?C)中,与1.2-环已二酮反应,生成缩合物。该缩合物在羟胺缓冲液中,重新生成Arg。

色氨酸的侧链吲哚基在温和条件下可被N-溴代琥珀酰亚胺(N-bromosuccinimide)氧化。此反应可用于分光光度法测定蛋白质中色氨酸的含量,并能在色氨酸和酪氨酸残基处选择性化学断裂肽键。

蛋氨酸侧链上的甲硫基是一个很强的亲核基团,与烃化试剂如甲基碘容易形成锍盐(sulfonium salt)

此反应可被硫基试剂逆转。在逆转反应中,原有的甲基和新加入的甲基除去的机会是相等的,因此当用14C标记的甲基碘处理时,获得的蛋氨酸将有50%是同位素标记的。

半胱氨酸侧链上的巯基(-SH)有很强的反应活性,可参与很多反应:

二硫键的形成和打开:2R-SH + 1/2 O2-→R-S-S-R + H2O ;Cu2+,Fe2+ ,Co2+和Mn2+存在下,巯基的空气氧化将显著提高。

胱氨酸中的二硫键在稳定蛋白质的构象上起很大的作用。氧化剂和还原剂都可打开二硫键。过甲酸可以定量地打开二硫键,生成磺基丙氨酸(cysteic acid)残基。还原剂如巯基化合物(R-SH)也能打开二硫键,生成半胱氨酸残基及相应的二硫化物

二硫苏糖醇(dithiothreitol,缩写为DTT),与胱氨酸中的二硫键反应形成一个含分子内二硫键的稳定六元环

巯基能和各种金属离子形成稳定程度不等的络合物 e.g. 对氯汞苯甲酸(p-chloromercuribenzoic acid)

由于许多蛋白质,如SH酶,其活性中心涉及-SH基,当遇到重金属离子而生成硫醇盐时,将导致酶的失活,因此制备这类蛋白质时应避免进入重金属离子。

半胱氨酸可与二硫硝基苯甲酸(dithionitrobenzoic acid,缩写为DTNB)或称Ellman氏试剂发生硫醇-二硫化物交换反应:

反应中1分子的半胱氨酸引起1分子的硝基苯甲酸的释放。它在pH8.0时,在412nm波长处有强烈的光吸收,因此可利用比色法定量测定-SH基。

蛋白质(II)——蛋白质的结构

蛋白质的共价结构: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蛋白质的共价结构,即蛋白质分子内部通过共价键连接而形成的结构形式,包含:①氨基酸在蛋白质内的排列顺序②二硫键的位置和连接顺序③侧链基团的修饰和连接情况(是否磷酸化,磷酸化位置;是否糖基化,糖基化位置,糖链组成;是否酯化,酯化位置,酯的组成)④是否有辅基或其他分子,连接方式。

肽键:

蛋白质是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键而形成的,实验证据:

(1)蛋白质分子中游离的α-氨基,α-羧基很少。若水解,游离α-氨基,α- 羧基以等mol 数增加→说明α氨基,α-羧基参与某种结合,水解时,这种结合断开。

(2)人工合成肽可以被蛋白酶水解

(3)包含O=C-N- H基团的化合物如双缩脲H2N-CO-NH-NH2能与硫酸铜--氢氧化钠溶液产生双缩脲颜色反应。天然蛋白质也存同样反应。

(4)人工合成的多聚AA的X射线衍射图案和红外吸收光谱与天然的纤维状蛋白质十分相似。

(5)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蛋白质-结晶牛胰岛素的成功,完全证明了蛋白质的肽链结构学说的正确性。

肽键的特点:

酰胺键:由于酰胺氮上的孤对电子与相邻羰基的共振作用,表现出高稳定性。C-N具40%双键性质。C=O具40%单键性质。共振杂化体。C-N键长:0.184nm C=N键长:0.127nm C N键长:0.132nm

亚氨基(-NH-)pH 0-14没有明显的解离和质子化倾向

肽键是一个平面,称肽平面。可以有反式顺式结构,但旋转能障较高,反式稳定(Pro例外)蛋白质中的每一个氨基酸单位称氨基酸残基(residue)

肽链结构的命名与书写:根据含Aa的数目命名:**肽。从NH2末端Aa残基开始,称为:某氨基酰某氨基酰某氨基酰…..氨基酸。书写时氨基端在左边,羧基端在右边;以氨基酸的三字缩写或单字缩写代表对应的氨基酸;用短横线代表氨基酸残基之间的肽键

肽的物理化学性质:

一般物理性质:短肽晶体、熔点很高(离子晶体、偶极离子)

肽的两性解离:决定于游离氨基末端、游离羧基末端以及侧链基团。肽链羧基的pK?比氨基酸的大一些,而氨基的pK?则要小一些

多肽等电点的计算:

中性肽的等电点:

酸性肽的等电点:

碱性肽的等电点:

常见化学反应:

①N端氨基酸残基与茚三酮、DNFB、PITC等反应

②C氨基酸残基成酯、成酰胺、成盐

③侧链氨基酸的反应:磷酸化:Tyr、Ser、Thr;酯化:Ser、Thr、Tyr;糖基化:Ser、Thr、Cys

④双缩脲反应(Biuret reaction):多肽与CuSO4碱性溶液反应,生成紫红色或蓝紫色的复合物,540nm处有最大光吸收。

为肽和蛋白质特有(两个或两个以上肽键),氨基酸没有该反应。

天然活性多肽:定义:在生物体中,多肽最重要的存在形式是作为蛋白质的亚单位,但是,也有许多分子量比较小的多肽以游离状态存在。这类多肽通常都具有特殊的生理功能,常称为活性肽。

常见活性多肽:谷胱甘肽(GSH);γ-Glu-Cys-Gly;巯基缓冲剂;脑啡肽(enkephalins):神经系统中产生的一类短肽,具有多种特殊生物学功能;蕈毒素、蛇毒素:α-鹅膏蕈碱:能与真核生物的RNA聚合酶(RNA polymerase)Ⅱ和Ⅲ牢固结合而抑制酶的活性,因而使RNA的合成不能进行,但不影响原核生物的RNA合成;短肽类抗生素。

蛋白质一级结构测定:

氨基酸顺序测定的一般步骤:

要求:样品均一,纯度97%以上,已知分子量(误差小于10%)

一般步骤:①测定蛋白质分子中多肽链的数目——蛋白质末端残基(NH2末端、COOH末端)mol数;蛋白质的分子量。

②拆分蛋白质分子的多肽链。(几条多肽链借助非共价键连接在一起,称为寡聚蛋白质,如,血红蛋白为四聚体,烯醇化酶为二聚体;可用8mol/L尿素或6mol/L盐酸胍处理,即可分开多肽链(亚基).)

③测定多肽链的Aa组成。(水解蛋白质获得Aa混合液、色谱分析氨基酸组成和含量、分析水解液氨含量,推导酰胺氨基酸的含量。)

④分析多肽链的N末端和C末端残基。

⑤断裂多肽链内的二硫键(过甲酸氧化,巯基化合物还原)。(可以通过加入盐酸胍方法解离多肽链之间的非共价力;应用过甲酸氧化法或巯基还原法拆分多肽链间的二硫键。)

⑥多肽链断裂成肽段(酶解法,化学法)。(溴化氰水解法,能选择性地切割由甲硫氨酸的羧基所形成的肽键)。

⑦测定各个肽段的Aa顺序(Edman降解法)。(Edman (苯异硫氰酸酯法)氨基酸顺序分析法实际上也是一种N-端分析法。此法的特点是能够不断重复循环,将肽链N-端氨基酸残基逐一进行标记和解离。)

⑧确定肽段在多肽链中的次序。

⑨确定原多肽链中二硫键的位置。

多肽N末端分析方法:

(1)二硝基氟苯(DNFB or FDNB法),Sange试剂(图)

(2)丹磺酰氯(DNS)法:原理:与DNFB相同。优点:DNS具强烈的荧光,检测灵敏度可以达到1?10-9mol比DNFB法高100倍(图)

(3)苯异硫氰酸酯(PITC)法(图)

(4)氨肽酶法:氨肽酶:可以从多肽链的N端逐个降解氨基酸的肽链外切酶。亮氨酸氨肽酶(LAP):水解以Leu为N末端的肽键速度为最大

多肽C末端分析方法:

(1)肼解法:蛋白质or 多肽+无水肼, C末端Aa以游离形式存在,其他Aa转变为相应的Aa酰肼化物加入苯甲醛可以使Aa酰肼化物转变成二苯基衍生物沉淀,C末端Aa则在溶液中。缺点:Gln、Asp、Cys破坏不易测出,Arg →Orn。(图)

(2)还原法:肽链C末端Aa + 硼氢化锂→α-氨基醇

(3)羧肽酶法:最有效,最常用的测C端殘基方法。羧肽酶:专一地从肽链的C端逐个降解,释放出游离Aa肽链外切酶

多肽链的部分断裂和肽段的拼接:

常用蛋白酶(内切酶):①胰蛋白酶(Trypsin ):专一性强、只断裂Lys、Arg的羧基参与形成的肽键;可以通过修饰增加或减少酶切位点。

②糜蛋白酶(Chymotrypsin ):专一性﹤胰蛋白酶,断裂Phe, Trp, Tyr等疏水芳香Aa的羧基所形成的肽键;断裂键邻近的基团若为碱性:裂解能力↑,酸性:裂解能力↓

③嗜热菌蛋白酶(thermolysin ):含Zn. Ca,Zn是活力必需的,Ca与热稳定有关;专一性差,断裂较短的多肽链or大肽段最适PH8-9。

④胃蛋白酶(Pepsin):专一性=糜蛋白酶,要求被断裂键两侧的殘基都是疏水性Aa;最适PH2,可用来确定二硫键的位置。

⑤金黄色葡萄球菌蛋白酶(Glu蛋白酶):磷酸缓冲液PH7.8,能在Glu殘基和Asp殘基的羧基侧断裂肽键;NH4HCO3缓冲液PH7.8,或醋酸铵缓冲液PH4.0中,只能断裂Glu殘基的羧基侧肽键。

⑥梭状芽孢杆菌蛋白酶(Arg蛋白酶):专门裂解Arg殘基的COOH所形成的肽键,对不溶

性蛋白质的长时间裂解很有效。

肽段的拼接次序确定:

(1)利用不同的方法获得多种肽段组合:断裂点位置差异越大越好,断裂点不宜过多或少。确定肽段在多肽链中的次序:利用两套或多套肽段的氨基酸顺序彼此间的交错重叠,拼凑出整条多肽链的氨基酸顺序。

(2)确定N、C末端的Aa残基。

(3)确定各个肽段的Aa顺序。

(4)根据不同的肽段组合内Aa顺序的部分重叠,确定肽段的拼接次序。

所得资料

氨基末端残基H

羧基末端残基S

第一套肽段第二套肽段

OUS SEO

PS WTOU

EOVE VERL

RLA APS

HOWT HO

二硫键的位置确定:胃蛋白酶水解;过甲酸打开二硫键;双向电泳法分析。

①一般采用胃蛋白酶处理没有断开二硫键的多肽链,

②利用电泳技术分离开各个肽段,用过甲酸处理后,在垂直方向上再次电泳。由于二硫键断裂后,肽段的大小、电荷性质会发生变化,因此,会出现偏离对角线的现象

③利用已知的肽段组成和排序,可以推知二硫键位置

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生物功能的关系:

同源蛋白质的种属差异与生物进化:

同源蛋白质:在不同的有机体中实现同一功能的蛋白质

顺序同源:同源蛋白质的Aa顺序的相似性。

不变残基:同源蛋白质Aa顺序中对所有的种属来说都相同的Aa残基

可变残基:不同种属有相当大的变化的Aa残基

生物学意义:生物进化的标记,e.g. 细胞色素C;遗传变异的分子基础,e.g. 镰刀型贫血病。一级结构的改变与蛋白质的活性变化:

局部断裂与蛋白质的激活:

胰岛素原的激活:前胰岛素原(N末端多一段肽链,信号肽引导新生的多肽链进入内质网) →胰岛素原(信号肽被切) (Golgi体) →胰岛素(肽酶催化胰岛素的二个特定肽键断裂)。

胰岛素原包括A、B链和C链,C链即连接肽,在储存颗粒(storage granule)中,可以为

特殊的肽酶切去,而转变成活性的胰岛素。

血液凝固的机制:13种凝血因子构成凝血系统;血浆纤维蛋白原在凝血酶的激活作用下转变为不溶性纤维蛋白;激活作用是通过凝血酶切去纤维蛋白原N末端富含酸性氨基酸的A、B肽,然后在XIIIa(纤维蛋白稳定因子)作用下,发生交联而实现凝血。

其他一级结构变化与功能:①磷酸化:许多生物酶可以通过磷酸化/去磷酸化实现活性的改变。②连接糖链:活性、抗原性、寿命。③连接脂质:活性、溶解性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

蛋白质的二级结构(Secondary structure)是指肽链的主链在空间的排列,或规则的几何走向、旋转及折叠。它只涉及肽链主链的构象及链内或链间形成的氢键。

二级结构的研究方法:X-衍射;圆二色性;核磁共振;荧光偏振。

肽平面二面角与蛋白质二级结构:

(1)Cα-N1,Cα-C2单键,可自由旋转:

Φ角--绕Cα-N1键旋转的角度

Ψ角--绕Cα-C2键旋转的角度

Φ、Ψ原则上可以在-180--+180 之间任意取值

多肽链的所有可能构象都能用Φ、Ψ这两个构象角描述,每一对Φ、Ψ称肽平面的二面角。

(2)Ramachandran构象图:

可能构象分析:由于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力,并非所有构象都可以成

Ramachandran构象图的预测作用

几种常见的二级结构:

1,α-螺旋(α-helix),结构要点:

肽链内每个残基Cα的成对二面角φ和ψ各自取同一数值:φ=-57°ψ=-48°。右手、左手螺旋,均由L-型Aa残基构成,右手α-螺旋和左手α-螺旋不是对映体,蛋白质中α-螺旋几乎均为右手的,右手的比左手的稳定。每圈螺旋占3.6个AA残基,沿螺旋轴方向上升0.54nm。肽链内形成氢键,氢键的取向几乎与轴平行,第一个氨基酸残基的酰胺基团的-C=O基与第四个氨基酸残基酰胺基团的-NH基形成氢键。α-螺旋是不对称的分子结构,具有旋光能力,天然α-helix的不对称因素引起右旋。

α-螺旋结构的结构通式与命名:

α-螺旋结构中重复性结构:

命名:第一个数字表示每圈螺旋包含的残基数,下标数字表示氢键封闭的环所包含的主链原子数,同时也可标出氢键封闭的环内的重复单位数

常见的螺旋形式:(1)3.613螺旋(n=3):非整数螺旋,蛋白质中α-螺旋结构的主要类型。(2)310螺旋(n=2):一般只出现在β-转角内。(3)4.416螺旋(n=4): 紧缩螺旋,某些核酸结合蛋白。

不同氨基酸对α-螺旋结构形成的影响:

(1)利用多聚氨基酸分析(见下页图)

(2)R基小,不带电荷的Aa,易于形成α-螺旋结构:Ala、Val、Glu、His等

(3)当一圈螺旋形成以后,再加入残基形成螺旋就变得容易了

(4)带相同电荷的Aa,相互临近的区域,不容易形成α-螺旋结构

(5)Cα附近支链长的氨基酸,对α-螺旋的形成是不利的,尤其Ile将破坏α-螺旋的稳定(6)Pro的Cα-N1,Cα-C2单键不能旋转,不具有亚氨基,不能形成链内氢键,所以α-螺旋在Pro处中断,形成结节(kink)。

(7)Gly由于空间位阻小,构象柔性大,常形成β-转角。

2,β-折叠(β-pleated sheet),结构要点:

(1)两条或多条几乎完全伸展的多肽链侧向聚集在一起,相邻肽链上的-NH和C=O之间形成有规则的氢键,这样的多肽构象就是β-折叠。平行式:各肽链的排列极性(N→C)是同一方向的,Φ=-119°ψ=+113°,重复周期0.65nm,常见于球状蛋白;反平行式:相邻肽链的极性相反,Φ=-139°ψ=+135°重复周期0.70nm,常见于纤维状蛋白

(2)所有的肽键都参与链间氢键的交联,氢键与肽链的长轴接近垂直。

(3)多肽主链为据齿状折叠构象,侧链的Cα-Cβ键几乎垂直于折叠片平面,侧链R基交替地分布在片层平面的两侧

(4)纤维状蛋白的β-折叠主要在不同肽链间形成,而球状蛋白则可以在肽链的不同片段间形成

常出现在β-折叠的Aa:Ile、Leu、Tyr、Val、Phe、Lys

3,β-转角(β-trun),结构要点:

(1)三种类型:每种类型都有4个Aa残基。类型I、类型II,均为伸展弯折(无螺旋),差别在于中心肽单位相互之间有180?的旋转关系。类型III在第一和第三个氨基酸残基之间形成一小段310螺旋

(2)弯曲处的第一个残基的C=O和第四个残基的NH之间形成一个4→1氢键。产生一种不很稳定的环形结构

(3)β-转角多数都处在球状蛋白质分子表面

常出现在β-转角的Aa:类型II的C3常为Gly。还有Asn、Asp、Pro、Cys、Ser、Thr

蛋白质的三级结构:

定义:蛋白质的三级结构(Tertiary Structure)是指在二级结构基础上,肽链的不同区段的侧链基团相互作用在空间进一步盘绕、折叠形成的包括主链和侧链构象在内的特征三维结构。

三级结构是单条肽链构成的蛋白质所具有的最高级构象,是蛋白质表现完整生物活性的最低构象要求,即只有具有了完整的三级结构,才能表现出蛋白质的生物活性。

超二级结构(super-secondary structure):

定义:在蛋白质中,特别是球状蛋白质中,若干相邻的二级结构单元组合在一起。彼此相互作用,形成有规则,在空间上能辨认的二级结构组合体充当三级结构的构体,称为超二级结构。(在结构的组织层次上高于二级结构,但没有构成完整的结构域)

常见的超二级结构:

(1)αα型:由两股或三股右手α-helix彼此缠绕而成的左手超螺旋,重复距离约为14nm。是α-角蛋白、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纤维蛋白质中的一种超二级结构。

在αα型中,α-helix的结构作出相应调整:每圈螺旋为3. 5个残基,重复单位0. 51nm ;单个的α-helix每隔7个残基重复一次。稳定因素是非极性侧链间的范德华力

(2)βαβ型:由二段平行式的β-链和一段连接链组成,此超二级结构称β×β-单位。在βαβ型中,连接链α-helix或无规则卷曲大体上反平行于β-链;最常见的β×β组合是由三段平行式的β-链和二段α-helix链构成,此超二级结构称Rossmann-折叠;几乎所有的实例(只有两个例外)中连接都是以右手交叉连接方式处于β-折叠的一侧。

(3)βββ型:β-曲折和回形拓扑结构(βββ)组合的二种超二级结构。

β-曲折:由在一级结构上连续,在β-折叠中相邻的三条反平行式,β-链通过紧凑的β-转角连接而成,β-曲折含有与α-helix相近数目的氢键。回形拓扑结构(βββ):反平行式β-折叠片中常出现的一种超二级结构。

三级结构的主要维系因素:氢键、疏水键、离子键和范德华力等。疏水键,在蛋白质三级结构中起着重要作用。

蛋白结构的实例:

球状蛋白:

纤维状蛋白:角蛋白(Keratin)(包括α-角蛋白、β -角蛋白)、胶原蛋白。

α-角蛋白:毛发的结构:一根毛发周围是一层鳞状细胞(scaIe cell),中间为皮层细胞(cortical celI)。皮层细胞横截面直径约为20μm。在这些细胞中,大纤维沿轴向排列。所以一根毛发具有高度有序的结构。毛发性能就决定于α—螺旋结构以及这样的组织方式。

卷发(烫发)的生物化学基础:永久性卷发(烫发)是一项生物化学工程(biochemical engineering),α—角蛋白在湿热条件下可以伸展转变为β—构象,但在冷却干燥时又可自发地恢复原状。这是因为α—角蛋白的侧链R基一般都比较大,不适于处在β—构象状态,此外α—角蛋白中的螺旋多肽链间有着很多的二硫键交联,这些交联键也是当外力解除后使肽链恢复原状(α—螺旋构象)的重要力量。这就是卷发行业的生化基础。

β -角蛋白:丝心蛋白(fibroin)这是蚕丝和蜘蛛丝的一种蛋白质。丝心蛋白具有抗张强度高,质地柔软的特性,但不能拉伸。它具有0.7nm周期,这与α—角蛋白在湿热中伸展后形成的β—角蛋白很相似(0.65nm周期)。丝心蛋白是典型的反平行式折叠片,多肽链取锯齿状折叠构象,酰胺基的取向使相邻的Cα为侧链腾出空间,从而避免了任何空间位阻。在这种结构中,侧链交替地分布在折叠片的两侧。

丝蛋白的结构:丝蛋白是由伸展的肽链沿纤维轴平行排列成反向β-折叠结构。分子中不含α-螺旋。丝蛋白的肽链通常是由多个六肽单元重复而成。这六肽的氨基酸顺序为:-(Gly-Ser-Gly-Ala-Gly-Ala)n-

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或称胶原(collagen)是很多脊椎动物和无脊椎动物体内含量最丰富的蛋白质,它也属于结构蛋白质,使骨、腱、软骨和皮肤具有机械强度。胶原蛋白至少包括四种类型,称胶原蛋白I、II、III和IV

(1)腱的胶原纤维具有很高的抗张强度(tensile strength),约为20-30kg/mm2,相当于12号

冷拉钢丝的拉力。

(2)胶原蛋白在体内以胶原纤维的形式存在。其基本组成单位是原胶原蛋白分子

(3)一级结构分析表明,胶原蛋白α肽链的96%都是按三联体的重复顺序:(g1y—x—y)n 排列而成。Gly数目占残基总数的三分之一,x常为Pro,y常为OH-pro(羟脯氨酸)和OH-lys (羟赖氨酸)。

(4)胶原蛋白的二级结构是由三条肽链组成的三股螺旋,这是一种右手超螺旋结构。螺距为8.6nm,每圈每股包含30个残基。其中每一股螺旋又是一种特殊的左手螺旋,螺距为0.95nm,每一螺圈含3.3个残基,每一残基沿轴向的距离为0.29nm

(5)原胶原蛋白分子在胶原纤维中都是有规则地按四分之一错位,首尾相接,并行排列组成纤维束。

(6)原胶原蛋白分子经多级聚合形成胶原纤维。在电子显微镜下,胶原纤维呈现特有的横纹区带,区带间距为60-70 nm,其大小取决于胶原的类型和生物来源。

蛋白质的四级结构:

定义:蛋白质的四级结构(Quaternary Structure)是指由多条各自具有一、二、三级结构的肽链通过非共价键连接起来的结构形式;各个亚基在这些蛋白质中的空间排列方式及亚基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

这种蛋白质分子中,最小的单位通常称为亚基或亚单位(Subunit),它一般由一条肽链构成,无生理活性或不具有完整生理活性。由多个亚基聚集而成的蛋白质常常称为寡聚蛋白。

四级结构的类型:

(1)同聚体:由相同的亚基通过非共价键聚集而成的寡聚蛋白

(2)异聚体:由不同的亚基通过非共价键聚集而成的寡聚蛋白

(3)根据亚基的数目可以称:同**聚体,异**聚体

四级结构的维系:疏水力是维系四级结构的主要方式;亚基之间的契合关系。

寡聚蛋白质与别构效应:

别构效应(allosteric effect):指蛋白质与配基结合改变蛋白质的构象,进而改变蛋白质的生物活性的现象

别构蛋白质(allosteric protein):具有别构效应的蛋白质,多为寡聚蛋白,包括活性部位和调节部位

同位效应:指别构蛋白质与一种配基的结合对于该蛋白和同种配基的结合能力的影响

正协同效应:第一个配基的结合引起第二个,第三个…配基更容易结合。这种同位效应称正协同效应

负协同效应:第一个配基的结合导致第二个,第三个… 配基更难结合,这种同位效应称负协同效应

异位效应:如果蛋白质分子中,相互之间发生作用的部位是不同的,也即活性部位上所发生的反应将受到调节部位与效应物结合的影响,称异位效应

血红蛋白的结构与功能:

组成:4个亚基组成,成年人红细胞由α、β两种亚基各两条构成。每条肽链都卷曲成球状,都有一个空隙容纳一个血红素,它们都能与氧气结合。以α2β2四聚体形式存在一分子Hb能与4分子氧气结合。分析Hb与氧气结合,发现Hb的4个亚基和4个氧气结合时平衡常数(Keq)并不相同。而是有4个不同的平衡常数,Hb与最后一个氧气结合时其结合力最大。Hb与氧气结合将影响其四级结构,即亚基与亚基之间的相对位置发生变动,这种变化增强了Hb和O2的亲和力

蛋白质各级结构之间的相互关系:

各级结构之间的递进:

一级结构对高级结构的指导作用:一级结构是高级结构的基础;高级结构由一级结构和其他构象指导因素共同决定;(最低势能原则:分子的稳定构象往往是该分子内结构势能最低的状态)微环境和折叠辅助因子的影响。

高级结构对低级结构的影响。

蛋白质(III)——蛋白质的主要研究技术

蛋白质的性质:

(一)胶体性质:蛋白质分子直径在1~100nm范围内

透析:根据蛋白质分子大于一般小分子物质的特点,可以利用半透膜把蛋白质与小分子分开。丁达尔现象。水化现象。吸附现象。

(二)酸碱性质:

等电点与电场迁移:蛋白质在等电点附近溶解性最小,电场中不迁移

一般情况下,大分子蛋白质的等电点是不能直接利用氨基酸侧链基团推算。

(三)蛋白质的颜色反应:

①双缩脲反应:与CuSO4碱性溶液反应,生成紫红色或蓝紫色的复合物,540nm处有最大光吸收。

②米伦反应:蛋白质与硝酸汞、亚硝酸汞、硝酸、亚硝酸的混合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热后变为红色,这是酚类化合物的反应(Tyr)

③乙醛酸反应:蛋白质溶液加入乙醛酸,并沿试管壁慢慢注入浓硫酸,两液层之间会出现紫色环,这是含吲哚基化合物的反应(Trp),明胶一般无此反应

④坂口反应:蛋白质加入次氯酸、 -萘酚、氢氧化钠可以生成红色化合物,胍基反应(Arg)

⑤酚试剂:福林(Folin)试剂,酚基(Tyr)可以把磷钼酸、磷钨酸还原成蓝色化合物,Lowry 法。

(四)光吸收性质:蛋白质在280nm处有强烈的光吸收,Phe、Tyr、Trp,其Trp贡献最大。蛋白质的沉淀与变性:

沉淀作用: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与它的分子量大小、所带的电荷和水化作用有关。改变溶液的条件将影响蛋白质的溶解性质,在适当的条件下,蛋白质能够从溶液中沉淀出来。(1)可逆沉淀:在温和条件下,通过改变溶液的pH或电荷状况,使蛋白质从胶体溶液中沉淀分离。在沉淀过程中,结构和性质都没有发生变化,在适当的条件下,可以重新溶解形成溶液,所以这种沉淀又称为非变性沉淀。

可逆沉淀是分离和纯化蛋白质的基本方法,根据蛋白质的不同溶解和沉淀性质将目标蛋白质和其他物质分开:

①等电点沉淀法:调整pH至对应蛋白质等电点,使其沉淀分离;适用于区分等电点差异大的亲水蛋白

②盐析与盐溶法:中性盐影响蛋白质溶解性的双向作用;常用盐析剂:MgCl2、(NH4)2SO4、K2SO4

③有机溶剂沉淀法:改变介质常数,破坏蛋白质胶体的水化作用;常用丙酮、乙醇,结合低温和等电点共同沉淀蛋白质

(2)不可逆沉淀:在强烈沉淀条件下,不仅破坏了蛋白质胶体溶液的稳定性,而且也破坏了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产生的蛋白质沉淀不可能再重新溶解于水。由于沉淀过程发生了蛋白质的结构和性质的变化,所以又称为变性沉淀。

变性沉淀因素:高温,强酸碱,重金属盐,有机试剂:溶剂、脲、胍、生物碱,去垢剂:SDS(十二烷基磺酸钠)。

变性后蛋白质化学性质的改变:生物活性丧失,侧链基团暴露(颜色反应增强)。物理化学

性质改变:溶解性↓、粘度↑、扩散系数↓。生物化学性质改变:易于酶解。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一般流程:

(1)前处理:分离组织、破碎细胞、去其他组分(注意问题:保持蛋白质的完整和活性) 常用方法:超声粉碎,微研磨,酶消化,超速离心

(2)粗分级

常用方法:盐析法、等电沉淀、有机溶剂

要求:简便、处理量大、既能除去大量杂质,又能收缩蛋白质溶液

(3) 细分级:进一步提纯

常用方法:层析、电泳(规模小,分辨率高)

(4)结 晶:只有纯度达到一定的程度,才能实现结晶。(结晶不一定意味着蛋白质已提纯) 本身有一定提纯作用。

蛋白质的纯度鉴定:

①活性鉴定:酶、激素等可以用对应的生物活性检测来确定纯度

②抗原抗体效价法

③电泳、层析、超离心等方法

④恒溶法:在严格控制的条件下,以加入的固体蛋白的量对溶解蛋白的量作图,可以确定是否提纯。

⑥根据纯化和鉴定的方式的不同,常把蛋白质的纯度定义为:电泳纯、结晶纯、色谱纯等等 蛋白质分离纯化常用技术:

(一)沉降分离(Sedimentation ):蛋白质分子量、形状的不同会产生密度和沉降速度的差异。

(1)差速离心:利用蛋白质分子在离心力场的作用下沉降速度的差异分离不同蛋白质。单位离心力场下,物质的沉降速度与分子量和分子形状有关。在生物化学中常用沉降系数(S )表征分子量:

)f

m x dt dx S p ρυω-=≡12

定义:单位离心力场下的沉降速度

mp ,分子颗粒质量

(1-ρν)为浮力因子

f :摩擦系数

Svedberg 单位:10-13秒,S

(2)密度梯度离心:利用物质在密度与其相同的溶液中不会沉降的特点区分不同密度的物质。常用蔗糖,CSCl 等构建。

(二)层析、色谱(Chromatography ):

(1)分配层析:

一般原理:利用待分离物质在流动相和固定相中分配系数的不同,使物质间出现移动速度的差异,从而区分不同的物质。

常用方式:分配柱层析,滤纸层析,薄层层析,离子交换层析,气相色谱

高效液相色谱(HPLC):利用非常细的颗粒固相支持剂,提高分配表面积;溶剂系统采用高压,提高系统速度。

(2)离子交换层析:

原理:利用不同离子在不同的pH下与固定相结合强度的差异,使待分离的物质在特定条件下与固定相中的同型离子发生交换,而与固定相结合,从而区分不同物质。

可分为:阳离子交换柱:强酸型、弱酸型;阴离子交换柱:强碱型、弱碱型

常用介质:聚苯乙烯-苯二乙烯树脂,离子交换纤维素,离子交换葡聚糖

洗脱方式:分段洗脱,梯度洗脱。

(3)分子排阻层析(molecular-exclusion Chromatography)

原理:利用具有不同孔径的多孔网状结构的凝胶珠作为分离介质,小分子由于扩散作用进入凝胶颗粒内部而被滞留;大分子被排阻在凝胶颗粒外面,在颗粒之间迅速通过。又称凝胶过滤、分子筛。

一般步骤:①柱平衡,②蛋白质混合物上柱,③洗脱液洗脱蛋白,④收集记录。

可以用于分析分子量:分子量与洗脱体积相关;排阻极限:表示分级范围的上限,不能扩散进入凝胶珠微孔的最小分子的分子量。

(4)亲和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y):

原理:利用待分离蛋白质与固定相中相应配体的特异性结合,将目标蛋白质与其他物质分开一般步骤:①制备交联有配体的层析柱;②蛋白质上样,平衡;③杂质洗脱;④可溶性配体洗脱目标蛋白质

(三)电泳(elecctrophoresis):在外电场的作用下,带电颗粒,例如不处于等电状态的蛋白质分子,将向着与其电性相反的电极移动,这种现象称电泳

电泳的基本原理:相同分子,有相同的电泳迁移率:

带电颗粒在电场中的泳动速度主要决定于它所带的净电荷量以及颗粒的大小和形状。颗粒在电场中发生泳动时,将受到两种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

?F(电场力)=qE(=qU/s)

?f(摩擦力)=fv

?q=颗粒所带的电量

E=电场强度或电势梯度=U/s

U=两电极间的电势差(以伏特表示)

S= 两电板之间距离(以厘米表示)

f=摩擦系数(与颗粒的形状,大小和介质的粘度有关)

v=颗粒泳动速度(以厘米/秒表示)

?当颗粒以恒速移动时,qE=fv ,即:v/E=q/f ,在一定的介质中对其一种蛋

白质来说q/f是一个定值,因而v/E也是定值,它被称为迁移率或泳动度:

u=v/E

常见电泳形式:

(1)界面移动电泳:在U型管中使蛋白质溶液与缓冲液形成清晰液面,利用电泳过程中液面的移动来记录电泳结果。血浆电泳、毛细管电泳都属于这一类

(2)区带电泳:在固定的支持物上进行电泳,各组分因迁移率不同,形成不同区带,可以区分不同蛋白质。滤纸电泳、薄膜电泳、涂层电泳、微介质电泳、凝胶电泳(3)SDS-盘式凝胶电泳:

1.用聚丙烯酰胺凝胶作为支持物,可以将凝胶分别作成浓缩胶和分离胶两部分.

2.浓缩胶一般孔径较大,pH6.8,分离胶一般孔径较小,pH8.8

3.样本加入SDS(十二烷基磺酸钠)、巯基乙醇、尿素处理,使蛋白质分子带上均匀的负

电荷,分子形状变为一致的杆状分子,消除电荷差异和分子形态差异的影响。

4.具有:样品的浓缩效应,凝胶对分子的筛选效应。

5.可以用于测定蛋白质分子量,以标准分子量的蛋白质做对照,迁移率与分子量的对数成反比。

6.蛋白质可用考马斯亮蓝或者苯胺黑染色,也可将其转移到醋酸酯膜上,用相应的抗体鉴定,称west blotting

7.样本与凝胶之间没有共价的结合,可以将电泳后的样本回收,复性后,将保持其功能。(4)等电聚焦电泳:利用蛋白质在等电点的pH时不会发生电场迁移的原理,缓冲液或固定介质中构建pH梯度,蛋白质“聚焦”在等于其等电点的pH点处,形成一个很窄的区带,从而区分不同的蛋白质。区分精度可以到0.02pH。

酶(I)——酶通论与酶促动力学

高效的生物催化剂——酶:

酶是生物催化剂,具有催化剂的普遍性质:提高反应速度,不改变平衡点;降低反应的活化能;自身在反应完成前后不发生改变

不同于非酶催化剂的方面:

(1)催化效率高,可以提高反应速度108~1020,比非酶催化剂催化效率高出107~1013倍(2)具有高度的专一性,一种酶只作用于特定的一类甚至是一种物质,该物质称酶的底物(Substrate)

(3)酶容易失活,比一般催化剂要求的条件严格

(4)酶的催化能力受到严格的调节控制,如抑制剂、共价修饰、反馈调节、酶原激活、激素调剂等

(5)化学本质不同,酶是高分子物质,常带有辅酶、辅基

(6)酶促反应常表现出底物饱和性

酶的生物学意义:

(1)生命现象是由酶催化的多步反应的整合:营养素分子的分解;化学能的贮存和转换;从小分子前体合成生物大分子。

(2)酶是生物过程所必需的:在生理条件下无催化剂许多反应进行的太慢,不能适应生命的要求;由于细胞内环境的特殊,没有酶作为催化剂时许多生化反应不能进行

(2)酶的研究是理解生命过程的必由之路:遗传现象的基础,帮助我们理解生物个体差异的由来,遗传缺陷引起代谢紊乱的机制;生理病理过程的发生机理,疾病的发生与治疗;应用于生物乃至于非生物产业。

酶的化学组成:

(1)大多数是蛋白质(除小分子的有催化能力的RNA—核酶)

(2)一些酶的活性除肽链外不需要在酶的活性中心存在其他化学基团,称单纯酶

(3)另一些需要附加的非肽链成分的辅助因子(结合酶):如果辅助因子与酶疏松地结合,这种辅助因子称为辅酶;如果辅助因子与酶紧密地结合,这种辅助因子称为辅基。(4)许多酶可以结合调节因子或共价修饰:这些因子并非酶催化所必须,但可以调节酶活性;包括激素、第二信使、钙调蛋白等;共价修饰包括:磷酸化、糖基化等。

(5)许多酶可以由多个亚基构成:可以同聚蛋白,也可以是异聚蛋白;可以分为催化亚基和调节亚基。

酶活性的测定:

(1)酶活力与酶反应速度:

酶活力:指酶催化化学反应的能力,可以通过酶所催化的化学反应的速度来衡量。酶促反应

清华大学生物化学1本科测试题

I. 1: how many carbons does Arachidic acid have? (20 carbons) 2: how many double bonds does Arachidonic acid have? (4 double bonds) 3: list two advantages that fats have over sugars as stored fuels (more energy gram for gram; no hydration needed) 4: where inside the cells are most of the phospholipids degraded (lysosomes) 5: oligosaccharide head groups determine the blood type of an individual. How are they attached to the plasma membrane? (glycosphingolipids or lipids and surface proteins) 6: list at least one genetic disease that could result from abnormal accumulation of membrane lipids (Tay-Sachs, Sandhoff’s, Fabry’s, Gaucher’s, or Niemann-Pick diseases) 7: list the three main eicosanoids that produced from arachidonic acid (prostaglandins; thromboxanes; and leukotrienes). 8: list one NASID you know (aspirin, ibuprofen, or acetaminophen or meclofenamate) 9: list two fat-soluble vitamins (A, D, E, K) 10: which vitamin can be derived from beta-carotene (A). 11: which year was the fluid mosaic model proposed? (1972) 12: why the thickness of most biological membranes is thicker than 3nm, the standard thickness of lipid bilayer? ( due to association of proteins to the membrane and carbohydrates on the membrane) 13: Please define the transition temperature of the lipid bilayer (the temperature above which the paracrystalline solid changes to fluid) 14: If a membrane protein has its N-terminus exposed to the outside of the cell while its C-terminus resides in the cytosolic compartment, is it a type I transmembrane protein ? (yes). 15: How can you predict if a protein has a transmembrane domain? (hydropathy or hydropathy index, or hydropathy plot). 16: Name the two cell surface receptors that HIV use to enter cells (CCR5 and CD4). 17: For the Na+ K+ ATPase, how many Na+ and K+ can it move across the membrane for the hydrolysis of one ATP (2 K+ in, 3 Na+ out). 18: what drives F-type ATPases to synthesize ATP? (proton or proton gradients) 19: The acetylcholine receptor is a _____-gated channel (Ligand) 20: The neuronal Na+ channel is a _____-gated channel (voltage) II. D and H (3 points) The antiparallel orientation of complementary strands in duplex DNA was elegantly determined in 1960 by Arthur Kornberg by nearest-neighbor analysis. In this technique, DNA is synthesized by DNA polymerase I from one (alpha-32P)-labelled and three unlabelled deoxynucleoside triphosphates. The resulting product is then hydrolyzed by a Dnase that cleaves phosphodiester bonds on the 3’ sides of all deoxynucleotides. For example, in the labeled dATP reaction, ppp*A + pppC + pppG +pppT --? …pCpTp*ApCpCp*ApGp*Ap*ApTp… - ? …+Cp+Tp*+Ap+Cp+Cp*+Ap+Gp*+Ap*+Ap+TpT…

中科院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等考博

中科院发育所06年生物化学考博试题 1.试举5例说明绿色荧光蛋白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 2.真核生物逆转座子的结构功能和生物学意义? 3.一蛋白用SDS聚丙电泳分离后为一条带,请问,这个蛋白是否只有一种成分,如果还有其它成分如何分离,鉴定纯度 4.真核生物表达各水平上的调控机理 5.举两篇05年我国科学家发表的Cell Science Nature的文章,要国内通迅地址,要写出作者或单位,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 6.请在生化角度评价转基因食物的安全性 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2生物化学(博士) 注:请将试卷写在答题纸上;不用抄题,但要写请题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 一、名次解释:(20分) 二、以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为例说明细胞中的膜结构及其功能。(12分) 三、在研究位置基因的功能时往往采用推定的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功能的蛋白质的氨基酸序列比较来推断,你认为这种比较应采用什么原则?为什么?(12分) 四、真核基因在原核细胞中表达的蛋白质常常失去生物活性,为什么?举例说明。(12分) 五、简述信号肽的结构特点、功能和从蛋白质产物中切除的机理。(12分) 六、分子筛、离子交换和亲和层析是三种分离、醇化蛋白质的方法,你如何根据所要分离、纯化的蛋白质的性质选择使用。(12分) 七、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的基本原理是什么?如何用此方法检测样品中的抗原和抗体?(12分) 八、某一个蛋白,SDS凝胶电泳表明其分子量位于16900于37100标准带之间,当用巯基乙醇和碘乙酸处理该蛋白后经SDS凝胶电泳分析仍得到一条带,但分子量接近标准带13370处,请推断此蛋白质的结构?为什么第二次用前要加碘乙酸?(8分) 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0-2001生物化学(博士) 2000年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生物化学试题 1.酶蛋白的构象决定了酶对底物的专一性,请描述并图示酶与底物相互关系的几种学说。(20分) 2.什么是DNA的半保留复制和半不连续复制?如何证明?真核细胞与原核细胞的DNA复制有何不同?(20分) 3.概述可作为纯化依据的蛋白质性质及据此发展的方法。(20分) 4.简述酵解和发酵两个过程并说明两者的异同。(15分)

生物化学三大代谢重点总结

第八章生物氧化 1.生物氧化:物质在生物体内进行氧化称生物氧化,主要指糖、脂肪、蛋白质等在体内彻底分解时逐步释放能量,最终生成CO2 和 H2O的过程。 2.生物氧化中的主要氧化方式:加氧、脱氢、失电子 3.CO2的生成方式:体内有机酸脱羧 4.呼吸链:代谢物脱下的成对氢原子通过位于线粒体内膜上的多种酶和辅酶所催化的连锁反应逐步传递,最终与氧结合生成水,这一系列酶和辅酶称为呼吸链,又称电子传递链。 NADH →复合物I→ CoQ →复合物III →Cyt c →复合物IV →O 产2.5个ATP (2)琥珀酸氧化呼吸链:3-磷酸甘油穿梭 琥珀酸→复合物II→ CoQ →复合物III → Cyt c →复合物IV →O 产1.5个ATP 含血红素的辅基: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细胞色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5.细胞质NADH的氧化:胞液中NADH必须经一定转运机制进入线粒体,再经呼吸链进行氧化磷酸化。 转运机制 (1)3-磷酸甘油穿梭:主要存在于脑和骨骼肌的快肌,产生1.5个ATP (2)苹果酸-天冬氨酸穿梭:主要存在于肝、心和肾细胞;产生2.5个ATP 6.ATP的合成方式: (1)氧化磷酸化:是指在呼吸链电子传递过程中偶联ADP磷酸化,生成ATP,又称为偶联磷酸化。 偶联部位:复合体Ⅰ、III、IV (2)底物磷酸化:是底物分子内部能量重新分布,通过高能基团转移合成ATP。 磷/氧比:氧化磷酸化过程中每消耗1摩尔氧原子(0.5摩尔氧分子)所消耗磷酸的摩尔数或合成ATP的摩尔数。 7.磷酸肌酸作为肌肉中能量的一种贮存形式 第九章糖代谢 一、糖的生理功能:(1)氧化供能 (2)提供合成体内其它物质的原料 (3)作为机体组织细胞的组成成分 吸收速率最快的为-半乳糖 二、血糖

生物化学考题_血液

血液 一级要求单选题 1 血液中凝血因子化学本质属脂蛋白的有: 2 A III 因子D 钙离子凝血酶 原激活物是: B E V 因子 VIII 因子 C IV 因子 A A Xa-Ca2+-V D III-Ca2+-V B E IX-Ca2+-VII VII-Ca2+-V C VII-Ca2+-III A 3 维生素K 参予凝血过程的生化作用机理是: A 促进因子XII 活化 B 使因子II、VII、IX、X 分子中谷氨酸残基的γ-碳原子羧化 C 促进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D 促进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单体 E 促进因子III 释放 B 4 缺乏维生K 时,血浆中凝血因子发生下列那种异常改变: A 凝血酶原的结构异常 B XIa 因子减少 C I 因子减少 D XII 因子增加 E 血Ca2+降低 A 5 凝血因子VIII 在凝血过程中的作用是 A 水解因子X B 反应加速剂 C 抑制因子X 的抗活化物 D 与纤维蛋白原结合 E 促进因子III 释放 B 6 纤维蛋白原是一种纤维状蛋白,它的分子结构特点是: A 三条多肽链聚合体 B 三对多肽链聚合体 C 二条多肽链 D 单链 E 单链与辅基构成B 7 当纤维蛋白原被凝血酶水解后,其所带电荷发生下列那种改变: A 负电荷增加 B 负电荷减少 C 正电荷增加 D 正电荷减少 E 正、负电荷都增加B 8 2,3—DPG降低Hb对O2的亲和力是由于: A 2,3—DPG 与Hb 的两条β链成盐键 B 2,3—DPG 与Hb 的两条α链成盐键 C 2,3—DPG 与Hb 的任意一条链成盐键 D 2,3—DPG 使脱氧HB 对称中心的空穴变小 E 2,3—DPG 使脱氧Hb 分子稳定于R 态构象 A 9 在体内,纤维蛋白形成后,被哪种酶水解? A 凝血酶 B 脂蛋白脂肪酶 C 磷酸酶 D 纤溶酶 E 蛋白激酶 D 10 合成血红素原料主要是 A Fe3++甘氨酸+琥珀酸 B 乙酰CoA C 琥珀酰CoA+甘氨酸+Fe2+ D 琥珀酸+甘氨酸+Fe2+

无机化学和分析化学习题

《无机与分析化学》综合练习题及答案 (本综合练习题及答案与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张凤、王耀勇、余德润主编的 《无机与分析化学》教材配套使用) 《无机与分析化学》综合练习题 一、选择题 1.与难挥发非电解质稀溶液的蒸气压降低、沸点升高、凝固点下降有关的因素为()。 A. 溶质的本性 B. 溶液中溶质的粒子数 C. 剂的体积 D. 溶液的体积 2. 高原地区水的沸点一般( )。 A. 等于100℃ B. 高于100℃ C. 低于100℃ D. 无法确定 3. 在常压下,海水的沸点一般( )。 A. 等于100℃ B. 高于100℃ C. 低于100℃ D. 无法确定 4. 在常压下,海水的凝固点一般( )。 A. 等于0℃ B. 高于0℃ C. 低于0℃ D. 无法确定 5. 溶液的凝固点总是( )纯溶剂的凝固点。 A. 等于 B.高于 C.低于 D. 无法确定 6. 静脉注射时,注射液应与血液是( )。 A. 等渗溶液 B.高渗溶液 C. 低渗溶液 D. 无法确定 7. 常量分析的称量一般在( )。 A. 0.1g以上 B. 10g以上 C. 0.01~0.001g D. 1~10g 8. 确定样品中各组分的相对含量属于()。 A. 定性分析 B. 定量分析 C. 结构分析 D. 滴定分析 9.对微量成分进行分析一般采用()。 A. 滴定分析 B. 重量分析 C. 气体分析 D. 仪器分析 10.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方法误差属于系统误差 B. 系统误差呈正态分布 C. 系统误差具有重现性 D. 系统误差包括操作误差 11.下列()种情况可引起系统误差。 A. 天平零点突然有变动 B. 看错滴定管读数 C. 加错试剂 D. 使用的蒸馏水不纯

生物奥赛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练习题带答案与解析

细胞生物学及生物化学练习题 1.下列细胞器,光学显微镜下能看到的是( )。 A.核糖体 B.内质网 C.叶绿体 D.A、B、C都不是 2.将小麦种子浸在红墨水中10 min,然后取出。将种子洗净纵向剖开,发现胚白色,而胚乳红色。这说明( )。 A.胚成活、胚乳失去活性 B.胚、胚乳都成活 C.胚死亡、胚乳成活 D.不能判断是否成活 3.生物膜的脂类分子是靠什么键聚集在一起形成磷脂双分子层结构的( )。. A.氢键 B.二硫键 C.疏水键 D.离子键 4.下列关于动物细胞膜上Na+-K+泵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具有ATP酶的活性 B.消耗1分子ATP向胞外泵出2钠离子,向胞内泵入2个钾离子 C.消耗1分子ATP向胞外泵出3个钠离子,向胞内泵入2个钾离子 D. Na+-K+泵在动物细胞膜上可形成离子通道,钠离子和钾离子可选择性地透过 5.线粒体内膜上具有什么酶系统( ) 。 A.糖酵解 B.过氧化氢 C.三羧酸循环 D.电子传递链 6.肝细胞的解毒作用主要是通过什么结构中的氧化酶系进行的()。 A.线粒体 B.叶绿体 C.细胞质膜 D.光面内质网 7.下列对溶酶体功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分解消化来自细胞外的物质 B.溶解细胞内由于生理或病理原因破损的细胞器 C.自身膜破裂,导致细胞自溶而死亡 D.使毒性物质失活 8.下列哪一类动物细胞中高尔基体最为丰富( )。 A.随意肌细胞 B.腺细胞 C.红细胞 D.白细胞 9.真核细胞细胞质中的核糖体( )。 A.与细菌的核糖体大小、组成相同 B.较细菌的核糖体大,但组成相似 C.较细菌的核糖体小,组成不同 D.与细菌的核糖体大小相同,但组成完全不同 10. (2007年全国联赛题)在真核细胞中具有半自主性的细胞器为( )。 A.高尔基体 B.内质网 C.线粒体 D.质体 E.溶酶体 11.(2007年全国联赛题)巴氏小体是( )。 A.端粒 B.凝集的X染色体 C.随体 D.巨大染色体 12.端粒的作用是()。 A.它们保护染色体使其免于核酸酶的降解 B.它们能防止染色体之间的末端融合 C.它们是细胞分裂“计时器” D.以上都正确 13.下列四对名词中,哪一对的表述是合适的( )。 A.叶绿体—贮藏酶 B.过氧化(酶)体—细胞中的转运作用 C.核仁—核糖体亚基的组装部位 D.溶酶体—细胞 中的发电站 14.(2007年全国联赛题)减数分裂时,等位基因的DNA片段的交换和重组通常发生在( )。 A.偶线期 B.粗线期 C.双线期 D.终变期 15.机体中寿命最长的细胞是( )。 A.红细胞 B.神经细胞 C.表皮细胞 D.上皮细胞 16.动物细胞间信息的传递主要是通过( )。 A.紧密连接 B.间隙连接 C.桥粒 D.胞间连丝 17.以下哪项不属于第二信使( )。 A, cAMP B. cGMP C. Ach D. DG 18.用某种影响细胞骨架的药水处理体外培养的细胞,群体中出现双核细胞,最可能的原因是( )。 A.微丝被破坏 B.微管被破坏 C.染色体畸变 D.细胞发生融合

15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细胞信息转导

细胞信息转导 一、选择题 ( 一 )A 型题 1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细胞间信息分子 A .胰岛素 B . CO C .乙酰胆碱 D .葡萄糖 E . NO 2 .通过核内受体发挥作用的激素是 A .乙酰胆碱 B .肾上腺素 C .甲状腺素 D . NO E .表皮生长因子 3 .下列哪种物质不是第二信使 A . cAMP B . cGMP C . IP 3 D . DAG E . cUMP 4 .膜受体的化学性质多为 A .糖蛋白 B .胆固醇 C .磷脂 D .酶 E .脂蛋白 5 .下列哪种转导途径需要单跨膜受体 A . cAMP - 蛋白激酶通路 B . cAMP - 蛋白激酶通路 C .酪氨酸蛋白激酶体系 D . Ca 2+ - 依赖性蛋白激酶途径 E .细胞膜上 Ca 2+ 通道开放 6 .活化 G 蛋白的核苷酸是 A . GTP B . CTP C . UTP D . ATP E . TTP 7 .生成 NO 的底物分子是 A .甘氨酸 B .酪氨酸 C .精氨酸 D .甲硫氨酸 E .胍氨酸 8 .催化 PIP 2 水解为 IP 3 的酶是 A .磷脂酶 A B .磷脂酶 A 2 C .磷脂酶 C D . PKA E . PKC 9 .第二信使 DAG 的来源是由 A . PIP 2 水解生成 B .甘油三脂水解而成 C .卵磷脂水解产生 D .在体内合成 E .胆固醇转化而来的 10 . IP 3 受体位于 A 、细胞膜 B 、核膜 C 、内质网 D 、线粒体内膜 E 、溶酶体 11 . IP 3 与内质网上受体结合后可使胞浆内 A . Ca 2+ 浓度升高 B . Na 2+ 浓度升高 C . cAMP 浓度升高 D . cGMP 浓度下降 E . Ca 2+ 浓度下降 12 .激活的 G 蛋白直接影响下列哪种酶的活性 A .磷脂酶 A B .蛋白激酶 A C .磷脂酶 C D .蛋白激酶 C E .蛋白激酶 G 13 .关于激素,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都由特殊分化的内分泌腺分泌 B .激素与受体结合是可逆的 C .与相应的受体共价结合,所以亲和力高 D .激素仅作用于细胞膜表面 E .激素作用的强弱与其浓度成正比 14 . 1 , 4 , 5 - 三磷酸肌醇作用是 A .细胞膜组成成 B .可直接激活 PK C C .是细胞内第二信使 D .是肌醇的活化形式 E .在细胞内功能 15 .酪氨酸蛋白激酶的作用是 A .分解受体中的酪氨 B .使蛋白质中大多数酪氨酸磷酸化 C .使各种含有酪氨酸的蛋白质活化 D .使蛋白质结合酪氨酸

第十一章 糖类代谢--王镜岩《生物化学》第三版笔记(完美打印版)

第十一章糖类代谢 第一节概述 一、特点 糖代谢可分为分解与合成两方面,前者包括酵解与三羧酸循环,后者包括糖的异生、糖原与结构多糖的合成等,中间代谢还有磷酸戊糖途径、糖醛酸途径等。 糖代谢受神经、激素和酶的调节。同一生物体内的不同组织,其代谢情况有很大差异。脑组织始终以同一速度分解糖,心肌和骨骼肌在正常情况下降解速度较低,但当心肌缺氧和骨骼肌痉挛时可达到很高的速度。葡萄糖的合成主要在肝脏进行。不同组织的糖代谢情况反映了它们的不同功能。 二、糖的消化和吸收 (一)消化 淀粉是动物的主要糖类来源,直链淀粉由300-400个葡萄糖构成,支链淀粉由上千个葡萄糖构成,每24-30个残基中有一个分支。糖类只有消化成单糖以后才能被吸收。 主要的酶有以下几种: 1.α-淀粉酶哺乳动物的消化道中较多,是内切酶,随机水解链内α1,4糖苷键,产生α-构型的还原末端。产物主要是糊精及少量麦芽糖、葡萄糖。最适底物是含5个葡萄糖的寡糖。 2.β-淀粉酶在豆、麦种子中含量较多。是外切酶,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放出β-麦芽糖。水解到分支点则停止,支链淀粉只能水解50%。 3.葡萄糖淀粉酶存在于微生物及哺乳动物消化道内,作用于非还原端,水解α-1,4糖苷键,放出β-葡萄糖。可水解α-1,6键,但速度慢。链长大于5时速度快。 4.其他α-葡萄糖苷酶水解蔗糖,β-半乳糖苷酶水解乳糖。 二、吸收 D-葡萄糖、半乳糖和果糖可被小肠粘膜上皮细胞吸收,不能消化的二糖、寡糖及多糖不能吸收,由肠细菌分解,以CO2、甲烷、酸及H2形式放出或参加代谢。 三、转运 1.主动转运小肠上皮细胞有协助扩散系统,通过一种载体将葡萄糖(或半乳糖)与钠离子转运进入细胞。此过程由离子梯度提供能量,离子梯度则由Na-K-ATP酶维持。细菌中有些糖与氢离子协同转运,如乳糖。另一种是基团运送,如大肠杆菌先将葡萄糖磷酸化再转运,由磷酸烯醇式丙酮酸供能。果糖通过一种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转运。需要钠的转运可被根皮苷抑制,不需要钠的易化扩散被细胞松驰素抑制。 2.葡萄糖进入红细胞、肌肉和脂肪组织是通过被动转运。其膜上有专一受体。红细胞受体可转运多种D-糖,葡萄糖的Km最小,L型不转运。此受体是蛋白质,其转运速度决定肌肉和脂肪组织利用葡萄糖的速度。心肌缺氧和肌肉做工时转运加速,胰岛素也可促进转运,可能是通过改变膜结构。 第二节糖酵解 一、定义 1.酵解是酶将葡萄糖降解成丙酮酸并生成ATP的过程。它是动植物及微生物细胞中葡萄糖分解产生能量的共同代谢途径。有氧时丙酮酸进入线粒体,经三羧酸循环彻底氧化生成CO2和水,酵解生成的NADH则经呼吸链氧化产生ATP和水。缺氧时NADH把丙酮酸还原生成乳酸。 2.发酵也是葡萄糖或有机物降解产生ATP的过程,其中有机物既是电子供体,又是电子受体。根据产物不同,可分为乙醇发酵、乳酸发酵、乙酸、丙酸、丙酮、丁醇、丁酸、琥珀酸、丁二醇等。 二、途径 共10步,前5步是准备阶段,葡萄糖分解为三碳糖,消耗2分子ATP;后5步是放能阶段,

清华大学2006年生物化学科目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清华大学2006年生物化学科目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初试试题 一、选择题 1.用阳离子交换树脂分离下述氨基酸时用PH递增的洗脱液淋洗,最后被洗脱下来的是: () A.谷氨酸 B.丙氨酸 C.苏氨酸 D.缬氨酸 2.关于蛋白质的a-螺旋结构的叙述正确的是:() A属于蛋白质的三级结构B多为右手a-螺旋,3.6个氨基酸残基升高一圈 C二硫键起稳定作用D盐键起稳定作用E以上多不对 3.肝脏不能氧化酮体是由于缺乏:() A酰基-COA合成酶B b-羟酰-CoA-脱氢酶C硫解酶D酮酰-CoA转移酶 4.人体缺乏维生素B12容易引起() A 唇裂B脚气病C 坏血病D恶性贫血E佝偻病 5.酪氨酸tRNA的反密码子5’-GUA-3’,它能辨认的mRNA的相应密码子是() A.GUA B。AUG C。UAC D。GTA E。TAC 6.下列几种不同碱基组成比例的DNA分子,下列那种DNA分子Tm值最高() A. A+T=0.15 B.A+T=0.8 C.G+C=0.4 D.G+C=0.25 E.G+C=0.35 7列那种氨基酸可作一碳单位的供体( ) A.PR0 B.SER C.GLU D.THR E.TYR 8.下列双糖中具有还原性的是( ) A.麦芽糖B。纤维二糖 C.蔗糖. D.乳糖 9.采用发酵法生产14C标记的CO2 ,14C应该标记在葡萄糖什么部位才能最经济有效地保证产生的CO2含14C标记( ) A.标记C-1和C-6 B. 标记C-2和C-5 C. 标记C-3和C-4 D.标记所有碳原子 10.下列哪一种维生素是辅酶A的前体( ) A.核黄素 B.泛酸 C.硫胺素 D.钴胺素 E.吡哆胺 11.下列对光合作用叙述正桮的是( ) A.儉反应与H2O嚄光解反应懠关. B.C4植物不含CA

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三者联系与区别

一、生物化学、化学生物学、分子生物学,三者联系与区别 欧洲化学生物学的一个专门刊名为ChemBioChem刊物,这部刊物在我所阅读的文献中被反复提及,我查到该文献的两位主编分别是Jean-Marie Lehn教授和Alan R. Fersht教授,他们在诠释刊物的宗旨[1]时指出:ChemBioChem意指化学生物学和生物化学,其使命是涵盖从复杂的碳水化合物、多肽蛋白质到DNA/RNA,从组合化学、组合生物学到信号传导,从催化抗体到蛋白质折叠,从生物信息学和结构生物学到药物设计,这一范围宽广而欣欣向荣的学科领域。既然化学生物学涵盖面这么广泛,它到底和其它学科之间怎么区分呢? 想到拿这个题目出来介绍是因为这是我在第一节课课堂讨论中的内容,我们小组所参考的文献主要是关于对化学生物学这门学科的认识,化学生物学的分析手段以及一些新的研究进展,比如药物开发和寻找药物靶点。当时课堂上对于题目中三者展开过热烈讨论,作为新兴学科的化学生物学,研究的是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问题的学科,它如何从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中分别出来,这也是我自己最开始产生过矛盾的问题,这里我结合所查阅的文献谈一下自己的理解。 1.1 生物化学(Biological Chemistry)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命物质的化学组成、结构、化学现象及生命过程中各种化学变化的生物学分支学科[1]。根据一些生物化学的书我归纳了一下,其研究的基本内容包括对生物体的化学组成的鉴定,对

新陈代谢与代谢调节控制,生物大分子的结构与功能测定,以及研究酶催化,生物膜和生物力学,激素与维生素,生命的起源与进化。 生物化学对其他各门生物学科的深刻影响首先反映在与其关系比较密切的细胞学、微生物学、遗传学、生理学等领域。通过对生物高分子结构与功能进行的深入研究,揭示了生物体物质代谢、能量转换、遗传信息传递、光合作用、神经传导、肌肉收缩、激素作用、免疫和细胞间通讯等许多奥秘,使人们对生命本质的认识跃进到一个崭新的阶段。(摘自https://www.360docs.net/doc/2415221886.html,/view/253496.htm) 1.2 化学生物学(Chemical Biology) 化学生物学是使用小分子作为工具解决生物学的问题或通过干扰/调节正常过程了解蛋白质的功能[1]。曾看到过一篇关于介绍化学生物学的奠基人Schreiber的文章,他曾经指出:“化学生物学是对分子生物学的有力补充,分子生物学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来改变生物分子如蛋白质和核酸的功能;而化学生物学是采用化学的手段,如运用小分子或人工设计合成的分子作为配体来直接改变生物分子的功能[2]。” 化学生物学是近年来出现的新兴研究领域,它融合了化学、生物学、物理学、信息科学等多个相关学科的理论、技术和研究方法,是一个有活力、有应用前景的新学科。它主要研究的内容包括[3]:1化学遗传学—采用小分子活性化合物作为探针,探索和调控细胞过程 (1)基因表达的小分子调控

(高考生物)生物化学A(B

(生物科技行业)生物化学 A(B

《生物化学A》(BiochemistryA)科目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766 适合专业: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微生物与生化药学、食品科学 课程性质和任务: 生物化学是研究生物体内化学物质(包括生物大分子)的性质及其代谢调控的一门基础学科,研究的内容涉及糖类、脂类、蛋白质、酶、核酸、激素,以及与生物氧化相关的糖、脂、蛋白质、核酸生物合成与代谢调控有关的基础知识。主要任务是学习糖类、脂类、蛋白质、核酸、酶等各种生物物质的结构、性质以及这些生物物质在生物体内的代谢过程等特性,为进一步深造奠定基础。 主要内容和基本要求: 0.绪论 掌握生物化学的涵义; 熟悉生物化学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了解生物化学的现状和进展。 1.糖类 掌握重要的单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和核糖)的结构和性质; 熟悉几种重要的双糖(蔗糖、麦芽糖和乳糖)的结构和性质; 了解多糖(同多糖和杂多糖)的种类。 2.脂质 掌握必需脂肪酸的概念和种类; 熟悉磷脂、糖脂、胆固醇的结构和功能; 了解脂质的提取、分离与分析。 3.蛋白质

掌握蛋白质的基本结构单位——氨基酸的结构和性质; 掌握蛋白质的化学结构(一、二、三、四级结构)和蛋白质的理化性质;熟悉蛋白质一级结构的测定方法和蛋白质的分离提纯原理; 理解蛋白质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了解蛋白质折叠和结构预测,以及亚基缔合和四级结构的相关知识。4.酶 掌握酶的结构与功能和酶反应动力学机理; 熟悉酶的组成、分类、命名、酶活力测定和酶的提取和纯化过程; 了解调节酶、同工酶、诱导酶、抗体酶和固定化酶及其应用。 5.核酸 掌握核酸和核苷酸的理化性质; 熟悉核酸的化学组成及其化学结构; 了解核酸的发现、研究简史和方法。 6.抗生素 熟悉一些重要的抗生素的化学和医疗特性; 理解抗生素的抗菌作用机理; 了解抗生素的应用。 7.激素 掌握激素的化学本质和作用机理; 熟悉几类重要激素(氨基酸衍生物类、多肽类和固醇类等)的作用; 了解植物激素和昆虫激素的种类和功能。 8.生物膜与物质运输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无机化学基本知识图文稿

无机及分析化学习题无机化学基本知识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第一章无机化学基本知识 (一)填空题 中,决定原子轨道形状的是______,觉得原 1.在4个量子数n,l,m,m s 子轨道在空间伸展方向的是______。 2.我国化学家提出能及的相对高低与主量子数n和角量子数l的关系是______,其值越大,轨道能量越高。 3.核外电子排布遵循的三个原则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散系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的体系。NaCl、碘酒和泥浆都是分散系,他们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 5.与溶液溶质的性质无关,仅取决于____________的性质成为稀溶液的依数性,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丁达尔效应能够证明溶胶具有________性质,其动力学性质可以有________实验证明,电泳和电渗实验证明溶胶具有________性质。 7.常压下,海水的沸点________100℃.(填<,>,=) 8.人类不能饮用海水,吃冰激凌不如喝水解渴,以及海生生物不能在淡水中生存等现象都是与溶液的依数性之一________密切相关。 9.在寒冷的冬天施工是,常在混凝土中添加外加剂如CaCl、NaCl防冻,依据的化学原理为________________。 10.溶液产生渗透现象应具备的条件是_______和_______。 11.溶胶具有聚结稳定性的原因是有二,一是__________;二是 __________。 12.胶粒带电的原因有二,一是_______带电;二是_______带电。

中科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真题

中科院生物化学和细胞生物学真题(考博) 作者:林自力 中科院动物所2000年细胞生物学(博士) 一、解释题(每题3分,共30分) 1、周期细胞 2、pcr技术 3、mpf 4、通讯连接 5、细胞分化 6、溶酶体 7、信号肽 8、整合素 9、基因组 10、巨大染色体 二、有丝分裂及其调控(有丝分裂的过程、变异及其调控)(18分) 三、以哺乳动物精子和卵子发生为例。简述减数分裂。(17分) 四、线粒体基因组与细胞核基因组两套遗传装置的相互作用关系。(18分) 五、图解某些细胞调节系统对细胞骨架系统的调节,并加以简述(17分) 中科院动物所2002年细胞生物学(博士) 名词解释(每题3分,共36分) 1、细胞周期 2、细胞分化 3、干细胞 4、细胞外基质 5、上皮 6、信号传导 7、转染 8、端粒 9、免疫球蛋白 10、细胞骨架 11、内质网 12、反意义rna 问答题(以下5题任选4题,每题16分,共64分) 1、试述细胞膜的化学组成 2、试述线粒体的遗传学……半自主性 3、以图解叙述细胞的有丝分裂及其调控 4、试述哺乳动物的受精作用和哺乳动物克隆的不同点 5、试述造血干细胞的分化 中科院动物所2003年细胞生物学(博士) 一、名词解释(3ⅹ10) 1、原癌基因 2、信号肽 3、细胞周期

4、高尔基体 5、干扰rna 6、免疫印迹 7、干细胞 8、突触 9、细胞骨架 10、端粒 二:综述题 1、简述生物膜的分子和结构基础,核膜在细胞周期中的变化规律。分析核孔复合体在物质转运的结构基础(15分) 2、简述线粒体内氧自由基产生的分子机制及其线粒体在细胞凋亡调节中的作用(15分) 3、简述免疫细胞发育过程和t细胞检测标准,分析艾滋病毒感染细胞的途径(10分) 4、简述神经细胞突触细胞传递的结构基础和信号传导分子机制(15分) 5、利用真核基因表达调控的原理,阐述利用体细胞进行动物克隆的分子基础核生物学意义。谈谈您对克隆人的看法(15分)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神经生物学(博士)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神经生物学(博士)no.1 1、检测受体mrna水平改变的方法有那些,简述其原理? 2、检测受体蛋白水平改变的方法有那些,简述其原理? 3、列举常见ca2+通道及其主要特征? 4、说明判断受体的五个特征? 5、说明ltp,及其与学习记忆的关联性? 6、说明中枢神经系统发育的主要特征? 7、说明谷氨酸受体的分型特征及其效应? 8、列举常见递质转运体及其特征? (上述为8选5做)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2年神经生物学(博士)no.2 1、简述受体-信号转导通路途径(含胞内、胞外情况)? 2、有那些方法可证明某蛋白是蛋白激酶底物? 3、名词解释:ltp、apoptosis、cloning、epsp、rt-pcr、patch-clamp、cdna文库、plasmid 4、简述动作电位产生机理? 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2001年神经生理学(博士) 1、简述斑片箝的原理、用途。 2、简述膜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机制。 3、简述ca++通道在神经元信息传递中的作用,ca++通道的类型。 4、什么叫ltp、ltd?它们的机制是什么? 5、何谓脊休克?叙述脊反射类型及通路。 6、简述视网膜组成以及视网膜视觉信息加工机制。 7、简述神经生长因子类型及作用 中科院发育遗传所2002生物化学(博士) 注:请将试卷写在答题纸上;不用抄题,但要写请题号;草稿纸上答题无效。一、名次解释:(20分) 二、以动物细胞或植物细胞为例说明细胞中的膜结构及其功能。(12分) 三、在研究位置基因的功能时往往采用推定的该基因所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与已知功能的蛋白

16 生物化学习题与解析--血液的生物化学

血液的生物化学 一、选择题 (一) A 型题 1 .人体的血液总量占体重的 A . 5% B . 8% C . 55% D . 60% E . 77% 2 .血液的 pH 平均为 A . 7.30 B . 7.40 C . 7.50 D . 7.60 E . 7.70 3 .在 pH8.6 的缓冲液中,进行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泳动最快的是 A .α 1 - 球蛋白 B .α 2 - 球蛋白 C .β- 球蛋白 D .γ- 球蛋白 E .清蛋白 4 .浆细胞合成的蛋白质是 A .清蛋白 B .纤维蛋白原 C .纤维粘连蛋白 D .γ球蛋白 E .凝血酶原 5 .血浆清蛋白的功能不包括 A .营养作用 B .缓冲作用 C .运输作用 D .免疫功能 E .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 6 .在血浆内含有的下列物质中,肝脏不能合成的是 A .清蛋白 B .γ- 球蛋白 C .凝血酶原 D .纤维粘连蛋白 E .纤维蛋白原 7 .绝大多数血浆蛋白质的合成场所是 A .肾脏 B .骨髓 C .肝脏 D .肌肉 E .脾脏 8 .唯一不存在于正常人血浆中的凝血因子是 A .因子Ⅲ B .纤维蛋白原 C .因子Ⅻ D .因子Ⅷ E .因子Ⅳ 9 .水解凝血酶原生成凝血酶的是 A .因子 Xa B . Ca 2+ -PL 复合物 C .因子 Va D . Ca 2+ E .( Xa-Ca 2+ -Va ) PL 10 .不是糖蛋白的凝血因子是 A .凝血因子Ⅲ与Ⅳ B .凝血因子Ⅱ C .凝血因子Ⅶ D .凝血因子Ⅸ E .凝血因子Ⅹ 11 .凝血因子ⅩⅢ a 的功能是 A .活化因子 V B .催化因子 III 释放 C .催化纤维蛋白共价交联 D .催化凝血酶原激活物的形成 E .促进因子 X 的活化 12 .凝血因子Ⅱ 、 VII 、 IX 、 X 均由肝合成,合成过程中依赖的维生素是 A . Vit PP B . Vit B 1 C . Vit B 6 D . Vit B 2 E . Vit K 13 .催化纤维蛋白原生成纤维蛋白的物质是 A .凝血酶 B .凝血因子 III C . Ca 2+ D .凝血因子 V E .凝血因子 Xa 14 .在体内,水解纤维蛋白的酶是 A .蛋白激酶 B .磷酸酶 C .凝血酶 D .纤溶酶 E .尿激酶 15 .成熟红细胞的主要能量来源是 A .糖的有氧氧化 B .糖酵解 C .磷酸戊糖途径 D . 2 , 3-BPG 支路 E .脂肪酸β氧化 16 .红细胞中糖酵解中间产物浓度最高的是 A . 2- 磷酸甘油酸 B . 3- 磷酸甘油酸 C . 2 , 3- 二磷酸甘油酸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完整版

生物化学名词解释完全版 第一章 1,氨基酸(amino acid ):是含有一个碱性氨基和一个酸性羧基的有机化合物,氨基一般连在 a -碳上。 2, 必需氨基酸(esse ntial ami 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赖氨酸,苏氨酸等)自己不能合成,需 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3,非必需氨基酸(non esse ntial ami no acid):指人(或其它脊椎动物)自己能由简单的前体合成不需要从食物中获得的氨基酸。 4,等电点(pI,isoelectric point ):使分子处于兼性分子状态,在电场中不迁移(分子的静电荷为零)的pH 值。 5,茚三酮反应(ninhydrin reaction ):在加热条件下,氨基酸或肽与茚三酮反应生成紫色(与脯氨酸反应生成黄色)化合物的反应。 6,肽键(peptide bond):一个氨基酸的羧基与另一个的氨基的氨基缩合,除去一分子水形成的酰氨键。 7,肽(peptide):两个或两个以上氨基通过肽键共价连接形成的聚合物。8,蛋白质一级结构(primary structure )指蛋白质中共价连接的氨基酸残基的排列顺序。 9,层析(chromatography):按照在移动相和固定相(可以是气体或液体)之间的分配比例将混合成分分 开的技术。 10,离子交换层析(ion-exchange column )使用带有固定的带电基团的聚合树脂或凝胶层析柱 11, 透析(dialysis):通过小分子经过半透膜扩散到水(或缓冲液)的原理,将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分开的一种分离纯化技术。 12,凝胶过滤层析(gel filtration chromatography ):也叫做分子排阻层析。一种利用带孔凝胶珠作基质,按照分子大小分离蛋白质或其它分子混合物的层析技术。 13,亲合层析(affinity chromatograph):利用共价连接有特异配体的层析介质,分离蛋白质混合物中能特异结合配体的目的蛋白质或其它分子的层析技术。 14,高压液相层析(HPLC):使用颗粒极细的介质,在高压下分离蛋白质或其他分子混合物的层析技术。 15,凝胶电泳(gel electrophoresis ):以凝胶为介质,在电场作用下分离蛋白质或核酸的分离纯化技术。 16,SDS-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在去污剂十二烷基硫酸钠存在下的聚丙烯酰氨凝胶电泳。SDS-PAGE 只是按照分子的大小,而不是根据分子所带的电荷大小分离的。 17,等电聚胶电泳(IFE):利用一种特殊的缓冲液(两性电解质)在聚丙烯酰氨凝胶制造一个pH梯度,电泳时,每种蛋白质迁移到它的等电点(pl)处,即梯度足的某一pH时,就不再带有净的正或负电荷了。 18,双向电泳(two-dimensional electrophorese):等电聚胶电泳和SDS-PAGE的组合,即先进行等电聚胶 电泳(按照pI)分离,然后再进行SDS-PAGE (按照分子大小分离)。经染色得到的电泳图是二维分布的蛋白质图。 19,Edman 降解(Edman degradation ):从多肽链游离的N 末端测定氨基酸残基的序列的过程。N 末端氨基酸残基被苯异硫氰酸酯修饰,然后从多肽链上切下修饰的残基,再经层析鉴定,余下的多肽链(少了一个残基)被回收再进行下一轮降解循环。 20,同源蛋白质(homologous protein ):来自不同种类生物的序列和功能类似的蛋白质,例如血红蛋白。

中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复习规划+考试大纲

中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 课程大纲 课程总述 中南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研有以下四门课程:英语一(100分),政治(100分),731生物学综合(150分),811细胞生物学(150分)。本课程负责731/811两门专业课。 根据协议,一共43小时,每节课60分钟,共43小时。 731生物学综合:23小时 811细胞生物学:20小时 整个课程体系 1、基础班 2、强化班 3、冲刺班 基础班:主要讲解基础知识,帮助考生打扎实基础,理解基础知识点,有利于应付小题考点。强化班:在基础班的学习上,总结真题考点,大纲考点,突击考试重点,讲解考研专业课真题。 冲刺班:重在进一步搞清楚真题考点,通过模拟题的训练,熟悉考题风格,以及答题技巧。 (1)731《生物综合》考试大纲-------考卷结构 细胞生物学约30% 动物的形态与功能约20% 遗传与变异约30% 生物进化与多样性约10%

生态学与动物行为约10% (2)参考书目 陈阅增《普通生物学》,主编吴相钰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第三版 《细胞生物学》,主编刘艳平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8年第一版 (一)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细胞的基本概念、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基本知识概要。 (二)细胞膜、跨膜运输与信号传递 细胞膜的基本结构,跨膜运输的主要方式及基本过程,信号传递的类型及其作用机制。 (三)细胞质基质与内膜系统 细胞质基质基本知识,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的基本结构以及功能,溶酶体与过氧化物酶体的结构特点以及功能,信号假说与蛋白质分选信号,蛋白质分选的基本途径与类型,膜泡运输。 (四)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 线粒体的结构与功能,线粒体的半自主性。 (五)细胞核与染色体 核被膜基本知识,核孔复合体的结构模型及功能,染色体的概念及其化学组成,核小体,染色体的形态结构,核仁的基本知识。 (六)核糖体 核糖体的结构成分及其功能,多聚核糖体与蛋白质的合成。 (七)细胞骨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