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大纲

(供卫生检验专业四年制本科使用)

一、实验教学的指导思想和教学目的

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是水质理化检验教学重要的一环,通过对一些有代表性指标的测定,使学生熟练掌握水质分析的方法,在实验过程中培养学生的严谨、认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及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实验教学的基本要求

掌握各类检测方法的原理、条件及适用范围。

三、实验教材

水质理化检验实验讲义.广东药学院卫生化学教研室编,2006年。

四、实验考核

实验成绩:实验教学过程成绩、实验报告成绩,各占50%。

实验过程表现成绩:包括学习态度是否认真、实验操作是否正确规范、基本技能掌握程度、是否具有创新意识等方面。

实验报告成绩:包括实验报告格式是否正确、原理是否论述清楚、实验结果分析讨论是否符合逻辑,报告字迹是否清楚等方面。

五、实验项目表

《空气理化检验》教学大纲

《空气理化检验》教学大纲 卫生检验专业用 四川大学华西公共卫生学院 卫生检验教研室编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空气理化检验(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air) 课程号(代码):504074020 课程类别:专业课学时:32(理论教学)学分:2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空气理化检验是高等医药院校卫生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考试课程。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验、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了解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掌握常见空气污染物的检验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为今后从事卫生检验工作打下扎实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知识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当介绍本学科的发展趋势和动态。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并掌握有关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空气理化检验概论 空气理化检验的意义、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任务和分类、空气理化检验的主要内容、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步骤、空气理化检验的发展趋势。 空气的组成成分、空气污染、空气污染的危害。 空气污染物的来源,空气污染物的分类,空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空气体积的计算与换算,空气中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大气有害物质卫生标准、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卫生标准、室内空气质量标准。 第二章空气样品的采集 采样点的选择:大气样品采样点的选择、工作场所采样点的选择、室内空气样品采

集采样点的选择。气态污染物的采样方法(直接采样法、浓缩采样法);气溶胶污染物的采样方法(静电沉降法、滤料采样法、冲击式吸收管采样法)。气态和气溶胶两种状态污染物的同时采样方法(浸渍滤料法、泡沫塑料采样法、多层滤料采样法、环行扩散管和滤料组合采样法)。采样仪器:采气动力、气体流量计、专用采样器(大流量来样器、中流量采样器、小流量采样器、分级采样器、粉尘采样器、气体来样器)。最小采气量、采样效率及其评价方法、影响采样效率的主要因素。 第三章气象参数的测定 气象条件测定的卫生意义,测定点和测定时间的选择。气温的测定方法、温度计的校正;气压的测定方法(动槽式杯状水银气压计、空盒气压计)、气湿的测定方法(通风干湿计、电湿度计)。气流的测定方法(杯状风速计、翼状风速计、热球式电风速计)。新风量的测定(概念和测定方法)。 第四章空气检验的质量保证 标准物质;标准气体配制方法(静态配气法、动态配气法)的原理与方法。采样的质量保证;采样仪器的检验和校正。实验室内质量控制;实验室间质量评价。 第五章空气中颗粒物的测定 生产性粉尘、来源和分类、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其卫生学意义。 粉尘浓度的测定原理与方法(重量法、β射线吸收法)。粉尘分散度的测定原理与方法(自然沉降法、滤膜溶解涂片法)。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测定原理与方法(焦磷酸质量法、红外光谱法、碱熔钼蓝比色法)。颗粒物粒径表示方法和粒径分布、颗粒物分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可吸入颗粒物(PM10,PM2.5)的测定原理与方法(重量法、光散射法、β射线吸收法)。灰尘自然沉降量的测定原理与方法(重量法)、降尘成分分析。 第六章空气中无机污染物的测定 二氧化硫的卫生意义,空气中二氧化硫的测定原理与方法(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紫外荧光法)。氮氧化物的卫生意义,空气中氧化氮的测定原理与方法(盐酸萘乙二胺

空气理化检验重点

空气理化检验重点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第一章空气理化检验概论 1、空气包括大气、工作场所空气、室内空气或者说包括室内和室外空气。 2、检验的对象:大气质量检验: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的组成、浓度变化及迁移规律; 室内空气和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检验:某一特定的房间或场所内的空气状况(污染物种类、水平、变化规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验:主要检验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 根据检验对象不同,空气理化检验可分为: 大气质量检验;室内空气和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检验;工作场所空气质量检验3、空气理化检验工作中,往往根据特定目的选择一种或几种污染物进行检验,优先选择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污染)监测 4、空气污染物的理化检验一般按照以下原则: 根据污染的程度,选择毒性大、扩散范围广、危害严重的、已经建立了可靠分析方法,并能保证获得准确检验结果的污染物作为优先污染物,进行优先(污染)检测 5、有多种污染物符合上述条件,又不能同时对其进行检验时,应按照下列原则进行优先检验:染范围较大的优先检验;污染严重的优先检验;样品具有代表性的优先检验 6保存方法:密封保存;冷藏保存;化学保存法;

7、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方法应用最多的为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 8、发展趋势 1.主要检验对象由无机物转向有机物 2.主要检验范围由室外转向室内3.由主要开展TSP检验转向主要进行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监测9空气污染指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新国标与老国标的差异 新国标: 取消了三类区,规定环境空气功能区仅分为二类。 一类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新国标中,特定工业区已不存在,这种污染较大的工业区与一般工业区被统称为工业区,纳入环境空气功能二类区。 同时,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要求明确,一类区使用一级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制,二类区使用二级浓度限制。取消了此前空气质量“优”、“良”、“轻度污染”的分类 增加监测指标;增加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 与新标准同步实施的还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空气污染评价指数(API)将变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空气理化检验试题

空气理化检验试题(卫检专业) 一、填空题:(每空±_分,共20_分) 1. 碱熔钼兰比色法测定粉尘中游离SiO2时,混合熔剂的组成 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常用的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 。 3. 影响铅及其化合物对人体毒性的性质主要有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 。 4..聚氯乙烯滤膜的最高使用温度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5.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空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通常分,和 _____________ 。 6. 在氟试剂一镧盐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氟化物的方法采样时通常在采样夹中安装两层滤膜其中第 一层为____________________ ,第二层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7. 粉尘分散度的主要测定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___ 。 8. 二硫腙光度法测定空气中铅时,所用的玻璃仪器必须用_________________ 浸泡,进行除__________ 处理。 9. 流量计校正后适宜在_____________ 使用,不适宜在______________ 使用。 10. TVOC 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11. 用二硫腙比色法测定空气中铅时,所用的二硫腙氯仿应用液的浓度应控制为用 调零,b=1cm,入=510nm条件下,其A= _______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分,共_25_分) 1. 根据大气层的温度分布、化学性质和其他性质的变化,大气层可以分为五层,其中空气 污染主要发生在()。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2. 已知空气中SO的浓度为20 mg/m3,SO的摩尔质量为64,因此空气中的SO的浓度也可 以表示为()ppm A 12 B 7 C 8 D 10 3. 单个采集器的采样效率大于90%寸,可用()方法计算采样效率。 A y ?一^ X 100% B y= X 100% a + b a C y= a X 100% D y ?X 100% R a

《水质理化检验》教学大纲

《水质理化检验》教学大纲 供卫生检验与检疫专业用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名称:水质理化检验(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of Water) 课程号(代码): 课程属性:专业课 先修课程:分析化学 学分:2 总学时:32 理论学时:32 实验(实践)学时:0 二、教学目的及要求 水质理化检验是高等医药院校卫生检验专业的专业课程之一,是卫生检验专业学生必修考试课程。本课程通过课堂讲授、讨论、实习、自学等方式进行教学。要求学生了解水质污染及其对人体的危害;掌握常见水质检验中测定方法的原理和检验技术,为今后从事卫生检验工作打下基础。在教学过程中要理论联系实际,重视学生自学能力、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适当介绍本学科的发展新动态。通过实验教学,加深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关的实验技能,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的科学作风和从事实际工作的能力。 三、教学内容 第一章绪论(4学时) 水资源分布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水污染概况和水污染预防措施; 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和基本指标,检验结果的表示方法; 水质理化检验的意义,水质理化检验的特点和对分析方法的要求。 水样布点方法和采样方式及其注意问题; 水样保存方法和常见样品处理技术的方法原理和应用范围; 水样采集、保存与处理的一般原则。 影响一般理化检验指标的因素和水质感官性状指标的卫生意义; 水温、臭和味、色度、浑浊度、电导、溶解性固体和pH值测定方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 总硬度测定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水中酸度的计算和碱度的分类和计算。 无机污染指标的卫生学意义,高氯酸盐和磷酸盐的测定方法原理和注意事项,形态分析; 氟化物、硫化物和常见金属测定方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 氰化物、铬、砷、汞、铅、镉和余氯测定方法的原理、注意事项和适用范围。 水中有机污染物的来源、有机污染的危害和通过有机污染指标测定对水质的

空气理化检验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大气的结构和组成; 2.掌握空气污染的概念和危害; 3.掌握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分类; 4.掌握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5.掌握“卫生标准”的使用方法。 教学重点: 1. 空气污染物的来源、存在状态; 2. 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教学难点:空气污染物的分类方法。 思考题: 1.空气污染物浓度的表示方法有哪几种?我国法定计量单位? 2.什么是一次污染物和二次污染物? 3.空气污染物可分成哪几类?通常空气污染物以什么状态存在? 第二章空气样品的采集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空气样品采集的基本概念; 2.掌握选择采样点的原理和方法; 3.掌握空气污染物的采样方法; 4.掌握空气污染物的采样仪器; 5.重点掌握采样效率、最小采样量。 教学重点: 1. 空气污染物采样点的选择; 2. 空气理化检验的采样方法; 教学难点:采样效率、最小采样量。 思考题: 1.为什么要计算最小采气量?对采样效率的要求是什么?如何提高采样效率? 2.直接采样法的应用范围是什么? 3.溶液吸收法和固体吸附剂阻留法各有哪些优缺点? 4.聚氯乙烯滤膜有什么优点?玻璃纤维滤纸和聚氯乙烯滤膜有哪些主要用途? 5.气泡吸收管、多孔玻板吸收管和冲击式吸收管的应用范围? 6.为什么要进行气态和气溶胶同时采样?怎样采集? 第三章气象参数的测定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了解空气理化检验中测定气象参数的检验学意义; 2.掌握气象参数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3.重点掌握气温、气压的测定原理和方法; 4.重点掌握温度计的校正方法; 教学重点: 1.气温的测定; 2. 气压的测定; 教学难点: 1.温度计的校正方法。 2.杯状水银气压计的读数方法和校正方法. 思考题: 1.采集空气样品前为什麽要测量气象条件? 2.P64思考题“5”。 教学目的与要求:

水质理化检验

1.水污染(水体因某种物质得介入,而导致其化学、物理、生物或放射性等方面特征得改变, 从而影响水得有效利用,危害人体健康,破坏生态环境,造成水质恶化得现象),危害(危害人体健康、影响工农业与水产业得发展、破坏生态平衡),污染源(自然污染源与人为污染源)。 2.水质(水及其中杂质共同表现出来得综合特征),水质指标(衡量水中杂质得具体尺度)分类 (从卫生学角度可将其分为感官性状、化学、毒理学、细菌学与放射性等类;从污染监测角度出发,可将其分为一般性状指标、有机污染得三氧平衡参数、富营养污染指标、无机污染指标、有机毒物污染指标、放射性污染指标、病原微生物污染指标、水生生物相组成指标等类)。 3.水质理化检验得任务(水质本底检测,水污染现状与趋势监测,污染源与污染程度监测,为 污染预测与预报提供资料),特点(测定对象多变,待测成分含量变化大,干扰严重,可供选择得方法多),方法要求(适用范围广,灵敏度高,操作简便,分析周期短,经济实用)。 4.对一条较长得河流进行污染调查时,应根据河流得不同流经区域设置背景断面、控制断面 与消减断面。背景断面一般设置在污染源上游100m处,控制断面就是用于了解水环境污染程度及其变化情况得断面,通常应设置在排污区(口)下游,污水与河水基本混匀处,消减断面设在控制断面下游一定距离,估计水体基本达到自净得地方(一般至少距离城市与工业区1500m以上)。 5.采样量:水质理化检验所需得水样量取决于检测项目,不同得检测项目对水样得用量有不 同得要求,应根据各个监测项目得实际情况分别计算,再适当增加20%~30%。 6.测定油类得水样单独采样,应在水面至300mm深处采集柱状水样,不得用采集得水样冲洗 采样瓶(容器),全量分析测定。 7.质量控制样品有现场空白样、运输空白样、现场平行样与现场加标样或质控样,通过对以 上质控样品得分析,可对水样采集进行跟踪控制。 8.水样保存作用(减少水样得生物化学作用,减缓氧化还原作用,减少被测组分得挥发损失, 避免沉淀、吸附或结晶物析出所引起得组分变化),方法(冷藏与冷冻、过滤与离心分离、加生物抑制剂、加氧化剂或还原剂、调节PH值)。 9.分离富集方法(液液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剂吸附、沉淀或共沉淀、泡沫浮选与气体发生 等),如何评价(待测成分得回收率、富集效率、操作中得沾污或损失、操作就是否简便快速、能否有效去除影响测定得干扰物质、就是否利于成批样品分析、成本就是否低廉、就是否对人体及生态环境有不良得影响等)。 10.固相萃取步骤(萃取柱得预处理、上样富集、淋洗杂质、洗脱待测物),萃取柱预处理一般 用两种溶剂,一种溶剂主要用于出去吸附剂上得杂质,另一种溶剂就是使吸附剂溶剂化,当样品溶剂通过萃取柱时,样品溶液可与溶剂化得吸附剂紧密接触,进而提高待测物得富集效率与测定得重复性。 11.固相微萃取技术克服了需要大量溶剂与大量样品、处理时间长与操作步骤繁琐等缺点, 简化了样品处理过程,缩短了分析周期,提高了分析灵敏度,易于实现自动化。 12.浑浊度(表示水因含悬浮物与胶体物质而呈混浊状态,造成通过水得光线被散射或对光线 透过受到阻碍得程度),影响因素(悬浮物得含量,悬浮颗粒得粒径、形状与入射光波长)。 13.电导率(截面积1cm2,高度1cm得水柱所具有得电导能力,单位为西门子/厘米),测定原理 (电导分析法,在硬质玻璃烧杯盛装得水样中,插上一对面积相同、极间距离恒定得铂电极组成电导池,与仪器连接构成电桥平衡式或分压式测量电路。接通电导池之前,调节电桥打到平衡,仪器指针为零,接通电导池后,电桥平衡被打破,仪器显示出水样得电导率)。14.溶解性总固体得测定就是蒸干水分再称重得到得,因此选定蒸干得温度有很大得关系,一 般规定在105°C,但105°C得烘干温度不能彻底除去高矿化水样中盐类所含得结晶水,因此高矿化水采用180°C得烘干温度,可得到较为准确得结果。

理化检验学习小结

第一篇仪器分析 紫外吸收光谱的产生 1.概述 紫外吸收光谱:分子价电子能级跃迁。 吸收曲线的讨论: ①同一种物质对不同波长光的吸光度不同。吸光度最大处对应的波长称为最大吸收波长λmax ②对于不同物质,它们的吸收曲线形状和λmax则不同。 电子跃迁与分子吸收光谱 分子具有三种不同能级:电子能级、振动能级和转动能级 有机物紫外吸收光谱 1.紫外—可见吸收光谱 有机化合物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是三种电子跃迁的结果:σ电子、π电子、n电子。当外层电子吸收紫外或可见辐射后,就从基态向激发态(反键轨道)跃迁。 2 σ→σ*跃迁 所需能量最大; 3 n→σ*跃迁 所需能量较大。 4 π→π*跃迁 所需能量较小,吸收波长处于远紫外区的近紫外端或近紫外区。 5.生色团与助色团 生色团: 含有π键的不饱和基团称为生色团。简单的生色团由双键或叁键体系组成。 助色团: 有一些含有n电子的基团本身没有生色功能,但当它们与生色团相连时,就会增强生色团的生色能力,这样的基团称为助色团。 红移与蓝移 λmax向长波方向移动称为红移,向短波方向移动称为蓝移 (或紫移)。

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 max:可作为定性依据; 红外吸收光谱分析法 红外吸收光谱产生的条件满足两个条件: (1)辐射应具有能满足物质产生振动跃迁所需的能量; (2)辐射与物质间有相互偶合作用。 对称分子:没有偶极矩,辐射不能引起共振,无红外活性。 非对称分子:有偶极矩,有红外活性。 分子中基团的基本振动形式 两类基本振动形式 1、伸缩振动 2、变形振动 红外分光光度计 仪器类型 两种类型:色散型、干涉型(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 核磁共振波谱分析法 核磁共振基本原理 原子核的自旋 若原子核存在自旋,产生核磁矩: 核磁共振现象 自旋量子数 I=1/2的原子核(氢核),可当作电荷均匀分布的球体,绕自旋轴转动时,产生磁场,类似一个小磁铁。 核磁共振共振条件 (1) 核有自旋(磁性核) (2)外磁场,能级裂分; (3)照射频率与外磁场的比值 0 / H0 = / (2 ) 自旋偶合:自旋核与自旋核之间的相互作用称自旋-自旋偶合,简称自旋偶合。 化学位移:在有机化合物中,各种氢核周围的电子云密度不同(结构中不同位置)

水质检验名词解释

1,P3 水和水环境组成(天然淡水的组成;地表水可以分为几类) 答:天然淡水含有三类物质①溶解性物质,主要为矿物质类和某些气体②胶体物质,如硅酸胶体腐殖质等③悬浮颗粒物,如粘土、砂、细菌、藻类和原生动物。 地表水可分为五类:Ⅰ类,主要适用于源头水和国家自然保护区:Ⅱ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贵鱼类保护区和鱼虾产卵场等:Ⅲ类主要适用于集中式生活饮用水水源地二级保护区,一般鱼类保护区和游泳区:Ⅳ类,主要适用于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费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Ⅴ类,主要适用于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2,P6 水质和水质指标(看附录7生活饮用水) 答:9月1日起实施的《生活饮用水生活规范》中规定生活饮用水水质常规检验项目为34项,非常规检验项目为62项,其中绝大部分为理化检验项目。 水质指标:从卫生角度出发可将其分成感官性状、一般化学指标、毒理学指标、细菌学指标、放射性指标等类。 3,P10 有效数字的计算 答:制备标准溶液时,应取4位有效数字:比色法测定时一般应取2-3位有效数字 4,P13 采样容器的清洗 答:应依据样品性质和监测项目的要求确定容器的清洗方法。若无特殊要求,一般先用水和洗涤剂清洗,以除去灰尘、油垢,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必要时置于约10%的硝酸或盐酸浸泡取出沥干,再用自来水漂洗干净,最后用蒸馏水充分荡洗3次。对于有特殊要求的项目所用的容器,除按上述方法洗去灰尘,油垢外,还要按下述方式处理:1、用来盛装背景值调查样品的容器除用10%盐酸浸泡8小时以外,还要用1+1盐酸浸泡3~4天,沥去酸液后用自来水冲洗,最后用蒸馏水充分荡洗3次。2、测铬的样品容器只能用10%硝酸泡洗,不能用铬酸洗液或盐酸洗液泡洗;3、测总汞的样品容器可用1+3硝酸充分荡洗后放置数小时,再依次用自来水和蒸馏水漂洗干净。4、测油类的样品容器除按一般通用洗涤方法洗涤外,还要用萃取剂(如石油醚)彻底荡洗2~3次。5、测定有几位的玻璃容器,先用重铬酸钾洗液浸泡1天,然后用自来水冲洗干净再用蒸馏水冲洗干净,并在烘箱内180℃下烘干4小时,冷却后再用纯化过的已烷、石油醚冲洗数次。 5,P14 (1)采样点的选择水面宽小于等于50米一条,50~100米近左岸和中岸有明显水流各1条,大于100左、中、右各一条。垂线布设应避开污染带,要测污染带应另加垂线;确能证明该断面水质均匀可仅设中泓垂线;凡在该段面要计算污染通量时,必须按本表设计垂线 (2)地表水-表2-2、2-3水深小于等于5米上层1点;5~10米上、下层各1点;大于10上、中、下层各1点;上层指水面下0.5米处,水深小于0.5米时,在水深1/2处;下层指河底以上0.5米处;中层指1/2水深处;封冻时在冰水0.5米处采样,水深小于0.5米时,在水深1/2处采样; (3)废水-第一类污染采样点一律设在车间或车间处理设施外排放口或专门处理此类污染物设施的排出口汞、镉、砷、铅和它们的无机化合物,六价铬的无机化合物,有机氯和强致癌物质、 第二类污染采样点一律设在排污单位的外排口悬浮物、硫化物、挥发酚、氰化物、有机磷化合物、石油类、铜、锌、氟及它们的无机化合物、硝基苯类、苯胺类。6,P17 采样注意1、为避免机器油污和其他杂质污染,采样点位均设在船只、桥

第一章 空气理化检验概论

第一章空气理化检验概论 空气(air)是人类生存最重要的环境因素;空气质量与人体健康息息相关。有毒有害物质进入空气后,空气组成改变,质量下降,甚至造成空气污染(air pollution),影响人们身体健康。空气理化检验(physical and chemical analysis for air)是一门以保护人群健康为目的,以分析化学为技术手段,研究空气污染物(air pollutant)采样和理化检验的方法、原理的科学。它所指的空气包括大气(atmosphere)、工作场所空气(workplace air)和室内空气(indoor air),或者说包括室内空气和室外空气。 第一节空气理化检验的基本任务和内容 一、空气理化检验的意义 目前,人类面临的十大环境问题,大部分都与空气质量有关,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在加强对全球空气质量的监测。空气理化检验是这一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判断特定范围内空气质量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国家空气质量卫生标准(hygienic standard)的必要措施;具有以下三个方面的重要意义。 1.防止空气污染引起的急性中毒、慢性危害和远期作用开展理化检验工作,人们可以了解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的种类、数量和来源,指导人们控制空气污染,防患空气毒物中毒和慢性危害,保障人群健康。特别是在一些突发事件中,空气理化检验是查明化学物质中毒的主要手段,对拟订抢救方案具有重要指导作用。 2.评价环境空气质量状况,评价空气污染控制、管理效果开展空气理化检验工作,能有效监测室内和特定环境空气中污染物的种类和浓度,判断空气污染的程度、范围、规律和废气排放的情况;根据有关卫生标准对空气质量进行评价,对污染源排放和净化装置情况进行评价。 近年来,室内空气污染(indoor air pollution)日趋严重,人们正在受到比室外空气污染更加严重的危害;加强室内空气理化检验对保护人体健康具有更加广泛和直接的意义。 3.为保护人体健康,治理空气污染提供科学依据根据暴露反应关系,通过长期检测空气污染物的浓度,人们可以预测空气中有毒有害物质对接触人群健康的影响,预报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为预防和治理空气污染积累资料;应用空

水质理化检验..

水质理化检验 CHAPTER 1 1.水资源:全球水量中对人类生存、发展可用的水量,主要指逐年可以达到更新的淡水资源。 2.水环境:整个水圈+生存与水中的生物群落+与各种水体共存的底泥。 3.优先控制污染物:均具有毒性,与人体健康密切相关,对环境和人体健康的危害具有不可逆性;生物降解困难,在环境中有长效性;在水中含量低,多为ug/L 乃至ng/L水平。 4.水体自净:污染物进入水体后,经过扩散、稀释、沉淀、氧化、微生物分解等作用,污染物逐渐降解或污染物浓度逐渐降低,经过一定时间水体基本恢复到原有状态,这个过程称为水体自净。水体所具有的这种自我调节、净化的能力,称为水体自净能力。 5.水环境容量:指水体在规定的环境目标下允许容纳污染物的最大量。 6.水质理化检验的任务:水质本底监测;水污染现状和趋势监测;污染源和污染程度监测;为污染预测和预报提供资料。 CHAPTER 2 水养的采集、保存与处理 1.采样点的设置 A. B. C. D. E.

2.原则? 3.水样保存方法 A.冷藏与冷冻:2~5℃;-20℃; B.过滤与离心分离; C.加生物抑制剂; D.加氧化剂或还原剂; E.调节pH值; F.选择合适的保存容器 4.用于水质理化检验的分离富集方法较常见的有:液液萃取、离子交换、吸附剂吸附、沉淀或共沉淀、泡沫浮选和气体发生等。 5.固相萃取(SPE):将样品溶液通过预先填充固定相调料的萃取柱,待测组分通过吸附、分配等形式被截留,然后用适当的溶剂洗脱,达到分离、净化和富集的目的。 操作步骤:萃取柱的预处理;上样富集;淋洗杂质;洗脱待测物。CHAPTER 3 一般理化检验指标 1.水温 水温计:水表层;-6~40℃ 深水温度计:水深<40m;-2~40℃ 颠倒温度计:水深>40m;主-2~32℃、辅-20~50℃ 2.臭和味 等级:0级无;1级微弱;2级弱;3级明显;4级强;5级极强 嗅阈值法(稀释倍数法)用无臭水将水样稀释至分析人员刚刚嗅到和尝到臭和味时的浓度,称为嗅阈浓度。水样稀释到嗅阈浓度时的稀释倍数,称为嗅阈值。 3.色度:指水中的溶解性物质或胶体状物质所呈现的米黄色乃至黄褐色的程度。由溶解性物质和不溶解性悬浮物质产生的颜色称为表色;仅由溶液状态的物质产生的颜色称为真色。

空气理化检验重点

第一章空气理化检验概论 1、空气包括大气、工作场所空气、室空气或者说包括室和室外空气。 2、检验的对象:大气质量检验:大气污染物在空气中的组成、浓度变化及迁移规律; 室空气和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检验:某一特定的房间或场所的空气状况(污染物种类、水平、变化规律;工作场所空气中有害物质的检验:主要检验车间空气中有害物质的种类和含量根据检验对象不同,空气理化检验可分为: 大气质量检验;室空气和公共场所空气质量检验;工作场所空气质量检验 3、空气理化检验工作中,往往根据特定目的选择一种或几种污染物进行检验,优先选择的有毒有害污染物称为(环境)优先污染物。对优先污染物的监测称为优先(污染)监测 4、空气污染物的理化检验一般按照以下原则: 根据污染的程度,选择毒性大、扩散围广、危害严重的、已经建立了可靠分析方法,并能保证获得准确检验结果的污染物作为优先污染物,进行优先(污染)检测 5、有多种污染物符合上述条件,又不能同时对其进行检验时,应按照下列原则进行优先检验:染围较大的优先检验;污染严重的优先检验;样品具有代表性的优先检验 6保存方法:密封保存;冷藏保存;化学保存法; 7、分析方法有化学分析法、仪器分析法。仪器分析方法应用最多的为分光光度法,气相色谱法 8、发展趋势1.主要检验对象由无机物转向有机物2.主要检验围由室外转向室3.由主要开展TSP检验转向主要进行细颗粒物对人体健康影响的监测 9空气污染指数API就是将常规监测的几种空气污染物浓度,简化成为单一的概念性指数值形式,并分级表征空气污染程度和空气质量状况,适合于表示城市短期空气质量状况和变化趋势 新国标与老国标的差异 新国标: 取消了三类区,规定环境空气功能区仅分为二类。 一类为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和其他需要特殊保护的区域 二类区为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 新国标中,特定工业区已不存在,这种污染较大的工业区与一般工业区被统称为工业区,纳入环境空气功能二类区。 同时,环境空气功能区质量要求明确,一类区使用一级空气污染物浓度限制,二类区使用二级浓度限制。取消了此前空气质量“优”、“良”、“轻度污染”的分类 增加PM2.5监测指标;增加臭氧8小时浓度限值监测指标。 与新标准同步实施的还有《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技术规定(试行)》:空气污染评价指数(API)将变为环境空气质量指数(AQI)。 AQI将可以更好地表征目前城市中环境空气质量状况,尤其是反映珠三角目前突出的复合型大气污染问题 AQI:将空气中污染物的浓度依据适当的分级浓度限值对其进行等标化,计算得到的简单无量纲指数,可以直观、简明、定量描述和比较环境污染的程度 空气污染对人体的健康意义(没找到,大家随便扯扯)

卫生检验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实施及成果

卫生检验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实施及成果 作者:余静高蓉赵鸿雁吴倩李磊王心如单位:南京医科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近年来,随着检验手段日益先进,检验内容不断丰富,卫生检验专业已从预防医学专业中分离出来,成为公共卫生领域的一个相对独立的新型学科。卫生检验技术也由传统的手工操作发展到高通量自动化分析;由化学定性试验发展到高精密度的定量试验;由常量标本单个项目检测发展到微量标本多项目联合检测[1]。检验水平的不断提高,又使卫生检验技术在疾病的预防控制、食品卫生检测、环境监测和出入境检验检疫等各领域起着更为重要的作用。及时、准确、快速地检测,及早发现并及时预防控制,保障了人民健康安全。卫生检验专业的高水平技术性人才不仅是卫生、环境保护、检疫等有关管理部门的需求,而且也是与食品安全、环境与职业安全相关企业的需求[2]。为此,通过改革卫生检验专业教学模式,尤其是实验教学模式,对培养适应社会需要的专业型及应用型技术人才极为重要。卫生检验理化实验课程是卫生检验专业人才综合素质、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培养的重要环节之一。目前,国内相关实验课教学多为先在课堂上讲授理论知识,再进入实验室进行相应内容的实验实践。实验教学中开设的实验大多为理论验证性实验,依附于理论教学。在教学过程中,一切实验准备工作都由教师在实验前完成,包括试剂的配制、仪器前期准备等,学生在课堂上只需按讲义内容重复操作,当实验结果与理论值相符就达到了实验目的。这种模式必然约束了学生的思维能力,不利于学生

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能力的培养[3~4]。为此,笔者对卫生检验理化实验教学模式进行了积极的探索,在教学中引入了设计性实验,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现将教学经验介绍如下。 1卫生检验设计性实验课程的实施 笔者根据以往教学经验,在原有实验的基础上改进了教学内容及方法,构建了一个创新型的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式。该模式主要着重于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促进使学生专业知识、学习能力、科研素质得到全面协调发展。设计性实验课程采用“提问”和“讨论”方式进行教学。课题题目由教师推荐和学生自拟相结合,在教师指导下,学生独立地对实验方案进行设计。学生可以利用互联网和图书馆等多种方式查阅文献资料,根据现实条件独立地选择实验方法,并制定出详细的实验计划,最终完成实验操作获得实验结果(卫生检验专业设计性实验的实施过程见图1)。 1.1通过基础实验培养基本操作技能 通过开设经典基础课程如《分析化学》、《物理化学》、《仪器分析》等课程,促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和基础操作技能,包括实验器皿的洗涤、实验试剂的配制、基本实验操作,各类型实验仪器的使用和维护以及实验现象的观察、实验结果的记录和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实践表明,通过大量的初级基本技能的集中训练,学生的实验动手能力得到了极大的提高,为今后专业课程的学习打下了坚定的基础。 1.2通过实验教学促进学生理知识与实践相联系 卫生检验专业作为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更要强调理论知识和

医学硕士求职简历范文

医学硕士求职简历范文 简历清晰。清晰的目的就是要便于阅读。就像是制作一份平面广告作品一样,简历排版时需要综合考虑字体大小、行和段的间距、重点内容的突出等因素。 医学硕士求职简历范文篇一XXX 女 27岁湖南人 学历:硕士及以上 工作年限:应届毕业生 期望薪资:面议 工作地点:广州 - 不限 求职意向:公共卫生/疾病控制 | 医药学检验 执行能力强学习能力强有亲和力诚信正直责任心强阳光开朗善于创新教育经历 2020年6月毕业南华大学卫生检验 2020年12月毕业南华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自我描述 主修课程:分析化学、水质理化检验、空气理化检验、食品理化检验、生物材料检验、卫生微生物学、细菌学检验、病毒学检验、免疫学检验、卫生检验检疫、临床检验基础、临床血液学和血液检验、临床生物化学与生物化学检验、高级流行病学、医学统计及SPSS应用、卫生检验与检疫前沿、医学分子生物学等。 已掌握技能:能熟练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分子(原子)荧光分光光度计,气(液)相色谱仪,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粒度扫描仪等;使用过XPS仪(能熟练使用软件分峰),ICP-MS,透射电镜,扫面电镜,医院检验类器械等。 已获证书:CET-4;国家计算机二级;普通话二级乙等。 科研 本人研究生期间从事纳米模拟酶的相关性能研究及其在重金属和人体生物材料中的检验应用。目前已经在SCI收录二区期刊Microchim Acta上以第一作者发表论

文一篇。Determination of metallothioneins based on the enhanced peroxidase-like activity of mercury-coated gold nanoparticles aggregated by metallothioneins(IF=4.831)。参与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校研究启动基金项目各一项。基本掌握了学术论文及课题的撰写,熟悉SCI论文发表程序。 医学硕士求职简历范文篇二XXX 女 27岁福建人 学历:硕士及以上 工作年限:应届毕业生 期望薪资:面议 工作地点:广州 - 天河 - 不限 求职意向:医药学检验 沟通能力强执行能力强学习能力强诚信正直责任心强沉稳内敛 教育经历 2020年7月毕业华南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 语言技能 英语:较好 证书奖项 证书名称:兽医师资格证颁发时间:2020年12月颁发机构:畜牧兽医局 自我描述 我是华南农业大学预防兽医学的应届硕士毕业生,熟悉实验室的实验操作,毕业论文题目为犬细小病毒疫苗的研制,性格开朗大方,能吃苦耐劳,已获得兽医师资格证

水质理化检验复习重点

余氯:水经加氯消毒,氯与水中细菌,微生物,有机物,无机物接触一定时间后,水中剩余的有效氯。 余氯的作用:保持持续杀菌,防止水受到再污染。 余氯的危害:1刺激性很强,对呼吸系统有危害;2与水中有机物反应,生成三氯甲烷等致癌物;3引起皮肤干燥,丘疹,粉刺;4作为生产酒的原料,起不良作用。 余氯的出厂水中限值:4mg/l;出厂水中余量:大于等于0.3mg/l; 管网末梢水中余量:大于等于0.05mg/l 余氯的种类:游离型余氯(HCLO,CIO-,CL2);化合型余氯(NH2CL,NHCL2,NCI3)余氯最常用的检测方法:邻联甲苯胺比色法 邻联甲苯胺比色法原理:在ph值小于1.8的酸性溶液里,余氯与邻联甲苯胺反应生成黄色蒽式化合物,再与重铬酸钾-铬酸钾配制的标准色列目视比色。 邻联甲苯胺的检测限:0.01mg/l余氯 铬的生理意义:适量的三价铬对生物体有益,参与糖类,蛋白质,脂肪的代谢;缺三价铬导致糖尿病和动脉粥样硬化 六价铬的毒性:对人的致死剂量是1.5克,水中六价铬的致死剂量超过0.1mg/l 就会中毒

生活饮用水的国家标准:铬不得超过0.05mg/l 六价铬的测定方法:二苯羰酰二肼分光光度法;原子吸收法 六价铬采样的注意事项:测定六价铬时,ph应用NAOH调节至8左右,防止六价铬转化为三价铬。 测定总铬的方法:用酸性高锰酸钾将三价铬氧化成六价铬,多余的高锰酸钾用乙醇消除,六价铬再与二苯羰酰二肼反应,生成紫红色络合物,分光光度法比色。 化学需氧量(COD):水中还原性有机物被氧化时,消耗氧化剂的量相当于氧的量。Mg/l 我国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I类和II类水质的CODCr(mg/L)为≤15,III类为≤20,IV类为≤30,V类为≤40。 测定化学需氧量的方法:酸性高锰酸钾法和重铬酸钾法 酸性高锰酸钾测定原理:水样加入硫酸酸化后,加入高锰酸钾,沸水浴加热一定时间,过量的高锰酸钾用草酸钠标准液滴定。 测定化学需氧量酸度的控制:维持0.45mol/lH+浓度水平,酸度只能用硫酸来维持,不能用盐酸和硝酸。 溶解氧(DO):溶解于水中的氧气。Mg/l 生化需氧量(BOD):水中还原性有机物被水中好气性微生物氧化分解需要消耗的氧气含量.mg/l

空气理化检验试题

空气理化检验试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空气理化检验试题(卫检专业) 一、填空题:(每空 1 分,共 20 分) 1. 碱熔钼兰比色法测定粉尘中游离SiO2时,混合熔剂的组成 为。 2. 常用的标准气体的配制方法有和。 3.影响铅及其化合物对人体毒性的性质主要有和。 4..聚氯乙烯滤膜的最高使用温度为。 5.空气污染物的存在状态通常分,和 。 6. 在氟试剂—镧盐光度法测定空气中氟化物的方法采样时通常在采样夹中安装两层滤膜 其中第一层为,第二层为。 7. 粉尘分散度的主要测定方法是和。 8. 二硫腙光度法测定空气中铅时,所用的玻璃仪器必须用 浸泡,进行除处理。 9. 流量计校正后适宜在使用,不适宜在使用。 10. TVOC是指。 11. 用二硫腙比色法测定空气中铅时,所用的二硫腙氯仿应用液的浓度应控制为用 调零,b=1cm,λ=510nm条件下,其A= 。 二、单项选择题:(每题 1 分,共 25 分) 1. 根据大气层的温度分布、化学性质和其他性质的变化,大气层可以分为五层,其中空 气污染主要发生在()。 A 对流层 B 平流层 C 中间层 D 热层

2. 已知空气中SO 2的浓度为20 mg/m 3,SO 2的摩尔质量为64,因此空气中的SO 2的浓度 也可以表示为( )ppm 。 A 12 B 7 C 8 D 10 3. 单个采集器的采样效率大于90%时,可用( )方法计算采样效率。 A y ≈ b a a +×100% B y=a b a -×100% C y=R a ×100% D y ≈a b a +×100% 4. 空气检验中采集气体量必需大于最小采气量,是为了避免( )。 A 假阳性 B 假阴性 C 阳性 D 阴性 5. 气泡吸收管常用于采集( )状态的物质。 A 气体和气溶胶 B 气体和蒸气 C 气溶胶和蒸气 D 气体、蒸气和气溶胶 6. 一个10L 的湿式流量计的最大校正范围是( )L/min 。 A ~ B 0~ C 0~ D 5~30 7. 在空气理化检验中常需要采集平行样,平行样是指,在相同条件下同一台采样器的两个采集器的进气口相距( ),同时采集两分样品。 A 1~10cm B 1~20cm C 1~5cm D 5~10cm 8. 在有辐射的采样点采样,应用( )测定气温气湿。 A 通风干湿球温湿度计 B 干湿球温湿度计 C 杯状水银气压计 D 水银温度计 9. 焦磷酸重量法测定粉尘中游离SiO 2的实验中,应严格控制温度、时间条件, 温度要求控制在( )范围内。 A 230~240℃ B 138~155℃ C 500~800℃ D 245~250℃ 10. 皂膜流量计的主要误差来源是( )。

水质理化检验-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水质理化检验-期末复习资料总结

第一章绪论 水的循环:社会循环、自然循环。 水环境的组成:水中的生物群落、与各种水体共存的底泥、整个水圈(水溶液)。 生活污水:主要来自人口集中的城市。污染物多为无毒的无机盐、需氧有机物、病原微生物和洗涤剂;主要成分为水,通常水>99%,固体物质<1%;水质成分呈有规律的日变化,用水量呈有规律的季节变化。 工业废水:是目前水体污染最主要的污染源之一。量大、面广、成分复杂、毒物种类最多、毒性大、含量变化大、不易净化、处理难等。 农业污水:有机质、植物营养素、病原微生物、化肥、农药的含量高;面广、分散、难于收集和治理;农药和化肥有80%~90%均可进入水体,有机氯等残留期长的农药可用水一起参与循环,形成全球性污染。 水质:水及其中杂质共同表现出来的综合特征。 水质指标:衡量水中杂质的具体尺度。1 直接用杂质的含量或浓度表示;2 利用某一类杂质

共同特性间接反映其含量的,如有机物可用容易被氧化的共同特性即耗氧量作为综合指标;3 水质指标与测定方法有关,如浑浊度、色度。 水质理化检验的特点:1 测定对象多变,水质指标种类繁多,监测目的的不同。2 待测成分含量变化大 3 干扰严重4可供选择的方法多 选择定量方法:对于任何样品,如果不经任何处理就能直接定量测定显然是最方便的,这就是我们选择方法的依据。 1 首先应考虑待测成分在样品中的含量水平,根据其浓度优先考虑那些不需富集的测定方法 2 其次应考虑共存成分的影响 3 还要注意测定方法的定值内容4 必要的精密度和简化操作。 第二章水样的采集、保存与处理 第一节水样的采集与保存 1.采样原则: 聚乙烯塑料(以P代表)容器:金属硬质玻璃(以G代表)容器:有机物 2.河流采样点的确定: 应根据河流的不同流经区段设置背景断面、控制断面和消减断面。①背景断面是提供水系未

卫生理化检验学重点

第一章概述 1.质量控制(QC):为保持某一产品,过程或服务质量满足规定的质量要求所采取的作业技术和活动 2.分析工作质量控制的目的:把检验结果的误差控制在允许的限度内,使分析数据合理、可靠,在给定的置信度内达到所要求的质量。 3.质控图的使用:质量控制图一般采用直角坐标系。以实验结果为纵坐标,实验次序(抽样次数)为横坐标,均值为中心线。以均值的标准差定出警告限(CL)和控制限(WL)。结果如果落在警告限or控制限内,说明分析工作在控制之中,否则就是失控。频繁的越出警告限说明分析系统的随机误差变大。 ①【组成内容】 中心线以平均值代表上、下控制限按值绘制 上、下警告限按值绘制上、下辅助线按值绘制 ②判断原则:①若此点在上、下警告限之间区域内,则测定结果处于控制状态,常规样品分析结果有效。 ②若此点超过上述区域,但仍在上、下控制限之间的区域内,表示分析质量开始变劣,可能存在“失控”倾向,应进行初步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校正措施。此时常规样品的结果仍然有效。 ③若此点落在上、下控制限以外,则表示测定过程“失控”,应立即查明原因并予以纠正。此批样品的分析结果无效,必须待方法校正后重新测定。 ④若遇到7点连续上升或下降时,表明测定有失去控制的倾向,应立即查明原因,予以纠正。 第二章:样品分析前的常用处理方法 1.湿消化法(消化法) ①原理:在适量的样品中加入强氧化剂如浓硝酸、浓硫酸、高氯酸等,结合加热使样品中的有机物氧化分解,而使被测物质呈离子状态留存于溶液中的处理方法。有时还要加一些氧化剂(高锰酸钾、过氧化氢等)或催化剂(硫酸铜、二氧化锰等)来加速样品的氧化分解。 ②步骤——硝酸硫酸法:硝酸浸泡→加入硫酸,开始消化→补加氧化剂,防止炭化→终止消化→脱硝 ③硝酸硫酸法---【注意事项】补加硝酸时:冷却后;补加硝酸+高氯酸时:加酸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