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专题练习(word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专题练习(word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专题练习(word版

七年级数学上册上册数学压轴题专题练习(word 版

一、压轴题

1.在3×3的方格中,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相等,我们把这样的方格图叫做“等和格”。如图的“等和格”中,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代数式的和都等于15.

(1)图1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含b 的代数式表示); (2)图2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可得a=__________,b=__________; (3)图3是显示部分代数式的“等和格”,求b 的值。(写出具体求解过程)

2.如图,点A 、B 是数轴上的两个点,它们分别表示的数是2-和1. 点A 与点B 之间的距离表示为AB . (1)AB= .

(2)点P 是数轴上A 点右侧的一个动点,它表示的数是x ,满足217x x ++-=,求x 的值.

(3)点C 为6. 若点A 以每秒1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左运动,同时,点B 和点C 分别以每秒2个单位长度和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向右运动.请问:BC AB -的值是否随着运动时间t (秒)的变化而改变? 若变化,请说明理由;若不变,请求其值.

3.已知线段AB =m (m 为常数),点C 为直线AB 上一点,点P 、Q 分别在线段BC 、AC 上,且满足CQ =2AQ ,CP =2BP .

(1)如图,若AB =6,当点C 恰好在线段AB 中点时,则PQ = ;

(2)若点C 为直线AB 上任一点,则PQ 长度是否为常数?若是,请求出这个常数;若不是,请说明理由;

(3)若点C 在点A 左侧,同时点P 在线段AB 上(不与端点重合),请判断2AP+CQ ﹣2PQ

与1的大小关系,并说明理由.

4.(理解新知)如图①,已知AOB ∠,在AOB ∠内部画射线OC ,得到三个角,分别为

AOC ∠,BOC ∠,AOB ∠,若这三个角中有一个角是另外一个角的两倍,则称射线OC 为AOB ∠的“二倍角线”.

(1)一个角的角平分线______这个角的“二倍角线”(填“是”或“不是”) (2)若60AOB ∠=?,射线OC 为AOB ∠的“二倍角线”,则AOC ∠的大小是______;

(解决问题)如图②,己知60AOB ∠=?,射线OP 从OA 出发,以20?/秒的速度绕O 点逆时针旋转;射线OQ 从OB 出发,以10?/秒的速度绕O 点顺时针旋转,射线OP ,OQ 同时出发,当其中一条射线回到出发位置的时候,整个运动随之停止,设运动的时间为t 秒.

(3)当射线OP ,OQ 旋转到同一条直线上时,求t 的值;

(4)若OA ,OP ,OQ 三条射线中,一条射线恰好是以另外两条射线为边组成的角的“二倍角线”,直接写出t 所有可能的值______.

5.如图,已知点A 、B 是数轴上两点,O 为原点,12AB =,点B 表示的数为4,点

P 、Q 分别从O 、B 同时出发,沿数轴向不同的方向运动,点P 速度为每秒1个单位.点

Q 速度为每秒2个单位,设运动时间为t ,当PQ 的长为5时,求t 的值及AP 的长.

6.如图,已知150AOB ∠=,将一个直角三角形纸片(90D ∠=)的一个顶点放在点O 处,现将三角形纸片绕点O 任意转动,OM 平分斜边OC 与OA 的夹角,ON 平分BOD ∠. (1)将三角形纸片绕点O 转动(三角形纸片始终保持在AOB ∠的内部),若

30COD ∠=,则MON ∠=_______;

(2)将三角形纸片绕点O 转动(三角形纸片始终保持在AOB ∠的内部),若射线OD 恰好平分MON ∠,若8MON COD ∠=∠,求COD ∠的度数;

(3)将三角形纸片绕点O 从OC 与OA 重合位置逆时针转到OD 与OA 重合的位置,猜想在转动过程中COD ∠和MON ∠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7.如图1,在数轴上A 、B 两点对应的数分别是6,-6,∠DCE=90°(C 与O 重合,D 点在数轴的正半轴上)

(1)如图1,若CF 平分∠ACE ,则∠AOF=_______;

(2)如图2,将∠DCE 沿数轴的正半轴向右平移t (0

②猜想∠BCE 和α的数量关系,并证明;

(3)如图3,开始∠D 1C 1E 1与∠DCE 重合,将∠DCE 沿数轴正半轴向右平移t (0

∠D 1C 1E 1沿数轴的负半轴向左平移t (0

8.如图①,已知线段30cm AB =,4cm CD =,线段CD 在线段AB 上运动,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

(1)若8cm AC ,则EF =______cm ;

(2)当线段CD 在线段AB 上运动时,试判断EF 的长度是否发生变化?如果不变请求出

EF 的长度,如果变化,请说明理由;

(3)我们发现角的很多规律和线段一样,如图②已知COD ∠在AOB ∠内部转动,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D ∠,则EOF ∠、AOB ∠和COD ∠有何数量关系,请直接写

出结果不需证明.

9.(1)如图1,在直线AB 上,点P 在A 、B 两点之间,点M 为线段PB 的中点,点N 为线段AP 的中点,若AB n =,且使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 ①求线段AB 的长;

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有关吗?请说明理由; (2)如图2,点C 为线段AB 的中点,点P 在线段CB 的延长线上,试说明PA PB

PC

+的值不变.

10.小刚运用本学期的知识,设计了一个数学探究活动.如图1,数轴上的点M ,N 所表示的数分别为0,12.将一枚棋子放置在点M 处,让这枚棋子沿数轴在线段MN 上往复运动(即棋子从点M 出发沿数轴向右运动,当运动到点N 处,随即沿数轴向左运动,当运动到点M 处,随即沿数轴向右运动,如此反复?).并且规定棋子按照如下的步骤运动:第1步,从点M 开始运动t 个单位长度至点1Q 处;第2步,从点1Q 继续运动2t 单位长度至

点2Q 处;第3步,从点2Q 继续运动3t 个单位长度至点3Q 处…例如:当3t =时,点1Q 、

2Q 、3Q 的位置如图2所示.

解决如下问题:

(1)如果4t =,那么线段13Q Q =______;

(2)如果4t <,且点3Q 表示的数为3,那么t =______; (3)如果2t ≤,且线段242Q Q =,那么请你求出t 的值.

11.如图,已知数轴上点A 表示的数为10,B 是数轴上位于点A 左侧一点,且AB=30,动点P 从点A 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秒.

(1)数轴上点B 表示的数是________,点P 表示的数是________(用含的代数式表示); (2)若M 为线段AP 的中点,N 为线段BP 的中点,在点P 运动的过程中,线段MN 的长度会发生变化吗?如果不变,请求出这个长度;如果会变化,请用含的代数式表示这个长度; (3)动点Q 从点B 处出发,以每秒3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若点P 、Q 同时出发,问点P 运动多少秒时与点Q 相距4个单位长度?

12.一般地,n 个相同的因数a 相乘......a a a ?,记为n a , 如322228??==,此时,3叫做以2为底8的对数,记为2log 8 (即2log 83=) .一般地,若(0n

a b a =>且

1,0)a b ≠>, 则n 叫做以a 为底b 的对数, 记为log a b (即log a b n =) .如4381=, 则

4叫做以3为底81的对数, 记为3log 81 (即3log 814=) .

(1)计算下列各对数的值:2log 4= ;2log 16= ;2log 64= . (2)观察(1)中三数4、16、64之间满足怎样的关系式,222log 4,log 16,log 64之间又满足怎样的关系式;

(3)由(2)的结果,你能归纳出一个一般性的结论吗?

(4) 根据幂的运算法则:n m n m a a a +=以及对数的含义说明上述结论.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压轴题

1.(1)-b;(2) :a=-2,b=2;(3)9. 【解析】 【分析】

(1)由每行、每列的3个代数式的和相等,列出关系式,即可确定a 与b 的关系; (2)由第一行与第三列、对角线上与第二行的和相等,可得a 与b 的值; (3)根据“等和格"的定义列方程,然后整理代入,即可求出b 的值. 【详解】

解:(1)由题意得:-2a+a=3b+2a ,即a=-b ; 故答案为:-b ; (2)由题意得:

2322283a a b a

a a

b b -+=+??

-+=-+?

解得:2

2a b =-??

=?

故答案为:a=-2,b=2

(3)由题意得:2222223a a a a a a a ++-=+++,即:23a a +=-

22223322a a a b a a a a +++=++++,可得:

2223b a a =--+;()

2

232(3)39b a a =-+=?-+=+

故答案为9. 【点睛】

本题考查了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充分利用“每行,每列及对角线上的3个数(或代数式)的和都相等"列出等式. 2.(1)3.(2)存在.x 的值为3.(3)不变,为2. 【解析】 【分析】

(1)根据非负数的性质和数轴上两点间距离即可求解;

(2)分两种情况讨论,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解;

(3)先确定运动t 秒后,A 、B 、C 三点对应的数,再根据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列方程即可求解. 【详解】

解:(1)∵点A 、B 是数轴上的两个点,它们分别表示的数是2-和1 ∴A,B 两点之间的距离是1-(-2)=3. 故答案为3.

(2)存在.理由如下: ①若P 点在A 、B 之间, x+2+1-x=7,此方程不成立; ②若P 点在B 点右侧, x+2+x-1=7,解得x=3.

答:存在.x的值为3.

(3)BC AB

的值不随运动时间t(秒)的变化而改变,为定值,是2.理由如下:

运动t秒后,A点表示的数为-2-t,B点表示的数为1+2t,C点表示的数为6+5t.

所以AB=1+2t-(-2-t)=3+3t.

BC=6+5t-(1+2t)=5+3t.

所以BC-AB=5+3t-3-3t=2.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数轴、非负数、两点之间的距离,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数轴上动点的运动情况.

3.(1)4;(2)PQ是一个常数,即是常数2

3

m;(3)2AP+CQ﹣2PQ<1,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AB=6,CQ=2AQ,CP=2BP,以及线段的中点的定义解答;

(2)由题意根据已知条件AB=m(m为常数),CQ=2AQ,CP=2BP进行分析即可;(3)根据题意,画出图形,求得2AP+CQ﹣2PQ=0,即可得出2AP+CQ﹣2PQ与1的大小关系.

【详解】

解:(1)∵CQ=2AQ,CP=2BP,

∴CQ=2

3AC,CP=

2

3

BC,

∵点C恰好在线段AB中点,∴AC=BC=1

2

AB,

∵AB=6,

∴PQ=CQ+CP=2

3AC+

2

3

BC=

2

3

×

1

2

AB+

2

3

×

1

2

AB=

2

3

×AB=

2

3

×6=4;

故答案为:4;

(2)①点C在线段AB上:

∵CQ=2AQ,CP=2BP,

∴CQ=2

3AC,CP=

2

3

BC,

∵AB=m(m为常数),

∴PQ=CQ+CP=2

3AC+

2

3

BC=

2

3

×(AC+BC)=

2

3

AB=

2

3

m;

②点C在线段BA的延长线上:

∵CQ =2AQ ,CP =2BP ,

∴CQ =

23AC ,CP =2

3

BC , ∵AB =m (m 为常数),

∴PQ =CP ﹣CQ =

23BC ﹣23AC =23×(BC ﹣AC )=23AB =2

3

m ; ③点C 在线段AB 的延长线上:

∵CQ =2AQ ,CP =2BP ,

∴CQ =

23AC ,CP =2

3

BC , ∵AB =m (m 为常数),

∴PQ =CQ ﹣CP =

23AC ﹣23BC =23×(AC ﹣BC )=23AB =2

3

m ; 故PQ 是一个常数,即是常数2

3

m ; (3)如图:

∵CQ =2AQ , ∴2AP+CQ ﹣2PQ =2AP+CQ ﹣2(AP+AQ ) =2AP+CQ ﹣2AP ﹣2AQ =CQ ﹣2AQ =2AQ ﹣2AQ =0,

∴2AP+CQ ﹣2PQ <1.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线段上两点间的距离,掌握线段的中点的性质、线段的和差运算是解题的关键.

4.(1)是;(2)30?或40?或20?;(3)4t =或10t =或16t =;(4)2t =或12t =. 【解析】 【分析】

(1)若OC 为AOB ∠的角平分线,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2AOB AOC ∠=∠,由二倍角线的定义可知结论;

(2)根据二倍角线的定义分2,2,2AOB AOC AOC BOC BOC AOC ∠=∠∠=∠∠=∠三

种情况求出AOC ∠的大小即可.

(3)当射线OP ,OQ 旋转到同一条直线上时,180POQ ?

∠=,即

180POA AOB BOQ ?∠+∠+∠=或180BOQ BOP ?∠+∠=,或OP 和OQ 重合时,即360POA AOB BOQ ?∠+∠+∠=,用含t 的式子表示出OP 、OQ 旋转的角度代入以上三

种情况求解即可;

(4)结合“二倍角线”的定义,根据t 的取值范围分04t <<,410t ≤<,

1012t <≤,1218t <≤4种情况讨论即可. 【详解】

解:(1)若OC 为AOB ∠的角平分线,由角平分线的定义可得2AOB AOC ∠=∠,由二倍角线的定义可知一个角的角平分线是这个角的“二倍角线”; (2)当射线OC 为AOB ∠的“二倍角线”时,有3种情况, ①2AOB AOC ∠=∠,60,30AOB AOC ??∠=∴∠=;

②2AOC BOC ∠=∠,

360AOB AOC BOC BOC ?∠=∠+∠=∠=,20BOC ?∴∠=,40AOC ?∴∠=;

③2BOC AOC ∠=∠,

360AOB AOC BOC AOC ?∠=∠+∠=∠=,

20AOC ?∴∠=,

综合上述,AOC ∠的大小为30?或40?或20?;

(3)当射线OP ,OQ 旋转到同一条直线上时,有以下3种情况, ①如图

此时180POA AOB BOQ ?

∠+∠+∠=,即206010180t t ????++=,解得4t =; ②如图

此时点P 和点Q 重合,可得360POA AOB BOQ ?

∠+∠+∠=,即

206010360t t ????++=,解得10t =;

③如图

此时180BOQ BOP ?∠+∠=,即1060(36020)180t t ?????

??+--=??,解得16t =, 综合上述,4t =或10t =或16t =;

(4)由题意运动停止时3602018t ??=÷=,所以018t <≤, ①当04t <<时,如图,

此时OA 为POQ ∠的“二倍角线”,2AOQ POA ∠=∠, 即6010220t t ???+=?,解得2t =; ②当410t ≤<时,如图,

此时,180,180AOQ AOP ??

∠>∠>,所以不存在; ③当1012t <≤时,如图

此时OP 为AOQ ∠的“二倍角线”,2AOP POQ ∠=∠, 即360202(201060360)t t t ?

?

?

?

?

?

-=?++- 解得 12t =;

④当1218t <≤时,如图,

此时180,180AOQ AOP ??

∠>∠>,所以不存在;

综上所述,当2t =或12t =时,OA ,OP ,OQ 三条射线中,一条射线恰好是以另外两条射线为边组成的角的“二倍角线”. 【点睛】

本题考查了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正确理解“二倍角线”的定义,找准题中角之间等量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5.13

t =

,233AP =或t =3,AP =11.

【解析】 【分析】

根据题意可以分两种情况:①当P 向左、Q 向右运动时,根据PQ=OP+OQ+BO 列出关于t 的方程求解,再求出AP 的长;②当P 向右、Q 向左运动时,根据PQ=OP+OQ-BO 列出关于t 的方程求解,再求出AP 的长. 【详解】

解:∵12AB =,4OB =,∴8OA =. 根据题意可知,OP=t ,OQ=2t .

①当P 向左、Q 向右运动时,则PQ=OP+OQ+BO , ∴245t t ++=,∴13

t =. 此时OP =

13

,123833AP AO OP =-=-=;

②当P 向右、Q 向左运动时,PQ=OP+OQ-BO ,

∴245t t +-=,∴3t =.

此时3OP =,8311AP AO OP =+=+=. 【点睛】

本题考查数轴、线段的计算以及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问题,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明确题意,找出所求问题需要的条件,利用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解答. 6.(1)90?;(2)COD=10∠?;(3)1

752

MON COD ∠=∠+?,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利用角平分线定义得出1

2

AOM MOC AOC x ∠=∠=

∠=,

1

2

BON DON BOD y ∠=∠=∠=,再利用∠AOB 的和差关系进行列方程即可求解;

(2)利用8MON COD ∠=∠,表达出∠AOC 、∠BOD ,利用∠AOB 的和差关系进行列方程即可求解;

(3)画出图形后利用角的和差关系进行计算求解即可. 【详解】

解:(1)∵OM 平分斜边OC 与OA 的夹角,ON 平分BOD ∠. ∴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设11

,22

AOM MOC AOC x BON DON BOD y ∠=∠=∠=∠=∠=∠=

∴2,2AOC x BOD y ∠=∠=,30MON MOC COD DON x y ∠=∠+∠+∠=+?+

∵2302150AOB AOC BOD COD x y ∠=∠+∠+∠=+?+=? ∴60x y +=?

∴3090MON x y ∠=+?+=? 故答案为: 90?

(2)∵8MON COD ∠=∠ ∴设=,8COD a MON a ∠∠= ∵射线OD 恰好平方MON ∠

∴1

4,2

DOM DON MON a ∠=∠=

∠= ∴43,COM DOM COD a a a ∠=∠-∠=-=

∵OM 平分斜边OC 与OA 的夹角,ON 平分BOD ∠. ∴OM 平分∠AOC, ON 平分∠BOD

∴11

3,422

AOM MOC AOC a BON DON BOD a ∠=∠=

∠=∠=∠=∠= ∴6,8AOC a BOD a ∠=∠=

∵68150AOB AOC BOD COD a a a ∠=∠+∠+∠=++=? ∴=10a ? ∴COD=10∠?

(3) 1

752

MON AOC ∠=

∠+?,证明如下: 当OC 与OA 重合时,设∠COD=x,则150150BOD AOB COD COD x ∠=∠-∠=?-∠=?-

∵ON 平分∠BOD

∴117522

DON BOD x ∠=

∠=?- ∴MON COD DON ∠=∠+∠

1

752x x =+?-

1

752

x =?+

∴1

752

MON COD ∠=?+

当OC 在OA 的左侧时

设∠AOD=a ,∠AOC=b,则∠BOD=∠AOB -∠AOD=150°-a ,∠COD=∠AOD+∠AOC=a+b ∵ON 平分∠BOD

∴117522

DON BOD a ∠=

∠=?- ∵OM 平分∠AOC

∴11

22

AOM COM AOC b ∠=∠=∠=

∴∠MON=∠MOA+∠AOD+∠DON 117522

b a a =++?-

11

7522b a =++? 1

752

COD =∠+?

当OD 与OA 重合时 ∵ON 平分∠AOB

∴1

752

AON AOB ∠=

∠=? ∵OM 平分∠AOC

∴1

2

MON AOC ∠=∠

∴MON MOD AON ∠=∠+∠

1

752

AOC =∠+? 综上所述 1

752

MON AOC ∠=∠+?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的动态问题,掌握角平分线的性质是解题的关键.

7.(1)45°;(2)①30°;②∠BCE=2α,证明见解析;(3)α=45-15t ,β=45+15t ,

3t 2

=

【解析】 【分析】

(1)根据角平分线的定义即可得出答案;

(2)①首先由旋转得到∠ACE=120°,再由角平分线的定义求出∠ACF ,再减去旋转角度即可得到∠DCF ;

②先由补角的定义表示出∠BCE ,再根据旋转和角平分线的定义表示出∠DCF ,即可得出两

者的数量关系;

(3)根据α=∠FCA-∠DCA ,β=∠AC 1D 1+∠AC 1F 1,可得到表达式,再根据|α-β|=45°建立方程求解. 【详解】

(1)∵∠ACE=90°,CF 平分∠ACE

∴∠AOF=

1

2

∠ACE=45° 故答案为:45°;

(2)①当t=1时,旋转角度为30° ∴∠ACE=90°+30°=120° ∵CF 平分∠ACE

∴∠ACF=60°,α=∠DCF=∠ACF-30°=30° 故答案为:30°; ②∠BCE=2α,证明如下: 旋转30t 度后,∠ACE=(90+30t)度 ∴∠BCE=180-(90+30t)=(90-30t)度 ∵CF 平分∠ACE

∴∠ACF=

1

2

∠ACE=(45+15t)度 ∠DCF=∠ACF-30t=(45-15t)度

∴2∠DCF=2(45-15t)= 90-30t=∠BCE 即∠BCE=2α (3)α=∠FCA-∠DCA=

1

2

(90+30t)-30t=45-15t β=∠AC 1D 1+∠AC 1F 1=30t+

1

2

(90-30t)=45+15t ||45βα-=?

|30t|=45°

∴3t 2=

【点睛】

本题考查了角平分线,角的旋转,角度的和差计算问题,熟练掌握角平分线的定义,找出图形中角度的关系是解题的关键.

8.(1)17cm EF =;(2)EF 的长度不变,17cm EF =;(3)

()1

2

EOF AOB COD ∠=

∠+∠. 【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条件求出BD=18cm ,再利用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

分别求出AE 、BF 的长度,即可得到EF ; (2)根据中点得到12

EC AC =,1

2DF DB =,由EF EC CD DF =++推导得出

EF=

()1

2

AB CD +,将AB 、CD 的值代入即可求出结果; (3)由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D ∠得到1

2

COE AOC ∠=

∠, 1

2DOF BOD ∠=∠,即可列得EOF COE COD DOF ∠=∠+∠+∠,通过推导得出

()1

2

EOF AOB COD ∠=

∠+∠. 【详解】

(1)∵30cm AB =,4cm CD =,8cm AC , ∴308418BD AB AC CD =--=--=cm , ∵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 ∴142AE AC =

=cm , 1

92

BF BD ==cm , ∴304917EF AB AE BF =--=--=cm , 故17cm EF =;

(2)EF 的长度不变. 17cm EF = ∵E 、F 分别是AC 、BD 的中点,

∴12

EC AC =

,1

2DF DB =

∴EF EC CD DF =++ 11

22AC CD BD =++ 1

()2AC BD CD =++ ()1

2AB CD CD =-+ ()1

17cm 2

AB CD =+= (3)∵OE 、OF 分别平分AOC ∠和BOD ∠,

∴12COE AOC ∠=∠, 1

2

DOF BOD ∠=∠,

∴EOF COE COD DOF ∠=∠+∠+∠, 11

22

AOC COD BOD =∠+∠+∠,

1

()2AOC BOD COD =∠+∠+∠, 1

()2AOB COD COD =∠-∠+∠, ()1

2

AOB COD =∠+∠, ∴()1

2

EOF AOB COD ∠=∠+∠.

【点睛】

此题考查线段的和差、角的和差计算,解题中会看图形,根据图中线段或角的大小关系得到和差关系,由此即可正确解题.

9.(1)①AB=4;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理由见解析; (2)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可得4n -=0,从而可求得n 的值; (2)根据线段中点的定义可知PN=12AP ,PM=12PB ,从而得到MN=12(PA+PB )=1

2

AB ,于是可求;

(3)设AB=a ,BP=b .先表示PB+PA 的长,然后再表示PC 的长,最后代入计算即可. 【详解】

解:(1)①∵关于x 的方程()46n x n -=-无解. ∴4n -=0, 解得:n=4. 故AB=4.

②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理由如下: ∵M 为线段PB 的中点, ∴PM=

1

2

PB . 同理:PN=

1

2

AP .. ∴MN=PN+PM=

12(PB+AP )= 12AB= 1

2

×4=2. ∴线段MN 的长与点P 在线段AB 上的位置无关. (2)设AB=a ,BP=b , 则PA+PB=a+b+b=a+2b . ∵C 是AB 的中点,

1122

BC AB a ∴=

=

1

2

PC PB BC a b ∴=+=

+ 2212

PA PB a b

PC a b ++∴

==+, 所以

PA PB

PC

+的值不变.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点的有关计算,掌握线段中点的定义是解题的关键. 10.(1)4;(2)12或72;(3)27或2213

或2 【解析】 【分析】

(1)根据题目得出棋子一共运动了t+2t+3t=6t 个单位长度,当t=4时,6t=24,为MN 长度的整的偶数倍,即棋子回到起点M 处,点3Q 与M 点重合,从而得出13Q Q 的长度.

(2)根据棋子的运动规律可得,到3Q 点时,棋子运动运动的总的单位长度为6t,,因为t<4,由(1)知道,棋子运动的总长度为3或12+9=21,从而得出t 的值.

(3)若t 2,≤则棋子运动的总长度10t 20≤,可知棋子或从M 点未运动到N 点或从N 点返回运动到2Q 的左边或从N 点返回运动到2Q 的右边三种情况可使242Q Q = 【详解】

解:(1)∵t+2t+3t=6t, ∴当t=4时,6t=24, ∵24122=?, ∴点3Q 与M 点重合, ∴134Q Q =

(2)由已知条件得出:6t=3或6t=21, 解得:1t 2=

或7t 2= (3)情况一:3t+4t=2, 解得:2t 7=

情况二:点4Q 在点2Q 右边时:3t+4t+2=2(12-3t) 解得:22t 13

=

情况三:点4Q 在点2Q 左边时:3t+4t-2=2(12-3t) 解得:t=2.

综上所述:t 的值为,2或

27或2213

.

【点睛】

本题是一道探索动点的运动规律的题目,考查了学生数形结合的能力,探索规律的能力,用一元一次方程解决问题的能力.最后要注意分多种情况讨论.

11.(1)-20,10-5t;(2)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15.(3)13秒或17秒【解析】

【分析】

(1)根据已知可得B点表示的数为10-30;点P表示的数为10-5t;

(2)分类讨论: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利用中点的定义和线段的和差易求出MN.

(3) 分①点P、Q相遇之前,②点P、Q相遇之后,根据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2列出方程求解即可;

【详解】

解:(1))∵点A表示的数为10,B在A点左边,AB=30,

∴数轴上点B表示的数为10-30=-20;

∵动点P从点A出发,以每秒5个单位长度的速度沿数轴向左匀速运动,设运动时间为

t(t>0)秒,

∴点P表示的数为10-5t;

故答案为-20,10-5t;

(2)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都等于15.理由如下:

①当点P在点A、B两点之间运动时,

∵M为线段AP的中点,N为线段BP的中点,

∴MN=MP+NP=AP+BP=(AP+BP)=AB=15;

②当点P运动到点B的左侧时:

∵M为线段AP的中点,N为线段BP的中点,

∴MN=MP-NP=AP-BP=(AP-BP)=AB=15,

∴综上所述,线段MN的长度不发生变化,其值为15.

(3)若点P、Q同时出发,设点P运动t秒时与点Q距离为4个单位长度.

①点P、Q相遇之前,

由题意得4+5t=30+3t,解得t=13;

②点P、Q相遇之后,

由题意得5t-4=30+3t,解得t=17.

答:若点P、Q同时出发,13或17秒时P、Q之间的距离恰好等于4;

【点睛】

本题考查了数轴一元一次方程的应用,用到的知识点是数轴上两点之间的距离,关键是根

据题意画出图形,注意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12.(1)2,4,6;(2)4×16=64,222log 4+log 16log 64=;(3)

log m+log log a a a n mn =;(4)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根据对数的定义求解可得;

(2)观察三个数字及对应的结果,找出规律; (3)将找出的规律写成一般形式;

(4)设log m=x a ,log a n y =,利用n m n m a a a +=转化可推导. 【详解】

(1)∵224=,4 216=,6 264= ∴2log 4=2,2log 16=4,2log 64=6 (2)4、16、64的规律为:4×16=64 ∵2+4=6,∴2log 4+2log 16=2log 64

(3)根据(2)得出的规律,我们一般化,为:log m+log log a a a n mn = (4)设log m=x a ,log a n y = 则x a m =,y a n = ∴x

y x y a a mn a +==

∴log mn=x+y a

∴log mn=log m+log n a a a ,得证 【点睛】

本题考查指数运算的逆运算,解题关键是快速学习题干告知的运算法则,找出相应规律.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