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的制备与应用

阿司匹林的制备与应用
阿司匹林的制备与应用

阿司匹林的制备与应用

摘要:阿司匹林是一种神奇的药,它的年龄超过了110岁。它与青霉素、安定并称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它为人类减少死亡、延长寿命,尤其是为降低心梗死亡率提供了简单有效而经济的手段。本文就阿司匹林的制备与应用展开探究,深入了解阿司匹林的作用与机理。

关键字:阿司匹林,合成制备,应用,药理

一、背景

在2010年世界心脏病学大会上,世界心脏联盟前任主席沙赫里亚尔阿?谢赫教授同与会的全球专家呼吁,加强心血管疾病的一级预防,除培养健康的生活方式、加强健康教育,另一个不可或缺的方法就是长期小剂量服用阿司匹林。

西方医学史上最早记载关于阿司匹林故事,始于1897年。但实际上,阿司匹林的传奇历史几乎和人类文明一样漫长。

古苏美尔人的泥板上就有用柳树叶子治疗关节炎的记载。公元前1500年,古埃及的《埃伯斯氏古医集》记载了用柳树皮、树叶涂抹身体,可缓解关节炎和背部疼痛。

而被尊为“医学之父”的古希腊著名医师希波克拉底曾把柳树皮磨成药粉让病人服用。希波克拉底从柳树中找到的镇痛药就是阿司匹林的原型——水杨酸,并把它写进了自己的著作中。

虽然水杨酸能镇痛,但它有着几乎无法去除的副作用,损伤胃黏膜、导致胃出血,使得很多患者控制了风湿却不得不忍受胃病的痛苦。

19世纪末,在一家药厂工作的化学家菲利克斯?霍夫曼的父亲老霍夫曼,在用水杨酸驱除关节炎带来的疼痛时,呕吐和胃部不适也让他痛不欲生。

或许是不堪忍受父亲因服药带来的巨大痛苦,霍夫曼查阅了一系列论文,终于找到了一种方法,生产出了稳定且副作用较小的乙酰水杨酸(ASA,阿司匹林的主要成分)。从此,风湿病治疗的历史被改变。

1899年3月6日,阿司匹林的发明专利申请被通过,商品专利号为36433。阿司匹林开始在位于德国伍珀塔尔的埃尔伯福特工厂生产,从此阿司匹林便问世了。

二、合成制备

在工业上,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是在催化剂作用下,以醋酐为酰化剂,与水杨酸羟基酰化成酯。传统的合成阿司匹林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其存在如下缺点:(1)收率较低(65%~70%),腐蚀设备,有排酸污染。(2)操作条件要求严格。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反应要严格控制其加入速度和搅拌速度,否则会导致反应物碳化。(3)粗产品干燥时,由于硫酸分离不完全而导致部分产品氧化,引起产品成色不好。(4)产品不能加热干燥,否则产品中残余的浓硫酸会催化乙酰水杨酸水解成水杨酸。工业上为回避上述缺点,往往采用催化活性高、环保型的醋酸锌、硫酸铝钾、三氯稀土等新型催化剂来代替质子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是在酸性或碱性催化剂作用下,通过酰化试剂乙酸酐使水杨酸乙酰化得到,催化剂的性质对反应有重要影响。

化学生产过程一般可概括为三个主要步骤:(1)原料处理:为了使原料符合进行化学反应所要求的状态和规格,根据具体情况,不同的原料需要经过净化、提浓、混合、乳化或粉碎(对固体原料)等多种不同的预处理;(2)化学反应:作为生产的关键步骤。经过预处理的原料,在一定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下进行反应,以达到所要求的反应转化率和收率。反应类型多样,如:氧化、还原、复分解、磺化、异构化、聚合、焙烧等。通过化学反应,获得目标产物或其混合物;(3)产品精制:将对化学反应得到的混合物进行分离,除去副产物等杂质,以获得符合组成标准的产品。上述每一步均需在特定设备中、在一定操作条件下完成所要求的化学的和物理的转变。对应的工艺流程图作为表达化工生产工艺流程的设计文件主要分:方案流程图、物料流程图、施工流程图带控制点的工艺流程图)等三部分。

工业生产过程所用到的反应器主要是反应釜,作为工艺过程的压力容器,材质以不锈钢为主。反应釜的结构设计与参数配置有所不同,能实现化学工艺要求的加热、蒸发、冷却及低高速的混配功能等,可以用来做酯化、蒸发、蒸馏、结晶、加热混配、恒温反应等工艺过程。

实验室操作和工业生产过程的关系是科学与技术、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关系。科学与技术二者对立统一,互相影响、制约。技术为科学提供了探索世界所需要的工具,而科学所提供的有关自然界知识,是当今多数技术产品的基础。一个化合物往往可以用不同的路线和方法合成,实验室最初采用的路线和方法不一定是最佳者,最初对反应条件、仪器设备、原材料来源等考察不多,对产率也不作过高要求,但这些对工业生产却十分重要,一条比较成熟的合成工艺路线应该是:合成步骤短,总产率高,设备技术条件和工艺流程简单,原材料来源充裕而且便宜。因此,实验室操作与工业生产的反应原理、操作流程、所用设备装置等方面的差异甚大,实际工业生产过程与实验室操作内容亦大相径庭。

三、应用

Ⅰ.阿司匹林的常规作用与使用方法

A.药物类别

解热镇痛抗炎药\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

血液系统用药\抗血小板药\阿司匹林

B.适应症

阿司匹林属于水杨酸类镇痛、消炎、解热、抗风湿及抑制血小板聚集药,临床可用于下列情况:

1. 镇痛、解热:可缓解轻度或中度的疼痛,如头痛、牙痛、神经痛、肌肉痛及月经痛等,也用于感冒和流感的退热。本品仅能缓解症状,不能治疗引起疼痛、发热的病因,故需同时应用其它药物对因治疗。

2. 抗炎、抗风湿:本品为治疗风湿热的首选药物,用药后可解热、使关节症状好转并使血沉下降,但不能去除风湿的基本病理改变,也不能治疗和预防心脏损害及其它并发症。

3. 关节炎:除风湿性关节炎外,阿司匹林也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可改善症状,但须同时进行病因治疗。此外,阿司匹林也用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椎炎、幼年型关节炎以及其它非风湿性炎症的骨骼肌肉疼痛,也能缓解症状。但近年在这些疾病已很少应用本品。

4. 抗血栓:阿司匹林对血小板聚集有抑制作用,阻止血栓形成,临床用于预防一过性脑缺血发作、心肌梗死、心房颤动、人工心脏瓣膜、动脉粥样硬化、动静脉瘘或其它手术后的血栓形成。也可用于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

5. 儿科用于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的治疗。

6. 用于胆道蛔虫病,可驱除胆道蛔虫。

7. 用于X线或放疗引起的腹泻。

8. 阿司匹林粉末外用治足癣。

C.药理

1.药效学

?作用机制

(1) 镇痛作用:主要是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及其它能使痛觉对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敏感的物质(如缓激肽、组胺)的合成,属于外周性镇痛药。但不能排除中枢镇痛(可能作用于下视丘)的可能性。

(2) 抗炎作用:确切的机制尚不清楚,可能由于阿司匹林作用于炎症组织,通过抑制前列腺素或其它能引起炎性反应的物质(如组胺)的合成而起消炎作用,抑制溶酶体酶的释放及白细胞活力等也可能与其有关。

(3) 解热作用:可能通过作用于下视丘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外周血管扩张,皮肤血流增加、出汗,使散热增加而起解热作用,此种中枢性作用可能与前列腺素在下视丘的合成受到抑制有关。

(4) 抗风湿作用:阿司匹林抗风湿的机制,除解热、镇痛作用外,主要在于消炎作用。

(5) 对血小板聚集的抑制作用:是通过抑制血小板的前列腺素环氧酶、从而防止血栓烷A2(Thromboxane A2,TXA2)的生成而起作用。

2.药动学

口服后吸收迅速、完全。在胃内已开始吸收,在小肠上部可吸收大部分。吸收率与溶解度、胃肠道pH值有关。食物可降低吸收速率,但不影响吸收量。肠溶片剂吸收慢。阿司匹林与碳酸氢钠同服吸收较快。吸收后广泛分布于各组织,能透入关节腔、脑脊液、乳汁和胎盘。阿司匹林的蛋白结合率低,但水解后的水杨酸盐蛋白结合率为65-90%。血药浓度高时血浆蛋白结合率相应地降低,肾功能不良及妊娠时血浆蛋白结合率也低。水杨酸盐的半衰期长短取决于剂量大小和尿pH值,一次服小剂量时约为2-3小时;大剂量时可达20小时以上,反复用药时可达5-18小时。一次口服阿司匹林0.65g后,在乳汁中的水杨酸盐半衰期为3.8-12.5小时。

本品在胃肠道、肝及血液内大部分很快被特异性酯酶水解为水杨酸盐,然后在肝脏代谢。代谢物主要为水杨尿酸(salicyluric acid)及葡糖醛酸结合物,小部分氧化为5-羟基水杨酸(龙胆酸,gentisic acid)。一次服药后1-2小时达血药峰值。镇痛、解热时血药浓度为25-50μg/mL;抗风湿、消炎时为150-300μg/mL。血药浓度达稳定状态所需的时间随每日剂量及血药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在大剂量用药(如抗风湿)时可长达7天。长期大剂量用药的患者,因药物主要代谢途经已经饱和,剂量微增即可导致血药浓度较大的改变。本品大部分以结合的代谢物、小部分以游离的水杨酸从肾脏排泄。服用量较大时,未经代谢的水杨酸的排泄量增多。个体间可有很大的差别。尿的PH值对排泄速度有影响,在碱性尿中排泄速度加快,而且游离的水杨酸量增多,在酸性尿中则相反。

D.不良反应

一般用于解热镇痛的剂量很少引起不良反应。长期大量用药(如治疗风湿热)、尤其是当药物血浓度大于200μg/mL时则较易出现副作用。血浓度愈高,副作用愈明显。

1.消化系统较常见的有恶心、呕吐、上腹部不适或疼痛(由于本品对胃粘膜的直接刺激引起)等胃肠道反应,停药后多可消失。长期或大剂量服用可有胃肠道出血或溃疡。

2.中枢神经系统可出现可逆性耳鸣、听力下降,多在服用一定疗程,血药浓度达200-300μg/L后出现。

3.过敏反应阿司匹林的过敏反应仅次于青霉素,可能是由于药理及免疫反应的综合作用。阿司匹林过敏反应是否为抗原抗体反应尚有疑问,因此目前倾向于称之为不能耐受性反应。其特征可分为三型:支气管痉挛型、荨麻疹型及血管性水肿型和混合型。

4.肝、肾功能损害与剂量大小有关,尤其是剂量过大使血药浓度达250μg/mL时易发生。损害均是可逆性的,停药后可恢复。但有引起肾乳头坏死的报道。

5.逾量或中毒

(1) 轻度,即水杨酸反应(salicylism),多见于风湿病用本品治疗者,表现为头痛、头晕、耳鸣、耳聋、恶心、呕吐、腹泻、嗜睡、精神紊乱、多汗、呼吸深快、烦渴、手足不自主运动(多见于老年人)及视力障碍等。

(2) 重度,可出现血尿、抽搐、幻觉、重症精神紊乱、呼吸困难及无名热等;儿童患者精神及呼吸障碍更明显;过量时实验室检查可有脑电图异常、酸碱平衡改变(呼吸性碱中毒及代谢性酸中毒)、低血糖或高血糖、酮尿、低钠血症、低钾血症及蛋白尿。

E.用法与用量

1?成人

?口服给药

1.解热、镇痛:每次0.3-0.6g,1日3次,必要时每4小时1次。

2.抗风湿:每日3-5g,分4次口服。急性风湿热可用到7-8g。也有推荐1日3-5次,每次0.5-1.0g,可与碳酸钙或氢氧化铝合用,可减少对胃的刺激。一疗程约3个月。

3.抑制血小板聚集:尚无明确用量,多数主张应用小剂量,如80-300mg,每日1次。

4.治疗胆道蛔虫病: 1次1g,1日2-3次,连用2-3日;阵发性绞痛停止24小时后停用,停药检查,然后进行驱虫治疗。

?外用

足癣:先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洗患处,后用阿司匹林粉末涂布患处,疗程为2-4次。

2?儿童

口服给药

1.解热、镇痛:每日按体表面积1.5g/m2,分4-6次口服,或每次按体重5-10mg/kg,或每次每岁60mg,必要时4-6小时1次。

2.抗风湿: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如1-2周未获疗效,可根据血药浓度调整用量。有些病例需增至每日130mg/kg。

3.皮肤粘膜淋巴结综合征(川崎病):开始每日按体重80-100mg/kg,分3-4次服,热退2-3天后改为每日30mg/kg,分3-4次服,连服两月或更久,血小板增多、血液呈高凝状态期间每日5-10mg/kg,1次顿服。

F.制剂与规格

阿司匹林片 (1)0.025g (2)0.3g (3)0.5g;阿司匹林肠溶片 (1)0.3g (2)0.5g;阿司匹林栓 (1)0.1g (2)0.3g (3)0.45g (4)0.5g;新乙酰水杨酸片(新阿司匹林片,阿司匹林钙片) 每片含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0.324g,枸橼酸0.0324g,碳酸钙0.0972g,糖精钠0.0038g;阿司匹林肠溶胶囊 0.15g;阿司匹林缓释片 0.05g;乙酰水杨酸散 (1)0.1g

(2)0.5g;乙酰水杨酸锌胶囊 0.3g;乙酰水杨酸钙-脲散每袋 (1)0.05g (2)0.1g (3)0.15g (4)0.2g (5)0.3g (6)0.6g

Ⅱ. 阿司匹林药理作用的新研究

随着基础和临床研究的发展,近年又发现阿司匹林可降低消化系统恶性肿瘤的发生

率和死亡率以及其他一些作用, 并认为这些作用都与抑制环氧化酶2的活性及抑制血栓素有关。

A.阿司匹林在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

阿司匹林是治疗冠心病的主要药物,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阿司匹林用作冠脉搭桥手术的患者,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其主要通过抑制动脉管壁上脂肪类沉积斑的形成而预防和治疗冠心病。与安慰剂相比,不论是手术前还是手术后服用阿司匹林都能降低大隐静脉桥血管堵塞的发生,其剂量范围为100~975mg·d-1[2]。Srmivasan 等的研究认为术前服用阿司匹林不会增加术后出血,与不服用者相比,没有显著差别。因为服用阿司匹林的患者,其血小板功能在新的血小板释放后就恢复正常。对阿司匹林敏感的高危患者,减少失血量的最佳方法是联合多种治疗,包括使用止血药(如抑肽酶),术中血液保留技术等,或术前减少阿司匹林的用量,每天服用75~150mg 或者停用。

B.抗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作用

脑缺血再灌注损伤(CIRI) 导致的迟发神经元损伤,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和功能恢复,其机制尚不明。研究表明,CIRI 主要与氧化应急、炎症反应及细胞凋亡等有关。阿司匹林不仅有抗血栓作用,还有直接的神经保护作用。邱丽颖等[3]用线栓法制作局部脑缺血2h,再灌注24h 模型,观察阿司匹林6mg·kg -1对正常神经元密度、凋亡细胞数目及bcl22 和bax 基因蛋白的影响。以TUNEL 法检测细胞凋亡,免疫组化法检测bcl22 和bax 基因蛋白。结果显示,阿司匹林在CIRI 时,通过提高bcl22 、降低bax 基因蛋白的表达,提高bcl22/ bax比值而发挥抗凋亡效应,从而起到神经保护作用。

C.对卡托普利降低血压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高血压并发胰岛素抵抗( ISR) 甚为常见。高血压的治疗除应用肾素2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ACEI) 等降压药外, 往往联用阿司匹林。ACEI通过抑制缓激肽的降解使其浓度增高, 增高的缓激肽通过激活β2 受体导致内源性血管舒张因子前列腺环素

( PGI2 ) 、一氧化氮(NO) 和内皮源性超极化因子( EDHF) 的释放。PGI2 扩张血管、降低血压、改善局部微循环,从而促进骨骼肌摄取葡萄糖。阿司匹林通过抑制Cox22 而抑制PGI2 形成。潘海燕等[4]发现卡托普利与小剂量阿司匹林(75mg·d-1 ) 联用, 对伴空腹胰岛素增高轻中度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无明显影响, 但与每天300mg 阿司匹林联用则其降压作用明显减弱,这可能与300mg·d-1 阿司匹林阻断了血管内皮PGI2 的生成有关。

D. 改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

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常有内皮功能受损,使血管逐渐向粥样硬化发展,因此,抗高血压治疗不仅要使血压恢复正常,更重要的是恢复内皮功能。翟桂兰等[5]在常规降压治疗基础上加用阿司匹林片100mg·d-1。治疗4周后,与对照组比较,血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治疗组下降更显著,升高更显著。结果提示,小剂量阿司匹林明显改善患者血管内皮功能。故在治疗高血压病时,常加用阿司匹林,以增强疗效。

E.诱导肺腺癌细胞株SPCA21 凋亡

朱慧明等用MTT 法测定细胞存活率,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周期时相分布,瑞氏染色、Hoechest/ PI双染、扫描电镜观察细胞表面形态改变、琼脂糖电泳法观察细胞凋亡,发现110 ~1215mmol·L-1阿司匹林作用SPCA21 细胞24、48、72h后,可抑制细胞的生长,呈剂量、时间依赖关系。阿司匹林作用SPCA21 细胞48h可使G1细胞期比例明显升高,呈

剂量、时间依赖关系。说明阿司匹林可抑制SPCA21细胞DNA合成和有丝分裂,将细胞阻滞在DNA合成前期,并可诱导SPCA21凋亡。SPCA21 细胞随阿司匹林浓度的增加,时间的延长,细胞间隙增大,细胞变小、变圆、染色质边集,细胞核固缩,甚至碎裂,胞膜皱折,出芽出泡,有的还有凋亡小体出现。临床上也观察使用阿斯匹林的到患者症状改善。

四、发展前景

1 国外市场发展稳定

20世纪80年代,阿司匹林占美国解热镇痛药市场的50-60%,其中1/3用于抗风湿治疗。90年代初,由于其他解热镇痛药的崛起,挤占了阿司匹林的部分市场份额,使其市场占有率有所下降,但最近几年又不断回升。目前阿司匹林占美国解热镇痛药市场销售额的25%-27%,扑热息痛占45%左右,布洛芬占23%-25%,其他解热镇痛药占5%左右。

据零售额统计显示,近几年美国市场上阿司匹林是惟—一个销售额增长的解热镇痛药产品。90年代中期,美国阿司匹林销售额为5.5亿美元左右,到20世纪末,销售额达到5.8亿美元左右,年均增幅约为0.9%-1.1%,而同期其他解热镇痛药销售额下降或持平。

2 国内市场前景光明

长期以来,我国阿司匹林年消费量一直在3000t左右徘徊,仅占世界消费量的7%,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最近几年我国消费量有所增长,达到每年4000t。特别是阿司匹林制剂的市场销售额有了较快的增长,2000年我国阿司匹林片剂产量达到100多亿片。但是,增长的大部分是防治中老年人心脑血管疾病的小剂量阿司匹林,解热镇痛药市场的阿司匹林消费量增长幅度不大。

近年来,由于美国生产的阿司匹林已大幅减少,转而向国际市场上购买,使我国阿司匹林出口美国的数量大幅增加。从长远来看,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以及阿司匹林生产企业管理和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我国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将会越来越强。今后我国将成为世界阿司匹林的主要生产国和出口国,产量和出口量都会不断增加,发展前景看好。

五、结论

本文从不同角度全面的对阿司匹林进行了研究。主要有如下几方面的内容:

1. 在药理作用方面,由传统的解热镇痛、消炎抗风湿、抗血栓的形成,扩展到治疗冠心病、高血压、抑制肿瘤的发生等新的药理作用。

2.在合成方面,由传统的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乙酰水杨酸,到应用新的酸性和碱性催化剂,到现在的微波辐射分子筛、固体酸及有机酸进行催化,逐步向生产的高效化、绿色化发展。

3.在应用方面,应用的范围越来越宽,可预防心血管疾病、降压、预防心脏病等。

4.在市场前景方面,国外市场发展稳定,国内市场前景光明。

综上所述,阿司匹林的发展潜力是很大的,发展前景是很可观的。作为一名应化的学生,应该认知更多的药物知识,为将来的发展道路做好铺垫。同时,更应该确立自己明确的目标,掌握更多的知识,为人类的发展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周贤1阿司匹林及其他抗血小板药物在冠脉搭桥手术中的应用[J].国外医学心血管疾病分

册,2005,32(6)

[2] 邱丽颖, 余涓1 阿司匹林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细胞凋亡的影响[J].中国药理学通

报,2004,20(2)

[3] 潘海燕,朱建华1阿司匹林对卡托普利降低血压及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影响[J].临床心血管病杂志,2005,21(2)

[4] 翟桂兰, 祝焕林.小剂量阿司匹林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干预[J].临床心血管杂志,2005,21(9)

阿司匹林论文

论阿司匹林催化剂使用情况 摘要:阿司匹林的传统合成方法是用醋酸酐和水杨酸为起始原料,以浓硫酸为催化剂,经酯化反应而制得。这一生产方法已使用多年,其工艺较为成熟,但是收率较低,一般在70%左右,容易发生副反应,产品成色较差,浓硫酸为催化剂对设备有较强的腐蚀作用,更为严重的是采用该方法生产阿司匹林时会产生大量的废酸液体,对环境的污染较大。本文旨在介绍使用各种催化剂对阿司匹林生产的影响,并在最后写出了一篇离子液体【bmim】H2PO4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实验报告。以此来论证离子液体型催化剂在阿司匹林制备过程中的优点。 关键词:阿司匹林催化剂合成 一、阿司匹林合成的历史意义 1、阿司匹林认识过程 阿司匹林(aspirin):化学名为2-(已酰氧基)苯甲酸(2-(acetyloxy)benzoic acid)。又名乙酰水杨酸。本品为白色结晶或结晶粉末;无臭或微带乙酸臭,味微酸;遇湿气即缓缓水解。在乙醇中易溶,在三氯甲烷或乙醚中溶解,在水或无水乙醚中微溶,在氢氧化钠溶液或碳酸钠溶液中溶解,但同时分解。mp. 135~140℃。 人们对阿司匹林的认识可追溯到古埃及法老时代。当时通过浸泡柳树皮获取了一种物质并被记载于公元前1550年汇集的医疗处方之中。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前美洲人经常使用金鸡纳树的树皮作镇痛药。西班牙人来到那里以后发现这种树的树皮还可以降低病人的体温;

1800年人们才从柳树皮中提炼出了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有效成分――水杨酸;1898年德国化学家Dr. Felix Hoffmann用水杨酸与醋酸酐反应合成了乙酰水杨酸;1899年3月6日德国拜仁药厂正式生产这种药品取商品名为Aspirin。迄今为止,阿司匹林已经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①,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 2、阿司匹林药理作用 阿司匹林为解热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在体内具有抗血栓的作用,它能抑制血小板的释放反应,抑制血小板的聚集,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本品长期服用会引起胃肠道出血,这主要是由于前列腺对胃黏膜具有保护作用,而本品抑制了前列腺素的生物合成,使得黏膜易于受到损伤;另外,由于前列腺素E 对支气管平滑肌有很强的收缩作用,本品的前列腺素合成抑制作用还会导致过敏性哮喘的发生。 二、阿司匹林催化剂 1、阿司匹林催化剂使用现状分析 在过百年的发展过程中,阿司匹林的合成不断经历着历史的变革和考验。迄今为止,阿司匹林主要以水杨酸、乙酸酐为原料,通常通过以下3种途径合成:酸催化、碱催化和新型催化。合成方法如下:①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阿司匹林、青霉素、安定

阿司匹林的制备流程

阿司匹林(Aspirin)又名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化学名.(/乙酰氧基)苯甲酸,系白色结晶或结晶性粉末,熔点135-140℃,无臭或略带醋酸味,水中微溶,乙醇中易溶,氯仿或乙醚中溶解,遇湿气缓慢水解生成水杨酸,具弱酸性,最稳定ph值2.5。阿司匹林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乙酸酐经酰化制得。在生成阿斯匹林的同时,水杨酸分子之间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的聚合物。副产物不溶于碳酸氢钠溶液,由此可提纯阿斯匹林。实验过程中,阿斯匹林产量少,并且不易结晶析出,常常须采用摩擦杯壁、加入晶种、浓缩溶液等办法才析出晶体,实验现象成功率低,同时需要较长的处理及静置时间。 阿司匹林的制备 实验室制备阿司匹林 本实验以浓硫酸为催化剂,使水杨酸与乙酸酐发生酰化反应,制取阿斯匹林。由于水杨酸中的羟基和羧基能形成分子内氢键,反应必须加热到150~160℃。不过,加入少量的浓硫酸或浓磷酸过氧酸等来破坏氢键,反应温度也可降到60~80℃,而且副产物也会有所减少。原理如下: 水杨酸在酸性条件下受热,还可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少量聚合物: 酰化反应 在100 mL干燥的园底烧瓶中加入4 g水杨酸、10 mL乙酸酐和10滴浓硫酸,采用搅拌使水杨酸尽量溶解,然后在水浴上加热,水杨酸立即溶解。如不全溶解,则需补加浓硫酸和乙酰酐。保持锥形瓶内温度在70℃左右。安装回流装置水浴加热,控制温度在80~85℃,同时保持低速匀速搅拌, 20 min后停止加热。反应液稍微冷(50℃以下)却缓慢加入15 mL冰水用来水解过量的乙酸酐,冷却至室温,再将反应液倒入50mL冰水的锥形瓶,即有乙酰水杨酸析出,将锥形瓶置于冰水浴中冷却,使结晶完全析出。 产品的提纯 减压过滤:用滤液淋洗锥形瓶,直至所有晶体被收集到布氏漏斗,每次用少量冷水洗涤结晶3次,减压过滤,即得到粗产物。产品重结晶:将粗产物转移至烧杯,在搅拌下加入饱和碳酸氢钠溶液,直至无二氧化碳产生。减压过滤,用少量水冲洗漏斗,除去少量的白色聚合物,合并滤液,倒入预

阿司匹林合成路线

阿司匹林的合成路线介绍 阿司匹林是世界最重要的解热镇痛药之一。目前全世界阿司匹林原料药产量已达5万吨左右,年产片剂1千多亿片。多年来,阿司匹林一直是我国解热镇痛药的支柱产品之一,年产量达1万多吨,也是我国医药原料药出口的大宗产品,2005年的出口量为7522吨,出口金额达到2055万美元。 1 . 采用乙酸酐为酰化剂的工艺路线 催化剂类别 需用原料及配方实例 原料名称规格组分比(份) 酚甲酸98.5% 25 乙酸酐98.5% 27 制备工艺: 混料投入带配有冷凝器的烧瓶中,在油浴上控温于150~160℃,反应约3小时,于减压下蒸去过量之乙酸酐及反应中生成的乙酸,其蒸出物重约16份,余品重为31份。再用2倍重量的苯重结晶,可得18份纯品。若将余液浓度增高,还可收得10份纯品。 经过几十年的生产实践,阿司匹林的生产形成了一套十分成熟的工艺:以苯酚为原料,经过和二氧化碳的羧化反应,生成水杨酸,经升华后得到升华水杨酸,再采用醋酐-醋酸法。由于此生产工艺不复杂,收率、成本等也较为理想,几十年来,国内外生产企业基本按照这条工艺路线进行生产。故该工艺较为成熟。由于长期以来,国内外科研机构、生产厂商对其生产工艺进一步深入研究的工作做得不多,所以这方面的专利以及研究论文也较为少见。 工艺探索不断 在传统的阿司匹林生产中,由水杨酸和醋酐反应生成阿司匹林的过程需要加温,使反应在80℃~90℃温度下进行,反应时间2小时左右,耗能量较大。近年来,由于基本能源价格不断上涨,反应时间越长则能耗越大,成本越高。从近几年的研究趋势看,研究的重点主要集中在水杨酸和醋酐反应过程中,通过添加不同的催化剂,使得反应更易进行,时间更短,耗能更少,产品质量更好。 1.1 水杨酸与醋酸酐法加入氧化钙或氧化锌 美国专利局2001年8月公开了Handal-Vega等人的“阿司匹林工业生产合成方法”的发明专利,该专利提出了一个水杨酸和醋酐合成阿司匹林的新方法:在水杨酸和醋酐反应中按一定比例加入氧化钙或氧化锌,得到一种乙酰水杨酸和醋酸钙或醋酸锌以及最大为2%游离水杨酸的混合物。此反应十分快速,属于放热反应,也是一锅反应,且无污染物,不需要排放残渣酸,也不需要任何有机溶剂,产物不需要再结晶。因产物是固体,合成完成后可以马上和普通药物制剂辅料混合压片,成阿司匹林片。 1.2 用一水硫酸氢钠作催化剂 肖新荣等人在《精细化工中间体》杂志上发表文章认为,水杨酸乙酸酐反应合成阿司匹林中,用一水硫酸氢钠为催化剂,反应时间约40分钟,反应温度80~90C,收率约为86.7%。硫酸氢钠为一价廉易得,使用安全的物质,其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效果较好,因其难溶于有机溶剂,易于分离回收重用。

年产吨阿司匹林车间工艺设计模板

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 题目: 100吨/年阿司匹林车间工艺设计 院系: 药学院 班级: 一班 设计人: ××× 学号: 指导老师: ××× 化学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系别: 药学院专业班级: 设计人: ××× 一: 课题名称 年产100吨阿司匹林车间工艺设计二: 原始数据及条件 1、年产100吨阿司匹林 2、原料: 水杨酸、乙酸酐、三氯化铝、乙醇 3、要求: 原料工艺级纯度 三、设计要求 编辑一份设计说明书, 主要内容包括: (1)标题页 (2)设计任务书 (3)目录 (4)设计方案简介 (5)工艺流程框图及说明

(6)物料衡算 (7)对本设计的评述( 问题及建议) (8)附图( 工艺流程简图) (9)参考文献 图纸需采用计算机绘图和手绘 四: 设计日期 11月20日至12月15日 指导老师: 游桂荣 目录 一.产品介绍: ------------------------------------------------------------4二.设计任务-------------------------------------------------------------10三.产品方案-----------------------------------------------------------------10四.生产方法和工艺流程-------------------------------------------------10五.格原料、中间产物的主要技术或规格----------------------------13六.物料衡算----------------------------------------------------------------20七.主要工艺设备选型---------------------------------------------------21八.三废处理及综合利用------------------------------------------------21九.存在问题及建议------------------------------------------------------21十.参考文献---------------------------------------------------------------22 年产100吨阿司匹林车间工艺设计 一、产品介绍 1、产品简介

实验一-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实验一-乙酰水杨酸的合成

实验一、乙酰水杨酸(阿司匹林)的合成、鉴定与含量的测定 一、实验目的 (1) 学习O-酰化(酯化)单元反应的特点和基本知识。 (2) 了解阿司匹林的性质和工业制法,掌握O-酰化制备阿司匹林的实验方法。 (3) 掌握水杨酸酰化反应的原理及实验操作以及乙酰水杨酸的鉴定、提纯及含量测定的方法。 (4)了解紫外光谱法、红外光谱法、核磁共振法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掌握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和实验技术。 (5) 进一步熟悉基础化学实验的重结晶及熔点测定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原理 乙酰水杨酸(acetyl Salicylic acid ),通常也称为阿司匹林(aspirin),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和乙酸酐合成的。早在18世纪,人们已从柳树皮中提取了水杨酸,并注意到它可以作为止痛、退热和抗炎药,不过对肠胃刺激作用较大。19世纪末,人们成功地合成了乙酰水杨酸,直到目前,阿司匹林仍然是一个广泛的具有解热镇痛作用的药物。水杨酸是一个具有酚羟基和羧基双官能团化合物,能进行两种不同的酯化反应,当与乙酸酐作用时,可以得到乙酰水杨酸(即阿司匹林);如与过量的甲醇反应,生成水杨酸甲酯,它是第一个作为冬青树的香味成分被发现的,因此通称为冬青油。本实验将进行前一个反应的试验。 反应式: COOH OH +(CH 3CO)2O H SO COOH OCCH 3 +CH 3COOH 在生成乙酰水杨酸的同时,水杨酸分子之间可以发生酯化反应,生成少量的聚合酯: COOH OH n H +C O O O C O O C O O +H 2O 乙酰水杨酸能与NaHCO 3反应生成水溶性钠盐,而副产物聚合酯不能溶于NaHCO 3,这种性质上的差别可用于阿司匹林的纯化。 可能存在于最终产物中的杂质是水杨酸本身,这是由于乙酰化反应不完全或由于产物在分离步骤中发生水解造成的。它可以在各步纯化过程和产物的重结晶过程中被除去,与大多数酚类化合物一样,水杨酸可与FeCl 3,形成深色配(络)合物,而阿司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FeCl 3发生颜色反应,因而未作用

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案

阿司匹林的制备

阿司匹林的制备 默认分类2009-05-0410:25:27阅读517评论0字号:大中小订阅 壹、目的要求 1、熟悉酚羟基酰化反应的原理,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2、掌握抽滤装置的安装和操作。 3、学会利用重结晶纯化固体有机物的操作技术。 二、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是白色晶体,易溶于乙醇、氯仿和乙醚,微溶于水。因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也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常用退热镇痛药APC中A即为阿司匹林。实验室通常采用水杨酸和乙酸酐于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酰基化反 应来制取。反应式如下: 生成的阿司匹林粗品,用35%的乙醇溶液进行重结晶将其纯化。 三、仪器和药品 锥形瓶(100mL)、量筒(10mL,25mL)、温度计(100℃)、烧杯(200mL,100mL)、吸滤瓶、布 氏漏斗、水泵、水浴锅、电炉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98%)、乙醇水溶液(35%) 四、实验步骤 1、酰化 于干燥的锥形瓶(若制备阿司匹林的量较大,可采用带电动搅拌器的回流装置,三颈瓶中口安装电动搅拌器,壹侧口安装球形冷凝管,另壹侧口安装温度计)中加入4.3g水杨酸和6mL乙酸酐,再滴入7滴浓硫酸(水杨酸分子内存于氢键,阻碍酚羟基的酰基化反应。反应需加热至150~160℃才能进行。若加入少量浓硫酸,可破坏水杨酸分子内氢键,使反应温度降低到80℃左右,从而减少副产物的生成),立即配上带

有100℃温度计的塞子(温度计插入物料之中)。混匀后置于水浴中加热,于充分振摇下缓慢升温至75℃。保持此温度反应15min,期间仍不断振摇。最后提高反应温度至80℃,再反应5min,使反应进行完全。 2、结晶抽滤 稍冷后拆下温度计。于充分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水的烧杯中,然后冰水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进行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俩次,压紧抽干后转移到100mL烧杯中。 3、重结晶 于盛有粗产品的烧杯中加入25mL35%乙醇,置于45~50℃水浴中加热,使其迅速溶解(溶解时,加热时间不宜太长,温度不宜过高,否则阿司匹林发生水解)。若产品不能完全溶解,可酌情补加35%的乙醇溶液。然后静置到室温,冰水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进行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俩次,压紧抽干。 将结晶转移至表面皿中,自然晾干后称量,计算产率。 五、注意事项 1、酰化反应时,要用手压住瓶塞,以防反应蒸气冲出。且不断振摇,确保反应进行完全。 2、控制好酰化反应温度,否则将增加副产物的生成。 3、将反应液转移到水中时,要充分搅拌,将大的固体颗粒搅碎,以防重结晶时不易溶解。 4、乙酸酐具有强烈刺激性,要于通风橱内取用,且注意不要粘于皮肤上。 实验八阿司匹林的制备 【目的要求】 ⑴熟悉酚羟基酰化反应的原理,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⑵掌握抽滤装置的安装和操作; ⑶学会利用重结晶纯化固体有机物的操作技术。

(完整版)阿司匹林的合成

阿司匹林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 1、了解阿司匹林制备的反应原理和实验方法。 2、通过阿司匹林制备实验,初步熟悉有机化合物的分离、提纯等方法。 3、巩固称量、溶解、加热、结晶、洗涤、重结晶等基本操作。 4、了解合成中的副产物以及相应的除杂方法。 5、了解阿司匹林合成中可使用的催化剂 二、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是在催化剂作用下,以醋酐为酰化剂, 与水杨酸羟基酰化成酯。传统的合成阿司匹林的催化剂为浓硫酸,它存在如下缺点: 1)收率较低(65%~70%),腐蚀设备,有排酸污染; 2)操作条件要求严格。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 反应要严格控制其加入速度和搅拌速度, 否则会导致反应物碳化; 3)粗产品干燥时,由于硫酸分离不完全而导致部分产品氧化, 引起产品成色不好;4)产品不能加热干燥, 否则产品中残余的浓硫酸会催化乙酰水杨酸水解成水杨酸。 因而寻找一类新的催化活性高、环保型的催化剂来代替质子酸催化合成乙酰水杨酸必要的,改进后的催化剂大体可分为酸性催化剂、碱性催化剂和其他类型催化剂。 酸性催化剂 酸性催化剂催化合成阿司匹林的机理如下:在酸作用下,乙酸酐中羰基碳原子的正电性增强,使乙酸酐中酰基容易向羟基转移形成酯基, 即完成乙酰水杨酸的合成。催化剂酸性越强, 氢质子流动性越好, 越易于催化酯基的生成, 但在乙酰水杨酸的合成中, 催化剂酸性太强, 也会造成水杨酸分子中羧基与另一水杨酸分子中的酚羟基脱水酯化,生成较多的酯聚合副产物。因此,以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的反应为基础, 人们对酸性化合物替代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进行了大量研究, 取得了可喜成果。酸性催化剂包括路易斯酸、固体酸、有机酸、 酸性无机盐、酸性膨润土等。

阿司匹林的合成

阿司匹林 阿司匹林的简介 中文名称:阿斯匹林(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退热药) 中文俗名:醋柳酸、巴米尔、力爽、塞宁、东青等 英文名称:Aspirin 拉丁名称:Aspirin 化学普通命名法:乙酰水杨酸,acetylsalicylic acid 化学系统命名法:2-(乙酰氧基)苯甲酸 IUPAC命名法:2-ethanoylhydroxybenzoic acid 分子结构式为:C9H8O4 分子相对质量:180.16 用途:1.解热镇痛药,用于发热、疼痛及类风湿关节炎等。 2.是应用最早,最广和最普通解热镇痛药抗风湿药。具有解热、镇痛、抗炎、抗风温和抗血小板聚集等多方面的药理作用,发挥药效迅速,药效肯定,超剂量易于诊断和处理,很少发生过敏反应。常用于感冒发热,头痛、神经痛关节痛、肌肉痛、风湿热、急性内湿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牙痛等。是《国家基本药物目录》列入的品种乙酰水杨酸也是其他药物的中间体。 3.乙酰水杨酸是制备杀鼠剂中间体4-羟基香豆素的原料。 4.杨酸与乙酸。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氢氧化碱溶液或碳酸溶液,同时分解。常用的解热镇痛药。用于解热、镇痛、抗风湿,促进痛风患者尿酸的排泄,抗血小板聚集及胆道蛔虫治疗。 5.用于制造室外及有强光照射的结构件、器械部件,如汽车车身、农机部件、电表和电灯罩、道路标记等。 发展史:在1853年夏尔,弗雷德里克·热拉尔(Gerhardt)就用水杨酸与醋酸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但没能引起人们的重视;1898年德国化学家菲霍夫曼又进行了合成,并为他父亲治疗风湿关节炎,疗效极好;1899年由德莱赛介绍到临床,并取名为阿司匹林(Aspirin)阿司匹林于1898年上市,近年来发现它还具有抗血小板凝聚的作用,于是重新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将阿司匹林及其他水杨酸衍生物与聚乙烯醇、醋酸纤维素等含羟基聚合物进行熔融酯化,使其高分子化,所得产物的抗炎性和解热止痛性比游离的阿司匹林更为长效。以后又陆续制成了以乙酰水杨酸为主药的多种复方制剂,更是受到欢迎。如大家熟悉的复方阿司匹林、复方扑尔敏、扑尔感冒片、小儿退热片等药,都是阿司匹林“家族”中的成员。 阿司匹林的合成 通常阿司匹林用乙酸酐作酰化剂将水杨酸酰化而得,而选用的催化剂不同,对其合成产品的后处理、质量、产率、成本有着重要的影响。其反

阿司匹林的制备

阿司匹林的合成 一、实验目的 1、通过阿司匹林的制备,了解合成实验的一般原理、操作及思维方式 2、了解酰化反应的要求及应用 3、进一步巩固重结晶的操作方法学会混合溶剂重结晶 4、了解相关数据库的查阅方法:如维普、万方等,并能根据相关资料分析实验结果。 二、实验原理 水杨酸是一种具有双官能团的化合物:一个是酚羟基、一个是羧基,羧基和羟基都可以 发生酯化,而且还可以形成分子内氢键,阻碍酰化和酯化反应的发生。 阿司匹林是由水杨酸(邻羟基苯甲酸)与醋酸酐进行酯化反应而得的。水杨酸可由水杨 酸甲酯即冬青油,由冬青树提取而得,水解制得。本实验就是用邻羟基苯甲酸与乙酸酐反应制备乙酰水杨酸。反应式为 三、合成原料

阿司匹林又称醋柳酸。化学名称: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式C9H8O分子结构式为:CH3COOC6H4COOH、分子量180.16、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或结晶性粉末、无臭、微带酸味。密度1.35g/cm3。在干燥空气中稳定、遇潮则缓慢水解成水杨酸和醋酸。微溶于水、溶于乙醇、乙醚、氯仿、也溶于碱溶液同时分解。化学性质:酸的通性、酯化反应、水解反应。 水杨酸化学名称:2-羟基苯甲酸分子式C7H6O3 结构式C6H4OHCOOH分子量138.12。水杨酸为白色结晶性粉末,无臭,味先微苦后转辛。熔点157-159℃,在光照下逐渐变色。相对密度1.44。沸点约211℃/2.67kPa。76℃升华。常压下急剧加热分解为苯酚和二氧化碳。1g水杨酸可分别溶于460ml水、15ml沸水、2.7ml 乙醇、3ml丙酮、3ml乙醚、42ml氯仿、135ml苯、52ml松节油、约60ml甘油和80ml石油醚中。加入磷酸钠、硼砂等能增加水杨酸在水中的溶解度。水杨酸水溶液的pH值为2.4。水杨酸与三氯化铁水溶液生成特殊的紫色。 乙酸酐分子式:(CH3CO)2O分子量:102有刺激气味,其蒸气为催泪毒气,溶于苯、乙醇、乙醚,常用作乙酰化剂以及用于药物阿司匹林染料、醋酸纤维制造。 四、实验步骤 称取50.0g水杨酸,加入50mL圆底烧瓶中再加入5mL乙酸酐摇匀后 加入5滴浓硫酸装一球形冷凝管见上图。待水杨酸全部溶解后将圆底烧瓶放入

阿司匹林的制备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了解阿司匹林的合成原理和操作方法。 2.掌握重结晶操作方法。 二、基本概念和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有退热止痛作用。纯品为白色针状或片状晶体,溶解于37℃水中,口服后在肠内开始分解为水杨酸。 阿司匹林学名为乙酰水杨酸,由水杨酸和乙酸酐在酸催化下酰基化反应制得。 在反应过程中会形成聚合物,利用阿司匹林和碳酸氢钠反应形成水溶性的钠盐,可与聚合物分离。 通过过滤将聚合物除去,加酸酸化得到阿司匹林,再重结晶纯化。 水杨酸含有酚基,能与稀三氯化铁溶液反应,产生深紫色的溶液。纯净的阿司匹林不会产生紫色。所以通过对未反应的水杨酸的点滴试验,很容易检测产物的纯度。 产品可通过熔点,红外,核磁共振和液相色谱等鉴定。 本实验以水杨酸和乙酸酐为原料,在磷酸催化下酰基化反应制得乙酰水杨酸,通过溶解,过滤,结晶,重结晶等纯化得到阿司匹林产品。 三、仪器和材料 仪器:恒温水浴槽,搅拌器,温度计,冷凝管,三口瓶,烧杯,量筒,天平,砂芯漏斗,过滤瓶。 材料:水杨酸,乙酸酐,浓磷酸,饱和碳酸氢钠溶液,18%盐酸溶液,无水乙醇。 四、实验内容 实验装置图如下: CO O H O H +CH 3C O O C O CH 3CO O H O C O CH 3+ CH 3COOH 浓硫酸或磷酸

实验步骤 1.开启水浴恒温槽的电源,使水浴温度控制在60℃。 2.在三口瓶中加入5g水杨酸,14ml(15g)乙酸酐,1.8ml浓磷酸,按图的实验装置安装好。 3.在60℃的水浴中,搅拌,反应15min,取出,冷却至室温,在瓶中加入70ml水,继续搅拌5min, 再放在冷水浴中静置5—10min,加入冰块,在冰水浴中静置10—20min,充分冷却,直至结晶完全,真空抽滤,用少量冰水洗涤二次。 4.将晶体放在250ml烧杯中,并加入70ml饱和碳酸氢钠溶液,搅拌到无二氧化碳放出为止。真空抽 滤除去聚合物固体。 5.将滤液放在250ml烧杯中,边搅拌边慢慢滴入18%盐酸溶液,直至PH值1.5.烧杯放入冰水浴中冷 却,直至结晶完全。真空抽滤,用少量冰水洗涤二次,得粗产品。 6.粗产品放入150ml烧杯中,加入20ml无水乙醇,搅拌,缓慢加热,直至晶体溶解,再加入40ml水, 在室温中静置,再放入冰水浴中冷却,直至结晶完全。真空抽滤,用少量无水乙醇-水(1:2,v/v)溶液洗涤,烘干,得产品。称量,计算产率。 五、实验数据记录与处理 对产品进行称重,为2.663g,根据方程式:

阿司匹林的生产工艺设计

皖西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制药工艺学) 课程设计 班级制药0601 姓名孙溪 学号 20060687 指导教师徐国梅 二009年12月28日

皖西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制药工艺学课程设计任务书

皖西学院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的工艺设计课程:制药工艺学 系(部):化学与生命科学系 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 0601 学生姓名:孙溪 学号: 20060687 指导教师:徐国梅 完成日期: 2010年 1月 8日

课程设计说明书目录 1.课程设计任务书 (2) 2.课程设计说明书 (3) 3.课程设计简介 (5) 4.设计资料 (6) 5.车间平面布置 (6) 6.工艺设计计算 (8) 7.文献资料 (10)

课程设计简介 第一部分设计任务 某药厂年产解热镇痛药阿司匹林500千克。年工作日300天,每天1班,每班8小时。且最终产品以颗粒剂出售,5g/袋。质量要符合成人用颗粒剂相关标准。 第二部分生产工艺选择及流程设计 一、生产工艺选择 本项目生产阿司匹林采用的是化学合成法,以水杨酸作为起始原料,经过酰化、粗制、精制等化学、物理过程生产阿司匹林产品。 本设计主要分为三个工段:第一工段为反应阶段、第二工段为粗制阶段、第三工段为精制阶段。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二、工艺流程设计 1 配料比:水杨酸:醋酸酐:乙酸钠=1:1.4:0.07 本设计选择间歇式操作,将原料投入酰化釜中,升温1个小时,釜温达到75摄氏度左右时,打开搅拌桨搅拌,反应放热,打开冷凝器,使反应物料保持在液态,反应温度控制在75摄氏度至80摄氏度之间,过低的温度会使反应不完全,反应时间过长;升高温度,易产生许多副产物,是产品质量下降,因此控制反应时间与温度很重要,反应时间为6小时,当反应液中水杨酸含量低于0.02%时,停止反应(可通过取样检验获得)。关闭冷凝器,通入冷却水冷却至室温,投入结晶釜内结晶,用离心机过滤,收集乙酰水杨酸粗品,收集母液,供下批反应使用。将粗品投入结晶釜内,通过计量罐进入结晶釜内,通入蒸汽加热到40摄氏度,打开搅拌桨搅拌,均匀混合后,通入冷却水冷却至结晶,用离心机过滤,干燥,过筛后得乙酰水杨酸成品。废液进行处理并回收。 在制备的过程中涉及到的单元操作过程有: 1.酰化反应 2.冷冻结晶

阿司匹林制备原理

阿司匹林的制备原理、步骤与装置一.实验目的 1学习酰化反应的原理和方法,掌握阿司匹林的制备方法 2掌握保护易氧化基团的方法 3进一步掌握重结晶操作技术,抽滤装置的安装与操作 二.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是白色晶体,易溶于乙醇、氯仿和乙醚,微溶于水。 因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也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常用退热镇痛药APC中A即为阿司匹林。实验室通常采用水杨酸和乙酸酐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酰基化反应来制取。 反应方程式: 副反应: 水杨酸乙酸酐乙酰水杨酸乙酸 反应温度应控制在75~80℃左右,温度过高易发生下列副反应: 产生的副产品:水杨酸乙酸酐乙酰水杨酸乙酸 1.酰化在干燥的锥形瓶[1]中加入4.3g水杨酸和6mL乙酸酐,再滴入7滴 浓硫酸[2],立即配上带有100℃温度计的塞子(温度计插入物料之中)。混匀后置于水浴中加热,在充分振摇下缓慢升温至75℃。保持此温度反应15min,期间仍不断振摇。最后提高反应温度至80℃,再反应5min,使反应进行完全。 2.结晶抽滤稍冷后拆下温度计。在充分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水的

烧杯中,然后冰水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进行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后转移到100mL烧杯中。

3.重结晶在盛有粗产品的烧杯中加入25mL35%乙醇,置于45~50℃水浴中加 热,使其迅速溶解[3]。若产品不能完全溶解,可酌情补加35%的乙醇溶液。 然后静置到室温,冰水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进行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将结晶转移至表面皿中,自然晾干后称量,计算产率。 三.操作流程 .实验步骤 生成的阿司匹林粗品,用35%的乙醇溶液进行重结晶将其纯化。其操作流程如下: 四.实验仪器 圆底烧瓶(250ml),天平,胶头滴管,水浴锅,温度计(100℃),玻璃棒,布什漏斗,真空泵,烧杯(200mL,100mL),回流冷凝管,锥形瓶(50mL或100mL),试管,表面皿,烧杯,水浴锅电炉 五.实验药品 水杨酸 (s),乙酸酐 (L) ,浓硫酸(98%), 冰块,乙酸乙酯 (L) ,沸石,1%三 氯化铁溶液,乙醇,水(35%)

阿司匹林课程设计

盐城师范学院化学化工学院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设计题目:年产1500吨阿司匹林醋化工序工艺设计设计者姓名:夏淼 指导教师:李健秀 系别:制药工程系专业:制药工程 班级:09(3)学号:09233217 设计时间2012年6 月至2012年6 月

制药工程课程设计任务书 化学化工学院制药工程专业 09(3) 班夏淼(学号 09233217)同学现给你下达毕业设计任务如下,要求在预定时间内,完成此项任务。 一、设计题目: 1500t/a阿司林生产装置醋化工序工艺设计 二、设计主要内容: 1、物料衡算; 2、热量衡算; 3、典型设备的工艺计算以及选型; 4、管道及仪表流程图(PID图,1张); 5、设计说明书。 三、生产条件(包括年操作日、生产方式及其它限制性条件) 1、连续生产,四个班组三班倒; 2、年操作日为333日,8000 h; 3、醋酐精制采用连续精馏,选用浮阀塔。 四、工艺参数 1、裂化反应的醋酸转化率为80%,乙烯酮的选择性为90%; 2、粗醋酐中醋酸酐的含量为85%(质量%)。 五、设计中主要参考资料(包括参考书、资料、规范、标准等) 1、中国石化集团上海工程有限公司编. 化工工艺设计手册(上、下册)(第三版). 化学工业 出版社,2003. 2、时钧,汪家鼎,余国琮,陈敏恒编. 化学工程手册(第二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6. 3、马沛生编著. 石油化工基础数据手册(第一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1993. 4、黄路,王保国编. 化工设计(第一版).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5、王志祥.制药工程学.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 6、化工部化工工艺配管设计技术中心站.化工工艺设计施工图内容和深度统一规定 (HG 20519-92).化工部工程建设标准编辑中心,1993.

阿司匹林的合成实验报告

阿司匹林的合成 高分子11-3 班(09) 一、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为解镇痛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近年来,又证明它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的作用,其治疗范围又进一步扩大到预防血栓形成,治疗心血管疾患。阿司匹林化学名为2-乙酰氧基苯甲酸,化学结构式为: 阿司匹林为白色针状或板状结晶,~140℃,易溶乙醇,可溶于氯仿、乙醚,微溶于水。 合成路线如下: 二、仪器药品 单口烧瓶(100mL)、球形冷凝管、量筒(10mL,25mL)、温度计(100℃)、烧杯(200mL,100mL)、吸滤瓶、布氏漏斗、循环水泵、水浴锅、电热套。 溶液。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98%)、盐酸溶液(1∶2)、1% FeCl 3 三、实验步骤 于100 mL干燥的圆底烧瓶中加入4g水杨酸和10mL新蒸馏的乙酸酐,在振摇下缓慢滴加7 滴浓硫酸,参照图1安装普通回流装置。通水后,振摇反应液使水杨酸溶解。然后用水浴加热,控制水浴温度在80~85℃之间,反应20min。 撤去水浴,趁热于球形冷凝管上口加入2mL蒸馏水,以分解过量的乙酸酐。 稍冷后,拆下冷凝装置。在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冷水的烧杯中,并用冰-水浴冷却,放置20min。待结晶析出完全后,减压过滤。 将粗产品放入100mL烧杯中,加入50mL饱和碳酸钠溶液并不断搅拌,直至无二氧化碳气泡产生为止。减压过滤,除去不溶性杂质。滤液倒入洁净的烧杯中,在搅拌下加入30mL盐酸溶液,阿司匹林即呈结晶析出。将烧杯置于冰-水浴中充分冷却后,减压过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干燥,称量产品 四、纯度检验

向盛有5 mL乙醇的试管中加入1~2滴1%三氯化铁溶液,然后取几粒固体加入试管中,观察有无颜色变化,水杨酸可以与三氯化铁形成深色络合物;阿斯匹林因酚羟基已被酰化,不再与三氯化铁发生显色反应,因此杂质很容易被检出。为了得到更纯的产品,可将上述结晶的一半溶于少量的乙酸乙酯中(约需2~3 mL),溶解时应在水浴上小心的加热。如有不溶物出现,可用预热过的玻璃漏斗趁热过滤。将滤液冷至室温,阿斯匹林晶体析出。如不析出结晶,可在水浴中稍为加热浓缩,并将溶液置于冰水中冷却结晶,抽滤收集产物,干燥后测熔点。 五、实验结果与讨论 从反应方程式中各物材料的摩尔比,可看出乙酰酐是过量的,故理论产量应根据水杨酸来计算。水杨酸理论上应产生乙酰水杨酸。乙酰水杨酸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80g/mol,则其理论产量为: (mol)×180(g/mol)=5.04g 产率:/×100%=% 六、思考题: 1、制备阿司匹林时,浓硫酸的作用是什么?不加浓硫酸对实验有何影响? 答:在酯化反应以及酚羟基替代醇羟基完成的类似于酯化的反应,都需要用脱水剂来催化。浓硫酸在这里的作用是脱水剂和吸水剂,一方面脱水作用促进酯化反应,另一方面吸水作用使这种可逆反应向着酯化反应的正方向移动,促进产品的生成。如果不加浓硫酸则会导致产率下降。 2、制备阿司匹林时,为什么所用仪器必须是干燥的? 答:实验室制法中用到乙酸酐,乙酸酐遇水水解,水解以后的产物是乙酸,乙酸的乙酰化能力比乙酸酐弱很多,反应不能进行.所以仪器必须是干燥的。 3、用什么方法可简便地检验产品中是否残留未反应完全的水杨酸? 答:运用直接滴定法和两步滴定法测量

阿司匹林的制备

阿司匹林合成的优化设计实验 阿司匹林合成的概述 阿司匹林又名乙酰水杨酸,其化学名称为2一乙酰氧基-苯甲酸,是一种历史悠久的解热镇痛药,诞生于1899年3月6日。到目前为止,阿司匹林已应用百年,成为医药史上三大经典药物之一,至今它仍是世界上应用最广泛的解热、镇痛和抗炎药,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最新研究表明还可用于防治多种癌症,如乳腺癌、食管癌等。传统的实验室合成方法是水杨酸和乙酸酐在浓硫酸催化下制备司匹林,这种方法一度作为经典的合成方法应用于各大高校的教研教学工作。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全世界范围内对环保、能源等问题的逐渐重视,针对化学工作提出了“绿色化学”的理念,要求化学实验实现绿色、低耗能、无污染。对阿司匹林合成的工艺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使用新的催化剂或辅助微波辐射技术、超声波振荡技术,并将绿色化学思想应用于合成实验,与传统方法相比,新的合成方法普遍具有反应时间短、产率高、原料用量少、污染小等优点。目前常用的合成方法有以下几种。 1 酸催化合成阿司匹林 酸性生催化剂种类繁多,这类催化剂使反应速度和产率大大的提高,并且具有反应条件温和以及对环境污染和设备腐蚀小等特点。例如,吕亚娟等用0.01 mol水杨酸,0.02 tool乙酸酐,2滴浓磷酸作催化剂,在功率300 w微波下辐射3.5 min,合成了阿司匹林,产率达90%[2],反应速度和产率大大提高。李继忠利用固体酸对苯磺酸做催化剂,以水杨酸:乙酸酐:催化剂=1:2:0.0153,81~85 qC,反应20 rain,产品收率达94.44%[3]。而对甲苯磺酸是一种强的固体有机酸,价廉易得,易于保存、运输和使用,催化活性高,不易引起副反应,对设备腐蚀和环境污染比硫酸小,因而它是替代无机酸的良好催化剂。 2 碱催化合成阿司匹林水杨酸 在碱作用下会形成酚氧负离子,是一种有利的亲核试剂,能进攻乙酰基的羰基碳,形成中间体而有利于阿司匹林的合成。例如张国升等利用0.2 g固体氢氧化钾为催化剂,2.5 g水杨酸,3 mL乙酸酐,6O~65 o反应20 min,阿司匹林产率达90%[4]。宋小平等使用0.1 g无水碳酸钠为催化剂,4.0 g水杨酸,5.5 mL乙酸酐,,在60~65℃,反应30 min,阿司匹林产率达91%[5].为了避免阿司匹林在碱性条件下的水解,缩短反应时间,常慧、钟国清和李秋荣等用5.0g 水杨酸,6.8ml乙酸酐,0.1g无水碳酸钠催化,用464W微波辐射 60s,快速合成了阿司匹林,产率达到95.4%【6】。李西安等报道了碳酸氢钠催化下微波辐射合成阿司匹林,当水杨酸和乙酸酐的摩尔比为1:2,碳酸氢钠为水杨酸质量的2%,利用151W的微波辐射45 S,阿司匹林产率达96.9%【7】。由此可见,利用碳酸钠或碳酸氢钠催化,微波辐射是合成阿司匹林的很好方法,此法时间短、易操作、节能、成本低、产率高 3 无机氧化物及盐类催化合成阿司匹林 3.1 三氯稀土化合物张武等考察了以LaC1 、NdCt 、YC1 、GdC1 、YbC1 、PrC1,等三氯稀土做催化剂催化合成阿司林的反应效果,其中以YC1 效果最好。反应最佳条件为:25 g水杨酸、36.96 g乙酸酐、0.4 gYC1 ,在80℃下反应30 min,阿司匹林的收率为89.5%。【10】虽然这些稀土盐均可回收并重复使用,是合成

阿司匹林实习报告模板

阿司匹林车间实习报告模板

随着四月八号实习动员大会的召开,我们制药工程专业11级为期三周的实习生活正式全面开始。 在盛长文老师的详细介绍下,我对今后三周的实习充满了期待与向往。作为一名在校大学生,整日面对的是生硬的教材知识。虽然不乏老师的精彩讲解,但是总是希望亲临一下药物的生产现场。由于制药工业的特殊性,通过我们自身很难取得在药厂的实习机会。所以这次机会才变得如此难能可贵。在此感谢各位老师对我们的帮助与关爱。 由于实习时间的紧迫性,为了能更好的利用学校和药厂给我们提供的这次机会。我必须把握好每一天的实习时间,做到不旷工、不迟到、不玩闹,不浪费。在此之前,要绝对遵守老师和药厂技工所说过的安全条例,避免不必要的危险。努力做好实习前相关资料的查询,实习过程中记录每天的实习笔记,勇于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做好相关记录,实习结束对整个实习过程进行整理总结。最后,依据自己的整理总结写出实习报告。 再次感谢领导、老师、技工对我们这次实习所做的帮助,相信不会让你们的努力白费。

前言 (1) 目录 (2) 第一章实习地点、时间 (3) 1.1药厂简介 (3) 1.2实习时间安排 (3) 第二章产品原料 (5) 2.1阿司匹林的介绍 (5) 2.2阿司匹林的标准与检测 (5) 2.3原料介绍与规格 (7) 2.4包装材料 (8) 第三章生产工艺流程 (10) 3.1工艺原理 (10) 3.2工艺流程框图 (11) 3.3工艺流程介绍 (11) 3.4工艺参数与生产标准 (13) 3.5物料衡算与产率 (15) 3.6生产消耗与能力 (18) 第四章三废处理与生产安全 (20) 4.1三废处理 (20) 4.2生产卫生 (20) 4.3生产安全 (20) 第五章技改建议 (23) 第六章附录 (24) 6.1附录 (24) 6.2附表 (27) 第七章实习感悟 (30)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报告记录

阿司匹林的制备实验报告记录

————————————————————————————————作者:————————————————————————————————日期:

阿司匹林的制备 实验名称: 班级: 姓名:

实验报告 一、实验项目 ?experimental project 阿司匹林的制备 The Preparation of Aspirin 二、实验目的和要求aim and request 1、明确乙酰水扬酸的制备的原理,影响因素; 2、明确酚的性质实验的原理,及定性鉴定实验方法。 3、掌握抽滤装置的安装与操作; 4、学会利用重结晶纯化固体有机物的操作技术。 三、实验内容与操作步骤『实验原理』 阿司匹林学名为乙酰水杨酸,是白色晶体,易溶于乙醇、氯仿和乙 醚,微溶于水。因具有解热、镇痛和消炎作用,可用于治疗伤风、感冒、 头痛、发烧、神经痛、关节痛及风湿病等,也用于预防心脑血管疾病。 常用退热镇痛药APC中A即为阿司匹林。实验室通常采用水杨酸和乙 酸酐在浓硫酸的催化下发生酰基化反应来制取。反应式如下: 水杨酸乙酸酐乙酰水杨酸乙 酸 反应温度应控制在75~80℃左右,温度过高易发生下列副反应: COOH OH+CH3C O CCH3 O O H2SO4 75~80℃ COOH OCCH3 O +CH3COOH H+ OH COOH HO COOH + OH C O O COOH +H2O 水杨酰水杨酸酯 OCOCH3 COOH+HO COOH H+ OCOCH3 C O O COOH +H2O 乙酰水杨酰水杨酸酯

生成的阿司匹林粗品,用35%的乙醇溶液进行重结晶将其纯化。其操作流程如下: 『仪器药品』 仪器:锥形瓶(100mL) 量筒(10mL ,25mL ) 温度计(100℃) 烧杯(200mL ,100mL ) 吸滤瓶 布氏漏斗 小水泵 水浴锅 电炉 药品:水杨酸 乙酸酐 硫酸(98%) 乙醇水溶液(35%) 『实验步骤』 ⑴ 酰化 在干燥的锥形瓶中加入6g 水杨酸和10mL 乙酸酐,混匀后置于水浴中加热,在充分振摇下缓慢升温至75℃。保持此温度反应15min ,期间仍不断振摇。最后提高反应温度至80℃,再反应5min ,使反应进行完全。 ⑵ 结晶抽滤 稍冷后拆下温度计。在充分搅拌下将反应液倒入盛有100mL 水的烧杯中,然后冰水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进行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后转移到100mL 烧杯中。 ⑵ 重结晶 在盛有粗产品的烧杯中加入25mL35%乙醇,置于45~50℃水浴中加热,使其迅速溶解。若产品不能完全溶解,可酌情补加35%的乙醇溶液。然后静置到室温,冰水冷却,待结晶完全析出后,进行抽滤。用少量冷水洗涤滤饼两次,压紧抽干。将结晶转移至表面皿中,自然晾干后称量,称重为3.3209g ,计算产率。 『实验结果』 理论产量:6/138X180.16=7.833g 产率为:3.3209/7.833=42.4% 『注意事项』 水杨酸乙酸酐硫酸 酰化 锥形瓶 乙酰水杨酸乙酸硫酸水 水杨酸等少量杂质液相 固相 乙酸硫酸水 乙酰水杨酸粗品 抽滤装置加水搅拌析出结晶 过滤 重结晶过滤 抽滤装置液相 固相乙醇水水杨酸等少量杂质乙酰水杨酸

阿司匹林制备工艺条件选择

阿司匹林制备工艺条件选择 [摘要]以水杨酸和乙酰氯为原料,浓硫酸为催化剂合成阿司匹林。并通过设计正交实验,研究了该合成反应的优化效果,找出最佳合成反应条件。结果表明,当水杨酸用量为3g,乙酰氯用量为ml,浓硫酸为滴时。℃时阿司匹林的收率可达,比同等条件下乙酸酐的收率提高了很多。 [关键词]阿司匹林乙酰氯水杨酸浓硫酸时间温度 [前言]阿司匹林是应用最广泛的消炎、解热、镇痛药物之一。也是作为比较和评价其他药物的标准制剂。在现行的阿司匹林合成实验中常用乙酸酐和水杨酸为原料,但由于乙酸酐是制备毒品的原材料,采购麻烦,且反应速率慢和转化率较低,生成的产物中存在乙酸单体, 阿司匹林的分离提纯较困难。而乙酰氯为原料可以克服以上缺点, 且原料易得。基于以上原因,本实验采用乙酰氯为原料替代乙酸酐合成阿司匹林,以改进现行的阿司匹林合成实验。而且本文通过设计正交实验找到了最理想的合成条件。改进后的合成反应更易控制,产率更高。 1试剂与仪器 试剂:水杨酸,乙酰氯,浓硫酸,碳酸氢钠,浓盐酸 仪器:SZCL-3型数显智能控温磁力搅拌器,蒸发皿SHZ-D循环水式真空泵,电子天平 2实验方法 2.1实验原理 水杨酸分子中含羟基(一OH)、羧基(一COOH),具有双官能团。实验采用强酸硫酸为催化剂,以乙酰氯为乙酰化试剂,与水杨酸的酚羟基发生酰化作用形成酯。反应如下: + →+ HCl 由于水杨酸中的羧基、羟基能形成分子内氢键,使体系能量增大,如果要在酚羟基发生反应,首先外界给与能量破坏其分子内氢键,才能发生酰化反应,所以在没有催化剂存在时,反应须加热到 150~160℃才能反应,但如果加入少

量的浓硫酸破坏氢键 ,反应温度可降至 60~8O℃,而且反应副产物也会降低,这是一个较简单、产率高的反应。其主要副反应有: 制备的粗产品纯,除上面两副产品外,可能还有没有反应的水杨酸等杂质。 2实验步骤 2.1乙酰水杨酸制备 (1)称取水杨酸3.0g于三颈烧瓶,在通风条件下用吸管取一定量的乙酰氯,加入烧瓶,然后用滴管滴入适量滴数的浓流酸,打开搅拌器进行搅拌,使固体完全溶解,用回流管进行回流。盖上带玻璃管的胶寒,连接好装置,慢慢加热至一定的温度,保持适当的时间。 (2)将三颈烧瓶从热源上取下来,使其慢慢冷却至室温,在冷却过程中,阿司匹林渐渐从溶液中析出,待结晶形成后再加入100 mL水,并将该溶液放入冰浴中冷却 20min,晶体完全析出。 (3)抽滤得到固体,用冰水洗涤几次,并压紧抽干 ,固体转移至表面皿,风干,得到的固体为阿司匹林粗品。 2.2正交设计表 阿司匹林合成实验属于成酯反应,反应原料配比对产率的影响较大,所以选择水杨酸与乙酰氯物质的量之比作为考察的主要因素之一。催化剂浓硫酸的用量、反应时间及反应温度均会影响合成效果,故把这3个因素也同时作为考察因素,实验的影响因素和水平见表I。 表1.因素水平表 阿司匹林:乙酰氯浓硫酸(滴)水浴温度(℃)时间(min)因素 水平 1 1:4 6 7515 21:5 88530 3 1:6 10 95 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