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少年卫生学在学校常见病预防中的重要性分析

儿童少年卫生学在学校常见病预防中的重要性分析
儿童少年卫生学在学校常见病预防中的重要性分析

儿童少年卫生学在学校常见病预防中的重要性分析

【摘要】目的:分析在学校开设儿童少年卫生学对常见病的预防作用及重要性。方法:将2016年9月-2017年6月本县开设儿童少年卫生学的6600名中小学学生分为观察组,将2015年12月-2016年8月本县未开设儿童少年卫生学的6500名中小学学生分为对照组,记录两组常见病检出率,分析儿童少年卫生学对学校常见病的预防作用。结果:对照组检出常见疾病(31.05%)明显比观察组高(19.48%),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学校开设儿童少年卫生学能提高学生对卫生常识的重视,有效降低常见病发生率,促进中小学生健康成长,值得在中学、小学大力推广。

【关键词】学校;儿童少年卫生学;重要性;常见病预防

Abstract Objective:To analysis the preventive effects and importance of children and juvenile hygienics for common diseases in school.Methods 6600 case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 who set up children and juvenile hygienics in our district from Sep 2016 to June 2017 were divided into the observation group. 6500 cases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in our district from Dec 2015 to Augf2016 who did not

have children and juvenile hygienics were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recorded the common diseases rate of the two groups,analysis the preventive effects of children and juvenile hygienics for common diseases in school.Results The common diseases detection rate of the control group (31.05%)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19.48%),it h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 < 0.05). Conclusion Children and juvenile hygienics setted up in schools can improve students' attention to health knowledge,it’s effectively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common diseases,and promote healthy growth of primary and middle school students,It is worth promoting in middle school and popularizing primary school.

Key words:School;Children and juvenile hygienics;importance;Prevention of common diseases

【中图分类号】R19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2-3783(2018)01-03-0-01

学校是疾病传播的高发地区,人群密集,很容易造成中小学学生免疫力低下,多发龋齿、营养不良、沙眼、近视等疾病,不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1]。所以,在中小学校开展常见病预防工作,有效提高学校及学生对卫生知识的重视,对降低学校常见病、多发病、易发病的发生率,切实保证在校

中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众所周知,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一门实用性较强的预防医学学科,通过研究教育、环境、教养与青少年成长关系,进一步促进儿童少年的身心健康发展。为此,本文就儿童少年卫生学对中小学校常见病预防作用进行探讨。内容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观察组为2016年9月-2017年6月本县城开设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的6600名中小学学生,其中男生3006名,女生3594名,年龄6-16岁,平均(10.7±2.0)岁;对照组为2015年12月-2016年8月本县未开设儿童少年卫生学教学的6500名中小学学生,其中男生2990名,女生3510名,年龄6-15岁,平均(10.5±1.9)岁。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常规疾病预防工作,根据卫生防疫机构要求开展疾病预防工作。

观察组在教育过程中开设儿童少年卫生学教育,对中小学常见病列入教学内容,每周花一课时时间为学生讲解儿童青少年常见疾病、发病机制、临床表现、防治方法等相关知识,通过向学生提问、播放视频等形式提高学生对常见病知识知晓率。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少吃零食、勤洗手,有不?m 症状时及时告知老师,及时控制疾病。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0处理,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组间对比经x?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检出常见疾病例,占31.05%;观察组检出常见疾病例,占19.48%;观察组常见病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 3 讨论

学校人口密集,青少年众多。中小学生的机体功能发育不完善,他们年龄小、免疫力低,是疾病高发、易发人群。儿童少年卫生学是一门专门研究影响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相关影响因素的专业学科,研究对象主要为中小学生,是预防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2]。旨在通过改善外界环境,采取相应的卫生防范措施,提高青少年对常见疾病的防范能力,为儿童少年在学校健康成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发展。

儿童少年卫生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括社会、心理、生物三个维度,在了解儿童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基础上对营养、体育、疾病、家庭等先天或后天因素对青少年生长发育的影响作用进行分析,并提出有效的干预措施,如加强营养支持、体育锻炼等,增强青少年体质,养成健康饮食习惯,引导青少年学会适应社会环境。青少年容易受到疾病的困扰,对青少年常见病提高警惕,并给予预防、监测措施可以减少常见

病发生率[3]。学校开设儿童少年卫生学这一课程,每周为学生讲解常见病防范知识,对不同地区常见意外疾病疫情事件提高警惕,加强宣传,定期检测视力、口腔卫生情况,对蛔虫病、营养不良、视力低下等常见病做好防治工作,有效控制疾病发生与蔓延。同时,近年来,青少年心理卫生问题日益突出,已经引起了临床的高度重视。了解不同年龄段青少年的心理体征、常见心理问题、相关影响因素,对青少年进行心理教育,为学生提供心理咨询。因此,通过在中小学实施儿童少年卫生学教育,有效引导青少年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多与同伴交流、沟通,老师做好引导工作。进一步严格禁止中小学生吸烟酗酒、打架斗殴、逃课上网,充分了解学生家庭环境情况,防止因家庭暴力、对性知识不了解出现犯罪、怀孕、自杀等问题。作为学校来讲,要做好卫生安全相关工作,如教室卫生、寝室卫生、体育卫生、劳动卫生、用脑卫生等,制定相应的卫生标准,使各项卫生监管工作有据可依[4]。对于残疾学生这类特殊人群,学校应在少年卫生学教学过程中给予更多的关注。再次,青春期少年是一个特殊时期,青少年的性器官发育迅速,心理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此时应注重性知识教育、心理卫生知识教育,树立积极心理状态。

本文观察结果中,观察组学生经过儿童少年卫生学教育后,常见病发生率为19.48%,明显低于未开展儿童少年卫生

学教学的对照组(31.05%),可见,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开设对降低学校常见病方面有积极作用,对青少年健康正常有促进作用。

综上所述,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承载家庭的希望,青少年健康成长是国家、学校、家庭关注的重点。儿童少年卫生学的实施,进一步提高了中小学校对青少年心理卫生、生理卫生的重视,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态度,抬高对常见疾病知识知晓率及防范能力,养成健康的饮食、运动、生活习惯,有效降低近视、龋齿、营养不良等常见病发生率,促进少年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李生慧.预防医学专业“儿童少年卫生学”本科教材建设历程与新版教材特?c[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8):1121-1122.

李彩玲.分析儿童少年卫生学在学校常见病预防中的重要性[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16,3(1):174.

吴瑞,李建桥,曹型远等.重庆市某库区县留守中学生心理健康与社会支持的关系[J].中国学校卫生,2014,35(5):685-687,690.

徐幽琼,张晓阳,刘小华等.福州市6~18岁儿童少年饮水暴露参数的研究[J].环境与健康杂志,2014,31(9):780-783.

学校常见病防治措施

学校常见病防治措施为了预防、控制常见病的发生,保障学生的身体健康,特针对一些常见病的情况落实有关防治措施与计划。 1、营养不良和肥胖 学生营养不良和肥胖评定方法是:以同等身高标准体重值为100%,体重在标准体重91-110%范围内为营养状况良好,低于90%为营养不良,学习体重在标准体重的111-120%为超重,高于120%为肥胖。目前中学生中营养不良和肥胖的患病率均已超过10%营养不良将导致学生生长发育障碍,而肥胖是高血压、高血脂症、动脉粥样硬化、糖尿病等的诱发因素之一。这两种疾病均与日常饮食关系密切。学校计划针对此种情况开展午餐营养配餐工作,同时也希望家长为学生做好早晚两餐,帮助学生改掉偏食习惯,做到热量和营养素的合理搭配。 2、近视眼的预防与治疗 轻度近视即应引起注意,尽量找出原因以防程度加深,原则上讲,患近视眼后,应在眼科医生验光之后,配戴合适的矫正眼镜,使视物清晰,减轻视觉疲劳。学校要加强宣传力度,及早预防:①不在暗处及行进的车船上看书,不要躺着看书,坚持每天做眼保健操,定期检查视力。②阅读写字时,桌面上的照明不低于25W,姿势要端正、眼睛离桌面的距离应保持在33厘米左右。③在看电视时,应保持室内一定的亮度,人距电视2.5-3米左右,并最好不超过半小时就休息10分钟。④看书学习1小时之后,可眺望远方的绿色花草树木。⑤不要戴别人的眼镜,以免对眼睛造成损害。

3、沙眼 沙眼在中小学生中发病率也较高,这种疾病是由沙眼依原体感染引起的。学校在生理课和健康教育课上均给学生介绍了预防沙眼的知识,家长配合学校教育孩子不要用脏手揉眼睛,不要与别人共用毛巾、脸盆。如发现孩子眼睛红肿、流泪、有异物感、眼屎多等现象,应及时去医院治疗,或用利福平、10-30%磺胺醋铣钠液等眼药水点眼治疗。 4、红眼病 做好宣传工作,红眼病好发于夏秋季。预防要避免与病人接触,若接触病人,要用肥皂洗手;不用手揉眼,手帕、毛巾、脸盆等应个人专用;禁止食用刺激性食物与饮酒;患病后不到公用澡堂洗澡、游泳池游泳。一旦发现红眼病人,立即隔离治疗。 5、预防龋齿、牙周病 教育学生保持口腔卫生、坚持早晚刷牙,方法要正确,饭后漱口;交替选用各种牙膏刷牙;合理饮食,少吃糖,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期检查。每学年定期发放保健牙刷,利用健康教育课教授学生怎样保护牙齿。 6、怎样预防蛔虫、蛲虫病 (1)饭前便后要洗手。 (2)不吸吮手指及咬指甲。 (3)生吃瓜果、蔬菜要洗净。 (4)不喝生水。 7、中暑的处理

学校学生常见病分析及预防措施

2015-2016年学生常见病分析及预防措施自2015年以来,我校学生的常见病防治、数据的统计、资料的归类等方面也更规范。从校领导到学生防病意识不断增强,发病率也明显下降。 一、龋齿、牙周疾病 在龋齿、牙周疾病的防治工作上,我们着重做了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对低年级学生组织观看爱护牙齿、口保健的录像,使学生从小树立爱牙护牙的健康行为。 第二,定期对学生牙齿保健检查,发现龋齿及时通知家长充填,同时教育学生多吃含钙和纤维丰富的食物,少吃甜食,每天早晚用含氟牙膏和保健牙刷刷牙,刷牙时间坚持三分钟左右。 第三,注意口腔卫生,让学生养成早晚刷牙的良好习惯,并且及时矫正牙齿。 二、视力低下防治 为了有效地控制发病,学校每年两次对学生进行视力测验,发现有视力低下者与学生的饮食、读写姿势、学习负担过重等有一定的关系。首先进行大量地用眼卫生宣传,同时发一份家长告知书,让家庭同学校联系起来,做好防治工作。其次召开座谈会,畅所欲言地讨论怎样预防视力低下,包括重视平时的读写姿势,认真做好眼保健操等,还组织收看爱护眼睛的录像。 三、心律不齐、心脏杂音

一般的表现为:1、心悸(一种患者自身能够感觉到的心跳变快加重) 2、心跳缓慢 3、不规则心跳 4、心跳之间心脏暂停。 严重疾病引起的心律不齐,多伴有一些症状,常见有头晕、胸闷、胸痛、气急、多汗、颜面苍白、四肢发冷、抽搐、昏迷等。轻微的心律不齐仍可以照常工作和学习。[ 1、若有心悸。胸闷及头晕的症状,有可能是心律不齐,需要给心脏科医师检查,以确定有没有心律不齐,若有,应进—步了解是否对健康及生命有影响,是否需进—步检查与治疗。 2、若使用药物控制,千万不可自行停药,减少,或增加药量,以免发生危险 四、转氨酶异常 转氨酶只不过是临床上常用的检查肝脏功能的一项指标体检中主要检查的转氨酶是丙氨酸转氨酶(ALT),ALT水平可以比较敏感地监测到肝脏是否受到损害。如果发现自己转氨酶高了,不要过于紧张,不要担心自己患了严重的肝脏疾病,但是也一定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好好休息。及时到医院就诊治疗! 有效的防治及控制学生常见病的发生,这将有益于学生一生的健康。 武胜驿镇初级中学 2015 年9 月

最新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家庭护理

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家庭护理 一、发烧 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最易引起父母的担心。 (1)定义:体温高于下列温度,则称为发烧 肛温:38℃口温:37.8℃腋温:37.5℃背温:37.5℃,小儿发烧除了体温上升外,可能会有如下症状:食欲不佳、嗜睡、哭闹不休、活动力减退、昏睡、昏迷、抽筋、头部僵硬、发紫、呼吸困难等。 (2)处理措施 减少穿衣盖被、多喝开水、睡冰枕、温水浴、保持空气流通,维持室温26-28℃、随时监测儿童体温变化。 可给宝宝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绿豆汤、鲜梨汁、鲜苹果汁,少食多餐,每天以6-7次为宜。 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3)家庭实用物理降温法:头部湿冷敷:将湿毛巾敷于宝宝的前额,2-3分钟更换1次。 冰枕:将冰块捣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或热水袋)内,排除空气后,拧紧袋口,放在宝宝的枕颈部。 温水浴:让宝宝在30℃左右的温水中沐浴20-30分钟。

擦浴:用30%-50%的酒精或温水侵湿纱布,擦洗宝宝的上肢、下肢、颈部、额部、腋下及腹股沟。 (4)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请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用药;给发热宝宝用药不可操之过急,如服用一次后,热度不退,再次服药需间隔4-6小时;服药用量不可太大,要严格按照年龄体重计算孩子的用量;不宜在短时间内让宝宝服用多种退热药,降温幅度不宜太大、太快,否则宝宝会出现体温不升、虚脱等情况;在给宝宝服用退热药后,如果宝宝出汗较多,要及时给他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虚脱。 二、水痘 (1)定义: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冬春两季多发,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该病的潜伏期为12-21日,平均为14日。 (2)症状:以发热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伽疹、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3)家庭护理措施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皮疹已破溃可涂龙胆紫或新霉素眼膏,瘙痒者可给予炉甘石洗剂及抗组织胺药物。 (4)饮食禁忌

幼儿夏季疾病预防小知识

幼儿夏季疾病预防小知识 盛夏处暑,幼儿调养的重点在于防暑降温和预防夏季传染病。夏季常见病、多发病包括:中暑、暑热症、乙型脑炎、细菌性痢疾、食物中毒等。其病因分别为幼儿体内器官和体温调节中枢发育未完善;蚊虫叮咬传播;饮食不洁及粪便传播。针对以上原因,宜采取以下各项措施预防疾病: 1、注意大人与孩子的个人卫生: 饭前便后要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勤洗脸、洗澡,可在洗澡水里加入花露水清暑解热,浴后扑爽身粉预防热痱。定期用药,消灭四害。可用蚊帐、蚊香、纱窗等防止蚊虫叮咬。同时接种乙脑疫苗预防 2、在日常饮食方面: 由于天气炎热,食品容易变质。因此尽量不要吃隔夜隔顿菜,凉拌食物尤其要注意饮食卫生的安全。绿色蔬菜要经充分浸泡,洗净煮透后才能食用。多喝白开水少吃冷饮。夏季人体为蒸发散热,外周血管处于充分扩张状态而胃肠道血液循环相对较少,此时胃肠道粘膜对冷热刺激都比较敏感。食入大量冷饮使其血管猛烈收缩,血循进一步减少,会引起消化功能降低,甚至消化不良和胃炎。 3、在日常运动方面:

生命在于运动适量的运动可以促进幼儿的生长发育。但在炎热的夏季在幼儿运动时应当注意运动时尽量选择室内时间不要长于30分钟,最好每隔15分钟到阴凉的地方休息一会,并提前补充500毫升左右水分,还可以经常往脸上洒些水,帮助散热。可准备一些十滴水、仁丹、风油精等防暑降温药品。 4、保证幼儿充足的睡眠: 充分睡眠,夏季孩子出汗多,热量消耗快,所以必须保证孩子充足睡眠,使大脑和身体各系统都得到放松和休息,养成睡好睡足的习惯。不同年龄的儿童除了夜间平均要睡9-10小时之外,3-6岁的儿童还应每天午睡1-2小时,保持良好精神状态。在早晨等适当时间让孩子加强体格锻炼以以增强体质和抗病能力。同时注意休息,避免过劳。同时应当顺应气候的变化、正确的使用空调 5、日常出行方面: 日常出行家长应尽量选择清晨或者下午避免温度过高时带幼儿出行出行时应给幼儿备好合适的衣服在清晨气温稍低可以给幼儿穿戴长袖的秋衣,当温度升高时应该可以给幼儿换上合适的短装谨防中暑并且在出行时应当准备适量的水要随时给幼儿喂水如果孩子跟你要水喝那就是他体内已经缺水了。作为家长应当在幼儿缺水之前给其补水。同时要避免孩子到人多的超市、影院等公共场所,因为通风不畅,空气混浊,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学生六种常见病防治宣传材料

学生六种常见病防治宣传材料 一、缺铁性贫血 缺铁性贫血是我国学生的常见病。导致我国学生缺铁性贫血高发的原因很多,除一些社会、经济因素外,不合理的饮食结构和不良的饮食习惯是重要原因。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高峰期,对铁的需求不断增加,再加上偏食、挑食等不良行为,因些使学生的缺铁性贫血患病率较高。尤其是青春期女孩的经期失血使其对铁的需求量增加,若忽视了膳食铁的补充,很容易造成缺铁性贫血。针对这一情况,我校主要采取如下措施: 1、健康教育 将有关贫血的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有针对性地对学生、家长、老师和炊管人员进行宣传、指导,在现有饮食水平的基础上,加强平衡膳食的意识。 2、膳食指导 对在校就餐的学生要逐步实行营养午餐;对非在校就餐的学

生加强指导,合理调整饮食结构。 3、治疗 定期对学生进行检查,并将学生、特别是患病学生的体检结果及时通知家长,以取得家长的配合。对中度贫血以上的学生以药物治疗为主,血红蛋白在10g/dl以下的学生,通知家长去医院诊治,并重点观察。 二、龋病与牙周病的防治措施 龋病、牙周疾病是影响儿童青少年健康和生长发育最常见的口腔疾病。我国学生的龋齿患病情况严重,而且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呈逐渐上升的趋势,学生牙周病患病尤为突出。因此,我校从学生口腔健康教育入手,提高学生口腔健康意识,培养学生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采取以下措施: 1、健康教育: 将学生口腔保健内容纳入健康教育工作计划,向学生传授龋病与牙周疾病的危害、预防等口腔保健知识,采取干预措施,培养学生良好口腔卫生习惯。

2、提高学生的有效刷牙率: 通过卫生宣传,指导学生采取正确的刷牙方法,使学生的有效刷牙率达到80%以上。 3、推广使用保健牙刷及含氟牙膏。 4、龋齿充填: 对体检中发现有龋病发生的学生,建议去医院进行龋齿充填。 5、涂氟保护牙齿: 配合市区防疫部门以及口腔医院对在校学生进行氟化泡沫护牙,以减少龋病的发生。 三、营养不良及肥胖的防治措施 营养不良有多种,各种营养素的缺乏都会导致营养不良,蛋白质——能量缺乏型营养不良是常见的营养不良之一,主要

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家庭护理

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 家庭护理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小儿常见疾病的预防及家庭护理一、发烧 发烧是儿童最常见的症状,最易引起父母的担心。 (1)定义:体温高于下列温度,则称为发烧 肛温:38℃口温:℃腋温:℃背温:℃,小儿发烧除了体温上升外,可能会有如下症状:食欲不佳、嗜睡、哭闹不休、活动力减退、昏睡、昏迷、抽筋、头部僵硬、发紫、呼吸困难等。 (2)处理措施 减少穿衣盖被、多喝开水、睡冰枕、温水浴、保持空气流通,维持室温26-28℃、随时监测儿童体温变化。 可给宝宝食用高热量、高维生素的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米汤、绿豆汤、鲜梨汁、鲜苹果汁,少食多餐,每天以6-7次为宜。 及时带宝宝去看医生 (3)家庭实用物理降温法:头部湿冷敷:将湿毛巾敷于宝宝的前额,2-3分钟更换1次。 冰枕:将冰块捣碎,与水一起装入冰袋(或热水袋)内,排除空气后,拧紧袋口,放在宝宝的枕颈部。 温水浴:让宝宝在30℃左右的温水中沐浴20-30分钟。

擦浴:用30%-50%的酒精或温水侵湿纱布,擦洗宝宝的上肢、下肢、颈部、额部、腋下及腹股沟。 (4)家庭护理注意事项 请在医生指导下给宝宝用药;给发热宝宝用药不可操之过急,如服用一次后,热度不退,再次服药需间隔4-6小时;服药用量不可太大,要严格按照年龄体重计算孩子的用量;不宜在短时间内让宝宝服用多种退热药,降温幅度不宜太大、太快,否则宝宝会出现体温不升、虚脱等情况;在给宝宝服用退热药后,如果宝宝出汗较多,要及时给他补充水分,以免发生虚脱。 二、水痘 (1)定义:水痘是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传染率很高,冬春两季多发,主要发生在婴幼儿,该病的潜伏期为12-21日,平均为14日。 (2)症状:以发热及周身性红色斑丘疹、疱疹、伽疹、而且各期皮疹同时存在为特点,该病为自限性疾病,病后可获得终身免疫。 (3)家庭护理措施 呼吸道隔离,卧床休息,皮疹已破溃可涂龙胆紫或新霉素眼膏,瘙痒者可给予炉甘石洗剂及抗组织胺药物。 (4)饮食禁忌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措施教学内容

幼儿常见疾病及预防 措施

春夏季是传染病的多发季节,为了提教职工对幼儿传染病的认识,保证幼儿健康,减少传染病的得病率,现成都指南针幼师学校介绍一些幼儿保健知识。 (一)水痘 水痘是由水痘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极强,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6个月以上的婴幼儿。病初,可经飞沫传播,当皮肤疱疹溃破后,可经衣物、用具等传播。 症状:感染水痘后,潜伏期约10~21天。发病初期1~2天多有低热,随后出皮疹。皮疹出现顺序为头皮→面部→躯干→四肢。初起时为红色丘疹,1天左右变为水疱,3~4天后水疱干缩、变为痂皮,痂皮脱落,一般不留疤痕。皮疹分批出现,丘疹、水疱、痂皮可同时存在,皮肤搔痒。 (二)风疹 风疹是由风疹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风疹病毒在体外生存能力很弱,因此,传染性较小。本病多发生于冬春季。 症状:潜伏期约10~21天。前驱症状较轻,表现为低热、咳嗽、流鼻涕、乏力、咽痛、眼发红等类似感冒的症状,同时,身后、枕部淋巴结肿大。在发热的1~2天内开始出皮疹,从面部、颈部开始,24小时内遍及全身。手掌、足底没有皮疹。皮疹一般在3天内消退。出诊期间病儿精神良好。 (三)流行性感冒(流感)现在包括甲流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病毒经飞沫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常发生流感大流行。 症状:潜伏期为数小时至数日。发病急,寒战、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伴有头痛、倦怠乏力、关节酸痛等,还可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消化道症状。流感的全身症状明

显,而呼吸道症状较轻。儿童患流感容易并发肺炎。发热3~4天后逐渐退热、症状缓解,法理可持续1~2周。 (四)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主要经飞沫传播,多发于冬、春季。易感者多为2岁以上儿童。 症状:潜伏期为14~21天。一般先于一侧腮腺肿大、疼痛,后波及对侧,约4~5天消肿。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边缘不清,表面发热,有压痛感,咀嚼时疼痛。伴有发热、畏寒、头痛、食欲不振等症状。若出现嗜睡、头痛、剧烈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五)细菌性痢疾 细菌性痢疾是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多发生于夏秋季。病人及带菌者的粪便污染了水、食物等,经手、口传播。 症状:潜伏期为1--3天。起病急,高热、寒战、腹痛、腹泻。一日可泻十到数十次,为脓血便。排便有明显的里急后重感。少数病人,中毒症状严重,表现为高热、精神萎靡或烦躁不安,很快昏迷、抽风。 (六)手足口病(发疹性口腔炎) 春、夏季是好发季节,一般七、八月份达到高峰期,起病一般较急,患儿常有发热,体温38℃~40℃,热程多为2~7天。病初部分患儿多伴有流涕、咽痛、厌食、呕吐、腹泻等症状。病后不久在患儿手足远端部位如手指、手掌、足趾以及口腔出现红色小丘疹,并迅速转为小疱疹,直径2-4mm,如米粒大小,呈圆形、椭圆形,周围有红晕。一般本病以手、足、口腔疱疹为主要特征,故通称为手足口病。口腔疱疹多分布在舌、颊黏膜、口唇、硬腭、咽、扁桃体等处,并很快变成小溃疡,患儿流涎(流口水)吃东西时痛,甚至影响进食。幼儿园和家长朋友们都要注意预防,培养孩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幼儿在

幼儿卫生学复习资料1

1.从出生到生后28天,为新生儿期。 2.新生儿期保健,重要的是帮助娇嫩的小生命度过…营养关?、…温度关”和“.感染关?。3.科学的喂养和护理,亲人的爱和呵护,以及新生儿生机勃勃和惊人的能力,是新生儿健康成长基本能力 4.儿胎龄满37~42周,体重等于或大于2500克,为“足月正常体重儿”,这样的新生儿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出生体重不足2500克,属于…低体重” 体重”。出生体重等于或大于4000克,为巨大儿 5.足月新生儿平均身长为50厘米,男婴略长于女婴。 6.新生儿的头围平均为34厘米.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厘米,、 7.前囟门是菱形,约2×2厘米大小。 8。新生儿的皮肤薄嫩,保护功能差。由于皮下脂肪少,容易使体热散失。 9.新生儿生后3~5天可出现水肿,多发生在手、脚、小腿、眼窝等处,约2~3灭消肿。 10.出生时头发稀少并不预示着以后头发就少,也不反映体质的强弱。 11.正常新生儿每分钟呼吸约40次,呼吸的快慢可不均匀。. 12.新生儿每分钟心跳的次数为140 次左右。. 13.胃的入口(贲门)和胃的出口(幽门)几乎在一个水平上,噴门又比较忪,幽门比较紧,所以在吃饱以后容易漾奶。 1 4.神经系统的基本活动方式是反射。。 15 新生儿出生即即有光感。强光可引起“瞬目反射”(眨眼)。 16.降生在冬天,新生儿居室的适宜的温度为20~22~C. 17.冬天.洗澡时室温不低于23摄氏度,水温在40摄氏度。 I 8,“婴儿抚触??产生的生理和心理效用:可以用解除“皮肤饥渴”来概括。。19.约有半数的新生儿,于出生后2~3天,皮肤、巩膜出现轻度黄疸,一般经过7~lO 天,黄疸消退。 20.测体体温时,体温表水银棒甩到35~C以下。体温超过37.4~C为发烧。37.5℃~38℃为低烧,39℃以上为高烧。 21.新生儿发烧的常见原困:①保暖过度、②接种疫苗、③感染。 22.腋下测体温,体温低于36℃,为体温小升。 23.鹅口疮是由霉菌引起的口腔感染。j 24.新生儿硬肿症多发生在冬季,主要因为保暖不够所致,早产儿发病率较高。25.新生儿脱水热多发生在夏季或保暖过发的情况下。 26.胎儿在子宫内吸入羊水,或因生后感染可致新生儿肺炎。 27.新生儿破伤风是因为破伤风杆菌脐部侵入新生儿体内所致的严重疾病; 28.“出生半小时就可以让新生儿吸吮母乳??和“母婴同室,新生儿饿了就喂,不必按钟点喂”,这是近些为了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所采取的新措施,也就是“早开奶和按需喂哺29.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三部分组成。 3O,呼吸系统由呼吸道及肺组成。呼吸道包括鼻、咽、喉、气管和支气管。肺是气体交换的场所。 3 1.婴幼儿胸部肌肉不发达,胸腔狭小,呼吸以‘愎式呼吸?为主。 32.循环系统是一个密闭的、连续性的管道系统,它包括心脏、动脉、静脉和毛细血管。33.血液包括血浆和血细胞两部分。血细胞有红细胞、白细胞和血小板,组成 34.消化系统是由消化管和消化腺两部分组成。 35.乳牙一般在6-7个月出牙,最迟不应晚于1岁。乳牙共20颗,2岁半左右出齐36.在6岁左右,最先萌出恒牙是第一恒磨牙,又称六龄齿 37.泌尿系统包括肾脏(泌尿)、输尿管(输尿)、膀胱(贮尿)和尿道 38.空气、阳光和水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维生命、促进健康的三件宝 39.内分泌系统是人体内的调节系统。内分泌腺释放的化学物质叫激素。 40.生长激素是由“内分泌之王“脑下垂体分泌的一种激素。在一昼夜,生长激素的分泌并不均匀。夜间入睡后,生长激素才大量分泌 41.缺碘最大的威胁是影响婴幼儿的智力发育,造成智力底下,以及听力下降、言语障碍、生长受阻等多种残疾。 42.婴幼儿的生理性远视,一般到5岁左右,就可成为正视。 43.神经系统是有中枢神经和周围神经两部分 44.望梅止渴是一种条件反射 45中枢神经系统只能利用体内葡萄糖氧化产生的能量,所以对血糖含量十分敏感46.生长发育包括体格发育和心理精神的发育两部分。 47,胎儿时期身长、体重的增长在一生中是最快的阶段。 48.神经系统,尤其是大脑,在胎儿时期和出生后发育一直是领先的,淋巴系统的发育在生后特别迅速,10岁以后遂后退化。生殖系统在儿童时期几乎没有什麽发展,到青春期才有发育 49.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为身高和体重。 50。.出生时新生儿的头围大于胸围。,到小儿1岁左右,胸围才赶上头围。若小儿超过1岁半,胸围仍小于头围,则说明发育不良 51.生理功能指标常用的有:握力和背肌力,为骨骼肌肉的基本指标;肺活量,为呼吸系统的基本指标;脉搏和血压,为心血管系统的基本指标 52如果年龄别身长和身长别体重均低于正常,则为严重慢性营养不良。 53.……生长发育监测图“是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给家长用的一种简便易行、可观察自己孩子的体格发育是否正常的保健用图 54在身长和体重的评价中,体重是反映小儿近期生长状况最为灵敏的指标,身长则主要反映远期的生长情况 55.营养素一般分为六类,即蛋白质、脂类、碳水化合物、矿物质、水和维生素。56.1千卡=4.184千焦耳 57.儿童基础代谢率较成人约高出10%~15%,基础代谢约总热量的50%。婴幼儿脑消耗的热量约占总热量的60% 58.人体必需氨基酸为8种,婴儿多一种为9种必需氨基酸。 59.脂类包括中性脂肪和类之质 60.维生素A,D,E,K等不溶于水,只溶脂肪 61.一般,膳食中脂肪所供热能占全日总热能的20%-25%为宜。 62.矿物质是无机盐和微量元素两部分的总称 63.人体中的钙,99%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其余的1%存在于血液和细胞外液中。64.含钙丰富的食物中,以牛奶最佳。.

中小学生六种常见疾病的预防

桐柏高级中学学生六种常见疾病预防制度 (附学校卫生、健康教育网络图暨学生“六病”防治领导小组) (一)学生肠道寄生虫病的防治与效果 一、定期对全校学生进行粪便检查工作,及时统计调研,按要求指导学生服药, 然后到各班询问服药情况,做好排虫的统计工作,并登记在学生健康卡上。 二、对感染学生发放告家长书,督促家长在家做好学生的个人卫生工作,从几 方面抓好学生的卫生。 三、对学生进行预防和治疗肠道寄生虫病的宣传教育。 本学期利用广播、黑板报、健康教育课等途径,向学生进行个人卫生和预防肠道寄生虫病的教育。 四、加强学生饮食和饮水卫生宣传教育。 加强食堂管理,对炊事员个人卫生进行督促,对餐具进行消毒,教育学生不喝生水等。 五、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加强个人卫生的检查做到饭前便后洗手等,定期组织卫生员到班级中检查,及时反馈检查结果,以便进一步改善不良的卫生习惯。 (二)学生沙眼防治及效果 一、今年9月对全校学生进行沙眼普查,3月对疑沙学生进行复查, 如发现沙眼或疑沙者,及时通知其家长,进行治疗。 二、通过健康教育使学生了解沙眼是由于不良的个人卫生习惯眼病所造成的,培 养学生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三、定期检查学生个人卫生。 四、采用广播、黑板报等宣传途径,对学生进行沙眼知识预防宣传。

(三)学生视力不良防治干预措施 一、将防近工作纳入学校卫生工作计划之中,徽到期初有计划,期中有活动,期 末有小结。 二、将新发病率和眼保健操检查纳入教师工作考评之中,坚持每年9月、3月对 全校学生的视力检查,每年12月,6月对新发病学生的复查工作。认真统计分析9月和3月的相关数据,计算近视眼的患病率和新发痫率。对患病的学生及时发放通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近视眼的发病率。 三、开展第七周防近周活动与“6.6”爱眼目的宣传工作,定期出预防近视卫生 黑杨板报、上健康教育课。 四、抓好卫生员的培训,纠正眼保健操的穴位。 五、卫生室每学期对卫生员进行一眼保健操的培训,并定期对班级眼保健操进行 检查、反馈。 六、总务处定期检查黑板、课桌椅、目光灯、教室墙壁每学年粉刷一次。 七、在寒暑假期间,做好学生假期近视眼的理疗、防近工作。 八、动员学生参加眼保健咨询日活动 (四)学生牙病防治干预措施及效果 一、通过今年“9·20”全国爱牙日主题活动,向学生宣传爱牙护牙健康教育; 二、健康教育课,卫生室进行全校性广播,出一期口腔卫生保健黑板报,高一年 级各班出一期电子小报配合宣传。同时推广正确刷牙方法开展口腔护理活动,在高一高二年级中开展牙龈炎防治——龈康水防治工作,每学期至少有一次进行专题广播,向学生进行预防龋齿等口腔卫生知识的宣传教育。三、定期进行牙病的普查普治工作。 配合街道医院和牙防所的医生做好学生的牙病普查普治工作,根据牙防所的检查结果,分别作出不同的处理,及时反馈家长,对患深龋齿未充填的学生,要求他们及时到医院治疗。 四、学生熟记牙防五步曲,并要求在日常生活中做到。 五、要求100%的学生做到早晚刷牙、正确刷牙和使用保健牙刷、保健牙膏。

儿童夏季常见病防治指南

儿童夏季常见病防治指南 儿童夏季常见病防治指南 暑热症 【病因病理】 本病发病内因为体质虚弱,外因为夏季暑热熏蒸。小儿感受暑气后,蕴于肺胃,灼伤肺胃之阴津,阴津受损,内热炽盛,则发为高热,口渴多饮。 【诊断要点】 1.有明显季节性,多在夏天6~8月发病。好发于2~5岁体弱儿童及弱智儿童。 2.高热可持续在39~4iC之间,可持续3~4月之久,当外界气 温下降时,可暂时体温下降,秋凉后多能自愈。次年可复发。 3.口渴、多饮、多尿,每天排尿次数可达20次以上,尿液清长。皮肤干灼无汗或少汗。患儿一般情况良好,体检及实验室检查无特殊。 【温和治疗】 小儿患了暑热症,应将其安置到凉爽处,采用物理降温的方法,如用比孩子体温低2度左右的温水给其浸浴,每次30分钟,每日2次。患儿体温高时,可用酒精加等量水擦其颈部、腋下、腹股沟和 四肢。可让患儿饮用些盐开水、西瓜汁、5%糖开水等,也可服用人丹、十滴水、藿香正气水等药物,必要时给一些退热药。 【提前防治】 预防暑热症,居室内要注意开窗通风,降低室温。小儿要穿宽松透气的棉织品服装,勤洗澡、勤换衣、勤喝水。户外活动时,要避

开强烈阳光的照射,正午前后2小时最好不要外出,外出时要戴遮 阳帽。孩子食欲不佳,可让他吃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绿豆稀饭、发糕、鸡蛋羹、蒸鱼、瘦肉、西红柿、青菜汤、绿豆百合汤、西瓜等。 幼儿期常见的皮肤疾患 痱子是夏季或炎热环境下常见的表浅性、炎症性皮肤病。因在高温闷热环境下,大量的汗液不易蒸发,使角质层浸渍肿胀,汗腺导 管变窄或阻塞,导致汗液潴留、汗液外渗周围组织,形成丘疹、水 疱或脓疱,好发于皱襞部位。 痱子 【病因病理】 由于环境中气温高、湿度大,出汗过多,不易蒸发,汗液使表皮角质层浸渍,致使汗腺导管口变窄或阻塞,汗腺导管内汗液潴留后 因内压增高而发生破裂,外溢的汗液渗入并刺激周围组织而于汗孔 处出现丘疹、丘疱疹和小水疱。细菌繁殖、产生毒素,可加重炎症 反应。有人认为,汗孔的闭塞是由于原发性葡萄球菌感染,也有人 认为痱子的发生与出汗过多无关,而与皮肤表面大量繁殖的微球菌 有关。 【诊断要点】 根据皮疹在炎热环境中发病,好发于皱襞部位,为密集分布的丘疹或非炎症性水疱,出汗后明显增多,自觉症状不明显,天气转凉 后好转,诊断不难。有时需与夏季皮炎鉴别。后者发病有明显季节性,皮疹为大片红斑基础上的丘疹、丘疱疹,有剧痒。 【温和治疗】 1.局部治疗 局部外用清凉粉剂如痱子粉外扑,或用清凉止痒洗剂如1%薄荷 炉甘石洗剂、1%薄荷酊;脓痱可外用2%鱼石炉甘石洗剂、黄连扑粉。 2.全身疗法

最新幼儿卫生学(完整版)

1.婴幼儿的身体特点及卫生 1 . 婴儿一般在6~7个月出牙,乳牙出齐的时间约在() A.1岁 B .1岁半 C . 2岁半 D. 6岁 2.应让幼儿有足够的时间接受阳光照射,以预防() A . 佝偻病 B. 脚气病 C. 坏血病 D. 夜盲症 3.幼儿园适龄儿童的年龄段是() A . 0~1周岁 B.1~3周岁 C .3~6周岁 D. 6~9周岁 4.因睡眠时间不足,质量不高,而分泌减少,影响身高的激素是() A . 甲状腺素 B. 生长激素 C. 肾上腺素 D. 胰岛素 5.为保护幼儿眼睛,中、大班看电视不应超过() A . 30分钟 B . 45分钟 C. 60分钟 D. 120分钟 6. 下列那种器官是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的共同通道() A. 喉 B. 咽 C. 气管 D. 鼻 7. 属于泌尿系统的器官是() A.脾脏 B.肝脏 C.肾脏 D.心脏 8.“脊柱生理性弯曲”完全固定下来的年龄大约是() A. 1岁 B. 5岁 C. 7岁 D. 发育成熟 9. 幼儿园要让幼儿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建立起生活的节奏,该吃饭了,正饿,有食欲;上床了,正困,能很快入睡;醒来精神足,玩得高兴。这运用了大脑皮质活动的那种特性( ) A. 优势原则 B. 镶嵌式活动原则 C. 动力定型 D. 条件反射 10. 儿童基础代谢所需的热能约占总热能的() A. 10%——15% B. 20%——30% C. 40% D. 50% 11.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为避免眼外伤,幼儿园不应让幼儿玩沙土 B. 婴幼儿大肌肉发育晚,小肌肉发育早 C. 耳屎有保护外耳道的皮肤及黏附灰尘、小虫的作用 D. 正常淋巴结似蚕豆,可略微活动,压上去不疼 12.血液循环的动力器官() A.心脏 B.动脉 C.静脉 D.毛细血管 13. 细胞表面的原生质形成一个薄膜,称为() A.细胞膜 B. 细胞核 C. 细胞体 D. 细胞间质 14. 关于幼儿肌肉特点表述正确的是() A. 大肌肉群发育晚 B.小肌肉群发育早 C. 容易疲劳 D. 不宜疲劳 15 . 影响幼儿生长发育的内在因素不包括() A. 营养 B. 遗传 C. 性别 D. 内分泌 16. 影响儿童智力发展的内分泌腺是() A. 胸腺 B. 肾上腺 C. 胰腺 D. 甲状腺17. 对幼儿易患中耳炎的原因表述错误的是() A. 咽鼓管短 B. 咽鼓管管腔宽 C. 咽鼓管倾斜度大 D. 细菌易经咽鼓管进入中耳 18. 关于婴幼儿牙齿说法错误的是() A. 最迟不晚于1岁萌出 B. 2岁半左右出齐 C. 3岁左右开始学刷牙 D. “六龄齿”只有一颗 19. 肌腹柔软而富有弹性,肌腱则有致密的()构成,没有收缩性。 A. 神经组织 B. 结缔组织 C. 上皮组织 D. 肌肉组织 20. 幼儿年龄越小,血液量相对的比成人要多,约占体重的() A. 8%——10% B. 8%——9% C. 9%——10% D. 9%——11% 21. ()是指在人体内可自行合成,不一定要由食物供给的氨基酸 A. 组氨酸 B. 必需氨基酸 C. 氨基酸 D. 非必需氨基酸 22. 身体的各个部位的发育有一定的顺序,例如在胎儿期的形态发育是()领先 A. 头部 B. 躯干 C. 上肢 D. 下肢 23. 幼儿眼球的前后径较短,近处物体经折射后形成的物象落在视网膜的后方,故呈( ) A. 斜视 B. 真性近视 C. 生理性近视 D. 生理性远视 24. 为保证幼儿睡眠充足,幼儿午睡时间一般为() A. 1小时 B. 1——1.5小时 C. 2——2.5小时 D. 3小时 25. 人能够“眼观六路,耳听八方”,以及做喜、怒、哀、乐等表情,是下列哪种神经的作用() A. 脊神经 B. 脑神经 C. 植物神经 D. 混合神经 26. 孩子穿封裆裤的年龄一般应该是() A. 一岁左右 B. 2岁左右 C. 3岁左右 D. 4岁左右 27. 在小儿()时,就开始训练其自觉的控制排尿。 A. 3-5个月 B. 6-9个月 C. 10-18个月 D. 2岁左右 28. 人体内气体交换的场所是() A. 鼻 B. 咽 C. 气管 D. 肺 29. 生长激素大量分泌是在幼儿() A. 清醒时 B. 活动时 C.饭后 D.夜间入睡后 30. 转换工作性质,使大脑皮质工作区和休息区不断轮换,这体现了大脑皮质活动的哪种特性()A.动力定型 B.镶嵌式活动原则 C.优势原则 D.抑制活动原则 31. 缺碘最容易导致的疾病() A. 克汀病 B. 侏儒症 C.巨人症 D. 夜盲症 31. 下列因为激素分泌异常而引起的一组疾病是() A. 侏儒症和佝偻病 B. 大脖子病和巨人症 C. 坏血病和侏儒症 D. 克汀病和脚气病 32.一只小狗出现行动呆笨而迟缓,精神萎靡,食欲不振,身体发育停止等症状,其原因是( ) A. 甲状腺激素分泌过多 B. 生长激素分泌过多 C. 甲状腺激素缺乏 D. 生长激素缺乏 33. 人的一生中,身高、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 A. 胎儿期 B. 婴儿期 C. 幼儿期 D. 青春发育期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学习材料

学校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的学习材料 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SARS)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两类新病种。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 1、流感(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潜伏期1—3日,主要症状为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4天,也有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传染源主要是病人和隐性感染者,传染期为1周。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 2、流脑(流行性脑脊髓膜炎) 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简称流脑,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传染性较强。流脑发病初期类似感冒,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病菌进入脑脊液后,头痛加剧,嗜睡、颈部强直、有喷射样呕吐和昏迷休克等危重症状。传染源主要病人或带菌者,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潜伏期一般为2—3天,最长的为一周。人群普遍易感,好发于小年龄段儿童。 3、麻疹 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潜伏期8—12日,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典型的临床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即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这是特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4天后,体温逐渐

小学生暑期卫生防疫常识;夏季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1

小学生暑期卫生防疫常识及常见传染病预防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大家中午好!炎热的夏季已经来临,暑假也快到啦,本期卫生知识讲座的内容有2方面的内容,1、讲讲小学生夏季和暑期的卫生防疫常识,2、夏季儿童常见传染病及预防,希望同学们可以用心听讲并努力记住好吗? 一、夏季和暑期小学生的卫生防疫常识 首先,给大家讲讲在炎热的夏季和暑期,我们的身体会有哪些变化呢?夏季和暑期正值气温最高、气候闷热的时候。在这个季节里,我们的人体会发生一些变化,为了调节体温,人体流向体表的血液量会增多,体内各器官的血液相对有所减少,胃肠的功能因此会受到影响,造成消化吸收功能降低,食欲不佳。另外由于出汗较多,体内消耗较大,内分泌功能受到干扰,人也会不思饮食,食量减少。因为,我们小学生的身体还处在生长发育期,胃肠功能也不够成熟,所以合理安排夏季和暑期的饮食,增加食欲,保证各种营养物质的充足提供,减少因天气炎热给学生身体造成的不利影响,保护好学生的肠胃,是十分重要的。为了孩子们的健康和安全,我们一定要注意啦!在饮食上应注意以下几点: 1、生活要有规律。按时休息,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切忌暴饮暴食,边吃边玩。 2、营养要均衡。以五谷杂粮为主,每天至少摄入一斤果蔬一两豆,一个鸡蛋二两肉,每天至少一杯牛奶,保证优质蛋白的充足供给。满足身体生长发育和维持健康、增强体质的需要。

3、夏季和暑期应该少吃或不吃温补类的食物。如羊肉、猪肝、狗肉、鹿肉、黄鳝、桂圆等。宜吃清补、平补类食物,如多数粮食,各种蔬菜,时令水果,部分禽、肉、鱼、奶和蛋类食物。 4、多吃具有清热、去暑功能的食物。如绿豆、红小豆、凉瓜、冬瓜,绿叶菜,莲藕、荷叶等。 5、忌重油重荤。饭菜要容易消化,要注意口味的调节、色泽的搭配,以增加食欲。还可以制作一些小菜和咸菜。 6、多喝水。每日的饮用水应以凉白开水为主,各种饮料为辅。当然家中也可以自制一些饮料,如绿豆汤,酸梅汤,山楂水等。注意水不宜一次性喝得太多、太猛。 7、切忌过于贪凉。冰箱内的食物,如饮料、水果等不应取出即吃,要在室温下放置20分钟后再用。 8、要注意食品卫生。夏季是肠胃疾病和细菌性食物中毒的多发季节,饮食卫生至关重要。各种食物都要充分清洗,生吃果蔬一定要洗净,不吃腐败变质食物,不买三无产品,不吃过期产品,不乱吃路边小摊点上的食物,谨防病从口入。同时还要注意,不要暴饮暴食,以有效防止消化道和胃肠疾病的发生。 其次夏季(暑期)要加强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多参加户外活动,还要做到生活规律,放松心态,少熬夜。 另外,针对我们小学生的特点,再讲讲儿童夏季保健的中的“四不宜”我们小朋友活泼好动,夏季出汗多,容易导致水分、无机盐、水溶性维生素及可溶性含氮物的丢失,同时,由于胃肠消化液分泌的减少,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与控制知识讲座

学校常见病、传染病预防知识讲座 第一篇概述 学校健康教育的目标 健康教育的内容:传授健康知识、建立卫生行为、改善环境。 总目标为: 提高儿童青少年自我保健、预防疾病的意识,逐步建立、形成有益于健康的行为,自觉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促进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质量。 学校健康教育的要求: 掌握一定的卫生知识,包括个人卫生习惯、营养、体育锻炼、防病保健、环境卫生、心里卫生、安全措施等与健康的关系。培养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健康的心理状态,了解不同阶段的生长发育情况,特别是青春期生理和心理的变化;改变不良行为、建立健康行为、改善环境,促进身心健康。 教育部明确规定,将学生常见病防治、学校健康教育、改善学校环境和学生体质健康监测并列,作为基层学校应完成的学校卫生四大基本任务。 1992年卫生部、教育部联合颁发“全国中小学生常见病综合防治法”(1992—2000),确定视力不良、沙眼、龋齿、肠道蠕虫感染、贫血、营养不良等六病为重点防治的学生常见病。 学校重点传染病: 艾滋病,病毒性肝炎,肺结核,伤寒和副伤寒,细菌性痢疾,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感冒,水痘,肠道蠕虫病。 传染病流行的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者 第二篇各种疾病的预防 一、预防近视眼 凡裸眼视力低于5.0的,一般称为视力低下。近视是指眼睛辨认远方(5米以上)目标的视力低于正常,但视近正常,近视眼是由于眼对光的曲折力同眼轴长度不相适应造成的。包括:眼轴长度正常,晶状体的曲折力过强;晶状体的曲折力正常,而眼轴长度过长。 用眼卫生习惯不良及遗传因素是造成近视的主要原因。 预防近视的措施 锻炼身体,增强体制;注意营养、不挑食;改善照明、端正坐姿;节制看电视、用电脑;经常望远,做眼保健操。? 二、预防沙眼 沙眼是由沙眼衣原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结膜角膜炎,是致盲眼病之一。因其在睑结膜表面形成粗糙不平的外观,形似沙粒,故名沙眼。 怎样预防沙眼

学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学校常见传染病防治知识 学校人员比较密集、相对比较集中的地方,一旦出现更是比较容易传播,会对广大师生的工作学习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我们有必要对常见的传染病及其预防措施有所了解。常见的传染性疾病包括:流脑、水痘、普通感冒、流行性感冒、麻疹、风疹、单纯疱疹、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手足口。这些传染病大多都是呼吸道传染病,可通过空气、短距离飞沫或接触呼吸道分泌物等途径传播。 一、常见的传染病 (一)肺结核 肺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慢性传染性疾病.排菌患者为其重要的传染源。人体感染结核菌后不一定发病,当抵抗力降低或细胞介导的变态反应增高时,才可能引起临床发病。除少数起病急骤外,临床上多呈慢性过程。长期表现为低热、消瘦、乏力等全身症状与咳嗽、咯血等呼吸系统表现。若能及时诊断,并予合理治疗,大多可获临床痊愈。 1.传染源开放性肺结核患者是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以空气传播为主,即飞沫感染为最常见的方式。肺结核患者排菌量越多,其对其他人群造成的危害性也越大。传染源主要是排菌的肺结核患者的痰液。 3.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健康人吸入患者咳嗽、打喷嚏时喷出的带菌飞沫而被感染。飞沫直径1~5μm最易沉积于肺泡。痰干燥后结核杆菌随尘埃吸入也可引起感染。 临床表现:(1)全身症状起病多为缓慢,表现为长期午后或傍晚低热、乏力、食欲减退、消瘦、盗汗等。(2)呼吸系统症状通常为干咳或带少量粘液痰,继发感染时,痰呈粘液脓性。约1/3患者有不同程度咯血。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influenza)简称流感,是由流行性感冒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临床表现以起病急,全身中毒症状明显,如发热、剧烈头痛、全身酸痛、周身无力,而上呼吸道症状较轻为特征。 1.传染源流感患者及隐性感染病毒携带者为主要传染源。 2.传播途径经空气和飞沫传播。 3.人群易感性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虽有一定的免疫力,但不同流感病毒亚型间无交叉免疫力。病毒变异后,人群重新易感而反复发病。 4.流行特征流感病毒具较强传染性,加之以呼吸道飞沫传播为主要方式,极易引起流行和大流行。一般多发生于冬季。主要发生于学校、单位、工厂及公

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及预防(精)

第四章学前儿童身体的疾病及其预防 教学目标】熟悉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懂得初步的 护理和预防知识理解和掌握传染病的特征、发生和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措施了解常见的意外事故掌握常见事故的预防和急救方法。 教学重难点】学前儿童常见病和传染病的种类、病因、症状、护理和预防 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环节及预防急救方法。 教学方法】讲授法教学时数】6 课时教学内容】 第一节学前儿童常见病及其预防 、常见呼吸道疾病 由病毒、细菌引起常见上呼吸道感染普通感冒、急性咽炎、急性喉炎和急性支气管炎、哮喘性支气管炎及肺炎等 常见呼吸道疾病预防 1、加强儿童体格锻炼 2、呼吸道感染流行季节不去拥挤的公共场所出门戴口罩 3、不去病人家串门隔离患儿 4、加强营养注意休息 5、服用预防药 二、常见消化系统疾病

腹泻婴幼儿时期常见病。多见于5 岁以下儿童是我国儿童保健重点防治的“小 儿四病”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小儿营养性缺铁性贫血、肺炎、腹泻腹泻分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急性感染性腹泻即急性肠炎在婴幼儿腹泻中占 重要位置 1、病因 (1 非感染性喂养不当,进食量过多,食物不易消化。腹部受凉吃冷食过多牛奶 过敏 (2 感染性腹泻食物或食具被细菌污染或感染病毒、霉菌、原虫等病原体而引发胃 肠炎消化道以外的疾病如感冒、中耳炎、肺炎等引起消化功能紊乱 2、症状不同病原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腹泻有不同症状病情轻者日泻数次体温、食欲尚正常 3、护理(1注意腹部保暖排便后用温水洗净臀部(2注意调节饮食。 4、预防(1提倡合理喂养(2 注意饮食卫生(3隔离消毒 三、常见营养性疾病 营养性缼铁性性贫血在我国发病率达40%左右 1、病因(1先天储铁不足(2 铁摄入量不足 2、症状(1皮肤、粘膜苍白,肝脾和淋巴不同程度肿大(2 呼吸、脉搏次数加快 活动后心慌、气促。(3 患儿常有烦躁不安或精神不振紧张、不安害怕、忧郁、吵闹和 不停的不动作。 (4 可表现出一些异常行为如 3、预防(1 妊娠后期孕妇需加强含铁丰富的食物喂养 乳儿自生后3 个月左右逐步添加含铁丰富的辅食或服补血药物。(2 坚持母乳如肝泥、菜泥、豆腐、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