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典诗词魅力之我见

中国古典诗词魅力之我见
中国古典诗词魅力之我见

中国古典诗词魅力我见

先秦

远古时期的歌谣,是中国文学的源头。它是最早出现的文学样式,它们是原始人在生产劳动过程中集体的口头创作,已经具备了有节奏,有韵律的特征。

《诗经》大体上反映了周代的社会面貌和人民的思想感情,其思想内容颇为丰富,而这丰富的性是通过出色的艺术性表现出来的。它可分为祭祀诗,颂赞诗,怨刺诗,婚恋诗和征役诗歌。《诗经》运用赋、比、兴的表现手法,灵活的句式和复沓章法以及和谐的韵律,以朴素自然的诗句借景言情。“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被称为是《诗经》最脍炙人口的诗句。

屈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忠君爱国,立不迁、上下求索、好修为长的人生进取模式。他的作品主要体现为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除了大胆的夸张,奇特的想象、熔神话传说与现实生活于一炉,还以“香草美人之喻”即用男女关系象征君臣关系,提出“发愤抒情”悲剧理论并形成中国山水文学发展的基础。《惜诵》写出了屈原“众人皆醉我独醒”的孤独。《离骚》是我国古代最长的政治抒情诗。屈原痛君不明,信用群小,国危降至,忠诚之情,怀不能己,故作《离骚》。气势恢弘的《离骚》自述平生着笔,历数内美,论修明智;全揭露群小丑态,以审其志;通过上下求索抒发自己“进”与“退”的激烈思想斗争和“进”与“退‘的矛盾斗争。

秦汉

秦汉文学是以儒、道两家为基础,同时吸收法家,名家,阴阳五行家等各家学派观点的一个综合体。它宏阔豪迈,折射时代精神;发扬楚声,由散趋骈;抒情传统由低落转复苏。

汉代乐府民歌反映下层劳动人民的痛苦生活,既反映了妇女婚姻爱情生活,又揭露了战争带给广大人民的深重灾难和上层社会的荒淫腐朽。乐府民歌叙事性大为加强,开始使用对话和行动表现人物,体制上也有开拓和创造。《孔雀东南飞》剪裁精当,曲折完整、鲜明生动、精致淳美、控诉了封建礼教扼杀人情的罪恶,歌颂了生死不渝的真挚爱情并且肯定了个性美。汉代五言诗以《古诗十九首》为例,善于比兴,寄托深远;抒情曲折,甚至深挚感人;语言浅近凝练,质朴自然。

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是中国历史上大分裂、大动荡、社会矛盾尖锐复杂的时代,是思想大解放,文化大发展的时代,也是中国文学走向独立与自觉,开始创新的时代。诗歌的形式丰富了,题材开拓了,创作技巧成熟了,乐府民歌更繁荣了。

建安文学反映社会离乱和人民疾苦,或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和一统天下的宏伟抱负,或流露出人生苦短、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如曹操的《短歌行》、曹植的《白马篇》。从艺术上说,这时期意境宏大,笔调明朗,抒情浓烈,形成了一种慷慨悲凉、刚健沉雄的“建安风骨“。代表有曹氏父子、建安七子、蔡琰和诸葛亮。左思的《咏史》抒发自己政治抱负和功成身退的理想,《三都赋》一度引起洛阳纸贵。

陶渊明的诗歌平淡自然,亲切淳真,浑融完整,意境高远,语言自然而精工,风格多样。他的主要成就在于田园诗和咏史诗。田园诗描写了优美恬静的田园风光、躬耕自资的田园劳动和“桃花源”的社会理想。《归园田居》表达了诗人悠然自得的感情,寄予了作者美好的人生理想。咏史诗继承左思开创的传统,咏史又怀古。

南北朝诗歌或反映生活和世俗情趣,或描绘山水田园,或叙写歌舞宴饮,或嗟叹仕途失意,或表达羁旅之苦,或吟咏男女私情,或描摹日常器物,很多作品单薄而贫弱。《木兰词》通过叙述木兰代父从军的传奇故事,塑造了一位光彩照人的妇女形象。作者将写实和浪漫手法相结合,语言丰富多彩极富韵律美,为我们叙写了一个跌宕离奇的故事情,塑造了一位近

乎完美的女英雄形象。

唐朝

唐朝是文坛上百花齐放,万紫千红的辉煌时期。唐朝政治开明,思想开放,经济发达,社会稳定,艺术全面兴盛,极大促进文学发展。

初唐时,王、杨、卢、骆矫正了六朝以来的浮靡风气,突破宫廷诗的应制奉和和歌功颂德的狭小气局,自觉坚持轻“绮碎”重“骨气”,转向对江山塞漠和个人性灵的抒写。陈子昂大力弘扬汉魏风骨,彻底革除齐梁余习。他的诗歌大多面向社会,书写人生,慷慨多气,质朴无华如《等幽州台歌》。

盛唐是诗歌发展的鼎盛时期。以高适、岑参、王昌龄为代表的边塞诗创设了悲壮高昂的基调和雄浑开阔的意境。王维、孟浩然等将诗田园诗、山水诗发展到了极致。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大量写作山水景色与隐逸生活,个性鲜明,独标风韵,成为“盛唐之音”第一人。王维的诗将诗情与画意高度统一,后世称其为“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李白是盛唐时代伟大的诗人。他具有进步的理想,宏伟的抱负,将自由的人格,豪放不羁的浪漫气派和漠视权贵笑傲王侯的叛逆精神相结合,大力张扬个性,坚持独立原则。李白的诗以雄奇飘逸为特征,又千汇万状玲琅纷呈。杜甫称赞“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首先,诗歌的抒情主题豪放率真,感情极其充沛,个性异常鲜明。当他赴京对前程满怀信心时,就高唱:“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当遭受挫折深感怀才不遇时就大呼:“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其次,他的诗善于运用丰富的想象,奇特的比喻,大胆的夸张来塑造形象,宣泄情感。《月下独酌》的想象尤其出人意表“花间一壶酒,对影成三人。”最后,诗人思想解放,性情豪迈,才情过人,极富艺术创造能力。“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是他的创作标准。

杜甫的诗歌在反映现实、揭露黑暗、忧虑民生方面无不体现和渗透着爱国主义精神。《春望》描写他在京都沦陷,国难当头,感到的无限悲痛。杜甫的诗沉郁、顿挫。将高度的典型概括与精确的细节描写互相交错、有机结合,从而深刻反映社会现实。“三吏”、“三别”反映人民为战争所作的牺牲。杜甫诗歌集唐诗之大成,宏深博大的思想内容,海涵地负的艺术力量,使之与李白诗歌一样成为文质彬彬、尽善尽美的光辉典范。

中唐“诗到元合体变新“,出现了再度繁荣。白居易和元稹以及张籍、王建等人掀起影响巨大的新乐府运动,诗歌展现出浅俗用易的艺术风貌。白居易的讽喻诗《卖炭翁》、《上阳白发人》反映人民苦难,揭露、抨击统治者荒淫享乐。感伤诗《琵琶行》、《长恨歌》惊觉一时、传诵千古。韩愈、孟郊一派则以横放杰出的诗笔,苦吟生新的创作,开辟出险;刘禹锡抒怀多寓人生哲理,意味隽永;柳宗元吟咏山水以抒忧愤。总之,由于名家辈出、流派林立,诗歌创作呈现一派云蒸霞蔚异彩纷呈的壮丽景象。

晚唐诗歌呈现一片灿烂的夕阳余晖。李商隐的诗歌深情绵邈,包蕴密致,创造了以朦胧为特征的诗歌美境界;杜牧的诗歌情思俊爽,彩词清丽,焕发出一种“不今不古”的风采。温庭筠偏于浓丽浮艳的诗也为唐诗增添一笔新的色调。

词先发展于隋唐的民间,反映下曾民众的生活与情怀。词到中唐气象可观,刘禹锡的《竹枝词》声情婉转,白居易《长相思》浅显平易,流畅自然;《忆江南》格调独具,脍炙人口。温庭筠的词浓艳香软:《菩萨蛮》艳丽精工,流光溢彩;《梦江南》语言清新,色调淡雅。李煜的创作善于以今与昔、梦与真的强烈对比反映生活;善于对于人生的情感体验进行准确、凝练的艺术概括;善于用简洁的白描、精妙的比喻以及平易自然的语言,创造真切可感的形象,构成清新高远的意境。《虞美人》、《浣溪沙》境界阔大,感慨良深,具有很强的感染力,而且能广泛引起读者同情,产生心灵共鸣。

宋朝

宋初诗坛是晚唐诗风的延续,主要有香山体、西昆体、晚唐体三大派,西昆体曾耸动天

下,因伤与雕琢,终于衰歇。宋朝形成了以儒、道、佛为基础的理学,掀起了以欧阳修为核心的诗文革新运动。欧阳修、梅尧臣、苏轼等人,重视诗歌的政治和道德内容,题材风格趋于通俗化,追求质朴豪健的诗风,专以气格为主,开启散文化、议论化的风气。王安石、苏轼、黄庭坚三大家相继主导诗坛,各领风骚。黄庭坚诗风平易,感情真挚,学习者蔚然成风,形成江西诗派。南宋“中兴四大家”形成宋诗又一繁荣局面,杨万里诗歌重视“法“开创诚斋体。范成大则以田园诗著名。陆游以恢复中原、抗敌救国为主题,风格豪建俊逸。陆游的诗歌以实主义为基调,兼具浪漫主义色彩;雄浑悲壮中有夹杂着清新婉丽,语言平易自然,体格多变。以文天祥、汪元量等一批的爱国诗人将宋诗的悲剧落下帷幕。

宋词多以冷静的理智去体察客观事物,唐诗显得博大,而宋词显得精深。北宋晏殊、欧阳修沿袭南唐“花间”词,但摆脱了原来的浓艳哀婉,使词成为清丽精巧、含蓄典雅的娱宾之艺。柳永喜欢用白描、铺叙手法和俚语俗言,将市民阶层的艺术趣味引入词作。

苏轼在中国词诗上有着特殊地位。在题材内容上,苏轼进一步开拓题材,以抒情诗、咏物词和田园词成就最高。他的抒情词除了风月柔情外,还直接抒发自己的为政、爱国怀古以致广泛的人伦之情,《念奴娇》表达出强烈的抗敌御侮的爱国热忱和豪迈精神。咏物词艺术精湛,《水龙吟》将杨花、思妇融为一体使咏物与抒情紧密结合。在词风上苏轼突破婉约派的一统天下,开拓了恢宏刚健、豪迈磅礴的豪放词风,创造出清远雄的意境,并形成雅俗分流的局面。苏轼还开创了豁达脱俗、疏狂不羁、潇洒超脱、乐观开朗的旷达词风。苏词语言清新朴素、简洁畅达、清雄韶秀,不受词律限制。

南宋时期词风骤变。李清照的词变闺中闲吟为家破国亡的悲泣,风格淡雅,蕴藉深厚。由“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些诗句可以看出李清照善于通过直率大胆和温婉含蓄的抒情,塑造了神骏自傲的女主人公形象,语言自然清新,词品庄重典雅。李清照的词以故为新,以俗为雅;语浅意浓而跌宕多姿;意境优美而思想深刻;形象鲜明而感情真挚,把传统的婉约词发展到了后人“难乎为继”的高峰。岳飞等爱国将领呼吁抗敌救国,声情激烈。

辛弃疾风格慷慨凄怆,沉郁悲凉,集豪放与婉约之大成,将宋词推向高峰。辛词表现了对国家惨遭分裂的伤痛,抒发杀敌报国、收复中原的雄心壮志,抨击了南宋主和集团苟且的罪行抒发壮志难审,报国无路的悲愤。《破阵子》将作者的爱国情怀自然外露。辛弃疾的另一首诗《西江月》表现了农村的温馨的生活和淳朴思想。辛弃疾善于创造宏大的意境和雄壮的声势,表现出慷慨豪迈的风格;善于运用奇特的想象、夸张和比兴寄托手法,表现出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善于博采众家之长,表现出风格的多样化。姜夔、吴文英等人通音律,善自度曲,造词精工,为宋词传统派写下最后一页。

元朝

元诗多民生凋敝之叹和怀念故国之思。;元词带有明显的宋金遗风,又与散曲互相影响;元代的一些民歌民谣体现强烈的战斗精神。

明清

明代的文坛是寂寞的。

清朝的诗词兼学唐宋诗词的长处,不断追求创新,兼收幷蓄。顾炎武,黄宗羲和王夫之等人的格调苍凉、情韵悲怆。袁枚为诗倡导“灵性说”。纳兰性德的《蝶恋花》写离别相思之情和对亡妻的思念。其词婉丽清新,凄清淡雅,淳任自然。

古代关于结婚的诗词歌赋

古代关于结婚得诗词歌赋 关雎《诗经》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 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这就是一首中国古代著名得从恋爱到结婚得诗作,其中“窈窕淑女。钟鼓乐之”即描写了隆重得结婚场面。 桃夭《诗经》 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桃之夭夭,有蕡其实。之子于归,宜其家室。 桃之夭夭,其叶蓁蓁。之子于归,宜其家人。 《桃夭》就是自古流传得贺新婚诗。 述婚诗二首【汉】秦嘉 一 羣祥既集。二族交欢。敬兹新姻。六礼不愆。 羔雁总备。玉帛戋戋。君子将事。威仪孔闲。 猗兮容兮。穆矣其言。 二 纷彼婚姻。祸福之由。卫女兴齐。褒姒灭周。 战战竞竞。惧德不仇。神启其吉。果获令攸。

我之爱矣。荷天之休。 近试上张水部【唐】朱庆馀 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 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 酬朱庆馀【唐】张籍 越女新妆出镜心,自知明镜更沉吟。 齐纨未足时人贵,一曲菱歌敌万金。 另外有些现代得祝贺婚庆用诗句如下: 一、贺订婚诗 同乡同学兼同志两姓联姻喜订婚 一事预先知必定将来多子又多孙婚到一平慰向平况兼佳偶自天成 迎亲吉日祈招我共饮醇醉酒百罂 喜瞧联璧宜家室伫待归程作栋材 愿了向平昌史乘阿翁应备合欢杯德门应卜好音来海外传书带笑开 吐凤绍裘称济美乘龙吟絮偶清才 二、贺结婚诗 宝烛烟光吐琼筵香气与 乘龙欣喜溢种玉福禄多明月窥帘幕娇花散薛萝 枕帏瞧未足著意画双蛾 姻缘一线牵鼓乐响堂前

豹略丈夫子蕙心女谪仙巫山云十二朱履客三千 明德流芳远螽斯瓜瓞绵 银汉明星回填桥鸟鹊肥 玉堂云气霭绣阁画烛辉燕舞雕梁曲锦幕暗香飞 宜男花正好兰畔照双衣 个郎早岁盛才华彩笔群推就是大家 若向壮台调粉黛画眉深浅漫轻夸于归○○淑新娘择配○○俊秀郎夫妇情深偕白首高堂孝顺子孙昌 三生石上注良缘恩爱夫妻彩线牵 春色无边花富贵郎情妾意俩缠绵三生缘缔海之东两小无猜志亦同 事业鸿基今奠定荣华富贵日如中 平平仄仄缔良缘恋爱情丝自早牵 海誓山盟皆缱绻相亲相敬乐绵绵仁宅莺迁鸾凤舞欣逢吉日与良时 陇西德厚承天佑福禄骈臻献祝词 天成佳偶就是知音共苦同甘不变心 花烛洞房亲接吻春宵一刻胜千金并蒂花开十月天○○两姓缔良缘 锦堂此夜春如海瑞兆其昌五世绵 红毹拥出态娇妍璧合珠联瞧并肩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完整版)

中国古代诗歌中常见意象 一、地点类 南浦,在中国古代诗歌中,南浦是水边的送别之所。古来水边送别并非只在南浦,但长期的文化浸染,南浦已成为水边送别之地的一个专名了。 长亭,长亭是陆上送别之所。 西楼,“西楼”也是送别之所。 二、植物类 芳草,在中国古典诗歌里喻离恨。 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 梧桐,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和芭蕉差不多,也表示一种凄苦之音。 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时期的梅花诗,大多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 松柏,常用松柏象征孤直耐寒的品格。 菊花象征高洁的品质,桃花象征美人,牡丹寄寓富贵,杨花、芦花有飘零之意,“丁香结”常用来写心中愁结,而莲有“出污泥而不染”的特征等。 .黍离,常用“黍离”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桑榆,“桑榆”指日落时余光所照之处,后比喻垂老之年。” 杨柳,杨柳依依,离情与杨柳相关合,柔弱的杨柳摇摆不定的形体,最能传递亲友离别时依依难舍之情,“柳”这一意象,受到民族文化与民族心理的规定与制约,成了历史文化的积淀。以折柳表惜别。“柳”,“留”谐音,折柳有相留之意。如“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 草木,以草木繁盛反衬荒凉,抒发盛衰兴亡的感慨。 菊花,、以菊花喻坚贞高洁的品质。 莲,借莲喻不同流合污的节操。 红豆,以红豆表男女爱情。 黄叶:凋零、成熟、美人迟暮、新陈代谢 竹:气节、积极向上

绿叶:生命力、希望、活力 花开:希望、青春、人生的灿烂 花落:凋零、失意、人生事业的挫折、惜春、对美好事物的留恋追怀 杨花:流散(漂泊)菊:隐逸、高洁、脱俗 兰:高洁梅:傲雪、坚强、不屈不挠、逆境 牡丹:富贵、美好 草:生命力强、生生不息、希望、荒凉、偏僻、离恨、身份地位的卑微 浮萍:漂泊不定 三、动物类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中国古代有“望帝啼鹃”的神话传说。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肺腑,名为杜鹃。杜鹃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悲苦联系在一起。 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也喻指小人、俗客庸夫 蟋蟀,作为吟咏的对象,最早见于《诗经·豳风·七月》:“七月在野,八月在宇,九月在户,十月蟋蟀入我床下。”描写蟋蟀的活动规律十分细致。那时古人已觉得蟋蟀的鸣声同织机的声音相仿,时令又届深秋,因而就跟促人纺织、准备冬衣以至怀念征人等联系起来。蟋蟀被直接唤为“促织”,在古诗十九首中就出现过:“明月皎皎光,促织鸣东壁。”姜夔《齐天乐》:“哀音似诉,正思妇无眠,起寻机杼。曲曲屏山,夜凉独自甚情绪。”写出了一位缅怀远人的女性闻蟋蟀后的惆怅。“蛩”古书上也指蟋蟀。 蝉,以蝉喻品行高洁。 猿,以猿啼表悲哀、忧伤的感情。 大雁,在古代诗歌中是传书的信使。以鸿雁表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 青鸟,传书的信使。 鹧鸪,鹧鸪的鸣叫声似“行不得也哥哥(不如归去)”,后来多用衬托处境的艰难或心情的惆怅。也表达思乡之情。 鸿鹄:理想、追求 鱼:自由、惬意 鹰:刚劲、自由、人生的搏击、事业的成功

中华诗词之美

浅谈中华诗词之美 在广袤无边的历史长空中,中国古典诗词犹如一颗颗璀璨的明珠,在夜空中熠熠生辉。而流行歌曲,却往往如划破天际的流星,稍纵即逝。而且,在当下大多数人的心中,古典诗词就是阳春白雪,高雅端庄,高深晦涩,曲高和寡;而流行歌曲,则是下里巴人,通俗浅白,不能登大雅之堂,两者似乎毫不相干,甚至相悖。但事实是,现在很多的流行歌曲却掺杂了许多古典诗词的因素,而且往往收到了许多令人意想不到的效果。 2008年,春晚上周杰伦一曲青花瓷掀起了中国风的热潮。“素胚勾勒出青花,笔锋浓转淡”、“天青色等烟雨,而我在等你”、“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古典诗词的加入,其温婉含蓄的特质更添歌曲之意境,很好的将古典诗词的高雅与流行歌曲的大众化相融合。周杰伦作为当下许多年轻人心中地位卓然的偶像,他的很多歌曲,都建立在对中国古典诗词的借鉴基础之上,歌词风雅,意境深远;同时,这些歌曲对古典诗词在当代年轻人中间的传播,也起到了很好的推动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正是因为古典诗词的永恒生命力,才使他所演唱的许多流行歌曲成就为风靡一时的中国风歌曲。 其实,流行歌曲中化用古典诗词,并非始于周杰伦,还可以往前追溯到更早时期,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这已经是很普遍的事了,如毛宁的《涛声依旧》化用的是唐代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黄安的《新鸳鸯蝴蝶梦》化用的是李白的《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梅艳芳的《女人花》化用的是唐代杜秋娘的《金缕衣》等等。总之,在创作流行歌曲的时候化用古典诗词,已经成为很多词作者的自觉行为。通过这种途径,使流行歌曲在歌词和意境上很好地吸收了古典诗词的营养,从而在内容上和情感上避免了空洞无物的弊病,在意蕴上增加了婉转悠扬、缠绵含蓄之美,因此引起了听众的共鸣,得以广泛传播。 当下,流行歌曲都在尝试借鉴古典诗词优美的语句和完美的意境来提升自己的水准和品位,使其生命力更盛,认知度更强,流行性更广;另一方面因为流行歌曲的广泛传唱,也使更多的人感受到了古典诗词的魅力,从而提高了对我国传统文化的认识、理解和欣赏水平,从而使流行歌曲与古典涛词能够互取所长,互补所短,达到了古典、现代、高雅与流行的和谐统一,乃至完美结合。

中国古典诗词精选

先秦诗歌关雎《诗经国风》关关雎鸠1,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2。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芼之3。窈窕淑女,钟鼓乐之。1雎鸠:鸟名,俗称鱼鹰。2思服:思念。3芼:采择。无衣《诗经国风》岂曰无衣,与子同袍。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岂曰无衣,与子同泽1。王于兴师,修我矛戟;与子偕作。岂曰无衣,与子同裳。王于兴师,修我甲兵2;与子偕行。1泽:汗衣,内衣。2甲兵:盔甲和兵器。伯兮《诗经国风》伯兮朅兮1,邦之桀兮。伯也执殳,为王前驱。自伯之东,首如飞蓬。岂无膏沐,谁适为容!其雨其雨,杲杲出日。愿言思伯,甘心首疾。焉得谖草2,言树之背。愿言思伯,使我心痗。1伯:女子对所爱男人的称呼。朅:勇武高大貌。2谖草:即营草,又称忘忧草。----------------------- Page 5----------------------- 木瓜《诗经国风》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1。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投我以木李,报之以琼玖2。匪报也,永以为好也。1琼琚:佩玉。2玖;黑色的玉。常棣《诗经小雅》常律之华1,鄂不韡韡2。凡今之人,莫如兄弟。死丧之威3,兄弟孔怀。原裒矣4,兄弟求矣。脊令在原5,兄弟急难。每有良朋,况也永叹。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每有良朋,■也无戎6。丧乱既平,既安且宁。虽有兄弟,不如友生。傧尔笾豆7,饮酒之饫8。兄弟既具,和乐且孺。妻子好合,如鼓瑟琴。兄弟既翕,和乐且湛。宜尔室家,乐尔妻孥。是究是图,亶其然乎9 。韡韡:光辉。3威:通“畏”1常棣:木名。多以其花喻兄弟。2鄂不:花蒂。鄂,又作“萼” 。,鸟名。6:久。戎:助。7傧:陈列。笾豆:4原:原野。裒:聚集。5脊令:又作“鶺鳹”竹木制成的两种盛祭品或食品的器具。8饫:满足。9亶:信。鸿雁《诗经小雅》鸿雁于飞,肃肃其羽。之子于征,劬劳于野。爱及矜人1,哀此鳏寡!鸿雁于飞,集于中泽。之子于垣2,百堵皆作。虽则劬劳,其究安宅?鸿雁于飞,哀鸣嗷嗷。维此哲人,谓我劬劳。----------------------- Page 6----------------------- 维彼愚人,谓我宣骄。1矜人:可怜人。2于垣:去筑墙。苕之华《诗经小雅》苕之华1,芸其黄矣。心之忧矣,维其伤矣!苕之华,其叶青青。知我如此,不如无生。牂羊坟首2,三星在罶3。人可以食,鲜可以饱。:又名凌霄,蔓生植物。2牂(音臧)1苕(音条):母绵羊。坟首:大头。3罶(音柳):渔具。何草不黄《诗经小雅》何草不黄!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浅谈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杨柳意象 摘要:在博大精深的中国古典诗词中,杨柳是一个永恒璀璨的意象。在古代,杨柳并不是杨跟柳的合称,而是单指柳树。古人借杨柳表达多种情意,有借杨柳抒发惜别深情,有借杨柳歌咏美好春光,有借杨柳描写女子的美丽形态,有借杨柳书写爱情与闺怨,还有借杨柳揭示一些生活哲理。 关键词:杨柳,惜别,依恋,闺怨,哲理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依依的垂柳,陌生的岸边,清晨的凉风,残缺不全的弯月,柳永在这里创造了一个适合千古离别故事发生的场景。为什么将杨柳安排在这么一个离别的场合呢?杨柳为什么会被赋予惜别的内涵呢?古典诗词中的杨柳跟我们今天所说的杨树与柳树是一回事吗?杨柳作为一个经典的文学意象,除了蕴含惜别之情,还有哪些深刻的含义呢?下面我们具体来看看杨柳在古代文人骚客笔下历久不衰的原因。 一、杨柳的释义 汉典中对杨柳的解释有三种,其一为泛指柳树;其二为杨树和柳树的并称;其三为借指侍妾、歌姬。《战国策·西周》中有这样一个典故:“楚有养由基者,善射;去柳叶者百步而射之,百发百中。”在该典故中善射者所射的明明是柳叶,可由此概括而成的成语却为“百步穿杨”;我国神话传说中观音菩萨手持的净瓶名为“杨枝净水瓶”,如果大家有留意的话,会发现瓶中插着的却是柳枝,所以我们有必要对古代的杨树与柳树的含义提出质疑。那么古典诗词中的杨柳到底为何意呢?姑且让我们先来看两首诗吧!“杨柳”一词最早见于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诗经》中的《小雅·采薇》篇有这么一句千古名句:“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兮,雨雪霏霏。”此外,南朝人费昶在其《和萧记室春旦有所思》一诗中也有这样的描写:“水逐桃花去,春随杨柳归。杨柳何时归,袅袅复依依。”我们不难看出,这些诗句中所提到的杨柳明显地都是指柳树(确切地说是指垂柳),因为现代植物学意义上的杨树叶圆、树高、枝挺,是绝无“依依”、“袅袅”之态的。清代张英等奉敕于康熙年间编撰而成的类书《渊鉴类函》中“杨柳”条目下诸多的古诗文例句中“杨柳”词义均被解为“柳”。而当代《汉语大词典》中所收录的以“杨柳”为词素的三音节词十余条,其中的“杨柳”的意思亦皆为“柳”,如“杨柳腰”就是“柳腰”的同义词。我们再来看看我国最早的一部解释词义的专著《尔雅》中对“杨”与“柳”的解释,《尔雅·释木》中有“柽,河柳。旄,泽柳。杨,蒲柳。”由此可见,在古代,杨是柳的一种。在古典诗词中,杨柳实则专指柳树。当然,由柳树这个本义延伸出去,就有了汉典中对杨柳的第三种解释,即借指侍妾、歌姬,如白居易的《别柳枝》:“两枝杨柳小楼中,嫋嫋多年伴醉翁。”一诗中的杨柳则指白居易家中的歌姬。 二、昔我往矣,杨柳依依 刘禹锡在《杨柳枝词九首》中写到:“长安陌上无穷树,唯有垂柳管别离。”蕴含惜别之意是杨柳意象最本质的艺术特征。古代交通与通讯都很不方便,此一别,就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再相见了,今日的生离甚至有可能成为明天的死别,所以古人对分别那么敏感,表现得那么哀痛也是可以理解的。古人在分别时要折柳相送,这是一种流传久远的民间习俗,在文人墨客中更为常见。我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特选内容】

论中国古典诗词之美 ——以李白为例 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到处是产生诗歌的理想土壤。放眼望去,每座山每处水每一个地方,都是一篇篇精美的诗章。放眼望去,慢慢历史长河中,无不闪烁着诗歌的璀璨。说起汨罗江,谁都会想到五月端阳,诵读屈原的《离骚》、《橘颂》等;说起古浔阳,谁都会想到枫叶芦花,看到琵琶声中白居易湿透的青衫;说起黄河,谁都会看到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远上白云间、万里黄河绕黑山……忆秦汉,说唐宋,游长城,渡乡关,饮美酒,唱幽情,抒抱负,谁都会看到听到“风萧萧兮易水寒”的壮歌,“靖康耻,犹未雪”时的岳飞冲起的帽冠,水调歌头苏东坡多情的婵娟,王维渭城客游时青青的柳…… 诗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经典,是中国乃至世界文化的艺术瑰宝。中华民族以汉字为载体,按照符合美学规律的格律规则,创造了大量脍炙人口的美好诗篇,形成了一种大美诗体。其意境之深邃,思想之丰富,情感之深切,操守之坚贞,品格之高雅,普及之广泛,流传之久远,影响之巨大,是世界许多拼音文字为载体的诗歌所难以比拟的。下面我以诗仙——李白为例,浅析中国古典诗词的美之所在。 一、美在感染力和说服力上。有人概括说诗美在形象上。诗是情感的象征性图画,诗歌创作的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形象的可感性。通过物象的塑造,使读者受到感染,进而再心灵上达到共鸣。《周易》曰:“圣人立象以尽意”,《文心雕龙》中也有“神与象通、神与物游”的主张。我国古代诗人善用形象思维者,三李也。这三李即为李白、李商隐、李贺。其中李白的形象塑造更是出神入化,例如:“杳杳山外日,茫茫江上天。人迷洞庭水,雁度潇湘烟。”(《郢门秋怀》)运用不同空间的山衔落日、江汉晚天烘托秋景,又把洞庭湖上的游客与南飞的大雁映衬对照,在广阔的时空中展示漂泊的孤苦情怀。犹如李白的《宣城见杜鹃花》中,“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一唱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蜀巴。”子规鸟又名杜鹃,而映山红因杜鹃啼叫时开放而名杜鹃花,诗人巧妙的将不同性质的意象组合起来,表达两地相思,委婉动人,给人以尺幅千里之感,意蕴深远。 二、美在情感上。黑格尔说过“情致能感动人,因为它自在自为地是人类生存中的强大力量……”任何文学体裁,都不能缺少情感因素,而诗词的情感因素,比起其他体裁来说,显得更集中,更浓郁,更强烈。诗的本质是抒情,是思想感情的抒发。“苟其感不至,则情不深,情不深则无以精心而动魄,垂世而行远”。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中就可以看出李白与友人之间的深厚情感,“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又能感受到诗人坚定不移的冲破重重阻碍的意志。 三、美在风格上。中国诗词有直与曲,露与藏的风格之分。直露型的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是刚健质朴,其诗风往往是阳刚豪放,其诗以阳刚美取胜。曲藏型诗人,其审美取向往往是委婉曲折,其诗风往往是含蓄细腻,以阴柔美取胜。当然,无论是阳刚美的诗,还是阴柔美的诗,其风格审美效应是可以并存于一体的,古今往来的一些诗人也往往做到阳刚美与阴柔美的兼济互补,实现豪放与婉约并举,阳刚与阴柔互济、直露与曲藏风格的完美统一。

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魅力

MOUNTAIN FLOWERS 慷慨悲凉、像鲍照拔剑击柱,像杜甫忧国忧民,像李白粪土王侯,像白居易为民请命,像苏轼吟啸徐行,像陆游永不放弃…… 所谓“观风”,即通过诗歌观察社会,了解社会,讽喻社会,《论语》说:“诗、可以兴、可以观、可以群、可以怨,”即诗可以言志兴叹,抒情代言,可以观察社会,了解民情,可以教化民众,团结人民,可以讽谏君王,表达民情。中国古典诗词真正令人震撼的还是“刺”。“刺”就是通达,用诗歌讽刺时政,犹如用针尖来解开线缠的结一样,慢慢挑,轻轻理,虽然有些微痛,但成功之后,疙瘩就解开了,就顺畅通达了。刺的体现具体说来主要是伤时、疾恶、刺世、讽君。从“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鄘风?相鼠》)开始,中国古典诗词就不回避社会生活中的尖锐矛盾。西晋诗人左思以“世胄蹑高位,英俊沉下僚”痛斥门阀制度;刘宋时代的鲍照郁闷地唱出“自古圣贤尽贫贱,何况我辈孤且直。”抨击出身贫寒而正直的文人在封建社会遭受压抑,甚至被扼杀的普遍现象;来大胆揭露杨氏兄妹骄奢淫逸的生活和厚颜无耻的乱伦关系;白居易直面横征暴敛的官吏“虐人害物即豺狼,何必钩爪锯牙食人肉。”辛弃疾痛斥主和投降的佞臣“君莫舞,君不见,玉环飞燕皆尘土。”白居易“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杜牧“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这类直接讽君的诗作,但明道观风讽喻美刺确定是中国古典诗词最有价值的艺术魅力。 三、隐逸蒙胧是中国古典诗词的基本表达方式 中国传统文人最推崇的就是“清白”二字,所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这是他们的立身做人之本。在黑暗无道的浊世,隐逸并非完全逃避。严酷的现实使诗人们尽力去追求另一种生活。如陶渊明构想出一个与现实格格不入的世外桃源。这个世外桃源是如此宁静和谐,就像诗人给自己注入了一剂止痛针,虽麻醉却无害,它给人以安宁、休闲、享受、希望。“不过,隐逸无论就其主体内涵还是客观表现,都洋溢着一种不同凡俗的冰清玉洁……这种崭新的文学观不再以政治立场,官位大小,是否受皇上的重用作为衡量世人的价值尺度,而是更加强调人的主体生命意识和人格尊严。”[3]隐逸使诗人们在空山竹林清谈玄学,在山水田园倘徉往返,享受生命,怡情悦性的谈山水、田园,抒发诗人的人生睿智。具体表现为: 首先,在诗词内容上,隐逸常表现为中和、含蓄。“惴惴小心,如临于谷;战战兢兢,如履薄冰”。仕途艰险,人生难测,自然应谨小慎微,少露锋芒。而且,不能直接抨击政治、指责社会,便只能以临谷履冰的感受来说个人在封建权力下的无所适从和胆战心惊。常采用比兴寄托、象征暗示的手法。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的单一比喻和联想,到屈原《离骚》的以美人香草比君子、以飘风云霓喻小人手法。“在物我同一、情景交融中将物的某些特质与人的思想感情、理想追求联系起来,构成一种象征,大大地扩展了诗歌的艺术张力。”[4]如左思《咏史》:“郁郁涧底松,离离山上苗。以彼径寸茎,阴此百尺条。”以涧底松的遭遇来比喻门阀制度压抑下出身寒门的知识分子的不幸遭遇,表面咏史,实际上是在以古鉴今。再如陆游《卜算子?咏梅》:“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在歌咏梅花凌寒独开的君子节操中,寄予自己坚持抗金、主战、不投降不怕打击,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爱国情怀。至于柳宗元《江雪》,则是在“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的写景抒情中,寄寓自己傲岸不羁的人格,“在这种心境中完成的艺术境界自然能空灵动荡而又深沉幽渺。”[5]这种表现手法既有生存的需要,又有审美的需要。隐而美,美而隐,相互关联,不着一字或者寥寥数语,便可尽得风流。 其次,在诗词隐逸的表达上,中国古典诗词还常采用朦胧的手法。朦胧是一种美。朗月疏星,艳阳花好,固然怡人悦目,云中月,雾中花,美人头上披轻纱,也绰约迷人。“日出江花红胜火”,描写江南春景的明丽,“烟笼寒水月笼沙”,展现秋江夜色的凄迷蒙胧,它们都是唐人名句。蒙胧的美,在于含而不露、欲言又止、似隐似现、若有若无的空灵和迷惘中,在于耐人寻味,使人“思而得之”。更显示着美的多种层次,更引起读者探求的欲望。“水光潋滟晴方好”的明快是一种类型的美,“山色空濛雨亦奇”的蒙胧则是另一种类型的美。那种别具一格美的魅力,正在于隔着一层艨胧的薄雾。 中国古典诗词源远流长,丰富多彩,千姿百态,绚丽夺目。在三千多年的发展历程中,数量之多犹如璀璨的群星,质量之精湛令人惊叹。尽管星转斗移,人世沧桑,而中国古典诗词在中华民族古老的肌体上有一种异乎寻常的作用,它甚至不仅仅属于文学艺术,它还是中华民族在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所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和表达形式,它积淀着整个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文化结构思维模式,民族性格以及终极价值,它不仅是我们伟大民族的不朽的文化遗产,也是整个人类宝贵的精神财富。 丁武,郑州轻工业学院轻工职业学院副教授,河南省 学科技术带头人,2000年以来编著参编各类文学教材 22本。 作者简介: [1]陈萍,丁武.文学阅读与欣赏[M].郑州:河南大学出版社,2010年3月. [2]王国维.人间词话[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年6月. [3][4]李达五.中国古代诗歌的艺术精神[M].重庆出版社,2005年4月. [5]《美学散步》,宗白华.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8月. 参考文献: 158 158

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201013031404任明凯动画系314班中国古典诗词的魅力 中国古典诗词是中国古代文学艺术的精髓,是中国文化长河里的瑰宝。人的情感借由诗词得到了淋漓尽致的抒发。吊古怀今,社会风貌,自然山水,伤情别离,朝堂政治,皆成了诗词描摹的对象。诗词的魅力在于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迭,浓厚的诗情依旧在人的精神中熠熠生辉。古典诗词的美超越了时空的限制。哪怕身在今天的我们,时隔千年,去温读这些精炼优美的诗词,依旧能深切感受到古人抒发的感情,勾起的每个人心里的无限诗意。 诗词被称作中国古代最优美的文字是当之无愧的,它以最精炼的文字,最抒情的文字直达人心底。时而婉约到极处,时而又豪放到极处,细细品味间,让人沉醉心迷。 众多诗词里我更爱盛唐诗。盛唐诗,呈现出一派异彩纷呈的壮丽景象。唐代经济全面繁荣,文化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使得唐诗得到充分的酝酿。盛唐诗歌展现的是盛唐时期的社会风貌和人文景观,诗篇中充盈着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昂扬明朗的情感基调。“初唐四杰”和陈子昂所追求的“气凌云汉,宇挟风霜”(王勃《平台秘略赞·艺文》)的理想诗歌,在盛唐人手里出现了,他们追求的风骨也得到了体现。再加上沈佺期和宋之问等人在声律上的新变,是得盛唐诗歌在内容与形式上得到了统一。盛唐诗歌以其浑厚的境界,雄健的笔力,作为唐代诗歌的典范,当之无愧。 盛唐诗人之中,最喜欢李白。李白是盛唐诗坛里的杰出代表,亦是中国古典诗词里的一位大家。从一直喜爱的的“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到后来学习的“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再到之后学过的“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李白的诗歌里总是流露出盛唐时期的雄浑大气,这也难怪会有人说,绣口一吐就是半个盛唐。而李白更被尊为“诗仙”,透过这些评价,我们看到李白身上包裹着层层光华,而这一次,我只想透过李白的几首名篇,去细细品味李白的诗歌,感受古典诗词透出的质朴的魅力。 首先是李白的《将进酒》。原文如下:“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

中华诗词之美论文

浅析清代诗歌的部分特征 中国古代诗歌是中华民族在悠远的历史岁月中所选择的一种生存方式和表达形式,她积淀着整个中华民族的精神体系、文化结构、思维模式、品格智慧、艺术审美以及终极价值等等。中国之所以有诗国之称,足以说明诗歌在民族发展史上的重大意义,在众多个朝代中,我最欣赏的是清代的诗歌。 由于时代的沧桑巨变,清初学人遭遇着空前的情感错位,士大夫强烈的自尊与异族入主中原的对比促成了以名节相标榜的风气,表现在文论中便是强调诗品与文品的统一,诗文表现个人的真实感情成为当时许多人的共同诉求。就辞赋创作而言,一如当时的诗文创作,取径多方,不拘故常,赋作以古体为主,各体赋作兼有。由于创作主体的遗民身份,其抒发家国之痛、故国之思的作品蔚然中兴,律体赋作的数量则不是太多,即使偶有为之者,也多是寄感慨于笔端,抒郁愤于言外。严格说来,清初二三十年间的赋血是以遗民的有关理论为重心,遗民文论虽然在诗文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然而在赋学方面却没有太多的理论建树,清初学人对于拘于格律、板滞呆重的律体赋多持否定意见。 清初赋学就其发展的脉络而言,可以康熙十八年博学鸿词科试赋为界线分为前后两个阶段,表现出由骚情到博正醇雅,由明清之际的悲切、激婉渐趋于雅正平和。清代立国之初二三十年间的赋论以抒情写意的骚体赋等古体赋为主要评价对象,重情感、崇风骨,是由时代剧变及创作主体的遗民身份所制约的。每个时代有每个时代的思想文化,由此形成不同的文学风貌。这既是由文学发展的外部语境所规约的,同时也是文学更生的必然要求。就文学理论而言,这一时期,清廷无论在政治、经济还是在文化事业上都取得了超越前人的无与伦比的成就,也是清朝最为繁盛的时期,俗称为康乾盛世。与此相适应,在文化政策和审美取向上,各体文学也都提出了以“雅正”为主的文论主张,如诗学方面有“王士祯”的“神韵说”,强调诗歌的兴与境会、情与景合,追求一种清幽淡远、自然浑成的境界。此时的辞赋作家也创作了大量的辞赋作品,由于康熙帝及其词臣没有刻意提倡律体赋的创作,因此各种赋体无不具备。这其间虽然也有许多歌颂谀赞之辞,但总体而言,其他体类的赋作更为繁盛。 文学史发展到清代,一个最大特征就是地域性特别显豁起来,对地域文学传统的意识也清晰地凸显出来。理论上表现为对乡贤代表的地域文学传统的理解和尊崇,创作上体现为对乡先辈作家的接受和模仿,在批评上则呈现为对地域文学特征的自觉意识和强调。以地域文学为对象的文学选本,也许是清代总集类数量最丰富、最引人注目的种群,而其中最主要的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2418708200.html, 中国古典诗词中的月文化 作者:张永芳 来源:《中国教育与教学研究》2013年第10期 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存在着一脉朴素无华、隐逸高蹈、诗意绵绵的月文化,它是一种表达个体生命体验的文化,是与老百姓的情感方式密不可分的民间文化。沿着诗歌源头顺流而下,就会发现,月亮与中国诗词的关系源远流长。月亮,古今诗人最钟情的诗歌意象之一,频繁出现在古典诗词作品之中。 《诗经“陈风”月出》中就有“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的诗句,以皎洁的月光衬托美丽的女子,抒发男女青年相约相念之情。《古诗十九首》中也有“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的佳句。魏晋南北朝时期,咏月抒情诗日渐增多,风格和表现手法也多种多样。曹操以“月明星稀,乌鹊南飞”的名句创造了寓情于景的含蓄意境,曹丕的“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植的“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等颇为脍炙人口。何逊的“青草似青袍,秋月团如扇”比喻新颖雅致,别具一格。谢庄的名篇《月赋》:“白露暖空,素月流天”,“美人迈兮青生绝,隔千里兮共明月”,声情并茂,写景生动,情深意长。中国古典诗歌的王冠产生在唐代,唐诗中情景交融的咏月诗更灿若群星。《全唐诗》中几乎每个著名的诗人都有描写月色的佳句,风格多样,各有千秋。张若虚之婉转优美,孟浩然之恬静自然,王维之清新飘逸,李白之雄奇豪放,杜甫之沉郁顿挫,白居易之通俗平易,李贺之奇峭瑰丽,杜牧之哀伤清逸,李商隐之凄恻浓艳,韦庄之疏淡清远等风格,都在咏月诗中充分表现。王维的“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孟浩然的“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等,以景抒情,恬淡自然。王昌龄的“撩乱边愁听不尽,高高秋月照长城。”白居易的“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以景衬情,含蓄蕴藉,意在言外,余音绕梁。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杜甫的“几时杯同把,昨夜月同行。”以月拟人,真挚生动。品尝这些诗句,怎能不使人沉浸在艺术美的享受之中呢? 宋词在写月抒情,创造意境上别开生面,不朽之作俯拾皆是。冯延已的“梦里佳期,只许庭花与月知”,写重重离情,婉约含蓄;张先的“云破月来花弄影”,人格化景物,生动逼真。晏几道的《临江仙》把幸福的爱情诉诸明月作证;朱淑真的《去年元月时》通过“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往昔与“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的今昔的对比,抒发了对美好往事的无限眷恋。姜夔的“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借月光发泄了对金人的南侵,兵荒马乱惨景的感慨。文天祥的“伴人无寐,秦淮应是孤月”写出了他身陷囹圄,报国无门的激愤。元散曲中也有不少咏月佳篇。曾瑞在《商调“集贤宾”宫词》中,用“唯嫦娥与人无世情,可怜自孤另。透疏窗斜照月偏明”,写出了被冷落的妃嫔的痛苦之情。关汉卿的“爱的是透长门夜月婵娟”,张可久的“紫萧寒月满长空”等等都是千古流传的佳篇佳句。 有月相伴,就有精神的自由飞升,就有诗兴,就是一种诗意的栖居。所以,从古到今,文人骚客们总爱对月吟咏,写出了许多与月有关的名篇佳句。而这些诗人们笔下的月,由于个体

关于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名言警句

关于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名言警句 举大事者,不忌小怨。——《后汉书》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旧唐书》 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也。——汉·韩婴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 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吕氏春秋》发奋忘食,乐以忘优,不知老之将至。——《论语》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刘彝 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诸葛亮 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苏麟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 穷则变,变则通。——《易经》 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孔子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后汉书》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 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荀子》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满招损,谦受益。——《尚书》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司马迁 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左传》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孔子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李白 百学须先立志。——朱熹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刘禹锡 学无止境。——荀子 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晏子春秋》 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荀子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韩愈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属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蒲松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文天祥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欢迎参考阅读!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1 学了中国古典文学,我感受到诗歌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最擅长抒情的文学。它们深微隐幽,意味渊永。时而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情调闲雅,怀抱旷怀,雄放慷慨,动人心魄。细细品味,又是最能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 宋词的美是需要用真心、用真情去体会的。初读时的惊艳只是肤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如果说诗凝练的语言使诗富有哲理,因此直抒胸臆的诗往往不如含义隽永的诗句脍炙人口的话,那么词则不然,词中的空间足够词人纵横驰聘,洋洋洒洒道出切身感受。读词的过程实际上是揣摩词人情感的过程,词的美丽也只有懂词的知词的人才能感受的出来。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

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统治者御用工具和玩具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实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是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情感,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然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情感、灵性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髙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等多种风格。 宋代的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它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它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宋词虽然风格众多,但大体上可分为豪放派和婉约派。豪放派的词,潇洒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语言美诗词是语言的艺术,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首先是它的语言美。具体表现在它的辞采丰富,表意精准、凝练。 孔子云:“言之无文,行而不远”,陆机在《文赋》中说:“诗缘情而绮靡”、“其遣言也贵妍”,刘勰《文心雕龙》更是直接点明:“情以物兴,故义必明雅;物以情观,故辞必巧丽”,强调诗词遣词用语的重要性。故而中国古典诗词炼句、炼字、诗眼等艺术手段,以求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贾岛“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中“推敲”二字的故事,王安石“春风又绿江南岸”改诗用“绿”字的故事,诗圣杜甫“为人性僻眈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表达的正是对诗词语言表达准确、形象、精炼的极致追求。中国古典诗词的语言美还表现在它的形式美和音韵美。任何文学艺术的创作,都要以外在的形式和具体的结构来体现,诗词的创作也不例外。特别是汉语有一个与世界上普遍使用的拼音文字显着不同的特点,就是使用单音节字,字与字之间搭配组成词,由词再组成句,由句再组成文。因此,对中国文学来说,最基本的成分就是字。要想诗词流畅、声韵和谐,读起来朗朗上口,首先就要考究字以及字与字之间的声律。因而,我们经常见到中国古典诗词常用双声、叠韵、叠字、比喻、对偶等修辞方法,并要求诗句、词句在对仗和格律上长短一致、工整对称,既易于记忆、朗读,又富有音韵之美。 从《诗经》“岂曰无衣?与子同袍。岂曰无衣?与子同泽。岂曰无衣?与子同裳。”、“兼葭苍苍,白露为霜。兼葭萋萋,白露未曦。兼葭采采,白露未已。”到魏晋南北朝时曹操的“青青子衿,悠悠我心。呦呦鹿鸣,食野之苹。”。再到唐初,严格意义上的格律诗出现,诗句开始形成讲究平仄和押韵的规范,篇幅字数固定,结构规律上,都有了一定的格式。最终,讲究形式和音韵的格律诗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一种基本形式,之后宋代的词、元代的曲更是具有统一的词调和曲牌,依据不同的词调曲牌来表意。诗词的形式和格律,重缓急相间,长短有致,抑扬顿挫,韵调谐和,大大丰富了诗词的表现力和艺术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文化魅力在于它的自然美。 这种自然美展示的是中华民族赖以生生不息的大好河山,蕴含的是中华民族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诗意理念。 在这里,有王维“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的异域风情,有白居易“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杜牧“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江南春色,有陶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孟浩然“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的山水田园,有王勃“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中国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文章认为意境美是我国古典诗词所独具的审美要素之一,从美的角度,对中国古典诗词意境美的渊源进行探索。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老子》、《庄子》、《周易》等论述意境的萌芽,形成“意境美”的基础理论;唐代正式提出对于诗词意境美的追求,因为诗词之中的“意境之美”和诗人的人生阅历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同时,佛家唐代在我国的大范围传播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标签:古典诗词;意境美 我国古典诗词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是我国古代历史的宝贵文化遗产,因此,我们应当给予我国的古典诗词足够的重视,并不断总结出我国古典诗词的内涵和境界,进而探索我国古代诗人的审美追求。我国古典诗词之中的意境美是我国文学审美的重要领域,也是我国进行古典诗词研究的重要方面之一。因此,在进行对古典诗词的研究过程之中就要结合诗人创作诗词的实际经验,联系诗词创作的基本理论,总结出中国古典诗词的艺术创作规律。 一、唐代以前古典诗词的意境美 在我国的传统文化之中,古典诗词的理论就已经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诗经》、《老子》、《庄子》、《周易》之中就提出了诗词之中的“言”、“意”以及“象”之间的关系,并提出了在诗词创作过程之中,从小的事物进行思考,最终得出一般性结论和观点的创作方法,这也是我国古典诗词的“意境之美”的起源。 在我国唐朝之前的古典诗词创作过程之中,虽然还没有文人墨客总结出诗词的“意境之美”这一审美理念,但是在这段历史时期的文人墨客心中,已经初步形成了“意境”的朦胧想法,对于这一段时期的文学作品的意境美评价已经有了很多。例如,孔子在进行对《韶乐》的评价过程之中,就对《韶乐》的意境之美做出了“尽美矣,又尽善也。”的感慨,又如,在孟子对诗词作品的优秀程度的评价过程之中,给出了以下的评价标準:“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 到了汉代的刘勰,在他的代表性著作《文心雕龙》之中,则是通过对许多前朝诗词作品的总结,从意境的角度进行了对诗词作品的艺术评价,刘勰在《文心雕龙》之中强调,诗词作品要讲究作品在意境上的“风”与“骨”,使得文章可以具有在意境上的感染力量,更能够让读者在阅读的过程之中感受到诗词的意境魅力(例如,刘勰在《文心雕龙》之中写下的“怊怅述情,必始乎风,忱吟铺辞,莫先于骨。”,就深刻的彰显了刘勰对于诗词作品之中的意境之美的评价标准)。与此同时,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评论家钟嵘在他的代表作《诗品》之中写下了诗词最重要的艺术表现形式:“一曰兴,二曰比,三曰赋”,钟嵘还表达出了在诗词的创作过程之中要用风力体现出足够的内涵,让读者可以通过对诗词内容的咀嚼,找寻出诗词的特点,可以说,这一段历史时期的诗词作品所形成的“意境美”基础理论,为我国唐代灿烂的唐诗文化和诗词意境美打下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大全

中国古典诗词基本知识大全 2018-08-03 23:16:42 (一)古典诗词概述 中国古典文学源远流长,其内容博大精深,相关书卷浩如烟海;我才疏学浅,术业不精,斗胆发表拙作,权为引玉之砖;不当之处,还望各位文友雅正。 1.什么叫古典诗词 古典诗词就是旧体诗词(相对新诗而言)。诗词是我国文学作品中的两种体裁,也就是两种分类。由于词是从诗中派生出来的文学体裁,也有将诗词归为一类的。 2.古典诗词的发展简况 为了便于大家了解诗词的艺术特点极其体裁的分类,首先介绍一下古典诗词的发展历史。 在中国文学史上,我们能看到的最早的诗是距今三千年左右的《诗经》,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一共三百零五篇,古称《诗》或《诗三百篇》。其内容有“风,雅,颂”三个部分,这是从音乐角度上分的。在表现手法上有“赋,比,

兴”三种。因此前人把“风,雅,颂”和“赋,比,兴”称作《诗》的六义。在语言的句法上,基本上是四个字一句。 继《诗经》之后,公元前四世纪,在楚国出现了一种新的诗体,叫“楚辞”,它的创始人是屈原。后来,汉朝人把屈原,宋玉等人写的作品编成一书,叫《楚辞》。《楚辞》突破了《诗经》的四字句,发展为五言句,七言句,即把偶字句(四个字一句)变为奇字句(五个字以及七个字一句),不但能更好地表达思想感情,而且韵律和节奏也更富于音乐性。 到了汉代,出现了为配合音乐而歌唱的诗即“乐府诗”。在语言上有四言,五言,杂言,但多数是五言的。这以后曹操父子以及陶渊明为首的文人们发展了五言诗。同时,七言诗也有了很大的发展。 在魏晋南北朝以前,诗的格律和声韵还没有形成大家共同遵守的规律,只是由作者按照个人的内容需要和声韵感觉来进行写作。到了魏晋,由于受到了印度(古称天竺)的梵音学的影响,我国的声韵学得到了发展。齐梁的周喁和沈约总结了汉字的发音规律,提出了“四声”“八病”之说,使诗歌创作由自然的声律发展到讲究追求声律,出现了作诗要注意平仄和韵律的性质,形成了格律诗的主要内容。 唐代,是我国诗歌发展的全盛时期,是古典诗歌的黄金时代。在继承前代诗歌的基础上,唐代的诗歌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并且形成了固定的分类。其分类有两种,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宜自勉,岁月不待人。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 中国古诗词是我国的文化瑰宝,以下是小编整理的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欢迎参考阅读! 中国诗词的魅力演讲稿1 学了中国古典文学,我感受到诗歌是中国古代最美的文学,最动人的文学,最擅长抒情的文学。它们深微隐幽,意味渊永。时而美到极处,又豪放到极处。情调闲雅,怀抱旷怀,雄放慷慨,动人心魄。细细品味,又是最能让人沉醉心迷的文字。 宋词的美是需要用真心、用真情去体会的。初读时的惊艳只是肤浅的直觉,真情的流露才是词的魅力所在。如果说诗凝练的语言使诗富有哲理,因此直抒胸臆的诗往往不如含义隽永的诗句脍炙人口的话,那么词则不然,词中的空间足够词人纵横驰聘,洋洋洒洒道出切身感受。读词的过程实际上是揣摩词人情感的过程,词的美丽也只有懂词的知词的人才能感受的出来。 词源于唐代的曲子词,句子有长有短,和乐曲紧密结合在一起,可以歌唱。由于宋代商业发展、城市繁荣,市民数量不断增加,够歌唱的词比其他形式的文学作品更适应市井娱乐生活的需要,而当时的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又很尖锐,句子长短不齐的词也更便于抒发人们忧国忧民的思想,因此便逐渐兴盛起来,取代诗而成为文学的主流。

在宋词的发展繁荣过程中,整个社会的导向作用同样十分明显。如果说唐代的诗人在某种程度上还只是供皇室及统治者御用工具和玩具而已,那么宋代的词人已由被人欣赏而一跃登上了政治舞台,并成为宋代政治舞台上的主角。宋代皇帝个个爱词,宋代大臣则个个是词人。宋代政治家范仲淹、王安石、司马光、苏轼等都是当时的著名词人。在封建社会中从不出头露面的女子李清照也成为一代词宗,名垂千古。 宋词不同于一般宋诗的散文化、议论化。善于将抒情与写实景完美结合。在唐五代小令基础上,宋代演为许多中调和长调,在曲折动宕、开阖变化中,是情景紧密交融,其细致、具体、微妙处,有的甚至胜过唐诗。宋词又长于比兴,多以微妙而又细致的比兴手法,藉景物表达内心复杂而隐幽的情感,常以香草美人的传统来寄托政治上的感慨,感人至深。宋词形成了众多的艺术风格。宋词虽然沿袭着唐五代的传统以抒发情感、灵性为主,形成“诗庄词媚”的分野,以婉约为宗,但后来由于时代生活的变化,题材的扩大,艺术个性得到重视,艺术手法渐趋多样,所以使宋词风格在婉约和豪放之外,兼有真率明朗、髙旷清雄、典雅精工、骚雅清劲等多种风格。 宋代的词,是一块芬芳绚丽的园圃。它的姹紫嫣红、千姿百态的丰神,与唐诗争奇。它如行云流水,临风伴月,最擅抒情。写艳情而不纤佻,写富贵而不卑俗。宋词虽然风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