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

上海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
上海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

2012年上海市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基本内容和要求为进一步加强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保障医疗安全,提高医疗质量,提供准确、及时的检验结果,根据国家卫生部《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06]73号文)和上海市卫生局的有关要求,结合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的实际情况,制订本要求。

本要求适用于上海市二级及以上公立医疗机构所有出具临床检验报告的临床实验室、设有100张及以上床位的民营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和医学检验所(独立实验室)。

一、实验室管理

各医疗机构应按照《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要求在卫生行政部门核准登记临床实验室(医学检验科)及下设诊疗科目。临床实验室应做好本科室的质量管理和安全管理,建立有效的质量管理目标和内部审核制度,满足分析前、中、后各环节的质量要求,持续改进检验质量,编制临床实验室管理文件。管理文件由科室负责人(科主任)签字生效,做到现行有效。

(一)组织和人员

1.临床实验室负责人是实验室质量和安全管理的第一责任人,负责建立组织管理体系并确定具体人员的职责,制订各工作岗位的岗位职责(岗位说明书)。建议实验室负责人由具有相关专业副高以上职称的人员担任,新任(2011年后任职)临床实验室负责人应当经过临床检验质量管理等相关内容的培训。

2.技术人员应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的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操作各类仪器设备应经过相关培训,符合要求方能操作。实验室工作人员在上岗前需接受辨色力检查,分子生物学、HIV初筛操作人员应持证上岗,高压消毒灭菌和生物安全操作应取得相应的证书。

3.临床实验室负责人应组织实验室人员进行业务学习和培训,有相应的学习培训制度、计划和记录,并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学习培训效果进行评估。

(二)环境和设施

1.临床实验室的环境和设施应符合生物安全要求、化学危险品管理要求、消防安全要求、实验用电安全要求。实验室空间布局和检验流程应满足检验质量的需求,保证仪器放置,实验操作,员工更衣,办公、会议室等有足够空间;保证环境温湿度控制,通道的通畅、工作区域的清洁维护,水池上下水道的通畅清洁;保证实验室内、外通讯畅通,外部供应有效控制,货物存储管理有序。

2.实验室应有限制进入的措施,防止患者或其他非相关人员的随意出入。

(三)质量控制要求

1.临床实验室各专业组应制订质量控制文件,编写室内质控和室间质评的操作规程,以监控和评价分析过程的质量。凡出具临床检测报告的项目均应开展室内质控,参加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组织开展的室间质评、地区性质量控制活动、飞行检查和现场督查等。暂无室间质评计划的项目应定期(每年至少一次)进行比对或用其他方法验证其结果的可靠性。各专业室间质评和地区性质控项目见附件一。

2.日常工作中如遇到质量问题,应认真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做好记录。临床实验室每季度应至少召开一次质量管理会议,讨论和分析检验质量问题(包括对检验质量问题的原因分析、处理和预防措施等),定期(每年至少一次)评价这些措施的效果,并做好记录。

3.室内质控:按照上海市临床检验地区性质量控制计划的要求进行室内质控,失控应采取纠正措施,填写失控分析报告,纠正失控后才能发出检验报告,同时应评估失控与前次在控之间所报告结果可能出现的质量偏差(如:对已测标本抽样检测),并做好记录。失控

分析报告至少应包含附件二所列的内容。室内质控应按要求分析数据并定期通过互联网上报地区性室内质控数据,分析反馈结果并有记录。

4.室间质评: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标本同时检测,按时上报结果,及时分析室间质评反馈结果;对不合格项目,应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

(四)操作规程要求

1.制订和执行检验项目标准操作规程:临床实验室开展的每个项目均应有操作规程且现行有效,并严格按规程进行操作。(操作规程的编写可参考附件三)。

2.编写各类仪器设备的操作规程,操作规程中应有仪器使用、维护保养、校准等内容。

3.仪器设备和检验项目的简易操作卡应与正式操作规程保持一致。

(五)标本采集、处理、运送、接收和储存制度:制订各类患者准备、标本采集、处理、运送、接收(或拒收)和储存要求的具体要求和标准操作规程,并有相应的执行记录,标本全程可跟踪。实验室应对标本运送和交接的过程进行有效监控,对此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定期(每年至少一次)评估,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措施,持续改进分析前的质量。

(六)检验项目和结果报告制度

1.临床实验室开展的检验项目应按《关于转发《卫生部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检验项目目录〉的通知》的通知》(沪卫医政[2007]71号)及后续增加的检验项目的文件要求执行,制订常规检验项目、急诊检验项目,并在规定的时间内发出报告。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的使用可参考卫生部办公厅《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209号)的要求试行。

2.实验室应制订检验报告制作、审核、修改、打印、发放的要求、流程和规定权限,有保护患者隐私权的规定;检验报告应当使用中文报告,检验项目缩写应使用国际通用的、规范的缩写,修改检验报告应有相应记录。

3.检验报告至少应包含下列信息:实验室名称、患者信息(姓名、性别、年龄、住院病历或门诊病历号)、标本类型、标本采集时间、标本接收时间、结果报告时间、检验项目、检验结果和计量单位、参考范围、异常结果提示、已知干扰(如血清、血浆等样品溶血、脂血、黄疸情况)的说明、操作者和审核者姓名;

4.检验结果如需修正应采用杠改方法,在修改处签名及注明修改时间,登记修改记录,不得涂改,并同步修改电子报告单,显示修改记录;如已发出书面报告,应追回原报告。检验项目无漏检,双人双签复核率100%(立等报告除外)。

5.危急值报告制度: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定危急值项目表,建立危急值报告制度和记录,编写危急值报告的目的、方法和流程,出现危急值时检测人员应及时复查标本(包括复测标本或重新采集标本等),并与临床联系,必要时向组长或主任报告;危急值报告记录内容包括:患者姓名和识别号(门诊号、住院号或社会保障卡号)和检验结果、收样时间、出报告时间、向临床报告时间、报告接收人和检验人员姓名(或工号);必要时应保留标本备查。实验室应有临床相关科室对危急值报告制度有效性评估的措施和记录,评估的内容应包括但不限于:危急值的种类、危急值范围、危急值报告流程及临床适用性等。危急值建议项目和范围见附件四。

6.无仪器打印结果的检验项目应有原始记录,记录信息至少应包括检测日期、方法、试剂品牌、批号、有效期、检验结果、检验者。

7.有外送检验项目的应与受委托实验室签订相关协议,有委托实验室资质和质量保证的证明文件,有外送检验项目的要求和规定,并做好外送样品登记和记录。

(七)仪器和试剂

1.检验科必须有合适、充分、质量可靠的仪器、设备、试剂、耗材、辅助品,适用于各类型、各种工作量的需求,以保证检验质量。所使用的仪器、商品试剂、耗材、辅助品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2.应保证检测系统的完整性和有效性,相同检验项目在不同仪器或系统上进行检测时,须对检验结果进行比对,比对方法参照各专业的要求。

3.各类仪器设备均有专人保管,制定维护保养计划,比对/校准程序,年度校准、检定计划,并有执行记录。维护、比对/校准的频度应参照国家计量部门或制造厂商的要求进行,厂商没有规定的则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应有正规的校准报告(校准的仪器和项目参见各专业要求)。

4.每天应记录冰箱(冷藏和冷冻)、孵箱、水浴箱的温度和环境温、湿度记录表上应有允许变化的范围。

5.检验试剂和一次性耗材有专人保管,应在有效期内使用,并按其规定的保存要求存放。

6.仪器、试剂、方法更新时应进行方法学验证,并有相应的实验记录。方法学验证的内容至少应包括:①精密度;②正确度;③线性范围;④病人结果的可报告范围;⑤生物参考区间。

7.新开展项目应有项目论证、申报、审批程序,对项目进行临床价值、方法学、设备条件、环境等评估,报主管部门批准后,对新项目的性能进行方法学验证,并有相应的实验记录。开展新项目应及时通过沟通渠道公示。

(八)建立信息系统管理制度,制订计算机(办公用除外)和计算机网络使用权限、登陆密码、维护的规定,有计算机安全保密和病毒防范的要求,并定期备份计算机数据,保证信息安全和完整。

(九)实验室生物安全:临床实验室应根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

(GB19489-2008)和实验室生物危害风险等级,保证生物安全防护水平达到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级别,配备必要的安全设备和个人防护用品,并保证实验室工作人员能正确使用,且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防护设备和用品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工作人员应在上岗前进行安

全教育,并每年进行生物安全防护培训;按照《上海市一、二级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规范》开展病原微生物实验室备案管理,并按要求严格执行。临床实验室应严格管理实验标本及菌(毒)种,对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应按《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令[第424号])规定,送至相应级别的生物安全实验室进行检验。医疗废弃物应按《医疗废弃管理条例》进行处理。

(十)预防措施、应急预案和补救措施:临床实验室应制定消防、放射、生物安全事故、危险品、危险设施等意外事故的预防措施和应急预案,有职业暴露后的应急措施、处理过程和记录。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有演练的记录和影像资料。实验室应保证检验过程中各种环境和辅助条件的稳定,包括温度、湿度、水质、电力系统,通讯和计算机信息系统等。应建立应急方案,当检测系统、通讯或计算机信息系统出现故障时的应急预案及恢复补救措施,并做好记录。

(十一)差错事故和投诉处理:有差错事故和投诉处理的程序和记录。

(十二)实验室所有的原始记录和质量记录应完整、清晰,至少保存2年。

(十三)内审制度:实验室应建立管理体系的内部审核制度,以证实实验室的运作符合自身建立的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内审制度应规定但不限于:内审频率(至少每年一次)、方法、对内审发现的问题所采取纠正和预防措施及其落实所需要的文件记录。

(十四)持续改进措施:实验室应建立合适的质量改进目标,定期(每年至少一次)对质量目标和实施效果进行评估,并建立与临床科室间的有效沟通机制,公示沟通方式和途径,征求临床对检验结果的意见和建议,及时有效反馈,达到持续改进检验质量的目的。

二、质量管理

(一)临床化学

1.室内质控要求

(1)常规化学:每个工作日使用3个浓度质控品至少做1次室内质控;血脂、血气、干化学、蛋白电泳、糖化血红蛋白、便携式血糖检测仪:每个工作日使用2个浓度质控品至少做1次室内质控。

(2)质量控制方法可采用Westgard多规则控制程序,包括12s警告规则和5个失控规则13s、22s、R4s、41s、10。临床实验室可用质量标准,结合实验室实际的不精密度和不准确度,确定每个检验项目室内质控的控制规则和控制频率。每年至少对检验项目的分析质量进行一次评价,确保分析性能的持续改进。

(3)参考标准:临床化学项目的质量标准,见附件五。

2.室间质评要求

(1)参加常规化学、血脂、血气、干化学、糖化血红蛋白、便携式血糖仪血糖检测室间质评。

(2)评价标准:临床化学质量控制允许误差范围,见表1。

表1临床化学质量控制允许误差范围(T为靶值或组均值)

*为上海市临床检验质量控制中心2012年暂定标准。便携式血糖检测仪血糖检测为《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209号)推荐标准。

3.同一项目在不同仪器(或不同方法、不同试剂)测定时,每年至少做一次比对实验(至少40个样品,包括高、中、低各种浓度),比对结果至少应达到CLIA’88质量要求的二分之一;便携式血糖检测仪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每半年做一次葡萄糖测定的比对实验,比对实验及评价标准可参考《医疗机构便携式血糖检测仪管理和临床操作规范(试行)》(卫办医政发〔2010〕209号)试行。

4.制定并执行检验仪器和检验项目校准程序,内容至少包括校准有效期、校准方、校准方法和内容。设备校准原则见“一、实验室管理”第(七)条第3款要求。项目校准参考制造商的建议、质量控制及实际工作情况。

(二)临床血液体液学

1.血液常规检验要求

(1)血液分析仪检测系统应具备完整性和有效性。应使用配套的校准品和试剂,如使用非配套试剂应提供准确性和精密度的实验证明,即与配套试剂的比对检测结果,应符合仪器比对的允许偏倚范围(表2)。

表2全血细胞计数仪器比对试验允许偏倚范围(B为指定仪器值)

项目比较允许偏倚范围

﹡白细胞计数(WBC)B±5%

﹡红细胞计数(RBC)B±3%

﹡血红蛋白测定(Hb)B±3%

﹡红细胞压积测定(HCT)B±3%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B±3%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B±3%

B±3%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

(MCHC)

﹡血小板计数(PLT)B±10%

﹡为必须比对合格的基本项目

(2)每个工作日应做好血液分析仪室内质控并及时输入质控结果,形成质控图,保留原始记录。每次至少使用2个浓度水平(含正常和异常水平)的质控品,建议采用13s或其它质控规则。

(3)参加上海市临床检验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评判标准见表3

表3全血细胞计数仪室间质评评判标准(T为靶值)

项目评判合格标准

白细胞计数(WBC)T±15%

红细胞计数(RBC)T±6%

血红蛋白测定(Hb)T±6%

红细胞压积测定(HCT)T±6%

红细胞平均体积(MCV)T±6%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MCH)T±6%

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T±6%

血小板计数(PLT)T±25%

每台血液分析仪每年至少进行一次校准,应采用仪器配套校准品或经溯源系统定值的新鲜血按照不同吸样模式进行校准,由校准方出具校准报告并保留原始校准数据。校准应参照WS/T347-2011(血细胞分析的校准指南)。

(4)每台血液分析仪每半年至少用新鲜血做1次精密度测试(重复测定11次,删除第1次测定结果,记录结果并计算CV%),结果应符合仪器说明书提供的精密度范围。如超出范围,应通知厂方检查维修,经维修后仍未能达到要求的,应暂停使用。

(5)有两台或两台以上血液分析仪的单位,应每月1次,每次取高、中、低不同浓度水平的3份新鲜血标本,每份标本各测定3次进行仪器之间的比对,做好记录并保留原始数据;允许偏倚范围见表2。

(6)各临床实验室应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制订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红蛋白测定、血小板计数、白细胞分类计数和血涂片的复检范围,对达到复检范围和血液分析仪提示异常结果的标本必须进行相应项目复检并保留记录。

(7)血涂片复检要求

血涂片镜下检查必须使用油镜。制作血涂片应细胞分布均匀,结构清晰,染色良好。复检血片应有明确的标识,至少保留7天。异常或疑难血片保留半年以备查。可采用显微镜摄像方法保存电子图片并附简要病史和诊断,电子图片应保留二年。

2.凝血检验要求

(1)凝血分析系统应使用配套试剂,使用非配套试剂应有精密度,定标曲线(纤维蛋白原等)的评价数据,并与配套分析系统的结果进行比对。

(2)必须执行《关于转发<卫生部关于印发出、凝血时间检验方法操作规程的通知>的通知》(沪卫医政[2000]231号)的文件规定。

(3)凝血分析仪每年校准一次,要求厂商出具校准报告(包括光路、机械位等的校准及定标曲线等项目)。更换试剂批号等应重新制作定标曲线(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时间活动度等)。

(4)凝血酶原(PT)的报告方式除秒数以外,监测口服抗凝药物治疗时,应同时使用国际标准化比率(INR)。

(5)凝血室内质控:应每个工作日使用统一的2个浓度质控品随标本至少做1次质控,做好记录。PT、APTT、Fbg室内质控的失控规则为:(1)质控结果超出3倍标准差;(2)质控结果连续5点倾向性升高或降低或其它质控规则。

(6)凝血室间质评的允许偏倚范围见表4:

表4血凝项目允许偏倚范围(T为均值)

项目允许偏倚范围

PT-INR T±20%

APTT T±15%

Fbg T±20%

3.血液流变学(血粘度)检查要求

(1)参加上海地区血液流变学(血粘度)质控计划。

(2)每个工作日应按临床报告方式选定高、中、低三个切变率,做好室内质控,将质控数据及时输入软件并按月上报,质控规则推荐采用13S或其它质控规则。。

4.尿液常规检验要求

(1)尿液分析仪每半年校准一次,由仪器厂商出具校准报告,内容应包括光源强度(吸光度)校对、空白测试、质控符合程度和重复性等指标。

(2)尿液常规检验除干化学试带分析外,应包括尿有形成分检查,使用尿有形成分分析仪的实验室应有日常检测的质量保证措施(包括室内质控,仪器定期维护保养和校准等),以提高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并根据复检规则开展显微镜复检,复检方法参照第三版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的要求。

(3)尿液分析仪试带每个工作日应做好阳性和阴性(蒸馏水或生理盐水)的室内质控,质控结果允许范围:①定性结果为定值上下一个加号,但阳性不能变阴性,阴性也不能变阳性;葡萄糖、蛋白质、隐血、白细胞酯酶以加号多少表示,胆红素、尿胆原、酮体、亚硝酸盐以阴性、阳性表示;②pH值为定值的上下1.0;③比重为定值的上下0.005。

(4)制定尿液干化学分析和尿液有形成分定量分析方法的复检规则(包括手工化学试剂法和显微镜方法),所有复检应做好记录。

5.粪便及其他体液检验要求

(1)参照卫生部医政司主编的《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三版),建立适合于本实验室的粪便及其他体液检验项目的操作规程。

(2)粪便及其他体液检验应按操作规程正确进行,粪便隐血试验除免疫法外,还应配备化学法试剂,提高检验结果的可靠性。注意提高寄生虫及其他病理成分的识别能力。

(3)脑脊液常规检查除一般性状和细胞计数外,异常情况还应报告细胞分类百分率,必要时进行瑞氏或瑞-吉氏染色油镜分类。

(4)浆膜腔积液常规检查除一般性状,蛋白质定量外,还应进行细胞总数和有核细胞计数,必要时进行瑞氏或瑞-吉氏染色油镜分类,提高异常细胞识别能力和漏出液与渗出液鉴别水平。

6.细胞形态学检验要求

(1)凡开展血液、尿液、粪便三大常规检验的实验室必须参加细胞形态学检验的室间质评,及时分析质评反馈结果。

(2)配备足够的形态学检验技术人员,定期组织从事形态学检验的人员学习相关专业理论和技能培训,对其理论和技能进行定期评估。

(三)临床微生物学

1.根据专业特点,操作规程编写应按照《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编写要求》(WS/T227-2002)等相关要求,此外还应包括下列内容:1.1样品的采集、运送、接收、处理以及样品拒收标准;1.2血培养、脑脊液的分级报告;1.3检验流程:细菌的分离培养操作说明(包括对病原菌菌落的具体描述),包括流程图,注意事项;1.4细菌鉴定;1.5结果报告;1.6药敏试验方法、结果判断标准、质控方法、质控范围;1.7临床意义。

2.原始记录要求

(1)原始记录至少应包括的信息参见附件六《临床微生物检验记录单》。

(2)认真填写,做到信息完整、字迹清晰可辨,不随意涂改。

3.分析前的质量保证

(1)血培养标本的采集应在不同部位采血,同时做两瓶(一套)血培养(每套需氧、厌氧血培养各一瓶,建议做2~3套血培养)。

(2)三级综合性医院开展厌氧菌的常规检验。

(3)收到样品后记录验收时间和接种时间,原则上应在2小时内作相应处理,暂时不能处理的应按规定贮存。

(4)用于苛氧菌分离培养的平板接种后必须放入5%-10%二氧化碳环境。

(5)痰标本检验前需做痰的质量检查。

4.样品检验与报告

(1)样品作细菌分离培养时,一块平板只限接种一份标本。

(2)中段尿细菌培养时必须定量接种作菌落计数。

(3)下呼吸道标本做细菌培养时要求同时接种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巧克力平板。

(4)血培养、脑脊液直接涂片阳性时应分级报告,其它检验结果按规定时间发放报告。

5.室内质控

(1)按规定的频率开展室内质控并作记录。

(2)非培养检测项目做阴、阳性对照。

(3)发现失控应立即查找原因,采取纠正措施并作相应记录。

6.培养基和试剂要求

(1)商品化的培养基和试剂应有厂商的产品质量保证书,保留以备查。

(2)自配培养基或试剂应有配制方法、配制记录,使用前应做质量鉴定并记录(培养基质量鉴定应执行WS/T232-2002标准)。

7.药物敏感试验

(1)参照执行CLSI(M100-S20~S22)“抗微生物药物敏感试验执行标准”。

(2)实验室应至少一年二次向医院相关部门报告积累的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数据。

8.结核菌检验

(1)按照上海市结核病防治工作的质量要求开展结核病检验工作。

(2)新的载玻片应经过95%乙醇脱脂,检查无痕后使用。

(3)每张玻片只限涂一份样品,严禁重复使用。

(4)抗酸染色每周开展阳性/阴性质控。

(5)自制抗酸染色第一液应定期过滤清除染料沉渣。

(6)抗酸染色镜检结果采用分级报告,阳性结果应由他人复验。

(7)所有抗酸染色镜检片上的唯一性编号应与登记一致,至少保留三个月,定期抽查并作记录。

9.生物安全

(1)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和材料均应符合国家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的相关标准和要求(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19489-2008、微生物和生物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准则WS233-2002)。生物安全柜检测的要求按沪卫科教(2010)27号文执行。

(2)所有产生气溶胶的操作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生物安全柜内避免使用明火。

(3)保证病原微生物检验样品运输中的安全性。

(4)规范菌种保存、使用、销毁等环节的管理。

(四)临床免疫学

1.开展免疫检验的实验场地应与检验工作相适应,应在二级生物安全实验室内开展传染病检验项目,有相应的个人防护用品。

2.凡用ELISA检测的项目必须用酶标仪判读结果,酶标仪的结果判断应根据试剂盒说明书的要求正确设置。

3.室内质控

(1)定性项目:每次检测每块反应板都应做室内质控。室内质控品的测定值应≥cutoff 值,国产试剂检测结果的CV值应≤25%,进口试剂全自动仪器检测结果的CV值应≤10%。

(2)定量项目:每次检测应使用2个浓度质控品至少做1次室内质控。质控规则可参照临床化学的判定规则,至少应采用12S(警告限)和13S(失控)规则。应按照统计学质量控制的方法建立检测项目的控制限(不得直接使用质控品说明书的范围作为控制限),室内质控品的测定值应在相应仪器、试剂组允许的靶值范围内。

(3)定标和室内质控结果应有原始记录或电脑备份。

4.室间质评

(1)定性项目结果的可接受范围为:呈反应(阳性)或不反应(阴性)的结果与预期结果相符

(2)定量项目结果的可接受范围见表5:

表5免疫项目室间质量评价允许范围(T为靶值)

可接受范围

检验项目

特定蛋白

T±3s

补体3

T±3s

补体4

T±3s

IgA

T±3s

IgE

靶值±25%

IgG

T±3s

IgM

T±3s

CRP

快速检测

T±3s

CRP快速检测

肿瘤标志物

T±3s

-AFP

T±3s

CEA

T±3s

CA19-9

T±3s

CA153

T±3s

CA125

T±3s

PSA

基因扩增

T±3s

HBV-DNA

T±3s

HCV-RNA

内分泌激素

T±3s

T3

靶值±20%

T4

T±3s

fT3

T±3s

fT4

T±3s

TSH

T±3s

Ins

T±3s

-HCG

靶值±25%

皮质醇

淋巴细胞亚群检测(流式细胞术)

T±3s

CD3+

T±3s

CD3+CD4+

T±3s

CD3+CD8+

T±3s

CD19+

T±3s

CD3-CD16+CD56+

(3)每次室间质评每个项目5个样本,必须有4个样本的结果符合预期要求,否则该项目为不合格。所有样本的结果应有80%符合预期要求,否则该专业为不合格。

5.相同的定性检验项目在不同的仪器或系统上进行检测时,每年至少做一次比对实验。每个项目应选择至少5份新鲜病人血清(包含高、中、低浓度和阴性),检测结果应100%符合,应保存比对实验的原始记录。相同的定量检测项目在不同的检测系统上检测,每年至少做一批样品比对实验(至少40个样品,包括高、中、低各种浓度),比对结果应符合“二、质量管理”的第(四)条第4款第2点的要求。

6.原始记录。

(1)使用酶标仪检测的检验项目(包括所有的体检项目)都必须有原始记录,记录应保持完整、清晰,按月或按季度归档,便于查阅。原始记录上应包括检测日期、试剂品牌、批号、样品编号(至少应标明样品的顺序)、检测结果等,还应注明空白孔、阴阳性对照孔、室内质控品位置以及结果判断方式。

(2)全自动分析仪器检验的项目应参照制造商规定的校准/定标频率进行检验项目的定期校准/定标,并进行详细记录,应有校准/定标以及样本检测结果的打印记录或电脑备份记录。

7.ELISA检测HBsAg、HBeAg、抗HCV、HAV-IgM、抗HEV-IgM检测项目临界状态的标本均应复检,复检范围的确定按下列公式计算:cutoff值×0.7≤样品测定值≤cutoff值×3,不得小于此范围。检测HBsAg、HBeAg、抗HCV、HAV-IgM、抗HEV-IgM阳性对照及阴性对照的A(OD)值应符合制造商规定的要求。

8.应制定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时间分辨荧光方法检测HBsAg、HBeAg、抗HCV检测项目的临界状态标本的复检措施,至少应遵从制造商推荐的要求,并记录复检结果,归档保存,便于查对。

9.仪器要求:

(1)酶标仪、全自动酶免分析系统、全自动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全自动时间分辨免疫分析系统等分析仪器以及加样器、温箱(包括水浴箱)、温度计等辅助仪器设备的管理要求参照“一、实验室管理”的第(七)条第3、4款的要求执行。

(2)酶标仪的校准应按照制造商推荐的校准程序和性能指标完成校准程序,制造商未推荐校准程序的可以参照国家计量检定规程JJG681-2007的要求。

(3)微量移液器的校准应覆盖常用的测量量程,容量允许误差和测量重复性要求应参照国家标准JJG646-2006的要求。

10.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要求:凡开展基因扩增检验项目,出具临床检验报告的实验室,必须执行上海市卫生局《关于转发《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医疗机构临床基因扩增检验实验室管理办法〉通知》的通知》(沪卫办医政[2011]001号)文件的规定。

附件一2012年上海市临床检验室间质评和地区性室内质控项目表(一) 专业类别室间质评项目地区性室内质控项目

临床生化

常规化学

钾、钠、氯、总钙、磷、

葡萄糖、肌酐、尿素、尿

酸、总蛋白、白蛋白、三

酰甘油、总胆固醇、总胆

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

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

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

碱性磷酸酶、淀粉酶、糖

化白蛋白、总胆汁酸、前

白蛋白

钾、钠、氯、总钙、磷、

葡萄糖、肌酐、尿素、尿

酸、总蛋白、白蛋白、三

酰甘油、总胆固醇、总胆

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

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

酶、γ-谷氨酰基转移酶、

乳酸脱氢酶、肌酸激酶、

碱性磷酸酶、淀粉酶

糖化血红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糖化血红蛋白(HbA1c)干化学

同常规化学室间质评项

目。

同常规化学室内质控项

目。

血气pO2、pCO2、pH pO2、pCO2、pH

血脂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

蛋白A1、载脂蛋白B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

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载脂

蛋白A1、载脂蛋白B

蛋白电泳/ 白蛋白、α1、α2、β、γ便携式血糖

血糖血糖

临床血液体液全血细胞计

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

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

胞压积测定、红细胞平均

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

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浓度、血小板计数

白细胞计数、红细胞计

数、血红蛋白测定、红细

胞压积测定、红细胞平均

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

白、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

浓度、血小板计数、白细

胞分类计数(限于使用配套

质控品实验室)

尿试带分析

pH值、比重、葡萄糖、蛋

白质、隐血、白细胞酯

酶、胆红素、尿胆原、酮

体、亚硝酸盐

pH值、比重、葡萄糖、蛋

白质、隐血、白细胞酯

酶、胆红素、尿胆原、酮

体、亚硝酸盐

血凝项目PT-INR、APTT、Fbg PT、APTT、Fbg

血液粘度高切、中切、低切高切、中切、低切

细胞形态学

血液学、体液学的正常和

异常形态(使用光盘形式发

放)

/

2012年上海市临床检验室间质评和地区性室内质控项目表(二) 专业类别室间质评项目地区性室内质控项目

临床免疫传染病指标

HBsAg、抗HBs、

HBeAg、抗HBe、抗

HBc、HAV-IgM、抗

HCV、抗HBc-IgM、

抗HEV-IgM

HBsAg、抗HBs、

HBeAg,抗HCV,抗

HEV-IgG、抗HEV-IgM、

抗HBe、抗HBc、HIV抗

体、梅毒血清学检测

肿瘤标志物

AFP、CEA、t-PSA、

CA125、CA15-3、

CA19-9、游离前列腺特

异抗原(f-PSA)、铁蛋

白(Ferritin)、CA724、

Cyfra211、NSE

AFP、CEA、CA125、

CA15-3、CA19-9、铁蛋

白(Ferritin)、总前列腺特

异抗原(t-PSA)、游离前

列腺特异抗原(f-PSA)、特定蛋白

IgG、IgM、IgA、

CRP、C3、C4、CRP

快速检测、抗O、

(ASO)、类风湿因子

(RF)、Beta-2-微球蛋

白、IgE、kappa轻链、

lambda轻链、前白蛋白

IgG、IgM、IgA、CRP、

C3、C4、CRP快速检

测、IgE、Beta-2-微球蛋

自身抗体

抗核抗体、抗ENA抗

体、dsDNA抗体

/

实验室质量管理

一、科室必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设质量监督员一人,质量监督员必须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日常工作记录,科主任全面负责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二、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量监督员、质量管理员组成,监督实验室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三、由科主任或质量监督员组织质控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监督会”,并作好记录。 四、质量监督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各项指标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科室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各专业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室室内质控是否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工作。 六、室内质量控制: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二)各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三)检测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组内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 (五)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样本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样本处理;样本接收人员收到样本后,要及时分发样本至相应专业组,相应专业组及时对样本进行处理,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检测人员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规范化的编号,防止检测过程中或检测后出现错号;在血液样本分离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离心速度和时间,尽可能避免样本溶血。样本采集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 (六)对所用检测方法、校准品、试剂、质控品及仪器等进行选择和评价。 (七)检验人员的资格和经历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八)检测人员根据检验项目及对质控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控物,与常规样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分析质控结果。若失控,则不能发出该分析批次的病人结果。纠正失控状态,重新分析当批次的病人样本。 (九)室内质控结果失控后由具体操作人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内质控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九、室间质量评价:参加省级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样本同时进行。对检验科参加室间质量的全过程,包括室间质评计划的制定、质评项目的确定;质控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结果回报后质评结果的分析以及不合格项的处理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一)检验科主任批准质评计划和质评项目。 (二)技术负责人负责质评计划的制定和质评项目的确定。 (三)各专业组组长负责组织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和质评报告总结。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过程。 (五)各专业组组长根据本组工作情况,选择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各组计划,确定本科参加质评的项目,制定质评计划,并报检验科主任批准。 (六)各专业组组长协助检测人员按常规样本完成室间质评项目的检测,填写报告并签名。然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核,经科主任签字后送报结果。原始结果由各专业组负责保存。 (七)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由组长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间质评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八)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质评报告总结、整改等过程。 十、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评价:对省级临床检验中心未组织室间质评的项目,应该积极开展实验室室间的比对。建立和实施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比对计划和程序,以确保实验室间及实验室内部应用不同的程序或设备,或在不同地点,或以上各项均不相同时同一项目的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实验室质量手册范本

Q/YF-SSC 企业名称替换 实验室质量手册 依据:ISO/TS16949:2002(7.6.3)及 GB/T15481-2000idtISO/IEC17025:1999 版本号:B/0 分发号:

受控标识: 目 录 企业名称替换 实验室质量手册 01目 录 文 件 编 号 Q/YF-SSC 版 次 B/0 共 页 第 页

02发布实施令文件编号Q/YF-SSC 版次B/0 共页第页 企业名称 替换实验室质量手册

发布实施令 公司为满足ISO/TS16949:2002标准中7.6.3条款“实验室要求”,依据ISO /IEC1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并结合实验室实际情况重新编制了《实验室质量手册》(第二版),现予以批准。本手册于二○○二年六月一日起正式实施。 《实验室质量手册》是描述实验室质量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验室质量体系运行的行为准则和评审的依据,也是实验室质量保证能力的证实,手册所涉及的单位和员工都必须严格执行,确保实验室质量方针的实现。 总经理: 年月日

授 权 书 根据实验室质量体系要求,授权___ 为实验室负责人,并授予如下职责和权限: --在质量体系运行中代表部门经理行使权利; --按建立、实施和保持全面的质量体系; --对质量体系运行进行组织、协调、监督、检查,并负责外部质量保证的协调; --定期向部门经理报告有关质量状态; --描述实验室质量体系的有效性并且由此推进质量改进计划。 总经理: 年 月 日 授 权 人 签 字 识 别 企业名称替换 实验室质量手册 03授权书 文 件 编 号 Q/YF-SSC 版 次 B/0 共 页 第 页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第七章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 一、质量管理体系的概念 GB/Tl9000-2000《质量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中对体系的定义为:“相互关联或相互作用的一组要素”;对管理体系的定义为:“建立方针和目标并实现这些目标的体系”;而GB/Tl5481—2000(IS0/IECl7025:1999)《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的通用要求》中对质量管理体系的定义为:“为实施质量管理所需要的组织结构、程序、过程和资源”。因此,能否向临床提供高质量的检验报告和信息,满足临床工作和患者的要求,得到临床医师和患者的信赖与认可,是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核心问题。 二、质量管理体系的构成 (一)组织结构 是指一个组织为行使其职能,按某种方式建立的职责权限及其相互关系。组织结构就是组织机构加职能,其本质是实验室职工的分工协作及其关系,目的是为实现质量方针、目标,内涵是实验室职工在职、责、权方面的结构体系。体现了实验室所有对质量有影响的人员的责任、权限的关系,明确了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从整体的角度正确处理实验室上下级和同级之间的职权关系,把职权合理分配到各个层次及部门,规定不同部门、不同人员的具体职权,建立起集中统一、步调一致、协调配合的管理结构。 (二)过程 将输入转化为输出的一组彼此相关的资源和活动。从过程的定义可以理解为,任何一个过程都有输入和输出,输入是实施过程的前提和条件,输出是过程完成的结果,完成过程必须投入适当的资源和活动。过程是一个重要的概念,有关实验室认可的ISO标准或守则都是建立在“所有工作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这样认识基础之上的。例如在检验科所进行的每一项标本的检查或分析过程就是一组相互关联的与实施检测有关的资源、活动和影响量。资源包括检测人员、仪器(包括试剂)、程序(包括各项规章制度、操作手册)、检测方法等。影响量是指由环境引起的,对测量结果有影响的各种因素。 检测过程的输入是被测样品,在一个测量过程中,通常由检测人员根据选定的方法、校准的仪器,经过溯源的标准进行分析,检测过程的输出为测量结果,并最终形成向临床发出的检验报告。我们用测量结果和其不确定度是否符合预先规定的要求来衡量测量过程的质量。根据过程的大小不同,一个过程可能包含多个纵向(直接)过程,也可能涉及多个横向(间接)过程,在相关资源的支持下,逐步或同时完成这些过程才是完成一个全过程。 在临床实验室日常工作中,每一项检验报告都要经历:医师申请检查项目、标本采集与运送、标本编号、检测、记录、发出报告、实验数据准确地运用于临床等多个过程,这些过程的集合形成全过程。上一过程质量控制完成后即作为下一过程的输入,下一过程得到上一过程的输入结果,经过质量控制再将结果输入给它的下一过程。如此传递,并涉及到过程相关的横向过程,从而形成完成检验报告的全过程。 通常将这一过程分为3个阶段,即分析前质量控制、分析中质量控制和分析后质量控制。 分析前质量控制主要包括两个过程,第一是医师能否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和体征,为了明确诊断和治疗,从循征医学的角度结合实验室能力,资源工作量等因素选择最直接、最合理、最有效、最经济的项目或项目组合申请检测。第二是标本在采集过程、保存与运送方向的质量控制措施,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某些生物学标本受环境影响很大,直接影响实验结果,比如凝血Ⅷ因子标本保存在30℃条件下,从4h,6h,12h到24h时,因子活性会逐渐衰减,最后自然消失。如果医护人员不能及时送检标本,标本还没有检测,已经就有了使实验结果不准确的因素了。 分析中的质量控制主要涉及到人员能力、仪器校准、量值溯源、方法选择、试剂匹配等多方面因素。这些都需实验室有完整的质量管理体系和标准化、规范化管理为基础的。 分析后质量控制方面涉及到实验结果的再分析、再确认,保证发出合格的报告及保证实验结果及时发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和控制指标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为加强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完善我国医疗质量管理与控制体制和体系,规范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执业行为,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依据卫生部办公厅关于委托制订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体系的函[卫办医政函〔2009〕723号]的精神,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已组织有关专家,根据美国病理学家学会(CAP)的质量探索(Q-Probes)和质量跟踪(Q-Tracks)计划中所制定和监测的质量指标、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化研究院(CLSI)有关文件,以及我国《医院管理评价指南》(卫医发〔2008〕27号)、《综合医院评价标准》(2009年版)、《患者安全目标》(2010年版)及《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卫医发[2006]73号)中对临床实验室质量和管理的规定要求,并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来制定了如下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 所制定的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与控制指标按照分析过程的不同阶段,分为分析前、分析中和分析后的质量指标。在各个分析阶段中,又着眼于可能对实验室报告结果有影响的关键步骤将指标再细分。目前提出的质量指标有分析前31项,分析中7项,分析后32项,共70项。各阶段具体指标如下:

一、分析前质量指标 (一)检验项目的申请是否适当有效 1.医嘱录入错误率 2.申请医生的身份不明确率 3.申请科室信息错误率 4.申请不易识别率 5.申请单上患者信息错误率 (二)患者和标本信息识别 1.住院患者腕带识别错误率 2.未贴标签的标本率 3标签信息错误率 4.标签信息不完整率 (三)采集标本的操作符合规范要求 1.住院患者采血申请未受理率 2.门诊患者采血申请未受理率 3.压脉带和持针器的污染率 4.每100000次采血中的采血人员被针刺的次数 5.重新采集的标本数 6.采样时间错误的标本率 7.采集量不足的标本率 8.采集标本类型错误率 9.采集标本的容器错误率

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CADC-ZSC-(年) (第版) 年月日发布年月日实施

质 量 管 理 手 册 ××CADC-ZSC-年 (第 版) 编制人: 审核人: 批准人: 发布日期:年 月 日 实施日期:年 月 日 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第 0.1 章 第 1 页 共 1 页 主题: 批准页 第 版 第 次修订 年 月 日发布/ 月 日实施

第 1 页共 2 页 主题: 目录第版第次修订 年月日发布/月日实施 0.1 批准页 0.2 质量管理手册目录 0.3 发布令 0.4 质量管理手册修订页 第1章前言 第2章质量方针、质量目标 第3章质量管理手册的管理 第4章管理要求 4.1 组织 4.2 管理体系 4.3 文件控制 4.4 相关用品的采购 4.5 记录的控制 第5章技术要求 5.1 总则 5.2 人员 5.3 设施和环境条件 5.4 设备 5.5 采样 5.6检测样品的处置 5.7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 5.8结果通知 第6章质量管理手册附录 附录1 组织机构框架图 附录2 质量体系控制图 附录3 实验室相关工作人员基本信息一览表

附录4 检测工作流程图附录5 布局平面图 附录6 仪器设备一览表附录7 检测项目一览表附录8 程序文件目录第 2 页共 2 页 主题: 目录第版第次修订 年月日发布/ 月日实施

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第0.3 章第 1 页共 1 页 主题: 发布令第版第次修订 年月日发布/ 月日实施 为切实履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规定的法定职责,完成上级部门下达的各项动物疫病监测工作任务,更好地满足养殖场户的需求,保障各项检测科学、准确、及时,依据国家相关规定和有关要求,结合本中心实验室实际情况,制定本质量管理手册。 本手册是我中心实验室质量方针和目标的具体阐述,是开展质量管理工作的基本准则,现予以批准颁布。本中心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认真学习,严格贯彻执行。 本手册自年月日发布,年月日起实施。 中心主任: 年月日

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doc 75页)

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doc 75页)

工地试验室 质量管理手册 湖北宜巴高速公路土建第31合同段项目经理部 2009年8月23日

目录 第一部分总则 第一章试验室基本情况 (4) 第二章试验室基本任务 (5) 第三章试验室质量管理目标和方针 (5) 第四章实现质量管理目标和方针的措施 (5) 第1条组织机构及人员技术要求 (6) 第2条取样与试验 (6) 第3条施工控制 (6) 第4条试验资料、报表与总结 (7) 第二部分质量保证体系 第五章质量保证体系图 (8) 第六章试验室质量保证机构图 (8) 第七章检测工作程序流程图 (9) 第八章原材料检测程序流程图 (9) 第九章砼检测程序流程图 (10) 第十章钢筋焊接程序程序图 (10) 第十一章路基检测程序流程图 (11)

第三部分部门及人员职责 第十二章试验室工作职责 (11) 第十三章项目部试验室职责 (12) 第十四章试验室主任职责 (12) 第十五章质量负责人职责 (13) 第十六章试验检测工程师职责 (13) 第十七章试验检测员职责 (14) 第十八章资料管理员职责 (14) 第十九章试验室工作管理制度 (15) 第二十章操作间管理制度 (15) 第四部分管理制度 第二十一章事故分析报告制度 (19) 第二十二章试验检测技术资料管理办法 (20) 第二十三章样品保管制度 (20) 第二十四章安全管理制度 (21) 第五部分仪器设备管理 第二十五章试验检测仪器设备管理办法 (21) 第二十六章常规试验仪器操作规程………………………………(22-36) 第二十七章试验仪器标定证书……………………………………(38-76)第六部分试验检测机构工作业绩

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范本

` 吉林省朗大安全环境检测中心 质量手册文件编号:XXXX-SC 版本:A 更改:0 编写:王菁菁 审核:孙景平 批准: 发布日期:2016年08月20日 实施日期:2016年10月01日 受控状态:□受控 ?非受控 发放编号: 01 修改页 02 批准令 03 公正性声明 04 质量方针声明 05 前言 适用范围 引用文件 术语和定义 组织 管理体系 文件控制 要求、合同的评审 检测的分包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服务客户 投诉 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 改进

纠正措施 预防措施 记录的控制 内部审核 管理评审 总则 人员 设施和环境条件 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设备 测量溯源性 抽样 检测样品的处置 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 结果报告 附录1 《检测范围和承检能力分析表》附录2 《职责分配表》 附录3 《实验室人员一览表》 附录4 《实验室平面图》 附录5 《检测工作主要标准目录》 附录6 《仪器设备一览表》 附录7 《量值溯源图》 附录8 《检测设备量值溯源一览表》附录9 《授权签字人及签字识别》

批准令 依据CNAL / AC0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 / IEC 17025:2005)编制的《吉林省朗大环境安全检测中心设备检测质量手册》(A版)是阐述实验室质量方针、质量目标与管理体系的纲领性文件,是实验室质量管理及质量改进的保证和质量体系审核的重要依据,是实验室进行各项质量和技术活动必须遵循的准则。该《质量手册》业经审定,现予批准颁布,自2016年10月1 日起正式实施。实验室全体人员应认真学习并严格贯彻执行,以维护实验室的权威性,确保检测工作的公正和科学,向社会和客户提供优良的检测及其他服务。 实验室主任: 日期: 公正性声明 一.吉林省朗大安全环境检测中心是经吉林省万佳医学研究院法定代表人书面授权的、具有相对独立地位的检测机构,其业务由国家行政授权及资质认可部门进行指导和监督,不受本院任何上级和外界压力的影响和干预。 二.实验室以第三方公正地位平等对待所有受检单位或委托方,对所有产品检测和其他技术服务,都保证同样的工作质量。 三.实验室承诺对受检单位或委托方提供的资料、样品以及检测数据、结论承担保密责任,保证其技术资料不为任何第三方利用,也不允许用于本院的科研和技术开发。 四.实验室严格按照CNAL / AC01:2005《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认可准则》的要求建立质量体系和编制《质量手册》,把《质量手册》作为内部管理的基本准则和对客户以及社会提供质量保证的承诺。 以上各项承诺,接受客户及社会各方面的检查和监督。 实验室主任: 日期: 质量方针声明 一.质量方针 实验室的质量方针是:行为公正、方法科学、数据准确、服务规范。 二.质量目标 三.声明与承诺:

临床实验室管理学名词解释和大题整理

名词解释: 1.临床实验室临床实验室是指为提供诊断、预防、治疗疾病信息,或为评价人类健康,对 源自人体的物质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血清学、化学、免疫血液学、 生物物理学、细胞学、病理学及其他方面检查的机构 2.分析前阶段 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开始,到分析检验程序终止的阶段,包括检验申请、 患者的准备、原始样本的采集和运送到实验室 3.分析后阶段患者的样本分析后检验结果的发出到临床应用这一阶段,包括检验结果的正 确审核和发出,检验人员对结果的合理解释及咨询服务的过程 4.测量不确定度由于测量误差的存在,而对被测量值不能肯定的程度,它表征被测量的真 值所处的量值范围 5.室内质控运用设定的判断限或控制规则对控制图上的测定值(控制值)进行评估,以判 断分析质量是否在预期的控制范围内 6.13s控制规则 1个控制测定值超过x±3s控制限,即失控,此规则对随机误差敏感 7.室内质控的目的检测、控制本实验室测定工作的精密度,并检测其准确度的改变,提高 常规测定工作批间或批内样本检测结果的一致性。 8.全面质量管理从临床医生开出检验医嘱开始到实验室完成分析检测结束,包括检验申 请、患者的准备、样本的采集、样本检测、报告的审核、临床的咨询 、意见的处理等全过程中一系列保证检验质量的方法和措施 9.室间评价多家实验室分析同一样本并由外部独立机构收集和反馈实验室上报的结果评 价实验室操作的过程 10.统计质量控制 又名统计过程控制,简称SQC,指应用统计方法对过程中的各个阶段 进行监控与诊断,从而达到改进与保证产品质量的目的 11.循证医学 遵循现代最佳医学研究的证据,将其应用于临床对患者进行科学诊治决策 的一门学问 12.POCT 中文名:床旁实验,是随着近年来医学检测技术的进步和发展而迅速成熟起来 的一种检测手段 13.实验室信息系统(LIS) 集现代化管理思想与基于计算机的数据处理技术、数据存储 技术、宽带传输网络技术、自动化仪器分析技术为一 体,用于实验室的信息管理与控制 14.数据 一般指没有经过组织、加工处理的资料,可以以数值的形式出现,也可以表现为非数值形式,包括文字、符号、图像等 15.信息指经过分类、加工、整理、分析后的数据 16.电渗法 当水流过电极板时,水中的悬浮物、胶体在直流电场的作用下加速沉降,水中 溶解的盐类电解析出,从而使水纯化 17.三极水 用于一般化学分析试验、自动化仪器的冲洗、实验器材洗涤、配置微生物培养

[实用参考]实验室质量管理手册

` PPPPPPPPPP研究院 PPPPPPPPPP设备检测实验室 质量手册 文件编号:PPPP-SC 版本:A 更改:0 编写:文件编写组 审核: 批准: 发布日期:PPPP年04月01日 实施日期:PPPP年05月01日 受控状态:□受控□非受控发放编号: 01 修改页 02 批准令 03 公正性声明 04 质量方针声明 05 前言 1.0 适用范围 2.0 引用文件 3.0 术语和定义 4.1 组织 4.2 管理体系 4.3 文件控制 4.4 要求、合同的评审 4.5 检测的分包 4.6 服务和供应品的采购 4.7 服务客户 4.8 投诉 4.9 不符合检测工作的控制 4.10 改进 4.11 纠正措施 4.12 预防措施 4.13 记录的控制 4.14 内部审核 4.15 管理评审 5.1 总则 5.2 人员 5.3 设施和环境条件 5.4 检测方法及方法的确认 5.5 设备

5.6 测量溯源性 5.7 抽样 5.8 检测样品的处置 5.9 检测结果质量的保证 5.10 结果报告 附录1 《检测范围和承检能力分析表》附录2 《职责分配表》 附录3 《实验室人员一览表》 附录4 《实验室平面图》 附录5 《检测工作主要标准目录》 附录6 《仪器设备一览表》 附录7 《量值溯源图》 附录8 《检测设备量值溯源一览表》附录9 《授权签字人及签字识别》

批准令 依据CNAL / AC01:20PP《检测和校准实验室能力认可准则》(ISO / IEC 17025:20PP)编制的《PPPPPPPPPP研究院PPPPPPPPP设备检测实验室质量手册》(A版)是阐述实验室

我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

我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基本要求 申子瑜 多年来临床检验质量一直是检验工作者关注的核心问题,如何做好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特别是在与国际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模式接轨的同时,提出适合于我国经济发展现状、适合我国国情的实验室基本资格要求、适合于不同级别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方案已成为我们面临的重要任务。 根据国际标准化组织ISO 15189:2003《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中的定义,以诊断、预防、治疗人体疾病或评估人体健康提供信息为目的,对取自人体的材料进行生物学、微生物学、免疫学、化学、血液免疫学、血液学、生理学、细胞学、病理学或其它检验的实验室统称为临床实验室(以下简称实验室),也称之为医学实验室。 针对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一些发达国家和国际组织已经出台了一些法律和标准供我们借鉴。美国国会于1967年就通过了专门针对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的法律,即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ct 1967,简称CLIA 67)。在实行此法案20年后,1988年又通过了对CLIA 67的修正案临床实验室改进法案修正案(Clinical Laboratory Improvement Amendment 88, 简称CLIA 88),并于1992年正式实施。法国政府也于1999年11月26日发布了NOR:MESP9923609A《关于正确实施医学生物分析实验的决议》。1999年,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了医学实验室的管理标准,即ISO 15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专用要求》。目前国际上对临床实验室的质量管理主要分为以CLIA 88为代表的法律文件和ISO发布的推荐标准两种形式。ISO 15189主要强调实验室内部质量体系的建立,在此基础上建立的实验室认可制度是一种自愿行为,是实验室质量保证的较高标准;CLIA 88着眼于政府对临床实验室质量的外部监控,是政府对实验室强制执行的资格要求,两者存在互补性。这些文件对我们制定临床检验质量保证方案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作用。 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已于2000年初向卫生部提出制定《医疗机构临床实验室管理办法》的建议并获同意。经检验界同仁、医院管理专家的多次研讨,经世

对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对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检验工作中,临床检验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医学实验室要向临床诊疗提供稳定、可靠的检测结果,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是保证检验质量的核心。国际标准化组织(SO)以SO16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作为建设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依据用以指导医学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本文通过引入质量管理、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理论,针对现有质量管理现状,解决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据CNAscO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S0 15189:2007)构建了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指导医学实验室更为系统、科学地进行质量管理。 1、国内外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国外对于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历史较长,内容较充实,学者们从质量管理体系与医学实验室的有机结合,如何建立适应医学实验室工作的管理体系,质量管理体系如何促进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持续改进,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式方法,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管理问题、经济问题、成本控制问题、服务满意度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有关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1O年的时间,检验界的专家学者们从加强医学实验室的管理,我国检验医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及解决的建议,提高检验技术人员素质,完善检验技术规范,提高医学检验工作质量8,医学实验室的发展与管理,我国临床实验室的内涵临床实验室的发展趋势,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理论研究方向和内容、评价方法,如何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实验室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的概念、内涵及基本内容,人力资源管理与岗位职责,安全管理,成本与信息管理、实验室认可与临床实验室管理、建立新型的医学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室国家认可过程、经验体会、认可后对检验科的益处、有关SO15189在检验科管理中的应用、实验室认可后质量体系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总结了大量有借鉴意义的结论和观点,为现阶段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运行以及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2、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理论 2.1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岗位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质

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

实验室质量管理制度 一、科室必须成立质量控制小组并设质量监督员一人,质量监督员必须做好有关质量管理日常工作记录,科主任全面负责质量控制管理工作。 二、质量控制小组由科主任、质量监督员、质量管理员组成,监督实验室整个质量管理体系的有效进行。 三、由科主任或质量监督员组织质控小组每月召开一次“质量控制监督会”,并作好记录。四、质量监督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各项指标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科室室内质量控制、室间质量评价进行分析和处理。 五、各专业实验室质量管理员负责本室室内质控是否按照实验室内部质量控制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工作。 六、室内质量控制:对检验科开展的检验项目检验程序进行质量控制,以保证 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一)技术负责人负责批准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二)各组组长负责制定本组室内质控规则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 (三)检测人员负责执行检验过程的质量控制程序和对本岗位室内质控进行分析和处理;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组内是否按照程序文件和作业指导书有关要求进行。 (五)检验人员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对样本进行验收和不合格样本处理;样本接收人员收到样本后,要及时分发样本至相应专业组,相应专业组及时对样本进行处理,并采取合适的方式进行保存;检测人员对所有的样本进行规范化的编号,防止检测过程中或检测后出现错号;在血液样本分离过程中要正确选择离心速度和时间,尽可能避免样本溶血。样本采集后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检测。 (六)对所用检测方法、校准品、试剂、质控品及仪器等进行选择和评价。 (七)检验人员的资格和经历必须能够满足相应岗位的要求。

(八)检测人员根据检验项目及对质控的要求,选用合适的质控物,与常规样本在相同条件下进行测定,分析质控结果。若失控,则不能发出该分析批次的病人结果。纠正失控状态,重新分析当批次的病人样本。 (九)室内质控结果失控后由具体操作人员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内质控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九、室间质量评价:参加省级检验中心组织的临床检验室间质量评价,按照常规临床检验方法与临床样本同时进行。对检验科参加室间质量的全过程,包括室间质评计划的制定、质评项目的确定;质控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结果回报后质评结果的分析以及不合格项的处理等进行控制,以保证检验结果的可比性和准确性。 (一)检验科主任批准质评计划和质评项目。 (二)技术负责人负责质评计划的制定和质评项目的确定。 (三)各专业组组长负责组织本专业组质评样本的接收、分发、检测、结果报送和质评报告总结。 (四)质量监督员监督本专业组质评过程。 (五)各专业组组长根据本组工作情况,选择参加室间质评的项目;技术负责人根据各组计划,确定本科参加质评的项目,制定质评计划,并报检验科主任批准。 (六)各专业组组长协助检测人员按常规样本完成室间质评项目的检测,填写报告并签名。然后,交技术负责人审核,经科主任签字后送报结果。原始结果由各专业组负责保存。 (七)室间质评结果回报后由组长分析原因,总结经验,编写室间质评小结、质控报告,以及制定不合格项目处理措施一并交技术负责人签字确认后交文档管理员存档,并在《归档记录控制清单》上记录。

实验室质量管理办法

编号:QZST-1实验室质量治理手册 编制: 张国英日期: 2012年3月15日 审核: 赵智利日期: 2012年3月15日 批准: 日期: 2012年3月16日 受控状态:

涉县清漳水泥制造有限公司商砼站 实施日期: 2012年3月 目录 1、版序操纵 2、文件更改记录 3、质量手册公布实施令 4、质量政策 5、《质量治理手册》的实施 6、机构差不多情况 7、检测仪器设备的质量操纵 8、检测工作质量操纵 9、各项治理制度 10、技术岗位责任制 11、操作规程 12、其他制度

第一章质量政策 1.1质量方针 1.1.1清漳混凝土有限公司实验室推行全面质量治理方针,对阻碍实验室检验质量的诸因素进行有效的操纵,确保工作的质量,为社会提供优质的商品混凝土。 1.1.2以科学为依据,提供切实可行混凝土配合比。严肃检验纪律,严格执行国家规范,为公司提供科学的、准确的检测数据,为公司的产品质量把关。 1.2质量操纵措施 1.2.1严格执行建筑材料产品技术标准,即国家标准、专业标准、地点标准、企业标准。 1.2.2用于检验的全部计量器具,按规定进行周期检定,并检定合格,能溯源到国家标准。

1.2.3对各项检验均按产品技术标准执行,没有检测标准的要编制完整的检测工作实施细则。 1.2.4对检测过程中阻碍检测质量的各种因素,制定相应的切实可行的操纵方法,以确保检测工作的质量。 1.2.5当公司或混凝土用户对检测结果有异议时有一套完整的处理方法。 1.3关于保证实验室检测质量的整体声明: 清漳混凝土有限公司实验室成立于二0一二年,该实验室在经省建委备案,经市工程质量监督站审核。对社会提供数据有效,为了保证商品混凝土的质量,特此声明如下: 1、实验室具有独立开展业务的权力,所制定的规章制度有 效,单位各级领导要积极支持实验室的工作,检测工作 不受任何行政压力和干预。 2、除实验室人员外,其他人员不得介入检测工作。 3、依照检测的记录,实验室人员有权提出更换原材料及其 他材料。由于原材料造成的产品质量不合格,实验室人 员有权拒绝发出合格报告。 4、实验室人员有权向上级反映有关质量问题。上述规定请 有关单位给予监督。

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实验室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编写 李正东(原中国计量科学研究院教授)编 1质量管理的原则 1.1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 1.1.1 概述 质量管理的主要关注点是满足顾客要求并且努力超越顾客期望。 1.1.2 理论依据 组织只有赢得和保持顾客和其他有关的相关方的信任才能获得持续成功。 1.2 领导作用 1.2.1 概述 各级领导建立统一的宗旨和方向,创造全员积极参与的条件,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1.2.2 理论依据 统一的宗旨和方向的建立,以及全员的积极参与,能够使组织将战略、方针、过程和资源保持一致,以实现其目标。 1.3 全员参与 1.3.1 概述 在整个组织内各级人员的胜任、被授权和积极参与,是提高组织创造和提供价值能力的必要条件。 1.3.2 理论依据 为了有效和高效的管理组织,各级人员得到尊重并参与其中是极其重要的。通过表彰、授权和提高能力,促进在实现组织的质量目标过程中的全员积极参与。 1.4 过程方法 1.4.1 概述 将活动作为相互关联、功能连贯的过程系统来理解和管理时,可更加有效和高效的得到一致的、可预知的结果。 1.4.2 理论依据 质量管理体系是由相互关联的过程所组成。理解体系是如何产生结果的,能够使组织尽可能地完善其体系和绩效。 1.5 改进 1.5.1 概述 成功的组织持续关注改进。 1.5.2 理论依据 改进对于组织保持当前的绩效水平,对其内、外部条件的变化做出反应并创造新的机会都是非常必要的。 1.6 循证决策 1.6.1 概述 基于数据和信息的分析和评价的决策,更有可能产生期望的结果。 1.6.2 理论依据 决策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并且总是包含一些不确定因素。它经常涉及多种类型和来源的输入及其解释,而这些解释可能是主观的。重要的是理解因果关系和可能的非预期后果。对事实、证据和数据的分析可导致决策更加客观、可信。 1.7 关系管理

实验室质量管理系统

实验室质量管理系统

目次 1产品概述 (1) 1.1产品简介 (1) 1.2产品特点 (1) 1.3体系结构 (2) 1.4运行环境 (2) 2产品功能描述 (3) 2.1文件控制 (3) 2.1.1申请文件受控 (3) 2.1.2文件审核 (4) 2.1.3文件管理 (4) 2.1.4文件查询 (5) 2.1.5纸质文件发放 (6) 2.1.6纸质文件回收 (6) 2.2不符合工作控制 (6) 2.2.1发起不符合工作 (7) 2.2.2不符合工作处理 (8) 2.2.3发起纠正措施 (11) 2.2.4纠正措施处理 (11) 2.3质量控制 (14) 2.3.1内部质控计划 (14) 2.3.2外部质控计划 (16) 2.3.3期间核查计划 (18) 2.4项目申报 (19) 2.4.1检测项目申报 (19) 2.4.2校准项目申报 (20) 2.5认证认可 (21) 2.5.1认证认可计划 (21) 2.5.2填报项目 (22) 2.5.3评审前准备 (22) 2.5.4现场评审 (24) 2.6改进措施 (27) 2.6.1发起改进措施 (27) 2.6.2改进措施处理 (28) 2.6.3改进措施监控 (29)

2.7预防措施 (30) 2.7.1发起预防措施 (30) 2.7.2预防措施处理 (30) 2.7.3预防措施监控 (30) 2.8质量监督 (30) 2.9质量事故 (30) 2.10内部评审 (30) 2.11系统管理 (30) 2.11.1人事数据管理 (31) 2.11.2组织结构管理 (31) 2.11.3上岗证管理 (32) 2.11.4电子签名 (32) 3技术优势 (32) 3.1先进的系统架构 (32) 3.2系统的开放性支持 (32) 3.3多数据库支持 (33) 3.4安全保障机制 (33)

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考试试题及答02-13

2013年5月份临床实验室质量管理考试试题 一、单选题(每题1个得分点):以下每道考题有五个备选答案,请选择一个最佳答案。1.依据ISO15189,关于内部审校,叙述不一定正确的是() A.实验室应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对体系的所有管理及技术要素定期进行内部审核B.应由质量主管或指定的有资格人员负责正式策划、组织并实施审核C.员工不得审核自己的工作D.实验室必须每12个月对质量管理体系的主要要素进行一次内部审核E.内部审核的结果必须提交实验室管理层进行评审 2.依据ISO15189,实验室的人员档案中,下列内容不一定有的是() A.员工的教育背景B.员工的专业资格C.员工的证书或执照D.员工的培训记录E.员工的能力记录 3.依据ISO15189,关于设施和环境条件,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室必须有保证开展工作的空间B.必须由实验室负责人确定工作空间是否充分C.实验室资源应足以支持实验室工作的需要,应维持实验室资源有效及可靠D.实验室在固定设施之外进行标本采集,可以不遵循ISO15189中关于设施和环境条件的规定E.实验室必须保护患者、员工和来访者,免受已知危险的伤害 4.依据ISO15189,关于持续改进,叙述错误的是() A.实验室管理层应根据质量管理体系的规定对所有的操作程序定期系统地评审B.实验室管理层应施行质量指标以系统地监测、评价实验室对患者医护的贡献C.实验室管理层应确保医学实验室参加与患者医护范围和结果有关的质量改进活动D.实验室管理层应充分尊重相关用户的意见,并将之作为内部审核的依据E.实验室管理层应为实验室服务的相关用户提供适当的教育和培训机会 5.依据ISO15189,关于文件控制,叙述错误的是() A.存留或归档的已废止文件,必须盖作废章B.无效或已废止的文件必须立即自所有使用地点撤掉或确保不被误用C.维持一份清单或称文件控制记录,以识别文件版本的现行有效性及其发放情况D.所有受控文件,发布前必须经授权人员审核、批准,并标明日期E.实验室必须定期评审文件 二、多选题(每题2个得分点):以下每道考题有五个备选答案,每题至少有两个正确答案,多选、少选、漏选均不得分。 6.依据ISO15189,医学实验室的服务必须包括() A.医疗安全性B.医学伦理C.医学研究D.受理检验申请E.医疗咨询 7.依据ISO15189中的定义,检验前程序一定包括() A.患者自我准备B.检验申请C.原始样品采集D.标本运送到实验室E.在实验室内,对标本进行离心等检测前处理 8.依据ISO15189,医学实验室必须设立的职位有() A.技术主管B.质量主管C.安全主管D.财务主管E.关键职位的代理人 9.依据ISO15189,质量手册必须规定的内容包括 A.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架构B.每一项检测的流程C.技术主管的权利和责任D.实验室拟提供的服务范围E.实验室对良好职业行为的承诺 10.依据ISO15189,下列关于文件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受控文件可以任何适当的媒介保存B.有些受控文件,实验室维持一份原件即可,不应复制备份C.所有的受控文件,应由文件的批准者规定相应文件的保存期限D.国家、区域和地方有关文件保留的法规适用E.“文件”是指所有信息或指令 三、共用题干单选题(每个提问有1个得分点):以下每道考题有2~6个提问,每个提问有

武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2012年实验室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考试题

武威市食品药品检验所2012年实验室质量管理基础知识考试题 姓名成绩 一、名词解释: 1.周期检定:按时间间隔和规定程序,对计量器具定期进行的一种后续检定。 2.期间核查:指使用简单适用并具相当可信度的方法,对可能造成不合格的测量设备或参考标准、基准、传递标准或工作标准以及标准物质(参考物质)的某些参数,在两次相邻的校准时间间隔内进行检查,以维持设备校准状态的可信度,即确认上次校准时的特性不变。 3.预防措施:为了防止潜在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情况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4.纠正措施:为了防止已出现的不合格、缺陷或其他不希望的情况的再次发生,消除其原因所采取的措施。 5.量值溯源:是通过一条具有规定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比较链,使测量结果或标准的值能够与规定的参考标准,通常是国家的或国际标准联系起来的一种特性。 二、填空题: 1.强制检定的仪器检定周期为 1 年,非强制性检测的仪器设备自检周期为 1 年。 2.有-50ml用于酸性溶液的容量瓶自检周期为3年,若用于碱式溶液,则该容量瓶自检周期为 1 年。 3.在滴定管检定中,有-B级50ml碱式滴定管,其检定点分别是12.5ml、25ml 、37.5ml 、50ml 。 4.在仪器设备标识中,其中绿色标签表示该仪器合格,黄色标签表示该仪器准 用,红色标签表示该仪器停用。 5.试验时的温度,未注明系指在室温10-30摄氏度以下进行;若温度高低对试验结果有显著影响者,除另有规定外,应以25±20摄氏度为准。 6.留样检品保存 1 年、进口检品保存 2 年、中药材保存半年、医院制剂保存 3 月。 7.计量认证证书的有效期为 5 年。 8.滴定液标定工作应由两人同时操作,在同一条件下,每人平行试验三份,每人三份测试结果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0.1% ,两人的相对偏差不得大于0.15% 。 9.工作用菌种应有专人保管,置冰箱中4-8 摄氏度保存。 10.修约前的数字为4.16584,修约后要求保留三位有效数字为4.16 。 三、判断题 1.菌种接种后,原有的菌种应灭菌后废弃。( √) 2.试验室有毒化学试剂用完后应无害化处理后排入下水道。(√) 3.标准规定中水分不得过10%,测得结果为6.4%。(×) 4.直接配制滴定液时,应采用基准试剂。(√) 5.当标定与使用时的室温相差超过10摄氏度,应加温度校正值或重标定。(√) 6.按操作规程检验结果可疑,经别人复核未发现异常,发出报告后经委托单位等提出后才发现的, 按检验差错事故分类应定为事故。(×) 7.“精密称定”系指称取重量应准确至所取重量的万分之一。(×) 8.当事人对药检机构的检验结果有异议时,可以自收到药品检验报告书7个工作日内提出复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 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新技术、新方法应用于临床检验工作 中,临床检 验在临床诊疗工作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医学实验室要向临床诊疗提 供稳定、可靠的检测结果,必须建立一个全面的质量管理体系,该体系是保证检验质量的 核心。国际标准化组织(SO)以 SO16189《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专用要求》作为建设质 量管理体系的主要依据用以指导医学实验室建立质量管理体系 。本文通过引入质量管理、 质量管理体系相关理论,针对现有质量管理现状,解决质量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依据 CNASCO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 理体系, 1、 史较长, 学实验室 工作的管 理体系 建立质量管理体系的方式方法,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建立过程中的技术问题、管理问 题、经济问题、成本控制问题、服务满意度问题等多方面进行了研究。国内有关医学实验 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近 1O 年的时间,检验界的专家学者们从加强医学实验 室的管理,我国检验医学存在的诸多问题及解决的建议 ,提高检验技术人员素质,完善 检验技术规范,提高医学检验工作质量 8,医学实验室的发展与管理,我国临床实验室的 内涵临床实验室的发展趋势,临床实验室管理的理论研究方向和内容、评价方法,如何建 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实验室管理体系、质量管理的概念、内涵及基本内容,人力资源管理与 岗位职责,安全管理,成本与信息管理、实验室认可与临床实验室管理、建立新型的医学 实验室管理模式、实验室国家认可过程、经验体会、认可后对检验科的益处、有关 SO15189在检验科管理中的应用、实验室认可后质量体系的改进等方面进行了研究。国 内外专家学者的研究,总结了大量有借鉴意义的结论和观点,为现阶段医学实验室质量管 理体系的建立、运行以及研究工作起到了积极的引导作用。 2、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基础理论 2.1 质量管理是指确定质量方针、目标和岗位职责,并通过质量体系中的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 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来使其实现所有管理职能的全部活动 。 2.2质量管理体系(QMS)在SO9001 : 2005标准中的定义为 在质量方面指挥和控制组 织的管理 体系, 通常主要包括制定组织的质量方针、 质量目标、 质量策划、 质量控制以 及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等活动。 2.3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CNAS-C02《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认可准则》 (SO15189: 2007) 规定了国家认可委员会(CNAS)对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进行认可的专 用要求,包含了医学实验室为证(S0 15189: 2007)构建了医学实验室质量管 指导医学实验室更为系统、科学地进行质量管理。 国内外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研究国外对于医学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的研究历 内容较充实,学者们从质量管理体系与医学实验室的有机结合,如何建立适应医 ,质量管理体系如何促进医学实验室质量和能力的持续改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