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生命的器具

探索生命的器具
探索生命的器具

2-1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学目标

1、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使用显微镜。

4、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具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

1、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含着无限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一)认识显微镜

出示显微镜,进行简单介绍,说明利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我们肉眼所观察不到的细微结构。

1、学生对照书本理清显微镜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2、各小组进行提问,并解答。

3、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调。

(1)显微镜的拿法。

(2)辨认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物象的放大倍数。

(3)学会使用焦螺旋。

(4)反光镜的使用,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5)不同光圈的使用。

4、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i.区别目镜和物镜。

ii.识别反光镜的凹面和平面。

iii.识别粗准焦螺旋。

(二)使用显微镜

1、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操作。

(一)对光

(1) 选择低倍物镜,对准对光孔。

(2) 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 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看到一白亮视野。

(二)观察

(1)E片观察。

(2)载玻片放载物台的通光孔的中央。

(3)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物台,但离1到2毫米

使物镜慢慢上升,并看好物镜,直到看到物象为止,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使更加清晰。(看到的像是倒像,如要将看到的东西移向视野中央,则应

将标本向物象相反的方向移动)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4、学生提出发现的问题,并且解决

5、实验完毕,准确收好显微镜

(三)其他探究器具的认识

二、课堂小结

三、达标测试:

一、填空题

1.填写图中各序号所代表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碰到玻片标本。

3.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二、选择题

1.用显微镜观察微小物体时,目镜上有“5×”字样。物镜上标有“45×”字样。观察到的物体的实际放大倍数是( )

A.5倍B.45倍

C.50倍D.225倍

2.把刻有“p”的载玻片放在显微镜下观察时,视野中所看到的应当是( ) A.p B. b C . d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GB-LBS98YT-BS8CB-BSUT-BST108】

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学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4、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教学重点: 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 1、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准备: 1、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干净的纱布,叶片,自来水等(分组);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量筒,天平,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角匙; 2、实验前制度、纪律、安全教育; 3、学生实验分组; 4、投影仪、制作投影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揭示课题: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那么如何探索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呢,这就是下面几节课要学习的第2章《探索生命》。 三、新授: (一)引导生阅读本章学习目标 (二)首先学习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三)引导生阅读本节学习目标 一、认识显微镜 1、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2-1,观察显微镜。 (1)、打开显微镜箱,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对照图2-1认识显微镜 (2)、分别观察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3)、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的升降情况。 (4)、观察反光镜,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5)、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2、师指示显微镜,让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教案 苏教版生物第二章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 讲课者:徐进峰 单位:舞钢市二中 时间:20XX年9月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知识目标:认识并使用显微镜。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共同体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验科学的真实性;用平等的互动、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重点:认识显微镜结构和作用,学习使用显微镜。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 教法: 主要采用引导法、演示讲解法、分组合作探究法,体验教学法等。 学法: 学生主要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互帮互助等方法进行学习。 教学过程 一、引入 课件展示:一组精美图片(约2分钟) 师问:图片漂不漂亮? 生答:漂亮。 师问:想不想亲眼去看看? 生答:想。 师问:怎样才能亲眼看到呢? 生:……

师讲述:大家猜猜借助什么看?(学生议论片刻后)对了,用显微镜。学会使用显微镜,我们就可以亲眼目睹更多美轮美奂的生物,探索更多生物的奥秘。 二、教学新课 (一)活动一:认识显微镜(约13分钟) 1、学生用教科书第20页,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图,自学或同学合作,识记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并理解其功能。 2、板书课题。教师巡视指导,强调:显微镜是精密贵重仪器,要爱护。并叮嘱学生一定要规范操作,按照课本要求取出显微镜。 3、教师故意展示显微镜,学生评判并纠错。 4、课件展示显微镜,让一两名中偏下程度的学生指认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如有错误,让其他学生帮助来纠错。 5、教师对学生不能正确评判的地方,予以讲解、演示。 课件展示、强调: (1)镜头放大倍数的识别,如10X表示放大10倍。 (2)显微镜放大倍数等于目镜、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活动二:使用显微镜(约20分钟) 1、教师分步演示,学生分步练习。 第1步:选目镜。 师演示:选倍数较低的目镜(如10X) 讲解:倍数低,视野大,易发现观察对象。 生:操作练习。 第2步:选物镜。 师演示:选倍数较低的物镜(如10X)

探索生命的器具

2-1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学目标 1、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使用显微镜。 4、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具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 1、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含着无限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一)认识显微镜 出示显微镜,进行简单介绍,说明利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我们肉眼所观察不到的细微结构。 1、学生对照书本理清显微镜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2、各小组进行提问,并解答。 3、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调。 (1)显微镜的拿法。 (2)辨认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物象的放大倍数。 (3)学会使用焦螺旋。

(4)反光镜的使用,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5)不同光圈的使用。 4、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i.区别目镜和物镜。 ii.识别反光镜的凹面和平面。 iii.识别粗准焦螺旋。 (二)使用显微镜 1、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操作。 (一)对光 (1) 选择低倍物镜,对准对光孔。 (2) 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 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看到一白亮视野。 (二)观察 (1)E片观察。 (2)载玻片放载物台的通光孔的中央。 (3)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物台,但离1到2毫米 使物镜慢慢上升,并看好物镜,直到看到物象为止,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 使更加清晰。(看到的像是倒像,如要将看到的东西移向视野中央,则应 将标本向物象相反的方向移动)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4、学生提出发现的问题,并且解决 5、实验完毕,准确收好显微镜 (三)其他探究器具的认识 二、课堂小结 三、达标测试: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2章探索生命2.1探索生命的器具学案(新版)苏教版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1单元探索生命的奥秘第2章探索生命2.1探索生命的器具学案(新版)苏教版 探索生命的器具 【学习目标】 认识一些常用的器具,知道如何使用这些器具。 【学习重难点】 重点: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并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学习过程】 知识点一: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 1.净——用洁净的纱布将盖玻片、载玻片擦洗干净。 2.滴——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 3.取——用镊子夹取叶的下表皮。 4.浸——把材料浸入载玻片中央的水滴中。 5.展——展平材料。 6.盖——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边先接触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 7.染——把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另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 知识点二:其他常用的实验器具 1.可以用来观察微小物体的器具有放大镜等。 2.实验中常用的解剖器具有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等。 3.在小学的科学课中你曾使用的计量器具有量筒、天平等。 4.可以用来加热的器具有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 5.说出几种生物实验中的通用器具。 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滴管、药匙等。 知识点三:使用实验器具的注意事项 1.在使用解剖器具时,要注意哪些安全问题? 不要用手触摸刀口,也不要碰到他人。 2.在探究实验中,加热时要如何预防事故的发生?

不要离开加热装置,加热结束后要及时、正确地切断热源,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器具。 3.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 合作探究 1.阅读课本,分组介绍各种器具的种类和用途。 (1)你知道哪些实验器具?其作用是什么? 实验器具:量筒、试管、酒精灯、放大镜等。 量筒:量取液体;试管:溶解、反应等;酒精灯:加热;放大镜:把物体放大。 (2)通过影视和书籍,你了解到医生用到的解剖器具有哪些? (手术)解剖盘、(手术)解剖剪、镊子、(手术)解剖刀片。 2.制作临时装片并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以下问题。 (1)如何擦拭载玻片? 清洁好的载玻片和盖玻片,需用细软布(如清洁的纱布)擦干。其方法是擦拭载玻片时,左手拇指和食指夹着其短边的边缘;右手拇指和食指持清洁的纱布沿长边往返,在上下两面同时轻轻擦拭。 (2)滴多少水合适? 滴水时水量要适当,以恰好被盖玻片盖满为度,约1~2滴。如滴多而载玻片又倾斜,则水很容易流满载玻片。 (3)为什么要展平材料? 用解剖针或镊子将材料展开,不重叠,利于观察。 (4)为什么取放盖玻片时要小心? 因为盖玻片小而薄,不小心就容易破碎。 (5)为什么要给材料染上色? 使细胞的结构能够看得更加清楚。 (6)实验中出现下列问题时,如何解决? ①视野里看到的物像为什么漆黑一片? 取材厚而不透明,光线无法透过,以致视野中看到的物像漆黑。因此,取材要薄而透明。 ②如何区分气泡和细胞? 气泡在显微镜视野中表现为四周较黑、中间较亮,形状为圆形或椭圆形,里面往往是一

5771.苏教初中生物七上《第1单元 第2章 第1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word教案 (2)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二)能力目标 尝试使用显微镜 (三)情感目标 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教学重点 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 1.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课前准备 (一)学生准备 预习本实验操作内容 (二)教师准备 1.教师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材教育 2.FLASH: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 3.视频文件:探究工具举例 4.准备好显微镜及其他探究器材,并逐一检查,确保能够使用 教学过程

第二章探索生命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一、显微镜的结构二、显微镜的使用方法 1、镜座 7、粗准焦螺旋 1、取镜和安放 2、镜柱 8、细准焦螺旋 2、转动来对光 3、镜壁 9、遮光器 3、放压标本片

4、载物台 10、反光镜 4、调焦见物像 5、镜筒 11、镜头 5、结果要记录 6、转换器 6、复原后装箱 三、使用显微镜的注意事项 作业: 一、填空题: 1.填写图中各序号所代表显微镜各部分的结构名称。 2.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若此时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般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 3.取送显微镜时,要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一手握____________________。碰到玻片标本。 4.在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下降时,眼睛一定要看着____________________,以免物镜碰到玻片标本。 二、选择题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8)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苏教版初一上)(8)一、背景和意义分析 〝探究生命的器具〞要紧介绍了显微镜的结构、作用与使用方法,对常用实验器具的分类、安全操作规那么做了简单的介绍,介绍了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一种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并练习使用显微镜进行观看。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差不多了解了生物的要紧类群、生物的生命现象、生物学与人类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生命的器具、方法,并学会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科学地探究生命,正确地使用各种探究器具,养成良好的实验适应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专门大的作用,它将为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存与疏导:在初步学会使用显微镜的基础上,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对比图2-4,归纳出制作临时玻片的过程。认知率达100%。 2、技能把握和指导: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防止玻片内显现气泡,并使用显微镜观看玻片标本。利用率达95%。 3、智能提高与训导: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培养实验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觉咨询题,并尝试解决咨询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投入率达100%。 5、观念确认与引导:强调实验在生物课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的认识,才能学会许多科学的实验方法,去探究生物世界的隐秘,从而使学生明确实验课的目的,激发其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通过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亲身经历,从而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具预备:显微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洁净的纱布、滴管、烧杯、叶片、番茄、自来水等。

苏教七年级上册生物:2.1 2.2 探索生命教案

辽宁省实验学校沈北合作学校七年级生物学科教案

讲授内容体验过程课堂实录 一、导入 二、学习新课介绍显微镜一、导入新课 通过复习学过的生物 的生命现象,引导学生说出 除病毒外,细胞是生命体结 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提出 问题:你想观察细胞吗?从 而引入新课。 二、学习新课 展示图片,说明显微镜的历 史背景,分 类与发展。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我们之前已经 学过生物的基本特征,知道 了除了病毒外,生物都是由 细胞构成的。那么你想观察 到细胞吗?如果我们想要 看到细胞,我们需要借助什 么样的工具呢?下面我们 一起来学习显微镜的结构 与作用。 生:说出生物的生命现象, 知道想要观察细胞,必须要 借助一定的器具——显微 镜。 二、学习新课 师:(展示显微镜的图片) 当我们想要观察微小的物 体,我们需要借助显微镜。 学习生物学,显微镜是最基 本最常用的器具。显微镜是 一种具有放大功能的仪器。 最早的显微镜是光学显微 镜,结构十分简单,是由英 国物理学家罗伯特·胡克研 制出的,虽然它只能放大 100倍左右,但是胡克用它 成功观察到了“细胞”。随 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子显 微镜的出现,使显微镜的放 大倍数达到了1500多倍甚 至更多,帮助我们观察到更 精细的细胞内部结构或更 微小的物体。

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向学 生展示显微镜,让学生通过 观察显微镜实物,自学书中 P20图2-2,认识显微镜的 结构与功能 让学生观察目镜和物镜,认 识低倍镜与高倍镜,学会计 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知道 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由物 镜的放大倍数和目镜的放 大倍数共同决定的,即物镜 生:观看图片,了解显微镜 的历史。 师:(展示显微镜实物)今 天老师也为大家带来了一 台显微镜,请同学们仔细观 察老师手中的显微镜。通过 你的预习,你能不能说出显 微镜都有哪些结构,分别具 有什么样的功能。 生:观察显微镜,结合教材 P20图2-2,说出显微镜的 结构与功能。 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显微 镜的目镜和物镜,你发现了 什么? 生:通过观察,发现显微镜 目镜和物镜的镜头上分别 标有数字。 师:这些数字代表了什么? 生:它们是目镜和物镜的放 大倍数。 师:对,目镜上的10×,代 表了它的放大倍数是10倍。 物镜上的4×,10×,40×, 代表它可以将标本再放大4 倍,10倍,40倍。其中放 大倍小的物镜,我们称之为 低倍镜。放大倍数大的,我 们就称之为高倍镜。那么如 果我们在观察标本时,选择 10倍的目镜和4倍的物镜, 想一下,显微镜将物象放大 了多少倍?

七年级生物上册第一单元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同步练习(新版)苏教版

探索生命的器具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所用的材料应该是( ) A.薄而透明 B.厚实的 C.干燥的 D.完整的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临时装片制作的要求。光学显微镜原理是利用光线透过所要观察的物体,经过放大后时人体能看到起微细结构,因此观察所用的材料必须是薄而透明的。【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临时装片材料的制作要求。 2、制作临时装片的步骤可以简化为( ) A.擦→滴→撕→展→盖→染 B.滴→撕→展→擦→盖→染 C.擦→滴→展→撕→盖→染 D.擦→滴→撕→展→染→盖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临时装片的制作过程。第一步是用吸水纸拭擦载玻片和盖玻片;第二步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或生理盐水;第三是从实验材料上撕取一小块材料;第四步是将撕取下来的材料放入水滴中展平;第五步的盖上盖玻片;第六步是进行染色。因此选择的是A。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熟练掌握制作装片的过程。 3、使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时,目镜上标的是10×,物镜标的是40×,请问观察到的物体实际放大倍数为( ) A.300倍 B.150倍 C.40倍 D.400倍 答案:D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显微镜实际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10×40=400倍。因此应该选择D。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显微镜实际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目镜的放大倍数×物镜的放大倍数 4、小明在载玻片上用细圆珠笔写了个字母“b”,然后放在显微镜下进行观察,那么它看到的图形应该是( ) A.b B.p C.q D.b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的是显微镜的成像特点。在显微镜视野中所看到的物像是倒立的,物像和实际物体是左右相反,上下颠倒。 【分析】:在解答这一类题目是,可以将试卷选择180°后,所看的是图片变的显微镜中的物像。 5、在制作临时装片时,一般步骤应该是( ) ①盖上盖玻片②撕取实验材料③擦拭玻片④在载玻片中央滴清水⑤染色⑥将实验材料置于水滴中展开 A.①②③④⑤⑥ B.③④②⑥①⑤ C.③④②⑥⑤① D.④②①③⑤⑥ 答案:B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临时装片的制作方法。第一步是用吸水纸拭擦载玻片和盖玻片;第二步是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清水或生理盐水;第三是从实验材料上撕取一小块材料;第四步是将撕取下来的材料放入水滴中展平;第五步的盖上盖玻片;第六步是进行染色。因此选择的是B。 【分析】:解答这一类题目可以按顺序记住6个字:擦→滴→撕→展→盖→染 6、用显微镜观察洋葱表皮细胞装片,先用低倍镜观察,再换用高倍镜,若不调整准焦螺旋,此时视野的清晰度和亮度变化是( ) A.模糊、变暗 B.模糊、变亮 C.清晰、变亮 D.清晰、变暗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显微镜的使用。先用低倍镜再转换高倍镜的时,焦点产生微小变化,需要使用细准焦螺旋进行微调焦,不然视野会模糊;同时,因为放大倍数的增加,进入视野的光线变少,所以会导致变暗。因此本题应该选A。 【分析】:解答本题的方法在于掌握显微镜的成像原理。 7、用吸管吸滴番茄果肉汁液,制成的标本是( ) A.切片 B.装片 C.涂片 D.磨片 答案:C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玻片标本的种类。从生物体材料上切取的薄片制成的称为切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而成的称为涂片;用撕下或挑取的少量生物材料制成的称为装片。因此,本题应该选择C。 【分析】:解答本题的关键在于掌握玻片标本的分类。 8、关于显微镜的操作方法中,正确的是( )

《探索生命的器具》说课稿

说课稿 苏教版生物第二章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 说课者: 单位: 时间:

《探索生命的器具》说课稿 各位评委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生物第二章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我将从以下几方面进行分析: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是在学生已经了解生物主要类群、生命现象等知识,在意识到生物学重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生命的器具,这对学生今后科学的探索生命,养成良好实验习惯、学会科学地探索奠定坚实的基础。如果说生物学是一座华丽的殿堂,那本节就是引领学生进入殿堂的敲门砖。 2、教学目标 依据《生物课标》和七年级学生知识水平,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认识并使用显微镜。 能力目标:通过演示和分组实验,培养学生观察和动手实验、合作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通过教学活动,共同体验“教学相长”的道理;体验科学的真实性;用平等的互动、让学生树立“我能行”的信心。 3、重、难点的确立 重点:认识显微镜结构和作用,学习使用显微镜。 难点:规范使用显微镜。实验课的组织比较难,学生会很兴奋,乱摸乱动,而本节实验又是学生第一次,学生可能会因过度

兴奋而随意操作,为今后用显微镜探究其它生命现象埋下隐患,所以规范操作、高起点、严要求,开好头,很关键。 二、教法 依据课标,结合学生实际情况,主要采用引导法、演示讲解法、分组合作探究法,体验教学法等。 三、学法 结合本课重难点,学生主要通过观察、讨论、动手操作,互帮互助等方法进行学习。 四、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导入、讲授新课、归纳总结、巩固提高练习。 (一)导入(约2分钟) 用投影展示一组色彩绚丽、美轮美奂的图片,让学生猜猜图片中的是什么事物,以七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是很难准确认出的。老师公布:“这都是显微镜下的世界。”结果出乎学生的意料,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对显微镜的好奇心,由此产生想认识、使用显微镜的迫切心情。 (二)讲授新课 两项活动。 活动一:认识显微镜(约13分钟) 虽然也可以由老师像讲解员那样给学生一一介绍显微镜的结构和功能,但这样没有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调动起来,极有可能会兴趣骤减。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法:(1)鼓励学生利用课本插图,自学或与同学合作,研究显微镜结构。(2)教师故意错误、不规范地演示显微镜的结构及功能,让学生来评判并纠错,以此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第二章探索生命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 本节是初中阶段对学生进行实验操作技能培养的重要内容,其教学效果会直接影响学生日后实验操作的能力,还会影响到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在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而且要让学生在自学互帮中培养学习能力及科学规范的实验操作习惯。通过合作学习、独立操作实践、纠他人之错等教学活动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索生命的器具、方法,并学会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将学生浓厚的兴趣深化为动手动脑、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正确地使用各种探究器具,这对学生今后科学地探索生命,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非常大的作用,它将为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 能力目标: 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在尝试实验操作的过程中,体验科学的真实和实验的快乐。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初步学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教学难点: 学习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课前准备

教师:显微镜,镊子、刀片、滴管、干净的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永久玻片标本、洋葱、番茄、清水、碘液;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量筒,天平,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角匙; ▍流程一:导入新课 我们已经学习了显微镜的结构,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显微镜的各部分结构名称及使用方法。 学生交流:说出显微镜各结构名称及使用方法。 实验,有时仅依靠显微镜还不足以完成实验探究,下面来让我们一起认识一下实验中常用的探究器具并学习使用方法。 ▍流程二:新课学习 一、识别探究器具 1.课前建立学习小组,每组五人,代号为A、B、C、D、E。分别学习不同类型的探究器具及使用方法。教师提供学习提示卡5张并进行学习任务分配: A.观察器具:放大镜、显微镜(复习) B.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等 C.:计量器具:量筒、天平等 D.加热器具: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等 E.通用器具: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滴管、药匙等 2.学生结合教材P21插图及结合教师提供的实验器具进行识别,同组同学之间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总结学习经验。 附学习提示卡。 A组:观察器具

探索生命的器具

2-1 探索生命的器具 教学目标 1、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和作用。 2、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使用显微镜。 4、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具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 识别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 1、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含着无限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一)认识显微镜 出示显微镜,进行简单介绍,说明利用显微镜可以观察到我们肉眼所观察不到 的细微结构。 1、学生对照书本理清显微镜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2、各小组进行提问,并解答。 3、对学生出现的问题进一步强调。 (1)显微镜的拿法。 (2)辨认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物象的放大倍数。 (3)学会使用焦螺旋。

(4)反光镜的使用,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5)不同光圈的使用。 4、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i. 区别目镜和物镜。 ii. 识别反光镜的凹面和平面。 iii. 识别粗准焦螺旋。 (二)使用显微镜 1、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操作。 (一)对光 (1)选择低倍物镜,对准对光孔。 (2)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看到一白亮视野。 (二)观察 (1)E 片观察。 (2)载玻片放载物台的通光孔的中央。 (3)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物台,但离1到2毫米 使物镜慢慢上升,并看好物镜,直到看到物象为止,最后调节细准焦螺旋使更加清晰。(看到的像是倒像,如要将看到的东西移向视野中央,则应将标本向物象相反的方向移动)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4、学生提出发现的问题,并且解决 5、实验完毕,准确收好显微镜 (三)其他探究器具的认识 二、课堂小结 三、达标测试: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4)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4) 教学目标 1、出显微镜的差不多结构和作用。 2、不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讲出其用途。 3、尝试使用显微镜。 4、对学生进行爱护实验器具的教育,使学生养成科学实验的良好适应。 教学重点 识不显微镜的结构和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 1、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丰富多彩的生物界包蕴着无限隐秘,这些隐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究,要进行科学探究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一〕认识显微镜 出示显微镜,进行简单介绍,讲明利用显微镜能够观看到我们肉眼所观看不到的细微结构。 1、学生对比书本理清显微镜的结构,并了解各部分的作用。 2、各小组进行提咨询,并解答。 3、对学生显现的咨询题进一步强调。 (1)显微镜的拿法。 (2)辨认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物象的放大倍数。

(3)学会使用焦螺旋。 (4)反光镜的使用,识不平面镜和凹面镜。 (5)不同光圈的使用。 4、检查学生的把握情形。 i.区不目镜和物镜。 ii.识不反光镜的凹面和平面。 iii.识不粗准焦螺旋。 〔二〕使用显微镜 1、教师一边讲解一边操作。 〔一〕对光 (1) 选择低倍物镜,对准对光孔。 (2) 把较大光圈对准通光孔。 (3) 转动反光镜,从目镜中看到一白亮视野。 〔二〕观看 〔1〕E片观看。 〔2〕载玻片放载物台的通光孔的中央。 〔3〕转动粗准焦螺旋,使物镜靠近载物台,但离1到2毫米 使物镜慢慢上升,并看好物镜,直到看到物象为止,最后调剂细准焦螺旋 使更加清晰。〔看到的像是倒像,如要将看到的东西移向视野中央,那么 应将标本向物象相反的方向移动〕 3、学生练习,教师指导 4、学生提动身觉的咨询题,同时解决 5、实验完毕,准确收好显微镜 〔三〕其他探究器具的认识 二、课堂小结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2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教学难点】 学会制作临时装片的基本方法。 ◆教学准备 【教师】1.材料工具:显微镜、植物叶、清水、碘液、镊子、滴管、纱布、吸水纸、载玻片、盖玻片、解剖针。 2.小老师培训:课前对四名学生进行单独教学,并教会他们如何指导其他学生。【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带领学生复习回顾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完成显微镜的装配。 【学生】每两人一组进行显微镜的组装,在活动中复习回顾显微镜的构造和使用方法。二、讲授新课 (一)玻片标本类型 切片:用从生物体上切取的薄片制成 涂片:用液体的生物材料经过涂抹制成 装片:用从生物体上撕下或挑取的少量材料制成 (二)制作“洋葱鳞片叶内表皮细胞临时装片”: 1.学生通过实验报告上的材料工具名称,认识所用到的工具。 教师对学生不熟悉的工具进行指导,并提醒学生实验时要注意安全。

2.让学生阅读教材,初步了解制作方法和步骤。 【教师】今天我们选取的材料是洋葱的鳞片叶内表皮细胞,它是洋葱的茎。 3.教师演示制作方法和步骤,强调每一步注意事项,每一步都让学生用一个动词概括出来。【教师】第一步操作用到的工具是什么? 【学生】纱布。 教师演示操作,让学生说这样做的好处。学生用一个动词概括此步为“擦”。 【教师】第二步在载玻片的中央滴什么液体? 【学生】清水。 【教师】清水有利于细胞保持活性。教师演示。 学生回答用一个动词概括这一步为“滴”。 【教师】对选取的材料怎样处理了进行了怎样的处理? 学生概括了连续三个动词“撕”、“浸”、和“展”。 教师边演示边强调:用到的工具……?(镊子) 要撕取的是洋葱的……?(内表皮) 撕得不要过大,大小和我们观察到的永久装片中的材料大小差不多。 如何展平?我给大家加了解剖针这个工具,操作起来更方便一些。但要注意安全。 【教师】接下来我们要给载玻片上盖上……?(盖玻片) 【教师】如何盖?(一端先接触水滴,另一端缓慢放下) 这样做的目的是……?(防止出现气泡) 这步的动词是……?(“盖”)。 【教师】我们选取的材料非常透明,我们能看到细胞吗? 【学生】不能 【教师】要是染上色呢? 【学生】可以看到。 【教师】我们要用碘液染色。在盖玻片的一边滴一滴碘液。 这一步是……?(“染”) 【教师】最后盖玻片的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动词是……?(“吸”) 并引导学生思考以下问题: 4.最后把制作步骤用动词概括为:(学生填写在实验报告上)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第二章 第一节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1)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说明显微镜的构造和作用; 2.能独立使用显微镜,观察到清晰的图像; 3.认同显微镜的规范操作方法,爱护显微镜。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学生独立操作能力的培养。 【教学难点】 规范使用显微镜,并观察到物象(要求学生用左眼注视目镜内图像的同时,右眼睁开)。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显微镜,逐个检查(准备两个不同倍数的目镜);四种标本(写有“上”字的玻片;印有数字的挂历透明纸;写有数字的不透明纸;动植物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投影仪;显微镜使用录像带;课前每班培训两名“小先生”,以便课上帮助教师辅导其他学生。学生:提前预习。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丰富多彩的生物界蕴藏着无限的奥秘,这些奥秘等待着我们去探索,要进行科学探索就离不开一些器具。 一、讲授新课 (一)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师】PPT展示课本中的常用的探究器具图,让学生进行辨认,教师加以说明、补充、归类。着重说明酒精灯、滴管的用法。 【教师】演示各种器具的用法: 1.观察器具:放大镜; 2.解剖器具: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 3.计量器具:量筒、天平; 4.加热器具:酒精灯、石棉网;

5.通用器具:烧杯、试管、研钵、滴管、药匙。 【学生】认真观看老师的演示,仔细听讲解。 【教师】提示学生: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时,要注意安全,不要用手触摸刀口,也不要碰到他人;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称量的物体;加热时,不要离开加热装置,加热结束后要及时、正确地切断热源,不要用手直接接触被加热的玻璃器具。实验结束后,要及时做好清理工作。【教师】提问:同学们,你知道一滴水中究竟有什么吗?你知道我们人体是由什么构成的吗?我们所说的细菌是什么样子?要看到它们,必须借助放大倍数更多的观察用具——显微镜。【教师】出示早期的显微镜和观察到的细胞以及电子显微镜的图片。 【学生】认真观看,了解显微镜的历史。通过观看了解到微观世界的奇妙,认识到显微镜的作用。 (建议使用资源:【活动设计】显微镜的发展史) 【教师】讲述:显微镜是常用的探究器具,能帮助我们观察肉眼无法观察到的细微结构。中学常用的显微镜主要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 (二)显微镜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桌上的显微镜、玻片标本、擦镜纸、纱布等。 取镜和安放右手握,左手托;略偏左,安目镜。指导学生取镜和安放。强调安放目镜时,手指不要触摸镜头,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 1. 显微镜的构造学生两人一组,看书对照实物认识显微镜各部分名称。【教师】引言: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显微镜,并争取达到人人会使用显微镜。指导学生学会通过看书来认识显微镜。 2. 显微镜的使用对光:(1)低倍物镜对准通光孔;(2)左眼看,右眼睁;(3)转动反光镜,看到明亮的视野。观察:(1)标本放在载物台上,压住,正对通光孔;(2)镜筒先下降,直到接近标本;(3)左眼注视目镜,使镜筒缓缓上升,直到看清物像。思考回答:放大倍数越大,看到细胞越大,个数越少;放大倍数越小,看到细胞越小,个数越多。归纳:取镜和安放,对光,观察。 (建议使用资源:【教学实验】练习使用显微镜)趣味观察1. 介绍四种观察标本:①写有“e”字的玻片;②印有“上”字的透明纸;要求学生先看书,然后指导学生动手观察。巡视,发现普遍存在的问题,请一名同学上前演示。给予鼓励性评价。先请学生补充,后教师补充。强调:①用低倍物镜(10X或8X,即短的物镜)对准通光孔;②转动转换器的手法要正确,对学生进行爱护显微镜的教育;③纠正:应叫明亮的视野,不叫亮圈;④镜筒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2

2-1 探索生命的器具(二) 教学目标 1、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尝试制作临时玻片制作。 教学难点 防止玻片出现气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显微镜的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完成以下操作(1)指出目镜、物镜、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 (2)对光。 (3)观察E片。 2 、检查预习情况 (1)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并对各部进行归纳。 A、用洁净的纱布把载波片,盖玻片擦拭干净――――净。 B、用滴管在载波片的中央滴一滴。 C、用镊子撕取叶的小表皮――――取。 D 、把材料浸入水底中―――浸。 E 、展平材料――展。

F、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波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盖。 G、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练习,教师巡视学生的情况,并及时纠正及解决。 A 、取材厚而透明,光线无法透过,视野里是一片漆黑,无法看清,因此取材要薄而透明。 B、盖盖玻片时产生气泡。 C、若视野中出现污点,帮助学生判断污点的位置。 (3)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台 二、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本实验的主要内容。 三、达标测试题 一、填空题 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污点。当用手推动装片时,视野中的污点也随着移动,这时污点是在 ____________________上;如果视野中的污点不随着移动,则污点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若此时转动目镜,污点不动,则污点一般是在____________________上。 二、选择题 1.用显微镜进行观察的材料必须是( )

2-1探索生命的器具(二)教学设计

2-1探索生命的器具(二)教学设计 2-1 apparatus for exploring life (2) teaching d esign

2-1探索生命的器具(二)教学设计 前言:小泰温馨提醒,生物学又称生命科学、生物科学,是一门由经验主义出发,广泛的 研究生命的所有面向之自然科学,内容包括生命起源、演化、分布、构造、发育、功能、 行为、与环境的互动关系,以及生物分类学等。本教案根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 学对象是初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下载后内容可随意修改调整及 打印。 教学目标 1、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2、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3、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 教学重点 尝试制作临时玻片制作。 教学难点 防止玻片出现气泡。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显微镜的的构造和使用方法,让学生完成以下操作 (1)指出目镜、物镜、反光镜、粗、细准焦螺旋。 (2)对光。 (3)观察e片。 2 、检查预习情况

(1)教师演示操作过程,并对各部进行归纳。 a、用洁净的纱布把载波片,盖玻片擦拭干净――――净。 b、用滴管在载波片的中央滴一滴。 c、用镊子撕取叶的小表皮――――取。 d 、把材料浸入水底中―――浸。 e 、展平材料――展。 f、用镊子夹起盖玻片,使它的一端先接触载波片上的水滴,然后轻轻盖在生物材料上―――盖。 g、把一滴碘液滴在盖玻片的一侧,用吸水纸从一侧吸引,使染液浸润标本的全部――――染。 (2)学生按照实验步骤练习,教师巡视学生的情况,并及时纠正及解决。 a 、取材厚而透明,光线无法透过,视野里是一片漆黑,无法看清,因此取材要薄而透明。 b、盖盖玻片时产生气泡。 c、若视野中出现污点,帮助学生判断污点的位置。 (3)实验完毕,整理实验台 二、课堂小结 学生回顾本实验的主要内容。 三、达标测试题 一、填空题 在显微镜下观察植物细胞的临时装片时,看到视野中有一个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Document number:PBGCG-0857-BTDO-0089-PTT1998

第2章探索生命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金湖县金南中学陈志刚 教学目标: 1、说出显微镜的基本结构与作用; 2、识别几种常用的探究器具,并说出其用途; 3、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4、使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 教学重点: 识别显微镜的结构与作用,尝试使用显微镜。 教学难点: 1、规范使用显微镜; 2、安全使用常用的探究器具。 教学准备: 1、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干净的纱布,叶片,自来水等(分组);放大镜,解剖盘,解剖剪,镊子,刀片,量筒,天平,酒精灯,三角架,石棉网,烧杯,试管,试剂瓶,培养皿,研钵,角匙; 2、实验前制度、纪律、安全教育; 3、学生实验分组; 4、投影仪、制作投影片。 第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二、导入揭示课题: 前面几节课我们学习了第1章《周围的生物世界》,那么如何探索我们周围的生物世界呢,这就是下面几节课要学习的第2章《探索生命》。 三、新授: (一)引导生阅读本章学习目标 (二)首先学习第1节《探索生命的器具》 (三)引导生阅读本节学习目标 一、认识显微镜 1、师简介显微镜后,引导生对照教材图2-1,观察显微镜。(1)、打开显微镜箱,一手握镜臂,一手托镜座,从显微镜箱中取出显微镜,放在实验桌上,对照图2-1认识显微镜 (2)、分别观察目镜、物镜的放大倍数。目镜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就是物像的放大倍数。 (3)、分别转动粗准焦螺旋、细准焦螺旋,观察镜筒的升降情况。(4)、观察反光镜,识别平面镜和凹面镜。 (5)、观察遮光器上光圈的大小。 2、师指示显微镜,让生回答其结构及作用。 3、思考:p19 二、使用显微镜(实验) 1、引导学生看教材,自学明理。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苏教版初一上)

第一节《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苏教版初一上)一、背景和意义分析 〝探究生命的器具〞要紧介绍了显微镜的结构、作用与使用方法,对常用实验器具的分类、安全操作规那么做了简单的介绍,介绍了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让学生体验一种临时玻片标本的制作过程并练习使用显微镜进行观看。本章内容是在学生差不多了解了生物的要紧类群、生物的生命现象、生物学与人类和社会的关系,意识到生物学的重要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学习探究生命的器具、方法,并学会制作临时玻片标本的方法,这对学生今后科学地探究生命,正确地使用各种探究器具,养成良好的实验适应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都有专门大的作用,它将为学生学会科学探究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与导学目标: 1、知识积存与疏导:中学常用的显微镜要紧是单筒式光学显微镜,利用书上插图、实物,认识显微镜,对比图2-1讲出显微镜的差不多结构与作用。认知率达100%。 2、技能把握和指导:在认识显微镜的基础上,尝试使用显微镜,从而能正确使用显微镜。利用率达100%。 3、智能提高与训导:在动手实践操作的基础上,通过组内讨论、交流,培养合作精神,提高交流表达能力,培养学生动手能力。互动率达100%。 4、情意修炼与开导: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发觉咨询题,并尝试解决咨询题,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投入率达100%。 5、观念确认与引导:强调实验在生物课学习中的重要性,指出学生只有通过动手实验,才能获得许多感性的认识,才能学会许多科学的实验方法,去探究生物世界的隐秘,从而是学生明确实验课的目的,激发其探究精神,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认同率达100%。 三、障碍与生成关注: 通过积极参与、动手、动脑,亲身经历,从而能够正确使用显微镜,尝试制作临时玻片标本。 四、学程与导程活动: 教具预备:显微镜、放大镜、擦镜纸、载玻片、盖玻片等。

优质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上册1.2.1《探索生命的器具》教案

第三节我们身边的生物学 1 教学目标 1.描述生物学的概念。 2.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3.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2 学情分析 环节把握的更好,课堂教学更加严谨有序。通过联动,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比较好的掌握了学习方法,学习的劲头更足了。 我担任的学科是七年级六个班的生物,联动后学生懂得了生物虽然是不进入中考统考的学科,但同样重要,是贴近大自然,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教育学生珍惜生命的重要学科;是一门贴近自身的学科。 本节课是初中生物第一单元第一章第三节,在学生对生物的生命现象有了初步认识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生物学在人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及生物学在社会发展中的影响。 3 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 举例说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 教学难点: 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举例说出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4教学过程 4.1 第一学时 4.1.1教学活动 活动1【导入】情境导入 展示新进医学研究成果:捐粪便治疾病,激发学生学习生物学的兴趣,认同学习生物知识的必要性。 活动2【讲授】一、生物学的概念 【过渡】:什么是生物?

学生集体回答:生物是指有生命的物体。 教师提问:什么叫生物学呢? 引导学生阅读课本第13页,回答生物学的概念。 在此基础上,将学生所熟悉的、发生在身边的事例列举出来,同学之间进行交流,进一步理解这一概念。 活动3【活动】二、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过渡】:生物学与人类生活到底有着怎样的千丝万缕的关系呢? 【讨论活动】: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的活动。 教师可指导学生从衣、食、住、行等方面考虑,也可以联系国家的建设、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等方面讨论。 【学生活动】:小组同学热烈讨论,联系生活实际,讨论生物学与人类的关系,说出自己的所见所闻。一位学生做好记录,选派组内代表发言,交流讨论的情况。 小结:衣服的原料,食物的来源,住房的材料,交通工具用的汽油、柴油的来源等都来自于生物。由此可见,生物学的与人类生活息息相关。 活动4【活动】三、生物学的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过渡】:随着生物学的不断发展,生物学对社会、生活等各方面正在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但是,当今社会依旧有许多危机等待着生物学来解决。 PPT展示图片:童年生活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幸福…… 提问:同学们,你们能说出这是什么危机吗? 学生讨论并回答:粮食短缺危机。 教师引导提问:而一位科学家通过一项科学研究,解决了这样的问题,请问他是谁? 学生回答:袁隆平。 教师引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本第15页短文《袁隆平和杂交水稻》(限时3 min),提示: 1.在重要的文字下面作上记号; 2.讨论袁隆平院士培育的水稻对社会的贡献; 3.袁隆平等科学家身上有什么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学生活动】学生阅读,做标记,同学之间进行交流,教师巡回,与学生一起交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