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一、活动背景

节日是一种文化现象,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影响下,中国的传统节日是中华灿烂文化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更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在今天大力提倡宣传洋节日的同时,我们却忽视了自己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寂寞了一年又一年,重阳节冷落了一次一次,清明节若不是与一部分人的哀思联系在一起,恐怕我们早已忘记了它的存有,更不要说它的深刻内涵了。

大树不能断根而叶茂,民族也不能忘本而繁荣,传统文化是我们民族的根,是我们赖以生存有的土壤、营养,在洋节铺天盖地的中国社会里,我们的传统节日再也不能默默无闻、倍受冷落了。我们既要提醒成年人记起我们的传统节日,更要让我们的孩子从小就浸润在祖国的传统节日里,感受祖国传统节日的那份情怀,那份厚重的文化,让我们的孩子们通过探寻研究,逐步熟悉我国的传统节日,理解我国的传统节日,继而热爱我国的传统节日。

(一)活动主题: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二)活动目标:

1、通过对传统文化的了解,亲近传统文化,吸收传统文化的精华,夯实学生的文化底蕴,

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

2、通过对传统节日的了解,积极展开各种综合活动,鼓励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其中,感受

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提升学生自主实行综合活动的水平。

3、通过课内外的实践活动,发掘一些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激发学生对中国传统

文化内涵的热爱和认同感,陶冶情操,增强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

(三)活动人员:三年级(2)班学生

(四)活动时间:2012年5月10日——6月10日

(五)活动分组:

收集文字资料:汪柯扬、葛怡宣等

摄影:陈欣宇、张泽予等

信息技术处理:赵小婧、吴亦凡等

整理编辑:王安、蔡欣恺等

指导老师:辛华

(六)活动准备:

活动前:

1、教师准备一些不同民族、不同国家的节日的知识(来源包括图书、网上)。

2、学生通过上网、调查、请教等各种方式了解关于中华传统节日的名称及来历。

(七)活动注意事项:

1、活动在老师带领下有序实行,注意安全;

2、调查采访时态度诚恳,注意文明礼貌,并做相对应的记录。

三、活动实施

阶段一:分组确定研究项目(准备阶段)

(一)观看“中国传统节日”音像片断,引出课题“走进中国传统节日”。

(二)提出能够研究的相关问题:

1、关于“中国传统节日”你了解多少?

2、对于“冲过传统节日”你还有什么感兴趣的问题?(节日的来历、饮食文化、文学艺术、民间美术等等)

3、把提出的问题实行归纳整理,为下一步作准备。

(三)学生分组确定研究问题

1、根据问题的类别,学生自由选择,成立研究小组(互相协调)。

2、分组讨论要采用何种研究方法(上网查资料、调查、访问等)。

3、教师实行适当的引导、协助。

4、确定研究专题:

(1)回溯历史渊源——传统节日的来历

(2)流落民间的饮食文化——(春节)包饺子、(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等(3)传统节日的风俗习惯——赛龙舟、赏月、贴春联、放鞭炮等

(4)关于传统节日的新畅想——新的做法:如清明不再烧纸而改为网上祭奠

(四)分组制定研究计划

1、提供一份研究计划,供学生学习参考。

2、各组制订详细的调查计划和方法,设计调查表格和访问记录表。组员分工,商讨在调查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教师即时指导。

阶段二:各小组展开研究计划(实施阶段)

(一)每个小组分头行动,通过不同的方法,不同的途径最终获得所研究问题的结果。(小组成员分工协作)

第一组:传统节日的来历调查小组。

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计划展开活动,有的上网查阅资料,了解传统节日的由来与传说;有的走向图书馆,搜集关于传统节日的资料,最后实行加工整理,编写小报,供大家欣赏。

第二组:饮食习俗调查小组。

该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到食品批发市场、各大超市,了解传统节日期间人们的购物情况。其中,最让他们注重的是饺子、粽子、汤圆一类的食品,他们拍摄饺子、汤圆、粽子

的品种,品尝它们的味道,干得特别带劲。从实物到图片、文字,最后到自己亲自动手包饺子、撮汤圆,包粽子,从中感受到活动的无限乐趣。

第三组:传统节日风俗习惯调查小组。

该组成员走街串巷,来到各大商场、社区实行现场调查、采访,了解传统节日中最受人们喜欢的风俗习惯有哪些?在调查中,同学们还学会了剪窗花、制作灯笼,培养了动手水平。

第四组:传统节日新想法调查小组。

该组成员在组长的带领下,到社区和街道走访人们对一些传统节日习俗的新看法,以及旧风俗造成的一些弊端,形成了自己的资料。你过年时放鞭炮吗?你放鞭炮时遇到过安全事故吗?对于现在我们这里不许燃放鞭炮您赞成吗?为什么?清明节你还烧纸吗?对环境有哪些不良的影响?50年后的传统节日会同今天又什么不同?哪些应该延续?哪些应该改进?

(二)各小组整理归纳研究成果。

阶段三:信息交流会,展示动手实践、创作的成果。(展示阶段)

1、交流研究成果。

各小组可由1-2名学生向其他学生介绍本组获得的成果及过程中的一些方法,同时出示相关资料,并介绍资料的来源。其他同学可提出相关问题询问。

2、归纳总结各组的研究成果,并展示。

(1)研究“回溯历史渊源”小组搜集了传统节日的来历以及相关的典故等,并以资料的形式实行展示。制作手抄报。

(2)研究“流落民间的饮食文化”小组,主要研究“饺子”、“粽子”、“元宵”的来历、程序及象征意义;传统菜肴的象征意义及取菜名的学问等,并模拟操作实践。

(3)研究“传统节日风俗习惯”小组,主要研究的是传统春联的制法、写法、张贴的讲究并现场还给大家展示精彩的对联。

(4)研究“传统节日新畅想”小组,主要研究的是你对放鞭炮有什么看法?你对清明节烧纸现象有什么新的想法?小组成员还实行了现场辩论赛。

3、总结延伸:

(1)活动后,将相关“中国传统节日”的资料归类汇编成册,实行班级、年级、全校的展示、交流。

(2)利用传统节日的假期,继续实行民间采风。

四、活动评价与反思

这次综合实践活动密切联系学生实际,突破了教材和学校的局限,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了解到了很多关于传统节日的知识,形成了一定的访问、查找、搜集、整理信息的水平,并且能将自己的活动成果以新颖的方式向更多的人展示,社交水平及综合实践活动水平得到了一定的发展。

1、培养了自主学习水平。此次活动充分尊重了学生的爱好及兴趣,为学生自主性学习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从主题的选定到小组成员,从制定计划到调查研究,教师仅仅对各组成员实行必要的指导,没有包办代替的现象。

2、为合作学习提供了广阔空间。合作学习作为重要的学习方式之一,调动了学生学习

的积极性。课题的研究以小组合作的形式实行,组内成员分工明确、各负其责,同时又是协同互助,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3、学生的动手水平大大提升。活动中,学生不是讲台下被动的看客,而是活动的主人。他们能够根据需要自主寻找资料,根据活动内容制作主题板报;能够通过询问父母了解饺子的做法,自己动手包饺子;也能够向手工艺人拜师学艺,制作灯笼或剪制窗花。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