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醛酮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醛酮教学设计
(完整word版)醛酮教学设计

《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总体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主要是依据鲁科版教材第二章第三节《醛和酮糖类》进行备课的。由于平时授课用的是人教版,所以前期将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等知识进行了渗透,兼顾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基础进行设计。

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在官能团的转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被形象地称为“有机合成的中转站”,所以掌握醛酮的结构和性质是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关键,也是后续学习有机合成的基础。所以这节课最终要体现醛酮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前面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应用结构分析预测有机物性质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在学习醇的化学性质时对这种研究方法就实际应用过,因此在这部分学习中学生可以更深地理解“应用结构预测性质”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醛酮性质的差异,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分子中基团的相互影响。

课题醛酮的化学性质

课型新授课授课日期2009.11.12

教学目标

知识

技能

1、了解醛和酮在结构上的特点。

2、掌握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过程

方法

1、通过对氧化剂的选择,使学生体会研究物质还原性的方法。

2、通过分析官能团和化学键的特点,推断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

位置,预测其化学性质,体会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通过银镜反应、新制氢氧化铜与醛的反应,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4、通过交流总结,形成对“醛酮”这两类物质化学性质的初步认识。情感态度

价值观

了解甲醛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

重点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教学

难点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

方法

设疑、启发、讨论、讲解

教具自制PPT课件、实验用品。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引入】上节课我们学习了醛和酮

的命名、结构和物理性质,今天来

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居室装

修越来越豪华,但是这里潜在的危

险也是触目惊心的,北京儿童医院

曾统计,就诊的城市白血病患儿中,

有9成以上的患儿家庭在半年内装修过。甲醛就是房中的头号杀手。展示新闻图片

我们如何避免甲醛的危害?倾听,思考

开窗通风,活性碳吸附,放一些绿色植

物等

通过生活中

常见的情景引发

学习醛酮的结构

和性质的兴趣。

【讲解】现在市场上出现了一些祛

除甲醛的空气净化器,如光触媒空气净化器,阅读它的工作原理,分析甲醛有什么样的化学性质?

【板书】1、氧化反应

【过渡】甲醛虽然常见,但它是气体,研究起来不够方便。我们以乙醛为例研究醛的性质。

【引导】我们研究醛的还原性,必须选择合适的氧化剂,学案上给出了一些常见的氧化剂,小组同学交流一下选择哪种氧化剂,说出你选择的理由。

强氧化剂:KMnO4(H+)溶液、浓硫酸、硝酸、氧气……

弱氧化剂:银氨溶液[Ag(NH3)2]OH 和新制Cu(OH)2……

【演示实验】乙醛的银镜反应。【提问】实验证明乙醛能被弱氧化剂银氨溶液氧化,具有较强的还原性。还需要再做乙醛被KMnO4(H+)溶液氧化的实验吗?为什么?

你能总结一下研究物质还原性时氧化剂的选择顺序吗?

【分析】从方程式可以看出,反应中发生变化的部分只是醛基,醛类基本原理是利用催化剂将甲醛氧化成

二氧化碳和水,可见甲醛具有还原性,

可以发生氧化反应。

交流研讨:

(1)若选择强氧化剂KMnO4(H+)溶液:

可以证明乙醛有还原性,能证明它的还

原性强弱吗?

(2)若选择弱氧化剂:能被弱氧化剂

氧化,说明还原性很强,自然可以被强

氧化剂氧化。

观察现象,注意银氨溶液的配制和

实验注意事项。

引导学生书写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HO +2[Ag(NH3)2]OH

CH3COONH4 + 2Ag↓+ 3NH3 + H2O

不需要。能被弱氧化剂氧化,说明还

原性强,自然能被强化剂氧化。

先选择弱氧化剂,再依次选择较强

的氧化剂。

通过对氧化

剂的选择,使学生

体会研究物质还

原性的方法。通过

对银镜反应实验

的观察,体会实验

的注意事项。这个

方程式的书写是

难点,可帮助学生

分析记忆。

强化对氧化

剂选择的认识。

的官能团就是醛基,醛类是否都可

发生类似的反应?

【讲解】利用醛基的这一性质,我

们可以检验醛基的存在,还可以根

据生成银的质量测定醛基的数目。

是的

记录

【过渡】我们以丙酮作为酮的代表物研究酮的化学性质,请比较乙醛和丙酮的分子结构,分析一下谁更易被氧化?

【设计实验】现在你的实验用品盒中有两瓶没有标签的无色液体,一瓶是乙醛,一瓶是丙酮,你能设计一个实验检验这两种物质吗?

【总结】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这两种试剂常用于鉴别有机物分子中是否含有醛基。

【讲解】催化剂作用下空气中的氧气就能氧化醛。

HCHO+ O2CO2 + H2O 市场上的空气净化器除甲醛正是基于这个反应。

醛更易被氧化。因为醛的氧化只是

官能团的转变,而酮的氧化需要分子中

碳碳单键的断裂,必须要很强的氧化剂

才行。所以丙酮不能被银氨溶液或者新

制氢氧化铜悬浊液氧化。

交流实验设计方案

【分组实验】检验未知液体,汇报实验

结果

试着完成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CH3CHO + 2Cu(OH)2CH3COOH +

Cu2O↓+ 2H2O

书写化学方程式:

2CH3CHO+O22CH3COOH

引导学生从结构

上分析醛和酮谁

更易氧化,加深学

生对氧化反应的

认识深度。通过实

验一方面使学生

体会了知识的应

用,另一方面培养

学生的实验操作

能力。

【过渡】甲醛是如何使人中毒的呢?我们来研究一下醛的官能团的结构,分析一下它还能发生什么类型的反应?

【引导分析】醛和酮分子中都存在着官能团------羰基,官能团中C原

子有没有饱和?

可能发生哪些反应?与什么试剂反应?

【讲解】醛酮的羰基可以和氢气发生加成反应,即还原反应。

【板书】2、加成反应

【小结】醛还原生成的醇a-碳上有没有,C原子所连的原子数少于4个。

加成反应,如与氢气

写出乙醛、丙酮与氢气的反应方程式。

CH3CHO + H2CH3CH2OH

+ H2CH3CHOHCH3

使学生能从结构

分析转化为反应

分析,体会化学键

的断裂与反应类

型的关系。

两个H 原子,酮还原生成的醇a -碳上只有一个H 原子。

【引导】羰基不但能跟氢气加成,还能与许多试剂加成。请分析一下羰基与HCN 加成时,为什么加成产

物是? 【投影】羰基与极性试剂加成规律:

【指出】羰基与HCN 的加成反应在有机合成中可以增长碳链。

加成原理是醛和酮结构中带正电荷的部分加上了试剂中带负荷的原子或原子团,结构中带负电荷的部分加上了试剂中带正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参考羰基与极性试剂的加成规律,写出学案上乙醛与HCN 、NH 3、CH 3CHO 加成反应的产物。

投影学生的书写情况

学生练习应用电子对偏移的知识分析羰基加成反应规律,有利于学生对反应产物的判断。

【讲解】甲醛有毒,就是分子中的羰基与蛋白质分子中的氨基发生加成反应,从而失去原有的生物活性,引起人体中毒。甲醛能够防腐,也是就用这个原因。

【动画演示】甲醛与蛋白质的反应

观看动画,思考

练习生活实际,与开头前后照应。

课堂小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醛和酮的化学性质有了什么认识?请归纳总结一下。

醇 醛(-CHO ) 羧酸(-COOH ) (R-OH) 酮(-C=O) 难氧化

与HCN 、NH 3、CH 3CHO 等加成

增长碳链,引入新的官能团

在以上的转化关系中,我们可以看出醛和酮通过化学反应可以增长碳链,可以引入新的官能团,这在有机合成中是非常重要的,被形象地称为“有机合成的中转站”。

δ

+ δ - δ + δ - A B + C O (R )R

, O A C B

(R )H , O 2或[Ag(NH 3)2]OH 或新制Cu(OH)2

H 2,△ O 2,Cu

【巩固练习】

体会醛在有机合

成中中转站的位

置,可以增长碳

链,还可以进行官

能团的转化。

【课后作业】

1、查阅资料,调查你的生活中哪些物质用到了醛和酮?它们有什么作用?

2、请以乙醛为原料(无机试剂任选)制备乙酸乙酯,设计合成路线,写出有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板书设计】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氧化反应:

CH3CHO +2[Ag(NH3)2]OH △CH3COONH4 + 2Ag↓+ 3NH3 + H2O CH3CHO + 2Cu(OH)2CH3COOH + Cu2O↓+ 2H2O

加成反应:CH3CHO + H2CH3CH2OH

+ H2CH3CHOHCH3 测定醛基的数目鉴别醛基

还原反应

初中信息技术word教案设计完整版

1.1初识 Word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2.使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 4.使学生掌握在Word中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输入汉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Word字处理软件的用途和功能。 2.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编辑文章. 【教学难点】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自学法。 【教学手段】 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师准备好的文字素材。【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用Word编辑的板报、日记、作文等样例,由此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你认为Word有哪些功能?Word具有对文章进行编辑、修饰、排版、打印等功能。 2.启动Word 演示启动Word的两种方法: (1)“开始”按钮;(2)快捷方式图标。 3.认识Word窗口 提出要求:自学Word窗口的组成,完成练习 4.新建Word文档 自学新建文档的两种方法。自学后要求学生小结新建文档的方法。 (1)使用菜单。(2)使用工具栏按钮。 5.输入文字

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 6.插入文字 (1)自学插入文字的方法,注意移动光标的两种方法。 (2)在日记中“接力赛”的“赛”字前面插入“比”字。 (3)在日记中插入文字“气温:25℃”。 (4)小结插入文字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插入文字和特殊字符的方法。 7.删除文字 (1)自学删除文字的方法。(2)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删除“日记”中的“秋季”和“星期五”两词。(3)小结删除文字的方法。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删除文字的方法。 8.自动插入日期和时间 (1)自学自动插入日期和时间的方法。(2)在“日记”中插入日期和时间。 (3)小结自动插入日期和时间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自动插入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9.撤消和恢复操作 布置任务:学习画图程序时我们曾使用撤消操作修改画错的一笔,Word中不仅有撤消操作还有恢复操作,试一试撤消和恢复操作的作用是什么?撤消和恢复操作可以进行多少次?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撤消和恢复操作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10.保存文档 布置任务: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 新建一个文档,重新输入一篇文章,然后仍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3)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什么? 11.退出Word 如果退出Word,当前编辑的文章没有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处理? 三、课堂练习 启动Word,要求将练习3以“笑脸病毒”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小结,强调:①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

完整word版,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上册教案

《小学信息技术》五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计划 一、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信息技术课程是小学一门知识性与技能性相结合的基础工具课程,根据教学计划,随着我校各种条件的具备,已作为必修课开设。 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任务是: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的兴趣和意识,让学生了解或掌握信息技术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信息技术的发展及其应用对人类日常生活和科学技术的深刻影响。使学生具有获取信息、传输信息、处理信息和应用信息技术手段的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信息素养,形成学生良好的文化素质,为他们适应信息社会的学习、工作和生活打下必要的基础。 二、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目标 1、了解信息技术的应用环境和信息的一些表现形式。 2、建立对计算机的感性认识,了解信息技术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学生学习、使用计算机的兴趣和意识。 3、在使用信息技术时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使用与年龄发展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 4、能够在他人帮助下使用通讯远距离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开展直接和独立的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 5、知道应负责任地使用信息技术系统及软件,初步学会用计算机处理文字、图形的技能,养成当好的计算机使用习惯和责任意识。 三、教学评价

本着对发展学生个性和创造精神有利的原则,评价的方式应灵活多样,可以采用考试、考查,评估学生的作品和竞赛的方法。不论采用什么方法进行评价都应鼓励学生创新,使检查学生学习质量的手段和方法,像信息技术本身的发展一样充满活力。 四、第六册教材的教学内容安排 1、信息技术初步:了解计算机各部件的应用,掌握键盘和鼠标器的基本操作。 2、操作系统简单介绍:掌握PowerPoint中文本的添加,图片的插入,动画的设置,超级链接的制作。 3、用计算机画画,进行名片的制作,在Photoshop中进行图像处理。 4、用计算机作文,在Word中进行文字的处理及编辑排版,并制作个人的主页。 5、网络的简单应用,学会上网,学会查看网上同学的电脑中的信息。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设计全集

第一课认识Excel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启动、退出Excel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4.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简单的工作表。 5.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 技能方面: 1.使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 2.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 三、教学难点 建立工作表。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续表

八、板书 第一课认识Excel 一、启动Excel 二、认识Excel窗口 三、几个概念 1.单元格 2.工作表

3.工作簿 三者的关系:单元格组成工作表组成工作簿。 四、建立简单的工作表 五、保存文件 六、退出Excel

第二课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 一、教学目标 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2.使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 3.使学生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技能方面: 使学生学会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 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意识。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 1.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2.修改数据的方法。 3.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三、教学难点 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八、板书

第三节醛和酮糖类第1课时常见的醛酮醛酮的化学性质教案鲁科版选修5

第二章第3节醛和酮糖类 第一课时常见的醛、酮醛酮的化学性质(1) 教材分析: 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在官能团的转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是有机合成的“中转站”。学生已对有机物结构与性质的关系有所了解,故要应用结构推测性质的思想方法研究醛和酮的化学性质。本节教材选取的反应依据两个方面:一与生产、生活相关;二与有机化合物的相互转化有关。糖类与生命现象、人类生活相关,而结构与醛、酮相关,故放在本节中介绍,这样可以使学生更深刻地认识糖,也加深对羰基的认识。 学情分析: 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了烃、醇的命名方法,认识到有机化合物结构与性质的密切联系,并初步建立了分类观。第二章第1节引导学生多角度的认识有机化学反应,学生通过自我构建的有机化学理论预测醇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类型。常见醛、酮的重要性质及其在生产生活中的广泛应用是本节课学习的基本要点,根据醛、酮的结构准确预测其性质是学生的提高点。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醛、酮在自然界的存在,能列举几种简单的醛、酮,并能写出其结构简式,了解其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的应用。 2.能够用系统命名法对简单的醛、酮命名。 3.了解醛、酮的结构特点,比较官能团的相似和不同,能预测醛、酮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交流研讨,培养比较、分析、演绎等思维能力及参与交流研讨活动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醛、酮对环境和健康可能产生的影响,增强环境意识,关注有机物的安全使用。 重点难点: 重点:醛、酮在生产、生活的应用; 难点:醛、酮的物理性质及其结构特点。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讲练结合,训练建构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 设计思路: 【教学过程】

word小学信息技术教案第四册(全)上-(1)

第一课初识Word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 窗口。 2、使学生初步了解Word 窗口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 的方法。 难点:认识Word 窗口功能区及其重要功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文并茂Word 作品。漂亮不漂亮?它们是用美国Microsoft(微软)公司Office 办公系统中的Word 做的。想不想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Word 。 二、新授 1.启动Word 演示操作步骤:单击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指向“程序(P)”,单击“Microsoft Word”。出现Word 窗口。 通过开始菜单可以启动Word 窗口,双击桌面上Word 的快捷方式的图标,同样也可以启动Word 。 练一练通过双击桌面上的快捷图标启动Word 。

这就是Word 的快捷方式图 议一议哪种启动方法好? 2.认识Word 窗口 Word 窗口和Windows应用程序窗口很相似,你能记住窗口中的哪些名称呢? 三、练一练 1.说出下面窗口中的各部分名 四、课堂作业 议一议你能用几种方法关闭“Word ”窗口? 五、总结 教学反思:

第二课走进word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 窗口。 2、使学生初步了解Word 窗口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3、使学生初步了解文件的保存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使学生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 的方法。 难点:认识Word 窗口功能区及其重要功能。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出示图文并茂Word 作品(激趣)。漂亮不漂亮?它们是用美国Microsoft(微软)公司Office 办公系统中的Word 做的。想不想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Word 。 二、新授 说出窗口中各部分的功能。 小明发现这个窗口中还有这样的两行特殊的小按钮: 这是工具栏,上面一行是常用工具栏,下面一行是格式工具栏,单击工具栏上的按钮,就可以完成指定的操作。Word窗

醛和酮习题word版

第十一章 醛和酮习题 练习一 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化合物。 (1) (CH 3)2CHCHO (2)H 2 C=CHCH 2CH(C 2H 5)(CH 2)3CHO (3) CHO (4)H 3CO CHO HO (5) (CH 3)2CHCOCH 2CH 3 (6) O (7)O (8) H 2H 5 2、 写出下列化合物的构造式: (1)2-methybutanal (2)cyclohexanecarbaldehyde (3)4-penten-2-one (4)5-chloro-3-methylpentanal (5)3-ethylbenzaldehyde (6)1-phenyl-2-buten-1-one 3、 以沸点增高为序排列下列各化合物,并说明理由。 (1)a. H 2 C=CHCH 2CHO b. H 2C=CHOCH=CH 2

c. H 2 C=CHCH 2CH 2OH d. H 2C=CHCH 2CH 2CH 3 (2)a. CHO b. CHO HO c. CHO HO d. CHO OH 4、 完成下列反应方程式: (1) O OCH 3OCH 3NH 2NH 2,NaOH OCH 3 OCH 3 ( ) (2) O C 6H 5MgBr C 6H 5 OMgBr 3+ 6H 5OH ( ) ( ) (3)PhCH=CHCHO PhCH=CHCOOH Ag 2O ( ) (4)H 2 C=CHCH 2CHO H 2C=CHCH 2CH 2OH LiAlO 4 ( ) (5) C 6H 5 COCH 3 NH 2NHCONH 2 C 6H 5C=NNHCONH 2 CH 3 ( ) (6) ( ) O CH 2CH 2 ( )O O Se 2O 3P CH 2_ + (7) O CH 3 C 6H 5COCH=CH 225+C 2H 5OH O CH 3O C 6H 5 ( ) (8)O O O H OH 3+ (9) O -CN OH (10) Br CHO HCHO +NaOH Br CH 2OH +HCOO - 5、 以HCN 对羰基加成反应平衡常数K 增大为序,排列下列化合物,并说明理由。 (1)Ph 2 CO (2)PhCOCH 3(3)Cl 3CCHO (4)ClCH 2CHO (5)CHO (6)

信息技术word教案全集

初识 Word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使学生了解Word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2.使学生掌握启动和退出Word的方法。 3.使学生认识Word窗口的组成。 4.使学生掌握在Word中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提高学生输入汉字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键盘操作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利用计算机处理文字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Word字处理软件的用途和功能。 2.新建文档、保存文档的方法, 编辑文章. 【教学难点】保存文档的方法。 【教学方法】演示法、自学法。 【教学手段】 1.多媒体网络教室。2.教师准备好的文字素材。 【课型】新授课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用Word编辑的板报、日记、作文等样例,由此导入课题。 二、讲授新课 1.字处理软件的功能 你认为Word有哪些功能?Word具有对文章进行编辑、修饰、排版、打印等功能。 2.启动Word 演示启动Word的两种方法: (1)“开始”按钮;(2)快捷方式图标。 3.认识Word窗口 提出要求:自学Word窗口的组成,完成练习 4.新建Word文档 自学新建文档的两种方法。自学后要求学生小结新建文档的方法。 (1)使用菜单。(2)使用工具栏按钮。 5.输入文字 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

6.插入文字 (1)自学插入文字的方法,注意移动光标的两种方法。 (2)在日记中“接力赛”的“赛”字前面插入“比”字。 (3)在日记中插入文字“气温:25℃”。 (4)小结插入文字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插入文字和特殊字符的方法。 7.删除文字 (1)自学删除文字的方法。(2)用两种不同的方法删除“日记”中的“秋季”和“星期五”两词。(3)小结删除文字的方法。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删除文字的方法。 8.自动插入日期和时间 (1)自学自动插入日期和时间的方法。(2)在“日记”中插入日期和时间。 (3)小结自动插入日期和时间的方法。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自动插入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9.撤消和恢复操作 布置任务:学习画图程序时我们曾使用撤消操作修改画错的一笔,Word中不仅有撤消操作还有恢复操作,试一试撤消和恢复操作的作用是什么?撤消和恢复操作可以进行多少次? 教师与学生一起小结撤消和恢复操作的作用和操作方法。 10.保存文档 布置任务: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 新建一个文档,重新输入一篇文章,然后仍以“日记”为文件名将文件保存在系统默认的文件夹“我的文档”中,会出现什么情况? (3)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什么? 11.退出Word 如果退出Word,当前编辑的文章没有保存会出现什么情况?怎样处理? 三、课堂练习 启动Word,要求将练习3以“笑脸病毒”为文件名保存文件。 四、课堂小结 教师与学生共同完成小结,强调:①一段文字输入完毕后,按一下回车键,在该段后会产生一个回车符,表示一个自然段的结束;②Word文件的默认类型是“DOC”;③Word 中所有操作,通常都可以通过菜单中的选项实现,工具按钮可简化操作。 五、布置作业用Word写一篇日记. 【教学反思】

高中化学 第2章 第3节 第1课时 醛和酮教案 鲁科版选修5

第1课时醛和酮 目标与素养:1.了解常见的醛、酮(存在、结构、物理性质)。(宏观辨识)2.掌握醛、酮的化学性质和二者的异同。(微观探析) 一、常见的醛、酮 1.醛、酮 (1)结构特点 (2)通式 饱和一元脂肪醛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 O(n≥1);

饱和一元脂肪酮的分子通式为C n H2n O(n≥3)。 分子中碳原子数相同的饱和一元脂肪醛、酮互为同分异构体。 微点拨:书写醛的结构简式时,醛基中C、H、O三原子的排列顺序一定是CHO。2.醛、酮的命名:醛、酮的命名和醇的命名相似。请写出下面的两种物质的名称: 3.常见的醛和酮 名称结构简式状态气味水溶性用途 甲醛HCHO 气体刺激性易溶制酚醛树脂、脲醛树脂 乙醛CH3CHO 液体刺激性易溶— 苯甲醛液体杏仁味—染料、香料的重要中间体 丙酮液体特殊 气味 易溶 有机溶剂、有机 合成原料 二、醛和酮的化学性质 1.羰基的加成反应 (1)加成原理 (2)加成反应 ①加成试剂有HCN、NH3、醇等。 ②典型加成反应: 乙醛与HCN:

2.氧化反应 (1)催化氧化 乙醛催化氧化的方程式:2CH 3CHO +O 2――→催化剂 2CH 3COOH 。 (2)被弱氧化剂氧化 ①银镜反应: CH 3CHO +2[Ag(NH 3)2]OH ――→△CH 3COONH 4+2Ag↓+3NH 3+H 2O 。 ②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CH 3CHO +2Cu(OH)2――→△CH 3COOH +Cu 2O↓+2H 2O 。 微点拨:银镜反应口诀:银镜反应很简单,生成醋酸铵,还有一水二银三个氨。 3.还原反应 (1)还原产物:加H 2之后得到,产物属于醇类。 (2)与氢气加成的通式

初中信息技术excel教案课程全集

第一课认识Excel 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启动、退出Excel的方法。 2.使学生了解Excel窗口的组成。 3 ?使学生掌握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 4.使学生掌握如何建立一张简单的工作表。 5?使学生掌握保存工作簿的方法。技能方面: 1使学生建立数据处理的概念。 2?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3.培养学生获取信息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对知识进行迁移、运用的能力。 2.培养学生主动查找和获取信息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 1.单元格、工作表、工作簿的概念。 2.工作表、工作簿的建立和保存。 三、教学难点建立工作表。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启发式。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八、板书

续表 续表

第一课认识Excel 一、启动Excel 二、认识Excel窗口 三、几个概念 1单元格 2.工作表 3.工作簿 三者的关系:单元格组成工作表组成工作簿。 四、建立简单的工作表 五、保存文件 六、退出Excel

第二课数据的输入、修改和计算 一、教学目标知识方面: 1使学生掌握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2?使学生掌握修改数据的方法。 3?使学生学会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技能方面:使学生学会处理数据的基本方法。情感方面: 1培养学生使用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的意识。 2.培养学生耐心、细致的工作态度。 二、教学重点 1输入数值、文本、日期和时间的方法。 2 ?修改数据的方法。 3?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三、教学难点 利用公式进行数据计算。 四、教学方法 1演示法。 2.观察法。 3?自学法。 4.实践法。 五、教学手段与教学媒体 多媒体网络教室。 六、课时安排 1课时。 七、教学过程(见下表) 八、板书

有机化学基础醛和酮教案

有机化学基础 § 3 烃的含氧衍生物 教案 §3-2 醛和酮 一、醛类 1、概念和分子组成结构 (1)醛类—由烃基和醛基相连而构成的有机物。 讲解:醛基一定要连在碳原子上,例如: 讲解:特例 (2)分子组成:饱和一元脂肪醛:C n H 2n O(n ≥1) 示性式:C n H 2n+1CHO(n ≥0) 注意:饱和一元脂肪醛的Ω=1 注意:醛基必须写为-CHO ,绝对不能写成-COH ,且C-H 不要省略。 (3)分子结构:C=O 键类似C=C ,键角为120°,例如: 设问:插入氧原子为什么影响了氢原子数目 讲解:形成了双键。 (4)类别 按 烃 基:脂肪醛、脂环醛、芳香醛 按醛基数目:一元醛、二元醛、多元醛 例如: (5)同分异构体:碳链异构和官能团异构 练习:写出C 4H 8O 的同分异构体的结构简式并用系统法和习惯法命名。 C H 3O C H O H O 苯(基)甲醛 H O 环己醛 H C H O

讲解:C 3H 7CHO 设问:还有什么同分异构体 讲解:不饱和醚和环醚,请举例。 设问:丙醛的如何变换成为丙酮 例题: 2、醛类的性质 (1)物理性质: 甲醛为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气味,易溶于水。 注:37~40%的甲醛溶液俗称“福尔马林”—Formalin 。 乙醛为无色液体,易挥发(20.8℃),与水和乙醇互溶。 读书:P56图3-11、12、资料卡片 (2)化学性质 ①氧化反应—氧化成酸 A 、与银氨溶液反应—银镜反应 演示:P57实验3-5 配置:1mL2%AgNO 3溶液,边振荡边滴入2%的氨水,直至沉淀刚好完全溶解。 反应:324Ag NH H O AgOH NH +++?=↓+、332AgOH+2NH =[Ag(NH )]OH 总式:32324Ag 3NH H O [Ag(NH )]OH NH ++++=+ 现象:无色溶液→白色沉淀→棕褐色沉淀→无色溶液 操作:在上述银氨溶液中滴加3滴乙醛,置于温水浴中。

小学信息技术WORD教案

双城区第八小学校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1)

双城区第八小学校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2)

窗口,单击窗口右端的“关闭”按钮 ,

双城区第八小学校三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设计(3)

方式。单击“月亮”就可以实现全角和半角的切换(快捷键是shift+空格键)。 (3)请同学们分别在全角和半角方式下输入“,”并用两种方法来切换全角和半角(学生操作,教师巡视)。 (4)谁能说一说有什么不同? (5)可以看出在全角的方式下输入符号所占空间比在半角下多一倍。 (6)让学生看一段中、英文混杂的文章,提问:“同学们看到了这篇文章中既有汉字又有英文字母,如何能够实现中英文输入的切换呢?” (7)同样我们还是要用到智能ABC输入法图标,单击图标左端的,当显示时为英文输入状态 (教师演示,学生模仿操作)。如果你觉得用鼠标比较麻烦,我们也可以通过键盘上的Ctrl+空格键来切换,自己试一试。 (8)细心的同学可能已经注意到中文句号和英文句号是不一样的,它们分别是“。”和“.”,那么如何实现中文标点符号和英文符号的切换呢?老师先不讲,请同学们自己思考,并通过操作来验证 (提示学生参照其他切换方法)。 (9)最后,让学生看书中的中英文标点符号对照表,进行输入练习。 三、巩固练习 (1)输入古诗《咏鹅》。 (2)学生练习,教师巡视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3)在大多数学生输入完成后,提醒学生保存文件。方法是:单击工具栏上的“保存”按钮,然后在文件名处输入你起的名字。记住保存位置后,按“保存(S )” 按钮。另一种方法是通过单击“文件(F)”菜单中的“保存(S)”命令来实现的。(4)标题居中 (5)字体、字号设置 (6)每个自然段开始,缩进两个汉字位 四、课堂作业 建立一个Word文件,文件名为“唐诗” 《夜雨寄北》 作者: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初中信息技术教案(全套)

第四章数据统计与分析 课时十七第一节数据收集与录入 一、教学目的: 1.了解Excel的功能和特点。 2.了解Excel中工作簿、工作表、活动单元格等有关概念。 3.掌握工作簿的建立、保存和打开等操作。 4.掌握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 二、教学方法: 探究学习、实践学习。 三、教学重难点: 输入和修改数据的方法 四、教学过程: 1、情景导入 在日常的生活中,我们经常使用某种工具进行统计。在Office2003中,Excel电子表格软件可以方便地对各种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如学习成绩,人口,,运动会奖牌统计等等。 教师展示“2006年第十五届多哈亚运会”相关信息表格。请学生观察,并思考如何计算图中各国代表团所得的奖牌总数进行排序,美化,做成右边漂亮的表格。 2、介绍Excel窗口界面 Excel它具有友好的用户界面,能进行数据的输入、计算和输出,能够用形象化的图表来表示数据,有强大的数据计算和分析处理功能,能实现数据筛选、排序、数据查询和分类汇总等统计工作,其工作簿共享功能使多个用户能同时处理同一个工作簿。Excel是迄今为止功能最强的电子表格软件。 特点:操作简易、处理功能强大。 教师可以个人信息资料表格为例,分析Excel窗口,请学生先观察分析,并与Word的软件界面进行对比,找到窗口组成中的相同与不同之处。此处要强调活动单元格、单元格地址、工作区、工作表、工作簿等概念,介绍Excel中的“菜单栏”、“常用工具栏”、“格式工具栏”、“编辑栏”、“工作表标签栏”等窗口组成情况。 3、学生实践建立通讯录 (1)启动Excel让同学们回忆以前Word软件是如何启动的,再进行尝试: ①双击桌面上的“快捷方式”图标。

(完整word版)醛酮教学设计

《醛酮的化学性质》教学设计 【总体设计思路】 本教学设计主要是依据鲁科版教材第二章第三节《醛和酮糖类》进行备课的。由于平时授课用的是人教版,所以前期将有机物分子结构的分析方法,有机化学反应类型等知识进行了渗透,兼顾了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已有基础进行设计。 醛和酮是含有羰基的两类重要化合物,在官能团的转化和有机合成中占有核心地位,被形象地称为“有机合成的中转站”,所以掌握醛酮的结构和性质是系统学习有机化合物知识的关键,也是后续学习有机合成的基础。所以这节课最终要体现醛酮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地位。 通过对前面有机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对应用结构分析预测有机物性质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在学习醇的化学性质时对这种研究方法就实际应用过,因此在这部分学习中学生可以更深地理解“应用结构预测性质”的研究方法。通过比较醛酮性质的差异,让学生更进一步体会分子中基团的相互影响。 课题醛酮的化学性质 课型新授课授课日期2009.11.12 教学目标 知识 与 技能 1、了解醛和酮在结构上的特点。 2、掌握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 过程 与 方法 1、通过对氧化剂的选择,使学生体会研究物质还原性的方法。 2、通过分析官能团和化学键的特点,推断有机物在化学反应中的断键 位置,预测其化学性质,体会物质的结构与性质的关系。 3、通过银镜反应、新制氢氧化铜与醛的反应,培养学生实验操作技能。 3、4、通过交流总结,形成对“醛酮”这两类物质化学性质的初步认识。情感态度 价值观 了解甲醛对环境和健康的影响,增强环保意识。 教学 重点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还原反应。教学 难点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羰基的加成反应、氧化反应方程式的书写 教学 方法 设疑、启发、讨论、讲解

小学: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 第一课 欢迎新朋友-“Microsoft Word”

小学信息技术新课程标准教材信息技术( 2019 — 2020学年度第二学期 ) 学校: 年级: 任课教师: 信息技术教案 / 小学信息技术 编订:XX文讯教育机构

五年级上册信息技术教案第一课欢迎新朋友- “Microsoft Word” 教材简介:本教材主要用途为学习本知识能够调动学生的激情与兴趣,对相关教师和学生创造力的开发有促进作用,对教学效果提升有着积极的影响,本教学设计资料适用于小学五年级信息技术科目, 学习后学生能得到全面的发展和提高。本内容是按照教材的内容进行的编写,可以放心修改调整或直接进行教学使用。 第一课欢迎新朋友——“microsoft word” 教学目标:1、掌握word的启动和退出的方法。 2、了解word窗口的组成和使用。 3、掌握word的文档的新建保存和在文档中输入文字。。 教学重点:1、引导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础知识,在实践中能运用本课知识初步使用word进行基本文字处理操作。 2、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思维能力、研究能力、观察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教学难点:1、知道word窗口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名称与作用 2、word窗口中各部分的功能。 教学过程:教学准备:

硬件:多媒体电脑室软件:word xx 广播教学系统 教学过程: 导言 从这一节课开始,我们学习计算机在文字处理这方面的应用,下面我们将要介绍的是工作在windows98环境下的wordxx。 提出问题 了解有关word知识。 如何启动word? 认识窗口的组成? 如何新建word文档? 如何输入文字? 如何保存word文档? 如何退出word? 活动过程 1、备注:学生根据问题看书自学(提出问题任务驱动) 2、启动wordxx让学生示范:(广播教学)

11章醛和酮课后习题答案

第十一章 醛和酮 1. 用系统命名法命名下列醛酮。 解:(1)2-甲基-3-戊酮 (2)4-甲基-2-乙基己醛 (3)(E)-4-己烯醛 (4)(Z)-3-甲基-2-庚烯-5-炔-4-酮 (5)4-羟基-3-甲氧基苯甲醛 (6)4-甲氧基苯乙酮 (7)(1R, 2R)-2-甲基环己甲醛 (8)(R)-3-溴-2-丁酮 (9)3-甲酰基戊二醛 (10)螺[]-8-癸酮 2. 比较下列羰基化合物与HCN 加成时的平衡常数K 值大小。 解:(1)③>②>① (2)①>③>② 3. 将下列各组化合物按羰基活性排序。 解:(1)③>①>② (2)④>③>②>① (3)③>②>① 4. 在下列化合物中,将活性亚甲基的酸性由强到弱排列。 解:(1)>(4)>(2)>(3) 5. 下列羰基化合物都存在酮-烯醇式互变异构体,请按烯醇式含量大小排列。 解:(4)>(5)>(2)>(3)>(1) 6. 完成下列反应式(对于有两种产物的请标明主、次产物) (1) CHO +H 2N CH N (2)HC CH + 2CH 2O HOCH 2C CCH 2OH (3) O + N H N (4) O +NH 2OH NOH

(5) O HCN/OH - CN H 2O/H + COOH (6) O 3 (7)Ph O 2Ph OH Ph O Ph 次 +主 次 (8) O CH 3 + O EtO -O CH 3 O (9) O O + CHO EtO - CHO O O (10)CH 32Br O 22HCl O C O CH 3CH 2Br (11) O CH 3 +H 2 Pd/C O CH 3 CH 3 CH 3 CH 3 O (12)CH 3 CH 3 CH 3 OH NaBH 432H 3O + CH 3 CH 3 CH 3 OH +主 次

小学信息技术word教学课件.docx

小学信息技术word教学课件 【教学目标】 1.会精确设定自选图形的大小。 2.会给文本框设置图片背景。 3.会在自选图形中添加文字、剪贴画、艺术字等。(背景图案应尽量符合名片持有者的工作特点和性格特征,也可以体现地理位置的特征。名片的背景还常写上单位的经营项目、服务宗旨、个人的座右铭、富有哲理的名言等。) 【教学重点、难点】 文本框中添加图片,各自选图形添加文字。 【教学过程设计】 一、谈话引入 出示一张名片,师:同学们请看,这是什么?说起名片它有悠久的历史。(课件:名片的由来──最早的名片出现在秦朝,经过历代的演变,一直延续到今天,每个时代都有自己不同的叫法) 那么名片发展到今天你知道我们是通过名片上哪些信息来进行相互沟通的吗?生回答教师板书:姓名、职务、工作单位、联系方式和地址。(展示两张名片) 你们看,一张名片既能了解到他的姓名和工作单位,又可以通过电话和他人取得联系。那你们说名片的作用大不大?今天我们就学习用word来制作名片。(板书:制作名片) 二、教学过程 1.自主探究 师:这是我专为我们实验小学设计的一张名片,大家想不想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也把这张名片设计出来? 学生操作:下面大家打开我的`电脑中的E盘下的“设计实小名片”文件进行设计,名片中所用到的文字可以进行复制。 开始操作教师巡回帮助并及时发现问题。 (师)对发现的问题进行反馈。(例如文本框的大小、背景、文本框中插入剪

贴画、图片的方法) 师:(解决问题)你刚才在制作的过程当中遇到哪些问题?学生反馈问题师生共同解决: (1)背景图片的插入等。 (2)名片大小9*5.5厘米。 (3)插入文字的方法。 (4)插入艺术字的方法。 (5)插入图片的方法。 (6)插入自选图形的方法。 (生)再次完善练习。 2.拓展欣赏 (师)刚才同学们经过自己的努力把这张名片设计完成了,接下来我们轻松一下,欣赏老师收集到的一些名片。(播放课件:名片欣赏) 大家觉得这些名片设计得好吗?你认为我们在设计名片时应该注意些什么呢? (1)输入的信息要清楚。 (2)对名片的字体、字号和颜色等进行美化时颜色搭配要合理。(一般的公司名称和自己的名字字号应大一些,其它的联系方式可以稍小一些) (3)在名片上加图片或标志或背景图。(而背景图案应尽量符合名片持有者的工作特点和性格特征,也可以体现地理位置的特征。) 3.创新应用 师:老师们都想拥有自己的一张名片,大家能否发挥你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为我们的任课老师设计一张精美而且与众不同的名片。我们要比一比,看谁设计的名片最漂亮,最独特。 提醒设计时注意:(1)名片具备的基本元素应该存在。 (2)可以利用自选图形当中的某个图形作为名片的形状,大小不确定。

信息技术教案Word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信息技术教案Word篇 第1课初识Word(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 窗口。 (2)使学生初步了解Word 窗口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使学生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 的方法。 (2)难点:认识Word 窗口功能区及其重要功能。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Word 作品 教学过程: 一、引入 出示图文并茂Word 作品。漂亮不漂亮?它们是用美国Microsoft(微软)公司Office 办公系统中的Word 做的。想不

想学?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认识Word 。 二、新授 1.启动Word 演示操作步骤:单击任务栏上的“开始”按钮,指向“程序(P)”,单击“Microsoft Word”。出现Word 窗口。 师:通过开始菜单可以启动Word 窗口,双击桌面上Word 的快捷方式的图标,同样也可以启动Word 。 练一练通过双击桌面上的快捷图标启动Word 。 议一议哪种启动方法好? 2.认识Word 窗口 师:Word 窗口和Windows应用程序窗口很相似,你能记住窗口中的哪些名称呢? 练一练

1.说出下面窗口中的各部分名称。 课堂作业 议一议你能用几种方法关闭“Word ”窗口?

第2课走进word(信息技术教案) [教学目的与要求] (1)使学生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 窗口。 (2)使学生初步了解Word 窗口的结构及其主要功能。 (3)使学生初步了解文件的保存方法。 [教学重点与难点] (1)重点:使学生学会进入与退出Word 的方法。 (2)难点:认识Word 窗口功能区及其重要功能。[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准备] Word 作品 教学过程:

2020-2021年高中化学 .3.醛和酮 糖类教案 鲁教版选修6

2019-2020年高中化学 2.3.2醛和酮糖类教案鲁教版选修6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掌握醛和酮的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2、培养化学实验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分析醛和酮的分子结构的特点,判断官能团与主要化学性质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在玻璃上镀银和检验糖尿病的方法,体验化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重点、难点]: 醛和酮的化学性质-----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课堂引入]通过化学2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葡萄糖能与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反应产生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这其实就是葡萄糖分子中醛基上的氧化反应。 2、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板书](1)氧化反应 ①与O2 [引导]醛酮都能发生氧化反应,空气中的氧气就能氧化醛。 [学生活动]写出乙醛催化氧化的化学方程式。 催化剂 [板书]2CH3CHO + O2 2CH3COOH 实用文档

②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等强氧化剂 [实验探究]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2mL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边振荡边滴加乙醛,观察现象,并作好实验记录。 现象:乙醛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 [知识归纳]: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有机物有哪些? 能使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褪色的物质有:烯烃、炔烃、裂化汽油、裂解气、苯的同系物、醇、醛等。 ③与银氨溶液、新制氢氧化铜悬浊液的反应 [实验探究]乙醛与银氨溶液的反应 ●银氨溶液的配制:在一支洁净的试管中,加入1mL3%AgNO3溶液,边振荡边滴加2%氨水,直至最初产生的沉淀恰好消失,便得到银氨溶液。 ●注意事项:银氨溶液现用现配; 试管要洁净; 水浴加热; 加热时不能摇动试管; 实验结束后用稀硝酸洗涤试管。 实用文档

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word画图工具

小学信息技术优质课教案word画图工 具 教学目标:1、认识word绘图工具,基本掌握绘图工具条的简单使用。 2、学会制作简单的图形。 3、培养学生逐渐养成自主探索学习的习惯。 教学重点:了解各种不同的绘图工具,及其正确的用法教学难点:了解和使用图形的分组和重组 教学准备:已做好的图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word是最常用的办公软件。我们知道在word里面能够完成文字的录入、编辑,插入剪贴画或图片来丰富编辑的内容,使用艺术字来增强表现效果。 这节可我们一起来学习另外一个有用的word工具——绘图(板书) 二、新课 向学生展示准备好的三个图形,这些漂亮的图形就是利用word里面的绘图工具制作的。 引导学生们观察,可以发现这些图形有些什么特点(由什么构成的)?线条和色块、图形(板书)。

对了,线条和色块的处理和我们文字的处理办法有许多相同的地方。主要的方法有(对照图形一边讲解一边板书)调整线条的长短、粗细、颜色。 调整色块的大小、颜色、是否遮挡。 调整图形的长、宽、大小,旋转的方向。 1、认识word的绘图工具。(演示) 打开绘图工具和处理图形工具:分别打开菜单栏中的“视图”——“工具栏”——“绘图”。再次进入就可以看见“绘图”前面有√。 Word窗口下面多出了一条工具条——绘图工具条 用鼠标指针去探测就会得到它们的名称: 同学们可以一边动用鼠标探测,一边填写在书上P31页上面的方框里。同桌的相互检查、订正。 学生完成后,教师在演示一遍,重点介绍几个将要用到的工具如:矩形、椭圆、油漆桶、线条颜色、线形、箭头样式。 其中“文本框”的使用以前是用插入的方法打开使用的,现在可以在绘图工具栏快速的打开使用,不必使用菜单栏上的选项,这样非常方便。 2、绘制长方形、标上尺寸。(学生观看教师演示后自己操作完成并且总结图形制作的步骤) 再次认识长方形的构成,对照板书讲解制作长方形图形

最新人教版小学信息技术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1课文件的查找与创建快捷方式 教学目标: 1、学会文件的自动查找。 2、能够创建快捷方式。 3、能够更改快捷方式的图标。教学重点: 1、利用Windows的查找功能搜索文件。 2、学会创建快捷方式。教学难点: 综合利用Windows的查找功能搜索信息的能力。教学时间: 1课时。教学准备: 安装一些漂亮的图标。教学建议: 这是一堂操作系统内容的课时,内容相对来说比较枯燥, 文件查找:文件的查找界面比较简单,只是由两部分组成。但在使用上还是有很多的技巧。在输入需查找的文件名时,可以通过两个例子(一个把文件输全,一个输入文件名的其中几个)让学生明白,有时查找一个文件,如果文件名记的不全照样可以把文件找到。搜索的路径选择学生比较容易遗忘,教师可以设置一两陷井,如:在D盘的文件让学生在C盘找。 创建快捷方式:引入创建快捷方式可以通过比赛来实现。如:让几个学生用不同的方法执行一个命令(例如执行Word,1、可以用从开始按钮进入执行2、查找到Word,双击执行3、一步一步找到Word并执行4、双击桌面的Word 快捷图标……)由学生来评说喜欢哪一种方法并说一说原因。这样即可以引入快捷方式的创建又可以让学生明白快捷方式的作用。 快捷方式的创建有很多方法:教材讲述的先用查找软件找到需要创建的文件再用

快捷菜单来创建快捷方式。这种方法简单实用,教师也可以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及学生水平选择其它的创建方法。 更改“快捷方式”图标:这个内容比较有趣,学生的学习兴趣较浓。更改的图标也可让学生试着找到那些漂亮的图标。 第2课从这里启航 教学目标: 1.认识Word的基本界面、启动方法及其作用。 2.熟悉Word 的编辑环境,能在Word中录入文字及文字的格式化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重点: 启动Word的方法和在Word中排版文字课前准备: 1.排版好的Word文章供学生欣赏(文章可在光盘中找到) 2.如果学生机没有光驱,将“万里长城”拷到网络中或学生电脑中。教材分析:1.介绍Office:Office2000(Word2000 Excel2000 Powerpoint2000 outlook2000 Access2000)是微软公司的办公系列软件。我们平时所用的Windows也是微软的产品。 2.Word是功能十分强大的文字处理软件,包括文章的编辑、排版和打印。可以非常方便地实现图文混排。可以通过欣赏Word的作品来激发学生兴趣。3.Word 的启动。 4.Word 的基本界面:Word的基本界面和写字板很相似,因此在这里,完全可以简单带过。Word中的文字录入、编辑,凡和写字板一致,教材上都写得非常简单。

word信息技术教案

信息技术课教案 教师___ _ _ 年级___八年级___ 第一单元:多媒体处理素材 单元教材分析: 多媒体是近年来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在本单元将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本单元课程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功能使用的方法,同时通过操作。因而在备课中注意每节课保证保留复习及复习的时间,在重复的过程中达到记忆的目的。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逐步掌握知识要点,达到实践的目的的同时深化和提高使用软件功能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1、简单认识图片、音频和视频的文件格式及特征。 2、学会使用图片处理软件对图片适当的处理和修饰。 3、学会录制声音并对音频素材进行简单处理。 4、了解影片的制作的步骤,能够对已有视频素材进行加工并制作完成的影片,初 步了解和体会非线性编辑的特征。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意目标: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在日常生活及沟通交流上。并能初步形成信息社会所要求的基本价值观、态度观。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课时节。 序号课题(内容) 1 图片素材的加工 2 录制和编辑声音 3 影片的准备和编辑 4 影片的后期制作 5 单元小节 第二单元:网站的设计与制作 单元教材分析: 多媒体是近年来技术应用的新领域,在本单元将图像、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素材进行加工处理。。本单元课程需要学生记忆大量的功能使用的方法,同时通过操作。因而在备课中注意每节课保证保留复习及复习的时间,在重复的过程中达到记忆的目的。通过布置任务,让学生自己主动探究,逐步掌握知识要点,达到实践的目的的同时深化和提高使用软件功能的能力。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方法。 情意目标:让学生把所学的知识用在日常生活及沟通交流上。并能初步形成信息社会所要求的基本价值观、态度观。 课时安排:本单元共安排课时节。 序号课题(内容) 6 7 8 9 10 单元小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