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体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体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体制

浅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体制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 金融

业变得越来越复杂, 越来越难以预料和驾驭, 同

时, 大投机家的人为投机行为也大大提高了它的不

确定性。然而, 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体制方面

与国外大银行相比十分低下, 存在着很大的缺陷。

因此, 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改革所面临的问

题, 结合我国实际, 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管理体

制, 有效地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 加大我国商业银

行管理体制的改革步伐, 在我国现阶段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

一、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体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 经营管理体系落后, 经营管理水平低下

一是经营理念落后。国外银行一直坚持“以

人为本”、“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 他们一

方面不断研究客户的现实需求, 另一方面认真分析

客户的潜在需求, 不断开发新的金融产品和服务,

为客户创造需求。国内银行业近几年虽然进行了改

革, 但长期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不适应甚至严重

背离现代银行规范及要求的经营理念根深蒂固, 拘

泥于“为客户提供什么”, 而不是“客户最需要什

么”。提供的产品和服务仅从银行的角度来考虑, 未能真正从客户需求出发。二是经营体制陈旧。近年来, 国外银行纷纷进行“银行再造”, 将按职能

分工的业务流程改为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操

作流程, 使得客户获得便捷的银行服务。据统计, 美国有关银行再造之后, 平均资产收益率上升015%, 平均资本收益率上升6%, 平均成本收益

比率下降了8 - 13%。而我国银行目前仍按部门职能划分经营活动, 将完整的业务流程分割得支离破碎。这样不仅降低了工作效率, 增加了成本, 而且无法满足客户需求。三是经营手段滞后。国外银行经营手段先进, 自动化程度高, 营业网点银行工作人员少, 具体业务由客户自己在相关设备上操作。花旗银行为了满足全球性客户的需要, 设立了全球联动的区域化单据处理中心, 24小时不间断连续

作业。目前, 国内银行在电子化方面投入不够, 计算机业务软件的开发层次多, 系统兼容性差。拓展市场的手段主要是延长服务时间、增加服务网点、改善服务态度等较为简单的形式, 不仅增加了银行的经营成本, 而且不能有效吸引客户。

(二) 机构重复设置、冗员过多、人力资源差

强人意

一是从业人员素质结构不合理。我国商业银行

拥有高级、中级职称的占比分别为1129%、1815% , 而初级职称的占50144% , 且拥有高级职称者普遍集中在40岁以上的职员当中, 高级职称

人员的年龄比例与实际要求严重失衡, 人才老化问题严重。我国商业银行在外语、计算机、国际金融·44·

和法律方面人才相当缺乏, 尤其是融经济和金融、会计和电脑、审计和法律于一体的复合型人才更是短缺, 难以适应现代商业经营管理的要求。二是人事和激励机制不健全。我国商业银行人事体制是从旧的机关模式演变而来的, 在人事管理上, 仍以职务升迁作为个人发展的唯一途径, 没有建立直接与收益挂钩、针对专业技术人员的等级评定、升迁标准, 且岗位设置、职责、报酬不明晰, 奖罚不分明, 人力资源使用不当等现象较为普遍, 学非所用、用非所学现象存在, 束缚了人才创造性的发挥。在未来竞争中如不能很好地完善人事和激励机制, 极有可能造成优秀人才外流。三是员工教育培训滞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人员素质参差不齐, 整体质量低, 结构不合理的状况, 很重要的一个原因是员工教育培训工作滞后。多数商业银行缺乏完整的培训体系, 长期以来对人才重使用、轻培养, 人

力资源智力投资严重不足, 难以适应金融市场竞争和发展的需要。

(三) 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不健全, 金融风险预

警沦为形式

一是早期预测风险机制不健全。早期预警风险

机制处于金融风险防范的首位, 银行信贷资产风险是诸风险中的最突出的问题。然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缺乏可行性评估的早期预测, 对市场状况影响因素和变动趋势预测不力, 把握不准, 导致项目风险选择失误。二是中期监测风险机制软弱。中期监测风险机制是商业银行安全有效运行的重要保证。由于我国商业银行在经营过程中没有建立银行经营管理运行和收益的中期监测机制, 没有建立和完善科学的经营中期监测指标体系。因此造成在金融业务运行中不能及时收集信贷、利率、汇率、经营决策各层次各方面的信息, 不能对有问题银行所发生的变化进行及时监测的局面。三是后期监测风险机制难行。后期监测风险机制是对银行经营风险已经形成后的监测, 为控制和减少风险程度提供依据。它是金融风险预警监督机制不可分割的一部分。我国商业银行在此方面也非常落后。另外, 我国由于人才、技术等条件制约, 使得商业银行风险预警信号

滞后, 无法发挥预警的作用, 导致风险预警沦为形式; 对于预警的风险缺乏深入地分析, 给正确决策带来困难; 风险预警处理意见不具备操作性; 风险预警缺乏连续性, 导致应对客户风险进行动态监测的风险预警缺乏连续性, 风险预警处理结果反馈不及时等等。

(四) 社会信用体系不完善, 银行信用缺失

社会信用体系一般包括国家信用、银行信用、

企业信用、个人信用四个方面, 四者之间具有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在社会信用体系中, 银行信用是支柱和主体信用, 银行信用成了连接国家信用和企业信用、个人信用的桥梁, 在整个社会信用体系的建设中, 具有先导和推动的作用。我国商业银行信用缺失主要表现在: 银行服务的承诺与实际工作存在较大差距; 规范和稳健经营意识比较淡薄; 银行规章制度或政策法规不能严格执行; 信贷资金违规进入股市等等。

二、建立健全我国商业银行管理体制的对策(一) 树立正确的现代银行经营理念

现代商业银行经营理论认为, 任何较为先进的

管理诀窍和技术优势都是有一定的寿命的, 而具有高层次的意识、理念和行为方式才可以保持持久的

竞争力。在经营实践中, 应引导商业银行员工深入细致地进行市场研究, 做好市场营销工作, 牢固树立“用户第一、顾客至上”、“质量就是生命”的

观念, 追求客户“100%满意”, 使客户在使用银

行的产品或享受银行的服务时, 感到幵超过本身期望值。按照现代商业银行的运行规律, 坚持商业银行的经营原则, 研究、发现、分析和评价市场机会, 挖掘潜在优质客户, 实现经营利润最大化。(二) 以高科技为依托加快现代化管理手段的

应用

在管理手段上, 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技术, 建立

内部管理信息平台, 促进内部计算机管理, 实现办公自动化和管理电子化的目标。我国商业银行应实行提高服务、产品创新, 争夺优质客户, 将原来的产品整合, 开办电子银行, 网上银行, 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这样可以把大量的冗长的工作任务交给计算机去完成, 减少员工用于收集信息的时间, 增加员工为客户服务的时间, 同时还可以全面提高员工的素质。“木桶原理”启示我们: 要把高级管理

人员的培养与柜台操作人员的素质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 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

(三) 加快机构改革和调整力度, 合理配置资

商业银行应按照资源优势配置的原理, 结合我

国金融资源的实际情况和发展前景, 加大机构调整和裁减冗员的力度, 继续撤并重复的分支机构, 加·45·

快收缩业务达不到保本点的营业网点, 精简机构和人员, 解决人浮于事、负担过重的问题, 提高集约化经营水平和运行效率在调整机构布局时, 有必要尽量减少机构管理层次, 适当拉大管理跨度, 尽快实现扁平化管理。促使银行机构以全新的、规范的、适用的、有效的管理方式运作, 确立以机构的业务类型、业务特点和业务量为决定因素的管理模式, 有效地降低成本, 提高经营管理效率, 从而增强我国商业银行面对市场、面对外资银行的整体应变能力。

(四) 建立“金本位”的人才激励机制, 实施

人才战略

面对外资银行在人才方面的竞争态势, 如果我

国商业银行不重视金融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利用, 不制定行之有效的措施, 吸引和留住人才, 将难以在激烈竞争中站稳脚跟。首先, 应改革现行用人制度。建立、健全公平、公正、公开的人才竞争、激励机制, 通过公开竞聘、双向选择等形式选拔人

才, 确实做到任人唯贤。淘汰、分流一批确实不适合现代银行业务发展的人员, 不拘一格地提拔、启用和吸引国内外熟悉经济、国际金融、国际惯例、相关法律、银行管理及外语、计算机等现代化优秀金融人才, 形成一支金融复合人才队伍。其次, 实行工资总额与效益挂钩。改变“重短期激励而轻

长期激励”的做法, 推行行员等级制, 幵相应建

立起股票期权和职工持股计划, 即所谓“金本位”制, 打破现行的以行政职务晋升为主渠道的“官

本位”激励机制, 全面激励和挖掘人力资源潜在

能力和最大积极性。第三, 制定吸引国内外人才到我国商业银行工作的政策, 加大对我国商业银行智力服务和人才支持的力度。

(五) 加强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提高核心竟争

健全商业银行的组织机构, 完善监事会和股东

大会、董事会监督下的行长负责制, 加强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制度, 切实加强对各项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监督。从建立良好的商业银行经营机制入手, 借鉴国内外商业银行机构调整的成功经验, 按照“以客户为中心, 以市场为导向”原则, 实行“银

行再造”, 从业务流程着手, 运用价值链分析方法, 通过对内部组织辨别、分解、评估流程, 进而

进行删除、整合, 对银行运作过程进行科学梳理, 把各部门的生产要素按最自然的方式重新组合, 合幵缩小非业务性机构, 实现真正科学的集约化运营机制。我国商业银行加强内控建设, 主要应在内部控制的组织机构、同业自律监控机制、内部控制新办法上着手, 如: 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审贷分离制度、三道监控防线和电子预警预报系统等, 加强资产负债比例管理、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化解机制, 抵御外来势力对商业银行业务的侵袭和冲击, 提高其核心竞争力。

(六) 规范市场行为, 建设诚信环境, 防范化

解金融风险

信用是市场经济的基础, 法制是信用的保障。

目前, 美国基本信用管理的相关法律共有16 项,

已形成了一个完整的规范社会信用体系的法律体系, 构成了美国国家信用管理体系正常运转的法律环境, 使政府、企业、银行、各类中介服务机构都能依照法律进行定位和活动。借鉴国外的成熟经验, 从一开始就必须使我国社会信用体系在法律法规的框架范围内合理运作、规范操作、健康发展。相关的法规可以打造银行信用、推动社会信用建设的对策, 银行信用的健全与维护涉及到每个金融机构及金融战线的每个干部职工。因此治理我国商业

银行信用, 重点是要治理好银行业自身, 从源头上堵住不良信用产生的可能, 从而促进整个社会信用的不断完善。

浅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其量化管理

浅析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及其量化管理 摘要:本身并不新鲜的操作风险这一话题随着新巴塞尔资本协议的诞生又重新成为了金融界关注的焦点。到底该如何对这一与银行经营形影不离的风险进行管理呢?全世界的银行家们通过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及其各种具体表现的深刻理解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好的操作风险管理能够降低经营成本并提高银行价值。本文从对操作风险的定义和特点出发,讨论了国外操作风险管理的先进经验和协议中给出的操作风险量化管理办法,指出了操作风险的量化在整个操作风险管理过程中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操作风险;量化管理;风险度量;巴塞尔新资本协议 0 引言 操作风险这一话题并不新鲜,伴随着银行的诞生,风险管理和操作风险管理就一直存在。随着世界经济和银行业的发展,人们对待操作风险的态度已由最初的忽视逐渐转变为目前的较为重视。通常不是主动产生的操作风险在较早的时候由于人们的认识不足,仅仅被称作除市场风险和信贷风险之外的其他风险;而现在,多种可供分析的操作风险管理方法正在逐渐的形成,商业银行多年来一直试图对它进行一定程度的控制,定性并尝试测量这一风险。目前银行家们已经达成了共识:好的操作风险管理能通过减少风险、改善服务质量和降低经营成本,从而形成一种竞争优势并在股东价值中得到相应体现。 1 操作风险的定义、分类及其特点 关于操作风险的定义全世界的银行家们还仍然没有达成共识,但对操作风险的性质正在形成一致的看法:操作风险是一种引起损失的风险,是由不当的或者说失败的操作程序,工作人员或工作系统以及外部事件所造成的风险。目前被广泛采用的定义有两个: 一是全球衍生产品研究小组的定义,他们认为“操作风险是由于控制和系统的不完善、人为的错误或管理不当所导致的损失的风险。”这一定义从人员、系统和操作流程三个方面对操作风险进行了界定。 二是《新巴塞尔资本协议》(20XX)给出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不正确的内部操作流程、人员、系统或外部事件所导致的直接或间接损失的风险。”这一定义侧重于从操作风险的成因包括法律方面的风险,但将策略风险和声誉风险排除在外。. 除了以上两个定义之外,世界著名的瑞士信贷集团也给出了他们有关操作风险的定义:“操作风险是指由于以不当或不足的方式操作业务而对业务带来负面影响的风险,操作风险也可能是由外部因素造成的。 瑞士信贷集团认为操作风险可具体表现为经营混乱、失控、出差错、不当行为或外部事件,但都不外乎组织、政策/过程、技术、人员和外部5大类。①其中组织风险源于管理层的更替、项目组织管理,文化和沟通、责任以及持续经营计划;政策和过程风险源于操作过程中较为薄弱的环节,例如支付、结算、操作违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案例分析全集

目录 总论 1、日本三家大银行合并 ——又一艘“金融超级航空母舰”诞生了 2、欧洲银行业的重组浪潮 3、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发展与改革 4、新英格兰银行倒闭纪事 银行资本金管理 5、日本幸福银行破产案 6、增加资本金,化解银行风险 7、东南银行的资本计划 银行负债业务的经营管理 8、被取消的存款品种 9、教育储蓄怎成了“花架子” 信贷业务经营与管理 10、铁本事件 11、企业财务分析 12、抵押物变卖资不抵债 13、贷款风险分类 商业银行其他业务管理 14、农行G分行和光大银行大力开展中间业务,增加低成本资金来源 15、花旗带来的挑战 16、南京爱立信投奔外资银行 17、巴林银行的倒闭 电子银行业务与经营 18、网络银行的崛起 19、第一美国银行的贴身信用卡服务 商业银行服务营销管理 20、“贵族”:摩根银行的客户定位

21、个人理财业务营销实例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与内部控制 22、海南发展银行破产案 23、11亿美元买来的教训 24、特大金融案内鬼当托骗走银行巨款 25、予其惩而毖后患 商业银行信用管理 26、信用遭受质疑实达被银行提前“索债” 27、科龙陷入信用危机 商业银行财务管理 28、中国工商银行签约用友金融,共创盈利新未来 29、银行小额账户收费问题 商业银行人力资源管理 30、建行薪酬改革,突破平均分配 31、技术+智力型人才受青睐

日本三家大银行合并 ——又一艘“金融超级航空母舰”诞生了 1999年8月20日下午,日本兴业银行、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在东京正式宣布,三家银行已就全面合作达成共识。这表明,一个总资产规模超过150万亿日元的世界最大的金融集团将在日本诞生。 根据三家银行达成的共识,三方的合作将分成两个步骤:第一步是按相同比例共同出资,在2000年秋天设立共同的控股金融公司,三家银行则分别成为该控股公司的完全子公司;第二步是在2002年春天,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完全合并,三家银行的人员、机构和经营业务将按“个人交易业务”、“法人交易业务”和投资银行三大块进行彻底重组。未来的金融控股公司的董事长将由目前的日本兴业银行行长西村正雄和富士银行行长山本惠朗共同担任,公司总经理则由现任第一劝业银行行长衫田力之担任。 截至1999年3月末,日本兴业银行总资产约为42.09万亿日元,从业人员4752人;第一劝业银行总资产约为54.89万亿日元,从业人员16090人;富士银行总资产约为57.933万亿日元,从业人员13976人。三家银行的合作消息被透露出来后,20日上午,东京股票市场上原先一直不被看好的金融股成为人们竞相购买的热点。东京股市受此消息影响,日经平均股价从一开盘就开始劲升,以18098.11点报收,较19日上涨了218.27点。迄今为止,由大型银行共同出资设立超级大型金融控股公司在日本金融界尚属首次。三行合计的总资产将达159万亿日元,是目前日本国内最大的东京三菱银行(约78万亿日元)的两倍多,并超过先前合并诞生的德意志银行等特大型金融集团,成为世界上规模最大的金融资本集团。同时,20日的发布会上,三家银行还宣布为谋求在证券批发业务方面的优势,除了将目前三家银行下属的各证券公司进行合并外,还将与日本最大的证券公司野村证券谋求合作。 导致三方走向合并之路的最根本的原因是三者都认识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单凭各自力量难以获得竞争中的主动。美国穆迪公司给三者的评级都是“BAA”,与目前处于A级的东京三菱银行、三和银行和住友银行及相当一部分优秀地方银行相比,存在着天壤之别。去年,日本长期信用银行和日本债权信用银行相继破产之后,日本兴业银行作为日本目前仅存的一家长期信用银行,其走向一直受到多方关注。过去,长期信用银行的主要业务是负责向企业提供设备投资等长期信用,但随着企业融资手段和选择的增加,长期信用银行的经营环境每况愈下。日本兴业银行在1998年度虽然处理了高达9244亿日元的不良债权,但由于日本整体的土地价格下跌和企业破产并未停止,新的不良债权增加的可能性依然很大。尤其是1999年10月份,日本彻底解除了不许普通银行发行公司债券的禁令,因而必将使日本兴业银行的生存环境更为恶劣。第一劝业银行和富士银行虽然也都在千方百计地努力增强自身素质,但在收益性方面不仅与欧美金融机构不可同日而语,就是在竞争日益激烈的日本金融市场上也难以凭自身实力独立谋求优势地位。三者希望通过合并实现优势互补,在确保巨额资金量的同时,共同开发和提供更为广泛的金融商品服务,从而在系统投资和新金融商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负债管理练习答案

第二篇负债管理练习——答案 一、单选题 1.商业银行的主要负债和经常性的资金来源是( C ) A、活期存款 B、定期存款 C、存款 D、储蓄存款 2.商业银行抗衡非银行金融机构推出的货币市场基金的结果是出现了( A )。 A、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B、协定账户 C、信用证 D、股金汇票账户 3.在银行存储时间长、支付频率小、银行最稳定的外界资金来源的存款是( B ) A、储蓄存款 B、定期存款 C、支票 D、活期存款 4.银行为维持日常性资金周转、解决短期资金余缺、调剂法定准备头寸而相互融通资金的重要 方式是( A ) A、同业拆借 B、再贴现 C、再贷款 D、回购协议 5.中央银行以外的投资人在二级市场上贴进票据的行为是( B ) A、再贴现 B、回购协议 C、转贴现 D、再贷款 6.商业银行的被动负债是指( C ) A.同业拆借 B.向中央银行借款 C.存款类负债 D.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7.关于同业拆借,叙述正确的是( C ) A.拆借双方仅限于商业银行 B.拆入资金只能用于发放流动资金贷款 C.隔夜拆借一般不需要抵押 D.拆借利率由中央银行预先规定 8.以支付命令书取代支票,并可以自由转让流通的活期存款账户是(D ) A.ATS B.MMDA C.CDs D.NOWS 9.核心存款是指商业银行的( B ) A.易变性存款 B.稳定性存款 C.季节性存款 D.脆弱性存款 10.目标利润定价法的核心在于( B ) A、严格测算各种存款的营业成本 B、计算存款的历史加权成本 C、确定存款的边际成本 D、确定存款的风险成本 二、多选题 1.具体的负债成本率测度分析主要包括的计算指标有(BCD) A.利息率 B.历史加权平均成本率 C.加权平均预期成本率 D.资金边际成本率 2.一般情况下,商业银行的加权平均成本主要取决于(ABDE) A、负债利息率 B、其他成本率 C、连锁反应成本 D、负债结构 E、可用资金比率 3.西方商业银行非交易账户主要包括(BCE) A.活期存款 B.定期存款 C.储蓄存款 D.货币市场存款 E.大额可转让定期存单 4.主要的新型活期存款品种有(ABD) A、NOW账户 B、货币市场存款账户 C、小储蓄者存款单 D、协定账户 5.协定账户涉及的账户有(ABC) A活期存款账户 B可转让支付凭证账户 C货币市场互助基金账户 D联立定期储蓄6.存款工具的创新必须坚持以下原则(ABCD)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分析 ——以招商银行为例

学号:1313115 结课论文 (2013 级) 题目: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分析 ——以招商银行为例 课程名称:现代商业银行实务 院系:金融与贸易学院 班级:金融131班 姓名:牟雨 学号:1313115 完成日期:2015年11月21日

摘要 商业银行是以营利为目的的金融服务企业,其业务范围以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为主,还包括信托、租赁、保管、汇兑、咨询、代客理财等多项业务。商业银行以其机构众多、业务量大、辐射面广、资金雄厚而成为当今世界金融体系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银行业是经营风险的行业,它的风险不同于一般行业,它的80%—90%的资产来自客户手中而非自有资产,一旦贷款过程中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会导致风险发生。 近年来,我国各商业银行在内控机制和风险管理体系的建设上进展迅速,尤其是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的识别和评估技术的参考和引用,但与国际先进金融机构相比,依然存有很大差距。对于我国商业银行而言,为了有利于其健康发展,增强其内外竞争力,尽快健全完善风险管理体系已经成为当前最重要和迫切的任务之一。本文从招商银行对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管理的实际情况入手,分析其风险管理中的不足,从再造风险管理组织体系,提高全面风险管理技术,完善内控控制体系,推进流程再造几方面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 关键词: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全面风险管理

Abstract Commercial banks are profit seeting financial services companies,whose scope of business is to absorb deposits and loans based, including trust, leasing, storage, exchange, consulting financial management and many other services. Commercial bank with its many instiutions,the wide business volume and abundant capital,becomes the most are the important part in the world financial system.Banking is a business risk https://www.360docs.net/doc/2417553183.html,mercial banks,as a special operating money businesss,its risk is different from most people,it's 80% - 90% of assets from the customer's hands,rather than its own asscts, if any one pary of the lending process will lead to the risk or problems occurred . In recent years, Chinese commercial banks have made rapid progress in construction of the internal control mechanism and also risk management especially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credit risk,market risk and operational risk.However in comparison with the international advanced financial institutions,there is still a big gap.For China's commercial banks,in order to facilitate its healthy development,and enhance its internal and external competitiveness, improving risk management system has become the most important and urgent tasks.This article researched on reality of credit risk,market risk and operational risk management in China Merchant Bank,analyzed the shortcoming of risk management and then presented how to operate the risk management system and inprove the technology of comprehensive risk management and internal control. Key Words:Credit risk;market risk;operational risk;comprehensive risk;management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试题及答案

中国海洋大学命题专用纸(夜大学/函授)

B卷试题答案 一、A C C B B B D B D C 二、1.核心资本又叫一级资本和产权资本,是指权益资本和公开储备,它是银行资本的构成部分,是金融机构可以永久使用和支配的自有资金,包括普通股、不可收回的优先股、资本盈余、留存盈余、可转换的资本债券、各种补偿准备金。 2.也称问题贷款,即传统贷款分类中的逾期贷款、呆滞贷款、呆账贷款和新五级分类中的次级、可疑、损失类贷款。 3.超额存款准备金是金融机构存放在中央银行、超出法定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头寸调拨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4.利率敏感资金(Rate-sensitive Fund):也称浮动利率或可变利率资金,指在一定期间内展期或根据协议按市场利率定期重新定价的资产或负债。 三、简答题 1.商业银行的职能是由它的性质所决定的,主要有四个基本职能。 (1)信用中介职能。是商业银行最基本、最能反映其经营活动特征的职能。这一职能的实质,是通过银行的负债业务,把社会上的各种闲散货币集中到银行里来,再通过资产业务,把它投向经济各部门;商业银行是作为货币资本的贷出者与惜入者的中介人或代表,来实现资本的融通、并从吸收资金的成本与发放贷款利息收入、投资收益的差额中,获取利益收入,形成银行利润。(2)支付中介职能。通过存款在帐户上的转移,代理客户支付,在存款的基础上,为客户兑付现款等,成为工商企业、团体和个人的货币保管者、出纳者和支付代理人。以商业银行为中心,形成经济过程中无始无终的支付链条和债权债务关系。(3)信用创造功能。商业银行是能够吸收各种存款的银行,和用其所吸收的各种存款发放贷款,在支票流通和转帐结算的基础上,贷款又转化为存款,在这种存款不提取现金或不完全提现的基础上,就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资金来源,最后在整个银行体系,形成数倍于原始存款的派生存款。(4)金融服务职能。现代化的社会生活,从多方面给商业银行提出了金融服务的要求。在强烈的业务竞争权力下,各商业银行也不断开拓服务领域,通过金融服务业务的发展,进一步促进资产负债业务的扩大,并把资产负债业务与金融服务结合起来,开拓新的业务领域。在现代经济生活中,金融服务己成为商业银行的重要职能。 2.(1)安全性(2)流动性(3)盈利性。这些目标有是有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基本要求决定的,但目标的实现又实现存在一定的矛盾,应是在保证安全性的基础上,争取利润最大化,而解决安全性与盈利性矛盾的最好选择是提高经营的流动性。 3.证券投资避税组合的考虑原则是:在存在证券投资利息收入税赋差距,从而使两种债券出现税前收益和税后收益不一致时,银行应在投资组合中尽量利用税前收益高的应税证券,使其利息收入抵补融资成本,并使剩余资金全部投资于税后收益率最高的减免税证券上,从而提高证券投资盈利水平。 四、论述题 1、第一支柱——最低资本规定 新协议在第一支柱中考虑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并为计量风险提供了几种备选方案。关于信用风险的计量。新协议提出了两种基本方法。第一种是标准法,第二种是内部评级法。内部评级法又分为初级法和高级法。对于风险管理水平较低一些的银行,新协议建议其采用标准法来计量风险,计算银行资本充足率。 2、第二支柱——监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委员会认为,监管当局的监督检查是最低资本规定和市场纪律的重要补充。具体包括:(1)监管当局监督检查的四大原则。原则一:银行应具备与其风险状况相适应的评估总量资本的一整套程序,以及维持资本水平的战略。原则二:监管当局应检查和评价银行内部资本充足率的评估情况及其战略,以及银行监测和确保满足监管资本比率的能力。若对最终结果不满足,监管当局应采取适当的监管措施。原则三:监管当局应希望银行的资本高于最低监管资本比率,并应有能力要求银行持有高于最低标准的资本。原则四:监管当局应争取及早干预从而避免银行的资本低于抵御风险所需的最低水平,如果资本得不到保护或恢复,则需迅速采取补救措施。(2)监管当局检查各项最低标准的遵守情况。银行要披露计算信用及操作风险最低资本的内部方法的特点。作为监管当局检查内容之一,监管当局必须确保上述条件自始至终得以满足。(3)监管当局监督检查的其它内容包括监督检查的透明度以及对换银行帐薄利率风险的处理。 3、第三支柱——市场纪律 委员会强调,市场纪律具有强化资本监管,帮助监管当局提高金融体系安全、稳健的潜在作用。新协议在适用范围、资本构成、风险暴露的评估和管理程序以及资本充足率四个领域制定了更为具体的定量及定性的信息披露内容。监管当局应评价银行的披露体系并采取适当的措施。新协议还将披露划分为核心披露与补充披露。

2016—2017年最新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分析报告 1.1商业银行流动性现状 2007年美国次贷危机的出现到2008年的世界经济危机的爆发,对现代商业银行的冲击和影响无疑是巨大的。美国次贷危机已经从简单的信贷危机演变为波及面更广、涉及主体更多的“次级债风爆”。这次危机对那些国际上实力雄厚和管理先进的大型金融机构也带来了很大的冲击,如花旗银行等这样的金融巨擘也同样未能幸免。截至目前美国已经有超过39家银行倒闭,并且银行倒闭潮已蔓延到欧洲。而流动性作为影响商业银行经营的主要风险之一,次贷危机使得本身宽松的资金环境突然收紧,商业银行的流动性风险迅速显现。流动性风险又成了商业银行,其他金融机构和中央银行面前的重大难题。 据统计,美国存款机构的非借入储备总量由2007年的271.17亿美元迅速下降到2008年4月的-919.4亿美元1。美联储通过再贴现和定期拍卖短期内为市场紧急注入了1354亿美金的资金,才使得恐慌的市场情绪得以暂时稳定。作为世界经济重要组成部分

的中国,人民银行坚定的推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大幅度的提高存款准备金。这项猛烈的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使得各商业银行过剩的流动性骤然消失,流动性风险日益加重。 流动性问题一直是次贷危机爆发以来最为主要的市场压力。面临市场的流动性紧张,各国政府已经采取了多项措施。但第二波金融危机仍有可能发生。届时,国际金融市场还将持续动荡,由实体经济衰退带来的工业贷款、个人信用贷款违约率会飙升,未来还会有众多中小银行破产、大量的对冲基金关闭。另有加拿大皇家银行旗下的资本市场公司预计,未来3到5年内,还将有1,000多家美国银行倒闭。也就是说,未来数年内每8家美国银行中就将有一家倒闭。 虽然目前世界各大资本主义国家的商业银行面临着巨大的困境,中国的商业银行同样也面临着艰巨的挑战。幸运的是,国内的流动性也随着央行下调存款准备金率而得到缓解。同时在中国的金融机构中,虽然中国银行、工商银行、交通银行、建设银行、招商银行和中信银行等6家金融机构购买了部分次级按揭贷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期末试题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形考作业 1 一、名词解释 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办理结算为主要业务的企业法人, 是以追求利润最大化为经营目标, 以货币信用业务和综合金融服务为经营对象的综合性、多功能的金融企业。 2、信息披露:信息披露是指商业银行依法将反映其经营状况的主要信息, 如财务会计报告、各类风险管理状况、公司治理、年度重大事项等真实、准确、及 时、完整地向投资者、存款人及相关利益人予以公开的过程。 3、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保护存款人的利益、稳定金融体系的事后补救措施。它要求商业银行将其吸收的存款按照一定的保险费率向存款保险机构投保, 当商业银行经营破产不能支付存款时,由存款保险机构代为支付法定数额的保险金。 4、抵押贷款:抵押贷款是指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担保法》规定的保证方式以借款人或第三人的财产作为抵押物发放的贷款。 5、贷款风险分类:贷款风险分类又称为贷款五级分类,是指商业银行按照借款 人的最终偿还贷款本金和利息的实际能力, 确定贷款的遭受损失的风险程度, 将贷 款质量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和损失五类的一种管理方法,其中后三类被称为不良资产。 6、分级授权:分级授权是商业银行进行贷款业务活动时应当遵循的基本原则之一,是指在统一法人管理体制下,总行、一级分行、二级分行逐级向下授权和转授权, 下级行必须在上级行的授权范围内和权限内从事信贷业务,超过权限必须向上级行审批。

7、不良贷款:不良贷款是指借款人未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 或者已有迹象表明借款人不可能按照原定的贷款协议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本息而形成的贷款。 8、信贷资产证券化:信贷资产证券化是指将缺乏流动性但又具有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集中起来, 进行结构性重组, 将其转变为可以在金融市场上进行流通的证券, 据以融通资金的过程。 二、判断正误并说明理由 1、商业银行具有信用创造功能,其信用创造有一定的限度。 正确 2、按照目前的法律规定,中国公民可以成为商业银行的股东。 正确 3、我国商业银行的分支机构不具有法人资格。 正确 4、目前我国的商业银行资产业务中,占绝对比重的是贷款和证券投资。 正确 5、银行从事股票投资业务是其证券投资业务的重要内容之一。 错误 , 因为目前我国商业银行从事证券投仅限于政府债券和金融债券,并不从事股票投资业务。 + 三、简述题 1、政府对商业银行实施监管德望目标和原则是什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案例分析20页word文档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案例分析 案例1 案例名称:南京爱立信“倒戈”投奔花旗银行 案例适用:金融对外开放与商业银行的业务创新 案例来源:根据《爱立信倒戈投奔“洋”银行南京金融业经历“脑震荡”》,《中国青年报))2002年3月26日;《南京爱立信倒戈投奔花旗此举震惊南京银行业》,新浪网,2002年3月26日等新闻报道编写案例内容 2002年3月21 Et,花旗银行上海分行首先获准向中国境内各类客户开办外汇业务,这是我国履行对世贸组织的承诺,进一步开放银行业的第一项举措。几乎与此同时,媒体也爆出了爱立信放弃中资银行、投奔花旗银行的新闻。3月26日的各媒体新闻言称,近Et南京爱立信公司突然作出惊人之举,凑足巨资提前还完了南京工商银行、交通银行19.9亿元贷款,转而再向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贷回同样数额的巨款。爱立信南京公司是南京市最大的外资企业,多年来,一直由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工商银行江苏省分行和招商银行南京分行为其提供金融服务。然而,从2001年下半年起,该公司陆续归还了中资银行的贷款。到2002年3月底,在中资银行的贷款余额只剩下0.5亿元。与此同时,该公司开始向外资银行贷款,2001年9月向花旗银行上海分行贷了6000万美元等值的人民币贷款;12月底与汇丰、渣打等外资银行签订了1亿美元等值的人民币贷款,2002年3月28日与花旗银行上海分行签订了金额为5亿元人民币的无追索权保理贷款协议。“爱立信投奔花旗”一说就是指这一

协议。协议的含义是:爱立信将其持有的一定数量的应收账款出售给花旗银行,同时花旗银行给爱立信5亿元人民币贷款,即花旗银行将爱立信的应收账款买断,如果花旗银行收购的应收账款到期不能收回,爱立信不负责购回。消息还表示,交通银行南京分行已经完成了数万字的《关于爱立信事件引发的思考》研究报告。另有报道指出,此次事件已在江苏金融业产生激烈震荡,业内人士更是开始担心此次倒戈事件会在金融业引起连锁反应。 有关记者在随后的追踪采访中发现,上述报道并非完全真实,甚至有可能是一次新闻炒作。无追索权保理贷款协议确有其事,但完全转移这样大规模的信贷业务关系是不存在的。爱立信南京公司不可能也没有将金融服务的业务完全转向外资银行。相关的国内银行也出面加以澄清,相应证实了爱立信公司的一些说法。 案例评析 随着我国按照人世协议的要求逐步对外资金融机构开放国内金融市场,我国金融机构将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市场竞争。如何增强国内商业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的市场竞争能力,已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问题。决定商业银行竞争能力高低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包括产权构成、资本及规模实力、机构组成及内部管理效率、资产及服务质量、管理层及员工素质、技术及企业文化、业务范围及运作模式、产品结构及创新,等等。而本案例所反映的主要是产品及服务创新对我国银行经营的巨大冲击。 虽然这一事件最后被证实报道有误,但报道的内容仍然对我们的思维产生了一定的冲击,可以说是中国金融业经历了一次“脑震荡”。我们同

浅谈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问题及对策

目录 摘要.............................................................. ABSTRACT ....................................................... I 第1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的概述.. 0 1.1资产管理理论 0 1.2负债管理理论 0 1.3资产负债管理理论 (1) 第2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存在的问题 (2) 2.1商业银行的重视程度不够 (2) 2.2负债种类少 (2) 2.3资产负债管理技术落后,业务创新能力不足 (3) 2.4资产充足率低缺少流动性 (3) 第3章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问题分析 (5) 3.1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发展时间较短 (5) 3.2我国商业银行累计机制缺失 (5) 3.3我国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不足 (6) 第4章完善我国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的建议 (7) 4.1提高商业银行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 (7) 4.2加快资产负债管理的业务组织体系建立 (7) 4.3深化利率市场的改革 (8) 4.4加强研究,推进业务和产品创新 (8)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12)

摘要 金融是现代经济的核心,商业银行是一国金融机构体系的主体。资产负债管理对于商业银行经营管理有着重要作用,它对商业银行来说是一种全方位的管理办法,是为商业银行达到经营目标而协调各项业务的管理。经历了数十年的发展,资产负债管理在经营活动中展现了一系列的缺陷和问题。我国的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深受市场利率化改革的影响。随着利率市场化的深化,商业银行在竞争上会越来越激烈。完善资产负债管理成为了提高商业银行竞争力的必然途径。 本文首先介绍了资产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其次说明了商业银行的作用及资产负债管理的意义。分析我国商业银行的发展现状中提出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问题,对资产负债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负债种类少、储 存存款在商业银行中比重偏高和资产缺少流动性的问题。最后针对提出的问题, 从在资产负债管理的业务体系建立上加快步伐、提高对资产负债管理的认识和扩大业务范围和深化利率市场改革等方面来解决问题。 关键词:资产负债管理;利率市场化;负债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足和改进建议分析-共17页

论文 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足和改进建议

摘要 2006年12月11日,在经过五年的过渡期的之后,我国银行业正式完全对外开放,越来越多的外资银行进入中国市场。同时,我国商业银行也加快了走出去步伐。在更加激烈的竞争中,风险管理水平的高低直接决定了我国商业银行经营的成败。但是2019年的次贷危机再一次对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形成了很大冲击。曾一直是我国商业银行学习榜样的国际活跃金融机构并没能够经受住金融危机的考验,不是巨亏,就是破产,这也再一次暴露出许多风险管理方面的问题,并为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敲响了警钟。对于我国商业银行来讲,应该在借鉴国外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经验的同时,吸取次贷危机的教训,才能真正提高风险管理能力。本文从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现状出发,分析其存在的问题,并结合国内外有关商业银行风险管理方面的研究提出了一些改进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不足的建义。 关键词:商业银行;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外部监管 论文类型:应用研究

目录1绪论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商业银行业进入了快速扩张的阶段。近些年来,我国商业银行都只注重于业务和市场的扩张速度,反而忽略了质量的控制;注重贷款的数量而忽略了质量,再加上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出现时间本来就比较晚,很多商业银行都没有设立专门的风险管理部门和相关的职位,这种情况即使在最近几年有所改善,但情况也不容乐观,由于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和人才,即使设立了风险管理机构,也都还处于发展不成熟,风险管理体系的完善性急需改进的状态,对商业银行的运作起不到作用,现在又步入了急速发展期,近些年来由于风险管理不当而引发的事件的出现频率有增无减,闹得人心惶惶,显得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的问题日趋严峻,我国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势在必行。 1.1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 由2019年美国的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风暴给世界各国都敲响了警钟,商业银行在实际的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日益呈现,发人深思。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发展不成熟,体系不完善,开放程度不够,和次贷相关的金融产品规模不大,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次贷金融危机的发生,短期来看,貌似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影响不是特别大,但从我国金融产业长期发展的角度来看,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金融体系发展的影响不容忽略!例如,国内外经济下滑导致客户违约增加,银行信用风险加剧;持续降息及金融市场大幅波动导致银行收益下降,市场风险凸现;信贷扩张及新产品开发引发的商业银行操作风险加大等。 所以,此次金融危机对我国商业银行风险管理体系的冲击是不容忽视;而且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的开放程度越来越大,金融产品的种类越来越多,为了我国社会经济的稳定发展,我们必须彻底地分析此次美国次贷危机发生的原因,吸取教训,积累经验,和我国的实际相结合,改进和完善我国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体系。 1.2商业银行实施风险管理,有利于促进资金的使用效率 商业银行是以货币资金为经营对象,其通过不断地吸收存款和发放贷款来保持其运作,从而实现资金从盈主到缺主的流通和转换,实现资金的调剂,资源的再分配!若商业银行的每笔业务,每个投资项目的决策都经过相应的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答案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答案 一、名词解释1、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工商业存。放款为主要业务,并以获取利润为目的的货币经营企业。2、再贴现再贴现是中央银行通过买进商业银行持有的已贴现但尚未到期的商业汇票,向商业银行提供融资支持的行为。 3、融资租赁融资租赁(Financial Leasing)又称设备租赁(Equipment Leasing)或现代租赁(Modern Leasing),是指实质上转移与资产所有权有关的全部或绝大部分风险和报酬的租赁。 4、流动性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商业银行无力为负债的减少和/或资产的增加提供融资而造成损失或破产的风险。流动性风险是指经济主体由于金融资产的流动性的不确定性变动而遭受经济损失的可能性。 商业银行制度:是一个国家用法律形式所确定的该国商业银行体系、结构及组成这一体系的原则的总和。2、回购协议:指在金融市场上,证券持有人在出售证券的同时与证券的购买者之间签订协议,约定在一定期限后按约定价格购回所卖证券,从而获取即时的可用资金的一种交易行为。 3、回租租赁:是指承租人将自有物件出卖给出租人, 同时与出租人签定一份融资租赁合同, 再将该物件从出租人处租回的租赁形式。 4、信贷风险:信贷风险是接受信贷者不能按约偿付贷款的可能性。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是银行信用风险中的一个部分。这种风险将导致银行产生大量无法收回的贷款呆账,将严重影响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过度的信贷风险可致银行倒闭。 1、单元行制这种制度是以美国为代表的,银行业务完全由总行经营,不设任何分支机构. 2、关注贷款是指尽管借款人目前有能力偿还贷款本息,但存在一些可能对偿还产生不利影响因素的贷款 3、杠杆租赁杠杆租赁是融资租赁的一种特殊方式,又称平衡租赁或减租租赁,即由贸易方政府向设备出租者提供减税及信贷刺激,而使租赁公司以较优惠条件进行设备出租的一种方式。它是目前较为广泛采用的一种国际租赁方式,是一种利用财务杠杆原理组成的租赁形式 4、利率风险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变动的不确定性给商业银行造成损失的可能性 二、填空题 1、以商业银行的组织形式为标准,商业银行可分为单一银行制、分支银行制和集团银行制三种类型。 2、商业银行的广义负债指银行自由资金以外的所有资金来源,包括资本票据和长期债务资本等二级资本的内容。 3、现代商业银行的典型代表,也是现代商业银行始祖是1694 年设立的英格兰银行。 4、商业银行的贷款价格一般包括贷款利率、贷款承诺费、补偿金额和隐含价格四个部分。 1、商业银行的组织结构体系一般可分为决策系统、执行系统、监督系统和管理系统四个系统。 2、银行并购的定价方法一般有贴现现金流量法和股票交换法两种。 (银行并购的定价方法:重置成本法为主,以相对价值法和现金流量折现等法为辅) 3、商业银行的贷款价格一般包括贷款利率、贷款承诺费、补偿金额和隐含价格四个部分。 1、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目标(原则)一般表述为盈利性、流动性和安全性三个。 2、商业银行并购的原因一般有①追求规模发展②追求协同效应(经营协同效应,财务协同效应)③管理层利益驱动三个。 3、商业银行发放的担保贷款包括保证贷款、抵押贷款和质押贷款三种。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对策 【摘要】文章结合我国商业银行利率风险管理现状,运用系统分析的方法,对利率风险管理机制进行探讨,提出利率风险系统管理的对策。 【关键词】商业银行;利率市场化;利率风险管理 2004年10月29日人民银行放开了金融机构贷款利率上限(城乡信用社除外)和存款利率下限。这是我国利率市场化改革进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利率管理开始实行“贷款利率管下限、存款利率管上限”的阶段。利率市场化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灵活性;赋予商业银行利率定价权;促进金融产品创新;有利于提高竞争力。但商业银行长期潜伏的利率风险也逐步显现出来,给商业银行的经营和风险管理带来严峻的挑战。 一、加强利率风险管理的重要性

实施利率市场化的国家,央行控制基准利率。基准利率可以引导其他利率(美国的基准利率就是联邦基金利率,其他国家主要为再贴现率)。央行的任务主要是制定、调整基准利率,不决定金融市场利率。金融市场的利率水平由市场根据资金供求、期限结构、风险结构自主决定。利率市场化包含以下内涵:市场利率的高低,不是由中央银行来确定,而是通过基准利率的引导,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决定;利率的变化又能改变资金的流向,实现资金的优化配置。 利率市场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是全方位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机遇主要包括商业银行获得更大的利率定价自主权,增加了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主动性,利率市场化使得各种金融工具的价格联系更加紧密,有助于商业银行金融创新,丰富了风险管理的工具。挑战主要表现在存贷款利差将缩小,商业银行的财务状况可能受到负面冲击:利率波动频率、波动幅度扩大,利率风险放大。 利率风险是指市场利率的变动造成银行的净收入减少的风险。利率风险主要来源于几个方面:

浅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主要方法(一)

浅议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主要方法(一) 论文关键词:银行资产负债方法论文摘要: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强调对资产业务、负债业务的协调管理,通过资产结构、负债结构的共同调整,在保证商业银行一定收益性、流动性的前提下,谋求商业银行风险的最小化,以保证银行经营的安全。本文针对银行资产负债管理问题分析了几点日常工作中常用的管理方法。 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由于利率自由化,市场利率波动频繁,风险扩大,单一的资产管理和负债管理已不再适应商业银行经营的要求,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应运而生。该理论认为商业银行应根据资产负债的内在联系,对其持有的资产负债类型、数量及其组合进行综合性协调和管理,实现安全性、流动性和效益性的统一和均衡。随着新巴塞尔协议框架的出台,资产负债综合管理又被赋予了更加丰富和深厚的内涵。目前,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的方法主要有资产负债利差管理法、资产负债差额管理法、资产负债期限管理法,又分为期限差额管理法和期限搭配法。 一、资产负债利差管理法。 利差管理法是商业银行负债管理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主要从理论上分析银行的利差及影响因素,从而为银行实施资产负债管理、降低风险、提高收益创造条件。利差又称净利息收入,是银行利息收入与利息支出的差额。利差有两种表示方法:绝对数利差和相对数利差(即利差率),以公式表示为:绝对数利差=银行全部利息收入-全部利息支出;利差率=银行全部利息收入-全部利息支出)/盈利资产。绝对利差能帮助银行估价净利息收入能否抵销其他开支,估计银行的盈利状况;利差率用于银行估计利差的变化与发展趋势,也用于银行间经营的比较。 利差是银行利润的主要来源,而利差的敏感性或波动性,则构成了银行的风险,利差的大小及其变化决定了银行的风险,利差的大小及其变化决定了银行总的风险一收益状况。利差受内、外部因素的共同影响和制约,内部因素包括银行资产负债的结构、贷款的质量及偿还期、吸收存款及借入款的成本和偿还期,等等。外部因素指总的经济情况,市场利率水平、区域和全国范围内金融机构的竞争状况,等等。西方银行运用利差的“差异分析法”(即分别分析利率、资产负债总量及其组合对利差的影响程度的方法)分析利率、资产负债总量及其组合对银行利差的影响。具体分析时,首先要假设其中两个因素不变,改变第三个因素,然后观察第三个因素对利差的影响,依此类推。除此之外,利率周期也对利差产生周期性的影响。银行的利率管理就是要根据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不断地调整资产负债结构,从而使利差最大化并保持相对稳定。 二、资产负债差额管理法。 它是指银行管理者根据预测利率的变化,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保证银行收益的稳定或增长。银行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所运用的工具主要是银行在短期内有主动控制权的资产和负债,如央行资金、再购回协议、CD存单、可变利率放款等。差额管理法诞生于70年代,是目前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中运用最广泛的管理利率的方法之一。差额管理法分两种:(1)保守型的,即努力使银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和利率敏感性负债的差额接近于零,从而把利率风险降至最低限,保持银行收益的稳定。(2)主动型的,即银行根据利率预测,在利率的周期性变化中积极调整资产负债结构,扩大或缩小利率敏感性差额,从而获得更高的收益。主动型差额管理的结果不仅取决于利率变化的方向,同时也取决于未来利率的不确定程度。 差额管理法不同于其它的管理方法,它认为决定资产负债内在联系的关键因素是利率,主张把管理的重点放在根据不同利率特点确定的差额上,并根据利率周期的变化,及时地调整各种利率类型的资产和负债的规模组合,从而使差额管理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和应变力。从这个角度讲,差额管理可谓是银行经营管理领域内的一场变革。它的难点和缺陷在于:(1)在确

浅谈商业银行客户经理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

浅谈商业银行客户经理风险管理及防范对策 建立和实施客户经理制,是商业银行经营模式转型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商业银行客户经理风险管理和防摘要: 范,有助于保证其稳健发展,健全商业银行风险防范控制机制。本文分析了当前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的现状,指出了存在的三个风险点,并有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严格管理,建立起高素质的客户经理队伍;完善激励机制,实施精神关爱;加强对客户的风险提示,提高客户的金融风险意识;建立和完善操作风险管理的长效机制。 商业银行的客户经理是在授权范围内开发管理各类产品营销的市场 营销人员。随着商业银行客户经理制的不断发展,客户经理在产品营销和业务操作中的操作风险和道德风险防范方面也暴露出诸多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商业银行的内控建设和客户资金的安全。 一、当前客户经理队伍建设的现状 (一)客户经理数量不足、素质不高。客户经理应当具备较为全面的金融知识和丰富的金融从业经验,能够全面了解金融产品,为客户能够提出各种金融服务建议和一揽子服务方案。但目前商业银行客户经理队伍建设上,“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还没有真正树立起来,客户经理对自身职责还没有充分认识;人员数量严重不足。调查发现,某商业银行客户经理人数仅占全行人员总数的%,占网点人员总数的%。人员的配置来源单一,层次低、素质不高,仅仅掌握银行的单一业务;商业银行内部缺乏对客户经理的长期培训。

(二)对客户经理的认识不到位。受传统思想的影响,大多数员工思想保守,安于现状,对客户经理广阔的职业前景认识不足,对客户经理职责、工作目标、客户关系管理等内容认识不到位。对客户的认识也不到位,存在偏差,“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转型还未形成。(三)客户经理的培训不够。长期以来,客户经理的培训缺乏一种制度保证,难以形成有计划的持续的培训机制。对客户经理还没有真正形成培训、认证、考核与激励的有机统一。从某商业银行对客户经理的培训来看,一方面,客户经理的培训主要由分行的相关部门或支行组织选派,缺乏统一规划,不能对客户经理的培训提出明确的目标和课程设置,因而员工的培训随机而零散,员工素质的提高比较慢,很难适应客户经理制的要求。另一方面,理论学习与实践脱节,难以通过安排轮岗,使每一位客户经理都能熟悉信贷、结算、代理、电子银行等各项银行业务,尽快成长成为复合型的客户经理。另外,忽视对员工政治思想、安全防范意识、法律意识的教育,在执行制度方面存在着以习惯代替制度的现象,给客户经理管理带来一定的难度。(四)客户经理的组织管理还不够。客户经理以客户需求为中心,相应的后台部门应当为客户经理提供多功能、全方位的服务。然而,在调查中发现,某行各科室之间条块分割,业务互不交叉,每个人只负责自己的具体一项业务,对其他科室的业务并不熟悉,很难为客户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组织管理上的问题,难以严格选拔聘用。没有组织结构上的相应调整,即使把客户经理培养成复合型人才,客户经理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