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

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
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

第1课时

§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

教学目标

1、 经历探索和表示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获得用二次函数表示变量之间关系的体验

2、 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 能够利用尝试求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如猜测增种多少棵橙子树可以使橙子的总产量最多的问题

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难点:利用尝试求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过程设计

一、 从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提出问题

在初中阶段,我们已经学习了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反比例函数、三角函数。这一章,我们将学习另外一种重要的函数——二次函数。

二、 师生共同研究形成概念

1、 橙树的产量

通过实际情境,让学生观察、归纳出二次函数的概念,并从中体会函数的模型思想。教学时

)100)(5600(x x y +-= 6000010052++-=x x y

☆ 想一想 书本P 35 想一想

想一想是学生自然会想到的问题,教学时应首先鼓励学生用自己的方法解决问题,然后再通过数值统计的方法得到猜想。

2、 银行储蓄

☆ 做一做 书本P 35 做一做

做一做是为了降低列式的复杂程度,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教学时可以要求学生考虑利息税。

3、 二次函数定义及一般形式

一般地,形如c bx ax y ++=2(a 、b 、c 是常数,0≠a )的函数叫做x 的二次函数。 ☆ 注意:1)x 的最高次数为2;2)0≠a ,但b 、c 可以为零。

可以让学生自己举出或写出一些二次函数的例子。

☆ 巩固练习 1)书本 P 36 随堂练习 1

2)练习册P 17 1 、2

4、 讲解例题

例1 练习册 P18 3

例2 书本 P 36 随堂练习 2。

☆ 巩固练习 1)练习册P 17 3 — 9

三、 随堂练习

1、 《练习册》 P 18 1 — 5

四、 小结

二次函数定义及一般形式。

五、 作业

书本 P 37 习题 2

六、 教学后记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10种)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2 〈一〉三点式。 1,已知抛物线y=ax 2+bx+c 经过A (3,0),B (32,0),C (0,-3)三点,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抛物线y=a(x-1)2+4 , 经过点A (2,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二〉顶点式。 1,已知抛物线y=x 2-2ax+a 2+b 顶点为A (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抛物线 y=4(x+a)2-2a 的顶点为(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三〉交点式。 1,已知抛物线与 x 轴两个交点分别为(3,0),(5,0),求抛物线y=(x-a)(x-b)的解析式。 2,已知抛物线线与 x 轴两个交点(4,0),(1,0)求抛物线y=21 a(x-2a)(x-b)的解析式。 〈四〉定点式。 1,在直角坐标系中,不论a 取何值,抛物线2225212-+-+-=a x a x y 经过x 轴上一定点Q , 直线2)2(+-=x a y 经过点Q,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抛物线y= x 2 +(2m-1)x-2m 与x 轴的一定交点经过直线y=mx+m+4,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3,抛物线y=ax 2+ax-2过直线y=mx-2m+2上的定点A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五〉平移式。 1,把抛物线y= -2x 2 向左平移2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1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y=a( x-h)2 +k,求此抛物线解析式。 2,抛物线32-+-=x x y 向上平移,使抛物线经过点C(0,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六〉距离式。 1,抛物线y=ax 2+4ax+1(a ﹥0)与x 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抛物线y=m x 2+3mx-4m(m ﹥0)与 x 轴交于A 、B 两点,与 轴交于C 点,且AB=BC,求此抛物 线的解析式。 〈七〉对称轴式。 1、抛物线y=x 2-2x+(m 2-4m+4)与x 轴有两个交点,这两点间的距离等于抛物线顶点到y 轴距离的2 倍,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抛物线y=-x 2+ax+4, 交x 轴于A,B (点A 在点B 左边)两点,交 y 轴于点C,且OB-OA=4 3OC ,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八〉对称式。 1,平行四边形ABCD 对角线AC 在x 轴上,且A (-10,0),AC=16,D (2,6)。AD 交y 轴于E ,将 三角形ABC 沿x 轴折叠,点B 到B 1的位置,求经过A,B,E 三点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求与抛物线y=x 2+4x+3关于y 轴(或x 轴)对称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常见关系式符号的判定

二次函数常见关系式符号的判定 例1如图1是抛物线的图像,则① 0;② 0;③ 0; ④ 0;⑤ 0;⑥ 0;⑦ 0。 图3 例 2如图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像与轴相交于( ,0 ),( , 0)两点,且,与轴相交于(O ,-2),下列结论:① ; ② ;③ ; ④;⑤ 。. 其中正确结论的个数为(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 练习1、如图3,的二次函数2y ax bx c =++的图象中,刘星同学观察得出了下面四条信息:(1)2 40b ac ->;(2)c >1;(3)2a -b <0;(4)a +b +c <0. 你认为其中错误..的有( ) A .2个 B .3个 C .4个 D .1个 2、函数)0(2≠++=a c bx ax y 图象如图4,下列结论正确的是:__________ ① 0>abc ; ② c a b +<; ③ 4a +2b +c >0; ④ 2c <3b; ⑤ 2a +b =0; ⑥ a +b >m (am +b ); ⑦042 <-ac b 图5 图4 图6

3、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如图5,给出下列结论:①b2-4ac>0;② 2a+b<0; ③ 4a-2b+c=0;④a︰b︰c=-1︰2︰3.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B.②③C.③④D.①④ 4、如图6为二次函数y=ax2+bx+c(a≠0)的图象,则下列说法:①a>0②2a+b=0③a+b+c>0④当-1<x<3时,y>0其中正确的个数为( ) A.1 B.2 C.3 D.4 压轴题训练:如图,抛物线y=x2+bx+c与x轴交于A、B两点,B点坐标为(3,0),与y 轴交于点C(0,﹣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点P在抛物线位于第四象限的部分上运动,当四边形ABPC的面积最大时,求点P的坐标和四边形ABPC的最大面积. (3)直线l经过A、C两点,点Q在抛物线位于y轴左侧的部分上运动,直线m经过点B 和点Q,是否存在直线m,使得直线l、m与x轴围成的三角形和直线l、m与y轴围成的三角形相似?若存在,求出直线m的解析式,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简案(18)二次函数中角度关系与坐标专题专题

为抛物线y=-x2+bx+c上一点,连接(3)E为抛物线y=-x2+bx+c

为抛物线y=-x 2 +bx+c 上一点,连接为抛物线y=-x 2 +bx+c 上一点,连接2.如图,二次函数y=- 21x

(3)N 为抛物线y=- 2 1x 2+bx+c 三、练习:

2.抛物线22++-=x x y 与并轴分别交于A 、B 两点,BD ,抛物线上是否存在一点P ,使得∠PCB=∠CBD ,若存在,求 3.若抛物线y x =-求P 点的坐标; 4.抛物线342 +-=x x y 若∠EMN =2∠ODM,求E 点坐标.5.如图,抛物线=y

五、课堂小结与收获:角度存在性的处理思路 1.和角度相关的存在性问题通常要放在直角三角形中处理,通过三角函数将角的特征转化为边的比例特征来列方程求解.一般过定点构造直角三角形. 2.当两个角相等时,常转化为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的问题来处理 六、作业布置(另附): 检查人:日期:

家庭作业 (要求:字迹清楚、过程规范) 学生姓名 1.抛物线y=ax 2+bx-4a 经过A (1,0)、C (0,4)两点,与x 轴交于另一点B .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点D (m ,1-m )在第二象限的抛物线上,求点D 关于直线BC 的对称点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连接BD ,点P 为抛物线上一点,且∠DBP=45°,求出点P 的坐标. 【探索1】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为抛物线2y x =上一动点,是否存在点P ,使P O X ∠为45°,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不存在,说明理由。 【探索2】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为抛物线2 y x =上一动点,点A 的坐标为( 1 4 ,0),是否存在点P ,使PAX ∠分别为45°或30°?若存在,请求出点P 的坐标;不存在,说明理由。 【探索3】如图,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 中,点P 为抛物线2 y x =上一动点,点A 的坐标为(1,0),若点P 使PAX ∠最小,请求出点P 的坐标。

二次函数与a,b,c的关系

a 、 b 、 c 及代数式 由抛物线 的 决定 具体说明 a 由抛物线的 开口方向决定 开口向上?a>0 开口向下?ao 与y 轴交点在负半轴上?c<0 抛物线过原点?c=0 b 2-4ac 由抛物线与 x 轴交点个 数决定 与x 轴有2个交点??>o 与x 轴有1个交点??=o 与x 轴没有交点?? 0,则a + b + c >0;② 若y < 时0,则a + b + c < 0 当x = -1时,① 若y > 0,则a - b + c >0;② 若y < 0,则a - b + c < 0. 扩:x=2, y=4a + 2b + c ;x= -2, y=4a -2b + c ; x=3, y=9a +3 b + c ;x= -3, y=9a -3b + c 。 反之,给我们相应的二次函数图象,我们可以得到其系数a,b,c 以及它们组合成的一些关系结构(例如对称轴; 判别式 ……等等)的符号 4.(2017四川省广安市)如图所示,抛物线c bx ax y ++=2的顶点为B (﹣1,3),与x 轴的交点A 在点(﹣3,0)与(﹣2,0)之间, 以下结论:

运用口诀判断二次函数的系数关系式.docx

运用口诀判断二次函数的系数关系式 学生对二次函数中字母系数a、b、c及其关系式的符号判断常有些不知所措,这里介绍儿个口诀来帮助同学们解惑. 1.基础四看 “基础四看”是指看开口,看对称轴,看与y轴的交点位置,看与x轴的交点个数.“四看”是对二次函数y=ax? + bx+c (aHO)的图象最初步的认识,而且这些判断都可以通过图彖直接得到,同时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简单的组合应用. 例1二次函数y = ax2+bx+c(aH0)的图象如图1所示,则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b2-4ac>0 (B)a>() (C)c>0 (D)b<0 分析根据“基础四看”,由抛物线开口向上,故a>0;由对称 轴在y轴的右侧,则a、b异号,故bvO:由抛物线与y轴交于 负半轴,故c<0; 由抛物线与x轴有两个交点,故b2-4ac>0. 所以本题答案是C. 分析对于几个函数图象组合的辨别,笔者常用的一种方法是“才盾排除法”. 对A屮的图象分析可得:在抛物线 屮, a>().b>0,c>0 ; 在直线 屮, a>0,b>0,无矛 盾, 可为备选答案. 对B中的图象分析可得:在抛物线 中,a<0,b<0,c<0 ; 在直线 中, a>0.b=0,有矛 盾, 故排除. 对C中的图象分析可得:在抛物线 中,a>0,b<0,c>0 ; 在直线中, a<0,b>0,有矛 盾, 故排除. 对D中的图象分析可得,在抛物线 中, av(),b>0,c<0 ; 在直线中, av(),b<(),有矛 盾,故排除. 所以本题答案是A. 注从上面介绍中可以看到,对于某个二次函数y=ax2+bx+c(aH0)的图象我们可以 对单独的a、b、c与△进行直接判断,同时也可以对a、b、c的简单乘除组合式进行符号

二次函数与几何图形综合题 类型5 探究角度数量关系的存在性问题试题

类型5 探究角度数量关系的存在性问题 1.(2015·南宁)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A ,B 是抛物线y =ax 2(a>0)上两个不同的点,其中A 在第二象限,B 在第一象限. (1)如图1所示,当直线AB 与x 轴平行,∠AOB =90°,且AB =2时,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和A ,B 两点的横坐标的乘积; (2)如图2所示,在(1)所求得的抛物线上,当直线AB 与x 轴不平行,∠AOB 仍为90°时,A ,B 两点的横坐标的乘积是否为常数?如果是,请给予证明;如果不是,请说明理由; (3)在(2)的条件下,如图3,若直线y =-2x -2分别交直线AB ,y 轴于点P ,C ,直线AB 交y 轴于点D ,且∠BPC=∠OCP,求点P 的坐标. 解:(1)设直线AB 与y 轴交于点E , ∵AB 与x 轴平行,根据抛物线的对称性有AE =BE =1. ∵∠AOB =90°,∴OE =12 AB =1. ∴A(-1,1),B(1,1). 把x =1,y =1代入y =ax 2,得a =1, ∴抛物线的解析式为y =x 2,A ,B 两点的横坐标的乘积为x A ·x B =-1. (2)x A ·x B =-1为常数,过点A 作A M⊥x 轴于点M ,BN ⊥x 轴于点N , ∴∠AMO =∠BNO=90°. ∴∠MAO +∠AOM=∠AOM+∠BON=90°. ∴∠MAO =∠BON.∴△AMO∽△ONB. ∴AM ON =OM BN ,即OM·ON=AM·BN. 设A(x A ,y A ),B(x B ,y B ), ∵A(x A ,y A ),B(x B ,y B )在y =x 2图象上, ∴y A =x 2A ,y B =x 2B .∴-x A ·x B =y A ·y B =x 2A ·x 2B . ∴x A ·x B =-1为常数. (3)设A(m ,m 2),B(n ,n 2),由(2)可知mn =-1. 设直线AB 的解析式为y =k x +b ,联立? ????y =kx +b ,y =x 2,得x 2-kx -b =0. ∵m ,n 是方程的两个根,∴mn =-b.∴b=1. ∵直线AB 与y 轴交于点D ,则OD =1. 易知C(0,-2),OC =2,∴CD =OC +OD =3. ∵∠BPC =∠OCP,∴PD =CD =3. 设P(a ,-2a -2),过点P 作PG⊥y 轴于点G ,则PG =-a ,GD =OG -OD =-2a -3. 在Rt △PDG 中,由勾股定理得:PG 2+GD 2=PD 2, 即(-a)2+(-2a -3)2=32,整理得5a 2+12a =0,解得a =0(舍去)或a =-125 . 当a =-125时,-2a -2=145 ,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教案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教案 0.3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一.知识要点 若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上任意三点坐标,则用一般式求 解析式。 若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则应用顶点式,其中为顶点坐标。 若已知二次函数图象与x轴的两交点坐标,则应用交点式,其中为抛物线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 二.重点、难点: 重点: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难点:建立适当的直角坐标系,求出函数关系式,解决实际问题。 三.教学建议: 求二次函数的关系式,应恰当地选用二次函数关系式的形式,选择恰当,解题简捷;选择不当,解题繁琐;解题时,应根据题目特点,灵活选用。 典型例题 例1.已知某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点A,B,c三点,求其函数关系式。 分析:设,其图象经过点c,可得,再由另外两点建立

关于的二元一次方程组,解方程组求出a、b的值即可。 解:设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因为图象过点c,「? 又因为图象经过点A, B,故可得到: ???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为 说明:当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经过三点时,可设其关系式为,然后确定a、b、c的值即得,本题由c可先求出c的值,这样由另两个点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可使解题过程简便。 例2.已知二次函数的图象的顶点为,且经过点 求该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分析:由已知顶点为,故可设,再由点确定a的值即可解:,则 ???图象过点, 即: 说明:如果题目已知二次函数图象的顶点坐标,一般设,再根据其他条件确定a的值。本题虽然已知条件中已设,但我们可以不用这种形式而另设这种形式。因为在这种形式中,我们必须求a、b、c的值,而在这种形式中,在顶点已知的条件下,只需确定一个字母a的值,显然这种形式更能使我们快捷地求其函数关系式。

二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

淇滨区第一中学教案 九年级班执课教师:执课时间:年月日课题二次函数与方程的关系课时安排第课时 教学课型新授课□实(试)验课□复习课□实践课□其他□ 教学目标1理解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并会求有关字母的值。 2. 会用一次函数与二次函数的图象的交点求方程组的解及由方程组的解求交点坐标 教学重点 利用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并会求有关字母的值教学难点 抛物线图象与x轴交点的位置来判断方程的根. 课前准备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中的一般式是: y = a x2+ bx +c (a≠0) 顶点式:y = a(x-h) 2+ k 交点式:y = a(x-x1)(x-x2) 教学环 节 内容设计意图 教学构架 一、知识梳理二、错题再现三、知识新授四、小结与 预习 一、一元二次函数与一元二次方程的关系 1、从形式上看: 二次函数:y=ax2+bx+c (a≠0)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 (a≠0) 2、从内容上看: 二次函数表示的是一对(x,y)之间的关系,它有无数对解; 一元二次方程表示的是未知数x的值,最多只有2个值 3、相互关系: 二次函数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就是相应的一元二次方程的 根。 如:y=x2-4x+3与x轴的交点是(1,0)、(3,0),则一元二 次方程x2-4x+3=0的根是x=1或x=3 (1)二次函数y=a x2+bx+c的图象和x轴交点有三种情况: a、有两个交点, b、有一个交点, c、没有交点. (2)当二次函数y=a x2+bx+c的图象和x轴有交点时,交点的横 坐标就是当y=0时自变量x的值, 即 一元二次方程a x2+bx+c=0的根.

确定函数表达式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第1课时)》 教学设计说明 江西省东乡区黎圩中学李智武 一、学生知识状况分析 学生已经学习了二次函数的一般式和顶点式表达式,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尤其对特殊类型的二次函数图像已有充分的认识.以前学生已经学习了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和反比例函数的关系式,因此本节课学生用类比的方法学习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应该并不陌生和困难,因此,课堂教学时应鼓励学生敢于探究与实践,通过小组合作交流等形式,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和培养学生主动发展的习惯和能力.在学生自主学习时,要注意引导学生灵活应用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以便在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二次函数表达式时减少未知数的个数,简化运算过程. 二、教学任务分析 本节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北师大版)九年级下册第二章第3节《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的第1课时. 本节课是在学习二次函数的表达式和图像性质的基础上展现,目的为二次函数的的实际应用奠基,是本章学习的关键点.本节课既要承接上一节课的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又要能够根据实际问题抽象数学模型,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二次函数表达式,学生能够根据条件灵活应用二次函数的三种形式: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以便在用待定系数法求解二次函数表达式时减少未知数的个数,简化运算过程. 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够根据二次函数的图像和性质建立合适的直角坐标系,确定函数关系式,并会根据条件利用待定系数法求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

经历确定适当的直角坐标系以及根据点的坐标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的思维过程,类比求一次函数的表达式的方法,体会求二次函数表达式的思想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能把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也能把所学知识运用于实践,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意识,加深学生在生活中学数学,将数学知识服务于生活的学习理念,养成学生善于主动学习、乐于合作交流、学会总结提升的学习习惯,激发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数学的应用意识. 学习重点:根据问题灵活选用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不同形式,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学习难点:根据问题灵活选用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不同形式,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二次函数表达式. 三、教学过程设计 本节课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 第一环节 复习引入 1.二次函数表达式的一般形式是什么? y=ax 2+bx+c (a,b,c 为常数,a ≠0) 2.二次函数表达式的顶点式是什么? k h x a y +-=2)( (a ≠0). 3.若二次函数y=ax 2+bx+c(a ≠0)与x 轴两交点为(1x ,0),( 2x ,0)则其函数表达式可以表示成什么形式? )x -x (x -x 21)(a y = (a ≠0). 复习引入 初步探究 深入探究 反馈练习 与知识拓展 课时小结 作业布置

(完整版)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的解法

二次函数与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 一、预备知识 1、坐标系中或抛物线上有两个点为P (x1,y ),Q (x2,y ) (1)线段对称轴是直线2x 2 1x x += (2)AB 两点之间距离公式:221221)()(y y x x PQ -+-= 中点公式:已知两点 ()()2211y ,x Q ,y ,x P ,则线段PQ 的中点M 为??? ??++222121y y ,x x 。 2、两直线的解析式为11b x k y +=与 22b x k y += 如果这两天两直线互相垂直,则有121-=?k k 3、平面内两直线之间的位置关系:两直线分别为:L1:y=k1x+b1 L2:y=k2x+b2 (1)当k1=k2,b1≠b2 ,L1∥L2 (2)当k1≠k2, ,L1与L2相交 (3)K1×k2= -1时, L1与L2垂直 二、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探究: 三角形的存在性问题主要涉及到的是等腰三角形,等边三角形,直角三角形 (一)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 1、等腰三角形 性质: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中线、高线、角平分线)。 判定:两腰相等,两底角相等,三线合一(中线、高线、角平分线)的三角形是等腰三角形。 2、直角三角形 性质:满足勾股定理的三边关系,斜边上的中线等于斜边的一半。 判定:有一个角是直角的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 3、等腰直角三角形 性质:具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所以性质,两底角相等且等于45°。 判定:具有等腰三角形和等边三角形的所以性质的三角形是等腰直角三角形 4、等边三角形 性质:三边相等,三个角相等且等于60°,三线合一,具有等腰三角形的一切性质。 判定:三边相等,抛物线或坐标轴或对称轴上三个角相等,有一个角是60°的等腰三角形是等边三角形。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说课稿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说课稿 王焕义 尊敬的各位、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有这样一个机会与大家一起学习、交流,希望大家多多指教!今天,我说课的课题是《专题复习之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教材分析:求函数解析式是初中数学主要内容之一,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也是联系高中数学的重要纽带。求函数的解析式,应恰当地选用函数解析式的形式,选择得当,解题简捷,若选择不当,解题繁琐。在新课标里求函数解析式也是中考的必考内容 通过教学,让学生掌握:(1)已知图象上任意三点坐标的二次函数解析式;(2)已知图象的顶点和另一点的坐标的二次函数解析式;(3)已知图象与x轴的两个交点和另一点的坐标的二次函数解析式;(4)会通过对简单现实情境的分析,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教学目标:

能根据具体情况确定二次函数的解析式,在学习过程中发展学生的转化、化归思维方式。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求二次函数的函数关系式 难点:如何选择合理的求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4、突破重难点办法: 通过做题总结归纳待定系数法、顶点式适用的题目 二、学生分析(说学情) 从认知状况来说,学生在此之前已经学习了用待定系数法确定一次函数的关系式,对求函数解析式已经有了初步的认识,这为顺利完成本节课的教学任务打下了基础,但对于顶点式和两根式,学生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困难,所以教学中应予以简单明白,深入浅出的分析。 三、教法分析(说教法) 本节课主要采用师生合作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运用类比的方式,动手解决问题。 四、教学设计(说过程) 一、导入 1、本节课一起来学习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二次函数的确定是历年中考的一个重要考点,更

是有些二次函数的中考压轴题后续问题得以解决的先决条件,因此,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每个同学都能熟练的掌握确定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方法。 二、自主学习,探究新知 (一)二次函数解析式常见的几种形式 1. 二次函数解析式常见的形式有哪些?各自有何特点?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 2、每种解析式各有几个待定系数,各需几个条件? 设计意图:通过表格回顾二次函数表示方法,为探究如何确定函数解析式服务。 (二) 典例分析 例题: 已知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A(-1,0)B(3,0)C(1,-4)三点,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1)学生自主完成并集体交流。 (2)学生可能有三种设法: 设一般式、设交点式、顶点式。 (3)通过比较分析发现一般式适用面广,但解法较复杂;交点式与两根式解法简单,但需要特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习题

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习题 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

5.5确定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一.选择题: 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为(-1,-2),且通过(1,10),则这条抛物线的表达式为() A .y=32(1)x --2 B .y=32(1)x ++2 C .y=32(1)x +-2 D .y=-32(1)x +-2 2.已知二次函数y ax bx c =++2的图象过点(1,-1),(2,-4),(0,4)三点,那么它的对称轴是直线() A .x =-3 B .x =-1 C .x =1 D .x =3 3.一个二次函数的图象过(-1,5),(1,1)和(3,5)三个点,则这个二次函数的关系式为() A .y x x =--+222 B .y x x =-+222 C .y x x =-+221 D .y x x =--222 4.已知:抛物线y x x c =-+26的最小值为1,那么c 的值是() A .10 B .9 C .8 D .7 二.填空题: 5.已知抛物线的顶点坐标为2,1,且抛物线过点3,0,则抛物线的关系式是 6.对称轴是x =-1的抛物线过点M (1,4),N (-2,1),这条抛物线的函数 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7.已知二次函数y x bx c =++2的图象过点A (1,0),B (0,4),则其顶点坐 标是________________. 8.已知二次函数,当x =0时,y =-3;当x =1时,它有最大值-1,则其函数 关系式为________________. 9.抛物线y x =-+382向右平移5个单位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是___________. 三.解答题: 10.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对应的二次函数关系式。已知抛物线的顶点是(―1,―2),且过点(1,10) 11.根据下列条件,分别求出对应的二次函数关系式. (1)已知抛物线的顶点是(-1,-2),且过点(1,10); (2)已知抛物线过三点:(0,-2),(1,0),(2,3).

二次函数压轴题——角的存在性

二次函数压轴题——角的存在性 一.解答题(共5小题) 例1.(2013?河南)如图,抛物线y=﹣x2+bx+c与直线y=x+2交于C、D两点,其中点C在y轴上,点D的坐标为(3,).点P是y轴右侧的抛物线上一动点,过点P作 PE⊥x轴于点E,交CD于点F. (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若点P的横坐标为m,当m为何值时,以O、C、P、F为顶点的四边形是平行四边形?请说明理由. (3)若存在点P,使∠PCF=45°,请直接写出相应的点P的坐标. 例2.(2012?惠山区校级模拟)如图,抛物线y=ax2+bx﹣3a经过A(﹣1,0)、C(0, ﹣3)两点,与x轴交于另一点B. (1)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点D(m,﹣m﹣1)在第四象限的抛物线上,求点D关于直线BC对称的点D'的坐标. (3)在(2)的条件下,连接BD,问在x轴上是否存在点P,使∠PCB=∠CBD?若存在,请求出P点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例3.(2014?湖州)如图,已知在平面直角坐标系xOy中,O是坐标原点,抛物线 y=﹣x2+bx+c(c>0)的顶点为D,与y轴的交点为C,过点C作CA∥x轴交抛物线于点 A,在AC延长线上取点B,使BC=AC,连接OA,OB,BD和AD. (1)若点A的坐标是(﹣4,4). ①求b,c的值; ②试判断四边形AOBD的形状,并说明理由; (2)是否存在这样的点A,使得四边形AOBD是矩形?若存在,请直接写出一个符合条件的点A的坐标;若不存在,请说明理由. 练习1.(2013?十堰)已知抛物线y=x2﹣2x+c与x轴交于A.B两点,与y轴交于 C点,抛物线的顶点为D点,点A的坐标为(﹣1,0). (1)求D点的坐标; (2)如图1,连接AC,BD并延长交于点E,求∠E的度数; (3)如图2,已知点P(﹣4,0),点Q在x轴下方的抛物线上,直线PQ交线段AC于点M,当∠PMA=∠E时,求点Q的坐标.

二次函数根系数关系

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也称为韦达定理,其逆定理也成立,它是由16世纪的法国数学家韦达发现的.它揭示了实系数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它形式简单但内涵丰富,在数学解题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知识要点】 1.如果方程(a≠O)的两根为,,那么,, 这就是一元二次方程的根与系数的关系. 2.如果两个数的和为m,积为n,则以这两个数为根的一元二次方程为.3.若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可不直接解原方程,利用根与系数关系,求出另一根.4.求一元二次方程根的对称式的值,关键在于利用两根和及两根积表示所给对称式. 5.当一元二次方程(a≠O)有两根,时:(1)若,则方 程有一正一负根;(2)若,,则方程有两个正根;(3)若 ,,则方程有两个负根. 【趋势预测】 利用根与系数关系,可以解决许多有关方程的问题,有些非方程类的问题我们也可以通过根与系数关系构造一元二次方程,然后用一元二次方程的知识来解.因此预测以后竞赛的重点在以下几个方面: ①求方程中字母系数的值或取值范围; ②求代数式的值; ③结合根的判别式,判断根的符号特征;

④构造一元二次方程解题; ⑤证明代数等式,不等式; ⑥与一元二次方程的整数根有关的问题. 【范例解读】 题1(1997·陕西)已知二次方程(ac≠0)有两异号实根m和n,且m0,从而,. 方程的判别式: ,故方程 必有两实根. 设这两个实根为,,则由根与系数关系得 ,,可知,均为负数,故选(A). 题2(1997·上海)若a和b是方程的两个实根,c和d是方程 的两个实根,e和f是方程的两个实根,则

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的常见题型及解法

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的常见题型及解法 深圳市福田区新洲中学 温德君 确定二次函数的关系式,既是数学教学重点,也是教学的难点,学生学习不易掌握.在全国各地的中考考试中是必考内容,它可出现在选择题、填空题中,而且基本上都会出现在最后的压轴题中。解题的基本思想方法是待定系数法和数形结合方法,根据题目给出的具体条件或结合图形,设出不同形式的解析式,找出满足解析式的点,求出相应的系数.下面就确定二次函数关系式的常见题型及解法如下。 一、定义型: 此类题目是根据二次函数的定义来解题,必须满足二个条件:1、a ≠0; 2、x 的最高次数为2次. 例1、若 1)(222 -+=-m m x m m y 是二次函数,则m = . 解:由m 2+ m ≠0得:m ≠0,且 m ≠- 1 由m 2–2m –1 = 2得m =-1 或m =3 ∴ m = 3 . 练习 1.若5)2(2 2 +-=-a x a y 是关于x 的二次函数,则a = . 二、开放型 此类题目只给出一个条件,只需写出满足此条件的解析式,所以他的答案并不唯一. 例2、写出一个开口向下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______. 分析:根据给出的条件,所以这道题只需满足c b a y ++=χχ2中的a<0即可,如y =-x 2+2x +1(注:答案不唯一) 练习 1.写出一个对称轴为x =-2的二次函数的表达式______. 三、平移型:

将一个二次函数的图像经过上下左右的平移得到一个新的抛物线.要借此类题目,应先将已知函数的解析是写成顶点式y = a ( x -h )2 + k ,当图像向左(右)平移n 个单位时,就在x +h 上加上(减去)n ;当图像向上(下)平移m 个单位时,就在k 上加上(减去)m .其平移的规律是:h 值左负右正;k 值上正下负(或左加右减、上加下减).由于经过平移的图像形状、大小和开口方向都没有改变,所以a 得值不变. 例3.(2013?毕节地区)将二次函数y=x 2的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所得的图象解析式为( ) A .y=(x ﹣1)2+3 B . B.y=(x+1)2+3 C .y=(x ﹣1)2﹣3 D . D.y=(x+1)2﹣3 考点: 二次函数图象与几何变换. 分析: 由二次函数y=x 2的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根据平移的性质,即可求得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注意二次函数平移的规律为:左加右减,上加下减. 解答: 解:∵二次函数y=x 2的图象向右平移一个单位长度,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长度, ∴所得图象的函数解析式是:y=(x ﹣1)2+3. 故选A . 点评: 本题考查的是二次函数的图象与几何变换,熟知“上加下减、左加右减”的原则是解答此题的关键. 例4.(2011山东滨州,7,3分)抛物线()2 23y x =+-可以由抛物线2y x =平移得到,则下列平移过程正确的是( ) A.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上平移3个单位 B.先向左平移2个单位,再向下平移3个单位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5) 1、已知抛物线y=ax2经过点A(1,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的图象顶点坐标为(-2,3),且过点(1,0), 求此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3.抛物线y=ax2+bx+c的顶点坐标为(2,4),且过原点,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4.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当x=-1时有最小值-4,且图象经过(1,3),求函数解析式. 5.已知二次函数y=ax2+bx+c,当 x=0时,y=0;x=1时,y=2;x=-1时,y=1. 求a、b、c,并写出函数解析式. 6.已知二次函数为x=4时有最小值 -3且它的图象与x轴交点的横坐标为1, 求此二次函数解析式. 7.抛物线y=ax2+bx+c经过(0,0),(12,0)两点,其顶点的纵坐标是3,求这个抛物线的解析式.

8.把抛物线y=(x-1)2沿y轴向上或向下平移后所得抛物线经过点Q(3,0),求平移后的抛物线的解析式. 25求二次函数解析式.9.二次函数y=x2-mx+m-2的图象的顶点到x轴的距离为, 16 2的最小值为1,求m的值. 10.已知二次函数m - =6 y+ x x 11.已知抛物线y=ax2经过点A(2,1). (1)求这个函数的解析式; (2)写出抛物线上点A关于y轴的对称点B的坐标; (3)求△OAB的面积; 12.若抛物线沿y轴向上平移2个单位后,又沿x?轴向右平移2个单位,得到的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为y=5(x-4)2+3,求原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13.已知一次函数y=-2x+c与二次函数y=ax2+bx-4的图象都经过点A(1,-1),二次函数的对称轴直线是x=-1,请求出一次函数和二次函数的表达式. 14.直线y=2x+3与抛物线y=ax2交于A、B两点,已知点A的横坐标是3,求A、B两点 坐标及抛物线的函数关系式.

(完整版)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10种).docx

二次函数解析式的确定 2 〈一〉三点式。 1,已知抛物线 y=ax 2+bx+c经过A(3,0),B(2 3,0),C(0,-3)三点,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抛物线 y=a(x-1) 2+4,经过点A(2,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二〉顶点式。 1,已知抛物线 y=x 2-2ax+a 2+b顶点为A(2,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抛物线y=4(x+a) 2-2a的顶点为(3,1),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三〉交点式。 1,已知抛物线与x 轴两个交点分别为( 3 ,0 ),(5,0), 求抛物线 y=(x-a)(x-b)的解析式。 2,已知抛物线线与x 轴两个交点( 4, 0 ),(1,0 )求抛物线 y= 1 a(x-2a)(x-b) 的解析式。2 〈四〉定点式。 1,在直角坐标系中,不论 a 取何值,抛物线y 1 x25 a x 2a 2 经过x轴上一定点Q, 22直线 y (a 2) x 2 经过点Q,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1

2,抛物线 y= x 2 +(2m-1)x-2m与x轴的一定交点经过直线y=mx+m+4,求抛物线的解析式。3,抛物线 y=ax 2+ax-2过直线y=mx-2m+2上的定点A,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五〉平移式。 1,把抛物线 y= -2x 2向左平移 2 个单位长度,再向下平移 1 个单位长度,得到抛物线 y=a( x-h) 2 +k, 求此抛物线解析式。 2,抛物线y x2x 3 向上平移,使抛物线经过点C(0,2), 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 〈六〉距离式。 1,抛物线 y=ax 2+4ax+1(a ﹥ 0) 与 x 轴的两个交点间的距离为2,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2,已知抛物线 y=m x 2+3mx-4m(m﹥0)与x轴交于A、B两点,与轴交于C点,且AB=BC,求此抛物线的解析式。 〈七〉对称轴式。 1、抛物线 y=x 2 -2x+(m 2-4m+4) 与 x 轴有两个交点,这两点间的距离等于抛物线顶点到y 轴距

二次函数表达式三种形式的联系与区别

二次函数表达式三种形式的联系与区别 二次函数的表达式有三种形式,即一般式、顶点式、交点式。它们之间各不相同,而又相互联系。 一、一般式:)0(2≠++=a c bx a y x 优点:二次项系数a ,一次项系数b ,常数项c ,三系数一目了然。 缺点:不容易看出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二、顶点式:)0(4422)2(≠-+=+a a ac a y b a b x 优点:很容易看出顶点坐标和对称轴 缺点:不容易看出二次项系数a ,一次项系数b ,常数项c 各是多少。 三、交点式:))((2 1x x x x a y --= 优点:很容易看出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x 1,0)和(x 2 ,0) 缺点:(1)不容易看出二次项系数a ,一次项系数b ,常数项c 各是多少。 (2)当图像不与x 轴相交时,此式不成立。 四、三种表达式之间的联系 (1)一般式转化为顶点式 利用配方法转化(一提、二配、三整理) a ac a a ac a a c a x a b a x a b a x a b a c bx a y b a b x b a b x a b a b x x x x 44444][[)2222222222)2()2()2()2(-+=+-=+-++=++ =+ =++=++(

(2)顶点式转化为一般式 展开整理即可 c bx a a ac bx a a ac a bx a a ac x a b a a a ac a y x x b b x b a b x b a b x ++=++=-+++=-+++=≠-+=+222222222224444444)4()0(44)2( (3)交点式转化为一般式 展开,利用韦达定理整理可得 二次函数)0(2≠++=a c bx a y x 与x 轴有两交点(x 1,0)和(x 2,0) 则x 1 和x 2为方程02=++c bx a x 的两个根 ] )([)())((212122121221x x x x x x x x x x x x x a x x a x x a y ++-=+--=--= 由韦达定理得: a c a b x x x x =-=+2121 代入得: c bx a a c x a b a x a y x x x x x x x ++=+--=++-=2221212])([] )([ 三种表达式视情况而定; (1)不知道特殊点的坐标时,常用一般式来表示; (2)知道顶点坐标,常用顶点式来表示; (3)如果知道图像与x 轴的交点坐标,常用交点式来表示。 上述三种情况要灵活运用才能更好地理解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案例分析

2012-2013学年第二学期 九年级数学案例分析 1.二次函数所描述的关系 浸潭镇第二初级中学陈硕华 20XX年5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探索并归纳二次函数的定义. 2.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 1.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进一步体验如何用数学的方法描述变量之间的数量关系. 2.让学生学习了二次函数的定义后,能够表示简单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 3. 能够利用尝试求值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从学生感兴趣的问题入手,能使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2.把数学问题和实际问题相联系,使学生初步体会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及对人类历史发展的作用. 3.通过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合作,让学生学会与人合作,并能与他人交流思维的过程,培养大家的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的概念 教学难点:经历探索,分析和建立两个变量之间的二次函数关系的过程。 二、教学实录 本节课设计了七个教学环节:课前准备、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想一想、做一做、归纳小结、课堂反馈、布置作业。 第一环节课前准备

活动内容:引导学生复习函数的概念及已经学习过的几种函数: 1.对“函数”这个词我们并不陌生,大家还记得我们学过哪些函数吗?我们学过那些关于函数的生活实际问题呢? 2.函数的定义是怎样下的? 3.让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这些函数的一般形式。 活动目的:函数是对初中生来说是较抽象的概念,而且学生距离之前学习函数相关内容有较长时间间隔,这里有必要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学习新的内容,注重知识之间的联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也为接下来的学习作好铺垫。 实际教学效果:通过“温故”又可重新唤起学生对变量、自变量、因变量、函数等概念的理解,在回顾以前学习过的具体实例中能更好的帮助学生了解“函数”本质所在,而同学们比较熟悉的一次函数、反比例函数更能让他们回忆学习函数的过程。 第二环节 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新课 活动内容:投影片:(§2.1A) 某果园有100棵橙子树,每一棵树平均结600个橙子.现准备多种一些橙子树以提高产量,但是如果多种树,那么树之间的距离和每一棵树所接受的阳光就会减少.根据经验估计,每多种一棵树,平均每棵树就会少结5个橙子. (1)问题中有哪些变量?其中哪些是自变量?哪些是因变量? (2)假设果园增种x 棵橙子树,那么果园共有多少棵橙子树?这时平均每棵树结多少个橙子? (3)如果果园橙子的总产量为y 个,那么请你写出y 与x 之间的关系式. 变量之间的关系 一次函数 y =k x +b (k ≠0) 反比例函数 正比例函数 y =k x (k ≠0) ).()0.k y k x =≠

二次函数关系式的求法

教学设计 复习课求二次函数解析式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二次函数解析式的三种形式 2、熟练地根据条件求出二次函数的解析式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比较,总结求二次函数的解析式的方法,提高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经历观察、比较、总结与应用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活动,充满了探索性和创造性,体现发现的快乐,并提高应用意识。 教学重点:二次函数解析式的求法 教学难点:选择适当的形式设函数解析式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1、二次函数解析式有哪几种形式? 1)一般式y=ax2 + bx + c (a、b、c为常数.且a≠0) 2)顶点式:y = a( x – h)2 + k,其中顶点为(h , k) 3)交点式:y = a(x – x1)(x – x2),其中,x1、x2为抛物线与x轴交

点的两个横坐标 二、例题分析 例题:如图,抛物线与x轴交于点A(-6,0)和B(2,0),与轴交于点C(0,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分析:题目中给出三个点的坐标,因此可 设为一般式。三点中又有两点在x轴上,Y 因此有可设为交点式。 X 变式一:如图(1)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 2,与x轴的交点分别为A、B(A在B的左侧),其中点A的坐标为(-6,0),与y 轴交于点C(0,3) X 图(1)学生小结:此题可设为顶点式,根据对称轴和A点坐标可求出B 点坐标,此时也可设交点式。

变式二:如图(2)已知抛物线的对称轴为直线x= - 2,与x轴的交点分别为A、B(A在B的左侧),且AB = 8,与y轴交于点C(0, 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Y X 变式三:已知抛物线的顶点(- 2 , 4)与y轴的交点为C(0 , 3)。求抛物线的解析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